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布依族参考文献论文

布依族参考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布依族参考文献论文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1. 朝鲜族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一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2. 侗族 节日因地而异,多数地区过去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须剃发,无论男女均须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可吃鱼虾。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3. 俄罗斯族 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族人隆重的民族节日,均来源于宗教。 4.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的节庆不多,主要有一年或三年举行的氏族 *** 、萨满每年春季的祭神仪式和春节。 5. 高山族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6. 哈尼族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7.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和 *** 尔族一样,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8. 汉族 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9. *** *** 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夜等节日。 10. 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11. 蒙古族 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 祭俄博、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蒙古族成吉思汗纪念日。 12.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13. 土家族 土家族过的节日很多,凡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同欢共乐,而自己的主要节日有下列几种: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14. *** 尔族 ***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 *** 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 尔族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15.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 *** 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16. 瑶族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大大小小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 17.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一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新中国成立以来,更为藏族的节庆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都是。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18. 壮族 壮族节日很多,其中一些节日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布依族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 个月几乎川月有节日。除与当地 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 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 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 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节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 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 *** 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3000字的论文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我给你要吗???? 好的,有的,。完整的给. 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介绍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苞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 贵州少布依族节日吃些什么 一、过节主要食物是花糯米饭 布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二、饮食情况简介: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三、布依族特色饮食 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 民风民俗的布依族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布依族的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感的研究课题。我国民族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个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布依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布依族人口为2971460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位,是少数民族中较大的民族。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贵州红水河、南北盘江沿岸,是贵州的原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至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使得原本封闭落后的布依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着显在或隐性的变迁,对这些文化变迁事项的描述和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变迁所带来的对布依族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成为当今布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布依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以期能对布依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现代化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并期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能对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提供参考。 本论文共分为八章: 绪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最新动态,一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在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变迁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本文拟采用的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章介绍布依族的历史源流。布依族是旧石器时代水城人、穿洞人、猫猫洞人以及飞虎山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后裔,是建立群柯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时代与濮人、越人融合而突出地继承濮人和越人的文化特征,开始形成单一的民族濮越(布依)人。 第三章首先对布依族社会文化植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用文化模式的有关理论上分析布依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个性。 第四章通过展示田野调查的生动材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详细介绍布依族衣食住行方面变迁以及闲暇生活的变化,并进一步论述变迁的原因。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布依族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即传统社会组织、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乡规民约、婚姻及家庭的特点和变迁的表现。 第六章对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研究了现存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对变迁的阶段、表现形式和动因进行了总结。 第八章对布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认为民族文化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实现异质文化互动,从而形成新的进步的民族文化,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关键词: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发展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国内外文化变迁理论概述 第一节国外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节国内文化变迁理论 第三节本文拟采用的变迁理论 第二章布依族历史源流 第一节布依族族源与族称 第二节远古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四节秦汉至宋朝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五节元朝到明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六节清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七节近代以来的布依族 第三章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环境和文化个性 第一节布依族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三节布依族文化个性 第四章布依族物质文化变迁 第一节绚丽多彩的服饰的变迁 一、传统服饰特点 二、服饰的变迁 第二节厚重的饮食习俗的变迁 一、布依族的饮食习俗 二、饮食的变迁· 第三节体现农耕文化的建筑文化变迁 一、建筑的特点 二、居住的变迁 第四节交通与通讯方式的变迁 一、交通运输 二、邮电通讯· 第五章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及其变迁 第一节社会聚合的组织纽带 一、民间传统的社会组织 二、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 三、民族区域自治 四、习惯法与乡规民约 第二节婚姻与家庭的擅变 一、留传千古的婚恋习俗的变迁 二、婚姻的变迁 三、家庭的擅变 第六章喜忧参半的民族教育 第一节布依族教育概述 第二节双语教育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 第四节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发展布依族教育的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变迁的阶段 第二节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八章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和发展布依族社会文化 第一节研究民族文化变迁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现代化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选择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色彩和谐的表现摘要:所谓写实色彩的和谐是指表现特定光色条件下物象色调的色彩形式。因为摄影作品大多数都具有视觉真实的特性,所以有必要认真对待写实色彩的和谐问题。关键词:色彩,和谐,显示,表现景物的固有色是千变万化的,但在特定的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大气透视的作用下,它们都统一在一定的关系中相互依存。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景物的受光面与阴影部分依据补色规律形成体积感,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对比、色度对比和明度对比。在不同的色彩衔接处,有时会表现出尖锐明显的对比,有时则形成丰富柔和的过渡层次。处于不同距离物体的色调,又依据色彩透视的规律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自然界中色彩的和谐,包涵了可以满足色彩平衡的属性,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看起来彼此隔离的色彩在光线和大气的作用下统一起来,形成了完美的色彩和谐。写实色彩的和谐要求表现在特定条件下对色彩变化相应关系的协调。凡是对这种协调的破坏都不能取得画面色彩的和谐。而拍摄也不能依靠对客观色彩的消极摹写取得画面色彩的和谐,必须通过艺术创作把自然中的色彩和谐地转化为艺术中的和谐,从客观色彩的表现提取并强化到艺术作品中去,使之表现更加鲜明突出。在摄影创作的时候,要把握住对象的色调特征和色彩意境,要注意那些能体现这些意图的色彩在结构中的对比和关系,在作品中准确地体现出局部色调在形成整体色调的和谐中的相互关系。色彩的和谐意味着在作品中能体现色彩自身审美价值的色彩搭配的美。必须记住,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总体造型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作品色调的形成,还是色彩和谐美的体现,都应当在揭示作品的主题与内容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我们在根据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进行构思和确定画面色调气氛,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与意义的同时,也就包含了对色彩和谐的追求。色彩科学是社会和谐、心的和谐的重要因素色彩科研成果显示,在人类视觉感受形成的印象中,色彩作用占其65%,这一数据早已被全世界采用。梁勇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感受应该是视觉感受,然后是物的形状、材质等等,这是国际上通用的。色彩科学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效果。比如进到一个红色装饰的房间里,可能心跳会加快,精神会紧张,因为处在兴奋的状态。进到蓝色的房间里,可能给你一种镇静、放松的感觉。医院为什么会选择绿色?因为绿色有自然镇定的效果。所以,从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来说,不同色彩对不同的功能的效果是不一样。现在国外色彩健康已经成为色彩心理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从色彩科学和心理的角度来看,创造社会和谐、创造‘心的和谐’,色彩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起着积极的作用。”梁勇还介绍,这次在“心的和谐”心理健康科普活动中,流行色协会还针对公众举办一系列讲座,让大家科学利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环境,来愉悦我们的心情,来达到我们“心的和谐”。服装色彩的未来发展:多元化、自然化和科技化我们生活中充满着色彩,可以说,生活就是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直观的社会变化之一,恐怕就是街头巷尾人们的服装变得五彩斑斓起来。梁勇说,色彩科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色彩发挥它的价值,达到审美的作用。服装色彩科学是服装产业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所以,当进入信息爆炸的年代,色彩能够使产品表现出更多的变化。所以,服装的色彩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梁勇举例说,十年前,服装可能靠款式,但现在,应该说服装的竞争更多的靠颜色、面料和技术。从服装的销售来看,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越来越精确,越来越苛刻。同样是蓝色,有时候色光稍微差一点点,蓝色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所以,现在色彩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精确。梁勇认为,未来服装色彩的发展方向可以用三化来表现:一是多元化,今后色彩会越来越丰富,随着新材料、新原料的使用,新技术的利用,这些新的颜色也会层出不穷;二是自然化,我们可以从大自然里找到很多色彩的灵感;三是科技化,科技能够带来时尚,由于新技术的利用,能够产生新的色彩表现。着装建议:适合自己 场合得体 时尚元素中国有句古话“人靠衣裳,马靠鞍”,如果选择合适颜色的服装,通过一个得体的、和谐的搭配以后,能够给穿着人带来愉悦、自信的感觉。如何穿衣服可以使人看上去更加有品味?梁勇建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穿着和家装,适合自己的就是最高的原则。但是适合自己的时候,同时又要考虑与环境、场合能够得体。所以,人们需要了解一些简单色彩的基础知识和流行的基本元素,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可以使自己穿着得体同时还可以很时尚。梁勇提醒大家,穿着不需要追逐时尚,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超越自己的经济条件,去追逐那些品牌,追逐那些虚无缥渺的时尚。他认为这么做是非常不可取的。城市色彩:呼吁“和谐”与“个性表现”城市中人们每天推开窗户,走上街头,就要看到建筑色彩。一个城市的建筑,在单体以及整个城市色调的把握上,如何才能构建宜居的色彩环境呢?梁勇表示,城市的色彩和谐、建筑的色彩和谐,并不是简单的选择一种颜色或几个颜色,而是要追求视觉上的和谐以及色彩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如同城市交通规则一样,交通规则的制定,目的是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有效。同样城市色彩规划也是如此,就是要减少色彩应用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环境中的色彩应用不当而造成的视觉污染,以及因色彩应用不当而造成的功能障碍。“城市色彩在追求视觉和谐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城市的绿色和文化,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城市文脉等层面体现城市的个性与特色。这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命脉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梁勇进一步解释说:“现在我们城市,从黑龙江一直到海南,很多城市都是千篇一律,材质、风格等都大致一样,特别在色彩运用上几乎看不出区域性、地域性,城市文化的脉断了、被破坏了。”中国传统色彩要继承且有创新我国的古代有多姿多彩的传统服装、建筑色彩等作品,中国的色彩文化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梁勇介绍说,由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五色学说”,是中国色彩学对人类贡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公元前1100多年的周代开始,中国就把赤、黄、青这三个颜色称为“彩”,将黑和白称为“色”,而“调,和也”,就是和谐的意思,因此,汉语名词“彩调”意味着一种色彩和谐组织的认识观。中国讲五音调和、五味调和、五色调和,五色学说强调的就是一个整体。我们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的纺织品设计上不仅用色丰富大胆,还十分讲究色彩的协调搭配,这不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审美情趣,即使从今天的西方色彩学来说,配色也是符合现代配色原理和规律,显得十分和谐、悦目。其次,梁勇认为,中国的文化也造就了中国色彩的自然观和社会观。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应用,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二是重视等级和次序。他进一步解释第一个特征时说,从中国传统民居色彩文化的原生状态来看,往往居民建筑色彩也是顺应天成、融合自然,又极具生态价值的风格特征。像傣族、布依族,他们有的用石头房,铺出来的东西宛若天成,能够与周边的青山绿水达到惊人的和谐,让人在视觉上感觉非常舒服。所以,中国特别强调在色彩应用上的天人合一。第二,重视等级和次序。比如清朝以后,官府不同的官员穿不同颜色的服装,同样建筑也是如此,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住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老百姓只能住青砖青瓦。这种色彩的等级和次序也是中国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另外,中国的文化不断地包容与吸收异质的文化,使中国的色彩文化呈现多元性特征。中国的历史上,中国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摩擦和碰撞,呈现了自身特色的文化表现,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绵延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敦煌壁画色彩非常丰富,不同时期的壁画完全不同。比如北魏用的红棕色调,配以蓝、黑色;唐朝则增添黄颜色,明艳而华丽;而宋代则以蓝绿色调为主。所以儒家思想与外来文化,特别是与佛家思想相互交融,也成为中国色彩的一个表现。梁勇深有感慨的说,中国传统色彩是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先人们创造的灿烂的色彩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的宝库。但是我们不能躺在老祖宗的遗产上,最重要的是要继承还要有创新。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布依族英语参考文献论文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Ethnic koreans prefer plain white dress to show clean, clean, simple, generous, therefore, the Korean since ancient times have "white people", who "white people". Women wear jacket of the dress, this is also one of the features of Korean women's clothing. Jacket Korean call: "usury", is a kind of helical collar, no buckle knot with tape and only cover the chest clothes; Dress, Korean also known as "stabilisation wedges", waist fine plait, loose and elegant. Most of this dress with silk sewing, bright colors. Korean men generally wear plain coloured jacket, plus a tank , under wear wide trousers legs, ankle strap tie ribbon. Out wear more XieJin knot to cloth belt robes, now change in uniform or a suit.

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不同,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个人比较喜欢苗族搭配,整体感观,温婉大气,柔美动人。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 僳僳族男子一般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革制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 普米族妇女服饰花样较多,而且有地域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的妇女上穿白色大襟短衣,下著长裤,外套黑褐色绣花坎肩,系围腰,梳辫子。 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著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

汉族的美女最美 因为会化装 服饰的话推荐 唯吾尔,他们的穿戴都是全身挂满 最温柔不好说.越父系的民族女孩肯定越温柔

白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著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䙓、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点。 朝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鲜语中叫"则高利",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上衣,以直线构成肩、袖、袖头,以曲线构成领条领子,下䙓与袖笼呈弧形,斜领、无扣、用布带打结,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只遮盖到胸部,颜色以黄、白、粉红等浅颜色为主,女性穿起来潇洒、美丽、大方;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腰间有长皱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年轻女子和少女多爱穿背心式的带褶筒裙,裙长过膝盖的短裙,便于劳动。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缠裙为一幅未经缝合的裙料,由裙腰、裙䙓、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裙䙓较宽,裙上端有许多细褶,穿时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穿这种裙子时,里面必须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朝鲜族的服装呢!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的 旅游价值及开发 .. 曲玉镜 摘.. .. 要: 从游客需求角度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具有观赏、购物、体验、文化传播 等多方面的价值。对此类资源的开发, 应因地制宜, 保护为先, 突出典型, 适度开发。 关键词: 少数民族服饰资源; 旅游价值 中图分类号: J523,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40X ( 2006) 03- 0051- 05 .. ..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纷繁复杂, 多姿多 彩, 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 蕴含着相对独立而又独特的旅游价值, 颇具开 发潜质。 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 .. .. 资源的旅游价值.. .. .. 从游客需求角度分析,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 资源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旅游活动六大环 节(行、食、宿、游、购、娱)的后三大环节中, 可 见它指向游客需求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和价 值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构景要素, 满足游客视、听享受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具有极强的民俗 地域特征, 是民俗旅游景观极其重要的构景要 素。它们总是以由色彩、面料、纹饰和款型以 及音响诸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效果予游客以 不同层次的协和之美,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首先, 与各自民族体貌特征的协和。如傣 族妇女的服饰, 色彩艳丽, 面料柔滑, 短衣修 裙, 加之玲珑的耳饰, 衬托着她们纤细丰盈的 体态、姣好纯净的面容, 恰到好处。而大多数 少数民族妇女都以丰满而又苗条的身材为美, 因此服饰也便自然担当起强化这种审美观念 的角色。贵州织金县的白族妇女将蜡染百褶 花裙缠于胯部, 而非腰间, 行走时十几层厚的 花裙随胯部的运动, 有节奏地摆来摆去, 很是 美丽动人, 给人一种重叠、变化、跳跃之美。 其次, 与各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协 和。这也就是地理环境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 生活方式决定着服饰的实用性决定着服饰的 风格。由于藏北高寒, 昼夜温差大, 因此, 藏袍 结构肥大, 夜间和衣而卧可以当被, 袍袖宽畅, 臂膀伸缩白如, 白天阳光充足, 气温上升, 便可 很方便地脱出一个臂膀, 既能调节体温, 又能 .. 51.. 艺术广角

很轻松地从事各种劳作。进而演化出脱下一 袖的着装方式, 构成藏族服饰豪放、洒脱的经 典风格。 再次, 与周围景色的协和。电影! 玛的 十七岁.中, 哈尼族少女玛身着以黑色为主 色调的服饰, 不仅与其紧致、黝黑而光洁的肌 肤、雪白的牙齿融合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而且与哈尼人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梯田十分 匹配, 成为天作之合。黑(服饰)与银白(有镜 面效果的水田梯田)的色彩组合, 动(人)与静 (景色)的互衬, 一切都那么天衣无缝。 上述三个层面的协和, 如由一点(身着得 体服饰的人)层层推开的涟漪, 使游客会在不 经意间观赏到景观之美, 陶醉于其中。这时如 果耳朵再敏感些, 各种不同质地饰品所发出的 乐音就会在耳畔嫋嫋升起, 简直美不胜收。 (二)旅游购品, 满足游客旅游购物需求 把少数民族服饰作为旅游购品的动机和 行为源于种种不同的需求, 收藏留作纪念或馈 赠传递友情是两种最常见的需求。对于时尚 人士或艺术工作者来说, 买下来, 带回去, 穿在 身上, 与各种时装来一个冲击, 以彰显个性和 独特的审美眼光, 又不容易# 撞衫., 的确是一 种又实用又富于创意的做法。由审美走向实 用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值得注意的一种 旅游价值。 这种出于实用考虑而购买少数民族服饰 的行为, 有其比较现实的服饰审美文化基础。 审美价值是服饰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从远 古人类服饰的产生到现代服饰的发展变化, 始 终离不开人类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理 驱动。当代服饰审美文化的突出特征是个性 化、多元化,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一向以鲜明的 色彩、精美的工艺、各异的样式和独特的风韵 著称于世, 恰好与现代人的审美口味相吻合。 如今, 许多少数民族服饰已经跨越地域, 融入 现代社会。如傣族妇女窄小上衣和修长筒裙 相配的服饰风格, 在发达都市风靡一时。而基 诺族姑娘的鸡心型胸兜, 至今仍为时尚女性所 青睐。 (三)参与体验, 满足游客求奇求趣心理 虽然少数民族服饰同其他社会文化现象 一样, 具有时代性、变异性, 但它的继承性和稳 定性终会使其拥有独特、鲜明的地域色彩, 对 于游客来说, 无论面料、色彩、款型, 还是纹饰 符号、加工工艺等, 尤其是后者, 莫不新奇有 趣。因此, 若能亲身一试, 参与制作过程, 经过 纺、织、染、做一番忙碌后, 带着自己的产品离 开目的地, 一定会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经历 不但能增添其旅游乐趣, 而且会沉潜在他们的 审美记忆中, 构成长久的审美回味和审美心 境。这将有助于深化旅游活动, 提高旅游的社 会文化效应。 (四)文化吸纳, 满足游客多元旅游需求 游客旅游活动的目的是多重的, 在共同的 观赏价值之下, 少数民族服饰还蕴涵着多元深 层价值。如艺术采风, 音乐、美术工作者可以 从花样繁多的少数民族服饰中汲取素材, 获得 灵感; 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人员可从少数民族 服饰的色彩、面料质感、纹饰和款型等要素那 里受到启发, 制作各种工艺品; 而时装设计师 则可直接抽取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符号, 在现 代设计理念统摄下, 加以融合, 设计出适合不 同人群的四季霓裳。从民俗文化看, 我国少数 民族服饰记述了不同民族的历史, 承载着不同 民族的文化, 传授著不同民族的劳动技能, 必 然成为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服饰史、美学 史和社会史等方面研究者必须掌握的第一手 资料。此外, 希望从少数民族服饰审美中获得 悦心悦意、悦情悦志等高层次审美感受的作 家、文化人等也会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少数民 族服饰资源提出需求。显然, 少数民族服饰资 源还拥有多项文化传播功能。 二、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 .. .. 旅游开发的原则.. .. .. .. ..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渗透了特定 .. 52.. 民族艺术研究

民族人们的心理情感、观念意识、社会习俗、宗 教信仰、价值取向等, 在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 中, 形成了它们各自鲜明的特色, 积淀了各民 族的历史、习俗、宗教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 与现代都市服饰的个性化特征有所不同, 在生 成上具有时空双重制约。因此, 保护、传承少 数民族服饰文化, 满足游客的现实需要, 理应 作为制定旅游开发原则的前提性认识。我国 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的旅游开发应有基本的原 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现有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禀赋条件差 别很大。这是因为, 决定它们实际状貌形成和 发展的因素中, 除了自然地理、生产生活方式 和民俗宗教信仰等具有缓慢迁移特征外, 其他 如社会意识、审美情趣和社会功能等影响因 素, 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较快变化。如 过去的少数民族服饰多以自纺自织的棉麻布 和动物的毛皮为主, 而现在多穿棉布、绸缎、呢 绒、化纤制成的服装。土布几乎已退出少数民 族服饰面料的领地, 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必然; 而毛皮面料的消失则是受近年环保和保 护野生动物等现代意识影响的结果。在过去, 物质生活极其贫乏, 容易形成服饰夸富的审美 心理, 因而, 服饰总是以粗大贵重或厚重繁多 为美, 如今, 崇尚简洁实用的现代审美情趣正 在使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发生著微妙的变化。 此外, 体现在服饰面料、色彩和款式、纹饰和配 饰等方面的等级和地位差异也早已消失, 服饰 不再作为等级高低、身份贵贱、地位尊卑的标 识。上述变化所带来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我 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保有量和品质上的千差 万别。 因此, 在进行旅游开发时, 必须坚持因地 制宜原则, 一方面, 在民族服饰资源禀赋条件 好的少数民族区域, 选择一些特色鲜明、品种 多、品质高的型别进行重点开发。对于已被当 地社会所淘汰、近于绝迹的型别不要勉强做起 死回生的工作。另一方面, 在民族服饰资源禀 赋条件相对较差的少数民族区域, 是否进行开 发以及开发的深广程度, 更要审慎处理, 不但 要看市场需求的有无, 而且更要从自身的经济 实力出发, 量入为出。 (二)保护性原则 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 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原汁 原味, 或者说上述四个方面的价值都是建立在 原汁原味基础之上的。因此, 在开发过程中, 必须尊重资源自身所固有的特征, 保证不变形 不走样, 不做迎合时尚的拔高工作; 而对于来 自资源内在的自然变化也必须予以尊重, 不硬 性阻止。如, 彝族历来有崇火、崇虎的观念, 这 种观念反映在服饰上, 便产生了火焰纹样和虎 头图案。在彝族文化中, 这两种符号所代表的 神性意识是不可更易的, 是该民族服饰的 #魂., 因此, 决不可随意变换。总之, 把我国 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看作既独具特色又动态变 化的物质精神现象, 洞悉其稳定态的质, 追踪 其微妙变化的量, 只有这样, 才能合理有效地 开发资源。 (三)适度性原则 所谓适度性原则就是在开发的深度和广 度上要保持恰当的分寸, 在深度上, 要深入研 究、准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的文化意 蕴和审美追求, 这是进入实际开发阶段前必须 要做的前期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文化误 读所导致的种种实际操作错误。我国少数民 族服饰所拥有的绚丽悦目的色彩和特色鲜明 的图案、纹饰, 许多都是以他们所观照的大自 然和所信奉的宗教意象为范本, 与他们的文化 审美心理息息相关, 而非简单的纯视觉选择。 如土家族妇女的#绣苏. (即花袖衫)最突出的 特点是用红黄绿蓝黑五色彩布或绸缎缝制花 袖, 据说早期花袖是用七道花边缝制, 后演化 为五色。传说这种服饰是土族先民受彩虹的 启示后精心设计而成的。因此, 只有触控到 #穿彩虹花袖衫的民族.的土族文化的根脉, 才不会使对该民族服饰资源的开发流于浅薄。 .. 53.. 艺术广角

在广度上, 品种和专案的选择宜#少而精., 实 施范围宜#小而专., 切不可一哄而上, 遍地开 花。尤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区域和型别组合 问题。可在渔猎采集型、草原畜牧型和农田耕 作型三大经济文化型别的少数民族区域中分 别选取若干典型进行开发。 三、我国少数民族服饰 .. .. 资源旅游开发设想 .. .. 同别的资源开发一样, 对少数民族服饰 资源进行旅游开发, 其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和 实现它们的旅游价值, 出发点和目标都指向 旅游市场。而旅游价值和旅游市场需求之间 往往存在着基本一致的对应关系。 (一) 保护性开发特色鲜明的我国少数 民族区域景观, 在自然、本真状态中, 展示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迷人风采。 严格说来, 目前, 把少数民族服饰作为 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 尚处于起步阶段。这 只要我们考察、分析一下我国少数民族区域 景观的旅游开发、利用和经营状况, 就不难 发现这个问题。少数民族区域景观应是风景 和风情有机交融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但许多 少数民族区域景观# 情. #景. 分离现象十 分严重: 游客只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 云下面马儿跑., 却未必能一睹身着蒙古族 袍子的同胞。而在风景中一旦缺失了与之相 协调的人的身影, 风情也就无从谈起。缺少 了自然性, 民族风情在有意无意之间被直接 商品化了: 化为歌舞, 化为各种投游客所好 的习俗表演(更有甚者, 穿此一民族衣服, 跳彼一民族舞蹈)。显然, 在如此风情展示 中, 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虽有登台亮相的机 会, 但却未能实现其应有的旅游价值: 或作 为歌舞表演的舞台装, 而屈居附庸的位置; 或被淹没于习俗演示的动作行为中, 也同样 被忽视。 耐人寻味的是, 在某些被用于旅游开发 的少数民族区域, 少数民族同胞们已在自发 地利用着他们的服饰资源, 他们装扮起来, 与游客合影。但却启发了我们的思路: 我们 是否能够营造一个自然的民族风情实景, 以 显示其服饰的价值? (二) 有组织地、选择性开发民族韵味 浓厚、市场前景看好的少数民族服饰商品, 合理实现少数民族服饰的商品化。 许多外来游客都希望购买几件少数民族 服饰商品或工艺品, 这从旅游地常年人头攒 动的少数民族服饰店铺、街肆的情景中就可 见一斑。但往往是看的多, 买的少。这不能 怪游客太挑剔, 实在是粗制滥造过多, 既无 艺术美感, 又难以体现民族文化的内涵, 缺 乏应有的物质(穿着)、精神(珍藏或馈赠) 价值。 究其原因, 是因为包括服饰在内的民族 工艺品的制作工艺正面临着蜕化、失传的境 地。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地的 *** 和各级主 管部门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加工、制作应加强 引导管理, 组织开发。 因此, 只有站在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和实现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的市场价值的高度, 把#留住手艺. 和商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彻底摆脱目前的这种供需困境。在有条 件的地方, 各级 *** 应出台相关政策, 帮助、 支援擅长少数民族服饰加工、制作工艺的民 间人士建立规模适当的传统作坊, 吸纳有志 于本民族服饰传承的青年人, 有组织地、选 择性开发民族韵味浓厚、市场前景看好的少 数民族服饰商品, 合理实现少数民族服饰的 商品化。可采纳厂店一体的经营模式, 把生 产出来的产品直接投放市场销售, 并开展租 赁业务, 把它们作为道具租借给外来游客, 供他们扮演某种临时角色时使用, 增添其旅 游的乐趣。这样做对旅游地具有经济和文化 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增加了经济收入, 另一 方面传承、弘扬了本民族服饰文化。 (三) 设立以满足外来游客亲手操作需 .. 54.. 民族艺术研究

要的少数民族服饰生产场所, 传授技术, 传 播文化。 旅游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 在这种 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可以在观赏风景中获得审 美愉悦, 可以在与人交往中品味多彩人生, 可以在积极模仿他种角色的过程中发现和发 展自我, 也可以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享受世俗 之乐。[ 1 ] ( P133) 尝试参与制作少数民族服饰, 既 是模仿过程又是消费过程, 具有获得感官享 受和满足高阶需要的双重功能, 它以技术的 习练和模仿为起点、形式, 以文化的理解和 感悟为目标、内容, 对旅游主客体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这种场所可以单独设立, 也可以于正规 作坊中开辟一角, 以达到人才、技术共享的 目的。该场所在外观造型、内外空间处理和 装饰陈设等方面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 在这 样的环境和氛围中, 若能得到老艺人的亲传 亲授, 一定会增强游客旅游体验的乐趣。 (四) 发挥导游资讯传输中介功能, 在 各种不同场景和情境中, 适时传输关于少数 民族服饰的各方面知识, 在感性和理性的结 合中, 使游客各取所需, 从中受益。 在以旅游观赏为主的环节, 以审美资讯 的传递为主, 调动游客的各种审美感官, 引 导他们步入旅游审美的情境中去。从色彩、 面料、纹饰和款型等形式美因素的说明, 到 整体形式美特征的阐发, 再到民族- 地域特 色、宗教- 习俗特色和民族审美情趣等深层 文化内涵之美的揭示, 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 不同侧面旅游审美的需要。 在以旅游体验为主的环节, 以相关实用 资讯的传输为主, 告知游客具体服饰的年龄、 性别和其他各方面的社会特征, 讲述必要的 有关服饰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 以及加工 厂工艺、穿着技巧等, 以满足游客求知、求 实的需要。 总之,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资源的旅游价 值独具, 开发潜力很大, 市场前景也比较广 阔, 同时, 研究和开发工作也任重道远。当 务之急是要认真分析评估其旅游价值, 制定 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 探索具体现实的开发 途径。 (责任编辑.. 魏.. 云) 参考文献: [ 1] 谢彦君. 基础旅游学[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9. [ 作者简介: 曲玉镜, 女,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锦州.. 121013] .. 55.. 艺术广角

不是朝鲜族,朝鲜族的服饰女子是交领大长裙,男子是交领白衣大帽。 1和2明显是东北的,看起来有点像是鄂伦春族或是其他的什么 3和4的披肩看起来大约是西南地区的,西南的民族服饰比较相似,具体是民族就说不准了。

语言,文字几乎一样,韩国人用外来语多,比如我们说的PC 等,这些如果不在那种语言环境就听不懂,其他的韩国人听懂朝鲜语,朝鲜族人能听懂韩国语,一点障碍都没有。只是说话的调不太一样,但不像广东话和普通话区别那样有天壤之别。。

都是少数民族。汉族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所以其它的都是少数民族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 *** 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B、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6)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8)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9)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10)附录

2)中文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着,着作

[C]--论文集(一般指会议发表的论文续集,及一些专题论文集,如《***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N]-- 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尽管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如知网),但它也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你看到的电子期刊仅是其电子版

[D]--学位论文 :不区分硕士还是博士论文

[R]--报告:一般在标题中会有“关于****的.报告”字样

[S]-- 标准

[P]--专利

[A]--文章:很少用,主要是不属于以上类型的文章

[Z]--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可用字母“Z”标识,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常用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DB/OL] --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很显然,标识的就是该资源的英文缩写,/前面表示类型,/后面表示资源的载体,如OL表示在线资源。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67.

2.专着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 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说明:凡出现在“参考文献”项中的标点符号都失去了其原有意义,且其中所有标点必须是半角,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有半角/全解转换,则换到半角状态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输入法中没有这一转换功能,直接关闭中文输入法,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即可。

其实,很多输入法(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搜狐输入法)都提供了四种组合:

(1)中文标点+ 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而这时,我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是一定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2)中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这时,我还是没有找到哪个键可以输入 / 符号)也就是说,这些符号也不能出现在“参考文献”中的;

上面列出的符号,中间没有任何的空格,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我看只是-的宽度有一点点不同,其它都一样

(3)英文标点+全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4)英文标点+半角:这时输入的标点是这样的,.:[1]-/

从这两项可以明显的看出,半角和全角其实最大的差别是所占的宽度不一样,这一点对于数字来说最为明显,而英文标点明显要比中文标点细小很多(也许因为英文中,标点的功能没有中文那么复杂,就是说英文中标点符号的能力没有中文那么强大)

所以,很多人在写“参考文献” 时,总是觉得用英文标点+半角很不清楚,间距也太小,其实这点完全不用担心如果你觉得真的太小不好看,就用英文标点+全角吧而在[1] 之后,一般也都有一个空格。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置于本页页脚,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布依族文献论文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1. 朝鲜族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一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2. 侗族 节日因地而异,多数地区过去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须剃发,无论男女均须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可吃鱼虾。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3. 俄罗斯族 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族人隆重的民族节日,均来源于宗教。 4.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的节庆不多,主要有一年或三年举行的氏族 *** 、萨满每年春季的祭神仪式和春节。 5. 高山族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6. 哈尼族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7.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和 *** 尔族一样,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8. 汉族 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9. *** *** 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夜等节日。 10. 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11. 蒙古族 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 祭俄博、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蒙古族成吉思汗纪念日。 12.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13. 土家族 土家族过的节日很多,凡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同欢共乐,而自己的主要节日有下列几种: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14. *** 尔族 ***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 *** 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 尔族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15.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 *** 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16. 瑶族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大大小小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 17.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一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新中国成立以来,更为藏族的节庆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都是。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18. 壮族 壮族节日很多,其中一些节日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布依族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 个月几乎川月有节日。除与当地 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 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 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 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节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 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 *** 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3000字的论文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我给你要吗???? 好的,有的,。完整的给. 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介绍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苞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 贵州少布依族节日吃些什么 一、过节主要食物是花糯米饭 布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二、饮食情况简介: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三、布依族特色饮食 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 民风民俗的布依族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在衣服上刺绣,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用银手镯、耳环、项链等装饰品。惠水县和长顺县的妇女穿着大胸短裤和绣花围兜裤子,头上盖着格子布和手帕。在华西区,姑娘们的衣服和裤子上装饰着“兰干” ,系在腰上,头上戴着手帕。在贞宁的丹瑞克(东拉克,法诺姆)地区,妇女穿大翻领的短连衣裙和百褶裙的大浴盆。夹克的领口、肩牌和袖子都镶有“栏杆”(蕾丝)。大多数礼服都是蜡染布料,白底蓝花,她们过去一次穿好几条裙子,还有黑色蕾丝腰带。结婚前要编辫子,戴花头巾。结婚后,戴上绿布竹壳做的“假贝壳”。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宽袖衬衫和长裤。青龙、花溪等地的妇女,穿及膝的束腰外衣和长裤,配有花边裙、领口和裤腿,以及花边刺绣的腰围。他们大多数头上戴着蓝色方格头巾,有些脚上仍然穿着细尖向上翻转的绣花鞋,还有一些穿着精致的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饰与汉族妇女基本相同。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习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洛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人们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布依族相关论文文献

我是不知道啦!嘿嘿,

你最好到布依族聚集地去了解。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研究报告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二:专著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贵州民族出版社,; 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 岳麓书社,;“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三:期刊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 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 ,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 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 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 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 ;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等等。四:论文集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 第117---133页 漓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云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五:学位论文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 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六:汇编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 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 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 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 、“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参考书目:[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2] 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5][6] 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3][7] [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9] 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 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1. 朝鲜族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一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2. 侗族 节日因地而异,多数地区过去春节,也有的地区在十月或十一月择日“过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为祭牛节,节日时让牛休息,供以鲜草糯米饭等食品。吃新节多在七月,日期不一,届时以新米和鱼祭祖,预祝丰收。老人去世,男须剃发,无论男女均须汲水沐尸,而后装束打扮,含口银,忌铜铁附身。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可吃鱼虾。行土葬。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3. 俄罗斯族 复活节和圣诞节是俄罗斯族人隆重的民族节日,均来源于宗教。 4. 鄂伦春族 鄂伦春人的节庆不多,主要有一年或三年举行的氏族 *** 、萨满每年春季的祭神仪式和春节。 5. 高山族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6. 哈尼族 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7.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和 *** 尔族一样,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8. 汉族 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9. *** *** 的传统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一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盖德尔夜等节日。 10. 满族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11. 蒙古族 蒙古族节日主要是春节、 祭俄博、鲁班节、那达慕大会和十月二十五日灯节、蒙古族成吉思汗纪念日。 12.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13. 土家族 土家族过的节日很多,凡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要同欢共乐,而自己的主要节日有下列几种:过赶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14. *** 尔族 *** 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 *** 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 尔族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15.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主要节日均与 *** 教密切相关,主要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后两个节日尤为隆重。 16. 瑶族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大大小小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 17.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一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新中国成立以来,更为藏族的节庆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五一”、“六一”、“七一”、“十一”都是。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18. 壮族 壮族节日很多,其中一些节日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家历正月祭献“老人厅”,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求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布依族 在布依族生活中,一年十二 个月几乎川月有节日。除与当地 汉族人民过的春节、清明节、五 月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中 秋、九月重阳等节日一样外,还 有独具民族特色的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节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 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 *** 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3000字的论文 关于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我给你要吗???? 好的,有的,。完整的给. 布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介绍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竹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苞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 贵州少布依族节日吃些什么 一、过节主要食物是花糯米饭 布依族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二、饮食情况简介: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三、布依族特色饮食 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 民风民俗的布依族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 索引序列
  • 布依族参考文献论文
  • 布依族的论文参考文献
  • 布依族英语参考文献论文
  • 布依族文献论文
  • 布依族相关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