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这些署名都有特别的意思。
钟声,意为“中国之声”或“警世之声”,刊发内容一般是人民日报对国际形势方面的重要评论。
据说这个栏目各国外交部门都很重视,主要是可以从中及时看到中方对某些外交关键问题的态度,当然中方也是在通过它向海外传递一些我们的立场和倾向。
所以各位如果对国际形式较感兴趣,不妨多看看钟声的文章,认识会深刻很多。
钟声2008年面世
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笔名,于2008年11月推出。
该笔名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署名评论,它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没有划分很精确的级别,不过“勿谓言之不预”这句话可以算作是终极警告。
由人民日报发表以“钟声”为署名的评论文章里出现了“勿谓言之不预”,据我所知应该是这30多年来第一次。“勿谓言之不预”是终极警告,但其他媒体和机构说这句话,并不算终极警告。
只有人民日报发表在头版署名为“钟声”的社论里出现了“勿谓言之不预”才算是终极警告。这句话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1962年和1978年,人民日报都曾经发表过社论文章,里面使用过“勿谓言之不预也”。
人民日报“勿谓言之不预”
1962年9月22日的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是针对印度,末尾提到“勿谓言之不预”,一个月后对印反击战打响。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是针对越南,末尾也提到了“勿谓言之不预”,两个月后对越反击战打响。
正因为有过这样两次先例,所以由人民日报发表的头版社论,并且署名“钟声”,才会被人们视为“终极警告”。所以,这两年,人民日报也发表过评论文章里提到过“勿谓言之不预”,但因为署名不是钟声,所以基本没有被视为“终极警告”,但也属于相当严厉的警告。
“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 2008年1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这一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涉及中国的国际事务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越来越多。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今春节已经将近,然而在今年的春节,很多人都选择不回家过年而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这一次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致敬一些大爱守护者,其实这些大爱守护者就在我们身边,他们默默的为我们做贡献。例如说清晨的扫地工他们是大爱守候者,即使在非常很冷的天气,他们也会起得很早,为我们打扫道路上的垃圾方便,人们出行,同样让市容变得更加整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例如说医务工作者,餐厅服务员,列车员,消防官兵等。
特别是现在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地区又开始隔离,在这个过程当中志愿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将每家每户的物资送到门口,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完全都是自己一个人在行动。其实天气也非常寒冷,他们也从没有放弃自己服务人民的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志愿者,他们只是90后或者80后。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老人,他们也非常愿意加入志愿活动当中,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为防控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舍弃自己的小家保护大家。
而在马路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交警,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中,在凛冽的寒风下指挥。有的交警他们甚至冒着暴风雪在道路之间为来往的车辆进行指明。同样让我们非常敬佩的还有厢房官兵,他们像战士一样守护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刻他们是逆行的英雄。在所有人都逃离大火的时候,只有他们冲向火海去挽救被困在火海中的人。
在这其中许多医务工作者依然选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众所周知,在疫情爆发时期,许多医务工作者他们为了挽救人民生命,不顾自身安危。虽然他们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但是在祖国面临危难之际,他们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还有许多列车员,对于许多人来说春节都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但是许多列车员在春节的时候也无法回去与家人团聚,为了服务人民。而在2021年春节,许多地区都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在外地过年,为了减低人口流动性,而也有很多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他们只能在外地过年,即使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相信在疫情过后一定会迎来大团圆。
甘祚成2021年元旦献词
有点子也要有胆子(思想纵横)武园萍《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7日 07 版)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以卖豆腐为生的小作坊老板看到别人发了财,心有不甘,总想找点别的发财门路来改变现状。晚上和家人商量了很久,想到很多可以发财的路子,可真要去干又顾虑重重,不是这个很难办,就是那个不太稳当,迟迟下不了决心,最终还是觉得卖豆腐顺手稳当。旁人知道这件事后就笑话他:晚上想了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姑且不去管它。但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干点事情,就不能只有想法没有做法、光有点子没有胆子。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豆腐店老板”式的人。比如,有的人脑瓜子转得快,一会儿这个想法,一会儿那个高招,就是没看他干成什么像样的事;有的领导上任后似乎很有一番抱负,有改革创新的打算,有美好的设想,就是没看他拿出什么实质性的举措;有的领导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乱现象想下决心整治,也想了一些点子,拿出了方案,可就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等等。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想归想、干归干,一来真的就胆怯,一遇到困难和阻力就变样。一些改革之所以停滞不前乃至半途而废,一些政策之所以执行不到位,一些问题和矛盾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不是事先没想明白、方向不清、路子不对,而是决策者或执行者缺乏做事的勇气和胆量,怕这怕那、瞻前顾后,缺乏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毅力,最终错失机遇、贻误事业。 由此看来,我们要干成点事,胆子与点子同等重要。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个“计”就是计谋,就是点子。好的点子,即办事情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科学方式,往往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最少的成本赢取最佳的效益。但干事创业往往面临诸多风险和阻力,甚至要付出很大代价、作出某种牺牲,需要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和毅力,特别需要不怕得罪人、不怕丢选票、不怕吃大亏、不怕失人缘的精神。这说明,干事创业光有点子缺胆子,再好的点子也只能束之高阁,产生不了价值。这就好比打仗,如果全是诸葛亮式的“智多星”,而缺乏张飞、关云长式的勇士去冲锋陷阵,这个仗是打不了的。没有点子办不好事、没有胆子办不成事,这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一条规律。当前,我们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许多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利益关系交织,不确定因素很多,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力相当大。在这种条件下,要把我们的事业稳步推向前进,实现新的突破,迫切需要我们看清方向、把握大势,抓住关键、争取主动,拿出一批好点子,减少工作失误,降低决策风险,争取最佳效果。同时,对看准了的事就大胆闯、大胆干,不犹豫、不彷徨,直面挑战,不畏艰险,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只有坚持知行合一、把“有点子”与“有胆子”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矛盾,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回首来时路,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隔离”“密切接触”……各国评选的年度热词,诉说着人类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2020,在你生命中刻下怎样的印记?回望中,那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依然鲜活如昨,让人百感交集。
2020有声音,那是“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坚强呐喊,也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铿锵誓言;是“等你回家”的亲人寄语,也是“风月同天”与“同担风雨”的互助情义。2020很难,2020也很暖,真情大爱总是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2020有颜色,那是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天使白”,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橄榄绿”,是老年患者与医生共赏的金色余晖,是洪峰中屹立不倒的鲜红党旗。无数种色彩,晕染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画卷,温暖着14亿人的心田。
2020有味道,那是大街小巷重燃的烟火气,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丰收之年的稻麦飘香,是汗水里的奋斗味道。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有奋斗者笃行的足迹。各行各业按下“快进键”,脱贫攻坚收官战加紧推进,人们奋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无数人的日夜兼程,挺立起一个国家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努力,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诸多奋斗目标在2020年画上句号,“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们不仅见证历史,更在创造历史。
诗人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2020很短,一个个困难挑战接踵而来,把时间折叠压缩。
2020很长,亿万中华儿女从困难中奋起,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事实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豪言壮语。从抗疫到抗洪,从脱贫攻坚到复工复产,一个个“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艰辛故事,如同一场场超大规模“现场情景教学”,让人们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令下,9000多万党员冲在前,14亿人齐动员,千家万户共坚守,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何其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治理能力!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宁可承受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为了救治患者不惜一切代价,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无比珍视生命、人民在执政党心中至高无上?
全国调集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数万名建设者仅用10天就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就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这难道不是对中国速度、中国效率的生动诠释?
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各国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中国”。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球团结抗疫,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开放合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目了然。
有人说,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光时刻”。
2020年的大战大考,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洪荒伟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这就是读懂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密码”。
从打破封锁围堵,到战胜地震洪水,从抗击严重疫情,到应对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就是这么栉风沐雨走过来的,中国就是这么披荆斩棘闯过来的,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就是这么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来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有人感慨,2020带给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与信赖。经历了大灾大疫,我们更懂得感恩和珍惜;经历了生死考验,我们更能体会到家和国的命运与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一个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党,让人们感到安心,对明天更有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1949—1978—2020—2021—2035—2050,历史前进的脉络总是给人以深刻启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富起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则标志着我们正处于全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新时代。跨越重重峰峦,开拓全新境界,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
这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新征程,重新定义了发展,也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一次大跨越。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奇迹。14亿中国人携手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说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是“10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惊人一跃”,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扎根中国实际,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人类带来了新希望。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震古烁今、影响深远的大事。
现代化的梦想,曾经如此遥远,现在又如此真切。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里的预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畅想,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的深情呼唤,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曾经的历史叩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在新时代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
中国一定行,中国人一定能!
(四)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一家外国媒体感言:在中国,党的计划也是人民的计划,因为这些计划致力改善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万多字的内容,既有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更有每一个人的期盼与幸福。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背后凝结着多少代人的追求与奋斗。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民生改善打牢基础;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富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更有力地托举起学子们的梦想之翼;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有更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十四五”规划建议字里行间传递着发展的温度,“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温暖而朴素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更强盛的国家,成就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
(五)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站在新年的门槛上眺望前方,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通途也有险阻。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还有这样那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一些人感慨“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疫情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谋求发展。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追梦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实现心中梦想,唯有“奋斗”成就。走过2020年,走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一个启示分外鲜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时代前行的迅猛步伐,让我们等不得;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让我们慢不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更让我们拖不得。
任凭乱云飞渡,哪怕惊涛骇浪,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新征程上,我们更需增强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机遇意识,增强守住底线、安全发展的风险意识,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将奋斗进行到底。
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牛”象征着拼搏实干的精神。新征程上,我们更加呼唤这样的“中国牛”。
做“开山牛”,敢闯敢拼,一往无前,挺进“无人区”;做“拓荒牛”,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当好“排头兵”;做“孺子牛”,心系人民,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做“老黄牛”,敬业奉献,踏踏实实,争做“实干家”。
“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胸中若有凌云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负重前行的“中国牛”,定能耕耘出更加绚丽的“中国红”。
2021年1月25日新闻联播主要内容如下
1、习主席将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
2、洞悉人类历史发展大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李总理主持召开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代表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
4、栗战书同伊朗议长举行会谈
5、汪会长会见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会成员
6、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7、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论学习贯彻习主席总书记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8、(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王记者:扩内需畅流通、加快推动双循环
9、(新春走基层)零下42℃ 极寒中的营林人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1月25日新闻联播
是不是2021年3月24日
1、总书记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强调解决时代课题,必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央视快评】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3、总书记同多米尼克总理通电话;
4、总书记同国际奥委会主席通电话;
5、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韩正出席;
6、栗战书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
7、韩正出席首届气候适应峰会并发表致辞;
8、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论学习贯彻总书记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9、【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薛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0、2020年工业增速逐季回升,信息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11、总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创作座谈会举行;
12、多措并举,各地加强疫情防控;
13、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14、国内联播快讯:
(1)2020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春节期间机票可免费退改;
(3)我国将对第二批旅游目的地“黑名单”境外城市景区采取措施;
(4)太锡铁路太崇段全线贯通;
(5)海军破冰船开始执行黄渤海冰情调查任务;
(6)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
(7)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启动“5G战略”合作;
(8)全国海关去年查扣侵权货物万批;
(9)甘肃盐池湾数百头野牦牛“组团”迁徙;
15、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16、联合国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
17、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9879万例,美国媒体称美新冠疫苗分配混乱,英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逼近10万例;
18、国际联播快讯:
(1)俄谴责美煽动俄非法游行是干涉俄内政;
(2)土耳其与希腊重启东地中海争端对话;
19、伊朗称无意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员。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20210126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强调解决时代课题必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央视快评】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3、主席同多米尼克总理通电话;
4、主席同国际奥委会主席通电话;
5、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韩正出席;
6、党组书记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
7、韩正出席首届气候适应峰会并发表致辞;
8、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
9、【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薛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0、2020年工业增速逐季回升信息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11、总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创作座谈会举行;
12、多措并举各地加强疫情防控;
13、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最新疫情;
14、国内联播快讯;
15、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
16、联合国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7、2%;
17、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9879万例美国媒体称美新冠疫苗分配混乱英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逼近10万例;
18、国际联播快讯:
(1)俄谴责美煽动俄非法游行是干涉俄内政;
(2)土耳其与希腊重启东地中海争端对话;
19、伊朗称无意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员。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新闻联播》 20210126 19:00
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要点概括
1,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我们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效改善。
2,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城市数量达687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万平方公里。2019年,我国城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均接近90%。
3,我国乡村面貌发生巨变
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以来,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同步支持1075万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贫困群体改造危房;全国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我们立足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整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查找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定位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断地扎紧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度的笼子,特别是扎紧防止“炒”的方面,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6,“十四五”期间将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7,将推进城市更新试点 推出一批示范项目
城市更新的工作刚刚起步,仍在探索过程中。下一步,将推进城市更新试点,探索城市更新的方法路径,推出一批示范项目,积极、妥善、有序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8,下决心解决青年买不起租不好房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租房住。租金付得起的区位比较远,区位比较好的租金又比较贵,这就成为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租不好房的一个现实问题。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应该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下决心下力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
9,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制定了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在超标降雨的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不能丧失,到2035年,总体要消除防治标准内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现象。
10,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持续性工作推进
对于农村危房改造,有四个环节来保障危房改造的成果,第一个环节要精准识别; 第二要落实责任,逐村逐户建立危房改造,统筹好项目的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政府给予补助,对于贫困地区,给予政策倾斜。 第三步,抓质量保安全,对施工和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对贫困地区展开对口帮扶。 第四步,开展核验,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房子是有生命的,有问题及时整改,实践证明,虽然有云南和青海地震,但经过改造的农村危房,没有出现因房屋损害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 脱贫摘帽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持续性的工作推进,逐步建立起农村低收入的长效保障机制,推荐乡村全面振兴。
住建部最新通知: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全力保留城市记忆
8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网站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提到,注重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城市管理委、水务局、交通委、园林绿化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委、水务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水务厅: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加强修缮改造,补齐城市短板,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近期,各地积极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但有些地方出现继续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倾向,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变相抬高房价,增加生活成本,产生了新的城市问题。为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
(一)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违法建筑和经专业机构鉴定为危房且无修缮保留价值的建筑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提倡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倡导利用存量资源,鼓励对既有建筑保留修缮加固,改善设施设备,提高安全性、适用性和节能水平。对拟拆除的建筑,应按照相关规定,加强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二)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新增老城区建设规模,不突破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原则上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应大于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增加建筑面积用于住房成套化改造、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鼓励探索区域建设规模统筹,加强过密地区功能疏解,积极拓展公共空间、公园绿地,提高城市宜居度。
(三)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不大规模、强制性搬迁居民,不改变社会结构,不割断人、地和文化的关系。要尊重居民安置意愿,鼓励以就地、就近安置为主,改善居住条件,保持邻里关系和社会结构,城市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同步推动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鼓励房屋所有者、使用人参与城市更新,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四)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 短时间、大规模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防止出现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加剧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租房困难。注重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城市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
二、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
(一)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不脱管失修、修而不用、长期闲置。对拟实施城市更新的区域,要及时开展调查评估,梳理评测既有建筑状况,明确应保留保护的建筑清单,未开展调查评估、未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的区域,不应实施城市更新。鼓励在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和权属、不降低消防等安全水平的条件下,加强厂房、商场、办公楼等既有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
(二)保持老城格局尺度。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拉直拓宽道路,不修大马路、建大广场。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
(三)延续城市特色风貌。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乡土特点的现有树木,不挖山填湖,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不随意改老地名,杜绝“贪大、媚洋、求怪”乱象,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坚持低影响的更新建设模式,保持老城区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古树、古桥、古井等历史遗存。鼓励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建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建筑。加强城市生态修复,留白增绿,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三、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
(一)加强统筹谋划。不脱离地方实际,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杜绝运动式、盲目实施城市更新。加强工作统筹,坚持城市体检评估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确定城市更新重点、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和计划,建立项目库,明确实施时序,量力而行、久久为功。探索适用于城市更新的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完善审批流程和标准规范,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格执行棚户区改造政策,不得以棚户区改造名义开展城市更新。
(二)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不沿用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不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带来的短期效益和经济利益。鼓励推动由“开发方式”向“经营模式”转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政府注重协调各类存量资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专业企业参与运营,以长期运营收入平衡改造投入,鼓励现有资源所有者、居民出资参与微改造。支持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推进,鼓励功能混合和用途兼容,推行混合用地类型,采用疏解、腾挪、置换、租赁等方式,发展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
(三)加快补足功能短板。不做穿衣戴帽、涂脂抹粉的表面功夫,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以补短板、惠民生为更新重点,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诉求,鼓励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安全设施、防洪排涝设施、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完善城市功能。鼓励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拓展共享办公、公共教室、公共食堂等社区服务,营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龄友好型社区。
(四)提高城市安全韧性。不“重地上轻地下”,不过度景观化、亮化,不增加城市安全风险。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摸底调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推动地面设施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统一谋划、协同建设。在城市绿化和环境营造中,鼓励近自然、本地化、易维护、可持续的生态建设方式,优化竖向空间,加强蓝绿灰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
各地要不断加强实践总结,坚持底线思维,结合实际深化细化城市更新制度机制政策,积极探索推进城市更新,切实防止大拆大建问题。加强对各市(县)工作的指导,督促对正在建设和已批待建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再评估,对涉及推倒重来、大拆大建的项目要彻底整改;督促试点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工作方案。我部将定期对各地城市更新工作情况和试点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1年8月30日
发布会背景:
事实上,“住有所居”的提法早已有之。例如,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随之城镇化发展,“住有所居”面临了新的挑战,大城市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中心执行院长陈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为实现“住有所居”,应确保多种人群的权益得到全覆盖,这既包括拥有产权的群体,也包括拥有居住、租住权利的群体。其中,青年人和新市民的移居需求应得到格外重视,不断完善涵盖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在内的住房保障体系。
为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正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
“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一直是近年来我国住房政策调控的目标之一。
例如,新华社7月初的消息介绍,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
该《意见》指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推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与此次新闻发布会主题有所不同,7月国办的《意见》是“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此番则是“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从“促进”到“努力”,政策推动已在路上。另外,从7月国办的《意见》,可以窥见“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方向和手段。
《意见》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
《意见》还明确,城市人民政府要坚持供需匹配,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城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负主体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
《意见》公布之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一篇报道中介绍,这一新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大家普遍认为,《意见》牢牢攥住了“增加供应”这个“牛鼻子”,提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增加民生福祉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上述报道称,住有所居,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着力点。
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也比较突出,需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如何盘活现有建设用地资源?《意见》给出了一揽子针对性措施。
在农村集体土地利用上,提出“应支持利用城区、靠近产业园区或交通便利区域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解决“职住分离”问题上,明确“可将产业园区中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积占比上限相应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在提高城市自身建筑利用率上,允许“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人民日报对网络上什么是幸福再2021年8月18日辟谣内容如下:18日下午,人民日报在其微博评论区辟谣:近日,我们在舆情监测中发现,有用户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转发题为《人民日报感悟——仅此献给所有的企业人》的帖文和截图。经核查,此类帖文和截图系断章取义、恶意拼凑,并通过按语散布谣言,性质极其恶劣。我们已取证,并将追责。
塑料演员就是没有一点演技,只能靠颜值来获得流量,但是颜值终究是会随着年纪失去的。
泛指华而不实、缺乏品质,以及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等的演员。
该词语出自2021年陈道明在座谈会的讲话:“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随后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文章《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甘当“塑料演员”迟早凉凉》中引用该词。
“塑料演员”是包装炒作出来的。对演艺人员的推广包装本属正常,但完全不顾演员本分,脱离演艺事业规范,过度包装实属不该;流量并无原罪,流量至上则不可取。
一些“塑料演员”缺乏起码的演技,也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提高演技上,在资本营销中,借力畸形“饭圈文化”成为顶流,进而招摇过市。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塑料演员”“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演技低到突破底线。“塑料演员”演技再差,也仍能依傍资本、“饭圈”,在演艺界跑马圈地、日进斗金。
对一些没有演技更没有艺德的“塑料演员”而言,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凉凉。
(一)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回首来时路,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隔离”“密切接触”……各国评选的年度热词,诉说着人类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2020,在你生命中刻下怎样的印记?回望中,那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依然鲜活如昨,让人百感交集。
2020有声音,那是“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坚强呐喊,也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铿锵誓言;是“等你回家”的亲人寄语,也是“风月同天”与“同担风雨”的互助情义。2020很难,2020也很暖,真情大爱总是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2020有颜色,那是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天使白”,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橄榄绿”,是老年患者与医生共赏的金色余晖,是洪峰中屹立不倒的鲜红党旗。无数种色彩,晕染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画卷,温暖着14亿人的心田。
2020有味道,那是大街小巷重燃的烟火气,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丰收之年的稻麦飘香,是汗水里的奋斗味道。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有奋斗者笃行的足迹。各行各业按下“快进键”,脱贫攻坚收官战加紧推进,人们奋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无数人的日夜兼程,挺立起一个国家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努力,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诸多奋斗目标在2020年画上句号,“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们不仅见证历史,更在创造历史。
诗人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2020很短,一个个困难挑战接踵而来,把时间折叠压缩。
2020很长,亿万中华儿女从困难中奋起,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事实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豪言壮语。从抗疫到抗洪,从脱贫攻坚到复工复产,一个个“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艰辛故事,如同一场场超大规模“现场情景教学”,让人们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令下,9000多万党员冲在前,14亿人齐动员,千家万户共坚守,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何其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治理能力!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宁可承受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为了救治患者不惜一切代价,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无比珍视生命、人民在执政党心中至高无上?
全国调集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数万名建设者仅用10天就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就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这难道不是对中国速度、中国效率的生动诠释?
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各国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中国”。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球团结抗疫,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开放合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目了然。
有人说,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光时刻”。
2020年的大战大考,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洪荒伟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这就是读懂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密码”。
从打破封锁围堵,到战胜地震洪水,从抗击严重疫情,到应对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就是这么栉风沐雨走过来的,中国就是这么披荆斩棘闯过来的,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就是这么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来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有人感慨,2020带给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与信赖。经历了大灾大疫,我们更懂得感恩和珍惜;经历了生死考验,我们更能体会到家和国的命运与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一个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党,让人们感到安心,对明天更有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1949—1978—2020—2021—2035—2050,历史前进的脉络总是给人以深刻启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富起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则标志着我们正处于全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新时代。跨越重重峰峦,开拓全新境界,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
这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新征程,重新定义了发展,也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一次大跨越。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奇迹。14亿中国人携手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说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是“10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惊人一跃”,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扎根中国实际,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人类带来了新希望。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震古烁今、影响深远的大事。
现代化的梦想,曾经如此遥远,现在又如此真切。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里的预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畅想,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的深情呼唤,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曾经的历史叩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在新时代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
中国一定行,中国人一定能!
(四)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一家外国媒体感言:在中国,党的计划也是人民的计划,因为这些计划致力改善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万多字的内容,既有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更有每一个人的期盼与幸福。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背后凝结着多少代人的追求与奋斗。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民生改善打牢基础;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富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更有力地托举起学子们的梦想之翼;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有更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十四五”规划建议字里行间传递着发展的温度,“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温暖而朴素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更强盛的国家,成就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
(五)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站在新年的门槛上眺望前方,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通途也有险阻。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还有这样那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一些人感慨“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疫情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谋求发展。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追梦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实现心中梦想,唯有“奋斗”成就。走过2020年,走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一个启示分外鲜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时代前行的迅猛步伐,让我们等不得;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让我们慢不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更让我们拖不得。
任凭乱云飞渡,哪怕惊涛骇浪,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新征程上,我们更需增强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机遇意识,增强守住底线、安全发展的风险意识,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将奋斗进行到底。
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牛”象征着拼搏实干的精神。新征程上,我们更加呼唤这样的“中国牛”。
做“开山牛”,敢闯敢拼,一往无前,挺进“无人区”;做“拓荒牛”,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当好“排头兵”;做“孺子牛”,心系人民,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做“老黄牛”,敬业奉献,踏踏实实,争做“实干家”。
“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胸中若有凌云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负重前行的“中国牛”,定能耕耘出更加绚丽的“中国红”。
甘祚成2021年元旦献词
人民日报元旦献词如下:
百年奋斗,书写恢宏史诗;伟大征程,召唤新的进发。走过激荡人心的2021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22年,中国号巨轮奋楫扬帆、劈波斩浪,亿万人民激情澎湃、豪情满怀。
这一年,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一年,我们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这一年,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向前进,我们一定能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必须鼓足奋斗干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