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技巧大于文字功底和教学经验
1.写论文都是有固定的模板与套路,就和数学公式一样。一个常见的模板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模板,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整理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想出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不一定非要有效,也不一定非要有理论支撑。如果发普刊,就提出就行,连教学实验都不用做,如果是发核心,可能做分组实验,验证方法的效果。
2.写论文的格式。其实格式也很简单,平时在网上一找一大堆。那就是
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正文里面需要有前言和结语,最后还需要参考文献。
3.不要觉得学术论文是一件多高大上的事情,语言要多好多好,其实论文的好坏关键在于想法与思考,在语句上,如果你是语文老师,就不会怕语句错误和语病,如果你不是语文老师,你总认识教语文的老师吧,语句上改一改就行。如果是发普刊什么的,没有要求必须要那么多书面语,关键是文章要有条理。
期刊发表要求:
中级期刊要求:以第一作者或者独立作者公开发表在新闻出版总署可核查到双刊号(CN/ISSN)齐全专业期刊,正规学术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能检索到论文
副高期刊要求:除以上要求,级别要求国家级期刊。检索数据库要求三大网(即 知网、万方、维普),发表两篇以上(个别地区要求必须知网可查)
正高期刊要求: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一篇为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出版学术著作一部(本人为独立作者或主要作者)
自投稿教程我前面有好几期都讲过,还不会的老师可以我主页往前自己翻翻看,在此就不赘述了。
特别注意避坑一下期刊————
1、电子刊号期刊
2、报纸刊号期刊
3、增刊、副刊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1. Xianmin Yang, Shenqguan Yu,& Zhong Su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on Chinese readinglevel in primary school of China [J]. British Journal of EdcuationalTechnology, 2013, 44(1):95-111.【SSCI, Impact Factor:(Year 2012)】2.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刘禹; 陈玲;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8-103.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 余胜泉; 张洪锐电化教育研究 2012-07-014.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5.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王志军;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5-01;6. 《从游离到消融:技术进入教学的质性研究》,曹培杰;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7. 《泛在学习资源在移动终端上的自适应呈现模型设计》,高辉; 程罡; 余胜泉; 杨现民,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8.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曹培杰; 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4-01;9.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刘俊生;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 2012-02-01;10.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刘俊生;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12-01-15;11. 《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2011年第十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刘军、邱勤、余胜泉、希建华,开放教育研究,2011-12-05;12.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马宁、陈庚、刘俊生、丁杰、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1-12-01;13.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余胜泉; 陈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1-25;14.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09-10;15.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七期,P1-6。16. 《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余胜泉; 陶丹,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06-15;17. 《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陈敏; 余胜泉; 杨现民; 黄昆仑,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15;18. 《网络课程的内容进化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谭霓; 余胜泉; 吕啸,远程教育杂志 2011-02-01;19.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吕啸; 余胜泉; 谭霓,电化教育研究,2011-02-01;20.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杨现民; 余胜泉; 王志军,开放教育研究 2010-12-05;21.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09-10;22. 《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冉敏; 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10-09-06;23. 《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袁华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7期,P13~22;24. 《面向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彭飞、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P173~180;25. 《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王志军、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P73~78;26. 《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蔡苏、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04-05;27. 《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马宁、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0-02-01;28. 《交际性教学法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杨丽娜、余胜泉,《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4期,P46~51;29.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何克抗; 余胜泉; 吴娟; 马宁; 赵兴龙; 袁磊; 齐媛,电化教育研究,2009-02-0130. 《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程罡、徐谨、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P6~12;31.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余胜泉、赵兴龙,《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第8期,P33~40;32.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余胜泉、程罡、董京峰,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3期,P3~15;33.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27~36;34.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余胜泉、杨现民、程罡,《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47~53;35. 《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孙众、余胜泉,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08/第14卷6期.P84-88;36. 《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0337.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8-05-1038.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描述与促进策略研究》,梁文鑫; 余胜泉; 吴一鸣,教师教育研究 , 2008年 01期39. 《面向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研究》,谢晓林; 程罡; 刘琦;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 2008年 04期40. 《手持式设备让我们与古诗走得更近》,冉敏; 余胜泉; 刘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年第1期4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Learning inChinese Classical Poem Education》,MinRan,ShengQuanYu,JunLiu,The 5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123-12742.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ve Mobile English LearningMode》,JunLiu ShengQuanYu, MinRa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60-6443.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改善措施分析》,陈杰、陈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0544. 《课外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06 ;45. 《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7/0446. 《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谢非、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2007/11,P79~8347. 《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1048. 《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 2007/0849. 《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余胜泉,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2期,P60~65;50. 《“一对一”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余胜泉 陈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P25~29;51.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P12-25;52.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53. 《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余胜泉 刘 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P9-10;54.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 2007年第5期,P64-69;55.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误区分析》,吴娟、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70~72+7756.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57. 《建设优质资源,保障信息化教学常规化》,陈杰、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9-10;58. 《区域性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支持》,陈莉、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7-8;59. 《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60. 《城域网环境下多级分布式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曹晓明、余胜泉,《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8期P57~59+P6461.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梁文鑫、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P19~2162.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63.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64. 《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65. 《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66. 《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67.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68.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69. 《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70. 《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71.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二级学科最优期刊& CSSCI 172.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73. 《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74. 《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75. 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Octob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A leading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76.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77. 《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78. 《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79.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81. 《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82. 《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83. 《面向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84. 《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 2 CSSCI85. 《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程罡,《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86. 《教育资源管理新发展》,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87. 《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88. 《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89.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9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9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92.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9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94.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95. 《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 《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98. 《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9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 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100.《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101.《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102.《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余胜泉,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103.《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104.《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105.《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第六期;106.《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1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108.《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10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110.《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111.《企业E-hr、KM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112.《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113.《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114.《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115.《发挥特色推动国内外合作办学》,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6期;116.《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8期;117.《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余胜泉、谢巍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10、12期;118.《从网络互联到应用互联》,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0期;119.《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2期;120.《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39~41;121.《网校临危如何应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56~59;122.《可共享对象参考模型研究》,余胜泉,俞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12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1年第6期;124.《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余胜泉、林君芬,《福建教育》,2003年第9、10期。125.《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赵美琪、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1期。126.《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2期。127.《通用试题库的组卷策略》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28.《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余胜泉、古素梅,《现代教育技术》,2000年第8期129.《Adaptive LearningSystem Based on WEB》,ShengQuan Yu, KeKang He,发表于国际会议ICCE99(The 7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Japan, November,1999)130.《中国“网校”的现状与未来》,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6日第二版,《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征文。131.《教育中的虚拟现实》,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2期。132.《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专题》(《在WEB平台上交流》《构建个性化网络课程》《网上协作学习马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共5篇文章),余胜泉、何克抗、陈天、马宁等,《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6月12日C版。133.《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3期。13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余胜泉,《教育技术》2001年第一期135.《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余胜泉,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36.《教育港依网而建——佛山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分析》,何克抗、余胜泉、孙波,计算机世界2000年11月27日C4版13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林君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三册P67-7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38.《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167-172。139.《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想》,杨琰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786-79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40.《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空间》,李士亮、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1.《构建网络化学习的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曹晓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2.《简述教学自动化研究》,马宁、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3.《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4.《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5.《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朱凌云、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146.《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杨琰华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其它发表在各种普及型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在20篇以上。
随着交通技术不断发展,新兴交通工具在速度和安全性上表现愈来愈成熟完善,构成了对航空公司运输业的巨大挑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航空公司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篇1 浅论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控制 [摘要]航空公司提供的是运输服务产品,这种无形的运输服务产品与普通的有形产品有着很大区别,在质量控制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文章 从航空服务的质量特点、航空服务质量的关键接触点、如何进行航空服务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航空公司;航空服务;质量控制[DOI] 1 航空服务的质量特点 有形产品的大小、款式、功能等由企业事先设计好,其质量能够较明晰和客观地把握,在产品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控制后就可以实现一个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服务质量与有形产品相比质量较难被顾客所评价,服务质量的构成包含相对复杂的诸多因素,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首先,服务质量是一种主观质量,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接受服务者的体验和感受,而体验和感受是非常个体化的因素,不同的顾客在接受同样的服务时感受有差异,即使是同一顾客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下受到情绪、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服务的感受也不同。其次,服务质量的形成不只取决于提供服务的一方,还受顾客本身的影响。服务质量形成过程中,顾客的参与度高,影响力就大。最后,普通产品质量是结果质量,而服务质量是过程质量。服务质量是提供服务者与顾客之间互动的动态过程,即使一个服务提供的过程多数很好只有个别环节很糟糕,都不可能得到好的服务质量结果。 航空运输服务是复杂程度较高的服务,整个运输过程从安全到舒适,涉及的环节众多,对于参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上的人员要求各异,影响其质量的要素是贯穿航空运输企业的一系列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环节和人员。 2 航空服务质量的关键接触点 服务当中的接触点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航空业服务的接触点按照接触点的位移,分别有售票环节,地面地服环节和舱内环节。 营销接触点 营销的任务是找到顾客,让顾客来感受自己提供的服务。营销环节的接触点作为服务链条上第一个环节,对于整个服务产品的质量起到引领和开篇的作用。在传统销售形式下,航企不断改善购票环境增加便利性;增加售票网点增强覆盖率;提高旅客购票以及购票后退改签的便利性。售票人员方面,在工作人员的形象、态度、着装等这些能够影响顾客初步感受的方面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改进。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顾客不直接接触到营销人员就可以完成购买行为。航企开辟的电子商务 渠道 的多寡,平台的适用性及网上订购后客票退改签等相关服务是否及时便利等影响到服务质量。这种变化使航空公司可以摆脱固定资产的大额投资,同时招聘人员和培训工作的重点也发生很大变化。随着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营销接触点还将更多的转向后台服务,这个接触点越来越虚拟化了。 地面接触点 地面接触点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地面服务人员的意识行为将更多的影响服务产品的质量。尤其在航班不正常、服务产品本身已经出现了质量损失的情况下,提升地面服务质量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将这种质量损失降低到最低,二是利用地面服务弥补旅客损失,甚至超越旅客期望,起到升华服务产品质量的作用。但地面接触点的机场的安检、休息室,机场的餐食店等是航空公司选择的外包服务,属于无法自主选择的服务,这些虽然也直接影响到旅客的感受,却不是航空公司可以完全掌握的,航空公司只能通过加强协调,或者入股项目,甚至自己设置(例如贵宾休息室)等 措施 提高这些环节的服务水平。 客舱接触点 客舱服务与地面服务不同,它完全可由航企控制、提高。客舱服务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硬件指舱内各种娱乐、保障及餐饮等,软件则主要指乘务员提供的客舱服务。舱内服务对旅客的心理感受来讲,软件的作用大于硬件。一个素质高而亲切的乘务人员提供令旅客如沐春风的客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硬件设施的不足。但是如果客舱服务未获得旅客认可,甚至发生不愉快的体验,再好的硬件服务都无法抵消和补偿,必定影响旅客对于公司整体服务产品的感受。 3 如何进行航空服务质量控制 有效提高航空服务产品的质量,首先要根据服务质量是一系列服务过程的综合感受这个特点,进行过程控制,对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控制,从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工作标准控制 首先,从工作内容上进行控制。要求服务人员准确、快速的解答旅客疑问,让他们及时获得所关心的信息。后续服务环节如机场值机的标准流程、机场各种登机引导和服务;特殊旅客的前期服务及至客舱内的服务逐条逐项都有设定的标准,标准的制定是直接明确的。其次,对工作场所的标准设置、服务人员的仪容着装等形式方面进行统一标准,严格控制。 服务人员素质引导 服务人员素质引导即对人员的控制。服务如果单纯依靠刻板的制度和标准,只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对服务质量的提升作用还很不够。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服务的精神驱动,服务如果是被自觉自愿的意识所驱动,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就会从自觉自愿去发现为旅客服务的点,延展为旅客服务的内容,从而提升服务的档次。提升服务意识,不能单纯依靠 教育 和灌输,要求公司在调配服务人员的同时应关注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特性。例如,尽量挑选本性就热情乐观愿意帮助人的工作人员去从事服务工作而不是选择生来冷漠、内向木讷的人去从事直接面对旅客的工作。 (2)沟通方式。 沟通是服务工作的载体,沟通技巧对于保障沟通的成功大有帮助,沟通者的心理素质则至关重要。沟通技巧是服务人员面对不同的旅客,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成功完成服务工作的一种能力。在航空服务链条的各项接触点上,突发事件及不正常事件时有发生,航班延误、取消,客舱内旅客的各种突发状况,应对这些需要服务人员有圆熟的沟通技巧,给旅客带来安心和愉快的体验,或者在不利的环境下控制住局面,使旅客保持正常的心态。沟通技巧的培养,一是加强业务和工作流程的训练,业务精通,流程顺畅会给旅客带来安心和信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服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工作 经验 的培养,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见识各样的场面和旅客,在实践中提高各种场景下的沟通技巧。 沟通者的心理素质是确保服务能够达到优秀甚至卓越水平的关键因素。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其次,需要灵活应变的能力。再次,对事情要有超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进而形成控制局面的能力。最后,服务人员还需心胸宽广、具备较强抗压能力。这一点对于一线服务人员尤其重要,心胸宽广才能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急旅客之急、想旅客之想,才能在服务工作中有所创新,给予顾客超越期望的惊喜。 整体控制 服务工作对于航空公司来讲是整体的、全局性的工作,各公司千方百计提高服务水平,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对于服务质量的控制必须是全局的、整体的控制。如果只是某个环节有提高,旅客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很好的服务,但是在另外的环节又发生了不愉快的体验,而往往较差的体验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完全冲淡甚至湮灭了之前环节得到的优秀服务的体验,这对公司的形象会产生不利影响。 整体控制首先包括对工作过程的完全控制,即服务链条上的每个环节的逐一控制,不放过任何一个关系到服务质量的点。其次是对于人员的控制,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意识。人员首先是指直接参与服务的人员,但不仅限于直接参与直接服务的人员,全员控制是保证企业能够输出优秀的产品的前提,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客户的体验,提高全员素质才是提高本企业服务质量的根本举措。 企业 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可将其划分在整体控制的范畴。利用企业文化值观认同的特点,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服务外部顾客和服务内部员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一旦在企业内部形成这样的文化,企业输出的服务产品的总体质量将得到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航空公司而言,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中之重,重视服务质量,进行整体控制,才能确保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国庆.服务营销管理[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胡建宏,刘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赵娜,郑继超.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管窥[J].中国市场,2015(46). [4]王俊.中医思想对 企业管理 学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5(9). 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航空公司官网的设计方向 摘要:随着 网络技术 的迅速发展,当代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本文从航空公司网站目标顾客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航空公司官网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航空公司官网设计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公司官网应该怎么做,这是大有学问的。我们大多数人,平时都是被动式的接受信息,网站展示什么,就去关注什么。而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坐在办公桌前随便点开几个页面,一般都是打发时间随便看看,只有带着目的才会去寻找并点击相关网站。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先寻找,再点击。因为现在信息量太多,除了工作人员,没有人会去专门记忆和输入想要寻找的网站名称,往往都是在需要的时候去百度或者谷歌查询,然后点击进入企业官网,比如:找LV网站,绝对不会傻乎乎的输入LOUIS VUITTON这个复杂的单词。如果浏览者非常感兴趣也会将网站存入 收藏 夹。 对于航空公司,进入其官网的人,一定是带着强烈出行或查询愿望的人,这就类似人们去美凯龙一定是准备买家具做装修一样,不会是来随便逛逛。为此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浏览了主要运营国内航线的美国西南航空,运营国际航线的新加坡航空、维珍航空、阿联酋航空,网络枢纽型的美国联合航空、澳洲航空、法国航空、瑞士航空、汉莎航空、日本航空、大韩航空,以及国内的国航、南航、东航、海航和吉祥航空。为了深入比较,我还浏览了UPS、澳大利亚国家航运公司(ANL)、百达翡丽、卡地亚、宝缇嘉和万宝龙等官网。对比之后,发现航空公司官网有其鲜明的特点。 ①枢纽网络型及主要运营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如汉莎、澳洲航空、新加坡航空,官网首页设计简洁明快,一般只突出3大类内容,即:航班票务服务、促销信息、网上值机,网页在一屏左右,操作简便;横向菜单设计合理,最大限度提供旅客需要的信息。 ②以国内为主的航空公司,如美西南航空,官网首页内容详细,本土化,信息量大,符合本地浏览习惯,一般可下拉几个屏幕,对于折扣促销信息大幅宣传推广。 ③亚洲公司如日本航空、大韩航空,注重区分不同语种,往往首页是选择语言种类,需要点击进入正常菜单;而欧美公司要么以域名区分语种,要么进入首页后选择语言种类;货运航空网站以宣传和提供解决方案为主。 ④国内东航、南航官网以信息量多为主导;国航、海航官网风格已倾向于欧美,但首页 广告 并非宣传自身品牌或特色,以促销或宣传营销产品为主导。 ⑤国际奢侈品官网以唯美经典的品牌宣传为主,并不突出具体产品,与航空服务有较大区别。 那么,这些特点是否符合用户的浏览喜好呢,这需要从用户上网习惯和浏览网页习惯两方面研究。 用户上网习惯。经过分析发现,大部分时候用户并非在阅读屏幕上的内容,而是在扫视,用户习惯扫视和快速寻找页面上一些能够引导他理解内容的关键点;同时用户通常缺乏耐心。当一个页面不能满足用户的期望时,离开就在所难免。企业希望通过添加相关内容来丰富页面和留住用户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一屏页面上承载的信息越多,认知的负担就会越重,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中还有些不是用户期望的,那就还要花额外的精力将这些多于信息从注意力中剥离,用户离开并寻找其他替代品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用户并不做最佳选择。用户并不是在搜寻找到最佳选项的最快途径,他们也并非用线性的方式来阅读屏幕上的内容(有顺序地从一个模块到另一个模块)。 当用户找到第一个合理的选项,或者一旦找到了可能的目标内容,立即点击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其实,用户是在寻找能让他们觉得够用或者合适的内容,而非寻找最佳的选择,理由也很直观,让用户自己去做最佳选择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那已经在考验用户的耐心了(选择即成本)。 用户浏览习惯。通过对浏览习惯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说明性网页的浏览是按照传统阅读方式进行的;而对电子商务网页的浏览是以F型为主要模式,用户并不会浏览页面上的所有内容(F形之外的大片空白区),而是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头两段(F热区中的两个横向热区)。所以企业在设计后续的内容时,可以将关键词和信息放在段首,使用户在左侧纵向浏览时能更容易关注到;对于搜索类网页的浏览,则主要集中在前5条信息上。 总结 了航空公司特点,研究了用户习惯,认真思考这个官网是否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呢?如果将浏览航空公司官网旅客所关注的、航空公司希望旅客知道的、企业自身定位及品牌塑造等内容,按用户浏览习惯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最能够让旅客一目了然,快速寻找并点击进入所需内容的航空公司官网应该是阿联酋航空。 其首页基本以F型布局,分为三大区域:品牌展示、服务选择和信息提供(特价、特色、新鲜),特别是服务选择中提供了“搜索及预定航班”“寻找酒店及租车”“管理已有预定”“网上预办登机手续”“查询航班状态”“查看您所乘航班的服务与设施”6大内容,同时还有十几种备选语言,基本覆盖了全球旅客所需,而且只需最多3次点击就能进入目标。 相对来说,国内航空公司的网站就略为不足,虽然已经取消了长长的下拉条,但庞大的信息量、繁复的选项、缺少照片的界面,需要旅客探索一般的寻找研究,大概能够吸引住的高端客户是少而又少了。鉴于阿联酋航空官网已经与科学分析后的用户上网及浏览习惯高度吻合,故无必要重新研究官网设计方向,建议国内航空公司官网设计向阿联酋航空靠拢,根据自身特色开发相应模块,如果因为后台支撑或管控模式等能力建设不足,可分批渐次开发相应功能,但路线须明确。 当然,各个企业管理模式不同,或许有些航空公司的官网归属好几个部门共管,但作为最为开放和敏感的服务型企业,无论如何都应该把旅客放在首位,为他们提供超乎想像的便利,官网也该如此。 参考文献: [1]贺冬梅.浅谈网站设计的风格色彩与美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06). [2]魏业华.论信息资源合理布局――原则、标准与评价[J].图书情报知识.1992(04). [3]李启色.网络课程中网页的视觉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航空公司品牌战略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增大,而竞争的焦点在于服务,最具发展潜力的也是服务,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服务行业将作为最具发展空间的行业不断壮大起来。航空运输业作为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具有重要的发展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航空公司品牌战略与发展,通过对品牌内涵及功能进行分析,具体讨论了航空公司的品牌发展战略,以有效推动航空公司的深入持续发展。 关键词:航空公司 品牌 战略 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运输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因此航空运输也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多,国际往来也逐渐频繁,航空运输的便捷性、舒适性优势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航空运输也主要提供服务产品,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及有效的品牌发展思路与战略,其服务便不能创造良好的品牌效应,便不能体现出好的服务品质。只有不断研究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升航空公司的品牌战略意识,才能有效突出企业的认知价值与顾客忠诚度,推动航空公司实现深入持续发展。 一、品牌解析 1、品牌内涵 品牌包括产品及服务的名称、声誉、上表、价格、历史、符号等,美国 市场营销 协会提出品牌是一种标记、术语、设计、名称,或者是这些元素的组合,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元素或者组合来辨认某个或者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其服务,并将之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区别[1]。品牌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品牌的名称、商标及标志等,从本质上分析,品牌主要代表了厂商对销售给顾客的产品的服务、特征等的承诺。通常好的品牌就是好的产品质量的保证。 2、品牌功能 良好的品牌对树立企业的形象,推动企业的发展,提升顾客忠诚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还能提高消费者购买力,以扩大市场份额,保证产品的长期性与有效性。同时品牌还能推动产品的有效组合,以降低产品的价格弹性。品牌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消费者可以根据品牌寻找相应的制造者或者服务。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通常品牌的资产越高,则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产品的定价优势等也越明显,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强。 二、航空公司品牌战略 航空公司品牌战略主要通过其服务内容与服务特色体现出来,航空公司与其他以产品为主的实体公司有明显的不同,航空公司应该更多的关注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与服务范畴,强调使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尊贵的体验并使客户感受到航空公司本身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以及为客户着想的出发点。因此航空公司应重点完善自身的经营与管理理念,重视客户忠诚度的培养,通过强调“顾客即上帝”的管理理念,突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强调其服务资源的多样化配置,推动公司内部多种服务资源的相关性利用,以在客户群中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优势,比如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态度、尊贵的感受、丰富的资源等,以推动航空公司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很大程度上是由自身内在因素决定的,比如公司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充分的战略规划、企业内部文化等。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而且随着战略的不断发展,品牌元素的组合也集中体现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断成为公司的品牌形象。 三、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分析 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应重点突出服务的卓越品牌、优质品牌,同时重点发展公司的潜伏品牌与未知品牌。其中卓越品牌主要要求公司更多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提升公司声誉、不断设计并开发出以人为本的服务产品,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施,强化服务的延伸性,重视内部营销和客户的利益,加强营销沟通[2]。优质品牌主要表现为产品的差异化体现与人员、销售渠道、形象的差异化体现等几方面,以突出企业的形象。潜伏品牌及未知品牌主要是针对品牌发展的条件,来适当的参加相关活动,重视产品及服务的连贯性发展,强化公司服务特色,重视市场细分与媒体宣传,扩大融资渠道,加强内部管理,以构建有效组织机构及内部文化氛围,推动企业的发展。 航空公司的品牌战略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经营管理者个人能力。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财务能力、竞争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航空安全与保障能力等,通过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以提升公司产品质量与信誉、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公司安全有效运行。 其次,客户的基本需求。包括客户的利益、客户的服务以及展现客户的尊贵等几方面内容,其中客户的利益即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航空公司应从自身经营出发,开发客户价值链条,体现客户的利益期待;客户服务主要是通过航空公司的服务来保证客户的需求,强调服务的人性化与人文化;客户的尊贵性主要是通过航空公司的服务来展现的,通过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来彰显客户的尊贵,从而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与口碑。 最后,企业的文化资源。航空公司品牌战略来源于企业内部文化,企业内部文化资源涉及到企业的文化标识和员工的价值取向等几方面内容,其中企业内部的文化标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浓缩表现,展现的是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突出的展现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公众的承诺,这种内在文化资源更多的表现在企业对客户及员工的关爱方面。另外员工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员工的存在价值及传递价值两方面,其中存在价值表现为员工在企业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身对企业和社会的价值,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责任感;传递价值主要是员工将自身的价值传递给客户及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关的关联方,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推动企业品牌战略的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航空公司的品牌建设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公司实现营销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总目标,同时也是公司内部资源有效应对外部市场竞争、提升市场份额的有效促进作用。航空公司品牌战略的构建与发展需要从内外部环境与资源出发,强化内部及外部的营销沟通,传递出顾客对航空公司的有效信赖,并重视顾客自身的利益。因此在航空公司品牌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发挥品牌文化与理念的作用,推动品牌的深入建设与品牌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剑凌,杜肖磊.南方航空公司品牌战略分析[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22 [2]刘晓晓.厦门航空品牌战略研究[J].空运商务,2012;17 猜你喜欢: 1. 航空公司有关论文优秀范文 2. 关于航空公司的论文范文 3. 航空公司相关论文范文 4. 有关航空公司论文 5. 航空公司相关论文例文 6. 关于航空公司的优秀论文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模板,供大家进行参考: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国外研究现状: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方案、进度: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2007年4月:定稿。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判断一篇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的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1]金秋.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
[3]张兰.5-6岁儿童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晓红.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舞蹈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07)
[5]闫小飞.校外舞蹈教育现状与发展初探[J].内江科技.2009(06)
[6]陈述知.沈亚威歌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柴亚萍.少儿舞蹈究竟为谁而舞--兼谈少儿校外舞蹈的教育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薇薇.音乐教育在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1]苏立.音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2]冯蕊.从视听结合到视听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10
[13]金立林.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实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4]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15]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16]翁伟民.试探少年宫舞蹈教育对儿童智能的开发[J].舞蹈.2001(06)
[17]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18]周仪.中国古代儿童舞蹈的功能类型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9]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2)
[20]黄明珠.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
[21]王宁.略谈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22]齐建丽,周艳华.浅析少儿舞蹈培训[J].科技资讯.2006(21)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1]张桂玲.试论我国健身健美操运动的发展趋势[J].鸡西大学学报.2005(06)
[2]蒋桂凤,黄祁平,唐双阳,万艳平.健美操对机体补体活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3]周涛,夏环珍.普通高校健美操教材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4]孙莉莉,黄鸣霞.谈对高校女生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1996(03)
[5]李孟军.高校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认识情况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04)
[6]孙凌云.对高校俱乐部内健美操教学的初步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5)
[7]陆善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1(04)
[8]马玉梅.关于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03)
[9]程小虎,孙竟波,周伟章.影响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8(05)
[10]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D].北京体育大学2004
[11]杨向明.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12]董金果.蒙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袁君秀.苏州市大学生参与低碳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3
[14]唐照华,李遵.论健美操的价值观[J].体育学刊.1997(01)
[15]凌晨.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之管见--首届“大印象”杯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明星大赛调研报告[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16]章玮.大学生体育健身认知行为的调查研究[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7]封雷.高校女生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5)
[18]陈丽珊.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
教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1]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2]顾晓莲.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3]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4]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11]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12]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3]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4]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5]李胜男,岑国桢.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6)
[16]G·德朗舍尔,张人杰.对课堂中口头语言互动的分析[J].外国教育资料.1992(03)
[17]杨全良.非言语交际简述[J].外语研究.1990(02)
[18]许亚莉.交互主体观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态剖析[J].幼儿教育.2003(03)
[19]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1、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岚清著:《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6、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7、瞿葆奎主编:《元教育学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8、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金一鸣主编:《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0、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陈燕兰.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及探索[J].时代教育,20xx,(24):214,228.
[2]曾卫民.农村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英语,20xx,(5):71-72.
[3]江菲菲.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J].读与写(下旬),20xx,09(4):98-99.
[4]雷佼.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5]丁敏.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思路和探索[J].才智,20xx,(22):108-108.
[6]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07):368-369.
[7]裴娅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20xx,(18):11-12.
[8]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
[9]潘志强.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
[10]宋菲,段文敬.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xx.
[11]石志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导学案[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xx,15(1):59.
[12]陈儒珍.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建议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xx,26(17):169.
[13]谭莉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20xx,8(21):192.
[14]张晓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15]吕晓宏.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途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16]王冬冬.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中教育技术装备,20xx,(25).
[17]刘天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11)
[1]张秋英.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xx,4.
[2]杨秀敏.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xx,7.
[3]周华梅.浅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4.
[4]王红英.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xx,6.
[5]刘亚珍.初中英语教学情景教学法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30):111-112.
[6]王传奎.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xx,(18):59.
[7]王新华.我国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xx(10):63~66.
[8]李浩然.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堂优秀的英语课[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xx(11):20~24.
[9]王华珍.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预习障碍及教学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xx.
[10]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xx,(35).
[1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
[1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xx.
[13]杨德林.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89-90.
[14]程可拉,刘津开.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15]游毓平.任务型教学在中学英语口语课上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xx.
[16]贾景全.论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xx(7):56~58.
[17]周彦波.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xx,(24):190-190.
[18]宋斌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12)
[19]孙琼.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xx(04)
[20]陈黎明.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职大学英语口语特大班额的教学新路径[J].海外英语.20xx(12)
[21]阳兰梅.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视野大学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xx(03)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发表专业教育论文有二种途径,一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二是找合作的机构。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有很多,但是核心类的期刊对学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您在发表之前对机构和期刊有所了解,以免上当。1、教育研究 2、比较教育研究 3、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 6、教师教育研究 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 12、教育科学 13、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 15、教育学报 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教育评论 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江苏高教 6、中国高教研究 7、现代大学教育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 12、中国大学教学 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刊名: 电化教育研究 E-education Research主办: 西北师范大学周期: 月刊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3-1553CN: 62-1022/G4邮发代号: 54-82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电化教育研究创刊时间:1980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2)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很牛,审稿周期3个月内,版面费看论文质量而定!望采纳!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