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关于乞巧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乞巧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乞巧论文范文资料

乞巧节又称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东汉时,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民间据此传说形成了七夕节,并且一直保留下来。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很好,这是我值得学习的一篇赞美和喜爱文章。

☆乞巧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这个传说虽在《诗经》中就已肇其端,但当时并无七夕渡河的记载,到汉代《淮南子》中始有“乌鹊填河而渡织女”之说,《风俗通》亦记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从东汉崔�C85C�的《四民月令》和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来看,七夕作为节日当始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记述乞愿有乞富、乞寿、乞子等内容,此后才以乞子和乞巧为主,故又称为巧节、乞巧节、女儿节等。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夕,宋太宗曾颁布诏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胶东的招远、莱州、长岛等部分地区,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从前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漂针乞巧,用一碗水在太阳底下晒一中午,然后将针或谷物的芽放进碗里,让它飘浮水面,看水底的针影,成各种花纹者为得巧,如针影粗直、细微则是拙的征兆。曲阜地方于七夕做巧果与巧灯。巧果与巧灯都有各种各样造型,巧灯造型有菊花、荷花、月季、牡丹、芍药、玉簪、兰花、海棠、佛手、文官果、玉兰、梅花等花卉灯,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童子拜观音、福禄寿等人物灯。孔府把巧果和巧灯作为节日礼品送给各府本家和亲友。七夕之夜,从孔府大门,沿中仪路到后堂楼各院门口,花园各路、各景点,都摆设巧果与巧灯,各庭院和花山顶上,摆以巧果为主的点心和茶水。入夜,府中人坐庭院中仰望牛郎织女会面。胶东地区在乞巧之前有请七姐姐的活动,姑娘们白天到田地里去“偷”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一佛龛,或在土台上搭一小棚,内供织女图。入夜后,姑娘们再手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请七姐姐位归佛龛,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 乞巧节的节日活动,带有竞赛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旧时长岛县的拉巧,其实就是斗巧。节前,姑娘们聚在一起,精心装饰巧棚,巧棚中有狮子、斗鸡、凤凰、鲤鱼跳龙门、戏出子、转灯、饽饽、金钟等。节日期间,把巧棚布置一新,晚饭后,姑娘们聚在一起,明灯蜡烛,唱喜歌拉巧。观众络绎不绝,有的带到外村去表演,一般延续四天左右。无棣、长岛等地有做巧芽、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荣成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看巧云。无棣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据说七夕是牛的生日)。曲阜、宁阳等地习惯于七夕之日晒衣物。日照妇女在这一天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头头发明亮柔软,没有汗臭味。临沂一般都在这天洗涮油罐子,据说这一天油罐子特别容易洗涮,用水轻轻一冲就洁净了。诸城、滕州、邹城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认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乞巧节的饮食,一般是面条、水饺、馒头和烙果子等。临沂习惯用储蓄的露水做面条,堂邑县把七夕做的面条叫云面,意为巧云,昌邑用七种野菜包包子,胶东家家户户烙“巧果子”(先用油、鸡蛋、糖把面粉和好,再用荷花、桃、鱼等模子制成各种花样,最后烙熟),用线穿起来,给小孩挂在脖子上,边玩边吃,亲友之间相互馈送。临朐等地,妇女习惯在七夕之日回娘家串亲。

关于西和民风民俗-----西和乞巧节作文参考资料,希望对你有启发2006年12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成为继岷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之后,甘肃省第3个被命名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2008年6月14日,“西和乞巧节”入选“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西和乞巧节可以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早晨,23岁的赵妍把服装店收拾停当之后,坐在店门口的板凳上给在天水读书的妹妹发短信,商量着什么时候一起回村里“过节”。“我们老家没嫁人的女孩儿都要‘过节’,我给妹妹和自己买了两套新衣服,等她来了试试合不合身。”赵妍一边叠着衣服,一边开心地笑着。每年农历六月下旬,西和县城和周边村子里的女孩子就忙活起来了,赵妍就是其中之一。同村邻里未成家的姑娘们都凑在一起商量怎么过乞巧节。“一般是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姐妹发起活动,同村未嫁姑娘组成‘一个场子’(俗称“乞巧场”)。”赵妍说。选定乞巧场后,姑娘们结伴利用闲暇时间在居住条件较好的姑娘家练唱《乞巧歌》。“歌曲多由年长的妇女来教,老歌要一代一代往下传,新歌以流行歌曲为主。”六月二十九晚上,姑娘们穿戴盛装,列队整齐,挑上“巧娘娘”,端上香蜡纸品盘,在老年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边举行迎巧仪式。河边,主持者焚香点蜡,燃纸放炮,“巧娘娘”头儿跪迎接拜,其余姑娘则站在河边齐唱《迎巧歌》。“每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织女,‘巧娘娘’莲花台,南天门你开开,把我‘巧娘娘’送出来,一片天两片天,我把‘巧娘娘’接下凡,‘巧娘娘’穿的缎子鞋,我打高山接你来,‘巧娘娘’穿的偏带鞋,我打河边接你来……”然后,揭去“巧娘娘”头上的丝帕,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进院门要唱《进院歌》,进屋唱《坐巧歌》。再就是敬献茶果,唱《献茶歌》,乞巧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七月初一至初六,乞巧姑娘们要各自到场歌舞祝贺,交流歌曲舞蹈,联络同乡邻里之间的感情。到初七这一天,乞巧活动达到高潮。无论大庄小村的清泉边、水井旁都有乞巧的队伍在歌唱、舞蹈,无论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这里看热闹。主持者焚香化纸,燃放鞭炮敬水神,姑娘们手拉手跳唱《迎水歌》。“迎水神迎水神,我把水神迎进门,今天本是七月七,放炮插香迎水神,女儿低下把头磕,石头边子水涟涟,把水提上两罐罐,提在我家照花瓣……活动从晨曦中持续到正午。午后,邻近的山寺热闹又起,乞巧队伍到那里奉敬神灵,祈祷五谷丰登,百事顺意。下午,姑娘们凑份子“搭平伙”,吃一顿丰盛的晚宴。这顿宴会既叫“散伙饭”又称“连心饭”。宴会上,歌声中欢笑伴着泪水,因为来年不知又有哪位姑娘出嫁别村,不能参加这姑娘们最自由浪漫的乞巧活动。宴罢茶毕,姑娘们有的准备照花瓣活动,有的预备送巧仪式,也有的继续唱歌跳舞。照花瓣仪式更惹人,姑娘们早已将自己生的豆芽儿端到乞巧场里来了,供桌上摆满盛在小瓷罐里用红绳束起来的金黄金黄的豆芽,用无色瓷盆盛上早晨迎来的水,掐一苗豆芽丢在水面上,借烛光灯影看映在盆底的倒影,一个人照,其余人唱《照花瓣歌》:“豆芽儿细,豆芽儿弯,‘巧娘娘’给我开心眼,巧了给个笔砚,不巧了给个鞋垫儿,不求财,不求面,只求牛郎照花瓣结束,已是星光满天的时辰,准备送巧娘娘返回天庭的时刻到了。姑娘们泪流满面,唱着跳着,主持者又开始设香案进行送神送巧仪礼。鞭炮初响,将“巧娘娘”连同莲花台一并挑上,唱着酸楚的《送巧歌》来到河边送“巧娘娘”过天河渡鹊桥上天与牛郎相会。“‘巧娘娘’莲花台,今年去了明年来,有心把你留一下,害怕上天时间大,野乔(喜鹊)哥哥你出来,把我‘巧娘娘’送过河,南天门快开开,让我‘巧娘娘’走进来……”鞭炮齐鸣,巧娘娘的身材在火中燃为灰烬,姑娘们的歌声哭声慢慢消逝,乞巧活动画上句号。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早见于东汉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其实质是说有智慧。“乞巧节”又称“巧娘娘节”,是指农历七月七日,独由女性欢度祈福的节日。未婚的年轻女性为尊崇令人敬仰的“巧娘娘”(织女),同时希望自己能像这位仙女一样心灵手巧,聪颖智慧,于是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日祈求织女赐予聪慧和灵巧。乞巧节是一种集崇拜信仰、诗歌、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甘肃乃至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习俗,而以陇南西和县的乞巧节最有特色。国内其他地方的乞巧节多是七月初七当天举行,唯独西和县的从农历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初七,整整7天8夜。西和县的乞巧风俗,可以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它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民间节日民俗活动之一。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西和县于2006年12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成为继岷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之后,甘肃省第3个被命名的“中国民间文艺之乡”。2008年6月14日,“西和乞巧节”入选“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关于七巧论文范文资料

《金锁记》里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

七巧板的来历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曹七巧是张爱玲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之一金枷锁下的“奴隶”与“怪胎” ――曹七巧悲剧命运及根源探微 内容摘要:《金锁记》将曹七巧塑造成了一个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塑造成了一个鞭笞情欲,贪婪物欲的魔妇,塑造成了一个放在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供台上血淋淋的祭品!在她的身上,有着严重的缺失性体验和孤独体验,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异的动因,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安全的需要是使其成为金钱的奴隶。同时,封建礼教与拜金主义是其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礼教与金钱杂合而生成的“奴隶”与“怪胎”。并由此展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港沪大都市背景中心灵缺失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礼教、金钱→情欲压抑、安全需要→奴隶、怪胎 约翰. 柰斯比特在《女性大趋势》中指出:“女性需要三样东西:自尊、经济能力和生育自由。”①是啊,翻开中国血泪斑斑的近代史,中国女性没有经济能力,只能用性价值来补偿,而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只是男人们的玩偶,男人们的附属品,是摆在几千年封建专制与传统文化那神台上的血淋淋的祭品!张爱玲,这位在四十年代大上海红极一时、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以两性变态关系、婚姻畸形为独特的视角,以男女感情细微处揭示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写尽了滚滚红尘中的人世沧桑,芸芸众生中的人情世态。曹七巧,是堪称张爱玲力作的《金锁记》中所塑造的典型悲剧人物,作为一种新旧文化交替的殉葬品,其本身就有一种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曹七巧的悲剧命运 《金锁记》是一篇写女人的小说。在写女人的小说中从未见过有谁能像张爱玲这样将一个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战栗的程度。曹七巧因财产泯灭了自己的情欲,转回头又以封杀别人和自己儿女的情欲来作为自己情欲缺失的补偿。这种变态情欲流的恐怖与怜悯是小说震撼力的源;而多种意象的构建,使人物的动作、心理、暗示、感觉、道具、色彩融为一体,文字间有一种张力与通感。②按照弗洛依德的学说原欲就像一条河流,如果受到阻碍,就会溢向别的河道,直接导致性错乱心理和性变态行为。“上海传奇”《金锁记》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原欲的一部传奇,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张爱玲的小说一般来讲都与女性和与金钱有关,为了自己的生存或为了一辈子不至于受穷,把自己的婚姻作为生命天空中惟一的坐标,而把青春作为赌注的一桩婚姻买卖,又以金钱为最终归宿。用自己的青春去赌明天,到头来是输得一塌糊涂,不仅输掉了青春,输掉了爱情,还输掉了人格,输掉了幸福与亲情。只能在生命的角斗场中带走一点金钱,其余的什么也没有带走。《金锁记》不仅写出了命运的多舛,生活的悲苦,还道出了时代的无奈,女性的悲哀:曹七巧,这位年轻漂亮、活力四射的“麻油西施”,为生计嫁给患骨痨的丈夫做偏房,去作一只好看的花瓶,结果是走进了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堡垒――姜公馆,跌入了万丈的人生深渊,开始过着压抑人性,压抑情欲的暗无天日的地狱般生活;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品《金锁记》还写了人的情欲在命运的捉弄,生活的无奈之中渐渐发生了蜕变,一步一步走向了变态,以及这种变态性格酿造的几代人的畸形命运。丈夫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在情欲体验严重缺失之下,曹七巧将自己烈火般的热情折杀,而疯狂了物欲,疯狂了金钱。小叔子季泽在情感上的先拒后诱,亲哥嫂也把亲情当成了一桩买卖,作为一种商品来兜售后,在情欲这块矿石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的“拜金主义”的烈火冶炼之后,一个鞭挞情欲,贪婪金钱的魔妇出现了,一个戴着黄金枷锁的“怪胎”出现了。 所以,这是一个报复的传奇故事,一个用金钱来报复情欲的传奇故事;一个禁锢的故事,一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为疯狂物欲的故事!曹七巧原是开麻油铺的,年轻之时,有对她十分中情中意的肉店小伙,还有亲哥哥的结拜兄弟也看中了她,七巧虽然粗鲁,虽然泼辣,但她充满了青春,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活力四射!但进了姜公馆做了二奶奶之后,便走进了这座黑暗的牢房,便成了一只笼中好看的金丝鸟!更确切的说,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老虎,一只狼,用掠杀人性的血淋淋的肉来喂养,用折杀情欲的亮灿灿的黄金来喂养。 当然爱情这果实是高挂在幸福自由的高枝上的,曹七巧是无法摘到了,只能在树下默默地翘首期盼。可是,连情欲也得不到,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在她生命的春天里来了一次倒春寒,下了一次大大的雪!更令她感到窒息的是,姜公馆里谁都可以轻视她,瞧不起她,连个丫头也敢对她冷嘲热讽,她用青春换来的二奶奶的尊严,已是荡然无存。再加上封建礼教对她人性的压抑,这场礼教的浓霜使得她不得不强压自己的情欲之火,使得自己那开始喷薄的火山,也开始熄灭。“迸得全身的盘骨和牙根都酸楚了。”于是,她的情感的田野成了一片冬天的荒原,沙漠,死一般沉寂。于是,她渴望三少爷季泽爱情的阳光,想以此来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温暖自己情感上这片久违的冻土。但无情的现实同潇潇的秋雨一样浇灭了曹七巧内心惟一的一点火种;风流成性的三少爷,如同一只没头苍蝇,谁都敢沾,谁都敢惹,谁都敢叮,可就不愿越过叔嫂之防这道门槛!让七巧青春之花在无情的西风之中,黄花满地,一片萧杀,慢慢凋零。此后,她冷酷了,尖酸刻薄了,开始了她的报复之旅:首先是“恋子”,要儿子长白整夜陪着自己抽大烟土,以探听儿子与媳妇的房事为乐,逼得儿媳妇独守空房,最终自杀。其次是“妒女”,自己没有得到幸福,连自己的女儿也别想得到,设计折杀了长安与男友童世舫的纯真爱。最后,她也沦为没有亲情,只有金钱的恶魔。 如同一只关在笼中受了伤的母狼,呲着血淋淋的獠牙,舔拭着自己的伤口,低声嗥吼,随时再伤害下一个人…… 当然,这是一个吃人者,又被人吃的故事。一个害人又害已的故事。曹七巧与张爱玲笔下的《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不同的是她的婚姻并不是自愿的,她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梦想。她的婚姻完全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她一开始便注定是一个可悲的可叹而又可怜的受害者和受虐者,一只摆在祭坛上的供品而已。但是,当她一江春水付东流,她便没落,沉沦,报复,对身边的人报复!而自己又成为了一个害人者,一个施虐者,一个吃人者,一个恶魔! 《甘二史札记.财婚》曰:“凡婚嫁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③曹七巧的婚姻在她的眼里只是一桩交易,她只是以青春幸福爱情亲情为代价和魔鬼作了一场肮脏的交易,卖掉了自己的一生,换回的只是一场春梦。得到的也只是一点金钱。因此,在她生命中,天平理所应当倾向于金钱,而不是家庭,不是亲情。因为代价太大!这个钱是用她一生换回来的,挣得太辛苦。 当与季泽的爱情化为泡影,特别是别有用心的季泽找上门来图谋财产,算计她的钱财时,她如同一只受伤的野兽,孤独的哀鸣,对所有逻辑性的绝望,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不知往哪里飞,不知自己身归何处?找不到自己生命天空中的北斗星,找不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晴空。得出的结论“人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此时在苦楚无奈与悲哀绝望中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为了得到金钱,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成为了封建礼教与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相结合的“怪胎”。解读张爱玲的《金锁记》这篇小说,一个从五彩缤纷到灰暗艰涩最终情干神衰的曹七巧伴着尘埃慢慢向历史的长河隐去…… 二、造成七巧悲剧的个人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曹七巧身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失性体验。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的体验。④缺失即未满足。此时主体为克服体验的缺失,以求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会调动和激活主体和各种心智力量,因此,缺失性体验不仅包括情感变化,也包括认知活动的变化。康德就注意到缺失性体验的作用,他说:“由于想像力在观念上比感官更丰富多产所以如果有情欲的加入,则缺乏对象比有一个对象还更能激发想像力”。⑤请看《金锁记》中这一节:“她上街买菜,蓝夏布衫裤,镜面乌绫镶滚。隔着密密层层的一排吊着猪肉的铜钩,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朝禄从钩子上摘下尺来宽的一片生猪油重重的向肉案上一抛,一阵温风直扑到她脸上,腻滞的死去的肉体气味……她皱紧了眉毛。床上睡着的她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正是七巧爱情体验的缺失,情欲体验的得不到满足,才会调动心智力量,激发认知活力,在这种缺失状态之下,曹七巧的认知的活跃是为了“消解”自己的缺失体验(即爱情与情欲的缺失),但并非总能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曹七巧便出现了奇异的心理。产生这样的幻觉。 另外,“心理学家还认为,许多错觉、幻觉与个体内的欲望有关,当个人的强烈个体户无法满足,处于严重的缺失状态之中时,个体往往会将心听欲求所形成的意象幻到另一某一现实对象上。”⑥在《金锁记》中,由于为了生计而嫁入姜公馆做二奶奶的七巧,面对着软的、重的、没有生命的肉体,不说爱情,就连情欲也得不到,这让美丽、热情的曹大姑娘只有做一只好看花瓶的份,去当一只笼中金丝雀的份儿!在姜公馆这只牢笼中将自己的青春韶华一点一点消耗,人性一点一点吞噬。 在这种情欲重缺失之下,曹七巧坐不住了,将自己内心的欲求幻化到了“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肋颊,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的结实小伙子”季泽身上:“她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只搭着他的椅子的一角,她将手贴在他的腿上,道:‘你碰过他的肉没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那感觉……’”又如:“她睁着眼直勾勾地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曹七巧已将三少爷幻化为自己的爱情对象,把在这颗爱情的无花果的种子播撒在自己的情感荒原之上,想以此带给自己的心灵一丝慰藉。安抚一下那颗火热而不羁躁动的心。等待着苦苦期待着,期待着三少爷那一场爱的甘霖来滋润这块早已干涸的土地。然而“季泽看着她,心里动了一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不惹自己家里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何况七巧的嘴这样敞,脾气这样躁,如何瞒得了人?何况她的人缘这样坏,上上下下谁肯代她包涵一点?她也许是豁出去也,闹穿了也满不在乎。他可是年纪轻轻的,凭什么要冒这个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少爷不愿跨过这道叔嫂之防的门槛,走进曹七巧的生活,侃侃说道:“二嫂,我虽年纪小,并不是一味胡来的人。”这席话让曹七巧充满渴望的天空一下布满了乌云,顿时黯淡下来。当曹七巧的丈夫死后,婆婆也去逝,分了家产,三少爷季泽为了算计她的钱财,再一次走近她之时,“季泽道:‘你信也罢,不信也罢!横竖我们半辈子已经过去了,说也是白说。我只求你原谅我这片心。我为了你吃了这些苦,也就不算冤枉了。’”七巧身上那严重的缺失体验在此时得到了一种小小的慰藉,在她的心灵中溢满了幸福与喜悦之感,“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可不是,这半辈子已经完了,花一般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人生就是这样错综复杂,不讲理。当初她为什么嫁到姜家来?为了钱?不是的,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 综上所述,在曹七巧的身上,从未体验过爱情,情欲也严重的缺失,这种缺失的体验成了她性格悲剧的主因,成了促使她蜕变的动力,一步一步走向命运的牢笼,一点一点去蚕食身上的人性,用情欲的丝把自己缠了起来,且越缠越紧,最终扼杀了人性,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如果说缺失性体验是造成七巧性格悲剧的主因,那么存在于她身上的孤独体验也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七巧与周围人的交住,属于心理学上讲的“权宜的从众”:“表面上与周围的人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骨子里却坚持并时时经验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⑦由于自己是为生计才来到姜家当二奶奶的,加上自家只是开麻油店的,在社会上并没有什么门第,出身低微,这使得她在姜公馆里的地位也十分低,连里面的下人也可以冷嘲热讽她,例如:小双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有的。你还没听得她那谈吐呢!……”又如:小双道:“大奶奶不用替他们心疼,装得满满的进来,一样装得满满的出去。别说金的银的扁的圆的,连零头鞋面儿裤腰也是好的!”在这样环境中,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只当是家里买回来的一只好看而又实用的花瓶罢了。而且,哥嫂把亲情当成了一种商品,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周围的人都在她本来已受了伤的的伤口之上又加上了一把冷漠、无情的盐!四周都是冷冰冰的人情世故,四周都是冷冰冰的等级壁垒,没有友情,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无助、无依,让她苦楚不已,疼痛不已,让孤独不已,在她内心世界依然充满着强烈的一种落寞与感伤。 当“季泽走了,老妈子也都给七巧骂跑了。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曹七巧心中那燃烧的生命的烛光本已是惨淡,在季泽走后,就再也经不起这场生命中的风暴的侵袭,熄了,灭了。季泽不仅带走了她的爱情,也带走了她惟一的希望。留下的只是一片黑暗,一片寂寥,一片怅惘,一片孤独,一片苍凉,等待着曹七巧去慢慢咀嚼,慢慢品尝。 弗洛依德认为心理障碍是因为性紧张的累积所引起的。从表面上看,是曹七巧自的性格缺陷(即不会说话,不会处事,粗鲁泼辣而没有城府)造成的,但当我们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掀开这桌子,看看下面,就会发现真正的动因,那就是情欲的不满足,性紧张。这种潜意识才是曹七巧性格孤癖,行为怪异的动力根源,它是曹七巧也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深层和最原始的一部分,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时刻想表现出来。但身在封建礼教牢笼中的曹七巧又不得不将自己的这份情欲强迫留在潜意识的深处。因而,在曹七巧潜意识便成了她内心生活的能量的畜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虽然曹七巧的情欲不能呈现在意识水平上,然而它却在冥冥之中影响着甚至规定着曹七巧心理的最细微的活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她的一切言行。例如在与季泽相处之时,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了出来:“睁着眼直勾勾望着。”“七巧待打,又掣回手去,重新一鼓气道:‘我真打!’抬高了手,一扇子劈下来,又在半空中停住了,吃吃笑了起来……”从这些描述当中就可以看出,曹七巧的潜意识影响着她的一言一行。因为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人精神结构中的很小一部分,而人精神的绝大部分是潜意识部分。 弗洛依德指出,性乃是精神疾病的成因,又是人的活动的动机因素,如果说潜意识时时刻刻在影响曹七巧的言行,那么性(尤其是受到压抑了的性)就成了曹七巧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弗洛依德认为,本能是指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人精神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的需求和冲动。1920年,弗洛依德将这归纳为“生的本能”:即一种表现个体生命的发展的和爱欲的本能力量。这一能量投注于外便是爱情的对象,投注于内便是自我的爱恋。按照弗洛依德的说法,曹七巧身上有着浓厚的“艾列屈拉情意综(Electra Complex)⑧表现为一种“恋子嫉女”情结。 首先是“恋子”:例如:“她眯着眼望着他,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不怕他想她的钱,横竖钱都是她的。可是因为他是她的儿子,他这个还抵不了半个……现在,就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他娶了亲!”“长白打着烟炮,也前仰后合起来。七巧斟了杯浓茶给他,两人吃着蜜饯糖果,讨论着东邻西舍的隐私……其中,当七巧听完了长白的房事之后,这个细节别有意味:“旁边的递茶递水的老妈子们都背过脸去笑得格格的,丫头们都掩着嘴忍着笑回避出去了。七巧又是咬牙,又是笑,又是喃喃咒骂,卸下烟斗来狠命嗑里面的灰,敲得托托一片响。长白说溜了嘴,止不住要说下去,足足说了一夜。”当丈夫是个残疾,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肉体,曹七巧的情欲遭到了压抑,并因此在内心深处积贮下来,寻求力比多(libido)能量的宣泄与转移。转移到三少爷季泽的身上,而季泽却不愿越过叔嫂之防,当最后季泽在她生命中消失之后,她为填补季泽走后心灵中的空虚,便把力比多(libido)转移到了长白的身上来,体现为一种“恋子”情结,也就有了后来芝寿的独守空房,也就有曹七巧有亲家母面前把媳妇的房事宣布出来,略加渲染,越发有声有色,也有最后涓儿的吞鸦片自杀。 其次是“嫉女”:在曹七巧内心深处,是一个自私而隐蔽的世界,充满了令人羞耻的内容,不可告人,她追寻着压抑的渲泄或者力比多的转移,为着本我而提供了足够强大的动机。当看到长安与童世舫的自由美满爱情之后,心灵的天平便失衡了:“不害臊!你肚子里有搁不住的东西怎么着?火烧眉毛,等不及的要过门!……你好不自量,你有哪一点叫人看得上眼?趁早别自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少爷们什么都不懂,小姐们就知道霸钱要男人,猪狗不如!”正是因为女儿在爱情上的春风得意,而自己身上情欲的不满足,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曹七巧产生了这样的“自卑情结”⑨。使得曹七巧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内在驱力要改善这种劣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发展了这样的极致(即过度补偿)――设计扼杀女儿长安的婚姻!这样,一段自由美满的婚姻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中结束了。曹七巧在自己女儿婚姻痛苦上得到了快意,心理得到了补偿,但这样未免过于悲凉! 不管是曹七巧的“恋子”也好,“嫉女”也罢,还是有着与《骆驼祥子》中虎妞的“窥淫癖”一样以探听儿子房中之事为乐,这都与曹七巧的潜意识有关,与曹七巧长期被禁锢被压抑的情欲有关,所有的怪异举动与出格的语言都是这种潜意识的特殊折射! 如果说从精神分析学的力比多(libido)即性的角度来分析七巧心理成因有点偏颇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从本世纪来影响较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谈七巧的性格悲剧成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马斯洛作为其代表将人物,将其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作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要。作为一种缺失性需要,它可以引起匮乏性动机。例如性、情欲,一旦得到了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就失去了动机。这种需要要在人类的一切需要中最需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如果情欲得到了满足,性紧张得到了消除,兴奋降低,就失去了动机,就不会有“恋子”,就不会有“嫉女”,就不会有“以探听儿子房事为乐,也就不会有后来两个媳妇的悲剧,也就不会一步一步蜕变,成为一个魔妇,去用黄金的枷角劈杀人。 可是不巧的是:丈夫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连情欲也得不到的她更不要说与性有着密切关系的更高层次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马斯洛认为,这7个层次的需要,只有较低的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发生。然而,在曹七巧身上,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只有两种:1、情欲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为生计才当二奶奶,为了以后生活才自愿戴上黄金枷锁),所以这两种需要支配着曹七巧的意识,成为组织她行为的核心力量。于是在情欲需要的支配下才会去恋三少爷季泽,才会有“恋子、嫉女”,出于安全需要才会用爱情、亲情、幸福、人格去换取金钱,不择手段地守住她用青春换来的这点家产。当明白季泽是图谋她的家产算计她的钱财来讨好她时,安全的需要战胜了情欲,气急败坏地骂:“你要我卖田去买你的房子?你要我卖田?钱一经你的手,不家得说么?你哄我,你拿那样的话来哄我!你拿我当傻子?”“你娘的钱是容易得来的?将来你出嫁,你年我有什么陪送你!给也是白给!”,“他想她的钱,想她用一生换来的钱。” 所以,笔者认为:在曹七巧身上的情欲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其悲剧性格的心理根源。 三、造成七巧悲剧的社会历史因素 当中国人沉浸在落日的余辉的辉煌之中时,外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惊醒他们不觉晓的春梦。随着《马关条约》的签定,随着八国联军入侵的庚子赔款,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形成。而后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作为中国的桥头堡,作为中国最商业化的上海,也是一样,在这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封建文化与西方的拜金主义在上海这大染坊中融合,沉淀,这便构成了《金锁记》的社会大背景,也便杂交出了“曹七巧”这一个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与“怪胎”。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七巧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的“十里洋场”,正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中描述的那样,这里充斥着许多腐朽、病态的东西,在这霉变的社会环境里,旧的传统思想并不能销声匿迹,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清末八旗子弟的遗少遗老们逃到了租界,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在这样僵化的、封闭的空间里,“存天理,灭人性”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主宰人的命运。然而,资本主义吞食了这殖民地新大陆后,“近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选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0。资产阶级的铜臭欲撕破了封建礼教的虚假面具,让“所有的东西――不光是土地,甚至连人的劳动、人的个性,以及良心、爱情和科学,都必然成为可以出卖的东西”11,从而形成了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交织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封建家庭关系、伦理规范日趋瓦解,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残余势力胶合,达到本质上的相同――贪欲和极端的利已主义。更可怕的是,在中西文化中的沉渣吞噬下,人的心灵被蛀蚀、被毒化,沦为黄金枷锁下的奴隶与怪胎。例如:“表哥虽不是外人,天下男子都一样混帐。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又如:“学费总得想法子拿回来,白便宜了他们不成?”再如:“早不嫁,迟不嫁,偏赶着这两年钱不凑手。”还有:“他想她的钱,想她用一生换来的钱。”由此可见,在曹七巧身上,有着浓厚的拜金主义色彩,她才会感叹:“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 其次,她的悲剧与不幸主要是用她残缺的婚姻体现的。在封建社会,婚嫁讲究门第,地位也区分正庶。曹七巧仅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出身鄙陋低微,家境贫寒;而姜家呢,是达官显贵,家财万贯,声名显赫。在资产阶级婚配注重金钱大背景中,她与姜家二少爷的结合,冥冥中就种下了命运的苦果,注定是一出悲苦、苍凉的结局。例如:“这屋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往她头上踩”,可见七巧遭到了何等的轻视与凌辱,姜公馆,门第又是何等森严!正如七巧哭诉的那样:“上上下下谁不是势利的,狗眼看人低。”连下人们也瞧不起她,说她是“麻油店的活招牌” 门第观念使人的尊严、人性被践踏,被扼杀。就连曹七巧也被门第观念同化了,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如:“趁早别自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 的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如果没有钱,很难想象将会怎样?那个为钱疯狂的世界,那个为钱疯狂的时代,在礼教与拜金主义摧残下,已经由人性走向了兽性。因此,在金钱至上的大染坊中走了出来的她,也被染了一身金色,眼里除却了金钱外,什么也看不到! 再次,七巧身上还有着浓重的封建因素,例如:对女儿长白说:“按说你今年十三了,裹脚已经嫌晚了,原怪我耽误了你。马上这就替你裹起来,也还来得及。”又如:“七巧低声道:‘我打你这不孝的奴才!打儿时变得不孝了?’ 别瞧你们家轰轰烈烈,公候将相的,其实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早就外强中干了,这两年连空架子也撑不起来了。人呢,一代坏似一代,眼里哪还有天地君亲?” 四.结束语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将曹七巧塑造成了一个人性变态和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塑造成了一个鞭笞情欲,贪婪物欲的魔妇,塑造成了一只关在笼中受伤的野兽,塑成了一个放在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供台的血淋淋的祭品! 是封建礼教对人性压抑,对爱情的禁锢,使得情欲这块矿石在拜金主义的烈火冶炼之下,铸造出这样的一个殉葬品,一个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与“怪胎”。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曹七巧?她的故事是一个"害人害已"的故事。曹七巧与葛薇龙、白流苏等女性不同的是,她的婚姻一开始并不是她自愿的,完全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她当时只是受害者和受虐者,但是,当她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幸福后,当她开始对她的亲人进行报复后,她便成为了害人者和施虐者。此外,这也是一个关于"宿命"的故事。在作者眼里,曹七巧的婚姻只是一个买卖(张爱玲小说中的婚姻实际上全都是买卖),她卖掉了自己的一生,得到的只是一点金钱。因此,她生命中最可宝贵的当然是金钱而不会是家庭与亲情。当她与季泽的爱情化为泡影后,特别是当她看清楚了季泽重新找上门来只是为了算计她的财产时,她对所有的男性都绝望了,因而对整个世界都绝望了。她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个疯狂的世界!"所有的人都被一种无形的魔力所控制,人的命是天定的,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这就是张爱玲所要表现的"传奇"故事,所要表现的世界的无情和人生的苍凉。正因为如此,曹七巧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张爱玲笔下最完整的女性形象,最厚实的小市民形象,甚至可以说是张爱玲为20世纪中国文学贡献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好的很,100分啊,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写?

关于巧设论文范文资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关于范文要看你写的论文是哪个题材了,这方面可以到百度文库中去搜。

有招编辑部这边做过类似的文章通过的哦,小编全程 免费 提供专业写作思路和构建框架, 在线构题辅导,这样能更准确的解决同学的问题哦,望采纳哦,,麻烦同学了。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忌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来如此 “这是谁的钱包?”公交车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手里高举着一只棕色的钱包大声问道.不知怎的,看到这情景,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我不禁细细地打量起他来:高挑的个头,白净的皮肤,鼻梁上还架着个宽边眼镜,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我暗暗在心中给他打了100分.“噢,是我的.”坐我旁边的一位衣着得体,看上去特别文静平和的女孩站了起来.小伙子走了过来,问女孩钱包里都装了些什么东西,女孩都一一作了回答.“看来真是你的,你想要回去吗?”我怎么听着小伙子这话特别不顺耳呀,就这说话的水平,给他60分就有多的. “是我的,我干吗不要?”看来女孩也生气了. “你别生气,现在是经济社会,凡事都讲究实惠,我总不能白捡你的钱包吧!”没想到当着全车人的面,小伙子倒还振振有词,真没见过这样的人. “那你想怎样?”女孩问道.“你给20元算我的辛苦费,怎样?”真没料到小伙子竟是这样的人.全车人都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我也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个大鸭蛋. “小伙子,做人可不能这样啊,把钱包还给人家算了.”一位老大爷实在看不过去了.“大爷,这钱包里可装着500元钱呢,我才问她要了20元,够少的了.”小伙子似乎并不在意那一束束鄙夷的目光,依然微笑着解释.女孩不情愿地从兜里掏出一张钱,看也不看就气呼呼地扔在了地上.小伙子弯腰捡起,然后双手把那钱包递给女孩并说了声谢谢.“装模作样,讨厌鬼.”我在心里暗骂道. 公共汽车到了一个站口,女孩下了车.“大爷,这20元钱还给您.”又是那小伙子的声音.循声望去,小伙子正站在老大爷的跟前,手里拿着一张20元的钞票. 老大爷莫名其妙,我也莫名其妙,全车的人也都莫名其妙. “大爷,看看您是不是丢了20元钱?”大爷摸摸衣兜,可不是?正好少了20元. “大爷,您刚才掏钱买票时,掉了20元钱,刚巧被你身后的那个女孩捡到塞进了自己的衣兜.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她捡钱时,自己的钱包也掉了出来.”哦,原来如此!怪不得那女孩的钱包丢了身上还有钱,并且刚好是20元,我怎么刚才就没看出破绽呢? “对不起,小伙子,是大爷错怪了你.”老大爷接过钱真诚地道歉. “没关系.”小伙子的笑容很灿烂,仿佛一朵盛开的菊花.全车人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也在心里暗暗给他打了120分.

关于七巧板论文范文资料

七巧板来历: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板玩法:

1,依图成形,即从已知的图形来排出答案;

2,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

3,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

4,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排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如桥梁、船只、房屋、手枪等。

扩展资料

七巧板在明、清两代很快就快传往日本和欧洲。1805年,欧洲的书目中已经收有介绍中国七巧板的书籍。日本七巧板分割方式和中国的略有不同,它应该是采用蝶几样法的中心正方形变型而成。

由于日本在1742年出版了《清少纳言智慧板》一书,而中国现存最早有关七巧板的书籍——《七巧图合璧》是1813年出版的,因此日本人认为七巧板是日本人所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可以错综分合的案几演化而来。那种案几,古时被称为燕几。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把正方形薄板分为7块,其中包括5块大小不等的三角形,l块正方形和1块不等四边形。清代有一位叫童叶庚的人,他将七巧板改为十五板,改名为“益智图”。顾名思义,就是有益于智力的图板,这就更名副其实了。它比七巧板拼的图样更多,更吸引人。 七巧板发明的年代为明、清时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欧美人称七巧板为“唐图”。 七巧板游戏对开发智力,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许多文人还用它拼成戏文诗句。 据记载,鲁迅先生特别喜欢这种玩具。据说18世纪末的拿破仑一世也十分喜 爱玩七巧板。即使后来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后,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也不忘玩七巧板。现在,七巧板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智力游戏。 用七巧板可以拼排出变化多端的图形,玩的时候可以打破定势,转换思维,展开想像。

”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七巧板中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数目不多,却能拼出很多种图形,如能拼出从0到9的十个数字,或汉语拼音字母,也能拼出几何图形、动物、建筑物等。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小时候,经常看中央电视台的七巧板节目,不但节目令我难忘,更令我的难于忘记的,则是那变化莫测的七块颜色的图案。也许正是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明白易懂的缘故,在社会上很是流传,特别是小朋友们很是喜欢。利用七巧板,发挥你的想象,可以任意组合,拼出你自己设计的图样。据说,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最近,我承担了党校本科部分毕业生的论文指导任务,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发现学员的论文真是有些像七巧板,他们随意在网上、书上,随意的摘抄,拿来拼凑在一起,凑成了一篇五千字的论文。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有的文不对题,有的风马牛不相及。有一篇文章,我粗读了一遍,认为还可以,但是经过我仔细阅读,发现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论文资料,版权所有”,发现后顿生疑惑。我随即在网上查找,结果是除了作者名字不同之外,其余的一律相同。难怪一位老师和我说,告诉他们错了,错了,就是名字错了。让学员们重新写作,学员的态度很是虔诚,说,老师,我们整天忙着,那有时间呀,你就通融通融吧。老师,说实在的,我们上个党校也不给涨工资,不在党政岗位上还不算,上不上也没有多大劲。我迷茫了。论文最终还是按时上交了,可这种七巧板式的组合的论文具有多大的价值呢,学员们说:有,混个毕业呗。七巧板式的拼凑论文,是不是学员们写作的主流,我没有考证。但是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正和控制,势必会影响学员的整体质量,看来,七巧板式的论文也该遏制一下了!

关于巧学拼音论文范文资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有名”的拼音老师,很多陌生家长通过介绍找到我,都会说:“听说您的拼音教得特别好!”哈哈,我明明是语文老师,语文教得好!闲言少叙,开门见山地说学拼音到底有什么诀窍吧。学拼音,就一个诀窍:熟能生巧。别来虚的,怎么熟能生巧呢?就一个字:用。这不还是虚的吗?怎么用啊?听我慢慢道来。这还得从虚得说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第一,进入一年级,通过两个单元专项的拼音学习,无论是天资多么聪明的孩子也难以完全掌握拼音,更不可能运用自如。两个单元拼音学习只用了短短一个月,课本上的内容学完了,其实仅仅是刚刚入门。因为,直到小学毕业,我们还在学习拼音,甚至到高中还要学拼音。所以,不要期望一劳永逸,不要妄想一个多月完全掌握拼音。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二,我们还要认识到,学拼音是为了什么?试想一下,成年后,如果不是要用拼音打字,我们和拼音还有多少交集;再试想一下,古代没有拼音,各个领域的大师们不照样博览群书,成就巨大吗?那么,学拼音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拼音只是学习汉语的辅助,因为拼音中的声母、韵母有限,通过各种排列组合及声调的变化,能够拼出所有的汉字读音。而掌握声母、韵母及组合规律远远比认识那么多字容易得多,所以借助拼音可以更快地让孩子独立阅读或写作。如此说来,如果孩子认识很多字,可以不借助拼音了,那么不学拼音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考试还是要考的,我们无力改变。而孩子在考试中因拼音失分较多,考得不好,自信心岂不受打击。中考、高考中也有关于拼音的,如果不学好,如何再向前发展。所以,拼音还是要好好学的。学拼音,只有一个诀窍:熟能生巧,而生巧的笨办法就是多拼多读。所有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等书上的拼音内容常常读,书上的音节常拼。先把教材里两个拼音单元中出现的拼音读熟了。再接再向外扩展,读课文时,关注到每个字的拼音。有家长说,孩子看到课文中的拼音都不会拼怎么办,还是因为不熟。对声母、韵母不熟,对拼读规律不熟。怎么办?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把“汉语拼音音节全表”打印出来,或者买现成的,让孩子每天读一遍,读一个月,绝对熟,接下来就看如何生巧了。就是一个字:用。怎么用呢?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用”是看拼音读汉字,即读课文、读书时读带拼音版本的,不认识的字就拼读拼音,通过拼音把文章读通了,这样就把拼音和字建立了联系。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拼音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拼音的过程。边用边学,更容易掌握。但看拼音读汉字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孩子认字少,一般不能把课文读下来。很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读的。读了几遍,孩子就基本上背下来了。接着孩子再读课文时,关注的是字,而非拼音,所以不利拼音的学习。所以,一开始就让孩子跟着拼音去慢慢读通课文,这个过得就是用拼音的过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孩子认字比较多,这本是好事,但对于学拼音来说却是一个问题。因为识字多,所以读书时就自动忽略了拼音。这怎么办呢?家长就要辛苦一下,每天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故事,纯拼音版的,或抄写,或打印给孩子读。一开始应该是磕磕绊绊地读,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去拼读,一句句拼下来,慢慢把故事读完了。这个过程他们把拼音、汉字和故事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再把汉字版的给孩子,与拼音版的放在一起对比读一遍。每天读一个拼音版的小故事。不出一个月,孩子一定能掌握拼音的学习。很多家长可能没时间,也没能力为孩子每天准备一个拼音小故事。那就偷点懒,就用现成的带拼音的故事书。孩子读书时,用什么东西把下面的汉字遮挡着,只读拼音。只是这样怕孩子忍不住总去看汉字,相信孩子可以挑战的。这样读一个月也可以很好地掌握拼音了。另一方面的“用”是写,我们班有不少孩子在写日记,刚入学时不会写几个字,所以孩子们的日记都是口述日记,由孩子读,父母代写。现在孩子们也学会了写一些简单的字,同时也学完了拼音。我发现不少孩子开始不让父母代笔了,而是自己去写日记。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不会写的字。怎么办呢,就用拼音代替。这就得逼着自己去拼写音节,这样的“用”更直接,印象也更深刻。孩子在用拼音代替汉字时,一开始也常常拼错音节,使父母和老师读不懂什么意思。所以孩子写完日记后,父母要及时地读一遍,及时地帮孩子纠正错误的拼音。孩子能用简单的汉字和拼音写日记,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他们会越写越想写,这样无疑是越写用到的拼音越多,很自然地就学生拼音了。当然,如果用了以上各种方法,孩子的拼音还没学好,家长们也不必焦虑,因为真正的拼音学习和运用是在以后的每一篇课文、每一首诗、每一首儿歌中。每一课都有要求认读的生字十来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三四个。学习这些生字时,老师也会带着学习这些字的拼音。回家后父母再带着孩子巩固一下生字、拼音。一天学十个,到二年级时也能全部掌握拼音。疫情期间,为了让有需要的孩子能夯实拼音基础,杨老师特开设了两个线上拼音班,帮助孩子们闯过拼音关,为学好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请有意向学习的家长详询。

一、练好拼音的方法:1、以实物来学拼音 实物,即实际应用的真实的东西.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不适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如,在初学单韵母i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么─衣服 ,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样子,然后描绘一下是什么:有的说是钮扣衣,钮扣代表i的那一点 ,钮扣与钮扣之间的距离代表那一竖,而且读音也读“衣”;还有的是拉丝衣,长长的拉丝就是“∣”那拉头就是“˙”学生自己学会了“i”还认识了不同的衣服.教师再适时点拨学习i的四个声调.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认识了实物━衣服,又学会了拼音,在认识拼音教学中,用实物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 ɑ、о、е、ü等等。2、用卡片来识拼音卡片是一种常用的识拼音方法,并且卡片也很灵活.可以教师制作,学生制作,也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教师教会了学生学拼音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学拼音.比如,学完了6个单韵母后,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卡片,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制作.这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复习了6个单韵母a 、o、 e、 i、u 、ü,又让学生掌握了写法、读法,还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更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3、利用生动的插图来识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版本新颖,色彩明快,清新.所以,学生一拿上教材,就觉得爱不释手,他们最喜欢漂亮的画面、插图.在学习拼音第一课a、o、 e第二课i、u、ü,各创设了一幅情景图,而每一幅情景图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讲这些生动的画面时会发a、o、e、i、u、ü 的音。这样,把抽象的拼音字母与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有趣易学,不枯燥,不单调。4、利用儿歌来学拼音 新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穿插了很多的儿歌来学习拼音.这也是适应了儿童的特点,儿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些有着优美韵律的儿歌中,学生学起来感觉特别轻松.可以先学儿歌,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如,教学j、q、x和ü相拼时,可利用ü的礼貌来学习它们的拼读.如:小ü是个好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q、x,忙摘帽子牵手笑.这样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拼读方法和拼写方法.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了那两点(就是那小帽子),还进行了待人要有礼貌的人文教育。5、在游戏中掌握拼音 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拼音,掌握拼音.如击鼓传花、传卡片用备好的小鼓一边敲一边传卡片,鼓停了传到谁,谁就一口读出来,读错了,让大家教他;他对了,让他教教大家,让大家跟着学会,大家还会举起小手说:“嗨,嗨,你真棒!” 找朋友 ,如在教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时,可把声母与韵母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扮演角色,唱着《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自由组合,看谁找得又快又好,读得又准又响.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6、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也得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在学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人们的说话,动物的声音,各种车子的声音及各种实物等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听见的、看到的来学习拼音,学生更能学得快,记得牢,能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能自觉地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巧妙地学习拼音.如学习ü时,听到人们说吃鱼,会想到河里的鱼,还会吐泡泡.这样,让学生既看到了,想到了鱼儿跳舞时的样子是ü,又听人们说“吃鱼”的声音.有了声、像的结合,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7、用肢体语言来学拼音 这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有好多地方可以采用的,还能让学生倍增记忆,以至于终身难忘.比如,学习b和d及p与q的比较课时,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划它们,让他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同桌的和两个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身体游戏:“做望远镜游戏”,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着靠拢,其余仨手指伸直,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顶着,放在眼睛边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会记心中.在比较p与q时,让俩学生头碰头,向对方鞠躬,配一定的乐曲,同时嘴里唱啊:p啊p啊,有礼貌,q啊q啊有礼貌.见了面啊点点头,点点头啊乐呵呵.除了这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如:m n u等等.这些能随时随地的使用,没有时间、地方的限制,难度不大,每一个人都能欣喜地、怀揣激情地感兴趣地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中乐,乐中学。

声母:a o e i u üb p m f d t n lg k h j q x zhi chi shi zi ci si y w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ong ing

口诀:

1.单韵母 6个单韵母, 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张大嘴巴 ɑ ɑ ɑ ,拢圆嘴巴 o o o ,嘴巴扁扁 e e e ,牙齿对齐 i i i ,嘴巴小圆 u u u ,撅嘴吹哨 ü ü ü 。ā á ǎ à   ō ó ǒ òē é ě è   ī í ǐ ìū ú ǔ ù   ǖ ǘ ǚ ǜ2.声调标准(动手书空)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板车平走  ā ā ā板车上坡  á á á下坡上坡  ǎ ǎ ǎ板车下坡  à à à3.声母 〔21个辅音+零声母(Y、W)〕读声母要留心,   堵住气儿再发音。像个6字 b b b ,脸盆泼水p p p ,两个门洞 m m m ,一根拐棍f f f ,马蹄走路 d d d ,一把雨伞t t t,一个门洞 n n n ,  一根木棍 l l l ,9字加钩  ɡ ɡ ɡ ,  一挺机枪k k k,一把椅子 h h h ,  i下加钩j j j,像个9字 q q q ,  一个叉字 x x x,z加椅子 zh zh zh, c加椅子 ch ch ch,s加椅子sh sh sh, 禾苗向日r r r,像个2字 z z z ,  半个圆圈 c c c ,半个8字 s s s ,  像个树杈 y y y ,屋顶相连 w w w    (像把折尺w w w)。

一、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激发兴趣刚刚走入校园的小学生,看到这些形体相似的汉语拼音符号会感到很抽象、很枯燥。因此,在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汉语拼音的作用很大。告诉学生汉语拼音可以帮助我们识字、看书、查字典、学习普通话。还可以编写一些关于汉语拼音作用的儿歌,例如:“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引起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二、设计不同的形式,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儿童的自制能力一般都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太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拼音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形式,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增加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1.读儿歌、编顺口溜或口诀。将教材的重、难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口诀让学生吟诵,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小学生很喜欢。(1)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本课就可以将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 e。”还可以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和a、o、e四声的读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a、o、e的四声。如“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2)有些声母的形比较相似,容易混淆,如“b—d、p—q、f—t、n—m”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也可以编顺口溜,如“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单门n,双门m,拐棍f,伞把t,q下带钩g g g。”(3)学习b p m f时,是教学拼音方法的起始课。可利用“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三拼音时,可将三拼音的拼音要领编成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或“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4)声母j、q、x与ü相拼,y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规则: “小ü碰见j、q、x,脱去帽子行个礼”“j、q、x真淘气,见了ü点就挖去”“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5)在学习鼻韵母时,也可以通过念儿歌帮助学生区别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例如: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前鼻韵母有五个,aneninunün。后鼻韵母是四个,ang eng ing和ong。读儿歌、编顺口溜或口诀,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母的音,记忆字母的形,又突出了拼音教学的重点,解决了难点,还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疲劳,调节小学生的情绪,调动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2.做游戏。儿童最喜欢做游戏。在拼音教学中,可以把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1)拍手游戏。小学生活泼好动,可以借助拍手游戏进行拼音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拼读音节是拼音教学的重点,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就达不到准确拼读的要求。但是,重复拼读的过程是很枯燥的,容易引起学生厌倦。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拍手游戏,让学生在一定的动律中完成拼读的训练。(2)游戏“找朋友”。如把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像黑板、桌子等用拼音的形式写成音节卡片放在讲台上,先请一个同学上台拼一拼卡片上的音节,然后一边唱着“找朋友”的儿歌,一边帮拼音卡片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把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游戏的形式还有很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变单调呆板的拼音教学为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拼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3.设比赛。儿童的好胜心强,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在课堂上巧妙地增设比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比赛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多,如:学完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可以采用摘苹果比赛等形式复习巩固。方法是: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每个苹果上分别写着不同的声母、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参加比赛的学生分成三个组,要求第一组把树上写着声母的苹果摘下来,第二组把树上写着韵母的苹果摘下来,第三组把树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的苹果摘下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先按要求摘完苹果,哪一组就获胜。另外,还可以采用夺红旗比赛、拼音接龙比赛等形式进行拼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4.创设情景。在拼音教学中,创设某个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当儿童感到所学的拼音知识有用时,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1)邮递员送信。可以在信封上写上本班同学的名字,让小邮递员拼一拼、读一读,然后把信送到同学的手中,看谁送得又快又准。(2)招聘拼音能手。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其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招聘现场,请小学生模仿老师教学汉语拼音的方法教其他的小朋友学拼音。除此以外,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或通过猜谜语、讲故事、唱歌等形式教学汉语拼音,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三、用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汉语拼音新大纲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特长为目的,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学科,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用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汉语拼音,通过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能调动小学生学拼音、用拼音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能使他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拼音。总之,在拼音教学中,应创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必胜的信心。

  • 索引序列
  • 关于乞巧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七巧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巧设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七巧板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巧学拼音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