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 生态学杂志英文

生态学杂志英文

发布时间:

生态学杂志英文

北大t核心1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6期刊8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1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 4。《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技术协会 8。《生物化5学与x生物物理学报(英文6)》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5。《遗传学报(英文3版)》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0。《中4国生物化6学与w分2子r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8国科学技术协会 8。《生物化5学与n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 3。《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3国科学院 5。《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4。《遗传》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6。《生物工l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7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52。《中5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58。《中6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25。《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27。《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04。《水1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出版图书8情报委员会 73。《菌物系统(改名为5: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71。《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54。《生物工g程进展(改名为0:中8国生物工r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60。《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x停刊3或改名期刊5 80。《生命的化5学》国家级别,主管:中1国科学技术协会 25。《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5国科学院 35。《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11。《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76。《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l停刊6或改名期刊6 ts咯┍h侉姬h侉姬v蓿

北大e核心7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0期刊0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5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 8。《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技术协会 5。《生物化4学与s生物物理学报(英文0)》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4。《遗传学报(英文7版)》国家级,主管:中3国科学院 4。《中7国生物化6学与y分8子m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2国科学技术协会 7。《生物化4学与l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7国科学院 1。《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8国科学技术协会 6。《遗传》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8。《生物工h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7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 25。《中7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5。《中4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00。《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6。《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15。《水0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出版图书4情报委员会 23。《菌物系统(改名为4: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23。《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6国科学院 04。《生物工u程进展(改名为0:中4国生物工a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31。《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m停刊2或改名期刊1 20。《生命的化1学》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68。《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31。《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4。《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0国科学技术协会 18。《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d停刊6或改名期刊8 ur黏¤e亘鳍Ψこfhe亘鳍Ψこkj┾gn

北大e核心7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0期刊0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5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 8。《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技术协会 5。《生物化4学与s生物物理学报(英文0)》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4。《遗传学报(英文7版)》国家级,主管:中3国科学院 4。《中7国生物化6学与y分8子m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2国科学技术协会 7。《生物化4学与l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7国科学院 1。《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8国科学技术协会 6。《遗传》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8。《生物工h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7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 25。《中7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5。《中4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00。《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6。《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15。《水0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出版图书4情报委员会 23。《菌物系统(改名为4: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23。《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6国科学院 04。《生物工u程进展(改名为0:中4国生物工a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31。《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m停刊2或改名期刊1 20。《生命的化1学》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68。《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31。《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4。《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0国科学技术协会 18。《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d停刊6或改名期刊8ur黏¤e亘鳍Ψこfhe亘鳍Ψこkj┾gn 赞同0| 评论

一定要是sci吗??我只知道有本OA中文期刊~世界生态学

生态学报与生态学杂志

pbj是生态基因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期刊。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后新兴的生物生命科学的交叉新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生物体,主要目的是揭示生命及其活动的本质、规律,系统生物学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在医学应用上,系统生物学代表新一代医药开发和疾病防治的新方向。

生态学期刊

一、《应用生态学报》

是中国生态学方面的一本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反映我国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

二、《生态学报》

(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宗旨: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

三、《生态学杂志》

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中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栏目主要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内容涵盖:生态系统、分子、种群、群落、景观等生态学。

当然是生态学报了

生态学报稍好,植物生态学报近两年提升很快,影响也越来越大,生态学杂志相对前两个要差点

生态学报杂志

是。该学报包含的也比较多。

应用生态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90年。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应用生态学报》主要设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生态学报》被“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美国《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英国《生态学文摘》(E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中国内外十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

应用生态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90年。应用生态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应用生态学报》主要设有研究论文、综合评述等栏目,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应用生态学报》被“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美国《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英国《生态学文摘》(E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中国内外十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所以的话是的哦。

《生态学报》是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世骏教授出任学报编辑委员会首任主编。1991年,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阳含熙教授继任《生态学报》编委会主编,现任主编为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教授。 1.本刊宗旨 《生态学报》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2. 本刊学术影响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统计分析,目前《生态学报》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8368次,连续7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排序中,位居环境科学/生态学类期刊前列,生物学科被引次数前100名的文章《生态学报》占39篇,体现出了本刊在生态学以及生物学科领域国内一流的研究水平,是我国自然科学颇具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3.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CSPTCD 2008年数据显示本刊影响因子为,被引频次8368。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均居生物学科第1名。其中总被引用频次列全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第2名。综上所述,《生态学报》为国家一级核心期刊。

生态学杂志发票

楼主投了吗?有没有录用呀?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我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也是核心的一本,不是很重要的核心,。

审稿周期大概三个月,出稿大半年。

生态科学这杂志没有投过哦。不过一般自己投稿审稿都要接近三个月左右。。。

生态学杂志牟林

北大e核心7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0期刊0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5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 8。《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技术协会 5。《生物化4学与s生物物理学报(英文0)》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4。《遗传学报(英文7版)》国家级,主管:中3国科学院 4。《中7国生物化6学与y分8子m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2国科学技术协会 7。《生物化4学与l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7国科学院 1。《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8国科学技术协会 6。《遗传》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8。《生物工h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7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2国科学院 25。《中7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35。《中4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00。《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6。《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15。《水0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出版图书4情报委员会 23。《菌物系统(改名为4: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8国科学院 23。《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6国科学院 04。《生物工u程进展(改名为0:中4国生物工a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4国科学院 31。《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m停刊2或改名期刊1 20。《生命的化1学》国家级别,主管:中5国科学技术协会 68。《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1国科学院 31。《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0国科学院 64。《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0国科学技术协会 18。《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d停刊6或改名期刊8 ur黏¤e亘鳍Ψこfhe亘鳍Ψこkj┾gn

pbj是生态基因学和系统生物学的期刊。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后新兴的生物生命科学的交叉新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生物体,主要目的是揭示生命及其活动的本质、规律,系统生物学代表21世纪生物学的未来,在医学应用上,系统生物学代表新一代医药开发和疾病防治的新方向。

生态学期刊

一、《应用生态学报》

是中国生态学方面的一本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应用生态学领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反映我国应用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内容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海洋与湿地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

二、《生态学报》

(半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我国生态学及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研究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宗旨:报道生态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动我国的生态学研究发展,培养造就生态科学研究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服务。

三、《生态学杂志》

主要刊登生态学领域有创造性,立论科学、正确、充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反映中国生态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报道生态学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促进中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栏目主要有: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新方法与新技术、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内容涵盖:生态系统、分子、种群、群落、景观等生态学。

摘要: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外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提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学科。一些词典和有些同志都采用了“风景建筑(学)”或“景观建筑(学)”的译法,这样很容易给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的一部分(门类)或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印象,而该专业无论在专业起源、学科内容以及位置诸多方面都与国内的园林专业很相似。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景观的设计就是土地的设计,它的基本原则为:认识人性,尊重人;认同自然过程,尊重自然,尊重土地之“神”。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城市设计;土地设计;学科;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国内对它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从一些英汉词典、城规和建筑与园林等专业期刊和译著、国家发布的科技名词等出版物中出现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来看,对该名词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译名就有造园学、景观建筑学、风景建筑学、景园建筑学、园林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等。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术语,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早期园林实践活动,尤其是城市公园运动对该专业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此时整个园林的中心仍在欧洲,特别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Landscape garden)对美国园林界的影响很大,传统专业术语Landscape Gardening和Landscape gardener仍然广泛应用。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成为学科名词之前,首先出现的是职业称谓Landscpe architect。该名称的出现与被称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Olmsted)及其合作的建筑师弗克斯(Calvert Yaux)有关。到二十世纪仍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使用Landscape gardener。另外一部分设计师则更倾向于Landscape designer或landscape engineer。 关于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伴随着该词的产生就充满着争议。奥姆斯特德对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既感到不满意,也感到十分困惑。由于当时没有人面对新的环境与实践提出更恰当的名称,虽然Landscape Gardening当时仍然是较盛行的术语,但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也逐渐使用与流行起来。英国园林学者普雷斯(R.A.Preece)在谈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定义时认为,从一个专业所主要关心的内容中就能够了解到一个专业的范围性质及发展方向,他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唯一将主要职责放在改善室外空间(outdoor space)质量之中的专业。美国园林设计大师海尔普林早在60年代就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专业性质与方向做过精辟的论述:园林学主要的兴趣在开放空间(open space)及其相关的领域,并且强调这些空间设计的意义、重要性和可用性。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堤谢尔(William H.Tishler)教授任主编,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合力编著的《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ers and Places》(1989)一书介绍了美国园林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和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活动领域,绝大部分内容与国内园林专业从事的实践工作相同或性质相似。对于20世纪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学科和职业,IFLA在其章程的宗旨中是这样阐述的:"鉴于世界各国人民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是要建立在人们与他 们的生存环境和谐共处和明智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又由于那些增长的人口,加之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能力,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上、经济上和物质上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由于为了满足那些对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不致恶化环境和浪费资源,这就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界的演化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相密切联系的专门知识,专门技能和专门经验。这些专门的合格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我们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个专业的实践工作中找到了。"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重点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可见这一学科的最现代观念已经扩展到"地球表层规划"了。综上所述,我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国外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相提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学科。如果仅仅用“××建筑学”来翻译的话,很容易给人造成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的一部分(门类)或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的印象。可是任何广义建筑学,大建筑学是不能把L.A.包涵在内的。建筑学(Architecture)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汁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风景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用有生命的材料和与植物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两者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虽然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专业面要宽、涉足的内容要多,与其他学科渗透的程度要深,但是,专业的性质是相同的,产生和发展的脉胳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译为“园林”,“风景园林”和“大地景观设计”等会更贴切一些。在当前社会,园林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职业范围主要有城市景观规划,农村景观规划,园林风景区的景观规划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等等,而且现在园林已经不仅仅是解决中国的块绿地问题,我们是要解决中国未来13亿人的生存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的。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一是已经建立起一个以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为主的新学科,这个新的综合工程学科,是在"人工环境"(如城市、村庄、工厂、矿山等等)中,建立绿色生物系统工程,与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系统融合而成为一体,建成一个安全、卫生、宁静、健康、舒适、美观、文明的,适于人类生存的"人居环境"("EK-ISTICS");二是对人工环境以外的"人类自然环境"(man“s physical environment),例如国家森林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自然纪念物保护区、国家天然公园、冰川、峡谷、水系、海洋、沙漠、山岳、湖泊、草原、湿地等自然环境,提出保护对策及从事保护区的规划工作等等。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 质学、自然地理、土壤学、气象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农业应用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新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景观设计师具有其他专业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优势。从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到今天,园林学科的发展经历了造园时代,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等阶段,园林学科也从单纯的“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演变成了迅速发展,工作领域越来越大.包括新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公路和道路、国家天然公园、水库修建、森林、矿区和工业区重建等工作的一门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麦克哈格(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1969)为代表的(景观)生态规划,早已赋予LA学科从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类、拯救大地的历史使命。你家后花园的月季花死了关我什么事!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你那区区花草或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我们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的”。从这一点来说,园林学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即“大地规划”的时代。结语: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虽然由于文化的不同,观念的不同,每个设计师有自己侧重的方面。但是景观设计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而其中又以一至二个因素特别突出。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批评某些生态主义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地追求文化、艺术性,但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没有很好地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相互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功能合理、满足了不同人广泛的使用需要的作品,意味着是高效的,而一定的资源投入产生了最大的效益,也意味着符合一定的生态原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就是通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那部分资源,所以生态主义已经从一种实验或意识变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因素;而艺术的作品,意味着具有引人注目的潜质,它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视觉环境,提升一个地块的价值,这又与社会经济联系在一起。今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追求的是这些因素之间的平衡,即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景观。今天的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功能至上的思想受到质疑,但功能一直受到关注,艺术、装饰、形式又得到重视;传统园林的价值也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也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入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出现了更多全新的形式,现代景观变得更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新的景观类型的出现,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景观设计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它们的价值还有待经受时间的检验。但是那些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作品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参考文献:《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 作者:王向荣 林箐 发表:《中国园林》《还土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再论“景观设计学”之于“风景园林”》 作者:俞孔坚 发表:《中国园林》2004(7):37-40《Landscape Achitecture是“景观/风景建筑学”吗?》 作者:王晓俊《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作者:孙筱祥 《中国园林》2002/4《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译名》作者:王绍增 1:67-68。《试论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作者:肖笃宁 李晓文 发表:《生态学杂志》1998(3):46-52《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 作者:俞孔坚 发表:《规划师》2004-2《景观设计展望:国际性和中国特色》 原文发表:Antje Stokman/ Stefanie Ruff,Internationality and Identity - The search for a contemporary design idiom in China, Topos, 51: Prospective Landscapes, 2005, 《可持续设计:从概念到实施》作者:孙成仁 郑声轩 发表:《新建筑》2002(01):51-54

在现代科学相互交叉与综合发展的过程中,生态学与各门科学的交叉渗透尤为突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和显著特点,就是现代科学“生态学化”的进程:“现代自然科学的主导趋势之一是它的生态学化”(注:B·A·罗西:《论现代自然科学的“生态学化”》,苏联《哲学问题》1973年第4期。);由此“证明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在生物学内, 而且在技术、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合理性”(注:16叶峻:《社会生态学》,《百科知识》1988年第10期。);所以“科学的未来是生态学的综合”。(注:N·B·诺维克:《科学的未来和生态科学》,苏联《哲学问题》1975年第1期。)为了深入理解当代科学的“生态学化”,应当认真探讨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的演变与进化,它们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以及“生态系人”的突出特点和品质,等等,以便能够构建起社会生态学这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一、自然生态系统1.生态概念生态这个科学概念,是伴随近代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同生态学这门学科一起诞生的。据考证,生态学(ec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oikos”(住所或生境)和“logos”(研究或科学)两个词根所拼成,意思是“生境的科学”即“生态学”。(注:祝廷成等:《生态系统浅说》第4、5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所以直观地看来,生态无非就是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境),包括水、光、温度、空气、土壤和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根据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关于生态学的学科含义,生态学的任务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作用的一般规律,亦即生态的规律性。由此可见,“所谓生态,就是生命物质与其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以及这种结构表现出来的功能关系(能流、物流、信息流等)”;“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它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客体;(注:周小平:《生态是什么》,《生态学杂志》1991年第5期。)如同天、地、 数、气象是天学、地学、数学、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客体一样,统统都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或者说它是客观的自然物。2.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与其中的全部生物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地球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圈和水圈、以及大气圈的下层,它包括了地下10公里至地下10 公里左右的地球表层空间。 生物圈生存着大约250万种各类生物:动物200万种,植物34万种,微生物近4万种。 其中只占生物总种数13-14%的各类植物,却在生物圈有机物质的总量中占据着99%以上的比重,正是它们把太阳能首先转化为有机质,从而为其他生物(人类、动物和微生物)提供食物。显然,植物是生物圈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此看来,生物圈不过是地球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又称为全球生态或生态圈。生物圈概念是由著名地质学家修斯于1815年首先提出并载入史册的,后经著名地球化学家维尔纳德斯基深入研究,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科学概念。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实施了“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 开始了人类科学史上大规模研究生物圈和人类相关性的国际协作行动。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和其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的结合。事实上,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个水池,一座山脉,一条河流,一片沙漠,一块农田,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个海洋,等等,都是某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基本功能单元,而生物圈则是一个巨大无比和复杂精密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最高层次。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结构和形态特征。如果按其功能特征来划分,生态系统包括四种结构成分:一是非生物环境,主要是无机物、光、温度等物理因子;二是生产者因子,主要是能从无机物制造出有机物的自养生物,即绿色植物;三是消费者因子,主要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为生的异养生物,即各种动物,其中又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四是分解者因子,主要是靠分解有机物为生的另一类异养生物,即各种微生物。如果按其形态特征和环境性质来划分,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山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村、城市、工矿区等人工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岸、河口、浅海、大洋、海底等)几个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按其结构与对外进行物能交换的关系来划分,生态系统又可分为闭环生态系统和开环生态系统两大类型。生态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一是通常与特定的空间相联系,具有一定地区和范围的空间结构(如水平结构、层次结构、多维结构等);二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发展和演替,具有一定时期和阶段的时间系列(如幼年期、生长期、成熟期等);三是具有生物代谢机能的生命特征;四是具有生物机体自动调节的生命功能。由此看来,任何生态系统都包含着特定的物质、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及反馈调控,从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塑性功能结构。4.生态系统的理论和实践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吸取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思想,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科学概念,用来概括生物群落和其环境共同构成的自然整体。他说:“只有在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注:祝廷成等:《生态系统浅说》第4、5页,科学出版社,1983年。)美国生态学家奥杜姆则把生态系统表述为:“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即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任何统一体。”(注:周小平:《生态是什么》,《生态学杂志》1991年第5期。)由此, 有人便将生态系统表述为如下这个简明的公式: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按此公式,任何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自然整体,都是某种生态系统。1942年,美国青年生态学家林德曼研究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定量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建立了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金字塔营养基的科学理论。林德曼竟宣称,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科学成果,是受了中国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蚂虾吃泥巴”和“一山不能存二虎”启示的结果。(注:曲仲湘等:《生态系统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和1期。)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人口剧增、能源短缺、粮食不足、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五大社会问题引起全世界关注,生态系统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过奥杜姆、惠特克、苏卡乔夫和德利斯等人的深入研究,使得生态系统理论体系更臻完善。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数学模型,控制理论和电子计算机等理论和方法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广泛渗透与应用实践,关于生态系统的科学理论便由一般定性描述,逐步向着定量预测、预报的方向发展下去。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世界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5年制定了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IBP), 主要是研究维持地球生命的环境系统及其基本过程和机理。1971年该组织又制定实施了“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推动国际大协作, 深入开展全球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通过14个课题的系统研究,掌握全球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未来的意义,以便有效地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目前,有近100 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的专门机构以及一些学术组织参加了这一研究计划,1972年我国加入并成为该研究计划的国际协调理事会的理事国。1975年,四个国际组织成立了“生态系统保护协作组(.)”,致力于研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护与提高,以进一步改善和强化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社会生态系统1.社会生态人类与其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或生态关系,既表现为自然的生态也表现为社会的生态,或者说它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由此看来,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原来是一个具有三重性质(自然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客观存在物。根据现有的认识水平,关于社会生态这个概念,至少也有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科学含义:生态的社会性,生态的经济性,人类社会生态。生态的社会性。这是生态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人类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哲学观念、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文化、法律、政治、社会等方面相互渗透和影响的结果,从而产生出诸如生态思维、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环境道德)、生态文化、生态法学、生态政治学、生态社会学等生态的社会性状与表现,以及社会生态学这样一些全新的分支学科概念。生态的经济性。这是生态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与表现,将其单列出来讨论,不仅可以突出它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有利于深入进行研究。生态的经济性是生态与人类经济领域相互渗透和影响的结果,从而产生出生态经济学的新分支及其生态生产力、生态生产关系、生态经济基础、生态经济效率、生态经济价值、生态经济流通、生态经济需求、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等新的经济学范畴和概念。人类社会生态。这是指凡人类与其环境所组成的生态关系或系统,都是社会生态关系或社会生态系统。因为人类社会生态,无论就其局部范围的区域生态(城市生态、乡村生态、城乡复合体等),还是全局范围的全球生态(生物圈或生态圈),都具有生态的三重性(自然性、社会性和经济性)。正因为如此,所以马世峻教授将区域生态和全球生态,通称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或称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问题”。(注:周小平:《生态是什么》,《生态学杂志》1991年第5期。)2.智慧圈“智慧圈”源于拉丁文“Noos”一词,意即理性、理智、智慧。所谓智慧圈就是在人类的自觉参与作用下,所形成的跨越自然和社会的整个领域,亦即人类智能及其行动所能影响与作用的全部空间范围,包括整个地球表层和近地宇宙空间。所以,智慧圈是全人类智慧的总和与外化,它既表现为物质文明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上),也表现为精神文明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水平上)。1942年,著名地球化学家维尔纳德斯基首先提出了“智慧圈”的科学概念。他指出:“智慧圈是生物圈演化的许多阶段中的最新阶段,是在地质史上今天的状态”。(注:B·N·维尔纳德斯基:《生物圈》第 357页,莫斯科出版社,1967年。)而且是生物圈→社会圈(人类圈)→技术圈(人造客体圈)持续演化的自然结果和最高层次。智慧圈概念高度概括了当代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状态特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和作用要素:(注:周穗明:《智力圈--人与自然关系新论》第1-2页,科学出版社,1991年。)其一,人类社会(人类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慧圈是生物圈→社会圈→技术圈自然演化的最终结果;其二,是人类智慧和科学技术促成了生物圈的根本质变,所以人类的智能要素是智慧圈的主要和首要特征;其三,人类作为智慧圈的主体要素,既要尊从生物圈和技术圈的自然发展规律及科学技术规律,也要尊从社会圈和智慧圈的社会发展规律及智能进化规律,由此促进其客体要素即生物圈、社会圈与技术圈的和谐进化与协同发展,从而才能确保“智慧圈--人类智能创造的‘自由王国’的日臻完善和更加优化。(注:刘波:《天地人巨系统观》第12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由此可见,从生物圈到智慧圈的演化发展,其实质就是从自然生态即全球生态到社会生态即智能生态的发展进化过程。其间,人类智能的社会物化--技术圈的形成,正好成为这一发展进程的推动力和进化过程的中介体。3.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系统及其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的有机结合。事实上,一个工厂,一个村庄,一座军营,一所党校、一座商厦,一艘舰船,一个农场,一个电站,一个车站,一口矿井,等等,只要有人在其中活动,它们都是某种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圈的基本功能单元,而智慧圈则是一个十分庞大和复杂精巧的社会生态大系统,也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最高层次。任何社会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功能特征和结构形态。如果按照功能特征和结构要素来划分的话,社会生态系统包括两大基本结构要素: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环境要素即生存环境又分为无机环境(无机物、光、温度等物理因子),有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习俗、科学技术知识、伦理道德观念、社会组织状态等人文因子)三个部分。而社会要素即人类社会则分为社会生产群体(工人、农民、商人、士兵、知识分子等),社会管理群体(公务员、企业家、管理阶层、经理等)和社会败坏群体(腐败分子、破坏分子、社会渣滓等)三个部分。由此可见,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共有六个:无机(物理)环境,有机(生物)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生产群体,社会管理群体和社会败坏群体。

  • 索引序列
  • 生态学杂志英文
  • 生态学报与生态学杂志
  • 生态学报杂志
  • 生态学杂志发票
  • 生态学杂志牟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