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结构简洁,为典型的三段曲式。呈示段:(1-24小节),G徵调式,C宫系统,4/4拍,共包括6个乐句,每个乐句都由4小节构成,句与句之间的音乐材料呈对比关系,主题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交替进行,既有密切关联,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中段(25-52小节),为“并置型”中段,采用了中国音乐中的“旋宫”手法,主调性为G徵调式,2/4拍。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乐,音区提高,速度加快,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戏的情景。从主题材料、节拍、速度、和声调性、音乐织体和情绪等各方面都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第一句为D徵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 ,A徵调式。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再现段(52-76小节)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在保持呈示段骨架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装饰性的音符,其方式多是在二个八分音符的节奏中再加入两个音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使主题的旋律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再现段的调性先在G徵调上,然后在D商调上,最后逐渐减弱音量而结束在主调G调上。“加花变奏”手法的应用,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演奏该曲时要注意对小短句的划分和如何将几个小短句连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如第一段左手的第4小节第4拍起至第8小节第3拍是由4个小短句组成的一个长乐句;又如左手第12小节第4拍起至第16小节第3拍也是4个小短句组成的一个长乐句:第16小节第4拍至第20小节第3拍同样是由4个小短句组成的长乐句。弹奏每个小短句时,既要断开又不能停顿。每个小短句的最后一个音不能加重,注意时值要弹够。声音要柔和。弹出的小句子不能有完结的感觉,要有声断气不断的语气,一直弹到小短句组成的长乐句。收句时,声音才能略长、稍深,这样才有句子的完整感和逻辑性。此乐段是二声部复调,必须分手练习,特别是左手易被忽略。更要细致练习才能将左手独立的伴低声部与右手的主声部协调配合好,表现出复调对位的特点。而且要特别注意,两个声部的乐句,基本上是左右手交叉进行的:即左手乐句收句处。恰好是右手起句处,反之亦然。另外要注意乐谱上面标示的表情术语,基本上是针对右手的,左手的乐句却处于收句,应当弱。只有分手练习,才能特别细致地处理好起句收句强弱变化。合手弹奏时,左右手的乐句才能配合默契。本曲表情很丰富,几乎每句都标示了表情术语,尤其是重复句,要特别注意,用变化的音色音量来处理。第二段是欢快活泼的儿童舞曲,速度vivace(活泼的),这里速度是稍快而不是越快越好,速度应当活跃而不急促。右手的上波音和快速跑句弹奏时,要清楚有颗粒性,音色不能硬,有如笛声清脆嘹亮。要求指掌关节要灵活。指尖灵敏。左手是节奏很规整的半整和弦的跳音,能帮助快速跑动的右手稳定节奏。左手的跳音音域宽广,弹奏时要注意音的准确位置,但左手又是伴奏,要求弹得稍弱(尤其后半拍)。注意踏板只在每小节的前半拍用而其它地方基本上不用。踩踏板时手指不得加重音量。右手弹奏时要注意跳音与连音的区别。第三段是第一段旋律加花变奏的再现。加花变奏主要是体现在右手;左手只在倒数3的最后一拍和倒数5的第二拍是加花变奏。其它部分均与第一段完全相同。加花变奏后的旋律更富于动感,曲调更婉转动听。《牧童短笛》是在新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其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创作思路为作品奠定了坚实而独特的基础,使民族性和世界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新民晚报》写道:“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和西洋乐理的界限。“,《牧童短笛》的成功正在于它既拥有深厚的民族渊源又闪烁着灿烂的西洋色泽,在于作曲家打通中西、融汇古今的创作勇气和成功尝试。贺绿汀在《牧童短笛》中以西洋乐理和技法,演绎、描绘出了一幅完美的中国田园风情:以夕阳、水乡为背景,骑牛、横吹为情态,把牧童、老牛、黄昏浑然连为一体,呈现了一副淡淡色泽的中国乡村风景画。《牧童短笛》作为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无论在内容、结构、旋律、和声、复调,还是装饰音、演奏法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一经问世,就受到中国听众的广泛喜爱,也很快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听众的欢迎。《牧童短笛》的成功,不仅对中国钢琴曲,而且对整个现代中国音乐的新创作都有重要启示。它证明西方音乐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能来表现中国气质的,同时也给更多的作曲家的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钢琴音乐写作经验,使中国钢琴作品的面貌为之一新。贺绿汀先生既继承了黄自、赵元任等前辈作曲家在和声与复调方面对民族化探索的成果,又开辟了此领域的新天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曲中复调手法的应用更是出神入化,被称作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的运用复调手法,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用复调的两个声部来模仿民族乐器,以模仿中国传统鱼咬尾的方法写成,在声部关系的处理上,采用了“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当上声部活跃跑动时,下声部以对比式复调相伴衬;当上声部出现间歇或停顿时,下声部则“咬”着上声部的结尾音顺势跑动,恰似江南丝竹中的“鱼咬尾”,这样两个声部之间的音乐就能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使整个乐句、乐段,甚至整首乐曲形成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味无穷的韵味,体现出了贺绿汀音乐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及钢琴作品发展的逻辑性。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音乐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究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寻找一些灵感,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做及时的整理与发布。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20xx年3月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20xx年4月-5月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6月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论文选题展开陈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实际陈述中要求做到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语言表述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切忌语言表达的空洞、抽象。如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论题“浅析京剧类节目在央视春晚的生存现状”的选题依据陈述如下,较好地达到了上述要求。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衡量一个论题学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查论题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的重要依据。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不全的开题报告犹如无源之水,既无法对论题的可行性做出推理分析,也无法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动对论题的研究。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的呈现应特别注意各个学校对其格式、形式的具体要求。
二、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清楚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之后,还需要明确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开题报告中的七项主要内容中,除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以外,其他五项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拟选题目,也就是论题,处于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心,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是研究者对论题的典型性、特殊性及研究目的的把握,选题的研究现状是研究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研究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点和重难点是深入研究的具体呈现。在选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对比中,才能突显和说明研究者的创新。反之,研究者只有在全面搜集资料和掌握、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研究内容中的重难点。
对开题报告各项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开题报告的写作中建立逻辑思维,用整体的观念对待开题报告。
以上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积累,对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点思考。当然,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建立对开题报告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正确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在学生的写与教师的改中,伴随着整个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展开不断修改、完善,真正实现开题报告对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音乐文化是人类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欢迎浏览。
《 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培养 》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而并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比如:民歌、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倡导“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学生通过接触、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体裁,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真正凸显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教育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族音乐的丰富性
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绿色家园、西南情韵、瑰丽的电声、歌剧世界、花蝶、婆娑舞姿,既介绍了汉族音乐,又强调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既涉及民歌,又介绍了各种乐器;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系统的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
***二***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教材中不但介绍了诸如《茉莉花》《黄河》《梁祝》《二泉映月》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还收集京剧、越剧等各具特色的经典唱段,如《智取威虎山》《朝阳沟好地方》等,也介绍了经典的舞剧音乐,如《红色娘子军》选曲,等等。
三、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裁多样,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地区、体裁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随着外来文化以及网路资讯资源的冲击,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传承断代和灭绝的危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自然缺少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有些中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首先,每个中学学校和教师应当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接触民族音乐作品,学校多举办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比赛,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应承担起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民族尊严、审美心理等。
***三***创新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初中民族音乐教学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如在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奏两个不同的歌词版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比较广东、河北等地区的《茉莉花》版本,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二胡、笛子、钢琴、琵琶等不同乐器的演奏。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对民族音乐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情操和素养。
《 城市建设中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 》
一、群众音乐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一个地区的文化往往就能看出其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看出其发展的真实面貌。群众音乐文化是展示一个城市人民娱乐生活的重要视窗,是体现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内涵的表现。群众生活富裕了幸福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去,城市群众音乐文化越繁荣,则表明城市经济越发达,表明城市文化的建设力度越高,软实力越强。
***二***陶冶群众情操
群众音乐文化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娱乐自我的活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压力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更多的娱乐来消除烦躁和疲惫。群众音乐文化作为人们娱乐自我的活动,通过广场舞、唱歌、文艺演出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并且,以这样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音乐文化中,让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文化的薰陶,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正能量的传播
群众音乐文化是面对广大人民,由人民参与并创造的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盛大的影响力。群众音乐文化是贴近人民生活的,健康的积极的文化。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往往是以突出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标准创作的,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给予广大人民精神上高度的享受。
***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群众音乐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在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群众音乐文化给 *** 和企业利用文化建立与群众的交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 指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是群众音乐文化进行的绝佳方式,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活跃,对城市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影响其与别的地区进行良好沟通和合作的重要因素,搞好群众音乐文化,努力提升城市的形象,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城市建设中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途径
***一***丰富文化群众音乐文化的型别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群众音乐文化正在日趋成熟,很多城市都建设有多个广场或公园提供给人民进行群众音乐文化的活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例如文化形式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文化需求。现在大多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都是人民自发组织的,形式比较单一,各地方的活动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这时,其实可以充分发挥 *** 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唱歌也可以加入一些别的文艺形式,总之,就是要增强活动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其中。
***二***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引起共鸣
文化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就得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脱离实际的文化是会被人民抛弃的,真正优秀的文化也必定是扎根实际,扎根群众才能创作出来的。群众音乐文化作为人民减压并获得正能量的文化更是必须要贴近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人民的青睐,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况且只有人民真正需要的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无论在创作还是在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时,都要注意立足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的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让他们在活动感受到与现实的共鸣,从而认同文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三***加强管理,使群众音乐文化更加规范化、正式化
人民参与群众音乐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舒适和享受,但现阶段的群众音乐文化基本都是由私人自己进行的,这样的方式固然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产生和文化形式的多样化,可是正所谓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在没有任何管理的情况下放任群众自己组织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例如扰民就是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放松是好事,但如果打扰到别人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会想,为何没有相关管理部门为此作出规定呢?如果有,那肯定就不会发生类似的状况。规范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要使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更加好,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发展方向,让其更符合规范,变得更加正式,更符合社会主流的需要。群众音乐文化是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着重要作用。
有关推荐: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20xx年3月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20xx年4月-5月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6月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论文选题展开陈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实际陈述中要求做到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语言表述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切忌语言表达的空洞、抽象。如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论题“浅析京剧类节目在央视春晚的生存现状”的选题依据陈述如下,较好地达到了上述要求。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衡量一个论题学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查论题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的重要依据。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不全的开题报告犹如无源之水,既无法对论题的可行性做出推理分析,也无法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动对论题的研究。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的呈现应特别注意各个学校对其格式、形式的具体要求。
二、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清楚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之后,还需要明确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开题报告中的七项主要内容中,除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以外,其他五项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拟选题目,也就是论题,处于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心,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是研究者对论题的典型性、特殊性及研究目的的把握,选题的研究现状是研究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研究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点和重难点是深入研究的具体呈现。在选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对比中,才能突显和说明研究者的创新。反之,研究者只有在全面搜集资料和掌握、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研究内容中的重难点。
对开题报告各项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开题报告的写作中建立逻辑思维,用整体的观念对待开题报告。
以上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积累,对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点思考。当然,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建立对开题报告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正确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在学生的写与教师的改中,伴随着整个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展开不断修改、完善,真正实现开题报告对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题目: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之美
姓 名:w
班 级:xxx
学 号:xxxx
指导老师:xxxxx
年月日xxxxxxxxx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
《梁祝》是一首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作品。作者从梁祝的故事中选取了梁祝相爱、英台抗婚、投坟化蝶这三个最主要的故事情节为题材,采用善于刻画戏剧性矛盾冲突的西洋奏鸣曲式结构,相应地通过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大部分依次加以表现。同时作者又从地方剧种越剧的优美音调中巧妙提取了音乐素材,那委婉柔美的旋律、和顺清丽的风格、丰富的曲牌唱腔、多变的板眼节奏、复杂的表现手法,都通过独奏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交响奏鸣,生动地向人们叙述了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体现出多样的`音乐艺术美。《梁祝》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之一,其艺术价值是值得每一位爱乐者好好挖掘和鉴赏的。从该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欣赏这首乐曲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乐曲助。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文献综述)
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创作形式,在西方的发展己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产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而小提琴这一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中国的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大体是在20世纪40, SO年代才开始,那时的小提琴曲基本上是根据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和改编的,直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完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小提琴曲创作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之作。
《梁祝》的诞生,是中国小提琴曲创作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小提琴协奏曲历来都被作曲家所重视,以上的文献分别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民族性的角度、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美学欣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歌唱性特征和欣赏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的文献还不多见。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通过查阅报刊杂志等各类文章,以及有关音乐评论书籍,试图对这个经典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比较法:
通过比较《梁祝》与西洋奏鸣曲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借鉴与融合,分析这一中西结合的典范作品。
难点:
中国音乐表现为横向线性织体,注重各声部之间旋律横向发展,是一种线性音乐,特点是:重深 邃 、重韵味、旋律呈波浪型、婉转自如,但和声发展较弱;西方音乐表现为纵横交替立体织体,以主调音乐为主,特点是:重形式、重逻辑、突出主旋律,其它声部为辅,音响丰满厚实,强调以和声为主的纵向思维,和声发展较强。在作品中,如何分析作者在织体上,以及作者是怎样借鉴了西方的和声体系,增强了音乐的立体感,使西方和声民族化,使民族音乐交响化,这方面是研究的难点。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2009年11月25日确定论文方向:
2009年12月底确定论文题目:
2010年1月初调研,查找文献:
2010年3月22日论题答辩,开题,完成论文提纲:
2010年4月15日整理资料,完成初稿:
2010年5月5完稿,并进行修改,上交全套材料:
2010年6月中旬完成论文最后修改,并熟练论文资料,为论文答辩做好准备:
五、论文提纲:
一,前言
二、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
2. 1小提琴在中国的传播
2. 2中国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情况
2. 3中国小提琴协奏曲的特点
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美
旋律美
节奏美
音色美
速度美
力度美
四、结论
六、参考文献:
[1]宁佐良.音乐欣赏入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2]许序雅,周静.音乐知识与欣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3]候书森.青年必知音乐手册[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4]高宗仁.音乐鉴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5]伍湘涛.音乐知识与名曲赏析.舰天工业出版社.1993
[6]伍湘涛.交响青乐赏析新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周世斌.音乐欣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张俊,郭爱民,音乐与音乐欣赏.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七.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对于所开课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市场调研,参考了许多文献,最后确定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课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设计。
同意该课题开题。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属弹拨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筝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古筝的统一规格为: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去头斩尾为中段,一般以9-12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沙土地,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传导。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中音区纹理间距5-9厘米,高音与低音区间距厘米为最佳,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9mm、11mm、10mm,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寿命长,手感好,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敦煌牌为代表,较受专业人士欢迎。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但是尚未有定论,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上嵌牛骨,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1/3深度为最佳。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关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
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它的特点是:
一、丰富性: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可胜数;民族乐器约200余种;中国的民族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剧种曲种中丰富多彩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更是无法记数。
二、不确定性:民间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口头发展使民间音乐更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
三、通俗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
四、实用性:许多民歌还未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原始形态,如各类劳动号子仍具有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它的表现性在于用艺术形式反映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心对大自然的感悟。“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
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使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协调和平,“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欧阳文忠全集》)在重视道德的封建社会,儒家利用音乐塑造理想人格以达到儒家学说中的核心“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孔子对平和优美的《关雎》大加赞赏。孔子曰:“《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而对激烈抗争的郑国民间音乐却强烈反对。孔子曰:“放郑声,郑声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 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
中国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交错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而诗词不同长短句组合,各种格律的运用又显示了音乐节奏之美。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无论是龙飞凤舞的墨迹,还是书者瞬间的节奏运用的律动感都是有音乐灵感的精神气质。
中国的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思想,清晰的线条、造型,清淡的色调意境,显现了音乐流动的旋律美。而中国的舞蹈、戏剧更是与音乐结合为一体,形成了大型的综合艺术。
我们抛开技巧性、技术性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古筝演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音乐线条,这些客观存在的音乐美震撼着听众的心弦。而只有在古筝音乐鉴赏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美中震撼心弦。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古筝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古筝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手段,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古筝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很少有谁说他对戏剧和小说一窍不通,但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很喜爱音乐,可就是听不懂音乐”。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不断地倾听音乐,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获得音响美感。同时,要在倾听音乐的前提下主动地体验音乐,这样就会产生你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理解。也就是说“聆听”与“主动体验”是古筝音乐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从古筝鉴赏的角度看,对一首古筝作品的把握首先要依赖听觉,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鉴赏。古筝创作和表演归根结底是以广大古筝鉴赏者为对象的,古筝鉴赏者是古筝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赏心悦“耳”是音乐艺术的直接目的。也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第一需要。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演奏家的表演,这些活动的价值只有通过鉴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的实现。古筝音乐的美首先为人的听觉所拥有,音响感知是鉴赏音乐的基础。古筝音乐鉴赏还要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如果鉴赏者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古筝音乐的形式美感,期待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这就需要在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上下点功夫。意境,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营造的意象之境界,是艺术家经敏感的心灵感受到的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等的艺术再现。对于鉴赏者来说,意境不能直接获得,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而得到。不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由于有诉诸视觉形象、直观可感的艺术品供鉴赏,所以,鉴赏者往往可以透过作品的具体内容较快感受到意境、内涵。但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音响组合,这就需要鉴赏者调动丰富的听觉联想,培养“音乐耳朵”。在首先获得一定的音乐形象后,进而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最终得以深刻理解作品的深邃内涵。二、古筝音乐鉴赏的重要性鉴赏是人们观看艺术表演时对各种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审美。音乐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包括人们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情感深入体验,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不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可以陶冶情操。作为古筝习奏者、弹奏者,其审美能力可以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并得到强化。音乐的鉴赏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声音感性形象也即形式美的接触,然后是在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联想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比较好、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是有自己探索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盲目接受、完全听任教师灌输,而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方法。那么我们探索性的学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拿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奏技法、技巧,乐曲意境内涵,乐曲的音乐表现等方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纸乐谱,将乐谱上的音符与音乐等同起来。作为弹奏者,我们的任务是把乐谱转化成乐音的流动,转化成活的音乐。而这单靠勤学苦练还不够,更需要深刻体验、领会乐曲的内涵,在弹奏、练习中不断探索、试验,将某首乐曲所适合的音色、力度等拿捏好。在习奏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加入鉴赏的环节。鉴赏是人们欣赏事物的高层阶段,其中存在着鉴别、对比的环节。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感觉与个人鉴赏的能力有很大关联。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的到位与否。鉴赏能力高,往往对乐曲的演奏、演绎更生动贴切。三、鉴赏古筝名曲所表达的音乐内涵俗话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古筝不能仅仅局限于古筝这一门乐器的弹奏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由此我们需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古筝名曲,或者名家名曲。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学习者可以通过鉴赏过程,培养了对音乐艺术鉴赏力,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可以让我们能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培养一双具有高度审美意识的耳朵。鉴赏是不能盲目的选择作品的,每个演奏家都有自己所擅长于表现的一类乐曲,每个古筝流派也都有自己的一些代表人物,我们用来鉴赏和学习的也往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优秀的作品。如:《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叠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出水莲》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穷。《高山流水》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音乐浑厚深沉,清澈流畅,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曲义为展示古筝的特长,提供了充分的天地。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侗族舞曲》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雪山春晓》主旋律优美,有着藏族风情。《寒鸦戏水》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东海渔歌》 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以及他们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香山射鼓》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乐曲表现了空山梵音、虚无缥缈的空灵意境以及人们在山中举行香会时的热闹场面。《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井冈山上太阳红》根据江西革命歌曲征集小组同名歌曲改编而成,乐曲以轻快、流畅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电影的主题曲。此曲刻画了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音乐形象。旋律抒情优美,情景交融,十分感人。总之,在古筝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开发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音乐素养,同时注重通过古筝名曲鉴赏陶冶情操,构建和谐、快乐、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对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教育需求。这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更显其丰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论文 范文 一:音乐论文发表-平湖派
摘 要:在中国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之中,平湖派陶染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雅风韵,以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世代流传,极具研究价值。但在当下,其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概念日渐淡化、承人的稀缺以及传谱的缺失等原因致使其艺术影响力甚微。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试图从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历史起源、历代传人、发展过程、演奏风格和美学特点等方面入手,探究其传承现状并分析该流派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把握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传承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琵琶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因其所代表的 文化 内涵典雅深厚、演奏技法独特多元、艺术作品华美丰富而长久流传于世。自魏、晋时期,琵琶首次传入中国以后,乐器本身所具有的西域色彩与东方文化特点,交融凝结为现今中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大传统流派的产生与演进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中,平湖派隶属近代琵琶四大流派、江南地区琵琶五大传派之一,与之同具艺术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琵琶流派还有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瀛洲派。平湖派琵琶艺术曾在我国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甚至曾一度名扬海外。
但近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影响力日渐削弱,流派的概念也渐趋于淡化,民众普及度较低,甚至在流派的发源地平湖,也是少人问津。琵琶艺术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即口传心授的教学,教学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然而目前各地音乐院校或艺术 教育 机构所开设的琵琶课程,层次高低不等,但大多都以常规性的教学为主,根据难易程度开展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以流派为主的教学。在普通民众间,社会新兴文化日趋直上,对 传统文化 的承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趋淡化,平湖派的传播途径又相对较为狭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流派的传承与发展随之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从流派本身传承条件来说,传人严重稀缺,传谱在发展过程中也未得到完整的保存,一些传统独特的演奏技巧无成文记录可考,难以承袭。如此历史悠久的民间流派若最终走向陨落,将是艺术领域的一件憾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承袭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将具有百年悠久而深厚积淀的平湖派琵琶文化继承下来,帮助古老的民间传统流派,拂去旧尘,重放光彩。
一、平湖派琵琶的历史脉络
明清时期,由于方兴未艾的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促使多种乐器从伴奏地位不断向独奏艺术演化。而随着市民音乐艺术的崛起,器乐独奏艺术逐渐在城市节日庙会以及各种游乐场所中迅速地兴盛了起来。民间器乐别树一帜,各领域乐者演奏技艺超凡。在此时期内迅速兴盛起来的民间器乐艺术中,琵琶演奏艺术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器乐独奏艺术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了器乐独奏艺术发展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①
在这一时期,琵琶演奏领域虽是名家辈出,琴技绝伦,但是却未曾出现成文的琵琶 曲谱 ,也未曾有古书文籍专门对特定的琵琶演奏风格进行记录与区分,因此在当时未产生清晰的各家流派。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1850—约1901年),将家中流传的所有琵琶乐曲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谱写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
早在清乾隆年间,浙江平湖李氏家族就是琵琶艺术世家。自李延森起,开启了李氏家族琵琶世代相传的历史。李延森(约1771年生)为平湖琵琶有史可考的最早的起始者,他“举业之暇,性耽音乐,而尤爱琵琶,研究古曲,各极其妙”②。在此之后,李延森又传于其子李煌,李煌实则子承父业,以此而尽孝行,使双亲可听其琴音,取乐于此。在李煌之后,又传于其子李绳墉。后又传于其子李南棠,据《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记载,李南棠素嗜琵琶, 同时也非常地擅长琵琶演奏。但囿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旧俗所限下,李氏前三代都仅限于家中承袭,不可外传。因此,李氏琵琶也并未扬名于社会。直到传至李南棠后,才开拓了崭新的、更为广阔的承袭局面。到了李南棠的青壮年时期(1850—1876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疆土。以经商为业的李氏,经常来往平湖、上海之间。他见多识广、思想开明。愿交乐友,广师求益。1850年,李南棠与张子房、俞芝山“携谱奉访,杯酒论交”,1856年与故友郁谷园、姚飞泉、姚松斋等进行切磋。“先世遗谱相与参考,按节挥弦各有心得”。1876年,与陈子敬、周厚卿、黄梅汀、周蓉江等“见访”。③而陈子敬即当时极有名望的一位琵琶名家,颇受清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赏识,还曾受其“天下第一琵琶”的封号。在与众多琵琶演奏名家切磋琢磨的过程中,李氏琵琶开始摆脱原本封闭的、家族内部承袭的局面,同时,李南棠在此交流借鉴之中,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家传演奏技法。
在李南棠之后,又传于其子李芳园(1850—约1901年)。李芳园出生于如此几代相传的琵琶艺术世家,从小积久陶养,兴致浓厚且天赋过人。他在对于李氏琵琶的承袭有着极大的贡献。他不仅自身琴技过人,而且善于博采众长,对民间各家琵琶演奏流派都有吸收借鉴,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李氏琵琶的演奏风格与曲目。对于社会文化领域风气不佳的时局,李芳园欲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故而整理归纳了家中流传的曲谱,并融合民间各派的演奏特点,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将其系统地谱写,最终编撰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中国近代琵琶四大流派,“平湖派”的正式诞生。
二、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传人
(一)第六代传人朱英
朱英(1889—1954年)字荇青,号杏卿,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今当湖街道)人,据相关研究者考证,在五十年代,他曾居住于原城关镇骑塘浜十号。朱英是平湖派琵琶艺术继李芳园之后的第六代传人。朱英儿时师从平湖派琵琶第五代传人李芳园。在李芳园私塾学习期间,最初是李芳园的学生吴柏君为其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芳园本人才开始为其授课,在此期间,朱英勤学苦练,深得李氏琵琶的精髓。1927年,朱英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举荐,到成立不久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任职。受时局所迫,1948年,爱国的朱英不愿为日本人演奏琵琶,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在平湖县(今平湖市)初级中学教授语文。朱英在其工作期间,仍坚持学习琵琶以及专业音乐理论知识,这也为原本狭窄的民间流派创造了更多对外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朱英先生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教学都具有自身独到的一面,他为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立的许多琵琶演奏技巧至今仍为琵琶演奏家所使用。朱英首次将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1927年,他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琵琶。第一,在这期间,朱英第一次把流传在民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到高等学府,在任教的十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湖派琵琶继承人:谭筱麟、丁善德、蒋凤之、樊伯炎、陈恭则、杨少彝、江容琛、程午嘉等。第二,朱英提倡“文武合套”的演奏理念,他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中提倡“文武合一”,打破了文曲、武曲的界限;第三,创新琵琶演奏技法,首创左手五指并用;第四,他继承和发展了记谱特色,在原本的李氏工尺谱中,用短线标注节奏,并标出详细的演奏标记;第五,创作了一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作品,《五卅惨案》、《难忘曲》、《秋宫怨》、《长恨曲》、《枫桥夜泊》、《海上之夜》等数首作品。④
(二)第七代传人杨少彝
朱英的学生杨少彝(1913—1974年),我国著名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开始师从朱英,学平湖派琵琶,琴技绝伦,深得老师朱英的认可,为平湖派琵琶的第七代传人。在1958年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被西安音乐学院引进。
他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任鸿翔、何明威、王天建等一大批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在杨少彝毕生的教学过程中,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为传统艺术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为古老流派的传承做出了许多努力。后为时局所害,蒙难弃世。
(三)第八代传人杨毓荪
杨少彝之子杨毓荪(1950- ),自幼师从其父,学平湖派琵琶。在父亲早逝后,更加坚定了承袭父亲夙愿的决心。此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浦东派琵琶演奏家林石城。杨毓荪不仅精于琴艺,还坚持致力于提高平湖派琵琶艺术地位的工作,整理并出版其父杨少彝生前所留曲谱,为平湖派琵琶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在移民后,他也未曾停止对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播工作。
三、平湖派琵琶代表传谱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刊印标志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该曲谱融合了平湖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演奏技法、演奏符号等,是流派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平湖派琵琶保存相对完整的传谱,由清代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李芳园整理编辑家传琵琶乐曲编撰而成。“窈念家君究心于此四十余年,方参透其中三味,尝因时尚艳曲淫声,风气愈趋愈下,欲著斯谱,为指南要法。自慨有志未遂,棻承先业,惟湮没是虞。于是发奋朝夕,汇集古曲十三套,按节寻声,一一参考默识”
(一)代表曲目《阳春古曲》
全曲共计十个段落,根据《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所记,十个部分分别为“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花开”、“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道院琴声”、“一轮明月”、“东皋鸣鹤”、“铁策版声”。
(二)代表曲目《淮阴平楚》
该作品是平湖派典型武曲套曲的类型,全曲风格雄壮伟岸,大气磅礴,演奏者须表现出战争史诗般地宏伟场景。在演奏中,多使用满轮、绞弦、扫弦、轮拂、并弦、拍等技巧。⑤
(三)代表曲目《平沙落雁》
该曲由“雁阵横空”、“霜天雁叫”、“平沙扑翅”、“高翔千仞”、“衡阳万里”、“逐队分飞”、“一行归影”七部分组成。为表现文曲悠远淡泊的艺术意境,演奏中应注意运用弹挑、滚奏、双弹、轮指、扫弦以及推、拉、吟、揉的技法。
四、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
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极富地方特色,也正是因为它独具匠心、丰富多元的演奏技法,才使得它清晰地有别于其他民间流派,以较高的艺术影响力长久流传于世间。本文在此,将进行简短论述。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的手法、指法备载仿刻华君秋苹谱,惟有新增手法每曲详注逐段工尺旁。其中,右手的轮指技法是平湖派琵琶演奏特点的主要体现。轮指,是指琵琶或吉他的一种典型演奏指法。在琵琶演奏中,几乎所有的乐曲都要使用该演奏指法,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繁多,例如带轮、扫轮、满轮等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轮指主要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类。上出轮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时针依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下出轮即是无名指、中指、食指顺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中,多用下出轮手法,偶尔根据乐曲需要兼用上出轮手法。如代表作品《满将军令》的弹奏技法为先以食、中、名、禁四指,此第弹下,然后大指挑上,其声缓且长而易圆,须要连而勿断,断不可用上出轮。⑥平湖独创的演奏技法有“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上述技法演奏难度颇大,掌握者甚少。
平湖派琵琶艺术最初起源时,属于文人音乐,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自娱自乐。“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习音律,一般是为学习掌握一种演奏的技巧,但对于先者来说,怡养性情、修身静心。由此可见,平湖派琵琶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极为深厚的,耐人寻味的。自古文曲宜静,以平湖派代表曲目《青莲乐府》为例,此曲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犹如以泼墨画式的笔触,描绘出古代文人墨客“起舞弄清影”一般的古朴典雅之景,给人以空灵舒畅、意境深远之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多倡导悠然心会,超乎功利,象征着高洁、寂寥、含蓄、典雅的君子品质。曲中始终激荡着一种至高的审美情趣,让听者在袅袅琴音中,洞悉艺术的真谛所在。
声乐论文范文二: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人们对高雅艺术展开追求同时,还希望艺术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大胆实践创新,也恰好满足大众这种审美情趣,也使得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作为音乐剧中一类独特创作特征的流行音乐元素,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与研究,本文对校园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该特殊创作特征加以深入分析,希望为促进校园音乐剧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音乐剧对流行音乐元素作用是深远的,本文主要围绕校园音乐剧和流行音乐元素关系展开,而流行音乐是当前覆盖面最广,比较流行歌曲表达形式,容易获得大众接受通俗演唱 方法 ,同音乐剧两者有机融合,促使音乐剧与流行音乐两者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特别当今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新兴事物逐渐涌现出来新时期,人类各方面均已取得质的飞跃,时代发展同大家坚持不懈努力存在密切关系,科技发展与艺术创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更带有新时代的气息。
一、校园音乐剧概述
校园音乐剧为一类小型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有机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表演。历经一个世纪发展阶段,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备受追捧,让人感到满意却又不置可否缔造艺术和商业间统筹兼顾的双重利益,但是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很久。顾名思义,音乐剧表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戏剧性、整合性、风格化差异化和三项全能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音乐剧从诸多表演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舞台剧美学综合性的最高标准。相对来讲,音乐剧这一名词还比较新鲜时髦。最近几年,伴随音乐剧持续升温,国内音乐剧相关文字,乐谱还有音像材料等量日益增加,而且我国诸多校园也开始让师生尝试音乐剧编排与创作。音乐剧一大特征便是通俗性,这也是它同歌剧间最大差异①。绝大部分歌剧对于受众审美水平有极高要求,但音乐剧则恰好相反,其大众性特征异常鲜明,掌握起来也更为容易,从多角度考虑,音乐剧较歌剧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热情也会更高。另外,艺术与娱乐两点音乐剧中均具备,所以对学生课余生活也起到很好丰富作用。特别是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众多中小学也陆续开展艺术综合教学,音乐剧这一良好载体备受瞩目,对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这一独特创作特征加以研究,对我国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流行音乐元素在校园音乐剧中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震撼人心视听效果。很多音乐剧成功之处便在于在音乐剧作品中不单融入法国大型歌剧,浪漫主义还有英国民谣等古典音乐元素,还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这些音乐节奏平稳、旋律简单。配合旋律特征方面,作曲家偏向流行歌曲创作风格特点,促使受众可以单纯由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真谛;配器特征方面,把流行爵士音乐、电声等元素融入管弦乐中,制作出使人眼前一亮音色效果。各类形式流行元素有机融合,创作出无与伦比动人曲调,让观众享受一场别开生面视听大餐②。其次,寓教于乐大众情趣。将流行音乐元素融于音乐剧中,对所有学生受众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音乐剧中侧重流行风格作品,因其优美动人,朗朗入口特征变成学生生活娱乐重要组成,也成为其情感寄托与生活写照,让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调味剂。该类音乐对压力较大及学业繁重学生来讲,也不失为一类娱乐消遣好办法;音乐剧中各类西洋乐器伴奏,促使音乐渲染力加强,对学生陶冶情操及拓宽视野非常有利;另外音乐剧中多一些比较夸张的呐喊、尖叫等声音异化处理,充分调动其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由精神与心理双方面得到刺激快感。再次,雅俗共赏审美品质。校园音乐剧会沿用很多古典歌剧段落,采取宣叙调、咏叹调或古典音乐背景,也说明其在追求通俗性和娱乐性同时,仍然要维系其自身高洁品质。优秀音乐剧作品需要充分打破雅俗对立状态,拉近雅俗间距离,达到雅俗共赏交融情境③。相比 其它 古典音乐剧来讲,校园音乐剧桥段融入更多流行音乐元素,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另外学生审美水平与音乐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在音乐剧享受过程中不断得到培养。
三、 结语
假使说八二年由中央歌剧院《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视作富有我国特色音乐剧,定义成我国当代自创音乐剧,则中国音乐剧也不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但通过国人不断摸索,我国文艺与教育工作者的持之以恒,近年来我国自创剧目越发增多, 经验 积累也越发丰富。无论歌剧话剧,舞蹈影视,亦或是戏曲艺术,都有对音乐剧的不断考量,音乐剧越发让人欲罢不能,尤其年轻受众,尤其是近些年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音乐剧,更是让青少年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成长,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于校园音乐剧当中,并不断加以创新与实践,这势必会让我国校园音乐剧未来呈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
音乐文化是人类思想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欢迎浏览。
《 初中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精神的培养 》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和兴趣,而并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我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比如:民歌、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舞蹈音乐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学习和鉴赏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认识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鉴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倡导“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家,学生通过接触、学习和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体裁,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操,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育的体现
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真正凸显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民族音乐教育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族音乐的丰富性
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为例,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为:绿色家园、西南情韵、瑰丽的电声、歌剧世界、花蝶、婆娑舞姿,既介绍了汉族音乐,又强调了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既涉及民歌,又介绍了各种乐器;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能够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系统的感受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彩。
***二***民族音乐的经典性
教材中不但介绍了诸如《茉莉花》《黄河》《梁祝》《二泉映月》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还收集京剧、越剧等各具特色的经典唱段,如《智取威虎山》《朝阳沟好地方》等,也介绍了经典的舞剧音乐,如《红色娘子军》选曲,等等。
三、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裁多样,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民族音乐由于民族、地区、体裁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当前随着外来文化以及网路资讯资源的冲击,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传承断代和灭绝的危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自然缺少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有些中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使得许多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解决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首先,每个中学学校和教师应当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加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始,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多接触民族音乐作品,学校多举办一些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比赛,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应承担起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功能。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音乐作品的背景、内涵、审美观念,挖掘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民族尊严、审美心理等。
***三***创新课堂教学,拓展教学内容
初中民族音乐教学起著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如在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演奏两个不同的歌词版本,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比较广东、河北等地区的《茉莉花》版本,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二胡、笛子、钢琴、琵琶等不同乐器的演奏。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对民族音乐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精神、情操和素养。
《 城市建设中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 》
一、群众音乐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一个地区的文化往往就能看出其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看出其发展的真实面貌。群众音乐文化是展示一个城市人民娱乐生活的重要视窗,是体现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内涵的表现。群众生活富裕了幸福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去,城市群众音乐文化越繁荣,则表明城市经济越发达,表明城市文化的建设力度越高,软实力越强。
***二***陶冶群众情操
群众音乐文化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娱乐自我的活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压力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更多的娱乐来消除烦躁和疲惫。群众音乐文化作为人们娱乐自我的活动,通过广场舞、唱歌、文艺演出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并且,以这样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音乐文化中,让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文化的薰陶,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人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正能量的传播
群众音乐文化是面对广大人民,由人民参与并创造的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盛大的影响力。群众音乐文化是贴近人民生活的,健康的积极的文化。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往往是以突出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标准创作的,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给予广大人民精神上高度的享受。
***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群众音乐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也在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群众音乐文化给 *** 和企业利用文化建立与群众的交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 指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是群众音乐文化进行的绝佳方式,它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活跃,对城市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影响其与别的地区进行良好沟通和合作的重要因素,搞好群众音乐文化,努力提升城市的形象,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城市建设中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途径
***一***丰富文化群众音乐文化的型别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群众音乐文化正在日趋成熟,很多城市都建设有多个广场或公园提供给人民进行群众音乐文化的活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例如文化形式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文化需求。现在大多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都是人民自发组织的,形式比较单一,各地方的活动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这时,其实可以充分发挥 *** 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唱歌也可以加入一些别的文艺形式,总之,就是要增强活动的多样性,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其中。
***二***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引起共鸣
文化要得到人民的认可就得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脱离实际的文化是会被人民抛弃的,真正优秀的文化也必定是扎根实际,扎根群众才能创作出来的。群众音乐文化作为人民减压并获得正能量的文化更是必须要贴近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人民的青睐,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况且只有人民真正需要的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无论在创作还是在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时,都要注意立足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的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让他们在活动感受到与现实的共鸣,从而认同文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三***加强管理,使群众音乐文化更加规范化、正式化
人民参与群众音乐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舒适和享受,但现阶段的群众音乐文化基本都是由私人自己进行的,这样的方式固然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产生和文化形式的多样化,可是正所谓没有规律不成方圆,在没有任何管理的情况下放任群众自己组织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例如扰民就是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放松是好事,但如果打扰到别人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会想,为何没有相关管理部门为此作出规定呢?如果有,那肯定就不会发生类似的状况。规范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要使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更加好,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和发展方向,让其更符合规范,变得更加正式,更符合社会主流的需要。群众音乐文化是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着重要作用。
有关推荐: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20xx年3月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20xx年4月-5月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6月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论文选题展开陈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实际陈述中要求做到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语言表述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切忌语言表达的空洞、抽象。如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论题“浅析京剧类节目在央视春晚的生存现状”的选题依据陈述如下,较好地达到了上述要求。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衡量一个论题学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查论题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的重要依据。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不全的开题报告犹如无源之水,既无法对论题的可行性做出推理分析,也无法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动对论题的研究。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的呈现应特别注意各个学校对其格式、形式的具体要求。
二、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清楚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之后,还需要明确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开题报告中的七项主要内容中,除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以外,其他五项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拟选题目,也就是论题,处于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心,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是研究者对论题的典型性、特殊性及研究目的的把握,选题的研究现状是研究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研究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点和重难点是深入研究的具体呈现。在选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对比中,才能突显和说明研究者的创新。反之,研究者只有在全面搜集资料和掌握、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研究内容中的重难点。
对开题报告各项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开题报告的写作中建立逻辑思维,用整体的观念对待开题报告。
以上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积累,对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点思考。当然,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建立对开题报告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正确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在学生的写与教师的改中,伴随着整个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展开不断修改、完善,真正实现开题报告对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美声唱法民族化、民族唱法美声化,是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国声乐发展的一大成就。两种唱法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以及在作为个体的歌唱者身上的高度融合,说明二者共同发展是可能的,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高度融合成为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1 钟键;浅析中国戏曲唱法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2 刘方;浅析中国戏曲唱法的特点及其训练方法[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3 张红霞;浅谈三种唱法的形成[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6期4 李琳;曲高也可和众——试论美声艺术的现状和出路[J];人民音乐;2003年06期5 李光羲;美声的前途[J];人民音乐;2003年01期6 阿红;;由民族化触及的——西窗诗话[J];诗探索;1982年04期7 李静,尚庆云;美声与京剧唱法的比较研究[J];齐鲁艺苑;2005年03期8 路海波;;电影“民族化”质疑(摘录)[J];电影艺术;1985年05期9 史建华;论美声艺术的普及[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10 ;湛蓝美声——Sometimes I Dream我梦想[J];音乐爱好者;2003年04期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更显其丰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论文 范文 一:音乐论文发表-平湖派
摘 要:在中国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之中,平湖派陶染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雅风韵,以较强的艺术生命力世代流传,极具研究价值。但在当下,其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概念日渐淡化、承人的稀缺以及传谱的缺失等原因致使其艺术影响力甚微。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试图从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历史起源、历代传人、发展过程、演奏风格和美学特点等方面入手,探究其传承现状并分析该流派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把握平湖派琵琶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传承
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琵琶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因其所代表的 文化 内涵典雅深厚、演奏技法独特多元、艺术作品华美丰富而长久流传于世。自魏、晋时期,琵琶首次传入中国以后,乐器本身所具有的西域色彩与东方文化特点,交融凝结为现今中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大传统流派的产生与演进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琵琶艺术众多的传统流派中,平湖派隶属近代琵琶四大流派、江南地区琵琶五大传派之一,与之同具艺术影响力和研究价值的琵琶流派还有无锡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瀛洲派。平湖派琵琶艺术曾在我国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甚至曾一度名扬海外。
但近年来,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流派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影响力日渐削弱,流派的概念也渐趋于淡化,民众普及度较低,甚至在流派的发源地平湖,也是少人问津。琵琶艺术最直观的传播方式即口传心授的教学,教学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然而目前各地音乐院校或艺术 教育 机构所开设的琵琶课程,层次高低不等,但大多都以常规性的教学为主,根据难易程度开展教学活动,基本没有以流派为主的教学。在普通民众间,社会新兴文化日趋直上,对 传统文化 的承袭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日趋淡化,平湖派的传播途径又相对较为狭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流派的传承与发展随之遇到了较大的阻碍。从流派本身传承条件来说,传人严重稀缺,传谱在发展过程中也未得到完整的保存,一些传统独特的演奏技巧无成文记录可考,难以承袭。如此历史悠久的民间流派若最终走向陨落,将是艺术领域的一件憾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承袭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将具有百年悠久而深厚积淀的平湖派琵琶文化继承下来,帮助古老的民间传统流派,拂去旧尘,重放光彩。
一、平湖派琵琶的历史脉络
明清时期,由于方兴未艾的戏曲艺术的持续发展,促使多种乐器从伴奏地位不断向独奏艺术演化。而随着市民音乐艺术的崛起,器乐独奏艺术逐渐在城市节日庙会以及各种游乐场所中迅速地兴盛了起来。民间器乐别树一帜,各领域乐者演奏技艺超凡。在此时期内迅速兴盛起来的民间器乐艺术中,琵琶演奏艺术无疑代表了这一时期器乐独奏艺术的最高成就,开创了了器乐独奏艺术发展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①
在这一时期,琵琶演奏领域虽是名家辈出,琴技绝伦,但是却未曾出现成文的琵琶 曲谱 ,也未曾有古书文籍专门对特定的琵琶演奏风格进行记录与区分,因此在当时未产生清晰的各家流派。清末,琵琶演奏家李芳园(1850—约1901年),将家中流传的所有琵琶乐曲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谱写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
早在清乾隆年间,浙江平湖李氏家族就是琵琶艺术世家。自李延森起,开启了李氏家族琵琶世代相传的历史。李延森(约1771年生)为平湖琵琶有史可考的最早的起始者,他“举业之暇,性耽音乐,而尤爱琵琶,研究古曲,各极其妙”②。在此之后,李延森又传于其子李煌,李煌实则子承父业,以此而尽孝行,使双亲可听其琴音,取乐于此。在李煌之后,又传于其子李绳墉。后又传于其子李南棠,据《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记载,李南棠素嗜琵琶, 同时也非常地擅长琵琶演奏。但囿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旧俗所限下,李氏前三代都仅限于家中承袭,不可外传。因此,李氏琵琶也并未扬名于社会。直到传至李南棠后,才开拓了崭新的、更为广阔的承袭局面。到了李南棠的青壮年时期(1850—1876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疆土。以经商为业的李氏,经常来往平湖、上海之间。他见多识广、思想开明。愿交乐友,广师求益。1850年,李南棠与张子房、俞芝山“携谱奉访,杯酒论交”,1856年与故友郁谷园、姚飞泉、姚松斋等进行切磋。“先世遗谱相与参考,按节挥弦各有心得”。1876年,与陈子敬、周厚卿、黄梅汀、周蓉江等“见访”。③而陈子敬即当时极有名望的一位琵琶名家,颇受清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赏识,还曾受其“天下第一琵琶”的封号。在与众多琵琶演奏名家切磋琢磨的过程中,李氏琵琶开始摆脱原本封闭的、家族内部承袭的局面,同时,李南棠在此交流借鉴之中,也吸收了许多新的元素,更加丰富了家传演奏技法。
在李南棠之后,又传于其子李芳园(1850—约1901年)。李芳园出生于如此几代相传的琵琶艺术世家,从小积久陶养,兴致浓厚且天赋过人。他在对于李氏琵琶的承袭有着极大的贡献。他不仅自身琴技过人,而且善于博采众长,对民间各家琵琶演奏流派都有吸收借鉴,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李氏琵琶的演奏风格与曲目。对于社会文化领域风气不佳的时局,李芳园欲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寻求新的方向,故而整理归纳了家中流传的曲谱,并融合民间各派的演奏特点,同时吸收了一些优秀的民歌作品,将其系统地谱写,最终编撰成《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该曲谱的刊印,也代表着中国近代琵琶四大流派,“平湖派”的正式诞生。
二、平湖派琵琶的主要传人
(一)第六代传人朱英
朱英(1889—1954年)字荇青,号杏卿,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镇(今当湖街道)人,据相关研究者考证,在五十年代,他曾居住于原城关镇骑塘浜十号。朱英是平湖派琵琶艺术继李芳园之后的第六代传人。朱英儿时师从平湖派琵琶第五代传人李芳园。在李芳园私塾学习期间,最初是李芳园的学生吴柏君为其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芳园本人才开始为其授课,在此期间,朱英勤学苦练,深得李氏琵琶的精髓。1927年,朱英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举荐,到成立不久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任职。受时局所迫,1948年,爱国的朱英不愿为日本人演奏琵琶,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在平湖县(今平湖市)初级中学教授语文。朱英在其工作期间,仍坚持学习琵琶以及专业音乐理论知识,这也为原本狭窄的民间流派创造了更多对外发展的空间与可能性。
朱英先生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教学都具有自身独到的一面,他为继承和发展平湖派琵琶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创立的许多琵琶演奏技巧至今仍为琵琶演奏家所使用。朱英首次将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1927年,他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琵琶。第一,在这期间,朱英第一次把流传在民间的平湖派琵琶艺术引入到高等学府,在任教的十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湖派琵琶继承人:谭筱麟、丁善德、蒋凤之、樊伯炎、陈恭则、杨少彝、江容琛、程午嘉等。第二,朱英提倡“文武合套”的演奏理念,他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中提倡“文武合一”,打破了文曲、武曲的界限;第三,创新琵琶演奏技法,首创左手五指并用;第四,他继承和发展了记谱特色,在原本的李氏工尺谱中,用短线标注节奏,并标出详细的演奏标记;第五,创作了一批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作品,《五卅惨案》、《难忘曲》、《秋宫怨》、《长恨曲》、《枫桥夜泊》、《海上之夜》等数首作品。④
(二)第七代传人杨少彝
朱英的学生杨少彝(1913—1974年),我国著名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931年开始师从朱英,学平湖派琵琶,琴技绝伦,深得老师朱英的认可,为平湖派琵琶的第七代传人。在1958年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被西安音乐学院引进。
他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培养了任鸿翔、何明威、王天建等一大批优秀的琵琶演奏家。在杨少彝毕生的教学过程中,他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为传统艺术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为古老流派的传承做出了许多努力。后为时局所害,蒙难弃世。
(三)第八代传人杨毓荪
杨少彝之子杨毓荪(1950- ),自幼师从其父,学平湖派琵琶。在父亲早逝后,更加坚定了承袭父亲夙愿的决心。此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浦东派琵琶演奏家林石城。杨毓荪不仅精于琴艺,还坚持致力于提高平湖派琵琶艺术地位的工作,整理并出版其父杨少彝生前所留曲谱,为平湖派琵琶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在移民后,他也未曾停止对平湖派琵琶艺术的传播工作。
三、平湖派琵琶代表传谱
《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的刊印标志着琵琶演奏流派“平湖派”的诞生,该曲谱融合了平湖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演奏技法、演奏符号等,是流派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平湖派琵琶保存相对完整的传谱,由清代平湖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李芳园整理编辑家传琵琶乐曲编撰而成。“窈念家君究心于此四十余年,方参透其中三味,尝因时尚艳曲淫声,风气愈趋愈下,欲著斯谱,为指南要法。自慨有志未遂,棻承先业,惟湮没是虞。于是发奋朝夕,汇集古曲十三套,按节寻声,一一参考默识”
(一)代表曲目《阳春古曲》
全曲共计十个段落,根据《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所记,十个部分分别为“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花开”、“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道院琴声”、“一轮明月”、“东皋鸣鹤”、“铁策版声”。
(二)代表曲目《淮阴平楚》
该作品是平湖派典型武曲套曲的类型,全曲风格雄壮伟岸,大气磅礴,演奏者须表现出战争史诗般地宏伟场景。在演奏中,多使用满轮、绞弦、扫弦、轮拂、并弦、拍等技巧。⑤
(三)代表曲目《平沙落雁》
该曲由“雁阵横空”、“霜天雁叫”、“平沙扑翅”、“高翔千仞”、“衡阳万里”、“逐队分飞”、“一行归影”七部分组成。为表现文曲悠远淡泊的艺术意境,演奏中应注意运用弹挑、滚奏、双弹、轮指、扫弦以及推、拉、吟、揉的技法。
四、平湖派琵琶的演奏风格
平湖派琵琶的演奏极富地方特色,也正是因为它独具匠心、丰富多元的演奏技法,才使得它清晰地有别于其他民间流派,以较高的艺术影响力长久流传于世间。本文在此,将进行简短论述。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的手法、指法备载仿刻华君秋苹谱,惟有新增手法每曲详注逐段工尺旁。其中,右手的轮指技法是平湖派琵琶演奏特点的主要体现。轮指,是指琵琶或吉他的一种典型演奏指法。在琵琶演奏中,几乎所有的乐曲都要使用该演奏指法,由轮指汇成的指法特别繁多,例如带轮、扫轮、满轮等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轮指主要分为上出轮和下出轮两类。上出轮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顺时针依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下出轮即是无名指、中指、食指顺次弹下,后接拇指挑上。在平湖派琵琶的演奏中,多用下出轮手法,偶尔根据乐曲需要兼用上出轮手法。如代表作品《满将军令》的弹奏技法为先以食、中、名、禁四指,此第弹下,然后大指挑上,其声缓且长而易圆,须要连而勿断,断不可用上出轮。⑥平湖独创的演奏技法有“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上述技法演奏难度颇大,掌握者甚少。
平湖派琵琶艺术最初起源时,属于文人音乐,供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自娱自乐。“古之学问为己,今之学问为人”,也许当今社会人们习音律,一般是为学习掌握一种演奏的技巧,但对于先者来说,怡养性情、修身静心。由此可见,平湖派琵琶艺术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极为深厚的,耐人寻味的。自古文曲宜静,以平湖派代表曲目《青莲乐府》为例,此曲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犹如以泼墨画式的笔触,描绘出古代文人墨客“起舞弄清影”一般的古朴典雅之景,给人以空灵舒畅、意境深远之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多倡导悠然心会,超乎功利,象征着高洁、寂寥、含蓄、典雅的君子品质。曲中始终激荡着一种至高的审美情趣,让听者在袅袅琴音中,洞悉艺术的真谛所在。
声乐论文范文二: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摘 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变迁,人们对高雅艺术展开追求同时,还希望艺术可以是通俗易懂的,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大胆实践创新,也恰好满足大众这种审美情趣,也使得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横空出世。作为音乐剧中一类独特创作特征的流行音乐元素,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学习与研究,本文对校园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该特殊创作特征加以深入分析,希望为促进校园音乐剧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流行音乐元素;校园音乐剧;创新实践
音乐剧对流行音乐元素作用是深远的,本文主要围绕校园音乐剧和流行音乐元素关系展开,而流行音乐是当前覆盖面最广,比较流行歌曲表达形式,容易获得大众接受通俗演唱 方法 ,同音乐剧两者有机融合,促使音乐剧与流行音乐两者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特别当今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新兴事物逐渐涌现出来新时期,人类各方面均已取得质的飞跃,时代发展同大家坚持不懈努力存在密切关系,科技发展与艺术创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也更带有新时代的气息。
一、校园音乐剧概述
校园音乐剧为一类小型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有机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表演。历经一个世纪发展阶段,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备受追捧,让人感到满意却又不置可否缔造艺术和商业间统筹兼顾的双重利益,但是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并不是很久。顾名思义,音乐剧表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戏剧性、整合性、风格化差异化和三项全能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音乐剧从诸多表演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舞台剧美学综合性的最高标准。相对来讲,音乐剧这一名词还比较新鲜时髦。最近几年,伴随音乐剧持续升温,国内音乐剧相关文字,乐谱还有音像材料等量日益增加,而且我国诸多校园也开始让师生尝试音乐剧编排与创作。音乐剧一大特征便是通俗性,这也是它同歌剧间最大差异①。绝大部分歌剧对于受众审美水平有极高要求,但音乐剧则恰好相反,其大众性特征异常鲜明,掌握起来也更为容易,从多角度考虑,音乐剧较歌剧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热情也会更高。另外,艺术与娱乐两点音乐剧中均具备,所以对学生课余生活也起到很好丰富作用。特别是当今,综合素质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众多中小学也陆续开展艺术综合教学,音乐剧这一良好载体备受瞩目,对音乐剧中流行音乐元素这一独特创作特征加以研究,对我国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二、流行音乐元素在校园音乐剧中的创新与实践
首先,震撼人心视听效果。很多音乐剧成功之处便在于在音乐剧作品中不单融入法国大型歌剧,浪漫主义还有英国民谣等古典音乐元素,还融入大量流行音乐元素,这些音乐节奏平稳、旋律简单。配合旋律特征方面,作曲家偏向流行歌曲创作风格特点,促使受众可以单纯由音乐当中体会音乐真谛;配器特征方面,把流行爵士音乐、电声等元素融入管弦乐中,制作出使人眼前一亮音色效果。各类形式流行元素有机融合,创作出无与伦比动人曲调,让观众享受一场别开生面视听大餐②。其次,寓教于乐大众情趣。将流行音乐元素融于音乐剧中,对所有学生受众都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音乐剧中侧重流行风格作品,因其优美动人,朗朗入口特征变成学生生活娱乐重要组成,也成为其情感寄托与生活写照,让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调味剂。该类音乐对压力较大及学业繁重学生来讲,也不失为一类娱乐消遣好办法;音乐剧中各类西洋乐器伴奏,促使音乐渲染力加强,对学生陶冶情操及拓宽视野非常有利;另外音乐剧中多一些比较夸张的呐喊、尖叫等声音异化处理,充分调动其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由精神与心理双方面得到刺激快感。再次,雅俗共赏审美品质。校园音乐剧会沿用很多古典歌剧段落,采取宣叙调、咏叹调或古典音乐背景,也说明其在追求通俗性和娱乐性同时,仍然要维系其自身高洁品质。优秀音乐剧作品需要充分打破雅俗对立状态,拉近雅俗间距离,达到雅俗共赏交融情境③。相比 其它 古典音乐剧来讲,校园音乐剧桥段融入更多流行音乐元素,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另外学生审美水平与音乐素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在音乐剧享受过程中不断得到培养。
三、 结语
假使说八二年由中央歌剧院《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视作富有我国特色音乐剧,定义成我国当代自创音乐剧,则中国音乐剧也不过短短二十来年时间。但通过国人不断摸索,我国文艺与教育工作者的持之以恒,近年来我国自创剧目越发增多, 经验 积累也越发丰富。无论歌剧话剧,舞蹈影视,亦或是戏曲艺术,都有对音乐剧的不断考量,音乐剧越发让人欲罢不能,尤其年轻受众,尤其是近些年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音乐剧,更是让青少年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断成长,让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于校园音乐剧当中,并不断加以创新与实践,这势必会让我国校园音乐剧未来呈现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画卷。
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题目:
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拟达到的目的: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吉他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被认为是吉他艺术的最高形式。古典吉他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能诠释自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的吉他演奏家都为古典吉他改编过中国民族音乐,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不仅为古典吉他的曲目风格拓宽了方向,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这种形式,需要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1、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态。
2、中国民族音乐的种类和特点。
(二)古典吉他的特点。
1、古典吉他的音色,和声等特点。
2、古典吉他的演奏技巧特点。
3、古典吉他不同民族曲目风格的列举。
(三)分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
1、列举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乐曲。
2、分别对乐曲改编前后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剖析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可行性和特点。
3、依据分析探讨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规律。
拟达到的目的:通过总结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并探索其中的规律,为将更多的中国民族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和创作带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古典吉他曲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古典吉他曲目风格的发展,并通过古典吉他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
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方法:
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下载曲目和曲谱。
2、总结归纳与同学交流,并视奏相关曲目。
3、由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并与同学讨论。
步骤:
1、收集与题目相关资料。
2、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进行论文写作的展开。
3、归纳总结研究结果,撰写论文。
研究工作进展计划:
20xx年3月收集论文资料,开始写初稿。
20xx年4月-5月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年5月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20xx年6月完成论文《古典吉他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实践》的撰写。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涵盖了以下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
1.拟选题目。
拟选题目,即作者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拟选题目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方向是选定专业中的某一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而拟选题目需要对研究范围加以限定,明确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拟选题目是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研究方向,如果在此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的话,就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如“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小学三年级为例”.该论文题目与研究方向相比,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小学三年级为例”两个限定词之后,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通过研究要回答的问题在题目中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
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何谓专业标准?
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问题。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1]彭玉生提出了“好问题”的四个评判标准:“具体、集中、原创、意义。”[2]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陈述的核心是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出于何种考虑选择此研究对象,并说明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研究意义可以理解为研究目的,需要说明:通过研究回答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其研究对音乐实践或音乐理论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论文选题展开陈述,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实际陈述中要求做到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语言表述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切忌语言表达的空洞、抽象。如某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位论文论题“浅析京剧类节目在央视春晚的生存现状”的选题依据陈述如下,较好地达到了上述要求。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衡量一个论题学术价值的重要因素,也是考查论题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的重要依据。没有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不全的开题报告犹如无源之水,既无法对论题的可行性做出推理分析,也无法在继承前人研究基础上推动对论题的研究。开题报告中参考文献的呈现应特别注意各个学校对其格式、形式的具体要求。
二、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清楚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之后,还需要明确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开题报告中的七项主要内容中,除研究进程安排、主要参考文献以外,其他五项内容: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拟选题目,也就是论题,处于内在逻辑关系的中心,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是研究者对论题的典型性、特殊性及研究目的的把握,选题的研究现状是研究者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评述,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研究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点和重难点是深入研究的具体呈现。在选题的研究现状与选题依据、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思路的对比中,才能突显和说明研究者的创新。反之,研究者只有在全面搜集资料和掌握、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形成研究内容中的重难点。
对开题报告各项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在开题报告的写作中建立逻辑思维,用整体的观念对待开题报告。
以上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积累,对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一点思考。当然,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建立对开题报告内容及其逻辑关系的正确认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在学生的写与教师的改中,伴随着整个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展开不断修改、完善,真正实现开题报告对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