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将触角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1 浅析新女性主义下小妞电影的人物塑造 那么“小妞电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看准了消费者的观影需求,尤其是现代女性观众的内心需要,从年轻女性对爱情、都市时尚以及独立精神(这也和“小妞电影”中最主要的元素想吻合)的追求再到通过电影的自身特质的展现,不断迎合女性消费群体,找准市场定位,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符合年轻女性身份的“小妞”形象,也拍摄出多部口碑票房双赢的“小妞电影”。 “人物是电影叙事文本的基础和灵魂”,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更是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的实现者,电影是通过人物性格的打磨以及画面和声音,进行对人物的塑造和对角色的诠释,使得电影的叙事具有生命力,能够让观众通过人物走进电影。上世纪女权主义的三次浪潮,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要在各方面与男性看齐,而不是再作为男性的依附者。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反射,小妞电影逐渐走红。小妞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是生活工作在大城市的现代女性,具有经济、情感上的独立性,电影设定的轨迹一般是女主人公经过重生获得了美好。 一、现代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 现代都市年轻女性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生活节奏加快,情感越来越匮乏,人们越来越孤独。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是身兼数种角色于一身,需要有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奉献精神,因此她们面临着就业、竞争、感情和家庭等方面的多种压力,而20岁到30岁的女性在工作和感情上的问题比较多。“小妞电影”恰恰是以这一群体为创作对象和主要受众,很多刚刚步入社会和职场的年轻女性都会碰到工作和感情上的双重压力,因此她们和电影中的“小妞”们能够找到共同语言,能够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同时也能够在幽默轻松的电影氛围里得到放松,她们也就会在做观影选择的时候偏向于选择“小妞电影”。“电影《欲望都市》在首映当天,女性观众的比例高达85%,而在25岁以上的观众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80%。影片在上映首周便以5000万美元登顶北美票房榜,而3-4亿美元的总票房几乎全部由女性撑起。” 二、新女性主义下的寻找自我与成长 新女性主义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女性主义不仅要求变革法律制度、争取女性的合法权利,而且呼吁突破父权制思想的压迫,建构女性意识,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现代女性从内心更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渴望突破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歧视,获得自由,不再成为男性操纵的对象,强调男女性别平等。她们渴望进入社会,参与竞争,让自己以一个独立女性的身份在社会站稳,而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庸,以男人为自己的生活中心。现代的新女性主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也探索出解决性别冲突的一系列手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文学和影视作品(这里对文学作品不做赘述)。 在杜拉拉的职场奋斗过程中,她始终信奉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将工作永远放在第一位。影片里有四处地方能够体现杜拉拉追求独立的精神: 一是杜拉拉在DB公司面试时回避说出离开之前公司是因为性骚扰的原因,而是强调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是杜拉拉在公司内部竞聘HR的时候,拒绝王伟一起出去散心的提议,而是说到“我还有我的职业理想”; 三是当王伟提出让拉拉和自己一起当背包客的时候,杜拉拉摇摇头,说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工作;四是在公司年中年会的上,王伟评价杜拉拉更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对她的看法。显然,无论是从杜拉拉自己的口中还是从他人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出杜拉拉对职业的追求和热爱,甚至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不可撼动。 并且在好友海伦因为办公室恋情曝光,主动离开公司,甘心做DB员工家属的举动,也可以衬托出杜拉拉的独立个性,渴求和男人站在同一个高度。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杜拉拉一个人身上,而是发生在拥有新型婚恋观的新女性身上,她们认为“爱情不是依附,爱情是各自坚强独立,在努力走到一起”,就像《非常完美》里的苏菲在失恋时体会到的“女人只有找到自我,才能找到真爱”。都市里的年轻白领们接受了高等教育,独立个体的意识很强烈,反对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渴望成为职场精英,以至于成为“女强人”,在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时又失去了情感和家庭。情景再现,使女性观众找到自己的影子,她们找到了一个“发声筒”,一个“反光镜”,所以这样一个能够充分找到共鸣的电影类型成为广大年轻女性观众的重点观影对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新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开始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力。小妞电影作为新女性主义文化的反光镜之一,用独特的视听语言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追求与向往。国产小妞电影起步较晚,存在着类型不明确、故事牵强等不足,目前小妞电影需要根据受众和市场需求,塑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小妞电影。 电影类论文3000字左右篇2 浅析电影《大追捕》对暴力场面的美学处理 随着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已将触角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场90分钟的电影,可以是一场洗礼,洗尽观者一身铅华;可以是一台闹剧,缓释观者紧绷的神经;可以是一次穿越之旅,带领观者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电影银幕恰似一方神奇的所在,纯白幕布上跳跃的影像就如同电影导演这位“自由的画家”挥洒的不同风景,传递人生喜怒、世间伦常,带给观者心灵的感悟和视觉上的享受。电影就是这样直观的所在,即使于影像之外体悟到不同的思想内涵,那也是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映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位优秀的导演就是有那样的能量,仅仅依靠视觉上的冲击,就带给观者心灵的震撼,因此在场景上大做文章是一部影片优秀与否的重要考量。 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历程,“暴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暴力场面在多种题材的影片中的展现长盛不衰,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导演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逐渐归于一种“美学”呈现,弱化了暴力场面的血腥和冲突感,在表现上趋于柔和的观感和视觉的盛宴,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就别具匠心。 一、打斗场面的美学处理 由周显扬执导的影片《大追捕》上映于2012年3月15日。该片围绕两宗相隔二十几年却被警方认定是同一凶手所为的凶案展开,通过警匪间扑朔迷离的故事将真相娓娓道来,其中暴力情节的存在一方面强化了影片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片中共有10处暴力场景的呈现,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影片开端男主人公王远阳在狱中与人打斗的情景,四人搏命相争、刀拳相向,本为血腥气最为浓重的一场戏,却被导演打造成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武舞大戏,堪称视觉佳宴。 (一)色彩情感的运用 色彩情感是一种色彩心理反应,当人在视觉上接收了不同的光信息后,会经由思维并融合过往的经历等而生发情感,感染人的情绪。影片导演周显扬很巧妙地利用了色彩情感对暴力场面进行了美化,在降低了打斗场面的血腥味的同时又完好地保留了暴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该片主要采用了昏黄的色调对暴力场面进行了渲染。黄色是一种明亮的色彩,通常给人以灿烂、辉煌、积极向上的感觉,而当黄色被降低色度,虽然会瞬间失去光彩,却给人以沉重、肃穆的压迫感,而用在王远阳与人打斗的场景中,则一方面弱化了具象斗殴场面带给人的惊惧感,一方面加强了整个过程的恢宏气势,与浴室喷头潺潺而下的水帘相得益彰,在光影的作用下,充满暴戾气息的浴室瞬间化作一个炫目的舞台,成为王远阳四人的“斗舞场”,张扬而不牵强。 (二)形式化搏斗场面的打造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在烘托气氛、美化视觉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段低回婉转、舒缓悠长的乐曲是治愈忧伤的良方,渲染影片氛围,直抵观众心田;一段欢快优美、高亢悠远的歌声是快乐情绪的催化剂,促进观众情感的迸发,使其与影片人物同喜同乐。而在该片中,音乐始终贯穿于王远阳与三人的打斗过程中,弱化了喊叫声的呈现,其中咄咄紧逼的节奏更是增强了整个场景的紧张感,使武舞形式下打斗场面的戾气以更加温婉的气势直抵人心,引导人们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整个过程,从而削减了这个暴力场面的道德意识。 影片开头,水帘下王远阳一张扬起的脸像是一个亮相,预示着“好戏”即将开场,果真,镜头一转,映入眼帘的便是在王远阳的徒手撕扯下一张狰狞的脸,镜头中王远阳对对方的拳脚相向引来被打者的帮手,这些人的出现不是粗暴乱入,而是“踏水而来”,昏黄的灯光,溅起的水滴晶莹剔透,像是给那只脚穿上了水晶鞋,画面绚丽夺目,如果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观众该会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吧!但是“好景不长”,几人厮打在一起,王远阳扭曲的脸庞尽收眼底,此时一个慢镜头的运用,道尽了他被打的痛苦,而少去了凶暴之气。王远阳挣扎之余用脚踹开了对面的人,此人倒地时还是一个慢镜头的处理,借着飞舞的水花,眼前又是一个优美的“舞蹈地面动作”,美轮美奂。与此景相同的处理还有被王远阳打到晕倒而撞墙的人物形象,撞向墙壁的瞬间,都在慢镜头的处理中,与周围晶莹的水线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整个过程中,几个人扭打的场景,都被呈现于全景镜头中,雾气缭绕,水声阵阵,健硕的身体线条,无一不为弱化场面的暴力气息发挥了作用,给观众呈现了一出优美而壮阔的舞蹈大戏。 二、暴力虐待场面的美学处理 影片中有两段对立且纠缠不清的关系,都与在音乐方面极负盛名的徐翰林有关,他是杀死养女徐依云并伪造现场掩盖真相最后嫁祸于人的凶手,又死在也有着他养女身份的徐雪的错手推搡下。徐翰林与两人的纠缠在于他看不得他的养女们与任何男人的交往,一旦发现,哪怕是眉眼间传情,都要被他侮辱和大骂。影片中徐翰林的第一次暴怒源于他在接徐雪放学时发现有一个男生对徐雪微笑,虽然当时他并没有什么反常的反应,还友好地和徐雪就读学校的校长谈笑风生,但回到家后,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对徐雪大肆唾骂,骂她不要脸、不知廉耻,言语之间尽是变态与不堪,完全不是一位父亲应有的姿态。 面对徐翰林的质问,徐雪一句“没有”就遭到了他的暴打,显然这个回答并没有让他满意,但接下来的情形则充分显露了徐翰林的变态,他一方面对徐雪否认的回答产生质疑,逼她承认与那个男生有关系;一方面又阻止徐雪产生与其他男生在一起的想法,而且还摸徐雪的手,与她耳鬓厮磨,告诉她这么做都是为了她好。徐翰林对徐雪第二次暴怒发生在发现徐雪将电话号码告诉了别人,在并未弄清这个电话到底源于哪里时,就对徐雪一顿暴打,不问青红皂白就辱骂徐雪太不要脸了。这两个场景的处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徐翰林的暴打还是辱骂,徐雪都没有任何反抗,这无疑弱化了两者对抗间的冲突感。此外,这其中还穿插了4个徐太跪拜佛前的场景,这是对徐翰林罪恶的救赎,也化解了影像的戾气,缓和了观众的情绪。徐翰林与徐雪的第三次冲突其实是第二次冲突的续写,徐太的口供道出了徐翰林死亡的真相,而徐雪也第一次对好朋友吐露心声,承认是自己失手将徐翰林推下楼。第三个场景中,徐翰林的行径更加恶劣,其下手之狠戾透着杀气,徐雪被推向酒柜,酒瓶瞬间倒落,足以见得徐翰林推搡徐雪力气之大,而后徐翰林仍没有放过虚弱倒向沙发的徐雪,这时徐雪开始反抗了,她拿起棍子打向徐翰林的腿,但此时导演则采用了近镜头,镜头中徐翰林的腿和后背成为主体,弱化了整个争持场面的紧张气氛。 徐翰林与徐依云的冲突源于徐依云想要带着孩子离开家里,她打电话求助男朋友王远阳,没想到这一切被本来因为酒醉熟睡的徐翰林听到,他因此而暴怒,大力将徐依云推向墙壁和钢琴上,最后推到地上,徐依云被地上的尖锐物扎到,然而这一切并不足以消解徐翰林的怒气,他拽起徐依云倒在床上,嘴里说着让她说话,却狠狠地捂住她的口鼻,最终徐依云死在他的手里,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徐翰林撕碎徐依云的衣裙,制造了她被奸杀的伪证,并报了警,打开门想让王远阳替他背死罪,此时应徐依云要求来接她们母女的王远阳赶到徐依云的家,看到徐依云被害的场景,他惊呆了,警察赶到,王远阳成为这起谋杀案的嫌疑人。这一场景中,徐翰林对徐依云动手的整个过程中,除了眼泪的控诉徐依云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冲突感因此而大大减少,另外,雨帘下徐翰林残忍谋杀徐依云的情境被模糊化,削弱了血腥气的呈现,使徐翰林杀人的整个经过在情绪渲染上柔缓了些,更易于观众接受。 三、警匪暴力对峙场面的美学处理 影片中10个暴力场面中有5个是王远阳与警察之间的暴力对峙。第一个是王远阳接受审讯的过程,面对警方的暴力质问,王远阳一声未吭,被逼到忍无可忍,他的一句“不是我啊”却遭到警方暴打,一脚将他从凳子上踢下来,揪住他的头撞向桌角,但此时镜头并未直接对这一情景进行细致的刻画,而是通过晃动的桌腿展现出来的,削减了血腥感。整个过程中音乐元素再次被启用,肃穆低沉的乐曲似乎在为这个无辜青年鸣不平,银幕上大片的黑色一方面透出回忆的味道,同时也加强了压抑感,虽然视觉上观众并未看到更多王远阳被打的细节表达,但从心理上却已经感受到了他的哀怨,这是导演对该场面的处理之美。 王远阳对警察实施暴力行为的第二个场景其实算不得一场真正的对峙,他来找阿萤并用衣服罩住她的头却并未给她造成致命的伤害,随着后来的情节推进可以知道,他去找阿莹的目的其实是想引导警察偏离真相,将罪责引到自己的身上,替亲生女儿徐雪顶罪。王远阳挟持阿萤走进房间,抵抗中的阿萤被王远阳抱起抡到地上,过程中阿萤的腿扫向桌上的酒瓶等玻璃容器,瓶子散落摔下,是两人冲突间力量的最好诠释。阿萤被迫躺在王远阳身上并挣扎时,镜头为观众呈现了阿萤的视角,一个被衣服盖住的白色空间,压迫感顿时倍增,加强了阿萤的情感诉说,无助而恐惧。 王远阳与警察的第三次对峙是与整个案件的推动者林正忠的对决。林正忠是个“死脑筋”的警察,执著而倔强,为了探求真相不惜付出一切。林正忠怀疑王远阳是徐翰林被杀案的凶手,意图套出口供将他逮捕。林正忠在惩教所等到来报道的王远阳,并将他带到大屿山,那个王远阳与徐依云曾经常常约会的地方。缆车上,林正忠对王远阳循循善诱,试图让他承认因为恨徐翰林不同意他跟徐依云在一起而起杀意,出狱后就杀了他,无奈20年牢狱中隐忍的生活已经让王远阳声带受损,他已经说不出任何话了,而他的手势林正忠也并不理解。而后王远阳猛然拿出刀子,与林正忠两人扭打在一起,这一切在林正忠掏出手枪后结束,然而这并不是结局,显然,此时王远阳在狱中的苦练显现出成效,林正忠并不是他的对手,林正忠头部被打后,变得晕晕乎乎,王远阳趁机对缆车底部开枪,并用力踩踏,最终他和林正忠掉下来摔倒在山林中,王远阳一瘸一拐地逃跑了。在这场冲突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淋漓尽致,但导演却将场景选在了美丽的大屿山,绿意盎然、辽远开阔的视野带给观众非常美的观感,不失为一场视觉上的享受。 王远阳与警察对峙的第4个和第5个场景源于同一事件,王远阳面对的对立者同为警察,但他却有不同的目的。金钟大厦里面,黑暗中王远阳只身打伤了两名警察并拿走了他们的手枪,黑暗场景的设置,摒除了部分打斗过程的暴力感,而警察的喊叫声为这场争斗做了说明。之后,王远阳来到女儿身边,将带有徐雪母亲徐依云照片的项链戴在已经晕过去的徐雪身上后离开。而后,由林正忠带队的警察赶到,却是王远阳开枪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王远阳将他们引到天台,天台上在枪声中飞奔的王远阳矫健的身影,又一次为画面增色,添一抹美感。最后王远阳站到天台边上,林正忠赶过来,他已经知道了一切,他丢掉手枪,屏退身后的同事,向王远阳道出自己所知的真相,而他所叙述的王远阳和徐依云都是受害者,徐雪是杀死徐翰林的凶手这一线索的确就是真相所在,王远阳听完之后用已经坏掉的嗓子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然而他最终说出了什么,林正忠的理解对不对,都听不到正确的答案了,为了替女儿顶罪并把这件事做到天衣无缝,王远阳选择了投进身后的万劫不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意图换来女儿的新生。深沉的父爱掩盖了一切,包括暴力,包括隐忍,包括真相,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美好。 猜你喜欢: 1. 电影类的论文参考范文大全 2. 电影类型的论文 3. 关于科技论文3000字左右 4. 电影类的论文例文 5. 有关于电影论文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 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对社会也无益。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地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正因为那些Fans的太过热情,使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渐渐忘却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有一件事情让我难以忘却。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1.追星不能无底线
这个标题,出自人民日报的微博评论。当下,娱乐圈呈现炮制“虚假繁荣”的现象,数据造假、花钱打榜等乱象,层出不穷。这些,都违背了追星的初衷,是无底线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不能任其肆意发展,应该防范和打击。
2.追星当有规则意识
追星中,粉丝“代拍”导致航班延误,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互泼脏水等不良现象,侵害着流行文化的正向价值。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追星,都不可任性而为,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确保文明秩序,惟其如此,才能长远。
3.用文明指引追星行为
当下,追星中存在一些无序、失序乃至无视社会规范等现象。比如,粉丝互撕,骂战,二二七事件,都折射出部分粉丝的非理性行为。对于这些行为,需要管理部门、媒体和偶像一起行动,用文明礼仪加以引导,使其步入正常轨道,进而为文化市场注入更多创造力和正能量。
4.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这个标题,出自人民网评论。说明追星要理性,不能盲目。要知道,追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追星不惜请假、旷工,这就属于盲目追星。因为追星而把自己的生活搞乱,是本末倒置,最终也会得不偿失。
5.有“我”,追星才能不迷航
这个标题,出自人民网夜读专栏。我们可以追星,但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迷失自我。换言之,粉丝可以入戏,却不要沉溺。保持自我,保持理性,才会有一个独立的主体,这样,追星将永不迷航。
每次吃火锅时,总少不了粉丝。那一根根纤细爽滑的粉丝,令人回味无穷。它虽不像粉条那样有嚼劲,也不像方便面那样富有弹性,但它却令我情有独钟。我喜欢品它的感觉,一种很惬意、很纯粹的感觉……记得和别人一起去吃火锅时,好像没有很多人愿意把视线停留在上,哪怕是短暂的一瞬,也只能是粉丝的一种奢望。相反的是,我却会对被别人冷落一旁的粉丝投入自己的感情。最后,它也终将会成为我的独享品。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我对粉丝的垂青完全是建立在同情的基础之上的,虽然我同情它,但它最终还是要成为我的佳肴。或许它还有让更多人注意的亮点,只是我们被其它美味诱惑着,没有发现而已,我想。因为有些被人忽略的微不足道的东西,往往却是最富内涵的东西。粉丝传承着默默无闻的精神,用平凡的生命演绎着不平凡的价值。如果可以,我会将其称为“粉丝精神”,并不屈地传承、发扬下去。世代的飞速发展,让我不禁为之略有感叹。各种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粉丝”上荡起了涟漪,粉丝成了英文“fans”的谐音词。这当然并非是件坏事,但它的传播速度却远远大于人们读透“粉丝精神”的速度,让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鉴赏能力的脆弱性。我确信,如果在一个青少年群体中提起粉丝这个词,很大一部分甚至所有人都会想起“fans”这个英文单词,而真正能想到默默无闻的粉丝的,却寥寥无几。中国的各大媒体和一些狗仔队也在疯狂地使用着这个谐音词,它是歌迷、影迷等的代名词。也就是说,粉丝的身价是在和明星联系在一起时才得以显示和提升的。而感染人们的,并不是纯朴的精神,粉丝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吗?外来思想文化的激荡,让我应接不暇,似乎有些喘不过气来。我知道,要适应这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社会,这些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在得到这些东西时,失去的是什么。然后我们才能理智对待“粉丝”,牢记“粉丝精神
才600字啊,给你些素材,你看看自己整理下吧,加油!东西有点多,建议电脑观看...另外我觉得,成长不需要追星。“追星”是那些不了解的人的理解,不知道你把李宇春怎么看,至少我喜欢她不是在追星。你知道的,李宇春是什么样的人,她干净,她纯真,她睿智,她善良,隐忍,海纳百川,内心强大,修养好,坚持自己的梦想很努力积极向上的人,是个好榜样,这种正面力量是应该提倡的,尤其是在娱乐圈那种你争我抢的地方,现实社会也很残酷,她能保持自己是很让人佩服的,我于李宇春,是深深的敬佩。你喜欢李宇春有感受到吗?她的正面影响力。一:怎样的歌手吸引怎样的歌迷(未必板砖,也许板砖)---BY砸锅卖铁挺宇春我是个二十好几的老玉米,所以可能想法更接近同年龄的玉米们,而且我个人认为在春春夺冠之前,年龄在25至40的老玉米们是玉米群中的中坚力量。这些玉米大都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曾经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和抱负变得越来越现实,却又放不下那一份心中的美好,所以心理上不免有了许多消极的成份。超女们个个都很不错,但会被宇春吸引,是因为她最符合玉米的审美标准。说到底,就是我们都有相似的性格和价值取向。 相信大多数成年玉米们喜欢春春并不仅仅是把她当成一个歌手来喜欢的。而且,在我看来,把春春当成一个男孩子来喜欢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对于那些作此言论的人我得说一句:这世上听歌的人各有各的标准和方法,有的用心去听,有的用脑去听,有的只单纯用感观系统去听,有的甚至用灵魂去听,而你们是最特殊的一群,你们用荷尔蒙听歌! 我喜欢她的纯净清澈,喜欢她的温婉甜美,喜欢她的大气从容,喜欢她在生活中充满智慧的处事态度,也喜欢她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很极端的个性,我总觉得这种个性的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气质,就算不唱歌,她也一样会万众瞩目的。玉米喜欢春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循序地撞上了她的三种魅力。下面就以我为例: 先是她的舞台魅力吸引了我。 永远记得那个唱《只有我最摇摆》的李宇春。那天她一上台,我的天啊!这个人,她的发丝在顠扬,她的衣摆在翻飞,她全身所有的挂件都在晃动、在闪光。如此严密的室内,风却在她的周身环绕,她就像一阵旋风,带着强劲的引力从从容容的上了舞台。这样的风采,逼仄着舞台之外全场的每一个角落和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只是从台下走到台上,李宇春还未开口唱,我就已经被她征服。而一分钟后,那三声浑厚有力的“恰恰恰”,那迷人不偿命的眼神,干净利落又富有韵味的动作,彻底把我电晕了。后来又找了她所有成都赛区的视频来看,我只有一个词:惊艳! 因为被吸引而关注她,接着喜欢上了她的个性魅力。 举手投足间的帅气和一颦一笑间的妩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宇春站在舞台上热力四射,动感逼人,而在场下却静如湖水,永远保持理性。但是不论台上台下,只要宇春展颜一笑,天就开了。没有看过宇春笑的人,就领会不到春天的第一片花瓣如何以海潮之姿漫延和浸没整个地球,是“宇宙之春”啊,果然名符其实!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令我为她疯狂,真正让我沦陷的是她的人格魅力。虽然这些永远都是她的无限加分项。 我开始关注宇春是长沙十进八以后的事了。为了她才开始混迹于各个论坛,没想到会看到那么多攻击她的言论,心里很难过。 但是宇春的态度却令我钦佩,她只有二十一岁,却拥有那样的气度,她教会我很多东西,给我这个快奔三十的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从那时起,我开始理解玉米们的疯狂,并真正开始成为一个玉米。我想很多玉米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宇春------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一份遗失的美好,是不曾拥有过的向往。宇春的出现,使那些曾经追求过的东西上,那些一直很坚持的对于人性中美好的部分突然的物化了,而且是那么完美的一种呈现,你又怎么可能不去无比珍惜?又怎么可能不去悉心呵护?宇春的出现,是老玉米们一个天大的奇迹,她就像一块最上等的水晶,不带一丁点的睱疵。2005年的这个夏天,我们捡到了一份清澈和璀璨。 就是因为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歌手来喜欢,所以一开始并不介意她的名次,但正是因为太珍惜她,才让我们陷入了最后这场疯狂的短信大战。不过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个条件是黑楠!当然这也是玉米的普遍性格决定的。 六进五之前我虽然狂热地喜欢着春春,但从不投票,我相信最开始给春春投票的应该是小玉米们,接着出现了照片的事和一些中伤的话,于是一部分老玉米也投票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跟我一样的,只要春春本人不介意那些东西,我们也就算了。她本人那么淡定,我们又何必介怀。直到六进五那一场。当我看到黑楠第一次亮出白板的时候,就已经肯定他下一次绝对还是白板,果不其然!愚蠢的男人,作弊得太明显了,也太没必要了。就算不是那样一个过程,结果也许还是同一个,但就算是同一个结果,过程却绝不应该是这样的。太没必要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恶劣的深谋远虑:他做这个动作目的不在这一场,而在下一场。他亵渎了舞台上所有女孩最单纯的梦想。 我在那一刻拿起手机,破天荒地投出我人生中第一个十五票。并且我对自己说,如果一个评委可以用个人喜好打掩护,功利地选择最后的三甲,那我们玉米也可以凭着个人的喜好让收视率和消费指数来说话。如果下一场春春被淘汰了,她什么时候淘汰我什么时候转台,而且从此不买任何蒙牛食品。事实证明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事后我才一上网就看到了一个类似的提议。于是,从那一刻起,玉米们全民皆兵,轰轰烈烈地投入到这场短信大战中去了。反正游戏的规则在那儿摆着呢,我们就来强迫你玩一场守规则的游戏吧! 五进三那一场,玉米们是最疯狂的,连现场的喊声都是不一样的。那一场,春春也许真的应该感谢所有玉米的爱,也许真的我们在这场比赛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同样的,所有的玉米也要谢谢有宇春的存在。玉米们有着极为相似的性格特点,当理想和现实有了太多的差距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自命清高地对一切不公正的人事冷眼旁观,一直以来,我们消极得太久了。而春春的一切都那么的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她激起一种类似母爱的情感,所以长时间的克制在那一刻爆发,我们突然又年轻冲动了一把。 问题又出来了,问题出在我们骤来的激情把宇春和自己都推上了一个只能进不能退的境地。在看到宇春天塌地陷般的哭泣后我们幡然醒悟。那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子,她本来可以慢慢地长大,尽情地再多享受几年属于她的纯真,那些恶劣的污言秽语和世故的叵测用心伤害了她,而我们的爱也狠狠地推了她一把,她不得不提前结束她最单纯的快乐了。无法想象,在下一场失利的话,我们将要如何去面对这个被我们亲手高高捧起,又亲手从浪尖上摔下来的春春。 说到这里我必须拍一砖。就是赛后黑楠在答媒体问的时候关于宇春哭的说法。我想说:黑楠老师,在那样一个时间,那样一个场合,以那样一种身份,说出这种话来,仅仅作为一个长辈,你也已经丧失了一个音乐人最基本的操守。从那一刻起,你在我眼里只是一个学了音乐知识,身处音乐领域的商人罢了。 最后那一场冠军战,真的太辛苦了。之前凭的是热情,动力来自于愤怒,而这时凭的才真正是玉米无私的爱了。我们唯一的意念就是守护。 最后那一场宇春表现得很好,几近完美。很多玉米都说又重新看到了成都赛区时的那个李宇春。我想说不是。如果说在成都赛区中宇春的大气具备了大将之风,那决赛那一场,她已拥有了王者的气质。如果你还能看到重播和视频,我建议你仔细地再看一次。 在成都赛区的宇春,是快乐的,她那时的自信更多的是源于别人对她的肯定。而现在的宇春,她的自信源于更客观的自我评定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决赛场上,方方面面的人数何其多,但是从幕布拉开的那一刻起,宇春就是所有人当中的王者,她的眉宇之间,她的言谈浅笑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向你散发着这样的信息。如果说五进三那一场,宇春最后的眼泪霸占了整场比赛,而决赛时的宇春,在一出场的那一刻就已经掌控了全场。同样是那份淡定从容,成都赛区时是开朗大气的台风,长沙赛区时是胸襟大度的洒脱,而决赛那一场,面对热情无私的玉米和丑态百出的**时却已是居高临下的关爱和宽容。 也曾失落,也曾卑微,但是从不曾退缩!坐在台下的黑楠老师,当你听到这几句的时候,脸上就没感到发烫吗?我为你遗憾! 我们所有的玉米用上一场的180万,帮助宇春完成了羽化,我现在很高兴她上一场哭得泣不成声,我只是有点失落,她已不再是那个让我有种护在羽翼之下守着的冲动的那个女孩了,我们能为她做的事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我觉得,如果说五进三那一场是我们所有的玉米守护了宇春,而决赛那一场则是宇春在支撑着所有的玉米。那场短信大战太艰苦了,直到最后我们也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我曾经不敢去想像最后时刻的失败,这让我感到无比心痛,我想如果输了我会觉得非常对不起宇春。但是那晚当她一出场,我看到那种眼神那种微笑,就开始放心了,越到后面我就越不把冠军放在眼里了,因为宇春的眼光已经不在这场比赛上了,而我们是多么的短浅啊,我们本该对她更有信心的。她实在是个聪明又强韧的女孩,她真的教会我很多东西。二:李宇春——她的成功没有那么简单![荐] “新世纪娱乐十年,唯独李宇春,出自娱乐,却超越娱乐。”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直以来很多所谓争议的声音,比如前段时间有人讨论她凭什么登杂志封面,比如有人质疑她的走红只靠人气,这么多年,也总有不少人乐此不疲地去抨击,不辞劳苦地去研究,更不乏年年届届不同选秀节目、诸多参赛选手试图效仿甚至扬言要超越她的成功…那么,李宇春的成功真的这么值得争议吗?不巧,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她的成功理所当然!很多人把她放在选秀这个平台,试图用选秀节目的争议、选秀选手的争议来混淆对她的定义。而事实上,李宇春的成功,并非只是简单的“草根明星”四个字。她一路走来的实力、人气、努力、坚持和个人魅力,所赢得的掌声和肯定,这份成功的根本,可以说放诸任何行业、学业,皆为准,恰恰证明了,没有什么成功是唾手可得的。有人说,李宇春的成功是娱乐圈的神话,而在我看来,她的成功恰恰打破了娱乐圈的“神话”!很多选秀的孩子,都抱着这样的心理,我去选秀,一夜成名,以为靠另类就可以吸引眼球,靠话题就可以拉拢人气,以为混个眼熟以“选秀艺人”名义出道就可以成为下一个李宇春。而很多选秀节目、娱乐评论在每年每届拉上李宇春做宣传的时候也助长了这一误解,也或许是他们本身就存在误解。首先,你说她的成功出自选秀,无可非议,但是,在站上这个平台之前,她已经具备了迎接机遇的准备。你中学时参加唱歌比赛都是第一名吗?你高三就能在学校礼堂开演唱会吗?你在中学时就有歌迷和粉丝吗?你有从普通正规高中直接跨界报考艺术高校,并以专业课高分录取的天赋吗?你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吗?她是。谁?李宇春。她出现在很多人视线中,是因为那场选秀比赛,却也在这盛名之下,被很多人忽略了她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她是个有天赋,有观众缘,热爱音乐,为梦想努力,有正规高中文化课功底,在音乐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不是每个参赛选手都有她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所以,她站上冠军台,本身就不仅仅是天上掉馅饼那么简单而已。再看所谓的“另类”。一个身高175的女生,穿着简单的T恤仔裤,不矫揉造作,率真自然,舞蹈动作洒脱自信、干净利落,本来就并不是什么怪异的事情。生活中不乏男孩子性格的邻家女孩,也不少简单学生装扮的短发女生,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她的身高和气场,不是每个女艺人都有这样潇洒的台风,但是,她并没有易装,并没有刻意把自己弄成男人样,当时那些过分夸大所谓另类的声音,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中性美也绝不仅仅是某些人理解的男装打扮那么肤浅。后来的选秀,把她和那些以怪异博出位,想尽办法吸引眼球的选手放在一起作对比,纯粹是扯上她炒作宣传而已,敢问,这些人就算是站在同样选秀的平台,又有几个有她当时的基础和所具备的实力条件呢?而且,不要忘记,她是冠军。在评委和观众双重考验下,一路过关斩将拿下的冠军。李宇春从成都分赛区就是经评委老师一路选出的前三甲,是观众20多万票遥遥领先于亚军季军的第一名。到了总决赛,她一样是凭本事一路晋级,凭良好的心态稳打稳扎,还有不变的实打实的人气支持。各位抱着明星梦的孩子们,试图用“明星梦”来吸引孩子们的节目们,单凭这“冠军”二字,就是一个不易超越的真相!你可以是选秀艺人,你可以是人气选手,你可以扬言仿效、扬言超越,但不要忘记,哪怕同样出自选秀这个平台,这个女生,她是冠军出身!选秀是个途径,也确实是个速成的历练平台,但最后能够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且能够长红的歌手,都是有其实力并且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无论其出道方式为何,成功的根本准则也绝非局限于一个娱乐圈。只可惜,娱乐圈过分炒作了选秀这种方式,却没能引导深层次的成功规则,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些只为了一夜成名而前赴后继的各种人。刚才的那篇文里,另一句让我留下印象的话,是“当我知道数位投资金融界、房地产业界上市公司主席在企业内刊寄语‘要向李宇春那样勇于承担责任’以激励团队”。。。这句话,是一个事实的罗列,却也是一个值得留意的事实。我曾在微博中关注过玉米里的高考报喜贴,每年玉米里都会出状元,你可以说是人数多基数大,不错,但欣赏眼光与智商的关联也不容忽略。我一直相信,懂得欣赏李宇春是需要智慧的,这也是玉米地里人才多的原因。不难发现,其实圈内或是圈外,欣赏李宇春的人中不乏企业精英、成功人士,圈内的有阅人无数的名导,有成就有名望的前辈,能够在争议声中,透过表象看到本质,首先就需要独立思维能力,而能够在关注了解中明白她成功的真正原因的人,也绝对不会是网络上那些出口成脏肆意污蔑辱骂的人所能及的。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悟性,看明白的自然明白了,看不明白的也只能徒留盲目跟风的悲哀了。如果说站上选秀冠军的位置为李宇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那么她后续的努力、坚持、勤奋刻苦、不断进取,也无一不是成功的法则。你可以说她幸运,但是,天上掉馅饼,那也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拿得起。无论外界多少纷纷扰扰,她一直执着于自己的人生,坚持自己的梦想。5年前,她说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会,但是她会学,她说到做到了。5年了,她自己作词作曲,做专辑企划,导演MV,策划演唱会。她在舞台上弹钢琴,秀吉他,玩鼓机,打架子鼓。不是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可以像她这样说到做到,都可以沉下心来把梦想一步一个脚印付诸现实,比起那些热衷于品头论足而忘记自己生活意义的人,这样更值得欣赏。生活本来就不是别人的,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在她之前,很多人幻想娱乐圈一夜成名的神话,在她之后,很多人试图效仿选秀平台走红的神话,而事实上,当你用心去了解她和她的经历,会发现,她的成功恰恰是遵循着放诸各行各业皆为准的成功法则,天赋、努力、才华、付出、坚持、机遇,一应俱全,而这些法则,成就了这个娱乐圈数十年来的罕见传奇,也恰恰打破了娱乐圈长久以来在外界印象中的可以靠潜规则、绯闻、不雅、低俗等等搏出位就轻松“走红”的泡沫~~而事实上,李宇春身上所具备,并不仅仅是上面这些。。。上一次评论时尚杂志封面时,有人问,李宇春为什么可以上封面?我说,“她身材高挑匀称、明眸皓齿、皮肤好,卧蚕、美人筋、锁骨、蝴蝶骨、Y型小腹...外在美细节一应俱全;作词作曲做导演才华不俗、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精彩语录频现、有爱心、淡然大气、刻苦努力...内在美因素也可圈可点。关于她为什么红、为什么封面、为什么人气高,有那么难理解吗?”...我罗列了她的诸多内、外在条件,确实很多,而事实上,曾经也有人问过我,在我眼里,春春是个怎样的人,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时,我用了“智慧”。是的,不只是聪明。她懂得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懂得运用,懂得用很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懂得珍惜机遇,懂得要坚持努力。。。而她本身的天赋、后天的刻苦、现实的经历,又让这份智慧进一步升华,所以,越来越好:)我的阅历或许不足以去评点,李宇春的成功是否空前绝后,但有一点,我知道,如果要评论要仿效要超越哪怕是要争议,首先你要了解,要看到本质,一个最简单的本质就是,她的成功,绝不是一夜成名这么简单:)三:对玉米说过的话:1,李小葱:他们的这份情实在是太重了!2,李小葱:这个冬天,有你们很温暖!3,李小葱:你们的心意在我手上,在我心里。4,李小葱:今天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作为一个歌手,今天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我想和很多拼搏了很多年的歌手比起来,我非常幸运。 我幸运的不仅仅是在不算长的一段日子里有自己的专辑,我更幸运的是,在我的身后,一直有一帮人。 这帮人一直是无怨无悔、坚持不懈的在支持和爱护李宇春。 他们为我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不是每一件我都看到,但是我知道。 有一个为了让自己的老师更加真实的了解李宇春,你写了一篇作文“至少站在上帝的角度来看”,我知道; 为了给李宇春送一份更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你去献血,不止一次,我知道; 为了每次我的宣传活动安全,你去组织,受了委屈,我知道; 你可能什么都没有,做安静得听完李宇春的每一首歌,我知道; 你,你,你,你,你们,为我所做的,我都知道。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是因为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努力和你们的坚持,成就了我今天的一切。谢谢。5,李小葱:今天,我没有说感谢,也没有打算要说谢谢,从来没有说过爱,可是今天要说,无可救药爱上你们。6,李小葱: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弹钢琴,好紧张。但是我很荣幸有你们为我见证。其实我不会弹钢琴,但是我愿意去学,因为我想把第一次的弹唱留给你们,因为我很快乐。7,李小葱:我在猜,可能大家会想为什么今天我没有穿很正式的演出服,那其实今天是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想今天能把一个很简单的李宇春,像你们当初第一天认识我的时候一样,一个简单的李宇春呈现给大家,今天我看到很多全国各地来的玉米穿着玉米服,我希望能够成为你们中间的一员。8,李小葱:你们的努力,我拿到了,非常感谢我的歌迷。你们就像今天星星幕下的星星一样,可能不是每一颗都最闪亮,但是一抬头,就在我身旁,谢谢!9,小宇:各位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收听FM310WhyMe音乐节目,我是今天的DJ小宇,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呢? 三年了,如果你还记得小宇这个名字,那么,你一定是这三年来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朋友。这三年来,我认识了很多的面孔,虽然我不能叫出你们的名字,但是记得的,还有面孔。 二零零六的WhyMe,你来了,你认识我,而我不认识你,给我留下的,是叫不出来的名字,还有陌生的面孔;二零零七的WhyMe,你来了,你认识我,而我,只是记得见过的,给我留下的,是叫不出的名字,和萍水相逢的面孔;二零零八的WhyMe,你依然来了,你认识我,我记得你,给我留下的,虽然还是叫不出来名字,但是,我可以轻松地对着这张面孔,和你默契地相互微笑。因为,这是我熟悉、认识的面孔。你,就是这张面孔吧? 感谢大家收听小宇的节目,祝福大家。10.李小葱:我觉得,我觉得其实不能说想对玉米说些什么,是还能对玉米说些什么?因为我觉得除了感谢,我其实最想说的还是感谢。嗯….从比赛到现在,然后经历了这么多,我觉得如果这个,用年来做单位来计算的话,三年,其实,不算很长,但是如果用天来做单位,嗯,已经有一千多个日子了,我觉得要一个人,一天感觉很温暖,其实不难,但是,要一个人一千多天都感觉很温暖,你们真是辛苦了!11.春春给“李宇春中文网”玉米的留言:多少次说再见,都不忍心和你们说这句话,多少次说出这句话,彼此的心都那么的不忍离去!其实很多次都有说走了,都没有离开,只是默默的盯着中文网说不出话来 ,打不出字来,感慨万千,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玉米说!现在只需要一个眼神肯定,不需要用语言!你们让我记住2005年8月26日是你们把我捧上了天,没有玉米就不会有春的今天,你们让我终身难忘,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记住自己是谁,我是为你们而生的,是为你们而站在舞台上的,是为你们而歌唱的!有玉米朋友的陪伴,我觉得很难得,很珍贵!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真的!感谢超级女声让我认识这么多的玉米朋友,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爱!我从昨夜到今夜为你们失眠!我把一生感动的泪水都留在了今年!!!感谢玉米!谢谢!四:最近看到一篇博文 我们要珍惜的是什么 -------- 李宇春最后还是得说李宇春,这次因为蕾子趁跨年演唱会大家都在的机会安排她参加《超级家族》节目的录制,约好的时间是中午一点半,节目组一时报不到车蕾子就拉我去做车夫(她知道只要是超级女声有需要我一般不会推辞)。接到李宇春才知道她因为想多睡会儿所以到那时她还没吃午饭,但是担心大家等太久说是等录完了再说。上楼的时候遇到李响、夏颖在买咖啡,于是李宇春冲进小卖部拿上一盒方便面说是就吃它了,那时人多也没顾上说她,等节目录完已经是2点多,我对大星说:她晚上肯定不能好好吃饭,上舞台前也不能吃太饱,中午用方便面对付肯定不行!你们跟我去好好吃点东西!可是李宇春还惦记着她那碗方便面,“已经泡糊了,不能吃了。”大星只好她,直到我们开始吃饭的时候她无限向往的开口说:“好久没吃过只有在成都才有的泡椒方便面了。。。。。。”我们才知道她为什么总惦记那碗方便面了。唉,这孩子。。。。。。尽管大舞台上、闪光灯前她已经出落得很有型了,但是生活中还是个不会照顾自己,需要大人“管”的小孩子。 也就是这个孩子,她每次总有惊奇带给我,这次我看好多人请她签名,我担心她累跟大星说你得练习一下春春的签名了,要不她这样签下来多累啊!(因为我是知道有很多大小明星都有助理模仿笔迹帮签名的)结果大星说:早学会了,只是春春不让我做,她说了只要是给歌迷的,再累都得自己签!看着我讶异的眼光,李宇春很肯定的对我点了点头。这样的春春难怪玉米会那么疼她! 这次还有一件事让我颇感动,那就是她在路过玉米嘉年华会场门口的时候很小声但是很坚定的对我说:“夏老师,我想进去看看玉米们,她们在里面搞活动。”“可是我们彩排已经迟到了。。。。。。”“就进去看一眼就出来。。。。。。”我开着车没有回头看她,但是从她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坚定和渴望,联系到刚刚就签名展开的话题,我没再说什么,把车停在玉米嘉年华的大门口,陪她一起去看了一眼玉米们。我只想说,重情谊的小妮子,好样的!
说到“粉丝”,相信没有人陌生吧。“粉丝”这个词,不再只是以前“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而是多了一个"指某个事务或人的爱好者或狂热者“的意思”。在21世纪,“粉丝”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粉丝”事件也越来越受关注,有的人不赞成粉丝,而我今天有自己的观点。 实话说,我是五月天的粉丝。在班级里,五月天的粉丝很少,少得可能只有我一个。有的人说,五月天长得不帅,为什么喜欢他们?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我喜欢他们的歌曲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歌曲风格独特。在以前,听到他们的歌曲就觉得很特别,直到六年级才真正喜欢上了他们。五月天主唱阿信写的歌曲很多。在五月天的歌曲中,大部分的歌词都是阿信写的。他写的歌词有的很有道理,例如:火烧后才会出现凤凰,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等等。告诉我们不要做温室的花朵。他们这个乐队辛辛苦苦地走过来,在2008年已经是第11个年头了。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为音乐而生”。他们不像别的乐队,在一起几年后就散了。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坚持着!每次讲到他们,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动力与激情在燃烧着我!所以 ,我在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是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做人的道理! 除了五月月,我还喜欢苏打绿与Beyond。讲到苏打绿,可能大家都没听过,确实,他们不是很有名气,可以说是无名小卒。但是,我不在乎他们红不红,我认为,自己喜欢的自己知道就知足了。不要再求要做“天王”等等。我喜欢的也是他们独特的音乐风格,总有一种让人兴奋的感觉。还有Beyond,我想大多数人都认识吧,虽然Beyond已散,家驹也已经去世,但是留给人们的却是不朽的精神与经典的歌曲,例如《海阔天空》《光辉岁月》等。讲的都是向往自由并且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告诉人们要在少年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也是被他们的精神所吸引,并向他们看齐。 以上的三个乐队,都是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闪光点,是他们的精神与思想让我们所感动。其实,我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不管是不是明星.但能做得到我们心中的偶像的人,一定有地方能吸引我们,有自己的闪光点,有值得让人学习的地方。虽然,做太荒唐的粉丝对我们不仅无益还有害,例如刘德华德粉丝杨丽娟事件。不顾,我们作为21世纪德新新人类,也可以做个理智的粉丝,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对我们有益无害。 这是我的“粉丝观”,希望大家也做一个理智的粉丝,与自己的偶像 、社会 、时代一起进步!
肖战作为目前国内最顶级的明星,不仅各方面的成绩非常优秀,而且他还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当然人数众多,什么情况的粉丝都有。不过跟随着肖战的步伐,他的粉丝群体里面大部分都是向阳而生,具有正能量的人,高学历粉丝也不少。即将迎来毕业季,肖战的大学粉丝们开始写论文,也把肖战写到了毕业论文中致谢。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多位粉丝发布了自己对肖战的致谢,文笔超好。虽然都是大家经常看到的文字,但是组合在一起更显浪漫。内容中大部分粉丝都提到了向阳而生、正能量和光等关键词,结合肖战的经历,确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积极因素。这些也激励着粉丝们在迷茫时、在失落时、在充满负能量的时候选择正确的方向,陪伴大家的大学时代甚至以后的生活。 有粉丝表示,虽然论文有些部分查重出现了问题,但是对肖战致谢的部分却没有飘红,这发自内心的感谢怎么能和别人一样呢? 当然,大学毕业的粉丝群体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有的错过大学毕业的粉丝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感谢肖战。更有学术界的粉丝也表示会把肖战写进博士论文、专业论文以及国家级课题当中,大家有心了。 读者朋友们,你们有对肖战做过一些什么浪漫的事情呢?你们觉得肖战的经历带给大家的正能量,是不是值得这样的浪漫呢? 好浪漫!肖战被多位粉丝写进毕业论文致谢,文笔超好查重没飘红,学术界粉丝也好有心。
才600字啊,给你些素材,你看看自己整理下吧,加油!东西有点多,建议电脑观看...另外我觉得,成长不需要追星。“追星”是那些不了解的人的理解,不知道你把李宇春怎么看,至少我喜欢她不是在追星。你知道的,李宇春是什么样的人,她干净,她纯真,她睿智,她善良,隐忍,海纳百川,内心强大,修养好,坚持自己的梦想很努力积极向上的人,是个好榜样,这种正面力量是应该提倡的,尤其是在娱乐圈那种你争我抢的地方,现实社会也很残酷,她能保持自己是很让人佩服的,我于李宇春,是深深的敬佩。你喜欢李宇春有感受到吗?她的正面影响力。一:怎样的歌手吸引怎样的歌迷(未必板砖,也许板砖)---BY砸锅卖铁挺宇春我是个二十好几的老玉米,所以可能想法更接近同年龄的玉米们,而且我个人认为在春春夺冠之前,年龄在25至40的老玉米们是玉米群中的中坚力量。这些玉米大都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曾经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和抱负变得越来越现实,却又放不下那一份心中的美好,所以心理上不免有了许多消极的成份。超女们个个都很不错,但会被宇春吸引,是因为她最符合玉米的审美标准。说到底,就是我们都有相似的性格和价值取向。 相信大多数成年玉米们喜欢春春并不仅仅是把她当成一个歌手来喜欢的。而且,在我看来,把春春当成一个男孩子来喜欢是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对于那些作此言论的人我得说一句:这世上听歌的人各有各的标准和方法,有的用心去听,有的用脑去听,有的只单纯用感观系统去听,有的甚至用灵魂去听,而你们是最特殊的一群,你们用荷尔蒙听歌! 我喜欢她的纯净清澈,喜欢她的温婉甜美,喜欢她的大气从容,喜欢她在生活中充满智慧的处事态度,也喜欢她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很极端的个性,我总觉得这种个性的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气质,就算不唱歌,她也一样会万众瞩目的。玉米喜欢春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循序地撞上了她的三种魅力。下面就以我为例: 先是她的舞台魅力吸引了我。 永远记得那个唱《只有我最摇摆》的李宇春。那天她一上台,我的天啊!这个人,她的发丝在顠扬,她的衣摆在翻飞,她全身所有的挂件都在晃动、在闪光。如此严密的室内,风却在她的周身环绕,她就像一阵旋风,带着强劲的引力从从容容的上了舞台。这样的风采,逼仄着舞台之外全场的每一个角落和在电视机前的我们。只是从台下走到台上,李宇春还未开口唱,我就已经被她征服。而一分钟后,那三声浑厚有力的“恰恰恰”,那迷人不偿命的眼神,干净利落又富有韵味的动作,彻底把我电晕了。后来又找了她所有成都赛区的视频来看,我只有一个词:惊艳! 因为被吸引而关注她,接着喜欢上了她的个性魅力。 举手投足间的帅气和一颦一笑间的妩媚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宇春站在舞台上热力四射,动感逼人,而在场下却静如湖水,永远保持理性。但是不论台上台下,只要宇春展颜一笑,天就开了。没有看过宇春笑的人,就领会不到春天的第一片花瓣如何以海潮之姿漫延和浸没整个地球,是“宇宙之春”啊,果然名符其实!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令我为她疯狂,真正让我沦陷的是她的人格魅力。虽然这些永远都是她的无限加分项。 我开始关注宇春是长沙十进八以后的事了。为了她才开始混迹于各个论坛,没想到会看到那么多攻击她的言论,心里很难过。 但是宇春的态度却令我钦佩,她只有二十一岁,却拥有那样的气度,她教会我很多东西,给我这个快奔三十的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从那时起,我开始理解玉米们的疯狂,并真正开始成为一个玉米。我想很多玉米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宇春------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是一份遗失的美好,是不曾拥有过的向往。宇春的出现,使那些曾经追求过的东西上,那些一直很坚持的对于人性中美好的部分突然的物化了,而且是那么完美的一种呈现,你又怎么可能不去无比珍惜?又怎么可能不去悉心呵护?宇春的出现,是老玉米们一个天大的奇迹,她就像一块最上等的水晶,不带一丁点的睱疵。2005年的这个夏天,我们捡到了一份清澈和璀璨。 就是因为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歌手来喜欢,所以一开始并不介意她的名次,但正是因为太珍惜她,才让我们陷入了最后这场疯狂的短信大战。不过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个条件是黑楠!当然这也是玉米的普遍性格决定的。 六进五之前我虽然狂热地喜欢着春春,但从不投票,我相信最开始给春春投票的应该是小玉米们,接着出现了照片的事和一些中伤的话,于是一部分老玉米也投票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跟我一样的,只要春春本人不介意那些东西,我们也就算了。她本人那么淡定,我们又何必介怀。直到六进五那一场。当我看到黑楠第一次亮出白板的时候,就已经肯定他下一次绝对还是白板,果不其然!愚蠢的男人,作弊得太明显了,也太没必要了。就算不是那样一个过程,结果也许还是同一个,但就算是同一个结果,过程却绝不应该是这样的。太没必要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恶劣的深谋远虑:他做这个动作目的不在这一场,而在下一场。他亵渎了舞台上所有女孩最单纯的梦想。 我在那一刻拿起手机,破天荒地投出我人生中第一个十五票。并且我对自己说,如果一个评委可以用个人喜好打掩护,功利地选择最后的三甲,那我们玉米也可以凭着个人的喜好让收视率和消费指数来说话。如果下一场春春被淘汰了,她什么时候淘汰我什么时候转台,而且从此不买任何蒙牛食品。事实证明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事后我才一上网就看到了一个类似的提议。于是,从那一刻起,玉米们全民皆兵,轰轰烈烈地投入到这场短信大战中去了。反正游戏的规则在那儿摆着呢,我们就来强迫你玩一场守规则的游戏吧! 五进三那一场,玉米们是最疯狂的,连现场的喊声都是不一样的。那一场,春春也许真的应该感谢所有玉米的爱,也许真的我们在这场比赛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同样的,所有的玉米也要谢谢有宇春的存在。玉米们有着极为相似的性格特点,当理想和现实有了太多的差距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独善其身,我们自命清高地对一切不公正的人事冷眼旁观,一直以来,我们消极得太久了。而春春的一切都那么的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她激起一种类似母爱的情感,所以长时间的克制在那一刻爆发,我们突然又年轻冲动了一把。 问题又出来了,问题出在我们骤来的激情把宇春和自己都推上了一个只能进不能退的境地。在看到宇春天塌地陷般的哭泣后我们幡然醒悟。那样一个美好的女孩子,她本来可以慢慢地长大,尽情地再多享受几年属于她的纯真,那些恶劣的污言秽语和世故的叵测用心伤害了她,而我们的爱也狠狠地推了她一把,她不得不提前结束她最单纯的快乐了。无法想象,在下一场失利的话,我们将要如何去面对这个被我们亲手高高捧起,又亲手从浪尖上摔下来的春春。 说到这里我必须拍一砖。就是赛后黑楠在答媒体问的时候关于宇春哭的说法。我想说:黑楠老师,在那样一个时间,那样一个场合,以那样一种身份,说出这种话来,仅仅作为一个长辈,你也已经丧失了一个音乐人最基本的操守。从那一刻起,你在我眼里只是一个学了音乐知识,身处音乐领域的商人罢了。 最后那一场冠军战,真的太辛苦了。之前凭的是热情,动力来自于愤怒,而这时凭的才真正是玉米无私的爱了。我们唯一的意念就是守护。 最后那一场宇春表现得很好,几近完美。很多玉米都说又重新看到了成都赛区时的那个李宇春。我想说不是。如果说在成都赛区中宇春的大气具备了大将之风,那决赛那一场,她已拥有了王者的气质。如果你还能看到重播和视频,我建议你仔细地再看一次。 在成都赛区的宇春,是快乐的,她那时的自信更多的是源于别人对她的肯定。而现在的宇春,她的自信源于更客观的自我评定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决赛场上,方方面面的人数何其多,但是从幕布拉开的那一刻起,宇春就是所有人当中的王者,她的眉宇之间,她的言谈浅笑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向你散发着这样的信息。如果说五进三那一场,宇春最后的眼泪霸占了整场比赛,而决赛时的宇春,在一出场的那一刻就已经掌控了全场。同样是那份淡定从容,成都赛区时是开朗大气的台风,长沙赛区时是胸襟大度的洒脱,而决赛那一场,面对热情无私的玉米和丑态百出的**时却已是居高临下的关爱和宽容。 也曾失落,也曾卑微,但是从不曾退缩!坐在台下的黑楠老师,当你听到这几句的时候,脸上就没感到发烫吗?我为你遗憾! 我们所有的玉米用上一场的180万,帮助宇春完成了羽化,我现在很高兴她上一场哭得泣不成声,我只是有点失落,她已不再是那个让我有种护在羽翼之下守着的冲动的那个女孩了,我们能为她做的事越来越少了。 不仅如此,我觉得,如果说五进三那一场是我们所有的玉米守护了宇春,而决赛那一场则是宇春在支撑着所有的玉米。那场短信大战太艰苦了,直到最后我们也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我曾经不敢去想像最后时刻的失败,这让我感到无比心痛,我想如果输了我会觉得非常对不起宇春。但是那晚当她一出场,我看到那种眼神那种微笑,就开始放心了,越到后面我就越不把冠军放在眼里了,因为宇春的眼光已经不在这场比赛上了,而我们是多么的短浅啊,我们本该对她更有信心的。她实在是个聪明又强韧的女孩,她真的教会我很多东西。二:李宇春——她的成功没有那么简单![荐] “新世纪娱乐十年,唯独李宇春,出自娱乐,却超越娱乐。”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一直以来很多所谓争议的声音,比如前段时间有人讨论她凭什么登杂志封面,比如有人质疑她的走红只靠人气,这么多年,也总有不少人乐此不疲地去抨击,不辞劳苦地去研究,更不乏年年届届不同选秀节目、诸多参赛选手试图效仿甚至扬言要超越她的成功…那么,李宇春的成功真的这么值得争议吗?不巧,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她的成功理所当然!很多人把她放在选秀这个平台,试图用选秀节目的争议、选秀选手的争议来混淆对她的定义。而事实上,李宇春的成功,并非只是简单的“草根明星”四个字。她一路走来的实力、人气、努力、坚持和个人魅力,所赢得的掌声和肯定,这份成功的根本,可以说放诸任何行业、学业,皆为准,恰恰证明了,没有什么成功是唾手可得的。有人说,李宇春的成功是娱乐圈的神话,而在我看来,她的成功恰恰打破了娱乐圈的“神话”!很多选秀的孩子,都抱着这样的心理,我去选秀,一夜成名,以为靠另类就可以吸引眼球,靠话题就可以拉拢人气,以为混个眼熟以“选秀艺人”名义出道就可以成为下一个李宇春。而很多选秀节目、娱乐评论在每年每届拉上李宇春做宣传的时候也助长了这一误解,也或许是他们本身就存在误解。首先,你说她的成功出自选秀,无可非议,但是,在站上这个平台之前,她已经具备了迎接机遇的准备。你中学时参加唱歌比赛都是第一名吗?你高三就能在学校礼堂开演唱会吗?你在中学时就有歌迷和粉丝吗?你有从普通正规高中直接跨界报考艺术高校,并以专业课高分录取的天赋吗?你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吗?她是。谁?李宇春。她出现在很多人视线中,是因为那场选秀比赛,却也在这盛名之下,被很多人忽略了她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她是个有天赋,有观众缘,热爱音乐,为梦想努力,有正规高中文化课功底,在音乐学院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不是每个参赛选手都有她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所以,她站上冠军台,本身就不仅仅是天上掉馅饼那么简单而已。再看所谓的“另类”。一个身高175的女生,穿着简单的T恤仔裤,不矫揉造作,率真自然,舞蹈动作洒脱自信、干净利落,本来就并不是什么怪异的事情。生活中不乏男孩子性格的邻家女孩,也不少简单学生装扮的短发女生,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她的身高和气场,不是每个女艺人都有这样潇洒的台风,但是,她并没有易装,并没有刻意把自己弄成男人样,当时那些过分夸大所谓另类的声音,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中性美也绝不仅仅是某些人理解的男装打扮那么肤浅。后来的选秀,把她和那些以怪异博出位,想尽办法吸引眼球的选手放在一起作对比,纯粹是扯上她炒作宣传而已,敢问,这些人就算是站在同样选秀的平台,又有几个有她当时的基础和所具备的实力条件呢?而且,不要忘记,她是冠军。在评委和观众双重考验下,一路过关斩将拿下的冠军。李宇春从成都分赛区就是经评委老师一路选出的前三甲,是观众20多万票遥遥领先于亚军季军的第一名。到了总决赛,她一样是凭本事一路晋级,凭良好的心态稳打稳扎,还有不变的实打实的人气支持。各位抱着明星梦的孩子们,试图用“明星梦”来吸引孩子们的节目们,单凭这“冠军”二字,就是一个不易超越的真相!你可以是选秀艺人,你可以是人气选手,你可以扬言仿效、扬言超越,但不要忘记,哪怕同样出自选秀这个平台,这个女生,她是冠军出身!选秀是个途径,也确实是个速成的历练平台,但最后能够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并且能够长红的歌手,都是有其实力并且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无论其出道方式为何,成功的根本准则也绝非局限于一个娱乐圈。只可惜,娱乐圈过分炒作了选秀这种方式,却没能引导深层次的成功规则,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些只为了一夜成名而前赴后继的各种人。刚才的那篇文里,另一句让我留下印象的话,是“当我知道数位投资金融界、房地产业界上市公司主席在企业内刊寄语‘要向李宇春那样勇于承担责任’以激励团队”。。。这句话,是一个事实的罗列,却也是一个值得留意的事实。我曾在微博中关注过玉米里的高考报喜贴,每年玉米里都会出状元,你可以说是人数多基数大,不错,但欣赏眼光与智商的关联也不容忽略。我一直相信,懂得欣赏李宇春是需要智慧的,这也是玉米地里人才多的原因。不难发现,其实圈内或是圈外,欣赏李宇春的人中不乏企业精英、成功人士,圈内的有阅人无数的名导,有成就有名望的前辈,能够在争议声中,透过表象看到本质,首先就需要独立思维能力,而能够在关注了解中明白她成功的真正原因的人,也绝对不会是网络上那些出口成脏肆意污蔑辱骂的人所能及的。有些东西确实需要悟性,看明白的自然明白了,看不明白的也只能徒留盲目跟风的悲哀了。如果说站上选秀冠军的位置为李宇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那么她后续的努力、坚持、勤奋刻苦、不断进取,也无一不是成功的法则。你可以说她幸运,但是,天上掉馅饼,那也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拿得起。无论外界多少纷纷扰扰,她一直执着于自己的人生,坚持自己的梦想。5年前,她说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会,但是她会学,她说到做到了。5年了,她自己作词作曲,做专辑企划,导演MV,策划演唱会。她在舞台上弹钢琴,秀吉他,玩鼓机,打架子鼓。不是每个有梦想的人,都可以像她这样说到做到,都可以沉下心来把梦想一步一个脚印付诸现实,比起那些热衷于品头论足而忘记自己生活意义的人,这样更值得欣赏。生活本来就不是别人的,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在她之前,很多人幻想娱乐圈一夜成名的神话,在她之后,很多人试图效仿选秀平台走红的神话,而事实上,当你用心去了解她和她的经历,会发现,她的成功恰恰是遵循着放诸各行各业皆为准的成功法则,天赋、努力、才华、付出、坚持、机遇,一应俱全,而这些法则,成就了这个娱乐圈数十年来的罕见传奇,也恰恰打破了娱乐圈长久以来在外界印象中的可以靠潜规则、绯闻、不雅、低俗等等搏出位就轻松“走红”的泡沫~~而事实上,李宇春身上所具备,并不仅仅是上面这些。。。上一次评论时尚杂志封面时,有人问,李宇春为什么可以上封面?我说,“她身材高挑匀称、明眸皓齿、皮肤好,卧蚕、美人筋、锁骨、蝴蝶骨、Y型小腹...外在美细节一应俱全;作词作曲做导演才华不俗、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精彩语录频现、有爱心、淡然大气、刻苦努力...内在美因素也可圈可点。关于她为什么红、为什么封面、为什么人气高,有那么难理解吗?”...我罗列了她的诸多内、外在条件,确实很多,而事实上,曾经也有人问过我,在我眼里,春春是个怎样的人,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时,我用了“智慧”。是的,不只是聪明。她懂得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懂得运用,懂得用很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懂得珍惜机遇,懂得要坚持努力。。。而她本身的天赋、后天的刻苦、现实的经历,又让这份智慧进一步升华,所以,越来越好:)我的阅历或许不足以去评点,李宇春的成功是否空前绝后,但有一点,我知道,如果要评论要仿效要超越哪怕是要争议,首先你要了解,要看到本质,一个最简单的本质就是,她的成功,绝不是一夜成名这么简单:)三:对玉米说过的话:1,李小葱:他们的这份情实在是太重了!2,李小葱:这个冬天,有你们很温暖!3,李小葱:你们的心意在我手上,在我心里。4,李小葱:今天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作为一个歌手,今天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我想和很多拼搏了很多年的歌手比起来,我非常幸运。 我幸运的不仅仅是在不算长的一段日子里有自己的专辑,我更幸运的是,在我的身后,一直有一帮人。 这帮人一直是无怨无悔、坚持不懈的在支持和爱护李宇春。 他们为我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不是每一件我都看到,但是我知道。 有一个为了让自己的老师更加真实的了解李宇春,你写了一篇作文“至少站在上帝的角度来看”,我知道; 为了给李宇春送一份更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你去献血,不止一次,我知道; 为了每次我的宣传活动安全,你去组织,受了委屈,我知道; 你可能什么都没有,做安静得听完李宇春的每一首歌,我知道; 你,你,你,你,你们,为我所做的,我都知道。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是因为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努力和你们的坚持,成就了我今天的一切。谢谢。5,李小葱:今天,我没有说感谢,也没有打算要说谢谢,从来没有说过爱,可是今天要说,无可救药爱上你们。6,李小葱: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弹钢琴,好紧张。但是我很荣幸有你们为我见证。其实我不会弹钢琴,但是我愿意去学,因为我想把第一次的弹唱留给你们,因为我很快乐。7,李小葱:我在猜,可能大家会想为什么今天我没有穿很正式的演出服,那其实今天是2005年的最后一天,我想今天能把一个很简单的李宇春,像你们当初第一天认识我的时候一样,一个简单的李宇春呈现给大家,今天我看到很多全国各地来的玉米穿着玉米服,我希望能够成为你们中间的一员。8,李小葱:你们的努力,我拿到了,非常感谢我的歌迷。你们就像今天星星幕下的星星一样,可能不是每一颗都最闪亮,但是一抬头,就在我身旁,谢谢!9,小宇:各位听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感谢大家收听FM310WhyMe音乐节目,我是今天的DJ小宇,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呢? 三年了,如果你还记得小宇这个名字,那么,你一定是这三年来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朋友。这三年来,我认识了很多的面孔,虽然我不能叫出你们的名字,但是记得的,还有面孔。 二零零六的WhyMe,你来了,你认识我,而我不认识你,给我留下的,是叫不出来的名字,还有陌生的面孔;二零零七的WhyMe,你来了,你认识我,而我,只是记得见过的,给我留下的,是叫不出的名字,和萍水相逢的面孔;二零零八的WhyMe,你依然来了,你认识我,我记得你,给我留下的,虽然还是叫不出来名字,但是,我可以轻松地对着这张面孔,和你默契地相互微笑。因为,这是我熟悉、认识的面孔。你,就是这张面孔吧? 感谢大家收听小宇的节目,祝福大家。10.李小葱:我觉得,我觉得其实不能说想对玉米说些什么,是还能对玉米说些什么?因为我觉得除了感谢,我其实最想说的还是感谢。嗯….从比赛到现在,然后经历了这么多,我觉得如果这个,用年来做单位来计算的话,三年,其实,不算很长,但是如果用天来做单位,嗯,已经有一千多个日子了,我觉得要一个人,一天感觉很温暖,其实不难,但是,要一个人一千多天都感觉很温暖,你们真是辛苦了!11.春春给“李宇春中文网”玉米的留言:多少次说再见,都不忍心和你们说这句话,多少次说出这句话,彼此的心都那么的不忍离去!其实很多次都有说走了,都没有离开,只是默默的盯着中文网说不出话来 ,打不出字来,感慨万千,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玉米说!现在只需要一个眼神肯定,不需要用语言!你们让我记住2005年8月26日是你们把我捧上了天,没有玉米就不会有春的今天,你们让我终身难忘,无论将来怎么样,我都会记住自己是谁,我是为你们而生的,是为你们而站在舞台上的,是为你们而歌唱的!有玉米朋友的陪伴,我觉得很难得,很珍贵!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真的!感谢超级女声让我认识这么多的玉米朋友,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爱!我从昨夜到今夜为你们失眠!我把一生感动的泪水都留在了今年!!!感谢玉米!谢谢!四:最近看到一篇博文 我们要珍惜的是什么 -------- 李宇春最后还是得说李宇春,这次因为蕾子趁跨年演唱会大家都在的机会安排她参加《超级家族》节目的录制,约好的时间是中午一点半,节目组一时报不到车蕾子就拉我去做车夫(她知道只要是超级女声有需要我一般不会推辞)。接到李宇春才知道她因为想多睡会儿所以到那时她还没吃午饭,但是担心大家等太久说是等录完了再说。上楼的时候遇到李响、夏颖在买咖啡,于是李宇春冲进小卖部拿上一盒方便面说是就吃它了,那时人多也没顾上说她,等节目录完已经是2点多,我对大星说:她晚上肯定不能好好吃饭,上舞台前也不能吃太饱,中午用方便面对付肯定不行!你们跟我去好好吃点东西!可是李宇春还惦记着她那碗方便面,“已经泡糊了,不能吃了。”大星只好她,直到我们开始吃饭的时候她无限向往的开口说:“好久没吃过只有在成都才有的泡椒方便面了。。。。。。”我们才知道她为什么总惦记那碗方便面了。唉,这孩子。。。。。。尽管大舞台上、闪光灯前她已经出落得很有型了,但是生活中还是个不会照顾自己,需要大人“管”的小孩子。 也就是这个孩子,她每次总有惊奇带给我,这次我看好多人请她签名,我担心她累跟大星说你得练习一下春春的签名了,要不她这样签下来多累啊!(因为我是知道有很多大小明星都有助理模仿笔迹帮签名的)结果大星说:早学会了,只是春春不让我做,她说了只要是给歌迷的,再累都得自己签!看着我讶异的眼光,李宇春很肯定的对我点了点头。这样的春春难怪玉米会那么疼她! 这次还有一件事让我颇感动,那就是她在路过玉米嘉年华会场门口的时候很小声但是很坚定的对我说:“夏老师,我想进去看看玉米们,她们在里面搞活动。”“可是我们彩排已经迟到了。。。。。。”“就进去看一眼就出来。。。。。。”我开着车没有回头看她,但是从她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坚定和渴望,联系到刚刚就签名展开的话题,我没再说什么,把车停在玉米嘉年华的大门口,陪她一起去看了一眼玉米们。我只想说,重情谊的小妮子,好样的!
论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国丝绸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陆两路向外传播。中外学者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还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其实,中国的丝绸由海路外传,比陆路持续的时间更长,到达的地区更广,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更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我在就个人的初步研究,谈些以下不成熟的看法。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 从东海(今黄海)起航的船只主要航行朝鲜和日本。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时,就“教其民田蚕织作”。公元199年中国蚕种东传到日本。公元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中国赠送礼品,魏明帝回赠精美丝织品。这是中国丝绸作为皇帝的礼品而传入日本的最早文献。南朝时,中国派四名丝织和裁缝女工到日本传授技艺。他们对日本丝织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海船从南海航路起航,于公元前140-87年,带了大批黄金和丝织品,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上述国家的特产,然后从斯里兰卡返航。这样,早在公元前,中国丝绸就传入上述各国。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由于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的极大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便如,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31年,今爪哇(当时的叶调国)、公元159和161年今印度(当时的天竺)和公元97、120和131年今缅甸(当时的掸国)都遣使业中国进献方物,换得丝绸。这是中国丝绸传入今日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到欧洲大秦(罗马)的另一条途径。这个时候的特点如下: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开始很早,但作为商品交换,只限于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其数量、次数和规模都不大。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敦睦邦交”和扩大对外政治影响;还未注意到通过海外贸易,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始。而在我国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还不普及和发达。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唐、宋时代(960-1279)中国丝绸的外传 唐朝和日本、朝鲜的海上贸易较前代更加频繁,日本的遣唐使,名义上虽是遣使贡方物而唐亦回赐丝绸作为礼品,裨上是变相的官方贸易。如802年,日本遣使270人到中国,每人赐绢五匹,共计1,350匹。从宋朝开始,出现了民间贸易。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可见当时民间丝绸贸易已很发达。在频繁的民间丝绸贸易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在仿制“唐绫”(中国丝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的纺织法。朝鲜和中国的贸易也很发达,许多来自新罗的朝鲜的人在中国楚州(今准安)侨居。当时楚州是通往朝鲜、日本的重要海港,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为中日和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布丝绸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和需时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以室利佛逝(今印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这条传布丝绸到外国的航路,在传布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特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布和影响,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赵汝适的《诸蕃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两书著者是宁代人,也有与上述相同的记载。综上所述,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在:中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已由陆路转向海路。唐朝开始设市舶司到宋朝又有发展,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除原有的“朝贡贸易”外,则以市舶贸易为主;开始从过去只注意政治上扩大对外影响,以达“敦睦邦交”,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要收入。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以公元1128年为例,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上述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海商住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论文是要自己写的,我可以告诉你一点点:1.写一个好开头,如“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2.写“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3.写“海上丝绸之路”为人们带来的好处.4.结尾.
首先海上丝绸之路是"迫不得已而行之".因为到了南宋时期北方敌人过于强大~金~西夏断掉了陆上丝绸之路所以南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编者按:海南古代的经济贸易,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萧条。琼岛偏居海外,人口不多,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一站。自宋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频繁,海南岛逐渐告别荒凉。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古代中国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为海南岛带来瓷器、丝绸,带来商人、移民,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风气和生产方式。 扼守南海航道咽喉的海南岛,上千年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巨大驿站,过往船只在这里寄泊、避风或是补给后,继续驶向更广阔的大海。对于大部分商人而言,这里其实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但他们带来的大量移民和商品流通,却推动着这个曾经“孤悬海外”的海岛的开发和发展。主要国内航线输出主要以土产沉香、槟榔、椰子、小马、翠羽、吉贝为主,输入以米、耕牛、绢、纱、漆器、瓷器为主主要国际航线 主要是中国大陆与南海诸国间的转口贸易 ①东南亚—海南—广州或泉州(经琼岛向海外诸国输出较多的是粤、闽、浙等地出产的瓷器、铜钱等,从东南亚输入的主要是珍珠、香药等) ②海南(输出本地产沉香、黑糖、玳瑁等)—厦门—福州—宁波(载当地产瓷器、丝、布等)—日本长琦(从日本输入棉纱和棉制品等)万宁大洲岛为古代商船停泊避风之处。图为清初一艘搁浅沉没的越南铁船。李幸璜 摄 在万宁市大洲岛前港的清澈水面下,一艘铁船静静地躺在水中。若遇上水浅时,铁船的轮廓清晰可见。据说,这是一艘清初搁浅在这里的越南贡船,其后人为了纪念先人,还特意在不远处修建了一座小庙……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附近的一片海滩上,随海水冲上岸的不仅有漂亮的贝壳,还有宋代的瓷器碎片。住在附近的人却并不觉得奇怪,因为这里过去就靠近繁忙的海上通道,上千年来数不清的商船都曾经过这里,这些碎瓷片或许就是其中一艘沉船留在海底的…… 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最早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是从西汉开始的,几乎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时开始。但一直到宋代,处于这一海上贸易通道的海南岛,才真正进入开发轨道。当我们再回望那段历史时,时间已经划过了数百年甚至近千年!现在,仅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研究中心登记在册的数据,南海古沉船已经超过2000艘,从这些五代、宋、元、明、清的古沉船里,不仅发现了依然完好的瓷器,还有大量的银锭、钱币等重要文物。 这些多少年来一直躺在海底的沉船,似乎在用另一种方式向我们讲述当时那条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最早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是从西汉开始的,几乎与陆上丝绸之路同时开始。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乡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蒙乐生认为,其实一直到宋代,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加之北方战乱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才使以南方沿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处于这一海上贸易通道的海南岛,也正是从这个时期才真正进入开发轨道。 时间转回宋代,广州和泉州的港口商船林立,操着各种口音的商人们正忙着指挥码头工搬运货品,这里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中国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是泉州放洋后,几乎都要经过南海海域,才能把这些精美的中国商品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精明的波斯商人把这些远道运来的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 (杨辑)
东海丝路东海起航线最晚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封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南海丝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海丝主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被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明初海禁,加之战乱影响,泉州港逐渐衰落,漳州月港兴起。清代闭关锁国,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自古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因运送其他货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东海起航线始自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建立之初,武王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于是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这样,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兵吞六国时,齐、燕、赵等国人民为逃避苦役而携带蚕种和随身养蚕技术不断泛海赴朝,更加速了丝织业在朝鲜的传播。中日两国之间一衣带水,通过朝鲜半岛或经由日本海环流水路,交往十分方便。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关于蚕业的传说。传说在公元前219~210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丹,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船员、百工、数千人东渡日本,传播养蚕技术,日本人民后尊祀徐福为“蚕神”。也有记载说,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其后,内地人士或经由朝鲜、或从山东出发,三三两两地到日本定居,交往十分密切,并促进了日本蚕业的发展。据日本古史记载,西汉哀帝年间(公元前6年),中国的罗织物和罗织技术已传到日本。公元三世纪,中国丝织提花技术和刻版印花技术传入日本。隋代,中国的镂空版印花技术再次传到了日本。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在浙江台州获得青色绫,带回日本作样板,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日本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如:绞缬、腊缬、罗、绸、绫、羽等。唐代,江浙出产的丝绸直接从海上运往日本,丝织品已开始由礼物转为正式的商品。奈良是当时日本的首都,可以说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终点,正仓院则是贮藏官府文物的场所。今日的正仓院已成了日本保存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其中的很多丝织品即使在大陆也很难见到,诸如彩色印花锦缎、狮子唐草奏乐纹锦、莲花大纹锦、狩猎纹锦、鹿唐草纹锦、莲花纹锦等,还有不少中国工匠当时在日本制作的、兼具唐代风格与日本民族特色的丝织品。宋代也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在宁波、泉州、广州、上海、澉浦、温州、杭州设置市舶司,多口岸向日本出口龙缎、苏杭五色缎、花宣缎、杂色绢、丹山锦、水绫丝布等。明代则是日本大量进口中国丝绸的时期,这一时期,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清初(1644年),统治者担心国内人民出海与明末抗清志士勾结,于是采取海禁政策,后由于国内外的强烈反对而陆续开放。此时,日本仍继续大量进口中国生丝。1633~1672年间,日本每年进口的中国丝仍在20万斤以上,这是由于日本人民服用丝绸十分普遍,而当时的日本国战乱连连、蚕业衰退,国内生产的生丝数量锐减、品质不良的缘故。此时还有山东、陕西、安徽、浙江等地的商人直接从事海上贸易活动,远航至日本等国,以中国的绸绫等换取椒、檀、铜、藤等货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政府为了换取日本出产的铜,允许中日官方往来,进行丝绸贸易。此后,中国的丝绸更源源不断地被运往日本。日本在大量进口中国丝绸的同时,积极引进中国的桑种、蚕种和先进技术,并于1868年前后确立了振兴蚕丝业的基本国策,积极学习欧洲的蚕丝实验科学,订立奖励专利政策,兴办科教机构,蚕丝业从此欣欣向荣。1909年,日本出口的生丝已达到8372吨,超过了中国(7480吨),位居国际首位,其后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直到1977年产丝量才重又超过了日本。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就像是一首曲子,是由许多的音符所串连而成的,需要劳师动众才能完成,而我们只要买张电影票,汽水,和爆米花,就能观赏到。大部分的人看完电影后,过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后就忘了,根本就没有人去深入了解其中的涵义,那在这几年拍摄这部电影的所有人,付出的心血,汗水岂不是没有意义了?所以以后看完电影要学习其中的优点,不要再像聋子听戏,瞎子观灯——指一无所获了。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叶问》,它在描述当年正值战祸乱世的中国,叶问是一名单纯醉心武术,追求于自由的武痴,充满仇恨和悲剧的大时代并不在他的视野当中,他只专注于对武术的执着与热情。然而,出于对民族的热爱和对武术精神的不断参悟,叶问一步步走出武痴的局限,在一场大快淋漓的自我比拚中,扛起振兴中华的大旗。
这部电影让我了解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即使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扎鞋栓绳结—指半途而废,才不会前功尽弃。电影中的叶问,是我最欣赏的人,因为他可以为了发扬中国武术,即使被逼到走投无路,也会跟西洋人拚到最后,他的坚持与决心,让我刻骨铭心。
当你的朋友变成了你的敌人,你会怎么做?这是波丽士大人的广告词,而最后的剧情,也印证了这句话。
主角刘汉强,是位正义感很强的人,所以他从小就想当警察,而他一直在贯彻自己的信念,只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是有段距离的,所以他一直也在被质疑他的信念。但,可贵的是,刘汉强不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勇往直前,贯彻自己的信念。
当然,也因为这种择善固执的个性,让他和他的好友林俊唯愈行愈远。林俊唯处事圆滑、会钻漏洞,很懂人情事故,真是不可多得的公关人材。但,也因为这样的个性,让他无法坚持理想和正义。虽然他也是正义的一方,却是变质的正义。而背负着这样的十字架,他最后牺性了生命。
我想,警察的辛酸甘苦是不足为外人所道。而我感动的是,对于刘汉强那份坚持和执着。虽然,我不认为林俊唯是错的,不过我更感动刘汉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我为之动容,因为我办不到!
常常在反省自己是否有“尽其在我”,但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还是会因为种种的因素,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我想,看完了波丽士大人,我不只了解警察工作的多面貌,更能深刻体会对理想和目标的坚持和不放弃。我要再更进步!
一说到电影,我看过很多种类型的电影,如,动漫电影,科幻电影,恐怖电影,喜剧电影,电影类型很多,五花八门,但有很多电影基本都是在学校看的,学校的电影看的看的,仿佛让我进入到电影里去,如痴如醉,迷恋在电影里,永远出不来,就像真的一样。可那还都是一场梦。我看过电影有很多,比如,神偷奶爸,小鞋子,人狗奇缘,冰雪奇缘,马达加斯的企鹅,等等,数不胜数。
但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超能陆战队,主要讲述了机器人大白和天才少年小宏联手菜鸟费雷德,芥末无疆,还有哈尼柠檬和神行御姐组建的超能陆战队,共同打击犯罪阴谋的美好故事。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天才少年小宏,小宏虽然只有14岁,但小宏却拥有聪明的天才头脑,他创作的先进战斗型小机器人在旧金山的地下格斗赛中称霸,不仅如此,还把大白变成了战斗机器人,还会在天空中飞,把自己变成跟机器人差不多的模样,也很厉害,在我心中超级帅,简直帅呆了。
我们要学习小宏的聪明头脑,用头脑做一些有用的东西,不要做那些没用的东西,好好的报效祖国,使我们的这个国家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超能陆战队这个电影很好看,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看,感觉这个电影其中的美好印象。
你喜欢看电影吗?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看芭比的电影,现在的我最喜欢有趣的动画和励志人心的影片。而在这些多采多姿的电影世界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景美中学拔河队演出的“志气”。
我很喜欢拔河这项运动,所以对“志气”这部电影情有独钟,“志气”这部电影是描述一个女孩为了实现进入拔河队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从电影开始到最后,我的心情就跟着剧情七上八下。刚开始描述女主角要进入拔河队的期待,紧跟而来是训练时的辛苦,接着面临退出时的生气与难过,到后来获胜时的骄傲与快乐,彷佛是我亲身经历一般,让我看得目不转睛、欲罢不能。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知道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有勇气面对,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要成功前,如果不先吃苦,哪能尝到甜美的果实呢?
看电影是一种休闲娱乐,每次进入电影世界中总会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你不妨也来试试看,也许有新的体验喔!
现代影视剧的门类众多,动作片,科幻片,惊棘片等等,但我最喜欢的是一部记录片,它就是去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的《海豚湾》。在这样一个美丽名字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个残酷血腥又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海豚的悲鸣,被染红的海水……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似乎与周围秀丽的景致格格不入。
日本太町镇是东京西部的一个鱼村,它三面临山是一个地形险要的海湾。每年9月至次年3月,当地的渔民们都会开展一场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屠杀。他们用各种金属器具敲击船尾,把对于声音极其敏感的海豚驱赶进一个海湾,用网把它们围起来,等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驯养师挑选优良品种的海豚。被挑中的海豚可以卖到15万美元一条,而其余的海豚则会无一例外的遭遇一场灭顶之灾。渔民们把渔船开进海湾,用特制的刀具惨无人道地一次又一次戳进海豚的背脊,霎时,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从海湾内传出,让人不寒而栗。一条条海豚挣扎时飞溅出的血水,看得人毛骨悚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的肉会被拿去市场卖。由于海豚肉在市场上不太畅销,如果写明是海豚肉,价钱会被压得更低,所以很多海豚肉上标明是来自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昂贵的鲸鱼肉,因海豚肉内的汞严重超标,所以日本民众深受其害。
而日本政府的可恨之处在于,他们给一些落后的小岛国好处,召集他们举行一个大型会议,让他们投票给日本,还公然反对世界海洋保护协会OPS。在这样黑暗的事件里,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海豚湾》播出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迫于舆论压力,答应只留下用于表演的50条海豚,让其它数以千计的海豚回归大海,他们的渔业部副部长被撤职。
奥拜瑞既是全世界海豚产业链的创始人,又是本次记录片的发起者。当他意识到圈养海豚对生物生态带来严重危害时他决定用余生来摧毁由他一手经营起来的海豚王国。他说只要能看见海豚在大海里自由的生活,无论花多大代价他也在所不惜。剧组成员化装成摇滚乐队进入到太町镇。为了拍摄到最为真实宝贵的画面,动用了一切高科技的红外线设备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当地政府和渔民非常排斥外来记者或是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成员,一旦得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成员做出了对他们不利的举动,他们将会动用各种手段将人至于死地,来确保太町镇不为人之的秘密)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禁要问,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是屠夫和被杀者吗?我们难道真的不能和谐地相处吗?这样做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人类血腥的一面,更是我们的无知。
前几天,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3D立体电影票。我爸爸答应我星期日下午带我去看《神秘岛》,我盼着这一天快点到来。
星期日到了,我和爸爸一起走进海滨影剧院。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一副眼镜,我马上戴上。
电影开始罗!电影里面的东西好像在往前飞过来呢!一个小男孩为了找他的爷爷,找出了去神秘岛的地图。他乘着飞机和直升员以及直升员的女儿,一起去了神秘岛。他们到了神秘岛,一起走进山洞。哇!这里就像小人国一样,是大的变小,小的变大的呢!那个男孩找到了他的爷爷,一起过上了新的生活。
第二天,他们一起到了一座漂亮的房子。因为再过几天,这座岛就要下沉了,所以他们要赶快离开岛。他们找到船长的船,并修好了船灯,开心地回家了。
这部电影太好看了,又精彩又刺激,身临其境。看完后,工作人员还把那副魔幻眼镜送给了我们。
其实我是一个不常看电影的人,也可以说我去电影院的次数用五根手指头就算得出来,而且我看过的电影影片时间都很短,也都不是当红的电影。但是在看过“冰雪奇缘”之后我就已经爱上它了,恨不得能一看再看。
我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听别人在讨论这部电影,这股“冰雪”热潮在同学和家人之间传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想要亲眼观赏这一部电影的内容,由于没有机会可以看,所以我便央求钢琴老始教我“冰雪奇缘”中,另大家昏头转向、陶醉着迷的主题曲,就算无法观赏这部电影,但我至少可以听听音乐、过过干瘾。
在这好心情和好天气里,我总算有眼福可以好好观看这一部电影,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朋友,因为她家有冰雪奇缘的DVD,所以我才能借来一探究竟,到底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能让大家为此着迷。
这部电影主要是在说主角艾莎和她的妹妹安娜之间的深厚感情,因为一次的意外使得她们的感情渐渐疏远,艾莎也因此隐藏她自己的能力。在皇宫对外开放的这一天,这个秘密也公诸于世,在经过重重难关,她们深厚的姐妹情谊总算将艾莎那冰冷的心融化,也为这部电影带来温馨感人的结局。
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珍惜亲情,亲人能在你悲伤时,给你安慰听你诉苦,在你寂寞时给你依靠,让你感到安心,不论如何亲情是切不断的,所以更应该和家人融洽相处,互相支持和鼓励,爱就像寒冬中的一股暖流;黑暗中的一道光芒,带给大家温暖的怀抱。
不管你是个爱看爱情文艺、恐怖片、喜剧或是悲剧的电影迷,还是你对电影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要找到一个对自己有益的休闲活动,让自己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来喘口气,毕竟“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小兵张嘎》。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八路,他非常机智和勇敢,但他也有不守诺言的时候。有一次,嘎子和胖墩比摔跤,要是胖墩赢了,嘎子就把自己的木头枪送给他,胖墩的力气大,马上就要赢了。嘎子为了不把老钟叔给他做的木头枪输给胖墩,就咬了胖墩一口,这件事让队长知道后,队长批评了他,把嘎子关在屋子里反省。嘎子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他向老罗叔叔保证,只要老罗叔保证放他出去打鬼子,他做什么都行。
还有一次嘎子抓住了日本军的头,立了大功,成了小英雄,我不得不佩服他。
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许多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换来的,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战斗,但我们更要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我们不战胜学习上的困难,那么我们的成绩就会下降,虽然我每次的成绩都不错,但每回写的作文都那么没有味儿,不像我们班的捧帅、袁虎、袁艳婷的作文写得那么栩栩如生。我一写作文就头疼,总觉得自己的作文写不好是天生的。今后,我也要学习嘎子的精神,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大闹天宫》,你们看过吗?如果你没有看过的话,那听我来给你介绍这部电影吧!
这部电影讲的是有一天,从一块灵石中竟然蹦出了一只猴子,叫孙悟空。他是女娲娘娘补天宫的碎石化成的,吸收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幻化成了灵猴。因为他太厉害了,天宫忌惮他的能力,便派了十万天兵天将捉拿他。后来,他把天宫闹得天翻地覆,十万天兵也奈何不了他。最后,如来佛祖把他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以此来惩戒他。
电影中那神奇科幻的故事情节看得我目不转睛,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孙悟空和牛魔王各拿着金箍棒和怪鳞刀在天宫打斗,把天宫打得乱七八糟。孙悟空将金箍棒一下子变成十多米,横着打向牛魔王。牛魔王一闪,金箍棒便落在了天兵天将身上,将他们打得像一把把弯弯的弓,都要支撑不住了。这时的玉帝看情况不妙,马上变成一条长长的玉白龙准备支援。可牛魔王眼尖,拿着怪鳞刀就把玉帝所幻的玉白龙的鳞打得七零八落。眼看玉帝就要落难了,正在这时,孙悟空看到了他的师父的灵气,才知大闹天宫的一切都是牛魔王的阴谋,就驾着跟斗云火速飞向玉帝,一棒把牛魔王扒开,救出了玉帝,和牛魔王决一死战。
只见云层中,两个威武的身影不停地闪动着,火光电石,幻化无穷。孙悟空一棒挥来,牛魔王则奋力躲过。两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大战了三百五十五个回合。终于,孙悟空赢了,解除了牛魔王对天宫的威胁。
此时的天宫已然一片残骸,这一切都是因孙悟空。玉帝把孙悟空交给了如来佛祖,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让他静思己过。就这样,春去冬来,孙悟空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初化成形时的野性也消减了不少,他相信五百年后自会有一个人来救出他。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要一心向善,远离恶面,善良总会有回报的。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再做决定,不能盲目而行。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疯狂原始人》。今天,就让我给你们讲讲这部电影的内部情节吧!你们可要认真听哦!
故事开始时,原始人一家生活在山洞里。他们每天都要派一个人去寻找恐龙蛋吃。就这样过了很多很多年。有一天他们找到了一个恐龙蛋,可是这个恐龙蛋被别的恐龙盯上了。他们为了吃到恐龙蛋,和恐龙展开了对决。
这时候,故事进入了主题:人类对火种的渴望。主人公在争夺恐龙蛋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火光,她凭着自己的直觉追寻着火种。当她遇到那个持有火种的小伙子时,两个人一同逃出猛兽的追杀。主人公逐渐发现,火不仅可以吓走猛兽,用火烧过的食物也特别好吃。
当她们与家人汇合以后,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的火山都爆发了,滚下了炽热的岩石,地也开始震动,他们用尽全力逃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个世界有像猴子又像狮子的动物,有绿、红、蓝、黄四种颜色组成的花,树上结了各种果子。这一家人用火烤东西吃,也用火保护着自己。
这部电影非常有趣,而且让我对火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喜欢这部电影。
说起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还要数《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讲述的是三位燕京大学的校友,毕业后各奔东西,其中一位继续到美国留学深造,而另外两位则因为英语水平好就开了一家名叫“新希望”的小型英语培训机构。然而,在“新梦想”创立之后,由于没有各类证件,在一所废弃工厂里好不容易创立的“新梦想”最终倒闭了。这时,因为压力太大而回国的校友找到他们,决定三人合伙再创立“新梦想”。最终,三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将“新梦想”做成一家国际性的英语培训机构。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慨万千:哪个人没有梦想?而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为梦想坚持到底呢?又有几个人能不顾外界干扰,为自己的梦想加倍奋斗呢?我相信,前者是所有人都拥有的,而拥有后两者的人数屈指可数,但是,电影中的`三位主人公就是拥有这三者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香港首富李嘉诚,他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李嘉诚从小就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通过努力,担任了一家塑料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后来,他心里渐渐拥有了一个遥远的梦想,那就是成立一家大型的塑胶厂。果然,在1950年,他创立了长江塑胶厂。接着,他不顾外界干扰,把长江塑胶厂做成一家名叫“长实”的集团,并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最终,成为香港首富。不仅在现代,在古代,拿破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虽然拿破仑出生于家道败落的法国科西嘉贵族,在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因为他不仅家世不好,长得也又矮又黑,丑陋无比,所以其他同学都嘲笑、讥讽他,但他还是忍辱负重,读完了中学。毕业后,他的心里萌发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人人崇拜的将军。尽管他知道实现这梦想的艰难,但他依然去一步一步地参军、一步一步地获得上司的赏识和提拔,逐渐走向成功的巅峰。
总之,不论是电影里的三位主人公,还是李嘉诚,或者是拿破仑,都是一些能为梦想努力奋斗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坚强,能为梦想坚持的人!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小鬼当家》,《小鬼当家》有好几部,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是,第一部,那里面,有三个坏人想抢那个小孩子的玩具枪,因为里面装着国家机密的芯片,这个芯片,那个孩子也不知道,直到坏人准备抓他去踩点的时候,看见的。孩子立刻设计了重重陷阱,来防御坏人。
坏人来了的当天,在他们被小孩的陷阱搞得团团转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坏人,出来了,他找到了那个孩子,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那个孩子手里的玩具枪,和他的配音结合在了一起,坏人一听到枪响,就吓得跑了。孩子逃脱危险。
最后的时候也是最好玩儿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坏人,碰到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让他掉进了一个已经结了冰的游泳池。警察来了的时候,每一个坏人都半死半活的,特别是那个掉结了冰的游泳池的坏人。
到警察局的时候,那三个坏人因为被小孩子传染而得了湿疹,影片结束的时候,那三个人,一人一个得了湿疹的照片都非常的搞笑。
这部电影非常好看,有机会大家也可以看。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看很多的电影,但让我感触最深的一部电影是《幸福来敲门》。其实这个电影我也没有看过,只是听老师讲过,为电影中主人公的坚定的信念所感动。
这个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美国黑人,他的妻子离开了他,他带着他心爱的儿子,从此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他卖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用的机器,有一天,他来到了经纪人工作室门口,他十分向往那里,然后他下定决心要成为那里的员工,就开始了六个月没有工资的实习生活。
因为没有工资,机器卖不出去,他只能和自己的儿子睡在地铁的公厕里,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考试,他是唯一一个被录取的人,这代表着之后他就会有80万美元的年薪,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他凭着自己的努力,通过了考试。但你并不知道他没钱给儿子上最好的学校,交不起房租被人赶了出来,住在公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这已经成为了历史,他现在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
如果你被困难和挫折打倒了,请你看一下这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电影充实了我们的生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电影便是最近正在热播的《小时代》,我喜欢它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的画面很唯美。整部电影以灰白色为主要基调,没有什么特别鲜艳的颜色呈现,这给人低调奢华的感觉;其次,从故事情节方面来看,它叙述了几个大学闺蜜,在经历毕业后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使我们更早的认识到自己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里面的友情与爱情,感觉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最后,电影的主演有我最喜欢的明星,而且每一位主角都那么养眼,让人看着都觉得很享受。
但是,每件事情总有批评的声音。曾经有人吐槽说,里面情节不切实际、而且里面奢靡的生活不适合广为宣传,不适应时代的主流。可是在我看来,它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在批评的同时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它好的一面。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叶问2》了。
《叶问2》延续第一部的故事情节。抗日战争期间,叶问以双拳捍卫了国人的尊严。打死日军军官后,他在友人的帮助下,携妻带子,逃离佛山,旅居香港,开始新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又经历了许多坎坷。
影片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和精彩的武打场面。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武师洪震南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场戏,特别的悲壮。洋人因身为世界拳王而趾高气昂,不停地侮辱中国武术。洪震南的话语令人振奋和敬佩:“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国武学就不行!”声音虽然低沉,可字字铿锵有力,令人肃然起敬。这个人物我认为在影片中刻画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为他刁难叶问,我还对他很有看法。但到后来看见他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与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终因年老和哮喘发作而身亡,临终前他死死地抓着擂台边的绳子不愿倒下。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举动激起了我对他由衷的敬佩,同样也激起了叶问对洋人满腔的怒火。
此仇不报非君子,叶问下决心要为洪震南雪恨,于是挑战洋人。开始的时候,洋人拎起叶问象抓个小鸡似的,几个回合下来,叶问出脚的招式又被裁判团禁止,观众们都为他揪着心。叶问沉着应战,及时改变了进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办法。怀着对洋人的刻骨仇恨,怀着对洪拳宗师的无比敬仰,最终,叶问赢了,赢得很险、很难。在决战赢后,叶问对在场的外国人说:“今日的比赛,不是为了证明中国武术比西洋拳击好,而是为了证明虽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人的本质却没有贵贱之别!”听完这句话,在场的外国人纷纷起立,为他鼓掌!
我觉得叶问的话非常正确。是啊,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不一定所有的事都是必须一定要自己胜才行,很多时候胜负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只要本身有良好的品行,有时候即使输了也是赢的,不争之争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叶问2》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人,最喜欢的事,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音乐。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想知道是哪一部电影吗?就让我慢慢地讲给你听吧!
一只小小的蜘蛛却能挽回朋友的生命,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呀!其实,蜘蛛织网本来就是奇迹。人人都会写字,人人都会看懂字,你相信蜘蛛会写字,会读字吗?小猪韦伯因要被做成火腿肠而求助于他人,其它动物都束手无策。而一只名叫夏洛特的蜘蛛却勇敢地站出来帮助它。为了帮它走出困境,那一张张平平常常的蜘蛛网在夏洛特的手里悠然变成了可以救命的网。夏洛特在蜘蛛网上织出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它不辞辛苦地编织着。终于使小猪韦伯逃脱了被变成熏肉火腿的灾难。动物们纷纷为小猪韦伯喝彩,让它在大赛中获得胜利。
小猪韦伯赢得了比赛,而夏洛特,这小小的蜘蛛因为日夜劳作,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屋檐下悄悄地离开了我们。看完后,我不由自主得泪落如珠。那深深的友谊,那珍贵的情感,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又一幕,无不体现了一只蜘蛛为了救朋友而牺牲生命的伟大壮举。蜘蛛虽然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内心却是伟大的!从现实来讲,蜘蛛捕捉害虫,是有益的;从电影里看,它帮助朋友,是有心灵的。
蜘蛛看起来很渺小,但从心灵上看并不渺小;小猪看起来愚蠢,什么都不懂,但它也有心灵。在导演的编导下,蜘蛛变得伟大,小猪变得聪明。
我最喜欢的这部电影,平凡中创造出了奇迹,那就是美国导演盖瑞?温尼克历时两年拍摄的《夏洛特的网》。
影视艺术欣赏论文 一、 对电影的认识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电影是一种在电影院看的,故事。不过比起电视剧来,故事讲得有点太短了,看着不过瘾。长大一点才知道,电影是一种艺术,不同地方的电影有着不同的特色,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吧。 下面谈谈对各地电影的看法: 内地电影,从我有记忆开始看得最多的就是一些黑白战争影片,大多是讲抗日和解放战争的。后来看到越来越多的故事片,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宣教片,那也是学校组织观看的。自己跟家人也看过一些片子,不过到现在大多都忘记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当时的确给我很大震撼。后来就不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在电脑和网络上看得大多是国外片,国内的一般只是喜剧片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和一些比较有名的,像《无极》等。 香港电影,给人感觉娱乐性较强,以市场为导向,像周星驰的一些电影,的确很好玩,但看的时候又不会有什么思想负担。挺适合休闲时观看的。 韩国电影,最近才看韩国电影,一般是些爱情电影和伦理片,但很适合中国人观看,大概是我们的文化很相近吧,感觉很细腻,和生活贴近。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我的野蛮女友》,这部电影当年可是在中国乃至亚洲刮起了一股野蛮旋风呀。 印度电影,只看过有限的几部印度电影,片名大多记不清了,只是对那大篷车和时不时的音乐和舞蹈还有点印象,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但那时的印度电影感觉上更像歌舞剧。 俄国电影,现代的俄国电影看得倒是很少,只是看过前苏联的一些片子,也大多是和十月革命和二战有关的片子,印象都不是很深。 欧洲电影,最为代表的应该是法国电影吧,感觉艺术感很强,不是看得很懂,画面很漂亮。像《天使爱美丽》我看了几遍都没看懂。 美国电影,看得最多的还是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美国片是最为成熟的,无论影响力还是票房收入都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现在在中国大学生中,看好莱坞大片的人肯定比看国产片的人多。尤其是国产片中有些类型的片子太少或基本看不到,比如科幻片,恐怖片。 下面谈谈对两种类型的电影的看法: 对一般的类型,我想因为见得多了,也不会有什么感触,那我就拿两种比较特殊的类型来谈谈我的看法。 动画电影,我认为也算一种很重要的电影类型(因为有人说动画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我不否认,小孩子更容易被动画吸引,但不是说动画片就一定时给小孩子看的。我认为,除了演员和布景是由真实的转变成用画的,其他的电影元素都有保留,导演一样可以用动画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在动画电影方面,日本和美国无疑是两种典型的代表,日本的平面二维动画产业可以说是全球最发达的,像在流水线上生产产品一样生产着动画片,以动画系列片为主,也会定期为这些系列片出些剧场版,当然也有单独的动画电影,比如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我觉得都是不错的影片,日系动画的唯美画风也很让我喜欢。个人感觉就二维动画而言,美国比不了日本,就拿比较好的《狮子王》来说,在它之前,日本实际上有一个很类似的动画系列片《森林大帝》,这很有抄袭的嫌疑。不过自从3D动画出现之后,美国的技术优势又体现出来了,不愧为IT技术的起源国,尤其是最近Pixar公司的几部作品《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特工队》、《汽车总动员》等,无论是画面还是讲的故事,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恐怖电影,谈到恐怖电影还是要谈到日本。先不谈日本人的民族性的问题,日本的恐怖电影的确是很不同的,是一种悬念的恐怖,用意识来引导你,而不是用那种血腥的场面来达到目的。如《午夜凶铃》、《咒怨》等,会在整部片子弥漫恐怖的气氛,但就是不让你见到,让你提心吊胆到最后。美国的片子就完全不一样,突然出现的血腥画面,如果没有准备的话,简直让你会吐出来。记得有一部叫《异次元杀阵》的片子,有一个把人切成块的镜头,足足让我倒了一天胃口。还有《死神来了》、《死神来了2》和《死神来了3》在表面很青春很阳光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那种很血腥的场面,这也许就是美式的恐怖吧。 二、 从有记忆开始怎么看电影 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到电影院看电影了。小时候倒是只能去电影院看电影,不过,现在看电影的渠道已经太宽了。从网上、电视上都可以免费看到(如果不算电费的话),很多国内电影过了档期,国外电影大约上映一年后,中央6就会放映,这还不算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提前买碟片看。我们自己也可以买正版或盗版的盘来先睹为快。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在影院里看得比较有感觉。有一种看电影的味道。 三、 列举喜欢看的电影 《我的野蛮女友》、《超人总动员》、《指环王》三部曲,《帝企鹅日记》、《公主日记》、《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死神来了2》、《开国大典》、《天下无贼》、《新警察故事》、《征服怒海》、《阿甘正传》、《爱国者》、《勇敢的心》采纳哦
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作 者:刘慈欣类 别:科幻理论 试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侵入俄罗斯,俄军且战且退,法军渐渐深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最近占领了已成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拿破仑只得命令大军撤退。俄罗斯严酷的冬天到来了,撤退途中,法国人大批死于严寒和饥饿,拿破仑最后回到法国时,只带回不到三万法军。 事实上托翁在那部巨著中确实写过大量这类文字,但他把这些描写都从小说的正文中隔离出来,以一些完全独立的章节放在书中。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的另一位战争作家赫尔曼�6�1沃克,在他的巨著《战争风云》中,也把宏观记述二战历史进程的文字以类似于附记的独立章节成文,并冠以一个统一的题目:《全球滑铁卢》,如果单独拿出来,可以成为一本不错的二战历史普及读物。两位相距百年的作家的这种作法,无非是想告诉读者:这些东西是历史,不是我作品的有机部分,不属于我的文学创造。 确实,主流文学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作为作品的主体,其描写的宏观度达到一定程度,小说便不成其为小说,而成为史书了。当然,存在着大量描写历史全景的小说,如中国的《李自成》和外国的《斯巴达克思》,但这些作品都是以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主体,以大量的细节反映历史的全貌。它们也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进程描写做为主体,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 但科幻小说则不同,请看如下文字: 天狼星统帅仑破拿率领六十万艘星舰构成的庞大舰队远征太阳系。人类且战且退,在撤向外太空前带走了所有行星上的可用能源,并将太阳提前转化为不可能从中提取任何能量的红巨星。天狼远征军深入太阳系,最后占领了已成为一颗空星的地球。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仑破拿只得命令大军撤退。银河系第一旋臂严酷的黑洞洪水期到来了,撤退途中,由于能源耗尽失去机动能力,星舰大批被漂浮的黑洞吞噬,仑破拿最后回到天狼星系时,舰队只剩下不到三万艘星舰。 这也是一段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与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时还是小说,是作者的文学创造,因为这是作者创造的历史,仑破拿和他的星际舰队都来自于他的想像世界。 这就是科幻文学相对于主流文学的主要差异。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由于以上这个区别,使我们必须从科幻文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中主流文学的某些要素进行反思。一、细节 小说必须有细节,但在科幻文学中,细节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等等,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毫无疑问,以上的文字应该算做细节,描写两个人(或随便其它什么东西)在放一颗焰火前后的对话和感觉。但这个细节绝对不寻常,它真的不“细”了,短短二百字,在主流文学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小吻都捉襟见肘,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这是科幻所独有的细节,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微细节”而言,我们不访把它称为“宏细节”。 同样的内容,在主流文学中应该是这样描写的: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后来形成了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后来在太阳旁边形成了地球。地球出现十几亿年后,生命在它的表面出现了,后来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人类。人类经历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开始了对宇宙本原的思考,并证明了它诞生于大爆炸。 这是细节吗,显然不是。所以宏细节只能在科幻中出现, 其实这样的细节在科幻小说中很常见,《2001》的最后一章宇航员化为纯能态后的描写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段文字为科幻文学中最经典的篇章。在这些细节中,科幻作家笔端轻摇而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空间,使主流文学所囊括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在科幻小说的早期,宏细节并不常见,只有在科幻文学将触角伸向宇宙深处,同时开始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时,它才大量出现,它是科幻小说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特点和优势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传统文学中的微细节的意思,它同样是科幻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生动微细节的科幻小说就像是少了一条腿的巨人。即使全部以微细节构成的科幻小说,也不乏《昔日之光》这样的经典。 现在的遗憾是,在强调微细节的同时,宏细节在国内科幻小说的评论和读者中并没有得到认可,人们对它一般有两种评价:一、空洞,二、只是一个长篇梗概。 克拉克的《星》是科幻短篇中的经典,它最后那句:“毁灭了一个文明的超新星,仅仅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是科幻小说的千古绝唱,也是宏细节的典范。但这篇小说如果在国内写出,肯定发表不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细节。如果说《2001》虽然时空描写的尺度很大,但内涵已写尽,再扩长也没什么了,那么《星》可真像一部长篇梗概,甚至如果把这篇梗概递到一位国内出版社征集科幻长篇的老编手中,他(她)没准还嫌它写得太粗略呢。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以“没有细节”为由发表不出来,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冯志刚的《种植文明》了。在2001年北京师大的银河奖颁奖会后座谈中,一位MM严厉地指责道:“科幻创作的不认真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有人把一篇小说的内容简介也拿出来冒充杰作!”看到旁边冯兄的苦笑,我很想解释几句,但再看MM那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样子,话又吓回肚子里去了。其实,这部作品单从细节方面来说,比国外的一些经典还是细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两年前刚获星云奖的《引力深井》,看看卡尔维诺的《螺旋》,再看看很有些年代的《最初的和最后的人》。听说冯兄正在把他的这篇“内容简介”扩为长篇,其实这事儿西方科幻作家也常干,但耐人寻味的是,很多被扩成的长篇在科幻史上的地位还不如它的短篇“梗概”。 宏细节的出现,对科幻小说的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应用软件(特别是MIS软件)的开发理论。依照来自西方的软件工程理论,软件的开发应该由顶向下,即首先建好软件的整体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而在国内,由于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层次的限制,企业MIS软件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有各专业的小模块,最后逐渐凑成一个大系统(这造成了相当多的灾难性的后果)。前者很像以宏细节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建成一个世界,再去进一步充实细化它;而后者,肯定是传统文学的构建方式了。传统文学没有办法自上而下地写,因为上面的结构已经建好了,描写它不是文学的事。 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表现在主流文学中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世界,从仙女座星云中拿一个望远镜看地球上罗密欧在朱丽叶的窗下打口哨,肯定比从不远处的树丛中看更有趣。 科幻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二、人物 人类的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的地位的上升史。从斯巴达克思挥舞利剑冲出角斗场,到法国的革命者们高喊人权博爱平等,人从手段变为目的。 但在科学中,人的地位正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化,从上帝的造物(宇宙中的其它东西都是他老人家送给我们的家具),万物之灵,退化到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再退化到宇宙角落中一粒沙子上的微不足道的细菌。 科幻属于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学,但它是由科学催生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人的地位上,我们倒向哪边? 主流文学无疑倒向了前者,文学是人学,已经成了一句近乎于法律的准则,一篇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从不长的世界科幻史看,科幻小说并没有抛弃人物,但人物形象和地位与主流文学相比已大大降低。到目前为止,成为经典的那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没有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成功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平面呆板之最是《2001》创造的,里面的科学家和宇航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用机器般恒定的声调和语速说话。如果说其它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欠缺是由于作家的不在意或无能为力,《2001》则是库布里克故意而为之,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人在这部作品中只是一个符号。他做得很成功,看过电影后,我们很难把飞船中那仅有的两个宇航员区分开来,除了名字,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个性上的特点。 人物的地位在科幻小说中的变化,与细节的变化一样,同样是由于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描述空间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科幻与科学天然的联系,使得它能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扩展。 其一、以整个种族形象取代个人形象。与传统文学不同,科幻小说有可能描写除人类之外的多个文明,并给这些文明及创造它的种族赋以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创造这些文明的种族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进入外太空的不同人类群落。前面提到的《种植文明》,就是后者的典型例子。我们把这种新的文学形象称为种族形象。 其二、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形象出现。这些世界可以是不同的星球和星系,也可以是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分支,近年来,又增添了许多运行于计算机内存中的虚拟世界。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这些世界是有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世界形象,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种族形象的进一步扩展。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人的世界,后来由人(大多是探险者)进入。在这种情况中,更多地关注于这些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对进入其中的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象往往像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反派角色,与进入其中的人发生矛盾冲突。科幻小说中还有一种十分罕见的世界形象,这些世界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人从来没有进入,作者以一个旁边的超意识位置来描写它。比如《巴别图书馆》。这类作品很少,也很难读,但却把科幻的特点推向极致。 不管是种族形象还是世界形象,在主流文学中都不可能存在,因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前提是有可能与其它形象进行比较,描写单一种族(人类)和单一世界(地球)的主流文学,必须把形象的颗粒细化到个人,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是科幻对文学的贡献。 科幻中两种新的文学形象显然没有得到国内读者和评论的认可,我们对科幻小说的评论,仍然沿续着传统文学的思维,无法接受不以传统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作品,更别提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了,而对于这两个科幻文学形象的创造和欣赏,正是科幻文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科幻在文学水平上的欠缺,本质上是这两个形象的欠缺。三、科幻题材的现实与空灵 国内的读者偏爱贴近现实的科幻,稍微超脱和疯狂一些的想象就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幻大多是近未来的。 其实这个话题在理论上没有太多可讨论的,科幻的存在就是为了科学幻想,现在科学要被抛弃了,那只剩下幻想。展现想象世界是这个文学品种的起点和目的。用科幻描写现实,就像用飞机螺旋桨当电扇,不好使的。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迷惑不解:想看对现实的描写干嘛要看科幻?《人民文学》不好看吗?《收获》不好看吗?《平凡的世界》不好看吗?要论对现实描写的层次和深度,科幻连主流文学拉下的那点儿也比不上。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苏联的喜剧电影,其中有这样的镜头: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到公路上,与汽车一起行驶,它遵守所有交通规则,同汽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对国内科幻题材现状的绝妙写照。科幻是一种能飞起来的文学,我们偏偏喜欢让它在地上爬行。四、科幻中的英雄主义 现代主流文学入了嘲弄英雄的时代,正如那句当代名言:“太阳是一泡屎,月亮是一张擦屁股纸。”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科学和理性地想想,英雄主义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二战中那些英勇的德国坦克手和日本神风飞行员的行为是不是英雄主义?当然可以说不是,因为他们在为非正义的一方而战争。但进一步思考,这种说法带给我们的只有困惑。普通人在成为英雄以前并不是学者,他们不可能去判断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正义与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学者,从道义角度对一场战争进行判断也是很难的,说一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更多的是用脚而不是用大脑说话,即看你站在哪方的立场上。像二战这样对其道义性质有基本一致的看法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按传统的英雄主义概念,在战争到来时,普通人如果想尽责任,其行为是否是英雄主义就只能凭运气了,更糟的是这种运气还不是扔硬币的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肯定认为大部分战争中双方的阵亡士兵都是无意义的炮灰。以这样的定义再去看英雄主义,就会发现它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进步。《光荣与梦想》中的女人公所为之牺牲的事业也并非是正义的。这样一来,难道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烈奉献,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出的气壮山河歌泣鬼神的壮举,全是毫无意义的变态和闹剧? 比较理智和公平的作法,是将英雄主义与道义区分开来,只将它做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品质,一种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 随着文明的进步,随着民主和人权理念在全世界被认可,英雄主义正在淡出。文学嘲弄英雄,是从另一个角度呼唤人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想像,如果人类社会沿目前的轨道发展,英雄主义终将成为一种陌生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肯定会沿着目前的轨道发展吗? 人类是幸运的,文明出现以来,人类世界做为一个整体,从未面对过来自人类之外的能在短时间内灭绝全种族的灾难。但不等于这样的灾难在未来也躲着我们。 当地球面临外星文明的全面入侵时,为保卫我们文明,可能有十亿人需要在外星人的激光下成为炮灰;或者当太阳系驶入一片星际尘埃中,恶化的地球生态必须让三十亿人去死以防止六十亿人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是否还要继续嘲笑英雄主义呢?那时高喊人性和人权能救人类吗? 从科幻的角度看人类,我们的种族是极其脆弱的,在这冷酷的宇宙中,人类必须勇敢地牺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换取整个文明的持续,这就需要英雄主义了。现在的人类文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顺利发展阶段,英雄主义确实不太重要了,但不等于在科幻所考虑的未来也不重要。 科幻文学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个栖身之地,就让它们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吧。五、科幻中的第三个形象 前面说过科幻文学所特有的两个形象: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它还有第三个主流文学所没有的形象:科学形象。由于科幻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不管是传统的硬科幻,还是后来的软科幻,科学总是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于其中,它像血液般充盈在科幻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形象,一直在被科幻小说塑造着。 中国科幻一直在向主流文学学习,但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关注人物形象和语言技巧,结果我们的作品在人家看来不过是小学生作文;我们关注现实,与人家相比不过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学生娃的无病呻吟;我们也玩后现代,结果更是一塌糊涂。但在一件事上,科幻对主流文学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就是对科学的丑化和妖魔化。 其实,到现在为止,主流文学只是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刻意伤害她,这一方面因为传统文学中的田园场景与科学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丑化科学首先需要了解她,在这一点上主流文学可能有一定的障碍。但科幻却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而且做起来不遗余力! 我们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形象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不错,西方的科幻作家们在这方面做的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科学在西方社会相当普及,对它的后果进行反思也许是必要的。但即使如此,这种倾向也受到了西方科学界和科幻评论界的一致谴责。在中国,科学在大众中还是一支旷野上的小烛苗,一阵不大的风都能将它吹灭。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预言科学的灾难,中国社会面临的真正灾难是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的丧失。 科学的力量在于大众对她的理解,这是一句真知灼见。而让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生根发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与之相比,科幻倒显得微不足道了。本来两者并不矛盾,老一辈的中国科幻人曾满怀希望让科幻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希望是何等的天真。但至少,科幻不应对这项事业造成损害。科学是科幻的母亲,我们真愿意成为她的敌人吗? 如果不从负面描写科学,不把她写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读者,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如果中国科幻真有消失的那一天,作为一个忠诚的老科幻迷,我真诚地祈祷她死得干净些。六、陈旧的枷锁 以上写了一些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对比,丝毫没有贬低主流文学的意思。以上谈到的科幻的种种优势是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它并没有因此在水平上高出主流文学,相反,她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其实,与主流文学相比时,我常常有自惭形秽的感觉。最让我们自愧不如的,是主流文学家们那种对文学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从意识流到后现代文学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手法,以我行我素的执着精神不断向前发展着。再看看科幻,我们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新浪潮运动不过是把主流文学的表现工具拿过来为已所用,后来又发现不合适,整个运动被科幻理论研究者称为“将科幻的价值和地位让位于主流文学的努力”。至于前面提到的宏细节、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们的无意识作为,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而在国内,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认可。 其实,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学中扩展和颠覆的一些传统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在主流文学中也正在被急剧变革。像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主流文学家,早就抛弃了那些传统的教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观国内科幻的评论者们,却正在虔诚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烂枷锁,庄严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拧到最紧后,对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作品大加讨伐,俨然成了文学尊严的守护者。看着网上的那些评论,满篇陈腐的教条,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敏锐和朝气,有时真想问一句:您高寿?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
v+这个3+2+1+5+2+4,纯数字去掉符号就可以了,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