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涂鸦(Graffitist),是一种结合了“嘻哈(HipHop)”文化的涂写艺术,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纽约。纽约市立大学的学者爱德华在《世界百科全书》中写道:“‘涂鸦’经常写在公共厕所、公共建筑的墙上,或公园的石头上;有些单字和词组不甚健康;有时只是写人的名字,也有关于性的,还有许多是政治口号。”现代美术理论家王小箭教授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涂鸦艺术的辉煌时期。它的兴起,不仅是美国黑人民间艺术的宣泄,也是那个时代被压抑的族群和阶层群众的心理宣泄。所以,从表面上看,它有很强烈的反叛色彩、发泄的倾向和随意的风格,甚至有些反传统、反社会的精神。”旅美敦煌画派重彩画家陈幼白说:“没有涂鸦,就不是纽约了。” 90年代后期,街头文化随着哈韩哈日的潮流进入中国年轻人的视野,掀起嘻哈热潮,到了21世纪,街头文化深入传播到到中国的各大城市,对于新世代的潮人型人来说,街头文化已经成为型酷和时尚的象征,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街头文化有五个重要的元素,分别是服饰、街舞、Hip-HopDJ、唱白(MC)和涂鸦。一般人最容易想起的一定是那些尺码超大、宽松随意的嘻哈服饰,还有有型有款的街舞,因为这些比较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 涂鸦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涂鸦包含了更多时尚、娱乐和游戏的精神。许多青年涂鸦者中的才艺出众者登堂入室,成为新时代设计师中的幸运儿。他们的画布转移到了海报、广告、服装、鞋、帽子、玩具、电视台、游戏厅。工具则从喷漆罐变成了苹果电脑和PS、Illustrator,现在争着跟他们合作的是那些拿着大把钞票的广告商们,有耐克、阿迪达斯......由涂鸦而进入主流设计圈的佼佼者当属Marc Ecko,这个12岁开始涂鸦,20岁时就以6件自创涂鸦T恤奠定个人品牌根基的家伙,如今已是数十亿资产的服装品牌的拥有者。他一直认为,“现在年轻人就是爱突显自我特色,太一般的设计无法引起共鸣,我们的设计就是要引人瞩目、要夸张、要炫目夺人、要让人惊叹!” 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如今涂鸦在新锐设计圈是如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2001年推出的一款涂鸦提包,纯黑底上随意描画着简洁浑朴的纯白色英文圆体,没有了街头的粗砺,却是雅致与野趣的结合,成为当年时尚人士的春季必备。此外还有华丽涂鸦图案的长裤、短外套和皮包、鞋子,不少品牌还把巴黎花都的风景画面作为皮包上的图案。 另外,结合了实拍影像与涂鸦风格的动画设计也渐成风潮,一些以前卫的年轻人群为受众的频道,如美国的喜剧中心、MTV中都充斥了涂鸦风格的片头、广告、音乐录像带、甚至游戏都开始采用涂鸦式的手绘图形与动画。著名游戏开发商Atari于今年9月发行的一款新PS赛车游戏就专门请了50多名涂鸦艺术家做视觉设计。 新世代的涂鸦,更多的是为了宣告自我的存在,如果你有足够旺盛的激情,那就为青春留下美丽的涂鸦记号吧。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的孩子擅长表演,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唱歌很好听。一位老师将自己学生的涂鸦发表在网上以后,获得了许多关注和点赞。
网上发布的是这位学生在语文课本上的涂鸦。只见严肃的鲁迅先生,在涂鸦后变成了一个威风凛凛拿着枪、穿着制服的人;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旁的杜甫画像,经过这位学生的创作,画风一下突变,使得杜甫变成了手拿高级枪支的老先生;还有的涂鸦是给课文中的古人添加上了口罩,仿佛古人走进了现实中,一起抗疫戴口罩,让人忍俊不禁。学生的老师在看到这些涂鸦以后,惊讶于学生的画笔的灵活应用和惟妙惟肖,同时也被这些特别的涂鸦逗乐了,于是老师给予这个学生的评价是灵魂画手。
涂鸦可以让孩子的创造力完美的展现出来,不拘泥于形式的画画,能让孩子最大程度锻炼自己的绘画能力。而有的老师和家长一看到学生涂鸦就认为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于是一味的阻止孩子的行为。其实家长和老师应该看到涂鸦背后孩子的真正能力和需求,学业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孩子的兴趣爱好也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适当的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还能锻炼孩子的不同方面的能力。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该只被禁锢在课本上。只有孩子的思维发散,敢于创新、开拓,孩子的未来才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所以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一起,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让孩子在学好课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小学生涂鸦确实很搞笑,我憋到了第三想就忍不住了,在我看来画的很好,虽然说是涂鸦,是孩子发自内心画出来的,是天性在涂鸦。
六年级课文《俗世奇人》中的,这是冯骥才的小说,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构成,这里写的是“泥人张”的故事,因为“海张五”侮辱了“泥人张”,所以“泥人张”捏了一大批跟“海张五”长得一模一样的小泥人,在大街上来了个贱卖“海张五”。挺有智慧的一个故事,这个插图也跟课文很搭。这位脑洞大开的学生,给“泥人张”配备了一台电脑,一个民间艺人一下子就变成了IT工作者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很多,比如唱歌、表演等,这个孩子把课本的人物画的是惟妙惟肖,家长和老师应该看到涂鸦背后孩子的真正能力和需求。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没那么长的,几个拼凑吧!1111111111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仅凭口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得通过实践。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通过学习个体即学生本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和乐趣。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艺术实践的能力却可受到内在及处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一,个人兴趣是学生艺术实践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个领域非常热爱的人,必将对这一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而出类拔萃者则为数不多,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一名画家,因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只有在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发现,挖掘其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多向这一方向倾向,以不至于象古时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为一名平庸之人。其二,重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解放思想,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看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我也尝试过让学生主动的观察事物,表现事物,让他们体味其中的乐趣。而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性,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中的最大障碍,长期以来被动的接受,不动脑思考,老师布置点我完成点的思想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根本不会去挖掘教材之外的东西,也根本不会顾及课程的延伸与关联。因此,此次新课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彻底地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其三,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为重要成的前提下,学生艺术实践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一堂写生课中,我把学生分为四组,让他们统一到操场上,然后分散,每个同学自己去找写生对象。安排好任务后,我说三十分钟后检查,然后看了看表,再看同学们,他们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画纸咬钻笔,我说开始呀,他们仍无动于衷,一个大胆的学生突然说: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我说:同学们,仔细看看,咱们操场上有什么呀?同学们都说,蓝球架,单杠。我说,再往四周看看。“有树,房子。”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我因势利导,:“第一组画蓝球架,第二组画树,第三组画房子,第四组画自行车。”同学们都找到写生对象了。于是便分散开来,针对自己的写生对象开始观察了。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我发觉到了老师指导作用的重要性。我们一方面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确引导,组织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必定受过专业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形成,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角度,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角色。美术课是门技能,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修养的形成,重要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来亲身体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也赋予美术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务,要求广大美术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对学生们实施教育,并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师,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的22222222222222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论文 2006-8-13 1:15:49 不详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 、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 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 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 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 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 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 世界先进行列。这在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型寄宿制学校里,开始得到体现,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凭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美术教育方面就有较大的教改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一并介绍如下: 1.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用课桌、石膏模型、画板、 画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具等一应俱全。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发给。 这样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对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3.增加授课时量,保证学生训练时间。普通班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美术课总量,每班每周两课时。学校将两课时连续编排,节约了课前准备和下课收拾用具时间,便于教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训练时间。美术加强班的美术课每周安排6课时,另加4节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上以省编小学美术教材为蓝本,参照其他教材和用书,灵活 的选择,充实了儿童想象画、记忆画、手工制作、立体构成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诱导、游戏活动为 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造的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方面,学校经常举办作品展优、组织参加各级绘画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重视隐型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队报班刊、宣传橱窗的内容定期更换;教室内和走廊上张贴着伟人画像、格言;会议室、活动室及大厅里悬挂着精美的壁画或名画;校训、誓词及巨幅标语镶嵌在洁白的墙壁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爱的启迪。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两年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0余幅 ,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有110多件。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推广,这种理念为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阐述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研究的一些列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 故事 。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 想象力 ,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当下有一种观念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美术家或画家的教学。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混淆了美术家或画家作为职业分类与精神气息的之间本应有的区分。如果说美术家或画家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性的职业,那么这种观念自有其合理之处,毕竟每个人的心志取向和职业定位有更为丰富与更为多元的自由选择,但紧接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作为普修性质的美术课?还要配备“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来实施开展美术教学?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四、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 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 等多种 思维方式 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 文化 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五、改善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方法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5]毕伟民.试论美术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7:268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育尤为突出。在现阶段,美术深入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高中美术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感觉。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了创造性教育,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的科学内涵,从而具体阐述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性教育作用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创造性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诸多高校忽略美术教育,诸多教师关注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讲究美术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传授,以教学成绩为最终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缺少兴趣以及热情。 美术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通常偏向于智力于文化知识教育,忽视美育与道德教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程度,没有重视美术课程的创新。在这种传统理念的作用下,美术课程可有可无,甚至没有被纳入期末考核项目中,不利于提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主性以及能动性。同时,美术理论基础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除此之外,在高考中,美术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因而学生也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学生缺乏美术创造性思维。 美术教学目的模糊 高考制度强调分数的高低,统考决定着学生的未来,为了配合制度的发展,诸多高校对高考上线率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设置了色彩以及 素描 等专业课程,但是缺乏美术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基于文化生渴望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前要求下,美术欣赏课程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在这种教学目的模糊的背景下,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文化,忽略美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美术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在创造性教育中,教师导入自主性与竞争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满足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体感悟,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 山水画 赏析时,教师要透视山水画特色,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发掘山水画作品中的人文精神,进而感受艺术之美。 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条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积极提倡民主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与引导作用,用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现代 人物画 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变革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阶段的状况,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结合中 国画 变革特点,开展优秀作品赏析活动,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讲堂作为教师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角度去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与发展。因此,将创造性教育理念融入美术教学体系中,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导入师生互动模式,有助于让学生与教师在交流中探索事物。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漆器、玉器以及织绣工艺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美术,加深对织绣、漆器基本知识与工艺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创作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不断开展创造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基于充分掌握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助于为学生的自我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方式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维与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在介绍 清明 上河图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古画、光盘,教师以张贴挂图或者播放光盘为导入,学生能够展开想象,了解风俗人情、桥梁建筑以及道路交通,学习绘画造型与简单技术操作方式。当学生了解以及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野外写生活动,参观各类画展活动以及书画比赛,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技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空间。 综上所述,创造性教育对高中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要遵循学生的需求规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案,积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结合创造性教育模式,让学生养成勤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以及创造能力,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柳建平.议课改中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0(02) [2]吴燕.勿把“手段”当“目的”―从艺术教育三维课程开发的角度谈高考美术教学[J].美术大观,2013(10) [3]戴少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内容与美术作业设计[J].美术大观,2013(09) [4]姚磊.中职新疆班学生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9)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上的应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升当代学生审美观的必要性 中国史学家陈寅格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期曾提出过“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这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地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具备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审美理念看待世界,培养更加适合现代中国社会的审美观念是当务之急。 二、高校教学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中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虽然一直贯穿始终,但是通过各阶段教学中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比重的比较,不难发现,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占着很大的比重,但是到了高中、大学,很多学生都忽略了它的真正价值,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绘画技巧,认识不到美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人文修养、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导致了同学基本都不能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也是美术教育在大学阶段的一个困境[1]。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观的应用策略 (一)汲取优秀的 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开始产生了碰撞、交融,人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文化瑰宝、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遗失,许多学生的审美观念更加青睐于西方,不够本土化,甚至有一些都不够现实,这种现状下就要求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及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给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美感、价值和魅力,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让学生的审美理念更适合中国社会的需求。 (二)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平台,拓宽学生的审美 渠道 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与教育初级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相比有所不同,中小学教育只要求学生的认知和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最基础的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大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审美理念,多层次的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大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地绘画,而应该更多地整合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作品了解美学的应用,从美术作品中体会各种文化背景下社会思想、人文理念、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文化的异同、不同作品的优劣、个人的鲜明特点,为加强学生的领悟能力提供更多的背景、丰富的材料、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与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感知美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人文艺术修养。 (三)由美术课堂的教学辐射到日常生活的感知 目前大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传授基本的美术技法和美术欣赏情趣,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是当前相对匮乏的资源背景条件下较为合理、较为实际的教学方式,这种美术课程也给予了学生了解美、认识美的基础,了解了美术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美的知识是不能只用课堂上的时间就能学全的。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审美理念的不同,对比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除了在课堂上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外,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美的实际体验,如野外写生、户外旅游、实地考察、自主设计等,充分利用展览馆、博物馆、标志性建筑、工艺品市场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术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方式,美术对于社会、人文、政治、历史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现在的中国社会在教育、艺术、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美的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修养,带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而学生审美观念的提升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不要只注重对学生画技的考评,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同时老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文化修养,因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品德素质、价值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也要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交流体会美的意义,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 四、 总结 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美术教育现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转变对美学知识的偏见,改变思想理念,老师应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从中汲取优秀成分,同时参考西方艺术文化,形成对比,体会美学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并且从美术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拓展到多种资源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多感受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升审美观念,学会用美的眼睛,美的心态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历史??????
涂鸦(Graffitist),是一种结合了“嘻哈(HipHop)”文化的涂写艺术,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纽约和柏林。涂鸦经常涂写在公共建筑的墙上或交通枢纽地带及其他公众场合;表达方式独特,通常以文字、图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艺术家们对生活的认识、追求以及富有个性化的遐想。涂鸦文化是一种国际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艺术体制形态做出了革命性的改变。 凯斯·哈宁(Keith Haring),于1958年5月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出生,是家中的老大。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喜欢用父亲给他的蜡笔,画一些有趣的图案。因此哈宁对他能引起全世界如此多孩童注意,他自己的看法是因为他有一张滑稽的娃娃脸。哈宁说:“我发现我能逗笑每个小孩,可能我给人先入为主的有趣脸孔,及小孩般的言行,而因为我的素描总是简单的线条,所以儿童们都能指出我的作品内容。”哈宁的艺术教师对这个男孩着迷于绘画的情形感到惊讶。哈宁喜欢线条。任何事物他都把它变成他所爱的线条样式。他那么富创造力地工作!他将充满想象力的图案样式完成并实现在他所有的周遭环境。 他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标记——婴儿标记。 1982年,他在一次成功的个展中崭露头角,之后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也相继向他邀展,得到来自欧洲极高的尊荣和肯定。遗憾的是这位伟大的艺术天才于1990年2月18日死于AIDS,当时他才31岁。虽然哈宁去世十六年了,但他的涂鸦作品却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和美学价值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环境的营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你如果能看懂英文我就能给你找到好多!
小学生刚入学不久,依赖性和模仿性较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些学生身上存在比较自私,不懂礼貌,不爱参加劳动等缺点。所以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习惯一、 好品德的培养(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例如要求学生预备铃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并端坐在教室里安静等待,上课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认真做好课堂的笔记。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但不允许大声喧哗。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长辈都比较溺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使他们养成自私、懒惰等毛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饭,主动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要轮流值日,值日生应该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优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二、 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一)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其以下方面的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过马路的时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绿灯,再看一下是否有车辆通过,不追逐打闹,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乘车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对营业人员要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数木,保护动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伤害动物。当观看演出时要做文明的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鼓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学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时,自己可以主动上前热心地解答等。(二)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仪态主要指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的姿势。“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这对塑造小学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处,特别是坐的姿势会影响他们的脊髓的生长和视力的情况。(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目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环保意识薄弱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对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当众表扬,促进更多的同学向其学习。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爱护环境》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要求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废纸、铅笔屑等东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乱扔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 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特别是自己比较信任的老师。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是个讲卫生、爱清洁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在上课新课之前应该预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做好标记,看自己那些已经理解了,那些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当上课的时候课时,准备好必需的文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带到学校来,上课时不摆弄文具。专心听讲,不小声说话。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到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适时地向老师提出,认真做好上课时的笔记以便课下复习时使用。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有时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辅导、耐心指导,对预习、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的奖励,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好习惯,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一位位国之栋梁。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只要抓紧时间,从小培养就可以将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美术教学是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科目,因为美术教学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范围大、程度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生活、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问题;分析
高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这门课程很早就开设了,但是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始终无法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的春风,广大教师通过对教学理念的不断学习,逐渐了解到了美术教学对高中时期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面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美术教师也在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力争解决这些教学中的现实困难,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高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总是在埋头备课、枯燥无味地讲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奋斗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体现在有限的几门学科上,美术知识的学习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学校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心灵的净化和美学教育早就抛到了脑后。
2.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随之带来的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视,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也相应完善。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设备的建设。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很多教师无法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严重制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硬件条件和美术教学所需的教学器材与场地
之间存在着矛盾一般的高中学校普遍会承受高考的压力,整所学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高考的冲刺上,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即使有些美术教师非常愿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整个学校的教学导向相悖,也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长了,美术教师也就放弃了努力,学生更是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只愿意上美术鉴赏课。因为鉴赏课上,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和动手,所学的美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学习现状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被激发。
(三)家长对美术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态度冷淡
在长期的高中教学中,美术课程一直是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因此,很多家长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学好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才算是好学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如果还是喜欢美术,沉迷于绘画的世界,家长就开始担心,怕自己的孩子不务正业,走入歧途,于是这些喜欢美术的学生只能偷偷地学习美术知识。升学的压力、父母的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都导致了高中美术课程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
(四)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再加上学校对美术课程的不重视,导致美术教师丧失了教好美术的信心,也不愿意再下功夫来深入钻研自己的业务,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进步。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鉴赏内容丰富多彩,里面涉及了各种艺术形式,例如雕塑、工艺美术、园林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各学科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高中美术教学是人类艺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美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没有艺术美感的民族会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将不可想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和学校开始认识到开设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正是高中美术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要取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学习,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美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美术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极佳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思想都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彻底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尽全力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才。
(二)活化教材,激发兴趣
当今时代的学生处于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来了解世界,发现美。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靠枯燥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高学习质量。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美术教师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开展各种美术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多反思、多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提升。
总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带来了一缕温暖的春风,我们要乘着这缕春风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完善高中美术课堂改革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陶晓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和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王小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的创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摘要:在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从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儿童心理独特性、影响学习的主观因素和美术设计课程的趣味性,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陶行知;创新;生活;基础教育
当前,根据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有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现在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设计课与以往单纯的手工课有了很大的区别。在现在的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模仿、研究,主动产生疑问,促进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设计思维。下面笔者谈谈在小学四年级美术设计课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主探索、主动学习、有积极性,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在美术设计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椅子的设计》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多功能、现代化的座椅的视频,学生在观看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声,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导入椅子的设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还可以如此天马行空地设计椅子,就不会导致他们形成思维定式,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椅子模型。课程导入之后,教师需要分步骤让学生知道椅子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因为学生天真烂漫,所以笔者基本上不设置太多框架,而是鼓励、引导他们从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质等方面大胆设想、主动创新。学生本来想象力就丰富,笔者在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之后,他们就充分活跃思维,设计出潜水座椅、腾空座椅、太阳能座椅、胶囊座椅等作品,从而不仅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乐。这节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分别进行指导,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紧密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开展美术设计。如,《自己做图画书》和《为自己的书设计封面》这两课,前者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图画书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样式等内容,学会利用简易的方法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从而丰富他们的书籍制作知识,提高他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后者是希望学生在掌握封面设计基本元素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方式方法为自己的书籍设计一个封面,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动手设计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设计后,进行集体鉴赏、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和描述能力。
三、创造欣赏环境,掌握设计基础
当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教师还必须培养其欣赏美的设计的能力和自主设计的基础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基础能力。
其一,专题设计欣赏课,采用目前小学美术欣赏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自身充分准备该设计主题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声情并茂,生动活泼。如,在上《生肖贺卡》专题欣赏课时,笔者通过让学生欣赏以十二生肖为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如邮票、皮影、剪纸、年华、香包、头饰、灯笼等,引导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工艺中富有张力的表现技巧,懂得中国风与民族风的区别。通过学习该主题欣赏课,学生对十二生肖和中国传统工艺品有了深入的了解。
其二,现场参观欣赏课,与地方资源、社区街道资源相结合。笔者曾经带领学生走进宁海柔石公园广场、宁海县图书馆,实地参观各种雕塑装饰、平面广告、建筑装饰等设计。由于在前期欣赏和设计课程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基础知识,所以在实地走访中进行欣赏教学的成效非常不错。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孩子与以往的孩子相比,面临的学习环境、各方面压力都完全不一样,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生存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沿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大班条件下的移动平台在学生差异性学习的研究,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发相关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内容。通过数字移动平台建设起适合大班条件的体现学生差异性的班级文化,构建起移动学习的新学习模式。 在各方的高度重视下,课题研究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高效果为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互动教学、问卷调查,资料及课堂实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建设数字移动平台提供实际参考建议。 下面,就谈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一对一数字教学的几点初浅思考。 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尝试带给了作者、学生以及课题实验团队不少的惊喜、思考和希望。作者认为一对一数字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一、首次试水,在体验中认识价值。 第一次的教学前,和其他团队成员一样,虽经过了几次培训,但教师对于数字移动教学尚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对于基于数字移动平台的教学设计的诸多方面了解得还不太深入,大家都抱着边尝试边摸索,边反思边提炼的心态。因此,第一次的教学设计较为仓促,教材理解得也不深,有非常明显的为用上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而设计教学的痕迹。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不满意,但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下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却是显而易见,许多作业值得肯定,特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别是课末问卷星的使用带给了师生共同的惊喜。因此,可以确定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对本课美术教学内容确有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随后,在课题组第一阶段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学生课后调查显示,学生对作者的这第一次“试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达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这些给予了作者信心与动力。深思熟虑后,作者对原教案作了很大的改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再次斟酌,对原先设计运用的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再三审视,并紧扣教学重点,对教学各环节等进行再设计。 二、再次尝试,在探索中分享精彩。 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选择与学习需求的教学平台,重点通过一对一环境实现学生作品的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差异教学、网上评选及学习反馈。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一对一学习技能,学习兴趣深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不同层次作业建议都呈现出了较高的作品质量。同时,课末通过问卷星软件软件师生不仅快速形象地完成了作业评价,且通过调查数据清晰地反馈出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作的差异选择的情况,使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另外,对下课的学习方式分类选择也利于教师在下节课更好地安排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拓展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是同一课教材,但教师的教学还是吸引住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多方面优势,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教师通过分层示范、分层练习的设计,环环紧扣,在有效的示范与演示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启发。另外,课题的缤纷亮相、分层作业的巧妙展示、手工学习领域的精彩拓展都在凸显美术课艺术特色的同时,牵牵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课教学师生在融洽的探究、交流、共享中高效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学习质量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三、课后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经过两次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参加课题研究以来对此方面的高度关注,使我对课题实施的前景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但本课仅是课题研究初期所作的探索,其模式上还有待完善,功能上还有等挖掘,有许多思考在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后,在我的脑中不断涌现。 1.一对一数字环境比较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对一数字移动学习环境对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应用性可能更为广阔些。因此,许多老师在第一阶段实验课中都选择了这类型的教学内容。实践后,作者认为,一对一环境下,信息检索、资料共享、学生多媒体报告制作、学生评价、日记记录、小组合作和交流等操作都很容易实现,的确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或必用,不能一味滥用,为用而用,教师还应该本着应需而用的原则,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最大功用。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更好的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大班情况下,尽管有些教师已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开展一些分层学习,但要完全实现师生间的一对一对话,一对一辅导,对学生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是有较大难度的。而这一问题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中却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个环境里,学生既可以统一学习,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单独学习,丰富了师生间的一对一学习交流互动,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使优秀生吃得饱,后进生跟得上,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对于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个体的更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充分挖掘有利教学的各类软件,从中发现更多数字教学的优势。 “I词霸”、“问卷星”等软件的学习使用,使实验团队的教师们看到了教学的另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领域,对于这个领域,大家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以后,它明显强于传统常规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使大家更多地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因此,更多地发现,挖掘这类软件,并简化技能培训与使用程序,将会展现数字教学更为广泛的优势与魅力。 4.增加实验班级,以便科学地进行对比与观察。 对比与观察是任何一项实验进行的常用手段,而仅有一个实验班,已在实践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利之处。比如,上数字课题公开课的教师无法试教、不能同时使用不同的数字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等。因此,欣闻学校有增设实验班的打算,作为团队成员也是倍感兴奋与欣喜。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教学培训与交流,提高实验团队的实践能力。 毕竟国内,特别是省内还缺少丰富的可参考学习的经验,因此从实践来看,通过培训、观摩、实验课、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交流团队成员各自实践中的感受与体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6.扩大学习领域,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成长空间。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的优势,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拓宽孩子的学习领域。如建立班级博客,撰写电子日记等等,丰富班级文化,开展更多的综合性学习,拓展课外学习时间活动,让孩子们能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