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青年文摘、十月、故事会、意林、萌芽,实际上也可以不拘泥于杂志,南方周末之类的报纸也会是很好的选择~
符合您要求的杂志有《萌芽》、《花火》、《最小说》 《萌芽》里的文章(短篇小说)是该杂志社的主编从数十万份来稿中挑选的,每篇文章的布局、风格都不同,文章的类型也各异,文笔优美,除了一些《萌芽》的签约写手,还有一些像金国栋,辜妤洁这...
比较文学-正文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不同于各民族文学,也不同于总体文学,它不研究一种有自己内在传统联系的民族文学,也不探讨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不同于一般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后者是认识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途径和办法,前者则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独立的研究方法。任务和范围 比较文学的任务在于研究一种民族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和其他民族文学对这一种民族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对比地研究并无直接联系的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风格、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它还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纯科学的相互关系和异同。关于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为影响研究。它追求文学发展的“经过路线”。既从“放送者”的角度探索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也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容纳和改造的外来因素。影响研究包括“渊源学”和“媒介学”。“渊源学”在多方面相互影响中研究文学发展的渊源流变;“媒介学”研究各民族文学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如翻译、改编等。影响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一种文学如何经过创造性的吸收过程成为另一种文学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研究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天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关于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的研究称为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包括“题材史”、“主题学”、“类型学”、“形态学”、“比较批评”(或称“比较诗学”)等内容。题材史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发展历史,如人类起源这一题材在各族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不同表现和发展。“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如“爱情与义务的冲突”、“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等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类型学”对比研究各民族文学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态学”研究同一文体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发展过程。“比较批评”或“比较诗学”研究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批评概念和批评原则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各民族诗歌创作的共性和特色。平行研究帮助人们以更宽阔的视野来总结文学的普遍规律,以概括更丰富的文学现象,同时也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深刻认识自己民族文学的独创特点。比较文学是一种边缘科学,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刻的关系,也研究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纯科学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研究需要极其广博的知识,目前还没有取得重大成果。发展简史 比较文学的研究并不是从19世纪才开始,早在14世纪,但丁在他的著作《论俗语》中就曾以早期法国文学与类似的普罗旺斯文学互相比较;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比较研究了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节奏所形成的不同诗歌格律;伏尔泰也曾比较研究过不同民族文学中不同的史诗类型。意大利启蒙运动领袖维柯在《新科学》卷 3中对荷马的两部史诗进行了详细比较,认为它们都是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民间歌手的口头传诵作品,不可能出于荷马一人之手。但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事。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正是比较文学兴起的社会经济原因。与此同时,现代人文主义特别是浪漫主义的兴起肯定了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学都自有其文化的价值,注意分析作家与作品产生的环境及其与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已广泛应用了比较的方法,建立了比较生物学、比较语言学、比较立法学等新的学科,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比较文学一词首先出现于1829年,当时法国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在他讲授的一门课程的引言中,第一个把自己的一部著作称为“比较文学研究”。1830年巴黎大学另一位教授安贝尔则把自己讲授的课程称为“文学艺术的比较历史”。1848年,英国批评家安诺德也采用了“比较的各国文学”这类术语,并在《目前文学批评的功用》一文中号召“每位批评家除他本国的文学外,至少必须熟悉另一种伟大的文学,这种文学与自己本国的文学差异愈大愈好”。但是,比较文学这一名称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却在1865年法国批评家圣伯夫称安贝尔为“比较文学的哥伦布”之后。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在19世纪的俄国并不流行,但有关这一内容的学术著作却相当丰富。早在1833年,著名批评家雅基莫夫就已写成《论罗蒙诺索夫时期以来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特点》,力求将俄罗斯文学现象同其他古老的欧洲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加以科学的论述。后来他又写了《在同外国文学联系中整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另外还有佩平写的《在国际联系中的古俄罗斯小说与童话的历史》、达什凯维奇写的《部分俄罗斯作家的创作与欧洲文学家创作的比较》等,都是研究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力作。在西欧,1895年德国语文学家本法伊为德译《五卷书》写了前言,指出欧洲文学某些题材直接来源于印度故事,被认为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开始。1872至1884年间,丹麦批评家布兰代斯完成了他的6册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他强调必须对欧洲文学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并在序言中指出:“这种比较性的研究具有双重的便利:一面可以把外国文学带到离我们那么近,使我们能够跟它合成一体;同时又把我们自己的文学放远了,使我们在真正的远景中看见它。”1886年,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比较文学》(英国波斯奈特著)。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也相继问世,如匈牙利的《比较文学学报》(1877~1888,前两年原名《比较文学杂志》),由梅茨尔主编;德国的《比较文学杂志》(1887~1910),由科赫主编。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如美国的哈佛大学(1890)、法国的里昂大学(1897)都继巴黎大学之后陆续设立了比较文学专题讲座。189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先成立了比较文学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也在1904年成立。主持里昂大学第一个讲座的德·科斯特教授对比较文学的方法作了广泛而有系统的研究,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欧洲现代文学分析,取得了很大成绩,曾被称为“比较文学之父”。哈佛大学的肖菲尔和白璧德也为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00年法国学者贝兹编纂了《比较文学书目》,1903年罗力耶所著《比较文学史──自滥觞至20世纪》,收集和总结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1931年出现了法国学者保罗·梵·第根的名著《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全书分《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比较文学的方法与成绩》、《总体文学》三大部分,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法国始终是这一阶段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由于战争和其他原因,4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没有很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较文学以美国为中心而发达起来。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和分析比较文学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继1956年在意大利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后,在美国召开第二届会议,讨论了比较文学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美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发生直接关系的各民族文学之间,还要探讨全无关联的不同文学体系的共同现象及其差异,把平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引入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6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苏联也得到很大发展。1960年苏联开展了“文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专题讨论和1971年召开的“斯拉夫文学比较研究”会议,推动了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1976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第24卷和1978年出版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第 9卷分别用《比较历史文艺学》和《比较文艺学》的词条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内容。进入7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和其他研究领域一样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和苏联中心论的局限,许多学者开始感到缺少对亚洲、非洲等广大地区文学传统和现状的了解,就谈不上对文学现象的全面研究。东方的文学体系,特别是中国、印度、阿拉伯的传统文学体系越来越引起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东西方比较文学,特别是中西比较文学必将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目前,以中西比较文学为中心议题的国际会议已召开过多次,这一领域的开拓将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明显趋势。三大学派 在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重点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学派。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法国学派以梵·第根、伽列等人为代表,是历史最久的一支学派。他们强调影响研究,认为比较文学应侧重研究各民族文学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直接影响,即确实存在的“事实关系”,而不需作美学评价,也不重视美学欣赏。他们主张“‘比较’这两个字应摆脱全部的美学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50年代兴起的美国学派以雷纳·韦勒克(流亡美国的持不同政见的捷克学者)等人为代表。他们强调平行研究,反对把比较文学局限于有直接影响的不同民族文学的实证分析,主张把文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联系起来探讨,提倡从美学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学的异同。苏联学派形成于60年代,代表人物是维·日尔蒙斯基、米·阿列克谢耶夫等。他们强调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认为各民族文学独立产生的共同特点正是各民族文学能够互相影响的基础和条件,但他们同时也强调在比较研究各种文学联系和比较研究各种文学的异同之间不作明显的区别也是不对的,因为这里所研究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学现象。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新的学派还将不断出现,正在酝酿中的以促进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中国学派就是一例。比较文学在中国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不是从最近才开始。鲁迅、茅盾、郭沫若都曾在广泛比较各国文学的基础上探索过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路。鲁迅早在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中就比较分析了各民族文学发展的特色。他指出印度、希伯来、伊朗、埃及等文化古国政治上的衰微带来了文学上的沉寂;俄国虽也似无声,但“俄之无声,激响在焉”;德国青年诗人以热忱的爱国精神“凝为高响”,使人民热血沸腾;英国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恶魔诗派”更是以他们“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歌,“动吭一呼,闻者兴起”。鲁迅还研究过“恶魔诗派”在波兰、匈牙利等民族文学中的发展以及拜伦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他也比较过尼采与拜伦的不同,拜伦和易卜生的差异,并得出结论:“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这也就是说必须审己知人,在众多的比较中鉴别优劣,才能找到振兴中华的途径。茅盾在1919年和1920年相继写成的《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和《俄国近代文学杂谈》中也反复比较了托尔斯泰、高尔基与英国作家狄更斯,法国作家莫泊桑、雨果,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不同,从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促进中国文学积极自觉地从世界文学中吸取营养,走向新的发展阶段。30年代,傅东华、戴望舒分别翻译了罗力耶的《比较文学史》和保罗·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1936年出现陈铨的专著《中德文化研究》,全面评述了中国小说、戏剧、抒情诗在德国的传播和影响。钱钟书的《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范存忠的《威廉·琼斯爵士与中国文化》等都在某一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有所建树。50年代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研究论著。莎士比亚、歌德、伯纳·萧、泰戈尔、易卜生、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在中国的影响和传播都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而反映在许多专论之中。近年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在中国日渐繁荣,无论在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有质量的文章。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无论在实践方面还是方法学理论方面,都还有一系列有待于解决的课题。例如相互独立的不同体系的文学现象的“可比较性”的标准,比较文学独立的方法论体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文学同整个人类文化的联系等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同时也正是这些问题向我们预示着比较文学发展的广阔前景。这些希望对LZ有用( ⊙ o ⊙ )啊!
比较文学-正文 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不同于各民族文学,也不同于总体文学,它不研究一种有自己内在传统联系的民族文学,也不探讨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不同于一般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后者是认识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途径和办法,前者则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独立的研究方法。 任务和范围 比较文学的任务在于研究一种民族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和其他民族文学对这一种民族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对比地研究并无直接联系的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风格、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它还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纯科学的相互关系和异同。 关于不同民族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称为影响研究。它追求文学发展的“经过路线”。既从“放送者”的角度探索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也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所曾容纳和改造的外来因素。影响研究包括“渊源学”和“媒介学”。“渊源学”在多方面相互影响中研究文学发展的渊源流变;“媒介学”研究各民族文学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如翻译、改编等。影响研究帮助人们了解一种文学如何经过创造性的吸收过程成为另一种文学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研究文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有助于总结经验,指导今天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 关于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的研究称为平行研究。平行研究包括“题材史”、“主题学”、“类型学”、“形态学”、“比较批评”(或称“比较诗学”)等内容。题材史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发展历史,如人类起源这一题材在各族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不同表现和发展。“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如“爱情与义务的冲突”、“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等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类型学”对比研究各民族文学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态学”研究同一文体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发展过程。“比较批评”或“比较诗学”研究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批评概念和批评原则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各民族诗歌创作的共性和特色。平行研究帮助人们以更宽阔的视野来总结文学的普遍规律,以概括更丰富的文学现象,同时也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深刻认识自己民族文学的独创特点。 比较文学是一种边缘科学,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刻的关系,也研究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如宗教、哲学、纯科学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研究需要极其广博的知识,目前还没有取得重大成果。 发展简史 比较文学的研究并不是从19世纪才开始,早在14世纪,但丁在他的著作《论俗语》中就曾以早期法国文学与类似的普罗旺斯文学互相比较;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比较研究了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节奏所形成的不同诗歌格律;伏尔泰也曾比较研究过不同民族文学中不同的史诗类型。意大利启蒙运动领袖维柯在《新科学》卷 3中对荷马的两部史诗进行了详细比较,认为它们都是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民间歌手的口头传诵作品,不可能出于荷马一人之手。但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的事。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这正是比较文学兴起的社会经济原因。与此同时,现代人文主义特别是浪漫主义的兴起肯定了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学都自有其文化的价值,注意分析作家与作品产生的环境及其与其他文学作品的联系。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已广泛应用了比较的方法,建立了比较生物学、比较语言学、比较立法学等新的学科,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兴起的文化背景。 比较文学一词首先出现于1829年,当时法国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在他讲授的一门课程的引言中,第一个把自己的一部著作称为“比较文学研究”。1830年巴黎大学另一位教授安贝尔则把自己讲授的课程称为“文学艺术的比较历史”。1848年,英国批评家安诺德也采用了“比较的各国文学”这类术语,并在《目前文学批评的功用》一文中号召“每位批评家除他本国的文学外,至少必须熟悉另一种伟大的文学,这种文学与自己本国的文学差异愈大愈好”。但是,比较文学这一名称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却在1865年法国批评家圣伯夫称安贝尔为“比较文学的哥伦布”之后。 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在19世纪的俄国并不流行,但有关这一内容的学术著作却相当丰富。早在1833年,著名批评家雅基莫夫就已写成《论罗蒙诺索夫时期以来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特点》,力求将俄罗斯文学现象同其他古老的欧洲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加以科学的论述。后来他又写了《在同外国文学联系中整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另外还有佩平写的《在国际联系中的古俄罗斯小说与童话的历史》、达什凯维奇写的《部分俄罗斯作家的创作与欧洲文学家创作的比较》等,都是研究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力作。 在西欧,1895年德国语文学家本法伊为德译《五卷书》写了前言,指出欧洲文学某些题材直接来源于印度故事,被认为是东西方比较文学的开始。1872至1884年间,丹麦批评家布兰代斯完成了他的6册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他强调必须对欧洲文学进行比较性的研究,并在序言中指出:“这种比较性的研究具有双重的便利:一面可以把外国文学带到离我们那么近,使我们能够跟它合成一体;同时又把我们自己的文学放远了,使我们在真正的远景中看见它。”1886年,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专著《比较文学》(英国波斯奈特著)。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也相继问世,如匈牙利的《比较文学学报》(1877~1888,前两年原名《比较文学杂志》),由梅茨尔主编;德国的《比较文学杂志》(1887~1910),由科赫主编。与此同时,一些学校如美国的哈佛大学(1890)、法国的里昂大学(1897)都继巴黎大学之后陆续设立了比较文学专题讲座。189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首先成立了比较文学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也在1904年成立。主持里昂大学第一个讲座的德·科斯特教授对比较文学的方法作了广泛而有系统的研究,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欧洲现代文学分析,取得了很大成绩,曾被称为“比较文学之父”。哈佛大学的肖菲尔和白璧德也为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00年法国学者贝兹编纂了《比较文学书目》,1903年罗力耶所著《比较文学史──自滥觞至20世纪》,收集和总结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在这个基础上,1931年出现了法国学者保罗·梵·第根的名著《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全书分《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比较文学的方法与成绩》、《总体文学》三大部分,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法国始终是这一阶段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由于战争和其他原因,4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没有很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较文学以美国为中心而发达起来。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和分析比较文学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继1956年在意大利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后,在美国召开第二届会议,讨论了比较文学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美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发生直接关系的各民族文学之间,还要探讨全无关联的不同文学体系的共同现象及其差异,把平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引入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6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苏联也得到很大发展。1960年苏联开展了“文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专题讨论和1971年召开的“斯拉夫文学比较研究”会议,推动了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1976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第24卷和1978年出版的《简明文学百科全书》第 9卷分别用《比较历史文艺学》和《比较文艺学》的词条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内容。 进入7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和其他研究领域一样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和苏联中心论的局限,许多学者开始感到缺少对亚洲、非洲等广大地区文学传统和现状的了解,就谈不上对文学现象的全面研究。东方的文学体系,特别是中国、印度、阿拉伯的传统文学体系越来越引起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东西方比较文学,特别是中西比较文学必将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目前,以中西比较文学为中心议题的国际会议已召开过多次,这一领域的开拓将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明显趋势。 三大学派 在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研究重点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学派。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法国学派以梵·第根、伽列等人为代表,是历史最久的一支学派。他们强调影响研究,认为比较文学应侧重研究各民族文学作家和作品之间的直接影响,即确实存在的“事实关系”,而不需作美学评价,也不重视美学欣赏。他们主张“’比较这两个字应摆脱全部的美学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50年代兴起的美国学派以雷纳·韦勒克(流亡美国的持不同政见的捷克学者)等人为代表。他们强调平行研究,反对把比较文学局限于有直接影响的不同民族文学的实证分析,主张把文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联系起来探讨,提倡从美学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学的异同。苏联学派形成于60年代,代表人物是维·日尔蒙斯基、米·阿列克谢耶夫等。他们强调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认为各民族文学独立产生的共同特点正是各民族文学能够互相影响的基础和条件,但他们同时也强调在比较研究各种文学联系和比较研究各种文学的异同之间不作明显的区别也是不对的,因为这里所研究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学现象。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新的学派还将不断出现,正在酝酿中的以促进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中国学派就是一例。 比较文学在中国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不是从最近才开始。鲁迅、茅盾、郭沫若都曾在广泛比较各国文学的基础上探索过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路。鲁迅早在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中就比较分析了各民族文学发展的特色。他指出印度、希伯来、伊朗、埃及等文化古国政治上的衰微带来了文学上的沉寂;俄国虽也似无声,但“俄之无声,激响在焉”;德国青年诗人以热忱的爱国精神“凝为高响”,使人民热血沸腾;英国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恶魔诗派”更是以他们“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歌,“动吭一呼,闻者兴起”。鲁迅还研究过“恶魔诗派”在波兰、匈牙利等民族文学中的发展以及拜伦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他也比较过尼采与拜伦的不同,拜伦和易卜生的差异,并得出结论:“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这也就是说必须审己知人,在众多的比较中鉴别优劣,才能找到振兴中华的途径。茅盾在1919年和1920年相继写成的《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和《俄国近代文学杂谈》中也反复比较了托尔斯泰、高尔基与英国作家狄更斯,法国作家莫泊桑、雨果,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不同,从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促进中国文学积极自觉地从世界文学中吸取营养,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30年代,傅东华、戴望舒分别翻译了罗力耶的《比较文学史》和保罗·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在中国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1936年出现陈铨的专著《中德文化研究》,全面评述了中国小说、戏剧、抒情诗在德国的传播和影响。钱钟书的《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范存忠的《威廉·琼斯爵士与中国文化》等都在某一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有所建树。 50年代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研究论著。莎士比亚、歌德、伯纳·萧、泰戈尔、易卜生、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在中国的影响和传播都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而反映在许多专论之中。近年来,比较文学的研究在中国日渐繁荣,无论在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有质量的文章。 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无论在实践方面还是方法学理论方面,都还有一系列有待于解决的课题。例如相互独立的不同体系的文学现象的“可比较性”的标准,比较文学独立的方法论体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文学同整个人类文化的联系等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都需要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同时也正是这些问题向我们预示着比较文学发展的广阔前景。
北方文学 月刊 14-1 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跃景街20号 150001 6230809 青年文学家 月刊 14-26 黑龙江齐齐哈尔鹤城体育场南2门 161005 2472248 诗林 季刊 14-49 哈尔滨市田地街91号 150010 4687989 雪花 双月刊 14-92 黑龙江鸡西北山路9号 158100 2354496 文艺评论 双月刊 14-117 哈尔滨市南岗区耀景街22号 150001 6244317 企业文化 月刊 14-212 哈尔滨市耀景街22号 150001 6230854 鸭绿江 月刊 8-7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110041 88501314 海燕 月刊 8-12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6号 116012 3636951 芒种 月刊 8-16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110003 22828718 诗潮 双月刊 8-17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110003 22859033 满族文学 双月刊 8-144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七经街118号 118000 2127950 文学少年 月刊 8-159 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110000 88501314 作家 月刊 12-1 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130021 5683677 <<参花>>文学月刊 月刊 12-7 长春市建设广场83-2号 130021 5668370 春风 月刊 12-16 长春市同志街5号 130061 8922690 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 月刊 12-17 吉林省吉林市解放大路123号 132011 2039 763 文艺争鸣 双月刊 12-99 长春自由大路7号 130021 5643867 小说月刊 月刊 12-115 长春市人民大街167号 130021 5601184 青春诗歌 月刊 12-146 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5666922 人民文学 月刊 2-4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 100026 65003120 文艺研究 双月刊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北京文学 月刊 2-85 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 100031 66076061 当代 双月刊 2-161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100705 65257553 十月 双月刊 2-163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100011 62028145 民族文学 月刊 2-206 北京西城区后海大翔凤3号 100009 66180356 小说选刊 月刊 2-210 北京东城沙滩北街2号 100720 64011046 世界文学 双月刊 2-231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605 解放军文艺 月刊 2-247 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2号 100081 66808101 文学遗产 双月刊 18-26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453 青年文学 月刊 2-302 北京东四12条21号 100708 64010053 作品与争鸣 月刊 2-314 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100009 100009 65066351 外国文学 双月刊 2-450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91号信箱 100081 68422277-730 小说家 双月刊 6-25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0-926 小说月报 月刊 6-38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13345 散文 月刊 6-39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0-930 八小时以外 月刊 6-47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12006 散文.海外版 双月刊 6-107 天津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312722-916 文学自由谈 双月刊 6-111 天津新华路237号 300040 23395034 青少年文学 月刊 18-5 河北省保定市秀水胡同50号 071000 2024437 女子文学 月刊 18-26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24号 050011 6021737 名家 双月刊 18-58 石家庄和平路新闻里8号 050061 7042501-2416 长城 双月刊 18-66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市庄路66号 050000 7045373 散文百家 月刊 18-85 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136号 054001 3038184 诗选刊 月刊 18-87 河北省石家庄石岗大街市庄路2号 050013 7041808 小小说月刊 月刊 18-189 石家庄 杂文月刊 月刊 18-275 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 050013 8631194 草原(汉) 月刊 16-7 呼和浩特市锡林北路内蒙古文化大楼 010020 6964747 五月风(汉) 月刊 16-11 呼和浩特中山西路43号 010020 6963895 鄂尔多斯(汉) 月刊 16-84 内蒙古东胜市鄂尔多斯东路9号 017004 324907 百柳(汉) 月刊 16-125 内蒙古赤峰市铁南街文联大楼 024000 8338030 前进 月刊 22-1 太原迎泽大街369号 030071 4045414 山西文学 月刊 22-2 太原南华门东4条 030001 3075443 火花 月刊 22-61 太原迎泽大街378号省文联 030001 4043032 作品 月刊 46-37 广州文德路75号 510030 83334179 广州文艺 月刊 46-54 广州文德北路170号四楼 510030 83357758 随笔 双月刊 46-90 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 510075 87768688-510 花城 双月刊 46-92 广州水荫路11号 510075 87768688-487 特区文学 双月刊 46-100 广东深圳宝安南路振业大厦17楼E62 518008 5890850 南叶 月刊 46-177 广东韶关市浈江南路 512023 8893924 华文文学 季刊 46-215 汕头 天涯 双月刊 84-12 海口市海府路69号5楼 570203 5332803 新东方 双月刊 84-13 海南琼山市府城市委党委 571101 5884240 广西文学 月刊 48-5 南宁建政路28号 530023 5624354 红豆 双月刊 48-23 南宁市民生路79号 530012 2826093 南方文学 月刊 48-62 广西桂林市榕城路41号 541001 2830772 漓江 双月刊 48-83 桂林 南方文坛 双月刊 48-87 南宁市建设路28号 530023 5624424 创作 双月刊 42-24 长沙松桂园惜字公庄66号 410005 4426364 芙蓉 双月刊 42-26 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 410006 8882784 小溪流 月刊 42-40 长沙市上大垅东风二村省作协内 410008 4512133 散文诗 月刊 42-116 湖南益阳市体育场东侧 413001 4319852 中国文学研究 季刊 42-154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院内 410081 8872504 文学天地 月刊 42-214 长沙 长江文艺 月刊 38-6 武汉武昌东湖路417号 430077 68781963 外国文学研究 季刊 38-11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430079 87673262 芳草 月刊 38-33 武汉汉口解放公园路44号 430010 82625512 江河文学 双月刊 38-196 湖北宜昌市清波路17号 443002 6447448-4407 三峡文学 双月刊 38-306 湖北宜昌市云集路市委大院 443000 446334-2507 清明 双月刊 26-30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40801 作家天地 双月刊 26-32 安徽马鞍山湖北路22号 243000 2499394 牡丹 双月刊 36-14 洛阳 东京文学 双月刊 36-20 河南开封省府前街72号 475000 5953240 百花园 月刊 36-29 郑州市伊河路12号 450007 7449795 莽原 双月刊 36-48 郑州市经七路34号 450003 3855171 热风 月刊 36-148 郑州市经七路34号 450003 3855114 延河 月刊 52-6 西安翠华南路105号 710061 5222048 延安文学 双月刊 52-91 陕西省延安市七里铺 716000 2113416 飞天 月刊 54-5 兰州东岗西路558号 730000 8825803 阳关 双月刊 54-36 甘肃酒泉市西大街 735000 2613446 《青海湖》文学月刊 月刊 56-2 西宁市五四路1号 810008 6116871 瀚海潮 双月刊 56-5 青海省海西州青年东路11号 817000 223693 快乐青春 月刊 56-21 西宁 朔方 月刊 74-2 银川市文化东街23号 750004 6026692 黄河文学 双月刊 74-27 银川市民生巷23号 750004 6027572 六盘山(文学) 双月刊 74-31 固原 绿风诗刊(汉) 双月刊 58-39 新疆石河子市艾青诗歌馆 832000 2012438 绿洲(汉) 双月刊 58-43 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5号 830002 2843194 新晨(汉) 月刊 58-49 新疆乌鲁木齐市建设路8号 830002 2817083 中国西部文学(汉) 月刊 58-65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22号 830000 4515235 伊犁河(汉) 双月刊 58-74 新疆伊宁市解放路86号 835000 8024289 回族文学(汉) 双月刊 58-78 新疆昌吉市延安南路13号 831100 2343565 萌芽 月刊 4-4 上海吴兴路277号1603室 200030 64744176 收获 双月刊 4-7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54035176 上海文学 月刊 4-219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54031961 小说界 双月刊 4-436 上海绍兴路74号 200020 64313938 巨人 双月刊 4-543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62823025 中国比较文学 季刊 4-560 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 200083 65425300-3050 电视.电影.文学 双月刊 4-572 上海延安西路238号 200040 62484525 钟山 双月刊 28-3 南京市颐和路2号 210024 3716819 青春 月刊 28-11 南京市沙塘园7号3楼 210018 3354786 雨花 月刊 28-29 南京市颐和路2号 210024 3717649 译林 双月刊 28-52 南京中央路165号 210009 3364173 翠苑 双月刊 28-86 江苏常州市横兴弄102号 213002 6682994 太湖 双月刊 28-167 江苏无锡市长大弄5号 214001 2720680 崛起 双月刊 28-171 江苏淮阴市健康西路140号 223001 3943440-5588 三角洲 双月刊 28-186 南通 扬子江诗刊 双月刊 28-270 南京 西湖 双月刊 32-26 杭州市延安路市政府综合3号楼 310006 5157101-3604 江南 双月刊 32-79 杭州市南山路105号 310002 2628453 野草 双月刊 32-97 绍兴 山东文学 月刊 24-3 济南省历城区洪家楼南路10号 250100 8906573 青岛文学 月刊 24-21 山东青岛信号山路25号 266003 2799754 时代文学 双月刊 24-84 济南市洪楼南路10号 250100 8908869 青春潮 月刊 34-2 福州金鸡山23号 350011 7539669 福建文学 月刊 34-13 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 350002 3711725 台港文学选刊 月刊 34-38 福州市西洪路凤凰池省文联内 350002 3712650 海峡 双月刊 34-24 福州市东水路76号14层 350001 7536840 厦门文学 月刊 34-45 福建厦门市公园南路2号 361003 2025376 散文天地 双月刊 34-58 福州西洪路凤凰池 350002 3710796 南方 双月刊 34-86 漳州 家园 月刊 34-72 福州市于山白塔寺 350001 3310576 百花洲 双月刊 44-11 南昌市新魏路17号 330002 8511154 星火 月刊 44-13 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 330046 6263230 鹃花 双月刊 44-32 南昌二七北路395号 330006 8614606 红岩 双月刊 78-2 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 400015 63859591
有双月刊和月刊,你需要哪种有好多种啊!!
欢迎下列稿件:一、研究比较文学理论,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研究的文章;二、对世界各国的文学理论、思潮、流派、作家及作品进行研究的文章;三、研究中国作家受外国文学影响,(更欢迎作家本人撰写外国文学对自己影响)的文章;四、研究外国作家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文章,以及国外研究中国文学的成果和有关情况的评述介绍;五、当今国外比较文学界有代表性的、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的译文和其他有关专著的摘译或介绍;六、有关当前比较文学教学研究的成果(教学法、教学经验、教学效果等);七、与比较文学有关的各种资料(比较文学新术语解释、比较文学家小传、比较文学新书目、比较文学史料、比较文学界动态报道等);八、反映当前国内外文坛新人、新作、新动向的文章(随笔、评论等);九、翻译研究(如:文学翻译现象分析、翻译文学在民族文学中的影响、作用等);十、其他。来稿力求短小精悍,论文一般请勿超过一万字,并请作者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供翻译英文提要使用,欢迎作者本人直接提供英文版提要)。稿件请用稿纸单面横向书写清楚;外文请写成印刷体或打印;引文核对无误,并详细注明出处,包括作者、书刊名称、页码、版本等,顺序置于全文末尾后面(尾注);译稿请附原文。打印稿往往错漏较多,凡投打印稿者,请作者认真负责地校对无误后,再寄给本刊。
《人民文学》、《译林》、《小说月报》等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一批出版的科普杂志,到现在依旧受到很多读者的信赖和喜爱。许多的科学家都是读着《知识就是力量》长大的。
搜索索引:国内十二大知名少儿科普杂志 国内科普刊物排行,中国权威科普杂志推荐,青少年科普杂志排名,适合少年儿童看的科普杂志,少儿科普杂志
科普期刊是专门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刊物,对青少年儿童科学素养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665年德国出版的科学家杂志,是科普期刊的祖先。《科学画报》是我国办刊时间最长的科普期刊,本文聚焦中国最好的科普杂志,大家一起看下。
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于1950年1月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该刊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我们爱科学》杂志
《我们爱科学》创刊于196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少儿科普刊物,也是唯一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我们爱科学》旨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创造灵感,启迪科学智慧,培养科学素质。《我们爱科学》少年版,适合8–15岁阅读《我们爱科学》儿童版,适合5–8岁阅读。篇幅小,容量大,图文并茂;既严肃又活泼,既时尚又经典,刊物质量堪称一流。并以其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吸引了几代少年儿童,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课外首选读物。
2、《我们爱科学》杂志
3、《环球少年地理》杂志
《环球少年地理》(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独家授权出版)。130 多年来,遵循着“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宗旨理念,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科学家们致力探索地球上每个角落,在教育、环保、科学研究和探险活动等各个领域将 真实的世界呈献给亿万读者。《环球少年地理》是一本涵盖方方面面的科学读物,只不过,它与以往的科普读物不一样,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关注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地球;它是一场绝美的旅程,你只需要徜祥其间便会被打动;它还是一堂生动的自然课,让孩子沉浸在兴奋、激励的真实经历中,点燃他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对孩子来说,快乐是兴趣的基础;而兴趣则是激发他们想象和创造的动力。《环球少年地理》提供的不仅仅是科学更是快乐的童趣色彩。
3、《环球少年地理》杂志
4、《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由总理亲笔题写刊名,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青少年综合图文科普月刊。《知识就是力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凝聚了众多科普工作者的心血,许多著名科学家,如高士其、茅以升、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周光召、白春礼等都为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科普文章。目前活跃在中国科学界的不少专家,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读者,许多科技人才也是从小看着《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喜欢上科学,最终走进科学殿堂的。 2014年1月1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的指导下,《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全新改版。改版后的《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成立了理事会指导下的编委会组织出版模式,成功搭建了纸刊、移动刊、互联刊、数字刊和微刊多刊联动,中文刊、英文版、藏文版、盲文版多语种版本互通,微平台、网站、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互动,为公众提供“有知、有趣、有用、有益”的科普知识,成为中国科普信息化的践行者和领航者。
4、《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5、《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杂志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年科普画刊。她有五大主题是:宇宙、海洋、物理、环境和生命。 信息量大、参与性强、儿童趣味浓郁等特点,主要反映宇宙、海洋、物理、环境、生命五大主题,设有地球巡逻队、科技大盘、生物大观、神秘大自然、趣味科学馆、长镜头、科学卡通、科学奇闻60秒等栏目,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富有收藏价值。
5、《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杂志
6、《环球科学青少版万物》杂志
《环球科学青少版万物》是风靡全球的青少年科普百科杂志,全球拥有15个国际版本,陪伴上千万青少年家庭。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万物背后运转的科学原理,横跨七大学科,涵盖环境生态、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太空探索、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生物医学等各领域。由世界公认、首屈一指的科普专家创作,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杂志构建了权威、系统的知识图谱,将复杂的科学化繁为简,充分满足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全家大小的求知渴望。
6、《环球科学青少版万物》杂志
7、《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杂志
《环球探索》是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独家授权、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推荐。读者对象是6-14岁的青少年。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45种语言、20亿用户所能看到的缤纷世界,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科技发展和科学实验四大领域火热呈现,带给孩子“大科普”的阅读感受,真正体验到环球探索的魅力。
7、《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杂志
8、《十万个为什么》杂志
《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少儿科普品牌杂志,主要介绍科学、地理、生活百科等知识。启迪科学智慧激发小读者的求知欲和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有启蒙版,探索版,发现版3个版本,《十万个为什么(启蒙版)》适合1-2年级孩子科普启蒙。《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版)》适合2-4年级孩子科普探索,《十万个为什么(发现版)》适合4-6年级孩子科普发现。
8、《十万个为什么》杂志
9、《好奇号》杂志
《好奇号》杂志与Cricket Media版权合作,内容精选自Cricket Media旗下五大重点刊物Muse、Faces、Dig、ASK、Cricket,为中国6-12岁孩子提供大容量、高品质的通识读物,涵盖科学、历史、文化、文学等多个领域。《好奇号》杂志延续Cricket Media的办刊理念,通过启发式的阅读,帮助孩子提高心智,发展情商,感知世界,激发想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和好奇心。
9、《好奇号》杂志
10、《小牛顿》杂志
《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是一本框架性地引导孩子进入科学世界的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刊物。每期大16开64页全彩印刷,刊物中的所有图片源自国际一流科学机构以及插图名家,精心呈现最瑰丽的科学奇景。保证每一期都插画精美,妙趣横生,科学好玩,百看不厌。每期既有历史文化的优秀传承,又有面向世界的广阔视角,让孩子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领先!《小牛顿》是台湾著名儿童科普期刊,国际一流的儿童科普杂志,曾荣获台湾“金鼎奖”,20年来获得荣誉超过百项。
10、《小牛顿》杂志
11、《博物》杂志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11、《博物》杂志
12、《少年科学画报》杂志
《少年科学画报》创刊于1979年,隶属于北京出版社,是中国第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刊物,也是国内发行量大、屡获荣誉的优秀少儿科普刊物。《少年科学画报》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她以生动活泼、知识丰富、内容新颖、富于时代气息的鲜明特色而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12、《少年科学画报》杂志
>> 查询更多科普杂志请登陆:中国杂志网,
中国十大著名文学杂志有:
1、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一级文学期刊,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文学期刊,主要刊登散文、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等纯文学作品。
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堪称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关键的文艺阵地,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同时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突出贡献。
2、收获
《收获》由著名作家巴金和靳以在1957年创刊,是1949年后新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更是全国纯文学期刊中久负盛名的“四大名旦”之一。
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几乎都跟《收获》有关系,例如老舍《茶馆》、王蒙《活动变人形》等,都是在上面发表的。余华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是在《收获》上发表的,苏童、王安忆也是。
3、十月
《十月》与《收获》《花城》《当代》,被联合赞誉为:全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十月》创刊于1978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文学期刊,2004年起从双月刊改为月刊,以刊登中篇小说为主,兼顾其他文学体裁作品。
其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位居国内文学期刊前列,如果将几十年来的《十月》杂志的目录累积起来,几乎堪称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简史。
4、诗刊
《诗刊》不仅是国家级权威刊物,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1957年1月在北京创立。《诗刊》推出了一代代中国当代诗人,名篇佳作如林,为新中国诗歌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2002年起,《诗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重点发表诗坛名家和成熟诗人的精品力作,下半月刊则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该刊为中国文学杂志排名前十。
5、花城
《花城》是1979年创办的文学类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全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一,发表了莫言、余华、王蒙等名家的重要代表作品。
有媒体评价说:多年来,《花城》始终以博大的胸襟和锐利的目光,兼收并蓄,采撷名篇佳作,准确及时地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和最新风貌;《花城》是引领新中国文坛流变的当之无愧的旗帜之一。
6、山花
《山花》是1950年创办的文学类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曾被誉为纯文学月刊中的“四小名旦”。该杂志从1994年改版以来,坚持“融文学精品与前卫艺术于一炉”,给中国文学界提供了独具个性的“文学精神与视觉人文”并重的双重文本。
杂志主要栏目有散文随笔、诗歌高地、文学自由谈、文学评论、山花论坛、精短篇、中篇精选、新面孔等。
7、长江文艺
这是创刊于1949年6月的“中国文学创作类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其主管单位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为湖北省作家协会。该杂志务实与创新并举,现实主义与先锋精神兼容;奉行好作品主义,是日常休闲的理想读物。
8、钟山
国内知名文学刊物,1978年创办,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创刊最早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其首发的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近百项文学大奖,在文学界赢得广泛好评。
作为中国十大文学期刊之一,《钟山》被誉为:引领汉语文学创作潮流的重要阵地,和世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窗口。
9、读者
《读者》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期刊品牌,被誉为“国民读物”,隶属于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读者。
《读者》创刊三十周年之际,央视网评价说:《读者》对人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在创刊时,就站在了精神的“高海拔”上,在无数人身上找到了心灵契合点,它的外面是“西装”,但它里面中国的儒学思想。
10、萌芽
中国著名文学杂志,新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1956年创刊,1999年起与13所著名高校合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挖掘出了韩寒、郭敬明等一批80后文化偶像。2015年7月起,杂志下半月刊休刊,由半月刊调整为月刊。
作为中国最好的文学刊物之一,《萌芽》曾连续获评上海市著名商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年度全国少年儿童喜爱的百种优秀报刊之一。
中国有深度杂志推荐:自从自媒体的出现,我估计现的可能会很少的去看杂志了,因为一台手机就可以看无数的精彩内容,我为何要买一本杂志来看呢?以那一些写杂志的机构,我估计现在都很少写了,变现线上媒体。
不过也有少数人也比较的喜欢看纸质的杂志,包括我自己也是比较的喜欢看。
中国法学北大法律评论还有很多大学都有法律评论这类的刊物不过中国知网就一切都搞定了吧。。。
主要有: 《法学家》: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双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专论”、“法学争鸣”、“青年法苑”、“司法官谈法治”、“港澳台法律问题”、“外国法制”等。 《中国法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法学会主办,每双月9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各科专论”、“立法研究”、“国外法制与法学”、“研究动态”、“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等。 《法学评论》: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武汉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3日出版,主要栏目有“司法改革纵横谈”、“评论·专论·争鸣”、“外国法制”、“古代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实务”等。 《政法论坛》: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逢双月出版。 《现代法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学主办,每双月28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法苑新枝”、“法与争鸣”、“专论”、“立法建议”、“工作研究”、“法律史论”等。 《法律科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西北政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0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立法研究”、“学术综述”、“司法实践”等。 《法学研究》: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办,每单月23日出版,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1966年停刊的《政法研究》,1979年复刊改为现名。 《法商研究》: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南政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热点问题”、“法学争鸣”、“法学论坛”、“法学专论”、“立法建议”、“外国法学”等。 《政治与法律》: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每双月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司法实务研究”、“中外法律”等。 《比较法研究》:季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逢1、4、7、10月出版,主要栏目有“论文”、“专论”、“学人札记”、“书评”等。 《当代法学》:月刊,法学核心期刊,吉林省法学会主办,每月20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论”、“理论研究”、“立法研究”、“比较法研究”、“国际法研究”、“司法实践”、“司法改革”等。 《中外法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外法学杂志社主办,逢双月出版,主要栏目有“论文”、“评论”、“判例与研究”、“新书简评”等。 《法学杂志》:双月刊,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每单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论”、“新法研讨”、“青年论坛”、“司法实践”、“调查研究”、“军法纵横”、“外国法制”、“律师园地”等。 《法律适用》:月刊,国家法官学院主办,每月8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热点聚焦”、“司法解释与适用”、“国外司法”等。中国知网上有这些期刊的材料。
1.当代法学杂志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当代法学》(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吉林大学主管、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承办。《当代法学》是法律学术理论刊物。旨在推动法学界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侧面的法学研究,提供对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让高层次法律研究人才脱颖而出。杂志在办刊中,突出以各部门法学前沿、热点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办刊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
2.比较法研究杂志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比较法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1月,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纯学术性刊物。办刊宗旨:促进我国比较法学基本理论、方法的探讨和发展,及时深入地反映国内外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发展的新动态及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立国内外法学界与法律工作者之间的思想沟通和学术对话,为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具有启发性和可行性的借鉴和思路。
3.法律适用杂志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法律适用》(月刊)创刊于1986年,由国家法官学院主办。是应用法学理论研究刊物。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重点案件审中的新型、疑难、特殊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展示法官学术研究成果。辟有特别策划、访谈、问题探讨、学术前沿、案例评析、新法新、国外司法、法律适用信箱等栏目、读者为法官、检查官、律师及政法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
《法律适用》杂志立足于中国司法实践,着重对审判实践中的新型、疑难、特殊法律问题进行研究,突出法学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在法学期刊中独树一帜。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法学核心期刊的相关分享,想要了解更多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会及时整理和发布的。
一般认为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和《中国社会科学》
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这两个你随便发一个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广东医学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 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 江苏医药 25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 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 重庆医学 31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 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公共卫生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 卫生研究 5 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1 中国卫生统计 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 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 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 2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2 中国妇幼保健 23 中国学校卫生 24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6 生殖与避孕 R2中国医学类1 中草药 2 中国中药杂志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灸 5 中成药 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 中药药理与临床 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11 针刺研究 12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 辽宁中医杂志 16 时珍国医国药 17 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 中国天然药物 R3基础医学类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 解剖学报 5 中国免疫学杂志 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 生理学报 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4 生理科学进展15 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 17 现代免疫学 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 国外医学.生理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R4临床医学类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7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 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 中国急救医学 13 检验医学 1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5 中国全科医学 16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 中国输血杂志 19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 R5内科学类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中华内科杂志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 中华血液学杂志 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 中华消化杂志 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 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 中国内镜杂志 22 肠外与肠内营养 2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4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外科学类1 中华外科杂志 2 中华骨科杂志 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 中华创伤杂志 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 11 中华麻醉学杂志 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 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1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2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3 临床麻醉学杂志 24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5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6 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妇产科学类1 中华妇产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 实用妇产科杂志 4 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儿科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 临床儿科杂志 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肿瘤学类1 中华肿瘤杂志 2 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 肿瘤 5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 肿瘤防治研究 8 中国癌症杂志 9 实用肿瘤杂志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8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9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类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类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 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4 眼科研究 5 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类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5 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类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 3 实用放射学杂志 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 放射学实践 10 介入放射学杂志 R9药学类1 药学学报 2 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 药物分析杂志 5 中国新药杂志 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 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 中国药房 15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 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 5、中国免疫学杂志 6、免疫学杂志 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生理学报 10、解剖学杂志 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神经解剖学杂志 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 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基础医学与临床以上都是核心,如果要发表至少要提前6个月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