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警基层部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一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 摘要: 我们通过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生长 渠道 、情感认知、“载重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了解,为下一步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的 教育 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growth channel, emotional cognition, "weigh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e found tha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for basic level cadre in knowledge structure, psychological quality,etc.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ng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furt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关键词: 武警部队基层军官;教育管理;特点分析 Key words: armed police officers;education managemen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E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3)02-0300-02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从生长渠道看,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从武警部队院校生长的干部,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士兵考入武警院校;一种是从应届高中 毕业 生考入武警院校。这类干部约占总队当年新生干部的90%左右。二是从基层部队符合一定条件的特优班长中选拔。这类干部每年在总队新生干部中约占7%左右。三是从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四是从入伍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因此就决定了武警部队基层干部 文化 素养、军政素质参差不齐。 从对部队情感认知状况看,一是对部队熟悉程度有所不同。从武警部队院校毕业的干部(包括从地方考入武警院校的),他们都有部队生活经历、阅历,少则3、4年,多的有5、6年,熟悉部队生活,军政基本知识要厚实的多,一旦到了部队,很快就能进入工作。而多数地方院校入伍干部,基本上没有部队生活经历,对部队的认识大多是从书报、影视作品中获得,缺乏对工作生活亲身经历和体验,对部队的环境很较为陌生,到了部队不太适应,特别是对部队管理体系、 方法 等理解不一,有极个别从入伍到转业都悟不透部队。二是对士兵的感情深厚度有差别。从武警院校毕业的干部,对从情感上与战士有着天然的联系,十分了解战士所想、所思,能很快缩短与之的情感距离。而地方毕业入伍的“学生官”正好相反,他们缺乏部队生活的经历,在感情上与战士少一种必然情结,这也是客观的弱项和缺陷,也正是与战士感情有距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对自身认同感有区别。我们调查发现,多数部队“土生土长”的干部特别是士兵考学提干、优秀班长直接提干,感到能当上这个干部,是一步一步努力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许多来自农家子弟的,就感到更不容易了,很有成就感,非常珍惜。反观一些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干部,入伍到部队就定为副连职,授予中尉警衔,总感觉来的太容易了,不是很在乎,更谈不上珍惜。也有部分同志感到地方就业难,把部队当跳板,难以安心部队,特别是一些不适应部队严格生活、工作不如意的,有失落感,后悔到部队。 从基层干部“载重量”看,一是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现阶段正处于武警部队任务的拓展期。基层执勤、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干部要干的事多了许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基层干部纵有三头六臂也觉得“分身乏术”,整天疲于应付。二是要求高心理压力大。基层干部遇到的棘手事有些事牵扯精力较大,一时半会难了断,未必都能处理好,也未必都能得到理解。三是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基层干部大都处在人生负重期,有的刚刚成家,有的长期分居,有的家属下岗、失业。近三年总队特困补助情况显示,困难干部中,基层干部占90%,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成为“房奴”的干部压力就更大了。 从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不难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是文凭越来越高,但认知水平比较低,对党的创新理论坚信和运用不够。他们紧跟潮流,追求时尚,平时对基金股票、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和新闻比较关心,而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度不够,头脑中“政治”、“旗帜”、“党性”、“信仰”、“修养”的意识较为薄弱,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等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有的政治上不够敏感,对一些错误言论,听之任之,更不能去批评和抵制。 二是成功愿望强烈,但心气越来越浮躁,对待成长进步的心态欠缺修炼。许多基层干部渴望在部队干一番事业,期望值很高,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甚至于孤傲看不起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普遍心浮气躁。一些基层干部碰在一起,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提了吗?”有的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吹嘘;有的三年不升职,就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牢骚满腹;有的在一个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就琢磨更高的位子;有的认为工作太苦了,把自己与地方老板比,与所谓的成功人士比,与个别发了的同学比,工作没法比轻松,经济没法比富裕,生活没法比自由,家庭没法比温馨,付出多、实惠少、发展慢。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干部对军营环境和军人生活感到很不适应,认为基层紧张、艰苦、封闭,管得太宽太严太死,思想上有些抵住情绪,有的刚到部队不到半年,就通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调离基层,实在不行就打转业 报告 。 三是社会知识丰富,但部队经历比较简单,对战士缺乏深厚感情。这几年,基层干部中从家门、校门、到队门的“三门”干部逐渐增多,他们知识面宽,观念新潮,特别是对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等懂得多、很在行,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的在一些思想观念与战士产生了“鸿沟”,加之在部队的经历阅历单一,缺乏与战士的情感交流,很是看不起战士;有的面对战士,习惯板着脸、摆架子,走不进兵心,战士也不愿向他们袒露思想;一些战士反映,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兵味”是越来越不足,“官架”是越来越十足,不跟班作业,在位不尽心、到位不尽职等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干部战士相互“看不惯”的尴尬局面,导致官兵关系不够和谐。 四是思想比较前位,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基层80后干部的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支队基层干部185人,80后出生的72人占39%。他们的民主意识强、交往、消费、择偶观念等比较超前,但少数基层干部意志比较脆弱,经得起成功、经得起表扬,经不住挫折,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的十分消极,会选择退避、埋怨,个别甚至有叛逆心理。有的基层干部,往往不是在 总结 教训中再接再厉,而是在怨天尤人中逐渐失去信心;有的做人做事随心所欲,个性太强,遇事不会多元化思考,换位思考,只要一言不合,一事不顺,就易上火;有的自己工作没干好被领导批评了,就把情绪发泄到战士身上,随意伤害战士。 五是进取精神较强,但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差距造成压力过大。武警部队是高风险职业,特别是随着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快节奏、高标准已成了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基层干部大多都想在部队干成一番事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不亮就起来,晚上别人睡觉了,还要查铺查哨,还担心目标和部队出情况、有事情,压得透不过气来,整天提心吊胆,一边想出成绩,一边又怕出问题;许多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工作节奏加快,任务不断加重,大项活动频繁,上岗就得适应,给任务就得出成骨,否则就会被说成一无是处,特别是一些领导不能正确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把个别人的不足看成是多数人的缺点,把阶段性的失误看成是与生俱来的短处,不能容短,更不能及时补短。 本文通过研究,为基层干部经常性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本文分析的基层干部的特点,只是体现在一定时期,是一种动态要素,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文焕.系统科学方法与军队管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 [2]王安.军队管理规律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3]王安.军队管理思路与对策[M].北京:长征出版社,.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二 武警基层部队干部的福利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武警部队遂行执勤、处突、反恐、维稳等多样化任务能力的增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利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切实解决好福利制度的对外吸引力和对内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 一、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的现状 通过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和2008年津贴补贴制度规范调整,以及一系列福利待遇政策的出台,武警部队基层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在福利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现实问题,造成了激励效用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福利标准仍然偏低,不利于确保基层干部生活水平 基层干部福利是其收入主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基层干部及其家庭生活水平中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在历次工资改革中,基层干部福利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标准调整幅度小,调整相对滞后等问题。例如,作为补偿基层干部生活的福利费、防暑降温费,作为补助基层干部家庭的夫妻分居补助费和子女教育保育费,长期标准不变,其中大多数标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发挥作用不理想。军人福利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现实情况看,近年来地方劳动就业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从各个层面对于军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给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心理增加了负担。 (二) 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和处理来自部队内外的任务等各类复杂问题,其工作性质极具危险性、工作岗位极具重要性、工作任务极具特殊性。但现行的福利项目的设置,却没有体现出这种危险性、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对基层干部施以必要的经济补偿,主要体现在: 第一,基层岗位特色福利项目设置不全。现行福利制度中只有基层干部岗位津贴能体现基层干部的岗位特殊性,其设立的初衷是为达到补偿和激励基层干部的目的,但标准太低不能达到激励补偿效果。美军为调动前线军人的积极性,为工作在战斗地区的军人提供了丰厚的作战津贴,同时也为参战军人增设了福利补贴,如家庭分居补助、临时执勤津贴和火线执勤补贴等,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第二,福利项目划分归属不够合理。我军工资福利制度从建国以来历经五次大的改革和调整。例如2006年工资改革中军人福利中增设了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其目的在于对不同级别的军人提供工作补偿和生活补助。但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008年津贴补贴规范调整对工资福利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另外,从具体项目归属来看,根据现行财务标准规定中,军人福利分布于工资津贴、抚恤费、福利费、住房补助费和探亲路费等科目中,造成一些混乱。第三,福利项目变动落后。地方工资制度针对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生活的影响,出台了区域性补助项目,如职务岗位补贴、误餐补助、交通补贴等,而军队没有对相关福利项目进行及时设立和调整。 (三)各单位实际发放的福利存在差别,容易造成苦乐不均 虽然军队和武警部队实行统一福利待遇制度,但不同部门、单位和地区的福利待遇在实施中有很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苦乐不均。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同驻地、不同任务的基层部队干部福利待遇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驻地在大中城市部队和担负政府机关警卫任务的部队,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和再就业等各方面都有较好保障,在享受全军统一干部福利的同时,自行规定的福利待遇多种多样。而驻地较为偏远基层中队和担负看押看守勤务部队,不仅在家属就业、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只能享受统一标准规定之内的福利,在政策上没有给予倾斜和适当照顾。长期以来,这种情况造成了部队干部的非均衡流动,一些干部纷纷想方设法调离艰苦偏远基层单位,流入机关或驻城市部队,造成了机关人员普遍超编,基层单位干部力量薄弱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 二、基层干部福利改善的建议 改善基层干部的福利水平,应以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基层干部的物质生活待遇为出发点,以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充分体现军人职业特点和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一)强化福利针对性 基于基层干部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的情况,加快改进和完善福利制度政策的步伐,充分考虑和重视基层干部的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使基层干部始终感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干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上获得组织的信任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同时,在制定基层干部福利激励机制时,充分发挥利益诱导功能。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利益驱动机制,人们总是选择到环境好、收入高、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地区和岗位上工作。为了鼓励社会优秀人才到部队来,鼓励部队的优秀人才到一线部队、基层部队去,在积极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应注重发挥福利制度的利益诱导功能。即福利待遇应与工作环境和具体岗位有机结合起来。 (二)增加基层干部福利项目,构建福利激励机制 福利项目的完善应以解决军人福利待遇的补偿性和激励性为基本出发点,与之对应,就是要构建基本福利和特定福利为内容的福利体系。主要是完善基层干部职业福利、生活福利和其他服务待遇。在干部职业福利方面,着力提高军人职业津贴标准和基层岗位福利标准,并做到有重点、有层次;在生活福利方面,基于生存环境、消费品价格指数、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困难等因素,从个人福利和家庭福利两个角度,参考地方公务员有关生活补贴政策,适时的增添相关生活补贴,并对已有的补贴项目进行标准、方式的调整,充分满足基层干部的实际需要,让基层干部暖心,扎根部队;在其他服务待遇方面,主要是相应中央军委的意见,切实关心基层官兵的成长进步,鼓励和支持参加学历升级、在职自学、岗位成才。关心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他们能够正常休假、定期体检,患有疾病能够及时治疗 (三)改善基层干部福利保障体系 首先因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福利增长机制,它是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全体军人福利待遇水平目标实现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福利增长机制,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军人福利水平、消除现有的军地收入差距,反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军地收入不合理的反差日益加大。目前来说,比较合理的增长机制,主要有两种:建立与GDP联动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和建立与CPI同步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这两种方式。 其次,逐步扩大货币化福利的比例,改善和优化军费存量结构,增强军人收入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使分配更加合理规范,量化军人物质生活待遇,尽可能的消除权利扭曲性的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福利法规制度 为确保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顺利实施,应制定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使基层干部福利保障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道路。具体的做法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法规。由军队依据国家立法机关规定的立法程序进行立法,并以国家法令的形式予以公布,再由部队以条例和 规章制度 的形式加以明确,以此来增加其权威性,便于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落实。二是在法规条文中明确基层干部福利补贴的标准,确保可操作性。由于现阶段对军人工资福利等还没有专门法规的实际。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抓紧对军人工资福利立法研究,同时,可对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做出专门论证,分类明确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基本标准、增资标准等。三是适时调整与修订法规,确保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时效性。一方面,根据经济进步和国家发展需要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另一方面,注意与工资立法相连接。确保基层干部与同级别的公务员保持相同的工资福利增长幅度。 (五)利用组织支持理论,提高福利激励效果 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组织支持满足了员工的社会情感需求,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回报,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组织支持理论同样适用于部队管理,对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部队应该加强基层用人机制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公正透明的任免制度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进而提高其组织支持感。因此对于部队来说,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系统和公开透明的任免监督体系等相关 措施 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其次,部队应加强上级对于基层干部的指导与帮扶作用。随着武警部队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基层干部承受较大的工作和思想压力,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尤其是直接上级,对于基层干部不仅仅是下达任务的角色,需要给予下属更多指导和帮助,投入情感支持,以激励其高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充分施展才华。 三、小结 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福利因其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满足多种需求而发挥特定的激励作用。合理有效的福利激励不但能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基层干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进入基层部队。 [参考文献] [1]郝万禄.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恩起.干部工资福利工作.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3]赵俊兰.军人薪酬的理论与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6. [4]孙延东.军人工资福利待遇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5]关于军队调整规范津贴补贴制度的通知.解放军四总部.2009.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309)
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士官在基层管理教育中的骨干作用.5000-8000字.Q92 81 06 483
参考文献1 凌云,杨秀良. 试论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J].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陈瑞平.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误区与途径. [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鹤壁市公安局. 1996. 01. 3 黄亦飞,欧阳梓华. 我国警察的亚健康现状与警力关系分析. [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2005.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 [D]. 人民公安报. 马红兵.科技强警 人才为本[J];公安教育;1998年06期 6 孙小杰.走科技强警之路 提高队伍战斗力[N];北京日报;2000年7 李敏也.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J]. 党建研究, 张兆端.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dmin.从加强队伍教育管理着手 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EB]. ,2010-06-15 20:35
你从图片上抄下来就可以了
士官处在军官和士兵的中间位置,是联系军官和士兵的桥梁和纽带,是基层“两个经常性”工作的中坚和联结点,充分发挥好他们在连队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基层经常性思想工作落实质量的重要保证。一、积极引导,增强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信心。当前,一些士官在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中,认识上还有偏差,工作还不够积极主动,最突出表现是信心不足:有的片面认为思想工作是干部的事,士官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肩上不扛星,说话没人听;还有的感到素质能力不具备,工作做不好。因此,针对士官的思想倾向,要及时地加以教育引导,帮助其明确责任、认清优势、树立信心。首先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帮助他们充分认清士官的地位、作用,增强责任感。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士官职责以及军委首长关于加强士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其次要帮助他们认清自身优势,树立信心。要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与干部相比,士官在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与战士心理上的相融性。士官和士兵年龄相近,经历相似,有共同语言,相互间心理易沟通,做工作易被战士接受;二是了解战士真实思想的准确性。士官身处兵中,战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其视野之中,因此,观察问题直接,发现问题、掌握战士思想变化准确;三是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士官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干部少、精力难顾及、分散执行任务时,能够及时弥补干部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工作;四是思想工作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基层士官队伍数量大,分布广,能有效地结合连队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广大战士的思想反应,把经常性思想工作渗透到广大战士之中,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五是密切官兵关系的协调性。士官能在干部和战士之间发挥上传下达,呈上启下的作用,多做穿针引线的工作,有效地避免和消除官兵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二、主动解难,排减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干扰。士官大多处于事业、家庭的“上坡路”,面临的实际困难多,自身解决力不从心。在基层,困扰士官队伍的主要问题是休假时间难保障,学习计划难实现,婚恋问题难如愿,家庭负担难减轻,复员出路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士官队伍的思想和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基层干部应当密切关注士官的实际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以爱心促进士官安心。对于士官的实际困难,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士官正确看待,正确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思想不够稳定、工作消极的士官,要主动靠上去,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另一方面则要竭尽所能,帮助士官解决。一是严格按条令条例保障士官休假。干部不能只图自己轻松、安逸,让士官连轴转,要根据部队工作、农事季节、婚姻状况、家庭实际等因素,合理安排士官休假;二是对来队士官家属要安排好食宿,热情接待,干部要主动登门看望慰问,尽力满足合理要求;三是大力支持士官学习成才的愿望。充分发挥高学历官兵的优势,组织帮学对子,对士官进行帮助和辅导。建立士官学习室,提供学习场所。非工作需要,尽可能不占用士官的学习时间,并为他们购置必要的学习书籍,从人员、地点、时间和经费上适当加以倾斜;四是对于士官婚恋和家庭的困难,基层干部要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同时积极通过政治机关,主动与其所在地的妇联、居委会、民政部门和人武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三、善于“搭台”,挖掘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内动力。你不放心,我不尽心。要突出士官在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基层干部必须转变观念,不能用老眼光看待士官,用老办法管理和使用士官。应当充分尊重、相信士官,为他们发挥作用搭设舞台,调动他们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区分工作的层次。干部要学会通过士官传达自己的意图,依靠士官实现自己的决心,形成干部带士官,士官带全体的工作路子。鼓励士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解决问题,不能把士官的职权一把揽过来,一竿子插到底,把士官抛在一边;二是要合理赋予士官“官”的权力。要赋予他们日常事务的处置权,重要问题的参与权,敏感事务的监督权,让他们有职有权,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干部缺编的情况下,可以指定优秀士官代理干部职务,连队党支部还应当根据本单位党员的具体情况,适当吸收优秀士官党员进支委,让其参政议事、献计献策;三是要为士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要优先考虑到士官的特殊作用,尽可能让其“当先锋”、“打头阵”。部队组织比武竞赛、科技练兵活动,要让士官登台亮相,尽可能展示其才华。在经常性的训练、工作、学习中,也要发挥士官的特殊优势,让其担任“小教员”。四、加强帮教,提高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素质。经常性思想工作是一门艺术,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士官相对于干部来说,理论水平、能力素质、工作经验要弱一些,因此,基层干部要着力帮助士官提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能力素质。一是要帮助士官提高理论素养,打牢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础。理论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方向,而且决定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水平。因此,要引导士官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帮助他们掌握精神实质,学会理性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帮助士官掌握工作路数,打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主动仗。认真组织士官学习掌握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基本特征、疏导方针、指导原则、方式方法、主要内容以及战士思想变化的规律,使士官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帮助士官提高工作能力,争做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坚持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采取难题“会诊”、交流经验和具体传帮带等方法,对士官进行经常性培训,使士官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形成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五、严格要求,增强士官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说服力。身教重于言教,事实胜于雄辩。基层干部要把对士官的使用和管理结合起来,注重启发士官的自觉性,处理好士官与战士之间的兵兵关系,防止情绪对抗,使士官真正成为士兵的榜样,通过他们的良好形象来增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说服力。基层干部要适应士官制度改革的新变化,自觉依靠组织管理、依靠制度管理、依靠条令条例管理,切不可脱离法规,搞“土规定”,降低对士官的要求。一是强化三种意识。通过不断强化士官的“条令意识、纪律意识和兵的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别人的工作首先要管好自己,只有在行为上让战士心服,说理上才能让战士信服;二是及时化解士官与战士之间的矛盾。士官与战士难免会发生矛盾冲突,基层干部要因势利导,及时化解,防止士官与战士之间的关系恶化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在“热点”问题上,要增强透明度,严格按程序、按标准、按条件,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及时树立典型。士官当中不乏小专家、小能手、小权威,因此,针对不同特点及时树立典型,并结合对优秀者的表彰,能够有效地增强士官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的说服力.这是思想工作的,作用其它还在.装备管理方面这是军队作战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在消防部队进行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中,消防器材装备保障准备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了战斗力的提高。如何能让手中的消防器材装备发挥其最大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成与败。消防部队基层中队器材装备管理工作的内容, 是根据灭火战斗的需要来决定的。消防车辆和随车装备是消防中队的主要技术装备,作为保管和使用它们的驾驶员,自然在部队的作战、训练和执勤备战中担负则重要的责任,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士官制度实施几年来,士官在部队兵员中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士官一般分为专业士官和非专业类(管理)士官两大类。专业士官主要是指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士官,这部分士官一般有专长、有特长,掌握了比较过硬的专业技术,在消防部队来说,主要就集中在消防车驾驶员这一岗位上。按福建省莆田消防支队的实力统计,全支队共有士兵96名,其中士官49名,这其中驾驶员有28名,占到了士官总数的57%和兵员总数的29%。可见,如何发挥专业士官的技术骨干作用,是关系到加强基层中队器材装备管理水平的大事,值得做一番认真的研究。一、重视专业士官的技术骨干地位.基层中队驾驶员的配备基本上是一车一人,比较固定,而且基本上是士官。他们一般都是从士兵中的优秀分子成长起来的,而且经过总队统一的正规驾驶培训,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是基层中队不可忽视的一支技术力量。对于他们的管理和使用,不仅是“开好车”的问题,而且要提高到整个器材装备管理的高度上来,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在现有装备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专业士官的技术水平。作为灭火战斗人员,应能充分熟练掌握器材装备,做到“四会”,即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而专业士官要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素质,主要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1、熟悉装备器材的操作规程。专业士官不仅要会操作装备,而且要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装备损坏和事故。2、熟悉装备器材的检查。专业士官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善于检查装备,注重发现故障,这样才能达到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只注意形式,不注意内容。3、熟练掌握装备保养技术。专业士官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的装备保养上,象爱护家用电器一样爱护装备器材。懂得为什么保养、怎样保养、保养什么,从而高标准地搞好维修保养,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使其更好地发挥战斗效能。4、熟悉一般的装备维修技术。随着器材装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作为专业士官要在熟悉装备性能、原理、构造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故障、准确分析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实施维修。特别在灭火作战中能快速有效地排除故障。三、发挥专业士官技术骨干作用的方法。1、要求士官以模范行动把义务兵“带”好。专业士官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带动义务兵一起进行装备保管和使用工作。要手把手地教,让他们在岗位上及早地学会熟练的技术,带动义务兵刻苦学习、研究技术,带动义务兵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尽早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2、要求士官以全局观念把干部“帮”好。中队干部一般调动频繁,不一定都能熟练地掌握器材装备的维修保养技能,作为专业士官就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理所当然地冲在第一线,亲自动手排除故障,协助干部搞好技术运用。要把自己的技术看成部队战斗力的组成部分。3、要求士官以高度责任感把技术“传”好。专业士官的技术是部队培养的,要毫不保留地传给其他战友。保守的把知识看作私有或者变成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条件,就失去了士官的存在价值。要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师带徒,专业士官的技术只有传下来,发扬光大 ,才有真正价值,才有部队效益。四、基层中队在专业士官管理上的几个可行措施1、建立专业士官的选拔、培训、使用和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生成。要根据各队的实际情况,出台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克服专业士官管理上的随意性和“关系学”,创造一个“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专业士官有干头、有盼头、有学头,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努力地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2、由一名士官负责中队装备和技术人员的管理,担任干部在装备方面的“顾问”。消防器材装备是消防员的武器装备,是消防部队参与灭火战斗的武器,在后勤管理上要求各基层单位,要有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而对基层中队来说,我们可根据中队的实际情况,从专业士官中采用民主推荐的方法,挑选一名思想过硬、技术精湛,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先进分子,担任中队技术带头人的角色,负责监督其他专业士官履行职责,负责检查督促对全队器材装备的管理使用,参加队务会,当作中队的一名班长级骨干,为干部提供专业士官和器材装备方面的助手作用。以一教十,以一管十,促进管理落到实处。3、目前可由驾驶员兼管高技术装备,落实责任制。对于各中队现有的高技术装备既专勤装备,如果简单地分工给战斗员是不科学的,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驾驶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机械常识和维修保养知识,可以分工给他们负责保管,工作强度不大,又能确保管理和保养到位,减少高技术装备损坏和保管不善的可能,在当前的形势下,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措施。总的来说,专业士官在消防中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骨干作用,才能真正把器材装备的管理水平提高档次。终于粘完一篇了还有《从强化组织作用入手加强士官队伍管理之我见 》大哥一定要奖点分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兵役制度改革后,士官已经成为基层队伍的主体。特别是二级以上士官多数是班长、骨干,又具备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因此成为基层中队执勤训练、灭火救援的中坚力量,二级以上士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层队伍的稳定。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基层中队对二级以上士官管理难度大,普遍存在“兵”的意识差、不注意个人小节、在请假、婚姻及消费观念上存有误区等。因此,多数基层干部将二级以上士官视为“刺头兵”,不仅未能发挥他们的作用,甚至有些士官在中队起反作用,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建设。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二级以上士官的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换个角度去管理,不仅要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士官,更应该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作用。的确,多数基层单位未能强化党员意识来加强士官的管理,管理上大多是采取行政手段,造成士官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有所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士官党员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不深,认为只要技术过硬就行,把技术强等同于觉悟高,从而忽视了思想改造、有的认为只要关键时候上得去,平时工作无所谓等等。以及《充分发挥士官在部队基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士官,是部队建设的骨干与中坚力量。随着新兵役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充分发挥班长在部队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尤其在继承传统管理方法为主体的“兵管兵”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机关尤其是基层干部关注的问题。 一、“兵管兵”重要意义所谓“兵管兵”就是指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班长管理为主体的士兵群体相互管理随着新《兵役法》的颁布实施,大量的优秀士兵将选改为士官,作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予以较长时间的保留。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独立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好,并且在士兵行列中与义务兵朝夕相处,熟悉条令条例,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带兵能力,这首先为“兵管兵”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及兵员文化素质的显著增强,班长队伍素质也会随之有较大的提高,这同样为“兵管兵”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日趋现代化,大量良莠并存的思潮也在不断冲击着军营,为管理者知兵增添了较大的难度。而班长作为一个兵头将尾,与兵之间最熟悉、最了解,他们在时空上易于接近,感情上易于沟通,充分发挥其班长作用既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也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消除管理工作中的盲区,达到“拾遗补缺”之功效。因此,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兵管兵”比“官管兵”具有更多的优势。其次,我军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并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开展“兵管兵”既是我军性质、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群众路线在基层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而且,通过“兵管兵”活动的开展,还能激发基层士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接受管理、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其在管理中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对干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产生“1+1>2”的管理。再次,通过“兵管兵”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引发各级管理者对自身管理动机、行为与效果的大量思考,促使管理者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部队基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认清当代青年战士的本质和主流,适应当代青年战士所具有的讲求民主、乐于参与、富于创新等思想特征;充分发挥班长在部队管理中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从提高对新时期战士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认识入手,把部队基层建设与士兵求进步、求发展的基本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推动部队基层管理活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发挥广大士官队伍在部队基层管理作用,作好士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观念要新。在现实管理教育中,带兵人的观念陈旧,思想政治教育与士官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新特点和必然要求。士官在部队的时间长,传统的说服教育方法对他们的作用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如何更新观念,用与时俱进的态度,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道理和深厚的感情引导士官明事理、守纪律、讲奉献,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这就要求带兵人要提高“五能力”,即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提高讲清讲明道理的能力、提高选择时机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纠正问题。平时,在管理过程中,一些基层管理者不愿在营区上下走动,除了正常训练外,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室写材料、看文件,对于战士以及营区内的情况,不能准确掌握。其实只有在平时工作中统筹安排时间,两腿多转,及时了解和掌握营区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细致问题,一些“死角”不能及时发现,给部队管理留下一些隐患,对营区的各种情况都做到“心中明”,才能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要细心、认真,根据部队正规化管理的要求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时要求部队改正问题。如发现了问题不愿意讲,认为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放纵自流。如果这样认为,就有可能因小事酿成大祸,导致部队正规建设全盘否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路,所以,只有在平时工作中防范于未然,在第一时间内制止纠正不利部队管理的各种问题,才不至于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当然,在我们讲问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切入正题,讲中要害。三是倾听意见,一些基层管理者在平时管理上缺乏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宽广胸襟,喜欢搞“一言堂”,以自我为中心,一人说了算,这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队的发展和正规化管理。平时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同志意见,共同研讨部队发展;虚心倾听战士对部队管理好的建议和战士心声,及时了解战士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思想疙瘩和个人问题,掌握营区周围群众对部队的情况反映,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正打造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摘要:消防部队基层管理工作是加强消防部队建设完成灭火作战以及其他工作的基础。根据当前新时期、新社会和新形势消防部队存在的问题和加强部队高度稳定、集中统一、保证正常的队伍建设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浅谈当前消防部队执勤战斗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关键词:部队管理建设分析 对策一、部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的侧重点部队管理是部队建设中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是巩固和部队自身发展的前提,也是部队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只有加快公安消防部队管理正规化建设,依靠管理增强部队战斗力,积极推进部队管理教育和创新与发展,不断提高部队管理整体优势。这是摆在消防部队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部队管理正规化建设,就是要依据我们部队的本质属性和执勤战备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各种规章制度,将规章制度逐步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必须理解和分析部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条令条例为基本依据,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部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法规、规章、制度为基本手段和依据,并严格执行,通过严格的管理来体现消防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战斗力。二、当前消防部队在执勤战斗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兵员结构复杂,部队不好管理。过去消防部队兵员成份单一,官兵思想稳定,装备也较差,比较好管理,现在的兵员较为复杂,主要有:一是在社会上打工或工作几年后才当兵的人较多,特别是到经济特区的打工者也较多,他们入伍前就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思想相当活跃,入伍后他们大都想尽快求实惠;二是关系兵增多,他们由于路子多,在部队不甚听话不说,反而在部队内部利益面前能通过各种关系得到优先和照顾,让老实、踏实工作的战士内心不服气,不便于部队管理;三是“独子兵”增多,他们在家中有很好的条件和受父母的照顾,到部队后生活自理能力差,工作吃苦精神差,还受不了批评教育等;四是战士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文化较高的战士,在学习中感到文化水平低的战士学什么都慢,接受能力自然也慢,这样给战士之间产生矛盾,不便于团结和管理,更还有一些官兵是有文凭无素质,还看不惯管理人员的水平,在部队管理工作中有抵触情绪;五是士官比例增大,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士官服役时间长,与地方认识的朋友多,不是请假外出会友,就是利用外出时间与驻地女青年谈恋爱,甚至有的士官将亲属带到部队驻地打工、经商等。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也给部队管理增添了难度。2、官兵安全意识不高 自身要求不严(1)首先在训练上安全保障不到位,个人安全防护意识不强。日常训练当中,个别官兵积极性不高,存在麻痹思想,没有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同时也脱离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原则,主要存在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在实训过程中,对自我要求不够严,标准不够高;在消防业务理论学习中官兵学习不扎实,辖区“六熟悉”内容了解不深不细;训练方法不够灵活,创新意识淡薄,业务指导力度和训练强度不够,导致个别战士训练标准达不到要求;(2)个别心同志火场经验少、怯场。在平时的抢险、灭火战斗中主要存在个别新同志火场经验少,出现怯场,看到火势的迅速蔓延,热浪袭来,产生恐惧心理,阻碍火灾扑救任务的顺利开展;个别战斗员对器材装备不熟练,导致火场器材没有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个别战斗员安全意识不够强,在明火熄灭后,产生麻痹意识,没能预测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对于有关化学物品学习有待于加强和提高。(3)官兵思想松懈。在执勤战备和工作生活中官兵思想比较松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管理不严,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个别干部、班长存在不敢管现象和管理方式方法不科学、不恰当、不合理等,同时对训练消极同志采取措施不力,导致训练效果不明显现象等等问题。,三、改进部队管理应把握的侧重点部队管理的重点,实质上就是要抓住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在管理中不断地去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管理者也必须结合部队的特点和工作具体情况,来慎重把握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管理者要善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一些管理者身在兵中不知兵,不了解士兵的思想动态和心态,以致一些小的问题变成大问题,给部队管理带来了难处,更是影响了部队的整体发展。为此,基层部队的管理者在善于发现问题方面要做到:一要勤于日常观察,通过细心的观察,掌握士兵的思想、心态和行为情况,自觉与士兵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带兵要知兵,彻底消除士兵思想和心中的疑虑,让他们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部队的各项工作;二要坚持部队管理分析汇报制度,即通过各种渠道与战士交心谈心,组织部属汇报思想,管理者要反复进行思想和形势分析,从分析和汇报中了解情况,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要做好管理规律性预防工作,即结合部队兵员补退、重大执勤保卫、请假、婚恋等情况,预先要采取措施,掌握情况和主动权,防患于未然。管理者要善于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部队管理中,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管理者首先要善于从多种原因中区分发生问题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只有找准了主要原因,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其次,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区分定性,主要看是思想、心理、被人利用、胁迫以及还是实际问题,定性后还要分析是违反纪律还是触犯法律,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管理者要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和发现问题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及时抓苗头,集中抓倾向。主要是把问题先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问题有一定的倾向性,就要及时地抓好集中整治教育工作,认真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二是要依靠组织力量,发动官兵人人参与。针对问题要及时组织官兵认真思考和展开大讨论,让大家共同找原因,论危害,出主意,消隐患。四、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在消防部队发展成长的历程中,管理工作是保证消防部队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忠实履行消防部队宗旨,赢得人民信赖,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和促进消防部队建设的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面对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考验,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方面。针对个别存在以上问题的中队要查摆剖析,分析当前消防部队存在的问题,并加强队伍管理科学施训。1、加强队伍问题深挖细查,防患未然。为切实汲取教训,中队在学习过程中,不搞老一套,不走过场,而是根据支队同部署安排,紧密结合中队现状,对在部队管理和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护短,敢于触及思想,揭短亮丑。对中队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出现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查摆,并逐一展开讨论,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引起重视。经过认真查摆,中队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干部管理缺乏艺术,有时处理问题不够冷静,批评、指责过多,鼓励太少;二是少数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标准不高,有应付差事现象;三是个别官兵作风不够严谨,思想出现放松现象;四是极少数战士训练、出警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五是岗哨坚持不是很好,存在着睡岗、交接岗不及时、不能落实流动岗等现象;六是驾驶员安全意思淡薄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中队的正规化管理,在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加以制止和克服,及时消除事故苗头。2、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强化军人意识和宗旨教育。基层干部要深入了解战士的思想状况,把握其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教育和帮助他们加深对战士根本职能的理解,在思想上端正服役态度,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牢固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为消防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3、制订措施,堵塞漏洞(1)、针对查摆出的问题,中队党支部狠下决心,敢于动真格,决定从建章立制入手,进行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杜绝违纪事故的发生。为加强对中队的管理,切实提高官兵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中队全体官兵人人写出自查材料和整改措施以及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并由大队党委把关,凡是不切合自身实际的,一律重写。另外,要完善中队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对班长完成工作任务、岗哨交接班、执勤训练、内务卫生评比、警容风纪、车辆器材检查评比等制度,做到一周一安排,一周一落实,一周一评比,极大提高了班长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作风明显加强。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尤其是夜间坚决杜绝战士外出。对车辆器材的管理实行定人、定责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确保了车辆性能、装备器材完整好用。对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半年和全年的奖金挂钩。(2)、干部要做到处处带头,以身作则。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严于律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带兵干部,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工作中要多方面关心士兵,处处做士兵的表率;二要做到公正廉洁,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已渗入到我们部队中,这就要求我们干部要带头做执行条令条例和遵守纪律的模范,带头做公正廉洁的模范,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同时,干部要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金钱利益关系的影响和渗透,管理中不搞特殊化,不侵占士兵的利益,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办事公道正派,在面对士兵入党、入学、学技术、转士官、立功受奖等方面能做到一视同仁,通过正常的工作关系,来密切内部的官兵关系,净化内部环境;三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通过认真学习军政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新时期部队管理者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部队合格的管理者,把部队教育好、管理好今年是求真务实年,我们要以这次贯彻执勤、作战、训练安全为契机,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强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管理,在官兵思想素质、纪律作风、工作作风、部队管理教育等方面都有整体的新突破,执行命令上将更加坚决,狠抓“五条禁令”、条令条例和各个环节上的落实,争创“五无”和先进中队为目标。堵塞各种漏洞,做到预防在先,严防各类事故违纪和案件的发生,始终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建设一支“忠诚可靠、竭诚奉献、服务人民”的消防队伍作出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使命。给党和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参考文献一、《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三、《泉州市消防部队正规化建设《十规范》》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
近年来,武警基层部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一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 摘要: 我们通过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生长 渠道 、情感认知、“载重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了解,为下一步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的 教育 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growth channel, emotional cognition, "weigh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e found tha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for basic level cadre in knowledge structure, psychological quality,etc.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ng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furt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关键词: 武警部队基层军官;教育管理;特点分析 Key words: armed police officers;education managemen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E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3)02-0300-02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从生长渠道看,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从武警部队院校生长的干部,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士兵考入武警院校;一种是从应届高中 毕业 生考入武警院校。这类干部约占总队当年新生干部的90%左右。二是从基层部队符合一定条件的特优班长中选拔。这类干部每年在总队新生干部中约占7%左右。三是从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四是从入伍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因此就决定了武警部队基层干部 文化 素养、军政素质参差不齐。 从对部队情感认知状况看,一是对部队熟悉程度有所不同。从武警部队院校毕业的干部(包括从地方考入武警院校的),他们都有部队生活经历、阅历,少则3、4年,多的有5、6年,熟悉部队生活,军政基本知识要厚实的多,一旦到了部队,很快就能进入工作。而多数地方院校入伍干部,基本上没有部队生活经历,对部队的认识大多是从书报、影视作品中获得,缺乏对工作生活亲身经历和体验,对部队的环境很较为陌生,到了部队不太适应,特别是对部队管理体系、 方法 等理解不一,有极个别从入伍到转业都悟不透部队。二是对士兵的感情深厚度有差别。从武警院校毕业的干部,对从情感上与战士有着天然的联系,十分了解战士所想、所思,能很快缩短与之的情感距离。而地方毕业入伍的“学生官”正好相反,他们缺乏部队生活的经历,在感情上与战士少一种必然情结,这也是客观的弱项和缺陷,也正是与战士感情有距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对自身认同感有区别。我们调查发现,多数部队“土生土长”的干部特别是士兵考学提干、优秀班长直接提干,感到能当上这个干部,是一步一步努力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许多来自农家子弟的,就感到更不容易了,很有成就感,非常珍惜。反观一些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干部,入伍到部队就定为副连职,授予中尉警衔,总感觉来的太容易了,不是很在乎,更谈不上珍惜。也有部分同志感到地方就业难,把部队当跳板,难以安心部队,特别是一些不适应部队严格生活、工作不如意的,有失落感,后悔到部队。 从基层干部“载重量”看,一是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现阶段正处于武警部队任务的拓展期。基层执勤、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干部要干的事多了许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基层干部纵有三头六臂也觉得“分身乏术”,整天疲于应付。二是要求高心理压力大。基层干部遇到的棘手事有些事牵扯精力较大,一时半会难了断,未必都能处理好,也未必都能得到理解。三是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基层干部大都处在人生负重期,有的刚刚成家,有的长期分居,有的家属下岗、失业。近三年总队特困补助情况显示,困难干部中,基层干部占90%,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成为“房奴”的干部压力就更大了。 从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不难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是文凭越来越高,但认知水平比较低,对党的创新理论坚信和运用不够。他们紧跟潮流,追求时尚,平时对基金股票、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和新闻比较关心,而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度不够,头脑中“政治”、“旗帜”、“党性”、“信仰”、“修养”的意识较为薄弱,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等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有的政治上不够敏感,对一些错误言论,听之任之,更不能去批评和抵制。 二是成功愿望强烈,但心气越来越浮躁,对待成长进步的心态欠缺修炼。许多基层干部渴望在部队干一番事业,期望值很高,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甚至于孤傲看不起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普遍心浮气躁。一些基层干部碰在一起,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提了吗?”有的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吹嘘;有的三年不升职,就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牢骚满腹;有的在一个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就琢磨更高的位子;有的认为工作太苦了,把自己与地方老板比,与所谓的成功人士比,与个别发了的同学比,工作没法比轻松,经济没法比富裕,生活没法比自由,家庭没法比温馨,付出多、实惠少、发展慢。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干部对军营环境和军人生活感到很不适应,认为基层紧张、艰苦、封闭,管得太宽太严太死,思想上有些抵住情绪,有的刚到部队不到半年,就通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调离基层,实在不行就打转业 报告 。 三是社会知识丰富,但部队经历比较简单,对战士缺乏深厚感情。这几年,基层干部中从家门、校门、到队门的“三门”干部逐渐增多,他们知识面宽,观念新潮,特别是对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等懂得多、很在行,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的在一些思想观念与战士产生了“鸿沟”,加之在部队的经历阅历单一,缺乏与战士的情感交流,很是看不起战士;有的面对战士,习惯板着脸、摆架子,走不进兵心,战士也不愿向他们袒露思想;一些战士反映,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兵味”是越来越不足,“官架”是越来越十足,不跟班作业,在位不尽心、到位不尽职等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干部战士相互“看不惯”的尴尬局面,导致官兵关系不够和谐。 四是思想比较前位,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基层80后干部的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支队基层干部185人,80后出生的72人占39%。他们的民主意识强、交往、消费、择偶观念等比较超前,但少数基层干部意志比较脆弱,经得起成功、经得起表扬,经不住挫折,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的十分消极,会选择退避、埋怨,个别甚至有叛逆心理。有的基层干部,往往不是在 总结 教训中再接再厉,而是在怨天尤人中逐渐失去信心;有的做人做事随心所欲,个性太强,遇事不会多元化思考,换位思考,只要一言不合,一事不顺,就易上火;有的自己工作没干好被领导批评了,就把情绪发泄到战士身上,随意伤害战士。 五是进取精神较强,但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差距造成压力过大。武警部队是高风险职业,特别是随着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快节奏、高标准已成了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基层干部大多都想在部队干成一番事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不亮就起来,晚上别人睡觉了,还要查铺查哨,还担心目标和部队出情况、有事情,压得透不过气来,整天提心吊胆,一边想出成绩,一边又怕出问题;许多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工作节奏加快,任务不断加重,大项活动频繁,上岗就得适应,给任务就得出成骨,否则就会被说成一无是处,特别是一些领导不能正确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把个别人的不足看成是多数人的缺点,把阶段性的失误看成是与生俱来的短处,不能容短,更不能及时补短。 本文通过研究,为基层干部经常性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本文分析的基层干部的特点,只是体现在一定时期,是一种动态要素,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文焕.系统科学方法与军队管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 [2]王安.军队管理规律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3]王安.军队管理思路与对策[M].北京:长征出版社,.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二 武警基层部队干部的福利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武警部队遂行执勤、处突、反恐、维稳等多样化任务能力的增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利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切实解决好福利制度的对外吸引力和对内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 一、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的现状 通过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和2008年津贴补贴制度规范调整,以及一系列福利待遇政策的出台,武警部队基层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在福利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现实问题,造成了激励效用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福利标准仍然偏低,不利于确保基层干部生活水平 基层干部福利是其收入主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基层干部及其家庭生活水平中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在历次工资改革中,基层干部福利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标准调整幅度小,调整相对滞后等问题。例如,作为补偿基层干部生活的福利费、防暑降温费,作为补助基层干部家庭的夫妻分居补助费和子女教育保育费,长期标准不变,其中大多数标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发挥作用不理想。军人福利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现实情况看,近年来地方劳动就业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从各个层面对于军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给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心理增加了负担。 (二) 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和处理来自部队内外的任务等各类复杂问题,其工作性质极具危险性、工作岗位极具重要性、工作任务极具特殊性。但现行的福利项目的设置,却没有体现出这种危险性、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对基层干部施以必要的经济补偿,主要体现在: 第一,基层岗位特色福利项目设置不全。现行福利制度中只有基层干部岗位津贴能体现基层干部的岗位特殊性,其设立的初衷是为达到补偿和激励基层干部的目的,但标准太低不能达到激励补偿效果。美军为调动前线军人的积极性,为工作在战斗地区的军人提供了丰厚的作战津贴,同时也为参战军人增设了福利补贴,如家庭分居补助、临时执勤津贴和火线执勤补贴等,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第二,福利项目划分归属不够合理。我军工资福利制度从建国以来历经五次大的改革和调整。例如2006年工资改革中军人福利中增设了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其目的在于对不同级别的军人提供工作补偿和生活补助。但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008年津贴补贴规范调整对工资福利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另外,从具体项目归属来看,根据现行财务标准规定中,军人福利分布于工资津贴、抚恤费、福利费、住房补助费和探亲路费等科目中,造成一些混乱。第三,福利项目变动落后。地方工资制度针对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生活的影响,出台了区域性补助项目,如职务岗位补贴、误餐补助、交通补贴等,而军队没有对相关福利项目进行及时设立和调整。 (三)各单位实际发放的福利存在差别,容易造成苦乐不均 虽然军队和武警部队实行统一福利待遇制度,但不同部门、单位和地区的福利待遇在实施中有很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苦乐不均。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同驻地、不同任务的基层部队干部福利待遇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驻地在大中城市部队和担负政府机关警卫任务的部队,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和再就业等各方面都有较好保障,在享受全军统一干部福利的同时,自行规定的福利待遇多种多样。而驻地较为偏远基层中队和担负看押看守勤务部队,不仅在家属就业、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只能享受统一标准规定之内的福利,在政策上没有给予倾斜和适当照顾。长期以来,这种情况造成了部队干部的非均衡流动,一些干部纷纷想方设法调离艰苦偏远基层单位,流入机关或驻城市部队,造成了机关人员普遍超编,基层单位干部力量薄弱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 二、基层干部福利改善的建议 改善基层干部的福利水平,应以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基层干部的物质生活待遇为出发点,以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充分体现军人职业特点和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一)强化福利针对性 基于基层干部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的情况,加快改进和完善福利制度政策的步伐,充分考虑和重视基层干部的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使基层干部始终感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干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上获得组织的信任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同时,在制定基层干部福利激励机制时,充分发挥利益诱导功能。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利益驱动机制,人们总是选择到环境好、收入高、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地区和岗位上工作。为了鼓励社会优秀人才到部队来,鼓励部队的优秀人才到一线部队、基层部队去,在积极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应注重发挥福利制度的利益诱导功能。即福利待遇应与工作环境和具体岗位有机结合起来。 (二)增加基层干部福利项目,构建福利激励机制 福利项目的完善应以解决军人福利待遇的补偿性和激励性为基本出发点,与之对应,就是要构建基本福利和特定福利为内容的福利体系。主要是完善基层干部职业福利、生活福利和其他服务待遇。在干部职业福利方面,着力提高军人职业津贴标准和基层岗位福利标准,并做到有重点、有层次;在生活福利方面,基于生存环境、消费品价格指数、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困难等因素,从个人福利和家庭福利两个角度,参考地方公务员有关生活补贴政策,适时的增添相关生活补贴,并对已有的补贴项目进行标准、方式的调整,充分满足基层干部的实际需要,让基层干部暖心,扎根部队;在其他服务待遇方面,主要是相应中央军委的意见,切实关心基层官兵的成长进步,鼓励和支持参加学历升级、在职自学、岗位成才。关心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他们能够正常休假、定期体检,患有疾病能够及时治疗 (三)改善基层干部福利保障体系 首先因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福利增长机制,它是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全体军人福利待遇水平目标实现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福利增长机制,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军人福利水平、消除现有的军地收入差距,反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军地收入不合理的反差日益加大。目前来说,比较合理的增长机制,主要有两种:建立与GDP联动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和建立与CPI同步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这两种方式。 其次,逐步扩大货币化福利的比例,改善和优化军费存量结构,增强军人收入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使分配更加合理规范,量化军人物质生活待遇,尽可能的消除权利扭曲性的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福利法规制度 为确保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顺利实施,应制定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使基层干部福利保障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道路。具体的做法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法规。由军队依据国家立法机关规定的立法程序进行立法,并以国家法令的形式予以公布,再由部队以条例和 规章制度 的形式加以明确,以此来增加其权威性,便于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落实。二是在法规条文中明确基层干部福利补贴的标准,确保可操作性。由于现阶段对军人工资福利等还没有专门法规的实际。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抓紧对军人工资福利立法研究,同时,可对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做出专门论证,分类明确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基本标准、增资标准等。三是适时调整与修订法规,确保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时效性。一方面,根据经济进步和国家发展需要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另一方面,注意与工资立法相连接。确保基层干部与同级别的公务员保持相同的工资福利增长幅度。 (五)利用组织支持理论,提高福利激励效果 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组织支持满足了员工的社会情感需求,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回报,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组织支持理论同样适用于部队管理,对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部队应该加强基层用人机制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公正透明的任免制度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进而提高其组织支持感。因此对于部队来说,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系统和公开透明的任免监督体系等相关 措施 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其次,部队应加强上级对于基层干部的指导与帮扶作用。随着武警部队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基层干部承受较大的工作和思想压力,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尤其是直接上级,对于基层干部不仅仅是下达任务的角色,需要给予下属更多指导和帮助,投入情感支持,以激励其高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充分施展才华。 三、小结 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福利因其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满足多种需求而发挥特定的激励作用。合理有效的福利激励不但能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基层干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进入基层部队。 [参考文献] [1]郝万禄.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恩起.干部工资福利工作.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3]赵俊兰.军人薪酬的理论与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6. [4]孙延东.军人工资福利待遇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5]关于军队调整规范津贴补贴制度的通知.解放军四总部.2009.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309)
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士官在基层管理教育中的骨干作用.5000-8000字.Q92 81 06 483
近年来,武警基层部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一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 摘要: 我们通过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生长 渠道 、情感认知、“载重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了解,为下一步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的 教育 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growth channel, emotional cognition, "weigh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e found tha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for basic level cadre in knowledge structure, psychological quality,etc.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ng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furt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关键词: 武警部队基层军官;教育管理;特点分析 Key words: armed police officers;education managemen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E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3)02-0300-02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从生长渠道看,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从武警部队院校生长的干部,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士兵考入武警院校;一种是从应届高中 毕业 生考入武警院校。这类干部约占总队当年新生干部的90%左右。二是从基层部队符合一定条件的特优班长中选拔。这类干部每年在总队新生干部中约占7%左右。三是从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四是从入伍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因此就决定了武警部队基层干部 文化 素养、军政素质参差不齐。 从对部队情感认知状况看,一是对部队熟悉程度有所不同。从武警部队院校毕业的干部(包括从地方考入武警院校的),他们都有部队生活经历、阅历,少则3、4年,多的有5、6年,熟悉部队生活,军政基本知识要厚实的多,一旦到了部队,很快就能进入工作。而多数地方院校入伍干部,基本上没有部队生活经历,对部队的认识大多是从书报、影视作品中获得,缺乏对工作生活亲身经历和体验,对部队的环境很较为陌生,到了部队不太适应,特别是对部队管理体系、 方法 等理解不一,有极个别从入伍到转业都悟不透部队。二是对士兵的感情深厚度有差别。从武警院校毕业的干部,对从情感上与战士有着天然的联系,十分了解战士所想、所思,能很快缩短与之的情感距离。而地方毕业入伍的“学生官”正好相反,他们缺乏部队生活的经历,在感情上与战士少一种必然情结,这也是客观的弱项和缺陷,也正是与战士感情有距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对自身认同感有区别。我们调查发现,多数部队“土生土长”的干部特别是士兵考学提干、优秀班长直接提干,感到能当上这个干部,是一步一步努力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许多来自农家子弟的,就感到更不容易了,很有成就感,非常珍惜。反观一些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干部,入伍到部队就定为副连职,授予中尉警衔,总感觉来的太容易了,不是很在乎,更谈不上珍惜。也有部分同志感到地方就业难,把部队当跳板,难以安心部队,特别是一些不适应部队严格生活、工作不如意的,有失落感,后悔到部队。 从基层干部“载重量”看,一是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现阶段正处于武警部队任务的拓展期。基层执勤、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干部要干的事多了许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基层干部纵有三头六臂也觉得“分身乏术”,整天疲于应付。二是要求高心理压力大。基层干部遇到的棘手事有些事牵扯精力较大,一时半会难了断,未必都能处理好,也未必都能得到理解。三是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基层干部大都处在人生负重期,有的刚刚成家,有的长期分居,有的家属下岗、失业。近三年总队特困补助情况显示,困难干部中,基层干部占90%,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成为“房奴”的干部压力就更大了。 从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不难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是文凭越来越高,但认知水平比较低,对党的创新理论坚信和运用不够。他们紧跟潮流,追求时尚,平时对基金股票、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和新闻比较关心,而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度不够,头脑中“政治”、“旗帜”、“党性”、“信仰”、“修养”的意识较为薄弱,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等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有的政治上不够敏感,对一些错误言论,听之任之,更不能去批评和抵制。 二是成功愿望强烈,但心气越来越浮躁,对待成长进步的心态欠缺修炼。许多基层干部渴望在部队干一番事业,期望值很高,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甚至于孤傲看不起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普遍心浮气躁。一些基层干部碰在一起,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提了吗?”有的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吹嘘;有的三年不升职,就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牢骚满腹;有的在一个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就琢磨更高的位子;有的认为工作太苦了,把自己与地方老板比,与所谓的成功人士比,与个别发了的同学比,工作没法比轻松,经济没法比富裕,生活没法比自由,家庭没法比温馨,付出多、实惠少、发展慢。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干部对军营环境和军人生活感到很不适应,认为基层紧张、艰苦、封闭,管得太宽太严太死,思想上有些抵住情绪,有的刚到部队不到半年,就通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调离基层,实在不行就打转业 报告 。 三是社会知识丰富,但部队经历比较简单,对战士缺乏深厚感情。这几年,基层干部中从家门、校门、到队门的“三门”干部逐渐增多,他们知识面宽,观念新潮,特别是对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等懂得多、很在行,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的在一些思想观念与战士产生了“鸿沟”,加之在部队的经历阅历单一,缺乏与战士的情感交流,很是看不起战士;有的面对战士,习惯板着脸、摆架子,走不进兵心,战士也不愿向他们袒露思想;一些战士反映,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兵味”是越来越不足,“官架”是越来越十足,不跟班作业,在位不尽心、到位不尽职等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干部战士相互“看不惯”的尴尬局面,导致官兵关系不够和谐。 四是思想比较前位,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基层80后干部的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支队基层干部185人,80后出生的72人占39%。他们的民主意识强、交往、消费、择偶观念等比较超前,但少数基层干部意志比较脆弱,经得起成功、经得起表扬,经不住挫折,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的十分消极,会选择退避、埋怨,个别甚至有叛逆心理。有的基层干部,往往不是在 总结 教训中再接再厉,而是在怨天尤人中逐渐失去信心;有的做人做事随心所欲,个性太强,遇事不会多元化思考,换位思考,只要一言不合,一事不顺,就易上火;有的自己工作没干好被领导批评了,就把情绪发泄到战士身上,随意伤害战士。 五是进取精神较强,但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差距造成压力过大。武警部队是高风险职业,特别是随着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快节奏、高标准已成了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基层干部大多都想在部队干成一番事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不亮就起来,晚上别人睡觉了,还要查铺查哨,还担心目标和部队出情况、有事情,压得透不过气来,整天提心吊胆,一边想出成绩,一边又怕出问题;许多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工作节奏加快,任务不断加重,大项活动频繁,上岗就得适应,给任务就得出成骨,否则就会被说成一无是处,特别是一些领导不能正确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把个别人的不足看成是多数人的缺点,把阶段性的失误看成是与生俱来的短处,不能容短,更不能及时补短。 本文通过研究,为基层干部经常性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本文分析的基层干部的特点,只是体现在一定时期,是一种动态要素,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文焕.系统科学方法与军队管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 [2]王安.军队管理规律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3]王安.军队管理思路与对策[M].北京:长征出版社,.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二 武警基层部队干部的福利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武警部队遂行执勤、处突、反恐、维稳等多样化任务能力的增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利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切实解决好福利制度的对外吸引力和对内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 一、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的现状 通过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和2008年津贴补贴制度规范调整,以及一系列福利待遇政策的出台,武警部队基层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在福利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现实问题,造成了激励效用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福利标准仍然偏低,不利于确保基层干部生活水平 基层干部福利是其收入主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基层干部及其家庭生活水平中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在历次工资改革中,基层干部福利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标准调整幅度小,调整相对滞后等问题。例如,作为补偿基层干部生活的福利费、防暑降温费,作为补助基层干部家庭的夫妻分居补助费和子女教育保育费,长期标准不变,其中大多数标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发挥作用不理想。军人福利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现实情况看,近年来地方劳动就业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从各个层面对于军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给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心理增加了负担。 (二) 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和处理来自部队内外的任务等各类复杂问题,其工作性质极具危险性、工作岗位极具重要性、工作任务极具特殊性。但现行的福利项目的设置,却没有体现出这种危险性、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对基层干部施以必要的经济补偿,主要体现在: 第一,基层岗位特色福利项目设置不全。现行福利制度中只有基层干部岗位津贴能体现基层干部的岗位特殊性,其设立的初衷是为达到补偿和激励基层干部的目的,但标准太低不能达到激励补偿效果。美军为调动前线军人的积极性,为工作在战斗地区的军人提供了丰厚的作战津贴,同时也为参战军人增设了福利补贴,如家庭分居补助、临时执勤津贴和火线执勤补贴等,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第二,福利项目划分归属不够合理。我军工资福利制度从建国以来历经五次大的改革和调整。例如2006年工资改革中军人福利中增设了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其目的在于对不同级别的军人提供工作补偿和生活补助。但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008年津贴补贴规范调整对工资福利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另外,从具体项目归属来看,根据现行财务标准规定中,军人福利分布于工资津贴、抚恤费、福利费、住房补助费和探亲路费等科目中,造成一些混乱。第三,福利项目变动落后。地方工资制度针对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生活的影响,出台了区域性补助项目,如职务岗位补贴、误餐补助、交通补贴等,而军队没有对相关福利项目进行及时设立和调整。 (三)各单位实际发放的福利存在差别,容易造成苦乐不均 虽然军队和武警部队实行统一福利待遇制度,但不同部门、单位和地区的福利待遇在实施中有很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苦乐不均。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同驻地、不同任务的基层部队干部福利待遇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驻地在大中城市部队和担负政府机关警卫任务的部队,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和再就业等各方面都有较好保障,在享受全军统一干部福利的同时,自行规定的福利待遇多种多样。而驻地较为偏远基层中队和担负看押看守勤务部队,不仅在家属就业、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只能享受统一标准规定之内的福利,在政策上没有给予倾斜和适当照顾。长期以来,这种情况造成了部队干部的非均衡流动,一些干部纷纷想方设法调离艰苦偏远基层单位,流入机关或驻城市部队,造成了机关人员普遍超编,基层单位干部力量薄弱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 二、基层干部福利改善的建议 改善基层干部的福利水平,应以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基层干部的物质生活待遇为出发点,以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充分体现军人职业特点和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一)强化福利针对性 基于基层干部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的情况,加快改进和完善福利制度政策的步伐,充分考虑和重视基层干部的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使基层干部始终感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干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上获得组织的信任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同时,在制定基层干部福利激励机制时,充分发挥利益诱导功能。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利益驱动机制,人们总是选择到环境好、收入高、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地区和岗位上工作。为了鼓励社会优秀人才到部队来,鼓励部队的优秀人才到一线部队、基层部队去,在积极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应注重发挥福利制度的利益诱导功能。即福利待遇应与工作环境和具体岗位有机结合起来。 (二)增加基层干部福利项目,构建福利激励机制 福利项目的完善应以解决军人福利待遇的补偿性和激励性为基本出发点,与之对应,就是要构建基本福利和特定福利为内容的福利体系。主要是完善基层干部职业福利、生活福利和其他服务待遇。在干部职业福利方面,着力提高军人职业津贴标准和基层岗位福利标准,并做到有重点、有层次;在生活福利方面,基于生存环境、消费品价格指数、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困难等因素,从个人福利和家庭福利两个角度,参考地方公务员有关生活补贴政策,适时的增添相关生活补贴,并对已有的补贴项目进行标准、方式的调整,充分满足基层干部的实际需要,让基层干部暖心,扎根部队;在其他服务待遇方面,主要是相应中央军委的意见,切实关心基层官兵的成长进步,鼓励和支持参加学历升级、在职自学、岗位成才。关心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他们能够正常休假、定期体检,患有疾病能够及时治疗 (三)改善基层干部福利保障体系 首先因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福利增长机制,它是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全体军人福利待遇水平目标实现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福利增长机制,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军人福利水平、消除现有的军地收入差距,反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军地收入不合理的反差日益加大。目前来说,比较合理的增长机制,主要有两种:建立与GDP联动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和建立与CPI同步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这两种方式。 其次,逐步扩大货币化福利的比例,改善和优化军费存量结构,增强军人收入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使分配更加合理规范,量化军人物质生活待遇,尽可能的消除权利扭曲性的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福利法规制度 为确保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顺利实施,应制定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使基层干部福利保障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道路。具体的做法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法规。由军队依据国家立法机关规定的立法程序进行立法,并以国家法令的形式予以公布,再由部队以条例和 规章制度 的形式加以明确,以此来增加其权威性,便于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落实。二是在法规条文中明确基层干部福利补贴的标准,确保可操作性。由于现阶段对军人工资福利等还没有专门法规的实际。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抓紧对军人工资福利立法研究,同时,可对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做出专门论证,分类明确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基本标准、增资标准等。三是适时调整与修订法规,确保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时效性。一方面,根据经济进步和国家发展需要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另一方面,注意与工资立法相连接。确保基层干部与同级别的公务员保持相同的工资福利增长幅度。 (五)利用组织支持理论,提高福利激励效果 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组织支持满足了员工的社会情感需求,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回报,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组织支持理论同样适用于部队管理,对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部队应该加强基层用人机制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公正透明的任免制度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进而提高其组织支持感。因此对于部队来说,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系统和公开透明的任免监督体系等相关 措施 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其次,部队应加强上级对于基层干部的指导与帮扶作用。随着武警部队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基层干部承受较大的工作和思想压力,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尤其是直接上级,对于基层干部不仅仅是下达任务的角色,需要给予下属更多指导和帮助,投入情感支持,以激励其高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充分施展才华。 三、小结 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福利因其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满足多种需求而发挥特定的激励作用。合理有效的福利激励不但能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基层干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进入基层部队。 [参考文献] [1]郝万禄.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恩起.干部工资福利工作.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3]赵俊兰.军人薪酬的理论与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6. [4]孙延东.军人工资福利待遇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5]关于军队调整规范津贴补贴制度的通知.解放军四总部.2009.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309)
以资讯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使军事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高新技术使军事面临一场革命,也引发了新的军事伦理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建立军事装备保险机制分析
摘要:在包含着复杂装备系统的各种军事行动中,风险无处不在。从装备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危害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装备事故处理机制的不足之处;从当前巨集观形势、军队发展、装备建设与训练等方面论述了建立装备保险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关键词:军事装备;装备保险;装备事故
现代军事装备系统复杂、技术先进,不仅在研发生产阶段,而且在使用保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能否引入保险机制来分散风险、分摊损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市场是军队保障的源泉,军民融合是军队保障的趋势,装备要获得更大的保障力,只有走向社会、充分运用市场。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来保障装备使用和部队训练,是适应市场经济下装备建设发展和战斗力生成的新要求。
1装备事故和装备风险
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相关主体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活动都存在着风险,尤其是包含着复杂装备系统的军事行动。战争历史和军事行动的经验已经表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战斗或军事行动本身造成的损失[1]。从装备事故产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来看,包括5个方面:人、装备、环境、管理和任务。随着我军装备不断发展,装备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部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络也越来越紧密,新形势下我军必须具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而随着训练环境越来越复杂、节奏越来越快、强度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在装备训练和军事行动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造成的损失、危害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动用大型装备和执行高强度的军事任务时,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绝对保证部队人员和装备的安全。近几年我军部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恶性事故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仅2013—2015年之间公开报道的战机坠毁事故已有7起之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我们必须客观评价、科学对待事故的发生。在进一步强化装备使用风险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率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军事行动中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事故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3]。因此,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事故损失一直是装备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2现行事故处理方法的局限
一般来说,对军事装备风险规避通常有避免、自留、预防和转移等几种常用的方法[4],不同处理方式会对各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军目前以避免、自留、预防为主,对于相关事故处理一般采取“事后处理”的方式,按照“谁出事谁负责谁赔偿”的个例式原则,在部队内部消化和由部队具体承担事故责任,其中还包括事故中涉及的民事侵权责任或赔偿责任。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以下不利影响,与新形势下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装备战斗力形成这一核心任务的完成。
影响部队正常战备秩序
由于各级部队一般都缺乏处理事故的能力,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相应的专业人员,如果是涉及赔偿等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所以,由一线训练部队直接全面负责协商事故处理和赔偿事宜,就会造成一旦发生事故,部队各级的主要精力都会转移到事故处理和赔偿问题上,除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协调外,往往还需要安排人员保障事故赔偿物件和其他相关工作。由于装备事故往往涉及面广,为了减轻负面影响,部队只能“低调处理,私下协商”,整个事故处理周期长,过多地牵扯了部队的时间和精力。这对部队来说是扩大了事故的影响面,不仅在事故处理期间不能正常开展训练,往往还会影响部队后续的正常生活、训练和战备秩序。由于惧怕同时承担事故责任和高额赔偿的压力,有的部队不愿主动从严组织装备训练,有的部队降低实训难度和要求,甚至取消一些危险性较高的训练课目,这也是产生“消极保安全”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会严重制约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影响部队官兵心理
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稳步推进,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以及装备实战化训练强度的加大,装备训练使用中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明显提升。当前,我军装备事故已经成为威胁官兵人身安全的首要因素,一线部队官兵在训练过程中本来就已经承受了较大的人身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对相关人员还采取“既打又罚”的处理方式,就会造成不好的示范效应。这不仅会影响到直接责任人,还会影响其他人员,给一线部队官兵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加剧事故影响的深度,极易造成官兵对实战化训练的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不敢训、不愿训的局面,降低实训效果,制约装备战斗力的形成。
影响装备改进
如前所述,影响装备事故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装备系统本身。由于装备事故风险处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部队不敢展开真正的“实训”,装备在实战中的缺陷和隐患得不到充分地暴露,有些部队甚至对发生的事故隐瞒不报,影响了对装备设计、研制和生产的有效反馈,制约了装备安全性、使用性的提高,影响了装备质量的持续改进。
影响部队社会形象
目前,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队对于同类性质事故的赔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与地方已有同类性质事故的赔偿标准也不一致。如军用飞机训练事故与民用航空赔偿标准差异相当大。非标准差异化处理既与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客观条件相关,更重要的是相关事故处理过程中缺乏客观标准和共同认可的依据。差异化的赔偿使各方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协商与谈判,这不仅使部队难以承受事故处理过程中各方面的压力,而且容易造成双方均不满意的结果,导致事故处理久拖不决,从而积聚矛盾,干扰部队正常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独立第三方进行调解和裁决,而且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我国各地法院基本不受理民告军的官司,导致民间受损方在与军队赔偿协调不成时,极易采取较为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诉求。这类军民问题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或被利用,特别是在当今资讯时代,相关的负面新闻会直接影响部队的社会形象。
影响部队经费
管理部队的经费是由国家供应的,部队自身没有其他经费来源,而且部队经费都有统一的开支科目和标准,实行专款专用,没有专门用于事故赔偿的经费。装备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得部队无法预先进行计划和预算安排,装备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又使经费开支实际发生。因此,一旦发生事故,部队就不得不挤占有限的训练经费或装备维修经费等进行赔付,这不仅不符合经费管理规定要求,造成超范围开支,给经费审计监督造成事实上的违规行为,还会因训练费用不足而直接压缩训练时间或降低训练强度,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而且责任事故赔付金额的不断攀升,也使得部队苦不堪言。
3建立装备保险机制的优势
装备战斗力的提升并不仅仅只是装备问题,而是复杂的军事、技术、经济与人员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装备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而在风险管理中最为常用的工具是风险转移,尤其是在军民之间的相关责任即民事侵权责任主要指赔偿责任,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保险转移机制来实现风险的转移。有风险才有保险,现代意义上的保险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义大利,在随后的几百年里,世界各国的保险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在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5]。保险实质是一种有偿配置稳定资源的制度安排,稳定资源的有偿配置过程也就是提供保险物品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对风险的分担[6]。目前,我军军事训练和装备使用管理中必须面临诸如因装备事故而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等各种难以防范和避免的风险,现行事故处理主体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十分有限。从调研情况看,现在已经有部分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为编制内的通用车辆购买了地方商业保险,特别是那些近期发生过伤亡事故的单位。但这些单位的尝试范围小、险种选择少、能保障的装备型别少,而且这种尝试性的做法是部队自发行为,于法无据,也不能满足现实的广泛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使之能够向全军或全社会分摊装备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减轻各单位的经济压力和使用人员的精神压力。保险制度主动作为的特点恰好与装备管理活动的这种需求相适应。装备保险在这种背景下呼之欲出并将成为降低军事训练及装备使用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拓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领域
《 ***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不仅能够给装备训练增加经济保障、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还能够有效推动军内保险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目前,国家和军队已经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保险法规制度,为军人商业保险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并在军人保险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军事装备保险必将成为军人保险军民融合式深度发展的又一个新领域。因此,装备保险不仅有利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避免部队经济活动独立于社会发展形成“孤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保险资金与装备管理创新的融合,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有利于建立健全装备风险管控体系
受传统计划管理的影响和制约,我军对利用现代社会风险管理手段有效评估、管理和规避装备事故风险的能力不足。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保险机构将担负因军事活动而引发的事故赔偿和风险预防双重义务,保险机构专业性强、风险防范经验丰富[7],能够为部队提出专业化的指导和建议。一方面,可将现代风险管理逐步引入装备管理中,创新管理制度,全面识别和评估装备在研制、建造、使用训练、保障、退役等各个阶段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方案,减少部队装备全寿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可以全面提高部队官兵风险管理意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部队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进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既是保险机构降低赔付率的必要措施,也是部队保障安全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利用保险机制的风险分担功能,可将潜在风险进行社会转移,不仅可保障装备使用管理者和装备本身的利益,弥补装备事故经济损失,更可从整体上提高军事装备应对风险的水平。
有利于促进部队实战化训练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装备动用频率和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加大,使装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风险加剧,相关事故处理必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可以将不可预见的装备事故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赔偿事宜交由专业化的保险机构处理,给部队松绑,剥离部队在装备事故处理中的社会职能,纯化部队的军事职能,使部队更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按照从严要求实施实战化训练,提高部队训练的积极性和实战化水平,减轻官兵心理负担,有效保持并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有利于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军队正规化建设必须要向军队建设的核心任务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聚焦,而经费保障是事业任务建设规范化的基石和根本保证。长期以来,装备事故赔偿一直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处理标准和规范化的处理程式,而且装备如军机、军车伤亡事故的第三方赔偿金额一般远远高于地方同等责任事故。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一是开辟了装备经济损失补偿的新渠道,用每年缴纳一定保险费的形式,保障了装备事故损失赔偿经费的稳定,且合乎来源;二是可依据保险条款,对发生事故损失赔偿的程式和标准额度进行统一规范,减少部队经济损失,有利于实现部队经费开支的计划管理,增强经费保障的正常化和稳定性;三是由于经费规范管理、按章使用,不再像以往那样变通处理,有利于促进依法理财,提高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充分发挥经费使用的军事经济效益。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建立
装备保险机制,利用专业保险机构的规范化理赔机制、专业化理赔人才、资讯化理赔网路以及规模化金融体系等优势[8],将装备事故中的责任事故和损失赔偿交由保险机构办理,不仅定损机制比较规范,标准明确具体,赔付也容易达成共识,而且按照事先约定的赔偿合同,对受损民众的意外财产和人身损害能够及时给予合理赔偿。更重要的是,由专业的保险机构全权负责理赔事宜,可以将基层部队从复杂的赔偿协调工作中解脱出来,能有效避免部队因事故经济赔偿问题而引发的军政军民纠纷,化解军民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利益冲突,有助于军政军民关系的融洽与社会和谐的构建。
4结束语
在军事装备保障领域引入保险机制,是充分利用国内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成就,扩大市场范围,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装备建设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开拓装备保障新局面的重要环节;更是解决装备战斗力生成关键问题,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重要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绍忠.部队装备风险评估与处置[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3-21.
[2]吴国辉.军事装备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5-13.
[3]李军,李灏,宁俊帅.装备使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8:140-144.
[4]魏汝祥,刘宝平.军事装备经济管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12:146-171.
[5]胡晓宁,李清,陈秉正.科技保险问题研究[J].风险管理,20098:57-64.
[7]胡慧源,王京安.政策性科技保险存在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101-104.
[8]邵学清.科技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科技投资,20079:44-47.
范文二:军事通讯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发展领域都有所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军事领域,通讯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应用和进步,本文将就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军事;通讯;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
1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概况
脉冲无线通讯技术
全称为脉冲无线电超宽频技术,属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脉冲无线电通讯技术是在超宽频无线电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诸多的优势特点,成为在军事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通讯技术。脉冲无线电通讯技术在持续的应用中耗电量较低,在较低的占比空间条件下,能够发挥出比一般远红外通讯技术更强的穿透效能,其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较为灵活的进行收发动态资料的调整。
多媒体通讯技术
多媒体通讯技术是将传统的语音通讯、视讯、资料传输、数字电视等各种通讯手段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统一的通讯网路,是未来军事通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给军事通讯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保障。一是战术通讯技术,主要是在战术指挥的应用,二是在战前训练中的多媒体通讯技术应用主要应用在模拟教学和模式互动式实战操作中,对于提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更加全面、及时的资料、情报等资讯的共享,四是有利于丰富军事人员的业余生活,对于军人业余生活的丰富以及学习交流都是十分有益的;五是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能够实现电话电视会议,对于及时的进行作战安排部署以及传达指示都是十分便捷和有效的;六是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对关键的军事部位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各个部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并将隐患、故障以及对应的处理情况存档备案。
2国内外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卫星通讯
卫星通讯是通过无线电通讯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来进行的,是整个卫星通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无线电讯号来实现地面站之间或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讯,可传输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资料等。卫星通讯可作为大型地面站之间的远距离通讯干线,也可为机载、船载和车载的小型机动终端甚至手持终端提供通讯服务,还能根据需要迅速建立同各个方向的通讯联络。卫星通讯已成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在军事指挥控制方面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讯卫星已成为现代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在联合作战方面它将分布于陆、海、空、天的侦察监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打击系统,用资讯链连成一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英国军事通讯卫星移动
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还出租Telesat公司的“阿尼克”-G1卫星的X频段寄宿载荷——它覆盖了美国和太平洋部分割槽域包括夏威夷和复活节岛。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英国分公司主管科林•佩因特称,“Skynet-5星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抗核辐射加固和受保护的、军事X与UHF频段卫星”。“天网”-5A卫星从东经6°移至东经°,将扩充套件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向结盟 *** 提供亚太区域受保护与安全军事卫星通讯服务的能力。该卫星将在2015年秋季达到新位置。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在2015年3月举行的“卫星2015大会”上宣布了关于“天网”-5A军事通讯卫星的移动计划。该计划将使“天网”星座可覆盖西经178°到东经163°得范围,涵盖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这将提供近全球军事X和UHF频段覆盖,保障该区域英军获得核心服务并增强盟军能力。
国外发展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军用通讯卫星系统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北约组织。典型的军用通讯卫星有美国的“国防通讯卫星”、“军事星”、“宽频全球卫星”和“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俄罗斯的“闪电”、“虹”、“地平线”、“子午线”、“鱼叉”中继卫星,英国的“天网”-5D,法国的“电信”、“锡拉库斯”和北约“纳托”等。通讯卫星曾在近期的多次区域性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为战场提供通讯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移动卫星通讯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地采用Ka波段。正如上面所说,许多移动卫星通讯系统的使用者装备了在X波段和Ku波段工作的移动卫星通讯终端。采用X波段进行军事通讯的问题是只有大约500兆赫的频谱分配,这意味着它远远不能满足对于卫星通讯服务的高度需求。采用Ku波段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但是它也难以满足军事和商业卫星通讯使用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寻求新的、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频谱将变得越来越迫切。在未来几年,Ka波段在这方面可以为一些军事卫星通讯使用者提供急需的空间,不论是移动还是其它方式。
美国卫星服务
美国海军已经接受了第三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移动使用者目标系统MUOS通讯卫星提供的服务。2015年1月20日发射的MUOS-3已成功完成在轨测试,正在准备相关迁移业务的受理工作。MUOS-3利用与商用手机技术类似的先进波形,提供移动使用者超视距通讯,包括安全的语音和资料传输,以及高速网际网路协议为基础的系统任务资料。MUOS-3将网路扩充套件覆盖到全球的四分之三,能够提供移动军事力量更显著覆盖的网路服务。MUOS-4预计于2015年末加入该网路,以提供接近全球覆盖的网路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军事方面通讯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军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强博.音讯资讯隐藏技术在军事通讯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王兵.数字签名技术在军事网路通讯安全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5.
[3]王亚.影象资讯隐藏技术及其在军事隐蔽通讯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
[4]俞飞,郭义喜,李瑛.超宽频通讯技术及其在军事通讯方面的应用[J].资讯保安与通讯保密,2005,07:55-57.
企业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基所在,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下面是我整理的基层管理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基层企业管理浅析
[摘要]企业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根基所在,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与诸多管理要素在基层发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用新思维、新技术去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是做好企业管理的关键。只有把人才、制度、考核、企业文化等管理工作在基层做实了,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地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原因;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35-02
一株好的植物要想长得枝繁叶茂,除了阳光、土壤、雨露外还需要精心的打理才能达到;那么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除了产品、战略、人才、技术及外部环境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过,“一个企业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可见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1企业管理的理论内涵
企业管理的定义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就显得愈加重要。
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计划经济根植于自然经济,向来远离真正的竞争,也就不存在竞争性质的管理。只要超额完成任务便是先进单位。这就造成了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管理,最差的能力是创新,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亏损。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滑坡只是表面现象,而导致经营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不善于管理,造成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过高,最终丢失了市场竞争优势。没有市场的企业,即没有了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员工看不到市场前景,丧失信心,企业丧失了凝聚力,效益必然滑坡。体制、机制问题也都属于管理问题,并非是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市场经济十分成熟的美国,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企业破产倒闭,这也都并非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唯有科学的管理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2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光靠人才和经验式的管理已经不可能解决我们企业前进中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还有很多重生产轻管理现象。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重机关轻基层,头重脚轻;管理层级不科学,责任分不清;管理手段老一套,前紧后松;管理思维片面,重生产轻意识形态。
目前基层企业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唯我独尊,官老爷习气十足,喜欢弄面子活,干出彩的事,对企业的发展和基层群众呼声不闻不问。对反映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是事多或刺头,听不进直言,俯不下身子。
(2)专权思想作怪。一些单位的“一把手”为了怕别人抢风头,事事自己说了算。工作只要不经过自己的就不支持,甚至否定。比如抓劳动纪律,对职工进行处罚,不是自己主张抓的就不加处罚。弄得职工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留下了制度之下不平等、单位领导有矛盾的印象,造成了除了一把手其他人的管理都不好使的潜规则。表面上像是自己有威严,其实把一个健康的团队带上了小集团的邪路。弄得自己事必躬亲,其他管理人员怕惹领导不高兴,管理上畏手畏脚,结果单位生产效率低下,工作一潭死水。
(3)懒惰思想作怪。一些高层管理者工作不爱下基层。即使下基层也是到基层的管理层口头了解情况,不能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问题。而一些基层的管理者则迎合这种管理方式,总是停留在做作汇报,写写材料,不对自身工作进行剖析自问,深入研究。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工作。弄得很多问题耗费巨额成本才能解决,最终是职工群众不满意,丧失责任感。由大家干变成了大家造,基层一盘散沙。
(4)实用主义思想作怪。一些管理者以实用为主,以短期收益为第一目的。对于那些利于长远打基础的问题则怕影响正常工作,不闻不问甚至是进行阻挠、泼冷水。比如企业文化建设,乃至党群工作。很多单位不支持,或者冷漠对待,认为没有用,其实是错误的。职工休息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环境好了,心情顺了,才能对生产工作产生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目前基层企业管理的路径选择
科学选人、用人、提升管理
要切实强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选派那些能力强、懂管理、重实际的人才到基层工作,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同时不但要选拔人才,还要善于培养人才。制定有效管用的基层管理人员培训计划。要让他们不但懂业务还要会管理。广泛涉猎与管理相关的各种知识,以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让人才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要用活的机制激活管理
高层管理要将科学有效的方法、机制,下移到基层管理中。建立公开透明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职责,明确岗位分工。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管理人员,都该管什么,都该管到什么程度,管理人员之间如何的沟通配合,都要明确。并把管理层的民主评议作为考核基层领导管理业绩的一个方面,不但要放权给基层的一把手,还要建立有效制衡机制,让管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的为企业服务,为职工群众谋利。
量化细化目标推行管理
深入调查研究基层管理工作中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让目标管理和岗位评价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还要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适时的进行调整。把符合实际发展,符合管理需要,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运用到管理当中。用真正的制度和方法去管理。变人治为法制、机制,避免“能人效应”,人走工作乱的情况。
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人才晋升奖励机制。让人才流动起来。让干事、务实的人才得到任用提拔,引导管理风气的转变。让每个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有晋升的希望,都有晋升的机会。形成干事、创业、务实、清廉的良好管理氛围。
用企业文化促进管理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让一切管理内容体现文化内涵。了解职工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引导职工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来。并研究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和现有条件开展文化活动。政工及群团组织在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我厂党委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职工素质文化的提升,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用文化的力量管理职工。每年定期举办由工会牵头的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并采取现场全纪实、专家点评、专业观摩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极大的激发职工学技术、爱岗位、做奉献的热情,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同时还在班组开设图书角;为山上野外作业的职工制作流动休息室、开展厂长联络员座谈会、举办阳光关爱捐赠晚会等民心工程。多年来各级组织通过爱心文化、家园文化、行为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节约文化等管理理念使职工奉献企业的意识明显增强。
用典型经验推广管理
做好典型经验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让科学管理成为可学、可用的实际方法,形成科学管理的传导效应。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和书报上的理论文章。
总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论多么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论多么科技的现代手段,如果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不实践于基层,那么都会停留于表面,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会对工作起到任何作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只有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基层,了解基层,抓好基层,才能让企业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日)大前研一.思考型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程云喜.现代企业管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3]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郑烨.“供应链”视域下的我国企业人才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1(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基层管理论文范文
军事理论论文的参考文献,你就自己随便写一写就行了,或者从网上找一找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 你的就差时间和页码。一般如这样: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前沿就是摘要,文章摘要。就是提炼一下文章所写内容。
部队党建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这是我党在长期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基本规律。具体到边防部队的党建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最根本的是要为边防“主业”和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然而,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中发现,当前基层党建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支部抓中心工作能力偏弱主要表现为对议事内容把握不准、议事质量不高等方面。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传达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时,存在以文件传达文件、会议传达会议现象;在研究某项工作措施方案时,基本都是照搬照抄,未能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导致一些工作成效不够明显,缺乏创新和精品。组织生活质量还不够高一些基层支部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的质量还不够高,没有把党建工作与部队建设全面、有机结合起来,存在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不够深入、党员思想汇报内容比较空洞、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个别单位开展组织生活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只求过程、不求实效,导致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实、质量不高。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强一些班子成员对分工负责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基层主官过于强调军政分工而忽视党建合作,导致各管各的,削弱了班子的整体合力;一些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单一,党员参与热情不高,没有形成群策群力、凝智聚力的局面;还有一些班子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理不出头绪、思路不够清晰,导致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此,各级党委应在保持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基层部队党建工作。采取的对策: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要按照《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切实改变“表薄册第一”的观念和做法,突出“七项制度”落实的实际效果,注重支部作用的真正发挥。重点解决三种倾向性问题:①落实会议制度中存在的多、浅、偏,议不到、议不实、议不透的问题;②上党课、过党日“党味”不浓,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的问题;③民-主生活、党员汇报和民-主评议党员重形式、轻效果,原则性战斗性不强的问题。强化考评帮建工作按照《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党支部考评帮建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格落实年度考评制度,定期组织对基层支部的党建情况进行检查,指出不足,明确整改方向。落实好党委成员挂点帮扶办法,对年终考评成绩靠后的支部,党委正副书记直接挂钩、亲自帮扶,切实提高基层支部的建设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作用,从贯彻民-主集中制层面,从强化支部集体领导和上级主官权力制衡角度,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从制度上预防和遏制职务违法违纪。同时,认真落实好上级主官与基层支部正副书记定期谈话制度,确保管理不失控。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把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检查督导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以基层自身建设及七项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推动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年度支部考评工作,开展支部建设达标创优活动,使党建工作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富有活力,引导推动基层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目前,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主题,部队党组织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严整化已经成为部队发展的主旋律,这对边防部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许多有利因素,同时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基层一线单位,始终存在提升组织生活质量进度跟不上、党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基层单位的党建工作,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笔者根据当前基层单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作一些粗浅的思考。一、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基层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存在重业务培养、轻思想武装的错误思想,不能有效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致使少数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更有甚者对自身职业理解存在误区;二是少数党组织工作不够规范,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生活松懈,致使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三是基层部分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全局意识,不关心群众疾苦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滋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认为辖区治安维护、处理案件等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基层党的建设是软任务,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基层党的建设摆不到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党务干部兼职过多,职责难以落实。由于业务工作的影响,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基层党建工作。三是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造成监督难、难监督,使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四是经费短缺。由于财力状况,党建经费难以保证,如骨干培训,创先争优,表彰奖励及信息交流难以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党建活动开展,致使党员教育活动缺乏活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到位。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建议面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针对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特性,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建议:(一)理清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增强按照党的建设新特点、新格局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基层党的建设到底怎样抓?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首先,要围绕讲学习、讲正气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讲学习是基础,讲政治是核心,讲正气是保证。各基层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三不讲”的问题,努力改进工作,真正这样做了,基层党的建设就能出现新气象,达到一个新水平。其次,基层党的工作是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的工作,不能停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层面上,必须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行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建工作抓深抓实,不断抓出阶段性成果。(二)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突出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提高基层党建水平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事务性工作很多,政治性任务也不少,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必然顾此失彼,忙于应付。要想“打好主动仗”,必须“唱响主旋律”,也就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实行重点突破。一是抓基础,把党员管理经常化、科学化。首先要严把入口,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坚持实行“四化”管理:即申请公开化、确定民主化、培养制度化、考察规范化。严把“四关”:即发展对象的确定关、培养教育关、审批关、转正关,确保吸收的每一名新党员都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其次是广泛开展党性实践活动。要把深入开展“党员奉献日”等党性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管理的重要途径,给党员干部压担子,交任务,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当先锋、做模范,经受实践的锻炼和考验,不断强化党性观念,提高工作能力。再次是加强党内监督。首先要强化监督意识,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敢于碰硬、勇于负责的精神,理直气壮地履行党章和《条例》赋予党组织的监督职责,严格对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和掌握人、财、物权的党员干部的监督;其次要突出监督的重点。当前,必须要突出和加强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监督、发挥先锋作用的监督、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监督、执行干部路线的监督、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监督。第三要完善党内监督的机制。做到组织监督和党员、群众、舆论监督相结合,更须重视专职基层监督作用,使党的纪律在党内监督中发挥应有的威慑效力,以此有力推动党内监督工作。
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带入新世纪,是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愿望。处在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中国需要并十分珍惜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作出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一、国防概念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1、国防的主体:国家。2、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主权、统一、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3、国防的手段: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4、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5、地位和作用:⑴国家安全保障。⑵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⑶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我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的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终结,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育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⑴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我国古代为提高国防能力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遵循这些思想,使我国取得了无数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使国防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鼎盛时期。⑵古代的兵制建设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现在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秦朝以前,武装力量比较单一,在军事力量构成上,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平时生产劳动,战时集合成军,以临时征集的方式组成军队。秦朝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生产的发展,各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任务,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并对军队的组织编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武器的制造和配发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通过法律形式颁布执行,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还没有专门的军事机构,国王一般亲自主持军政,领兵作战。春秋末期,国家机构出现将相制,以将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独立统兵作战已很普遍。秦统一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最高的军事官员称太尉。隋朝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专门设立了主管军事的部门——兵部。宋朝为了防止“权将”拥兵自重,在中央设立了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枢密院对军队有调遣权,但无指挥权;将军对军队有指挥权,但又不能调遣军队,造成枢密院和将军的相互牵制。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然不尽一致,但皇权至上,军队的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⑶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城池是我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址西起临眺(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隋炀帝时在原有的旧河道上开凿连贯。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对军事交通运输和“南粮北运”起到了积极作用。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为防止倭寇的袭扰,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第一阶段:(1949—1953)外御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第二阶段:(1953—1966)调整时期。第三阶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四阶段:(1977—1989)现代化建设时期。国防历史启示:⑴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昌平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科技进步,对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现行的国防领导体制:(1)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3)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5)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6)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武装力量体制:(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国防动员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内容:(1)武装力量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人民防空动员。(4)国防交通动员。(5)政治动员.我国国防的政策: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是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外来侵略服务的,我们加强国防建设完全是为了自卫.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是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中国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努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运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综合安全。三、国防法规概述:特征:(1)调整对象军事性。(2)公共程度有限度。(3)司法连用的优先性。(4)处罚措施严厉性。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简介:〈一〉国防活动基本原则:①维护国家利益。②统一领导。③协调发展。④独立自主。⑤积极防卫。⑥全民自卫。〈二〉公民、组织国防义务和权利。第五十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各级兵役机关和基层人民武装机构应当依法兵役工作,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完成征兵工作,保证兵员质量。其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完成民兵和预备役工作,协助兵役机关完成征兵工作。第五十四条公民和组织有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有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兵役制度:1、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2、民兵与预备兵相结合。平时征集:1、征集年龄。2、征集程度。3、缓征与不征。学生军事训练:学生军训工作是依据《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开展进行的。组织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国家人才战略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年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每年有1660所高等学校、27000所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训练学生达1200万人。学生军训工作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军训,广大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得到强化,组织纪律性不断加强,意志品质得到磨练,吃苦耐劳精神和艰苦朴素作风得到弘扬。近年来,青年学生要求入党、参军和报考国防生的人数明显增加。各地普遍反映,学生军训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大事好事,育人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替代的。这项工作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各界的普遍欢迎。《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颁布,确保了学生军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将有力促进学生军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国防教育法: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国防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国防教育法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国防教育法》在第三条中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观念是指人们对国防的认识和态度;国防知识是指有关国防的基本理论、常识;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学习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知识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人民防空知识和战场救护知识常识,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训练活动,以及越野、跳伞、滑翔、航海、驾驶等军事体育运动。因此,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凡是与国防有关的理论、知识、精神等,都是国防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从完整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来讲,国防教育主要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大体上包括国防地位和作用、国防构成、国防建设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国防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有灿烂和曲折两个方面,正确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对后人进行教育,可以起到激励精神、催人奋进的作用,国防历史教育最有震憾力和影响力。国防常识。国防常识是指国民应该了解的国防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国家防卫知识,如领土、领海、领空的基本概念,防卫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等。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战时动员对国民的要求,以及形势战备、国防建设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如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主要职责任务,国防科普知识等。国防精神。国防精神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中心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尚武精神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等三个方面。此外,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国防经济、国防外交与形势、国防体育等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的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五、我心中国防。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摘自:其他参考资料:.cn/
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士官在基层管理教育中的骨干作用.5000-8000字.Q92 81 06 483
近年来,武警基层部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一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 摘要: 我们通过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生长 渠道 、情感认知、“载重量”等三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了解,为下一步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的 教育 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growth channel, emotional cognition, "weigh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we found tha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for basic level cadre in knowledge structure, psychological quality,etc.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change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o furt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armed police force cadr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关键词: 武警部队基层军官;教育管理;特点分析 Key words: armed police officers;education management;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E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3)02-0300-02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从生长渠道看,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从武警部队院校生长的干部,其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士兵考入武警院校;一种是从应届高中 毕业 生考入武警院校。这类干部约占总队当年新生干部的90%左右。二是从基层部队符合一定条件的特优班长中选拔。这类干部每年在总队新生干部中约占7%左右。三是从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四是从入伍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士兵中选拔。因此就决定了武警部队基层干部 文化 素养、军政素质参差不齐。 从对部队情感认知状况看,一是对部队熟悉程度有所不同。从武警部队院校毕业的干部(包括从地方考入武警院校的),他们都有部队生活经历、阅历,少则3、4年,多的有5、6年,熟悉部队生活,军政基本知识要厚实的多,一旦到了部队,很快就能进入工作。而多数地方院校入伍干部,基本上没有部队生活经历,对部队的认识大多是从书报、影视作品中获得,缺乏对工作生活亲身经历和体验,对部队的环境很较为陌生,到了部队不太适应,特别是对部队管理体系、 方法 等理解不一,有极个别从入伍到转业都悟不透部队。二是对士兵的感情深厚度有差别。从武警院校毕业的干部,对从情感上与战士有着天然的联系,十分了解战士所想、所思,能很快缩短与之的情感距离。而地方毕业入伍的“学生官”正好相反,他们缺乏部队生活的经历,在感情上与战士少一种必然情结,这也是客观的弱项和缺陷,也正是与战士感情有距离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对自身认同感有区别。我们调查发现,多数部队“土生土长”的干部特别是士兵考学提干、优秀班长直接提干,感到能当上这个干部,是一步一步努力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许多来自农家子弟的,就感到更不容易了,很有成就感,非常珍惜。反观一些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干部,入伍到部队就定为副连职,授予中尉警衔,总感觉来的太容易了,不是很在乎,更谈不上珍惜。也有部分同志感到地方就业难,把部队当跳板,难以安心部队,特别是一些不适应部队严格生活、工作不如意的,有失落感,后悔到部队。 从基层干部“载重量”看,一是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现阶段正处于武警部队任务的拓展期。基层执勤、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干部要干的事多了许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基层干部纵有三头六臂也觉得“分身乏术”,整天疲于应付。二是要求高心理压力大。基层干部遇到的棘手事有些事牵扯精力较大,一时半会难了断,未必都能处理好,也未必都能得到理解。三是负担重,经济压力大。基层干部大都处在人生负重期,有的刚刚成家,有的长期分居,有的家属下岗、失业。近三年总队特困补助情况显示,困难干部中,基层干部占90%,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成为“房奴”的干部压力就更大了。 从对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特点分析,不难发现基层干部在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是文凭越来越高,但认知水平比较低,对党的创新理论坚信和运用不够。他们紧跟潮流,追求时尚,平时对基金股票、体育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和新闻比较关心,而对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度不够,头脑中“政治”、“旗帜”、“党性”、“信仰”、“修养”的意识较为薄弱,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等容易被外界因素左右;有的政治上不够敏感,对一些错误言论,听之任之,更不能去批评和抵制。 二是成功愿望强烈,但心气越来越浮躁,对待成长进步的心态欠缺修炼。许多基层干部渴望在部队干一番事业,期望值很高,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甚至于孤傲看不起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普遍心浮气躁。一些基层干部碰在一起,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提了吗?”有的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到处吹嘘;有的三年不升职,就觉得组织亏待了自己,牢骚满腹;有的在一个位置上屁股都还没坐热,就琢磨更高的位子;有的认为工作太苦了,把自己与地方老板比,与所谓的成功人士比,与个别发了的同学比,工作没法比轻松,经济没法比富裕,生活没法比自由,家庭没法比温馨,付出多、实惠少、发展慢。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干部对军营环境和军人生活感到很不适应,认为基层紧张、艰苦、封闭,管得太宽太严太死,思想上有些抵住情绪,有的刚到部队不到半年,就通关系、找门子,想方设法调离基层,实在不行就打转业 报告 。 三是社会知识丰富,但部队经历比较简单,对战士缺乏深厚感情。这几年,基层干部中从家门、校门、到队门的“三门”干部逐渐增多,他们知识面宽,观念新潮,特别是对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等懂得多、很在行,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的在一些思想观念与战士产生了“鸿沟”,加之在部队的经历阅历单一,缺乏与战士的情感交流,很是看不起战士;有的面对战士,习惯板着脸、摆架子,走不进兵心,战士也不愿向他们袒露思想;一些战士反映,在一些基层干部身上“兵味”是越来越不足,“官架”是越来越十足,不跟班作业,在位不尽心、到位不尽职等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干部战士相互“看不惯”的尴尬局面,导致官兵关系不够和谐。 四是思想比较前位,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不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基层80后干部的增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某支队基层干部185人,80后出生的72人占39%。他们的民主意识强、交往、消费、择偶观念等比较超前,但少数基层干部意志比较脆弱,经得起成功、经得起表扬,经不住挫折,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的十分消极,会选择退避、埋怨,个别甚至有叛逆心理。有的基层干部,往往不是在 总结 教训中再接再厉,而是在怨天尤人中逐渐失去信心;有的做人做事随心所欲,个性太强,遇事不会多元化思考,换位思考,只要一言不合,一事不顺,就易上火;有的自己工作没干好被领导批评了,就把情绪发泄到战士身上,随意伤害战士。 五是进取精神较强,但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差距造成压力过大。武警部队是高风险职业,特别是随着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大,快节奏、高标准已成了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基层干部大多都想在部队干成一番事业;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不亮就起来,晚上别人睡觉了,还要查铺查哨,还担心目标和部队出情况、有事情,压得透不过气来,整天提心吊胆,一边想出成绩,一边又怕出问题;许多基层干部反映,现在工作节奏加快,任务不断加重,大项活动频繁,上岗就得适应,给任务就得出成骨,否则就会被说成一无是处,特别是一些领导不能正确看待他们的优缺点,把个别人的不足看成是多数人的缺点,把阶段性的失误看成是与生俱来的短处,不能容短,更不能及时补短。 本文通过研究,为基层干部经常性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而本文分析的基层干部的特点,只是体现在一定时期,是一种动态要素,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文焕.系统科学方法与军队管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 [2]王安.军队管理规律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3]王安.军队管理思路与对策[M].北京:长征出版社,. 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管理论文篇二 武警基层部队干部的福利研究 摘要:近年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武警部队遂行执勤、处突、反恐、维稳等多样化任务能力的增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利制度没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切实解决好福利制度的对外吸引力和对内稳定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 一、武警部队基层干部福利的现状 通过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和2008年津贴补贴制度规范调整,以及一系列福利待遇政策的出台,武警部队基层干部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不可否认在福利制度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现实问题,造成了激励效用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福利标准仍然偏低,不利于确保基层干部生活水平 基层干部福利是其收入主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基层干部及其家庭生活水平中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在历次工资改革中,基层干部福利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存在标准调整幅度小,调整相对滞后等问题。例如,作为补偿基层干部生活的福利费、防暑降温费,作为补助基层干部家庭的夫妻分居补助费和子女教育保育费,长期标准不变,其中大多数标准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发挥作用不理想。军人福利的作用之一就是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现实情况看,近年来地方劳动就业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完善,从各个层面对于军人的切身利益造成影响,给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心理增加了负担。 (二) 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和处理来自部队内外的任务等各类复杂问题,其工作性质极具危险性、工作岗位极具重要性、工作任务极具特殊性。但现行的福利项目的设置,却没有体现出这种危险性、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对基层干部施以必要的经济补偿,主要体现在: 第一,基层岗位特色福利项目设置不全。现行福利制度中只有基层干部岗位津贴能体现基层干部的岗位特殊性,其设立的初衷是为达到补偿和激励基层干部的目的,但标准太低不能达到激励补偿效果。美军为调动前线军人的积极性,为工作在战斗地区的军人提供了丰厚的作战津贴,同时也为参战军人增设了福利补贴,如家庭分居补助、临时执勤津贴和火线执勤补贴等,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第二,福利项目划分归属不够合理。我军工资福利制度从建国以来历经五次大的改革和调整。例如2006年工资改革中军人福利中增设了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其目的在于对不同级别的军人提供工作补偿和生活补助。但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008年津贴补贴规范调整对工资福利项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另外,从具体项目归属来看,根据现行财务标准规定中,军人福利分布于工资津贴、抚恤费、福利费、住房补助费和探亲路费等科目中,造成一些混乱。第三,福利项目变动落后。地方工资制度针对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生活的影响,出台了区域性补助项目,如职务岗位补贴、误餐补助、交通补贴等,而军队没有对相关福利项目进行及时设立和调整。 (三)各单位实际发放的福利存在差别,容易造成苦乐不均 虽然军队和武警部队实行统一福利待遇制度,但不同部门、单位和地区的福利待遇在实施中有很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苦乐不均。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同驻地、不同任务的基层部队干部福利待遇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驻地在大中城市部队和担负政府机关警卫任务的部队,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和再就业等各方面都有较好保障,在享受全军统一干部福利的同时,自行规定的福利待遇多种多样。而驻地较为偏远基层中队和担负看押看守勤务部队,不仅在家属就业、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只能享受统一标准规定之内的福利,在政策上没有给予倾斜和适当照顾。长期以来,这种情况造成了部队干部的非均衡流动,一些干部纷纷想方设法调离艰苦偏远基层单位,流入机关或驻城市部队,造成了机关人员普遍超编,基层单位干部力量薄弱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部队战斗力的下降。 二、基层干部福利改善的建议 改善基层干部的福利水平,应以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改善基层干部的物质生活待遇为出发点,以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结合部队实际,充分体现军人职业特点和基层干部岗位特殊性。 (一)强化福利针对性 基于基层干部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的情况,加快改进和完善福利制度政策的步伐,充分考虑和重视基层干部的福利需求和福利满意度,使基层干部始终感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干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上获得组织的信任感,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同时,在制定基层干部福利激励机制时,充分发挥利益诱导功能。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利益驱动机制,人们总是选择到环境好、收入高、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地区和岗位上工作。为了鼓励社会优秀人才到部队来,鼓励部队的优秀人才到一线部队、基层部队去,在积极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应注重发挥福利制度的利益诱导功能。即福利待遇应与工作环境和具体岗位有机结合起来。 (二)增加基层干部福利项目,构建福利激励机制 福利项目的完善应以解决军人福利待遇的补偿性和激励性为基本出发点,与之对应,就是要构建基本福利和特定福利为内容的福利体系。主要是完善基层干部职业福利、生活福利和其他服务待遇。在干部职业福利方面,着力提高军人职业津贴标准和基层岗位福利标准,并做到有重点、有层次;在生活福利方面,基于生存环境、消费品价格指数、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困难等因素,从个人福利和家庭福利两个角度,参考地方公务员有关生活补贴政策,适时的增添相关生活补贴,并对已有的补贴项目进行标准、方式的调整,充分满足基层干部的实际需要,让基层干部暖心,扎根部队;在其他服务待遇方面,主要是相应中央军委的意见,切实关心基层官兵的成长进步,鼓励和支持参加学历升级、在职自学、岗位成才。关心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确保他们能够正常休假、定期体检,患有疾病能够及时治疗 (三)改善基层干部福利保障体系 首先因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福利增长机制,它是包括基层干部在内的全体军人福利待遇水平目标实现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福利增长机制,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军人福利水平、消除现有的军地收入差距,反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军地收入不合理的反差日益加大。目前来说,比较合理的增长机制,主要有两种:建立与GDP联动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和建立与CPI同步增长的福利增长机制这两种方式。 其次,逐步扩大货币化福利的比例,改善和优化军费存量结构,增强军人收入的公平、公正、公开性,使分配更加合理规范,量化军人物质生活待遇,尽可能的消除权利扭曲性的影响力。 (四)建立健全福利法规制度 为确保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顺利实施,应制定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使基层干部福利保障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道路。具体的做法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明确制定具有权威性的法规。由军队依据国家立法机关规定的立法程序进行立法,并以国家法令的形式予以公布,再由部队以条例和 规章制度 的形式加以明确,以此来增加其权威性,便于基层干部福利待遇的落实。二是在法规条文中明确基层干部福利补贴的标准,确保可操作性。由于现阶段对军人工资福利等还没有专门法规的实际。因此,有关立法部门应抓紧对军人工资福利立法研究,同时,可对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做出专门论证,分类明确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基本标准、增资标准等。三是适时调整与修订法规,确保基层干部福利保障的时效性。一方面,根据经济进步和国家发展需要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标准。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基层干部福利补贴。另一方面,注意与工资立法相连接。确保基层干部与同级别的公务员保持相同的工资福利增长幅度。 (五)利用组织支持理论,提高福利激励效果 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组织支持满足了员工的社会情感需求,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愿意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回报,员工就会为组织的利益付出更多的努力。组织支持理论同样适用于部队管理,对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部队应该加强基层用人机制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公正透明的任免制度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进而提高其组织支持感。因此对于部队来说,需要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基层干部绩效考核系统和公开透明的任免监督体系等相关 措施 来提高基层干部的组织公平知觉。其次,部队应加强上级对于基层干部的指导与帮扶作用。随着武警部队担负越来越重的任务,基层干部承受较大的工作和思想压力,这就要求上级领导尤其是直接上级,对于基层干部不仅仅是下达任务的角色,需要给予下属更多指导和帮助,投入情感支持,以激励其高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充分施展才华。 三、小结 福利作为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福利因其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满足多种需求而发挥特定的激励作用。合理有效的福利激励不但能有效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基层干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益,而且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进入基层部队。 [参考文献] [1]郝万禄.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恩起.干部工资福利工作.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3]赵俊兰.军人薪酬的理论与制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6. [4]孙延东.军人工资福利待遇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5]关于军队调整规范津贴补贴制度的通知.解放军四总部.2009.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309)
你从图片上抄下来就可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机遇。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新机械或对旧机械进行改造。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设备损毁或是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 1、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工作中重用轻管,维修保养不及时。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引起大故障。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3、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设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人员有违章指挥现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4、存在侥幸心理,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老旧设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机械事故的根源,这已经造成了不少血的教训,看看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伤亡的工程事故发生,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单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因为这样做会提高自己的工程成本。但是,这样的旧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5、特种设备是施工现场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有些特种设备存在漏检现象。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6、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关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 二、搞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首先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不当。 1、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机械设备部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每台设备都建立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台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机械运行状况。使各个施工项目与机械设备部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3、加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规范现场服务行为的实践中逐步提练归纳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 每个机械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工作要认真做到“身到”就是要做到按时持证到岗到位:“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心到”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施工现场服务,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努力为工程施工排忧解难:“情到”就是要满腔热忱,做到服从服务于项目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使用户满意。 4、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的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只要不符合技术标准,都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必须狠抓落实,才能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5、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要求各施工项目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区别对待,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6、实行激励机制。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针对每台机械操作人员,将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对每年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员,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做为现代化企业,必须拥有科学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 人员之间责任明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论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工程的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市政部门的批准审核,逐一的投入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施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前言 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而安全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场地印有“安全施工,安全高于一切”的标语,时刻提醒着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监督。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管理绩效考核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考核,无法真正起到保障和规范的作用。通常的表现是考核制度只针对单位,而不是个人,导致责任的推诿,无法实现对何人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存在赏罚不均、罚大于奖,奖励制度拘于模式化,效率很低,起不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 2、企业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程度,因为只有在技术管理上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正常健康地进行,才能不断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才能保证工程有好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运转正常,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技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存亡。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有序的技术支持流程。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图纸会审的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程序是建筑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技术性较强,是改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延长施工周期和成本上的浪费,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图纸会审结束后,需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进行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签章后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管。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要求也逐渐提高,搞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7、加强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 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对于这个工程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我们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关于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7(13):35-36. [2]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01):170-171.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58(03):72-73. [4]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5]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6]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猜你喜欢 1.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新) 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