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现状论文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现状论文

毕业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写之前、或者说是查找相关文献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1)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

(2)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

(3)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

(4)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因此文献综述部分,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了解前人已经提出的问题。通过对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了解前人在研究课题方面提出了哪些问题。一般地,对于任何研究主题,都或多或少有前人涉及过,都会提出若干观点,为论文写作或者研究提供启发。

2、明确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了解前人解决了什么?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文献综述所要解决的第二大议题。

3、那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进行文献研究时,也可以注意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研究前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对研究者产生借鉴启发作用。作为硕士研究者,可以尝试在相同的背景下模仿其研究方法,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案例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演绎推理等。

4、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部分就可以表现出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找出前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文献研究时需要得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找到某一研究主题前人尚未研究的方面和内容,作为论文研究的依据。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思路,构思怎样进行研究。

5、探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部分就需要简要说明接下来的研究工作)。

当然,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你不需要长篇大论,或者把关注的学科写成一篇非常全面的历史纪录。这时候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前人的研究进行排除筛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她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门综合程度最高的独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十年来,我市各小学和广大教师在实施课程中克服很多困难,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成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论文

引导在说与做中开花结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研究《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给班级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面貌。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在墙壁上来个提醒牌,教育同学要爱护墙壁、桌椅,有的学生提出给墙壁粉刷绿色,好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在四周点缀一下更美观了……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颇有创意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到动手做的却很难。 这个美化班级的建议会不会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呢?活动前我组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参加劳动实践很感兴趣,但苦恼做起来费时费力费财,困难多多。继续开展还是放弃呢?我犹豫了,如果只有设想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岂不成了空对空的头脑实践活动?不行,得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成为现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真实环境,以说促做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只让学生说说与让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我在设计《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课堂上我出示了几种班级风貌图片,激发学生设计班级文化的活动方案,提醒学生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活动。可结果在实施时,不是没这就是少那,完全是“空手到”.我都傻了眼!说和做,相去甚远,要让指导、设计与想法在现实中实现,只有一个办法,带着他们去“做”。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亲历活动过程,他们才有周到的考虑。 二、改变学习方式,以说爱做 回想给班级添色彩活动,开始我重视了以知识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远离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活动认识课。 因此,我没有就此而止,而是真正的让学生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活动之前我调动学生一切思维,尽量全面的设计活动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我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如何把油漆刷得既美观又整齐,当学生提出制定统一高度时,接着问了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既科学又快速定出统一高度呢?学生认真地思考着,他们想法不一,当“两点定一线的想法”说出来时大家向这位同学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运用了数学知识。我也情不自禁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学以致用,聪明!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最后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汇报。 这样的课堂教学仍没有脱离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设计给班级穿新衣,必须让学生了解刷油漆的过程,这单单靠说和想是不够的,不妨让学生走进装潢公司,(刚好,我的家在装修,我和家长商量,分批载去)到实地观察,再设计活动方案。那样设计出的方案才更全面更细致。让学生走出课堂,打破现有的课时约束。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知识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知识的课程,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三、在实践中获取文本学习 ,让说开花结果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课前我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任务,组织学生调制油漆,现场给墙壁油漆。经过讨论后同学自主分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可忙活开了,有给墙壁定高度做记号的、有往地上铺垫报纸以防油漆洒落地上的,有供应油漆的,有做提醒牌的。大家忙中有序,偶尔油漆溅到脸上,衣服上也都不在意……望着绿油油的墙壁,同学们的眼睛更亮了,笑声更甜了。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做,贴近生活,快乐来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综上所述,脱离“做”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正如学生在写活动体会中这样说,“这样的综合实践很有趣我非常喜欢,活动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据、有始有终,通过体验才会觉得快乐

生设计从现在开始——关于高中生及大学生自我人生规划问题的社会调查一、调查研究背景1.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人生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事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涯。先做好人生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科学,更经济。古语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做好自我人生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大学生而言,人生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事先的人生规划,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使大学生在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对于高中生,不少人专注于学习而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过规划,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做生涯规划最合适的时间便是高中时代,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相应的,做出全面的人生规划为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乃至社会生活都起到关键的作用。2.调查内容的基本概念解释人生规划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发展规划、身心健康规划、生活管理规划及素质拓展规划五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自身主观和环境客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工作计划,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逐步展开的过程。学习发展规划是根据个人自身情况,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科学安排学习任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身心健康规划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它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健康及心理状况,通过自我努力提高身心素质。生活管理规划包括时间规划、理财规划和情感规划。而素质拓展规划则容纳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实践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内容。二、方法与步骤此次调查针对高中生及大学生,分为公共场所问卷调查与网上问卷调查两个方式。 公共场所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回收率100%。网上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86份,有效回收率43%。合计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54.4%。调查对象中高中生79人,占58.1%;大学生57人,占41.9%。三、调查结果分析1.缺乏规划意识,思想准备不足选择职业方向,拓展自身素质,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是高中及大学时期生活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调查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基本没有接受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的将来较为渺茫,相当部分学生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在回答“文理分科”的问题时,选择“目标明确”的尽占35%,其余65%。表1-1 文理分科时你的态度(高中生部分)态度 人数 百分比 目标明确 28 35.4% 有一点拿不准 49 62.0% 十分困惑 2 2.5% 总计 79 100%而在回答“将来所上的大学和专业”问题上,有明确目标的只有21.5%,近一半的高中生则处在徘徊的境地。 表1-2 将来打算上的大学及专业(高中生部分)态度 人数 百分比 明确 17 21.5% 模糊 27 34.2% 不知道 35 44.3% 总计 79 100%调查高中生的同时,我发现对于高中时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人生规划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在回答“是否满意现在所学的专业”时,回答“满意”的大学生仅有14.1%,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关系到在这一专业上投入的热情,更关系到将来的职业发展。如果在高中时期就有了人生规划的话,个人的发展定位更加准确,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更加理智与科学,那么今后的学习道路就会更加顺利。表1-3 是否满意现在所学的专业(大学生部分)态度 人数 百分比 满意 8 14.1% 一般 46 80.7% 不满意 3 5.2% 总计 57 100%2.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身心健康更需关注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高中与大学是相当成熟的阶段,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有了许多变化。不再依赖老师、全面的综合素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创造性的思维等都需要我们做好学习上的准备与规划。在“学习自主性”问题上,仍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缺少自己的方法,仅按老师说的做。表1-4 学习自主性学习自主性 人数 百分比 仅按老师说的做 60 44.1 大部分由自己安排 55 40.4 不愿意主动学习 21 15.4 合计 136 100%而在“制定学习计划”这一问题上,缺乏学习计划及执行力成为了现如今学生的普遍问题。表1-5 学习计划及执行力计划及执行力 人数 百分比 计划详细严格执行 16 11.8% 有计划但不太执行 103 75.7% 从不制定计划 17 12.5% 合计 136 100%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中生要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则存在生活环境、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转变和适应。因而调整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不断迎接新的挑战。那么,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呢?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上,健康状况很好的仅占16.2%,而大多数人的健康状况则并不良好。表1-6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你符合的项数符合项数 人数 百分比 五项以下 27 19.9% 六到十项 87 64.0% 十项以上 22 16.2% 合计 136 100%其中,在回答“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上,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要求的仅占。表1-7 锻炼频率频率 人数 百分比 每天 9 6.6% 一周一两次 86 63.2% 几周一次 23 16.9% 其他 18 13.2% 合计 136 100%3.生活不够科学,没有条理高中生、大学生需要合理的时间观、理财观和情感观。有了正确的时间观,你会游刃有余的安排生活;有了正确的理财观,你会量体裁衣,适度消费;有了正确的情感观,你会收获亲情、友情和爱情。为了让所有事情都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我们需要在行动之前制定一份详细的时间计划。在实际生活中,懂得科学管理自己的生活,最有意义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的人却很少。表1-8 你有科学的进度时间表和较高的做事效率答案 人数 百分比 是 13 9.6% 马马虎虎 85 62.5% 不是 38 28.0% 合计 136 100% 而在消费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月有盈余(约占88.6%),合理储蓄(约占79.1%)。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实践内容是?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方法指导课

小学综合实践课优秀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课优秀说课稿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包饺子》这堂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诞生的全新的课程形态,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三条线索,把握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设计了这堂充分体现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综合实践课的真实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课的设计中,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

二、活动方案

本节课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准备阶段,第二课时是动手包饺子、品尝饺子,主要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擀皮、包饺子,创作饺子作品,分享劳动成果并谈感受。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包饺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饺子的不同形状进行综合构思、合理拼配、组成创意饺子作品。

3、通过活动加深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4、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应用和想象力的发挥完成饺子作品,体会学会包饺子的乐趣。

5、通过小组分享劳动成果、畅谈感受体会劳动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包饺子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难点:掌握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的技巧。

五、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合理分配任务,准备好包饺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组一块桌布、两块案板、2个擀面杖、一把菜刀、三个盘子、六个小碟、6双筷子、电磁炉及锅各一个

2、教师带领学生去菜市场买菜和肉,并指导学生拣菜、洗菜、切菜。

3、教师辅导学生和面、拌馅。

4、学生向父母学习包饺子。

六、教法 、学法

我通过启发引导、操作演示、分解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大胆放手,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喜洋洋》乐曲,并出示一幅饺子图,借机道出:除夕之夜,爆竹声声,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象征团员的饺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学学包饺子?接着,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谈谈包饺子的工序,随即板书四大步骤: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

(设计意图: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话语,一下字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包饺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小饺子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畅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明白了包饺子的工序,更为包饺子打好了基础。)

(二)掌握方法 提升创新

由于课前和面、拌馅的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我将擀皮、包饺子的方法作为重点讲授:

1、学会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了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图片,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分别说说擀皮和包饺子的步骤,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再用力搓成直径约3—4厘米的长条,再切成一个个小圆柱体,撒上面粉、压平,用擀面杖擀成圆而薄的饼。这样,一个饺皮就擀成了。包时,将饺皮放在手心,在饺皮中间放上饺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将饺皮对折后捏合。

(设计理念:实践是理论的指导,为了更好的掌握包饺子的方法,我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图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说教。)

2、总结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包饺子的经验,我先让学生谈谈擀皮和包饺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在大屏幕上总结出注意事项让学生齐读领悟。

(设计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包饺子方法。)

3、激活灵感 引发创新

为了能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增强创作饺子的欲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状独特、样子逼真的饺子图,有三菱饺子、鱼饺、葵花饺、蛤蜊饺,学生欣赏着一幅幅饺子作品图,口中连连称赞,不停的发出惊讶感叹之声,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我趁热打铁,展开包饺子比赛。学生在包的同时,我巡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会有好的作品。多种多样的饺子图为激发学生灵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经过我的提示,再通过进一步加工、改进、推陈出新,包出了有自己创意的饺子。)

(三)作品展示 体验成功

利用投影将各小组的饺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并由小组长向大家介绍饺子的形状,拼出的图案、作品的名称。有的组拼出一盘开口笑饺子,有的组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开,还有的饺子作品被命名为五谷丰登。饺子作品既有创意又有深刻含义。我对学生的劳动成果我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如对第一组的饺子作品我是这样评价的:“瞧,你们的作品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学生看着一盘盘来亲手做的饺子作品,更是兴高采烈。最后大家一致推举出最佳创意奖的获得者。此时,同学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

(设计理念:本环节中,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做,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集思广益,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

(四)品尝成果 畅谈感受

学生看着这一盘盘自己包的饺子垂涎三尺,当我宣布把饺子下锅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尝着香味四溢的饺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借此,我抓住机会,让学生畅谈感受。有的说:“原来包饺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后可要在劳动技能方面多锻炼。”有的说:“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就是比平时香,我心里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的说:“通过活动,我明白了收获是要付出代价的,劳动最光荣。”还有的说:“包饺子是一件高兴的事,尽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课堂中满是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

(设计理念:学生的情感在此升华,让本次活动的意义在此沉淀。)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动

在学生说出活动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营造了一个师生沟通的机会。“同学们,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此时此刻,活动止,但行动不止。简单的总结,不但给学生有明确的生活指向,更有利于以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让我们学会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指导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处于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设计了以《让我们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课教学设计进行汇报: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观察的重要性,掌握特征观察法。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3.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征观察法,知道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并学会填写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春天美景的视频及月季花实物;学生准备各种水果。

四、活动方法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交流和总结归纳。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物观察探究新知”、“加深体验强化训练”、“深化认识 总结延伸”四个环节。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探究的动机。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艳阳高照、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的富有色彩和动感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后汇报观看情况,要求学生说出从视频中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总结出观察需要多种感官并用,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触摸,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题目《让我们学会观察》。

2.通过实物,探究新知

激活兴趣和动机后,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实物观察活动——观察月季花。观察之前我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观察月季花需要调动那些感官、抓住哪些特征进行观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实施观察活动。在各小组进行汇报的时候顺势归纳出特征观察法。

3.加深体验,强化训练

在观察月季花的基础上,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特征观察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征观察法并运用于实践之中?接下来,我又引导同学们利用这种观察法观察了他们自己带的各种水果,指导他们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学会了填写观察记录表。

4.深化认识,总结延伸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个问题再次巩固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特征观察法只是诸多观察方法中的一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逐渐认识更多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做个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六、教师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学生掌握了特征观察的基本方法;利用强化训练,提升了特征观察法的运用能力;通过活动体验,学生知道了观察记录的基本要素,能正确、完整地填写观察记录表。完成了教学设计的预定目标,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这些都得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得益于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我愿倾听大家的金玉良言。谢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水污染》这一课后,有位同学跑到我跟前悄悄说:“老师,你说光能不能污染我们?”我诧异了:光污染,这可是个新名词。于是追问:“你是怎么发现光污染的?”这位学生有点得意地说:“星期天我去徐州,发现许多高楼大厦上的玻璃经太阳一照,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多好的发现,看来,小孩子也能发现大问题。于是我决定采用“调查光污染”作为本次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主题。并且围绕课题精心设计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流程设想:

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

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 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4�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全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论文

引导在说与做中开花结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研究《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给班级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面貌。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在墙壁上来个提醒牌,教育同学要爱护墙壁、桌椅,有的学生提出给墙壁粉刷绿色,好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在四周点缀一下更美观了……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颇有创意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到动手做的却很难。 这个美化班级的建议会不会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呢?活动前我组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参加劳动实践很感兴趣,但苦恼做起来费时费力费财,困难多多。继续开展还是放弃呢?我犹豫了,如果只有设想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岂不成了空对空的头脑实践活动?不行,得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成为现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真实环境,以说促做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只让学生说说与让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我在设计《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课堂上我出示了几种班级风貌图片,激发学生设计班级文化的活动方案,提醒学生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活动。可结果在实施时,不是没这就是少那,完全是“空手到”.我都傻了眼!说和做,相去甚远,要让指导、设计与想法在现实中实现,只有一个办法,带着他们去“做”。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亲历活动过程,他们才有周到的考虑。 二、改变学习方式,以说爱做 回想给班级添色彩活动,开始我重视了以知识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远离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活动认识课。 因此,我没有就此而止,而是真正的让学生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活动之前我调动学生一切思维,尽量全面的设计活动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我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如何把油漆刷得既美观又整齐,当学生提出制定统一高度时,接着问了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既科学又快速定出统一高度呢?学生认真地思考着,他们想法不一,当“两点定一线的想法”说出来时大家向这位同学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运用了数学知识。我也情不自禁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学以致用,聪明!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最后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汇报。 这样的课堂教学仍没有脱离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设计给班级穿新衣,必须让学生了解刷油漆的过程,这单单靠说和想是不够的,不妨让学生走进装潢公司,(刚好,我的家在装修,我和家长商量,分批载去)到实地观察,再设计活动方案。那样设计出的方案才更全面更细致。让学生走出课堂,打破现有的课时约束。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知识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知识的课程,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三、在实践中获取文本学习 ,让说开花结果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课前我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任务,组织学生调制油漆,现场给墙壁油漆。经过讨论后同学自主分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可忙活开了,有给墙壁定高度做记号的、有往地上铺垫报纸以防油漆洒落地上的,有供应油漆的,有做提醒牌的。大家忙中有序,偶尔油漆溅到脸上,衣服上也都不在意……望着绿油油的墙壁,同学们的眼睛更亮了,笑声更甜了。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做,贴近生活,快乐来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综上所述,脱离“做”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正如学生在写活动体会中这样说,“这样的综合实践很有趣我非常喜欢,活动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据、有始有终,通过体验才会觉得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目录基本定义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编辑本段基本定义 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这种复合不是来自教师的人为复杂化,而是来自于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 在国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被童子军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区管理组织所分解,学校只是起到了辅助和输送的作用。在中国,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改革被推动,附加在课程体系上的课标教材、封闭实践基地、素质报告承担了更多的实际责任。编辑本段教育课程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号)编辑本段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综上所述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定义: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活动方案。(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主要地是标志着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理念的生成: 1.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2.学习者是自己课程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课程(哪怕这种课程是无可挑剔的)的被动接受者; 3.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4.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课程评价的唯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 5.个性健全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 …… 这些课程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到充分展现,也必将会向其他课程领域逐步渗透。渗透了这些课程理念的课程,就是真正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就是21世纪中国的理想课程。(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 1.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 ⑴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 ⑵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⑶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 ⑷学习者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垦站与实施应以学习者为核心,实现上述四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编辑本段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的提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重要程度。保障教育公平发展的基本手段,从纲要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有如下手段: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评价信息化。这些手段具有非常强势的行政含义,我们在破除教育行政色彩的同时,又在持续加强教育的行政背景。 实际上,破解教育公平难题的核心,还是在于综合实践活动。从本世纪初开始,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在各层面推广,走过的弯路有:综合实践活动开课难,缺乏详细的开课流程;各层部门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致认识;相关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活动逐渐变味;综合实践活动逐渐沦为走形式,走过场。 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难以有效推广,在于我们没有把这种教育形式提高到足够高的层次上,没有把综合实践当成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去思考。 作为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三维学习需求模型包含了群体-个性、知识-体验、发展-反思,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群体、知识与发展是国内当前教育模式的基础,它们代表了教育的外在表现。可是如果没有有效的实践过程,我们就无法推动教育走向个性、体验和反思的内涵层面。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绑缚在综合实践上的社会责任非常多,可是从2001年以后,我们对于这种活动给予的关注又越来越少。 3维学习模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新纲要中,应当拥有足够的关注。具体推动的几个举措如下: 1、继续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化管理的深化,从国家层面,对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大学等各阶段的实践活动流程模板进行确认。 2、建设实践活动标准评价与档案体系,强化过程评价和过程档案,把素质报告逐渐提升为包含学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的综合标准电子档案。 3、加强教育部门与共青团组织的联系,推动开放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开放、有序、安全的模式,建立开放社会实践基地,逐渐取消当前封闭实践基地的设立和经营。推动青少年荣誉体系的建设。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各部门的关联。 4、深化基础教育学分制, 改进分数评价,逐渐使用素质模型、荣誉体系、招生改革等模式,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程度。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 索引序列
  • 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现状论文
  •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论文
  •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方法指导课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