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亦舞亦诗总是情》《中国文化报》1990年4月4日,同月《文摘报》转摘;《蒙古族“酒盅舞”追溯》《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6月;《蒙古族摔跤手的舞蹈》《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12月;《舞韵的寻觅》《舞蹈艺术》1991年第34辑;《执具而舞传远韵》《中国教育报》1991年11月7日;《浅谈民族舞蹈的共融方式》《舞蹈艺术》1992年第40辑;《契丹古舞览胜》《舞蹈艺术》1992年第39辑;《人民的需要决定价值选择》《中国华夏舞蹈研究》1992年5月;《半梦的金星》《广东惠州商报》1993年12月13日;《扶桑迎来华夏风》《科研动态》1993年第4期;《沙头角艺术教育出新人》《中国文化报》1993年3月31日;《愿“沙漠”萌生绿叶》《科研动态》1993年第2期;《呼唤更多的男子汉》《舞蹈艺术》1993年第42辑,获“全国首届舞蹈论文”佳作奖;《中华婚俗舞蹈与喜庆文化》《澳门文化》中文版1994年第1期;《力度之美及其运作方式》《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民族舞蹈中的动物文化氛围》《舞蹈艺术》1994年第46辑;《现代社会中民族舞蹈的发展策略》全文在1994年国际研讨会上发言,摘要选入《国际舞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做一个青春的梦》《东莞时报》1994年8月;《也曾与你同醉》香港《中国旅游》杂志1997年1月号(总199期);《梦文化与中国舞蹈》《粤海风》1998年第7-8期;《力与美的空间》《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岱宗之亚蒙山美》《语文报》1999年6月28日;
代表类型如下:
1、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著作的别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
2、C——论文集。论文集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把各种主题类似的论文集合在一起。比如说:法律论文集里的论文都是与法律相关的。论文集可以作为一本书或期刊的增刊正式出版,用以区别学术期刊。论文集也可以是综合多种形式的论文集结在一起,合订成的一本书。
3、J——期刊文章。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1、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
2、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1、公开发表的论文的分类中,分了六个级别,第一级-T类为特种刊物论文,第二级-A类为权威核心刊物论文,第三级-B类为重要核心刊物论文,第四级-C类为一般核心刊物论文,第五级-D类为一般公开刊物论文,第六级-E类为受限公开刊物论文。 2、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3、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中,参加了国际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论文集就是受认可的。
会议论文集论文算正式发表吗?论文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期刊出版的论文集,另一种就是会议论文集了,会议论文集的适用范围以及认可度通常是高于期刊论文集的,毕竟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学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相比较而言,期刊论文集则没有这么高的认可度以及适用范围,期刊论文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受认可,而会议论文集只要学术会议是正规会议,
所以文章发表在正规学术会议出版的论文集,这当然算是论文正式发表,会议论文的发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备受认可的,特别是国际上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权威学术会议,这种会议以及这种会议宣读并发表的论文学术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可以算是顶尖学术论文的发表了,因此这类会议论文集作者是可以放心发表的
相较之下,水平相对一般的会议论文集其学术价值也较为有限,在特定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一研究论文。二方法与技术论文。三数据论文。四综述五观点述评。六编者按。七meta分析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裂缝以及耐久性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其不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选用的加固方法有3大类,直接加固法、间接加固法、综合加固法。
一、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结构抗力。加固前最好能在原结构上卸载,经加固后再恢复使用荷载,但在原结构上往往很难实现。工程中,国内、外直接加固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增大截面加固法:
二、间接加固法
间接加固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作用效应,达到提高结构安全度。其主要方法有:
三、综合加固法
根据结构的受力特征、传力路径、结构状况等具体条件综合采用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的各种方法,称为综合加固法,是目前采用最多、效果和效益最好的方法。
(1)综合加固法十分重视结构检测的具体手段、原理、方法和过程,不同的检测手段对应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精度。
(2)鉴定中首先必须查明被鉴定结构的传力路线,并寻求新的传力路线,按照传力路线的计算分析、结构构造特点,采用相应优化的加固对策。
(3)为保证加固结构受力体系中的承载力和变形或刚度协调,尽可能采用预应力技术、植筋技术、碳纤维粘贴加固技术、钢板粘锚技术和加大截面外包加固技术等。这些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减少应变滞后现象,保证新、旧结构共同工作。
(4)在传力路线转移上,宜采用增、减构件,或改变节点约束条件,改善自身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荷载转移达到综合加固的目的。
(5)利用结构造型变化减缓风荷载效应,改善通风、采光、地震,这样既加固了结构本身,又改善了使用功能。
四、受拉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强度不足对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能力不产生影响,故无需对受拉构件进行结构加固,但从耐久性的角度出发,应对开裂部分作表面密封修补处理。
五、 受压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方法
一般的轴心受压构件承载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几乎成正比下降。若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幅度较小,以致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不超过5%,或者按实测强度等级对原结构进行承载能力复核仍能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可以不作结构加固处理。否则,应根据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环境,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主要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法、预应力法、外粘钢板法、外粘玻璃钢法、碳纤维(CFRP)加固法等,共同的特点是,加固截面或构件的应变,滞后于原截面或构件的应变,形成二次受力。经加固的结构总体承载力不是原结构抗力与加固部分的简单叠加,不同的加固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与方法。
六、受弯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方法
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受弯构件,通常可根据受弯构件在变形和裂缝方面的表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配筋情况、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幅度(即前述的强度等级下降系数)及混凝土结构设计和使用的要求确定处理方案: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足的幅度较小,构件控制截面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下降的幅度均在5%以内时,可不进行结构加固处理。
(2)按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原结构进行承载能力和变形验算,若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时,除了进行结构裂缝密封修补处理外,可以不作结构加固处理。
(3)若实测的混凝土强度等到级使得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不满足上述1、2条的要求,则应进行相应的结构加固处理。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法、粘贴片材材料(钢板、碳纤维等)加固法等。
七、结束语
(1)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框架柱构件实际承载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下降几乎成正比地下降,表明实际工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柱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的检查及处理。
(2)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因素很多,以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类型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截面裂缝宽度及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受压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受拉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同时,混凝土强度的不足也会使构件截面裂缝宽度增大和构件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的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对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已建结构,应及时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及结构构件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安全和正常的使用要求。
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学术会议论文集4部;主审全国教材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7篇论文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有关学会的优秀论文奖,被EI、ISTP等检索系统收录达40余次。 1. 周晶,栾茂田等主编.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未来与发展(第九届全国水利水电工程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大连,2002年9月25-28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pp.600(120万字).2. 栾茂田主编 (2001). 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第七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文集,大连,2001年9月26-28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pp.564(106万字).3. 栾茂田主编 (1998). 土动力学理论与实践(第五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大连,1998年6月25-27日).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649pp.(100万字).4. M.T. Luan(栾茂田)and Keizo Ugai (Editor) (1998).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of Soil Slopes under Earthquakes and Rainstorms (Proceedings of the Special Sino-Japanese Forum on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of Soil Slopes under Earthquakes and Rainstorms,Dalian,June 28-29).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June 1998,191pp. (30万字).5. 栾茂田主审 (2001).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陈兰云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8.4万字). 2.1 国际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1. Maotian Luan,Toyoaki Nogami (1997). Variational Analysis of Earth Pressure on A Rigid Earth-Retaining Wal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123⑸:524-530. (SCI).2. Maotian Luan and Chongpan Jin (1988). Dynamic Stability and Deformation of Offshore Gravity Platform Foundatio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2⑴:31-42.2.2 国际与国外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1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非第一作者9篇)1. Maotian Luan (栾茂田) and Dong Wang (2001). Dynamic Response of Seabed under Wave-Induced Loading.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oil Dynamics,March 26-31,2001,San Diego.2. Xinzheng Wu,Maotian Luan (栾茂田) and Junxia Xin (2001). Effects of Dynamic Properties of Rockfill Materials on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oil Dynamics,March 26-31,2001,San Diego.3. Fuming Wang,Yigong Ji and Maotian Luan (栾茂田) (2001). A Simplified Method of Vibration Analysis of Layered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Pavement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oil Dynamics,March 26-31,2001,San Diego.4. Maotian Luan (栾茂田),Rong Tian and Qing Yang (2001). A New Numerical Method-Finite-Cover Element-Free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January 7-12,2001,Tuscon,Arizona.5. Maotian Luan (栾茂田),Yong Li (2001). Discontinuous-Nonlinear De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in Geotechnics.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January 7-12,2001,Tuscon,Arizona.6. Qing Yang,Jiankui Jiao and Maotian Luan (栾茂田) (2001).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Swelling Properties of Swelling Rock.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January 7-12,2001,Tuscon,Arizona.7. Qing Yang,Maotian Luan and Jiankui Jiao (2001).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Progressive Failure of Slope and Its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August 27-31,2001,Istanbul,Turkey.8. Maotian Luan,Tingkai Nian,K.T. Law,C.F. Lee,Keizo Ugai and Qing Yang (1999). Lower-Bound Solution of Earth Pressure of Cohesive Backfill with Inclined Surfac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lope Stability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Aspects (IS-Shikoku’99),Matsuyama,Shikoku,Japan,Nov. 8-11,281-286. (ISTP)9. Maotian Luan,Yongzhe Cao and Keizo Ugai (1999). Shakedown Analysis of Soil Foundations under Varied Load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lope Stability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Aspects (IS-Shikoku’99),Matsuyama,Shikoku,Japan,Nov. 8-11,663-668. (ISTP)10. Qing Yang,Jiankui Jiao,Maotian Luan,Dazhai Shi (1999).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Risk Evaluation of the Slope of Open Pit Min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lope Stability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Aspects (IS-Shikoku’99),Matsuyama,Shikoku,Japan,Nov. 8-11,1095-1100. (ISTP)11. Maotian Luan,Lili Yang,Shangmu Lu,Jiying Yin and Wai-Fah Chen (1999). Numerical Elasto-Plastic Analyses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Embankment on Soft Soil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h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EPMESC Ⅶ),August 1999,Macau.12. Maotian Luan,Chongpan Jin and Gao Lin (1998). Evaluation Technique for Earthquake-Induced Movements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Embank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Special Sino-Japanese Forum on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of Soil Slopes under Earthquakes and Rainstorms,Dalian,June 28-29).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June 1998,116-131.13. K.T. Law,C.F. Lee,Maotian Luan and Y. Zhai (1998). Engineering Behaviour of Loose Fill of Grantic Soil. Proceedings of the Special Sino-Japanese Forum on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of Soil Slopes under Earthquakes and Rainstorms”,Dalian,June 28-29).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June 1998,18-34.14. Maotian Luan and Zhen Zhang (1996). FEM-Based Formulations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with Applications in Geomechanics. The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Edited by Wanxie Zhong,Gengdong Cheng and Xikui Li),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429-438.15. Max Y. Ma,Austin D.-E.Pan,Maotian Luan (1996). Seismic Analysis of Stone Arch Bridges Using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11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Elsevier Scientific Ltd.,Paper No.1551,8pp.16. Maotian Luan,Gao Lin and W.F. Chen (1995). Lumped Parameter Model and Nonlinear DSSI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oil Dynamics,St. Louis,April 2-7,1995,355-360.17. Max Y. Ma,Austin D. Pan,Maotian Luan and Joseph M. Gebara (1995). Stone Arch Bridge Analysis by the DDA Method. Proc.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Arch Bridge Conference—Bolton,U.K.,Sept.3-6,1-10pp. (ISTP)18. Austin D. Pan,Joseph M. Gebara and Maotian Luan (1994). A Finite Elem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thod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19. Maotian Luan,Gao Lin and Hirokazu Takemiya (1992). 2-D Computational Model and Numerical Method for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Soil Site. Proc. of the EPMESC'92,Dalian,606-613.20. Maotian Luan,Chongpan Jin,Gao Lin and Hirokazu Takemiya (1990). Parametric Studies on Dynamic Stability and Permanent Deformation of Cohesive Embank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Japanese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Tokyo,975-980.21. Maotian Luan,Guocheng Han (1990). Dynamic Stability and Sliding Displacements of Rockfill Dams.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Japanese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Tokyo,969-974.2.3 国内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45篇 (其中第一作者15篇,非第一作者30篇;核心期刊40篇1. 栾茂田,田荣,杨庆 (2002). 平面广义四节点等参元GQ4及其性能探讨. 力学学报,34⑷:578-585.2. 王栋,栾茂田 (2002). 波浪作用下粘弹性海床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 工程力学,19⑷:130-134.3. 王栋,栾茂田 (2002). 广义Biot理论隐-隐式解法的推广及其应用. 世界地震工程,⑵:23-26.4. 黎勇,冯夏廷,栾茂田,王泳嘉 (2002).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中的广义有限单元. 东北大学学报,2002,23⑽:1004-1007.5. 栾茂田,王栋 (2001).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的数值分析. 海洋工程,19⑷:40-45.6. 栾茂田,黎勇 (2001).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弹塑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23⑸:530-535.7. 姬亦工,王复明,栾茂田 (2002). 层状粘弹性地基动力响应的样条半解析法. 岩土工程学报,24⑴:34-37.8. 栾茂田,田荣,杨庆 (2002). 有限覆盖无单元法在岩土类弱拉型材料摩擦接触问题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24⑵:137-141.9. 栾茂田,辛军霞,赵尚传 (2002). 面板堆石坝边坡稳定性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2⑷:467-471.10. 张大林,栾茂田,杨庆,田荣(2002). 基于流形方法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算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2⑸:590-593.11. 年廷凯,栾茂田 (2002). 均布荷载作用下挡土墙后粘性填土的土压力计算. 岩土力学,2002,23⑴:17-22.12. 郭莹,董秀竹,栾茂田 (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岩土力学,23⑷:474-477.13. 栾茂田,姬亦工,王复明 (2001). 非均质粘弹性地基的动力柔度系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1⑸: 621-625.14. 王栋,栾茂田,郭莹 (2001).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反应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液化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1⑵:216-222.15. 王飞,栾茂田,朱菊芬,屠晟 (2001).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土工安定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1⑶:349-354. (EI)16. 栾茂田,黎勇,林皋 (2001).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及其在有缝重力坝静力分析中的应用. 水利学报,⑷:40-46.17. 黎勇,栾茂田,林皋 (2001). 水位循环变化作用下有纵缝重力坝的非线性特性. 水力发电学报,⑵:26-35.18. 栾茂田,吴兴征,阴吉英,辛军霞 (2001). 堆石料动力特性参数对面板堆石坝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 水力发电学报,⑴:7-18.19. 吴兴征,栾茂田,李相崧 (2001). 复杂加载路径下堆石料动力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 世界地震工程,17⑴:9-14.20. 栾茂田,吴兴征,李相崧 (2001). 堆石料的亚塑性边界面模型及其验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⑵:164-170.21. 田荣,栾茂田,杨庆,Keizo Ugai (2001). 高阶流行方法及其应用. 工程力学,18⑵:21-26.22. 黎勇,栾茂田 (2001). 有纵缝重力坝的非连续与弹塑性耦合数值模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增刊2):1555-1560.23. 杨庆,田荣,栾茂田,张大林 (2001). 有限覆盖-无单元法及其在孔边应力集中问题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增刊2):1561-1564.24. 吴兴征,栾茂田,辛军霞 (2001). 修正邓肯模型及在面板堆石坝应力与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增刊1):1098-1102.25. 王飞,栾茂田,朱菊芬 (2001). 弹塑性有限元法在土工安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增刊1):1111-1115.26. 王栋,栾茂田,郭莹 (2001). 波浪作用下弹性海床的动力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增刊1):1132-1136.27. 阴吉英,栾茂田,吴兴征 (2001). 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特性的比较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增刊1):1158-1162.28. 杨庆,焦建奎,栾茂田 (2001). 膨胀岩土侧限膨胀试验新方法与膨胀本构关系. 岩土工程学报,23⑴:49-52.29. 姬亦工,栾茂田,王复明 (2000). 粘弹性非均质地基动力柔度的样条半解析解法. 振动工程学报,13⑷:535-543.30. 姬亦工,杜朝伟,王复明,栾茂田 (2000). 空间地基有限元分析及反问题.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1⑵:25-27.31. 栾茂田,罗锦添,李焯芬,翟阳 (2000). 不排水条件下全风化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与本构关系.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特刊,40 (特刊):S82-89,S94.32. 吴兴征,栾茂田,阴吉英 (2000). 面板堆石坝应力与变形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与计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0⑸:602-608.33. 栾茂田,黎勇,杨庆 (2000).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其在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⑶:289-294. (EI)34. 黎勇,栾茂田 (2000).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基本原理及其数学规划解.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0⑶:351-357. (EI)35. 田荣,栾茂田,杨庆 (2000). 高阶形式广义节点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0⑷: 492-495.36. 栾茂田,田荣,杨庆 (2000). 广义节点有限元法. 计算力学学报,17⑵:192-200.37. 吴兴征,栾茂田 (2000). Nelton土工网格CE131拉伸特性的试验研究.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⑴.38. 韩国城,栾茂田,刘文廷,肖白云,汪荣大 (2000). 瀑布沟心墙堆石坝地震反应三维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40⑵:218-223.39. 杨庆,焦建奎,栾茂田,师大寨 (2000). 边坡可靠性与经济风险性分析及其应用. 工程地质学报,⑵.40. 栾茂田,Keizo Ugai (1999). 关于岩土工程研究中若干基本力学问题的思考.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特刊,39⑵:309-317.41. 栾茂田,李锦,杨庆 (1999). 地震和暴雨滑坡中日研讨会学术总结. 国际学术动态,⑶:69-74.42. 杨庆,栾茂田,崇金著,薛永生,庞海臻,杨军 (1999). 混凝土底板与碎石垫层室内水平滑动试验研究”. 工程勘察,⑹:5-8.43. 杨庆,栾茂田 (1999). 地下水易污性评价方法-DRASTIC指标体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⑵:4-9.44. 杨庆,栾茂田,崇金著,王国利,周慧成,周集体,王栋 (1999). DRASTIC指标体系法在大连市地下水易污性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39⑸:684-688.45. 栾茂田,周晶,康海贵,宋玉普 (1998). 浅议博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和素质培养. 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⑴:39-44.2.4 国内会议上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45篇(其中大会主题报告4篇,第一作者17篇,非第一作者28篇)1. 刘占阁,栾茂田,许成顺,王栋,郭莹. 成层非均质土的一维固结分析.2. 许成顺,栾茂田,刘占阁,郭莹,王栋. 不同应力状态下土的强度参数之间关系探讨.3.孔德森,栾茂田,杨庆.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研究.4. 年廷凯,栾茂田,郑德凤,崇金著. 卫生填埋场压实粘土衬垫渗透性的试验研究.5. 栾茂田,田荣,杨庆,张大林(2002). 有限覆盖无单元方法在岩质材料宏观裂纹扩展分析中的应用.6. 张大林,栾茂田,杨庆(2002). 数值流形方法的网格生成技术.7. 娄峰,杨庆,栾茂田,张大林(2002). 时间序列AR模型定阶准则的改进方法.8. 栾茂田 (2002). 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动态. 山东省岩土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 (泰安,2002年7月8-9日). (大会主题报告)9. 栾茂田,王栋,郭莹,王飞,刘占阁,许成顺,冯晓莹,赵少飞,李波 (2002). 海床与海洋地基动力分析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进展评述. 第六届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南京,2002年5月18-21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会主题报告)10. 栾茂田,吴兴征 (2002). 多向地震动作用下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非线性数值分析.11. 栾茂田,姬亦工,王复明,冯晓莹 (2002). 非均质地基上刚性条形基础动力阻抗的样条半解析法.12. 王飞,栾茂田,刘占阁,许成顺 (2002). 波浪荷载作用下海洋平台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13. 栾茂田,郭莹,李木国,王静,王栋,崇金著 (2002). 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研制中若干问题探讨.14. 郭莹,董秀竹,栾茂田,王栋,李木国,王静 (2002). 波浪荷载作用下砂土动力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15. 栾茂田,吴兴征 (2001). 堆石料静动力耦合本构模型及参数确定与实验验证.16. 吴兴征,栾茂田 (2001). 面板堆石坝三维耦合非线性数值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17. 翟阳,李焯芬,罗锦添,栾茂田 (2001). 全风化花岗岩松散填土稳定状态线的归一化分析.18. 吴兴征,栾茂田 (2001). 关于堆石料加卸载体积模量的探讨.19. 屠晟,栾茂田,王飞 (2001). 非均质地基的安定性分析与计算.20. 栾茂田,王飞,屠晟,朱菊芬 (2001). 非均质地基的极限荷载与安定荷载比较分析.21. 年廷凯,栾茂田,杨庆 (2001). 倾斜表面挡土墙后粘性填土的地震土压力计算.22. 姜韶华,栾茂田,吴兴征,杨庆 (2001). 河谷岸坡对面板堆石坝三维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23. 栾茂田,张晨明,王栋,郭莹 (2001). 波浪作用下缓坡海床弹性动力响应数值分析.24. 贺杰,杨庆,栾茂田,张慧珍 (2001). 膨胀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25. 张慧珍,杨庆,栾茂田 (2001). 膨胀力与含水量关系的试验研究.26. 辛军霞,栾茂田,吴兴征 (200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可靠性分析.27. 栾茂田,张大林,杨庆,田荣 (2001). 有限覆盖无单元法及其在模拟裂纹扩展中的应用.28. 娄峰,杨庆,栾茂田 (2001). 应用概率分析改进分维数测量精度的方法.29. 武亚军,栾茂田,卢文阁,杨亚洲 (2001).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法的探讨.30. 黎勇,栾茂田 (2000). 非连续变形计算力学模型在坝基岩体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31. 田荣,栾茂田,杨庆 (2000). 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有限覆盖无单元法.32. 栾茂田,曹永哲 (1999). 基于温度参数法的土工安定分析方法及其应用.33. 栾茂田,年廷凯,杨庆 (1999). 倾斜表面情况下挡土墙后粘性填土的侧向土压力.34. 田荣,栾茂田,杨庆 (1999). 连续与非连续变形分析的流形方法及其在土力学中的应用.35. 姬亦工,王复明,栾茂田 (1999). 非均质粘弹性半空间地基动力柔度系数的样条半解析法.36. 杨庆,栾茂田,焦建奎,师大寨 (1999). 边坡渐进破坏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37. 栾茂田,林皋,杨庆 (1998). 岩土地震工程与土动力学的若干最新进展评述.38. 李锦,栾茂田,郭莹 (1998). 一种砂土动力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探讨.39. 栾茂田,邵宇,林皋 (1998). 土体地震反应非线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40. 王栋,栾茂田,文立 (1998). 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学研究进展.41. 翟阳,K.T.Law,栾茂田,C.F.Lee (1998). 一种全风化花岗岩残积土稳定状态的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第五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土动力学理论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119-123.42. 郭莹,栾茂田 (1998). 能量分析方法在土动力学中的应用.43. 栾茂田,罗锦添,李焯芬,翟阳 (1998). 不排水条件下松散砂质土的本构模型. 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431-433.44. 栾茂田,黎勇 (1998). 基于有限块体模型的下限极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第六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方法与解析讨论会论文集,广东科技出版社,广州,212-217.45. 栾茂田 (1997). 关于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科学出版社,北京,247-260. (大会主题报告)
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刘成文,李兆敏,李希成. 壁面粗糙度对旋风分离器内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环境工程学报. 2011年第10期 (in press)(2)刘成文. 从教师的视角谈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 科教文汇. 2010. 153(11)(下旬刊),p3+6(3)Chengwen Liu, Lianze Wang, and Qiusheng Liu. A universal approach for mean mechanical energy losses analysis.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6, 61(6):2085-2088. [SCI,EI](4)Chengwen Liu, Lianze Wang, and Qiusheng Liu. Experimental study and analysis on drag reduction mechanism of Repds in a cyclone separator.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2006, 29(4):495-503. [SCI,EI](5)Chengwen Liu, Lianze Wang, Jianjun Wang, and Qiusheng Liu. Investigation of energy losses mechanism in cyclone separators.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2005, 28(10):1182-1190. [SCI,EI](6)Jianjun Wang, Lianze Wang, and Chengwen Liu. Effect of a stick on the gas turbulence structure in a cyclone separator. Aeroso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39(8):713-721. [SCI,EI](7)刘成文,王连泽,王建军,刘秋生. 减阻杆对旋风分离器流场特性的影响.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 [EI](8)刘成文,李兆敏. LDV测量水射流流场的实验技术研究. 石油钻探技术. 2001,29(5):23-25(9)刘成文,李兆敏. 用Z值判断流态的临界状态摩阻值的分析. 石油钻探技术. 2000,28(6):6-7(10)刘成文,李兆敏. 锥形喷嘴流量系数和水力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 钻采工艺. 2000,23(5):1-3(11)刘成文,李兆敏,王渊. 非牛顿流体在螺旋管内流动参数计算. 第五届全国多相流、非牛顿流、物理化学流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0年,pp154-158(12) 李兆敏,刘成文. 高分子添加剂射流湍流特性的试验研究.石油大学学报. 1999,23(2):40-46. [EI](13)李兆敏,刘成文. 高分子添加剂射流结构特性的试验研究.钻井液与完井液. 1999,16(6):1-4
[1] 陈仁朋,许伟,汤旅军,陈云敏,地下水位及电导率TDR测试探头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77-82.[2] 朱斌,陈仁朋,罗军,陈云敏. 低速运动船只撞击埋置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海洋工程,2008, 26(2):17-25[3] 谢海建, 陈仁朋, 陈云敏, 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污染物在半无限黏土中的一维扩散解,岩土工程学报,2007, 29(9): 1404-1408[4] 谢海建,陈仁朋,陈云敏,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溶质在有限厚度粘土中的一维扩散解,环境科学学报,2008,28(2): 376-383.[5] 胡琦, 陈仁朋, 陈云敏, 梅德庆.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的优化设计, 动力工程, 2007, 27(3): 327-331[6] 陈仁朋,周万欢,曹卫平,陈云敏,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7,29(6):824-830.[7] 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张延红. TDR技术在石灰炉渣加固土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676-683.[8] 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7,20(2): 7-12.[9]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7,29(3): 436-441[10]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桩承式加筋路堤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中国公路学报,2006, 19(6): 1-6.[11] 戴宏伟 陈仁朋 陈云敏 地面新施工荷载对临近地铁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3):312-316.[12] Chen RP, Daita RK, Drnevich VP, Kim DH. Laboratory TDR monitoring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 in lime kiln dust stabilized clayey soil.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28(2), 249-255[13] 许峰,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39(9): 1393-1399.[14] 芦森, 陈仁朋, 陈云敏, 王常晶. 打桩振动对邻近新浇筑混凝土的影响, 中国市政工程.2005, 1: 68-70.[15] 吕凡任, 陈仁朋, 陈云敏, 应建国. 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压和抗拔特性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3): 99-105.[16] 陈仁朋,贾宁,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机理及沉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23): 4358-4367.[17] 陈仁朋,许峰,陈云敏,贾宁. 软土地基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18( 3), 7-13[18] 陈仁朋, 周万欢, 王宏志, 陈云敏. 用DQM求解成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 计算力学学报,2005, 22(3 ): 310-315,329[19] 贾宁,陈仁朋,陈云敏,徐立新,杨少华,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理论分析及监测,岩土工程学报,2004,26(6):755-760[20] 龚健,陈仁朋,陈云敏,程光明,应建国. 微型桩原型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ol.23(20), 2004年10月,3541-3546.[21] 林政,陈仁朋,陈云敏,许峰. 一种现场测定地基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的方法, 岩土工程学报,Vol.26 No.4:505-510.[22] 王宏志, 陈仁朋. 周万欢. 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DQM解. 水利学报,Vol,No.4, 8-15,2004年4月.[23] 王仕方,陈仁朋,陈云敏. 预制桩可打性的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Vol.37, No.6, 2003年11月,P:657-663.[24] 陈仁朋, 凌道盛,陈云敏.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土木工程学报, 2003年10月,Vol. 36, No.9, 89-94[25] 陈赟、陈仁朋、陈云敏. TDR边坡监测系统的计算模型和试验初探. 工业建筑, 2003年8月,Vol.33,No.8,33-36.[26] ZHU Bin(朱 斌), CHEN Ren-peng(陈仁朋), CHEN Yun-min(陈云敏). Transient response of piles-bridge under horizontal excitation. J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 4(1): 28~34.[27] 陈仁朋、梁国钱、余济棠、陈云敏. 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地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6): 668-673.[28] 朱斌、陈仁朋、陈云敏、王宏志. 埋置框架的横向动力特性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2002,15(4): 425~429.[29] 余云燕、陈仁朋、陈云敏、胡亚元,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桩基质量综合评定方法,中国公路学报,vol. 15,No.2,2002年4月,68-71[30] 陈仁朋、陈磊、陈云敏,基底不透水条件下埋置基础沉降的Biot固结理论解,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Vol.36,No.1,17-21[31] 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Vol.23,No.6,2001年11月,686-691[32]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阻滑桩加固土坡的极限设计方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Vol.35,No.6,2001年11月,618-622[33] 金振奋、陈仁朋、凌道盛、陈云敏,群桩地基中应力及变形规律数值分析,工业建筑,第31卷,第10期,2001年10月,37-42[34]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土地基码头的加固及堆载试验分析,港工技术,Vol.148,No.3,2001年9月,34-37.[35] 陈仁朋、陈云敏、蔡袁强,粉砂性土体中基坑开挖工程实践,建筑结构学报,Vol.22,No.4,2001年9月,90-95.[36] 陈云敏、陈仁朋、朱斌,打桩过程中桩的横向振动分析,振动工程学报,Vol. 14,No.2,2001(2):215-219[37]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粘土地基中码头桩基的受力分析,工业建筑,Vol.31 No.4,2001(4):46-47[38] CHEN Ren-peng HU Yayuan CHEN Yun-min, Determing driving resistance with rebound of pile-top during pile driv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Vol.2, No.2, 2001(4):121-240[39] 陈仁朋、陈云敏、李琪、童建国,某工程桩的可打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3 No.2,2001(3):235-238[40] CHEN Ren-peng CHEN Yun-min LING Dao-shen, Analysis of vertical pressure on buried pipeline with case stud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Vol.1 No.4 P:414-420, 2000(10)[41] 陈仁朋、陈云敏、吴世明,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浙江大学学报,1997(9),Vol.31, 增刊,P:253~256[42] 陈仁朋、陈云敏、宣伟丽、吴世明, 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及其在基桩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1998(9),Vol.11, No.3 P:373~377[43] 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A.F.van Weele,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桩端土的静阻力,岩土工程学报,1997(11),Vol.19, No.6 P:16~21代表性国内外会议论文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技术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岩土力学与工程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5-17日,主编:高广运,P:1-7 (专题报告)陈仁朋,张延红,王进学,陈云敏. TDR技术在监测土体污染中的应用,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重庆,2007年11月1-4日,725-729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孔卫国,TDR测试系统理论模型及应用,第七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343-349,北京,2006.11.3-6陈仁朋,龚建,陈云敏,吕凡任,应建国,程光明. 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99-604陈仁朋,陈云敏,黄海丹,群桩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72-577陈云敏、陈仁朋、卢森. 软土地基地铁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几个土力学问题,城市地铁建设与环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高级技术论坛(2002年12月18~20日,杭州),主编史佩栋,165~177.陈仁朋、陈云敏、梁志刚等,TDR测试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应用,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杭州:2002年11月17日至19日,浙江大学出版社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21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金振奋、陈仁朋、陈云敏,轴对称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分析,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07~510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多相介质波动理论的研究、应用与发展,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41~544
条件: 发表时间 between (2012-01-01,2014-05-30 and 题名=算法分析) (精确匹配)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翟晓;AD 民航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T1 CL31激光云高仪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分析JF 广东省气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文集PB 广东省气象学会PP 中国广东肇庆YR 2012OP 1K1 天空云量:8115;CL31:5836;激光云高仪:216;算法分析:155;云气候特征:19;气象台站:19;民航气象:17;气象卫星探测:15;自动观测系统:9;主观判断:7;卫星云图:3;观测员:3;时间连续性:3;观测条件:3;二维序列:2;空间分辨率:1;运动变化:1;算法处理:1;观测结果:1;实时估测:1 AB <正>目前,在民航气象领域,获取云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气象卫星探测的辐射信号反演云量、地面气象台站目测云量等。通过卫星探测的卫星云图具有较好的空间覆盖性,适于反映大范围的云气候特征,而在机场气象台站,需要更好的反映机场区域云况的局地特征和变化,一般采用目测云量的方法,但由于目测视野和观测条件(如夜间)的限制,云量观测的时间连续性较差,且观测员本身的主观判断以及云的不规则形状和运动变化等因素也会给云量的观测结果带来误差。LA 中文;DS CNKI 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郭长见;AD 厦门软件学院;T1 基于云计算的离散粒子群负载均衡算法分析JF 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PB 科技部PP 中国北京YR 2014OP 1K1 负载均衡;云计算;离散粒子群算法 AB 关于负载均衡问题的研究构成了现阶段云计算研究的热点。笔者从离散粒子群算法着手,对云计算环境里的负载均衡问题进行了简述。LA 中文;DS CNKI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张志强;张波;李署坚;AD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T1 基于侧音测距方法的小卫星编队距离算法分析JF 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PB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PP 中国湖南张家界YR 2012OP 4K1 小卫星编队;测距音;相位差;FFT AB 小卫星编队能够替代大型卫星的功能,设计思想上突破了传统大卫星的尺寸限制,可以实现某些大卫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针对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保持与控制的实时性要求,给出了侧音一次全发的方法,实现了测距音的一次发送与提取。给出FFT法测量相位差实现侧音测距的算法推导,进行了测距精度误差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测量精度与主侧音信号频率、信噪比、采样点数等有关,可适当选取相关值达到预期的测距精度要求。LA 中文;DS CNKI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靖守让;黄仰博;孙广富;A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四院卫星导航研发中心;T1 导航卫星历书参数拟合算法分析及改进JF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PB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武汉市人民政府PP 中国湖北武汉YR 2013OP 5K1 MEO;星历参数;历书参数;改进方法 AB 卫星导航系统历书参数的生成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利用历书参数表达式拟合卫星历书参数,简称直接历书拟合法;另一种是利用星历参数表达式计算卫星星历参数,然后取出相应的历书参数简称基于星历拟合的历书生成法。对MEO卫星而言,直接历书拟合法和传统基于星历拟合的历书生成法7天内平均位置误差均在万米量级。本文对传统基于星历拟合的历书生成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星历拟合后非历书项角速度变化量Δn对卫星位置计算影响较大,因此提出将角速度变化量Δn归算到长半轴平方根A~(1/2)的改进方法。改进后得到的历书7天内位置误差从传统方法的万米量级降低到千米量级。改进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卫星导航系统主控站的历书生成过程...LA 中文;DS CNKI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翟晓;AD 民航深圳空中交通管理站;T1 Vaisala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分析及检验对比JF 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2航空与航天气象技术研究与应用PB 中国气象学会PP 中国江苏南京YR 2013OP 7K1 激光云高仪;机场天空云量;算法;检验 AB 对Vaisala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的算法原理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按照一定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构建出机场天空云量的二维序列,利用初始模块、过滤模块、云簇聚合、云层合成、云况选择等5个模块实现算法的流程控制;通过对深圳机场目测云量与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作不同条件下的检验对比表明,基于机场天空云量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激光云高仪对机场区域云量的的探测,利用该算法计算出的云量随云高升高与目测云量差值增大,在低云消散时,该算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LA 中文;DS CNKI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韩松涛;唐歌实;陈略;王美;AD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T1 深空探测器DOR信号本地相关模型算法分析JF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PB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深空973)办公室PP 中国浙江杭州YR 2012OP 6K1 深空测量;DOR信号;本地相关;时延;轨道模型 AB 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出现于六十年代后期,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多用途的特点。利用航天器主动搭载宽频带间隔的DOR信标,可以改进传统VLBI的群时延测量精度。基于DOR信号采用DeltaDOR模式进行深空探测器导航定位已成功应用于多部探测器,如对NASA的MARS EXPRESS,VENUS EXPRESS,ESA的ROSETTA等探测器的观测。本地相关模型算法是普遍应用的DOR侧音信号处理算法,本文对影响算法性能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数据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LA 中文;DS CNKIRT Conference ProceedingSR 1A1 黄鑫;苏强;赵权有;康宇;AD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T1 脉冲雷达测量数据平滑滤波算法分析与应用JF 第三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D卷PB 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Control Theory,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中国系统工程学会(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PP 中国安徽合肥YR 2012OP 4K1 数据;平滑算法;仿真分析 AB 本文研究了基于某脉冲雷达测量技术的测量数据平滑滤波算法。着重分析了三种平滑滤波处理方法在某飞行器外弹道飞行测量数据中的应用,并对同一测量数据源进行了仿真和比较。通过实验结果的比对,分析了这三种处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给出了相应的适用别条件。LA 中文;DS CNKI
荷载越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荷载不超标对寿命的影响就会减少。
[3]肖勇刚,杨翠屏.非线性Winkler地基上矩形薄板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15. (EI)[4]肖勇刚,陈超,胡丽湘.桥墩形式对曲线形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5]肖勇刚,高芳.基于荷载试验的服役刚构桥安全性评估.公路与汽运,2015.[6]肖勇刚,邢雯芳.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弹性稳定性分析.中外公路,2014.[7]肖勇刚,周泽箭.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弯桥结构动力分析.交通科学与工程,2014.[8]肖勇刚,袁彦磊.粘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中厚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9]肖勇刚,胡丽湘.基于荷载试验的预应力空心板桥承载能力分析.公路与汽运,2014.[10]肖勇刚,邓舒文.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主梁线形敏感性分析.公路与汽运,2014.[11]肖勇刚,刘港,陈海锋.悬索桥索塔安全控制计算的一种新方法.中外公路,2013 .[12]肖勇刚,钱进,钱长照.桥墩受车船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Y.G.Xiao,Y.Tang,Y.Huang.Investigation on nonlinear dynamics behavior of stay cables under rain-wihd induced vibration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toring force and the Coulomb force comprehensively.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2012. (EI)[14]Y.G.Xiao,Y.J.Liu.Effect of concrete strength decline on high piers nonlinear stahility.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Architec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ICCAHE 2012)2012. (EI)[15]肖勇刚,黄炎,谢鹏.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中外公路,2012.[16]肖勇刚,刘蓉钧.粘弹性地基上考虑耦合效应四边自由矩形薄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17]肖勇刚,胡慧.非线性弹性地基上具有传力杆的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Y.G.Xiao,C.P.Yang.Free Vibration Analysis for Disconnected Thin Rectangular Plate With Four Free Edges on Nonlinear Elastic Foundation.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1. (EI)[19]肖勇刚,熊蓉.索的损伤对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公路与汽运,2011.[20]肖勇刚,李国安.高墩连续刚构桥最大悬臂稳定性分析.公路与汽运,2011.[21]牛凯,肖勇刚,杨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湖南交通科技,2011.[22]肖勇刚,牛凯.大跨度钢管砼拱桥结构稳定性分析.公路与汽运,2011.[23]Yonggang Xiao,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thin rectangular cracked plate with four free edges on nonlinear elastic foundation.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materials ageing in extreme conditions,2010. (EI)[24]肖勇刚,许准.独塔混合梁不对称索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公路与汽运,2010.[25]肖勇刚,钟加峰.非线性弹性地基上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工程力学,2009. (EI)[26]肖勇刚,刘智.温度效应对独塔钢混梁斜拉桥的静力特性影响.公路与汽运,2009.[27]罗纪彬,肖勇刚,钱长照.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含裂纹梁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8]Yonggang Xiao,Yimimg Fu. Bifurcation and chaos of the rectangular moderate thickness cracked plates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 subjected to periodic load. CHAOS SOLITONS & FARCTALS,2008.(SCI)[29]郭艳梅,肖勇刚,吴坤平.非线性弹性地基上矩形板的弯曲问题.公路与汽运,2007.[30]肖勇刚,朱素红.车桥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振动与冲击,2007. (EI)[31]肖勇刚,吴坤平.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2]Y.G.Xiao,C.M.Peng.Nonlinear Vibration foe Moderate Thickness Plate with Dowels on Elastic Foundation,Fracture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s ,2007(ISTP)[33]Yonggang Xiao,Yimimg Fu.Bifurcation and chaos of the rectangular moderate thickness cracked plates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IS.2006. (EI)[34]肖勇刚,傅衣铭.弹性地基上间断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06. (EI)[35]肖勇刚,朱素红.双参数地基上弹性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36]胡柏学,颜东煌,管国东,肖勇刚.基于ANSYS的先简支后连续桥型支座处桥面开裂受力分析.中南公路工程,2006.[37]肖勇刚,傅衣铭.弹性地基上间断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振动工程学报,2006. (EI)[38]肖勇刚,傅衣铭.弹性地基上间断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振动工程学报,2006. (EI)[39]Y.G.XIAO, S.H.Zhu.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cracked main beam of bridge under moving vehicle.Fracture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s, 2006.(ISTP)[40]李传习,王雷,刘光栋,肖勇刚.悬索桥索鞍位置的分离计算法.中国公路学报,2005. (EI)[41]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含裂纹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分析.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42]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NONLINEAR VIBRATION FOR MODERATE THICKNESS RECTANGULAR CRACKED PLATES INCLUDING COUPLED EFFECT OF ELASTIC FOUND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2005. (SCI、EI)[43]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时含裂纹中厚矩形板的自由振动分析.工程力学,2005. (EI)[44]Yonggang Xiao,Yimimg Fu.Bifurcation and chaos of the moderate thickness rectangular plates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 Advances in Vibration Engineering,2005.[45]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的矩形中厚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工程力学,2004. (EI)[46]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时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力学季刊,2004.[47]肖勇刚.地基反应模量对弹性基支中厚板弯曲特性的影响.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48]李传习,杨文爽,肖勇刚.单跨缆索吊装系统悬索计算探讨.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49]何湘宁,肖勇刚,徐飞鸿,郭爱斌.多参数双曲线模型预测桩基极限承载力.公路与汽运,2003.[50]喻小明,肖勇刚,李学罡.大挠度板非线性分析的循环迭代加权余量法.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51]肖勇刚,陈昌萍,肖俊宇.截锥薄壳的非线性参数振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52]肖勇刚,肖俊宇,陈昌萍.单轴转动截锥中厚壳的非线性动力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53]雷正保,钟志华,罗云飞,肖勇刚.相似薄壳结构动力响应的外推及精度.第一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研讨会论文集,2000.[54]肖勇刚,龙述尧,蒯行成.用边界单元法解摩擦型弹性接触问题.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六、所获学术荣誉及学术影响1.“佛陈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系杆更换工程技术研究”,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荷载大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随机疲劳载荷解析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会议-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随机疲劳载荷解析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文献出自《中国兵工学会第十四届测试技术年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仪器科学及测控技术年会》。主题关键词涉及有结构疲劳寿命、随机应力载荷、功率谱...百度学术2021-06-08载荷状况对三支承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豆丁网载荷状况对三支承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 阅读:0次 页数:91页 2012-03-10 相关文档 ...豆丁高强度载荷对桥梁疲劳全寿命的影响-豆丁网导航 高强度载荷对桥梁疲劳全寿命的影响 阅读:0次 页数:3页 2012-03-10 null 相关文档豆丁网其他人还搜了疲劳荷载模型3是什么荷载荷载疲劳应力计算过程疲劳荷载梁腰筋构造疲劳荷载实验例题疲劳荷载推导疲劳荷载应力根据什么修正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豆丁网载荷作用次序对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 分类 专题 Plus会员 我的 建筑 考研 创业 在家学 课堂 充值 医疗 漫画 微案例 日报 素材 樊登 下载App 客服 立即下载 温馨提示:...豆丁网2015-11-26荷载频率对结构钢及其焊接节点疲劳寿命的影响-童乐为袁一鑫牛立超郁琦桐颜阳-中文期刊【掌桥科研】对这种现象的机理进行解释.建议对承受低频疲劳荷载的工程钢结构,其疲劳试验应符合实际采用低频疲劳试验机加载.若采用高于低频的疲劳试验机加载,则会显著地低估疲劳寿命.掌桥科研荷载大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载荷状况对三支承轴的疲劳寿命的影响94页82.6M交通荷载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6页9362.1K磨合载荷对轿车变速箱疲劳寿命的影响4页5253.8K随机疲劳载荷解析及对疲劳寿命的影响6页1117.5K夸克文档全部5篇载荷形式对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影响5页 · 热度10第 2 2 卷 第 3 期 2000 年 9 月 机 械 强 度 J OURNAL O F ME Clt ANICAL STRE NGTH v I】J 22 No 3 Septernl3er 2000 载 荷形式对疲劳 寿命预 测方 法的影响 E F F E C T 0 F TI lE M ET It O D S O F E S TIM A TING F A T IG UE L IF E ( 1清华 大学 ...夸克文档2022-07-18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影响的数值分析的研究.pdf-原创力文档仿真的方法,探讨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首先,论文阐述了在研究中所用到的多种理论基础及其分析方法,三维路面结构模型的 构建,及模型的边界条件界定、轮胎接地印迹确定、非...原创力文档2015-12-03车辆荷载因素对公路桥梁疲劳可靠性影响研究.pdf-淘豆网对于一座已建的桥梁,研究外部荷载因素对桥梁疲劳的影响具有实际意义。由于过桥车流量的增加和重车比率的不断攀长、车辆超重现象的日益频繁,使得疲劳问题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采用基于虎羟吆...淘豆网2015-10-14硕士论文-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影响的数值分析研究57p免费下载-毕业设计-土木工程网探讨交通流动荷载对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接着,通过均布静荷载下路表的静态弯沉、不同速度下模型路表的动态弯沉及沥青路面层内的剪应力变化情况,来分析行车速度对粘弹性沥青路面寿命的影响。...土木工程网相关搜索疲劳寿命s-n曲线的计算公式接触疲劳寿命系数表怎么查疲劳寿命测试疲劳寿命曲线图提高零件疲劳寿命的方法有哪些弹簧疲劳寿命计算疲劳荷载腰筋如何延长疲劳裂纹的形成寿命疲劳极限荷载疲劳试验荷载加载制度11-20条车辆荷载因素对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的影响共7页评分:3分鉴于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本文参考国外规范和研究成果介绍了钢桥疲劳寿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的两种方法从疲劳荷载谱的制定方面论述了车辆荷载对公路钢桥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道客巴巴2012-11-06风力机叶片载荷谱及疲劳寿命分析(荐)共9页评分:4分典型的瞬时荷载如叶片受阵风以及控制机构产生的起动、停车、紧急刹车、变矩等,这些载荷出现的次数在整个叶片寿命中占的比例不多,在叶片疲劳分析中可忽略。周期性载荷主要有风剪、塔影、侧风和...道客巴巴2015-08-06周期载荷施加下得到的疲劳寿命共10页评分:4.2分1 载荷疲劳寿命 相关文档约102万篇 2 载荷谱估计疲劳寿命 相关文档约116万篇 3 解除疲劳寿命系数表 相关文档约154万篇 4 疲劳寿命分析案例 相关文档约271万篇 搜索文档 新客立减4元 ...百度文库2014-11-09复杂载荷作用下海上导管架的疲劳寿命研究共5页海上导管架荷载 相关文档约286万篇 硬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关文档约113万篇 相关文档 波浪、海流载荷作用下导管架平台的结构响应分析 4.4分 127阅读 橡胶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研究 4.5分...百度文库2014-01-08循环荷载作用下基础阻尼变化对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_百度文库然而,长期循环荷载导致单桩基础阻尼变化,从而影响海上风机单桩基础 疲劳寿命,目前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关键词:单桩基础;海上风机;基础阻尼;疲劳寿命 引言 海上风电场主要基础结构为高桩...百度文库低频与中高频荷载对结构钢及其焊接节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建议对承受低频的疲劳荷载的工程钢结构,其疲劳试验应切合实际地应采用低频疲劳试验机加载。若采用高于低频的疲劳试验机加载,则会显著地低估疲劳寿命。Abstract: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or ...tjxb.ijournals.cn2020-12-01交通荷载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8224)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9ZR1433900)分类号:U443.38【摘要】: 钢丝的疲劳寿命主要受到荷载(特别是交通荷载)作用的影响.从疲劳裂纹扩展以及临界裂纹长度两个方面研究交通荷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从Paris公式出发对裂纹扩展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化,指出疲劳应力幅概率分布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由其均值决定;手机知网交通荷载对拉索钢丝疲劳寿命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06期-吾喜杂志网主办:同济大学出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编辑部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钢丝的疲劳寿命主要受到荷载(特别是交通荷载)作用的影响.从疲劳裂纹扩展以及临界裂纹长度两个方面研究交通荷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首先从Paris公式出发对裂纹扩展量计算公式进行简化,指出疲劳应力幅概率分布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由其均值决定;接着采用Rice公式提供的临界交通荷载分布规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了疲劳寿命的失效概率计算公式.通过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实桥的拉索钢丝,发现应力幅的变异性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可以忽略.计算结果还显示,交通荷载极值对于疲劳寿命有一定影响,其标准差可达9周以上. (本文共计6页)吾喜杂志公路桥梁车辆荷载与疲劳寿命的技术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11期故结合区域特点构建标准化的疲劳车辆模型,研究车辆荷载概率简洁模型及基于多峰荷载影响预测桥梁疲劳寿命,具有一定意义。下载App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2 3 4 5 ...手机知网多级载荷下疲劳寿命的可靠性研究-《力学季刊》2003年01期荷载形式对CRTSⅡ型CA砂浆疲劳剩余强度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3 冯振宇,李凯,杜洪增;老龄飞机广布疲劳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张有宏,吕国志,陈跃良;LY12...手机知网相关搜索疲劳试验荷载加载制度根据循环荷载的不同疲劳分为在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荷载是二期荷载大小计算均布荷载悬臂梁挠度大小冲击荷载的大小和所吊重物荷载按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固结度与地表荷载大小无关地基临塑荷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疲劳寿命21-30条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及超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陕西建筑》2005年02期【摘要】:本文用反应裂缝缝端应力及裂缝扩展的断裂力学基本原理探讨了混凝土路面板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裂缝的扩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超载对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手机知网车辆荷载因素对公路钢桥疲劳可靠度的影响-苗闫闫郝志刚任晓崧岳峰-中文会议【掌桥科研】鉴于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本文参考国外规范和研究成果,介绍了钢桥疲劳寿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的两种方法,从疲劳荷载谱的制定方面论述了车辆荷载对公路钢桥结构可靠性评估中的...掌桥科研超载车辆对桥梁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南昌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考虑抗力劣化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车辆荷载取值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洪滨;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维修与保护材料与方法[A];中国硅酸盐...手机知网风力机叶片载荷谱及疲劳寿命分析共6页评分:2分典型的瞬时荷载如叶片受阵风以及控制机构产生的起动、停车、紧急刹车、变矩等,这些载荷出现的次数在整个叶片寿命中占的比例不多,在叶片疲劳分析中可忽略。周期性载荷主要有风剪、塔影、侧风和...道客巴巴2013-08-07荷载的非均布效应刘沥青路面表面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易昕朱琳孙洪德-中文期刊【掌桥科研】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荷载的非均布效应对表面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Paris公式将非均布荷载对表面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掌桥科研随机振动荷载下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天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然而,目前的疲劳研究多集中于常规疲劳荷载,忽略了疲劳荷载的随机性。因此,对结构在随机振动荷载下的疲劳寿命估计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随机疲劳具有多学科交叉...手机知网2017-01-01水和超载对混凝土板沥青层间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4期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和层间剪切疲劳寿命均与剪切应力比具有良好的双对数线性关系,剪切疲劳特性参数与材料特性、环境因素、交通荷载和沥青铺装结构等有关;层间抗剪强度和剪切疲劳寿命均低于...手机知网装载机动臂疲劳寿命预估研究共3页评分:1分1随机载荷下结构可靠性疲劳寿命预测模型1.1随机荷载下 p—S—N 曲线方程的确定传统的计算方法认为低于恒幅疲劳极限(S 0)以下的载荷不产生疲劳损伤,但变幅载荷下的疲劳试验表明[4]:在随机...道客巴巴2016-12-31带宽对随机荷载疲劳寿命的影响共6页评分:2分内容提示:第 3 卷第 4 期 199]年 8 月 中 国 海 上 油 气(工 程)CH IN A OF F SH OR E OIL A N D GA S(E N GIN E E R IN G)V 0L 3.N“^4 199 1 带宽对随机荷载疲劳寿命的影响 伍义生(_I1国...道客巴巴2010-10-05随机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pdf-淘豆网文档介绍:随机荷载作用下钢结构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缪兆杰何文汇构件的疲劳荷载是不断变化的符合实际受荷情况的随机疲劳寿命计算是设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掌握了钢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和随机...淘豆网相关搜索疲劳试验荷载加载制度根据循环荷载的不同疲劳分为在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荷载是二期荷载大小计算均布荷载悬臂梁挠度大小冲击荷载的大小和所吊重物荷载按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固结度与地表荷载大小无关地基临塑荷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