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裂缝分析摘要: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为此,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对事故的性质、危害、原因、责任都不能遗漏。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方能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分析,是正确拟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前提,是明确质量事故责任的依据。为此,要求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对事故的性质、危害、原因、责任都不能遗漏。要有科学的论证和判断;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方能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一、墙体裂缝分析 (一)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而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深度大,扩散愈大,应力愈小;在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也正是由于土壤这种应力的扩散作用,即使地基地层非常均匀,房屋地基应力分布仍然是不均匀的,从而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即房屋中部沉降多,两端沉降少,形成微向下凹的盆状曲面的沉降分布。在地质较好、较均匀,且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差值是比较小的,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淤泥土质或软塑状态的粘性土上时,由于土的强度低、压缩性大,房屋的绝对沉降量和相对不均匀沉降量都可能比较大。如果房屋设计的长高比较大,整体刚度差,而对地基又末进行加固处理,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沿着门窗洞口约成45。呈正八字形,且房屋的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这种裂缝,必然是地基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 当房屋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较大时,则往往在不同土层的交接处或同一土层厚薄不一处出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其裂缝上大下小,向土质较软或土层较厚的方向倾斜。 在房屋高差较大或荷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当未留设沉降缝时,也容易在高低和较重的交接部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裂缝。此时,裂缝位于层数低的荷载轻的部分,并向上朝着层数高的荷载重的部分倾斜。 当房屋两端土质压缩性大,中部小时,沉降分布曲线将成凸形,此时,往往除了在纵墙两端出现向外倾斜裂缝外,也常在纵墙顶部出现竖向裂缝。 在多层房屋中,当底层窗台过宽时,也往往容易因荷载由窗间墙集中传递,使地基不均匀沉降,致使窗台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产生反向弯曲,引起窗台中部的竖向裂缝。 此外,新建房屋的基础若位于原有房屋基础下,则要求新、旧基础底面的高差H与净距L的比值应小于0.5~1。否则,由于新建房屋的荷载作用使地基沉降而引起原有房屋、墙体裂缝。同理,在施工相邻的高层和低层房屋时,亦应本着先高、重,后低、轻的原则组织施工;否则,若先施工了低层房屋后再施工高层房屋,则也会造成低层房屋墙体的开裂。 从以上分析可知,裂缝的分布与墙体的长高比有密切关系,长高比大的房屋因刚度差,抵抗变形能力差,故容易出现裂缝;因纵墙的长高比大于横墙的长高比,所以大部分裂缝发生在纵墙上。裂缝的分布与地基沉降分布曲线密切有关,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凹形时,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下部,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当沉降分布曲线为凸形,裂缝较多的发生在房屋的上部,裂缝宽度上大下小。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有关,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层高变化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也就容易出现裂缝;又因墙体是受剪切破坏,其主拉应力为45。所以裂缝也成45倾斜。 为了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首先应处理好软土地基和不均匀地基,但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又应将地基处理和上部结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使其能共同工作;不能单纯从地基处理出发,否则,不仅费用大;而效果亦差。在上部结构处理上有:改变建筑物体型;简化建筑物平面;合理设沉降缝;加强房屋整体刚度 (如增加横墙、增设圈梁、采用筏式基础、箱形基础等);采用轻型结构、柔性结构等。 (二)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性质,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那么结构中就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将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 由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1.08X10/C,而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0.5XlO/C,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伸长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所以,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屋盖、楼盖、圈梁等与砖墙伸缩不一,必然彼此相牵制而产生温度应力,使房屋结构开裂破坏。 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八字形裂缝 如图4-6所示,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外墙本身沿长度方向将有所伸长,但屋盖部分(特别是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钢筋混凝土屋盖)的伸长值大得多。从屋盖与墙体连接处切开来看,屋盖伸长对墙体产生附加水平推力,使墙体受到屋盖的推力而产生剪应力,剪应力和拉应力又引起主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过大时,将在墙体上产生八字形裂缝。由于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八字形裂缝多发生在墙体两端,一般占二、三个开间,且发生在顶层墙面上。 2.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 平屋顶房屋,有时在屋面板底部附近或顶层圈梁附近,出现沿外墙顶部的纵向水平裂缝和包角裂缝,这是由于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的,包角裂缝实际上是水平裂缝的一种形式,是外横墙和纵墙的水平裂缝连接起来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下面一般不会再出现八字形裂缝。有时,外纵墙的水平裂缝也会出现在顶层的窗台水平处。 3,女儿墙根部和竖向裂缝 女儿墙根部由于受到屋面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的推、拉力,使女儿墙根部的砌体外西域女儿墙外倾现象,形成水平裂缝。有时,由于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收缩,也可能使女儿墙处于偏心受压状态,从而造成女儿墙上部沿竖向开裂。 此外,在楼梯间两侧或有错层处的墙体将易产生局部的竖向裂缝,这是由于楼面收缩产生较大的拉力所致。 影响房屋伸缩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而且复杂,以上所述的仅是一些常见的情况。为了减少温度应力的影响,可采取合理地设伸缩缝;避兔楼面错层和伸缩缝错位;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用油毡夹滑石粉或铁皮将屋面板和墙体隔离,并在女儿墙根部留一定空隙,使其能自由伸缩且有伸缩余地;采用蓄水屋面域种植屋面;女儿墙设构造柱;加强结构的薄弱环节,提高其抗拉强度等技术措施。 二、悬挑结构坍塌分析 悬挑结构坍塌实例较多,一是整体倾覆坍塌;二是沿悬臂梁、板根部断塌。其主要原因有: 1.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 悬挑结构是靠压重或外加拉力来保持稳定,要求抗倾覆的安全因素不小于1.5,若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时,必然失稳,倾覆坍塌。如雨蓬、挑梁,当梁上压重(砌砖的高度)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时,就拆除支撑、模板,即会产生坍塌事故。 2.模板支撑方案不当 悬挑结构根部受力最大,当混凝土浇筑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模板支撑产生沉降,根部混凝土随即开裂,拆模后将从根部产生断裂坍塌;若悬挑结构为变截面时,施工时将模板做成等截面外形,而造成根部断面减小,拆模后也会造成断塌事故。 3.钢筋错位、变形 悬挑结构根部负弯矩最大,主筋应配在梁板的上部。若施工时将钢筋放在下部,或被踩踏向下变形过大,或锚固长度不够等原因,拆模后,均会导致根部断塌。 4.施工超载 悬挑结构的固端弯矩与作用荷载成正比,如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当模板下沉时就在根部出现裂缝;尤其是当由根部向外浇筑混凝土时,随着荷载增加;模板变形,也极容易在根部产生裂缝,导致拆模后断裂。 5.拆模过早 不少悬挑结构断塌事故都是由于拆模过早,混凝土未达到足够强度所造成。所以,规范规定,跨度小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拆模强度应大于等于70%;跨度大于2m的悬臂梁及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为100%。 三、钢筋混凝土柱吊装断裂事故分析 (一)事故概况 某工程项目C列柱为等截面柱,长l2m;断面为40Omm*6OOmm;采用对称配筋,每边为4业16,构造筋为2业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吊装时已达100%强度;柱为平卧预制,一点起吊;吊点距柱顶2m;刚吊离地面时,在柱脚与吊点之间离柱脚4.8m左右产生裂缝,裂缝沿底面向两侧面延伸贯通,最大宽度达1.3mm,使柱产生断裂现象。 (二)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柱平卧预制吊装,吊点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 致;吊点选择不合理,吊装弯矩过大,其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所造成。现予以分析验算如下: 1.吊点选择不符合吊装弯矩MDm,最小的原则 柱子吊装弯矩的大小与吊点位置密切有大而遭受破坏,其吊点选择的原则:必须力求吊装弯距最小。为此,对等截面柱,当一点起吊时,应使|Mmx|=|一MD|,即跨中最大正弯距语吊点处负弯距的绝对值相等。据此求得吊点位置距柱顶为0·293L(L为柱长)处。当L为12米时,吊点距柱顶应为0.293X12=3.5m。原吊点离柱顶为2m,故不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吊装时必然使跨中最大弯矩的绝对值大于吊点处负弯矩的绝对值,所以裂缝发生在跨中最大正弯矩的截面处。 2.柱子吊装中抗弯强度不够 现就按吊装弯矩最小进行验算,柱子平卧预制一点起吊,其抗弯强度也不能满足要求。验算结果如下: (1)计算荷载g 取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为25000N/m',则自重为0.4X0.6X25000=6000N/m;动载系数为1.3~1.5,取1.5,则计算荷载q=1.5X6000=9000N/m。 (2)计算简图 按吊装弯短最小的原则,吊点离柱顶为3·5m,吊装时柱脚不离地,柱子刚吊离地面近似于一根悬臂的简支梁。 3.柱子吊装中抗裂度不够 按施工验收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吊装中受拉区裂缝宽度不大于0.2~0.3mm,而裂缝宽度与钢筋的受拉应力有关,钢筋受拉应力愈大,则裂缝宽度愈大。所以,在柱子吊装中常用钢筋的拉应力来控制裂缝的宽度。只要钢筋拉应力满足下式要求,说明裂缝宽度在允许范围内,能满足抗裂度要求。说明抗裂度不能满足要求。 (三)经验教训 从上述事故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如下: (1)由于柱子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故必须进行吊装验算。 (2)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不一时,吊点选择应符合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以免吊装弯矩过大而过受破坏。如在本例中,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距柱顶为3·5m时,其跨中的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均为55.125XlO。而按原吊点距柱顶为2m时,其跨中最大弯矩为103.68X1O。N·mm,最大弯矩截面距柱脚为4.8m处。由此可见,原吊点跨中正弯矩要比按吊装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跨中正弯矩大1.88倍。该柱在离柱脚4.8m处出现较大裂缝,产生断裂现象,也证明了该截面处的吊装弯矩最大。 (3)当吊装受力与使用受力一致时,吊点的选择应尽可能符合使用受力的要求,如简支梁的两吊点应靠近梁的两端;悬臂梁的两吊点应在梁的两支座处。 (4)若经吊装验算,抗弯强度和抗裂度不能满足时,首先考虑翻身起吊。如本例采用翻超身吊时,则抗弯强度和抗裂度均可满足,若翻身起吊仍不能满足时,则可增加吊点,改一点起吊为二点起吊,以减小吊装弯矩,或采取临时加圊措施。 此外,为了便于就位、对中,确保吊装安全,构件绑扎时务使吊钩中心线对准构件重心;水平构件吊装两点绑扎时,应分别用两根吊绳;且对等截面构件,还要求两吊点左右对称,两根吊绳长短一致;吊绳水平夹角应大于等于60。不得小于45。;严禁斜吊和起重机负荷行驶
浅谈外墙渗漏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摘要: 随着全国各地住宅工程从规模到数量的发展,住宅工程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和外墙渗漏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幢住宅工程的建成是多方责任主体集体劳动的结果,其工程质量只有经过多方的努力,有关墙体开裂等质量通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现就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易产生的几种墙体裂缝及外墙渗漏的原因和控制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
关键词: 建筑 墙体裂缝 外墙渗漏 原因 防治
近年来,各种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设计与施工对砌块性能的了解不够以及生产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墙体开裂渗漏问题较多。为此,有必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以防治,确保工程质量。
一、墙体裂缝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墙体裂缝是由于受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砖砌墙体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的统称。裂缝一般分为:
1、斜裂缝常发生的部位一般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变形,使墙身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的破坏而引起;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地基不均匀变形或沉降缝处理不当;某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产生裂缝,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产生在纵墙的顶层或底层窗台墙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墙体的两端沉降值较大,中间沉降数值小,使墙体的顶层或底层窗台中间受拉所产生;
3、顶层墙身的裂缝主要为“八”字缝:主要位于建筑物顶层墙体东西两端的一至两个开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的1/3长宽内,是墙体裂缝最常见的一种。内外纵墙、横墙均可能发生,裂缝一般由两端向中间升高,呈对称形,裂缝宽度一般是中间大,两端小。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砼和砖砌体两种材料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受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伸缩或地基不均匀变形而引起;
二、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1、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的渗漏:
框架填充墙渗漏主要发生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接壤部位,特别是顶楼屋面梁底与砖墙砌体顶面接触处,是裂缝和渗漏的多发部位。这是因为混凝土和砖砌体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在相同的温度下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的变形值不同,因而在接壤部位就会产生裂缝,因此雨水在风压作用下沿裂缝会渗入屋内。而顶楼钢筋混凝土的屋盖与邻接的墙体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且屋面梁底与砖砌体接触处即无钢筋连接,又不易填嵌密实,在外界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砌体收缩等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裂缝,形成渗水通道。
2、外墙抹灰层及装饰面砖裂缝的渗漏:
导致这种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有抹灰砂浆中所用的砂含泥量较大,颗粒较细,在施工搅拌时用水过多或外加剂掺量不正确,使砂浆的孔隙率增大,这样不但降低了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强度,还容易使抹灰层出现大量的干缩裂缝。还由于砌体质量差,引起外墙抹灰层厚度太厚,造成开裂、起壳、脱落等现象。可见外墙抹灰渗漏主要是由抹灰砂浆的配制,抹灰操作和结构质量等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造成。同时,还有外墙装饰面砖缝渗漏,一般是由于饰面工程施工不细致,大小不一,嵌缝的水泥浆不饱满、不压实,还有的粘结层水泥浆太薄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使所用的材料起不到应有的防水作用。
3、外墙铝合金和塑钢窗框四周的渗漏;
外墙窗框渗漏主要集中在窗框顶部、窗台和窗框两侧边与外墙接壤部位,尤其以窗台的渗漏最为严重,喷淋式试验检查渗水部位显示,外墙雨水是因窗框与外墙抹灰层之间的裂缝而渗入室内。
4、给排水管道安装引起的渗漏;
UPVC在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通常只重视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外观的整体效果等,而对穿越外墙进入室内的管道,穿墙部位处的洞口修补不够重视。
三、墙体裂缝的预防方法和防治措施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虽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但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致使这类裂缝成为多层砖混结构住宅工程质量中的通病之一,形成隐患。当受到地震或其他菏载的作用下容易提前产生破坏。
1、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所发生,预防和防治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从地质报告入手,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地质勘探报告的真实性如何,对多层住宅楼的沉降量发生大小关系很大,工程所处的地质性质,地下水位和土工试验情况出据的报告,一定要准确来不得半点虚假。
(2)从设计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多层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2.1建筑措施:多层住宅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偏多,避免建筑物显著的高差和荷载差异。
2.2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偏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相反,若将建筑物长高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就有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实践证明,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宜在2.5-3之间,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一般不易出现裂缝。
2.3地基和基础的加强措施:
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在建筑物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软土地区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2、从加强施工过程和加强管理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砌体工程的质量好坏,主要反映在砌体的强度和整体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是否平顺、整齐、美观。而砌体的强度、整体性和外观取决于砌体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和砌筑技术的优劣。砌筑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施工过程其施工质量是防止墙体开裂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
四、外墙渗漏的防治对策
1、必须重视外墙防水设计
目前,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关于外墙防水方面的内容几乎为空白,在整个设计图纸中既外墙防水构造详图,又无有关这方面的施工说明,使施工单位无所适从,外墙防水设计疏忽遗漏是房屋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严格控制外墙施工质量
为保证外墙砌体质量,砌筑用砖和砂浆的质量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用混合砂浆砌筑(基础以上)。砌砖前应提前一天把砖浇水湿润,使砖的含水率达到20%左右,墙体砌筑时灰缝的厚度、饱满度及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框架填充墙砖砌体与梁接壤部位必须按设计与构造要求配置拉结筋,框架梁底与砖墙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不能少于一周),再用斜砖挤浆封堵密实。
3、外墙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的防渗处理
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要采用松散材料(如矿棉条、玻璃丝棉条等)或化学泡沫剂,进行分层密实封填,外墙抹灰时窗洞外侧靠框边处必须预留深5mm,宽5—8mm的槽口,以保证密封胶的粘结性和密封性。填嵌密封材料的槽口基层必须干燥并清理干净,密封胶应均匀地填满槽口,表面不得有缝隙、气孔等。
4、外墙细部防渗处理
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包括给排水管道穿墙部位的洞口修补、外墙立管固定处的防水密封处理等。
5、建议在外墙喷涂防水剂进行防水
6、加强对楼宇外墙的保护
为防止新建楼宇在室内装修时导致外墙渗漏,在交付工程时,应书面建议楼宇管理部门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以规范各业主的装修行为。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我们最常见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写作房屋建筑学论文时,我们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一) 1.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作用可视化研究 2. 房屋质量 保险 制度下质量检查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3.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作用荷载试验研究 4. 木构架砖围护墙房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5. 基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既有砌体房屋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研究 6. 夯土房屋纵横墙交接处裂缝成因及其预控 措施 研究 7. 既有建筑顶部钢结构加层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8. 广东沿海典型低矮建筑调研与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9. 基于建筑和结构安全统一的废旧集装箱改造房构造的研究 10. 从建筑到村落形态 11.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研究 12. 关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应用研究 13. 现有小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墙体构造研究 15.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抗震加固 方法 的研究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二) 1.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 2. 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沈阳周边村镇砌体结构学校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4. 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 5.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研究 6. 低层建筑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7. 大庆地区房屋结露发霉治理技术研究 8. 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9. 夯土墙承重房屋的局部受压性能研究 10.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 11.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 12. 西安老城区宗教建筑修复与保护研究 13.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14. 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及处理技术研究 15. 混凝土砌块建筑裂缝及渗漏处理技术研究 16. 低层砌体住宅房屋简化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17. 国内外房屋建筑物管理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三)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后鉴定及加固研究 3. 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研究 5. TTU标模及平顶罩棚类低矮建筑的风洞试验研究 6. 摩擦滑移减震技术在村镇砌体房屋结构中的应用 7. 可行性研究及减震效果分析 8. 建筑外墙饰面检测维修优化分析 9.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10. 住宅建筑计量供热自力式差压控制阀及热计费问题的研究 11. 云南农村民居新建房屋夯土墙竹筋加固的试验研究 12. 美日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 13. 轻钢龙骨体系多层房屋力学性能比较分析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屋顶构造系统的研究 15. 武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6. 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设计建议 17. 喇嘛甸油田建筑节能措施研究 猜你喜欢: 1. 房屋建筑学的论文 2. 房屋建筑学论文 3. 房屋建筑学毕业论文 4.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 5. 房屋建筑学小论文
浅谈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论文
关键词: 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特点和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1、前言。
目前建筑物的楼板大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因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在结构安全性,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比预制板优越得多。但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楼板裂缝轻者影响美观,重者破坏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房屋的正常使用,特别是一些住宅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等。根据对一些住宅小区的调查来看,现浇楼板裂缝大都发生在楼板表面,有的是表皮裂缝,有的是混凝土自身裂缝。除常见的板四角斜向裂缝外,还有许多横向、纵向杂乱的裂缝。
从现场取证及施工中出现的楼板裂缝有如下特点:
(1)部分裂缝出现在楼梯与楼板梁相连接处,特别是先砌砖,后浇混凝土者出现较多。
(2)裂缝多分布在建筑物外墙转角处房间的楼板上,一般呈45。斜向,有时一只角位同时出现2条~3条裂缝,基本为上下贯通。
(3)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管线埋设位置,沿着管线等应力集中部位展开。
以上裂缝不仅影响外观,还可引起渗漏、钢筋腐蚀和混凝土碳化等,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给用户带来严重的不安全感。在裂缝出现后,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1年~3年内裂缝会继续发展,给人的安全造成威胁。文中主要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来剖析裂缝的成因,并探讨具体的防治方法和弥补措施。
2、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1)温度应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混凝土相应的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现浇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体表比)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使板内出现拉应力。石河子地区具有荒漠大陆性气候特点属于典型的炎热和干燥气候,夏季白天升温快,气候炎热,夜间降温快,日差较大。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当板内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2)水泥的品种与强度等级、水泥用量、水灰比。
水泥的水化热是水泥固有的性质,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升高,内外产生温差,温差引起的应力可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矿物成分的含量不相同,矿物成分中铝酸三钙水化产生的热量最大,速度也快,另外水泥细度越细,水化反应比较容易进行,水化放热量越大,放热速度也越快。因此根据水泥的不同矿物成分含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和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适宜的水泥强度等级是预防裂缝的前提。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大,总发热量越大。混凝土的温度会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大,水化热高,产生非受荷裂缝。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灰比增大,水泥用量增多,凝土的收缩量增大。混凝土硬化过程是化学结合水与水泥化合的结果,水灰比大,用水量多,混凝土的收缩增大。这是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非荷裂缝。
(3)粗细骨料。
夏季露天堆放的砂石料受高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温度达6℃以上,用这种砂石料配制混凝土会增大用水量,环境温度过高使水泥出现假凝和粘罐现象。由于水灰比的增大和搅拌质量的降低,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干缩增加。
(4)浇筑方案。
整体现浇楼板浇筑之前,应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编制一个科学的浇筑方案,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工地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的是龙门架,设备比较陈旧,工作效率不高,在天气炎热、操作人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会出现部分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时间,未做技术处理。导致了混凝土在浇筑时就已经留下了裂纹隐患,这种裂缝具有位置的不固定性,事后在没有客观真实的施工记录情况下,对此种裂缝产生的原因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
(5)板内埋设的PVC管。
近些年来推广使用PVC管预埋,特别是总进户线预埋管管径较大预埋时又贯穿于板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同一块板预埋管比较集中,楼板的厚度一般是80—120mm,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消弱。另外预埋管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预埋管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6)养护。
混凝土失水会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而且因水化作用未能完成,造成混凝土结构疏松,渗水性增大,形成干缩裂缝。特别是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7)施工荷载超载。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就迫不及待的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产生。这是结构受荷后产生的裂缝,施工中主要是楼板上施工荷载超载如:普通粘土砖堆放集中,塔吊吊运材料下落时吊笼对楼板的冲击等。
(8)模板的`拆除。
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或支架,此时楼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允许荷载,使楼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受荷产生裂缝,这是结构受荷引起的裂缝。施工现场也会出现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个别的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扣件等,造成支架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化而产生裂缝。
3、裂缝控制措施。
(1)施工方面。
保证模板的刚度。模板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的周转配置,应考虑到规定的拆模时间,跨度大于2m小于8m的现浇楼板,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75%,当跨度大于8m时,拆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标准值的100%,防止过早拆模引起的混凝土损伤。
在楼板负弯矩钢筋处设置撑脚和马凳,楼面钢筋上设置跳板,严禁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踩踏钢筋,确保负弯矩钢筋的正确定位。
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根据当时室外气温,确定养护方案。冬、夏季节,应采取混土表面加盖草包、塑料薄膜等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完后12h内,必须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按科学规律安排施工工期与进度计划。楼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其强度未达到1.2N/mm,施工人员不得在楼面操作及堆放材料。
(2)材料方面。
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多用骨料、少用粉料,以减少裂缝产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坍落度不宜过大,确保每层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稳定。
严格原材料检验试验。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必须按规定对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检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当工程需要时,可通过添加合成纤维等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4、裂缝的处理方法。
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l:2或l:l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l: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在板底裂缝可采用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粘贴宽度为350mm。既能起到承受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好的裂缝祢补措施。
5、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与控制一直都值得关注,虽然已有的方法可将某些裂缝控制到一定的程度,但裂缝带来的隐患仍然随处可见,不管是表面的还是结构裂缝。只有从设计、材料、施工、使用等方面继续探讨,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减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中的裂缝。
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材料,脆性较大,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低的抗拉强度,加之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总结许多工程实际,多数裂缝发生在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到终凝这段时间内,其表面症状也不一。不同结构构件的裂缝成因也就不一样。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温度变化大,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产生温度胀缩裂缝。2、湿度不匀引起表面干燥收缩,开成裂缝。
3、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的碱骨料反应,产生内部应力膨胀开裂。、4、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引起裂缝。
5、浇筑过程中,振捣不足或过度振捣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在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水泥浆层,水分蒸发,易形成收缩裂缝。
6、混凝土配合比不良,胶—骨料过大和砂率过大,混凝土本身缺少抵抗温度,干缩变形的.骨架作用,容易开裂。
7、养护不当是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土表面游离水蒸发过快,水泥缺少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产生裂缝。
8、在施工中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钢筋移位,后浇带未按设计规范要求施工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二、裂缝预防控制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因素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控制。
(一)混凝土的制作
1、材料的选用;
(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
(2)掺加适宜的外加剂,如添加碱水防裂剂,改善水泥浆的稠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精细骨料的选择,采用适宜的砂率。
2、搅拌技术措施:
(1)各种材料称量准确。
(2)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应充分搅拌。
3、混凝土的运输:
(1)采取的混凝土运输方式,应当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2)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无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
4、混凝土浇筑
对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应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浇筑工艺,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首先应制定详细的浇筑施工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合理的分缝分块,安排合理的浇筑顺序。
(2)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分层浇筑,减小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3)在混凝土中埋设降温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4)合理安排浇筑顺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5)注意控制钢筋位置,防止钢筋位移造成混凝土保护层过大而开裂。
浇筑薄形构件时,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1)严禁在浇筑时在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2)尽量避免中高温天气施工。
(3)浇筑时及时移动混凝土布料管,以防止出料口处混凝土过于集中。
(4)使用合适的振捣设备,在浇筑前,应将基层和模板充分湿润,振捣时避免过度或不足。
(5)混凝土振捣完后,先用木刮刮平,在初凝时,用木抹子做第一次抹压,要求加力较大,使面层充分达到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抹压力应比第一次抹压力较大,使混凝土面层再次充分达到密实。
5、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1)及时养护,应在浇筑完后12小时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保湿养护。根据采用水泥品种不同,确定养护时间,洒水养水应以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宜。
(2)薄膜布养护应在振捣二次抹压后立即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同时辅以洒水养护。
(3)蓄水养护,对大面积楼板可采用此方法。
(4)冬期浇筑混凝土后,应采用适宜可行的养护方法,但总归要保证混凝土的环境温度。如蓄垫法养护覆盖式养护、暖棚法养护、电热法养护等。
三、工程实例
我单位施工的温州大厦工程,建筑面积达53600㎡,箱形基础,框剪结构,筏板厚1.2米,防水板厚0.4米,楼层板厚120——200㎜,板跨度5—9.5米不等,由于严格采用合适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裂缝产生极少。特别是筏板、防水板控制措施得力,没有产生裂缝,200㎜厚大跨度现浇板采用薄膜覆盖与洒水综合养护,没有一处裂缝。
四、结束语
以上对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采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施工质量通病问题,而关键在于我们在施工中如何去贯彻执行,是否有可靠、健全的制度去规范。
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成因及防治策略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成因及防治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水泥混凝土,也称水泥砼,由水、水泥以及多种的混合材料组成,广泛地运用于工程施工。由于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会受到温度、水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裂缝。结合工程实际,简要分析了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 工程施工;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结构病害;
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结构病害。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使水泥混凝土出现严重结构性损坏,不仅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造价成本,同时也缩短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由于部分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期较紧,对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不够及时,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预定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在分析水泥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制订施工防治技术方案,保证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持续、有效开展。
1、工程施工中常见裂缝类型
1.1由水泥混凝土集配问题引起的裂缝
现场施工人员经验主义作祟,未能及时掌握和调整施工现场水泥混凝土配比,一味地使用实验室配比,没有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及时调整水泥混凝土结构配合比例,或者使用的原材料不合格,都极易造成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例如在水泥混凝土结构配比中,对各类原材料、水、外加剂等因素控制不当,结构物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产生裂缝[1]。
1.2由环境原因引起的裂缝
水泥混凝土结构环境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指的是由于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结构物引起的裂缝。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变化时,会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进而出现裂缝。
1.3由基础原因引起的裂缝
水泥混凝土结构基础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回填土进行挤密夯实而进行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所产生的裂缝;如果地基土质过于松软,在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未进行夯实处理,同样也会出现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如果水泥混凝土结构物长期被基础中的渗水浸泡,也会出现不均匀裂缝[2]。
1.4由后期养护不当引起的裂缝
水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水泥混凝土养护。如果养护不及时,水泥混凝土面层将会出现干缩性裂缝,出现水泥混凝土表面“起皮”现象;或因温度不够达不到水泥混凝土终凝条件,水泥混凝土整体出现“断板”现象。
2、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带来的影响
容易埋下安全隐患,由于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会影响到水泥混凝土建筑物原有的承载能力,进而缩短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时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存在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返修,浪费材料,延误工期,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会对建筑的外观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影响工程的质量验收和后续款项的结算。
3、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原材料本身以及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1原材料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对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不合格的原材料,就容易引起水泥混凝土裂缝现象: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会导致与水泥的黏合度不足;粗集料针片状比例过大、粗细集料配比不均会导致水泥混凝土密实度不足;水泥的最佳用水量及初、终凝时间等会对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和水泥混凝土结构后期养护产生影响。
3.2施工技术的影响
在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加强对工程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的时间节点等关键要素的管理。在对水泥混凝土地面施工时,要对原地面进行找平、填土、分层夯实施工,不然会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受力不均而产生裂缝和“断板”现象。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要将水泥混凝土路面振捣密实,切勿出现空洞而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在水泥混凝土施工养护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和监测水分和温度变化情况,及时掌握水泥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实施喷水、覆盖保温设施。要保证水泥混凝土结构终凝后,才可以拆除模具,以免因水泥混凝土结构未达到强度而产生裂缝,影响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3.3物理性能的影响
由于水泥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环境中温度、湿度对其影响较大。在温度、湿度数值出现较大变动时,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应力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导致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4、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会对建筑物整体结构埋下隐患,有可能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需要对其做出积极的事前、事中、事后预防。
4.1设计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科学制订水泥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在水泥混凝土结构配比方案制订时,要合理控制水灰比,各类外加剂的添加要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水泥混凝土配比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下,要在现场及时调整配比,不能一贯地依赖于实验室的配比结果。要根据水泥混凝土结构的高度、宽度、长度及时调整钢筋分布,使水泥混凝土结构应力分布均匀。加大对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监测力度,杜绝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水泥混凝土配比进行合理调整。
4.2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科学的施工工序是决定水泥混凝土结构是否产生裂缝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前要注意水泥混凝土结构原基层的平整度;施工中要严格根据设计和工艺进行施工,保证水泥混凝土结构合理的施工配合比例,满足水泥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与材料和易性的质量要求;在水泥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时,要对水泥混凝土采取保水、保温等相关的防护措施;在水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适时控制水泥混凝土的出料速度,并保证水泥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要振捣密实、均匀。要注重二次抹压在水泥混凝土施工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次抹压能够减少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二次抹压时,要适时掌握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初、终凝时间,如果抹压时间过晚,水泥混凝土结构已经逐渐凝固,即使抹压也不能使水泥混凝土结构物理外观形态变化;如果抹压时间过早,二次抹压后水泥混凝土结构才会产生裂缝,不会对水泥混凝土结构物理外观产生影响。所以,工程施工人员需对抹压的时机进行控制,介于水泥混凝土结构初凝和终凝之间的时间段进行抹压,方能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3]。
4.3养护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要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结构养护国家标准来实施,使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降到最低。要加强温、湿度监控,严格按照水泥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对水泥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和技术条件进行把控;要采取措施,合理控制温度、湿度数值的变化范围,在施工中可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草席的方法,保证水泥混凝土结构物的温度,适时人工洒水来保证水泥混凝土所需的湿度。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周期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水泥混凝土结构养护周期为7~15d,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风力、温湿度等情况而决定[4]。
5、结束语
目前,水泥混凝土结构施工已经普遍使用到了各类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本文简要分析了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措施。但是,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牵扯的因素较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很难避免。要在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从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水泥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控制,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使建设物的使用年限得到有力的保证。
6、参考文献
[1]冯树合.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江西建材,2014(3):74.
[2]吴巍.基于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的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6):333-334.
[3]赵晓春.工程施工中水泥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262.
[4]沈亚萍.房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J].四川水泥,2015(6):225.
高校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日趋多样化,使其资金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增加,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高校在筹措和使用资金过程中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再加上高校没有充分重视财务风险,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最终造成了财务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并通过分析相应地提出了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国家重视对高校教育和科研的投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模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众多,受地域影响和政策扶持的影响比较大,造成教育投入不均衡,很多高校在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会采取借贷筹资的行为,由于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资金运转和经营缺少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所以就会面临财务风险。我国的高校众多,很多高校由于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出现财务风险,风险失控造成高校经济危机,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在国家政策保护和干预下,学校管理层没有充分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管控,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随着各地高校不断扩招,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断加大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吸引生源,但是由于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很多高校不得不通过借贷筹资来提高高校办学实力,但是却没有充分重视借贷而带来的财务风险,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很容易导致高校财务周转失衡,负债增加,造成财务风险。
(2)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我国高校在国家政策的帮助和保护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我国许多高校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存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机构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容易发生财务风险。有的规章制度及财务管理措施内容不完善,缺少涉及业务流程及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从而造成财务风险。
(3)高校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高校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称为高校资本结构。受到高校经营运作模式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资本结构不合理,发生财务风险高。高校财务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发展。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使高校发展面临困境。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高风险可以带来高收益,但是高校盲目追求扩大办学实力来吸引生源,便会加大负债筹资,如果高校通过借贷筹集资本未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很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负债累累,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对区域性高校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合理规范的资本结构能够提高高校的效益,提高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不合理的高校资本结构会造成资金链断裂,投入的资本难以收回,财务运转失衡,从而造成高校财务风险,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
二、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强化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意识。高校管理层作为财务管理的决策者必须充分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在财务经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财务管理方案,加强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预测和监控,警惕容易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不可为了盲目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而忽视财务风险。如:高校管理层要充分重视财务风险,安排具有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的领导专门负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财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发生财务风险,责任到人。高校管理层还需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到高校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师生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和校长邮箱等形式反映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形成全员防范风险的氛围。
(2)完善高校财务风险管控制度。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财务风险,了解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大对财务风险的监管,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在财务管理上明确管理人员职责,重视对于内部财务环境的控制,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创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将财务风险控制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完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建立财务管理机构,由具有财务风险管控经验的校领导负责,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团队建设,聘请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稳定健康发展。高校需要根据自身财务管理情况,针对性的制定高校财务管控制度,建立财务风险管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谁管理,谁负责通过全面梳理高校经营业务的流程,根据财务管理的情况来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科学规范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提高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高校财务运作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高校资本的运作模式,对于资本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判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与财务管理制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对于高校财务经营的重点指标要进行严格监控,如:运营绩效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投资风险指标等要进行重点监控,提前预测财务风险,高校在进行风险决策过程中,通过财务风险分析选择风险较小的投融资方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如果高校在执行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高校经营的情况,高校需要及时调整或者终止方案。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增加自身风险防控水平来降低财务风险,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的稳定,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促进高校稳定的发展。
(4)执行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制度。执行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制度能够有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科学合理的建立内控组织架构,明确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和权力,明确财务审计业务流程,建立运行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等。高校风险控制体系必须与高校财务资本的运作情况相协调,实现全员参与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把风险控制贯穿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全面控制。建立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制度,实行财务审计责任制,责任到人,形成科学规范的内部财务审计体系,严把财务审计关,能够有效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高校必须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优化财务管理结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及时察觉财务风险信号,准确预测财务风险,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将高校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4).
2.唐晓云.略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上海会计,2000(2).
3.生育新.浅谈高校财务风险.财会月刊,1998(12).
浅谈高速铁路施工项目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高速铁路施工往往采用封闭施工的模式,但是施工的环境又比较开放,加之施工中需要分多个阶段进行,而且所涉及的专业众多,就必然会在项目施工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笔者针对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速铁路;施工项目;风险控制
风险就是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损失。高速铁路施工中,受到施工性质以及施工环境的影响,会导致施工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导致施工难以顺利展开,施工目标的实现较为困难。为了保证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的顺利展开,就要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高速铁路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1.风险识别
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的风险识别旨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判定、识别。目前的风险包括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组织架构风险、经营与管理风险等。在风险识别中,要对这些风险予以定位。
2.风险评估
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的风险评估中,其一,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风险预测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确定风险发生的几率;其二,对风险因素导致的损失进行预测,包括对工期的.损失,因此所产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等,还要考虑到工程施工中对施工质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三,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登记评定,并将应对措施制定出来。
3.风险响应
对于风险响应的对策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减弱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以及对风险采取组合策略处理等。对于不可抗拒的风险,需要采用投保转移的方式。风险响应作为系统响应中的一种,需要风险实施系统化的应对措施。需要将风险相应目标确立下来之后,制定风险相应计划,设置风险相应范围,对管理方法进行科学化选择。将网络技术利用起来,对施工技术实施动态化的检测,启动跟踪式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风险应对效率。
二、高速铁路施工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
高速铁路施工项目往往规模是非常大的,施工的流程也相对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还要采用交叉施工的方式,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高速铁路施工项目运行中的风险源包括三个方面,即参与施工的人、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设计文件、施工资金以及施工安全。
1.对参与施工的人进行合理配置、科学管理
高速铁路施工队伍如果整体素质非常高,参与施工的人员的专业素质也非常高,就必然会在施工中对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施工效率。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中,就会由于人员管理方面的不足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参与施工的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工作经验有限,加之人才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就必然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参与施工人员的配置上,要求项目经理部中的主要领导中,至少有一名对高速铁路施工非常熟悉,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主要管理人物。专业人才在项目经理部所发挥的作用不只是对管理人员的领导,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养、选拔领导干部,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以避免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导致损失扩大化。项目经理部要将管理机制、施工方案制定出来,所有的施工项目工作都要按照施工方案展开,并运行施工管理机制,以使施工项目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对施工项目的分包队伍实施管理
高速铁路施工中,对于施工外包的方法通常会采用两种分包方法,即劳务分包和提点分包。施工的进度指标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也决定了施工队伍的履约能力。施工队伍具有专业化强、缺乏稳定性的特点,如果施工管理不善,就会出现施工责任推诿的现象。因此,应对施工项目的分包队伍实施管理,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安排施工顺序、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划分施工段落、确定施工工序的最早开工时间与最早完工时间,定期地考核工作效率以及工序质量,对施工做好超前谋划工作,确保供应可靠,施工环境良好、资金运行顺畅、检查严格、奖罚分明,以确保施工项目按期完成,且保证施工质量。高速铁路施工项目建设期间,要优化施工方案,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施工项目的分包队伍的专业性强,就可以使工作效率高,施工进度也有所提高。
3.施工单位要积极地与设计单位进行协调
高速铁路施工项目存在风险,主要是设计风险。但是,一味地追求设计风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建设流程充分考虑。如果建设流程与工程施工实际不符合,就需要施工单位要与设计单位积极沟通沟通,包括涉及进展,与施工内容之间的矛盾等都要予以了解。施工材料、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场方面的问题都要积极地沟通,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予以优化,以避免存在窝工的现象。对于本项目的前期涉及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要收集起来存档,以作为后续施工风险控制的参考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施工中,会涉及很多的风险,对施工项目进行风险控制是保证铁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对高速铁路施工的各项风险控制内容进行分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高速铁路施工项目保质保量地完工。
作者:李若男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蓝燕强.高速铁路施工项目风险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2]唐俊虎,王雅洁,王雪芳,等.新形势下我国高铁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3(2).
对混凝土桥墩开裂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路交通量的增加,公路、桥梁负荷上升、其承载力日趋饱和,考虑不少公路、桥梁采用混凝土结构,且大多为建国后所建,桥龄基本在40年左右,这些旧有桥梁很多都已出现老化、破损、裂缝等现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问题是控制混凝土温度,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因此,施工前要制定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案,即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的预案。针对方形桥墩易于开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方形桥墩在设计、施工及运营期间可能出现的裂缝原因进行列述,并就施工期间水化热、运营期间的温度骤降因素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应力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 桥梁工程方形桥墩裂缝对策
引言:
根据相关病害调查,桥墩裂缝是混凝土桥梁最主要的病害形式之一:桥墩作为桥梁结构中重要的下部构件,不仅承担着上部结构及汽车等产生的竖向轴力、水平力和弯矩,有时还受到风力、土压力、流水压力以及可能发生的地震力、冰压力、船只和漂流物对墩台的撞击力等荷载的作用。桥墩墩身裂缝直接影响且损害其自身乃至整体桥梁(根据混凝土结构缺损状况评定标准,墩台部件权重约占全桥的50%)的安全性、实用性、耐久性和美观。
裂缝形成原因归结为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1、裂缝成因。
分析桥墩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混凝土剥落、露筋、砌体风化、灰缝脱落、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网状裂缝、水平位移、倾斜、沉降等。其中,裂缝作为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成因复杂繁多,裂缝划分无严格界限,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因素,其余因素对于裂缝起到继续发展或加剧劣化的作用。常见的墩身裂缝形式包含:桥墩中心线附近的竖向裂缝、桥墩在日照时间较长侧的裂缝、桥墩模板对拉筋孔处的裂缝、桥墩模板分块接缝处的裂缝、桥墩顶部环向裂缝以及混凝土表面细小、不规则的裂缝。究其开裂原因,拟从桥墩的设计、施工及运营使用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1)桥墩设计。
桥墩在设计阶段,结构不计算或漏算、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的安全系数不够、设计时考虑的施工可能性与实际情况出现差异等均会使桥墩在外荷载直接作用下产生裂缝。
(2)桥墩施工。
桥墩施工过程中,水化热效应、施工工艺、材料自身等因素都会影响桥墩开裂。
①水化热。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水泥水化放热,受混凝土自身的不良导热性和混凝土热胀冷缩性质影响,桥墩内部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外部温度相对较低发生收缩,内外相互作用易导致桥墩混凝土外部产生很大的温度拉应力,当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该拉应力时,会引发桥墩竖向开裂。该类裂缝仅存在于结构表面。
②施工工艺。
在桥墩浇注、起模等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都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模板的倾斜、变形以及接缝都可能会使新浇注的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也会引发蜂窝、麻面等缺陷;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时的急剧干燥也会引发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裂缝;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施工拆模过早也会导致墩身开裂。
(3)桥墩运营。
桥梁在运营阶段,交通量的增长、超出设计荷载的重型车辆过桥、钢筋的锈蚀等都会影响桥梁墩柱及其它构件的裂缝开展情况。当墩柱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则应特别注意,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此外,环境温度对桥墩等构件的开裂影响也不容忽视,引起混凝土桥墩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年、月温差、日照变化、骤降温差等,尤其是入冬期间温度骤降极易造成桥墩等大体积构件开裂。
2、裂缝对策研究。
混凝土不可避免地带裂缝工作,裂缝的存在和发展也将一定程度地削弱相应部位构件的承载力,并进一步引发保护层剥落、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持久强度低等,甚或危害桥梁的正常运行和缩短其使用寿命。因而,针对前裂缝在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原因,进行控制对策的研究,列述如下。
(1)设计阶段。
在计算模型选取合理、桥墩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满足规范要求的条件下,可选择尺寸较小的圆形截面桥墩,以一定程度地减缓减弱其温度应力峰值,从而降低其开裂风险。此外,在桥墩四周加防裂钢筋网,配筋除满足承载力及构造要求外,应结合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增配钢筋,以提高钢筋控制裂缝的能力。
(2)施工阶段。
①水化热。
R.Springenschmid认为,混凝土的2/3应力来自于温度变化,1/3来自干缩和湿胀。典型的波特兰水泥会在开始3天内放出约50%的水化热。可见,水化热是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的主要来源,过快过高的水化热是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针对水化热效应,可采取以下措施以改善并控制开裂情况: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圆形截面柱、尽可能采用低标号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掺粉煤灰的水泥或掺缓凝剂,其对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降低温升、减小收缩具有较好的效果,也可提高自身抗裂性。此外,对墩身内部布设冷水管以循环降温。
②入模温度。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也是一项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的重要措施。一般的,混凝土从塑形状态转变为弹性状态时,浇注温度越低开裂倾向越小。过高的入模温度会加剧了混凝土的早期温升,使得温度应力更大。
③其它。
桥墩的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可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均匀,可有效防止收缩裂缝,不可过捣,否则造成混凝土离析;拆模不应太早,混凝土终凝后对墩柱表面应及时的保湿保温养护,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主要养护方法包括:覆盖养护、浇水养护、储水养护和薄膜养护等。
(3)运营阶段。
运营阶段的抗裂措施应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对潜在开裂隐患的控制和既有裂缝的修补控制。对于前者,若不考虑地震、撞击等偶然因素的影响,桥梁在运营期间的裂缝则主要跟环境变化相关。根据前文的温度骤降影响分析,圆形截面柱的抗裂情况较另2者略优,因而,可优先选择圆截面柱作为桥墩的设计方案。
除此,可在温度骤降前期或初期,于桥墩表面附加保温材料或涂抹防护材料以削减温度骤降带来的影响。对于后者,虽然对桥墩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工艺等方面加强预防措施,但混凝土桥墩的裂缝仍不可避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公路桥墩裂缝缝宽>0.15mm,铁路桥墩裂缝缝宽>0.2mm以下的局部收缩裂缝,须进行处理、修补。对于运营期间出现的裂缝,由变形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其无承载力危险,可采用防水型化学灌浆技术作一般表面处理。
混凝土桥墩工程中,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较易出现裂缝。只有在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作,可减轻减缓混凝土的裂缝开展。根据前文,相同体积情况下,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后,圆截面柱较矩形柱受施工期间水化热、运营期间温度骤降所引起的温度应力小,因而建议桥墩设计采用圆截面。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摘要:
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与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甚至对结构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严重的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预防和处理好混凝土的裂缝就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
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陷裂缝;措施
随着时代进程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设市场规模正日益增大,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使用功能,而且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进一步会引起钢筋的绣蚀,最终影响结构的持久性和耐久性。因此本文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处理措施和补救方法进行探讨。
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是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它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其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受外界影响的不同,所以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
1.1收缩裂缝
混凝土收缩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种物理现象,据测试混凝土的收缩值一般在(4—8)×l0一4,混凝土抗拉强度一般在2~3Mpa,弹性模量一般在(2—4)×l04 Mpa。由公式8=盯/E(式中8:为应变值、盯:为混凝土应力、E:为混凝土弹性模量)可知混凝土的允许变形范围仅在万分之一左右,而混凝土的实际收缩在(4—8)×l0_4,混凝土实际收缩大于混凝土允许变形范围,因此混凝土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控制裂缝的宽度。
混凝土表面有可能失去水分而产生收缩,而塑性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在凝结前的强度很小或者几乎没有,还可能是混凝土在刚刚凝结强度很小的时候,被大风或者高温所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流失过快,造成较大的负压从而使混凝土的体积急剧的收缩,因此发生龟裂状况。
1.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混凝土内部约束引起的,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或温度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大体积混凝土从浇注时起,到达设计强度为止,即施工期间产生的结构裂缝主要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水泥用量多,结构截面大,因此,混凝土浇注以后,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由于混凝土导热不良,体积过大,相对散热较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积聚难以散失到环境中,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升温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总是低于内部温度。由于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中心部分混凝土膨胀的速度要比表面混凝土快,中心部分与表面质点间形成相互约束,中心属于约束膨胀,不会开裂;表面属于约束收缩,当表面拉应力(t)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减慢及混凝土的不断散热,混凝土由升温阶段过度到降温阶段,温度降低,体积收缩。由于混凝土内部热量是通过表面向外散发,降温阶段,混凝土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仍然存在差值,如果过大,同升温阶段一样产生表面裂缝。降温过程,混凝土体积收缩,同时,考虑到边界条件和地基的约束,属于约束收缩。
1.3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墙体刚度相对增大,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产生一些结构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0斜裂缝,板端负弯距较大处的板面拉裂缝等。
1.4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结构的基础沉降不均匀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导致结构物中构件与构件之间产生斜拉和剪切左右,从而使得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这类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取决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一般较大,因此裂缝宽度较大,多呈450,并且通常是贯穿性的。
2、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
控制收缩裂缝的措施如下:
干缩裂缝的主要预防措施:选用收缩量较小的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这样会减少水泥的用量。另外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干缩,所以在混凝土的设计中应控制好水灰比,还要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在混凝土搅拌配合中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在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预防措施:选用收缩强度较小的水泥,比如硅酸盐或者普通的硅酸水泥,另外在混凝土最后凝结前可以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来保持表面的水分,减少大风高温条件下水分的`严重流失。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如下:
采用底水化热、高强度水泥,以减低水泥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水泥使用前进行水化热测定,水泥水化热测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水化热实验方法(直接法)》测定;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导热性好、线膨胀系数小、级配合理的骨料,减少混凝土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注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掺用混合材料以减少用水量、节约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掺用外加剂减缓水化热的发生速率。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
控制沉陷裂缝的措施:
对于松软不结实的土质进行加深巩固,保证进入冻土里的支撑模板有足够的硬度,一定要结实牢固支撑均匀,使其处于平稳均匀的状态。
3、裂缝产生后常见的补救办法
3.1表面修补法。适用于对承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及深进裂缝的处理,亦适用于大面积细裂缝防渗、防漏的处理。表面涂抹水泥砂浆、环氧胶泥、油漆和沥青。
3.2内部修补发。用压浆泵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由于其凝结、硬化而起到补缝作用,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3.3结构补强加固法。用锚杆、钢板、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对结构做补强加固,可扼制裂缝进一步发展,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4、总述
以上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应用我们本文提到的措施结合实际工程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温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沉陷裂缝通过合理的设计,严格把好材料进料关,系统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操作程序,沉陷裂缝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此外,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兵,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拓展:面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完全避免面板混凝土裂缝是很困难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预防。
一、 结构性裂缝的防治
面板结构性裂缝的防治主要不是从面板本身而是从堆石坝的设计和控制坝体施工质量方面着手,应采取措施防止面板支撑部分过多的不均匀水平位移和沉降造成垫层和面板之间的脱空。设计时对坝坡的选择以及各项坝料的压实指标的选择应考虑面板支撑体的稳定,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施工质量,待坝体沉降稳定后才可进行面板浇筑。
1、建基面的处理。一般面板堆石坝建基面,着重在迎水面以下坝厚约1/3处范围内进行严格处理,而其他区域,如有较厚的砂砾石覆盖层,一般不全部挖除,只做压实度或孔隙率检测,基础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作为建基面。对两岸坝坡需进行植被和覆盖层清理,对局部坡度较陡或反坡位置进行削坡或用混凝土、浆砌石补坡至设计坡比。
2、控制坝体填筑质量。堆石体变形的控制,主要控制填筑密实度和岩体强度。岩体强度的控制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对不同填筑区按相应要求的岩性:来开挖取料。选择较高的填筑密实度,主要通过控制填筑料的级配及碾压质量实现,尤其是填筑料的级配,堆石体的压实度和力学性质与级配的关系极为密切,级配良好的堆石料经压实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变形模量和较高的抗剪强度。
在大坝填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施工,采用坑探法、质量附加法对施工参数及压实效果进行双重控制,保证大坝填筑碾压质量,避免大坝后期沉降过大。为减小坝体不均匀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尽量使坝体全断面均匀上升。如由于度汛需要抢临时度汛断面的填筑,也应尽量避免上下游出现大的高差。
3、面板合理分缝及合理配置钢筋。根据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面板在大坝两坝肩周边处呈三维复杂受力状态,且多为受拉区,而面板中部多为受压区。根据上述受力特点,受拉区面板宜采用窄型板,并设置张性缝;受压区面板宜采用宽型板,并设置压性缝。压性缝问布置隔缝材料,避免压应力过大而引起面板抬动或翘起。此外,在面板受拉区、压应力较大部位、周边缝等重点部位应布置双层钢筋,提高面板适应变形的能力。
二、非结构性裂缝的防治
面板非结构性裂缝的防治主要是从面板本身所用的材料和面板施工方法上采取措施。对由于施工不当和材料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裂缝,只要采取合适的配合比、满足面板混凝土的施工度要求、加强施工管理控制面板施工质量等措施来避免。对具有碱活性的骨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面板收缩裂缝的防治是面板裂缝防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工作。
1、优化面板混凝土配合比
在面板混凝土配合比设汁方面应选用优质的原材料配制面板混凝土。
1.1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用粉煤灰代换部分水泥,以减少水化热温升从而降低面板因内、外温差引起的表面裂缝和水化热消散后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贯穿性收缩裂缝。
1.2选用线膨胀系数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以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1.3选用优质混凝土减水剂,在满足混凝土施工坍落度的前提下,降低面板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量。
1.4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的用量,以减少混凝土的凝缩量。
1.5使用掺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抑制早期裂缝形成和发展;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提高混凝土的抗冻等级,改善抗渗性和耐久性。此外,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面板施工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凝聚性。
2、降低地基约束作用力
取消或减少面板架立钢筋插入坝体,并在面板浇筑前在基面上喷涂乳化沥青,使面板与其基面之间可以产生小量相对位移。此时基面对面板收缩变形产生的约束作用力可认为等于面板和其基面之间的摩阻力。因而该约束作用力可人为加以控制。如使面板摩阻力(阻滑力)小于面板在坝坡上的滑动力,这样不仅可大幅度减少面板致裂的约束力,还增加了面板水平截面的预压应力,有利提高面板抗裂能力。
2.1 加强面板施工质量管理,避免抗拉薄弱面
2.2采用面板二次压面的施工工艺。面板二次压面工艺有助于消除面板表面因温度骤降和失水而产生的表面裂缝。
2.3降低面板混凝土人仓温度以减少基础温差从而达到减少冷缩裂缝的目的。面板浇筑的环境温度一般以5~25℃为宜。
2.4面板施工期间做好面板的保温、保湿、防风等养护工作,以减小面板混凝土的冷缩和干缩。
①保湿。面板长期保湿养护是面板防裂的主要措施之一。在面板混凝土脱模并二次抹面后,表面覆盖带塑料薄膜的保温被,定时洒水保湿,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快蒸发而形成干缩裂缝;
②保温。在中后期,在覆盖带塑料薄膜的保温被的基础上,不问断洒水保湿,达到保温的目的,避免水化热作用或外界温度影响产生混凝土内外部温差,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③防风。风速是引起面板裂缝的重要原因。风速增大将引起混凝土热交换系数增大,从而导致面板表面温度降低,面板内外温度梯度变陡,拉应力剧烈增加,导致面板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