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术会议我会提前帮你准备.
首先,在发言内容上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把论文内容细致分解,理清主线;演讲内容切忌面面具到,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配合必要的公式、图及表格;最后要给出明确结论;其次,在制作投影片中需要:片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一般每页一个主题;每页内容不多于8—10行(透明胶片可达12—14行);字体大小适中,公式、图及表格清晰;制作片子时,切忌将论文的整页内容复印到透明胶片或编辑到PowerPoint 中;片子不要准备过多,否则将不易使听众抓住主题,也难于控制发言时间;另外,在演讲过程中还应注意:发言切忌照本宣科,需要思路清楚、逻辑严密;讲演的速度控制在一张片子一分钟左右;控制自己的发言时间,不能挤占他人时间;讨论时认真听取提问(听不懂时可以礼貌地要求对方重复所提问题),针对问题给出准确的回答。发言时要沉稳、有信心,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发音清楚。
有模板,不过你要根据你的论文来写ppt哦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根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有些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论文各部分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做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做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俱全。
提交的论文被录用、论文作者去参会,通常都有机会做口头报告的吧。会议报告一般是两种,一种是ORAL,即口头报告,需要制作PPT等,面对会场或分会场的参会者做报告演讲并回答问题;一种是POST,即现场张贴形式,不需要制作PPT,是将论文打印好张贴在墙上或分发,也有采用挂板的形式,作者在边上对有兴趣的参会者做介绍和即时交流。
会议论文录用后是否需要演讲,还需要看主办方如何安排。 一般来说,我们参加学术会议需要投稿,论文,论文如果被录用,我们就可以进行参会。现在绝大多数学术会议都是采取的这种以文入会的形式。如果你的论文非常优秀并且获奖,那么主办方可能会邀请你进行口头演讲。 总体来说,是否需要演讲,就看主办方如何安排,例如看时间是否足够,论文是否适合等等。
最近也投稿了中华医学会的会议投稿,从审稿后的准备工作来看,个人理解是:口头发言要准备上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影响力更大;壁报交流是做壁报展示,没有疫情的时候可以到会议现场壁报旁和其他同行交流研究成果;书面交流是投稿的研究录入了会议刊印的手册吧,影响力相对小。
百度搜索毕业论文模版,然后直接按要求录入文字。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引出课题),论文结构与内容,结论。设置每页的动画。演讲一般只有5分钟,主要是熟悉自己的论文。
首先,在发言内容上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把论文内容细致分解,理清主线;演讲内容切忌面面具到,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配合必要的公式、图及表格;最后要给出明确结论;其次,在制作投影片中需要:片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一般每页一个主题;每页内容不多于8—10行(透明胶片可达12—14行);字体大小适中,公式、图及表格清晰;制作片子时,切忌将论文的整页内容复印到透明胶片或编辑到PowerPoint 中;片子不要准备过多,否则将不易使听众抓住主题,也难于控制发言时间;另外,在演讲过程中还应注意:发言切忌照本宣科,需要思路清楚、逻辑严密;讲演的速度控制在一张片子一分钟左右;控制自己的发言时间,不能挤占他人时间;讨论时认真听取提问(听不懂时可以礼貌地要求对方重复所提问题),针对问题给出准确的回答。发言时要沉稳、有信心,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发音清楚。
关于答辩PPT的制作,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觉得很简单,而对于有些人来讲却很有难度,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的PPT,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却做得还不咋样,其实,不管做什么样的PPT展示内容,一定不能喧宾夺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一个简单漂亮的PPT呢?
1、首先要对论文答辩的要求做一个了解,一般答辩PPT都会有明确要求的,知道要求自然就能很好的把握学校的标准,然后开始制作PPT。
一般答辩大会通常是由各院系论文辅导老师组成的,可以借鉴一下各老师们日常上课的PPT风格,以及他们PPT色彩的搭配是怎样的。答辩大会通常都是在院校的会议室举行,跟日常上课所用的设备相差无几,只要稍微看起来是比较舒服,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2、要确定答辩PPT的主题,在通过答辩对象和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PPT的主题,背景的颜色可以使用白色,这样就非常的简单,并且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徽作为主色,字体就使用微软雅黑,也可以尝试下思源黑体、冬青黑体。
3、可以按学校要求制作PPT,如果学校没有要求,那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只要倾向于学术研究一般问题不大,但是,大部分学校都是有PPT参考模板的,也就是学校的PPT封面、目录、过渡页,封面上面,除了一些常用的字体外,一般还会放一个学校的logo就去,或者是学校的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图标;目录的话可以使用上下排版的方式,把下面的部分分成两排,因为你的目录如果超过五个部分的话只有一排就会显得太拥挤,为了平衡可以加上第六点,所以这种环绕型的排版适用于偶数的分块目录页;过渡页其实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4、答辩PPT要注意的东西,理清你的论文结构是否制作PPT的前提必要工作,如果使用了特殊字体的话,可以把字体嵌进PPT里面,但是这样就无法修改了,也可以把字体和PPT一起安装到答辩的设备里面去,这样就可以进行修改。答辩PPT一定要提前的去调试,导出来一份图片版的PPT会更加的保险。
想了解更多论文查重的知识请关注papertime官网~网页链接
我也是今年毕业的,不过我们论文已经答辩了。首先把你的论文题目写上第一页,第你页就写些背景或者论文范围,PPT上的文字不需要多,但是一定要精炼。
学生递交年会论文有价值,年会都是用核心内容来呈现的,被收录后可以体现价值的,是培养科技人才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特定领域科研起到交流信息、传播技能、展示自我、探讨经验的作用。发表学术会议论文,就是参加了国际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C类论文,未发言的确定为D类论文。而参加了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D类论文。未发言的确定为E类论文。从申请留学的角度来讲,只有国际性学术会刊论文才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大部分国际会议论文都能被EI和CPCI检索收录,并且在全球的认可程度较高。通常来说,大部分人关注的类型主要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即广义的期刊论文)和学术会刊论文(主要是国际会刊论文)。而一般正式的学术交流会议都会出版会议论文集,而国际会刊论文则指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上首次宣读或发表的论文。重要的级别有:被EI/CPCI/ISTP等收录的会刊论文,被EI、CPCI检索的会刊论文,全球都会认可的,因此博士生毕业,或者是评定高级职称都是有用的。
会议组织要求你提交摘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你的论文是否适合在他们的会议上发表。所以说摘要主要是为了说明你的论文的主要内容,就像我们学习国语的时候的中心思想。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 (1-3行)2。 你提出的研究的方法 (3-7行)3。 总结你提出方法的好处。(1-4行)单词的字数一般是250-1000之内。祝你好运,请参考以下资料选择更多的会议信息!
1、国际学术会议一般先由主办国发会议邀请函,确定会议的主题,然后是围绕此主题的有关学术交流。如果是个人了解后想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则需联系国内的联络组织或联络人员,先申请,得到许可后,再进入下一步工作。凡得到许可的往往会有二至三次的通知函。2、要清楚是哪国承办的,承办国的语言为主要语言,英语是通用语言,要弄清楚会上交流是否接受中文,如接受会有同步翻译,如不接受中文则大多选择英语为论文语言。3、论文形式一般先要有简单的摘要,然后才是正文,便于主持人介绍。4、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课题一般要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尤其要注重创新,才会在交流中获得成功。5、论文格式与国内所写基本相同。
学术论文常见的分类有哪些?学术论文常见的有文科和理科两种两种啊!
张贴海报形式参加术议需要自讲唯能需要讲现场别问相关问题没必要演讲所跟着程序走即用担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根据许多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有些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论文各部分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做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做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俱全。
看起来大气点的,不要什么小碎花,小图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