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上海市社会结课论文

上海市社会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

上海市社会结课论文

毛概是我国高校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结课论文3000字以上参考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 要实现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加强和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的提高,就必须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做好,以确保党始终能够协调各方与总揽全局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并且对其相应对策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农村 基层 党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策为农村带来了很大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在日益深化,从而导致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党的内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 教育 活动对较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积极效果。在农村中,广大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积极地带领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以及薄弱环节,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相关问题,并且采取有效 措施 解决。

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1.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较弱

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要得到良好发挥,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本身的素质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并没有良好的素质与较强的能力,对其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带来严重影响。在这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农村党员老化,后继乏人。一些农村党支部很长时间没有发展党员,甚至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农村换届选举时,并没有合适的青年干部可以担当重任。另外,农村党支部没有核心,凝聚力不足,内部状态瘫痪或者半瘫痪,使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无法得到很好的开展。其次,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没有能够适应社会任务的新要求,其思想观念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比如农村党员干部对现行政策不了解而导致执行偏差、 文化 水平较低、思想较旧、缺乏新 方法 等等。第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从而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使得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引发出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教育与管理比较滞后

国内的农村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快,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而且很多农村党员已经从纯农业生产与单一的集体经营中分离出来,导致原有的党员活动方式与新生产经营形式并没有相适应,也难以做到按时交纳党费和面对面的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因此,党员集体活动的开展比较困难,时间和人员都难以集中、到齐。而且党员干部之间思想不一样,沟通比较困难,党内生活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只限于形式,导致党支部和党员出现了思想断层,难以落实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3.农民工流动管理方式没有适应其自身特点

近些年来,乡镇会统一负责农民工流动的管理,但是其党员组织设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农民工党员跨地区与频繁流动的需要。党组织很难对农民工流出地、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思想状况与行为表现等进行掌握,导致党员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难以为农民工党员的基本权利提供保障,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管理理念比较传统,无法适应基层党员现状。重视管理和义务,却轻视服务与权利,强调对党员的监督与管理工作,而没有很好地为党员的服务与权利提供保障。

4.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不完善

党支部自身建设如何会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村级其他组织的不健全,如妇代会、团支部等等。很多组织都是形同虚设的。其次就是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尤其是村干部实行的是不脱产管理,而且工资待遇并不高,干部没有较强的敬业意识,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然后就是村民主制度并不健全,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制度约束与保障。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与普通党员的教育与培训

要根据培训基层党干部与党员的相关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在干部方面,主要内容就是经济管理和法律政策之类的知识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抓发展、谋发展以及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意识与能力。要从实际出发,培训方式可以有讲座、研讨会、专家辅导和培训班等等。而在广大党员方面,应该针对其实际现状而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以保持其先进性,促进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发挥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民夜校的作用,加强其农村实用技术与法律政策教育,提高其科技、政治与文明素质,推动他们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优化农民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文化结构,提高其能力与素质等等。

2.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带头人,根据农村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工作。而且还要结合农村换届选举与农村综合改革来进行,从而促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并为其提供很多好方法与好 经验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激励、关怀与帮扶机制,特别是对老党员和困难党员以及基层干部给予多些关怀与爱护,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还要为他们的基本权利提供保障。

3.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要对其他地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经验进行认真 总结 与推广,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其中主体为村党组织,骨干为产业党支部,基础为专业党小组。要适应在改革之后提出的农村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要求,对农村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加大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力度等等。

结束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志凯.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4~15

[2]刘瑞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3):25~26

[3]刘文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7(9):32~33

摘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为新生活的追求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毛的伟大并不仅在于此,还在于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打开了窗户,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表明了方向。

关键字: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就像全党提出要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毛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相结合的,也是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的。

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建设的社会主义实施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党执政以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全面、迅速的发展的经济体制,迫在眉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后我国逐步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是有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从客观条件上来讲,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十分薄弱,现代化工业很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的集中全国的力量,有效的发展经济。同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顺利的进行。从主观条件上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种。所以但是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是合乎逻辑的必然选择。

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时特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商品产生、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因此,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首选目标。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虽然这个计划仍坚持计划经济总体计划不变但他允许了市场调节,这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开辟了道路。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商品经济体制。邓小平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呼之欲出了。

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市场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计划调节。这是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初一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又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公有制经济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这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社会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社会科学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展开研究,对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法律信仰缺乏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2.法制观念淡薄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3.法律知识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正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开放,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3.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4.提高法治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是增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二是注重加深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提高。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做文章,重点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通过网络将高品位图书推荐出去,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参考文献:[1]魏志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发展研究,2003(4-5).[2]倪怀敏.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王刚.略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2). 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摘要: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他律、自律和实践,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2.7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5.[2]梁启超.新民说[M]//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49.[3]鲁迅.热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陶行知:陶行知论师范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呼呼~~~累死姐姐我了。。。可得好好招待招待姐姐我哦~呵呵。祝你顺利结课~!

上海大都市杂志社

《VOGUE》 诞生时间:1892年 诞生地:美国(月刊) 家族成员:包括美国(原版)、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 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等十多个版本。 个人资料:VOGUE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时装周刊在1892年出现于美国的,主要针对都市 女性。1916年它的英国版出现,接着又发行了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德国等版本。 1909 年,美国的CONDE NAST出版公司收购了VOGUE,并将它从一个小小的周刊发展为20 世纪最具影响的时尚杂志。在它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时尚媒体先锋的VOGUE培养和 举荐了大量的时尚人才,包括知名的设计师、模特、摄影师和编辑等等。如今,VOGUE美 国版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时尚杂志,英国版、法国版和意大利版也都拥有巨大的读者 群。 VOGUE的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都市时尚人士,以女性为主,内容涉及时装、化 妆、美容、健康、娱乐和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一本综合性时尚生活杂志。和它同属一家 出版机构的“姐妹”还包括世界性的时尚杂志GLAMOUR、VANITY FAIRE等等。 《ELLE》 诞生时间:1945年 诞生地:法国(周刊、每年54本) 家族成员:包括法国(原版)、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及香 港、台湾地区、内地在内的近30种版本。 个人资料:1945年诞生于法国的《ELLE》只有55年的历史,却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 里,一跃成为与世界其他两大时尚杂志《VOGUE》和《HAPPER'S AZAAR》齐名的时尚媒体 ,并且是目前为止地区版本数最多的时尚杂志。法国原版为周刊杂志,其精美的制作和 一流的品位,使其成为法国出版的最知名的杂志。《ELLE》美国版和英国版也有很大的 影响力。 《ELLE》的内容形式仍然是传统时尚媒体的时装美容、健身美食、文化艺术等现代 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几大杂志比较,《ELLE》更加年轻而有朝气,比较关注和贴近 大众少女的时尚需求和品位,并且重视服饰产业的市场操作,实现时尚精神的倡导。在 时尚文化的精彩纷呈中,以其敏锐的时尚触觉、专业务实的理念迅速崛起于世界时尚媒 体之林。 《marie claire》 1937年创刊于法国,全球坐拥24个版本,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marie claire》一向以细腻的女性视角、独特的社会报道,展现多元化的潮流生活。一直以来,marie claire就致力于她的理想: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帮助读者达到她梦想中的生活。她将刷新女性杂志一贯形象,不仅展示女人美丽的外表,更搜索女人的灵魂,深入女人的内心。 ★[主要版块栏目]: 封面精要:话题、 职场、 封面人物、 护肤专家、 健康; 专题:女性播报、 看世界、 调查; 时装:时装故事、 流行坐标、 走下T台; 美容健康:新品推介、 美容课堂 、健康Q&A; 生活方式:旅游、 家居、 美食 、城市。 《COSMOPOLITAN》 杂志是世界上销售规模最大的年轻女性杂志因向年轻白领女性介绍流行时尚、探讨当代两性关系而闻名遐迩。自从1886年创刊以来,《COSMOPOLITAN》杂志一直报道现代社会潮流。上个世纪60年代,在海伦?布朗编辑方针的领导下,《COSMOPOLITAN》向妇女发出了在当时激进的口号:“勇敢地生活,在你生命的每个领域中你都能做到最好!”现在,《COSMOPOLITAN》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它同时也是读者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读者是全球无数的勇敢、娱乐的想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成为佼佼者的年轻女性。 《L'OFFICIEL》 1921年在法国巴黎创刊并出版发行,法国第一本时装杂志诞生。它的中文名称译作《巴黎时装公报》或《巴黎时尚潮》。 《L'OFFICIEL》的出版商是法国著名的家族出版企业加鲁出版集团,旗下还拥有其他6本高档杂志。拥有7个国际版本,分别在俄罗斯、乌克兰、希腊、土耳其、印度、韩国和现在的中国。 实际发行地区覆盖了全球67个国家,并以其—贯的品位和格调引领着时尚的潮流。《L'OFFICIEL》的每年发行10期,其中每年1月与7月不出版。每期大约250页,丰富的版面内容包括时装、美容、旅游、艺术等各类时尚类综合资讯。自1921年起,便以独特的视界记录时尚,引领潮流。被称为“时装界的圣经”,在国际高档时尚类刊物中拥有不可置疑的权威地位。是法国最早的一本时装类杂志,很可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时装杂志。

逐个儿联系出版社吧。有价值的话,一定有出版社肯跟你签约出版的。

《时尚芭莎BAZAAR》可是历史最长的时尚杂志噢.其实你可以把ELLE,BAZAAR,COSMO全买呀.~肯定会有收获的..~

著名时装杂志有很多,介绍十本著名的时装杂志:1,《时尚·伊人》是《时尚》杂志社1998年4月与世界名刊《COSMOPOLITAN》(《大都市》)杂志版权合作的结晶。 2,《VOGUE服饰与美容》自2005年创刊,已与世界杰出的摄影师、造型师、名模及设计师保持着紧密合作的关系,共同打造出数千张精美绝伦的国际级水准图片。 3,《世界时装之苑——ELLE》广受中国年轻白领女性的青睐,引导服饰、美容、生活最新潮流趋势的同时,也贴近中国时尚女性生活。 4,瑞丽系列有《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瑞丽可爱先锋》、《瑞丽家居》、《漂亮辛迪 》。《瑞丽》作为一个时尚媒体品牌,问世以来很快赢得了全国年轻女性的普遍的青睐。 5,女友,花园:内容定位:”职业女性专属杂志”--这是一本以寻求高品质职场成功,打造高品位职业人生为主打内容,同时在服装、美容及享乐生活方式上,倡导独特时尚风格的女性杂志。 6,《时尚先生》是《时尚》杂志社1999年4月与世界名刊《ESQUIRE》杂志版权合作的结晶。《时尚先生》在生活消费方面给予男士们全方位的指导。 7,《健与美》杂志创刊于1980年。20年来,一直具有鲜明的办刊特色,在千百万读者中树立了权威和公益的形象,培养了一大批人的健康生活观念和良好健身行为。 8,时尚芭莎:《时尚芭莎》是一本服务于中国精英女性阶层的时尚杂志,传播来自时装、美和女性的力量。 9,《COCO·薇》是位居台湾服饰杂志排行冠军的《COCO darb哈衣族》的中文简体版。容量大、信息多、报导服饰文化的前线流行情报,并附有穿衣秘笈、新款发式、超人气流行包。 10,《上海服饰》创刊于1986年。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是一本全新的针对国内大、中、小型城市职业女性的服饰美容杂志。

上海城市发展杂志社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附设上海市实验医学研究院。中心主要负责上海市临床实验室质量监督管理、上海市临床实验室技术准入管理、临床实验室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的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承担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上海市检验专业的设置规划、布局及临床实验室管理的决策依据,承接临床样品的检测、体外诊断医疗仪器及试剂的质量评估,研究和开发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检验方法和质控品,主办《检验医学》杂志。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沪人社规〔2019〕15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一、基本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二、招聘岗位及职数(一)科研研发岗位2人(二)检测岗位1人(三)生物信息分析岗位1人(四)质量控制事务岗位1人(五)《检验医学》编辑岗位1人(六)质控品制备辅助岗位1人三、应聘条件(一)科研研发岗位1.岗位描述:开展检验医学的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研究;研究体外诊断技术新项目、新方法、新设备;研究、建立、引进和推广使用标准程序、标准方法、标准物。2.岗位条件:临床检验诊断学或相关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二)检测岗位1.岗位描述: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检验医学相关样品检测/方案策划/样品制备/样品评价/能力评定检测工作。2.岗位条件:临床检验诊断学或相关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三)生物信息分析员1.岗位描述:负责高通量测序(NGS)生物信息分析;负责生物信息分析室间质评项目的开发及实施。2.岗位条件:生物信息或相关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四)质量控制事务岗位1.岗位描述:负责质量管理日常质控事务工作管理。2.岗位条件:临床检验诊断学或相关专业毕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经验优先考虑。(五)《检验医学》编辑岗位1.岗位描述:负责稿件的送审、编辑加工及校对,根据国内外学术动态组约稿件。2.岗位条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毕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六)质控品制备辅助岗位1.岗位描述:协助完成质控品制备相关工作。2.岗位条件: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毕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四、招聘程序(一)报名方式及时间请将个人简历(包括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等)发送至邮箱,并注明应聘岗位,即日起至2023年1月31日。(二)资格审查根据收到的报名材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对象将会收到笔试通知。应聘者资料恕不退还,中心将予以保密。(三)笔试由中心自行组织笔试,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等,主要内容为岗位相关专业知识。(四)面试根据各岗位笔试分数由高到低排列,按招聘人数的1:3比例确定面试名单。面试事宜另行通知,不参加面试的人员不通知。(五)身体检查按照笔试、面试成绩4:6比例,计算总成绩,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初步拟聘人员,安排体检及心理测试。未进入拟聘人员名单者不另行通知。五、相关待遇和其他事项上述人员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福利和社会保险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六、联系方式联系人:张老师电话:-1308电子邮箱: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2023年01月17日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下面这些都是哦! 《十月》 杂志简介:大型综合性文学双月刊,以不断推出文学新人的佳作为特色,既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又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北京市优秀期刊,华北地区“十佳”期刊,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 投稿要求:着重刊登内容坚实、风格多样的中篇小说以及品位高雅、文笔优美的散文,同时也发表优秀的长、短篇小说和诗歌、报告文学。对广大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题材作品优先刊登。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电话: 《人民文学》 杂志简介:文学类杂志 投稿要求:小说:精品荟萃;记忆:前程梦影;点击:网上风情;随笔:异彩分呈;观点:尖锐酣畅;圆桌:众声喧哗;现场:独家报道;诗歌:引领风骚;专栏:名家散文;插页:当代艺典。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026,电话: 《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月刊,每月2日出版。提供浓缩的文学享受。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009,电话 《诗刊》 杂志简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全国百种社科重点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每月十号在北京出版。 投稿要求:展示诗坛全貌,披露世界诗歌动向,鼎力推出年轻新锐,开设理性权威论坛。坚持高品质作品的编辑,发展独家拥有的特色栏目。 通讯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诗刊社,邮编:100026,电话:(编辑部)(发行部) 《莽原》 杂志简介:大型纯文学双月刊 投稿要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作品,给读者更多获益。 通讯地址:郑州市经七路34号,邮编:450003 《作家文摘》 杂志简介:《作家文摘》和《作家文摘·青年导刊》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作家出版社主办,是一份熔知识性、趣味性、新闻性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学类文摘报。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家园10号商之苑大厦,邮编:100027 电话: 65518025(fax) 《芙蓉》 杂志简介:大型文学双月刊,具有传播文坛新动向、挑战传统阅读、推出新人新作之功能。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银盆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 邮编:410006 电话、传真: Email: 《杂文月刊》 杂志简介:是我国唯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讽刺小说、杂文学术文章,选登全国报刊杂文佳作,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 投稿要求:华夏论苑、鲁迅风骨,要求风格独特:尖锐、泼辣、幽默,雅俗共赏:可读、可信、可亲。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210号,邮编:050013,电话: 8631194 《书屋》 杂志简介:湖南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文学月刊,有“说长论短、书屋品茗、灯下随笔、奇谈怪论、我的书屋”等十余个栏目。 通讯地址:湖南省新闻出版局 《中国作家》 杂志简介:全国首家224页特大容量文学月刊。 投稿要求:以中、长篇幅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打,以“关注现实、贴近时代、雅俗共赏”为办刊宗旨。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邮编:100720,电话: 《当代》 杂志简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主要版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旧文摘、直言、新民间文学(含网事随笔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高品位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投稿要求: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顺应时代,力求题材、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电话: E-mail: 《啄木鸟》 杂志简介: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唯一大型法制文学月刊。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以其鲜明醒目的公安法制文学特色,备受社会各界赞许和厚爱。主要有“长篇连载、中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随笔”四大版块。 投稿要求:深层披露各类热点案件、最新中外侦探小说精品、强力聚焦关注现实关注社会之力作、透视社会众生领悟警世箴言、充分展示充 满神气色彩的警察世界。 通讯地址:电话: 67633344转121 《中篇小说选刊》 杂志简介:为大型文学双月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发行量居全国大型文学刊物之首。是您丰富人生、充实精神、提高文化素养的良师益友,是您订阅刊物的最佳选择。 投稿要求: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可读性好。能为读者提供创作经验、了解作家创作历程和文学生涯。 通讯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福建出版中心8层,邮编:350001,电话: 《中华散文》 杂志简介:主要栏目有:人生感悟、社会幽微、文化随笔、人与自然、闲情偶记等。 投稿要求:关注生活、直面人生、注重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充满时代意识和当代生活气息。 通讯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电话: 65287359 《海上文坛》 杂志简介:创刊十年,难得纪实文章很高雅,难得高雅文章很大众。难得大众文章很前卫,难得前卫文章很休闲。 投稿要求: 通讯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邮编:200040,电话、传真: 投稿地址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 电子信箱:[email][/email]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email][/email]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url]http://sh.netsh.com/bbs/16050/[/url] ☆《边缘艺术》总第七辑2003年3月出版. 本期重点推荐中国水墨画大师李世南先生的“僧缘作品”。 投稿地址:100101 北京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2D-1101室 电话联系:010-64907253 电子信箱:[email][/email] [email][/email] ☆ 著名民刊《诗参考》每年出一期。 投稿地址:100088 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 王立忠收 诗参考论坛:[url]http://sh.netsh.com/bbs/19481/[/url]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url]http://bj3.netsh.com/bbs/103264/[/url] ☆《放弃》民刊 投稿地址:365400 福建宁化地税局 鬼叔中收 ☆《年度诗选》主编 投稿地址:250014 山东济南市文化东路*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清华收 ☆《诗歌与人》民刊 投稿地址:510500 广州市沙河顶新一街14号 黄礼孩收 ☆《新城市》民刊 投稿地址:200435 上海临汾路1320弄13号404室 达陆收 ☆《诗前沿》民刊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5号大楼407室 孙文涛收 ☆《在人间》民刊 投稿地址: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新华路湖州师院598号信箱 王平收 ☆《寄身虫》民刊 投稿地址:深圳福田皇冈村三龙花园13幢803室 农夫收 ☆《存在》民刊 投稿地址:四川内江市艺术馆(邱家咀干校内) 刘泽球或陶春收 ☆《中华文学选刊》期刊 投稿地址:100705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编辑部收 ☆《艺术广角》期刊 投稿地址:110003 沈阳市和平区8经街74号 编辑部收 ☆《上海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200040 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编辑部收 ☆《中华诗词》期刊 投稿地址: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编辑部收 ☆《文学自由谈》期刊 投稿地址:300040 天津市新华路237号文学自由谈杂志社 编辑部收 ☆《作品与争鸣》期刊 投稿地址:100025北京市慈云寺邮局005信箱 编辑部收 ☆《中西诗歌》期刊 投稿地址:510510 广州市同和邮局121信箱 编辑部收 ☆《中国新诗刊》民刊 电话联系:010-89594064 投稿地址:101100 北京通州区龙旺庄23幢141室 飞沙收 网上论坛:[url]http://bj3.netsh.com/bbs/128724/[/url] ☆《香稻诗报》民刊 投稿地址:124010 辽宁盘锦市邮政218信箱 编辑部收 ☆《翼》民刊 投稿地址:100732 北京建内大街5号文学所 周瓒收 ☆《槎诗刊》民刊 投稿地址:517000 广东河源市华达街1号《河源青年》编辑部 东方舟收 ☆《第三说》民刊 投稿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 康城收 电子信箱: [email][/email] [email][/email] ☆《方向》民刊 电话联系:0953-6012685(办)0953-6011261(宅) 投稿地址: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化馆美术室《方向》诗社 何武东 ☆《黄河文学》期刊 投稿地址:150004 银川市民生街23号 编辑部收 ☆《山花》期刊 投稿地址: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编辑部收 ☆《芙蓉》期刊 投稿地址:410006 长沙银盆南路67号 主编:萧元 ☆《大家》双月期刊 投稿地址: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10层 电子信箱:[email][/email] ☆《作品》期刊 投稿地址:510635 广州市天河北路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7楼 编辑部收 ☆《台湾诗学》期刊 投稿地址:台中逢甲邮局25-427号信箱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电话联系:0911-132371 ☆《诗艺文出版社》 投稿地址:台北县新店市三民路75巷2弄3号 (注:地址用繁体写) 电子信箱:[email][/email] ☆《扬子江》诗刊 投稿地址:21003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编辑部收 ☆《绿风》诗刊 投稿地址: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编辑部收 ☆《诗选刊》月刊 投稿地址: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双月刊 投稿地址:110003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编辑部收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url]http://bj2.netsh.com/bbs/95633/[/url]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url]http://www.cn44.net/[/url] ☆《墓草工作室》不定期编辑网刊或民刊选集等 通信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7信箱 苏向辉(墓草)收

《成功》教育版是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主管、湖北人 民出版社主办、安徽等上十家教育学会协办、成功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教育类综合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2-1560/C,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1-3052,邮发代号:38-338。为中国第一本教育励志类大型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

上海《社会科学报》

直接联系报社呀

“试析从‘九一八'到武汉沦陷前日本的对华政策” , 《历史教学》 1985.6 期;“来自另一方的记录——《岸信介回忆录》”,《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5.4 期;“简论从 1894 — 1905 年的日俄关系” , 《历史教学》 1986.5 期;《增补日本外交史概论》简介,《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6.4 期;“中日第四次贸易协定的终止及影响”,《外交学院学报》 1986.2 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国际环境”,北京《理论信息报》 1987.1.5 日;“关于清末英国驻华使馆建立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 1987.4 期;“中国国际法学会召开光华寮问题座谈会”,上海《社会科学报》;“从二二六事变到七七事变”,《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988.1 期;“理论超前刻不容缓”,上海《社会科学报》 1988.1 月中旬;“简论建国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展望出版社《中日文化与交流》 1988.3 期;“可贵的理论探索——简评《国际关系理论问题》”,《世界史研究动态》 1988.6 期;“试论岸信介内阁的对华政策”,《历史教学》 1988.11 期;“ 国际关系的演变和日本的作用 ” , 上海 《社会科学报》 1988. 年 11 月 .24 日;“试论八十年代国际关系变化的新特点”,《齐齐哈尔师院学报》 1989.3 期;“试论今后二十年国际格局的变化(上、下)”,《广西外事》 1989.8 — 9 期;“访日观感点滴”,《外交学院学报》 1989.3 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历程述要”,《历史教学》 1989.11 期;“东京人的交通观”,《外国问题研究》 1989.4 期;“关于今后十年中日关系的思考”,《中日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建国后中日关系史分期问题概述”,《历史教学》 1990.11 期;“在第一届世界环境发展会议上的斗争”,《河北外事》 1992.3 期;“香港回归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98.4 月版;“警惕印度 ---- 评印度核试验对军备控制和安全格局的影响” ,《军事展望》 1998.6 期;“克林顿如何面对中国 --- 中美日安全关系分析”,《军事展望》 1998.7 期;“试论邓小平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外交学院学报》 1998.4 期;“美国炸我使馆的险恶目的”,《外交学院学报》 1999.2 期;“新中国外交 50 年会议综述”,《外交学院学报》 1999.4 期; “当代世界的三大矛盾”,《学习时报》 2000.3.13 ;“关于外交决策研究的几个问题”,《国际论坛》 2000.4 期;《人大资料—中国外交》 2000.7 期转载;“台湾问题的演变及前景”,《国防科技》 2000.2 期;“ 21 世纪初的亚太安全”一文收入《国际安全与安全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6 月;“ 21 世纪中国挺立全球化潮头”,《粤港信息日报》, 2001 年 1 月 1 日;“试论 21 世纪初中国的全球亚太战略和对日政策”, 《河南大学学报》, 2001.3 期;“世纪之交的亚太安全形势”,《外交学院学报》, 2001 年 2 期;“ 20 世纪历史的真实写照”, 《国际观察》, 2001.3 期;“ 21 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国防科技》, 2001.6 期;“世纪之交的亚太形势和对日政策”,《外交学院学报》, 2001.2 期;“团结合作,深入探讨”,《外交学院学报》, 2002 年 4 期;“新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与研究”,《外交学院学报》, 2003.3 期;《人大资料——中国外交》2003 年 12 期转载;“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外交学院 2002 年度科研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 9 月;“温总理美国之行表现执政新风”,《新京报》社论, 2003 年 12 月 13 日;“萨达姆被捕,布什支持率上升”,《南方都市报》 2003 年 12 月 15 日(首发);《新京报》评论, 2003 年 12 月 16 日(二发)“为中法关系发展再添新动力”,《新京报》社论, 2004 年 1 月 28 日;“纪念一国两制发表”,《南方都市报》, 2004 年 2 月 20 日;“切尼访华为何受到特别重视”,《新京报》社论, 2004 年 4 月 15 日;“中国外交理念的新发展”,《参考消息》 2004 年 6 月 3 日;“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国际论坛》 2004 年 4 期;“要面对发展的现实思考中日关系”,(香港)《中国评论》 2004 年 82 期。

《社会科学报》创刊初期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情报中心主办,4开8版一张,半月刊。1986年7月直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1988年2月18日起改为4开4版一张,周刊。该报在1993年上半年,曾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意见,试行社长承包制。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该报与上海医药工业销售公司合办,1994年1月起改为4开8版,周刊。1994年5月5日起改为对开对开4版,周刊。1994年10月恢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于1996年1月1日改回4开4版一张,周刊。该报以“广泛交流学术信息、倡导学术争鸣、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建设两个文明”为编辑方针,该报刊登的稿件既注重名家的见解,也重视发表广大读者的一得之见。该报创刊初期,由蓝瑛兼任主编,以后历任主编为林路、罗宗、陶友之、陈招顺、许明。2002年正式改版为对开8版大报。改版后,求是,红旗文稿,红旗文摘、新华文摘、文摘报等报刊转摘率大增,社会反响比较强烈,成为国内学界思想碰撞的平台。

上海的社会科学报

汤闯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曾经在《人民日报 海外版》、《文汇报》、《解放日报》、《社会科学报》、《世界经济导报》、《新闻记者》、《现代人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新闻报》、《亚洲证券报》、《组织人事报》、《证券市场研究》、《新华文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民晚报》、《上海法制报》、《新华网》、《雅虎网》……等媒体上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有关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证券、金融……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P.S: 汤闯新在多家报社发表过文章。但由于汤闯新是因 美国的秘密 而出名的,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甚至连简介都没有。实在不好意思啊。

,这是上面的兄台复制的地方,不过下次别忘了加上参考资料。 关于这个问题,近代以来学术争论甚多,关于赤壁之战的规模,有人认为它只是一次小规模的遭遇战(《赤壁之战辨》,《光明日报》1981年3月31日)。有人认为,赤壁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战性质是毋庸置疑的(《资治通鉴如何记述赤壁之战》,《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四期)。关于曹军的兵力,也存在着50万、30万、5千人等说法,此处不再一一论列了。关于曹军失败的原因,近年来也不断有新的看法出现,最著名的是“疾疫”说。这种说法认为血吸虫病导致了曹军的失败(《曹操病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中华医史杂志》1981年11卷第二期)。关于赤壁的位置,有人认为赤壁之战的名称是不合适的,双方真正的决战发生在乌林,因此赤壁之战应该叫做乌林之战(《赤壁之战应为乌林之战》,《光明日报》1984年4月18日)。另外还有嘉鱼说(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蒲圻(《赤壁究竟在何处》,《光明日报》1977年10月6日)和武昌说(《也谈赤壁在何处》,《光明日报》1977年12月15日)等三种主要的说法。近年来又有黄州说出现(《黄州赤壁与古战场地理环境吻合》,《中国地名》,1992年第二期;《赤壁战地辨析--与万绳楠商榷》,《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四期)。下面是网上流传比较广的文章,似乎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赤壁之战的权威人士论证 (转载自权威人士) 一、“古战场赤壁在蒲圻的历史定论无可置疑”� 1991年,湖北省学术界曾就汉末曹操、孙权和刘备集团(还有刘表的余部)之间展开的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具体遗址所在的问题,进行过一场被传媒称之为“新赤壁大战”的学术论争。这是由于当时有的同志曾经出版了两本书,他们提出了所谓赤壁之战战场在黄州而不是在蒲圻赤壁之说,并得到了北京和外地一些专家的支持,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还通过某大学学报出了论文专辑,大力宣传所谓“文武赤壁乃一处,且喜坡翁伴周郎”之说。为此笔者本着实事求是原则,特建议蒲圻市成立了“古战场赤壁保护、开发、建设研究会”,与持黄州说者开展讨论。随之我们与京、沪和本省的一些史学家达成共识。学会编的《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也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同年出版。在这本文集中,发表了拙撰《古战场赤壁在蒲圻不在黄州的历史定论,无可置疑——兼驳所谓周郎赤壁在汉阳、汉川、钟祥或武昌(指武汉市金口)诸说》、《史实昭然、何疑之有?——读〈光明日报〉报刊(赤壁之战辨)一文异议》以及《颠倒错乱,面目全非——论〈三国演义〉所写的赤壁古战场关系位置之误》等文。我批评了历来关于汉末赤壁遗址所在的种种误说,并指出:由于小说家的缺乏历史和地理沿革的知识,所以《三国演义》的许多内容难以信据。上海《社会科学报》199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文摘报》1991年6月9日,还报道了我提出的应把三国史和《三国演义》分开来研究之说;以及可以在蒲圻市建一“赤壁大战陈列馆”,而另在黄冈、鄂州间建一“赤壁大战文学馆”的建议。后来面积达2069平方米的蒲圻市的陈列馆也建成了,遗憾的是此馆却被负责设计的艺术家搞成了一个“历史与小说合璧型”,即真假不分的陈列馆。但是我们持蒲圻赤壁说者,几年以后,终于有了结果:1998年,蒲圻即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改称赤壁市了。� 二、曹操东征之师实为40万众。� 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人们都称之为“大战”,这是由于曹操自称东征之军有80万众之故。但不少史家都据周瑜分析,认为操众不过20余万人。他们却没有想到这是周瑜为了坚定孙权抗曹决心而大大缩小了的估计数字。按湖北学者卢弼早已注意到诸葛恪的说法:即曹操自中原南下时其兵力是30万人。而曹操收编的刘表的水步军亦有十万之众。可知曹操东征之总人数,当不少于40万人。� 三、《三国演义》定赤壁火攻时间在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深夜之说实不可信据。� 据《后汉书·献帝纪》:“建安十三年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正史明记十月初一是癸未日,而且当天发生了日食,可见此一纪载绝不会错。查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千五百年日历天象》一书,也定该年十月朔日是癸未,如果按干支表推算,则十一月二十日就不会是甲子日。因此《三国演义》所谓诸葛亮于十一月二十日夜“借”来东南风,黄盖因之于次晚在乌林放火的描写,均不足信。� 值得重视的是卢弼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定赤壁之战在十二月间之说,他还引了周瑜在战前对曹军的分析有“方今盛寒,马无藁草”之语为证,意思是说:当时长江流域的农民,靠柴草举炊,一到隆冬季节,原来储存的禾秆、芦苇,特别是稻草必所剩无几,人尚难以熟食,又怎能喂饱曹操成千上万的战马?卢弼由“盛寒”二字定此次决战时日在十二月,自属可信。� 四、论黄盖乌林纵火的时间必在白昼而不会是在夜间。� 《三国志通俗演义》写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诸葛于是日祭风,至三更时分风起,周瑜即令黄盖使小卒驰书报曹操,“言今夜二更,但看船头上插青龙牙旗,即粮船也。”这岂不是说:火焚曹营之时是在二十一日夜间吗?小说续写:曹操得书后“大喜,届时与众将来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是时东风大作,……看看月上,忽一军指说:‘江南上一簇帆幔,驶风而来。’……报称:‘皆插青龙牙旗,内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云云。试问在夜间又是有大风时,曹军能在北岸看清楚黄盖船上的青龙牙旗和旗上的几个字吗?再说,黄盖驰书与曹操约降时,又怎能明说是要在夜间偷偷进入曹寨呢?当然他只能是约在交锋之日,他趁身任先锋之便率舰只投降而已。也正是因为黄盖约降的时间在白天,所以曹操届时就和他的部属先到水寨等候。故《周瑜传》云:黄盖先已“书报曹公,欺以欲降,至期,曹公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裴注所引《江表传》写得更为具体:“黄盖取轻利舰十舫,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呼曰:‘降焉!’”用赤幔覆船,又建旌旗龙幡于舰上,这都是为了便于江北的曹军识别。如果是在夜间投降,那迎黄盖的曹军,怎能看清楚江南什么赤幔、龙幡呢?� 五、赤壁抗曹之战,是孙、刘(刘备、刘琦)联军共建的奇勋不能仅归功于周瑜一人。� 《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演义》从强烈地反曹、尊刘、贬孙的立场出发,蓄意把赤壁败曹的功绩主要归于诸葛亮一人,并且肆意丑化了周瑜和贬低了鲁肃,这当然是应该纠正的。但近年一些新建的“赤壁大战”的旅游景观,有的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似乎刘备一方在此次战争中竟毫无作为。� 据《鲁肃传》裴注引《吴书》记关羽对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指刘备——引者)身在行间,寝不脱介,努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耶?”这说明如果没有孙刘联盟,那孙权决无独立抗击曹操的勇气。且当时前线的吴兵,只有水军三万人,而刘备、刘琦的兵力却有两万人;还有关羽率领的数百艘战船参与战斗,岂能视为无足重轻?� 六、曹军在乌林遭致溃败的诸种因素。� 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曹操之所以在乌林被彻底击溃的主要原因何在?很值得探索。按周瑜在战前已指出曹军的不利条件:一是曹操占有的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二是曹军“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按此指中原而言——引者)所长;三是彼时正值“盛寒”,战马无草料,必然会成群饿毙;四是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传染疾病云云。而裴注引《江表传》,还记有周瑜曾向孙权指出曹操南征刘表之军,“已久疲”,而他收编的刘表旧部“尚怀狐疑”之说。这就可见:曹操是“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以上都是处于绝对优势的曹军反而被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打败的原因。� 七、不能忽视曹军在巴丘传染上疫病,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素。� 曹操此次自江陵东征孙权,本来是征求过谋士贾诩的意见的。《魏志·贾诩传》云:“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说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饷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但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贾诩之言为然。他写道: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于后,“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何抚安之得行?”裴氏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郭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他还指出:曹操“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凯风”系指东南风,易知。裴氏把曹军的传染病作为偶然导致曹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很有见地。� 那么曹军究竟患的是什么疫病呢?按1981年《中华医史杂志》和《文汇报》均曾载文,以为是血吸虫病。但我则认为当是流性脑膜炎;理由是这种病多流行于冬季,且一经爆发,传播即极其迅速,此病在当时是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据《武帝纪》云:“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军还。”又《孙权传》云:“瑜、普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饥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纪》裴注引《江表传》:“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郭嘉传》又谓:“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说明曹军可能是十二月初自江陵东下到巴丘时传染上疾疫的。部分军士染病后,曹操就把他们留下来,并留了一批船只在巴丘,而自己仍率大军东下。但到赤壁与孙、刘联军初战时就不利。于是曹操只好退军于北岸乌林,并下令连结船舰、准备再战。恰在此时得到黄盖降书,曹操即信之不疑,因而未作任何防范措施,以致黄盖得以率少数装满引火之物的快船,趁突然刮起的东南风,闯入曹操的水寨,四处放火。这样,曹操驻于乌林江滨的舰船就大都被烧毁,而岸上营寨也被付之一炬。� 八、赤壁初战后曹操下令连接船舰,是导致其水军大都葬身火海的主因。� 当建安十三年十二月,曹军东下与孙刘水师相遇于赤壁时,初战就被联军打败,原因是曹军已染上疾疫,这就必然要动摇其军心;加上经过初次交锋,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经不起风浪颠簸的弱点已大大暴露,这时大概就有谋士向曹操建议:应尽快把小船都连锁起来,以利于发挥北军的优势。而恰好北岸曹军所采取的这一行动,很快就被驻守在江南岸的黄盖所望见(须知此时江水已大大低落,江面自然缩小,因而为使黄盖能够清晰地看到曹军这一新的举措)。这就诱发了他向周瑜献火攻之策。《周瑜传》云:“权遂遣瑜与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这说明黄盖的火攻计和诈降计是交互为用的。但《通俗演义》却写作是诸葛亮最早提出用火攻破曹之策,《三国演义》又杜撰诸葛亮的十六字诀:“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云云。诚然用火攻就需要有顺风与之配合。设想当时如果刮起的并不是东南风而是西北风,那黄盖放火,将只能使自己首先化成灰烬。无怪杜牧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这就是讥刺周郎是由于偶然遇到了顺风,才得以侥幸成功的。� 但杜牧忽略了黄盖的成功,还在于他用了诈降计这一手段。由于当时人们尚无预测气象的条件,黄盖献计时,也决不会料到届时会陡起东南风。他以为只要诈降得逞,就有了胜利的保证。而恰好黄盖的诈降书又写得入情入理,故而曹操信之不疑。这就便于黄盖的快船冲入曹营内部放火。然而黄盖用来放火的船只,据《通鉴》所述只有十艘,而曹军的“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如果曹军船舰不曾连锁起来,而是可以各自单独行动的话,即使黄盖诈降之计得逞,曹军也只是部分船只着火,而其他的船舰仍可以自行逃散,不致于全部被殃及。可见曹操此次的失败,是由于他忽略了连结船舰的不利一面所致。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所谓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所以不免受敌人的欺,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这一精辟的分析,正好启发我们认识到在曹操身边向他建议连结船舰之策的谋士,对曹军此次的大败不能不负一定责任。

赤壁之战战争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点 乌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结果 孙权,刘备盟军胜利 作战各方 曹操 刘备,孙权 指挥官 曹操 周瑜、程普、刘备 兵力 约160,000 约50,000 伤亡 不详 不详 赤壁之战 长坂之战–乌林之战–江陵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进取荆州 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其一,在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其二,派遣张辽、于禁、乐进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其三,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其四,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其五,铲除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七月秋,曹操亲领大军十余万南下荆州,用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的话来说是“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企图一举消灭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天下。正当曹操疾趋宛、叶之时,八月间刘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刘琮在新野(今属河南省)不战而降于曹军。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至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刘备,闻讯后率部南撤。 当时江陵(今湖北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因此刘备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九月,曹军亲率精骑五千,包括亲兵虎豹骑,追击刘备,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击溃刘备军后占领江陵。 曹操至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贾诩劝说曹操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没有理会他的建议。曹军的作战部署大体是:以赵俨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枣阳东南)太守兼都监护军,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张辽、冯楷等七军,统一指挥他们在汉水、淮水之间的行动。荆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渊驻守江陵,以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曹操亲率一部连同新附荆州之众顺江而下,攻打东吴。 当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同心御曹。鲁肃与刘备相遇于当阳,后刘备用其计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 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威胁的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操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二)北人“不习水战”;(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又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先后分析曹军的弱点,指出: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孙权增强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兵败乌林 周瑜率领的军队在樊口与刘备回合。然后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战不利。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双相对峙。 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上插与曹操约定的旗号。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天严寒日过后,以常见有少暖之日,风向亦或变为东风,南风。据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这一天,晴空风暖,傍晚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以准备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在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同时刘备也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后果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自然在道义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孙刘联军的战绩更以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的著名战例。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曹操集团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进围甘宁,周瑜率军救援,大破曹仁军。刘备回师夏口,欲溯汉江迂回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以抗拒曹操。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后又夺得刘璋的益州。孙权据有江东,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 点评 在评论曹操兵败赤壁,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 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於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裴松之评论赤壁之战是说:「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认为乌林之战实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 传说与演义 后代的文学家在以此次战争为题材而创作诗、文、小说时,又往往有意地渗入了夸张、附会的成分。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三国演义》则绘影绘声地描写了周瑜的营帐驻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孙、曹鏖兵之处在三江口。 传说、演义,和历史有较大的区别。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陈寿著《三国志》。 《三国志》之《魏书》、《蜀书》和《吴书》中有许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发现开始补充正史记载。1973年出土了东汉晚期的铜马镫一件,印有东汉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砚一台,并有东汉铜镜、陶瓷器和箭镞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层中发现沉船上的铁环、铁钉、东汉铜镜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发现铜、铁、玉带钩各一件。 赤壁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对於「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目前讨论的情况看,争论的焦点是蒲圻说、嘉鱼说与黄州说何者为是,其余四说难以成立。 1. 蒲圻说: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胡三省注的《资治通鉴》和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主是说。三种说法,蒲圻说较为可信,因为近年蒲圻的赤壁陆续有大批的器物被发掘。1991年湖北大学人文学院出版了《古战场蒲圻赤壁论文集》赞同上述观点。 2. 嘉鱼说: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的观点。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3. 黄州说:还有一说认为赤壁在今武汉以东地带。唐朝杜牧和北宋苏轼都把黄冈(古黄州)西北的赤鼻矶(今「东坡赤壁」)视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苏轼《前赤壁赋》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汤闯新,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汇报》、《社会科学报》、《世界经济导报》、《新闻记者》、《现代人报》、《上海政协报》、《联合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新闻报》、《亚洲证券报》、《组织人事报》、《证券市场研究》、《新华文摘》、《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法制报》、《基金分析》、《新华网》、《雅虎网》、《新浪网》、《网易网》等媒体上发表了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

  • 索引序列
  • 上海市社会结课论文
  • 上海大都市杂志社
  • 上海城市发展杂志社
  • 上海《社会科学报》
  • 上海的社会科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