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矿产资源加权计算方法研究论文

矿产资源加权计算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矿产资源加权计算方法研究论文

邵长高梁建陈宏文曾文娟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第一作者简介:邵长高(1983—),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3S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数字海洋中的应用和开发。E-mail:zkyscg@ yahoo.com.cn。

摘要传统矿产储量计算模型基于欧式测量,应用于小比例尺海洋矿产储量计算时存在精度差的问题,论文通过对WGS1984投影、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以及阿尔伯斯投影等特性的研究,提出将矿产实体进行切片处理,计算切片间矿物实体的体积累加和的方法,实现了海洋小比例尺地图投影下储量的精确量测及体积计算,系统地论述了在不规则地球椭球体下如何实现海洋矿产储量计算,为我国海洋资源探测和军事战略方面提供基础服务。

关键词海洋量测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投影储量计算

1前言

近年来资源勘探已经覆盖大部分陆地区域。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能源和资源宝库在国民经济、军事战略等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各个国家竞相制定海洋科技开发规划、战略计划,优先发展海洋新技术[1]。海洋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技术的革新也日新月异。

由于海洋是一个大面积的区域,其与陆地的资源勘探技术存在较大区别,尤其在大范围海洋区域的矿产储量计算方面区别甚大。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采用传统基于平面的欧式测量方法进行小比例尺海洋地图测量时,由于地图投影等方面的原因将会导致变形,严重影响储量计算的精确度[2]。包括欧洲石油勘探组织在内的国内外机构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建立了一系列的投影转换公式。这些投影转换应用到二维投影当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图量算的精确度。但是对于地球变形引起三维储量计算方面的误差目前并未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基于投影转换的方法,通过对WGS1984投影、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以及阿尔伯斯投影等特性的研究,提出将矿产实体进行切片处理,计算切片间矿物实体的体积累加和的方法,实现了海洋小比例尺地图投影下储量的精确量测及体积计算,系统地论述了在不规则地球椭球体下如何实现海洋矿产储量计算,为我国海洋资源探测和军事战略方面提供基础服务。

2海洋投影概述

我国的海洋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海区小于1:50万的地形图多用等角正轴圆柱投影,又叫墨卡托投影(Mercator)[1]。现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用的海图大部分为墨卡托投影。但是在海洋小比例尺下计算矿物储量时必须消除墨卡托投影引起的地图变形误差。论文引入了阿尔伯斯投影,利用其在投影变换中面积不变的特性计算储量来消除误差。在矿物深度方向上,切片间距离值取深度值的差值。

3技术路线

海洋大面积矿产实体,跨度大,地图投影变形明显,形状不规则,因此大大增加了计算储量的难度。论文引入切片技术把矿产实体切成实体面,利用切片间实体的累加和计算实体面之间体积的总和即得矿产实体储量。示意图(图1)如下:

图1 矿物实体切片Fig.1 The slice of the mineral reserve

图1中海洋矿物实体被分割为n个切面,切面间体积和相加即为整个实体的体积。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则与实际体积越接近。n的值取决于实测数据的精度,也就是经纬度和深度的值的精度。

3.1数据预处理

3.1.1数据来源

1)多波速水深数据:多波束数据经常应用于湖泊盆地等的体积运算。多波束水深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阵进行声波广角度定向发射、接收,通过各种传感器(卫星定位系统、运动传感器、电罗经、声速剖面仪等)对各个波束测点的空间位置归算,从而获取在与航向垂直的条带式高密度水深数据[6]

2)地震剖面数据:海洋矿产储量数据主要来自海洋地震剖面断层数据。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像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图2)[7]。海洋地震剖面中可以根据断层的层位读取炮点号,并结合导航数据读取矿产储层的坐标数据。

图2 二维地震剖面示意图Fig.1 Two 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3.1.2数据入库

从多波束或者地震剖面中提取出的位置数据,数据整理按照如下数据库格式入库:

表1 矿物储量数据结构Table.1 The data sheet of the mineral reserve

表中数据的经度、纬度需存储经投影转换处理后变成的阿尔伯斯投影数据。

3.2切面面积计算

3.2.1 切面绘制

运用sql语言搜索深度相同的多边形的边界值,绘制切面。方法为:

1)用sql语言搜索出数据库数据中深度值相同的数据。

2)取所有数据中一个特定数据(a1,b1),此数据需要位于所有坐标值(ax,bx)之间。

3)从(a1,b1)的0度角开始逆时针计算两者之间距离值L=sqrt[(b2-b1)2+(a2-a1)2]。同时计算角度差。如果过角度差相等则取L值较大的点。

4)把所有3)中取出数据连接成多边形即为此切面。

3.2.2切面计算

为了保持面积计算结果不受地球椭球体影响需要将墨卡托投影转换为阿尔伯斯投影。墨卡托投影转阿尔伯斯投影在ArcEngine下方法如下[4]:

Dim pPoint As esriGeometry.IPoint

Set pPoint=New Point

pPoint.PutCoords mx,my

Set pPoint.SpatialReference=pSpRef2

pPoint.Project pSpRef1‘此处先实现由墨卡托投影到WGS1984投影中

lon=pPoint.X

lat=pPoint.Y

Set pPCS=pSpRFc.CreateProjectedCoordinateSystem(esriSRProjCS_NAD1983USA_Albers)

Set pSpRef2=pPCS

pPoint.Project pSpRef2‘实现由WGS1984投影到阿尔伯斯投影的转换

lon=pPoint.X‘lon即为在阿尔伯斯投影中的经度值

lat=pPoint.Y‘lat即为阿尔伯斯投影中的纬度值[4’

ArcEngine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方面比较流行的二次开发工具。墨卡托投影转化为阿尔伯斯投影时,每一个坐标点均要做转换,通常是采用W GS1984投影作为中间转换投影。先将墨卡托投影转化到WGS1984投影,然后将转化来的WGS1984投影转化成阿尔伯斯投影。

阿尔伯斯投影最大的特点是投影前后面积保持不变,本文采用质心量算法进行面积计算,具体步骤是先寻找多边形的质心,然后由质心到各多边形顶点引直线,最后把每个多边形的面积相加即得结果。计算步骤如图3[4]。

方法为[4]:

1)首先遍历数据库,读取数据库中高程相等数据的坐标值组成平面多边形。找出多边形质心。

2)连接多边形每个点与质心。

3)计算每个小多边形的面积然后相加。S=s1+s2+s3………。其中S表示多边形面积,s1、s2、s3等表示小三角形面积[4]。

设L为边长,L两端点坐标值为(a1,b1),(a2,b2)。如图4所示:

则:L=sqrt[(b2-b1)2+(a2-a1)2]

每个小三角形面积计算源代码为[4]:

s=(L1+L2+L3)/2

S=sqrt[s*(s-L1))*(s-L2)*(s-L3)]

图3 多边形的面积量算[4]Fig.3 Area measurement of the polygon

图4 每个小三角形面积计算Fig.4 The calculation of every triangle

此处S值即为切面面积。切面面积的计算结果考虑了地球椭球体引起的误差更接近实际值。

3.3切面间体积计算

将矿物实体分割切片后其中每个切面间体积v的计算模拟梯形计算模式,S上为上切面面积,S下为下切面面积,h为切面间高度差。如图5所示:

图5 单个切面实体Fig.5 Single slice object

则切面间体积v=(S上+S下)h/2。图1和5中当切面数n趋向于无穷大时,切面1和切面2之间的面积差值越小,相应的两个多边形的形状也就最接近,h值也就最小。此时可以得到误差较为小的切面体积计算结果。

3.4矿物储量计算

将矿产实体分割成n个切面后,每个小切面的体积的累加和即为整个矿产实体的储量。切面数n的值越大所切割的体积个数越多,则切面值越接近实际值。体积值V即是每个小切面间体积v的累加和。

南海地质研究.2010

式中:V即为整个矿物储量。它累加了所有的切面间实体的体积之和,切面间实体的个数取决于n的大小。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最接近实际值。

4结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投影转换的海洋小比例尺矿产储量的计算方法,同时提供了基于Ar-cEngine的投影转换方法。矿产储量的计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模式,关键在于考虑到了小比例尺下由于地球椭球体变形引起的误差。所以论文引入了投影变换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球的不规则性引起的误差。但是此方法只适应于固体矿产的储量计算,对于石油、水合物等的储量计算只能做体积计算的一个参数。

参考文献

[1]单宝强,毛永强.GIS中的坐标系定义与转换[J].黑龙江国土资源,2005,11,38~39

[2]欧洲石油勘探组.Coordinate Conversions and Transformation including Formulas[M].国际石油技术软件开放公司,2008

[3]苏国辉,戴勤奋,魏合龙.海洋地质数据库数据的存储结构[J].海洋地质动态,2003,19(6):5~7

[4]邵长高,谭建军等.海洋小比例尺地图精确测量及计算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2):42~45

[5]

[6]

[7]

Method of Precise Measurem ent and Calculation of Small Scale Mineral Reserve Calculation

Shao Changgao,Liang Jian,Chen Hongwen,Zeng Wenjua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To the small-scale map in ocean mine reserve field,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 computes the reserve with a relatively coarse precis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at,a new method has been provided in this study,which uses Arc Engine technology to finish the conversion between different projections and measure the earth's area as well as other information precisely.And then cut the mine reserve object into several pieces,so we can calculate the volume of the reserve by summing every piece.The different projections,such as WGS1984,Mercator,and Albers,also have been discussed,which can provide a good service for the military strategy and exploration of ocean resources.

Key words:Ocean measurements,GIS,Map projection,Reserve Calculation

此文原载《华北地质经济管理通讯》1994年第2期

我国关于矿产资源价值问题的讨论已有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两种观点,即有价观和无价观。有价观认为,矿产资源是一种有用的耗竭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其有用性决定它有使用价值,人类为发现它的存在而投入的勘探劳动及由稀缺性引致的供需矛盾决定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大小。无价观认为,矿产资源是天然形成的,未经人类劳动的过滤,它的存在及用途大小只有质量上的差异,与价值形成无关,因此它没有价值。在此,我们首先肯定矿产资源是有价值的,而且其价值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公式计算。

关于矿产资源价值的测算,从时间上讲始于1982年,1986年、1990年、1991年、1992年又从不同侧面进行过深入研究。1993年8月召开的关于进行矿产探明储量潜在价值计算工作会议,从计算范围、方法、参数选择上作了明确规定,并将此作为一项正常的年度工作;从研究内容上,由潜在价值扩展到潜在产值、潜在净值,甚至与国外的对比;计算范围由原来的45种扩大到近200种。下面我们按时间顺序分别作一简要的回顾介绍。

1 1982年地质工作现代化研究中的矿产储量价值计算

1982年地矿部原地矿司和资料局在作地质工作现代化研究中,按照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探明储量(A+B+C+D)×矿产品价格的公式测算了世界100多个国家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与现在所说的45种主要矿产出入不大,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0种)的储量价值,得出世界主要国家的45种主要矿产总价值为74.7万亿美元,其中能源矿产占72%,金属矿产占16%,非金属矿产占12%的结论,与矿产总值列前十位的国家相比的结果是:

第一,我国已探明矿产储量价值占第三位,仅次于苏、美(苏、美、中分别为13万亿、12万亿、11万亿美元)。

第二,从国土单位面积矿产储量价值丰度上看,英国、沙特阿拉伯、南非和伊朗居先,我国次于美国居第六位(英、沙、南、伊、美、中分别为1260万、230万、180万、154万、132万、114万美元/平方千米)。

第三,按人口平均,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加拿大居先,我国居末位。最高的沙特阿拉伯为62.58万美元/人,而我国仅1.19万美元/人,相差50多倍。

2 1986年地矿部提出《我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单位储量的资源潜在价值基本参数表》

1986年,地矿部原计划司为统一计算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考核地勘工作经济效益,会同原资料总局、地矿司和政研室编制了《我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单位储量的资源潜在价值基本参数表》。参数表列出了45种主要矿产的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国内矿产品价格(1985年价格)及利用单位储量潜在价值计算矿产储量潜在价值的公式,即矿产储量潜在价值=探明储量(A+B+C)×单位储量潜在价值;单位储量潜在价值=矿产品价格×矿产储量总回收率(总回收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

按上述参数及计算公式测算得知,截至1985年,我国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的潜在价值为20万亿元人民币。

3 1990年利用耗用储量矿产价格计算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这是地矿部综合计划司和直管局委托部经研院和定额队共同开展的《地质工作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的建立和实用性研究》中的一个专题报告提出的计算方法。研究者认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矿产探明保有储量(A+B+C)×矿产品价格×耗用储量矿产价格系数,其中耗用储量矿产价格系数因矿产品加工深度不同及矿产储量计量单位的差异有4种形式,即精矿产品金属价、精矿产品矿石价、原矿产品金属价和原矿产品矿石价,并用5种方法计算了耗用储量矿产的价格系数。由于公式十分繁琐,这里不作详细介绍。

研究者在广泛收集了1987年、1988年我国矿产品采、选技术参数、矿产品价格基础上,测算出68种矿产1988年保有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为33万亿元人民币。

4 1991年开展的矿产资源潜在净值的计算

这是在“矿产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基础上开展的。研究者认为,矿产资源潜在净值是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已证实的经济可采资源扣除勘查、开发全部成本后的净价值。计算公式为:

矿产资源潜在净值=储量规模(A+B+C)×资源净价×资源综合回收率。

这里,资源净价是以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扣除矿山采、选(冶)成本及利润和勘查成本后得出的。

资源综合利用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

据此公式,研究者计算出我国1988年42种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净值为3.5万亿美元。

5 1992~1993年开展的全矿种探明储量潜在价值的计算

这次活动是按照朱训部长的指示开展的。首先总结了前几次方法的优缺点,而后参考有关文献确定了矿产储量潜在价值的涵义及计算方法。认为某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潜在价值,是指该种矿产探明储量按其初级矿产品价格折算的价值。这一指标不扣除矿产资源的采、选回收率及其勘查和开发的成本,是假定探明储量可利用部分完全采取时的总产值。这种潜在价值仅是国家物质财富的源泉,是未来矿业开发总产值的基础。在讨论中一致认为,潜在价值包含三个层次:潜在总值、潜在产值和潜在净值。潜在总值即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公式为:

V1=R1×P×g×k

式中:

V1——矿产储量潜在总值;

R1——矿产探明储量(A+B+C+D);

P——矿产品价格;

g——品位系数(矿产储量平均品位/矿产品品位);

k——统一折算系数。

潜在产值的计算公式为:

V2=R2×P

式中:

V2——潜在产值;

R2——可采储量(探明储量扣除设计损失的储量);

P——矿产品价格。

潜在净值的计算公式为:

V3=V2-C1-C2-C3-V0

式中:

V3——潜在净值;

V2——潜在产值;

C1——矿山投资;

C2——生产成本;

C3——各项税费;

V0——投资收益。

在确认了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三个层次之后,计算出我国1991年探明的203种矿产资源中的198种矿产储量的潜在总值为18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探明保有工业储量(A+B+C)的潜在总值为60万亿元人民币。

作为这次活动的延续,1993年9月由地矿部资源司组织召开了“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研讨会”,会议期间肯定了这一计算方法的全面、适用性的同时,与会代表按统一的品位系数、矿产品价格(1990年不变价)及调整系数,计算了各省的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地矿部要求从1993年起,每年对全国和各省(区、市)的45种主要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每5年对全部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同时根据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论证的结果,对45种主要矿产的可供规划利用的储量潜在价值进行一次计算。计算结果连同该年度矿产储量表一起报部。

经过前述5次的修改、完善、深化,我国关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方法日臻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综合反映我国或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国力,比较矿产勘查的工作业绩。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满足,现在计算方法还有待实践检验并完善,计算参数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操作上还有待改进。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研究、测算与应用,对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由实物型向价值型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是矿产资源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我们应在开展这方面工作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方法体系。

矿产资源杂志

由《矿床地质》编辑部、资料室和图书室组成。《矿床地质》面向全国,宣传矿产资源研究成果;图书室面向全院,收集借阅有关矿产的图书期刊;资料室面向全所,收集借阅矿产资源研究所形成的科研成果,服务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1.《矿床地质》编辑部

《矿床地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 Abstracts》、《CSA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base》和《Peферативный журнал》(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矿床地质》排在第5~21名之间。

有关《矿床地质》重要数据统计表

2.图书室

现有科技藏书4万余册,科技期刊百余种,对中国地质科学院职工开放。每月借阅量达百余册。科技期刊包括《中国科学》、《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American Mineralogist》、《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nation》、《Mineralium Deposita》等SCI收录的期刊。为了方便矿产资源研究所职工更加广泛阅读国内外地质科技书籍,矿产资源研究所图书室现已经与中国地质图书馆联网,只需登陆、或等,便可下载阅读中国地质图书馆提供的各类相关书籍。

3.资料室

成立于1964年,是矿产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形成的原始资料、研究生论文和全国各地收集的地质资料储存借阅室。现有资料包括各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地形图等。按照专业分类,包括物化探、区域地质普查与勘探、成岩成矿实验包裹体、地质力学、海洋地质、数学地质、地球化学、岩矿测试、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气候环境地质、同位素地质、矿物学、矿床学、岩石学资料等。该资料室按地区及上述专业建立了检索卡片,供科研人员查寻之用。

2007—2009年,矿产资源研究所曾经对其成果资料进行过一次全面清理。目前,共有矿产资源研究所形成的原始资料659套、成果报告1160套。这些资料包括国土资源大调查、国家“973”、国家“863”、科技支撑等各类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项目所形成的各种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

资料室保存资料数量统计表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地球》杂志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杂志。国际期刊号:ISSN 1000-405X 国内期刊号CN11-1467/P 邮发代号2-253。 《地球》以传达“我们拥有一个地球”理念为办刊宗旨,用大众的语言解读人文地球科学,它将一如既往地观察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用更多笔墨探讨与公众刊益相关的科学类话题,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调查和解释,为求探讨科谜团,为普及地学知识作出积极贡献,帮助读者从中体会到科学为日常处知带来的智慧。栏目设置有《专题报道》、《科技博览》、《文化传播》、《教育探讨》、《管理研究》、《环保技术》、《地质科学》、《植物科研》《矿产资源》《交通科技》等。

股权分权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附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长期目标。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关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吧!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要点及协议要点

一、权利界定

股权激励需首先明确激励股权的性质和限制,在确保激励效果的同时,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股权乃公司基石,一旦发生纠纷,严重之时足以动摇公司根基。

二、权利成熟

相对现金奖励而言,股权激励可以节省公司的现金支出,同时具有长效机制:公司利益与员工从此建立长远联系,公司业绩的增长对于员工而言同样存在未来回报。基于这种归属感,员工更具有做出出色成绩的工作内心驱动。

三、权利授予

虚拟股权的授予,源自持股股东股权所对应的收益,只需要公司、持股股东、激励对象签署一份三方协议,明确授予激励对象的分红权的比例与每期分红的计算方式即可。

四、考核机制

激励股权授予之后,必须配套考核机制,避免出现消极怠工,坐等分红的情形。考核机制可能因不同岗位而异,有很多计算细节,不必在股权激励协议中详举,而是公司与激励对象另外签署的目标责任书,作为股权激励协议的附加文件。

五、权利丧失

保持公司核心成员稳定,实现公司商业目标,是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激励股权的存续与激励对象的职能具有一致性,在这一点上发生分歧,公司商业目标无以实现,股权激励理应终止。

激励股权丧失之后,需做相应善后处理:

普通股权激励,实质是附条件的股权转让,依据在转让协议中约定的强制回购条款,按照激励对象的认购价格回购,避免离职员工继续持有公司股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管理;同时由激励对象配合完成修改公司章程、注销股权凭证等变更工商登记事项,若仅在公司内部处理则不具对抗第三人的公示效力。

虚拟股权激励,实质是激励对象与公司、大股东之间的一份三方协议,效力局限于内部。一旦触发协议中的权利丧失条件,可以直接停止分配当期红利,按照协议约定的通知方式单方面解除即可;已经分配的红利,是过去公司对员工贡献之认可,不宜追回。

混合股权激励,实质是由虚拟股权激励向普通股权激励的过渡,尚未完成工商登记,已经签署的内部协议对公司具有约束力。故而公司与激励对象在签署相应的解除协议后,退回激励对象已缴认购对价,并停止分红。

六、权利比例

激励股权的授予比例,应考虑公司当下的需求,预留公司发展的空间,同时注意激励成本。

普通股权激励不用公司出钱,甚至可以获得现金流入,看似成本较低的激励方式,实则在支付公司的未来价值。

虚拟股权激励虽不直接消耗普通股权,但在激励实施之后,第一期的授予的方式、授予比例、行权条件等,对后续的激励多少会产生标杆作用。

股权激励要注意什么?

第一,要避免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就是作为老板,设计的方案一定是自己能都驾驭,如果是“任正非式的老板”,那么设计的方案就以分红为主,年底都能就能兑现分红。如果是“马云式的企业家”,激励政策就多以增值权为主。

第二,能否实现机制的流动

这是股权激励制度区别于薪酬制度最大的不同,薪酬政策是由人力资源部编写的,他在编写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或者很少考虑商业模式或者其他层次的问题,但是股权激励制度是由董事会主导并编写的,这是公司的最高战略决策部,在制定方案和政策的时候一定会通盘考虑公司的经营模式、营销策略、研发、生产,以及售后等等。

五个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重点

第一,要看公司有没有资格搞股权激励

在这方面,新三板对挂牌公司尚无规定,此时应该参考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的规定。具体来说,如果最近一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有否定意见或是不能表达意见,或最近一年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公司就不能搞股权激励。所以公司一定要注意,审计报告不要打补丁,要尽量避免被处罚。

第二,业绩设定

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是把员工和控股股东或大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的捆绑,否则股权激励就背离了其本意。所以,股权激励是否有效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有没有业绩设定。

第三,要考虑股权激励的数量和预留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针对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里说得非常清楚:股权激励总数不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单一激励对象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上市公司一般体量比较大,10%股份的量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里面超过5%的都很少。

第四,要考虑拟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否具备资格

目前新三板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而针对上市公司的规定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可以获得股权激励,但不应该包括独立董事。新三板挂牌公司可以参考新三板对增发对象的设计,即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实施股权激励。

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原则上不能成为激励对象,因为股权激励是想让员工与大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如果激励实际控制人,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第五,要考虑是用期权还是股票来激励

在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或是挂牌之前,可以直接用股票来激励。特别在公司没有引入PE的时候,股份没有市场价,不需要做股份支付,那时也不是公众公司,也无须会计师监管,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股票作为股权激励,用代持也可以。

13个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重点

设计股权激励方案要考虑很多问题,考虑完这些问题后是不是就会设计方案了?这也不好说,但考虑完这些问题以后,起码会得到一个方向。

第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的阶段。

如果企业已经挂牌了,这时要搞股权激励适合用股票期权或者限制性股票。早期的时候通常是直接给团队发股票,这时分配一定要慎重,因为分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公司早期发展变化会比较大,创业团队人员进出频繁,一旦股权给出去了,人走了比较麻烦,后来了的人怎么办,都需要仔细考虑。

第二,要看公司有没有资格搞股权激励。

在这方面,新三板对挂牌公司尚无规定,此时应该参考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的规定。具体来说,如果最近一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有否定意见或是不能表达意见,或最近一年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公司就不能搞股权激励。所以公司一定要注意,审计报告不要打补丁,要尽量避免被处罚。

第三,要考虑拟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否具备资格。

目前新三板没有这方面的规定,而针对上市公司的规定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可以获得股权激励,但不应该包括独立董事。新三板挂牌公司可以参考新三板对增发对象的设计,即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实施股权激励。

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原则上不能成为激励对象,因为股权激励是想让员工与大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如果激励实际控制人,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第四,要考虑是用期权还是股票来激励。

在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或是挂牌之前,可以直接用股票来激励。特别在公司没有引入PE的时候,股份没有市场价,不需要做股份支付,那时也不是公众公司,也无须会计师监管,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股票作为股权激励,用代持也可以。

第五,要考虑股权激励的数量和预留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针对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里说得非常清楚:股权激励总数不能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单一激励对象不能超过总股本的1%。上市公司一般体量比较大,10%股份的量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里面超过5%的都很少。这涉及一个平衡的问题,激励股份发得多,股份支付就多,对公司的利润影响就会很大,每股盈余(EPS)会大幅下降。

第六,要考虑是让员工直接持股还是通过持股平台持股。

就目前而言,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持股平台是不能参与定增的(详见第八讲"关于持股平台新规的学习和讨论"),包括员工的持股平台也不能参与定增,持股平台参与定增设计的股权激励方案目前是走不通的。当然,市场上也有人在呼吁,对于员工的持股平台政策应该网开一面。

第七,要考虑股票的来源与变现的问题。

对于股票的来源,新三板没有规定,新三板股票的来源无外乎是增发或转让。

第八,股权激励的定价和锁定期。

股权激励就是为了激励,拿激励的人得有好处,如果现在股票有公允价,直观来说,股权激励的股票价格就是在公允价上打个折,这就是限制性股票的逻辑,如果现在股票10块,我给你打个5折,让你5块钱买,这个差价就是激励。上市公司用于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的价格是有明确规定的,就是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个交易日收盘价或者前20天(60、120,括号里是新规可以选择的)平均收盘价较高者,然后最多打5折。根据新规,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定价,但是发行人和券商要做合理性的专项说明。

第九,员工持股计划与股权激励的区别。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这二者区别何在?这里我们谈到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都是指狭义的概念,对应的是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对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规定。

第十,税务问题。股权激励最终一定要兑现股权收益,而股权收益一定会涉及缴税问题。

所以,我们在设计股权激励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被激励对象的税收问题。1.个人所得税。2.有限合伙企业的税率问题。3.有限公司的税率问题。

第十一,业绩设定。

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是把员工和控股股东或大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的捆绑,否则股权激励就背离了其本意。所以,股权激励是否有效的标志之一就是看有没有业绩设定。

第十二,股权激励方案需要行政许可吗?

根据《公司法》,股权激励由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批准,目前规则,上市公司得到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均无须证监会批准。新三板目前没有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指南,在董事会公告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后并发出召开股东大会通知后,股转目前会事后审核该方案,如果股转认为必要,会发出问询,在回复问询的期间要暂停股东大会召开流程,待股转对问询回复满意修改发行方案后后,才能再发出股东大会通知。

第十三,在新三板现行体制下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新三板股权激励细则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前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期权方案行不行得通。

2.回购能不能操作。

3.以什么方式持股。

股权激励设计等问题去咨询法财达就对了,他们在这块做得不错⌄是股权律师和专业会计师一起服务。

目前是合伙人的时代,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在选择合伙成立公司的时候,大家总是会面对股权分配的问题,不管是两人、三人、四人或者多人,其实都可以把合伙人类型分为,技术型股东、资金型股东、资源型股东、管理型股东,那么这几种股东合伙的时候该如何分配股权比例和权责,才能实现分的公平,合的愉快和长久呢?现在我们就针对股权分配为大家分享股权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原则。 首先股权分配要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各股东的特点考虑,建议参考下面的六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根据公司的业务性质确定哪些因素是企业需要的。 比如对企业的业务而言,是人重要?还是钱重要?或者资源更重要? 提供企业需要的、对企业重要的,才接受其加入成为股东,并给股权。 第二个原则,将钱和权分离处理。 初级做法是分钱=分权,就是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的模式。 将钱和权分离,就不用受这种初级模式的限制。 第三个原则,用股权结构分钱,投入多就多分股权。 根据股东的投入,投得多股权就拿得多。这样各股东才愿意多投入,愿意为公司出力。 如果不是投入就多拿股权,股东为什么要为公司出力呢? 很多人说一定要持股超过50%,可如果你投入30%要50%的股权,谁和你合作呢? 所以三人怎么分股权的问题,要看三人为公司投入多少,投入多的人就多分股权。 第四个原则,对不同要素的投入按不同的计算标准。 比如投钱的可以一次性到位,但出人力的并不是一次性到位,所以股权的授予规则是不一样的,要按不同的计算标准计算。 第五个原则,用公司章程解决分权,给有能力的人更多权力。 马云持股5%就能控制阿里巴巴,而巨人只需要持股0.02%就能控制公司了,都是通过公司章程设计解决的。 你可以持股1%控制公司,也可能持股90%没有控制权,不只是持股67%有绝对控制权那种低水平的模式。 第六个原则,要有股权的退出机制 如果没有提前设计退出机制,万一选错了合伙人,你想让对方退出可能就会产生股权纠纷。

公司股权如何分配?

论文研究方法网络资源法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扩展资料

一般高校将论文重合度30%以上定为抄袭的文章,即论文审核不通过。

在确认抄袭行为中,需要与形式上相类似的行为进行区别,具体如下:

(1)抄袭与利用著作权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观点。一般的说,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题材、观点、思想等再进行新的创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不能认为是抄袭。

(2)抄袭与利用他人作品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各国著作权法对作品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本身并不予以保护,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观事实、历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认定为抄袭。

(3)抄袭与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据,一般由各国著作权法自行规定其范围。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一般构成侵权,但并不一定是抄袭。

(4)抄袭与巧合。著作权保护的是独创作品,而非首创作品。类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独立创作的,不能认为是抄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调查法

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调查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

4、比较分析法

亦称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法。是依据客观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通过同一数据的不同比较,借以对一定项目作出评价的方法。

5、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又称思想方法、认识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

6、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7、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对策研究论文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近20年来,地球科学的许多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高新技术在矿产资源评价与勘查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成矿理论和找矿预测的研究水平。传统的矿床模式研究已扩展到成矿系列、成矿谱系的研究,加深了对矿床时空演化的认识,建立了新的成矿预测理论体系。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通过多学科、多方法联合攻关,探索区域成矿规律,在西部地区建立了综合找矿的示范点。在非传统矿床勘查方面.在中国南海西沙海槽区天然气水合物前期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证据。此外,还在西太平洋富锰结壳、盐湖资源等非传统矿产调查与评价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

阿尔泰成矿省主要矿床的成矿谱系

矿床成矿模式、成矿系列及成矿谱系

矿床成矿系列是我国矿床学家独创的成矿预测理论之一,在全国矿产资源远景区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近年来,成矿系列的概念不断地深化与发展,更强调成矿系列的自然属性、成矿系列的四维结构、成矿系列在地球演化历史中的地位和成矿系列实践意义。一个成矿系列类型中的不同系列既是时代产物,也是成矿构造环境分异的结果。由于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都有其特定的地质演化历史,同时具有相应的成矿演化历史,因此可以把特定区域内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与分布规律称为成矿谱系,从而使成矿系列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伟晶岩矿床之一,根据云母氩-氩法测年结果,确定成矿时代为燕山期,并获得了加里东期、印支期、海西期等不同时代成矿的新证据,建立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

新疆可可托海3号脉(世界著名的伟晶岩矿床之一)

“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

“地质异常致矿及地质异常成矿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三者联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现代成矿预测的新理论或新思路,即“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三联式”成矿预测更强调地质基础的重要性,并以识别、揭示和提取新型、隐式和深层次的成矿地质信息——各种类型和尺度的致矿地质异常为重点。“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强调对新类型矿产资源的预测和评价,将矿床放到预测地区的地质成矿时空及成因演化系统中去考察,通过揭示地区成矿多样性和建立矿床谱系来预测矿床。

“三联式”定量预测框图

阿尔金山阿克塔什塔格太古宙“米兰群”中侵入的基性岩墙群

中国北方元古宙沉积-构造环境及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制约

在阿尔金阿克塔什塔格花岗片麻岩中测得颗粒锆石的铀-铅年龄为(3605±43)Ma,获得该样品全岩的钕模式年龄略大于3500Ma,表明阿尔金可能存在始太古宙地壳。

在甘肃北山柳园西的古堡泉首次发现榴辉岩,获得了精确的新元古代早期的年代学信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带识别出一条新元古代早期花岗片麻岩带,获得一批精度较高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同时对赋存于花岗片麻岩中的榴辉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年代学的初步研究。根据野外地质事实,对原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进行了厘定,初步廓清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时期的构造轮廓,指出榴辉相变质作用的时间约为500Ma左右。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与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战略

根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的地球化学数据,编制了中国地球化学图集。结果发现,在一些超大型矿床或大型矿集区周围存在着巨大的地球化学异常。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它们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供应条件。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的谱系树可以追溯大规模成矿作用,逐步浓集聚焦至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在地;利用超低密度采样方法获取不同级次的地球化学模式,进而发展了一整套“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矿产勘查新战略。

地球化学块体的概念,也为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全球地球化学填图中,可以利用极低密度采样方法,并以泛滥平原沉积物作为采样介质,迅速获得全球地球化学图,了解全球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全球地球化学基准。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重要类型银多金属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综合示范

在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研究基础上,详细厘定出三江地区5种主要类型银矿床或银多金属矿床。以呷村矿床、老厂矿床和夏塞矿床3种主要类型银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从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示矿信息等6大方面,建立了3个典型矿床的多元信息定位预测模型。首次在三江地区发现了红土型银锰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并初步评价两类矿床均达到大中型规模。对呷村式VHMS矿床,在有热沟、神山、东山脊均具有好的成矿显示。在老厂地区,已圈定出老厂式银多金属矿床Ⅰ、Ⅱ、Ⅲ级靶区4处,红土型银锰多金属矿床Ⅰ、Ⅱ、Ⅲ级靶区8处。

呷村矿床CSAMT视电阻率断面图

呷村VHMS矿床成矿地质模型

(二)非常规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西太平洋富钴结壳调查

在西太平洋地区,对富钴结壳矿床特征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估参数的选择方法和计算方法,评估了麦哲伦海山区目标经济区及资源远景区富钴结壳的资源量。自主研制了海底资源勘查技术——海底彩色摄像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中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调查,获得该海域海底结壳分布图像。

西太平洋国际海域2000~3500米水深富钴结壳

盐湖资源调查与评价

扎布耶盐田一角

在西藏扎布耶湖外围发现了3个不同时代的岩石锂、硼、铯正异常,将成矿作用划分为成矿物质的释放-汇集期、成矿物质浓聚期、硼锂钾盐类高富集和沉积主成矿期:在调查的93个湖泊中,含锂硼(铯、钾、铷)普遍较高。据初步估算,在锂、硼、钾、铯、铷、溴六种元素中有1种或几种达到工业品位的盐湖32个,其中达到大型超大型矿床5个,中型矿床18个,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以昂拉陵环状构造为中心的锂、硼、钾巨大成矿域。根据该区盐湖资源特点,提出了从盐田工艺、擦洗富集、碳化法产生碳酸锂等整套盐湖提锂新理论。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专栏6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

本项目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研究员担任。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发表科学论文23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9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91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1在大规模成矿作用背景研究方面,确证中生代时期我国东部域华北发生岩石圈减薄、华南岩石圈开始四分五裂;西南域三江地区发生了短时间、高强度、多阶段成矿作用;西北域具有多种构造成矿环境复合叠置的特点;峨眉山玄武岩与地幔热柱有关。

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模式示意图

2从时空结构框架、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组分入手,解剖了胶东、铜陵-宁芜和兰坪3个大型矿集区。

3研究了不同类型花岗岩成矿系统、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系统和深部流体的成矿系统,为地幔柱在大型矿集区形成过程中提供热源、提供物质及地幔流体参与成矿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4在深穿透地球化学与隐伏大矿巨矿的识别方法和战略靶区圈定方面,发现了戈壁沙漠覆盖区的成矿信息及新的信息提取方法,并与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结合,在东天山地区用超低密度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制作了地球化学图,发现了多处异常。在铅同位素急变带与大型矿集区关系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5通过仪器引进和开发,改造了3个国家级同位素实验室,初步研制出一系列战略性新技术、新方法,如石英包裹体Rb-Sr法,锡石、白云石的U-Pb、Pb-Pb法,石榴子石等的Sm-Nd法,石榴子石的Lu-Hf法测年等。

6收集全国已有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初步建立了数据库,圈定出地球化学块体,编制了1:500万矿床分布图和1:250万大型矿集区分布和预测图的框架。

专栏7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本项目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黄怀曾研究员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研究员担任。经过近一年多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在北京城近郊区建立了大气探测基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系留气艇、声雷达等),获取了大量的连续的风、温廓线及大气物质组分等方面的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已开展了北京地区空气穹隆动力、热力、大气边界层结构与污染物扩散作用的研究。

2在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利用风尘沙开展了水污染治理研究,经过数月现场实验,筛选和驯化出混合菌株:探讨了沙粒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污染物去除速率与去除量之间的关系。使用该项技术处理了官厅水库污染水,使水库的Ⅳ—V类水达到I类水标准,微量有机污染物含量也大大降低。

密云水库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

3首次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作了系统监测,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六六、DDT和苯并芘(α)检出率较高,并发现了一些超标点和高值点,局部地区具有面状分布特征。

4对北京城近郊土壤分层取样,进行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分析;结合大量室内试验,建立了污灌条件下重金属运移与累积动态过程数学模型。

5研究了GIS与分形滤波相结合的空间内插原理与方法,并完成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实验数据验算,试做了污染源贡献率估算。

6通过筛选、驯化,培育出了极强富集镉能力的菌株,开发研制了治理含镉污水和处理镉电池的实用性技术;开展有土栽培和营养液栽培试验,探讨了试种植物对不同形态镉的吸收能力,以及根际土对镉行为的制约作用。寻找到了一种简单、可靠、实用、低能耗、低建设费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一、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

烟台市域地形为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中间高,南北低。中部山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6.6%;山区周围延伸部分是丘陵区,面积约占39.7%;南北两侧是山前平原和渤海平原,面积约占23.7%。河流属半岛边缘水系,以半岛脊梁为分水岭,南、北分流入海。

1.土壤类型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形成的。全市总面积约2066万亩,土壤面积约1756万亩,根据土壤发生学分类原则,全市土壤分7个土类18个亚类:

1)棕壤;

2)潮土;

3)褐土;

4)盐土;

5)砂姜黑土;

6)风砂土;

7)水稻土。

2.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

(1)土地类型

土地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包括陆地、岛屿和内陆水域。烟台市陆地总面积1.38×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78%。根据烟台市地理位置和各种自然因素的特点,以土壤地貌为主,全市土地可划分为8种类型:

1)岩石裸露的山地;

2)山丘粗骨性棕壤、褐土地;

3)山麓平原棕壤褐土地;

4)沿河两岸潮土地;

5)涝洼砂姜黑土地;

6)平原滨海盐碱地;

7)内陆水域;

8)海岸滩涂。

(2)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1374595hm2,人均占有0.215hm2,高于全省人均0.180hm2的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率达86.8%,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比为2.8∶1。

(3)区域土地利用

以全市区域综合开发布局为基础,结合综合地域分区、农业区划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等,通过综合分析,突出主导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把条件近似相同的乡镇划在同一地域内,全市共划分为3个地域。

1)中部山地地域,土地利用方向是:植树造林,开发土地资源,提高果、油、粮、林的生产水平,加快山区综合治理,逐步达到山上林、山腰果、山根梯田搞粮油的布局形式。搞好小流域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丘陵地域,土地利用方向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理;搞好水利配套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水浇地的面积,提高粮、油、果的生产水平。同时要搞好荒坡的植树造林,解决水土流失;修建蓄拦水工程,增加自然降水的蓄量;加深土壤耕层,实行秸秆还田,发展旱作农业;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抓紧改造残次疏林地和残产果园,增加林地覆盖率,提高生态效益。

3)平原沿海地域,土地利用方向是:搞好规划,在建设用地方面要节约用地,尽量少占好地,农村居民点走旧村改造的路子;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体系。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耕地和海涂的集约化水平,发展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提高粮食和水产品的产量;充分利用海岸、沙滩、路占地较多的特点,扩大优质树种和风景数种面积,增加平原区林木经济效益。

3.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烟台市后备土地资源可划分为5大类。

1)沿海滩涂、库滩和河滩:烟台市南、北临海,海岸线总长达702.5km,现有滩涂面积1.64×104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8.6%。土壤类型属滨海和盐化潮土,质地为沙土。地貌类型属滨海低地,海拔高度在10m以下,地面平坦,坡度均小于1°。这部分土地含盐量较高,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只适宜生长耐盐碱植物。烟台市域内水系较发达,5km以上的河流有121条,10km以上的河流有85条,由于多年的河水冲淤,形成了大面积的滩地,土质一般为砂质,土壤多为砂质、壤质潮土,适宜林木和果树生长。此外,还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5座、河库滩总面积4785×104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5%。

2)山丘荒草地、平洼荒草地:烟台市有山丘荒草地4.65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24.3%,其特点是土层薄、质地差,多为粗骨土,砾石含量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可发展为果、林、牧用地,但应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平洼荒草地多分布在滨海洼地、河滩、库滩等,总面积6573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3.4%;土层较厚,质地为砂质或轻砂质,土壤类型多为潮土。其中分布于河滩、库滩的荒草地易于开发利用,受海水侵染而成的海侵荒草地,由于地下水矿化度高,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3)工厂、矿山废弃地:由于采矿、挖损、塌陷、砖瓦窑厂取土等废弃而形成的后备土地资源共1297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0.7%。这部分土地资源多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较易开发利用,可开发成耕地、园地、林地。

4)其他未利用土地(包括废弃路):这类土地共11.61×104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60.5%,其中田坎面积10.37×104hm2,占后备土地资源的54.1%。这些土地集中分布在6°~15°的梯田式耕地中,适宜栽种桑树等灌木,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

5)中低产田:面积大,据农业部门调查,全市中低产田面积37.3×104hm2,占耕地面积的79%。这部分土地资源质量差、土壤板结、肥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但开发潜力较大,可增加投入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粮食产量,缓解日趋紧张的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4.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全市现有耕地45.20×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88%,其中,旱地57.16%,水浇地39.87%,水田和菜地占2.97%。耕地利用率较高,1995年全市种植业商品产值69.94亿元;园地面积为12.47×104hm2,占全市总面积的9.07%,果品年产量达190.72×104t。近几年来,园地面积的扩展挤占了大量优质耕地,新增加的果园面积80%是占用耕地。林地面积43.06×104hm2,牧业用地几乎为零。水产养殖面积3.51×104hm2,其中海水养殖2.43×104hm2,淡水养殖1.08×104hm2,水产品年总产量达132.78×104t。

2)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后备资源贫乏。全市已利用土地面积121.21×104hm2,未利用土地16.24×104hm2,土地利用率为88.18%,后备资源贫乏,未利用土地主要是田坎(61.45%)和难利用土地。

3)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1949年全市耕地64.42×104hm2,1995年减少为45.33×104hm2,人均占有耕地从1949年的0.169hm2降至1995年的0.071hm2,低于全省人均耕地0.092hm2的平均水平。从数量上看,耕地资源太足,质量较差,加之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造成了耕地养分减少、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据调查,全市中低产田面积37.30×104hm2,占耕地面积的69%,开发、改造中低产田的任务艰巨。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烟台市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高,由于历史上对土地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控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水资源不足,灌溉能力差;

2)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3)非农业用地日益增加;

4)耕地少,后备资源缺乏;

5)耕地迅速减少,果园面积增加过快,粮果争地矛盾突出;

6)农村居民点建设盲目外延,造成用地浪费;

7)城镇用地人均标准过高,存量土地潜力大;

8)农业用地种植结构缺乏控制和规划,插花种植现象严重;

9)耕地质量、土壤肥力下降。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选取烟台部分区域为例进行研究。将3期MapGIS土地利用解译数据转为Arc/Info的Coverage格式,利用Arc/Info中的Identity命令将3期土地利用解译图叠加分析,结合运用ArcView和FoxPro软件,提取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LUCC变化分析。

1.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其结构1988~2005年随外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面积入手来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面积变化首先反映在不同类型的总量变化上,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总的态势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为:

1)耕地面积变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而致。

2)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变化。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导致居住用地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和工矿用地的增加也是重要原因;林地面积增加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生态保护政策调整相关。

3)水域和草地面积变化。在受自然条件直接限制和人为因素间接影响下,水域变化不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比例不大,也与城镇的不断扩张及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关。

4)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减少,与政策调控加大绿化投资有关。

5)水域养殖面积变化。水域养殖面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1988~1995年间由于围海造地使养殖面积增加,而1995~2005年间随着旅游业和沿海工业的发展,养殖面积又不断减少。

(2)土地利用速度变化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随时间变化显著。1988~1995年,未利用地有较大幅度减少,动态度为32.64%;水域养殖用地大幅度增加,动态度为36.11%;耕地、林地、水域、草地的增减变化幅度不大。1995~2005年,耕地、未利用地大幅度减少,动态度分别为21.09%、37.10;林地、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动态度分别为40.48%、32.50%。

总体来说,1988~2005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水域变化不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比例不大,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减少,水域养殖面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耕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36.68%、8.58%、136.02%;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养殖呈增加趋势,动态度分别为24.73%、35.60%、14.44%;水域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

(3)土地利用类型转型分析

从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可以看出:

1)耕地呈现大幅度减少趋势。耕地的减少量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草地。

2)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是建设用地的主要增加源,反映出研究区近年来城市化速度加快的特点。

3)水域和草地呈减少趋势。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草地主要转化为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其次为水域和未利用土地。

4)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未利用土地主要转化为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反映出人为开发未利用土地加快的趋势。

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以时间-空间信息分析手段,实现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的“空间格局”与“时间过程”特征的集成研究,揭示研究对象“变化过程的格局”,以及“格局的变化过程”,既是LUCC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也是LUCC动力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对景观格局特征的分析及量度是景观空间格局结构研究的依据和深化方向。由于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全区都被斑块所覆盖,因此本节选择的景观特征指数包括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均匀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等,仅以斑块的面积和斑块数量来构建。

总结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如下:

1)从斑块数量看,1988~2005年斑块数量减少了97个,由482个减少到385个。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耕地、草地、未利用地减少的幅度较大,分别为60.0%、76.2%和47.8%。研究表明,总体上研究区域内的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斑块的形状趋于简单,反映出人类对研究区域的干扰和管理增强。如耕地的面积从29329km2减少到214.58km2,斑块数由95个减少到38个,减少了57块,平均斑块面积增加了2.56km2,由3.09km2增加到5.65km2,说明耕地由分散向集中连片发展,耕地的利用活动加强。由于人为活动较为强烈,耕地破碎化程度降低。

2)2005年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高于1988年,景观多样性指数由1.914增加到1.963,反映出景观异质性程度提高,土地逐渐趋于多样化和均衡化。究其原因,在于各类型景观比例分配逐渐趋于均衡化。两个时期面积居前位的为草地和耕地,但其优势度有下降趋势;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优势度有上升趋势。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减小,使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增加趋势。这也可以从景观优势度指数上得到反映,景观优势度降低,由1988年的0.671降低到2005年的0.622,说明景观格局由越来越多的景观类型控制。

3)由于许多斑块合并为单一类型大斑块,斑块数目明显减少,土地破碎化程度降低,从1988年的0.403减少为2000年的0.321。从各斑块类型的破碎度值可以看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破碎度降低幅度较大,其分布趋向于连片。从破碎度的变化趋势看,研究区景观破碎化过程趋于好转,景观空间结构更加简单,景观趋于稳定。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可以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草地和耕地组成,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和政策、制度的影响,建设用地、草地、耕地和林地已经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多样性和均匀化,景观破碎度降低,人类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十分明显。

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

1)工业化与城镇化驱动;

2)经济利益驱动;

3)政策因素驱动。

三、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烟台市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74种,已开发46种、矿产地773处,有探明储量的37种、矿产地127处,其中特大型矿床74处。资源总量约68×108t,潜在经济价值4000多亿元。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黄金占全国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于招远、莱州、龙口、牟平等地;菱镁矿居全国第二位,主要分布于莱州市;滑石矿居全国第三位,分布于莱州、栖霞;钼矿居全国第四位,主要分布于福山、牟平;龙口市建有全国唯一的滨海煤炭生产基地;莱州市卤水资源位居山东省第二位。另外,银、铜、铅、锌、膨润土、萤石、石灰石、花岗石、海砂等矿种的储量均居山东省前列。牟平、栖霞、蓬莱、招远等地尚分布5处地热。近年来,矿泉水的开发利用也有长足发展,已探明产地40处。全市2000年登记在册的矿山925处,包括大型矿山企业11个、中型21个、小型893个,其中国有20个、集体499个、私营独资48个、私营271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1978年以来,全市矿产品产量、产值增长幅度为14.3%、20.9%。2000年开采矿石总量达2329.056×104t,工业总产值289984.16万元,工业销售产值294802.65万元,利润总额48686.39万元,实缴矿产资源补偿费1809.64万元。黄金产量自1998年以来每年均在100万两以上,连续20多年保持了“全国黄金第一市”的称号。此外,滑石、萤石、菱镁矿、石墨、水泥原料、花岗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产开采量大,销路好,社会效益也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九五”期间烟台市矿产开发利用开始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根据年报统计资料与调查核实,2000年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3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贵金属2种、有色金属1种、黑色金属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3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水泥原料矿产5种、陶瓷玻璃原料矿产4种、建筑材料矿产6种、其他9种。共发各类采矿许可证1076个,矿山企业923个(其中停产167个),从业人数79985人,实际年产矿石3937×104t,初级矿产品现价总值30.73亿元,分别比1995年年均递增6%和6%,说明矿山开发趋向规模化、健康化。

在矿山企业中,大型矿山16个,产值15.25亿元,占总产值的49.62%;中型矿山26个,产值5.73亿元,占总产值的18.65%;小型矿山136个,产值3.93亿元,占总产值的12.79%;小型以下的矿山874处,产值5.82亿元,占总产值的18.94%。

据测算,全市矿产及矿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2亿元,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9.4%,加工增值率101%;矿业增加值29.13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3%。

矿产品总产值中黄金占66.8%,煤炭占17.9%,建筑石材占4.7%,水泥原料矿产占3.6%,卤水盐占2%,其他矿产品总和占5%。

矿石产量中,水泥原料矿产占总产量的28.69%,金矿石占24.1%,煤和油页岩占9%,建筑石材占3.49%,建筑用砂、石和黏土占28.60%,其他占6.12%。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可从探明储量及已知矿床的开发利用率予以表现。

1)矿床利用率:烟台地区矿业开发积极,经勘查证实,有一定工业价值的矿床绝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有的未经勘查就进行开采,矿床利用率很高。已知矿床全被开采利用的矿产有岩金、铜矿、银矿、滑石、菱镁矿、萤石、长石、玄武岩、型砂、沸石、白云岩、透辉石、卤水盐、地下热水、火山渣、水泥用灰岩(大理岩)、饰面花岗岩(大理岩)、建筑石料、砖瓦黏土、建筑用砂等矿产。其中部分金矿及大部分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矿未经勘查而开发利用。

矿床利用率较低的是矿泉水,勘查40处,开发利用12处,利用率30%。

2)探明储量利用率:将开采消耗储量与探明储量之比称为储量利用率。据有探明储量的40种矿产统计,探明储量利用率高的矿产有长石、火山渣、萤石、铅矿,储量利用率均在50%以上;其次是砂金、岩金、卤水盐、滑石、银矿,储量利用率在50%~30%之间;再次是硫铁矿、钨矿、铁矿、水泥大理岩、沸石、珍珠岩,储量利用率在30%~20%之间;储量利用率最低的是镉、钼、透辉石、玄武岩、石墨、磷、饰面花岗岩、膨润土,储量利用率均在5%以内,其中钼矿利用率为0.1%。

3)区域差异:烟台市域内,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高。莱州、龙口、招远、蓬莱4市2000年矿产品产量占全市产量的66%,工业产值占全市矿产品总产值的92%,东部8个县市区的矿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34%,产值占总产值的8%,开发强度明显偏低。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某些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后备资源紧缺,已成为某些矿产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金矿虽保有一定储量,但集中在几个大型矿山,许多中小型矿山因资源枯竭,举步维艰。独立银矿因无资源于2000年全部停产。萤石矿因资源枯竭,产量逐年下降,再无新的矿源,不久将无矿可采。火山渣保有基础储量200×104t,3~4年即可用完。

2)矿产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有些矿产供需总量失衡,布局不合理。菱镁矿、滑石和白云岩等优势矿产开采量较少,产量下滑,将失去优势。水泥原料石材等矿产供大于求,恶性竞争、效益不高。大矿小开、一矿多开、重复建设、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乱采滥挖、选冶失衡等现象仍然存在,形成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局面。

3)矿山企业规模小,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全市共有矿山企业923个,其中小型889个,占总数的96%。矿山规模小、资金少、设备差,粗放经营。直接后果:一是产量低,全员年平均生产矿石502t,产值不足4万元,与国外好矿山企业相差数十倍;二是资金分散,不利积累,形不成资金势力,缺乏抵御风险能力,没有发展后劲;三是矿山多、秩序乱、争矿源、抢市场,严重影响矿产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四是小型矿山企业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深加工能力差,直接影响了资源的经济效益。

4)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配套,开发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矿业法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矿产资源的破坏浪费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矿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难以及时查处破坏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矿业权市场尚不健全完善,采矿权人有效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 索引序列
  • 矿产资源加权计算方法研究论文
  • 矿产资源杂志
  • 股权分权设计方法研究论文
  • 论文研究方法网络资源法
  • 矿产资源价值评估与对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