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该按照相应的格式写。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号小一号。
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
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
英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要用半角标点,并且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文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重点内容: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
当文内引用采用姓名和年份的方式,则以时间顺序在文内列出多个文献,再以字母顺序在文后列出这些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文献号,则以数字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一般包括:1、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号小一号;3、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4、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5、英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要用半角标点,并且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文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权威性和专业性。参考文献多选取该领域权威专家或具有代表性观点的论文,或引用核心期刊或特色期刊上的论文2.自阅性。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著3.公开性。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关键文献,资料、译文、文摘、转载、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书刊的文章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
1、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2、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1、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2、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3、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4、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报告[R],标准[S],专利,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如:
[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根据《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知:
1.参考文献标注:
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1.1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的著录问题及处理
国家标准GB/T7714-2005(代替GB/T7714-1987)规定,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首次引用的序号(正文中引文页码或起止页码放在“[ ]”外,与“[ ]”同为上标。
示例:“张某某[4]15-17……”“张某某[4]55……”“张某某[4]70-75……”,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1.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章时的标注问题及处理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
示例:引用多篇文献裴伟[570,583]提出……;莫拉德对稳定区的节理模式的研究[255-256]。
还有一种类似此种情况的,文中同时列出多个作者,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对其标注时,就在其列出的每个作者上方用标号注明,如张三[1]、李四[2]、王五[3],标号要尽可能地靠近引文处。
示例:此外,各类反思文章也比较多,其中比较在代表性的有刘洪波[2]、黄宗忠[3]、裴成发[4]、邱五芳[5]等人的文章。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2.1专著(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它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如:
[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179-193.
[2] 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0.
[3] PIGGOT T M.The cataloguer’s way throng AACR2: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 London:The Library Association,1990.
[4]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
[6]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7]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
2.2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报纸题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
[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2] 陈驰.论人权的宪法保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1-9.
2.3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
例如:
[1]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4 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如:
[1] 徐新.阿尔泰运动及相关的地质问题[M]//陈毓川,王京彬.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地质与矿产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11.
2.5 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如: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2.6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例如:
[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资料:光明网-社科学术专著参考文献缘何难规范?
根据你要投稿的期刊的要求,编写你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快速插入。
有出版的:[序号]作者.篇名[A].见:主编.论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电子的:[序号]作者.篇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g.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该按照相应的格式写。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号小一号。
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
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
英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要用半角标点,并且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文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重点内容: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
当文内引用采用姓名和年份的方式,则以时间顺序在文内列出多个文献,再以字母顺序在文后列出这些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文献号,则以数字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参考文献”四个字格式为4号黑体,后接冒号。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为5号宋体。书写时需另起一行,书写顺序为:(中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或者(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在整篇论文中,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另外,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
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的作用是:
⑴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⑵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⑶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⑷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⑸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书籍引用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参考文献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
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 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例:参考文献:[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参考文献格式一般包括:1、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号小一号;3、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4、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5、英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要用半角标点,并且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文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权威性和专业性。参考文献多选取该领域权威专家或具有代表性观点的论文,或引用核心期刊或特色期刊上的论文2.自阅性。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著3.公开性。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关键文献,资料、译文、文摘、转载、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书刊的文章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该按照相应的格式写。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号小一号。
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
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
英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要用半角标点,并且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文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重点内容: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
当文内引用采用姓名和年份的方式,则以时间顺序在文内列出多个文献,再以字母顺序在文后列出这些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文献号,则以数字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
[ 1 ] 崔玉敏. 小公司病.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01;[ 2 ] 刘志远. 候青川. 财务管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01;[ 3 ] 袁建国. 财务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07;[ 4 ] 李海波. 财务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08;[ 5 ] 梁继先. 中小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5, ( 03);[ 6 ] 李冬梅. 中小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报, 2005, ( 04);[ 7 ] 张树森.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于对策[ 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 2008, ( 01);[ 8 ] 何学红.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 ]中国西部科技,2008, ( 10);[ 9 ] 王沛宁.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 ]甘肃亚盛集团,2008, ( 03);[ 10 ] 曹伟. 我国利润分配会计的几个问题研究[ J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04, ( 02)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财务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财务是企业可以运转的有力保障。下面是我分享的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Lee B.S,Rui M,Wang S.Y.Infot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J].Joumal of Banking &Finance,2004,(28):1637-1670
[2]Federer J.P.The Rise of Over-the-Counter market [R].Working paper,2006
[3]Hautsch N, Huang R.H. Limit Order Flow,Market Impact and Optimal Order Sizes: Evidenee fromNASDAQ TotalView-ITCH Data [R].SFB 649 Discussion Paper,2011
[4]Chen Y,TangZ.Y. Gam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credit[J].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2001,(4): 23-28.
[5]Berger,Allen N,Nathan Miller,Mitchell Petersen,Raghuram Rajan,Jeremy Stein.Does Function FollowOrganizational Form 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R]. NBER WorkingPaper,2002
[6]William D.Bradford,chao chen:Creating Government Financing Programs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Enterprises in China[J].Chain & World Economy,2004,(3):3-4
[7]Stiglitz J.E,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Review,1981,(73):15-20
[8]Kreps M. R,Wilson R.Reputation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J]. Economic Theory,1982,(11): 253-279.
[9]Berger,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2002,(447):32-53
[10]Bemanke B.S. SME research on asymmetric inform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2011,(9):27-30
[11]Susan Teo,Serene Cheong.Economics Finance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EnterprisingCulture[J].200l,(6):28-3l
[12]Beck,Thorsten.Small and medium — sized enterprises:Access to finance as a growthconstraint[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6,(11): 11-13
[13]Charles,Haynes George.Acquisition of Additional Equity Capital by Small Firms Findings from theNational Survey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s[J].Smal1 Business Economics,2006,(6):52-53
[14]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 财贸经济,2005,(11):34-36
[15]戴坚.我国三板市场法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6] 蔡双立 , 张元萍 . 基于资本市场多层次框架下 OTC 市场构建研究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57-60
[17]韩莉侠,戴学来.OTC 市场的比较研究——兼论全国性 OTC 市场的设计模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18]邹德文,张家峰,陈要军.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选择与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厥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和经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0]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和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 (2):75-77
[2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l0-18
[2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证券时报,2004,(4):23-25
[23]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27-32
[1]埃里克·赫尔弗特.财务分析技术一价值创造指南(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35-62.
[2]宋常.财务分析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5-45.
[3]张先治.财务分析(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0-50.
[4]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0-40.
[5]希金斯.财务管理分析(第八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0-50.
[6]黄小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5-40.
[7]何韧.财务报表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23-45.
[8]苏布拉马尼亚姆.财务报表分析.(第十版)(英文版)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 34-56.
[9]彭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价值评估(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5-55.
[10]朱传华.财务分析精要.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14-35.
[11]史蒂斯,史蒂斯,戴蒙德.财务会计:报告与分析(第六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0-45.
[12]刘玉梅.财务分析(第三版).大连出版社.2010: 24-40.
[13]张涛.财务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3-36.
[ 14]邓德军,谢振莲.财务分析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2-40.
[15]苗润生,陈洁.财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23-50.
[16] Hall, Matthew.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rial work. 2010
[18]赵莎.中国IP0市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选择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9]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一一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07):41-49.
[20]周敏慧.我国创业板IP0抑价问题[D].长沙理工大学,2012.
[21]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b,(8):1-12.
[22]陈共荣,李琳.IPO前盈余管理与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24(9):74-80.
[23]杜莘,梁洪的,宋逢明.中国A股市场首日收益率研究[J],管理科学报,2001,[4]:55-61.
[24]韩德宗,陈静.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4):29-35.
[25]黄新建.影响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抑价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34—36.
[26]蒋顺才,胡国柳,胡琉.主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率一一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59-264.
[27]靳云汇,杨云.新股抑价现象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3,(3):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