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设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研究及湖湘文化等栏目。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和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该校面向全国和世界;注重学术质量,为繁荣学术,推动教学科研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近年来,本刊总体质量不断上升。先后被评为: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首届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并被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 辟有毛泽东思想研究、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比较文学与文论研究、文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栏目。
湖南大学学报本身是不接受外校投稿的。如果你要投稿的话,直接去湖南大学期刊社质询。
看你发的是什么级别的期刊,这样可以跟好的和你说的。
1.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建设路径,张新平,教师教育学报,2016/2/202.专题: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要素研究,张新平;吴康宁;主持,教育学报,2014/8/253.从诊断式评价走向欣赏型评价,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4/8/254.应多思考一些“领导”问题,张新平,人民教育,2014/7/185.“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之反思,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4/5/256.校长:问题解决者与欣赏型领导者,张新平,教育研究,2014/5/157.中小学的组织结构及其变革:基于三所学校的个案研究,张新平,教育学报,2014/2/258.系统领导理论:致力于卓越学校建设,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14/2/59.我国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体系的变迁、问题及转型,张新平;姚继军,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10/2010.欣赏型探究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张新平;陈志利,现代教育管理,2013/7/1511.校长角色论析,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3/5/2512.领导理论:为办学管校提供高位引领,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13/1/513.论教育管理学的“两层面三层次”方法体系,张新平;陈红燕,教育研究,2012/10/1514.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2515.析中小学校长更替问题及其改进,张新平;金惠,教育学报,2012/8/2516.我国大学学术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述评,张新平,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6/2017.何谓优质学校——基于40位教管人员的访谈研究,张新平;陈粤秀,教育发展研究,2011/5/2518.《教育管理学论纲》评介,张新平;刘建,教育研究,2011/5/1519.女校长选任:突破“玻璃天花板”的隐形束缚,张新平;田秀云,中小学管理,2011/3/520.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类型,张新平;陈学军,教育学报,2011/2/2521.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若干思考,张新平,教育研究,2010/6/1522.“女人教书男人管校”现象探析——女性在学校管理中的应为与难为,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0/4/2523.批判与建构:李宗吾教育思想的两大主题,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10/4/524.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张新平;陈学军,高等教育研究,2010/3/3125.对制订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国家标准的几点看法,张新平,教育科学研究,2009/11/1026.从“彼德原理”看“不胜任”,张新平,教育科学研究,2009/7/1027.关注学校组织管理“同构化”趋向,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8/12/1028.“女生优势论”质疑,张新平;牟翠荣,教育科学研究,2008/11/1029.警惕学校的同构化趋向,张新平,教育与职业,2008/10/130.美国高校提前录取政策的存废之争,张新平;华娟,教育与职业,2008/6/131.校长角色转型研究——基于伯恩斯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思考,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08/3/253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从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说开去,陈学军;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1033.巨型学校当治矣,张新平;郑小明,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9/2034.生态伦理视角中的循环经济系统论,张新平,中州学刊,2007/9/1035.论校长德性,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7/7/1036.校长职业化的“冷思考”,张新平,教育与职业,2007/6/137.陶行知办学治校的“十六字诀”,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7/5/1038.关于超大规模学校的若干思考,张新平;郑小明,教育科学研究,2007/3/1039.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研究的新拓展——《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评价,张新平,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2/2040.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关联探析,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1041.论教育管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542.巨型学校的成因、问题及治理,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07/1/1043.陶行知校长学的七个命题探析,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544.杜威的学校组织观及其当代意义,张新平;李金杰,江西教育科研,2006/3/3045.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张新平;陈学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46.现代学校制度的认识偏差与重新定位,张新平;李金杰,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2047.析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1048.论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6/2/1049.和谐社会建设与基础教育的使命,张新平;陈学军,教育科学研究,2006/1/1050.析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问题,张新平,教学与管理,2006/1/151.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问题,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2005/12/3052.实地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1053.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张新平;蒋和勇,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2954.对校长职业化的若干思考,张新平,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7/2055.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张新平,比较教育研究,2004/3/1056.教育管理学的困境与方法转型,张新平;蒋和勇,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57.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张新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2/2058.对学校科层制的批判与反思,张新平,教育探索,2003/8/559.对教育管理现代化概念及研究范式的反思,蒋和勇;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1060.中小学生拜“官”现象透视,张新平;蒋和勇,中小学管理,2003/2/1561.价值论与整合论: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新进展,张新平,比较教育研究,2003/1/1062.关于教育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思考,张新平,高等教育研究,2002/11/2563.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张新平,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064.反思与建构:教育管理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张新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5/1565.校规的反功能,张新平,上海教育科研,2002/3/1566.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张新平,教育评论,2001/11/2867.管理要突出一个“理”字,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1/11/1568.乡镇教育管理组织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张新平,教学与管理,2001/9/1069.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张新平,高等教育研究,2001/7/2570.关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五个问题,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3071.桎梏教育管理学研究发展的症结所在,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1/1/1572.格林菲德教育管理思想对话,张新平;杨小燕,比较教育研究,2000/12/3073.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实地研究,张新平,教育探索,2000/11/574.关于教育组织管理批判理论的探讨,张新平,教育研究,2000/10/1775.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2076.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张新平,教育研究,2000/2/1777.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节选),张新平,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9/8/1578.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7/2579.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1999/2/2180.教育政策概念的规范化探讨,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581.激励法: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1997/4/2182.教育行政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张新平,上海教育科研,1996/8/1583.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与教育途径的探讨,张新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6/2/1584.关于教育行政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2585.论教育行政沟通,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2586.加强教育宏观调控深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9/2587.论教育行政效率,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1994/8/2188.关于教育行政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7/258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我见,张新平,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5/1590.浅谈写作中的“通感”手法,张新平;李安清,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3191.拥抱活生生的个性——关于个体道德决策的对话,张新平;梅子,学校思想教育,1993/3/292.教育理论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张新平;杨丽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293.论个体道德决策之应用,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194.个体道德决策与道德教育,张新平;宋移安,江西教育科研,1989/6/30
《浅析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随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总额不断攀升,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词汇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电视、网络和报纸上。虽然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概念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差别,研究这些差别有助于理解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何顺利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借此推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市场营销
一、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概念界定
(一)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细分,就是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销售商品和服务为目的,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的一系列推广、售卖等活动。国际市场营销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从国内营销、出口营销,再到国际营销、多国营销,进而是全球营销的过程。
(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国家或地区间商品与劳务的交换和转移活动,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国际互动。
(三)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1.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共同点。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都都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特有的概念。两者间具有相关性、协同性。基于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概念,其共同点归纳如下。从对象看,两者面向的都是国际市场,是一种跨空间的活动;从生存环境看,两者都面临着共同的国际环境,包括人口、政经、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等;从结果看,两者都销售了商品或劳务,并同属于经营活动;从目标看,两者的目标都是利润最大化;从手段看,两者都是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易活动。总而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2.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差别。首先从范围上看,国际市场营销仍以营销活动为立足点,通俗一点讲,也就是销售活动。而国际贸易却不同,从概念上看,国际贸易也称作进出口贸易,顾名思义既有销售(出口),也包括购买(进口),这是国际市场营销所不具备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国际贸易涵盖了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其次,从交易主体看,国际市场营销是以企业未参与主体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设计并实施营销活动;而国际贸易中,往往需要由国家出面参与谈判,并借助一些世界性组织,诸如WTO来参与协调国家间贸易摩擦,这里面不仅存在经济问题的较量,同时也存在国家利益间的考量。从政府的参与程度来说,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点则主要在于,国际市场营销主要集中于企业的营销活动,不会对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而国际贸易活动更多的是需要由政府出面进行双边、多边谈判,政府参与程度高。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会通过WTO等国际机构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发展。最后,从结算信息看,国际市场营销相关效益指标主要反映在企业相关经营单据和财务报表上,而国际贸易通过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等部门反映于国际收支报告。商品流通形态不同,国际贸易在流通上更具明显性,由于国际贸易中商品或劳务必须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商品呈现出国际流通特点。然而国际市场营销的流通形态不同于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呈现出多样化,因为在进行营销时产品或劳务可以跨越国界。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是现代经济的发展结果,是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的体现,是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它们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展开的。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各自性质的特殊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国际贸易所涉及的范围比国际市场营销的范围要更广泛,因为它不仅仅是将产品销售到国外,还包括商品的进口。相对而言,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产品的销售,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此外,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包括劳务交换等内容。
二、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推动国际贸易的有效手段
国际市场营销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动态评估,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企业的成功首先需要分析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问题,这些决策和分析都为国际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市场各方达到最大化,而企业也在逐利的过程中,将增长点放到了国际市场,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国家的出口,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同时,打开国际市场的企业往往会在当地寻找廉价资源为其供给,这间接减少了国际贸易的搜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原材料等产品的进口。
另外,国际市场营销的销售服务对象遍及个人、企业和国家,有目标性,也有灵活性,弥补了国际贸易单一和受限较多的不足,使得国际间交易更为广泛和多样化,为后续建立国际间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协定铺路,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总额。
(二)国际贸易是国际市场营销良好运作的保障
在一个国际贸易开展的好的国家进行市场营销往往效果较好,面临的风险,比如国家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都较小,这是因为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互动,往往有相关协议和条款进行保障。同时,有国际贸易作为基础,在营销战略方面便可以结合已有的国际贸易经营和交易效果对市场进行深入剖析,制定相得益彰的方针,使得国际市场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大大加强,有利于市场营销的执行与实施,为其良性循环起到了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知识产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的保障作用发挥,必须依靠政府的“推手”作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国际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创造和保护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运用国际贸易相关保护法律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必不可少,对于一个想要获得持续收益和开拓市场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国际市场营销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一个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解决了企业如何进入市场的难题,而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面贸易摩擦和出现纠纷的时候,国际贸易又为企业提供了一层缓冲垫。国际贸易作为一项国与国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一旦破坏,后果不可预料,所以一旦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遇方面到不公正的待遇,国际贸易这一块盾牌,会为企业尽快减少和缓解纠纷,维护合法利益起到有力的保障。
三、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要进行国际市场的营销活动,就必须把握好市场特性,国际营销和国内营销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由于市场销售环节的不同,企业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未知因素,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风险,所以企业应该加强企业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制定具体营销方案。
国际市场的调研,是由专门的人来完成的,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面对国际市场的复杂性,要针对产品的特点,重点调查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将国际市场调查工作进行细化,建立调查工作的制度,使调查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当然,国际市场的调查是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首先应该对国际市场进行宏观调查。对国际环境变化进行把握,对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要有所了解。在了解国际贸易的宏观环境下,再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微观调查,比如说对销售产品市场的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家庭特点、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要有所了解,使销售产品易于接受,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感染力。还要对目标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与结构、国民收人、人均购买力、通货膨胀率、银行、金融、保险等经济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确定市场投入的规模,确定市场运转周期性。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经济角度,因为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下,经济活动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所以还要对出口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的稳定性、民族情绪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只有对国际市场进行具体、细致的调研,才能制定具体营销方案,才能打开国际市场,长期并且有力地占领目标市场。
(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打造强势品牌
面对现代国际贸易新环境,企业应该不断进行创新,使企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国际贸易的潮流下,企业应抓住机遇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制定高附加值、高价格、高质量的、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形成国际品牌特色,以实现迅速抢占产品市场。在国际贸易中,增强我国产品的出口价值,发展民族企业,树立国际品牌。调整企业产品策略,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找到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产品战略。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精品化路线,总结出有利于提高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的产品,与此同时将物质人力精力集中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尽管我国有一些知名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上,实力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市场份额,但是,面对国际市场营销,力不从心,比如海尔、TCL、华为,企业应该采取了行动,摆脱国内营销的束缚,根据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特点,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手段的调整,尝试更加新颖的营销手段。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该在坚持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对诸如产品的售后服务、形象设计、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细节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打造。我们知道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产品价值对于企业的品牌形象、信誉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时候要特别注重这些无形的价值,为构建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在国际贸易下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企业应该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全球化市场发展要求。
(三)规范网络贸易的发展,开拓对外国际市场
二战以后,跨国公司数量猛增,而且规模巨大、实力雄厚、分布极广,成为国际市场营销的主要经营实休,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市场出现了新的情况,国际贸易存在的形式已经不只是实体交易,还有网络虚拟交易,随着知识经济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贸易方式,并使国际营销方式产生了变化。国际贸易交易借助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出现了所谓的网络贸易。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因特网等现代化电子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中例如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活动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伴随网络贸易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网络进行下单,企业可以根据网络订单进行生产,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便利,一方面节约了成本,尽可能减少供大于求的成本浪费,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节省了企业的开支,增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改变出现的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滞后,网络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贸易的重要性,推进网络贸易的发展。网络贸易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交易的安全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合同有效性等等,这就需要形成一种国际贸易新体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国际贸易安全运行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贸易的网络化发展特点,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也产生了营销,出现了网络营销这种新兴的营销方式,即通过网站植入广告等形式,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国际市场的网络营销,要针对国外网站的特点,应该了解到各个群体对网站类型的喜好,有针对的投入广告,提高营销效果。将国际市场营销和网络国际贸易密切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使得我国产品在虚拟交易平台也能够获得利润,从而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展望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互为保障的关系,加入世贸组织12年,我国在对外贸易和国际营销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相关理论的完善和丰富为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市场营销的科学化提供了支撑,展望未来,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将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趋同化
未来的国际贸易需要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将国际贸易作为目的,将国际市场营销作为手段,利用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优势,挖掘国际贸易的增长点和潜在需求,尽可能利用国家比较优势,最大化国家利益,国家也通过与国际间签署贸易协定的方式保障跨国公司的权益,并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给予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提供了运行保障,国际市场营销又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念转变
现阶段国际贸易以产品为导向,也就是凭借已有技术和生产工艺等禀赋生产出产品后再考虑销售和寻找市场,这往往是低效的。而国际市场营销的调研能发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需求,所以未来的国际贸易将转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生产,一方面节约搜寻成本,另一方面解决仓储问题,也能尽可能减少浪费和低于成本销售,改变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网络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国际贸易应该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发展新的业务方式。在考虑和寻求市场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国际网络贸易,推动国际市场新的发展。同时要求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标准、法律和法规,保证和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化和动态化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理解到专业人才对于市场拓展和营销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国际营销来说,具有专业知识并对目标国家熟悉的人才对于营销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份行之有效的营销策划往往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熟练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撰写,相应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制定。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要根据世界贸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并适时监控目标国家出现变化及时提出合理的应对方法,实现国际市场营销动态化。如今,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经济,充分了解世界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能够为企业能为企业进一步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打下基础,有利于国际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
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经营的不断积累,国际贸易水平必将大幅提高,我国定当学会将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内化到国际贸易中,借助企业全球化策略,提高国家竞争力。随着国际市场营销的不断深入,也必然会促进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应该依托彼此,互为因果,使两者同为实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而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两者的差异性,并借此指导国际贸易各项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科技的进步使得国际贸易所需时间减少,沟通方式的增加使得国际贸易更容易进行,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来说,一定要抓住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机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引进人才,将贸易和营销结合起来,达到国家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洁.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 梁冰倩.变国际贸易为国际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1(08).
[3] 贺翔.国际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4).
[4] 王荣忠.浅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6(11).
[5] 肖光恩.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6] 张钧淋.浅谈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7] 赵金柱.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的对策[J].北方经贸,2009(01).
[8] 高洁.21世纪国际贸易区是以及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7(12).
CSSCI水平参差不齐,文章必须是要是原创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和人文科学学术期刊。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1.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问题一:全国法学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些可以免费投稿?谢谢! 法学核心期刊可以提供,免费投稿的很少。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法学评论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 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问题二:想了解一下,法律和法学的核心期刊有那些啊? 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在综合类核心期刊上也经常刊登高水平的法学论文。以下是综合类核心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 问题三:法学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网上有各种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差不多是那些。 问题四:法学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②公开发行的法学期刊指有公开刊号、公开发行的以刊登法学论文为主的刊物,包括区内的《检察理论与实践》、《广西法治日报》、《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和区外的类似刊物处《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③知名期刊包括:《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当代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法制与社会发展》、《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环球法律评论》、《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法学杂志》、《中国司法》、《人民司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地方版除外)、《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社会科学》、《河北法学》、《内蒙古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河南社会科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疆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治与法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湖南社会科学》、《中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④权威报刊是指《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理论版)》。 这些都是核心的法学期刊,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如果帮助到你了 请采纳 谢谢 问题五:法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核心期刊“‘’”包括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商研究》中外法学》清华法学》 问题六:本科生可以发表的法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只要文章写的好,不怕没杂志发。介绍三个期刊: 政治与法律,河北法学,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一个是双核心难发点,后面两个稍容易些。 可以进我的空间咨询我 问题七:有哪些著名的法学期刊 《河北法学》,《法学评论》,《前沿》也有法学的文章 问题八:谁给介绍一下我国比较权威的法学期刊有哪些? 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 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法律适用》《法学论坛》《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知识产权》等 问题九:求国家级法学期刊列表! 国家级法学核心期刊前十名一般是: 1.法学研究(社科院法学所)2.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 3.中外法学(北大) 4.政法论坛(中国政法) 5.现代法学(西南政法) 6.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 7.法学(华东政法) 7.法律科学(西北政法) 8.法制与社会发展(吉大) 9.法学评论(武大) 10.环球法律评论(社科院法学所)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CSSCI水平参差不齐,文章必须是要是原创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和人文科学学术期刊。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1.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的建设路径,张新平,教师教育学报,2016/2/202.专题: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支持要素研究,张新平;吴康宁;主持,教育学报,2014/8/253.从诊断式评价走向欣赏型评价,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4/8/254.应多思考一些“领导”问题,张新平,人民教育,2014/7/185.“教学领导力是校长核心领导力”之反思,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4/5/256.校长:问题解决者与欣赏型领导者,张新平,教育研究,2014/5/157.中小学的组织结构及其变革:基于三所学校的个案研究,张新平,教育学报,2014/2/258.系统领导理论:致力于卓越学校建设,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14/2/59.我国教育管理工作方法体系的变迁、问题及转型,张新平;姚继军,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10/2010.欣赏型探究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张新平;陈志利,现代教育管理,2013/7/1511.校长角色论析,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3/5/2512.领导理论:为办学管校提供高位引领,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13/1/513.论教育管理学的“两层面三层次”方法体系,张新平;陈红燕,教育研究,2012/10/1514.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2515.析中小学校长更替问题及其改进,张新平;金惠,教育学报,2012/8/2516.我国大学学术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述评,张新平,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6/2017.何谓优质学校——基于40位教管人员的访谈研究,张新平;陈粤秀,教育发展研究,2011/5/2518.《教育管理学论纲》评介,张新平;刘建,教育研究,2011/5/1519.女校长选任:突破“玻璃天花板”的隐形束缚,张新平;田秀云,中小学管理,2011/3/520.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类型,张新平;陈学军,教育学报,2011/2/2521.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若干思考,张新平,教育研究,2010/6/1522.“女人教书男人管校”现象探析——女性在学校管理中的应为与难为,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10/4/2523.批判与建构:李宗吾教育思想的两大主题,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10/4/524.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张新平;陈学军,高等教育研究,2010/3/3125.对制订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国家标准的几点看法,张新平,教育科学研究,2009/11/1026.从“彼德原理”看“不胜任”,张新平,教育科学研究,2009/7/1027.关注学校组织管理“同构化”趋向,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8/12/1028.“女生优势论”质疑,张新平;牟翠荣,教育科学研究,2008/11/1029.警惕学校的同构化趋向,张新平,教育与职业,2008/10/130.美国高校提前录取政策的存废之争,张新平;华娟,教育与职业,2008/6/131.校长角色转型研究——基于伯恩斯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思考,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08/3/253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学——从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说开去,陈学军;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1033.巨型学校当治矣,张新平;郑小明,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9/2034.生态伦理视角中的循环经济系统论,张新平,中州学刊,2007/9/1035.论校长德性,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7/7/1036.校长职业化的“冷思考”,张新平,教育与职业,2007/6/137.陶行知办学治校的“十六字诀”,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7/5/1038.关于超大规模学校的若干思考,张新平;郑小明,教育科学研究,2007/3/1039.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研究的新拓展——《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评价,张新平,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2/2040.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关联探析,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1041.论教育管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542.巨型学校的成因、问题及治理,张新平,教育发展研究,2007/1/1043.陶行知校长学的七个命题探析,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544.杜威的学校组织观及其当代意义,张新平;李金杰,江西教育科研,2006/3/3045.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张新平;陈学军,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46.现代学校制度的认识偏差与重新定位,张新平;李金杰,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2047.析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1048.论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6/2/1049.和谐社会建设与基础教育的使命,张新平;陈学军,教育科学研究,2006/1/1050.析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问题,张新平,教学与管理,2006/1/151.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问题,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2005/12/3052.实地研究:教育管理研究的第三条道路,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1053.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张新平;蒋和勇,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2954.对校长职业化的若干思考,张新平,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7/2055.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张新平,比较教育研究,2004/3/1056.教育管理学的困境与方法转型,张新平;蒋和勇,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2557.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张新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2/2058.对学校科层制的批判与反思,张新平,教育探索,2003/8/559.对教育管理现代化概念及研究范式的反思,蒋和勇;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1060.中小学生拜“官”现象透视,张新平;蒋和勇,中小学管理,2003/2/1561.价值论与整合论: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新进展,张新平,比较教育研究,2003/1/1062.关于教育管理理论、实践及其关系的思考,张新平,高等教育研究,2002/11/2563.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张新平,课程.教材.教法,2002/10/2064.反思与建构:教育管理现象及相关问题研究,张新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5/1565.校规的反功能,张新平,上海教育科研,2002/3/1566.论学校管理的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张新平,教育评论,2001/11/2867.管理要突出一个“理”字,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1/11/1568.乡镇教育管理组织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张新平,教学与管理,2001/9/1069.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的当务之急,张新平,高等教育研究,2001/7/2570.关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中的五个问题,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3071.桎梏教育管理学研究发展的症结所在,张新平,中小学管理,2001/1/1572.格林菲德教育管理思想对话,张新平;杨小燕,比较教育研究,2000/12/3073.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实地研究,张新平,教育探索,2000/11/574.关于教育组织管理批判理论的探讨,张新平,教育研究,2000/10/1775.格林菲德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研究,张新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2076.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张新平,教育研究,2000/2/1777.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节选),张新平,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9/8/1578.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教育改革,张新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7/2579.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1999/2/2180.教育政策概念的规范化探讨,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581.激励法: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1997/4/2182.教育行政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张新平,上海教育科研,1996/8/1583.当代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与教育途径的探讨,张新平,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6/2/1584.关于教育行政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2585.论教育行政沟通,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2586.加强教育宏观调控深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9/2587.论教育行政效率,张新平,江西教育科研,1994/8/2188.关于教育行政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7/258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我见,张新平,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5/1590.浅谈写作中的“通感”手法,张新平;李安清,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3191.拥抱活生生的个性——关于个体道德决策的对话,张新平;梅子,学校思想教育,1993/3/292.教育理论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张新平;杨丽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293.论个体道德决策之应用,张新平,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194.个体道德决策与道德教育,张新平;宋移安,江西教育科研,198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