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 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的毕业 总结 ,许多大学生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论文题目应该如何去定位。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口社会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2. 北京市老年人“以房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分析
4. 我国人口数据获取的困境与出路
5. 西盟县佤族贫困人口现状调查及致贫原因分析--以力所乡王雅村为例
6.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人口幸福感提升策略探究
8. 北京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人口统计学视角
9. 人口安全视野下农业女性化问题研究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流动人口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11. 人口转变背景下风险家庭表现形式. 成因及公共政策再建构
12. 职业分层视野下的城镇人口与农民工收入差距研究
13. 人口品质与婚姻选择--基于清末民初的思想考察
14. 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原生家庭的维系与裂变
15. 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以武汉市清真拉面馆从业人员为例
16. 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健康与经济性收入来源比较分析--基于六普数据
17. 兰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
18. 城市新移民中的“老啃族”现象探析
19. 流动老年人口社会融入困境及对策研究
20. 新型异质空间:居住空间中的性交换--基于北京某流动人口公寓的个案研究
21. 单靠人口数量就能博得的吉尼斯纪录,不要也罢
22. 城镇化进程中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新动向与对策建议--以江苏省为例
23.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
24. 珠海市老年人口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5. 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对心理融合影响的研究
26. 转型期农村公共空间的治理性重塑与秩序化重构
27. 生物医学研究中因检测范围所限致数据缺失时简单
28. 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29. 特大城市外来人口聚集区中的农民工群体研究--基于对北京的调查
30. 人口流动视域下的乡村协同治理模式建构
31. 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研究--以上海为例
32. 基于循证实践的我国老年人口安全保障制度探索
33. 流动人口与新疆嵌入式民族社会结构构建
34. 社会性别平等:男性参与的倍增效应与观念变革
35. 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城市女性务工人员活动空间探究--以J市为例
36. 我国在业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及幸福工作寿命研究
37. 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38.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人口多维贫困特征测算与分析
39. 身份认同对农村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
40. 中国单身人口已近两亿
41. 社会信任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42. 山东人口婚姻家庭状况研究
43. 中外大城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对比
44. 中国老年女性人口的自然特征及社会结构分析
45. 社会质量. 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
46. 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关联初探
47. 剪子湾:一个北方村庄的人口迁移与身份认同
48. 丈夫参与对妇女产褥期恢复与家庭关系的影响
49. 陕西榆林937个农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分析
5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
城市社会学论文题目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相对资源视角下城市青年夫妻的 除夕 安排
3. 提高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研究
4. 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逻辑--基于权力结构碎片化的理论视角
5. 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是如何逆转的--实践视角下的妇女家庭纵向地位变迁
6. 北京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境况与社会服务需求
7. 社会资源与行动网络:精英型意见领袖的抗争逻辑
8. 在华韩国 留学 生 文化 智力对文化认同的内隐影响研究
9.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10. 城市景观环境对大众行为的影响
11. 大学艺术与礼仪 教育 渗透研究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特点及认识
13.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不同世界
14. 别把时间浪费在工作电话上
15.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社会融入现状探究
16.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7.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及其服务模式建构
18. 生儿育女的福利效应:子女数量及其性别对父母幸福感的影响
19. 建设国际化社区展现杭州国际化形象
2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
21. 跨境“双非 儿童 ”的特殊教育与康复
22.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野
24. 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
25. 农民家庭生活新秩序的建构:功能主义视角的解读
26. 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鼓与呼
27.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 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
28. 日本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承接主体能力建设研究
29. 中国公共记忆研究范式新思考:来自山地民族的启示
30. 浅析当代维吾尔族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
31. 浅谈哈尔滨近代城市的历史纪元
32. “摊二代”心理偏差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33. 微信朋友圈里的舆论社会学
34.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35. 发挥乡贤文化多元治理效应的时代背景和路径选择
36. 中国城市居民个体社会地位与伦理行为关系研究
37.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 方法 论在城市研究中的独特性
38. 城市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中的地位
39. 马克思关于城市的核心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40. 标准化的存在感觉与影响
41. 略论政治机制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42. 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依赖性研究--以深圳华侨城为例
43. 后消费时代城市文化资本空间生产状况解析
44. 论苏州特色文化城市建构的“城市文化自觉”
45. 英美城市邻避危机管理中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启示
46. 农村养老资源供给的评价与优化
47.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48. 城市空间弹性:文化自觉与制度转换
49. 在中国研究:全球史. 江南区域史与历史人类学
50. 我国网络民粹主义及其应对 措施
51. 家文化与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初探
52. 跨国务工青年的返乡文化适应研究--以吉林省延边州L市为例
53. 未成年罪犯再社会化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54. 家庭策略研究与社会转型
55. 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56. 国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日本为例
57. 西部城市民政领域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广西G市未成年人保护试点项目为例
58.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主观幸福感之比较
59. 居住条件. 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
60. 对西方法律与社会运动理论谱系的解读与 反思
社会心理学论文题目
[1]社会神经科学的起源与发展——脑电图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探索
[2]建立儒家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由文化“复建”到文化“复兴”
[3]心理测量视角中的科技风险研究述评
[4]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5]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模式
[6]经济心理学影响力增强
[7]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探析
[8]三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智能时代的用户体验和创新设计方法
[9]心理健康素养研究述评与展望
[10]城市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社区心理学与社区心理服务
[11]《态度与行为:社会不赞许行为的心理机制》简介
[12] 财经 素养的内涵与三元结构
[13]中国特色心理学问题的思考
[14]基于网络心理经济视角的农产品网售研究
[15]宽容与信任之社会心态的双向建构:“认同-渲染”模型构想
[16]城市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社区心理学与社区心理服务
[17]对潘菽心理学思想演变及其理论的研究
[18]舞动治疗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19]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
[20]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福州大学成功举办
[21]物质主义与冲动性网络购物的关系:妒忌和个人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
[22]自恋与发布自拍照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3]发布自拍照与女大学生自尊的关系:积极反馈与身体满意度的序列中介作用
[24]社会心理学在农民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25]日本产业组织心理学会长细田聪一行访问西安科技大学并做客胡杨林大讲堂
[26]少年司法与心理学的整合:一个初步的探讨
[27]文化混搭心理研究与现实中国社会的发展
[28]基于家庭心理学的长子的心理状态比较研究
[29]不同类型网络昵称的印象评价研究
[30]从航空驾驶到工业设计:情境意识研究的拓展
社会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热门题目有哪些
★ 社会学毕业论文
★ 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2)
★ 关于大学生社会学专业的毕业论文4000字
★ 社会学毕业论文(2)
★ 社会学本科毕业论文(2)
★ 社会学学术论文范文(2)
学术堂整理了20个经济学论文题目,供你选择: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22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风险及其控制23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研究2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5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36 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3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39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40 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4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42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4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44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养老保障功能研究45 应对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46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47 东亚国家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48 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4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50 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研究5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研究52 城镇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初探53 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中的政府责任54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构建路径研究55 制度边缘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56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57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58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9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60 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61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方道德风险问题研究62 河南省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6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64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65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66 我国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 67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6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69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探究70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研究71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政府责任72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3 论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4 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缺失与对策研究75 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8 我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79 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80 建构城市贫困大学生统一社会救助体系81 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82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83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84 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研究85 城镇灵活就业问题研究8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8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8 公务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89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 家庭功能变迁中养老模式的选择9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92 人口迁移中农村养老问题研究93试析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9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刍议95论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96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机制97论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98论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职能 99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100论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101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102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103医疗保障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4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5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06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保障107论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108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9 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110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11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思考112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113 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114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人口老龄化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和过程,即指一个地区(或国家)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国家。 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 26亿, 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 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发展迅速。我国用少于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首先会造成: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即劳动力短缺。按照分析来看,由于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直接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社会生产的经济总量,于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即劳动力老化。劳动力老化对总体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抑制作用较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成为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总之,人口老龄化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下降。 2、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导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老年人口大量增加,其物质和精神需求增长,市场机制将引导社会资源向开发老年人生活用品、保健产品、医疗设备以及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转移。社会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大。人口老龄化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从而有助于调整国民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结构,并且有力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3、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模式的影响 。“老有所养”主要包括:①经济保障。②生活照料(包括精神慰藉)。从经济层面看,我国城乡供养模式呈相反的态势。城市老人以社会养老为主,农村老人则以家庭养老为主;从生活照料面看,我国主要由家庭承担。与家人共同生活,便于子女供养、照料老人,这也是我国老年人较认同的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①生育率的下降使家庭供养资源的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的家庭模式对供养问题发起了严重的挑战。②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③人口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421的模式趋向于8421,加剧供养难度,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三、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实行合理的人口政策,协调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 处理好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应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协调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中国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也为将人口老龄化纳入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提供了良好契机。 2、合理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老年型地区可以为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提供老年智力人才和解决老龄问题的经验,年轻型和成年型地区可以为老年型地区输送劳动力以填补其“年轻人赤字”,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加强对年长劳动力的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开发老年劳动力资源,为老年人口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 3、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心态普遍较好,吃饱穿暖就很满足,对子女要求也不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绝大多数老年人还都将在家庭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因此家庭仍起着十分重要的养老作用,家庭作为提供感情和心理需要的最基本单位,是养老理想的场所。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尽快建立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社养和家养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 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人人口的养老问题正在迅速地由传统的家庭问题演变成社会问题,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化养老保险的需求日益迫切。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收益低、政府相关政策缺位以及老龄市场需求不旺是限制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在促进老龄产业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①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补贴等财政优惠,激发企业涉足老龄产业的积极性;通过税收优惠或减免,减少老龄产业的成本支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对老龄产业贷款的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优惠,鼓励其实施规模经营,做大做强。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政府要通过做实养老金帐户以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供给,努力使老年人的“腰包’’也鼓起来,进而切实将老年人的各类潜在需求转化为针对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进而形成养老需求有效拉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 3亿人,l片总人}I的10.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总人}I的6.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2. 6亿人,到2050年,达到4.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化形势口益严峻。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23.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22. 89% , 60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i片总人}I的10.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1.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2.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0. 6%,而中国有233.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0. 42%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0. 98%,而中国有1343. 4力-人,l片总人}I的1.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J支将达到4. 1 %,快J飞III_界平均3. 0%和发达国家平均2. 0%的水平。3.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1. 3亿人,所l片比重山8. s9%上升到10.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到18.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18.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m?io 1.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74. 9%。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2.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3.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4.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5.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平,步}i.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3.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的10.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20. 35 % ,至2040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4.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合理流动。5.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你还没做好啊。我租好了,需要就发。来。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论文,首先要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我国现在所处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然后结合自己所列的数据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步入老龄化所出现的问题,列举出老龄化的危害和采取的措施
第一:养老资金;第二,医疗保障;第三:人口稳定性……反正还有很多影响,你可以找些(老龄化研究)这样的资料去找下你的写作思路呗
你还没做好啊。我租好了,需要就发。来。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你还是改成高悬赏的吧!这样太慢了。西西~~没想到做作业还有这方法,聪明!
你还没做好啊。我租好了,需要就发。来。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通过调查了解以上3个小区的老人大部分子女都是不在身边的,有些还是“空巢”老人。因此老人的生活起居、生活状况,比如身体健康、饮食起居等都更需要得到很好的照顾。1.政府对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采取的政策在我们与老人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镇里、街道组织了专项资金进行走访慰问,为老人送上了慰问金和年货。这不仅在经济上让青浦区老人们得到保障,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受着政府和社会无微不至的关心。盈港小区的周小娣老奶奶说:“到大众浴室洗澡有专职配备人员负责照顾助浴老人。像我这样的高龄独居老人存在“洗被难”的情况,区各级老龄组织会发动志愿者为老人洗刷冬被。另外,还开展了为纯老家庭进行水电煤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活动和为老助餐服务,我感到很满意。”2.子女能否很好的赡养老人通过对几名独居老人的了解,绝大多数子女都自觉履行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当然也有少数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甚至有的子女还把赡养父母看作额外负担。主要原因有:1. 子女众多。不愿赡养“你不养我也不养”;2. 子女不孝。被赡养人的子女法制观念淡漠,道德观念极差等其它方面。二、老年人的物质经济生活1.老年人的消费结构在调查中很大一部分老人都以农村的养老方式把自己的储蓄存放在银行里,准备留给自己的子女,除了一小部分用于生活开支和供自己养老外,其余都存进了银行。只有小部分的老人把自己的退休金或养老金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比如旅游、购物等。总体来讲,老人消费结构比较稳定,没有很大的幅度。2.小区器材是否适合老人通过了解以上3个社区健身器材基本能满足社区中老年百姓健身需要而且自家口的社区健身器材都是免费的。其中只有少量器材不大适合老人锻炼,原因是活动量大或者老年人的身体条件的限制。 “你现在看到的人还算少的,一到傍晚吃完饭,来这儿运动的老年人更多,大家跟联欢似的!”李炳良老人很有经验地告诉我们,“遛弯只能活动腿脚,在这里运动运动,全身都能活动着。”3.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通过让老人们发表对现在政府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看法,几乎所有老人都很满意政府的政策。他们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过的很充实。政府的积极推进我区养老事业的发展,使得老人们的养老、医疗等方面有了可靠的保障。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采访,老人们经常会在居民小区建立的老年活动中心或老年活动室里通过文艺演出、老年大学、老年文体团队等使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滋有味。可见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挺丰富多彩的。城北社区的倪徳忠老人说:“我参加了在曲水园里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定期义务到曲水园从事保安巡逻、维持秩序、劝导游客文明游园等工作。能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感到很快乐。”在不少居民小区,不少退休老人就近到自己所在的村委帮助做宣传、组织工作,俨然是村委干部的得力助手。总结反思:经调查分析,我们得到:虽然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会致使消费支出呈现减少趋势,对增加储蓄会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抑制了经济发展;使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不利;也会引起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变化和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但是毕竟老龄化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象征。对老龄化持悲观态度,过分强调老年人口增加对社会带来“负担”的观念,容易造成老龄化的消极形象,不仅片面,而会使老年人精神上受到压抑,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安度晚年。所以作为社会的支撑者要把由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定会降至最低限度,让老人们真正获得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8�9 参考资料来源:无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 3亿人,l片总人}I的10.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总人}I的6.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2. 6亿人,到2050年,达到4.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化形势口益严峻。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23.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22. 89% , 60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i片总人}I的10.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1.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2.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0. 6%,而中国有233.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0. 42%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0. 98%,而中国有1343. 4力-人,l片总人}I的1.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J支将达到4. 1 %,快J飞III_界平均3. 0%和发达国家平均2. 0%的水平。3.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1. 3亿人,所l片比重山8. s9%上升到10.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到18.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18.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m?io 1.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74. 9%。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2.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3.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4.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5.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平,步}i.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3.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的10.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20. 35 % ,至2040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4.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合理流动。5.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份CSIS提交的最新调研报告《银发中国》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 并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你还没做好啊。我租好了,需要就发。来。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旱在19 111_纪初,法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1956年,联合国委托法国人曰学家撰写少I`出版了久曰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开始了对人曰老龄化的研究,井将65岁作为老年人}I的起点。1982年,在联合国嗜龄问题III_界人会”上,将老年年龄的界限定义为60岁。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曰l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I,片该国或地区人曰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III_纪之交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曰并查数据撤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 3亿人,l片总人}I的10. 41 %,其中,65岁以上人曰达到8811力一人,ii总人}I的6. 96%。依照人曰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曰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2004年10月27口在长沙召开的个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会议上,专家预测,个国性的人曰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1,右到来,l1将持续20余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I将增加到2. 6亿人,到2050年,达到4. 4亿人人右,l片总人}I的1/4。我国人曰老龄化形势口益严峻。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人曰老龄化是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是侧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渐进过程。人曰老龄化是人曰生育率、夕匕亡率持续卜I洋和平均期望寿命不}析延长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必然性的人曰现象0 1865年,法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瑞典是另一个在19 111_纪末进入人曰老龄化的国家,现在均已进入j n老年型”国家行列。20 -III_纪中叶以前,人曰老龄化还仅局限J几欧洲社会,进入20 -I I I_纪70年代,人曰老龄化冲出欧洲成为个球范围的并遍趋势。从III_界范围石,老龄化旱现老年人曰规模不断扩人、老年人曰比重不断上升、老年型国家数m: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等特征。20 11 I_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国人}I的出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生育率最高的1963年竟高达43 %o 0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I,片总人}I比重增加。山」几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年人}I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20 11 I_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人幅少夏降低。1975年至1990年间,人曰出生率锐减至23. O1。以卜。不断卜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所l片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曰中所i片比重越来越人,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20 11 I_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人曰出生率持续I洋低到14}。以卜,}司时,山J几改l丫·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遍提高,人均寿命达到70岁,与发达国家持平。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人}I的死亡率持续卜降老年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2000年人曰并查结果撤示,个国0} 14岁的少年儿童l片总人}I的22. 89% , 60岁以上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i片总人}I的10. 41 %,确已进入嗜年型”国家行列。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1.老年人曰规模人,发展速少支快,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曰l们日_界1/4,老年人}I的总数居III_界第一位。第五次人曰并查结果撤示,我国人陆总人}I 126583力一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曰已达到1. 3亿人,约l们日_界总数的1/5。另外,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J支却人人快」飞III:界平均水平。瑞典老年人}I比重从7%上升至14%用了85年,法国用了115年,老年人曰发展速少支最快的口木用了26年。中国人曰老龄化速少支与口木不相上卜,预计只需要27年。一般情况卜,经济发展、出生率曰洋和人曰老龄化三者人致是}司步的。而我国人曰老龄化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气、综合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000美儿,而发达国家老龄化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力一美儿)的情况卜到来,人人超前」飞社会经济的发展。2. T.现高龄化趋势。195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500力一人,l片总人}I的0. 6%,而中国有233. 8力一人,ii总人数的0. 42% ;2000年,III_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力一人,l片总人数的0. 98%,而中国有1343. 4力-人,l片总人}I的1. 07%。从1982年至1990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l支达到s%,快」飞60岁及以上老年人}I的增长速l支。1990年至2010年,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J支将达到4. 1 %,快J飞III_界平均3. 0%和发达国家平均2. 0%的水平。3.人曰老龄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我国人曰老龄化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一2000年,老年人}I的绝对数和比重都在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曰山1990年的9800力一人增加到2000年的1. 3亿人,所l片比重山8. s9%上升到10. 41 %,而14岁以卜少年儿童在总人曰中的比重开始卜降,逐渐山城年型”向嗜年型”转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一2026年,我国人II的老龄化速少支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I将上升到18. s1%,而少年人}I的比重继续卜降到18. 28?io,这一阶段是我国开始进入超老龄化的阶段。第三阶段是2026年一206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严重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将上升到27% li右,而少年人}i所l片比重卜降到m?io 1.右。此后,我国的人}i比例分布将逐渐稳定。我国人曰老龄化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东中部与酉部之间的差别很人。东南沿海地区属」飞老龄型,内陆和酉部偏」飞成年型;城市偏」飞老龄型,乡村偏」飞成年型。在城乡差异上,我国人曰老龄化的不平衡性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方面,山J几城市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及医疗卫生技术、生活水平的提!气,使人曰寿命延长,从而表现为人城市人曰超前老龄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人曰人m:外流而使农村人曰老龄化程少夏迅速提高。日前,农村老年人曰数m:庞人,已l片个国老年人曰总数的74. 9%。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曰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劳动年龄人曰老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纵观III_界人曰老龄化国家发展的历史,均出现随着老年人曰数m:的增加,人曰出生率的曰洋,劳动年龄人}I所l片比例降低,导致劳动力资源数录不足和质m:卜降,引致劳动生产率卜降,从而自_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我国也不例外。劳动力自1978年以来以年均3%了卫右的速少夏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曰数m:将逐渐减少。日前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而日_,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之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少夏后,许多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愿再就业,这也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2.老年保障投入增多,农村经济发展投资减少。日前,我国农村已开始l1-将逐步开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少夏、农村医疗保险制少夏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少夏建设。在给子农村老年人生活上的基木保障的}.d时,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巨人的经济负担。( 1)老年保障项日越来越多,给国家和地方l}政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发达国家的老年保障经历了从洋一项”到套餐”、从摇篮”到坟幕”的个方位保障,虽然在经济上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但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会开支在国家和地方总的l}政支出中所ii的比重越来越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过人的社会保障开支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老年人}I的生活获得了基木的保障,但其庞人的开支分流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木,影响了农业、农村工业、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投资,甚至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投资,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木减少,发展速少夏放慢,从而使政府的l}政收入也减少。而政府l}政收入的减少又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需求,这种恶性循环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3.家庭规模缩小,l养比重提高,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山J几我国长期以来一自_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三曰之家极为并遍。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放弃生育的逐步增多,家庭规模缩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未来的已婚年轻夫妇在抚养孩子的卜}J时.还需要赡养4} 8个自家的老人.社会义务还未在计算之列。人曰老龄化给农村劳动人曰带来的巨人压力,不仅引起歧视老人的代际冲突,而日_这种经济压力又将成为年轻人不愿生育和少生育的诱因,形成伙曰老龄化一负担加重一人曰老龄化”的恶性循环,}司时,也影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民生产投资,从而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4.人曰老龄化对储蓄与消费的影响。人曰老龄化对增加储蓄将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山养老金制少夏的推广引起的。山」几有退体金或社会保险津贴供给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费用,导致个人不储蓄或减少储蓄,使储蓄率卜降。从长期趋势来石,山」几老年人}I的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老年人}I的增加会带来社会总储蓄水平的降低。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曰消费在消费市场中所i的份额越来越人,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随着人曰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山」几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及其它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在某种程少夏上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5.人曰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少夏加快和竞争口趋激烈的情况卜,劳动人曰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不利。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1.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消费水平,步}i.动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卜所建立的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助老相结合的多少公次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佳选择。在农村发展老年保障事业的过程中,应坚持现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商业性保险与社会性保险相结合的原则,以缓解国家和地方l }l政的巨人压力。老年阶层收入水平提高,会带动消费水平提高,扩人内需,也会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老年劳动力的就业岗位。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口益凸显出来。为了维持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少夏,应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d时,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加快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年劳动力的择业适应性。3.延长退体年龄,减轻社会经济压力。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老年负担系数将不断上升,山2000年的10. 15%急速上升到2030年的20. 35 % ,至2040年将达到高峰值。随着人曰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几老年人的费用人幅少夏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人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负担。因而,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一:一是制定养老保险法》,严格禁II.提前退体;一是随着人曰预期寿命的延长,相应延长退体年龄,充分提高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曰,使扩人再生产的积祟基金相对增加。4.进一步深化)、‘籍制少夏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发达国家靠从发展中国家输入劳动力来解决人曰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自山流动办法。为此,应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少夏及)、‘籍制少夏改革,解决外来人曰在吃、住、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产业间的合理流动。5.合理开发利用老年劳动力资源。人曰老龄化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几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曰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祟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少夏上有助」几经济发展。因而,应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创造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社会环境,鼓励老年劳动力再就业。}司时,知识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曰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也为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曰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caj格式,有错别字,请见凉,如需qq:540124338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但是我国现阶段针对老年人的社会工作方面的服务还远远不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社会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果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农民收入和居住现状良好为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但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结论引入老年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是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进程、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的应用有待推进。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三岗乡、辉南县抚民镇七社、兴隆山镇杏花村、三岔河市西三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一院之内或者在同一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2.1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134.6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3.73%;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一个老年人的占57.30%,有两个老年人的占42.18%。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70.10%,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29.90%,其中:单身老人户占8.37%,一对老年夫妇户占19.51%,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1.50%〔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4.37万张,入住老年人2.72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28.5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48.1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增长1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增加0.86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48.37%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性服务,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2.2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2.3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3.1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3.2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家庭养老社区服务社会工作者
论文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拙和核心问题二家庭养老仍然是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新载体几本文提出社区要在政府的支持之下,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工作者专业人员,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建立社区服务发展指标体系,从而加强社区养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标志着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2亿以卜,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 / 4。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间题,在养老的方式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争议:
一、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农业文明产物的当代城市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来自人口条件、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其脆弱性已开始显现,非家庭养老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老年家庭增多,家庭功能弱化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尤其是城市的出生率降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
社会发展推动住宅购买人群的变化,家庭两代分居现象逐渐增多。按照人口学家最近做出的家庭人口预测,我国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比例将逐渐降低,独居或只与配偶居住的65岁以上老人占老人总数比例将由1990年10%迅速上升到2050年的27 %,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
(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速度如快,竞争日益激烈
科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的人
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城市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年轻人陷人了角色困境,他们要同时扮演好成功人士的角色、合格父母的角色和孝顺子女的角色是勉为其难的。例如,工作的压力日益沉重,还要教育儿女,使一些子女没有精力照顾父母又如目前社会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增高,青年人需要再学习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或者去寻找更多发展的机遇,远离年迈的父母,使得家庭人口外流。这些都使得现有的家庭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了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这就是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相分离的态势,而且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这是传统家庭养老制度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种新的变革:
由此可见,养老间题在家庭养老所不及之下,就需要社会的力量来解决了
二、社区养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加强社区服务的质量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委员会,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可以在社区发展这种大趋势之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和改善老年人的处境:
(二)建构社区服务养老体系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社区养老服务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保证,社区成为城市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选择。社区对于老年人来说又是最重要的聚居地,所以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这种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可以及时地给老年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身体上得到锻炼,在互相交流中情感得到倾诉,这也就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所以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是改善养老条件的有效途径。
1.发挥社区功能,扩展养老服务的项目
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区老年人在生活方面和精神方面都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的老人即使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也没有很充足的精力来照顾老人,相对来说老人就会倾向于对社区的依赖。 在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可分为居家服务和家外服务。居家服务是对居住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家外服务包括托老所和敬老院。托老所这种模式既减轻了子女照顾的负担,又没有将老人完全隔离于“家”之外,对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意义的;敬老院,被大众接受为直接的养老设施,应提高其分布密度,分散在社区内.这样老年人可以不必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便于子女、亲戚探视,加强亲情的交流。
在改善老年人精神状况方面,可以采取直接和间接两者结合的方式。
直接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聊天站”“畅谈角”,让老年人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间接方式可以加大娱乐设施的建设,开设“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还可以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春游和夏令营活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转移心中的不快。
2.在政府宏观管理下提高社区的自身经济能力
政府宏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社会福利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并且总结、加大推广先进经验的宣传,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引导社区服务福利机构发展的大环境。
养老金社会化的发放使得老年人可以就近领取,形成了社区服务网络。但是政府的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政府和企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保障的时候,社区可以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大量吸收和安置退休人员,使退休人员在为社区创效益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必要的劳动补偿,实现双赢。老年人工作退休之后,产生心理落差,感到自我价值丧失,会产生消极的生活态度以至不利于老年生活。而这些老年人中很多人依然有工作能力,有的文化水平很高,由此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实现他们的“再就业”,这种“再就业”可以“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使大家产生互动,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既是对他们自身的补贴,又能实现社会价值
3.提升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
社区老人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照料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常识,还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为此要抓好在职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的工作,加强专业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灌输专业的理念,用专业社工的标准来衡量。
社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兴起也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基本的照料技能,更多的是要有心理咨询的技能,并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持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资格证。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是实践的积累,结合理论与实践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之上,社会工作者有了一片土壤来发挥其专业的特长,实现其专业的价值,也有利于实现社区的稳定。当然,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也需要社区合适的机制和模式来启动,只有在相关政策支持之下,社会工作的有效性才可以发挥出来,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社区服务的执行者,社区和社会工作者是紧密相连的,引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是完善社区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4.发挥社会集体意识,争取广泛的支持
社区服务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社区的力量,社区的发展是顺应市场经济的结果,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发挥集体的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携手共进,才能走上良性化的发展道路二从政府方面来说,民政部门要发挥规划、检查、监督的作用,社会保险局也应该参与规划、检查、监督和酌情划拨养老保险基金,以及关注养老保险受保人。从社区协调委员会方面来说,要发挥所在社区的企业、有关单位的作用,加强对社区成员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