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1】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
当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其化学机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的中药具有治疗的功效。
本文初步阐明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然后对未来中药炮制的发现方向和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反应;化学机理
炮制是中药使用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料在炮制之后使得中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中药具有药用价值发生改变。
所以对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进行研究,了解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机理的变化,对于掌握中药的治疗原理,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方法
中药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饮用,只有通过炮制后,才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是因为药材在炮制后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一些有毒物质失去效用,从而变得对治疗有利。
对于大小分子的研究应该借助与先进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如当前应用较多的GC-MS/MS等分析仪器,能够对于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炮制过程中,中药除了具有化学机理变化,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想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对其物理成分和药效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
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分析
2.1 水解反应
中药一般都含有黄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苷类具有水解的特性。
苷类在发生水解后,会形成新的成分,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不同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处理程序,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无论是蒸、煮、润都是如此。
所以水解反应能够将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水解反应的中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黄铜苷类成分
黄铜苷类成分是中药中存在较广泛的物质,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黄酮类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中药的疗效发生改变。
如甘草能够解毒清热,润肺止咳。
在甘草的炮制过程中,黄铜苷类会发生水解而失去糖链,从而生产甘草素和异甘草素,这也是甘草能更改润肺止咳的原因。
2.1.2 多糖类成分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重要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活性发生变化,如地黄在炮制后的成分中不再含有水苏糖等,但是对于一些炎症的疗效会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
常见含有碱类成分的中药有苦参,麻黄,黄连等,而这些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一般都附带一定的乌头碱,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中药炮制后,生物碱成分会被水解,使得毒性降低,同时对于止痛的效果更好。
2.1.4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知母中的知母皂苷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由皂苷元和1个或多个糖基组成,在炒制、炙制或蒸煮制过程中常发生脱糖基水解反应,生成新的成分,进而引起临床疗效发生改变。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中药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情况与其在该中药中的含糖量有关,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后会失去糖基,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如山茱萸在炮制后失去糖基而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提升,从而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将一种化学成分转化成其异构体的过程,然后使得中药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人参在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天然S-构型人参皂苷在发生水解的时候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为R-构型的次级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2.3氧化反应
中药在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成分,使得其临床效果发生改变。
如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常见的中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炮制后入药。
其具体氧化过程是,将自然铜置于30-800℃的环境中加热,通过氧化后,二硫化铜转变成一硫化铜,并且还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以及一氧化铁等成分。
而其原理是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
2.4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使得物质中的某些基因与一些小分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
如乌头和附子都具有驱寒止痛的功效,但是都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
乌头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的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
从而达到减小毒性,较好入药的效果。
2.5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是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中或者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些成分在经过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引起药性改变,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如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
从而达到入药的标准。
2.6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复杂的加工,产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使得治疗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川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酒制。
就是将川芎中部分化学成分在通过酒制后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而这些新成分能够对于具有治疗效果。
3结束语
中药治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并且中药炮制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理论和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出现,对于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信人们不断对中药炮制学进行研究,未来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且为广发人们群众服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药饮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6:187-189.
[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4,03:363-369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2】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杜仲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并总结重要杜仲的适用范围。
方法 分别采用清炒,砂烫,烘烤三种炮制方式对等质量的杜仲进行加工,并将成品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对中药杜仲进行加工,炮制后中药杜仲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 在配制中药时,一定要考虑中药杜仲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
【关键词】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药杜仲是指杜仲科植物杜仲体表干燥的表皮,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
杜仲喜好生长在温带阴凉地区,一般长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其表皮,枝叶,雄性花朵都是非常难得的滋补原料。
可以用于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对于肾脏亏虚,血压高等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为其药用功效显著,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其化学成分,以期待其更好的参与化学成分医学治疗,本文研究的中药杜仲,主要取其叶片,据权威资料记载:杜仲叶片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杜仲叶片进行炮制,将炮制后成品通过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研究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可以为中药杜仲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炮制方式 中药杜仲并没有统一的加工方法,人们乐于采用以下三种炮制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清炒,砂烫,烘烤。
杜仲经过炮制,化学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用性能,它的配伍比例和配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
不同的炮制方法,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炮制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
1.2.1.1 清炒炮制法 清炒即在炮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助材料,清炒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①将药物按照品种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并按照药物大小进行划分,分数次对其进行加工,避免药物因大小不同而受热不均。
②将炒锅温度调至中档,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炒锅中,先急火后慢火,不停翻炒。
③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还有的边框出现烟雾,表皮成黑色,炒制完毕,取出。
1.2.1.2 砂烫炮制法 砂烫法的主要原料为河砂。
一般加工步骤为:①将适量的洁净河砂放置于锅内,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当河砂流动顺畅时,将分好类的药物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当药物被烫至符合标准时,快速将河砂分离出来,并将其降温。
③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滚热的砂锅中,不停翻炒。
④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肉眼观察呈现深褐色,并散发焦香气味时,加工完成。
1.2.1.3 烘烤炮制法 烘烤法指将中药放置于烘烤仪器内,进行保温烘干处理,这种炮制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本次加工中药杜仲,只需将5克重量的杜仲,铺平放置于铁盘之中,将铁盘放入烘烤箱,温度调节至180摄氏度,进行烘烤,当杜仲表皮呈现深褐色时,加工完成,停止烘烤。
1.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分析 将炮制后的中药杜仲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原理 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将计算出的百分率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结果,当P<0.05时,统计结果符合规定,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炮制方法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烘烤炮制法为例来分析中药杜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符合规定,可以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炮制后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炮制后递减明显。
3 讨 论
中药杜仲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涵盖,钙,铁,锌,铜,磷,猛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益,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
经过提取分离本次炮制后的中药杜仲,可以得到两个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可知,两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可以证明炮制对中药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影响比较严重。
鉴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特别性质,炮制者应该特别注意炮制对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影响,探究炮制后中药杜仲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很必要。
参考文献
[1] 白润娥,张晋阳.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2] 常晓红,王荣芳,于越.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J].中国药业,2011(11).
[3]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09).
古代炮制文献研究蜜制甘草最早见于唐代的《千金翼方》,其上有“蜜煎甘草涂之”的记载。此外,有的文献尚载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日:“蜜炒”,明代的《炮制大法》则要求“切片用蜜水拌炒”,此外,明代的《先醒斋广笔迹》、清代的《成方切用》都提到了“去皮蜜炙”。 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制的甘草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先将待炮制的甘草放置于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热,加入炼蜜共炒,至芳香泛黄,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现代炮制工艺现代炮制工艺一种蜜炙方法为:先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甘草片拌炒均匀,3~5 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该法所得蜜炙甘草不易焦糊,质佳。有文献记载,对烘法与炒法炮制的蜜炙甘草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同等剂量下,两者有相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拮抗地塞米松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烘制蜜甘草的急性毒性实验低于炒制蜜甘草的毒性。故认为现代化大生产可用烘法代替手工炒法,有利于统一工艺标准。席先容等报道,以烘制蜜炙甘草炮制品的外观性状、甘草次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蜜炙甘草炮制工艺进行优选,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是A2b3c2,即加入25%的蜂蜜,闷润透心后,在60~C烘60 min。段永红等应用重量法测定生甘草、传统蜜炙法和机器蜜炙法的蜜炙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甘草经蜜炙后,甘草酸含量损失约20%~30%,而传统的蜜炙法与机器蜜炙法对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且外观色泽均匀、无焦斑,入库后保存时间长,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王萃扬等通过对种中药饮片(包括甘草)使用微波炉蜜炙与传统蜜炙方法比较,结果微波炉蜜炙饮片外观、色泽等优于传统蜜炙饮片,质量稳定性好,含水量明显较低,差异显著,且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易控制,省时省力。吴世强等总结10余年使用远红外烤箱蜜炙中药的炮制优点为:饮片色泽均匀一致,避免污染,温度有量易于掌握,减少劳动强度易于操作。黄树清采用高压高温上蒸炙法蜜炙甘草取得满意效果,其优点是:炮制品片面整齐美观,有光泽,呈亮金黄色或深黄色,气纯香味甘甜,久贮一年不发粘,不发霉生虫。炮制辅料的研究对于蜜炙甘草的用蜜量,《中国药典》规定25%,《广东省炮制规范》规定50%。
药学论文提纲怎么写
药学论文提纲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的药学论文提纲,欢迎大家阅读,也希望能够通过药学论文提纲,让大家了解论文提纲的写作包括哪几方面。
论文题目: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了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建立了珍珠透骨草及其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初步建立了珍珠透骨草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
提取工艺方面,在确定乙醇为提取溶剂后,分别采用回流法和渗漉法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进行提取,结果回流法提取总黄酮效果较好,故选用回流法为提取方法。
在通过单因素考察后,分别考察了醇浓度、提取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加12倍量70%乙醇在75℃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纯化工艺方面,经过筛选,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进行纯化。
通过对泄漏曲线、吸附流速、吸附时间、上样浓度、洗脱溶剂、洗脱体积、洗脱流速考察,最后确定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经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的药材干浸膏用相当于生药材4倍量的水溶解,制成0.25 g生药/mL的样品液,将此样品液以1BV/h流速上样,药液重复过柱两次,吸附12h后,用5BVH_2O以2BV/h洗脱除杂,最后5BV60%乙醇 4BV/h洗脱。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珍珠透骨草开发研究和利用,制定规范的、科学的中药质量标准,本课题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珍珠透骨草中A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良好,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通过DPPH抗氧化活性试验,发现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与VE相近。
中文摘要6-7
英文摘要7-8
前言8-10
第一章 绪论10-20
1 中药透骨草的研究进展10-14
1.1 透骨草类中药的基源研究10-12
1.2 透骨草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12
1.3 透骨草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反应12-13
1.4 透骨草类中药的临床应用情况13
1.5 小结与讨论13-14
2 总黄酮提取与纯化工艺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4-20
2.1 提取工艺研究14-17
2.2 纯化工艺研究17-18
2.3 测定方法研究18-19
2.4 展望19-20
第二章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20-38
1 仪器与材料20-21
1.1 药材来源20
1.2 仪器20
1.3 试剂20-21
2 实验内容21-38
2.1 珍珠透骨草提取工艺的研究21-29
2.2 纯化工艺研究29-38
第三章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质量标准的研究38-46
1 珍珠透骨草提取物的质量标准38-39
1.1 名称珍珠透骨草提取物38
1.2 处方38
1.3 制法38
1.4 性状38
1.5 鉴别38
1.6 检查38
1.7 含量测定38-39
1.8 贮藏39
2 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39-46
2.1 名称39
2.2 制法39
2.3 性状39
2.4 鉴别39
2.5 检查39-41
2.6 含量测定41-46
第四章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46-50
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46-47
1.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机理46
1.2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46
1.3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自由基作用46-47
2 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47-50
2.1 材料与仪器47
2.2 方法与结果47-50
第五章 总结50-51
致谢51-52
参考文献52-57
知识扩展: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那么透骨草的具体功效还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透骨草的功效吧。 透骨草的功效 1、解毒化疹 《灵秘丹药笺》曰:“疗热毒。”《杨诚经验方》选用本品,治肿毒初起。《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则用本品治阴囊溼疹,疮疡肿毒。故可思透骨草治疗疮癣肿毒,阴囊溼疹,一般多煎水外洗。因本药外洗还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以及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 2、舒筋活络 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邪,经气失宣,症见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可选用透骨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之。如《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选用该品,治筋骨拘挛。 3、祛风除溼 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溼。八肝经,故能祛风除溼,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溼疼痛挛缩。”若因风寒溼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选用该品,祛风散寒胜溼,病邪去,则诸症自愈。 4、活血止痛 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对于一身上下,心腹腰膝,内外各种疼痛,均可选用该品治之,取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之功,血气通则不痛。 透骨草的药用价值 【药名】透骨草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经 【功效】祛风除溼;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主风溼痹痛;筋骨挛缩;寒溼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溼疹;疮疖肿毒。 【炮制】拣净杂质,切段。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薰洗;或捣敷。 【摘录出处】《中华本草》 透骨草的药用搭配 1、配附子 附子辛甘性热,祛寒燥溼,偏走肾经,温肾助阳。走而不守,内达外透,升降活络。两药合用,同类相从,相得益彰,肝肾同治,气血皆调。除沉疴,治顽痹尤效。 2、配苍术 一燥溼偏长,一止痛有功。两药相须为用,祛溼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 两药合用,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 4、配鸡血藤 两药合用,补肝益肾,活血止痛。久痹属虚者最为相宜。 5、配白鲜皮 白鲜皮苦能燥溼,泻火解毒,两药合用,治疗溼疹热疮。燥面板之溼,解肌蕴之毒,其效显著。 透骨草的药用附方 1、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周益生家宝方》***:该品、穿山甲、防风、当归、白蒺藜、白芍、稀莶草、海风藤、生地、广皮、甘草。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 2、治风溼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该品、制川乌、制草乌、伸筋草。水煎服。 3、治阴囊溼疹,疮疡肿毒***《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透骨草、蛇床子、自藓皮、艾叶。煎水外洗。 4、治肿毒初起***《杨诚经验方》***:该品、漏芦、防风、地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 5、治风溼疼痛,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经验方》***:该品、伸筋草、羌活、独活、附子、千年健、海桐皮、红花。水煎服。 6、治顽固风溼疼痛***《经验方》***:该品、川乌、伸筋草、骨碎补、全蝎、鸡血藤。水煎服。
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机理【1】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的制药技术。
当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其化学机理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的中药具有治疗的功效。
本文初步阐明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成分变化,主要的化学反应包括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和分解反应等。
然后对未来中药炮制的发现方向和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反应;化学机理
炮制是中药使用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材料在炮制之后使得中药本身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使得中药具有药用价值发生改变。
所以对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进行研究,了解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机理的变化,对于掌握中药的治疗原理,提升中药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研究方法
中药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直接饮用,只有通过炮制后,才能够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是因为药材在炮制后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得一些有毒物质失去效用,从而变得对治疗有利。
对于大小分子的研究应该借助与先进的仪器和现代技术,如当前应用较多的GC-MS/MS等分析仪器,能够对于中药炮制前后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实际炮制过程中,中药除了具有化学机理变化,还伴随着物理变化,所以想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机理,还需要对其物理成分和药效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药炮制的化学机理。
2.中药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机理分析
2.1 水解反应
中药一般都含有黄铜苷类、环烯醚萜苷类以及皂苷类等苷类成分,苷类具有水解的特性。
苷类在发生水解后,会形成新的成分,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变化。
中药的炮制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药材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不同的药材都有一个共同的处理程序,在有水的环境中进行加热处理,无论是蒸、煮、润都是如此。
所以水解反应能够将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水解反应的中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黄铜苷类成分
黄铜苷类成分是中药中存在较广泛的物质,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黄酮类成分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中药的疗效发生改变。
如甘草能够解毒清热,润肺止咳。
在甘草的炮制过程中,黄铜苷类会发生水解而失去糖链,从而生产甘草素和异甘草素,这也是甘草能更改润肺止咳的原因。
2.1.2 多糖类成分
中药中的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重要在炮制过程中发生水解反应,使得其活性发生变化,如地黄在炮制后的成分中不再含有水苏糖等,但是对于一些炎症的疗效会提高。
2.1.3 生物碱类成分
常见含有碱类成分的中药有苦参,麻黄,黄连等,而这些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一般都附带一定的乌头碱,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中药炮制后,生物碱成分会被水解,使得毒性降低,同时对于止痛的效果更好。
2.1.4 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成分在中药中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知母中的知母皂苷和桔梗中的桔梗皂苷等。
皂苷类成分由皂苷元和1个或多个糖基组成,在炒制、炙制或蒸煮制过程中常发生脱糖基水解反应,生成新的成分,进而引起临床疗效发生改变。
2.1.5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中药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情况与其在该中药中的含糖量有关,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解后会失去糖基,使得中药的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如山茱萸在炮制后失去糖基而变成紫黑色,并且5-HMF等的含量提升,从而能够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2.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指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将一种化学成分转化成其异构体的过程,然后使得中药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人参在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天然S-构型人参皂苷在发生水解的时候发生异构化反应,转化成为R-构型的次级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发生改变。
2.3氧化反应
中药在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中药的成分,使得其临床效果发生改变。
如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接骨续筋的功效,是常见的中药之一,一般情况下在炮制后入药。
其具体氧化过程是,将自然铜置于30-800℃的环境中加热,通过氧化后,二硫化铜转变成一硫化铜,并且还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以及一氧化铁等成分。
而其原理是自然铜经煅烧和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
2.4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置换反应,使得物质中的某些基因与一些小分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从而改变药物的疗效。
如乌头和附子都具有驱寒止痛的功效,但是都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
乌头和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乌头碱类的生物碱的乙酰基被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
从而达到减小毒性,较好入药的效果。
2.5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在中药炮制过程中,是将一种化合物分解成二中或者二种以上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成分较为复杂,有些成分在经过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引起药性改变,从而改变临床疗效。
如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中广泛存在的田七素是一种特殊氨基酸,又名田七氨基酸,属二元酸类,对热不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神经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在红参加工炮制过程中,田七素受热发生脱羧降解反应,生成1-醛基-二氨基丙酸,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人参的毒性。
从而达到入药的标准。
2.6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复杂的加工,产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成分,使得治疗的'效果发生改变。
如川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能够活血化瘀,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酒制。
就是将川芎中部分化学成分在通过酒制后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学成分,而这些新成分能够对于具有治疗效果。
3结束语
中药治疗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凝结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并且中药炮制学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的完善,特别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新型的理论和新型的技术不断的出现,对于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信人们不断对中药炮制学进行研究,未来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并且为广发人们群众服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标准中药饮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培叶. 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机理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6:187-189.
[2]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4,03:363-369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2】
【摘要】 目的 通过测定杜仲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并总结重要杜仲的适用范围。
方法 分别采用清炒,砂烫,烘烤三种炮制方式对等质量的杜仲进行加工,并将成品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通过分析可知,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来对中药杜仲进行加工,炮制后中药杜仲的化学成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 在配制中药时,一定要考虑中药杜仲在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情况。
【关键词】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化学成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药杜仲是指杜仲科植物杜仲体表干燥的表皮,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
杜仲喜好生长在温带阴凉地区,一般长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上。
其表皮,枝叶,雄性花朵都是非常难得的滋补原料。
可以用于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对于肾脏亏虚,血压高等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为其药用功效显著,得到了医疗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很多医疗机构都致力于研究其化学成分,以期待其更好的参与化学成分医学治疗,本文研究的中药杜仲,主要取其叶片,据权威资料记载:杜仲叶片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药杜仲叶片进行炮制,将炮制后成品通过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研究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和试验可以为中药杜仲用药提供更多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 炮制方式 中药杜仲并没有统一的加工方法,人们乐于采用以下三种炮制方式对其进行加工:清炒,砂烫,烘烤。
杜仲经过炮制,化学成分往往会发生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药用性能,它的配伍比例和配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应该相应发生改变。
不同的炮制方法,成分的变化也不尽相同,炮制方式的选择相当重要。
1.2.1.1 清炒炮制法 清炒即在炮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助材料,清炒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①将药物按照品种和加工方式进行分类,并按照药物大小进行划分,分数次对其进行加工,避免药物因大小不同而受热不均。
②将炒锅温度调至中档,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炒锅中,先急火后慢火,不停翻炒。
③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还有的边框出现烟雾,表皮成黑色,炒制完毕,取出。
1.2.1.2 砂烫炮制法 砂烫法的主要原料为河砂。
一般加工步骤为:①将适量的洁净河砂放置于锅内,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当河砂流动顺畅时,将分好类的药物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当药物被烫至符合标准时,快速将河砂分离出来,并将其降温。
③夹取5克重量的杜仲,将其放置于滚热的砂锅中,不停翻炒。
④肉眼观察杜仲出现断丝情况,肉眼观察呈现深褐色,并散发焦香气味时,加工完成。
1.2.1.3 烘烤炮制法 烘烤法指将中药放置于烘烤仪器内,进行保温烘干处理,这种炮制方式简单便于操作,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本次加工中药杜仲,只需将5克重量的杜仲,铺平放置于铁盘之中,将铁盘放入烘烤箱,温度调节至180摄氏度,进行烘烤,当杜仲表皮呈现深褐色时,加工完成,停止烘烤。
1.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分析 将炮制后的中药杜仲依次用紫外线――可见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光谱分析法进行观察,统计杜中原产品和炮制后成品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原理 使用SPSS13.1软件进行统计,将计算出的百分率进行对比,使用t检验结果,当P<0.05时,统计结果符合规定,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三种炮制方法结果比较 见表1。
2.2 中药杜仲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烘烤炮制法为例来分析中药杜仲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经过统计学分析,符合规定,可以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炮制后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木脂素和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在炮制后递减明显。
3 讨 论
中药杜仲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胶质,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微量元素主要涵盖,钙,铁,锌,铜,磷,猛等。
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有益,可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控制血压。
经过提取分离本次炮制后的中药杜仲,可以得到两个化合物,经过科学检测可知,两个化合物均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这可以证明炮制对中药杜仲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影响比较严重。
鉴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特别性质,炮制者应该特别注意炮制对于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影响,探究炮制后中药杜仲所含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很必要。
参考文献
[1] 白润娥,张晋阳.杜仲不同片型及其制品煎出率的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3).
[2] 常晓红,王荣芳,于越.杜仲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J].中国药业,2011(11).
[3] 刘圣金,狄留庆,吴德康.杜仲炮制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09).
讨论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影响论文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重要经验,通过炮制处理中药材形态、外观、四气五味等均会发生改变,同时毒性药物毒性作用也会大大降低,可知炮制即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又改善了药物疗效。中药材多为天然植物药,存在较多活性成分,而炮制过程促进了这些活性成分灭活、分解等反应发生,也直接改变了药材的功效,因而炮制作用重大。当前,关于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次研究结合现代科学计量资料对炮制影响中药活性成分及功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 炮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
1.1 炮制对生物碱类物质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氮碱性有机化合物,常见于天然植物药中,较多药材含有该类物质,但是较多类生物碱毒性较强,需通过炮制去除或减弱。药材中生物碱不溶于水或水溶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通过加热方式可去除多数生物碱,如乌头、附子等药物生品生物碱较高,经彻底加热后,各类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同时为了保护其他活性成分,调和药性可采用黑豆法和米醋法炮制。
1.2 炮制对多糖类物质的影响多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药材中,在白术、茯苓、大黄等药材广泛存在,具有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力作用。部分药材需经过炮制过程,提高多糖含量,经过加热等方式促进植物糖类水解生成多糖。常用的盐制、酒制、醋制炮制工艺,都可以促进药材多糖含量增加,但是不同药材敏感度不同。以白术为例,不同炮制方法对多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与生白术相比,各类炮制方法均促进了多糖生成,如炭白术中多糖类含量较高,而焦白术、清炒白术则相对降低;但大黄炭和醋大黄中多糖含量不升反降,与白术相反。
1.3 炮制对挥发油类物质的影响
芳香化湿类等中药材中多含有较多挥发油类物质,而挥发油是发挥药材功效的.主要成。挥发油类物质存在一定毒性,尤其含量过高时可引发一系列毒副反应,故需要通过炮制方法去除一部分挥发油。挥发油类物质可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散尽,因而在现代制药提前挥发油时,多采用加热及水蒸气蒸馏获取挥发油,炮制挥发油浓度较高药材时,可采用烘制法等调整烘制时间可控制药材中挥发油含量。以乳香为例,生品挥发油含量过高,较容易产生毒副作用,而经烘制后各类挥发油含量下降49%~80%,对人体刺激性减小达到良好的药效。在以挥发油为主要疗效物质时,需注意炮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挥发油散尽。
1.4 炮制对苷类物质的影响
苷类是常见的中药活性成分,如人参总皂苷、苦杏仁苷、天麻苷、黄芩苷等,不同苷类功效差别较大。苷类成分稳定性较差,受热易分解,因而当苷类物质作为有效成分时,要通过炮制可增加苷类的溶解度和浸出量,同时要保护苷类成分免收破坏。例如,药材中含有苷类分解酶时,要通过加热方法促进酶活性降低或失活,保证苷类成分稳定存在,提高药效,常用方法为热浸法。当苷类成分为毒性物质时,需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促进其水解,以山茱萸为例,生品苷类含量较多,而酒蒸后苷类含量下降50%以上,其中温补肝肾苷类并无损耗,因而保证了山茱萸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2 炮制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2.1 减毒作用
川乌、附子、半夏、甘遂、巴豆等药物生品毒性极大,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差,经过不同炮制方法可消除有毒活性物质或减少活性物质。常见有毒药材饮片中有醋制品、清炒拌醋品、清炒品、生拌醋品等,均已经减毒。以附子为例,生品15~30 g即可达到中毒致死量,而炮制成盐附子、白附子、黑附子等后,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奇效,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急救药品,温里作用大大增强,少量毒性物质具有强心、扩血管效果。
2.2 活血祛瘀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醋制、酒制等炮制方法研究发现,经两种方法炮制后,药物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力增强,抗血小板痉挛,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氧供给;同时,中医也认为醋制、酒制炮制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效果增强,如乳香醋制后活血作用增强,而大黄酒制后祛瘀效力加倍。
2.3 免疫作用
补益类药品通过炮制后,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等提高免疫力作用。如南五味子醋制后提高免疫活性增强,怀牛膝酒制后提高细胞免疫能力等,而中医认为均炮制后两者滋补肝肾作用增强,因而补益类药材要合理选择炮制方法。
2.4 其他药理作用
在抗肿瘤中药研究中发现,部分药材炮制后可抗肿瘤活性可显著增强,如:制全蝎醇浸出物杀伤癌细胞效果提升,同时其对人体刺激性较小。同时,部分药材炮制后泻下作用大大降低,如炙炒或蒸制大黄、巴豆霜等,都可以作为缓泻剂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此外,较多中药经秘制后形成或增强了止咳平喘作用,如麻黄、紫菀、款冬花等,提示这类药材用于止咳平喘之效时需密制。
3 结 语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中医药生产仍滞后于西药,导致该现状的原因为中医药生产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脱节。炮制作为重要的中药生产步骤,应与现代化分析技术、生产技术等科学技术相结合,彻底阐明炮制机制,精确控制饮片成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安全饮片的工业生产。目前,各种药材炮制前后成分及药理学作用变化尚未完成阐明,应在现代科学内涵指导下尽快完善中药炮制研究,促进我国中药材及制剂走向世界市场。
研究甘草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提高甘草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水溶液和50%乙醇水溶液对药材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RP-18、MC I等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33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化合物1),β-谷甾醇(化合物2),5-O-甲基甘草西定(化合物3),1-甲氧基榕叶酚(化合物4),二十二烷醇(化合物5),白桦脂酸(化合物6),甘草西定(化合物7),齐墩果酸(化合物8),华良姜素(化合物9),咖啡酸二十二酯(化合物10),新甘草酚(化合物11),甘草宁H(化合物12),异甘草醇(化合物13),甘草素(化合物14),黄羽扇豆怀特酮(化合物15),3R-驴食草酚(化合物16),刺甘草查耳酮(化合物17),甘草香豆素(化合物18),甘草芳香豆素(化合物19),7,2,′4′-三羟基-5-甲氧基-3-芳香豆素(化合物20),甘草瑞酮(化合物21),异甘草素(化合物22),甘草醇(化合物23),芒柄花素(化合物24),甘草利酮(化合物25),格里西轮(化合物26),芒柄花苷(化合物27),甘草苷(化合物28),芹糖异甘草苷(化合物29),甘草酸(化合物30),芹糖甘草苷(化合物31),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B(化合物32),红花岩黄芪香豆雌酚E(化合物33)。结论:化合物10,20,32,33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 isch.)中分离得到。
学名:Glycyrriza Uralensis Fisch.G.Glabra L.别名: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类别:补益药英文名:Licorice Roots Northwest Origin拉丁名:Radix Glycyrrhizae植物名:甘草性状:黄色至棕黄色粉末
甘蔗的起源有三说,一是起源于印度,二是起源于南太平洋新几内亚,三是起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植蔗国之一。甘蔗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就有种植甘蔗的历史记载,至唐朝大历年间已有制冰糖的记载。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甘蔗有几个起源中心,而中国则是其中之一。甘蔗是一年生宿根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属C4作物。秆直立,粗壮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叶为互生,边缘具小锐齿,花穗为复总状花序。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甘蔗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广泛,以粘壤土、壤土、砂壤土较好。土壤pH值在4.5~8.0,甘蔗都能生长,但以土壤pH值6.5~7.5为适宜
我国开展甘蔗转基因研究已有10余年,研究领域涉及甘蔗的抗病、抗虫、抗旱、品质、蔗糖代谢等方面的改良。我国甘蔗转基因研究主要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两种方法,转化的受体主要以愈伤组织为主。目前,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已获得了一批抗花叶病、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转化的株系,部分转基因甘蔗获农业部批准,分别进入中间试验、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试验安全评价阶段,其抗逆性、产量和含糖量有显著改良。
Guangxi sugar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pillar industries. Importance of the sugar cane industr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to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angxi is very important. Sugarcane is a perennial and annual herbaceous plants, the quality of ratoon sugarcane growth, a direc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 industr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ratoon cane, sugar cane from the root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improve efficiency of China's sugar cane industry to develop healthil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guarantee. Ratoon cane in the field management measures, water management is the most common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 Proper water management,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ratoon cane yield and quality, thu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benefits to sugar cane. In accordance with botany principle, the role of water in the sugar cane when coupled with the obvious effect of water is to play a key fertilizer, manure is open land and water systems of the key production performance. The test greenhouse smart can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base, through a variet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processing, artificial control of the growth process of sugar water and nutrient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all to deal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o explor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ugarcane agronomic and economic characters,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sugar cane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 program to develop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