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布鲁纳教育过程论文题目

布鲁纳教育过程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布鲁纳教育过程论文题目

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语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

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年至1980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80 年起任纽约大学教授。《华盛顿邮报》发布讣闻,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教授因病于2016年6月5日在他的纽约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杰罗姆·布鲁纳著有多部在教育和认知研究上具有开创性重大影响的著作,包括《教育的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1996),《意义行为》(Acts of Meaning)(1990),《论认知:左手随笔》(1962),《教育过程》(1961)。

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c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 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布鲁纳认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的知识。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能。布鲁纳认为,培养学生发现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现"。

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找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扩展资料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语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布鲁纳

布鲁纳教育心理学主动性研究论文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带来取得过很大的成就,对学生的教育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欧美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 (1)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乌申斯基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行为主义的研究占了主导地位,强调心理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以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为代表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由于在教育情境中的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杜威采取了另一条研究路线,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强调实用主义“从做中学”,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这时候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人为代表,主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这些思想为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它不仅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的观点也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在这时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八十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教育心理学家主要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开展研究,例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1994年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概括为以下四点: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发现教学法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论文

布鲁纳提倡的以学生自行学习为主的发现学习法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重用。发现法的发现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发现法强调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发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和深化,并且形成知识和思维的迁移。所以,一般来说,发现法更适用于年级较高的学生。

发现学习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发现学习法的概念,步骤以及作用三个方面让读者初步认识发现学习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致力于研究中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他强调要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个学科之间的不同的个性来重新编排学科教材,并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倡导发现学习法。

发现教学法和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的填鸭式教育的概念完全相反。填鸭式教育中的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的学习和知识获得主要是靠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而避免了在学习和知识获得过程中犯错或则走前人弯路的捷径。相反,发现学习法中强调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布鲁纳认为,在发现教学法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应该是对知识的积极探究者和信息加工的主体。。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自己去探索,研究,发现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所说的发现学习法中的发现不是一般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把布鲁纳的这种发现教学法运用来指导实际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是:

1、 教师提出问题,设置问题情境。这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对该问题的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兴奋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反射(好奇心)或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感兴趣。因为兴趣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教师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和答案,让学生一起对提出的假设和答案进行分析和验证,依次对假设和答案进行有依据的解释和排除。

3、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有关可靠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用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这里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是单一性的。

4、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收集和整理的材料进行严格分析和比较,并且将材料结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用资料事实对假设和答案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5、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新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所获得的结论)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并将其正确的运用到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并解决问题,使知识得到深刻巩固和升华,形成学生的迁移能力。

其教学模式对中学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启示:

1、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是关键。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布鲁纳在发现法中强调要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他认为内部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以发现的结果作为学生自行学习的奖励,培养其学习兴趣。

2、注意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的训练是重点。

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前提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是“科学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品质”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甚至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其中学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较集中,而且失误率小的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但它非常枯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使得学生思维比较单一、固定。发现法是学生通过尝试,猜想,分析等过程,使自己的思维得到高度活跃,思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给出的参考答案,而是尽量发挥想象,运用非正常的思维去学习的过程。发现法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得到结论,其过程不仅让学生得到知识,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记忆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大多数教师把储存知识当作是学生记忆的方法,但是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容易记住,容易造成知识的断层,在实际运用中不容易提取知识。布鲁纳认为把已有的知识放在另外一个新的问题情境中加以运用,巩固,提升,形成知识的迁移,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发现教学法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同时,也重视教材包含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联系。发现教学模式是学生与教材直接接触。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过程,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1、能增长学生一般智力。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究发现以及信息的加工处理,并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的智慧潜力。

2、通过使用发现过程中固有的满意和奖励可激发内在的动机,在发现的过程中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将发现的结果作为自主学习的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从而促使他们把学习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3、提高记忆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让知识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得到巩固,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4、促使习得进取能力和发现的启发性。发现法不仅让学生最终获得知识,而且在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布鲁纳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摘要]: 引导发现教学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具有浓厚的强调教师权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传统的中国幼儿数学教育实践中,引导发现教学法拥有更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机会等鲜明特点,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 幼儿数学 引导发现 教学策略

引导发现教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首先倡导的,就是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问题情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发现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和现象,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开展引导发现教学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评价人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拥有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他发现、研究、创造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的发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研究表明,引导-发现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儿童的创造意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2、《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程将儿童的发现过程、学习过程的理念渗透其中,提出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儿童如何正确思维,培养幼儿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并逐步形成独立、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能用比较、分类、测量等简单方法探究事物;科学教育的指导要点是: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发现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发现事物的兴趣和习惯,进而发展为创新的能力,将事关一代人的素质提高问题。可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开展引导发现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引导发现教学设计策略的具体实施

( 一 ) 创设发现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新知的兴趣

创设发现情境是通过“疑设置疑问”使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将幼儿引入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因为矛盾或悬念较能引起幼儿的认识冲突,产生探索欲望,以此激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策略。幼儿数学的学习应结合具体的现实情境,因为现实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生活体验,促使幼儿产生兴趣、引发好奇心,从而主动发现新知。而且,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一定的具体情境展现出来,会使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和轻松。

1 、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发现情境

幼儿发现兴趣的形成起于原有经验与新的问题产生了矛盾,同时幼儿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最易引起幼儿的心理共鸣。因此模仿或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向幼儿提出问题,可大大增加幼儿探索发现的欲望。例如,游戏活动“送食物”。首先创设情景:一头小熊猫病倒在森林里,要求小动物们给它送水果,提供各种物品要求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出水果,再要求找出食物。

2 、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创设问题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源于动作,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习得开始。幼儿在操作材料(如拼装、粘贴、搭建等)的反复动作过程中,构建起初步的数学概念,感知并理解其中的数量和空间关系,从而有效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且, 拼装、粘贴、搭建等操作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准备一定的操作材料,并提出问题或任务,就是为幼儿将要进行的发现活动设置疑问,铺垫兴趣基础。例如, 操作活动“装盒子”,为幼儿提供大量大小不一的盒子,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往整理箱中装盒子,看哪个小组在一定的时间内装的数量多。经过多次尝试,最后总结出,盒子数量的多少与装入盒子的大小、排列顺序等有关。盒子越大、装入数量越少;盒子越小,装入数量越多。操作活动“什么形状”,首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周围的.环境中,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在提出“车轮”后,教师提问:“如果车轮改成别的形状,可以吗?”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积木车轮,让幼儿充分操作,最后,老师引导总结、交流。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 二 ) 构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发现

1 、保证充足的时间

发现的过程本质是“试错”的过程,幼儿在一次又一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答案。这一过程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发现和试错是不能设置时间限定的。因此,我们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寻求科学答案。

2 、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幼儿发现的起因是幼儿原有经验与新的任务产生心理冲突。由于幼儿原有经验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在操作过程中对任务要求等把握极易出现偏差,使其发现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择机引导、适时点拨,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方法不同,需要使用的材料也就不同,教师很难在课前为幼儿发现准备所需的所有材料,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譬如,自主游戏活动“小马找妈妈”,幼儿自主创意,创设草原上丰茂的碧草,游动的牛羊群、慢悠悠的牧羊人等等,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供部分材料,帮助布置情景等,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

( 三 ) 交流总结,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

在形式上,发现活动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幼儿个体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个人或每个小组的发现活动往往各有所偏重,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都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对发现活动进行集体交流,帮助总结、归纳合理的方法和结论。合作交流是自主发现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发现核心问题,适时引导幼儿交流,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叙述自己的发现过程。交流的过程,是幼儿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可以弥补个人结论的局限性,还能展现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总结表达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总结幼儿发现操作中的亮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取更大的成功。发现过程是幼儿思维发散的过程,为使幼儿对知识、发现结果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与合理,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必须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种或多种最佳的答案。例如,“装盒子”游戏,小朋友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大家一起充分交流,最后归纳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 四 ) 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

新知识的获得,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有两种形式:一是从一种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种数学问题。例如,比较黑球、白球和花球之间的传递关系,黑球大于白球, 白球大于花球,则黑球一定大于花球。将这个知识迁移到数的认识中,3大于2,2大于1,则3一定大于1。二是从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问题。例如,从上述的量之间的传递关系,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冬瓜大于茄子,茄子大于栗子,则冬瓜一定大于栗子。

引导发现教学既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它有更为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

4、周欣,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5、王俊英,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6。

6、林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J]。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布鲁纳认为,教学时机十分重要。他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认为过去的学校,以过分困难为理由,推迟了许多重要学科的教学,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岁月。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根据儿童认识水平,采取合适的方式,就能获得良好效果。“发现法”的提出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出发现法。发现法对学生是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学习,对教师则是一种教学方法,叫发现教学。他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科学家、诗人和小学生的智力活动本质上是一样的,无论在哪里,在知识的最前哨,在三年级的教室里,智力活动全都相同,其间的差别只在程度上而不在性质上,学习物理的学生就是一个物理学家。他重视发现法,是基于对人的主动性的高度评价。他一再强调,不要把人只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认识过程是人主要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是主动地学习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他建议教师多多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去分析、综合发现应得的结论式规律,成为发现者。这样能更好地发掘智慧的潜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现的兴奋感、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保持记忆。

全纳特殊教育论文题目

我觉得你写关于听障、视障、智障、脑瘫、唐氏等特殊教育范畴的文章,会好些,这样会给你加分的,题目鲜明啊,学业不良毕竟是正常儿童方面的,推荐你写自闭症方面的,近年来,国民越来越重视,并且有太多的人们还不了解。希望你的文章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呵呵!

用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中职政治课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了全纳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列举了全纳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中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中职政治课教学的设想: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全纳教育理念提出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特殊教育当中提出并运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出要接纳所有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给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长期受到压抑,其中不少人经历了“失败”的中考,许多学生的文化程度、专业意识、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全纳教育”猖导接受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面向“人人”,人人有能力参与,不排斥任何学生,人人得以发展,注重民主、平等,资源共享、教学相长、和谐发展。

二、全纳教育在中职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我校提出了用全纳教育的理念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脚“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哪怕这名学生身上真有数不清的缺点。学校自2003年实施全纳教育理念以来,庄重提出“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口号,转化“后进生”,“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品行而掉队”。几年来坚持开展党员干部与学生结对活动,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及结对学生特点,或与之面对面谈心,或借助电子信箱、周记、书信、活动、QQ、手机短信等各种载体与形式和之交流。感情上温暖他,人格上尊重他,目标上开导他,专业上激励他,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推行“扩面工程”,党员干部与寝室、地域群体对接,不限身份,自愿申报。寒暑假期,学校组织开展家访活动,全校教职工顶寒风、冒酷暑,翻山越岭、走村访户把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送到每一个学生家里,把关爱送进家门,学生家长纷纷写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密“拉进来,而不是推出去”的指导思想下,学校废弃了“开除”、“劝退”、“留校察看”等严厉手段,一个个“后进生”得以转变,非正常流失生很少。这是全纳教育理念在中职思想教育中的成功实践。那么,中职政治课教学也能否导入全纳教育理念呢?

三、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中职政治课教学

政治课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中职政治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更有异曲同工之效,用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中职政治课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1.中职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突出。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原因,由于不少教师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传统,没有容纳全体学生;其次,是学生方面的原因,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几乎是不想学、也学不进,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依然是课堂、教师、课本“三中心”,师生关系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缺少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性和应用性很少关注,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统治着讲台,缺乏联系学生基础实际和专业实际的创设教学情境,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刀切”的课堂教学不适应多层次的学生,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统一的教学进度,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可尝试在‘全纳教育’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

2.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检测是教学中必备的三个主要环节,“全纳课堂”的教学构想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这三个环节有一定的创新。

(1)教学目标—分层定标。有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价值目标,笔者又在此基础上将之分别细化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较高目标和拔高目标。

①基本目标:把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保证目标。基本目标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

②较高目标:这是以教材、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学生能力可以接受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迁移与变通性的知识、技能、方法的目标。这是教学中的可及目标。

③拔高目标:把教材中智力价值高,与现代科技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拟成问题,激发少数超常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教学的发展目标。

(2)教法选择—激发兴趣。在“全纳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①引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改变课堂教育老面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现代教学媒体能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这是我们语言所不能及的。把一幅幅生动而具体的数据、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而优秀影视、文艺作品又因其特有的吸引力,可以感染学生,获得追求美好人生的情感体验。

有一次,笔者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先从网上下载一则新闻“太湖水藻暴发,引发居民用水困难”,新课开始前先播放,再由同学讨论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自然地引盯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多媒体耳目一新,每一位同学都看得懂,人人都能参与讨论:过渡自然贴切,没有说教痕迹,不会引起“后进生”的反感。这节课导入很成功,参与面很广,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

②把社会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中职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社会问题又似懂非懂。真理不辩不明,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开设讨论课、辩论课、时事评述课堂上进行系列讨论,如中职学生如何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上大学就意味着没有前途吗,金钱是不是万能的,由城区禁骑摩托车引出的环境保护的思考,我们所感受到的国家惠民政策等等问题的讨论。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创造性地以其特有的视角去看社会热点话题。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勤思考、善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③关注课堂的每一位同学,激发边缘学生的兴趣。在中职学校,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上课靠睡觉打发日子的学生,对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上什么课,怎么上课,都无所谓。如何把这部分处在学习边缘的学生纳入到课堂中来,是全纳教育课堂关注的重点。

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让两位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个小品:家境较好的中学生小华花钱大手大脚,父亲对其批评教育,用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教育他,小华仍不以为然,认为条件好了,不需要节衣缩食,作为现代人,应该能挣会花。他们表演十分活跃,课堂气氛十分轻松,笔者对他们大加赞赏,紧接着笔者请他们先谈谈对自己表演的这个小品的看法,他们受到笔者的鼓励,也谈一些,虽然讲得不很流利,但毕竟己经开口讲话了,结果这节课他们听得很认真,没有趴在桌上睡觉。

(3)教学检测—开放灵活。任何一个教学构想如果没有适合于它的评价体系支持,再好的构想也很难实现。而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统一性,缺乏灵活性。“全纳课堂”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教法进行全方位的分层,检测手段灵活多样。

首先,在教学反馈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达标要求。课堂教学设置目标不同,教学检测就应不同。三个层次各有各的标准,不能一张试卷一刀切,否则就会“切’掉半数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检测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使用开卷答题,可以采用开放式的题目,要求学生谈体会写看法等,学生多少都是能写一点的。还可以要求学生以开口说的方式,不会写就说嘛。

3.全纳教育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逆反心理。中职生的叛逆心理常常令很多教师大为恼火,学生的一句“怪话”,若引来教师的一番训斥,火药味便令充斥课堂,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全纳课堂”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待学生的“奇言怪论”,教师不能一骂了之,要把学生的缺点看成特点,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化解恶作剧的学生,同时,这也许是教师展示能力的机会,不要轻易让它溜走。

其次,“全纳课堂”是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师在课内外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型的、对话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才能互相欣赏、互相信任,师生的心灵才能有交流、碰撞和融合,师生间的心理才能相融,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改进教学理念。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因为特殊群体学生本身就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程度有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教学理念等,在语文的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变,以期能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特殊教育 语文教学 认识 思考

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身体上的问题,这对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造成了阻碍,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造成了影响。这些问题也给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通过交流来处理问题。语文同生活密切相关,语文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极其重要的交流工具,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总结,探究出适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很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并且在教学中只追求教学形式,对教学目标的把控不够准确,在传授知识时毫无重点,对知识点的讲解极为表面,欠缺对知识的总体把控,这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特殊学生群体来讲,如果教师讲课是总也抓不到学重点,会导致学生听课时摸不着中心,势必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

(二)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

在语文课堂里,教师过多地关注自身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没能将探究式教学同课堂知识把控结合起来,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阻碍作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由于自身问题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相对迟缓,而教师又只顾及自己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关注,这样就使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机械的记忆方式是无法完成创新突破的,这也不利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

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进而获取富有动力的知识。

三、综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执行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具备的不同性格、爱好、素质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综合式考量,对学生采取的个性化的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喜欢默默学习,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优势的科目加强训练并给予更高的标准,而对于思维固定模式的学生要进行低强度的练习,设定适合学生语文思维提升的方式。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大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生活、认知生活

特殊教育语文教材里有的语文描写相对符合一些学生的实际,可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通常会忽略或者了解甚少。所以,教师要在平时加强生活积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如此。学生才可以透过观察去感受生活,体会到生活里的现象及规律,累积素材,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激励特殊教育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的自主创新是指学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为核心,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出自身观点。教师要适时指引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其他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以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教材里有些语句的描述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经历非常相像,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打造出场景,将课文里表述的客观景象以及现象立体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结合生活里的经验进行感受,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学生通过对美丽画面的感受,可以想象课文所传达出的情景,在朗读的过程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充满活力的世界。教师一定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接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课文的意思,这也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课堂教学中,组建学生进行同主题有关的游戏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验

乏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组织与主题有关的游戏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透过游戏,可以确保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简单,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玩乐里完成教学要求。

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而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了过去乏味的教学形式,加快了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方面的进步。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重点,以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确保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全方位协调学习,进而让特殊教学的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趣,让特殊学生的不同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给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论文范文

教育毕业论文选题过程

本科生的话你的指导老师会直接给你题目,并且会指导你怎么做,研究生的话你的老师会给你题目,但是一般不会指导你怎么做,博士生需要自己思考做什么样的课题。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法,十分详细一、选题工作的重要性1、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老师给的选题仅是确定选题大致范围,学生可以从选题指南中选题,也可以在本学科领域内自拟题目,但自拟题目不能脱离本学科领域。2、选题不等于论文的最终题目,只是一个规划、预想。举例。3、选题是论文撰写的前提和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范围。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4、毕业论文的选题的重要性。是一门课,拿毕业证和学位证,进个人档案,有人抄袭实际是遭受“终身追捕”。5、教师指导,但关键是自己努力。不能依赖老师。缺乏研究分析,不加思索,信手拈来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文章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胸中无数”,材料的准备不足,勉强提笔来写,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可能推倒重来,将来极度被动,影响顺利毕业。二、选什么样的题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意义。2、小的理论问题。学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其形式还是内容都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有着重要区别。非学术论文是对学术论文的一种传播和宣传、介绍,而不是原始性的创造。比如报纸杂志上刊登的评论、政论等是典型的非学术性论文。非学术论文的主要功能是对学术性论文的稀释和宣解,但有时也可能会成为学术性论文的先导。注意三点:第一,非理论问题不应该选。第二,重大理论问题不好选(有些政治局考虑的问题,我们选了做不下来)。第三,特别敏感政治问题建议不要选。3、自己能做下来的题目。知己知彼,量力而行。所谓“知己”,首先,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基础比较好,又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那就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内容复杂一些的题目;如果自己觉得综合分析一个大问题比较吃力,那么题目就应定得小一些,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把某一问题说深说透。所谓“知彼”,一是要考虑到是否能找到资料。资料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作者亲自考查获得的。第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资料室,或者是上网。二是要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考虑:兴趣、知识、资料、时间选喜欢的题目。有兴趣才有研究的欲望,内在的动力和写作情绪就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知识储备够不够。如果不够,用半年时间能否补上。资料够不够。至少泛读五本书以上、精读二、三本书(近十年内)、三篇以上相关论文(期刊网上下载)研究外国问题,要参考外国的译著或原著。找资料的追踪溯源法。时间够不够。尽快定题,慎重定题,然后转入资料阅读、构思。写初稿要留出至少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修改留出一至两个月。建议下学期开学交初稿,五一以前定稿。赶前不赶后的原则。4、中庸之道:不新不旧的题目(此处对本科生而言,博硕士最好要找别人没做过的题目)太新,没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太旧,没有研究价值和必要,得分不会高。附:宋楚瑜提出选题的原则包括:1、选题应依志趣;2、对于所选题目应有相当准备;3、题目宜切实,不宜空泛;4、题目宜新颖致用;5、避免争论性的题目;6、避免高度技术性的题目;7、避免直接概括的传记;8、避免做摘要式的论文;9、题目范围不宜太大;三、如何选题1、由大及小。步骤:先选定领域,然后专业,再方向,再具体题目。一定要找到具体“问题”。在选题的时候,必须深入到具体问题的层面。如果你停留在研究领域或者研究方向,那么你的选题就会有问题,你就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提供以下三个具体方法来确定问题:2、快速浏览,从研究概况中得出研究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建议:第一,浏览资料,勤作笔录,记下纲目关键词,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注意电脑来源的资料标题性为多,实质不多,不要只来源于电脑。第二,是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第三,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第二,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比如姚力的《商品房预售欺诈及惩罚性赔偿研究》。第三,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4.由老师定题的方法。现有不少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布置给学生做,这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对多数同学不适用。四、注意几个问题1、题目要小。题目可大可小,可以大题小作,也可以小题大作。但提倡小题大作。对初写论文者来说,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因为题目小一点,容易掌握。不要认为题目小了,论文的就没有份量。其实,份量的轻重与题目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有人追求大题目,全面论述一个大问题,由于无法深入,很容易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论文还是没有份量。相反,如果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能够深入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见解,那论文就很有份量。大题要通过副标题来限定。常犯错误举例:死刑研究(太大)2、题目要新。新颖,吸引眼球。每篇论文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总是其标题。人们浏览论文,首先从标题上来判断有没有阅读的必要。这里的新不是新奇,而是指新角度、新内容、新情况、新发现。论文标题要像一种标签,务必精炼、醒目。注意:新颖不是生造词汇、翻译体(多个的)。3、题目要简。不要一个废字,赘词。题目要直白,不要隐讳。题目越直白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写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在标题中故弄玄虚是不好的文风。4、最好是陈述句、判断句,偏正或动宾结构。以下诸如此类的题目表述因为没有表达命题,都是不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面对未来"老年中国"谁为农民伯伯养老(属于疑问句)、试论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够完善(无须再论证)、加强立法,完善我国检察监督权(像领导报告,我国检察权监督的完善)、如何维护妇女权益(论妇女权益的维护属于命题)、论区分抵押与质押权(论抵押权与质押权的区分属于命题)、坚持实行"严打政策"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坚持实行"严打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属于命题)、打开潘多拉的盒子――谁为第三者责任险买单。其次,论文不宜写成教科书体裁,但题目可以寻找一般教科书的三、四级题目来确定。论违约责任(或者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该题对本科生来说,很难超出教科书的定论,实践中也无新意,故不宜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论题。以我拟的题目为例来讨论。除了自己思考外,要虚心征求和尊重指导老师的意见。不要盲目自大。5、主题要集中慎用内容庞大的命题,不宜用"……与……"或者"……及……"连结的命题。因为,那意味着论文又两个中心,这对毕业论文来说是大忌。例:预期违约与相关制度及其立法问题(主题不集中)论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与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双主题)电子邮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主题不鲜明)

其实毕业论文的选题一般都是老师给你们的,老师会给你们几个选题,然后让你们自行选择,所以说这个问题你不用考虑太多

①根据导师指导意见与个人兴趣及能力,从导师所给参考题目中选定。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商定此论文题目。③在大学各课程的学习中对×××的现状与发展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极大的热情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所以就以这个问题作为论文的题目。④通过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并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与导师进行讨论确定论文题目。⑤通过自己广泛的阅读资料并与指导老师协商后拟定。

  • 索引序列
  • 布鲁纳教育过程论文题目
  • 布鲁纳教育心理学主动性研究论文
  • 布鲁纳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
  • 全纳特殊教育论文题目
  • 教育毕业论文选题过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