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伟(1932.9.17--)男,汉族。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出生于上海市,浙江省诸暨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66年获前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首席专家、校科协主席、博士生导师等职。研究同心球系统与移像系统的电子光学、阴极透镜空间像差理论、宽电子束聚焦普遍理论、动态光电子学及时间像差理论、电子光学空间与时间传递函数、成像系统的设计与计算等,建立了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为我国微光夜视行业由仿制走上自行设计研制、自主开发开辟了道路。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5部。专著《宽电子束光学》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等。1984年和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全国兵器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被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天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个人生活周立伟,1932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个制药工人的家庭。幼年时求学于上海培正小学、湘姚中学和高桥中学,1948-1951年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现上海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习。周立伟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他亲身经历了沦陷时期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直到上海解放,对新、旧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强烈的感受。上海解放前,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学期间,他在地下党引导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学生运动。上海解放后,他成为第一批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抗美援朝时,他踊跃报名参军,后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1951年7月,他被分配到上海公私合营华通电机厂工作,任技术员,他工作积极,努力钻研技术。当时还不到20岁的他,在电表车间搞技术革新时,创造性地研制了一种绕扁平线圈的绕线机,提高工效7倍。上海《劳动报》为此专门作了报道。在厂里他虚心学习,认真刻苦,同时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要求上大学充实自己。组织上满足了他的愿望。1953年,他考入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分配到仪器系军用光学仪器专业学习。在校五年期间,在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和党组织的引导下,他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工作积极,担任过团支委和班长等职务。195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负责筹建夜视技术专业。他满腔热情投身于新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写出了《电子光学理论和设计》等教材。1962年11月,他被派往苏联留学,在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工学院电物理系学习。留苏期间,他主要研究静电聚焦同心球系统的电子光学和阴极透镜的像差理论。整整三年半,他以惊人的毅力探索像管电子光学前沿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4月,他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获苏联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5月,他刚回到母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971年,他被下放到河南驻马店“五七干校”劳动,后随干校迁到北京大兴县庞各庄。1972年回校后,他一方面主持夜视技术教研室工作,组织专业教师为工农兵学员上课;另一方面参加国家夜视技术的攻关会战,主持研究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电子光学系统计算与设计。1973年与1974年,他两次被派往荷兰和英国考察像增强器技术。1978年,他率团参加在英国伦敦由帝国理工学院召开的国际光电子成像器件学术会议和由兰克集团召开的电子成像国际会议。在国际光电子成像器件学术会议上,他发表了《电磁聚焦同心球系统的电子光学》一文,得到了高度评价,为他日后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1978年以来,有好几年时间,周立伟感到年轻时代思考过的种种问题和想法在脑海中翻滚,抑制不住对科学研究的冲动和创造的渴望。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理论,他站在新的高度,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作了科学总结并汇入自己的学术新见解,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概括、总结与提高;在张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更具普遍意义的曲轴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的完整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宽束电子光学。专著《宽束电子光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荣获1994 年第八届中国图书奖、1995年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对变像管和像增强器的电子光学系统设计与计算,周立伟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内夜视技术领域研究所和工厂均使用由他领导的课题组研制的软件包设计各种变像管和像增强器。他的研究为我国微光夜视行业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研制、独立自主发展开辟了道路,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4年由于“在电子光学研究独树一帜,有些技术理论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周立伟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升为教授。自1978年以来,周立伟发表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和专著等200余篇(部),据1999年统计,有140余篇次被检索系统收录。专著有《宽束电子光学》、《宽电子束聚焦与成像——周立伟电子光学学术论文选》、《一个指导教师的札记》以及《目标探测与识别》(主编)等。他曾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技改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等重大奖励。周立伟在国内外电子光学与光电子成像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多次被邀请讲学,作学术报告,主持国内外学术会议等。他曾担任中俄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光电子成像与探测国际会议主席和亚洲光子学国际会议的国内委员会主席,四次被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聘为SPIE论文集第1982、2898、3561、4925等卷的主编和分会主席,1994年、1995年两次被美国国际科学基金会(ISF)聘为电子光学学科评委。1992年他当选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1997年被授予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天大学名誉博士称号,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自1999年起,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物理研究所谢列夫院士邀请他共同合作进行有关飞秒电子光学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支持下,2003年,他与谢列夫院士开始第二轮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周立伟1983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聘为全国第二批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今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学院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委夜视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夜视技术专业组副组长,《国防科技名词大典》副总主编等。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国防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兵器工业科技奖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兵工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兵工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应用光学”、“红外与激光工程”、“中国工程科学”、“Chinese Optics Letter”等学报和期刊的编委以及“光学技术”名誉主编、“红外技术”编委会副主任等。此外,他还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等。周立伟德业双馨,诚以待人,严于律己,为人谦和,治学严谨。在45年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生涯中,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与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个人经历1932年9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1946-1948年 在上海高桥中学学习。1948-1951年 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学习。1951-1953年 任公私合营上海华通电机厂技术员。1953-1958年 在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学习。1958-1962年 任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助教。1962-1966年 在苏联列宁格勒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工学院电物理系研究生。1966-1980年 任北京工业学院助教、讲师。1980-1984年 任北京工业学院副教授。1983年—至今 任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1984年—至今 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99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兵工学报》 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重庆市(四川省)兵工学会、重庆理工大学、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主办,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公开出版刊物。刊号:ISSN 1006-0707 CN 50-1088/TJ。2009年1月起,正式变更为月刊。《四川兵工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倡导实事求是,贯彻“双百”方针,围绕兵器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为科研开发、生产、工艺、材料及管理工程提供研讨园地,促进学科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办刊宗旨。为中国兵器工业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四川兵工学报》主要栏目:武器装备、军事战略战术、制造技术、信息与计算机、其他研究等。《四川兵工学报》现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四川兵工学报》作者对象:军事院校、普通高校的教师、博(硕)士研究生;军、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四川兵工学报》自办发行,发行范围涉及全国的兵工企业,以及全国的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西南地区的兵工企业、兵工科研院所均有订阅。 定 价:20元/期《四川兵工学报》广告位置:封面(21*17cm)、封二、封三、封底、插页。欢迎合作!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渝工商广字011584主 编:薛蜀广常务副主编:彭 熙编辑部主任:周江川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当然可以加致谢,一般来说,致谢部分在文章结尾,可以写入表示对于该研究论文的协助、指导和提供支持的组织、单位、个人和其他合作者的感谢之词。以下是一个100字的致谢范例: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的支持,特此致谢。感谢XXX院校XXX教授对本文进行的深入洽谈和建议,对本研究论文的写作和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使得本文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阐释和精进。感谢实验室内的同学为此次实验提供了协作与指导,使得该研究得以顺利完成。
《四川兵工学报》编委会名单顾 问:才鸿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朵英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主 任:刘 刚副主任:石晓辉喻 奇国内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世良: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工王德石: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建华:建设工业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刘 勇: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刘启能: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教授刘 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高工刘宝波:军事交通学院教授朱 明:海装重庆局研究员级高工李志远: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成波: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长华: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杜仕国: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 雄: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严 平:海军工程大学副教授狄长安: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 健:沈阳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 键: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张小兵: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飞猛: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张伟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 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新华: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尚雅玲: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胡亚民: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平燕山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姜 宏: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姜秋喜: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郝 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郝 博: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 鸣: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桂清: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徐 刚: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夏春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唐伦科: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涂亚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永能: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 辉 :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研究员曹 兵: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彭 熙: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编审彭东林: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志江:重庆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工詹隽青:军事交通学院教授廖林清: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薛蜀广:西南兵工局研究员级高工瞿雁冰: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编审国际编委:张 弛 (新加坡); ZhiLin Hu (美国); Yue cheng (德国)主编:薛蜀广副主编:彭 熙(常务)、简 易编辑部主任:周江川
当然是92fc。就像手机一样,越来越好。
《轻兵器》2020-11期封面 杂志名称 :轻兵器 出刊类型: 月刊 期数: 12 国际刊号 :ISSN1000-8810 国内刊号: CN11-1907/TJ 语种: 中文 适读人群: 广大兵器爱好者,国防系统企事业单位,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等等 类别: 军事 更多优秀杂志,请关注【越读党订阅】
《轻兵器》于1978年创刊,是中国大陆专门介绍轻武器的军事刊物之一,是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关于轻武器的可读性期刊,主要面向广大兵器爱好者及国防系统企事业单位,军队机关和院校从事轻武器研究和设计的科技人员,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等。《轻兵器》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中国兵工学会轻武器学会、兵器工业轻兵器专业情报网联合主办。中文名称轻兵器外文名称Small Arms语 言中文类 别军事主管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八研究所编辑单位《轻兵器》杂志社创刊时间1978年出版周期半月刊邮发代号82-478定 价7.6元(2012年)1978年底,创刊并试发行,邢文远任主编,到公开发行为止,《轻兵器》一直作为行业内的技术刊物。1979年发行了两期。1980年改为季刊。1987年《轻兵器》上的“内部刊物”换为“限国内发行”,杂志改为双月刊物,每期定价0.7元,从此公开发行。1988年去掉了“限国内发行”字样,每期定价为1.2元。1992年定价改为1.5元。1993年改为彩色封面,并通过邮局试发行,从第三期起,增加了中插彩页。1994年起,杂志全部通过邮局发行,定价改为1.7元,当年出版第一套增刊。1995年杂志完全按市场化运作,定价改为2.2元。1996年定价改为3.4元;出版发行了A、B辑精选本。1997年定价改为3.7元,出版发行了精选本。1998年改为月刊,开办了网站。1999年改为大16开本,定价不变。2000年增加了彩色篇幅,定价改为4.00元。2001年定价4.2元,成立期刊发行部;出版发行了《轻兵器增刊-刀剑专辑》。2002年改为全彩版,定价改为5.7元;当年起,《轻兵器》每年出版一套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轻兵器》论文集。2003年成立了《轻兵器》杂志社。2004年每期随刊赠送8开彩图,同时增加期刊页码,定价改为6.5元。2005年改为半月刊,定价为6.2元,设立了办事处。2008年定价改为6.8元。2009年定价改为7.2元。2010年定价改为7.4元。2012年定价改为7.6元,并更改了封面。
这篇文章已经检索了 检索结果见图片
浙江大学学报
计算机应用
都是好投的非核心。
刊名: 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主办: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周期: 半月出版地:重庆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3563CN: 50-1094/TB邮发代号: 78-3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包装工程曾用刊名:中国兵工学报防腐包装分册创刊时间:1979目前是12版北大核心
中国兵工学会成立于1964年,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创办,是由中国兵器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兵工学会是兵器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对外交流渠道之一。学会设有学术、科普咨询与教育培训等7个工作委员会;按学科领域设有53个专业委员会。学会现有两院院士50余人,正高级职称的专家3000人以上。主办并出版包括《兵工学报》《Defence Technology》和《兵器知识》等在内的十几种期刊。 坚持开展以学术交流、科普、智库以及国际民间交流“贴近科研一线、推动自主创新、服务兵器发展、促进学术繁荣”的工作。
军工安防与应急研究院(产业中心、产业联盟)隶属于中国兵工学会,主要致力于安防与应急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反恐装备与技术开发和研究、涉及“一带一路”安防与应急项目开发和研究。其他安防与应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为落实新时代军民融合和创新驱动战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进一步发挥学会国防特色和第三方评价作用,满足国内安防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对该领域从业人员水平评价需求,中国兵工学会面向全国开展“军功安防从业人员水平评价”工作。进行军功安防与应急从业人员职称评定评审工作:开展军功安防与应急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搭建行业人才服务平台,促进军功安防行业整体素质提高。为企业进行设计制造施工能力等级评定,为企业人员办理安防人员等级评定、高级职称办理,颁发高级工程师职称证书。
颁发的高级工程师可以获得国家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职称认可。
一、申报对象:
国内从事安防行业的管理、技术、工程、司法鉴定人员高级职称、应急抢险行业专业人员、专家及咨询等人员
二、资格等级: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四个等级。
三、办理流程:
1.报名。申报人填写“军功安防从业人员水平评价申请表
2.申报。报名表一式2份,申报材料1份,提交至中国兵工学会。
3.初审。由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审核。该机构对申报人的个人能力进行评估,在知识更新、专业水平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帮助申报人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出具评审意见,提交至安防专委会。
4.终审。根据专业机构出具的评审意见,安防专委会不定期组织召开终审会议,并出具终审意见。
5.公示。依据终审意见,在中国兵工学会网站进行公示。时间为五个工作日。
6.证书。公示无异议后,为申报人发放《中国兵工学会军功安防从业人员水平评价证书》。
中国兵工学会军功安防从业人员职称证书
中国兵工学会军功安防从业人员职称证书
当然不是了,弹道学报才是核心。
《四川兵工学报》编委会名单顾 问:才鸿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朵英贤(中国工程院院士)主 任:刘 刚副主任:石晓辉喻 奇国内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世良:四川华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工王德石: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建华:建设工业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刘 勇: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刘启能: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教授刘 波: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研高工刘宝波:军事交通学院教授朱 明:海装重庆局研究员级高工李志远: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成波: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长华: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杜仕国: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 雄: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严 平:海军工程大学副教授狄长安: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 健:沈阳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 键: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张小兵: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飞猛:解放军炮兵学院教授张伟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 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新华: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尚雅玲: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胡亚民: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平燕山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姜 宏: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工姜秋喜: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郝 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郝 博:沈阳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 鸣: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桂清: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徐 刚: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夏春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唐伦科: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涂亚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永能: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 辉 :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研究员曹 兵: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彭 熙: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编审彭东林: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志江:重庆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级高工詹隽青:军事交通学院教授廖林清: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薛蜀广:西南兵工局研究员级高工瞿雁冰: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编审国际编委:张 弛 (新加坡); ZhiLin Hu (美国); Yue cheng (德国)主编:薛蜀广副主编:彭 熙(常务)、简 易编辑部主任:周江川
2008版不是
《四川兵工学报》 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重庆市(四川省)兵工学会、重庆理工大学、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主办,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的公开出版刊物。刊号:ISSN 1006-0707 CN 50-1088/TJ。2009年1月起,正式变更为月刊。《四川兵工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遵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倡导实事求是,贯彻“双百”方针,围绕兵器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为科研开发、生产、工艺、材料及管理工程提供研讨园地,促进学科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办刊宗旨。为中国兵器工业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四川兵工学报》主要栏目:武器装备、军事战略战术、制造技术、信息与计算机、其他研究等。《四川兵工学报》现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四川兵工学报》作者对象:军事院校、普通高校的教师、博(硕)士研究生;军、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四川兵工学报》自办发行,发行范围涉及全国的兵工企业,以及全国的部分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西南地区的兵工企业、兵工科研院所均有订阅。 定 价:20元/期《四川兵工学报》广告位置:封面(21*17cm)、封二、封三、封底、插页。欢迎合作!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渝工商广字011584主 编:薛蜀广常务副主编:彭 熙编辑部主任:周江川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积极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经常登载著名高校和行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约稿,对推动兵器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心、支持和信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已成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广大科技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大专院校师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