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精选中学英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精选中学英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发布时间:

精选中学英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中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精讲、多练、细查、常补”的教学程序包含了师生的共同活动,调动了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一方面要看到教与学同时并存,缺一不可,相互制约,教学相长,教好是学好的前提,学好是教好的标志,教和学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教和学又有区别,只能相互影响不能互相代替。在实施程序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而辩证地发挥这一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学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开始从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外语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造成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外语的兴趣,乃至最后放弃。即使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灵活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不强。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漫长的实践获得的,外语也不例外,它往往需经过反复的循环和大量的实践才能习得。中国学生学外语不具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通过多次强化和反馈来获得并巩固知识,加之外语的遗忘率很高,若不及时复习,学生就有掉队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加以巩固和补充,以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我们每位教师应主动投入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去,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策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和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摸索到了一些既符合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又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教学新策略——“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教学程序。按照这一程序进行教学,符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精讲

讲,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百思不解之时,在疑难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应给予“少、精、活、透”的讲解。教师要注重讲的艺术,如有声有色的语音语调、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等等,这样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较好的听课效果。讲课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一)讲解法

将单词、词组、句型同课文融汇在一起进行讲解,在单词中学语音,在课文中理解句子。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采取设疑与答疑的方法:教师边讲边问,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已懂的知识可不讲、少讲,学生未知的知识要重点讲,讲明讲透。对课文的词组、句型、语言点要作扼要的重点讲解。

(二)设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疑。疑要设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设在学生不易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然后以课文情节发展为主线,围绕疑问作重点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答疑、辩论、练习、启发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三)答疑法

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根据他们的难点启发式地进行少而精的讲解与归纳。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的难点,有时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这样老师在讲难点时,他们就感到如饥似渴,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通过讲解法、设疑法、答疑法,学生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得牢,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越学越会学,越学进步越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准、透、活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练

练,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巩固知识、检查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外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练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还要注重外语教学的连续性、循环性和阶段性。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练密度、宽度和深度。所谓密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45分钟,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注意教学效果,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所谓宽度,就是学生练的面要大,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都要“动起来”,每节课学生的活动面一般要在80%以上。所谓深度,是指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彻可接受性与高难度相结合;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兴趣,提高能力。上课时学生积极“动”,老师善于“诱”,“诱”、“动”配合,就会形成教学高潮。

练是多层面的,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听力训练

“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得懂才能学得会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教材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很好材料。要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有趣,教师每堂课必须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教学要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训练听力不是仅仅靠开设语音课或补充听力材料来进行我们也可从教材中发掘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词组或短语来解释新词或新词组与短语,用学过的句型来套用新出现的句型并加以引申、归纳。这样,学生既训练了听力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可较好地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二)口头训练

“说”是在听的基础上把所学得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用英语来讲,而且用英语来想。为了说清楚,学生必须把所要说的内容在脑海里经过一番整理。因此,这是一个有难度的综合练习。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语言环境设计形象、生动、活泼,适合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可以采用值日生报告、学生问答、背诵课文、复述课文、做游戏、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和连贯表达的很好训练,这项能力一开始对有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老师可以采用问话方式,提示并鼓励他们说下去,逐渐过渡到不加提示独立复述的程度。如果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能长期坚持听说训练,就会使学生越说越流畅、越读越准确,大大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学生接触的文章越多,语言点重现率越高,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越牢。在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做到快速浏览、整体把握、重点精读、理解分析、猜测词义教师应结合所学课文,补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每周可以采取限时阅读、难易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并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四)笔头训练

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写,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程度。大量的练习,是通过写来完成的。对于练习,提倡少而精,不提倡多而杂的“题海战术”,笔头训练题目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同时,可采取听写、默写、缩写、写日记等多种形式以达到练的目的。英文的写作是英语课教学的难点,必须是细水长流、积土成山。每节课,适当做些听写等笔头练习,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每周布置一、两篇小作文,常练多写,迈小步、不停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练是英语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练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细查

查,就是对所讲的知识验收,是教育对象接受力的反馈。在整个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比如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有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和提高,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这一步要查得细而实,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时的练习、作业、单元过关、阶段测试、个别谈话来检查,也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听写等查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时更正、及时辅导。

四、常补

补是程序教学法中落实教学效果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缺漏之处给予充实、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措施,常查常补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补有多种形式,课上补和课后补、集中补和单个补、口头补和书面补。对于后进生,可列出常错题,限时当面做,及时面批、讲透;对于优等生为了使他们吃得饱,教师可以编一些灵活性、综合性强的试题,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可以把作业、考试、练习中学生常犯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的错句编成“学生错句集”发给学生改错。口头练习出差错,如回答问题、值日报告等,可当面给予纠正和补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要尽量做到堂堂清、段段明、时时补。

“精讲、多练、细查、常补”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各环节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但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采用所有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将其中几种重新组合,如可用讲、练结合形式,练、查结合形式,查、补结合形式,也可以采用讲、练、查、补同时综合进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是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中有补、补中有练,灵活运用,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西尔枭.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原则[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3):7-8.

[3]葛文山,朱俊爽.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1): 25-28.

《中学英语教育口语教学初探》

摘 要: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与造就和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构成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深化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完成的课题。本文围绕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一主题,阐述了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探究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力图对于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教育 口语教学

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则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哑巴英语”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李岚清同志曾就外语教学的问题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总体外语水平不但不如一些发达图家,也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不但成为我们吸取别国先进科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也是我们吃亏之处。另一方面,这方面的弱点也成为我国向外国传播和交流中国文化和科学投术成果的一大障碍。”随着进入WTO,中国更加国际化,但现有的英语教学现状却“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会使用会读不会说的“哑巴英语”。要纠正这种落后的局面应该把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顼重要的教学方向,这也是在外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英语学科特点和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探讨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旨在丰富外语教学理论,尝试英语教学的新思维。

一、口语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一)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

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因此他们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时间、机会都不是很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法点上,结果造成一些学生成为英语“哑巴”,读得出讲不出。但是,中国进入WTO以后,在中学英语教育领域中,由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动机等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强调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二)“恐惧心理”的影响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地思维和顺利地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方向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惧”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三)英语语境的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学生接触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中学英语课堂模式中,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二、提高口语能力的对策及主要途径

(一)句型结构操练

这种操练从单词组句开始,再由短句到长句、简单句到复合句,采用漏斗式分解的教学模式。例如对重点句型:Tell sb.to do sth.,Suggest(that) sb.(should)do sth.及其否定形式的漏斗式训练模式如下:

这样训练时,时间可能多一点,但抓住了重点。

有关英语句型操练有很多好的方法,如波浪式的操练(Ripple drill)、从后往前连锁操练(Back-chaining drill)、连锁操练(Chain drill)等。这些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使学生增强信心,人人都能开口说,并说得正确。

(二)内容问答操练(Ask―Answer)

这种操练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常适用于课文教学。笔者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一般将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问答式操练或选择性操练。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做出选择,这样读说结合的操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还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三)词语造句操练

对于每课的重点词汇笔者在教学中除加以讲解外,还尽量让学生用词造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词的用法,还强化了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四)朗读训练

笔者要求学生尽量每天抽出15―3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所学的课文,并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或对话等方式加强朗读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学课文的朗读和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外语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五)背诵操练

在一定程度上讲,学英语,记得越多,学得越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目前不少教师对背诵却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学生学的东西也不少,可是学得多、丢得多。盖房子需要砖瓦,学语言也必须要掌握词、句等语言材料。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都必须要求学生背诵。背诵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背诵不但练习了口语,而且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与自信的精神。

(六)模拟情景操练

1.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将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自己使用不当的语言进行逐步的更正。如学生对购物(shopping)此类感兴趣的话题,我便将各种得体地道的表达形式列于黑板:

Make a list before you go.去之前将要买的东西列一个清单。

They close at five on Sunday.那些商店每周日五点关门。

They’re not open that day.那里那天没开门。

Don’t forget to stop by the grocery,别忘了买什么东西。

Let’s do it tomorrow instead.今天有什么事情,想推到明天去做,就说此话。

Do we need anything special today?我们今天需要买点特别的东西吗?

What do we need from the store this week?这周有什么要在商店购买的吗?

Shopping during the week is easier.周末去购物人太多显得拥挤,工作日期间比较方便。

I prefer going to the mall on Sundays.我更喜欢周日购物。

I usually shop on Saturdays.我经常在周六购物。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关键句,设计情景,反复实践,直到熟练为止。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我还注意结合所练内容不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的语句,如:

It doesn’t make sense.莫名其妙!

How’s your day?今天过得怎么样?

Are you mad at me?你生我气啦?

Let’s see some action.来点刺激的。

It sucks/stinks.太差劲了。

Can we move on?差不多啦,就此打住吧。

YadaYadaYada.如此这般……(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绕过敏感内容)

Chill out!冷静点。

Are we still cool?我们之间还行,是吧?

Get it?明白啦?

I don’t get it.我不明白。

I’m screwed.我被坑了。

这些用语地道、实用,是我从广泛的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学生从一般的教科书中很难发现。这样的语句对于贴近生活的描述与表达非常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2.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

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和课外的讨论活动,适时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题材相互间进行会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其知识面。此类话题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少年犯罪等。下面是众多讨论题材中的两则:

A:1)How do Christmas celebrations differ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in China?

2)Discuss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What do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th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at you do in your family or hometown to celebrate?Explain.

B:1)Describ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during your tavel.Can you describe it for me?

2)What is your goal to travel and your reason to travel.

3)Describe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ravel for the country.

4)Why China can attract people to travel?

5)Do Chinese people like to travel now?

6)Which festival do people travel in and where do people travel to?

7)Compare the difference about traveling among Chinese people between 100 years ago and now?

在讨论这样的题材时,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有时是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面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且由学生即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要求每个发言者不能只顾说自己的,而是要针对前一个人的发言做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要领,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热点话题辩论,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是口语教学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作长篇论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口语输出时,讲的多是零星片语,而不能形成有序的逻辑主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与想象这方面的训练,不知道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会话题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如在组织讨论“What is Happiness?”时,我引导学生先作横向讨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中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大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单身汉的幸福观是什么?年轻夫妇的幸福观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观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时可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话来总结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我们终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困难的难度。再从纵向来讲,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观。笔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例子,或从身边其他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掘例子等。然后从逆向讲,幸福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对幸福的追求中,饱含渴望的过程更为重要。最后再进一步深化讨论的主体,得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阐释这一观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和讨论,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语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口语课的后期阶段还采用演讲、辩论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对老师布置的题材,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准备2分钟,然后上台作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质疑,由此引发出热烈的辩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批判性倾听能力。有时,还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定好辩论的话题,确定正方与反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识别与利用不同的资料为自己服务,而且知道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类问题。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日常口语,了解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使用普遍接受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口语课结束时所形容的那样“英语口语课不仅使我们口语流利,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美]Edward G.Seidensticker.美国口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2]鲍冬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引进与咨询,2004.

[3]秦天文.改进英语教学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精选商务英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提供一些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 《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流利性的障碍研究》 2.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3.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4. 《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5. 《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等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6. 《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7. 《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8. 《浅谈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9. 《中国退税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10.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11.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12. 《2007年外资银行在我国本土注册探讨》13. 《我国利用国际贷款/国际援助现状分析》14. 《WTO与我国反倾销探讨》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现状》16. 《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17. 《中印两国两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1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9.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20.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21. 《外商直接在华投资探讨》22.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23. 《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24. 《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教学探讨》25.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6. 《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27. 《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28. 《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研究》29. 《制单工作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30.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探讨》31. 《浅谈实质利益谈判法》32.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33. 《学生商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34. 《大学生在运用定语从句时常见错误及分析其原因》35.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36. 《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37. 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文化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等)38. 形象语在写作中的修辞效果39. 形象语在英汉诗歌互译中处理手段上的差异40.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探讨41. "10+1"自由贸易区未来前景展望42. 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43. 商务英语的特征与翻译44. 珠江三角洲外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5. 南昌现利用外资纵谈46. 广州/深圳等地区三资企业结构分析47. 浅谈广州等地区外贸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往往被许多作者、编辑、读者忽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范晓红.从《金色笔记》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生态整体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Brewster, Dorothy. Doris Lessing\M\. New York: Wayne, 1965: 161.

[3]Spilka, Mark. Lessing and Lawrence: the Battle of theContemporary Literature,1975(16): 218-240.

[4]Ghosh, Tapan K. B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 a Critical Study[C]. New Delhi:Prestige Books, 2006.

[5]Rexroth, Kenneth, trans. One Hundred Poems from the Chinese [M]. New Work: NewDirections. 1956.

[6]Haffenden,John. Novelists in Interview [M]. London: Methuen,1985.

[7]Rayner,Richard. Giving Angela Carter her Due [J]. LA Thnes,2008 (2): 1-6.

[8]Nida,Eugene A Meaning Across Cultures [M].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1.

[9]Cryer,James, tran. Plum Blossom: Poems of Li Ch,ing Chao [M]. Chapel Hill, N. C.:Carolina Wren Pr 1984.

[10]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1]初大告.中华隽词一〇一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7

[2]房志军,陈美娟.浅论信达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6).

[3]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闻一多.闻一多文集时代的鼓手[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117

[5]黄立.英语世界唐宋词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6

[6]吕俊.文学翻译的符号学特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8]张中载.安吉拉·卡特其人[J].外国文学,1994(1).

[9]刘凯芳.安吉拉·卡特作品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7(10).

[10]蒋骁华.符号学翻译研究一一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3.

[11]冯海青.论卡特对萨德的戏仿与颠覆[J].当代外国文学,2013(4).

[12]宋海蟾.《新夏娃的激情》的后女性主义阐释[J].文学教育,2014(1).

[13]Carter, Angela. The Passion of New Eve [M]. London: Penguin, 1993.

[1]蒋花,史志康.整合与对话一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7(2):78.

[2]黄梅.女人的危机和小说的危机--女人与小说杂谈之四[J].读书,1988(01):5.

[3]孙宗白.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外国文学研宄,1981(3):70.

[4]施旻.《金色笔记》是女性主义文本吗·一关于多丽丝·莱辛及其《金色笔记》的论争[J].东岳论丛,2000(5): 132-134.

[5]李福祥.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政治与妇女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1993(4):40-43

[6]黎会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现代主义技巧分析[J].外语研究,2003(6):73.

[7]陈才宇,刘新民.金色笔记[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

[8]黎会华·解构菲勒斯中心:构建新型女性主义主体一《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阅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3):33.

[9]韩小敏,纪卫宁.析伍尔夫与莱辛文学创作的相似性[J].理论专刊,2004(8):125-126.

[10]姜红.有意味的形式[J].外国文学,2003(4):96-98.

[11]徐燕.《金色笔记》的超小说艺术[J].宁波大学学报,2003(3):78-80

[12]蒋花,史志康.整合与对话一论《金色笔记》中的戏仿[J].当代外国文学,2007(2):78.

[13]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4]佘海若.迟来的正义:被缚的自由女性一记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J].今日科苑,2007(23): 19-24.

[15]刘颖.建构女性的主体性话语一评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邵阳学院学报,2004(4).

你写好了吗?

噢 还有就是 目前我在学的ABC天芐欧美外教口语的老师要我明白 就是想将英语学好是轻松的;必然要有一个适宜的学习空间与闇练口语对象,老师水平是关键 纯正欧美口音(非东南亚)很重要,不间断逐日练习口语 1 on 1家教式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成效~课程结束后同样要重复复习课堂录音档,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果真的无口语交谈的人的情况 那么就到可可或BBC取得课余学习材料阅读,多问多听不知不觉的口语就培养起来,学习成效是必定突飞猛进的。我记得以前上口译课的时候说到了翻译中会出现的问题,譬如是音译,意译还是组合在一起音译当然是比较简单的,意译的话就要考虑到语境的变化,双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习惯的影响商务英语通常比较正式,那么从单个的词到整句话的组合都有很多讲究了,譬如英文都是you咯,但翻译过来肯定是您或者贵公司,这是文字。其次是态度,整段文字都是有态度的,大多的应该是温和中有坚定,略有agreesive,特别是谈判时候的语境更为复杂。第三呢还有文化背景造成的差异,这就是翻译中都会碰到的问题了这个题目吧可以较泛的谈,那么每一点呢就都不用太深入,只要结构清楚可能好写一点。或者抓住其中一个点发散开,个人prefer这一种,找资料的时候比较有针对性。你跟导师商量一下吧

精选初中语文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教学论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实力的证明,而老师的教学论文优异程度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条件。我为大家整理归纳了 七年级语文 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 经验 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文章 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 方法 ,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总结 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 说说 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 故事 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 课前预习 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2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中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 说明文 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 语文教材 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 教育 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3.思辨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走上了社会,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重点还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做纵深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并自主创造的一个过程,这正是还学生以“权利”的过程。

4.表达自我能力。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提问点名字站起来的学生,他们常常无法用语言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如何说,或者说得让很模糊。结果是教师代替他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的学生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还有就是,大多数学生一见写 作文 就头痛,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勉强完成了,也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平淡无味。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布置各种各样的情境,努力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自由徜徉,纵横千里,尽情发挥想象。这样,学生不但会敢说,而且也会爱说,从而达到想说和会说的最佳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 辩论 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如此一来,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至于因为不会说话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5.书写表达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的交际功能,如当面的交谈、会议上作 报告 和打电话等口语交际;二是有形的交际功能,如书信、考试以及著书立说等文字的交际。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各样媒体的增加,口才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字书写的功能虽说有所降低,但写作这种能力完全有必要加以强调。在考试以笔试为主的情况下,对学生来说,书写能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得分上的高低、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因此,切不可等闲视之。阅读答题虽没有规矩,但在语言的完整、流畅上很有讲究的。再有就是学生的书写,在书写的过程中往往很随意,写错了来回涂抹弄得卷面很不整洁。语文教师应该从开始就严格要求,让学生形成答题时的书写能力,做到规整、干净整洁,强化印象分。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3

关键词:巧设题目 积累素材 想象力

摘要: 初中作文 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较难的课,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教学似乎无法可依,无规律可循。本文就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困难,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我认为巧设题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勤练笔、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写身边的事情是很关键的几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初中生要做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①

但是要能达到这些标准,并不是轻松的不是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孩子的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也无从下手,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各位。

一、巧妙布置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兴趣的激发,他们会运用学到的旧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知识连成事、扩成篇,化知识为能力”。的确如此,

1、根据单元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文题目,学以致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同类相关的知识进行的编写。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全部写景的文章,有《春》、《夏感》《秋天》等,在学习课文时,对于景物的描写的学习较多,于是我布置了一篇写景的题目,这样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描写这种表达方式。

2、结合相关节日,布置作文,激发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 感恩节 ”时,我就布置了一篇《 ,我想对你说》,许多孩子都写了《 妈妈 (爸爸),我想对你说》,文章就感人至深。

我激发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关注细节,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最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表现出来,把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 范文 之一“也许我早已漠视你在天气寒冷时对我的叮咛,早已对你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早已忽视了您十几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对您在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仍然精心准备的晚餐挑三拣四。如今长大的我深刻的明白我错了,我不该忽视您伟大的母爱。”

最后一处写的尤其好,就是善于发现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抓住了细节描写,效果较好。

二、学习模仿,勤练笔。

好的文章一定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优秀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学习积累了,才能为之后游刃有余的进行自我的文章创作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了《羚羊木雕》,在写作上,我把它归纳为“叙事-抒情”型,因此,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模式,以及注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写作,写一篇“你与朋友”为主题的文章。

学生跟朋友的友谊是很真诚,很美好的,只是因为作文水平有限,没有把感情表述到位,那么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就极为必要。

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学生范文片段:

六年的友谊,面临着残酷的考验,会断吗?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你是我六年以来最美好的回忆。还记得那次吗?

天空又划过一道闪电,像是窗户上的一道裂痕。黑色的天空愈发低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我坐在教室里,手托着头,忧愁的望着窗外的天空。我没有带伞。

课很快下了,而雨却丝毫不停歇,楼道里的人渐渐少了,还好有你陪我。

最后,楼道里却只剩我们了,可还是没有人接我。我看见你手里的伞渐渐抬起来了。

……

第二天,刚走进教室,便看见你红彤彤的鼻子和你身旁一大堆的纸。

看见我,你立刻又露出满脸的明媚。

从此以后,你我的关系更好了。

这篇文章是经过修改后的一篇优秀文章,感情很真挚,学生懂得了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贴切的表达自我的情感,改掉了以前单一表达方式的写作方式,作文有很大进步。

三、积累素材,展开想象,给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好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的海洋。

丰富的想象,一定要基于现实,基于大量资料的积累才能有效展开。而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也有助于想象的发挥。

因此,我让学生平时注重搜集精彩文章片段, 名人 名言 ,小故事等等,为写作积累素材,并为想象打下基础。

对于说明文单元,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浓厚,我布置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巩固了教学,对写作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我布置了一篇《登上月球》的作文,要求首先搜集相关资料,比如关于月亮的诗歌、 神话故事 、科学知识等等,先在班级内交流。

这之后学生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天马行空,展开想象,效果良好。

四、体验生活,有感而发。

下了场 大雪 ,我布置一篇关于“冬日的风景”的文章,学生就可以把与雪亲密接触的地方表现出来,写出孩子的快乐,写出学的晶莹美丽。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小动物。

说明文单元比较平实,所以我让学生仿写作文,写自己养小猫小狗等小动物、养蚕、养鸟等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学生写的《猫和狗》生动精彩。

午后,阳光落在窗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也在饱餐后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

我坐在一旁看着暴风雨的前夕。

狗很没耐心,几次抓不到尾巴。这次,它鼓足了劲儿,闷哼了一声,极速冲过去咬住了猫的尾巴。猫因疼痛睁开半眯着的眼,伴随着一声尖叫,立刻跳起来,转过身对着狗。猫正准备用爪子抓狗那肉嘟嘟的脸——狗躲不及猫的利爪,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了下去。

我清楚的看见猫竖立起来的毛,等狗掉下去,它又渐渐平复了心情,安详的卧在原处,眯起眼睛。不过,它可没像刚刚那样放松警惕,时不时睁睁眼,再拍打一下尾巴。狗现在又偷偷摸摸的躲在猫后面准备报仇啦!就在它刚准备去咬猫时,猫一转身灵巧地用爪拍了一下狗的头,以王者姿态居高临下地盯着狗。

狗被拍到了,痛得嗷嗷叫,但似乎没人理它,便气愤地向猫攻击。猫落荒而逃,于是就上演了“狗追猫”的情节。

……

我一直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细节,把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情节表现出来。我觉得正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事有感而发,再交给一些写作要注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来,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要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写作下工夫,给他们打好作文基础,这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作文教学。巧妙设置作文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流露真实的情感。对于有很多有趣生活积累的同学,故事本身很有趣,也有生活感悟,但是因为语言表述等问题,不能写得很精彩,就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写作技巧。更要让学生多看、多学习,甚至是模仿优秀文章的叙述模式,表达技巧等,“勤练习”。“想象”和“写身边的事”也是很重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的文章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但“想象”也要基于现实、基于描写等,所以平时要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某些文章,只写现实没有想象,那么文章就少了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写想象,没有现实做基础也会觉得很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②

对于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发掘,但九年级开好头,尤为关键,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努力,跟学生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与反思范文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 有关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2020范文汇总

★ 七年级语文教学心得总结范文5篇

★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5篇

★ 2020七年级语文老师工作心得5篇集锦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它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这一次跨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脑与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以其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宠儿”。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障碍的课堂交流环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我们在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偏差,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因为多媒体的参予而愈加精彩。【关键词】:教学 计算机 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有“看头”了;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原因在哪里呢?我想,除了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 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体现在新教材的内容选取和编排上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体现人文关怀、与现实贴近,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在如何传播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体现参与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而在这些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我所用。但是,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更应体现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多媒体技术,不鼓励过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优秀论文集》何克抗、李克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0年全球华人资讯科技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1997年6月。 [3]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9期。[4]朱克宝《信息技术与文学阅读教学整合的对话观》《学语文》2006年第5期。

精选初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人的神秘的桎梏。我整理了初中科学论文题材,欢迎阅读!

浅谈初中科学作业有效设计

摘 要: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作业的布置显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初中科学;前置作业;后置作业;设计策略 有效的作业设计既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也是学生学习知识与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科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重复,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升学等的压力下,每天忙于繁多的教学,在课堂上忙于新的教学设计,都在课堂上各显神通,却忽视了作业的设计或甚少从改进作业设计的方面去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许多教师仍是采用大密度。高强度、多重复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师预定的目标,但是也忽视了许多问题的发现。如学生越来越抵抗学习,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等等,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前置性作业设置

“前置作业”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

前置作业的布置既可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预习过程,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对内容的主要脉络加以把握,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亦可以对某些问题加以思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提前探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预备、铺垫、指引,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前置作业设计不仅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课外的充分探究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深入,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合作的习惯。

1.设计需有导向性

前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新课做铺垫,对问题呈现的认识和观点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更是新课重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亦是教师对新课的大概思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2.设计需要难易度适中

难度过大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作业的布置也就形同虚设了,达不到教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难易度适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发现一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

3.设计要有开放性

前置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新课的重难点把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

4.设计需体现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所以在设计中除了必须个人独立完成作业外也要有合作做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尊重他人,敢于表达观点。

案例分析: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常见材料”一课中,设置“有关金属材料的锈蚀”的前置作业布置

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容易生锈,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请同学们试着通过实验对铁制品锈蚀形式的条件进行探究并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问题:为什么用蒸馏水?)、植物园、棉花和干燥剂氧化钙,(亦可选择其他的物品,自行设计实验以证明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学进行

交流。

分析: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掌握了新课的主脉络,更快地进入学习,并验证自己的结论,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置前置作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创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二)后置性作业

后置作业即课后作业,其功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设计呢?

1.作业内容要精选,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结果:喜欢上网查询能力强的学生就选①形式的题;喜欢动手操作和偏理科的学生选做②形式的题;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了③形式的题。(①②③表示不同的题型,内容略)

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正视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成长点,把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发展统一起来,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促使了学生化学能力的长效发展。

2.作业内容要新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创造。

3.作业内容的实际性

知识是要回归生活实际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揭示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让学生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力量,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作业内容的合作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又能够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意识和品质可对学生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组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地学习。

作业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科学作业应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方向转变。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去关注、去改革,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封烨.初中科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初探[J].科学教育,2012(1).

[2]曹俊.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与应用[J].浙江教学研究,2011(6).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温州育英学校)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科学论文题材

环境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统筹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开乱采等系列人类不合理生存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必备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对生物教学来讲,教师言传身教传播环境教育必然对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就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签订了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新协议。而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同样是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需要采取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当今世界在人类物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最广泛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生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 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仔细钻研并充分挖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与教学 经验 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对应的可能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境教育内容讲解。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对对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将“退耕还林”与“退耕还牧”引导进学生的意识之中。在环境知识的参透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住知识结合点,适时将内容进行延伸拓宽,而并不是一味按图索骥的牵强附会;二是要按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把握好环境教育渗透进生物课程的“份量”,也就是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与渗透程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本末倒置的现象;三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要注意 方法 的灵活运用,提倡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与自觉意识,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被动式接受。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生物老师在课后可让学生参加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并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姐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让学生培植各类植物与 饲养 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巩固并开拓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活动的某些内容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引导讲解。比如,当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鱼的生理构造时,可以适当穿插某些生活环保问题,如往池塘里随意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征产生何种危害等。这样一来以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二来开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三来也刺激了学生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以实例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以其强烈真实的现实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为他们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市区动物园、植物园,或带学生到乡村田野去感受大自然。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聆听、触摸、嗅闻、感受大自然,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逐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提高他们自觉改善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访。通过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景象对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中气候、空气、水土等是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环保节日或各环保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的环保节日并不匮乏,比如 世界地球日 、 世界环境日 、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 植树节 、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环保法规则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这些节日与相关的法规,不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还可利用主题 黑板报 与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与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公德意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培养提高是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形势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广泛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执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2]贺莉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12).

[4]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专学报,2002,(3).

[5]何玮.浅谈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报告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同时, 文章 还指出了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应该走的方向,即建立自己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46-01

从2007年9月份,笔者就开始对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再加上笔者的平时观察,了解到静宁县仁大中学在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的有关基本情况。

一、 教师方面

通过对高喜燕、赵安国、郑建明三位地理教师的访谈了解,加上笔者本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笔者也是静宁县仁大中学的地理教师)得知:

(一)教师在环境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本校,高中地理教师有四位,四人无一人是地理专业 毕业 。其中,高喜燕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文秘专业,赵安国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中文专业,郑建明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政治专业,只有笔者是环境科学专业。在对教师访谈之后了解到他们对环境知识很缺乏,他们都是文科背景,对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白,对有些学生提出的环境问题不能够很准确地进行回答,在环境教育方面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其实自己对许多问题还是很困惑的。

(二)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静宁县是甘肃省有名的教育大县,近几年来本科上线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教育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这里,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升学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也正是这个缘故,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转移到学生的升学上面,所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就转移到应试上了,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环境教育本来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素质的提高,而认识上的这种不到位或者说是偏离,使得环境教育在这里不被重视。在访谈中不难发现,本来教师在环境专业知识上很缺乏,然而,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他们的教学重点在地理课程上,对环境教育很少涉及,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非讲授不可的内容进行了讲授,但在这些课程上对学生很少留作业。他们感觉环境教育不太重要,涉及较少,即使遇上环境教育的课题,也就只是做了简单教授。

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 环境知识掌握不够完整系统

学生的环境知识不全面不系统,表现在:1、概念掌握模糊。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方面的名词,没有一个是全部学生都了解的。2、知识不全面。如环境教育中常提到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我国的森林面积都不知道(不过多数学生还是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人口数的),表现出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二) 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全面具体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全国和全球环境问题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视自己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及 措施 ,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环境问题。如同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生对水体污染的认识比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差,对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和水土流失的认识相对更差。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不知道是那方面严重,更不知道运行在自己身边的环保措施。很少有学生注意到校园或社区这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环境问题。

(三)环保态度不够积极明朗

面对自己也认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找借口,或听之任之,或浅尝辄止。面对有悖环保的行为,不是坚决制止,则是自认为“清白”而满足,或者只是管好自己的事,或者也是听之任之。比如,面对白色污染时,70%的人有借口仍使用塑料袋;面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76%的置之不理;面对成山堆积的垃圾,除了“无所谓”和“不支持,太麻烦”的人外,还有22%的人“垃圾没分类过,但废旧物尝试过利用”;面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满仓的垃圾,有15%和47%的人只不过“难以忍受”和“我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罢了,只有7%的人“自己不这样做也要制止别人”;在集体活动期间15%的人只愿带走自己的垃圾,不管别人留下的;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地面上的废纸,51%的人只表示自己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

(四)环保责任感缺乏

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只停留在口头程度。有82%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人均有份的同时,只有8%和13%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钱用于环保。更不用说还有人是自己的钱和家长的钱都不愿多一分用于环境保护。

(五) 环保行为上欠自律

很少有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调查为避免造纸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节约用纸的行动时,除了“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外,还有75%的人要人提醒才会节约用纸。为环保而减少电池的使用情况,也有44%的人需要老师要求。47%的人维护校园、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的卫生要纪律约束。不管是调查结果还是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学生环保自律行为缺乏,这说明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能力还有待开发与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在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开展开来,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扭曲,导致教师教学目标的扭曲,最终结果就是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差,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做的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对环境问题不够敏感。从而环境教育不能积极开展开来。

另外,农村不像城市,各地又有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对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问题,教科书里没有,学生就没有在学校学到相关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国家课程,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又一大缺陷。所以各地区和各农村中学建构自己的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主编.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天美.浅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6,(9).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渗透方法

一、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严峻的环境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版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写进教材,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环境意识,使之了解环境状况,自觉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从教室、实验室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近年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次数增多,药品用量加大,化学实验要力求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及环境的污染。某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 变废为宝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物可以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做钾的颜色反应或作为花草树木的优质肥料,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优良品质。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环保实验、实验的无害化研究等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改进有污染的实验,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演示有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规范性。

2.通过多媒体和形象化教学,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水色发黑,河面布满死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今天,人们疯狂地砍伐森林,肆意采掘地下矿藏,滥施化肥和农药,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水,地球表面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乱开、乱采、森林消失,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施威……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再播放一组画面:政府投入资金,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治理后的五岛公园,河水清澈,景色怡人。这时学生们又会在感受美好自然的同时,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愿意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利用化学知识多做环保工作。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3.用研究性课题,激发自觉参与意识。

将环保知识渗与课内,寓于课外,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走向具有更多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这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更为理想的策略。在教学中适当布置研究性课题,可使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如探究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学生写出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情况》,其中收集了大量资料,调查了许多数据,而且走访了环保部门,探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要。研究性课题已不再是一种负担,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每一步的进展都使学生感到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在保护环境中的自觉参与意识。

4.举办环保专题,丰富环保知识。

环保专题讲座不仅能增长学生环保知识,而且是进行环保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定期举办“环境与化学”的知识讲座。环保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课本,如结合空气的成分,向学生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所起的作用及破坏臭氧层后的危害,从大气质量、饮水质量、工厂排污情况等进行介绍,对本地的一些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进行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展出环境化学科普常识。对于这样的专题讲座,学生都会乐意去听,容易接受。

5.加强化学课外活动。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和环保知识竞赛、制作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板报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环境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当地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和处理污染的能力,对环境保护具有主人翁意识,对主要的环境要素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认识和评价环境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适怡.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J].环境教育,2003,36(1):11-12.

[3]张玲.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J].环境教育,2003,36(1)41.

[4]张智峰.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35(3):20-21.

[5]吴星.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6]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2006.2.

有关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 环境教育论文

2.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3. 中学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4.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5.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6.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7. 有关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中学生合理运动对生活影响的论文任务书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不仅对人的身体发生影响,而且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 恢复体力和精力 ; 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 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 可以陶冶性情、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 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 体育锻炼中的集 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第 1 页

精选中美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存在着许多差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篇一:《中美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中美两国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等的不同,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就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以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中国 美国 教育 差异 思考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主要途径。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如何评价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可谓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换言之: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我们分析了大量的事实和资料,并结合对美国教育的实地考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及教育观的不同 中国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国古代特有的科举制度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几千年的教育传统,造就了中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以考试论英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强调背诵和记忆,仅在考试范围内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学生仅仅是知识的容器,是会考试的机器。中国的教育,注重对人类固有知识的传承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中的所有教学手段都是向孩子们灌输大量的知识,然后用作业、考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所有考试题目的设计都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1]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美国教育的目标是为了训练和培养适应美国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员,尤其是培养造就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以确保其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和科研的领先地位。关于美国教育,可借用高钢在《遭遇美国教育》中的总结:“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即让学生“信”;而美国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即让学生“疑”。 二、知识观的不同 中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对知识权威的质疑和批判,注重对知识的创造和拓展。中国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美国学生大多是主动地去探索。也就是说,前者在寻找标准答案,后者在追求真理。[2] 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训练学生熟练掌握技巧,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美国学校的数学教育则基本上是“点到为止”,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也有人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美国教育是普及与精英相结合的教育,走平民道路的,只需接受普及教育,接受社会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知识的教学只是点到为止而已;选择走“精英”道路的,则需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力求“精”“深”。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权威的尊重与维护,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学生一下子就能把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对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全部不折不扣地掌握,要尊重和维护教科书的权威性。因此,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权威说的话都是不能改变的。 美国的教育中,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个课题,几乎没有两个学生的答案是一模一样的。对现有的知识,他们侧重于教学生怎样去创新,鼓励学生去思考得出结论,至于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有实际意义,并不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对一切事物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教会了学生相信权威,揣测领导;而美国的教育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去探索追求真理。 三、教学模式的不同 在中国,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上级安排及本地实际情况,再制定当地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校哪天开学、哪天放假都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 而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的的教学大纲,跟谈不上什么全国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所设课程及课程难度,由学校及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科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好几个学位。[3] 两国学校在学业课程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总言之,中国的教育比较单一化,而美国的教育重视多元化;中国的教育注重深度,而美国的教育则注重广度;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而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 四、价值观取向及德育观的不同 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中国的教育也是从社会本位出发的,强调以“社会为本”,即“社会第一”,以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价值追求,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注入社会主义经济新元素的先进分子。 中国的传统道德是以儒家学说的人伦道德为中心展开的。从孔子主张的“仁爱”、“忠恕”,到孙中山倡导的“博爱”、“天下为公”,再到现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筑起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标准和尺度,由此形成了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他人利益高于自我利益、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这一德育标准始终贯穿着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 美国则以“个人为本”,即“个人第一”,追求的是个人的理想和权利。而美国大学生要树立的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核心理念,因为“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算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美国人”。[4] 美国的道德传统源于欧洲,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性的独立发展和培养,重视个体的地位和尊严。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这种人本文化养成了人们重视个人权利、独立、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这一点在美国社会和学校德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中美教育差异之思考 当然,中美教育的差别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初步探讨了其中的几点。由于中美文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全盘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中国教育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中国现代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仰安.中美教育观念差异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2001,14,(5):5. [2]田虎伟.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4):28. [3]张晓飞.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1):35. [4]黄立坚,戴静.中美学校德育目标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8,(8):15-25. 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篇二:《浅析中美学校教育的差异》 摘 要: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中的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分析中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通过对比,进一步反思。既认识到中国教育的精髓,也洞察到美国教育的领先,对当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美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比较教育 教育根据其发生场所,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原始社会,学校和家庭未出现之前,教育与生产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的基本形态是原始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开始凸显,尽管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然而由于受阶级和特权的影响,只有少数人可以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仍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社会需要大量的生产力,大量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现代学校才开始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后来的很长时期内,学校教育几乎成了教育的同义语。 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邓小平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教育,在保持中国教育精髓的同时,挖掘不足之处,针对性改善,使我国教育能够越来越好。 1中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类型比较 美国幼儿教育阶段是在玩耍中度过的。当前,中国幼儿教育阶段也注意到这一点,一改往日“知识为王”的观点,做了一些改变,比如不允许教10以内的加减法。 基础教育阶段(0-6岁),中国小学以学科课程为主,开始学习大量学科知识,但美国小学仍以活动课程为主,受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影响。 中学阶段,中国仍是学校规定的课程,即使现在部分地区,高中部分课程改成选修,还是在原来科目范围内选修。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据数据表明,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美国高中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初中时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甚至写作文,做演讲。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相较国内,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的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会开设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有学生就在三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当前中国开始试行高中部分科目选修,必然会出现,大量学生选修容易科目的现象,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进一步调整评价和考核机制。 2中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内容比较 近日,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作出了一个判断:“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他比较了同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和美国学生,认为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不仅不比中国学生差,“相反要强很多”。“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比美国学生扎实”其实是自我麻醉,挑战了一直令中国教育自豪的领域,引起了强烈的争论。 在这之前,我国初等教育工作者聊以自慰的一个重要理由,恰恰是认为我国学生的“基础”要比美国学生“扎实”,至少在“数理化”方面比美国同龄学生要好得多。一些到美国走马观花地“考察”过一两个星期的中学校长和老师,几乎都著文持这种观点。更有甚者,有人还给出了一个理想教育的公式:中国初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这种公式无疑默认:中国学生的基础比美国学生好,但创造性、研究性能力不如美国学生。 问题在于:为什么“基础不好”的学生反而更有创造力、更懂得批判性思考和大胆质疑。这是不合乎逻辑和教育规律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正如丘成桐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如果你认为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会解多少道难题,你自然会得出这种结论,还会变本加厉地在学生身上强化。 丘成桐无疑揭开了中国教育脸上最后一块遮羞布。 近年来,国内关于美国教育的报道和书籍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代重大的、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几乎都出自美国;而在人文社科领域,美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肯定与美国的教育直接相关,与他们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直接相关。这个判断是合乎逻辑的:1957年,苏联先于美国将人造卫星送上天,这导致美国举国上下展开了一场关于“美国教育是否出现了问题”的大讨论。 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在信息上已毫不闭塞,尽管“素质教育”已喊得满天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看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改善,相反,“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的现象越演越烈。基础教育的“减负”,也成了“负负得正”般的戏谑之言。 3中美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评价比较 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作者讲到自己的孩子曾经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做对多少题、考多少分”,对课程的评价仍然停留在“让学生学了多少知识”上。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教越笨”,老师“越教越累”。 美国教育的精髓究竟是什么?近年的三部作品里有极为详尽的描述。一本是高歌著《赴美就学笔记》,作者记录了自己从美国小学高年级直到大学的受教育经历;一本是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里面记录了自己儿子在美国受教育的经历;还有高钢的《遭遇美国教育》。这三位作者都有相同的背景,都是移民到美国,都是从中国教育过渡到美国教育。这三位作者居住在美国不同的州,自己或孩子上不同的学校,却对美国教育有着惊人相似的感受和判断。高钢在书中写到:“美国的学校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正是在“什么是教育的基础”这个核心问题上,我国教育整体迷失了方向。在美国,教育的理想和目标,是怎样才能保护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教育,必须适应孩子的天性和发展需要;而在我国,亿万学生的发展可能,被强力禁锢在考试、升学一条路上,有多少孩子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教育中感受到了快乐?这种所谓“扎实”的基础,其实是反教育的,背道而驰。 4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思考 最近,国内有人统计了1999年2001年世界3所一流大学与中国6所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大学在《自然》和《科学》两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结果是,6所中国一流大学总和只有20篇,还不及哈佛大学一所大学的零头(399篇);同处亚洲的东京大学,同期也有131篇。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最大原因肯定出在教育上。 我国基础教育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等“表层基础”,不注重“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应试教育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生教育本意是创新教育,但是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实行应试教育,到研究生阶段再提倡创新无异于异想天开。 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教育改革不仅朝向科学化,而且趋于民主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则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及学生能力的开发。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是对智力和知识的占有和配置,知识成为首要财富。刨造性是人才观的核心,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教育观的基点。必须告别“没有人的教育”,推广“合格+特色”的教育模式,提倡“求实+求证+求用”的治学态度。这些趋势都不断为各国教育思想大厦的建造添砖加瓦。 通过以上对比和分析,我们应努力挖掘深层次原因。从课程类型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评价,都应该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改变。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真正植根于中国教育。充分发挥比较教育的借鉴对比功能,使之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服务。 因此,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应是在保持优势点的同时,应努力学习其余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来改善本国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桂云,宋白玉.中美教育比较及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科技视界,2015(6). [2] 王智玲.中美教育差异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山东:潍坊学院学报,2014(14). [3] 杨文博.中外课堂教学的几点对比与思考[J].现代教育,2013(8):12-14. [4] 芮火才.“双基”扎实等于“赢在起点”?――从中美教育比较说起[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2(11). [5] 李绍青.中美教育价值观比较[J].教育科研,2010. [6] 粟高燕.中美教育交流的推进[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7] [美]陈旭.天才还是大师:中美教育的差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8] 高钢.遭遇美国教育[J].北京:北京文学,2003. [9] 高歌.赴美就学笔记[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中国知网找找可以的

①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⑤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 索引序列
  • 精选中学英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 精选商务英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 精选初中语文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 精选初中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 精选中美相关的论文文献推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