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水平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自主式,教师学做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根据所学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些相关的人或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时实行抢答,看谁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难度较大的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对,并亲自讲解争当小老师。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环节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的欲望。
三、树立标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是理想和目标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无论是本班的,还是本校的,或是从本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都可成为学生的标杆性人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一个榜样,就会使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更加刻苦和努力。同时,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严格管理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成长。有成绩要表扬,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虽然要严格管理,但是要注意严中有松,张弛有度。在教学中努力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说、爱说、喜说。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然后问:“这首歌大家熟悉吗?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一场拔萝卜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主题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图上内容,说出两只小兔各自的位置,说出它们的表情及内心活动,还有对话内容。在得出算式“28+41”的时候,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人人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后,将合理的算法说给教师和同学听。在学生得出用计算器、口算、竖式算等方法的时候,我又发动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学生有的说用计算器方法好,最准,但携带麻烦;有的说,口算最好,速度快,但有可能出现错误;有的说竖式算得好,又快又准确,不过要注意数位对齐,又费稿纸……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学生争先巩后地抢着说,热情很高,不仅说出了这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点,还体验到了求得新知的喜悦。
五、巧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艺术性地使用游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在欢乐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在学习了平方厘米这一面积单位后,教师故意让学生用它度量教室地面的面积,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当他们忙着忙着自然会产生“要有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这时,教师顺势抛疑:“这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就请你们创造一个,叫什么呢?”诱导学生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名称创造出平方米,进而根据三者所具有的共同因素帮助学生类推出平方米的意义。这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最好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从方方面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他们会受益无穷。
一、整合练习内容,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习题,它们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习得技能的重要载体。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习题的处理仍然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或者是简单机械的重复,缺少对习题本身的思考,甚至是为了练习而练习,以至于不能完全发挥教材习题的功能。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该在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立足并尊重教材,对教材的习题资源进行深度解读,让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正确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整合练习的内容,以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以后,教材在“试一试”、“练一练”的基础上又安排了大量的题组练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受教学课时的划分及一节课教学时间的限制,逐条解决所有习题显然费时费力,也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在认真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将几个内在联系存在高度一致的习题重新组合,赋予新的题组一个更为清晰的教学方向。例如将几组题型单一的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放在一起,在小组接力的活动中通过比赛来做,可以使单调乏味的习题解答变得轻松有趣、简单高效。
二、丰富练习形式,激发练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练习中,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呈现新颖的题型、丰富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让学生成为设计师……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特点,多采用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设置悬念,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这种寓教于乐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三、关注个性差异,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四、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练习的应用性
我过几天也要交数学论文,你有了告述我。谢了。
第十四届行知杯论文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周冬林:反思疫情生活,做好生命教育——由疫情促发的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唐卉运:用“生活教育”思想优化小学古诗教学。
二等奖:
邵日高: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二。
三等奖:
刘蓉蓉:小学数学教学因生活而精彩三。
李娟寻:陶行知理念,行生活化教学三。
周天琪:“生活教育”思想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三。
吕静文:“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写作教学实践三。
周进陶:行知思想对农村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启示三。
杨纯子: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三。
洪金荣:生活即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优课堂构建三。
本次选题范围:
1.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2.学习陶行知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3.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陶研专项”课题和省市陶行知研究会课题研究报告。
4.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当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育改革、学校管理改革和实施“双减”政策的热点问题。
5.学习《走近陶行知·学生读本》和《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两个读本的心得体会。
6.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对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公德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教育教学案例或心得体会。
1981年至1998年,在会东县中学任教,曾任会东县中学初八二级、初八三级、初八五级、初八八级、初八九级和高九一级、高九二级、高九四级、高九五级、高九八级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会东中学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科教学富有特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专长和丰富经验,受到同行和所教学生的广泛赞誉。能全面掌握所教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胜任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独特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恰当,应变能力强,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教学艺术较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考试策略和应试心理的指导,深受学生欢迎。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从1983年开始在凉山州率先开始成功地进行了二轮“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提高自学效果的学习心理研究),受到校、县、州、省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肯定和好评。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多次获奖。积极开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多次组织初、高中数学竞赛讲座,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办数学手抄小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并获奖。多次承担初、高中的公开课和研究课。1998年以来,在全州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和新课程改革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主研参研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参与负责全州60多个省、州级课题的管理、指导和研究,为推进全州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是省、州级教育科研课题效果检测专家组和鉴定专家组成员,被多个课题组聘请为顾问和专家指导组成员,作为副主编、编委或顾问参与了八本课题专辑的编审工作。多年来具体负责全州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负责组织全州统考命题及试题评析、教师培训、优秀论文评选、数学竞赛、编辑教育教学刊物等工作。坚持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多次应邀在全州、各县市、学校举办数学教学、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大家的好评。负责参与编辑《凉山教育论坛》文集一本,主编《凉山教育研究》杂志七期,作为编委参与了四川省数学会《数学教育研究新探》和《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编审工作。2000年负责主持的课题《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被确定为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目前正在全州52所中小学开展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有十六所学校完成了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结题,子课题中有一项获省第三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德昌中学),有一项获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三等奖(盐源中学),有九项获凉山州第二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大力推进了凉山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学校科研组织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进综合开发研究》、省级课题《揭示“数学过程”与优化数学教学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多元文化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各种教研和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对我州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业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凉山州数学教育界和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2001年以来,还结合工作开办了以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四川?凉山?教育?心理?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近二年多来网站已经被访问180多万次,日均访问量3千多次。个人教育网站“业锋教育在线”在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积极撰写论文,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和《中国民族教育》、《心理与健康》等教育和心理学术刊物发表《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校本教研的三种有效途径》等论文共8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报刊发表45篇。多篇论文在各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190多篇论文被部分教育网站收录发布。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6次,其中一等奖2次,省级优秀论文奖10次,其中一等奖7次,州级优秀论文奖8次。制作的20多个课件在教育网站上发布,其中课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获K12教育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举行的第二次优秀课件评选三等奖。1987年作为编委参与执笔编写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正式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1989年获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2002年合编著的30余万字的《学校科研指南——教师如何参与教育科研》一书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2年论文《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2002年第八期,并被收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实施校长怎么办》(实践与操作部分)。2003年作为编委参与凉山州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凉山州人民检察院《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读本》的编辑工作,负责《素质测评》部分的编写。2004年7月论文《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上海教育》2004年第14期,2006年2月论文《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二期,2006年8月论文《校本教研的三种有效途径》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7-8期。撰写的论文及编辑出版的书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成果丰硕,在州内外有广泛影响。1986年参与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提高自学效果的学习心理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91年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评为“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优秀实验教师,1991年被评为凉山州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993年被评为会东县优秀教师,1995年被四川省教委评为四川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被中共凉山州直工委、凉山州文明办授予州级机关文明职工光荣称号,2002年和2004年二次被中共凉山州教育局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被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并参加了凉山州人事局组织的人才与创新研修班培训,2002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并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2005年被凉山州教育局确认为凉山州骨干教师,2005年被凉山州教育局聘请为凉山州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指导教师。2005年被凉山州教育局聘请为凉山州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州中级职称评审。2005年被西昌学院教育系聘请为教育心理学副教授、西昌学院数理系聘请为数学专业客座副教授,2005年被西昌学院聘为2005年度教学科研奖评审委员会成员,2006年被西昌市教育局聘请为西昌市基础教育研究员。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加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协作纪念奖。1986年进行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取得了成绩,获凉山州教育局的奖励。1987年《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等四篇论文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经验交流会上获论文奖。1989年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会东中学初八五级三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总结》被四川省数学会高等数学委员会评为四川省数学会高等数学委员会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三等优秀论文奖。1990年在凉山州第二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被评为凉山州一等优秀论文。1991年在全国第四次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经验交流会上,论文《浅谈教师在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评为全国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优秀论文。1994年在安徽教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安徽省数学会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杂志举办的全国数学教改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总结》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4年在全国第三次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研讨会上,论文《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荣誉证书。1996年论文《精心设计考试策略》获凉山州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论文《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获凉山州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999年论文《谈数学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2000年论文《应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年论文《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获凉山州普教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论文《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获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论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论文《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析》获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教学方案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编辑的《凉山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辑)》获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2003年8月,论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和情感体验》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2003年5月制作的课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获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课件评比三等奖。 2003年12月,论文《谈数学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获凉山州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受到凉山州委、凉山州政府的奖励。2004年2月论文《课堂教学评价探析》在四川省新课程改革中学教育教学评价优秀方案(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2004年7月专著《学校科研指南》获得四川省第十一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4年8月在凉山州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专著《学校科研指南》获得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获得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论文《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获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一等奖。2005年9月成果《揭示“数学过程”与优化数学教学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第三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9月论文《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9月论文《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情况及对策》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5年11月论文《儿童自闭症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获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2005年12月,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2005年12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获四川省小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2005年10月,参与合作的《不可忽视的数学化过程》中国教育学会第18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5月,论文《用好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上获课程教材研究所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7月,论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策略》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数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数学会、四川省心理学会和四川省思维科学学会会员,凉山州数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凉山州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成果和业绩被收入《中国数学教育人名辞典》、《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青少年年鉴》(96年卷)、《中国当代名家名师传略》等多部辞书。《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教育》、《教育导报》、《凉山日报》等报刊报道过业绩和成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第九期以《新课程需要他,大小凉山需要他——记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谌业锋》为题对他作了人物专访。
数论文关于00说类早接触数我祖先始认识没其没便00没呢记师曾经说任何数减本身即等于00表示没数量说显确我都知道温度计0摄氏度表示水冰点(即标准气压冰水混合物温度)其0便水固态液态区点且汉字0作零表示意思更:1)零碎;数目2)够定单位数量……至我知道没数量00仅仅表示没数量表示固态液态水区点等等任何数除0即没意义至师仍说句关于0定论除()份若干份求每份少整体0份即没意义我才解a/00表示零极限变量(变量变化程其绝值永远于任意已定数)应等于穷(变量变化程其绝值永远于任意已定数)关于0定理零极限变量叫做穷105、203房间、2003虽都0现粗看差;彼意思却同105、20030指数空位删203房间0隔楼(2)与房门号(3)(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删0表示……斯坦曾说:要探究或者切物存意义目宏观看我始终认荒唐我想研究切存数字先解0存数至于斯坦说荒唐作我能力毕竟限0认识够透彻今望(包括行)能知识海洋发现我新陆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任何写作都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和范例的,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大学生必经的毕业 论文 也是同样的。
一、 毕业论文 (设计)主要构件
(一)封面
(二)论文正文部分
(三) 参考文献
(四)致谢
二、各构件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一)封面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1.封面由学校或院系统一印制,具体内容由学生打印或填写。
2.封面的技术规范
封面内容的填写或打印,要美观、工整、清晰,提交论文的具体时间,用汉字打印或书写(如二○○五年四月),外语等特殊专业除外。
(二)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及技术规范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格式:文科类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工科类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格式要求打印,但是不分栏排版;特殊学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格式可由院(系)统一规定。
为了与下角零相区别,理工科类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句号可使用实心点,建议同一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标准。
2.论文正文部分的内容及字体要求
(1)总题目用3号宋体、加粗,副标题用小3号宋体。
(2)姓名用4号楷体。
(3)作者有关信息括号内的具体单位、地址、邮编用小4号宋体。
(4)摘要两字用小4号黑体,中间空一字;摘要的具体内容用小4号楷体;约200~300字;行距为20磅。
(5)关键词三个字用小4号黑体;关键词的具体内容用小4号楷体;3~5个。
(6)论文主体部分
①论文一级标题,4号宋体、加粗;
②论文二级标题,小4号宋体、加粗;
③论文主体部分除一级、二级标题外,全部用小4号宋体;行距为20磅。
(7)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8)英文总题目用Times New Roman 四号字体、加粗。副标题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9)英文作者署名及单位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10)英文摘要Abstract用小4号黑体,加粗;具体内容用 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11)英文关键词Key Words用小4号黑体,加粗;几个关键词均用Times New Roman 小4号字体。
(三)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技术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及注释的格式相应地参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要求执行。详细如下:
1.文科参考文献及注释技术规范
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篇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文内有关特定内容注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置于当页地脚;注释序号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属著作者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文后参考文献表的排列顺序以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表上以[参考文献]作为标示;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参考文献表置于文末,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格式为:
(1)专著(含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
示例:
[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58-260.
[3]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
(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至页码.
中教参系列,部分是核心期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定的统计源期刊,学报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近年来一直在综合类科技期刊和师范院校学报中居于前列。学报现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多次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十佳学报,连续三次(1989年,1995年,1999年)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受到国家教委、教育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厅、新闻出版局等有关部门表彰奖励。
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地球科学、环境与资源科学、信息与信息技术学、旅游学、体育运动学、教育技术学、科学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办刊宗旨: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陕西师范大学
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 基础科学
出版发行:陕西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2-4291, 61-1071/N
创刊时间:1960 影响因子 0.456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有陕西师范大学主办,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综合影响因子0.272。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关注学术发展前沿,注重理论探索和创新,已在文史有关基...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陕西师范大学
快捷分类:社会教育综合 社会科学II
出版发行:陕西 双月刊 A4
期刊刊号:1672-4283, 61-1012/C
创刊时间:1960 影响因子 0.272
审稿时间:1-3个月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