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名著阅读的论文题目

名著阅读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名著阅读的论文题目

我来提供几个有创意的论文题目:(1)从《儒林外史》、《镜花缘》到《儿女英雄传》——论清朝知识分子眼中的科举制度。这篇论文的要点:上述三部章回体小说都用了大量的篇幅表达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认知,联系到今天的高考,也许楼主能从中挖掘出更深的内涵展开论述。(2)明末山水小品文的中兴与末路——论公安派和张岱的山水小品文这篇论文的要点:在分析公安派与张岱山水小品文的基础上,论述他们的作品与明朝中前期的散文相比有何进步之处,论述他们的作品与唐宋大家的作品相比有何不足。然后根据上面的对比,总结出明末散文“中兴”与“末路”的趋势(甚至可以联系清初桐城派的散文作对比)。(3)南戏对“曲”体裁的开拓——论《琵琶记》这篇论文的要点:根据高则诚的《琵琶记》,分析元末南戏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有何创新,它为何能传诵千古,它又为走入死胡同的元曲注入了哪些新鲜元素,它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它怎样使“曲”这一题材焕发了生机(甚至可以论述它对后来明清传奇的影响)。上述三个论文题目,(1)是小说,(2)是散文,(3)是戏曲,分属清、明、元三个不同的朝代,楼主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了,而且这些题目也有创意,不会走四大名著或关汉卿杂剧的老路,避免雷同。当然,能否把它们写好就看楼主自己的文学功力了。

读名人·读名著

■谢汝南

我曾经这样写照过自己的人生:癖性安居陋室,痴情苦读新书。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把读书作为一种最快乐的人生享受。读书给枯燥的日子带来了奋发生机,给贫穷的大脑充实了智慧的甘霖,特别是鉴赏从古到今的中外文化名著,更给我们认识体验人生社会赢得了深厚的益处。因此,读书要读名著。

名著都具备了深刻的理论思想、精彩的艺术特色、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等博大精深的内涵品质。它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人们不断认识探究世界与人生的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一部百科全书。它如同阳光可以永恒地普照人类世界,它的内涵品质也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人的认识所遗弃与改变。我们通过认真的阅读、细心的鉴赏,可以从中获取许多的教育、启发与思考。

然而,名著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卓越品质都是与作者(名人)的个人品质紧密相关的。名著的品质都很相似,而名人(作者)的品质却各有各的不同。曹雪芹只有亲身经历了家族的衰亡变故,遭到了沉重的世道炎凉波折之后,才能有了《红楼梦》的深沉魅力;同样道理,《史记》、《离骚》的千古留名,更重要的也是在于司马迁和屈原的高贵人格的不朽。如果我们一边细心地阅读《复活》一边深入探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他反叛自身的地主阶级成分的决心与勇气;在慨然欣赏毕加索离奇古怪的画作时,了解他一生的颠沛流离;在用心倾听《命运》的叩问声中,体会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悲剧;品赏《呐喊》、《彷徨》的同时,感受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对中华民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慨;赞叹《围城》、《管锥编》的卓识风趣,又不忘钱钟书尽管学贯中西,可在当年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得15分……读名著名人,必定能使我们的眼界更加深远,是非更加分明,视野更加开阔,并让名著的品质与名人的精神风貌一起震撼我们的心灵。

中学生与名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一位现代的中国人,我们常常为中华这个民族雄厚的文化底蕴,久远而博大的文化思想而感到骄傲.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为这座巨大的宝库献上一抹金黄.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遗忘.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否要重视一下古代的文化呢?我们是否应多读一些名著呢?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在我看来,是否读名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名著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读名著并不是让我们像读小说一样.只看看故事情节,作为劳累过后的消遣,大略翻过,然后弃置脑后.我们要在细细体会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的文明.也许你会觉得古代的文明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已在那个时代的基础上飞速发展了几百年,已不需要那些陈规旧矩.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又错了.我国现在虽说比较发达,但精华的东西不会随时间的飞逝,文明的前进不弃之如草芥.比如说,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几千年前的一句话,把它用于现在,你能说它不对吗?所以说多读些名著,多了解古代的文化,是对我们中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光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代历史就够了吗?这还是不够的.虽然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国文学的魅力.每一个名组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有他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是常常说要扩充自己的眼界吗?何不从读外国名著开始呢?虽然这些名著对我们的阅读有些困难,只有不断地去克服它们.才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如果你双于观察,会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名著的接选载入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不正是表明我们应多去了解外国文化.

在我们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巨大的文化殿堂中.我们应畅游其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我读名著《西游记》

最近,我读完《西游记》这部书,书里汇聚了神话小说离奇的情节及武侠小说的精彩场面。我觉得自己像一只风筝被绳索住一样,深深地喜欢上了它。令我至今难忘,感慨很深……

猴子“元帅”――孙悟空

一提起孙悟空,小朋友们肯定不会陌生,脑海里都隐隐约约浮现出孙悟空与天怪搏斗的情景,而且会涌现出一幅神奇的图画来――在一个碧空如洗的晴午,一只猴子从它耳中取出一支金光闪闪的金箍棒,抓耳挠腮的走在前边引路,后边跟着一个着僧衣的和尚和两个徒弟。刹那间,乌云密布,黄沙满天。只见一个巨大的妖怪出现在它们面前,悟空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棒,经过几番搏斗,妖怪终于被消灭了。天依旧,云依旧。每当看到此处,我掩卷沉思,且不谈论它的本领有多高,就说说它的勇敢志气。如今现实生活中象这样勇敢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他们面对一些事情,不能勇敢地指出,而是为了金钱和利益,放弃了他们那颗雪一般纯洁的心,握不住手中那根正义的“魔棒”,他们输给了自己,输给了罪恶,输给了丑陋。

善良的和尚――唐僧

“阿弥陀佛”在嘴边不停地念着,木鱼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耳边回荡。他是个善良的和尚,他爱世界万物,甚至连一只小蚂蚁不幸死于他的脚下,他都要念一百遍经文给它超度亡魂。我尊敬他,但不知为什么,对他又总有一些不满意。比如,唐僧遇见白骨精时,他只听白骨精的片面之词,就惩罚他的徒弟,甚至赶走了悟空,我知道他是出于善良。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被抓住,差点死去。还记得昨天在报纸上我只能深情地说一声:“人生处处有考验啊!”

读过这部书,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喝彩,更对他的勇敢战斗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它不仅仅为我的知识长河增添了一份柔波,而且使我的人生观有了定位。人生之路是崎岖的,摔倒了只有爬起来,爬不起来就会在那个地方呆一辈子,永远见不到另一边天空的美丽。爬起来者,将遥望天空,把世界的美丽尽收眼底。两样人生只能任自己选择,如果想要爬起来,就要靠自己。

读书是上帝赋予人类特有的权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通向成功的要诀,走进书的世界,你就走进了知识的殿堂,无疑是走进了一间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展览厅,踏进了一座异彩夺目、绮丽无比的聚宝库,来到姹紫嫣红、风光旖旎的百花园,从中你可以欣赏到一件件璀璨珍异、价值连城的瑰宝,可以吮吸到人类用智慧酿造出来的蜜汁,领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还可以激发你探索世界、探索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读名著,是一件幸福的事,读书人,是一个幸福的人。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精神上交谈,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我是一个小小的书迷,爱书如痴,在我的字典里有这样一个真理:财帛乃身外之物,唯有把书读在肚子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大则用以济世,小则可以修身。于是,只要一有钱,马上去买书,得书后便钻进书中,细细品味。

书,实在太吸引人了,正如刘自羽所讲:“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真是深有此感。

读书其实是一个异常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他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开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读名著使人明智,因为读名著,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读名著可以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它不仅能使我们增长知识,更能给我们一人生的感悟。同学们,热爱读书吧。

让书陪伴你一生,让书香溢满你的生活,读名著,做一个快乐的中学生吧!高乐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因为读书会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

我读的书有四大名著、《皮皮鲁系列丛书》以及作文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在周末写习作时,发挥失常,只得了个良。

可我又想不出其它的方法,所以第二遍写没什么变化。我心急如焚,因为明天就是单元考,只好临时报佛脚了,我翻了几篇优秀作文,忽然眼前一亮,灵光一闪,顿时文思如泉涌,提起笔来“刷刷”地一挥而就!我放下笔时,不由地哼起歌,心情就像迎着海风的帆船,那样轻松,那样欢快! 书读多了,积累也就丰富了,胆子也就大了。

我敢向和辈挑战呢!别看我年纪小,我可是人小鬼大,连当校长的爸爸都是我的手下败将。一天下午,我百般无聊,便去找爸爸下战书。

“老爸,敢不敢玩词语接龙呀?” “玩就玩,我随时奉陪!”老爸自信满满地答应了,还行了个“山寨”版的军礼。 第一局由我起头。

我暗想,随便起个头,然后再见招拆招。于是我脱口而出“空气”。

“气体”老爸不假思索地从嘴里蹦出了两个字。 “体育” …… “业绩”我心里暗喜,这会看你怎么答,真是天赐良机呀! “绩……绩……”老爸抓破了头皮也“绩”不出一个词儿来,他无力招架,败下阵来。

第二局无论我怎么为下一个词铺路设障,老爸都以极其刁钻的词语反击我。 我绞尽脑汁也没占到一丁点便宜。

而后,我以猛虎般的反扑,老爸也不甘示弱。最后,我以微乎其微的优势赢得胜利。

我心里那高兴劲呀,像在大热天吃了盒美味的冰淇淋,甜滋滋,清凉凉!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我的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蕴含着成长的力量。

书陶冶着我,激励着我,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谈起我与名著的事,那要在我7岁时起。当时,我从外婆家找到了一本书——《三国演义》便看起来了。说真的,我很喜欢看书,这本《三国演义》太好看了什么“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初立奇功”,什么“孔明挥泪斩马谡,孔明空城退司马”看的身临其境,看到“周公谨火烧赤壁”了,我大拍桌子,叫“好”!引起了外婆的关注。外婆见我如此爱看名著,大喜,给我买了八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封神榜》。我看了这些“大部头”。

我太爱看书了,对于“道可道,非常道”,“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我都很喜欢,我自然懂到了许多知识。我向往的是《老子》的礼、廉、耻、信和《水浒传》的义。我知道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和历朝的事迹与教训。

有一次,我看着名著,好像是《水浒传》,我在津津有味的看着“李逵斗张顺,不打不相识”这一段,下表哥叫我了:“喂!下来,我们去游泳!”我当即读出了李逵的那一段话:“你这斯,看洒家不来打你!”哥哥马上对我教育了一通,我太入迷了,对于哥哥的教育,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唉!

如今,我又看上了《资治通鉴》、《三国志》、《老子》、《孙子兵法》、《史记》等。

我爱看我们中国古典的名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一位现代的中国人,我们常常为中华这个民族雄厚的文化底蕴,久远而博大的文化思想而感到骄傲.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为这座巨大的宝库献上一抹金黄.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遗忘.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否要重视一下古代的文化呢?我们是否应多读一些名著呢?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在我看来,是否读名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名著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读名著并不是让我们像读小说一样.只看看故事情节,作为劳累过后的消遣,大略翻过,然后弃置脑后.我们要在细细体会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的文明.也许你会觉得古代的文明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已在那个时代的基础上飞速发展了几百年,已不需要那些陈规旧矩.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又错了.我国现在虽说比较发达,但精华的东西不会随时间的飞逝,文明的前进不弃之如草芥.比如说,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几千年前的一句话,把它用于现在,你能说它不对吗?所以说多读些名著,多了解古代的文化,是对我们中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光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代历史就够了吗?这还是不够的.虽然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国文学的魅力.每一个名组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有他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是常常说要扩充自己的眼界吗?何不从读外国名著开始呢?虽然这些名著对我们的阅读有些困难,只有不断地去克服它们.才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如果你双于观察,会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名著的接选载入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不正是表明我们应多去了解外国文化. 在我们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巨大的文化殿堂中.我们应畅游其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世界文学名著选讲论文题目,可参照 :论《三国演义》中“义”的悲剧性写论文的提示:(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呵呵,哈哈,巴黎圣母院,你可以去找相关的资料,很好,基督山伯爵也不错,还有凡那.儒勒的海底两万里,格蓝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被誉为科幻三部曲,我首推神秘岛。这些都可以。你找找看。

名著阅读论文范文

【篇一】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叫珍妮弗,她的家境不错。平日里衣食的她跟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叫珍妮弗,她的家境不错。平日里衣食的她跟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的疑惑和抱怨。父亲乔纳森事业成功,但平时工作十分忙碌。为了帮助女儿快乐地成长,他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父亲在小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意义非常深远的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后,好多小朋友被分别带进不同的房间里。过来不久,进来一位看起来还算亲切的研究员,他把一块棉花糖放在父亲面前的茶几上,对他说,如果他能够忍上十五分钟不去吃这块棉花糖的话,他就会再给父亲一块。也就是说,只要稍微忍上一会儿,就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了。为了让自己不再想着桌上的棉花糖,这位父亲想尽了各种办法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闭上眼睛数数、在房间里跑来跑去、还故意大声唱歌,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那个研究员似乎很满意他的成绩,笑着又给了他一块棉花糖,并示意父亲可以吃了。十年后,结果出来了,当时没有吃棉花糖的小朋友长大后都比较成功,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人际关系处理的较好,事业比较成功,生活富裕;而没有忍住的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就没那么好。由此看出,不容易受诱惑,并一直在等待十五分钟过去的小朋友更容易成功。”后来,他的努力,终于让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不再遇事抱怨,变得更自信、更快乐、更会管理自己,无形中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会有很多巨大的像“棉花糖”一样的诱惑时时刻刻在等着我们,但如果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被眼前的诱惑所吸引,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这就是我的《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读后感。

【篇二】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说的是一些有趣的童话,例如:小人精和迷糊豆。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傻呆呆而充满孩子气的迷糊豆意外的遇到了卷心菜里小精灵——小人精。小人精和迷糊豆在一棵参天大树的帮助下飞上了天空,看到了天上的世界,他们还帮助短松鼠增长尾巴然后参加从的树上跳到地下的比赛,帮助杜鹃妈妈孵鸟蛋,帮心脏病的同学实现跳舞的梦想。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迷糊豆是一个充满孩子气的孩子,而不是只会拿着书本死读书的书呆子,不是被补习班排满周末而慢慢消磨掉童年快乐的学生。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喜欢帮助任何人和动物。这正是真正孩子的天性——天真、善良。在小人精出现之后,迷糊豆的天真和善良又有所增加。

【篇三】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

读了一遍文章后我才知道:原来1908年的第xx届奥运会上,由于当时天气很热,整个伦敦都被热气笼罩着,像个大蒸笼。马拉松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跑起来十分吃力,但他们还争先恐后,奋力拼搏。跑在最前面的是彼得里,眼看快要到终点时,意外却发生了:由于天气闷热,体力消耗过大,突然摔倒了,此刻,众人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裁判员连忙跑上前去,把他扶了起来,彼得里站起来之后又继续跑了下去,可没跑几步又再一次摔倒了。跑在第二位的美国选手已经赶了上来。彼得里的努力眼看就要前功尽弃了,在场所有的人都着急万分。这时,一位工作人员搀扶着他冲过了终点。彼得里虽然没有得到金牌,却获得了比冠军更多的掌声。英国皇后被彼得里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赠送经他一只金杯作为奖赏。

读了这一个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如果要问我什么是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我会回答:“彼得里就是的代表。”因为,彼得里的行为是对奥林匹克拼搏精神的注解。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也非常感动地说:“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正如文中的彼得里一样,有一次数学竞赛,我很顺利地通过了前面几道题,可最后一题却让我犯难了,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彼得里的故事,我想我也没有理由放弃,应该像彼得里那样拼搏!后来,可想而知,我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我的心充满了骄傲,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拼搏。回到家,妈妈知道了这件事还特意表扬了我一番说:“柳君,真棒!知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比赛重在参与嘛!”

【篇四】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篇五】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主要讲述唐僧和三个徒弟千辛万苦地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书以天马行空的绮丽想象向人们展示了师徒四人在茫茫的西行取经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并将这些千难万险幻化为险象环生的各种灾难,一场场与妖魔鬼怪之间斗智斗力的较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书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有诚实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聪明机警、善恶分明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爱耍小聪明的猪八戒,踏实可靠、寡言少语的沙僧。小说情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特别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既是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是我爱不释手的故事。

唐僧师徒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以前我虽然有当科学家的远大理想,但是不能吃苦耐劳,做事经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一味贪图享受,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一定改掉做事虎头蛇尾的错误做法,努力发扬坚韧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一往无前地奋勇迈进!

【篇六】中外名著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读了《守着树墩的兔子》,这本书令我感概万千。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守着树墩的兔子》,它主要讲了:一只流浪兔彼得喜欢冒险,他认为兔子不能总过吃草晒太阳的日子,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在世上存在的意义。它流浪了几十年,经历了许多事,它累了,接受了一颗树墩的请求,守护着树墩。树墩觉得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理由。然而彼得的到来改变了树墩,它帮树墩穿上了“新衣裳”,让树墩成为了“指南针”……使大家都接受了树墩,明白了自己也有存在的价值。

从中我懂得了我们人不能只做吃饭和玩耍的事情,还要读书识字不浪费生命;我们还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我们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任何生物不管它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它的存在都有价值与意义。就像狼和鹿是天敌,在童话世界里鹿是美好的化身,狼是凶残的代表。当它们生活在一起,虽然会给鹿造成一定的伤害,但从一方面也是在保护鹿群的数量不会增多。

我喜欢这只兔子,它可爱、有理想、有追求。当别的兔子都只是满足于吃草和晒太阳的日子时,它勇敢地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我喜欢这只兔子,它善良、乐于助人。当迷路的小鹿来到它的面前时,因为它及时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所以让小鹿成功地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们不也应该做一个特别的人吗?当我们选择好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后就该勇敢前进,做一个自我、率性、特别的人!

名著阅读教学论文

多年来不断地品味着《西游记》, 认为它揭示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要素,应当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出这部巨著的核心思想来,尤其重要的是找出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作者吴承恩的主导思想以及心态意识。本文力争写出笔者更深入更逼近的认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创作意识或者心态,是中国人特有的流氓无赖意识。而孙悟空则是一个典型形象--中国人争取个性自由的、野性未泯的、不规范、不科学、无明晰目标的流氓无赖意识所主导的象征形象。这里还需要分辨一下主导思想和主题思想。在笔者看来,《西游记》的主题意蕴是:追求超越、自由、自尊的人生大道及不能实现这种追求的迷惘。这种主题意蕴是作者主导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但这一表现与主导思想比较起来就单纯得多。主导思想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世界观及其表现在作品中的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思想意识。 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必然的做法是首先要作几部古典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依笔者浅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是启蒙的个人自由主义,而其主题意蕴则是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红楼梦》的这一思想核心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高峰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在对写作当时所有社会思想进行深刻总结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思想的结晶。从书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深刻的认识,采撷了其中的精华。至于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识,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说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浑厚广博。然而,从这一思想核心自身来看,它的新颖进步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说是人类自古就有并且只有人类才有的对于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识的突出表现。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符合人类整体进步的思想主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可以称为"人学"。《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尊刘抑曹以及天道循环的维护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称为"政学"。它的主题意蕴与主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在一治一乱的天道循环中维护正统王朝统治和封建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是对于人民群众进行教化的"灭心中贼&q uot;的封建伦理观念,可以称为"地学"。它的主题意蕴是:教化人民群众在官逼民反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似乎偏向于道教的自由自在,可以称为"天学"。但是,笔者在思想深处却又不能这样简单地认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不属于道学--从各种思想学派比较来看是中国人真正的思想根源。当然,这本书确实具有道学道教思想的极大因素。 一是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学道教得来的道术。孙悟空遍寻学问,四方求学,最后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真本领。二是《西游记》存在着道学的思想观念,例如灭人欲、存天理等。主人公孙猴子根本不像猪八戒那样要一个异性作押寨夫人,或者追求一种爱情。三是对于天宫的封建意识即儒家维护的那种秩序和佛教宣传的那一套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却又无法选择以致于无可奈何地认可,然而此书没有怎么非议嘲笑道教本体--尽管有对于假道学、真魔怪的揭发和斗争。四是以道教的术语及认识作为全书的基本结构思维,充满了道教的数理观念,如孙悟空有十万八千根毫毛,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有十万八千斤等。不过,深入研读就可以发现,本书对道学仅仅是一种尊重和借用,而且是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犹如对待佛教如来的神权统治和玉皇大帝的王权统治。道学虽然对个体生命及其发展抱有一定的慈悯之心,但是道学师傅却又宣布和徒弟孙悟空断绝关系,警告徒弟如果暴露师傅的名字就将给予毁灭性的无情惩罚。因而,孙悟空与道学的绝决是明显的。他和道学再无联系,更谈不上发展传播。所学也只是道学的皮毛之术,而不是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行为本质不是道学提倡的任其自然的无为而为的行为。即使是孙悟空所学的道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护秩序的正统道教。中国宗法意识的大而化之的真正的原始道学,是民间的、隐藏的,由孙悟空的师傅、又如鬼谷子等修养极深的学问家所传袭。而且,他们是超然隐遁、威严无情、广大无边的。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农村学子的态度很可探究。他们对各种关系如现实政治以及外国关系的处理,与老君的官方招安的道教不同。官方道教一点也不排斥肉欲在内的物欲,精研房中术。官方道学维护传统秩序,协助镇压动乱造反的社会势力,协调各种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不是像孙悟空的师傅那样明知故犯地教练出一个破坏秩序的大闹天宫的动乱因子。更何况,孙悟空改换门庭,最终公开地投到了佛教的门下,拜唐僧为师,这就离道学道教更远了。那么,能不能从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这一点就说明此书的主导思想是佛教的呢?不能。佛教思维和神通的广大,是孙悟空所无可奈何地承认的,但是他--折射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并不服膺佛教。佛教的严格等级制度,是孙悟空非常厌恶的。他进行了傲慢辛辣的讽刺,矛头直接对准最高佛祖如来及其帮手观世音菩萨。佛教唯利是图、维护王权的虚伪本质,书中也进行了犀利的揭发。尽管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险途,管理经文的佛门弟子竟然还要索贿,而最高佛祖还以历史上的传教事例来包庇纵容。再从本性上说,孙悟空不习惯这种制度的束缚,念念不忘的是花果山野的山大王以及农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时已经不再存在反抗王权的思想意识了)。孙悟空存在着回归山野的农民田园意识。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只是不得已而在各种强大压力下皈依佛教而已。作者的思想意识正是如此。由政治的实践的抗争失败无奈之下转向了思想意识上深层的不满。一个圈子兜转回来,思想和生命已经趋向消极。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只能是这样的。?非儒,非佛,非道,那么也许是个别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个人主义(无人性的人欲的平等的)吗?非也。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人的生理欲望的基础上的。而孙悟空则非常奇特,尽管似乎深明大理,理解他人私生活,却毫不以男女情爱为念。他云游四海,从来不想追求那种古今中外都有的异性爱。他模糊地存在一个念头,像猴子一样依样学人,只想钻进一个热闹去处。天宫在他看来便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并在那里像花果山一样称为大王。与该书同时产生的明代几部文学著作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相比,孙悟空这个形象没有那种情性、那种凡俗。倒是有一种小集体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所特有的高高在上、庇护属下的仁爱,可谓盗亦有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在做主导呢?《西游记》的主导思想《西游记》究竟以一种什么思想意识来作为主导呢? 答曰: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流氓无赖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在作者笔下有意无意地折射了出来。首先, 孙悟空的奋斗一生是追求传统的个性的高超、自由、尊严,然而终于被压抑和扭曲的一生,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农村痞子的人生历程,还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坐上了宗法自然村的家长地位。接着,他依靠求学得来的道家的一些法术,要钻进最高统治阶层中去,结果只是被愚弄蒙,当上了喂养马匹的最下层科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但却没有实权的政治协商委员式的政治地位,号称"齐天大圣"。但"大圣"也要受到森严等级制度和实力当权派的歧视,因为一个小小的搅乱宴会的过失,便被整个传统规范世界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沦为整个世界秩序所共同诛伐的罪犯。最后,由统治秩序的精神教育文化维护集团--佛教招为"保安处长",取得"斗战胜佛"的职称。孙悟空不但到头来仍然不是统治的最上层,而且没有了一开始追求的那种无压抑的最高尊严,陷入一种如戴紧箍咒一样心态的等级秩序的黑洞中去。经过五百年漫长无望的重压,为了生活处境的改变--主要也出于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思想上的悲观失望,竟然完全不顾自尊地归降了佛教师傅。这是职业性出路的投师,而不是自然本性的投师,更不是理想追求的投师。困境即降,没有什么主义可以坚持,不是流氓无赖意识是什么。中国人自两晋以来的思想轨迹不正是这样吗?!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下,恶性封闭式的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国人产生不出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萌芽,找不到思想和现实的出路,只好皈依了广大无边的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并没有传播开来。但是,汉代封建大一统社会崩溃以后的几百年动乱分裂,使得中国人更多地接受了佛教,到了唐代就几乎成了国教。孙悟空不过是历史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数量中国人的生长史、闯荡史。他们以政治自由为其明显目的,以出国为其终点,不甘心而又甘心地沉沦下去。而在近几百年来,这一部分人"政路"不通即成教民,投西方去也,在外国得寄终身而又失去本身或大道。不断地受到歧视和欺,不停地怀疑、批评和嘲笑,但还是屈膝投降外来势力(只是对本国的政治对手没有服软)。而外来的佛教等宗教强大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教化"即夺心的,就像压迫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对中国政府则采取了威压下进行扶植的态度。知识分子中于是产生了真诚信服的"愚氓"唐僧,当然也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西游记》的作者一样保持着高超姿态,怀疑、讽刺、叹服、探讨和吸收都兼而有之。而孙悟空则是只有一些谋生之术、不肯信服但被威服的一般社会下层人员。他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这个有着中小学文化程度和精练术数的乡村野小子,闯荡一生,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朦胧的目标,没有逃脱缺少正确人生和社会理想思想主导因而投向西来宗教的命运。其次,孙悟空正和真正的流氓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难不倒他,在小集体中他占据了王位。自然规律也难不倒他。他学会了高深的法术,在闫王殿中大展威风,勾去生死薄中的阳寿限制。对等级制度的反叛只是为了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傲而不是大同或者理想社会的实现。他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对佛教祖师,冷嘲热讽。对政治秩序蛮横地不服和蔑视,企图取而代之却不照这种统治的路子来。他对佛教采取了从实用角度的利用,同时又怀疑和嘲讽。参加取经队伍纯粹为了自身的"劳改""正果"。估计他在成佛后也不会丢失昔日在天宫中的散漫本性和浪荡作风。再次,这种流氓无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出自于人性的本能。佛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经常发泄并主宰着行为:侵略性,扩张性和唯我独尊。总是显得超人一等、逞强霸蛮的街头痞子孙悟空是这样,有猴气、猴性、野性的大人物也是这样。这种本能中的流氓无赖意识,是小气狭隘的、阴狠短见的,但同时又建立在追求人在世界上的无限自由所必然具有的心理基础上。当然,这种本能所主宰的意识应在超我理性的辩证统一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最终被更高理想的人生目标所支配。看来,孙悟空远远没有达到如此"成佛"阶段。最后,与上述相联,流氓无赖意识是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的,只是追求最高统治地位--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纯粹本性上的个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本能要求而已。一味破坏的流氓无赖意识不是切切实实的战略战术。孙悟空空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叫嚷和蠢动,却没有按照封建正统的等级制的道路夺天下的理性及行为。他不以道为己任而以术为本,重术不重道,不以道对万物。流氓无赖正是这样的,他们是"道"所无法控制的混乱因子,对世界只破不立,对所学所宗只有皮毛之见,猴屁股一样坐不下来进行切实研究,更无创建,无修行。五百年的囚禁中,也只是图一个解脱,满足不甘寂寞的虚荣心。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流氓无赖意识。即是说,作者吴承恩是带着也许自己都没有确认的流氓无赖意识进行创作的。不过,要在这里多说一句。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在笔者的笔下并不是纯粹的贬意。如果进一步说的话,它的根源是生命本能意识;它是生命本能意识在社会历史上不断表现和积累而成的一种国民性以及人性。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基础,有着广大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绵绵不绝的思想基础,同时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思想和生命状态及其人生历程。从孙悟空身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都存在的特定组成部分--流氓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个阶级的政治特性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所分析。该文特别对"流民无产者"和"流氓无产阶级"(其实主要是流氓知识阶级)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其实一切新社会的创立者都是一样的,都利用这个阶级的革命性,而警惕和制约其破坏性。孙悟空正是流氓无赖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中国社会历史特定阶层阶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一是专心钻研政治并从事政治、不事生产、不搞生产力研究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教育越多越动乱的中国教育公式)。百家争鸣,都要游学,游士们都以说服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人物为唯一人生目的。很少人以研究中国社会实质上的突变为人生奋斗目的。孟尝君养士三千,看来只是对现实政治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喜欢的"尽入吾彀中的科举",是以社会稳定即李唐王朝永保统治权为目的的。一到科举实行的时候,普天下便有秩序地游走着这种考取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历代统治者或者争夺者都要争取这部分"斗争性极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他们或者帮助宦官外戚,或者帮助军阀,或者自成军阀夺天下。夺得最高地位的刘邦(管理知识分子)的流氓意识,非常值得研究但却一直被忽视其代表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霸道和王道及相互结合,都从流氓无赖意识中产生。自汉代以后的所谓儒教人物,在《儒林外史》可以看到集中反映:口是心非,满嘴里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行为低贱阴恶,--全都属于流氓无赖心态。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在《水浒传》中,高俅和宋江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机遇和能力的不同罢了。贫民之子李逵一旦长成便苦尽甘来,凭着流氓无赖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即靠威压众人过活,到了夺取权力的时候更是丧心病狂地滥杀一气,终于争到了"不事生产(刘邦语)"的政治地位。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即"事生产者",是"不事生产者"之间的无情倾轧,是对"事生产者"的剥削、迫害或残害,即吃人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分子,以政治为最高目的,四处流浪,寻找门径。也有人因为爬不上去而只能从事艺术创作,成就了文化事业,反映和表现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吴承恩就是这样。应该说明,中国大一统的社会需要这种人,就连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极为活跃的因子。不少英雄人物也有这样的游民出身和生存经历,夏禹便是如此。?二是由于不搞计划生育而不断地循环地产生的流民流寇。历代农民,在封建家族观念支配下盲目地大量生育,社会也没有任何限制,往往在一个王朝初期还极力鼓励生育。于是,很快就以几何倍数地惊人数目涌现了富余闲散人员,大大超出了生产能力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困境。加上,政治混乱,土地本来就日益见少而又无法限制土地兼并。失业者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为市井流氓,或者散兵游勇。阿q便是这样的可怜的人。于是,结成宗教式谋生团体如帮会势力。终至于啸聚山林,再遇到天灾人祸的导火索,正好燃起熊熊大火。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恶性症状所促成的。整个社会于是停滞不前,待到战争及动荡削减了人口,降低了原有矛盾的刺激性,社会便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休养生息,进入又一轮生育--膨胀--危机--战争--安定的怪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人数达到一定倍率时,社会就要动乱。三国时期,五千万人被战争夺走三千万生命。而到了封建统治最为完善的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四亿。社会时时处处都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的生存意识和斗争意识达到极限。太平天国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可以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这就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造成社会结构的崩溃。孙悟空存在着这些人的特性。接着,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思想根源。第一层次的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起源于人的本能意识,继之明显地起源于中国道家及百家学说,然而从实践来看应该说起源于民间和历史所有的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孙悟空的历程,同样可以说是人生历程的象征。孙悟空具有人的本性。少年时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迷茫,纯粹为了感官的乐趣而游玩。青年时人生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但也从鲜活走向僵化。上升交游,四方求学,打破死限,醉生梦死,扯旗造反,失败坐牢,悔过求经,终于从思想上接受"招安",不再有引人注目的行为、思想和追求,从此做了护法的"保卫处长"。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历程,从怀有一种大而迷茫的志向到最后几乎都失落,最终在现实中被理性化地泯灭。生命就是痛苦,最痛苦的是人生最终价值破灭的痛苦!孙悟空所接受的理性化的道家思想,在其发展中曾经蜕变为墨家和武侠,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纵横天下,替天行道,为所欲为。孙悟空何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生存的艰辛使得国人如此短视和低贱。活下去,是最大的真理。就连作者心态也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了失落、迷茫、不平、空虚的追求历程,深明中国社会的思想真谛,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揭示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现实意义揭示《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根深柢固,绵延不绝,遍及九州,只要看一看现实生活就可以确认这一点。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斥着流氓无赖意识。管理人民的官场,贿赂贪污比比皆是。而下层社会,盗窃抢劫令治安成为司空见惯的最大问题。生意场上,欺诈赖账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流氓无赖意识为主导来行事的人是不讲什么人格、精神的。他们不怕人看轻,品格低劣下贱,心地阴恶狠毒。不过,在表面上,他们却深得奸诈的真传,满口里是仁义道德,无情地指责攻击他人。自古以来的中国普通人就缺少一种"君子"的风度和心胸。就连文学艺术中也在盛行"痞子小说"(尽管作者会是在一种过激心态下说的反话,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骂街确实风行全国,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要指斥和打击他人而不是宽容他人)。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和陈旧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和精神是不容易彻底改变的,尽管也在发生着渐变。如此说来,流氓无赖意识正是改造国民精神的一个焦点。在这一点的变革上,以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的文学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希望国人树立新的国民性。文学应当改造中国人心底处深藏的流氓无赖意识--"流氓鬼"。不能让这种低级生命存在的需要和阶段就像精神胜利法一样的流行精神病再来操纵中国人的灵魂。文学应该让中国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意识,那就是传统早就有过而被长期封建专制所压抑和扭曲的民族魂: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让新的中华大道树立起来,这就是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民主政治为平等个性的发展提供社会科学条件;利用高科技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人们建立"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生活基础。既有社会正当约束的认可如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个体创造的极限发展。像孙悟空那样的盲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西游记》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通篇塑造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由此,笔者希望产生新的中华大道所主导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这样一部哲理小说,作为中国人漫长发展过程中一段思想意识历程的记录,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

必然的做法是首先要作几部古典名著的主导思想和主题意蕴的比较。依笔者浅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是启蒙的个人自由主义,而其主题意蕴则是在混沌生活中极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悲怆和幻灭。《红楼梦》的这一思想核心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高峰的思想认识水平,建立在对写作当时所有社会思想进行深刻总结批判的基础之上,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思想的结晶。从书中可以看出,在中国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家道、儒、佛的思想,作者都有深刻的认识,采撷了其中的精华。至于其它一些思想文化知识,更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说明了作者文化根底的浑厚广博。然而,从这一思想核心自身来看,它的新颖进步却又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但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思想,而且可以说是人类自古就有并且只有人类才有的对于自由的超越性追求意识的突出表现。这在今天也是有意义的,符合人类整体进步的思想主流。《红楼梦》的主导思想可以称为"人学"。《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尊刘抑曹以及天道循环的维护正统的儒家学说,可以称为"政学"。它的主题意蕴与主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在一治一乱的天道循环中维护正统王朝统治和封建传统观念。《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是对于人民群众进行教化的"灭心中贼&q uot;的封建伦理观念,可以称为"地学"。它的主题意蕴是:教化人民群众在官逼民反的状况下还要坚持替天行道的思想观念。而《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似乎偏向于道教的自由自在,可以称为"天学"。但是,笔者在思想深处却又不能这样简单地认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不属于道学--从各种思想学派比较来看是中国人真正的思想根源。当然,这本书确实具有道学道教思想的极大因素。 一是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学道教得来的道术。孙悟空遍寻学问,四方求学,最后是在道家那里得到了真本领。二是《西游记》存在着道学的思想观念,例如灭人欲、存天理等。主人公孙猴子根本不像猪八戒那样要一个异性作押寨夫人,或者追求一种爱情。三是对于天宫的封建意识即儒家维护的那种秩序和佛教宣传的那一套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却又无法选择以致于无可奈何地认可,然而此书没有怎么非议嘲笑道教本体--尽管有对于假道学、真魔怪的揭发和斗争。四是以道教的术语及认识作为全书的基本结构思维,充满了道教的数理观念,如孙悟空有十万八千根毫毛,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如意金箍棒有十万八千斤等。不过,深入研读就可以发现,本书对道学仅仅是一种尊重和借用,而且是敬而远之、避之唯恐不及的,犹如对待佛教如来的神权统治和玉皇大帝的王权统治。道学虽然对个体生命及其发展抱有一定的慈悯之心,但是道学师傅却又宣布和徒弟孙悟空断绝关系,警告徒弟如果暴露师傅的名字就将给予毁灭性的无情惩罚。因而,孙悟空与道学的绝决是明显的。他和道学再无联系,更谈不上发展传播。所学也只是道学的皮毛之术,而不是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他的行为本质不是道学提倡的任其自然的无为而为的行为。即使是孙悟空所学的道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维护秩序的正统道教。中国宗法意识的大而化之的真正的原始道学,是民间的、隐藏的,由孙悟空的师傅、又如鬼谷子等修养极深的学问家所传袭。而且,他们是超然隐遁、威严无情、广大无边的。对孙悟空这样一个农村学子的态度很可探究。他们对各种关系如现实政治以及外国关系的处理,与老君的官方招安的道教不同。官方道教一点也不排斥肉欲在内的物欲,精研房中术。官方道学维护传统秩序,协助镇压动乱造反的社会势力,协调各种统治阶级的政治关系,不是像孙悟空的师傅那样明知故犯地教练出一个破坏秩序的大闹天宫的动乱因子。更何况,孙悟空改换门庭,最终公开地投到了佛教的门下,拜唐僧为师,这就离道学道教更远了。那么,能不能从孙悟空最终皈依佛教这一点就说明此书的主导思想是佛教的呢?不能。佛教思维和神通的广大,是孙悟空所无可奈何地承认的,但是他--折射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的作者的思想意识--并不服膺佛教。佛教的严格等级制度,是孙悟空非常厌恶的。他进行了傲慢辛辣的讽刺,矛头直接对准最高佛祖如来及其帮手观世音菩萨。佛教唯利是图、维护王权的虚伪本质,书中也进行了犀利的揭发。尽管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险途,管理经文的佛门弟子竟然还要索贿,而最高佛祖还以历史上的传教事例来包庇纵容。再从本性上说,孙悟空不习惯这种制度的束缚,念念不忘的是花果山野的山大王以及农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时已经不再存在反抗王权的思想意识了)。孙悟空存在着回归山野的农民田园意识。这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只是不得已而在各种强大压力下皈依佛教而已。作者的思想意识正是如此。由政治的实践的抗争失败无奈之下转向了思想意识上深层的不满。一个圈子兜转回来,思想和生命已经趋向消极。中国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都只能是这样的。?非儒,非佛,非道,那么也许是个别人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个人主义(无人性的人欲的平等的)吗?非也。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人的生理欲望的基础上的。而孙悟空则非常奇特,尽管似乎深明大理,理解他人私生活,却毫不以男女情爱为念。他云游四海,从来不想追求那种古今中外都有的异性爱。他模糊地存在一个念头,像猴子一样依样学人,只想钻进一个热闹去处。天宫在他看来便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并在那里像花果山一样称为大王。与该书同时产生的明代几部文学著作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相比,孙悟空这个形象没有那种情性、那种凡俗。倒是有一种小集体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宗族所特有的高高在上、庇护属下的仁爱,可谓盗亦有道。那么究竟是什么思想在做主导呢?《西游记》的主导思想《西游记》究竟以一种什么思想意识来作为主导呢? 答曰: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中国早就存在的、被道儒法等思想流派所掩盖的流氓无赖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在作者笔下有意无意地折射了出来。首先, 孙悟空的奋斗一生是追求传统的个性的高超、自由、尊严,然而终于被压抑和扭曲的一生,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农村痞子的人生历程,还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缩影。 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坐上了宗法自然村的家长地位。接着,他依靠求学得来的道家的一些法术,要钻进最高统治阶层中去,结果只是被愚弄蒙,当上了喂养马匹的最下层科员。得知真相后,他怒不可遏,反下天庭,又靠着法术,争上了看似较高但却没有实权的政治协商委员式的政治地位,号称"齐天大圣"。但"大圣"也要受到森严等级制度和实力当权派的歧视,因为一个小小的搅乱宴会的过失,便被整个传统规范世界定为重点打击对象,沦为整个世界秩序所共同诛伐的罪犯。最后,由统治秩序的精神教育文化维护集团--佛教招为"保安处长",取得"斗战胜佛"的职称。孙悟空不但到头来仍然不是统治的最上层,而且没有了一开始追求的那种无压抑的最高尊严,陷入一种如戴紧箍咒一样心态的等级秩序的黑洞中去。经过五百年漫长无望的重压,为了生活处境的改变--主要也出于现实中的孤独无助和思想上的悲观失望,竟然完全不顾自尊地归降了佛教师傅。这是职业性出路的投师,而不是自然本性的投师,更不是理想追求的投师。困境即降,没有什么主义可以坚持,不是流氓无赖意识是什么。中国人自两晋以来的思想轨迹不正是这样吗?!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下,恶性封闭式的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国人产生不出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社会萌芽,找不到思想和现实的出路,只好皈依了广大无边的佛教。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并没有传播开来。但是,汉代封建大一统社会崩溃以后的几百年动乱分裂,使得中国人更多地接受了佛教,到了唐代就几乎成了国教。孙悟空不过是历史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相当数量中国人的生长史、闯荡史。他们以政治自由为其明显目的,以出国为其终点,不甘心而又甘心地沉沦下去。而在近几百年来,这一部分人"政路"不通即成教民,投西方去也,在外国得寄终身而又失去本身或大道。不断地受到歧视和欺,不停地怀疑、批评和嘲笑,但还是屈膝投降外来势力(只是对本国的政治对手没有服软)。而外来的佛教等宗教强大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教化"即夺心的,就像压迫孙悟空的五指山一样,对中国政府则采取了威压下进行扶植的态度。知识分子中于是产生了真诚信服的"愚氓"唐僧,当然也有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西游记》的作者一样保持着高超姿态,怀疑、讽刺、叹服、探讨和吸收都兼而有之。而孙悟空则是只有一些谋生之术、不肯信服但被威服的一般社会下层人员。他也找不到更好的途径。这个有着中小学文化程度和精练术数的乡村野小子,闯荡一生,最终没有实现自己朦胧的目标,没有逃脱缺少正确人生和社会理想思想主导因而投向西来宗教的命运。其次,孙悟空正和真正的流氓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人所具有的社会性难不倒他,在小集体中他占据了王位。自然规律也难不倒他。他学会了高深的法术,在闫王殿中大展威风,勾去生死薄中的阳寿限制。对等级制度的反叛只是为了自己不可一世的自傲而不是大同或者理想社会的实现。他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对佛教祖师,冷嘲热讽。对政治秩序蛮横地不服和蔑视,企图取而代之却不照这种统治的路子来。他对佛教采取了从实用角度的利用,同时又怀疑和嘲讽。参加取经队伍纯粹为了自身的"劳改""正果"。估计他在成佛后也不会丢失昔日在天宫中的散漫本性和浪荡作风。再次,这种流氓无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其实出自于人性的本能。佛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经常发泄并主宰着行为:侵略性,扩张性和唯我独尊。总是显得超人一等、逞强霸蛮的街头痞子孙悟空是这样,有猴气、猴性、野性的大人物也是这样。这种本能中的流氓无赖意识,是小气狭隘的、阴狠短见的,但同时又建立在追求人在世界上的无限自由所必然具有的心理基础上。当然,这种本能所主宰的意识应在超我理性的辩证统一中逐渐失去主导作用,最终被更高理想的人生目标所支配。看来,孙悟空远远没有达到如此"成佛"阶段。最后,与上述相联,流氓无赖意识是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的,只是追求最高统治地位--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纯粹本性上的个人出人头地的一种本能要求而已。一味破坏的流氓无赖意识不是切切实实的战略战术。孙悟空空有夺取最高权力的叫嚷和蠢动,却没有按照封建正统的等级制的道路夺天下的理性及行为。他不以道为己任而以术为本,重术不重道,不以道对万物。流氓无赖正是这样的,他们是"道"所无法控制的混乱因子,对世界只破不立,对所学所宗只有皮毛之见,猴屁股一样坐不下来进行切实研究,更无创建,无修行。五百年的囚禁中,也只是图一个解脱,满足不甘寂寞的虚荣心。由上述可以看出,《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流氓无赖意识。即是说,作者吴承恩是带着也许自己都没有确认的流氓无赖意识进行创作的。不过,要在这里多说一句。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在笔者的笔下并不是纯粹的贬意。如果进一步说的话,它的根源是生命本能意识;它是生命本能意识在社会历史上不断表现和积累而成的一种国民性以及人性。这就是下面所说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流氓无赖意识的根源《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着悠久深厚的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基础,有着广大的社会群体基础和绵绵不绝的思想基础,同时真切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态思想和生命状态及其人生历程。从孙悟空身上,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历史都存在的特定组成部分--流氓无产阶级。特别值得我们参考的是,这个阶级的政治特性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有所分析。该文特别对"流民无产者"和"流氓无产阶级"(其实主要是流氓知识阶级)进行了分析。毛泽东,其实一切新社会的创立者都是一样的,都利用这个阶级的革命性,而警惕和制约其破坏性。孙悟空正是流氓无赖意识的集中表现,是中国社会历史特定阶层阶级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一是专心钻研政治并从事政治、不事生产、不搞生产力研究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教育越多越动乱的中国教育公式)。百家争鸣,都要游学,游士们都以说服君主为中心的政治人物为唯一人生目的。很少人以研究中国社会实质上的突变为人生奋斗目的。孟尝君养士三千,看来只是对现实政治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喜欢的"尽入吾彀中的科举",是以社会稳定即李唐王朝永保统治权为目的的。一到科举实行的时候,普天下便有秩序地游走着这种考取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历代统治者或者争夺者都要争取这部分"斗争性极强"、生命力旺盛的人。他们或者帮助宦官外戚,或者帮助军阀,或者自成军阀夺天下。夺得最高地位的刘邦(管理知识分子)的流氓意识,非常值得研究但却一直被忽视其代表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霸道和王道及相互结合,都从流氓无赖意识中产生。自汉代以后的所谓儒教人物,在《儒林外史》可以看到集中反映:口是心非,满嘴里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行为低贱阴恶,--全都属于流氓无赖心态。社会的强权统治和管理权的争夺,使得老子和庄子发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盗亦有道"、"窃国者候"的愤怒谴责和无奈叹息。在《水浒传》中,高俅和宋江目的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机遇和能力的不同罢了。贫民之子李逵一旦长成便苦尽甘来,凭着流氓无赖的本性在日常生活中即靠威压众人过活,到了夺取权力的时候更是丧心病狂地滥杀一气,终于争到了"不事生产(刘邦语)"的政治地位。他们都不是真正的农民即"事生产者",是"不事生产者"之间的无情倾轧,是对"事生产者"的剥削、迫害或残害,即吃人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分子,以政治为最高目的,四处流浪,寻找门径。也有人因为爬不上去而只能从事艺术创作,成就了文化事业,反映和表现这种流氓无赖意识。吴承恩就是这样。应该说明,中国大一统的社会需要这种人,就连人类社会也需要这种极为活跃的因子。不少英雄人物也有这样的游民出身和生存经历,夏禹便是如此。?二是由于不搞计划生育而不断地循环地产生的流民流寇。历代农民,在封建家族观念支配下盲目地大量生育,社会也没有任何限制,往往在一个王朝初期还极力鼓励生育。于是,很快就以几何倍数地惊人数目涌现了富余闲散人员,大大超出了生产能力的增长,造成了经济的困境。加上,政治混乱,土地本来就日益见少而又无法限制土地兼并。失业者越来越多。这些人成为市井流氓,或者散兵游勇。阿q便是这样的可怜的人。于是,结成宗教式谋生团体如帮会势力。终至于啸聚山林,再遇到天灾人祸的导火索,正好燃起熊熊大火。历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中国社会的这一恶性症状所促成的。整个社会于是停滞不前,待到战争及动荡削减了人口,降低了原有矛盾的刺激性,社会便在新王朝的统治下休养生息,进入又一轮生育--膨胀--危机--战争--安定的怪圈。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人数达到一定倍率时,社会就要动乱。三国时期,五千万人被战争夺走三千万生命。而到了封建统治最为完善的乾隆年间,中国人口一下子达到了四亿。社会时时处处都像坐在火山口上。他们的生存意识和斗争意识达到极限。太平天国便成为封建社会末期最大的一次社会动乱。可以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社会群体基础就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流氓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无所有也就无所畏惧,这就又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能够造成社会结构的崩溃。孙悟空存在着这些人的特性。接着,我们来看《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思想根源。第一层次的论述中已经包含了这一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说,《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起源于人的本能意识,继之明显地起源于中国道家及百家学说,然而从实践来看应该说起源于民间和历史所有的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孙悟空的历程,同样可以说是人生历程的象征。孙悟空具有人的本性。少年时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了迷茫,纯粹为了感官的乐趣而游玩。青年时人生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但也从鲜活走向僵化。上升交游,四方求学,打破死限,醉生梦死,扯旗造反,失败坐牢,悔过求经,终于从思想上接受"招安",不再有引人注目的行为、思想和追求,从此做了护法的"保卫处长"。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历程,从怀有一种大而迷茫的志向到最后几乎都失落,最终在现实中被理性化地泯灭。生命就是痛苦,最痛苦的是人生最终价值破灭的痛苦!孙悟空所接受的理性化的道家思想,在其发展中曾经蜕变为墨家和武侠,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纵横天下,替天行道,为所欲为。孙悟空何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游侠!从古到今的中国社会到处都有这种思想意识。生存的艰辛使得国人如此短视和低贱。活下去,是最大的真理。就连作者心态也是这样的。作者只有经历了失落、迷茫、不平、空虚的追求历程,深明中国社会的思想真谛,才能写出这样的著作来。揭示 《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的现实意义揭示《西游记》的流氓无赖意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意义。中国人的流氓无赖意识根深柢固,绵延不绝,遍及九州,只要看一看现实生活就可以确认这一点。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到处充斥着流氓无赖意识。管理人民的官场,贿赂贪污比比皆是。而下层社会,盗窃抢劫令治安成为司空见惯的最大问题。生意场上,欺诈赖账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流氓无赖意识为主导来行事的人是不讲什么人格、精神的。他们不怕人看轻,品格低劣下贱,心地阴恶狠毒。不过,在表面上,他们却深得奸诈的真传,满口里是仁义道德,无情地指责攻击他人。自古以来的中国普通人就缺少一种"君子"的风度和心胸。就连文学艺术中也在盛行"痞子小说"(尽管作者会是在一种过激心态下说的反话,但"我是流氓我怕谁"的骂街确实风行全国,道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武侠小说(动不动就要指斥和打击他人而不是宽容他人)。建立在落后经济基础和陈旧思想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群体的生活和精神是不容易彻底改变的,尽管也在发生着渐变。如此说来,流氓无赖意识正是改造国民精神的一个焦点。在这一点的变革上,以提高人的精神层次、美化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的文学应该起到独特的作用。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希望国人树立新的国民性。文学应当改造中国人心底处深藏的流氓无赖意识--"流氓鬼"。不能让这种低级生命存在的需要和阶段就像精神胜利法一样的流行精神病再来操纵中国人的灵魂。文学应该让中国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意识,那就是传统早就有过而被长期封建专制所压抑和扭曲的民族魂: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克己奉公,包容博大。让新的中华大道树立起来,这就是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利用现代民主政治为平等个性的发展提供社会科学条件;利用高科技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为人们建立"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生活基础。既有社会正当约束的认可如计划生育政策,又有个体创造的极限发展。像孙悟空那样的盲动,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西游记》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通篇塑造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由此,笔者希望产生新的中华大道所主导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这样一部哲理小说,作为中国人漫长发展过程中一段思想意识历程的记录,有待于学者的进一步探讨。进入深秋,早上略显凉寒。10月12日上午9时,面对众多《水浒》爱好者,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首先说:提起《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凡熟悉《水浒》的读者都能连名带号地随口说出一连串名字,像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古上蚤时迁、矮脚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浪子燕青、行者武松、神行太保戴宗,等等。但要说最核心的人物,而且又引起褒贬争议的人物,恐怕就要属宋江了。今天的《品读水浒传》,就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俊先生为我们《话说“及时雨”宋江》。 大家好!宋江是《水浒传》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同时他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等,而宋江却有几个绰号。宋江,表字公明,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等,现以绰号出现前后次序予以讲解。 1、孝义黑三郎:这是从宋江对待家庭关系而讲的。宋江处理家庭关系是以孝义为本,特别对他的父亲,其他不详述了。 2、及时雨:主要说他仗义疏财、接济他人、周济朋友,在《水浒传》中有25次这样的叙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宋江的英雄本色。 3、呼保义: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做出圆满解释,据考证与宋代一个官名有关,大多学者认为这个绰号反映了宋江对朝廷的态度。 二、如何评价宋江的一生? 在评价《水浒传》中,对宋江这个人物看法并不一致。最早评价的要数金圣叹,他说宋江是下等人,贬斥得很厉害。宋江自己也说: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水浒传》六十八回)。说明宋江还有自知之明。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宋江,但我们评价宋江要从作品实际和理性出发,不以个人的好恶来断是非。现我从宋江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职业这三方面来分析他。 1、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思想、性格、生活道路的影响。 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 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中做押司(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喜欢玩权术。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2、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义英雄,义放晁盖,当法与义发生矛盾时,宋江就不顾法度了。他对梁山的事业有一定的贡献,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 3、宋江上梁山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还能当梁山泊的首领呢?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4、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5、悲剧的结局。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在《水浒传》第32回,说到招安起初是武松先提出的,宋江表示同意。历史上关于招安的记载是有其事,但不过100字左右,而小说有相当的发挥,情节也写得很具体。 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就有招安的记载,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宋江等人招安的内容。 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但宋江想招安是一贯的,不像武松虽然开始由他提出的,但宋江提出要招安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宋江执意招安以报效朝廷,死而后已。 关于《水浒传》第39回,宋江题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湖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我认为这是他醉酒后信手而题,并不代表宋江的真实思想。 金圣叹把《水浒传》从一百二十回改为七十回,期间对原文作了大量的改动,包括对小说的增、删、改,应该说他对《水浒传》的传播有功,也有过。 宋江是《水浒传》里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多少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痛恨宋江,批判宋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一个留有很大空间任后人评说的人物。 听众对张教授的演讲极以热烈的掌声,最后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说:听了张俊先生精到的剖析,能否使我们对宋江这个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多一分理性的思考和理解。不过,无论你是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说他是打着仁义旗号的机会主义者,动机不纯的义军首领,出卖梁山投靠朝廷的投降派,还是具有革命者气质的农民领袖,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异常成功的艺术形象。

经典名著要读,流行作品也要读。但是无论是哪种作品都要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这需要我们好好考虑经典与流行的问题。经典名著可以熏陶你的情趣,培养你的正确的审美观念,还可以帮助你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流行作品可以让你视野开阔,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但是因为流行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所以你不能持一种完全欣赏的眼光,相反你更多需要的是批评的眼光,要做到这些没有大量的名著阅读积累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想阅读大量的流行作品还是先好好读读经典作品。

名著阅读研究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性”写一篇议论文,书写阅读古典名著的好处和重要性,从不同角度的观点对阅读古典名著进行衬托,正文:

什么是名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阅读有名的书。但是,书又分很多种类。所以,我们要挑适合自己的书,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其实也算得上是“名著”了。当然了,切切实实的名著还应该是文采斐然,文学价值高的书籍。

为什么要进行名著阅读?一说到名著阅读,很多同学就会叫苦。说:”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内容也不精彩,我一点也不喜欢,不看。”还有的人会说:“每天这么多的作业,等着我去完成,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名著阅读呢?”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已经是听多不见怪了。尽管名著阅读的确会花费一些我们的日常时间;有些名著也确实难以下“咽”。但是名著阅读背后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有诱惑力呢。

对于日渐严格的高考来说,毫不夸张地说,得语文者得高考。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无疑是占了很大的分值,而考试的题材也是越来越多样化,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没有浓厚的课外积累,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呢?

其二,名著阅读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放松我们的身心,培养自己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是可以修身养性,何乐而不为呢?

可能对于一部分的同学来说,进行名著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于是他们就从老师给予的任务表里,挑着读。更有甚者,连书也不会去买或者说去借。我个人认为,名著不仅要看,还要慢慢的品味,细嚼慢咽才能体味到名著里的文学味,最好是反复多读几次。这样才能找到藏于文字中的精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鲜明的体现了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我曾在网上见过这样的一幅图。图中把书作为台阶,你的阅读量越多,你的台阶就越高,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就越多。没看过书的只能看到世界的花花草草,有了一定阅读量的看到的是世间的人情冷暖,而积累的大量阅读量的则站在了云端上。

这并没有夸张,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难道不是如此吗?必要的名著阅读,可以开拓你的眼界,增加你的学识,更能从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你的气质。活到老而学到老。因此,名著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即议论文的“三要素”。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应不应该读名著议论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哈马绍曾说:决不测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知道山有多低。我也说:决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求——除非你已走到生命的尽头,那时你就会知道智慧的路有多长。

人生有过不完的河,读不尽的书。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我们的生命底色最初是一片洁白,后来经过不同的濡染才变得五彩斑斓。

说到色彩,当然是书最丰富,而书里尤推名著。那里有情深义长的红,那里有风吹梨花的白,那里有青春浪漫的黄,那里有充满沧桑的灰。名著如此丰富多彩,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不要读呢?

当然要读。因为名著是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更多的知识,可以开拓广阔的视野。从名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命的评价及感受。

《繁星春水》使人文雅,《三国演义》让人明智,《上下五千年》促人振奋。名著集诗史事于一身,称得上书中皇后。

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由此可以推知,如果你放弃了阅读名著,那你就失掉了许多高尚的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阅读名著。从名著中他们陶养了精神,熏染了情操。从《水浒传》到《红楼梦》,从《西游记》到《三国演义》,从《白色沉淀》到《雾都孤儿》,无不透露着社会发展的气息,无不气彰显着人类追求的脚步。

名著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在化学变化的始终,都毫发无伤。作为一种精神,它被一代又一代人的秉承着,传递着,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的价值都在不同的时代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路漫漫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知识没有终点,智慧也没有尽头,而人却只有短暂的一生。为了让这短暂的一生绽放出灼人的光彩,请于现时执着于对精神的渴求,相信名著会给你丰厚的滋养。

尽管暑期中书城、图书馆的人数又猛增,青年学生成了阅读的中坚力量,但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仍然是一个暧昧的问题。其中经典名著在青年人中公信力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日前,我们就学生们为什么不读名著的问题,在书城和图书馆随机采访了一些青年学生和家长。以下就是各种“不读名著的理由”:

名著属于“闲书”。在主要出售教辅读物的书城四楼,许多家长和孩子一道在挑选各类辅导材料。一位初二男生的母亲显得忧心忡忡,称小孩其实很喜欢读文学书,语文也学得不错,但总成绩不太理想。明年就要升学考了,此时无论如何不敢掉以轻心,她“绝对不让孩子在这时候碰闲书,名著也不例外”。一位高二女生专注地翻阅那些“一课一练”之类东西,她的母亲不无得意地说,“小孩大了,我不强求她读名著,也不反对她读,但小孩是自觉的,她知道现在该做什么。”太长,太厚,令人望而生畏。

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人们亲近名著的一个障碍。许多人表示,有时也翻翻名著,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此后也没兴趣再去碰它。即使要看,一般也只看些短篇,而文学名著的“影视版”相应更受追捧。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着。在言语间,他们对名著不敢亵慢,只是“敬鬼神而远之”。在书城选购名著的多为初高中毕业生,他们说,过去的暑假都陷在各种各样的班里,根本没时间读名著。某市重点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回想了自己读名著的经历后苦笑着说:“我看过《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好像都是在病床上读的?生病在家,不用上学,就从爸爸的书橱里找出来读。现在就不行了,《基度山伯爵》断断续续看了一学期都还没看完。”名著与生活没关系。在采访中,令人意外的是学生们对《花季雨季》、《第一次亲密接触》、《三重门》等作品表示出的热情与兴奋。他们认为上述这些作品“有意思”,“贴近生活”。有一个女生的看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她自称读过一些名著如《苔丝》、《简爱》、《安娜?卡列尼娜》等,也喜欢冰心、张爱玲,对名著并不排斥,不过她更喜欢看时尚杂志、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传记,以及理财类书籍。她对《富爸爸,穷爸爸》很欣赏,说这类书给人启发大,对人生的影响更直接。

一位家长说,他希望孩子能读一些名著,但也只是读一些就够了,用不着读太多,因为孩子将来不一定搞文学,或去读中文系什么的。持这种态度的家长比较普遍。在上海书城见一女生埋头专注地抄写《西游记》中的段落,问她既然这么喜欢为何不索性买下来,她说是老师布置的“摘抄”作业,其实一点看不进去,边说边匆匆起身,合上书走了。在上海图书馆,一女生检索了大量名著篇目,问她平时经常看吗,答:为了完成任务。再问:对读名著有何想法?答:没什么想法。笔者在普陀区图书馆了解到,来这里借名著的同学十之八九是为了完成暑期“作业”才硬着头皮走近名著的。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下的中小学生名著读得越来越少。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手柄。

一个高二的学生告诉我们:很多名著都太古板了,网络小说和漫画轻松有趣,比名著好读多了。名著读起来费劲,还有很多地方读不懂。读过《巴黎圣母院》,里面有一章,全是在议论建筑,看得自己兴致全无。老师曾号召全班同学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但自己实在没有耐心读完,书太厚了,而且哲理议论太多太枯燥了。还读过其他一些西方小说,心理描写都太多了,嗦嗦的。

另一个高二学生有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玩网游。“西方名著?就读过《圣经》吧,还没读完。”他表示,以前看过电影《耶稣传》,然后经过别人介绍,就读了一会儿《圣经》,开头的创世纪和出埃及记的故事很好看,后面就越来越没意思了。

高三学生听我们说起名著就抱怨:哪还有时间读这些杂书,就快高考了,平时作业就多,周末还有家教,烦。

初三学生的回答则直截了当:外国小说,不喜欢读就是不喜欢读。里面的人名太长了,记不住。

在北京的很多书店里,漫画书栏处都聚集着很多学生,或站着,或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捧着书阅读。而中外名著栏处,行人稀少。

经典名著在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次要的角色。一部著作能流传下来,必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名著之中的审美意义、价值判断均可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而在当下,名著的这一引导作用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在渐渐被削弱。动漫、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各类时尚读物充斥着中学生的视野,它们所带来的,是更为直接的感官愉悦。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似乎这个问题曾经被几代人传送着已经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在我看来,中学生读名著是必要的。

读书,读名著都要有读的效果。而没有效果的读书则不能称之为读。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种思想意识的熏陶,是一种语言的感染,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如果读名著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名著就大可不必读了。中学生读名著,哪些是该读的呢?这个评判标准就是要从效果出发。有一些中学生读名著,读完以后,仅仅能够记住的是故事的梗概,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文章的内涵中更深一层的东西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读名著的人就不必读了,他们可以选取一些肤浅的文章去读就够了。

中学生读名著,所读的名著应是近100年内的名著,因为这类名著离现在并不是很久远,这当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都是被大家所熟悉,它当中孕育的思想和理念是易被人理解和挖掘出来的。这样的名著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因为读这样的名著可以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效果。对于一些发生在比较久远年代中故事,对于这类的名著,中学生可以少读,甚至可以不读。因为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是我们不熟悉的,是陌生的。

对于这其中蕴藏的`意识以及其所内在地要表达的对象,我们很难挖掘、发现它。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名著,就像冰山一样,它之所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如果我们无法发现、挖掘水下的八分之七,我们大可以不读这样的名著了”。

读名著要因人制宜。对于中学生应该读那些易被接受的、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读后有所提高的名著。而对于那些自己不易接受,除了故事本身,很难有新的发现的名著,暂可以先放放,等自己的理解力、思想意识提高之后,再去读,再去理解。

中学生的时间是相当宝贵的,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我们不易理解、读后很难有本质上提高的名著上不值得。所以,我们不应该去读这样的名著。由此可见,中学生生吞活剥地读名著,或是不读名著都是不正确的。中学生应该有选择地读名著,读适合自己的名著。

“名著”是很容易让大多数中学生敬而远之的两个字,特别是在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与情感的小说随笔与成功的同龄人自传更受中学生欢迎。它们有时代气息,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自然比那些距离遥远、长篇巨制的名著更有吸引力,但这正如大众与精英的关系,谁也不能取代谁,而后者更值得关注。

名著的思想深度与文学地位毋须多说,这既让一些人选择了它,又让许多人对它退避三舍。其实名著中有许多东西能被中学生接受而且能使他们获益匪浅。名著更深地挖掘了人性,加入了人类其他崇高的情感。它把人从狭隘的个人情感中拉出来,融入整个时代,这正是当代中学生所需要的。中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对亲情、友情,特别是爱情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这最初的人生观发展并不稳定。现在的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突围文学”,它们大多文字晦涩,描写了少男少女们好奇的成人生活。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但因所处的这个多变的时代而包含了许多消极颓废的因素,这种作品很容易有负面的影响。而这时,名著就能为他们在情感上有一个引导,名著中有许多勇敢追求爱情的人物,虽然大多数是悲剧,但在这种“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作品中更能震撼中学生读者,让他们读懂珍惜情感,明白这种珍贵的情感需要小心呵护。这是普通情感小说无法相比的。

完整充实的情节与细节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有些所谓文学作品,它们都是由空洞的内容构架而成,推动情节高潮的往往是一些怪诞的事件,第一遍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但缺乏值得回味的东西,文学性与思想性都大打折扣,远不能吸引人。名著的内容有的冗长严肃,有的轻松活泼,大多有着曲折的情节。如大仲马、马克·吐温、狄更斯的小说,故事性都很强;莫泊桑、茨威格、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点睛之处让人拍案叫绝,合上书还会久久沉浸在作品中不能自拔。名著,就是让人反复读都放不下的那种书。

中学生在阅读上理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扩大知识面也是读名著的目的之一。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色,风俗习惯也能在名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笑面人》中有些显得过长的描述,不失为了解那个时代的珍贵材料,《斯巴达克思》则在一个史诗般的故事中构筑了整个古罗马从宗教到战争的大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我认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花季,需要新鲜自由的空气,更需要脚下坚实的土壤。一本合适的名著应该成为他天空中众多明星中的一个,指引他前进。

可以就作品的人物形象与其他作品的人物作对比,可以分析作品的间架结构,可以讨论作品的叙事结构,可以研究作品的审美价值,可以以小见大,从这部作品研究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意图,创作手法等等。麻烦采纳,谢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小论文题目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关羽 。这本书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荆州。 2、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请列举有关人物(不少于5人): “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 3、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4、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鲁滨逊,这部作品叫《鲁滨逊漂流记 》。 5、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策马扬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表现了极大的智慧和积极性,当他病魔缠身躺在病床上时则克服困难,开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就是 保尔·柯察金 ,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6、““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情节说的是这部名著中另一位英雄人物 武松 的故事。 7、古代的“岁寒三友”指 松 、 竹 、 梅 。 8、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蒲松龄 。他的一部著作《聊斋志异》 。 9、《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0、《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1、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三国演义》;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2、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14、《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16、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17、《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孙权;诸葛亮 。 18、《三国演义》中,你最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从中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19、《三国演义》中 “三英战吕布”的 “三英”指哪三个人? 刘备;关羽 ;张飞。 20、《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2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三国演义》;关羽。 22、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观点? 反对这观点:因为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人生观;或赞成这观点:要成大业就要在关键时刻忍痛割爱,不能有妇人这仁。 23、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2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 ;入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 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塘:赤发鬼;白胜:白日暑。 25、“风雪山神庙”是哪部书的情节?涉及到哪两个人物,性格怎样? 林冲:逆来顺受;陆谦:阴险狡诈出卖朋友。 26、《水浒传》中 “大闹野猪林”涉及到哪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怎样? 鲁智深:性格粗犷,敢作敢当为朋友两肋插刀;林冲:逆来顺受,武艺高强。 27、《水浒传》中写出林冲性格中忍辱含诟,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8、《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宋江、卢俊义。 29、《水浒传》中宋江率军战胜方腊以后,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退隐。由李俊带头,在太湖小结义。 30、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 《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轰轰,全书的高潮部分是_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_魂聚蓼儿洼_。

语文 教育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一) 1. 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 2. 语文学习 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 3. 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人文教育的探索 4.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5. 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 6. 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研究 7. 写作情境教学研究 8.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9. “全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模式 10. 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探讨 1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科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12. 中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探究 13. 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研究 14. 初中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研究 15. 中学 作文 课堂教学软件设计研究 16.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17. 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18.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9. 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20.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二) 1. 中学生协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3. 21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4. 高中作文 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 5. 论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执教新教材的教学观和教法初探 7. 论语文教 行体系的全程优化 8. 中国汉 语文教材 教育思想的研究 9. 作文个性研究 10. “以人为本”,走出职高语文教学困境 11.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建构 12. 创新阅读与人格培养 13. “伙伴编辑”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中专语文教学应加强文学教育 15.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思考 16. 学习心理差异与语文教育 17. 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18. 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三) 1. 语文学科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2. 学生写作主体性教育初探 3. 现代语文教育的评价指向 4.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传统思想问题 5. 口语交际内隐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6. 素质教育呼唤高考语文考试改革 7. 从汉语的美开拓语文教学 8. 中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的培养 9. 中学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之研究 10. 合作—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诗歌审美人生教育研究 12. 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 13. 关于评价语文课堂提问的实践研究 14.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教学改革之比较 15. 国内四套语文教科书听说系统比较研究 16. 多媒体网络教室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17. 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研究 18. 中学语文美育研究 19. 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 20. 语文活动课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题目大全 2. 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3.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4. 初中语文创新参考论文 5. 初中语文职称论文范文

楼主你听我说,论文分两种,一种是偏原创性,一种是整理现有的观点结论。你现在的情况写第二种吧,你可以选定一个作者或者一部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就你现在的具体情况来看,包括:书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艺术成就等等,整理一下各方面资料,标明资料出处,最后给一个自己的结论(在这里请至少动点脑子)。

中外名著阅读练习题 1. 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花和尚”指的是 。 3.下面对联出自哪一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⑴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 》 ⑵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 》 ⑶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 》 4.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5. 是印度诗人和作家,印度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奖获得者。著名诗集有《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等。 6.名著内容填空。 (1)写出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2)写出鲁智深救林冲的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3)《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主要人物是 。 7.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答题。 (1)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 。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 。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 、 。 (3)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含标点20字以内) 8.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馆,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童年》《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1)书名: (2)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 (3)自己的阅读感受: 9.长篇小说《水浒》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姓名) 。他(她) 的故事家喻户晓。 10.《智取生辰纲》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这则故事中因丢失生辰纲后来被逼上梁山的人物是 。 11.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 被解救的人: 。故事情节名称: 12.(1)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描写。下面这段话出自 之口。“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 (2)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人。”“他”指的是 (人名)。 13.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①三顾茅庐 ②黛玉葬花 ③武松打虎 ④大闹天宫 序号 出自哪一部著作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不超过20个字) 14.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童年》 情节: 体验和感悟: 15.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16.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① ② 。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7.按要求填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 》,其作者是 。 18.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题。 ①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 和 。 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两厢情愿的意思。该歇后语是从《 》的故事中演绎出来的。 19.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 。 20.结合你的读书经历,选出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 ) A、赵云 B、关羽 C、张飞 D、马超 21.我爱读书。我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 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笛福的《 》,品尝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我读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 22.《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十二回全书的引子,其中第八至第十二回介绍唐僧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主体。请你简要概括出第一至第七回的故事(不超过20字) 23.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一部作品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来。 作品名称:《 》 主要人物: 24.《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说明。语言要简洁。 25. 《水浒》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中你熟悉的故事: (2)请写出《水浒》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的特征: 26.“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 27.下列作家、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罗贯中——《红楼梦》——林黛玉 B.施耐庵——《水浒传》——鲁提辖 C.吴承恩——《三国演义》——曹操 D.曹雪芹——《西游记》——孙悟空 28.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 29.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30.《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 。 31.《水浒传》中,有一个拳打镇关西,救助金氏父女的英雄。他英勇豪爽,粗中有细,他是 (写出法名和绰号)。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他曾大闹长板桥吓死曹将夏侯杰,喝退百万曹军,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这个人是 。 32.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还有一个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军师,他的名号叫 ,出自《 》,请举出他所为的一件事 。(10字以内) 3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 。 34.下列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请选择其中的一位,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的名称、书名和作者。人物:林冲、诸葛亮、贾宝玉、孙悟空、鲁智深、曹操。 35.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36.《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段故事,叙写刘备与曹操之间斗智斗谋的舌战,最后刘备巧借惊雷的掩饰躲过一劫。那么后来刘备是怎么离开曹营的呢?请用一、二句话概述之。 37.请从《水浒传》里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38. 反映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的一部长篇小说叫《 》,作者是“人民艺术家” 。他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塑造了一位老实、健壮、坚忍的农民 。 3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国家)的 ,这是被千千万万青年人所热爱的小说。其中主人公 是一个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40.《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代小说之一,故事情节曲折精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历来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你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理由。 41.给下列相应的作家与作品连上线。 《简•爱》 (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法)罗曼•罗兰 《名人传》 (法)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 (英)夏洛蒂•勃朗特 42.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运合写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中外名著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2、水浒,林冲,鲁智深。3、⑴西游记,⑵三国演义,⑶红楼梦。4、C。5、泰戈尔,诺贝尔文学。6、⑴智救星期五,⑵大闹野猪林,⑶孙悟空。7、⑴齐天大圣,斗战胜佛。⑵武松、李逵、鲁智深。⑶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港湾。8、略。9、武松,景阳冈打虎。10、水浒,杨志。11、林冲(林教头),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守护草料场、被逼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12、⑴虎妞,⑵贝多芬。13、如①《西游记》,吴承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4、略。15、如;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盖云天;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16、⑴聊斋志异,⑵三国演义。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18、⑴鲁智深、吴用。⑵三国演义。19、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北伐曹魏)。20、B。21、孙悟空,鲁滨逊漂流记,奥斯特洛夫斯基。22、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23、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名人传》,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童年》,阿廖沙等。24、疾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三打白骨精,熄灭火焰山等。25、⑴如:教头风雪山神庙。⑵如:智多星吴用,足智多谋。26、红楼梦。27、B。28、吴用。29、《西游记》中,桀骜不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搅乱瑶池蟠桃会,偷老君炉里的灵丹,玉帝亦无可奈何。他真不愧是一位英勇无畏的英雄。30、林黛玉。31、鲁智深,花和尚;张飞。32、智多星吴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33、空城计,草船借箭。34、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曹操煮酒论英雄,《三国演义》等。35、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36、借领兵拦截袁术之机脱身曹营。37、如:鲁达,他疾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为了救金氏父女,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了救林冲,他又大闹野猪林。38、骆驼祥子,老舍,祥子。39、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40、孙悟空疾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他敢于大闹天宫,玉帝亦无可奈何。为了除魔,他又三打白骨精。41、《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名人传》-(法)罗曼•罗兰,《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42、呐喊。

  • 索引序列
  • 名著阅读的论文题目
  • 名著阅读论文范文
  • 名著阅读教学论文
  • 名著阅读研究论文
  •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小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