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行行行,。学姐,。给你发。。参考一下吧。。
弊: 1.过多的使用互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2.将大量时间用于网上聊天,游戏等方面,没有时间用于学习,与朋友交往,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就会逃课,熬通宵,成绩直线下降。 3.有关专家说,长时间上网,容易把精力,脑力耗到极点,进而诱发一系列诸如经常性头痛,偏头疼,视力损坏,"鼠标手","电脑脸"等毛病。 4.青少年上网首先的一大危害就是会影响视力。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第二大危害就是电脑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具有相当强烈的危害。 反方第一辩手: 我方之所以认为上网的弊大于利,是认为有很多不适宜我们的地方.我们经过讨论总结出了以下几个上网的弊端:首先,电费和电话费的急速上升是现在家庭普遍的问题。经过调查,长期上网的家庭电话费都在200元以上,不仅如此,上网还有可能引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而且如果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不务正业,荒废学习,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些相关的疾病,在此再次明确我方的观点那就是上网弊大于利。 反方第二辩手: 网络游戏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它会使我们着迷,最后玩物丧志,放弃自己的学业,这就是因为我们青少年还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辅导,所以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的! 反方第三辩手: 青少年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要说上网可以帮助学习,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干脆回家上网自学不是更好吗?省得每年还要家长花上千元来供你们上学! 反方第四辩手: 过多的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所以,上网的弊大于利所以,上网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
2004年初天极网出了一个关于大学生上网的问卷调查,这份问卷调查了200名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
为了保证资料来源的广泛性、调查的真实性以及可信性,选取的大学生来自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全国十所高校,涉及专业包括理工、文学、外语、经济、管理、师范类等等(该调查表附后),通过这份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还存在着不少的弊端:1、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通过阅读调查表明,有不少同学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如聊天、上网玩游戏。提及聊天,现在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QQ号,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占62%。
作为社会交往、了解异性的渠道的OICQ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学生沉溺于虚拟环境,不能自拔,甚至有的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如:在天津上大学的大连女孩许婷被网友走了手机等财物;湖北一师范类院校女生何琴在与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湖北省浠水县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 *** ;网名为沙子的南京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在聊天时被聊天经验丰富的伊春市毕冬冬的“网上形象”深深吸引,在与他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2)。
网络游戏是不少同学的宠物。有30%的学生沉溺于CS之类的网络游戏,某高校退学试读的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无节制的玩电脑,打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的。
秦皇岛某大学最近有120名大学生因上网影响学业被校方勒令退学。目前,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状不容乐观。
(3)2、网络知识欠缺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的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就大学生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电脑防火墙“一知半解”或是“不清楚”。54%的学生对电脑病毒“不是很知道”。
3、人际交往的错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经历等的不同,相互间的交流会有一些无法回避的障碍,但互联网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网上,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伪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消除各种社会暗示和物质表象的干扰,平等地与对方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以求得对方最大的理解和帮助。这样长时间就会造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淡化,引起大学生与社会分离,逃避现实世界,只满足精神需求,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孤僻的情感反映。
久而久之,会走入“现代与孤独”,造成现实人际交往的矛盾与错位。4、对网络过分依赖网络世界的虚拟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也明显不恰当的行为,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时,有些大学生常常上网发“帖子”,招徕许多网友共发牢骚,还相互安慰一番。
久而久之,明明知道靠网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另一些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从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和 *** ,可以感觉到现实中感觉不到的自信,从而一头扎进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络成瘾症”等心理疾患,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5、冲击社会道德在互联网上,人们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进行交流。正是网络这一虚拟性的特性,给我们的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上说谎可以说是这种冲击的排头兵。
据对某校经常上网的在校生同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400名网民之中有48.6%承认向网民说过谎,或者用另外一种身份结交过网友。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危害极大。
由此看来,好像网络带给我们的都是一些负面的对我们有害的东西,其实不然,世间万物都有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性,对于网络的利与弊都存在与同一个共同体当中,利与弊矛盾的双方都世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当网络的利无从谈起的时候,那么弊也无处可说。因此上网在弊端存在的同时,也有对于我们有利的一方面存在:利用网络可以帮助自己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深度、广度;利用网络可以找到各种实践、 *** 、打工、招聘的信息,为自己的前途找到好的信息渠道;利用网络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积极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利用网络写稿的大学生不仅仅赚稿费养活了自己,更结交了不少优秀编辑记者们,积累了社会关系,开阔了视野,也培养了综合能力;利用网络开班会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发挥互相交流的真正作用;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好处。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矛盾性,是在于人们对互联网利弊的主管认识,人们在利用它的好处的同时,极力将它的缺点放大,希望可以用来警世大家别将自己的主要经历全部放在互联网的弊端上面。从另一个方面说,互联网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它不以你的主观意识为转移,不是你说互联网没有弊端它就没有的。
这只不过是客观矛盾上面的主观反映。在这中间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其中的辨正关系,从而更好的让互联网为我们服务。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 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
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 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
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
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儿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
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
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1、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好基础学科,而现有的教材是学好基础学科的最主要的依据,各相关课任老师会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让学生自己到网络上去寻找资料,太浪费学生的时间,有点舍近就远的味道。
2、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太大、自制力太弱。若让中学生置身于良莠混杂的网络世界,即如同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独自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虽然他自己可能会学到一些东西,但危险太大。
3、中学生上网,我们当然可以加强引导,但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操作之难度是非常大的。当一个中学生独自在网吧时,怎样引导他面对黄色的诱惑而毫不心动呢?。
弊: 1.过多的使用互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2.将大量时间用于网上聊天,游戏等方面,没有时间用于学习,与朋友交往,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就会逃课,熬通宵,成绩直线下降。
3.有关专家说,长时间上网,容易把精力,脑力耗到极点,进而诱发一系列诸如经常性头痛,偏头疼,视力损坏,"鼠标手","电脑脸"等毛病。 4.青少年上网首先的一大危害就是会影响视力。
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第二大危害就是电脑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具有相当强烈的危害。
反方第一辩手: 我方之所以认为上网的弊大于利,是认为有很多不适宜我们的地方.我们经过讨论总结出了以下几个上网的弊端:首先,电费和电话费的急速上升是现在家庭普遍的问题。经过调查,长期上网的家庭电话费都在200元以上,不仅如此,上网还有可能引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而且如果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不务正业,荒废学习,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些相关的疾病,在此再次明确我方的观点那就是上网弊大于利。
反方第二辩手: 网络游戏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它会使我们着迷,最后玩物丧志,放弃自己的学业,这就是因为我们青少年还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辅导,所以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的! 反方第三辩手: 青少年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要说上网可以帮助学习,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干脆回家上网自学不是更好吗?省得每年还要家长花上千元来供你们上学! 反方第四辩手: 过多的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所以,上网的弊大于利所以,上网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网络方便,快捷,灵活,人们利用网络,几秒钟之内,就可以获得世界各地各种详尽资料.
有的人认为,网络传播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必须承认,这是事实,据中国CNNIC调查,截止上半年中国共有网民1670万,其中14至25的占26%.这说明,网络正受到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青睐。但是网络是新生事物,犹如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婴儿,我们要细心照顾,还是要把他扼杀摇篮里呢? 现在是新世纪,不会电脑等于是新文盲。作为祖国下一代,青少年怎能不学习上网?
总而言之网络对我们的利处有3点:
一、开阔了学生视野
在网上,青少年可以看到最新,最快,最准确的新闻,了解更广泛的信息,使更多的学生更快、更早、更接近科技前沿,让他们更热爱科学。
二、扩大了交流渠道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交流,共同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碰撞、伤害与尴尬。青少年可以利用上网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三、活跃了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上,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文化,可以提供许多的学习知识,可以学习、研究及至创新,增强种种意识。这样的学习是最具有效率的学习。这给青少年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改变了学生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所以我认为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网已经变成了非常普遍的事。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提起电脑,都会想到上网。可是,上网是一把“两面”剑,有利也有弊。
我发现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同学在家里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有些中学生经常玩通宵,这样既对健康不利,也耽误了学习。
我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中学生迷恋玩网络游戏,有一天,他告诉家长要在同学家写作业,可能会很晚回家。晚上10点,他又打电话给家长说,太晚了,要在同学家睡觉,并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家长。
第二天早晨,家长不放心,就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却说这里是网吧,还说:“昨天有一名中学生在这里上网,一直玩到深夜,然后就在这里住下了。”家长马上赶了过去,看见孩子正长沙发上酣然大睡。
真是既生气,又心疼。你看,他既伤了自己的身体,又影响了学习,还撒谎,让家长伤心,可真不好。
所以,有些人认为,中小学生缺乏意志力,不允许我们上网。但是,有很多人也赞成上网,为什么呢?因为上网能为人们带来便利。
首先,上网就好比走进了万能、快捷的图书馆。只要输入一个简短的词组,要查找的资料就会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比查阅书籍速度更快,得到的信息量更大,网络成了我学习上必不可少的小助手。
我在班里担任作文委员,在和同学们商量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和参加辩论赛时,我就经常到电脑上查资料,网络成了我工作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其次,在网上可以阅读到更多、更丰富(待续)。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 *** 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
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等。
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
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
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儿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1、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好基础学科,而现有的教材是学好基础学科的最主要的依据,各相关课任老师会依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如果让学生自己到网络上去寻找资料,太浪费学生的时间,有点舍近就远的味道。 2、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太大、自制力太弱。若让中学生置身于良莠混杂的网络世界,即如同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独自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虽然他自己可能会学到一些东西,但危险太大。 3、中学生上网,我们当然可以加强引导,但这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操作之难度是非常大的。当一个中学生独自在网吧时,怎样引导他面对黄色的诱惑而毫不心动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仿佛一夜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也成了一个个名副其实的小网虫。面对网络,是利多?还是弊多呢?我要说:网络,弊大于利!
首先,网络是学生视力的杀手。现在,走进学校园,几乎每个教室里都能看到“眼镜一族”。据调查,在近视眼学生中,有60%都是因为上网玩网络游戏导致的。电脑的辐射力是十分强烈的,固然对青少年的眼睛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次,网络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毒瘤。据很多电视节目报刊杂志报到:有许多中学生品学兼优,但是由于偶然的机会迷恋上了网络,于是开始泡网吧。没钱以后,便开始逃学、偷盗、抢劫,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更为严重的甚至发生血案!类似这样触目惊心的事情多的数不胜数,而背后的祸首正是网络!
网络还是同学们身体健康的危害者,据一则新闻报道,有一位十几岁的花季少年因为成天迷恋网络,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几天,竟然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多么令人痛心呀!
同学们,当我们与网络接触的时候,还是三思而后行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我们学会自控与自制,才能避免网络悲剧的发生!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稍不留神,就大有落后之感觉。笔者的体会是常阅读一些计算机类的报刊杂志,受益非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计算机类报纸有20余种,计算机类杂志40余种。此外,各行各业的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也常有本行业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文章,基本上反映了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怎样在如此浩瀚的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笔者之拙见,特将自以为对本专业计算机用户有帮助的报刊杂志罗列如下,与同仁共勉。1.报纸类:1.1《计算机世界》报:邮局订阅代号:1-28,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定价51.00元。该报每期6-10本,设有国内版、国际版、专题版、软件版、学习版、评测版、网络版、市场版等,至少200版面以上,可能是国内版面最多的一种报纸。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社服务公司主办,中美合资经营。该报的办报口号是:国内与国外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面向生产企业,面向科教单位,面向管理部门,面向计算机用户。该报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范围广泛,反映快速。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科研、开发、生产、应用、新动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新软件、新系统,均在该报重点报导之列。其内容有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信息,各类流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评测介绍,计算机业界热点焦点论谈,专题论述、讨论和讲座,实用程序源代码,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经验介绍,编程技巧,产品广告,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外设最新价目表等。 该报读者面广泛,适合于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领导、管理人员、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初学者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在该报上找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可以说是所有关心计算机应用的人们的必读报纸。1.2.《中国计算机报》:邮局订阅代号:1-132,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0.80元,全年定价42.00元。该报是大篇幅的计算机专业报,每期4开128版,设有技术专题、国际新闻、国内要闻、市场动态、产业动态、用机技巧、硬件维修、网络通讯、产品评测等十余个专版,是国内唯一授权刊登中国软件登记公告的报纸。该报创刊十年来,声称坚持"四个面向"的办报原则,即面向各级领导机关,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面向各基层事业单位,为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面向社会各行业,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促进计算机应用服务;面向国内外业界,为促进中外业界合作服务。 该报读者面广泛,与《计算机世界》报齐名,集政策性、信息性、技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3.《软件报》:邮局订阅代号:61-74,每周出一期四开八版,相当于《文摘周报》的版面量,每期定价0.38元,全年定价19.80元。该报的办报口号:普及计算机知识,培养软件人才,交流计算机技术,发展软件产业。《软件报》给人的印象是版面不多,但内容确很丰富,读者论坛、软件应用、软件交流、编程技巧、硬件维护、故障排除、专题讲座、实用程序、应用实例、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使用方法、软件信息等等,涉及面广,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是一份计算机用户们不可多得的好报纸。其它如《国际电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爱好者报》等等,还有一些非计算机类报刊也时而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亦值得一读。此类报刊可由单位订阅,大家阅读,花钱不多,作用不小,对计算机普及教育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百利而无一害。2.期刊类:2.1.《软件世界》月刊,1984年创刊,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469,全年定价36.00元。该刊所设栏目有:技术纵横、技术研讨、产业论坛、开发与应用、实践与经验、产品与市场、软件新天地、软件评测、技术讲座、网络与系统集成、多媒体创作与应用、教学与家用软件、知识园地、产权保护、软件公告、自由软件园地等。重点报导国内外计算机软件产业动态、发展趋势、新技术与新产品,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唯一授权刊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公告的法定刊物。该刊不定期公布自由软件目录清单,凡是加入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分会自由软件联谊网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免费获得网上的自由软件。入网手续简单,只需向联谊网提出申请,填写入网登记表,交纳网费(96年上半年价格:单位网员100.00元/年,个人网员50.00元/年),就可以享受网员待遇了。该刊面向广大读者,既有普及性的讲座,又设提高性的专题,适合于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阅读,也可供领导和其他人员参考。2.2.《中国计算机用户》半月刊(1996年1月以前为月刊),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7月,邮局订阅代号:82-164,全年定价48.00元。该刊栏目有:专家特稿,产品专题,产业动态,技术讲座,经验谈,工具箱,服务窗,资料窗,硬件与维修,开发与应用,协会活动等。该刊属大众性阅读刊物,普及性的技术讲座和经验谈可供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专家特稿和专题论坛可供水平较高的用户、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大量的广告和产品介绍亦可供软硬件配置与选购时参考。2.3.《微电脑世界》(原名《计算机世界》月刊,1996年改名)月刊,邮局代号:82-339,全年定价36.00元,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编辑出版。该刊声称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办刊口号是:用机者的良师,开发者的益友,购机者的参谋,管理者的助手。其内容与《中国计算机用户》相似,适合于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2.4.《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月刊,1994年7月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715,全年定价69.60元.由《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杂志社编辑出版。该刊声称实用第一,智慧密集,是专门为从事电脑编程和系统应用与维护人员创办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杂志,其主要栏目有:新技术追踪、软件平台、编程语言、WINDOWS编程、多媒体、数据库、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维护、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安全、汉字处理、实用软件等。该刊的特点是实用,可读性较强,编程实践、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经验以及实用源程序代码等,可供应用人员和开发人员参考,也可供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等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2.5.《今日电子》月刊,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邮局订阅代号82-518,全年定价96.00元。为计算机类大众阅读刊物。2.6.《微计算机应用》双月刊,1980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2-304,全年定价48.00元,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硬件软件学术文章,当然也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介绍。可供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2.7.<>月刊,1982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417,全年定价30.00元,是电子部微机信息网网刊,中国计算机学会微型机专业学会会刊。理论性较强。2.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双月刊,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邮局订阅代号:4-379,全年定价:24.00元。为理论性较强的杂志,刊出的论文往往滞后,例如96年第1期刊登的一篇题为"AutoCAD三维图形剖切功能的实现"论文,收稿日期为94年4月,完成论文与读者见面长达两年之久,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很有些不相适应。2.9.《计算机系统应用》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558,全年定价48.00元。设系统建设、技术研讨、通信网络、技术讲座、微机实用技术、专论综述等栏目,以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内容为主,理论性较强,可供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开发人员和其他计算机用户参考。其它还有《电脑爱好者》、《个人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等等,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刊物,在此不一一列举。
分类: 电脑/网络 >> 硬件 解析: 《电脑报》无疑是目前全国销量最大的电脑方面的报纸,值得一看,每周两期,每份2.50元。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广告实在太多,这两年更加厉害。 所以现在我不再买《电脑报》了,只买《电脑商情报》!注意它有家用版和游戏版!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的报纸,我只买家用版的,一周一期,2.50元一份,非常不错,虽然它也有广告,但是比《电脑报》要少的多的多! 至于杂志,如果你能买到《软件指南》的话,那是很不错的,这是我经过多方挑选,最终选定的,每月一期,8.50元一本,附带一张DVD光盘,注意是DVD! 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软件、游戏、MP3歌曲、电子书、图片等等。堪称一个月以来的精华。
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给你介绍一个学位论文网站去看看有你要的论文参考没有 在网站地址上输入3个w点xwlunwen点com希望你好运。 同时学位论文网始终本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实力打造诚信,用诚信铸就未来,建站8年来,已成为一个小有规模的公司性质的网站, 不断努力,从未停止!不断提高,从未满足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优质的品质、优质的服务!信誉为本,行动为证明
联想供应链整合:最复杂的问答题中国优势“21世纪的竟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竟争.’对以PC硬件为主营业务的联想集团来说,这句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月巧日,联想集团负责全球供应链的两位副总裁郭明磊和宋红由于个人原因离开联想,她们的工作暂时由联想高级副总裁杰瑞·史密斯代管。之前郭明磊在联想主要负责供应链组织和管理体系整合、网络优化以及流程和IT建设.而宋红则负责全球物流管理尤其是服务能力、成本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工作。1997年以来,联想一直稳居中国电脑市场销量第一,业绩的持续增长背后,自2000年开始的供应链整合与优化工作居功至伟。2000年,联想在国内企业中率先成功实施了ERP,随后在当时的供应链管理部的领导下,又历时两年完成了SCM系统项目。与此同时,联想开始着手建立供应链组织管理体系。由物流部门领导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项目开创了联想与供应商和海关协同的先河,而且重新规划了采购物流的网络布局,通过与供应商的可视化库存协同管理,实时监测库存水平,令联想在按单生产产品时库存从原来的14天缩减到5天.CTO(客户定制)流程优化项目提升了客户定制产品的交付能力,是联想后来迅速崛起的直销业务的技术保障.电子招标等采购新模式的探索,更大幅降低了联想的采购成本。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联想供应链还实施了端到端的“双模式”提速项目,逐步设计和建立起以北京、上海、深圳惠阳3个工厂为中心,分布在全国39个分拨配送中心的物流网络。此后联想的订单交付率、现金周期、供应链成本等指标得到大幅度优化,其中交付水平提升巧个百分点,现金周期优化10天,供应链成本降低加%以上,均达到行业最优水平。作为以上成就的见证,连续几年,供应链CTO、VMI、双业务模式一供应链提速等项目均获得联想最佳团队奖.郭明磊也因对联想供应链的巨大贡献,获得2004年联想个人荣誉最高奖—联想奖。宋红则因全球物流组织整合后业绩突出和多年来对干联想供应链的重要贡献,荣获2005年度联想奖。经过2002一2004年的一系列优化,联想在中国市场打造的黄金供应链.其响应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已经超越了戴尔,联想在中国的成本只是戴尔的l/4左右,其响应速度只需要4天(戴尔为1周)。这一供应链为之后联想中国区业务的厚积薄发莫定了基础。合并之后,来自原IBM和戴尔的供应链高管对联想中国的供应链均表示叹服。完成对IBMPC的收购后,联想面临的一个新难题是,如何将中国区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对接。然而,两大IT系统的无法融合和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协同困难,使这一工作的复杂度超乎想象。成本压力原IBMPC业务2001年亏损3.97亿美元,2002年亏损1.71亿美元,2003年亏损2.58亿美元,截至2以)4年中累计亏损9.73亿美元.2的5年5月完成收购IBMPC后,新联想的国际业务业绩扭亏压力极大。“要业绩就要先改供应链”,老联想和联想国际的供应链整合成为首要的工作。合并之后巨大的成本压力加大了供应链整合的急迫性。加05年,业界曾爆出联想与IBM就IGS服务、市场支持、内部使用购买、策略性融资及资产处置服务、过渡服务等达成收购协议规定。有煤体称,收购之后联想为这笔费用每年支付额约为l亿美元。2003年IBMPC产品保修支出额为5.86亿美元,如此算来,一年1亿美元似乎不为多。但20(抖年联想的纯利才11.2亿港元,供应链所承受的节约成本的压力可想而知.据说联想内部曾提出,哪怕只节省1%的采购成本,即大约1亿美元,“就多出了一个(老)联想的利润”。准时交付、成本控制和保障质量,是当时联想确定的供应链整合的目标体系。联想发现,在一个遍及全球的供应链下,准时交付和物流成本压力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放大”(blow一uP)。准时交付会增大成本,低成本物流又很可能增加库存积压。举例来说,南美某市场的组装厂向联想总部下一个订单,需要3000套“开天”主板和7000套“扬天”主板。从中国工厂到南美洲需要4个星期的海运时间,联想台式电脑的机箱一般是走海运,主板走不走海运成为一个问题:如果空运,运费高但能即时交货;如果把主板置于机箱中海运,可以节省昂贵的空运费。但问题在于4周之后,当3000套“开天”和7000套“扬天”主板海运到南美某国,当地市场需求却已经发生变化,需要3000套“扬天”和7000套“开天”主板,则多出的4000套“扬天”只能折成库存成本,缺少的4000套“开天”需要工厂加急制造,可能还需要空运。因为计划不准或供应链运行不畅造成的库存积压,将会吃掉企业本就不高的毛利。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关键零部件月平均贬值2%、行业毛利率降至5%以下的PC行业,以上情形是相当可怕的。在效率与成本之间,联想尝试了很多解决之道,比如签下价格更有竞争力的物流商,拒绝海外工厂的空运要求,降低销售成本等,但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国际业务现有IT系统的预测能力有限。长远来看,治本之策只能是提高销售端(前端)与供应链(后端)之间的“协同”能力,提高销售端对几个星期之后市场需求的预狈d能力。早年自己开发的系统,原IBMPC的IT系统无法单独从整个IBM的系统中分离出来。由于IBM的产品线非常长,除了PC,还有大型机、服务器等产品,其供应链并不是专门为PC设计的,成本高且效率低,无法适应PC产品的激烈市场竞争对于效率和成本的需要。系统的分而治之给联想造成的额外成本是巨大的。两个系统之间的差距有几组数据可以反映:比如市场上有新的CPU产品推出,联想要发布一个新型号或新配置,在联想国际的系统里要花4至5星期才能完成,而在联想中国的系统里,仅仅需要两小时;对供应链中核心的资源需求计划,国际的系统只能一周调整一次,而联想中国则是一天两次;在原IBMPC的系统,客户退货的信息通过IT系统反馈到后端,往往是在一两周之后。而且分布在欧美高成本地区的供应链资源(人员、工厂等)的成本比联想高很多。由于中国工厂和国际工厂的系统独立运行无法对接,集团总部拿不到最准确的汇总数据。联想就某一物料(比如硬盘)向一家供应商下单时,需要下5张订单,分别指向联想原来在中国的三个工厂、在中国的OEM厂商、在欧洲的OEM厂商、在美国的OEM厂每一个环节精准性的要求都很高,一定要得到企业方方面面环环相扣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运转状态,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联想发现,在一个遍及全球的供应链下,准时交付和物流成本压力付会增大成本,低成本物流又很可能增加库存积压商、位于深圳的合资公司原长城国际(HPC)。不能把5张订单合为l张,是因为同一个物料的系统编号,联想的是8位,IBM是7位。这就如同两个小区的门牌号一个是3位,一个是4位,现在虽然两个小区合并,但门牌号未变,邮递员仍然需要往返于两个小区各送各的信,因为他无法判断地址分布规律。系统分立谁都知道,改造一个旧世界往往比建立一个新世界更加复杂和痛苦。联想对此的感触恐怕格外的深。因此,联想的海外业务目前仍使用IBM内部协同联想CEO阿梅里奥曾对新联想的全球供应链系统提出两项要求,一是达到供需平衡,二是达到成本最低。供应链的优化存在“木桶理论”效应,不能有短板,其效率提升对企业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原IBMPC是一个单纯的“产品驱动”型部门,联想的业务模式则是以“产品+销售模式”为驱动。这两种模式下,供应链在公司里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服务型部门,在协同前后端的权限上有限,供应链部门没有能力去要求销售端怎么做,只有一些建议权。经过多年的业务沉淀,联想国际业务的流程过于复杂和繁琐,在前后端不协同的情况下,可能的后果便是由于销售预测不准导致的产能不均衡。2005年10月,在完成对IBMPC业务收购交易半年后,联想宣布提前半年完成第一阶段“以稳定为要”的整合,独立运行半年的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进行了全面、深度的组织和业务整合。当时身为联想中国COO的刘军受命领两者之间的矛盾被‘’放大”。准时交导全球供应链组织。一支由原联想、IBMPCD以及外部引进人员组成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团队开始了艰难的供应链改造历程。其中原联想高级副总裁乔松继续领导已经于2005年第一批整合的全球采购组织.原联想供应链副总裁郭明磊负责分管供应链战略、流程和运营管理.原联想物流运作部总经理宋红负责全球物流。计划部门、全球制造和前端客户交付服务和商务则由原IBMPCD负责人掌管。原联想中国和IBMPCD的供应链组织设计区别不大,新联想供应链需要解决的是流程和业务模式方面的挑战:公司内部各环COE成立之后的主要工作有三件,一是管理存货.二是管理前端到后端的预测.三是降低产品线的复杂度,新联想的系统中一共有5000多个整机型号,实际上订单集中在其中的巧00个,但每次下单都要在系统中全部“跑一遍“,加大了额外成本.联想正在对产品机型和设计工序进行调整,逐渐减少对某些供货商的依赖。新联想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物流网络效率的提升颇为重要。全球物流团队为联想全球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运输、进出口贸易、分拨及配送提供支持。整合一年后,全球物流部门通过组织和流程重组,以及与物流合作伙伴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极大地缩短和稳定了物流发货到交付的周期,使得物流成本下降超过巧%,通过运输质t控制使货物丢失/货损降低了50%。供应链网络优化是新联想供应链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必要条件,在供应链战略部门的领导下,新联想充分考虑贸易环境、适者生存很多人将戴尔和联想的供应链作比较,但应该说,客观上很难评价哪一家公司的供应链是最好的,只有更适合的。供应链作为企业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公司战略、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相匹配。以联想的T(交易型)模式和R(关系型)模式划分标准来看,戴尔只有R模式,并很少发布新产品。戴尔的生产线都是ceU生产线,每一台机台上面有一张机器的要求规格,生产线上一个操作员装一台机器。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戴尔真正强大的地方在于有一套系统可以推测将来的销售状况和成本,淮确预测整条产业链上的边际空间,并通过管控上游的供货和价格水准来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比如戴尔如果对3个月后PC的价格降幅可以进行准确预测,便能在一些大的订单上做出正确判断。在以供应链为驱动的戴尔模式下,供应链是企业价值链的最核心环节,销售端能卖什么货由供应链决定。业界流行一种说法,戴尔销售人员下单时,系统有绿灯、黄灯、红灯三种灯,下单之前,销售人员要看该产品是哪种灯绿灯下单7天就能交货.黄灯14天能交货,红灯则需要有一定权限的销售人员才能下单,即使下了还不一定能按时交货,可能需要28天.但联想在供应链上的复杂度更高。联想是一家定位于不断创新的公司,有着很长的产品线并不断发布新品,创新文化带来的产品多样化,必然给其供应链带来压力.联想必须基于多种业务模式和多种客户覆盖的前提下去设计和提升供应链,要在一个供应链平台上运行双模式;联想既有一字排开的拉动型的流水线,又有呈环形分布的推动型的ceU线。联想等于是在两条供应链上作战,平衡得好,两种模式可以互补,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当然,挑战也更大。》
1 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状况 1.1 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市场的高速成长及其结构特点 1)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销售额从1990年的39.9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约1300亿元,8年市场销售额规模增长30多倍, 年增长率90年代以后一般高于40%。中国计算机市场以硬件为主,到1997年硬件销售额仍占计算机市场的80%,软件、服务业的规模份额分别只有8. 7%和11.3%。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硬件为主的结构基本未变,这说明中国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还与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较差有关。 表1 中国微型计算机销量及销售额 年份1986 七五 销量(万台) 6.9 37 1 10 25 45 72 115 增长率(%) 9.4 18 150 80 60 60 国产机占有率(%) 6.5 7.0 70 42 39 33 44 50.4 销售额(%) 37.5 68.4 111 169 增长率(%) 69 74.8 52.3 占硬件市场比例(%) 23.67 32.58 37 35.96 占计算机市场比例(%) 18.84 22.32 27.27 27.48 年份1996 1997 销量(万台) 210 350 增长率(%) 83 66.7 国产机占有率(%) 56 67 销售额(%) 248 415 增长率(%) 47 57.3 占硬件市场比例(%) 34.69 39.9 占计算机市场比例(%) 26.96 31.92 2)中国的硬件市场以计算机主机,特别是微机为主, 外部设备比例较高。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中国1997年硬件市场各类产品的份额为:计算机整机43%,外部设备26%,耗材和零配件17%,应用产品10%,网络产品4%;计算机整机的主体是微机。1997年微机的销售额达415亿元,占硬件的比例高达39.9%,估计微机约占中国计算机整机市场的份额接近90%。微机市场的高份额源于90年代以来中国微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如表3所示,整个“七五”期间中国仅销了37万台微机,1991 年销1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销售额达415亿元,1992年以来销售额年增长率一般大于60%。 表2 1997年若干外设和零部件业的数据 产品 销售额(亿元) 产量(万台) 出口比例(%) 打印机 54 908 86% 显示器 49 1313 76% 驱动器(软、硬、光) 102 4015 83% 主板42 800 50%以上[C] UPS 32 180 终端11 3184 键盘/鼠标 5 12875 96% ATM/POS 30 51 MODEM 80 产品 前4名企业及有关情况 打印机 HP、EPSON、佳能、Stnr 显示器 冠捷、长城b、主体为外商 驱动器(软、硬、光) 三星、新进、华强三洋、信华、三菱电机 主板 联想a、伟易达、长城、东莞联讯 UPS 主体为合资企业 终端 实达、湘计算、常国光、 键盘/鼠标 罗技、外资占74% ATM/POS 外资占70%以上 MODEM 外资企业为主 说明:a 为中国人控股的或民族品牌企业,余为外商或港澳台资企业。b 仅按硬驱、光驱计算,光驱计算,软驱出口比例也很高。C 为估计数。 表3 中国计算机产业销售额集中度 单位:% 类别 1993 1994 集中度CR[,4] 50.27 38.29 10.64 22.54 22.57 集中度CR[,2] 65.25 52.00 24.06 30.22 30.02 类别 集中度CR[,4] 26.70 22.89 23.54 集中度CR[,2] 35.26 31.85 33.14 说明:计算方法:电子百强中最大的4家或8家计算机企业的销售额+全国销售额*100% 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以微机为中心高速增长的特点和国际上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中国微机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大概比美国晚5—10年。此外计算机市场中微机所占比例中国高于美、日约70%。 3)中国计算机市场已和国际市场连通,贸易额急速增加, 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目前进出口的主体都是零部件和外部设备。 中国计算机类产品进出口总额1991年仅6.4亿美元,1997 年已急增至131.6亿美元,从1993年以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1993年顺差0.8亿美元,1997年顺差已增至43亿美元;目前进出口的主体是外部设备和零部件产品,导致贸易迅速增加及形成目前这种贸易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计算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国内计算机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由于国内计算机零部件业技术落后许多零部件必须进口。 4)中国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结构 根据原电子部的数据,1996年中国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金融保险和制造业各为18%,服务业9%,交通和通信各为8%,教育科研为7%,能源和政府机构为6%,家庭为4%。但PC 机市场中家庭份额更高并呈上升趋势,根据电子部的数据和预测,PC 机中家用PC 机份额1997年为16.4%,到2000年将上升到30%以上。 1.2 中国计算机业基本形成,民族品牌发展很快, 但与国外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中国计算机产业初步形成 产业形成的基本标志是企业成长、开始形成体系,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到1990年中国计算机业原电子系统的企业仅有197家, 从业人员不到10 万人, 系统外企业也不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 到1995年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咨询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已达15000家,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制造业1000余家, 从业人员10万人,软件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8万人,营销、服务业130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 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规模发展很快。如表2所示, 原电子部系统企业的规模在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反映中国计算机业的规模,其销售额1980年为3.7亿元,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 约占当时全国工业销售额的万分之七,1990年上升到39.9亿元,约占全国工业销售额的千分之二,而到1997年,由于各类计算机企业的迅速成长,计算机业仅硬件销售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约占全国工业销售额的1.6%。 此外,除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产品外,计算机业各子行业都有较发展。 2)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长 中国计算机产业由所有在中国注册的计算机企业组成的。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形成与中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密切相关。由于计算机产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计算机业各领域各具特色,形成相应的国际分工和合作,二是主要国家和地区计算机产品都是大进大出的大宗贸易产品);外国企业看好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成长潜力;在中国生产可降低成本;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等原因,90年代以来境外计算机业制造商纷纷来华投资。据JEEC估计,仅1991~1995年外商对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总额已达12~13亿美元。9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境外金融投资者也开始向中国计算机投资。 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一是计算机业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根据原电子部的数据,1997年计算机硬件企业中,合资、独资、中外合作企业的产值比例已分别高达34.7%、42.2%、和4.3%, 其中包括一些境内投资到境外再返投到境内的企业。 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二是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1997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额已相当于国内企业销售额的60~ 70 %(按硬件1000亿元计算为72%)。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美国1995年为32.6%,日本1997年为55.3%(美、日差别主要源于日本高比例的零部件出口份额);台湾1996年为61.2%。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三是民族企业逐步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这是因为国内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国际竞争在国内的延伸。同时,整机厂的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和国内外资企业供货,也推动了各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采购。 3)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开始壮大 该文所说的中国民族企业是指企业终极股权(或出资产权)50%以上为中国机构(如政府或中科院等的事业机构)和中国个人所持有的企业。 中国民族计算机企业壮大的突出表现是微机市场上民族品牌已占主要份额。在“七五”(1986—1990年)时期,靠保护政策,以长城机为代表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曾高达70%,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扩大、放松进口管制,国产民族品牌机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1998年已降到33%,以后国产民族品牌机份额再度上升,1995年份额超过50%,1997年达到67%。 在软件、计算机外设、零部件行业,民族企业份额还较小,唱主角的是外资企业。如表2 示大数外设和零部件位居前位的企业都为外商及台商企业,尽管财务软件和排版系统软件中国产品牌占有80%以上的份额,但软件市场份额份居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美国Oracle、微软、IBM在中国的子公司。 2 中国计算机业的产业组织:以市场结构为重点的初步考察 产业组织即企业的市场关系的总和。本节以市场结构为重点,对中国计算机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初步考察。 2.1 市场结构 1)一般集中度 一般集中度用产业的产值、销售额或资产中最大的数家企业所占的份额表示,它反映业内主要大企业对产业或市场的综合影响能力。由于缺乏系统资料,正确计算我国计算机市场或产业的一般集中度相当困难。我们仅根据销售额对我国计算机业的一般集中度作些初步估算。我们的初步结论是:1.如表3所示,到1997年, 最大4 大企业的份额大约为1/4,最大8企业立份额大约为1/3。2.90 年代以来计算机业的销售额集中度经过了一个先降后略升的过程,4企业和8企业集中度1990年分别高达50.2%和65.3%,1992年降到谷底为16.6%和24.1%,以后再度有所上升(1990、1991年的数计算口径较小可能高估集中度值,但根据这两年的数,可以认为集中度下降趋势是存在的)。这种变化似乎表明业内主要大企业由于技术,经营能力、资金筹措能力较强已加快发展。3.与美国CR4 40%强和CR8 60%(1996年分别为44.7 %和57.7%)、 日本1997年CR4 70—80%(估计数)相比,中国计算机业的一般集中度明显较低,即中国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实力仍然有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计算机业一般集中度还不高,但位居前面的企业的销售额都增加很快。1997年最大的4 家集团公司及其销售额分别为联想(125亿元,集团销售额,后同)、四通(65.9 亿元)、方正(57.8亿元)长城(57.1亿元),而在1992年这4 个集团的销售额仅分别为10.4、4.3、4.1和11.3亿元,仅5年4家公司销售客分别增长约12倍、15倍、19倍和5倍。 表4 几种产品的销售集中度(1997年) 单位:% PC机 万台 软件 (亿元) 打印机 联想43.5 Oracle 3.32 Epson 31 BM 24.5 微软 3 Canon 24.9 康柏22.8 IBM 2.48 HP 21.5 同创20.1 Sybasc 2.15 Star 18.4 惠普18.8 方正 2 OK1 9.4 方正13.5 Infarmix 1.91 实达 9.2 AST 9.5 东大阿尔派 1.5 富士通 7.5 EDC 8 Novell 1.23 NEC 3.9 CR[,4] 1.71 9.78 65.30 CR[,8] 5.94 15.75 85.80 2)不同产品市场的集中度 表4为三种产品的市场销售集中度和位居前8位的企业名单。数据表明不同市场集中度差距较大,大致地看:软件市场相当分散,这主要为软件品种多所致,实际上在PC机操作系统、汉字排版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微软、方正、Oracle公司的市场份额很高;PC机市场集中程度中等,1997年CR4仅30%左右,CR8也仅40%强;打印机的集中程度相当高,市场结构是寡占竞争型的,这种情况与打印市场主要被几家跨国供应商控制有关。 表5 中国PC(按品牌)销售集中度 单位:% 类别 集中度CR4 25.9 26.8 29.3 集中度CRS 34.7 35.6 36.4 集中度CR8 39.2 39.8 在急速发展且产品批量较大的PC市场,90年代中国后期出现集中度上升的趋势,但仍明显低于美日等国。如表5所示,根据IDC数据计算的PC(按品牌)集中度,CR41995年为25.9%,1997年上升到29.3%,CR6从95年的34.7%升到97年的36.4%,但是,与美国CR4 44.2%以上(为1997年数)相比,中国PC机市场集中度仍然明显较低,这可能与中国主要PC机企业规模小,中国PC机市场尚处于初步发阶段等有关。 国外IT业大公司都在中国建厂,民族品牌企业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各细分市场上也正在发展,竞争十分激烈。总的看中国各细分市场的集中度不算太高,在充分开放而中国企业基础又弱的情况下,集中度高可能意味外国厂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3)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产品差别又称产品差别程度,是指买者因产品不具有完全的代替性而对产品产生的偏好差别。从总体上看,计算机业是产品差别较大的产业,计算机器件及外设的产品差别主要是技术性的。微机使用标准元器件进生装配,其产品差别主要表现在总体设计和设计组装的性能质量差别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品差别更大。 其次是营销和服务方面差别较明显。许多人认为,Dell与其它计算机厂商差别在快速服务上。目前中国国内优秀企业在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新产品的推广及营销等方面,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已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买方对产品知识程度的差别。 进入障碍是指行业内现有企业相对于企图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潜在竞争者)的优势。进入障碍对市场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有较大影响,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规模障碍;必要投资规模障碍;产品差别进入障碍;政策法规进入障碍(见表6) 表6 计算机业进入障碍 经济规模 必要投资 产品差别 PC机 小到中等 小到中等 大(主要基于品牌和服务) 外设和主要零部件 大 中等到大 大(主要基于技术、质量) 系统软件 大 中等到大 大 应用软件 小 小到中等 大 政策法规 PC机 小 外设和主要零部件 小 系统软件 小 应用软件 小 2.2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1)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计算机产品的产品差别较明显,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很难搞价格卡特尔,中国计算机业和国外一样,厂商非常注意通过价格竞争扩大市场份额。价格竞争激烈的原因,一与计算机芯片等零部件降价或价格变动较快有关,二是随着市场扩大,需求不断增长,而新的潜在需求者对价格变化更敏感。 非价格的竞争行为首先表现在产品开发领域。主要PC机厂商都重视及时推出装有新芯片、操作系统的PC机或其它有关产品,重视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开发新产品,如PC机场上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的要求开发出商用和家用电脑。此地外各厂商都重视通过广告宣传、各种促销活动进行市场竞争,估计一些主要PC机场上的年广告宣传费已占年销售额的3~5%。 2)投资购并 实力逐渐雄厚的主要计算机厂商都重视通过兼并收购扩张。 仅1998年就发生多起重要的收购兼并事件。这些事件可分为四大类, ①垂直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投资和收购,如联想注资金山软件成为第一大股东,实达控股收购北京朗新进入软件业,同创参股从事跨省互联网联网服务业务的深圳讯业集团,以及浪潮与华光的强强联合。②旨在水平扩张的收购,如联想投资生产服务器的公司,实达收购广东海达进入广东广场。③非IT业企业旨在进入IT业投资收购,如海尔与北航合作成立软件公司、宝钢入股东大阿派。④与股票市场活动有关的收购,如方正收购延中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资本市场的“壳”资源,以利企业扩张。 3)市场绩效:规模结构水平与技术进步能力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到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市场绩效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限于资料,本文仅从规模结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能力三方面对计算机业的市场绩效略评论。 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可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表示。按信息产业部的中国计算机产业中微机合理经济规模为50万台的标准,中国计算机业规模结构效率尚低。因为1997年中国微机市场中排名第一的联想公司销售量也只有43.6万台,1998年才达到近80万台,其它中国厂商产量更小。美国学者贝恩认为规模结构效率较高的市场中,产品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提供的比例在70—80%左右或更高。中国计算机规模结构效率低可能与中国计算机产业尚处于成长期有关。 表7 计算机业的企业类型比例和产值、企业数 1980 1985 计算机 整机 外设 计算机 整机 外设 国有% 89.0 92.2 76.7 80.7 85.5 69.3 集体% 7.3 6.2 11.1 10.1 9.5 11.2 外资% 8.0 4.4 17.0 其它% 3.7 1.6 12.2 1.2 0.9 2.5 大中企业 3.20 52.0 59.0 32.1 产值比例% 产值(亿元) 4.09 0.89 9.80 7.08 2.77 企业数(个) 132 72 60 1995 计算机 整机 外设 国有% 13.4 21.3 7.2 集体% 9.9 16.1 5.1 外资% 72.0 55.3 84.9 其它% 4.7 7.3 2.8 大中企业 产值比例% 产值(亿元) 323.3 142.2 181.2 企业数(个) 604 225 379 说明:(1)本表计算机史包括整机和外设两个行业, 均为独立核算企业数。(2)1980、1985年的国有指全民所有制企业。(3)其它,1980、1985数含国有和集体联营,1998年含乡镇企业,1995年“其它”的比例用100%扣减国有、集体、外资的比例计算。 资源配置效率是同时从消费者效用和生产者生产效率角度考察资源利用状态,可以用利润率分布的情况反映产业的资源配效率。我们没有利润指标的详细数据,很难作相应分析,总的感觉是中国计算机业利润率较低且利润丰厚的供应链上游主要被外商控制有关。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目前主要企业计算机技术进步的重点是形成能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快速开发能力。具备从笔记本PC机到服务器、工作站全系列产品的开发能力、具有同期安装最新的系统软件和MPU的能力,技术进步较快。 3.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3.1 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 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 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一引起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7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 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已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0年其份额降至已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分析。 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洪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中港澳台占36.2%,外国资本占23.2%。表8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 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90年代以来已有一批计算机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生产计算机软磁盘的深华源1992年6月2日在深圳上市, 是计算机业最早的上市公司。 到1997年底已有14家生产或部份生产计算机产品(包括软件、硬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总的看计算机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好、业绩较好,较受投资者青睐。此外联想、方正两家中国最重要的计算机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计算机企业上市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善和完善。 表8 硬件各所制企业的产值份额(%) 企业类型 国有 合资 独资 合作 其它 1996 18 36 40 5 1 1997 17.6 34.7 42.2 4.5 1.3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提供 3.2 若干计算机企业及其特点 计算机企业(企业集团)的特点: *都是在80年代以后成立的新企业; *发展快,10多年来一般都有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 *起步是主要靠少数产品及有关服务起家, 目前主要业务围绕各类计算机产品展开,一般都同时生产硬软件; *受传统的所有制束缚较小; *多数或是上市公司或下面有上市公司, 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普遍重视与外商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 近几年在有一定的业务、管理、实力基础后,开始重视通过参股购并扩张。 4.1 关于发展计算机业政策的若干设想 1)要继续加快改革,让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改革宏观和行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2)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政策支持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意义。 从政治、经济、技术的任一层面看,民族的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不容置疑。由于民族计算机工业(特别是基础技术方面)太弱,根据美、日、韩等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是有意义的。 3 )明确发展计算机业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①有效竞争的原则,国家的资源支持不能撤胡椒面,也不宜只给一家,要按兼得规模经济和竞争之利的有效竞争原则支持数家有优势的企业较快发展;②政策重点是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③对于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过大但又极为重要需要发展的领域,国家可根据“经济租金”原则择优给予直接支持。 4 )有利于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是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打破电信业的垄断体制,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讯业的融合,是扩大计算机市场也是扩大通信业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国家订货、PC机的分期付款、大中小型机和服务器的卖方销售信货等方面都应采取必要的支持政策。 5)政策重点是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水平, 需要研究及可采取的政策包括国家对企业的重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更紧密的包括让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鉴美、日、韩等的经验,鼓励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或重要样机的开发方面合作;联合开发可由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企业共同进行。日本、美国企业的计算机、半导体的开发项目,许多重大的都曾得到政府支持。 6)加大政策力度支持计算机企业发展, 包括承认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创业股或创业权益,产业政策不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成份,而是按适当向竞争优胜者倾斜的原则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7)发展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事业, 支持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8)由于计算机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 在制定和执行上述政策时要注意与开放政策的有机结合、支持民族品牌企业发展不能成为狭隘民族主义和闭关锁国。
我可以帮你写联想的供应链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经常与好的事物和人接触,就会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这句话说明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确,如果把一块白布放在染缸附近,年深日久,即使不直接接触染液,也会变了颜色。这正是“近墨者黑”。但我却认为:近墨者未必黑。池塘里的淤泥够黑了吧?可是,就在淤泥这中却生长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来!真是令人惊叹不已!难怪有人要称赞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了!这就告诉我们:近“朱”近“墨”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如何。一只苍蝇,你即使把它放在香水瓶里,依然是只肮脏的苍蝇,终也难改它的本性。一块宝石,即使把它埋入沙土,也终究是块发光的宝石,早晚要熠熠生辉的。如果,真的像有人说的那样近墨者便要黑,那么,解放前那些工作在敌人心脏中的地下党员不是也要变黑吗?他们终日与那些卑鄙小人打交道,不是也要变得利欲熏心,最终叛党叛国了吗?照此说法,现在那些工作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人员,时刻接触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是不是也要变“黑”呢?否!“近墨者便是黑”这种片面的看法是绝对错误的!地下党员,他们胸中装着的是党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所以,他们能够近墨者而不黑,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这不正是“近墨者未必黑”的最好证明吗?事实证明,“近墨者黑”并不是绝对正确的。“黑”与“不黑”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如何。如果一个人能胸怀大志,时刻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论他处在怎样一种环境中,他都能始终保持做人的本色,不会“变质”。相反,如果他考虑的是个人私利,胸无大志,那么,一旦环境变化了,他就会变“黑”,甚至不惜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来说,都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胸怀祖国和人民,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的浸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真正做到“近墨而不黑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主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但是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有些人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是一种偏激的说法,虽然这样的事例也有,但是却不是全部人都是这样的。是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要看这个人自身的能力,如他“近”了“朱”而不去学习,那么他也不会“赤”;如果他“近”了“墨”而不染恶习,反而去帮助“墨”,那么他们两个人都会变“赤”。一个坏人和一个好人在一起。那么这两个人都会变成好人还是坏人呢?若是前者,那岂不是全天下人都会变成好人?若是后者。那岂不是全天下人都会变成坏人?比如说警察,他们每天都和小偷、盗贼打交道,难道每个警察都会变成小偷、盗贼吗?再说那些小偷、盗贼,他们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难道每个小偷都能变成像警察一样的好人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万事都不会有绝对性,再肯定的事实也有可能被扭曲,还是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好。
写作思路:首先给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通过列举名人事例的方式进行论证自己所提出的观点,比如世界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荷花出于淤泥而不染,近墨者未必黑等等。
正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似乎已经成为千古名训。然而只要细加思索,我们不难发现近墨者未必黑。
墨者黑与不黑,这个话题被无数人讨论过,大多数人认为是黑,也有部分人另辟蹊径,得了个未必黑的道理。
黑与未必黑,我觉得关键在一个近字。
有的人所谓近,是从始而终的近,长时间的相处交流,必然会有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影响,这几乎是人与生惧来的本能。当然也存在两人相处,各方面差异极大,但又互不影响的情况,那必定其中有一人非常坚持原则,且不愿以自我的意志强加与人,这种关系一般不会太长久,因为个体之间没有精神上的交流,结果就是最后分道扬镳。肯定有人会说,此类关系的也有长久维持的情况,但那大多是物质上的需求导致,不存在精神层面的交流,何谈近?
还有种情况就可笑了,某人为证明近墨者未必黑,故意与另一有明显差异的人接触,到一定时间,谁也没影响到谁,于是某人就高呼,近墨者未必黑。这就好比带上橡皮手套洗碗,当然不会伤手,甚至手都不会湿。
所谓近,应该是存在精神层面交流。近不是指物理上的距离,而应该是个体之间的观念产生交织。只一瞬间的观念碰撞,如果观念不合,便就分开,各走各道,此不为近,如若观念之间有共鸣,那之后的交流必定衍生出新的思维,此为近。近必衍变。
还有这样的情况,个体之间的近只存在与某一个层面,只在这层面里观念产生交流。这样就会有虽近朱不赤,近墨而不黑的情况。古往今来也有不少典故为证。还是那句话,观念的交流,必然导致衍变。
那些典故里所谓的近只存在与单方面,或是双方为了某目的而以近求得。举个简单的例子,监狱里放出来的犯人,有的从此洗心革面,不再作恶;有的却依然冥顽不灵。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浪子回头的,都是有心向善的,所以那些好的东西他们就能接受,与自己的观念产生糅合。
而那些不知悔改的,他们把那些劝解都挡在心门之外,甚至假装接受,结果心里丝毫没有转变。还有的也许敞开心接受了,最后因自制力差,又犯下了错事。这就是典型了,与好的`接触,接受好并且为之改变,出狱后接触到不好的,又变了。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古人诚不欺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大学问家孔子的名言,几千年来都被人们视为真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世界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他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同情劳动人民,而没有像其他有钱人那样欺压人民。成年后他以笔代枪深刻地偈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其实,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人。
荷花出于淤泥而不染,近墨者未必黑!人是很难改变的,即使你周围的人全是朱者,但你不向他们学习,反而越学越坏,那么朱者对你来说又有何用呢?听了这些,难道你还坚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驳论文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文体,在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与揭露上价值尤为突出,但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感到不知从何驳起,无从下笔。其实,这类文章写作有一个思路,那就是:1、列现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适宜高中课文,鲁迅先生的名篇《拿来主义》为例,对驳论文的这一特征予以探析。 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列举。事例选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们;罗列的丰富性,以求引起读者共鸣;修辞的多样性,以求彰显行文文采,增强气势。例: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每一种(类)丑陋的现象都会或多或少造成社会的损失。有些损失是明显的,人们不齿、唾弃;但一些损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后才会出现,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想象的危害,那就要揭示,这要求写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具有先知先觉的本领。(这种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质的枯竭。)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运用哲学的观点去看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看问题,显示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广度。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为读者指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从教育、政府规范和引导、法律严惩几个角度谈起。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又如:“莫使‘英雄’泪满襟”这一主题,可以写出以下提纲。第一层: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荣誉,嫉妒、中伤他人:这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典型表现。第二层:伤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会,使社会正气低迷。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危害。第三层:个人欲望强烈,嫉妒心强,心胸狭窄,信奉“人人为我”,是使‘英雄’泪满襟者的产生出格举动的根源。第四层:不怕闲言碎语,反对嫉贤妒能,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态度;加强道德教育,保护英雄权益,是我们对待这一出格行为的正确措施。以上为笔者对驳论文的写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借鉴,在考场上表现出深邃长远的目光,高瞻远瞩的见解,决胜于考场。
给这。《电脑报》《软件指南》《计算机世界》《网友世界》《电脑应用文萃》《大众软件》《微型计算机》 《中国电脑教育报》《网管员世界》《中国计算机报》《电脑商情报》《黑客X档案》《微电脑世界》 《电脑迷》《计算机应用文摘》《新潮电子》《黑客防线》《学生电脑》《电脑时空》《每周电脑报》 《电脑爱好者》《电脑爱好者.普及版》《个人电脑》《新概念电脑》《开放系统世界》《大众电脑》 《现代计算机》《电脑自做》《数码时代》《电脑校园》《互联网天地》《新电脑》《计算机安全》 《中国计算机用户》《软件报》《电脑领域》《软件导刊》《网络与信息》《电脑采购》《视窗世界》 《大众硬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网络安全》《中小学电脑》《网络科技时代》《电脑学习》 《中小学电脑报》《少年电脑世界》《数码》《学电脑》《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计算机与网络》 《电子电脑》《电脑知识与技术》《轻松学电脑》《IT时代周刊》《计算机安全》《教育信息技术》 《大众网络报》《网友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稍不留神,就大有落后之感觉。笔者的体会是常阅读一些计算机类的报刊杂志,受益非浅。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正式出版发行的计算机类报纸有20余种,计算机类杂志40余种。此外,各行各业的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也常有本行业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文章,基本上反映了计算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怎样在如此浩瀚的资料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笔者之拙见,特将自以为对本专业计算机用户有帮助的报刊杂志罗列如下,与同仁共勉。1.报纸类:1.1《计算机世界》报:邮局订阅代号:1-28,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定价51.00元。该报每期6-10本,设有国内版、国际版、专题版、软件版、学习版、评测版、网络版、市场版等,至少200版面以上,可能是国内版面最多的一种报纸。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社服务公司主办,中美合资经营。该报的办报口号是:国内与国外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面向生产企业,面向科教单位,面向管理部门,面向计算机用户。该报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范围广泛,反映快速。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科研、开发、生产、应用、新动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新软件、新系统,均在该报重点报导之列。其内容有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信息,各类流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评测介绍,计算机业界热点焦点论谈,专题论述、讨论和讲座,实用程序源代码,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经验介绍,编程技巧,产品广告,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外设最新价目表等。 该报读者面广泛,适合于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领导、管理人员、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初学者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在该报上找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可以说是所有关心计算机应用的人们的必读报纸。1.2.《中国计算机报》:邮局订阅代号:1-132,每周出一期,每期定价0.80元,全年定价42.00元。该报是大篇幅的计算机专业报,每期4开128版,设有技术专题、国际新闻、国内要闻、市场动态、产业动态、用机技巧、硬件维修、网络通讯、产品评测等十余个专版,是国内唯一授权刊登中国软件登记公告的报纸。该报创刊十年来,声称坚持"四个面向"的办报原则,即面向各级领导机关,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面向各基层事业单位,为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面向社会各行业,为普及计算机知识、促进计算机应用服务;面向国内外业界,为促进中外业界合作服务。 该报读者面广泛,与《计算机世界》报齐名,集政策性、信息性、技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3.《软件报》:邮局订阅代号:61-74,每周出一期四开八版,相当于《文摘周报》的版面量,每期定价0.38元,全年定价19.80元。该报的办报口号:普及计算机知识,培养软件人才,交流计算机技术,发展软件产业。《软件报》给人的印象是版面不多,但内容确很丰富,读者论坛、软件应用、软件交流、编程技巧、硬件维护、故障排除、专题讲座、实用程序、应用实例、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使用方法、软件信息等等,涉及面广,短小精悍,实用性强,是一份计算机用户们不可多得的好报纸。其它如《国际电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爱好者报》等等,还有一些非计算机类报刊也时而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文章,亦值得一读。此类报刊可由单位订阅,大家阅读,花钱不多,作用不小,对计算机普及教育和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百利而无一害。2.期刊类:2.1.《软件世界》月刊,1984年创刊,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469,全年定价36.00元。该刊所设栏目有:技术纵横、技术研讨、产业论坛、开发与应用、实践与经验、产品与市场、软件新天地、软件评测、技术讲座、网络与系统集成、多媒体创作与应用、教学与家用软件、知识园地、产权保护、软件公告、自由软件园地等。重点报导国内外计算机软件产业动态、发展趋势、新技术与新产品,详细介绍软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唯一授权刊登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公告的法定刊物。该刊不定期公布自由软件目录清单,凡是加入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分会自由软件联谊网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免费获得网上的自由软件。入网手续简单,只需向联谊网提出申请,填写入网登记表,交纳网费(96年上半年价格:单位网员100.00元/年,个人网员50.00元/年),就可以享受网员待遇了。该刊面向广大读者,既有普及性的讲座,又设提高性的专题,适合于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阅读,也可供领导和其他人员参考。2.2.《中国计算机用户》半月刊(1996年1月以前为月刊),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会刊,创刊于1985年7月,邮局订阅代号:82-164,全年定价48.00元。该刊栏目有:专家特稿,产品专题,产业动态,技术讲座,经验谈,工具箱,服务窗,资料窗,硬件与维修,开发与应用,协会活动等。该刊属大众性阅读刊物,普及性的技术讲座和经验谈可供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专家特稿和专题论坛可供水平较高的用户、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大量的广告和产品介绍亦可供软硬件配置与选购时参考。2.3.《微电脑世界》(原名《计算机世界》月刊,1996年改名)月刊,邮局代号:82-339,全年定价36.00元,由中国计算机世界出版服务公司编辑出版。该刊声称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办刊口号是:用机者的良师,开发者的益友,购机者的参谋,管理者的助手。其内容与《中国计算机用户》相似,适合于各类计算机用户阅读。2.4.《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月刊,1994年7月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715,全年定价69.60元.由《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杂志社编辑出版。该刊声称实用第一,智慧密集,是专门为从事电脑编程和系统应用与维护人员创办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杂志,其主要栏目有:新技术追踪、软件平台、编程语言、WINDOWS编程、多媒体、数据库、图形图象处理、计算机维护、网络与通讯、计算机安全、汉字处理、实用软件等。该刊的特点是实用,可读性较强,编程实践、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经验以及实用源程序代码等,可供应用人员和开发人员参考,也可供初学者、电脑爱好者等一般计算机用户阅读。2.5.《今日电子》月刊,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邮局订阅代号82-518,全年定价96.00元。为计算机类大众阅读刊物。2.6.《微计算机应用》双月刊,1980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2-304,全年定价48.00元,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硬件软件学术文章,当然也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介绍。可供开发人员和系统分析员参考。2.7.<>月刊,1982年创刊,邮局订阅代号:82-417,全年定价30.00元,是电子部微机信息网网刊,中国计算机学会微型机专业学会会刊。理论性较强。2.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双月刊,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邮局订阅代号:4-379,全年定价:24.00元。为理论性较强的杂志,刊出的论文往往滞后,例如96年第1期刊登的一篇题为"AutoCAD三维图形剖切功能的实现"论文,收稿日期为94年4月,完成论文与读者见面长达两年之久,与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很有些不相适应。2.9.《计算机系统应用》月刊,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邮局订阅代号:82-558,全年定价48.00元。设系统建设、技术研讨、通信网络、技术讲座、微机实用技术、专论综述等栏目,以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内容为主,理论性较强,可供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开发人员和其他计算机用户参考。其它还有《电脑爱好者》、《个人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等等,都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刊物,在此不一一列举。
电脑爱好者 大众软件 电脑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