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晋中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晋中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晋中论文范文资料

俄国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所以,抓紧时间吧,一生实际上只有三天。

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我们上课大闹,开玩笑,丝毫没有在意时间的流逝,我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废话,左耳进,右耳出,我们从来没有遵守过父母的建议,我们一直在虚度光阴。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可见时间真的很重要。

直到一次考试的失败,我才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因为我平时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止步不前。平时,上课完,下课后,我的时间总是用闲聊来打发,要么就坐在原地,看着黑板静静的发呆。就连考试的时候,试卷我很快就做完了,利用剩下来的时间,我并没有把试卷检查一遍,而是趴在桌子上,看着其他的学生,默默的写着,我的心里却在偷偷地笑。后来,我的成绩怎么也上不去,都是因为我的时间观念不强,不珍惜时间吧!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我开始努力学习,我懂得了珍惜时间,我把时间一分一秒的利用在了学习上。在吃饭排队的时候,在下课休息的时候,在平时的睡觉前,我都拿着一本小本子,上面有着我平时摘抄的知识要点,我默默地背了起来。我在一丁点一丁点地把时间一分一秒的拼凑起来,坚决不浪费一分一秒,我的学习效率在一步一步的提高了。通过珍惜时间,虽然我的成绩并没有实际的提高,当我感觉,我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着。

珍惜时间就是在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去充实自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 【篇二】

俄国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所以,抓紧时间吧,一生实际上只有三天。

在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我们上课大闹,开玩笑,丝毫没有在意时间的流逝,我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废话,左耳进,右耳出,我们从来没有遵守过父母的建议,我们一直在虚度光阴。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可见时间真的很重要。

直到一次考试的失败,我才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因为我平时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止步不前。平时,上课完,下课后,我的时间总是用闲聊来打发,要么就坐在原地,看着黑板静静的发呆。就连考试的时候,试卷我很快就做完了,利用剩下来的时间,我并没有把试卷检查一遍,而是趴在桌子上,看着其他的学生,默默的写着,我的心里却在偷偷地笑。后来,我的成绩怎么也上不去,都是因为我的时间观念不强,不珍惜时间吧!

后来,我开始意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我开始努力学习,我懂得了珍惜时间,我把时间一分一秒的利用在了学习上。在吃饭排队的时候,在下课休息的时候,在平时的睡觉前,我都拿着一本小本子,上面有着我平时摘抄的知识要点,我默默地背了起来。我在一丁点一丁点地把时间一分一秒的拼凑起来,坚决不浪费一分一秒,我的学习效率在一步一步的提高了。通过珍惜时间,虽然我的成绩并没有实际的提高,当我感觉,我一直在不断的进步着。

珍惜时间就是在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我们可以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去充实自我,用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 【篇三】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

中级职称,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考核,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双学位获得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职称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中级职称论文格式及范文,欢迎阅读。

中级职称论文格式

1、职称论文的标准格式为:

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字、[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2、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

一、标题:

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参加医学论文发表相关栏目文章。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如:如何快速发表论文

二、正文: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字不等,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避免用中文表示。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不排序。

三、参考文献:

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文章(Z)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摘 要:

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专业化教师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师院校还没有把教育实践真正作为一种课程去建设,职前教师培养依然遵循的是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亟待改革,要正确理解其专业意义,科学地建构实践类课程体系,恰当选择课程内容,正确地进行实施与评价。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实践类课程 改革

近年来,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批评最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小学教育专业出现在高等教育中虽然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教育实践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导致职前教师出现专业情意淡薄、实践性知识积累不够、对实际教育教学体验不足、工作适应期延长的严重缺陷,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课程已成为严重影响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因素,突破这一瓶颈是当今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正确理解教育实践的含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的理解比较狭隘,往往将它与教育实习等同起来,这主要缘于教育实习一直是教师教育中师范生得以深入中小学的唯一机会。但这种先理论后实习、理论与实践断裂的培养模式已遭到广泛的质疑。

小学教育专业植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后,要真正培养出专业化程度较高,即能尽快胜任教师工作并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即教育实习”的传统观念,在师范生进入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之前,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其做好教师意识和专业精神、教师基本功、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同时,在教育实习之后,也应让师范生有机会反思、纠偏补漏和再实践,从而使认识与实践的结合走向深化。

因此,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活动场所看,不仅包括在小学进行的实践活动,而且包括在师范院校内和其他教育场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从活动内容看,不仅包括要完成多重任务的教育实习,而且包括任务相对单一的教师基本功练习、教材研习、教育教学技能练习、教育科学研究研习、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从活动方式上看,应包括合作研讨、观摩(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参与竞赛、实习、有偿或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从活动组织形式看,应包括集体性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和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从组织管理看,除了有由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还可以有师范生在学校教师引导下自发的实践活动。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类课程的专业意义

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教师教育课程是形成教师双专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而不仅仅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教师教育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类。教育实践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同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种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所在。原因在于:1.中小学教师不是以其所教学科为专业,而是把“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中小学教育活动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而不是理论性;2.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鲜明的实践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知识。这种实践性的知识是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相对应的,其获得的基本途径是真实的教育情境与教育现场。离开了教育实践课程,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就是句空话。因此,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教育实践课程具有核心价值;3.小学教育教学就其内容来讲是简单的,但就其教学内容的心理化来说却是复杂的。事实上,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更多的是体现在其拥有的'实践性知识上。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支撑。

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改革思路

(一)恰当选择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

高等师范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1.专业情意培养

专业情意培养主要包括:初步认识小学教育,懂得小学教育的意义;了解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及其专业精神;热爱小学生,愿意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师范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促进其从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向以准教师的身份共同研究教育现象的转变。课程实施形式上应灵活多样,既可以走出去,又可以请进来。如可以安排与小学教师的交流活动,既要与优秀教师交流,又要适当与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而较有成就的年轻教师交流,以促使师范新生树立起远期的目标和近期可及的目标。

2.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班集体建设的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集体建设规划、班级学期工作计划与总结;(2)学生个案研究实践。要求学会帮助“后进生”,学会写儿童个案研究报告;(3)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设计班队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能较好体现设计方案;(4)课外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要求学会制定班级课外活动规划,组织小学生课外活动,符合活动要求。

3.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环节三个方面。

(1)教学基本功。包括汉字书写(三笔字)、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即兴演讲、简笔画等。

(2)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交往互动技能、创设情境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3)教学基本环节。包括教学设计、上课、说课与评课、开放性、个性化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等。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包括:(1)案例研究的撰写。能够选定案例、围绕案例搜集资料,写出符合要求的案例描述;能够分析案例,能够写出符合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2)教育故事撰写。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教育故事。(3)教育行动研究。能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教育见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行动研究报告。

5.自我专业特长的培养

可从自身资源和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几项自我专业特长,如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能力。还如具有初步的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科目的双语教学等。

(二)正确进行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要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类课程的结合。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做到见习分散,实习相对集中。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在搞好校内教育实践训练的同时,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空间的作用。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应该是校外教育实践的主平台。

2.实施的基本途径与形式

教育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助教、助研、助管、寝室每日练活动、小学名师讲坛与观摩课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师成长协作团、做家教、担任培训(辅导)班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3.考核与评价

(1)将教育实践活动同学分挂钩,适当加大教育实践课程学分比重。

(2)制定教育实践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考评组织。

(3)教学基本功实行资格证制度,每年定期考核,凡有一项教学基本功不合格的不能进入教育实习。

(4)评价主体多元化。对每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都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包括小学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惠中.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拓展: 评中级职称论文发表的标准

中级职称论文鉴定包括发表论文、获奖论文和课题几种情况。其认定工作比较复杂,一线教师在理解鉴定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从发表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教学类论文、论著及教材,凡知识类、新闻类、文学类、习题集、辅导材料、工作介绍等类的不予认定。如果是正式出版的专著、译著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则有一定字数要求(一般2万字以上)。

要注意发表的论文必须是有正式刊号(含省以上准印号)的教育类刊物,非教育类杂志或教育类的增刊、专辑、论文集、集资出版物及地方报纸等一般不予认定。另外用稿通知、证明一律不作为发表依据。有些杂志看上去牌子很大,刊物元素如刊号等也一应俱全,反而可能是非法出版物,如亚洲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论坛、中国当代教育杂志、中国教育研究、中国百年教育、中国教育、当代素质教育、中华教育、中国教育纵横等等,教师不要上当。

可能有的教师说我们怎么搞得清楚?其实,辨别正规刊物与非正规刊物虽不容易,但也不是非常困难,还是有些办法做一般辨别的,比如各省市教育部门主办刊物(如江苏教育、安徽教育、上海教育等),各师范大学学报,各学科专业刊物等等(可参考网上一些政府数据期刊网上所列报刊目录)基本上都是正规刊物。建议教师在这类刊物上投稿。大多数非正规刊物看上去更像论文集,特别是将约稿通知直接寄发给教师个人,标明收费多少多少,一投过去就发表的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建议教师一般不要在这些刊物上投稿。

二、从获奖论文的要求来看

必须是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评比的获奖,获奖必须有获奖证书或颁奖文件。非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的社会学术团体或杂志社组织的论文评比的结果和大会交流的一般不予认定。所以教师在参加省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以外的论文评审一定要慎重,不要看评奖单位头衔有多高,关键是要有本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推荐参加并有相关文件或证明才能认定。越是牌子大的论文评审越要慎重,最好经过当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认可再进行申报。如果同一篇论文颁奖单位有多个公章时,一般按最低级别单位认定级别。

三、课题的要求比较复杂

一般必须是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本人必须是主持人,规范的课题一般是逐级申报,不能越级批项。如果是本地以外或越级课题,必须经本地教研科研管理部门推荐申报并提供推荐部门组织的相关文件或证明等,否则不予认定。参与并承担此类课题子课题的降级认定。

根据标准,未结题的课题不予鉴定。课题材料要求要有规范的课题研究方案、立项文件和主持人证书(或立项通知书);阶段性成果材料;结题(研究)报告、专家鉴定意见和结题证书等基本材料,其中主持人证书和结题证书必须是同一个人。这些材料缺少一般不予认定。

四、关于论文级别的认定大致有:

1,核心期刊: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核心期刊(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的刊物,网上可以查询)。这类刊物认定是从今年开始的,主要为今后申报教授级教师职称作准备。

2,省级及以上或获奖:发表类的如高校学术性学报(只确认校属学报,内部报纸、学报增刊不予认定。若有正式刊号的专业类报刊所刊登的可视为市级)。评奖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奖的论文,一等奖视为本级;其它等次奖依次降级认定。课题类的如省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办及省教育厅(省教科院所)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

3,市级认定如市教育局教育类刊物;市教育业务主管部门评选的论文一等奖视为市级,二等奖视为县级。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备案或市相关教研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等等。

如果上述还不是很清楚的话,也可以和我直接联系,我会提出一些参考建议的。总之,论文鉴定的目的,是公平公正的进行中级职称评审,是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开展科研,所以我还是希望教师不要投机取巧,不要侥幸,更不要抄袭,还是要认认真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研究形成论文,通过研究使自己真正发展起来。

关于晋商文化论文范文资料

作者:刘海鸿郭玉兰 晋商创造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历史壮举,创造了地处黄土高原而成为“海内最富”的奇迹,也创造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独到之处的晋商文化。晋商文化被称作开创事业的“利器”,被称作“失落在大院深处的商业文明”,是晋商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晋商创造的物质财富如今只剩下几座大院,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依然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有很高的研究、品味与继承的价值,对于我们从本质上高角度、深层次地认识晋商、把握晋商具有重要意义。 晋商文化是指晋商在几百年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精神、组织制度以及经营理念,内容主要包括晋商精神、家族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德国政治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渊源。”明清晋商的成功,就在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扬了一种精神,这就是晋商精神。一、商的做人哲学:中庸、和谐与低调 笔者认为,晋商的做人哲学与做人风格基本上可以用中庸、和谐与低调来概括,其中中庸与低调是他们自身做人的基本方法,和谐是他们所看重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其弟子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培养理想人格。“中庸”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一方面肯定中庸为一种至上的道德,同时又认定人们缺少这样的道德时间已经很久了。“中”折中,无过,也无不及,调和;“庸”,平常。中庸其实讲的是一个“度”的问题,人人都知道适可而止,都知道要把握好“度”,关键是“度”在哪里,这就涉及水平素养问题了。中庸作为一种德性,它所表明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道德动机,一种道德情感,或说一种行为取向。当今,有人提出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有道理的。 1、晋商家族文化中的中庸、和谐与低调。常言“富不过三代”,然而晋商很多家族是子承父业,孙承子业,持续旺盛一二百年不衰,成功地跳出了这个周期律,这和晋商底蕴深厚的家族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关于做人,晋商家族文化的特点是重教、重和。 晋商是著名的儒商,读书是晋商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商”就是说商家子弟不经过读书受教育的严格培育,不是学业出众是没有资格进入商号继承祖业的。晋商的教育不仅包括伦理道德教育,而且更包括行业技能教育、家规号规教育等方面。晋商家教关于做人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一点,就是以德立身;影响到晋商做人的风格也可以概括为一点,就是含蓄内敛。如乔家乔致庸教育儿孙有“三戒”、“五不准”,即首先要戒三个字:骄、贪、懒;并规定五不准:不准吸鸦片、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乔家治家严谨,根本没有江南商人那种灯红酒绿、妻妾成群的景象。乔致庸本人因为寿命长一生娶过几个妻子,但无一妾,有一个新的分号建立,乔家大院就添一盏红灯笼来表示庆祝,取红利见增的吉祥之意,表达方式吉祥而又含蓄,红灯笼在此的含义和作用并不是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的那样。重和是中庸的体现,晋商重和,首先是家和,即“家和万事兴”,如乔映霞家有九子,他就用一双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九双筷子就无法折断的事实来教育开导他们众兄弟必须团结互助才能保住家族利益,乔映霞客厅对联的横批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四个字“一团和气”。 2、晋商相与关系中的中庸重和风格。晋商重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顾客和气,即“和气生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与同行和气,即“慎待相与”,具体表现为:慎待相与,不打官司。“相与”就是有来往业务的其他商号,“慎待”就是不随便建立关系,一旦建立关系,就要善始善终。如乔氏财大气粗,但要与其他商号交往时却要详细了解,确认可靠才交往,否则就婉言谢绝,目的是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但一旦建立业务关系,又舍得下本钱支持帮助,多行方便,即使对方发生变故,也不轻易逼债,更不诉诸官司,而是竭力维持关系并汲取教训。晋商认为即使本号吃了亏,别人占了便宜,也决不把钱花在打官司上,有时一笔欠债只要债务人给债权人磕个头就了事。同舟共济,群体发展。群体精神是商业活动中扩大业务与商业竞争的需要。晋商的群体精神首先表现在家族经营上,此外,更表现在群体经营上,他们实行“联号”经营,用关公作为统一的商业宗教,而关公起初并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义气的象征。他们广建会馆,用宗法社会的乡亲感情彼此团结在一起,用会馆加以维系,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通过讲亲情、讲乡情、讲交情来互相支持,互相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关系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晋商文化认为匹夫之勇不足取,他们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很多晋商家族祖训中都有一条戒律,就是不许做霸盘生意,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共同发展。 3、晋商经营理念中的中庸之道。诚信是晋商文化的灵魂,是晋商经营理念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晋商坚持以德立身的中庸之道的最好表现。晋商经营理念中的中庸之道主要表现在:(1)诚信为本,以义制利。这是晋商的经营原则。晋商认为诚信是经商取得长久胜利的基本因素,所以把信誉看得高于一切,绝不允许自己的商号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晋商认为商业赢利要靠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来取得,赢利要受道义的制约,一旦丧失信誉,必然招致失败。晋商有句商谚:“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晋商中讲信誉的商人商号比比皆是,如乔致庸把经商之道归结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胜。(2)克制欲望,薄利多销。这是晋商的经营方法。薄利多销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扩大业务,但是靠勤快、辛苦挣钱,讲究的是赢取回头客,晋商还有句著名的商谚:“生意没有回头客,东家伙计都挨饿。”要薄利多销必须克制欲望,不能狠赚一笔,晋商从不一刀子把客人宰死,做一锤子买卖。二、晋商的经商之道:拼命、创新与极致 晋商做人喜欢中庸,以中庸为原则,但做事却又往往喜欢做到极致,所以在晋商的行为中又总是表现为一种极端化的拼命精神和对于极致境界的追求。 1、晋商创业守业中的拼命精神。晋商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的过程都体现了其拼命与执着的精神,即为事业竭尽全力的精神。它具体体现在晋商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等方面。(1)创业精神:山西人喜欢创家业,置家当,置家建屋,这一点在晋商身上表现突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评价山西人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积蓄有资,始归纳妇。”山西人把经商作为一生的大事业来看待,通过经商来实现创家立业、光宗耀祖的抱负。(2)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以工作事业为重,勤劳、刻苦、谨慎,尽心尽力。晋商的敬业精神是突出的,他们信奉天道酬勤,如“都一处”烧麦馆的来历传说就典型地体现了晋商的敬业。(3)吃苦精神:晋商不畏艰辛,不辞劳苦,甘冒风险,创业初期走西口,旅蒙商拉着骆驼,走沙漠,冒风雪,斗盗匪,经常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挣钱。 2、晋商管理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极致精神,晋商管理文化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们独具特色的组织制度上。(1)经理负责制:晋商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经理聘用之前,先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其人德才兼备,多谋善断,有所作为,可担重任,便以重礼聘用,委以全权,并始终恪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一旦选中聘用,财东则将资本、人事全权委托给经理负责,不干预一切经营活动,对于日常盈亏也不过问,让其大胆放手经营,静候年终决算报告。(2)学徒制:店员、学徒的录用也十分严格,学徒须年在15~20岁之间,身高五尺,五官端正,家世清白,举止大方,有礼貌,会珠算、书法,能吃苦,还要有人担保。入号前要考试,入号后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商谚曰:“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学徒制执行严格,为晋商培养了不少骨干人才。(3)股份制:晋商实行股份制,又称股俸制,股份有银股、身股(顶身股、干股)二种,凡投资者为银股,不出资本出人力“顶生意”、凭资力、能力代替投资者为身股,银股、身股都可按股分红。人身顶股制是晋商在人事劳资上首创的一种入股方法,是一种协调劳资关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好办法。凡商号中的掌柜、伙计无资本顶银股即可以自己的劳动力入股,而与财东的银股一起参与分红,身股的多少按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年限来确定,这种做法把店员个人利益与商号利益、财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晋商经营文化中的极致境界。晋商有时表现为中庸,有时又表现为极致。中庸和极致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中庸与极致的矛盾体现了晋商的矛盾人格,而这种矛盾又有现实合理性,在现实中又是相统一的。晋商做人喜欢中庸,做事却往往喜欢做到极致。做人讲究中庸其实就是低调做人,做事追求极致其实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做人做事的理想境界,但这个尺度很难拿捏,好比戴着镣铐跳舞,而晋商基本上做到了中庸做人,极致做事,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晋商经营文化中的极致精神比如他们的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产业经营到极致,开票号成为晋商的有意识行为,晋商只有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货通天下的抱负。要做就做最大,要做就做最好,晋商身上又有一种偏执、极端、痴狂,有一种“破”局的激情,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不惜打破现有的宝贵的平衡,比如乔致庸的梦想,“我要是能够通过票号在天下建立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所有的商人都能够拿着一张小小的银票四处做生意,那我的生意该有多大?!”晋商有祖训,不允许做霸盘生意,但是他们在经营的竞争中又总是身不由己地搞起了霸盘。 极致精神容易让人成功,但也容易因为偏执而导致失败。正是极致精神使晋商后期出现了过分倚重信用金融、内部管理失控、与朝廷关系过于密切等现象,这些方法本身没有错,但山西票号在这些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得太远了。三、晋商的为官理念:务实轻官与官本情结 1、晋商重商轻官的一般倾向。重商是晋商家族文化的核心。人们一直用“学而优则商”来概括晋商家族的重商倾向,对于晋商来说,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子弟是去经商,家人把天资最好的孩子送进商号去学经商,“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轻商是相反的,“士农工商”,首业为官,末业为商,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晋商能有这样的理念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了不起的。晋商中有不少中途弃官从商的,如渠本乔中进士,后任日本横滨领事,却时时关心商务,最终弃官从商。 2、晋商重官迷官的文化情结。从一般意义上讲,晋商重商轻官,以经商的成功而不是做官的成功作为人生进取的目标。但是,晋商的“官念”决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晋商对于“官”的态度是既复杂微妙又矛盾统一的。商与官的关系是晋商文化中的几个耐人寻味的关系之一。有重商轻官,有弃官从商,有结交官员,有花钱捐官,晋商始终徘徊在官与商之间,与“官”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可以说,这个关系处理得好的时候就是晋商发展得比较顺利的时期,而处理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就是晋商陷入危机、走向衰败的时期。在那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晋商的“官念”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官本商末的局限,又不可能不或浓或淡地带上传统文化的浓厚色彩。 3、晋商与官府的关系解析。晋商与官的关系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其一,重商轻官,不入科举,甚至弃官从商。如前文所述。其二,结交官员,打通关节,谋求方便,甚至密揽特殊业务。结交官员起初只是晋商的一种生存需要;后来,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十分善于用金钱贿赂官员、结交权贵,从而谋求种种经营特权,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发展到后期,甚至商号的竞争成败直接取决于是否买通、谁家买通了有关官员。晋商在此方面有独到之处,他们极尽笼络结交之能事。其三,以钱捐官,亦官亦商,鱼与熊掌兼得。明朝政府因为财政不足,有鬻官制度,按捐资数目授予一定的官职。晋商一般不热衷于读书仕进,但却对朝廷的卖官趋之若鹜,一般大户都捐过大大小小的顶戴。晋商后期尤其喜欢通过捐输买官,他们捐官有时是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光宗耀祖,而有时则醉翁之意不在官,而在涉足政界,以官商身份谋求更大经济利益。晋商重商,但并不绝对地排斥出仕。“对于儒和贾,明清社会上的一般看法是儒为名高,贾为厚利,认为儒、贾追求目标不一。但一些山西商人却提出了儒贾相通观,他们认为行贾也可习儒,儒可贾,贾可仕,仕可不失贾业。”最理想的是亦官亦商,鱼与熊掌兼得。其四,结托朝廷,追求特权,享受特殊待遇,走暴富捷径。清政府在统一中国的历次大的军事行动中,得到过晋商不少的资助。早在清代开国之初,晋商就有一些人被封为“皇商”,后来的旅蒙商绝大多数是清政府命名为皇商的晋商。晋商在财力上支持清政府,清政府给予晋商一定的经商特权,使其获利,清政府与晋商形成了一种非常形式的结托关系,这种结托关系互为帮助,互为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晋商参与了我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赔款业务,为日升昌日后谋取特权打下了基础,后来晋商票号渐渐打进了清政府的金融活动中。晋商是以诚信、勤劳、节俭而著称的,应当说这也是晋商前期顺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晋商在后来的经营活动中却渐渐地发现一条谋取暴利、快速发展的捷径——拥有特权。 晋商对于特权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偶然、无意地享受到 自觉、刻意追求的过程,而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走过了一条由发展捷径到终被拖垮的道路。结托封建政府既是晋商暴富的一条捷径,但也是晋商衰败的自身原因之一,可以说,这也是晋商在这条道路上未能处理好极致与中庸关系的一个最终教训。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山西票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是: 第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这种发展延续到清代前期,特别是康熙、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较前更为活跃。国内市场扩展,不但有众多地方性市场兴起,而且全国的大市场也在逐步形成之中。清人刘献廷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维汉口耳。”(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的转轨开辟了广阔的流通幅度,自然地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促使封建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单纯兑换范围,逐步过渡到信贷阶段。另方面,埠际贸易开展,使商品流通幅度扩大,出现了不同地区债务清算和现金平衡等新问题,于是需要汇兑专业化。 第二,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已有所发展,对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银币的广泛使用,大致是从明英宗正统时(1436——1449)田赋折收金花银开始,万历年间(1573——1620)实行一条鞭法,规定向政府交纳的田赋、徭役、土贡、杂役等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并入地亩,折银征收。这一税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劳役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一大进步。但是后来由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货币使用普及受客观条件的约束,一条鞭法并未能全部贯彻执行。清初,对赋役规定银米兼收,后来除了部分清粮外,几乎全部征收银两和钱。17世纪后,清朝的征收赋役和发放薪饷一律用银。而且货币地租也有新发展。 我们知道,从产品地租到货币地租的转化,要以商业、城市工业、一般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为前提。这种转化还以产品有一个市场价格,并或多或少接近自己的价值出售为前提。而且,没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转化也是不能实现的。以上货币地租的出现,充分反映了社会货币经济在过去的基础上已有所发展。此外,由于商品货币交换日趋频繁,民间为了交换方便,除了用银外,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用钱和纸币的现象。如广东,小民贸易“喜用钱”;(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五)福建“多用纸票,自四百以至千万……听人自便”。(施鸿保《闽杂记》卷九) 第三,早期金融组织帐局、钱庄的出现,为山西票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雍正时,我国北方已出现与商业发生借贷关系的金融组织,称帐局,又称帐庄。帐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太原等商埠,经营者多为晋人。雍正时,中俄恰克图贸易开始,乾隆时成为中俄“两国通商的咽喉”,而内地商民到恰克图贸易,强半皆山西人,由张家口贩运这些绸缎布杂货等,易换各色皮张、毡毛等物。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周期长,每周转一次,有时需一年,需社会信贷的融通与支持,以完成长途贩运,故晋商最早设立帐局放太原、纷州、张家口、库伦。乾隆元年(1736)张家口祥发永帐局,即汾阳商人王庭荣经营,资本四万两。(《山西票号史料》第10页,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乾隆六十年(1795),“汾、平两郡,多以贸易为生,……富人携资入都,开设帐局。”(李燧《晋游日记》)嘉庆(1796——1820)时,北京永泰公、亨记和大州玉分号帐局皆是晋商所设。由于贸易的扩大和交换的需要,乾隆时已出现经营兑换银钱业的钱庄,如北京从康熙时(1662——1722)到道光十年(1803)前,先后开设钱铺 389家。据《皇朝文献通考》卷16(钱币四》载:“京城……兑换之柄,操之于钱铺之手,而官不司其事,故奸商得任意高昂,以图厚利。”王安说:“今京师民间市易,自五百以下,皆用钱票。”(王鎏《钱币刍言》)上海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到嘉庆二年(1797)前陆续设钱庄 124家,乾隆后钱庄业务发生变化,渐从银钱兑换向信贷转化。同时,由民间钱庄签发的钱票,已在一些地区使用和流通。山西巡抚申启贤说:“晋省行用钱票有凭帖、兑帖、上帖名目。凭帖系本铺所出之票,兑帖系此铺兑与彼铺,上帖有当铺上给钱铺者。此三项均系票到付钱,与现钱无异。”(清档军机处录副,山西巡抚申启贤复奏《钱票不能禁止及山西钞票流通情况折》,道光十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当时,钱票已在北方山西、直隶、陕西、山东等省流行,因“西北诸省陆路多而水路少,商民交易势不能尽用银两,现钱至十千以上,即须马驮车载,自不若钱票有取携之便,无路远之烦……甚便于民。”在东南沿海,也未因使用洋钱而排斥钱票流通,如上海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已成立钱业公所,其中资力雄厚钱庄大多与南北洋的船业发生资金关系。 典当业是起源很早的行业。清嘉道以来,由于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使高利贷资本异常活跃,其中最典型的是典当铺。典当铺又称当铺、质库。康熙三年(1664)全国有当铺二万多家,其中山西商人开办的就有4695家。(参阅孔经纬《中国资本主义史纲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清人李浩说:“典当铺江以南皆徽人开办,江以北皆晋人开办。”(李健《晋游日记》)印局,是一种高利贷形式。清人祁隽藻说:“窃闻城内外,现有殷实山西等省民人开设铺面,名曰印局,所有大小铺以及军民人等俱向其借用钱文,或计日,或计月清算。”(张正明、薛慧林《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张杰《津门杂记》称:“印子钱者,晋人放债之名目也。每日登门索道,还讫盖以印记,以是得名。是虽盘剥小民,然剜肉医疮,亦权济目前之急。”由上可见,在票号产生前已经出现了因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类型金融机构,这就是说票号的产生是在上述货币经济发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活跃,出现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第四,镖局运现已不能适应越来越扩大的货币交割需要。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商人异地采购业务的不断扩大,现银调动额数也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因此既安全又快速运现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镖局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的专门运现机构。所谓镖局,以“雇佣武艺高超的人,名为镖师傅,腰系镖囊,内装飞镖,手持长枪(长矛),于车上或驮轿上插一小旗,旗上写明师傅的姓,沿途强盗,看见标帜上的人,知为某人保镖,某人武艺高强不敢侵犯。重在旗标,故名标局。”镖局起运的骡驮子,人称“标驮子”。每一驮可驮银3000两。山西祁县是著名的戴氏心意拳发祥地,有武功之人不少,而山西商帮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商品交易中常需运现,放开设源局者山西人居多。卫聚贤《山西票号史》载:“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卫聚贤《山西票号史》)卫聚贤还进一步推论,镖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傅山、戴廷轼为反清复明,以保护商人运送现银而设。镶局不论何时开创,山西人业此行者不少。直至清末尚有不少山西人开办的镖局,如山西榆次人安晋元在张家口开办有“三合镖局”,王福元在蒙古三岔河开办有“兴元镖局”。此外还有“志一堂”、“长胜”、“三义”、“无敌”等镖局,太谷车老二,祁县戴二阁等都是有名的镖师傅。(孔祥毅《近代史上的山西商人和商业资本》,《近代的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镖局运现一般是按季起运,以归化城镖局来说,凡运往直隶的白银,路线是经平型关、骆驼峪,达平山、唐县;运往山西的白银,由杀虎口,往雁门关,达祁县、太谷。但是镖局运现,随着社会的动荡,土匪四起,已不安全。因此,山西商人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靠镖局运现确已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要求,更何况镖局运现时间长、费用高,安全系数低。在这种情况下,以经营汇兑为主的票号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票号由晋商首创,原因为: 其一,晋商资本积累比较雄厚。如前所述,早在乾隆时,山西商人资本“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其二,晋商经营活动的需要。山西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例如山西商人贩运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广茶,经水陆之途运销至北京、归化城、张家口、蒙古草原、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和西北兰州、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路程数千里,资本用量大,周转慢,需要大量货款,为了适应营销活动需要,山西商帮首先创办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后来,在账局的基础上而形成票号。 其三,晋商的商号之间资金调拨和结算的需要。晋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络。而各地商号的盈利,均须解回山西总号,统一结账分红,同时总号与分号之间,也要发生资金调拨。过去对此均采用由镖行保镖运现银形式。但是由于乾嘉以来社会极不安宁,保镖运现极不安全。为了解决运现银问题,于是以汇兑形式出现的山西票号就产生了。

[摘要]:历史上的晋商票号,管理运营中有着类似于近代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持股分红”模式,也具备类似于近现代“职业经理人”雏形,然而竟不能完成由近代而现代的金融管理进化,终至完全覆灭。本文拟从组织特征、管理特点、制度缺陷等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厘清原委。 关键词:秘密社团 制度缺陷 明清两季,山西的经济地位十分特殊。一方面“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鲜少,故禹贡冀州无贡物”[1]而财赋有出,且所出皆为千百万两白银之数;一方面是十室九空、惯于“挟轻资牵牛车走四方”[2]的山右行商,眨眼间风云际会,以票号经营独步天下、笑傲江湖,令近现代的海内外研究者,对“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票商际遇或突增感慨,或仰慕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明清500多年历史中,鲜有一个商帮能够异常幸运地仰仗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迅速爬上神话般的财富巅峰然后又全然衰落。当年富商巨贾云集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地,如今只存留了几座令人乍舌的明清高规格民居建筑,所有的辉煌似已化作尘土。山西票号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予以解释。 ―――――――――――――――――――――――――――――――――― 1、(清)康基田《晋乘嵬略》卷2。转引至《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张正明、薛慧林主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2页。 2、(明)张四维《条麓堂集》卷20、《海峰王公七十荣归序》,转引同上。 一、组织特征:晋商票号的“秘密社团”属性 原则上讲,“晋商”不能与“票号”划等号,晋商的历史要远早于票号的历史,远可追溯到两汉甚至春秋时期时期。但晋商最辉煌且成就突出者,非票号莫属于。至于其他行业的山西商人,与同期的徽商等国内大商帮相比,似乎并无明显过人之处。因此,讲晋商多涉票号。票号的起源颇具传奇性,近现代曾有过多种说法[3]。其中又以“顾炎武创立票号”最为缺乏根据也最具传奇性[4]。类似的说法还不止一家。[5]而且每有知名学者附议[6]。20世纪60年代,山西大学历史系王守义、郝树侯两位先生也曾关注于此。 1、票号传说的“秘密社团”内容 顾、傅创票号说并非本文中心内容,仅以引证票号创制起始的扑朔迷离,及其某种程度的“秘密社团”(secret societies)性质。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很特别的士子类型。他们受前朝教育却身在当朝,在精神上比本朝的贵族还高傲,但并未(或者说不屑于)获得上等职业和显赫地位,他们拒不认同社会的特权显贵,并对现存秩序保持不满和对现行体制总在进行批判。士子所处的社会通常经济上落后政治上较前朝更为专制。正是因为如此,当这些士子群体企图将批判精神化为具体运作,试图引出激烈社会变革的时候,他们会组建秘密社团以求一逞。 晋商票号既传说是清季著名的反政府士人所创立,自然纲领、宗旨和管理手段总要异于常人。因此“号中规则极严密”且“尊行不废”,而非简单的在商言商[7]。同样地,由于其“秘密社团”的性质,保守机密与保护社团的需要,决定了有关票商的档案文牍是极难获得的。能够相对完整、准确复原票号业务状况的账册、信稿之类,因为有人拿了粘贴房屋的顶棚,才偶然存留了下来而且也已经残存不堪[8]。 总之,传说虽不同于历史,背后却往往隐藏若干不见诸文字的历史真实。事实上,山西票号缘自管理上的高度自闭、经营过程的固步自封以及对从业人员严密控制的事实本身,已然带有某中“秘密社团”的倾向。有学者认为,票号与其说是个企业,不如说更像“一支秘密部队”或是“一个地下帮派”。山西票商一手造就的这个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而又与世隔绝的组织,通过“秘密社团化”的管理,给票号带来了历史上短暂的大繁荣,也注定了其覆亡之路。 ―――――――――――――――――――――――――――――――――― 3、刘建生、刘鹏生等著《山西近代经济史》,对票号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如隋末唐初说、明末清初说、康乾嘉庆说、鸦片输入说等,进行了相应的汇总和解释。参见《山西近代经济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85页。 4、《清稗类钞》记述:“相传明季李自成掳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其号中规则极严密,为顾炎武所订,尊行不废,故称雄于商界者二百余年。”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是关于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记载之事,上起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几乎无所不有。编者态度严肃,遍涉清时各科,刻意于微末,可为清史之补正。 5、民国十二年(1923年),学者张一在上海申报馆出版《五十年来国事丛谈》,其中的《顾亭林、傅青主与山西票庄》这篇文章中,记述了作者和山西票号某掌柜(民国三年)的一段对话,叙述顾、傅创票号的根由。 6、参见章太炎《太炎文录续编》:“近闻山西人言,亭林尝得李自成窖金,因设票号,属傅青主主之,以是铙于财用,清一代票号制度,皆亭林、青主所创也。” 7、反映晋商文化的《乔家大院》,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童话。果如剧中乔致庸那样做生意,在现实社会中是很难成功的。乔致庸孤注一掷地去做一些事情,风险相当大,但其宗旨也非常伟大:武夷山贩茶、助军救驾、赈济灾民、保卫矿山等等,绝非一般商人所为和所能为,更像是士子文人及其秘密团体在借此弘扬一种既定的主义或主张。 8、日升昌票号的残存信稿及部分账册,是在当代修缮房屋时候发现的。由于上述物品当初用来糊做了顶棚,散乱残损极其严重,只能部分揭裱并重新装订成册,现藏于山西平遥中国票号博物馆。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 2、票号经营中的秘密手段 秘密社团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圈子,也少不了让外人看得一头雾水的暗号和密码。这些内容手法,除了防伪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寓意在内。平遥“日升昌”票号当年的营业大厅中,墙上张贴着票号的规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诗作。解说员总会主动告诉旅游者,墙上的诗作其实是“日升昌”的密码表:客户的汇款地点、汇款金额、提现地点等,都用汉字编码写在汇票上予以保密。从密码表的操作方式来看,日升昌票号所使用的密码完全具备密码学中有关编码法(code)和加密法(cipher)的核心原理。当然,了解并掌握这一原理,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平遥“西裕成”颜料行改为“日升昌”票号后,由日升昌而分化随诞生了著名的“蔚字五联号”[9]。早期的“蔚泰厚”票号的汇票“暗号”还是比较简陋的,可见日升昌的商业密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10]。 所谓“编码法”,就是用字、词语和数字来替代明文。例如,“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12个字,是一年当中12个月的代码。“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30个字,是一个月中30天的代码。“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国宝流通”,其实是“万、千、百、十”[11]。这些密码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外人无从破译。这种情况下,从码文(codetext)还原成明文是不需要算法和密钥的,而生成码文或还原明文则需要一本密码本(codebook)。密码本列出了所有数字(或替代文字)和与之相对应的明文字或短语。加密法,则需要算法和密钥来加密信息。 日升昌的票号凭证上不仅有水印标志,而且各分号写银票的笔迹上也有约定的暗号内容。有时候,某个字的间架结构上或是笔划上,便可能早做了手脚且暗藏玄机。这些载有密码的银票一旦兑付之后,往往立即销毁。仅凭保留下来的几张残损汇票,判定一段时间内兑付过的银票并不销毁的说法,是缺乏解释力度的[12]。总之,票号在运营过程中许多做法上的神秘性,远远超过了同时期西方银行正常开展业务所涉及的内容。给外人的感觉是,金融业务虽涉及钱银马虎不得,却也不至若此。 大卫•卡恩(David Kahn)说过:“密码术(cryptology)就是保护。通信对于现代人来说,就好比甲壳对于海龟、墨汁对于乌贼、伪装对于变色龙一样重要。”[13]金融业用以规避金融风险的质押担保等类形式,是票号的重中之重。以稳健经营著称的山西票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结算汇兑票证上做足了“避险”功夫的山西票商,似乎从来不考虑客观存在的道德风险,并通过质押担保等予以防范。票号业务基本空口为凭的做法实在令人乍舌,除了能证明自己是铁杆的密码爱好者之外,似乎在本业中别无他长。 ―――――――――――――――――――――――――――――――――― 9、参见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98页。 10、参见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山西财经学院《山西票号史料》编写组《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2002年10月第一版、山西经济出版社、5页。 11、不同票号的密码设定各不相同,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第十一章、汇票信汇格式、密押及其他、1217页。 12、黄鉴晖认为,山西平遥的中国票号博物馆收藏有日升昌各分号向京城汇银的几张残损汇票,说明道光年间兑付过后的汇票并不销毁。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 13、转引至(美)理查德•斯皮尔曼(Richard Spillman)《经典密码学与现代密码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二、管理特点:票号内部制度的问题所在 中外历史上,举凡宫廷政变、地方谋反、帮派争斗、宗教结社之类,都是要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打败更为强悍的对手。 1、票号对成员的严密控制 为此,这些团队不仅要纪律严明、号令有度,而且都带有极强的“秘密社团”特征。“大德通”票号规定,“勿论老少人位,每逢下班归里,总得先到祁铺,不准私先回家,然后到铺。如与别伙捎带物件,亦应先送本号留底转寄。”[14]员工派驻外地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员工去外地之前,所携带的所有的衣物,都要在总部一一登记。三年之后回总部时逐一核对。这种对成员人身的控制可谓登峰造极,超越现代人的想象。 在严密控制的组织中,必定有高压的手段。除上述伙计没有得到身股时不许回家,稍有过失即予开除且别的票号亦不录用之外。而且因为职员多是本乡本土人,“若有作弊情事,老板很容易找到他的家族追究。这正是中国人爱用同乡的一种理由”[15]这种用人制度、内部防范制度以及相应的人身的限制,从票号的用人制度来看,几乎可以概括为“生是票号的人,死是票号的——死人”:这一切,是你从进入票号的那一天开始的。晋商的股份经营有两种:银股与身股。出资为银股,出力为身股。合股经营中亦较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有时雇佣的店员携资逃跑,店家可能采取羁留店员家属或财产的办法。倘若是经营方面单纯的亏损过失,则实行无限责任制,一直要对当事人追究到底。 关于票号伙计的选定,资料显示是这样的:“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且择齿近若冠之年少略知写算者,使习为伙,历数载,察其可造,酌与身股,不给工资。唯岁给置备衣服之资……未得身股之前,不得归,毫厘有差立摈之,他号亦不录用……”[16]陈其田认为“这种办法甚善,与近代西洋工业所推行的分润制度相似。清代票庄如此发达,分红制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17]实大谬不然。 ―――――――――――――――――――――――――――――――――― 14、参见《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太原、2002年10月第一版、山西经济出版社、597页。 15、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彭信咸《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661页。 16、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七册、农商类、70-71页。 17、转引至《山西票号史料》(增订本)。原文载: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84-85页。 2、票号股份管理的问题 秘密社团,通常比常规的社会团体更加等级森严和赏罚分明。一份协成乾票号光绪32年的工资单显示,该票号从最底层的没工资的学徒到最顶层的分号掌柜,订立了36个等级的工薪,俨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金融科层体系。在这样的科层体系中,刚入行的成员需要从头做起,处处谨小慎微,严格遵守票号规矩,以免由于自己的原因株连家人。这种管理方式与近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却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管理形同神似。 “顶身股”是山西票号最为人所称道的创举。光绪32年,协成乾有工资的职工中,约三分之一的职工拥有顶身股,看似可操作性很强激励因素很高。实际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票号开始总是“银股”(货币资本)比“身股”(人力资本)多,身股大约只相当于银股的二分之一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票号成员身股的数量已远超银股。1906年,协成乾票号身股的数量,达到银股的130%。1908年大德通票号身股的数量是银股的120%。员工所占股份已超越东家。这种股份比例在当代有限责任公司中并不是严重的问题,但在晋商票号“股东一股独大”的环境下却是个非常现实的管理问题问题。 3、票号掌柜与东家的畸形关系 票号的“东(家)-掌(柜)”关系,是晋商另一个为人所普遍称道的地方。这种关系却是畸形发展的:由于从不过问和干涉票号的经营,票号的资金支配者也就是东家,在面对执掌票号经营大权的大掌柜时,形同面对“专家”的“行外人士”。此外,因为约定了东家“不理朝政”,每个票号内的职业成员都会借着保密其知识与意图的手法,进一步扩大其原有的优势地位。 限于其运作方式,票号东家只能依赖其大掌柜提供资讯。如果这些大掌柜控制了东家与伙计的经济资源,并将它们结合于自己的麾下进而造成“行业垄断”,以对抗东家甚至更高级别人等如地方官吏的话,无疑将形成一种严重的威胁。因此,虽然东家高高在上,可以决定是否裁撤或留任某个掌柜,历史上却出现过票号东家给大掌柜下跪求饶的怪现状[18]。 可见类同于“秘密社团”的管理方法,往往能立竿见影,卓见成效。这样的成效实质上却是有效果没效率;有速度而方向不明。晋商票号高效、集权、统一的领导模式,导致大掌柜一句话就可以否决部属的正确提议,乃至于使东家胆寒惧怕。可见,票号东家不过问业务而全权委派大掌柜管理,非但不是票号管理中时所公认的优点和长处,反倒是掌柜专权以营私利的问题所在。一个不尊重股东权益惟经理人是重的机构,是不具备长久生命力的。这是企业管理的“天条”,违反这个“天条”肯定要付出惨重代价。 三、制度缺陷:晋商票号衰败的致命原因 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产生过类似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功利性组织”(现代企业),而以“维持生存性组织”(传统商号)为特征。考察晋商票号在微观层面上所形成的功利逻辑,基本可以断定它的“技术理性”从未上升到商业金融管理的“制度层面”。这固然受制于彼所处环境的影响,但也说明票号貌似先进管理的背后,实质上依靠“长治久安”、“丰衣足食’等信念支撑[19]。资本积累和利润去向方面,也多以捐输助饷、购置田宅、修路筑桥、祠庙义学等类内容为主[20]。 1、传统文化对晋商行为的影响 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涉及技术理性、功能理性之类的内容是不可能有生存发展空间的。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倾向非常严重,因此无论是技术理性还是功能理性,都只能在制度层面所允许的范围内有限存在或变相存在。晋商与其说成功于自身所具备的商业经营智慧,不如说成功于对中华管理传统的领悟与熟练运用。最终,也失败于这种传统的既定法则。 稳健经营始终是晋商的特色,既然稳定压倒一切,其他的追求和目标就只能在固定的框架内起作用。组织的稳定更多地与成员的利益、态度、观念和组织内部的人际网络结构有关,也就是与非正式的管理结构有关。组织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技术理性和功利逻辑,无论其作用还是发挥的空间,都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农业生产的周而复始,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以及乡土社会的循环往复所决定的。 上述过程中所衍生出的传统理想追求、道德理念和精神气质,在近现代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律令。而晋商票号一旦被道德教化占据了主体精神的位置,自身便无法形成规范、清晰的管理制度和相应框架。教化本身所营造出的现实生存环境,必定要扼杀个性和创造性,造成管理方面极为不利的后果。某种意义上,带有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方式的晋商票号、缺乏流动性的长期经营实践,使它更强调成员的“修身”,而将技能、规范、功利等退居次要地位。“德行”是对票号成员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些特征与政治化管理所强调的忠心、服从,以及中国传统管理的求善、求治目标是相一致的。 因此,晋商票号虽然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其管理控制过程却并未实现现代化和制度化,而更多是借重亲子、朋友、同乡等类情感化的因素去融通、感化或者威慑。历代晋商票号虽然培训出了大量合格的近代金融业职业人选,却绝对禁止人力资本的流动。而人力资本作为在生产要素之一,流动是其客观现实所需。也是一个必要条件。此外,票号重经验而轻思辨的管理逻辑,也是这一群体虽显赫一时却没能产生职业技术规范的客观原因[21]。 2、晋商规避商业金融风险的错误选择 明清商人防范商业风险的若干举措,一是对政治力量的崇拜和依附。诚如《皇朝经世文编•盐法考》(卷50)所言:“官以商之富也而朘之,商以官之可以护己而豢之。”交通王侯是商人利润的一个重要流向,晋商在“行媚权贵”上的做法可以说是比较突出的[22]。二是商人通过组成商帮、建立会馆形成合力,增强抗御风险能力。明清时期遍布全国的晋商会馆,多为晋商形成商帮并落籍客地后逐步建立的同乡、同业组织。晋商据此进行自组织形式的管理,通过“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等活动,建立起社区化的基层社会。[23] ―――――――――――――――――――――――――――――――――― 18、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载:日升昌掌柜雷履泰因与副手之间矛盾激化,以撤销日升昌各分号相要挟,迫使票号东家李大全裁撤对手,并给雷履泰下跪平息此事。99页。 19、参见刘建生、刘鹏生合著《山西近代经济史》:第三章、山西商人的长足发展及衰落、333页。作者认为山西商人因其垄断地位的保持及其与政权力量的结合,决定了他们的保守性。因此其思想意识与封建制度是相适应的,并以获得盈利为满足,不思进取。 20、参见《明清晋商资料选编》、294-309页。 21、以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为例证的社会对晋商文化的总结,无非“智”、“信”、“义”三大说法,整体上还停留在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范围,而与经济金融的专业运营和管理思想无涉。这一观点也是造成今日晋商研究无法摆脱就事论事的困惑所在。 22、刘可为在其“从山西票号的衰亡探析企业的经营与制度创新”一文中断定,与封建政府联系过紧,脱离了商品经济的土壤,使山西票号成了清王朝的殉葬品。参见穆雯瑛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晋商史料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268页。 23、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132页。 结 论 近代的中国社会没有经历过类似西方工业化的历史巨变,因此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极不发达,专业化、职业化始终处于浑沌、未开发状态。加之历史形成的一体化社会制度和观念,容易把不同领域的管理过程看作是同一的过程。这种一体化管理表现为以对人的教化、训练为起点,既没有技术规范和职业规范也没有理性的职能化分工体系。而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事物的善恶总是比是非对错更重要,同样地,稳定与协调、生存与延续,也总是比效率和效用乃至“事功”更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晋商票号的历史宿命。 传统管理的得失功过可以归结为五个基本方面:1、长于精神而失之于物质;2、长于协调而失之于功利;3、长于稳定而失之于变革;4、长于统合而失之于具体;5、长于人事而失之于理性。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晋商票号管理现代化的历史包袱,它严重地障碍了票号管理思想的进步、组织的革新以及内部的体制改革。反对变革、摒弃竞争、畏惧冒险的强大心理惯性,不仅影响了票号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阻碍了中国早期金融业的技术职业化和工具理性发展,这是近现代金融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在晋商票号中没有生长土壤的原因,也是票号管理者学习现代西方管理的一种思维障碍使然。 以环境制度层面的观念、文化、意识形态为最高价值理念,以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工具,必然形成传统的严格的政治化管理。由于技术理性和形式化功能理性的价值没有确立起来,组织中起作用的力量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政治作用过程。这一过程的惯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当发现“效率”、“效用”一类有违或妨碍传统经营原则和基本商业信念的时候,晋商这样接受传统教化的机构组织是宁可弃之不用。新制度经济学所承认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经过选择的。在这里选择究竟是否明智、是否有理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有趋利避害本能的人,总要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换句话说,辉煌一时的晋商票号,鉴于所处时代制度缺陷的实际状况,有某种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

1、《山西行》宋代诗人沈与求

原文:

山西健儿好身手,气如车轮胆如斗。

十五射猎少年场,戏格黄罴同拉朽。

译文:山西的健儿们个个好身手,气魄像车轮一样,胆气如斗一样。十五岁就在少年场射猎中大放光彩。

2、《送吴秀才之山西》唐代诗人朱庆馀

原文:

泽潞西边路,兰桡北去人。

出门谁恨别,投分不缘贫。

译文:前往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乘着小舟向北方驶去。出门都恨分别,情投意合不会在意钱财多少。

扩展资料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商文化

关于晋商精神论文范文资料

很多啊!诚信、宅院、社戏、票号、会馆……都算的。特点之一是官商。最根本的是他们是儒商,有着儒家精神:诚信、敬业、团结、谨慎、勤奋、进取。

作者:刘海鸿郭玉兰 晋商创造了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历史壮举,创造了地处黄土高原而成为“海内最富”的奇迹,也创造了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独到之处的晋商文化。晋商文化被称作开创事业的“利器”,被称作“失落在大院深处的商业文明”,是晋商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晋商创造的物质财富如今只剩下几座大院,但是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依然有很旺盛的生命力,有很高的研究、品味与继承的价值,对于我们从本质上高角度、深层次地认识晋商、把握晋商具有重要意义。 晋商文化是指晋商在几百年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精神、组织制度以及经营理念,内容主要包括晋商精神、家族文化、管理文化等方面。德国政治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都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渊源。”明清晋商的成功,就在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扬了一种精神,这就是晋商精神。一、商的做人哲学:中庸、和谐与低调 笔者认为,晋商的做人哲学与做人风格基本上可以用中庸、和谐与低调来概括,其中中庸与低调是他们自身做人的基本方法,和谐是他们所看重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中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其弟子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培养理想人格。“中庸”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一方面肯定中庸为一种至上的道德,同时又认定人们缺少这样的道德时间已经很久了。“中”折中,无过,也无不及,调和;“庸”,平常。中庸其实讲的是一个“度”的问题,人人都知道适可而止,都知道要把握好“度”,关键是“度”在哪里,这就涉及水平素养问题了。中庸作为一种德性,它所表明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的一种道德动机,一种道德情感,或说一种行为取向。当今,有人提出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有道理的。 1、晋商家族文化中的中庸、和谐与低调。常言“富不过三代”,然而晋商很多家族是子承父业,孙承子业,持续旺盛一二百年不衰,成功地跳出了这个周期律,这和晋商底蕴深厚的家族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关于做人,晋商家族文化的特点是重教、重和。 晋商是著名的儒商,读书是晋商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而优则商”就是说商家子弟不经过读书受教育的严格培育,不是学业出众是没有资格进入商号继承祖业的。晋商的教育不仅包括伦理道德教育,而且更包括行业技能教育、家规号规教育等方面。晋商家教关于做人的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一点,就是以德立身;影响到晋商做人的风格也可以概括为一点,就是含蓄内敛。如乔家乔致庸教育儿孙有“三戒”、“五不准”,即首先要戒三个字:骄、贪、懒;并规定五不准:不准吸鸦片、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冶游、不准酗酒。乔家治家严谨,根本没有江南商人那种灯红酒绿、妻妾成群的景象。乔致庸本人因为寿命长一生娶过几个妻子,但无一妾,有一个新的分号建立,乔家大院就添一盏红灯笼来表示庆祝,取红利见增的吉祥之意,表达方式吉祥而又含蓄,红灯笼在此的含义和作用并不是像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表现的那样。重和是中庸的体现,晋商重和,首先是家和,即“家和万事兴”,如乔映霞家有九子,他就用一双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九双筷子就无法折断的事实来教育开导他们众兄弟必须团结互助才能保住家族利益,乔映霞客厅对联的横批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四个字“一团和气”。 2、晋商相与关系中的中庸重和风格。晋商重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顾客和气,即“和气生财”,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与同行和气,即“慎待相与”,具体表现为:慎待相与,不打官司。“相与”就是有来往业务的其他商号,“慎待”就是不随便建立关系,一旦建立关系,就要善始善终。如乔氏财大气粗,但要与其他商号交往时却要详细了解,确认可靠才交往,否则就婉言谢绝,目的是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但一旦建立业务关系,又舍得下本钱支持帮助,多行方便,即使对方发生变故,也不轻易逼债,更不诉诸官司,而是竭力维持关系并汲取教训。晋商认为即使本号吃了亏,别人占了便宜,也决不把钱花在打官司上,有时一笔欠债只要债务人给债权人磕个头就了事。同舟共济,群体发展。群体精神是商业活动中扩大业务与商业竞争的需要。晋商的群体精神首先表现在家族经营上,此外,更表现在群体经营上,他们实行“联号”经营,用关公作为统一的商业宗教,而关公起初并不是财富的象征而是义气的象征。他们广建会馆,用宗法社会的乡亲感情彼此团结在一起,用会馆加以维系,增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通过讲亲情、讲乡情、讲交情来互相支持,互相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关系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晋商文化认为匹夫之勇不足取,他们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很多晋商家族祖训中都有一条戒律,就是不许做霸盘生意,要给别人留有余地,共同发展。 3、晋商经营理念中的中庸之道。诚信是晋商文化的灵魂,是晋商经营理念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晋商坚持以德立身的中庸之道的最好表现。晋商经营理念中的中庸之道主要表现在:(1)诚信为本,以义制利。这是晋商的经营原则。晋商认为诚信是经商取得长久胜利的基本因素,所以把信誉看得高于一切,绝不允许自己的商号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晋商认为商业赢利要靠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来取得,赢利要受道义的制约,一旦丧失信誉,必然招致失败。晋商有句商谚:“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晋商中讲信誉的商人商号比比皆是,如乔致庸把经商之道归结为第一是守信,第二是讲义,第三才是取胜。(2)克制欲望,薄利多销。这是晋商的经营方法。薄利多销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扩大业务,但是靠勤快、辛苦挣钱,讲究的是赢取回头客,晋商还有句著名的商谚:“生意没有回头客,东家伙计都挨饿。”要薄利多销必须克制欲望,不能狠赚一笔,晋商从不一刀子把客人宰死,做一锤子买卖。二、晋商的经商之道:拼命、创新与极致 晋商做人喜欢中庸,以中庸为原则,但做事却又往往喜欢做到极致,所以在晋商的行为中又总是表现为一种极端化的拼命精神和对于极致境界的追求。 1、晋商创业守业中的拼命精神。晋商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的过程都体现了其拼命与执着的精神,即为事业竭尽全力的精神。它具体体现在晋商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等方面。(1)创业精神:山西人喜欢创家业,置家当,置家建屋,这一点在晋商身上表现突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评价山西人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积蓄有资,始归纳妇。”山西人把经商作为一生的大事业来看待,通过经商来实现创家立业、光宗耀祖的抱负。(2)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以工作事业为重,勤劳、刻苦、谨慎,尽心尽力。晋商的敬业精神是突出的,他们信奉天道酬勤,如“都一处”烧麦馆的来历传说就典型地体现了晋商的敬业。(3)吃苦精神:晋商不畏艰辛,不辞劳苦,甘冒风险,创业初期走西口,旅蒙商拉着骆驼,走沙漠,冒风雪,斗盗匪,经常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挣钱。 2、晋商管理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极致精神,晋商管理文化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们独具特色的组织制度上。(1)经理负责制:晋商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经理聘用之前,先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其人德才兼备,多谋善断,有所作为,可担重任,便以重礼聘用,委以全权,并始终恪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一旦选中聘用,财东则将资本、人事全权委托给经理负责,不干预一切经营活动,对于日常盈亏也不过问,让其大胆放手经营,静候年终决算报告。(2)学徒制:店员、学徒的录用也十分严格,学徒须年在15~20岁之间,身高五尺,五官端正,家世清白,举止大方,有礼貌,会珠算、书法,能吃苦,还要有人担保。入号前要考试,入号后要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商谚曰:“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学徒制执行严格,为晋商培养了不少骨干人才。(3)股份制:晋商实行股份制,又称股俸制,股份有银股、身股(顶身股、干股)二种,凡投资者为银股,不出资本出人力“顶生意”、凭资力、能力代替投资者为身股,银股、身股都可按股分红。人身顶股制是晋商在人事劳资上首创的一种入股方法,是一种协调劳资关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好办法。凡商号中的掌柜、伙计无资本顶银股即可以自己的劳动力入股,而与财东的银股一起参与分红,身股的多少按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工作年限来确定,这种做法把店员个人利益与商号利益、财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3、晋商经营文化中的极致境界。晋商有时表现为中庸,有时又表现为极致。中庸和极致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中庸与极致的矛盾体现了晋商的矛盾人格,而这种矛盾又有现实合理性,在现实中又是相统一的。晋商做人喜欢中庸,做事却往往喜欢做到极致。做人讲究中庸其实就是低调做人,做事追求极致其实就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做人做事的理想境界,但这个尺度很难拿捏,好比戴着镣铐跳舞,而晋商基本上做到了中庸做人,极致做事,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晋商经营文化中的极致精神比如他们的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产业经营到极致,开票号成为晋商的有意识行为,晋商只有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其货通天下的抱负。要做就做最大,要做就做最好,晋商身上又有一种偏执、极端、痴狂,有一种“破”局的激情,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不惜打破现有的宝贵的平衡,比如乔致庸的梦想,“我要是能够通过票号在天下建立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所有的商人都能够拿着一张小小的银票四处做生意,那我的生意该有多大?!”晋商有祖训,不允许做霸盘生意,但是他们在经营的竞争中又总是身不由己地搞起了霸盘。 极致精神容易让人成功,但也容易因为偏执而导致失败。正是极致精神使晋商后期出现了过分倚重信用金融、内部管理失控、与朝廷关系过于密切等现象,这些方法本身没有错,但山西票号在这些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得太远了。三、晋商的为官理念:务实轻官与官本情结 1、晋商重商轻官的一般倾向。重商是晋商家族文化的核心。人们一直用“学而优则商”来概括晋商家族的重商倾向,对于晋商来说,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子弟是去经商,家人把天资最好的孩子送进商号去学经商,“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轻商是相反的,“士农工商”,首业为官,末业为商,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晋商能有这样的理念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了不起的。晋商中有不少中途弃官从商的,如渠本乔中进士,后任日本横滨领事,却时时关心商务,最终弃官从商。 2、晋商重官迷官的文化情结。从一般意义上讲,晋商重商轻官,以经商的成功而不是做官的成功作为人生进取的目标。但是,晋商的“官念”决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晋商对于“官”的态度是既复杂微妙又矛盾统一的。商与官的关系是晋商文化中的几个耐人寻味的关系之一。有重商轻官,有弃官从商,有结交官员,有花钱捐官,晋商始终徘徊在官与商之间,与“官”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可以说,这个关系处理得好的时候就是晋商发展得比较顺利的时期,而处理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就是晋商陷入危机、走向衰败的时期。在那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晋商的“官念”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官本商末的局限,又不可能不或浓或淡地带上传统文化的浓厚色彩。 3、晋商与官府的关系解析。晋商与官的关系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其一,重商轻官,不入科举,甚至弃官从商。如前文所述。其二,结交官员,打通关节,谋求方便,甚至密揽特殊业务。结交官员起初只是晋商的一种生存需要;后来,晋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十分善于用金钱贿赂官员、结交权贵,从而谋求种种经营特权,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发展到后期,甚至商号的竞争成败直接取决于是否买通、谁家买通了有关官员。晋商在此方面有独到之处,他们极尽笼络结交之能事。其三,以钱捐官,亦官亦商,鱼与熊掌兼得。明朝政府因为财政不足,有鬻官制度,按捐资数目授予一定的官职。晋商一般不热衷于读书仕进,但却对朝廷的卖官趋之若鹜,一般大户都捐过大大小小的顶戴。晋商后期尤其喜欢通过捐输买官,他们捐官有时是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光宗耀祖,而有时则醉翁之意不在官,而在涉足政界,以官商身份谋求更大经济利益。晋商重商,但并不绝对地排斥出仕。“对于儒和贾,明清社会上的一般看法是儒为名高,贾为厚利,认为儒、贾追求目标不一。但一些山西商人却提出了儒贾相通观,他们认为行贾也可习儒,儒可贾,贾可仕,仕可不失贾业。”最理想的是亦官亦商,鱼与熊掌兼得。其四,结托朝廷,追求特权,享受特殊待遇,走暴富捷径。清政府在统一中国的历次大的军事行动中,得到过晋商不少的资助。早在清代开国之初,晋商就有一些人被封为“皇商”,后来的旅蒙商绝大多数是清政府命名为皇商的晋商。晋商在财力上支持清政府,清政府给予晋商一定的经商特权,使其获利,清政府与晋商形成了一种非常形式的结托关系,这种结托关系互为帮助,互为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晋商参与了我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赔款业务,为日升昌日后谋取特权打下了基础,后来晋商票号渐渐打进了清政府的金融活动中。晋商是以诚信、勤劳、节俭而著称的,应当说这也是晋商前期顺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晋商在后来的经营活动中却渐渐地发现一条谋取暴利、快速发展的捷径——拥有特权。 晋商对于特权事实上经历了一个由偶然、无意地享受到 自觉、刻意追求的过程,而且,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走过了一条由发展捷径到终被拖垮的道路。结托封建政府既是晋商暴富的一条捷径,但也是晋商衰败的自身原因之一,可以说,这也是晋商在这条道路上未能处理好极致与中庸关系的一个最终教训。

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包括万象。可以阅读《小民话晋商》而深入了解

简单点说就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 若要具体了解, 建议你看看电视剧<乔家大院>和<走西口>

关于晋察冀边区论文范文资料

晋察冀边区建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在西安事变之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同年9月从其根据地陕北东渡黄河,开入山西、河北交界的五台山地区。9月25日,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阳明堡大捷。之后10月,八路军总司令部离开五台山,一一五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的聂荣臻奉命留下建立根据地,展开游击战。其麾下有杨成武的一个独立团、一个骑兵营(连长蔡顺礼、刘云彪),另有两个连及一批军政干部,约二千人。他们迅速占领了晋西北、察南、冀东北多个县城。同时,原东北军的国民革命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在团长吕正操率领下趁国军南撤脱离五十三军,建立冀中根据地。在此地区大部分国民政府官员撤走或投降,晋东北区政治主任公署主任兼五台县县长的宋劭文、盂县县长胡仁奎留下进行游击战。1938年1月在阜平县“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即边区政府)成立。宋劭文为主任委员,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聂荣臻、彭真、吕正操等掌握共产党军队的军权。发展晋察冀边区地处同蒲线以东,正太线、石德线以北,张家口、多伦、宁城、锦州一线以南,东临渤海。行政上划分(1942年时)为北岳、冀中、冀察、冀热辽四个区。区内除冀中大平原外,大多是山岳地带。总面积二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五百万。政府常驻阜平县及其周边地区,抗战胜利后转到张家口。边区成立后,1938年2月为了配合国军正面作战,对平汉路等交通干线实施破袭战。同年秋粉碎了日军五万人的25路大“扫荡”。1939年11月在反“扫荡”战斗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这是抗战中第一个击毙的日军中将。1940年,聂荣臻指挥晋察冀边区46个团参加百团大战。白求恩在中国的主要时间1938年到1939年就是在晋察冀边区工作,也牺牲在那里。1941年到1942年,日伪军队对晋察冀边区发动“铁壁合围大扫荡”、“五一大扫荡”和大规模“肃正作战”,修筑大量道路、封锁沟、据点。晋察冀边区则派出“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作战。晋察冀边区的生产条件落后,又有日伪威胁,发展生产不易。边区政府通过开展减租减息、建立互助组织、民主选举等手段得以在艰苦战争环境下发展生产。1943年最后一次“扫荡”之后,日军无力再进行大规模扫荡。1945年大反攻作战中晋察冀军队包围北平、天津,占领张家口、承德、山海关等七十多座城市,正规军发展到32万余人,民兵发展到90余万人。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结束。结束国共内战爆发后,1946年国军占领张家口,晋察冀边区政府转移到阜平。1948年春,晋察冀边区政权与晋冀鲁豫边区政权合并,组成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晋察冀边区建制撤销。战果在八年抗战中,边区军民和日伪作战32000余次,毙伤日伪军30万余人,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边区军民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法,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全在这里了: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中共六中全会扩大会主席团致晋察冀边区电》,1938年10月5日)。 抗战八年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后来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粉碎日军对边区的二十五路围攻,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阶段。 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八路军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和中共洛川会议决定,从陕西出发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发动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9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到达晋东北前线。以罗荣桓为首的一一五师工作团即往晋察冀三省交界区发动群众。9月24日,毛泽东指示:"山西地方党目前应以全力布置恒山、五台、管涔三大山脉之游击战争,而重点于五台山脉。……该处应设置军政委员会一类的领导机关,应选择能独立领导党政军各方面之干部"(《毛泽东对恒山、五台等地工作布置的指示》,1937年9月24日)开辟工作。此后9、10月间,八路军在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机场等地的一系列重大胜利,拉开了开辟华北敌后战场,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序幕。10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在《关于冀察晋绥军事部署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平绥以南、同蒲以东、正太以北、平汉以西为晋察冀军区,以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聂荣臻受命之后,率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等约三千人分兵挺进敌后开辟工作。与此同时,中共北方局也派王平、李葆华、刘秀峰组成晋察冀临时省委,配合八路军部队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发动群众。11月17日,太原失守的前一天,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公开宣告成立,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下设四个军分区。随后,中共晋察冀省委也在阜平正式成立,黄敬任省委书记。至此,在平绥、正太、同蒲、平汉四条铁路干线之间的晋察冀边区中心根据地初步形成。11月18日,晋察冀军区从山西五台移驻冀西阜平。11月24日至12月22日,晋察冀军区部队打退了日军二万余人对边区的八路围攻,歼敌千余人,使根据地在敌后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冀中平原根据地也开辟起来。石家庄沦陷后,原在冀中的中共平汉线省委奉命西迁阳泉与一二九师会合,下属保东、保南两特委合并为中共保属省委,继续坚持冀中。中共中央派红军团长孟庆山到冀中任保属省委军事委员,着手组建省委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10月14日,在国民党军败退的时候,吕正操(中共地下党员)率东北军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回师北上抗日,改六九一团为"人民自卫军"。10月底,人民自卫军攻占了高阳城,与保属省委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会合,迅速打开了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局面。12月,人民自卫军奉命赴平汉路西晋察冀军区整训。从此晋察冀边区山地和平原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保属省委领导的人民武装至此统编为"河北游击军",孟庆山为司令员。1938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河北平原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并肩战斗,收编和解决了冀中许多游杂武装和汉奸土匪武装,2月又北上开辟大清河以北平、津、保三角地带,4月粉碎了日军对冀中的第一次春季"扫荡",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 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第一次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选举产生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即边区政府)。边区政府初设晋东北、冀西两政治主任公署(晋东北政治主任公署不久改为专署),4月1日又设立冀中政治主任公署(后改行署),从此边区行政趋于统一。 1938年4月,北方局派彭真到晋察冀省委主持召开了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4月21日至5月1日,冀中区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后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黄敬为书记。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吕正操为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为副司令员,孙志远为政治部主任,下设四个军分区(后又增设第五军分区)。至此,边区党、政、军组织统一健全起来。 为开辟冀热察边区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派邓华支队进入平西,建立了四个抗日联合县政府和党的工作委员会,使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为挺进冀东、平北建立了前进基地。5月,根据中共中央

关于中泰论文范文资料

首先,泰语论文网站上的论文不会有全,最多只有点思路在。 确定你喜欢的范围啊,然后再看看相关那个论题书籍多不多,要不你再喜欢,没资料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你不求优秀只想平稳过关的话,写中泰某些传统文化对比,研究泰国饮食、泰语成语研究这类的题目就很好写,资料也大把多。(如果英语不是很好,选题就要注意咯,因为摘要一般要用中文和英语来写。) 嗯,最后想说,你的泰语论文你自己一定要看得懂,这是最起码的,不然答辩的时候肯可能会吃亏。因为有我们这届有人就是只准备了重点内容,小细节啊、有的生词啊不去理解(比如从书上引用的部分),结果没完成好答辩。

提供些泰语专业的论题给你参考下:社会1. 泰国人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2. 中泰两国社会对人妖的看法比较3. 中泰互派留学生深造学习对两国教育合作的前景展望4. 泰国农村发展现状对中国“三农”改革的启示5. 泰语导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需求现状分析6. 泰国社会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探究政治1. 年事已高的九世王与泰国——重新审视泰国皇室的地位2. 泰国——柬埔寨关系的恶化根源3. 泰国现任政府与红衫军的斗争根源经济1. 泰铢升值的根本原因2. 从中泰两国间互相出口的货物看两国贸易发展3. 泰国来华旅游团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4. 泰国橡胶制品出口对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影响5. 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6.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7. 中国通讯事业在泰国市场的发展现状8. 从泰国的交通事业来浅析泰国的经济发展9. 金融危机对泰国出口业的影响10. 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11. 中泰经贸合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前景12. 泰国水上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13. 泰国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启示文化1. 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建筑业的影响2. 泰国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3. 北京奥运会对泰国体育事业的影响4. 中国古代诗词在泰语中的运用5. 泰国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对比6. 浅析泰国庙会与中国庙会的异同7. 浅谈泰拳的发展历程8. 试析孔子庙在泰国的文化影响9. 试析泰文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10. 从泰国的民族服装来浅析泰国民族风情 教育1. 论泰国华文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2. 试析中国俗语与泰国俗语的对比3. 论广西学习泰语的区位优势和语言优势4.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5.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对话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6.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写作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7. 从泰国的道德教育来看待中国的道德教育8. 如何借鉴泰国家庭教育来发展中国家庭教育9. 中泰应用文写作对比10.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11. 探讨影响壮族学生学习泰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12. 探讨如何利用泰语语言环境提高泰语水平13. 从泰国拜师节中浅析泰国学生的尊师之道14. 探讨汉泰互译的技巧 艺术1.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与泰国古代建筑的异同2. 泰国大皇宫与中国紫禁城的历史地位对比3. 泰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对比4. 中国“龙”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5. 中国寺庙在泰国的发展现状

泰语论文相对来说难找一些,我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了这些,发给你参考一下吧,也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如果有用要加分哦,嘻嘻!~~【1】[泰语毕业论文]泰语语言等级使用的分析研究(27890字符数,24页)http://www.maomaoxue.com/soft/sort06/sort016/Information-620.html【2】中泰亲属称谓语之比较[泰语毕业论文]中泰亲属称谓语之比较[泰语毕业论文]13页,2052字,21013字符数摘 要本文选取了汉语和泰语中主要的亲属称谓语来进行对比,通过汉泰亲属称谓语系统、汉泰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以及汉泰亲属称谓语泛称的对比,发现汉语和泰... 【3】中泰人称代词发展史比较研究(泰语毕业论文)中泰人称代词发展史比较研究(泰语毕业论文)摘 要研究目的:研究在不同时代汉泰人称代词有怎样的变化,为了能总结出汉泰语言人称代词上的异同点,从而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也为了能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4】[泰语毕业论文]分析壮族与泰族土地庙对比研究http://www.maomaoxue.com/soft/sort06/sort016/Information-780.html[泰语毕业论文]分析壮族与泰族土地庙对比研究字数1774,字符数:35036,共11页关于研究 “分析壮族与泰族土地庙”的课题,研究者是根据以下的思路进行研究的:1.研究目的:旨于对壮族和泰族的土地庙在信仰、祭祀仪式...

  • 索引序列
  • 关于晋中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晋商文化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晋商精神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晋察冀边区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中泰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