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关于hpv的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hpv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hpv的论文参考文献

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随访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HPV-DNA检测(HC-2)、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对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174例病人进行追踪随访。

结果经规范治疗后随访过程中,术后1、3、10与22月HR-HPV-DNA检测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9% 30.8%、55.2%与45.7%,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宫颈锥切组1、3、10及 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65.0%、68.9%、87.2%与86.7%;全子宫切除组1、3、10及 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63.2%、70.6%、75.0%与79.4%;广泛子宫切除组1、3、10及 22月HPV阴性率分别为53.0%、71.0%、80.0%与67.0%。

结论HR-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级别病变采用的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HPV感染,但其转阴需要一定时间。

治疗后HR-HPV仍阳性者应及时进行干预,以减少病变复发。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随访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approach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 in the follow-up of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MethodsFollow-up using HPV-DNA testing (HC-2) and thin-layer liquid-based cytology (LCT) on 174 patients,whose postoperativ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cervical cancer or precancerous lesion.

ResultsWith standard treatment, After 1 month,3 months,10 months,22 months of follow-up, HR-HPV-DNA test results can predict residual or recurrent lesions, and it’s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23.9%, 30.8%, 55.2%, 45.7%, respectively;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all 100%.

After 1 month,3 months,10 months,22 months of follow-up, HPV-negative rates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cervical conization were 65.0%,68.9%,87.2%,86.7%,respectively;the rates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hysterectomy were 63.2%,70.6%,75.0%,79.4%;and the rates of the patiens who had radical hysterectomy were 53.0%,71.0%,80.0%,67.0%.ConclusionHR-HPV-DNA det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rvical cancer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follow-up.

The surgical modes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disease can removal HPV infection effectively. However,it perhaps takes some time.

After treatment,the HR-HPV-positive patients should been intervened in oder to reduse the residue or recurrence.

[KEY WORDS]human papillomavirus; uterine cervical neoplasms; follow-up studies

目前根据我国国情,预防宫颈癌最有力的措施是消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但有研究显示,CIN经宫颈锥切术后残留和复发率仍达到3.0%~47.3%[1-2],因此随访监测不可轻视。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生殖道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原学因素[3],但其对病变预后的影响,各文献报道不一。

本研究旨在对宫颈癌及CIN治疗前后HR-HP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借以评估宫颈病变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6年9月1日—2007年4月30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均行严密随访的宫颈癌及CIN病人174例,年龄22~56岁,平均43.3岁。

所有病人治疗前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及HR-HPV检测,经规范的治疗后随访中复查LCT及HR-HPV,随访时间为术后1、3、10个月,3次结果均正常后则每年随访一次,检测结果异常的病人行阴道镜检查。

随访时间最短者2年,最长者2.8年,平均2.3年。

1.2研究方法

1.2.1HR-HPV-DNA检测对受检者进行HR-

HPV机会性筛查,以细胞学涂片采样后,采用美国Digene公司的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Ⅱ)的采样工具包从宫颈管采集相应标本,检测目前已知的13种致癌型HPV-DNA,检测标本以HPV-DNA≥1.0 ng/L为阳性。

1.2.2LCT标本均采用Autocyte液基薄层制片机(美国Tripath Imaging公司产品)制片,全自动巴氏染色。

按照细胞病理学系统(TBS,2001)标准进行诊断。

1.2.3宫颈病理学检查对因细胞学异常而HPV检测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病变或HPV反复阳性的病人行宫颈3、6、9、12点钟及可疑病变处多点活检,对宫颈活检异常者根据宫颈疾病诊治指南进行相应的`治疗。

所有病理标本由病理科医师进行阅片,以病变程度最重处作出最终的病理诊断。

1.2.4诊断标准连续两次细胞学检查均正常且阴道镜检查无异常即认为无残留或复发,无论HR-HPV-DNA检测结果如何;组织学证明存在任何级别的CIN均认为存在病变残留或复发[4]。

所有肿瘤经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标本切缘无肿瘤,初次手术1年后又出现肿瘤的,定为术后复发;如果手术后术野内大体肿瘤持续存在或初次手术后1年内局部肿瘤再现的,称为术后肿瘤未控[5]。

2结果

2.1术后HR-HPV-DNA检测阳性与阴性预测值

经规范治疗后随访过程中,存在病变残留或复发(宫颈癌为术后未控或复发)者共16例,术后1、3、10与22月HR-HPV-DNA检测结果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9%、30.8%、55.2%与45.7%,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2.2术后HR-HPV阳性与病变残留或复发关系

经规范治疗后宫颈癌组与宫颈病变组各8例病变残留、未控或复发。

1个月随访时HR-HPV阳性者随访结束后癌前病变残留或复发率为18.2%(8/44),宫颈癌未控或复发率为34.8%(8/23);3个月时分别为21.1%(8/38)、57.1%(8/14);10个月时分别为42.1%(8/19)、80.0%(8/10);22个月时分别为42.1%(8/19)、50.0%(8/16)。

2.3不同手术方式后HR-HPV清除率比较

本文90例行冷刀锥切术的病人术后1、3、10与22月HR-HPV阴性的例数分别为59、62、79与78例。

3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1、3、10与22月HR-HPV阴性的例数分别为21、24、26与27例。

50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1、3、10与22月HR-HPV阴性的例数分别为27、36、40与34例。

其中,冷刀锥切组和全子宫切除组术后10、22月阴性率差异不明显,广泛子宫切除组术后22月阴性率反而较术后10月下降。

3讨论

3.1术后HR-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关系

研究证实,HR-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其感染是否持续存在对宫颈癌及CIN的发展和转归至关重要[6]。

HPV阳性者在随访过程中确诊为CINⅠ的概率为阴性者的3.8倍,发展为CINⅡ和CINⅢ的可能性为阴性者的12.7倍,且HPV检测可预测宫颈癌病人的预后,HPV阴性者其累计无瘤生存率为100%,而阳性者仅为56%[7]。

经合理规范的治疗后,CIN复发、持续和进展为浸润癌的发生率仍比正常人高4~5倍,其危险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

然而,有文献报道,年龄、锥切术的病理结果、腺体浸润、宫颈内的边缘情况、间质浸润及宫颈内搔刮术结果并不是病变残留独立的高危因素,而术后HR-HPV的清除情况却直接影响病变的残留或复发[8]。

NAGAI等[9]认为,HPV阳性是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标志。

本研究对174例行规范治疗后的病人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月HR-HPV的感染情况与病变的残留或复发密切相关,且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阳性者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由此可见,术后应早期进行随访,对于HR-HPV阳性者,应及早采取措施,并严密监测。

我院对术后3个月随访时HPV仍为阳性的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并缩短随访间隔,以密切监测HPV负荷量的变化情况。

文献报道,CIN病人经干预治疗后,大于50%病人的HPV感染可在7.5个月内清除,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宫颈HPV携带率[10]。

对于细胞学无异常且HR-HPV阴性者,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3.2不同手术方式疗效评价

有的学者认为,绝经后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8];也有研究报道,对于CIN Ⅲ,锥切可完全替代全子宫切除术,即使老年病人也不例外[11]。

故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变级别的处理还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绝经后的CIN Ⅲ病人,因其鳞柱交界部受性激素影响内移,其手术方式选择存在差异。

本组纳入研究的174例病人,不同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相应级别的CIN,并可有效清除其HR-HPV感染,在术后1、3、10月的3次随访中其阴性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可见术后HPV清除需要一定时间,资料显示为8~10个月。

本研究中术后1月HPV阳性者73.3%可在术后3月~1年的复查过程中转为阴性,其中18例持续阳性者16例细胞学存在异常,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病变残留或复发。

因此,病人术后HPV阴性或其负荷量持续降低提示病变预后良好,对于术后HPV检测持续阳性且呈升高趋势者应高度警惕其病变残留或复发。

本研究结果中,广泛子宫切除组22月HPV阴性率较术后10月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病变程度较重,术后复发率较高;其次,这部分病人术前HR-HPV负荷量较高,拷贝数多,清除困难;再次,部分病人依从性差,术后未行彻底辅助治疗,以及病人自身免疫力较差,再感染可能性大等多种原因导致此部分病人术后22个月的HPV阴性率低于术后10个月的阴性率。

由此可见,宫颈癌病人术后应相对缩短随访间隔,并延长随访时间,针对术后HPV阳性者更应密切监测,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毕蕙,廉玉茹,李克敏. CIN Ⅱ~Ⅲ LEEP治疗后随访情况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22:37-39.

\[2\]SIRIAREE S, SRIS O J, KIET P C, et al. High 2 grade squamous intraep ithelial-lesi on with endocervical cone margin involvement after cervical l 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what should a clinician do\[J\]? Asian Pac J Cancer Res, 2006,7:463-466.

\[3\]KHAN M J, SCHIFFMAN M, JERONIMO J. et al. Accur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in primary screening of cervical neoplasia: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study in India\[J\]. Int J Cancer, 2005,116(5):830-831.

\[4\]IMMACULADA A, AURELI T. Pre-and post-conization high-risk HPV testing predic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IN 2-3\[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06(103):631-636.

\[5\]连利娟.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94-402.

\[6\]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7\]郎景和. 宫颈病变的诊治\[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5,14(5):341-352.

\[8\]周明,马小玲.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锥切术后残留/复发的研究现状\[J\]. 中国肿瘤临床, 2007,34(9):536-538.

\[9\]NAGAI Y, MAEHAMA T, ASATO T, et al. Persist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fter therapeutic conization for CIN 3: is it an alarm for disease recurrence\[J\]. Gynecol Oncol, 2000,79:294-299.

\[10\]PARASKEVAIDIS E. The role of HPV DNA testing in the folloe-upperiod after treatment for C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tilerature\[J\]. Can Treat Rew, 2004,30:205.

\[11\]戴志琴,潘凌亚,黄惠芳,等. 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后切缘的评价\[J\]. 中华肿瘤杂志, 2007,29(2):153-154.

中外医学家联合研制出了一项可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筛查宫颈癌的技术。9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这项名为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的技术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两种宫颈癌检测法相比,能够更加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导致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该研究项目临床试验的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说:“临床检测结果显示,这项技术的假阴性率为10%,假阳性率为16%,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比较令人满意。” 在美国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流行病学家乔友林和他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和德国凯杰公司(QIAGEN)合作,历经5年,研究成功了这项筛查技术。 与目前通常使用的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相比,HPV快速检测技术实验设施简单,操作容易。乔友林说:“乡村卫生员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术,而且,可以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操作。”他率领研究团队在山西襄垣县和武乡县,采用三种方法——HPV快速筛查法(careHPV),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以及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对2388名30-54岁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 结果表明,HPV快速筛查技术,识别宫颈癌与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大大优于醋酸染色后观察法,并与杂交捕获二代技术的检测准确度相差不大。 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获得成功,改写了宫颈癌生化检测技术的历史。“它的准确度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相差甚小,但费用却比它少10倍,”乔友林说。 作为一种面向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宫颈癌预防的实用方法,HPV快速筛查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 HPV病毒几乎在所有子宫颈癌病例中都存在,是引发子宫颈癌的元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第二杀手。全球每年大约有47万妇女罹患宫颈癌,中国约有10万,其中70%是农村妇女。著名艺人梅艳芳和李媛媛,都不幸死于这一疾病。 自巴氏涂片1941年问世以来,宫颈癌早期病变检出率增加,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80%。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该技术却比较困难。 乔友林说,“首先,它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细胞学检查系统,以及培养训练有素、能准确阅读巴氏涂片的细胞学技术人员,这两方面所需的费用都相当可观。”另外,巴氏涂片的敏感度并不令人满意,假阴性率约可高达40%。 从理论上讲,液基细胞学加杂交捕获二代的HPV检测技术是最佳检测方法,其假阴性率为2%,假阳率为15%。“唯一的问题是,做一次这样的检测需要花费500多元人民币,即便是对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妇女也太高了。它只适合深圳等高收入城市,”乔友林说。目前,醋酸染色观察法是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这个检测只需要10元人民币,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他说,“如果妇科医生不熟练,或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肉眼观察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以高达40%和20%。” 尽管国际上研究开发的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获准上市,但是,疫苗只能预防70%左右的宫颈癌,而且对已经感染HPV病毒的妇女不起作用。 因此,HPV病毒的检测对防治宫颈癌仍然至关重要。研究出经济、准确、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妇女一生中能做一次,作到早诊早治疗,那么,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望下降三分之一,”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的约翰·瑟拉斯(John Sellors)博士说。

HPV疫苗之父是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著名科学家、医学家,1936年3月11日生。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教授。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因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病毒,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扩展资料:

HPV疫苗之父:男性不会宫颈病变,却是HPV“搬运工”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表示:男性的确不会患宫颈癌,不过,他们是HPV病毒因子的主要传播者 。我的意思是,男性在一生中通常比同年龄段的女性有更多的性接触,男性在传播HPV病毒方面比较活跃。

所以,为男性接种HPV疫苗,首先可以保护他们的伴侣;其次也可以保护男性自身,因为HPV病毒也会导致其他癌症,但比起女性宫颈癌,他们患病的概率要小得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HPV疫苗之父是谁?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研究表明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发和接种 HPV疫苗对降低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十分重要。实际上,截止至2019年12月,在全世界范围内共计有124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 全国性HPV疫苗免疫接种计划。既往研究已经表明, 四价HPV疫苗能够有效预防HPV感染、生殖器疣和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近日,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雷佳瑶等人在《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NEJM)上发表了题为:HPV Vaccination and the Risk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的研究论文。

关于思考的论文参考文献

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质量现状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关注的重点将逐步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学校,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认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已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而,在此阶段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一、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贫乏。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大的实际,也是最大的困难。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这些年农村的教育事业费用支出仍是远远低于城市教育事业费用支出。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连教室都还是危房。试想,在这样一种条件下何谈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说,正是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学师资薄弱,制约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素质是制约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民办、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基础教育。现任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较难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虽然随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大量的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充实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来,但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过低,难以应付教学的需要。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和公办专任教师的严重短缺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与健康发展。

(2)青年骨干教师大量流失。由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许多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或是通过关系调到上一级学校,或是调离现有教育教学岗位,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师资力量。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影响了当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换散,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3)教师素质与能力水平偏低。我国农村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需求。近年虽然经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的学历达标了,但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而且不少教师的职后学历教育与其所授科目不配套。

3.新课程改革的“城市取向”并不适应农村小学。

现行新课程改革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制定全国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有明显的“城市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儿童少年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别。这无疑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是不适应的。加之农村学校课程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校长还是行政干部、教师还是家长,都认为农村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将学生送出“农门”,进入大学,或进到城里。新课程的理念并没有深入农村教师和学生心中。而且现行教材以城市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不切实际和偏难,致使部分农村学生难以胜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被迫辍学。

4.教学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过于重视县一级中心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村小当作小儿科,疏于管理。加之一些农村小学领导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相当部分校长和教导主任就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有些学校沿袭旧制,学校教学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目标管理不明确,跟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很不适应。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全体,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教育的继续和扩展;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基础。而现今许多农村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失衡。现在农村许多成年夫妇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管教,再加上老人们的溺爱,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督促,而老人的管教毫无力度和效果,部分学生经常缺课、逃课,还影响了其他学生,造成学校学风不正、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二、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状的思考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仅仅应从制度、机制上来改革,还应从人们的观念上来更新。因此,就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呈现的状况来看,理应从以下入手。

1.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经费短缺带来的困难是农村最大困难,无外乎是校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的缺乏。构建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下限”投入是当务之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理应法制化,而且要重视农村地区差异,按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不同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的状况。

2.提高师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鼓励和引导有经验的教师和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在切实落实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项补贴补助待遇的同时,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住房、医保、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增加教师的发展机遇。二是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切实加强在职教师的学历教育和经常性培训。鼓励和要求教师通过在岗培训、定期进修、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按照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三是认真组织中小学短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实施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整合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农村学校无法适应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国家制定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应该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土课程整合优化。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改革现行教材。可由各省(市、区)根据本地实际编写教材,有必要考虑城市普及型和农村普及型两种版本,在农村版本中要体现对农村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改革要坚持两个适合的原则:一是难度适合农村大部分学生,着眼于所有学生打好基础;二是尽量适合各地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理清思路,合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课改,以职业指导为突破口,分类分层教育,让人人都能进入不同的学校升造,最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4.规范管理,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学校管理层要积极为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改变落后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而努力,尽力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形成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办好学校要依靠全体教师,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教学、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措施,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走向正常化。

5.转变观念,学校、家庭相互支持。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家长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是就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因此在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办好学校,充分利用有限的新闻媒体向社会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农村家长树立正确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共同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j].教育评论,2007,(11).

[2]高尚刚.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9).

[3]彭波.湖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1).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作为中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我国中学教育还在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始提高了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发挥出中学体育教学的真正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在传统的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学校缺乏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得体育教学发展迟缓,也发挥不出优势。而且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和规定,教师也不会提前备课,导致体育课堂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学生课堂状态自由散漫,既起不到让学生身体得到充分锻炼的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造成阻碍。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指导,对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彻底的改变。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经过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中的肥胖比例逐年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身体抵抗力的下降。肥胖率和近视率的上涨,使得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让中学体育教学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中学体育课的时间,让学生在体育课期间得到身体的多元化锻炼,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对中学体育课程进行规范和管理,掌握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模式,对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强度进行有效把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锻炼的积极性,使中学体育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学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受不到中学体育教学的优势和意义,缺乏对体育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期间还沉浸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失去了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这使得学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不到身体上的锻炼,甚至对中学体育教学产生厌恶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兴趣,才能实现以兴趣为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借助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2.缺少基本功训练。作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基本功训练一直是中学体育教学经常忽视的关键内容,加之中学生本身的体育功底较为薄弱,导致中学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质量较差。而且很多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上存在着思想误区,他们认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属于浪费课堂时间,并且没有必要,所以在实际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缺少基本功方面的训练。

3.培养目标缺少多样性。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多重视对“体育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使中学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就要优化中学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提高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已经意识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起步晚、起点低,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还要做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促使体育教师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得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学中,还可投身于社会体育建设事业上,参与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社会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宣传先进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对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完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很多中学都没有配置现代化信息设施。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学体育的投入,从而为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方法。由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一直比较单一,从而导致很多中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当然,中学体育教学还应该考虑到中学生的兴趣问题,进而设置更加符合中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地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探究,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使中学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华,陆仁东.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运动,2014(15).

[2]洪兴军.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4(6).

扩展: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关于铜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曹永清.1999.东昆仑—柴达木盆地北缘岩浆活动、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1

常承法,潘裕生,郑锡澜等.1982.青海高原地质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20~60

常印佛,刘湘培,吴言昌.1991.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北京:地质出版社,1~379

陈义贤,陈文寄,周新华等.1991.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北京:地震出版社,1~279

陈义贤,陈文寄,周新华等.1997.辽西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北京:地质出版社,1~279

陈毓川主编.1999.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1~536

池际尚,路凤香主编.1996.华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特征.北京:科学出版社,1~292

邓晋福,戴圣潜,赵海玲等.2002c.铜陵Cu-Au(Ag)矿床——流体-成矿系统和亚系统的识别.矿床地质,21(4):317~322

邓晋福,鄂莫岚,路风香.1985.东北地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与大陆裂谷构造的关系.见: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为27届国际地质大会撰写,第3号.北京:地质出版社,13~22

邓晋福,赖绍聪,赵海玲等.1994.青海陆内造山火成岩成对性与造山过程[A].见:欧阳自远,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1)[C].兰州大学出版社,134~135

邓晋福,刘厚祥,赵海玲等.1996.燕辽地质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现代地质,10(2),137~148

邓晋福,莫宣学,罗照华等.1999.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地学前缘,6(2):259~269

邓晋福,莫宣学,罗照华等.2001.青藏高原岩石圈不均一性及其动力学意义.中国科学(D),31(增刊):55~60

邓晋福,莫宣学,肖庆辉等.2002b.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PTt轨迹.岩石矿物学杂志,21(4):336~342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等.1997.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岩石圈尺度的大地构造分区.地球科学,22(3):227~232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等.1997.岩浆活动与地球多层对流系统.地学前缘,4(3~4):205~210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等.1998a.壳幔物质与深部过程.地学前缘,5(3):67~75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等.1999b.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大灾害与巨型矿集区形成.见:裴荣富,翟裕生,张来红主编,深部构造作用与成矿.北京:地质出版社,36~43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等.1999c.中国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害与成矿环境.矿床地质,18(4):309~315

邓晋福,吴宗絮.2001.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事件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安徽地质,11(2):86~91

邓晋福,杨建军,赖绍聪等.1996b.格尔木-额济纳旗断面走廊火成岩构造组合和大地构造演化.现代地质,10(3),330~343

邓晋福,叶德隆,赵海玲等.1992.下扬子地质火山作用、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84

邓晋福,赵崇贺.1996a.华北地台的构造格局及其与金伯利岩岩浆活动的关系.见:池际尚,路风香主编:华北地台的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7~15

邓晋福,赵崇贺等.1980.武山含矿(铜)岩体的岩石学及其成因探讨.矿物学岩石学论丛(一).北京:地质出版社,14~89

邓晋福,赵海玲,莫宣学等.1996a.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北京:地质出版社,1~110

邓晋福,戴圣潜,吴宗絮等.2000a.大别造山带岩石学结构和热结构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74(3):206~215

邓晋福,莫宣学,赵海玲等.1994.中国东部岩石圈根/去根作用于大陆活化.现代地质,8(3):349~356

邓晋福,汪洋,赵海玲等.2002a.岩浆-构造-热事件序列PTt轨迹与造山深部过程.见:肖庆辉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21~127

邓晋福,吴宗絮,莫宣学等.1999a.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岩石学报,15(2):190~198

邓晋福,赵海玲,罗照华等.1998.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形成与演化[A].见:欧阳自远主编,世纪之交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C].北京:原子能出版社,97~104

邓晋福.1987.岩石相平衡与岩石成因.武汉: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198

邓晋福.1989.开放的岩浆体系八十年代火成岩研究的新进展之一.地质科技情报,8(2):1~7

邓晋福.1990.岩浆-成矿作用-板块构造.地质科技情报,9(2):39~44

洪大卫,王式洗,黄怀曾.1991.中国北疆及其邻区晚古生代—三叠纪碱性花岗岩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初探,见:中国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40~48

洪大卫等.2000.兴蒙造山带正(Nd,t)值花岗岩的成因和大陆地壳生长.地学前缘,7(2):441~456

赖绍聪,刘池阳,Oreilly S R.2001.北羌塘高钾钙碱火山燕系列成因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中国科学(D),31(增刊):34~42

李文达,毛建红,朱云鹤等.1996.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成岩与矿床.北京:地震出版社,1~157

罗照华,邓晋福,曹永清等.1999.青海省东昆仑地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火山活动的区域构造演化.现代地质,13(1):51~56

莫宣学、路风香、沈上越等.1993.三江特提斯火成作用与成矿.北京:地质出版社

潘桂棠,王培生,徐耀荣等.1990.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6~24

裴荣富,吴良士,熊群尧等.1998.中国特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与异常成矿构造聚敛场.北京:地质出版社,1~418

邱瑞照,邓晋福,周肃等.2004.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J].中国科学(D辑),34(8):689~711

任纪舜,王作勋,陈炳蔚等.1999.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1~50

汤中立,李文渊.1995.金川铜镍(含硫)矿床成矿模式及地质对比.北京:地质出版社,1~209

唐永成,吴宗昌,储国正等.1998.安徽沿江铜金属矿床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351

涂光炽.1998.试论非常规超大型矿床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形成机制的某些独特性.中国科学(D辑),28(增刊):1~6

涂光炽等.2000.中国超大型矿床(Ⅰ).北京:科学出版社,1~584

涂光炽主编.1995.庞然大物-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116

韦永福,吕英杰.1994.中国金矿床.北京:地震出版社,379

吴福元,江博明,林强.1997.中国北方造山带造山后花岗岩的同位素特点与地壳生长意义.科学通报,42:2188~2192

吴宗絮.1985.华南其些含稀土元素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学报,1(1):34~48

肖序常,李廷栋.2000.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313

翟裕生,邓军,李小波.1999.区域成矿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287

翟裕生,姚书振,林新多等.1992.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规律.北京:地质出版社

翟裕生,张湖,宋鸿林等.1997.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北京:地质出版社,1~180

翟裕生.1997.地史中成矿演化的趋势和阶段性.地学前缘,4(4):197~204

张理刚.1994.东亚岩石圈块体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379

赵一鸣,张德全.1997.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远景评价.北京:地质出版社,1~318

Boyd FR.1989.Compos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oceanic and cratonic lithosphere.EPSL 96:15~26

Condie K.C.Plate tectonics and crustal evolution.New York:Pergamon,1982:1~310

Davis G A,Qian X-L,Zheng Y-D et al.1996.Mesozoic deformation and plutouism in the Yunmeng Shan:a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noreh of Beijing,China.In:Yin A.&Harrison TM eds.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Asia,Carmb.Univ.Press.253~280

Davis GA,Zheng YD,Wang C et al.,2001.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anshan fold and thrust belt,with emphsis on He-bei and Liaoning provinces,northern China,GSA,Memoir 194,171~197

Deng Jinfu,Luo Zhaohua,Zhao Hailing,et al.1998.Trachyte and syenite:petrogenesis constrained by the petrological phase e-quilibrium.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745~757

England P C & Thompson A B.1986.Some thermal and tectonic models for crustal meleting in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s[A].Coward & Ries.Collision Tectonics[ C],GSA Spec.Pub.,19:83~94

Falloon T J&Danyushebsky L V.2000.Melting of rafractory mantle at 1.5,2and 2.5 Gpa under anhydrous and H2 O-undersatu-rated condi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petrogenesis of high-Ca bonini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subduction components on mantle meltong,H.Petrol.,41(2):257~283

Flower M F J,Tamaki K&Hoang N.1998.Mantle extrusion:A model for dispersed volcanism and DUPAL-like asthenosphere in east Asia and the westera Pacific.In Flower et al eds,Mantle plane and plate interactions in East Asia,Geodyn.series,27,AGU,Washington,67~88

Flower,MFJ,Russo RM,Widom E et al.2000.The significance of boninite in Tethyan subduction-accretion complexes,IGCP-430 workshop I,Civasna Romania,Abstract,20~22

Frey FA 1978,Intergrated models of basaltic petrogenesis:A study of quartzw tholeiite to olivine melilite from south eastern Aus-tralia utilaizing geochemical and experimental petrological data,J.Petrol.19:463~513

Gee L L & Sack RO,1988,Experimental petrology of melilite nephilinites,J.Petrol,29:1233~1255

Gill JB.1981.Orogenic andesites and plate tectonics,New York:Springer-Verlag,390

Grovew TL&Kinzler RJ,1986.Petrogenesis of andesites,Ann.Rev.Earth Plant.Sci.,14:417~454

Huang X,Ziwei B and DePaolo.1986.Sm-Nd isotope study of early Archean rocks.Qiannan,Hebei Province,China.Geochim.Cosmochim.Acta,50:625~631

Jahn B M,Zhou XH,Li JL.1990.Forma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eadtern China and Taiwan:Isotopic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Tectonophys.183:145~160

Jahn BM,Vidal P,Kroner A.1984.Multi-chronometric ages and origin of Archaean tonalitic genisses in Finnish Lapland:a case for ling crustal residence time.Contrib,Mineral Petrol.,86:398~408

Jin Wei and Lin Shuxun.1994.The lith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early Proterozoic orogenic belt Daqinshan,Nei Mongol,in:Qian X andWand R.eds.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gramulite terrain in north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Beijing:Seismol.Press,32~4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Johnston A D and Wyllie P J.1988.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Archean trondhjimites based on phase relationships of Nuk gneiss with H2 Oat 15kbar.Contrib.Mineral.Petrol.,100:35~46

Kushirn I,1990.Partial melting of mantle wedge and evolution of island arc crust,JGR 95(B10)15929~15939

Le Fort P.1981.Manashi leucogranite:a collision signature of the Himalaya,a model for it genesis and emplacement,JGR,86(B11):10545~10568

Liegeois J-P,Navez J,Hertogen J et al.1998.Contrasting origin of post-collisional high-k calc-alkaline and shoshonitic versus al-kaline and peralaline granitoids.The use of sliding normalization.Lithos,45:1~28

Lu Liangzhao,Xu Xuechun and Lin Fula.1996.Early Precambrian khondalite serier in north part of China.Zhangchun:Zhang-chun Press.1~276

Martin H.1987.Petrogenesis of Archean Trondhjemitesn tonalities and granodiorites from eastern Finland:major and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J.Petrol.28:921~953

Morgan P.1984.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Phys.Chem.Earth,15:107~193

Morrison G W.1980.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hoshonite rock association.Lithos,13:97~108

Mysen B.1975.Partitioning of iron and magnesium between crystals and partial melts in peridotite upper mantle.CMP,52:69~76

Oliver J.1986.Fluids expelled tectonically from orogenic belts:Their role in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other geologic phenomena Geol.14:99~102

Pan Y,Kidd W S F.1992.Nyainqentanglha shear zone:Alate Miocene extensional detachment in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Geol.,20:775~778

Pei Rongfu & Hong Dawei.The granite of south China and their metallogeny.Episodes,1995,18(1~2):77~82

Polet J&Anderson D L.1995.Septh estent of cratous as inferred from tomograpohic studies Geol.,23:205~208

Qian Xianglin and Wang Renmin et al.1994.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granulite terrain in north China craton.Seismol.Press.1~234

Rapp RP,Watson E B,Miller C F.1991.Partial melting of amphibolite/eclogite and the origin of Archean trindhjemites and to-nalites,Precamb.Res.,51:1~25

Ringwood AE.1975.Composition and petrology of the Earth’s mantle,McGraw-Hill,Inc.1~618

Sun Dazhong and Wu Weixing et al.1993.Precamlrian age-tectonic framework and age-crustalstucture of Zhongtiao Shan,Bejing:Geol.Pub.house,1~180

Sun Weiton,Ben Zichang and Zhi Xianchang et al.1997.Os-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eridotite xenolith in Panshishan by N-TIMS method.Chinese Sci.Bull.42(21):2310~2313

Sylvester PJ.1989.Post-collisional alkaline granites.J.Geol.,97:261~280

Takahashi E&Kushino I.1983.Melting if a dry peridotite at high pressure and basbaltic magma genesis,Am,Miner.68:859~879

Thomposon A B&England PC.1984.Pressure-temperature-time paths of regional metamorphism.Ⅱ,Their inference and inter-pretation fron using mineral assemblages in metamorphic rocks.J.Petrol.,25(4):929~955

Tu Guangzhi.1995.Some problems pertaining to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of China.Episodes,116

Wang Hongzheng,MoXuanxue.1995.An outline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China.Episodes,18(1~2):6~16

Zhai YS,Deng J.1996.Outline of the mineral reaources of China and their tectonic setting.Austral.J.Earth Sci.,43:673~685

摘要: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尽管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却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关键词:夏代青铜器;造型;几何纹;动物纹;寓意象征;庄严厚重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Chinese Bronze Age, the 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Xia Dynasty bronze utensil prominently is shown on modeling form and decorative design of drinking utensil and weapon. Although this time’s bronze utensil still appeared relatively simple, the modeling with practical function and form esthetic sense, as well as the changed diverse geometry decoration and the dignified grave animal decoration, actually display its bright time esthetic style: Implication symbolic, dignified massiveness and overall compatibility, which prepare both for the arrival of Shang and Zhou bronze prosperous time and the esthetic modeling, decorative design, style.Key word: The Xia dynasty’s bronze; modeling; geometry grain; animal grain; implication symbol; dignified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中国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 “贡金九牧,铸鼎物象”(《左传•宣公三年》)、“以铜为兵”(《越绝书•记宝剑》),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1]。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一 造型形式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在众多的器形之中,仅就青铜爵而言,“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2]。这种原始型和精致型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束腰爵,素面无柱,形体单薄古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流的长短、俯仰以及爵身趋扁宽的形式也同龙山文化的豫西三里桥类型和豫北后岗类型陶器如出一辙,并没有摆脱陶爵的三条矮尖足附于器底的外侧、形体圆润以及没有棱角变化等浓重特征,更“没有形成青铜器所特有的准确造型和挺劲的轮廓线,也未经精工磨砺”[3],这无疑是二里头青铜爵的最早形式。铜鬲的口沿也与陶鬲口沿的折沿式和侈沿式相对应,其足仍沿用规整圆锥体的陶鬲足。因而,这一时期的青铜容器“从其形制特征来讲,它们几乎全与同时的陶器相同,它们的发展演变也与相应的陶器同步”[4]。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特征。到了夏代后期,青铜器则相对精巧,造型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此时,青铜爵造型的陶器特征显著减退,在注重实用的同时,还十分讲究形式感,增设了距离很近且具有装饰性的两乳钉状柱,三足分布规矩,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口沿呈凹弧流线型。另外,爵的侧面设一折弧形大鋬,鋬面上又加铸两个狭长的镂孔,既有效控制了鋬的厚度,又增饰了具有装饰效果的镂孔纹;1959年上海博物馆自废铜中抢救出来的乳钉纹管流爵,其一侧设斜置的流管,流上铸两个方折形饰物,造型别具一格,其鋬下有一圈较宽的假腹,其上铸用多个空心圆孔,形成镂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二里头出土的乳钉纹长流爵,流特别细长,作狭槽状,尾与其对应,既平衡了重心,又显得修长而纤细,三足尖端呈弯弧线状而外撇,这些与扁平直立式样规整的橄榄形爵身搭配和谐,刚柔相济,已经脱离了夏代陶爵的体制,并成为中国酒具的形象代表。这时的青铜鼎,其腹部较为高深,配三只四棱锥形空心足,两耳立于口沿上,其中一耳与一足呈垂直线对应,另一耳则位于另外两足中间,整体造型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给人一种规整中有生气,对比中显和谐的审美感受。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创新型的高颈扁腹直壁斝(二里头遗址六区M9:1),口沿上设两个三菱锥状矮柱,腹部鼓起,下承三个大空锥足,器壁很薄,其先进的设计直接是二里岗文化铜斝的原始祖型。夏代晚期处理器壁匀薄的技巧,也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二 纹饰意蕴夏代青铜器的纹饰,一方面对同时期的灰陶和礼玉的纹饰有所继承,另一方面又结合当时专制社会形成阶段的特征对其纹饰作了一定的扬弃,所以无论是纹饰的结构特征,还是其表现方法,均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夏代青铜器纹饰多以乳钉或圆饼状的实心的连珠纹,以及弦纹、云雷纹等几何纹为主,虽然还没有发现像商代青铜器上直接铸刻的饕餮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但在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用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动物头部图案的铜牌饰上,却已经形成了这一动物纹的基本模式,从而开启了中国青铜器动物纹的先河。(一)几何纹几何纹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早已出现,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则开始模仿陶器的各种几何纹饰类型,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连珠纹、弦纹和云雷纹,从而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先河。这些几何纹虽然相对单纯和平面化,却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体现了丰富的审美风尚和极具时代性的文化内涵。最早出现的连珠纹图案呈小圆珠状,有单排和双排两种横式排列,圆圈也有实心和空心之分,多饰在器物的肩上或器盖的边缘等部位,其形成也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如青铜器上的乳钉等,首先可能是防碰撞的实用功能和相对规则的装饰功能的统一,后来其实用功能退化,渐渐演化为专门的装饰性图案。二里头乳钉纹斝颈部突出的圆饼状乳钉纹(即连珠纹),作为青铜器上简单而原始的纹饰,就是在防滑的实用基础上而形成的。据考证,连珠纹是用一个管状器在陶范上印制的,圈与圈间距的疏密,横行排列的整齐,虽不很严格,却显得自然。如二里头铜爵上也饰有很不规矩的圆点纹,作单向或双向排列,类似的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角,其杯体下部也铸有圆圈状的连珠纹。弦纹也是青铜器上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条,简洁朴素。它一般与乳钉状连珠纹配合使用,并且多作为连珠纹的边框。如夏代晚期的乳钉纹管流爵的颈上也饰弦纹三道,其间夹杂疏密有致的双排乳钉纹,显得规整而又有变化;二里头出土的铜斝,与鋬相背的腰腹正面装饰有两道凸弦纹,中间则夹有一排五颗乳钉纹,从而在腹部形成了一周由凸弦纹与圈纹组成的宽带纹,显得简洁而利落,形成了夏代青铜器纹饰的特有形式,与青铜时代的其它阶段的纹饰风格迥异。云雷纹是夏代青铜器上最为典型的几何形图案,是用利器在陶范上刻划而成,圆柔形的云纹和方折形的雷纹连续出现,构成了回旋式线条,显得自然流畅。夏代青铜鼎的腹部一般多饰以云雷纹,较特殊的是二里头六区(KM3:2)青铜戈,其曲内后部也铸有凸起的云纹,纹间的凹槽内还镶嵌有绿松石,将相对神秘庄重的云雷纹打扮得楚楚动人,寓庄严与审美于一体。这种云雷纹的阳纹线条在纹饰中间均形成一个圆圈,颇似神秘而狞厉的斜角目纹,周围再搭配饰以抽象而富于变化的阳纹线条,整个构图简洁而生动,寓狞厉与生气为一体,很可能就是商周青铜鼎上兽面纹的胎形。除此之外,二里头文化中出现的几何纹还有近似水涡的涡纹;阳纹线条纵横交错而成的网格纹,如二里头遗址五区M1:1青铜鼎腹部饰有粗疏的带状网格纹;以及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如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圆形青铜器上就饰有两头粗中间细的十字纹,另外一件夏代晚期的镶嵌十字纹方钺在其中心圆孔周围的正反两面也用形状规整的小绿松石片镶嵌成两周十字图案,并在其内外用绿松石片组成两个圆周将其围住,整个图案排列整齐有序,又富于变化。十字纹、圆圈纹与中心镂孔形成方圆,体现了虚实融合的和谐形式感。(二)动物纹到了夏代晚期,铜牌饰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青铜器中以夸张形式或以幻想中的动物头部为主体的抽象兽面图案,这也是迄今发现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动物纹。该纹饰的动物头部,除两眼之外的其他部分,均为抽象的,而不是具体表现实样的。这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遗址中石锛上怪异的动物纹饰,身上横条沟曲形的刻线与青铜兽面纹就极为相似,新寨二里头一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器盖上也有类似的怪兽纹饰。夏代兽面铜牌上的兽面纹,图案设计简单质朴,特别突出兽目,后来逐渐发展成二里头玉柄形器上的饕餮图案,并成为早商及其以后青铜容器上兽面纹和饕餮纹的祖型。李学勤分析山东日照两镇的玉锛饕餮纹、河南偃师二里头铅的嵌绿松石青铜牌饰饕餮纹时,也指出了其审美过渡性:“山东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饕餮纹确实可以看成良渚文化和商代这种花纹的中介”[5]。夏代也有部分铜酒器在器盖的边缘饰以变形的动物纹图案,并且特别突出骇人的双目,营造了一种威严的氛围,既与使用者的礼仪和等级地位相呼应,也与夏代关于龙的神话传说相印证。夏代青铜器上的动物纹装饰,当为商周同类青铜器纹样的滥觞,而且经过变形的动物纹图案也形成了后来青铜纹饰的主体。总之,夏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一方面赋予了青铜器外在形式的华美与瑰丽,如青铜质料的器物表面,刻以单层平雕纹饰,且纹饰多作条带状,往往给人以既有力度和锐度的触觉感受,又有流畅和圆润的视觉感受,“灵活的线形纹饰弥补了青铜器体块特质的不足,赋予了凝重的青铜器以生命的气息”[6],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艺术审美韵味;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夏代先民把现实以及臆想的物象铸刻在象征权力、威仪和用以祭祀的青铜礼器上,如夏代九鼎的纹饰既满足了其宗教性的龙崇拜,也通过把天下各地的自然资源和财富绘制成图象,刻铸于鼎上,以此作为帝王享有灵物和征收贡赋的象征,突出其现实的攫取权力和树立威信的政治意义。三 艺术风格夏代青铜器由于工艺技术的演进而极大地促进了先民们审美理想的物化,在各类器物造型和纹饰的审美设计中,充分吸收夏王朝这个全新社会形态中的精神内涵和生活习俗,将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形象化抽象化地熔铸于这一高贵典雅的青铜器物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青铜艺术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整体适应性。一是寓意象征性。夏代青铜礼器和兵器的特定功用及其造型纹饰的文化内涵是极具寓意象征性的,不仅寄寓着当时夏代贵族和下层民众对所谓自然力量的利用和膜拜,而且还直接象征着当时社会的政治权力和等级制度。青铜礼器和兵器造型庄重,纹饰逐渐走向神秘化,发挥着“钟鸣鼎食”的重要作用。《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夏代青铜九鼎的纹饰图案在象生的背后,仍然隐含着一定的表意性,用鼎的大小、轻重和不同形状、纹饰来象征各种事物和等级制度,既是天下各地自然资源和财富的体现,也是帝王享有灵物和征收贡赋的象征。夏代晚期出土的镶嵌十字纹方钺,根据其平直无锋刃的造型和镶嵌绿松石十字纹的纹饰判断,应该不是一件简单的兵器,“而可能作为仪仗用,是一种军事权力的象征,是现实所有者身份的特殊兵器”[3],寄寓象征着夏代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内涵。同时,夏代青铜器的装饰性纹饰自此一改以往的仿生化形式模拟,更多地向着抽象化方向发展。如镶嵌十字纹方钺上的十字纹,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二里头五区M4出土的青铜兽面牌饰,有突出的圆目,装饰性和抽象性特征较明显。夏代是一个充满残酷战争和奴役的时代,这种兽面纹饰“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7],夏代青铜礼器的王权性象征在其纹饰尤其是在兽面纹中彰显无疑。因此,夏代社会生活内容和宗教礼仪的丰富,特别是青铜礼器和兵器的精神性特征,强化了夏代器物创造的寓意象征性。二是庄严厚重性。青铜器在夏代作为国家第一重器,其礼仪性比当时全社会普及的陶器要浓厚得多,无论是其坚硬的质地、凝重的色泽,还是独特的造型、别样的纹饰,都在陶器、玉器的基础上融入了审美形式的因素,呈现出威严而凝重的审美风格,形成一种独具时代气息的庄严厚重美。如夏代青铜爵改造了以往陶爵的基本造型,力求使器物的上中下各部位比例协调,左中右各部位保持平衡,以便器物的重心落在中心位置,从而取得沉稳的视觉效果。同时,流管等附件的安置,也在不破坏整体平衡的原则下进行,成为一种有效调节平衡的手段,显得规整而庄严;镶嵌绿松石兽面纹图案的双目以及周围的抽象化线条,装饰虽简洁,却突现出神秘动物的凶猛与残酷,且采用对称平衡的方式,更是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审美感受。同时,夏代青铜器的社会政治功能性也极大地影响着青铜艺术的发展方向,几何式的方圆结构,长短大小的比例变化,器腹多为圆方造型,下面贯之以三足,与夏礼的规范性合拍。如青铜鼎在仿照新石器时代陶鼎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国家的理念,对称规整的双耳立于口沿之上,坚实浑厚的三足承于圆腹之下,营造了一种厚实而稳定的氛围,确实有“定鼎”的气度,成为国家的象征。厚重而不失其精致,形体规整而又显得大方,夏代器物在活泼愉快的自然美基础上形成了厚重而神秘的庄严美,而这种庄严厚重性蔚为夏代青铜艺术的主流,也是整个三代青铜器艺术的审美特质之一。因此,夏代青铜器整体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青铜艺术本身内在求变的的传承与创新有关,另一方面外在的社会、政治、文化也在其演变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实现了器物整体造型和纹饰庄重风格和现实社会权力等级制度庄严氛围的完美统一。三是整体适应性。夏代青铜器尤其注重器物造型、纹饰及其功用的整体适应性。“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造型,主要是器物的形象特点,各种附饰和纹饰的整体适应性水平”[8],因而夏代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造型也正是表现为其形制、装饰和功能的整体性和相应性,在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上,均讲究别致的形制与其特殊功能的紧密联系,讲究纹样及图案在各种不同器皿具体部位结合时的“适形造型”方式。如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夏代钉形柱爵,其中腰极细,与上部伸出的流尾,以及下部外撇的锥足形成分段,既利于饮用,又方便摆放,形制与功用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此外,夏代青铜器的纹饰,也“布置严谨,意匠奇妙,虽是一种装饰艺术,但和器的形制是一致的,表现一个时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征,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形态”[9],并且这些纹饰形象随着不同时代的社会风俗和制作目的的不同,附着于不同的青铜式样上而表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与艺术趣味,从而突显了夏代青铜器的纹饰与功用整体适应性的时代特征。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呈盾牌状的铜牌饰,其凸面由各式形状的绿松石片粘嵌排列成浅浮雕式的兽体形象,多为龙的各种变体,且下体背侧有的还饰以卷云纹,飞龙在天的威严和自由,与夏代先民的龙崇拜思想以及铜牌饰的礼仪功能相得益彰,铜牌饰的纹饰与功用也就在夏代先民的想象中得到了整合。“中国真正进入青铜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的,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5世纪中叶,包括古代文献上记载的夏、商、西周和春秋几个历史时代是中国的青铜时代。时间长达1600年左右”[10],而在这1600年的演变历程中,夏代青铜器中礼器和兵器的两大工艺造型,几何纹与兽面纹的工艺装饰,以及独具时代特征的庄严厚重的审美艺术风格,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青铜器工艺的源头,为商代和西周时代青铜铸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参考文献:[1]张之恒 周裕兴.夏商周考古[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2-33.[2]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4-15.[3]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夏商篇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16.[4]郑光.二里头陶器文化论略[J].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4.[5]李学勤.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J].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90.[6]朱志荣 邵君秋:《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1: 99.[7]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7.[8]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5.[9]容庚 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02.[10]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75.

青铜器的论文大概2000千字 ,我能够提供的哦

关于h5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21】中科院报告:我国现代物流2007年将保持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2月24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3、【2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国仓储与物流网,2007年4月29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一、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二、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根据相关规定,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期刊)、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专利及电子文献等。

按照如此: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网址)。注明:[N/OL]为[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论文是很多大四的学生都要写的,论文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大学生能不能顺利毕业,在写论文的时候需要参考文献,那网页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

一、网页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报告撰写人、论文集主编等).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或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

[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10-04.

二、参考文献格式注意事项

1、如果同一文档需要在文档中多次引用时,一定要在第一次参考此文档时标明尾注。如需再次参考本文档时,先单击“插入|交叉参考”和“参考类型”,在选择“尾注”,引用的内容为“尾注编号”,最后选择其相应的文献,点击插入就可以了。

2、参考文献被引用内容不宜太多。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数量最好不要超过15篇文章,评论的数量能稍微多点,但也不可以超过25篇文章。

如何写一份完美的标准版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电子商务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

2、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电子商务

3、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电子商务

4、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电子商务

5、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电子商务

6、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电子商务

7、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电子科技

8、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互联网周刊

9、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经济师

10、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经济师

11、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经济师

12、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通信世界

13、电子商务代表网站及业务模式分析、通信世界

14、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5、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6、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会计之友(中)

17、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内蒙古电大学刊

18、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内蒙古电大学刊

19、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华北、东北地区XX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

21、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同济大学

22、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商场现代化

23、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

24、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商场现代化

25、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商场现代化

26、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商场现代化

27、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商场现代化

28、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商场现代化

29、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商场现代化

30、web、2.0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

[1] 梁静 着.销售互动中的说服效果:给予消费者说服应对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7-38.

[2] 银成钺,杨雪,王影.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问互动行为研究[J]. 预测:2010:15-20.

[3] 蒋婷,胡正明. 服务接触中游客间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J]. 旅游学刊.[37] 张岳.信任与感知风险对客户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2(392),2:150-86-91.

[4] 黄莹,朱建荣.网络口碑质量对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2-24.

[5] 綦晓燕.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144-146.

[6] 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7-9.

[7] 李宛颖. 在线销售考虑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学,1999:37-38.

[8] 井森,周颖,王方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6,2(16):164-169.

[9] 孙瑾 着.消费者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50.

[10] 吴佩勋.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3(2):83-89.

[11] 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 李小梅,李定家. 网络购物之降低风险策略研究[J]. 第一届网站经营学术暨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0:132-136.

[13] Libai B., Bolton R., Bügel M.S.,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 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16] 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关于党论文的参考文献

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我整理了党建论文格式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一:《党建工作研究》 摘要:党的的召开为我们的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被写入党章。本文首先分析党在各个探索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了理论成果,然后指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在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党的;党建工作;建议 中国共产党的第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经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通过了党章修改的建议,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写入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行动指南。党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招开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会,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额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实践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只要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党的的召开对于党在新时期团结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有重大的意义,党的的召开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的共产党员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继续的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发,推动社会的各个行业朝着科学发展,安定和谐的局面发展。 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理论以及关于党的建设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基本理论及党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积贫积弱,面对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中国的革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思想理论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指引,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 经验 的 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党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在党内开展 文化 理论的学习,以及整风运动,提高了党组织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党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我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同志经过广泛的实践活动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新的认识。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困难,但那都是暂时的,经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带集体。邓小平结合世界发展的形式,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提出了改革开放等一些列举措,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党的建设上,注重党员理论知识和政治意识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每个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全体党员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三)改革开放以后直到现在党的基本理论以及党建工作 经过改革开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了综合国力。当代社会正在面临着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世界多级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当今世界的格局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党审时度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新时期党的建设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党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我们的党在党员内部开展拒腐防变的理论 教育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全体党员的理论知识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取得显著增强。 二、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加强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党建工作,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做好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完成各项任务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二)加强党建工作是保障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我们党经过近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的结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我们的党在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党建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只要抓好党建工作,才能保障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领导能力。 三、在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重视党校的作用,努力的培养积极分子 为了壮大党的队伍,我们的党应该充分的重视“党校培训”计划的实施,培养出更多的积极分子。要充分的认识到党校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为党的队伍提供有充足的人才保障,才能提高的党的战斗力。在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其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每一名积极分子都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人才。 (二)创新党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党建文化 在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党员管理体制的建设,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党员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党建工作的实施,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在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党员的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党员的文化修养,增强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重视基层党小组的建设,优化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办事效率。全体党员都应该树立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党的管理体制建设为契机,努力的提高每一名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总之,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期要更加充分的重视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薛明飞.有关“以人为本”理念运用于高校党建工作中[J].南京大学学报.2008,12(4):22-24. [2]朱明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开展党建工作[J].求是,2008,20(7):33-35. 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二:《强化党建创新 推动企业党建工作》 【摘要】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涉及范围广、考虑因素多。党建工作能为企业、职工解决诸多问题。可以有效的促进职工与企业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职工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需要党建工作紧随社会前进的脚步,为广大职工服务。这就需要党建工作不断的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党建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创新党建推动企业 一、创新是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 党建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要求作风严谨、态度端正。党建工作更是一项生机勃勃与创新的事业。 1、无论何种创造,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有创意的观念作指导。党建工作,需要在当前形势和工作任务面前发挥高能力,提升全面水平,要在观念上来突破。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 2、创新能够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持续步入更高的层面。回顾历史,一部关于党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一部不断除旧迎新的历史。从近几年党建工作的实际经验看,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挑衅战,我们的党建工作者在党建工作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如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增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了企务公开等,进一步缩短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些有效的路径,与时代要求相协调,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涯中,产生了很大的进步效应。但这些改革与创新仍然是初层次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善于发现,持之以恒地开辟新思路,才能推动党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3、当前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有着辽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进步,为我们今天的党建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譬如,以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为标志的经济领域处处体现着活力,如何在这一新天地里造就党建工作的华丽篇章,是全基层党组织都考虑和实践的新问题。此外,伴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前进的脚步,多元化的思维使人们的认知世界绚丽多彩,这当中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的干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急切需要广大党建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又要在行动上主动出击,更要在实践上进行积极探索,才能使党建工作走在新形势的前列,实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全面创新,全面出击 1、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有新突破。调查研究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为此,要在组织系统兴起积极调研之风,竭尽全力构建全面的调研机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思路,做出新对策,完成新成果;通过调研开阔视野,把握命脉,形成合理的、有效的认识。对于有新意的调研成果,要勇于放在工作中试验,并着重总结、改进和完善;对于成熟的经验,要提升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办法、建议和规章,督导基层工作,提高全面的工作能力。 2、抓突破,在工作重点上新意。没有新意,就没有进步,更没有发展。抓住关键点,就是把握了主要矛盾。组织部门要围绕主要工作,寻寻找工作的突破口,找准工作的要塞,大力实践,创意性地展开工作。当前形势下,尤其是要抓紧干部制度改革这个要点。因为干部制度改革带动全局、左右全局、影响着全局,直接关系到我党的全面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出发,紧密围绕党建工作的重点、疑点问题,全力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做模范。 3、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提高创新意识。抓典型,就是采取以点带面策略,通过塑造各种的典型,带动党建工作全面开展,推进整体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要步入基层全方位筛选各种有力途径、寻找各层次的模范,运用扶持、帮助、指导的 方法 ,总结有效的经验,提升典范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典范存在的不足和疑难,努力构造党建工作的模范群体,以此带动整个党建工作持续发展,使党建工作在典范的影响下持续创新,整全面推进。 4、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提高创意。党建工作要有新意,需要以积极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各级党建部门要全面创新机制,防止和杜绝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促使党建工作的“三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党建工作进行合理剖析和分析研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步骤,用以指导和筹谋党建工作。要明确 岗位职责 ,严厉岗位纪律,真正在党建战线形成一系列职责明了、程序规范、执行有力、方便运转的工作机制,为党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改进手段、探索新思路 1、方法创新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点。新时期党组织要认证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适合社会发展的有效方法和举措。党建工作需要着眼于整体推进和全面贯彻,同时,考虑方式上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要有党建方面的刚性的教育和管理,又要有人性化的鼓励和关怀。要做到“上下沟通及时,及时处理问题”。拓宽视野、敞开思路,努力增强党建工作的活跃性。 2、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开阔的途径和舞台。充分利用网络简单快捷、高效的信息传播优势,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每一位党组成员,牢靠掌握党建工作的主动权、拓展党员教育的 渠道 、促进党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推进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拓宽联系广大职工的路子,丰富服务职工的内容,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3、取缔论资排辈,让党组织拥有良好的人类资源。高素质的队伍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有力保障。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敢用人才、成就人才。不断改革和创新用人机制。切实把想做事、会做事、干实事和职工拥护的优秀人才,不拘一格选拔出来,予以重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在 政策法规 、技术、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大对党组织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优秀者的素质和能力,努力为其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优良的条件。激发广大党员坚定信念、 爱岗敬业 、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4、改变学风作风,摒弃不良作风,促进党组织只能更好的发挥。学风和作风可以直接反应党组织是否具备先进性;是否能更好的发挥服务广大职工的作用。企业党建工作面对的是广大职工,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服务好人民的切实利益,是党组织吸引人、凝聚人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因此,一方面要以转变作风为契机、积极推进服务型党建工作。转变作风,提高党组织水平,做好人民的标兵。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先春.关于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党的建设,2006(10). [2]王宪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党建研究,2006(01). [3]韦振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党建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0). 党建论文格式范文篇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 一、引言 在 企业管理 中,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它们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想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将这两想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两项工作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的重要性,依照融合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两项工作的互相融合。 二、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的重要性 1.化解两项工作间的矛盾,实现双赢局面 企业进行公司治理的做作用就是要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改变,企业必须跟紧改革形势,做到企业治理的与时俱进。我国的企业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同时还是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每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有党组织,并经常开展党建工作的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得到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由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就能够促进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通过二者的统合化解两项工作间的矛盾,实现双赢局面。 2.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完善 由于企业形式的多样化,不同的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企业的党建工作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模式开展,实现不同企业党建工作的差异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企业党建工作能够与公司治理互相适应。国有经济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中包括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容。作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一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断的对党建工作进行完善。 三、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经营管理管理中开展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必须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保证两者目标的一致性 为了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加强对公司治理工作的完善,保证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基本利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完善公司治理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保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要对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调和,实现利益平衡,实行合理的制约与激励制度,杜绝重大决策失误的出现。企业的党建工作目标也要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保持一致性,两者之间仅在工作方式与体制建设方面存在非对抗性的差异。只要避开这些差异,合理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实现它们目标的一致性。 2.保证两者协同发展 想要实现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就必须保证两者的协同发展,杜绝两者之间出现不和谐的情况。还要根据公司治理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从中找到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相互融合最佳时机,实现两者的融合,使它们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建立理论基础,创建良好的经济形势,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具体方法 1.促进两方面人才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两方面人才的沟通与交流可以通过进行党组织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的活动,进一步拉近企业管理者与党组织间的距离,实现人才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此外,好友的企业采用企业决策者与党员互相交叉任职的形式,促进企业决策者与党员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工作的共同发展。 2.召开管理者与党组织的联合会议 想要这种方法能够顺利实施,要求企业管理层与党组织的权力以及地位实现平等,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企业党组织成员在参加党务工作时,必须保持自己的专职人员身份,不能在参加党务工作的同时兼任其他工作岗位。会议的举行由企业管理者与党组织成员共同负责,会议的内容就是对企业内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坚持民主原则,并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探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能够化解两项工作间的矛盾,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和公司治理工作的完善,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两者之间的融合工作,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1. 2017党建论文范文 2. 党建信息格式范文 3. 大学生党建论文范文 4. 党建论文范文参考 5. 大学生党建论文范文

  • 索引序列
  • 关于hpv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思考的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铜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h5论文的参考文献
  • 关于党论文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