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闫佳坤

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闫佳坤

发布时间:

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闫佳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单纯的要求“治病”,也注重整个治疗期间的舒适度,这也促进了护理领域的飞速发展,目前护理学已经从“帮医生打杂的”变成了一项辅助治疗的、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专业学科。作为医学的延伸,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不过一名护理专业学生要想成为护士,首先要完成学校制定学业,拿到相关毕业证,毕业论文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下面我们以吉林大学为例,分析下护理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及评分标准。一、目的及意义设立护理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旨在培养和检验考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科研意识及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它既是本科自学考试必须履行的程序,又是主考院校及考生科研水平的展示。二、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一)资格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生,应是已经参加吉林省自考办组织的护理本科段自学考试,全部科目成绩合格的考生。(二)程序1.具备上述资格的考生,向吉林大学护理学院提出申请,交纳论文答辩费(费用按吉林省自考办统一标准执行)。2.上网下载《吉林省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段)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撰写指导》。3.开题:考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护理专业中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自己的论文撰写方向(具体论文题目自拟)。4.论文题目确定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考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5.指导教师资格要求:与所撰写论文相关领域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或医生担任。6.按毕业论文书写格式书写毕业论文(见附件1)。7.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程序见后)。(三)毕业论文撰写要求1.论文内容应具有真实性、科学性,不得抄袭。2.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数据可靠。3.正文字数3500字左右;认真校对,保证文字、标点使用准确。4.论文必须采用A4纸打印,字体、字号以论文的书写格式为标准。5.毕业论文一律为横开本,左侧装订。(四)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1.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1)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准确、简短、醒目,不超过20字。(2)如果题目过长,可用副标题说明。2.作者姓名及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3.摘要、关键词(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小四号宋体)(1)论文摘要要求(中文)在300字以内,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分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综述论文摘要不要求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连续排列,不分段。(2)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便于了解主题。尽可能选用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中的词或词组,一般为3~5个。4.正文(小四号宋体)(1)前言(2)资料与方法(3)结果:数据/统计表/统计图只是描述,不加以评价简要的图表应按规定绘制,图中文字及数字均用印刷体剪贴,附图应有图序和图注。表格线条力求精简,一般为三线表,附表应有表序和表题。(4)讨论和结论:针对结果进行阐述、推理、评价。5.参考文献(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已正式发表,又与论文密切相关者。一般应以5年以内的文献为主。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依文中出现先后为序,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标注[1]。参考文献要求科研论文5-10篇,综述论文20篇以上。书写方式为:(1)期刊 序号 作者名.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年,卷(期):起止页[1]王芳杰.不同年级本科护生压力情况调查分析.护理研究杂志,2008,22(9B):2370~2371.(2)书籍 序号 主编者. 书名.版次.卷次. 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止页. [1]李继平主编.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2~45.(五)毕业论文答辩1.毕业论文必须经过答辩环节方可评定成绩。2.主考院校成立论文答辩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答辩。领导小组下设论文答辩考核小组,每组由三名专家组成。3.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的考生应是全部理论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4.获得毕业论文答辩资格的考生,按主考院校通知,于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参加答辩。5.答辩程序①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者报告毕业论文选题依据、价值及主要内容、论证方法等。②答辩考核小组成员向答辩者提问、质询。③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者经过准备思考后进行答辩。④考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⑤答辩时间为每人10分钟,提问5分钟。(六)成绩评定1.成绩评定程序 根据毕业论文评定标准(附件2),答辩考核小组三人分别根据答辩者毕业论文的内容评定出毕业论文和实践部分的分数;再根据答辩情况分别评出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分数;然后小组经讨论给出分数;最后由答辩领导小组讨论评定出最后的分数。2.毕业论文成绩等级 优秀(90分~100分); 良好(80分~89分);中等(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3.考生答辩完毕,当时不公布成绩。可通过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网(Http://Www .http://Jiste.Com.Cn)查询成绩。4.毕业论文及格以上成绩可获得毕业资格。符合毕业各项条件者,可到当地招生办办理毕业手续。5.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者,本次不予补考,但可参加下一次的答辩。6.如发现考生的毕业论文有抄袭现象,或他人替考等舞弊行为,主考院校有权按《吉林省自学考试考生违纪处理规定》执行,取消其答辩成绩。推迟半年毕业。(七)考核纪律1.有直系亲属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教师及工作人员不得参与该考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2.参加论文答辩考核的教师及工作人员如有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汉语言文学领域和信息化的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全能型汉语言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 教育 渗透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人文修养和自我审美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美地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详细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和完美渗透,旨在更好的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渗透性

汉语言文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通过文学作品来提升一定的审美能力,从而感受中华 文化 的博大精深。

一、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汉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文学作品也带有自身的审美因素,它们是各个作家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去利用这一点,不能完全的进行“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挖掘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具体的内容和字眼,组织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和延伸意义,观察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学表现形式以及文学作品内在的结构,从而去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来吸引学生自主地去发现作品的美,从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审美意识,在这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审美的能力。比如,在古代文学《唐诗三百首全卷》中李白的《行路难》中,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来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大有比兴的意蕴。试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诗人更是借助云帆、长风以及沧海这样的意象,来描述出了诗人美好的愿景,忽隐忽现的云帆正在他心中的憧憬。教师就是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小细节,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注重教学中的方式革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若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审美教育,首先教师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同时还要结合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讲放到理解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部分作品初理解的分享与交流。只有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当中,可以通过将名人 故事 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来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中。像讲到新月派的现代格律诗的时候,谈到了《徐志摩诗集》,学生可能因为之前了解他因接受过西方的教育,擅长写一些浪漫的诗文,如《再别康桥》。但是理解还是浅层次的,那么我将徐志摩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遇到的不同女人而写作风格的不同变化一一呈现开来,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凌淑华、陆小曼四个女人之间的 爱情故事 以及作品的不同特征讲,学生听的也入迷,自然也会激发去自主阅读更多的格律诗歌。

三、利用作品内的作者情感,锻炼学生的审美鉴赏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也因为不同的作家给我们文学的世界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景观。汉语言文学中很多作品中所描述的场景或意境,无一例外都是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或者内心写照,带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解读作家的文学作品,而是要解读作家本身的情感。通过作品帮助学生走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当时在写作时的某种情感。要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文学内涵和深刻情感,就靠教师对于学生审美鉴赏的锻炼了,以此方可追求更深层次的美。比如,在1980年的中国文学就是倾向于对于历史的沉思,以至于整个时代的主旋律为审美中的沉思。通过作家创作的角度看出,历史的沉思以及政治的拨乱反正也正是赋予文学创作的心灵呼唤。像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柯云路的《新星》、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等,在这些作品当中,作家的感情是充分流露出来的。正是由于对人生解放的追求,以及对直面人生的审美沉思,才使得那个年代的作品富有了独特的意味和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教学生从作者的感情入手,来锻炼审美鉴赏。

四、引导学生来自由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定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作者内心思想感情的物化。很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讲课的时候过于重视一些纯粹地理论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自身实践,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文学课堂的“满堂灌”现象和全班学生的“有口说不出”的尴尬境地。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一定要借助熟悉的实物或者情境,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避免纯粹的理论呈现,使学生能够对汉语言文学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曹雪芹《红楼梦》中,其实有很多地方就是通过梦境来表现了主题和人物心理的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拓展,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遐想。像中间秦可卿将宝玉安排到自己卧室,然后宝玉就做了梦,梦中与可卿有了儿女之事。让学生通过这个场景来猜想秦可卿这个人物。就有同学说,这个人物应该是有原型的,是曹家实有的一个袅娜纤巧的人,而雪芹可能在少年时代也曾被她所痴迷,长大后通过理性的分析,出来了红楼梦中的可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所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文学的优势和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武生.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4)

[2]王尹华.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刍议[J].北方文学,201(52)[3]师会敏.美育视野中的文艺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5)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写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判断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以及进行日常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方法 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关键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涉及教育、传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业,社会需求量也相对较大,而这些岗位对就业人员的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即便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写作能力也不能被信息技术所取代,所以,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必然趋势。

1注重教学的长效机制,开启写作系列课程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能仅仅局限于大一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远达不到目的的加强培训课程,需要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仅开一门基础课、并只开一学期,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目的的方式作出改变,重新建立更具科学合理性的有效教学方案。注重将课堂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设置写作系列课程,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一直贯穿到大四,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模式。

1.1培养基础技能。

在大学的第一年,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写”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好习惯,在长期阅读中积累素材,拓宽自己的视野,加强学生对 文章 的理解和欣赏力。在这个阶段里奠定基本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写作训练,题材不限,形成长效训练机制。倡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积极对写作技巧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基础训练的积累和点评,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1.2进行技能训练。

在大学第二年,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们在其中对写作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怎样的写作风格?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情绪呈现?接着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猜想构思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抒发表达能力、素材积累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等。

1.3进行技能提升。

大学的第三年,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前面两年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通过拓展来提升自己对文学的鉴赏力。通过多种文体以及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水平,包括诗歌、小说、 散文 、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要对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写作实践,通过多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从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1.4写作成果验收。

大四时大学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利用好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老师通过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的反馈信息来评定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写作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对自身的应用文写作水平进行实战演练,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写作来考究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高素质的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利于学术交流的同时留下有利的参考资料。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统一性,比较多样化,但其中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例教学是多年教学实践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 教学方法 之一,那么什么是范例教学呢?就是把教科书中的写作理论与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让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应用的例子具象化。通过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扭转学生惯有的消极学习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授课时,应当注重将写作课程与其他文学课程进行融合讲解,在写作课程讲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知识,有效地结合文学与写作理论。具有很强规范性的写作中,无论是技能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是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写作,都应从经典的 范文 中提取相应精华和写作理论,在进行相应知识授课前使用适当的例文铺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范文来印证写作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写作更规范。

3建立写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得出写作教学过程中效果和问题的精确反馈,对今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认识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能够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思考写作改进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在评价收到的信息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科学客观的写作评价体系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写作课程也分多种,并且各有不同,那么对他们之间的评价也应当是存在差异的。写作评价体系设立完成后,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按照相应标准对写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进行 自我评价 ,分小组进行互相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布和点评讲解,对学生差异个体进行尽量全面的 写作指导 ,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在点评和指导中对自身进行改进。

4结束语

总之,为了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就要采取有利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不仅能为学生就业铺就顺畅的道路,也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226-227.

[3]黄悠纯.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延续性训练的探索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6).

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既有发展机遇也存在发展困境。优化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教学发展的策略是: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困境;优化策略

汉语言作为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如今其发展已逐渐呈现 出国 际化的趋势。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均具有了新的特色。本文就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一、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

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基础上,在通过网络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行的语言。其主要在汉语言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创新,将部分汉语言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反映生活中、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问题。比如网络流行语“喜大普奔”,其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 成语 的缩略形式,体现了一种愉悦、激动的心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新的特点,其表现出了跨越时空、数字化、网路化的特点。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通过微信、QQ、微博等现代多媒体网络平台交流与互动,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之间交流更加多样化与富有活力。[1]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不利因素。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有时往往与严格的汉语言语法结构、造词规律有不符合之处,未遵循正确的汉语言用语规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学习、贮备知识的青少年而言,会对其使用正确汉语言的习惯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于 传统文化 的弘扬与发展。[2]

2、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同时更多的年轻人已成为了主要的力量,汉语言受众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不利于正确汉语言 思维方式 与规范的形成,对于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在新时期的今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与内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仍然体现出了只重视理论知识、课本知识,缺乏课堂互动与实践性不强等特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汉语言思维习惯由于受到多媒体的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改变。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汉语言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果,注重新时期大学生正确汉语言文学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形成与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分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二、汉语言文学传播在网络平台资源中的特征

1、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搜集、整合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网络资源,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更加的生动化与形象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图片、数据等多种题材展现、分析汉语言文学所涉及到的各种人物特点、故事背景等,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网络中比较 热点 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组成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老师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点评与评析,加以科学的引导。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2、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塑性

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整合。换种角度看,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数据库而存在。如,我们可以加强汉语言文学口语知识的练习,将诸多名家口语集锦放在专门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身所需的资料进行整合,最后才能更好地变成自身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解读。[3]

三、优化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具体策略

1、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新媒体时代,面临网络流行语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当规范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符合汉语言规范、能够形象反映社会现象的网络流行语是对于汉语言的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与学习,丰富日常用语。然后对于那些不符合汉语言规范、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应当坚决的杜绝,引导学生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弘扬。[4]

2、基于网络平台提升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阶段要想更好地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稳健发展,我们就必须要紧密依靠网络平台,打造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而且,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变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如何来促进多媒体 网络技术 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这些方面都是显得越来越重要。

3、建立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老师为主导,同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这样对这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此,只有在网络环境开放的情况下,逐步建立一个多元性和多样化的合作式教育,学生才可以通过网上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本文对于网络时代汉语言发展困境、特点的研究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并对新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对待网络流行语、丰富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还是生活用语中都应注重汉语言的规范性与规律性。

【参考文献】

[1]黄践.论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60-64.

[2]吴玉成.对目前党校汉语言教学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4(53)30-49.

[3]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04).

[4]高岭,土宁宁,马骏鹰.《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 报告 [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有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6. 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通知

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也要再次进行答辩,这是因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答辩,是学生毕业前必须走的程序,不能因为发表论省级毕业论文,就不需要答辩了。

论文答辩通知格式

进行论文答辩前要做好通知学生的准备工作,这可以让同学们事先有个好的准备。

各院系:

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以及本科毕业生有关工作的安排,全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结题答辩申请

凡通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学生,务必在教务系统上提交结题答辩申请,上传毕业论文(保密项目除外),校内毕业论文导师和院系审核,在校外做毕业论文的须通过院系审核。教务系统毕业论文结题答辩申请开放时间截止到5月30日。

二、答辩材料清单

填写、打印由导师签署意见的结题答辩申请表;

毕业论文纸质版;

实验型毕业论文的原始实验记录本。(*实验型毕业论文若无原始实验记录本的不予答辩)。凡在校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如无法提交实验记录原件的,可提交复印件,但必须有导师签字对实验记录真实性和评价的`书面说明。如果有的单位连复印件都不给提供,则需提供说明材料导师签字,单位盖章后带回学校交院系教学办备查;

三、答辩组织分组

各院系应在答辩前一周对全体答辩学生进行分组,要特别关注本院到院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提醒学生及时网上申报、选择答辩单位。

四、答辩要求

各院系应按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条例》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补充要求》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完成答辩工作。各答辩组要由不少于3位中级职称以上相关专业教师,答辩组组长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学生成绩的优秀率不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40%。各单位按做毕业论文学生数的5% 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各院系答辩结束后立即将院系推荐的校优名单在系统上确认提交,学校将对推荐校优的毕业论文进行查重,凡查重率超过20%的将取消校优评选资格。

五、毕业论文格式、封面要求、装订及材料存档

学生应严格按照《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统一封面的通知》执行。论文必须用A4纸打印(或复印)、统一封面颜色装订成册。装订数量由院系确定,要求院系必须保存一册(务必做到,下半年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每个学生的纸质材料包括结题答辩申请表、原始实验记录本和毕业论文纸质版。推荐为校优的学生毕业论文提交学校的材料必须完整无误以便上报学校档案馆存档。

2017届毕业生毕业在即,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对2017届毕业生毕业前夕总补考及毕业论文答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安排

1.补考时间

2017年5月22-25日。

2.考试组织

(1)《大学体育》课程补考由体育学院组织,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补考由考试中心统一组织。

二、有关事项

1.本次补考为2017届毕业生在读期间的最后一次补考,请各学院及时通知有补考科目的毕业生,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通知记录;请有补考的毕业生主动与学院联系,落实具体考试安排,不要错过考试机会,学生缺席补考的,自行负责。

2.请各学院需补考的毕业生做好复习备考,勿存侥幸之心。毕业总补考考场纪律要求与期末考试一样,实行全程视频监控。

3.请各学院做好毕业生补考名单和科目的统计以及汇总工作,妥善安排,确保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应补考科目的补考。

4.本次补考需缴纳20元/科的补考费,请补考考生在补考前将补考费交各教学学院教务办。未办理交费手续的考生,其补考成绩不予登录。

5.补考考生凭身份证、学生证入场参加考试,严禁代人考试的行为。

6.请各学院于5月4日(星期四)前将本学院专业课补考科目及人数、具体人员名单的打印稿和电子稿交考试中心。

7.请各学院于5月27日(星期六)前将学生毕业总补考成绩报考试中心审核登录。

8.各学院要按照学校考试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考务工作,并按规定组织阅卷、评分和成绩上报。

三、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有些学院已经做了答辩或预答辩,在我们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确保质量,请各学院做好以下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

1.答辩环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于5月15日-19日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按专业成立若干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参加,并主持答辩小组的工作。答辩秘书负责记录学生的答辩过程,答辩会记要内容要详细具体,要将问题和回答详细记录下来,所有参与人签名必须是亲笔签名。“答辩小组意见”一栏,必须给出具体的意见和评定成绩等级,而不能只写“通过”,且负责人必须亲笔签名。

2.文字重复率:各学院对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设计)应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认定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30%不得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教务处将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毕业论文(设计)再次进行查重,如发现还有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30%以上的院,将影响年终教学管理考核。

3.质量: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要对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成绩、评阅教师意见及建议成绩、论文水平和质量、学生答辩情况等进行充分讨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评定成绩。所有成绩评定不能打印或盖章,一律要手写。

4.格式:论文(设计)的字数、格式、文字表述、标点符号、图表设计、数据处理、照片张贴、标本配述、中外文摘要、参考资料的附录和注释等,应符合《湖南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必须将所有的原始材料装订成册,具体顺序为论文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书、中期检查、评审表、答辩记录表、论文正文。必须统一用A4纸、左侧装订,不能用活页夹。对于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答辩。

5.总结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各专业要认真总结,就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选题指导、能力水平、论文质量、成绩评定、写作规范、论文答辩等几个方面写出总结材料,并在5月27日前进教务系统录入论文(设计)成绩。各学院在6月1日至6月2日将毕业论文材料和放入档案的材料(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和答辩记录表)盖好公章后(盖学校的公章时间为5月22号-26号),一并交教务处实践管理科。

请各学院迅速传达和贯彻落实好本通知精神,严肃考纪考风,严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

查重帮论文查重提醒您,论文写作完毕之后最好借助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才能更好的修改论文。

吉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高炳钊,男,博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汽车传动理论与控制的研究工作,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和机械工程专业两个博士学位。

高炳钊,男,博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教师 毕业院校:日本横滨国立大学 、,高炳钊奖励记录 编辑 语音 汽车动力传动系的若干非线性估计与控制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东北师大研究生毕业论文省级优秀论文有奖金。东北师大在硕士博士的阶段也有优秀毕业论文,越往上分量就越重,所以硕士的高于本科,博士会高于硕士,要是博士毕业论文可以评为优秀,那么对将来找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的,而且可以拿到优秀博士的毕业论文,东北师大研究生校级的优秀学位论文是会有1000-2000元奖金。

2019年吉林省优秀学位论文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有教职工205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131人、正高职198人、副高职41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4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专职)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姜会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安志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国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华民、曹国华、曲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刘国军、曹国华、卜长莉、王晓华、曲轶、张宏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树仁全国模范教师:梁柱、杨华民全国优秀教师:姜会林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杨华民、佟首峰、金光勇、张宏、卜长莉、付跃刚、姜肇国、晏长岭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空间激光通信方向(姜会林)、高能固体激光技术(张喜和) 教学团队序号级别团队名称负责人单位年度1 国家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张树仁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2 国家级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姜会林 光电工程学院 2010 3 省级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石晓光 理学院 2007 4 省级 光学教学团队 王文生 光电工程学院 2008 5 省级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张树仁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6 省级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李洪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0 7 省级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希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8 省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刘薇娜 机电工程学院 2011 9 省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 徐熙平 光电工程学院 2012 10 省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赵建平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12 11 省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张淑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 12 省级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董相廷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3 13 省级 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马文联 理学院 2014 14 省级 金融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肃 经济管理学院 2014 培养模式&研究生成绩 学校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截至2014年底,学校共获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篇,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4篇;历年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在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逐年增加,85%以上研究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研究。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国防科工委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有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9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520余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地方院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红外物理、应用光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光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红外物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应用光学、工程材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教学、科研、生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名称负责人单位年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石晓光 理学院 2007 光电信息工程 姜会林 光电工程学院 200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刘薇娜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杨华民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09 光电子技术科学 孔梅 理学院 2010 测控技术与仪器 徐熙平 光电工程学院 201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张希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专业名称所属学院批准时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2012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光电工程学院 2012 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 2012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01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78年,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第六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5种硕士学位专业授权。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长春理工大学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一览表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及授权批次二级学科名称、代码及授权批次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第八批 2000 0301 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第九批 2003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 030110 军事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八批 2000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批 2000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增设2008 0501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50101 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第八批 2000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七批 1998 0702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70201 理论物理 第九批 2003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第九批 2003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第七批 1998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硕士第一批 1981博士第八批 2000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03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70301 无机化学 第九批 2003 070302 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 第十批 2006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02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第一批 1981 博士第八批 2000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第五批 1993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第六批 1996 080204 车辆工程 0802Z1 仿生机械 自主设置 2011 0802Z2 微光机电系统 自主设置 2011 0803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七批 1998 目录内不分设二级学科硕士第一批 1981 博士第六批 1996 0803Z1 光电仪器与技术 自主设置 2011 0803Z2 光信息技术 自主设置 2011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硕士第六批 1996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第五批 1993 博士第九批 2003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第六批 1996博士第十批 2006 080502 材料学 硕士第五批 199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第九批 2003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901 物理电子学 硕士第一批 1981博士第八批 2000 080902 电路与系统 硕士第八批 2000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第五批 1993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硕士第十批2006 0809Z1 光电传感与物联网 自主设置 2011 0809Z2 纳米制造理论与应用 自主设置 2011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硕士第七批 1998博士第十批 2006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第九批 2003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第七批 1998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第九批 2003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2(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硕士第十批 2006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第八批 200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第六批 1996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3 应用化学 第七批 1998 0831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目录内不分设二级学科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新目录对应调整2011 目录内暂未设二级学科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目录内不分设二级学科 1202 工商管理 120202 企业管理 第七批 1998 长春理工大学专业学位授权一览表专业学位类别分领域名称代码批准时间工程硕士(12个领域) 机械工程 085201 2000年 光学工程 085202 2000年 仪器仪表工程 085203 1999年 材料工程 085204 2001年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2001年 集成电路工程 085209 2005年 控制工程 085210 2009年 计算机技术 085211 2002年 软件工程 085212 2005年 化学工程 085216 2008年 工业工程 085236 2004年 生物工程 085238 2014年 工商管理硕士(MBA) — 125100 2009年 社会工作硕士 — 0352 2014年 应用统计硕士 — 0252 2014年 艺术硕士 — 0551 2014年 以上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截至2015年9月底,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另外,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导体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中心、吉林省激光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委重点科研平台: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吉林省)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与纳米技术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光电精密测量与数字化装配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与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精密微制造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电检测装备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微波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中小企业机电一体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长春市)纳米操纵/装配与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吉林省企业经济研究中心、长春电影文化研究基地、东北亚比较法研究所 学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一些成绩。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377项,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14年实现科研经费到款2.3亿元;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经济效益。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图书总计32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10万册,电子图书11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6个,其中自建数据库6个。重点收藏光学电子技术、机械、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文献。其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录、标准、专刊、产品目录及各种工具书。 学术期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收录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原三所学校均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打造了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一批名牌专业,为国家建设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2013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2月,学校被批准为吉林省首批应用型试点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总占地面积114.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总量204.77万册。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42.84万元。各类实验室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112个,企业出资独立建设、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中心5个。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与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相关高校的联合办学和学术交流。学校秉承“育人为本、突出特色,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模式,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现有教职工1055人,专任教师69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91人,占专任教师的42.1%,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6.8%,较好地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截至目前,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国家级烹饪大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吉林省春苗人才,长白山技能名师,二级、三级教授等一批高端人才。

学校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学校传统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本着以专业为龙头、学科为保障的指导思想,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农学6个学科门类、39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体系。已建成省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财经类高等教育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实验中心1个。

学校组建以来,取得了一大批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3项,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20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458篇,其中,重点期刊280篇,核心期刊894篇,SCI检索25篇,EI检索312篇,ISTP检索69篇,省级论文2878篇。主编出版教材4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省级优秀教材7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84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5项,获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4221人,其中本科生10028人,占70.5%。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在全国大学生各种竞赛中屡获大奖,特别是我校学生作为国家队成员,参加国际大学生无线电测向比赛并屡获金牌,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吉林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摘金夺银。我校37名同学光荣当选2008年北京奥运志愿者,并获得“中华金厨”奖。学校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10年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2年被评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

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吉林工商学院正在以崭新的形象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保障,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治校理念;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很多爱好段练身体,全面发展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有教职工2058人,其中,专任教师11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博士生导师131人、正高职198人、副高职41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4人;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专职)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姜会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安志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国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华民、曹国华、曲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刘国军、曹国华、卜长莉、王晓华、曲轶、张宏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树仁全国模范教师:梁柱、杨华民全国优秀教师:姜会林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杨华民、佟首峰、金光勇、张宏、卜长莉、付跃刚、姜肇国、晏长岭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空间激光通信方向(姜会林)、高能固体激光技术(张喜和) 教学团队序号级别团队名称负责人单位年度1 国家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张树仁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2 国家级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姜会林 光电工程学院 2010 3 省级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石晓光 理学院 2007 4 省级 光学教学团队 王文生 光电工程学院 2008 5 省级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张树仁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6 省级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李洪祚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10 7 省级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希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8 省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刘薇娜 机电工程学院 2011 9 省级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 徐熙平 光电工程学院 2012 10 省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赵建平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12 11 省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张淑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3 12 省级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董相廷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3 13 省级 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马文联 理学院 2014 14 省级 金融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肃 经济管理学院 2014 培养模式&研究生成绩 学校设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截至2014年底,学校共获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4篇,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4篇;历年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在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逐年增加,85%以上研究生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研究。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国防科工委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有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级优质教学资源,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9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520余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地方院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红外物理、应用光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光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红外物理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应用光学、工程材料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光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教学、科研、生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名称负责人单位年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石晓光 理学院 2007 光电信息工程 姜会林 光电工程学院 200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刘薇娜 机电工程学院 20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杨华民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09 光电子技术科学 孔梅 理学院 2010 测控技术与仪器 徐熙平 光电工程学院 2010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张希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0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专业名称所属学院批准时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工程学院 2012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光电工程学院 2012 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 2012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201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 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78年,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第六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 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5种硕士学位专业授权。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光学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长春理工大学培养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一览表一级学科名称、代码及授权批次二级学科名称、代码及授权批次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第八批 2000 0301 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第九批 2003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 030110 军事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八批 2000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批 2000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增设2008 0501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50101 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第八批 2000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第七批 1998 0702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70201 理论物理 第九批 2003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第九批 2003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5 凝聚态物理 第七批 1998 070206 声学 070207 光学 硕士第一批 1981博士第八批 2000 070208 无线电物理 0703 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70301 无机化学 第九批 2003 070302 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 第十批 2006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802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第一批 1981 博士第八批 2000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第五批 1993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第六批 1996 080204 车辆工程 0802Z1 仿生机械 自主设置 2011 0802Z2 微光机电系统 自主设置 2011 0803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七批 1998 目录内不分设二级学科硕士第一批 1981 博士第六批 1996 0803Z1 光电仪器与技术 自主设置 2011 0803Z2 光信息技术 自主设置 2011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硕士第六批 1996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第五批 1993 博士第九批 2003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硕士第六批 1996博士第十批 2006 080502 材料学 硕士第五批 1993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第九批 2003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0901 物理电子学 硕士第一批 1981博士第八批 2000 080902 电路与系统 硕士第八批 2000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硕士第五批 1993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硕士第十批2006 0809Z1 光电传感与物联网 自主设置 2011 0809Z2 纳米制造理论与应用 自主设置 2011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硕士第七批 1998博士第十批 2006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硕士第九批 2003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1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第七批 1998 081103 系统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第九批 2003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第十一批 2012(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硕士第十批 2006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硕士第八批 200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硕士第六批 1996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3 应用化学 第七批 1998 0831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目录内不分设二级学科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新目录对应调整2011 目录内暂未设二级学科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第十批 2006 目录内不分设二级学科 1202 工商管理 120202 企业管理 第七批 1998 长春理工大学专业学位授权一览表专业学位类别分领域名称代码批准时间工程硕士(12个领域) 机械工程 085201 2000年 光学工程 085202 2000年 仪器仪表工程 085203 1999年 材料工程 085204 2001年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2001年 集成电路工程 085209 2005年 控制工程 085210 2009年 计算机技术 085211 2002年 软件工程 085212 2005年 化学工程 085216 2008年 工业工程 085236 2004年 生物工程 085238 2014年 工商管理硕士(MBA) — 125100 2009年 社会工作硕士 — 0352 2014年 应用统计硕士 — 0252 2014年 艺术硕士 — 0551 2014年 以上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截至2015年9月底,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0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另外,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半导体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中心、吉林省激光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委重点科研平台: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吉林省)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固体激光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与纳米技术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光电精密测量与数字化装配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与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精密微制造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电检测装备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微波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生物检测工程实验室省部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中小企业机电一体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长春市)纳米操纵/装配与制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吉林省企业经济研究中心、长春电影文化研究基地、东北亚比较法研究所 学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术、光电仪器、光通信技术、光电功能材料、现代光学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法学、汉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一些成绩。截至2015年9月底,学校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1377项,包括“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项目,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2014年实现科研经费到款2.3亿元;研制开发的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电检测设备、生物医疗仪器、特效电影等高科技产品,均获得了经济效益。 馆藏资源 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图书总计32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10万册,电子图书11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6个,其中自建数据库6个。重点收藏光学电子技术、机械、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文献。其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录、标准、专刊、产品目录及各种工具书。 学术期刊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收录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索引序列
  • 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闫佳坤
  • 吉林省优秀毕业论文通知
  • 吉林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 2019年吉林省优秀学位论文
  • 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