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苯甲酸钠研究论文

苯甲酸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苯甲酸钠研究论文

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立下的功劳可不能因几个“害群之马”被统统抹煞。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例如,我们家家户户用的酱油,为了防止夏天发霉,必须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大家熟知的名牌饮料可乐等,为了防止变质也添加了防腐剂苯甲酸钠;为了在常温下保存水果 和蔬菜,可以采用含仲丁胺的气雾保存,或用有防腐功能的保鲜涂膜保存;肉肠为了保证其保质期,必须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及异维生素C等抗氧剂……有些添加剂还已经被保健食品和药物采用。例如着色剂红曲、甜味剂甘草甜和木糖醇,均被列入了2002年的药物名单。 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不添加防腐剂,食品会很快霉变,腐烂。花生等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肉类中产生的芽孢杆菌毒性都很大,不使用防腐剂,就更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乳酸 链球菌素、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钠等13种。苯甲酸和山梨酸在饮料中常用。 苯甲酸进入人体后,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形成葡萄糖苷酸,并全部从尿中排出体外,不在人体内蓄积。苯甲酸是已知防腐剂中比较安全的一种。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 脂肪酸,在体内可以直接参与脂肪代谢,最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几乎没有毒性,是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较安全的防腐剂。 市场上的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含有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其实都不够真实。事实上,所有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不含有食品添加剂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真实的。某些厂家之所以这样标识,主要是迎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一些误解,是一种误导消费的行为。

在罐头产品的加工工艺中,热杀 菌是最常见的工艺过程。由于大多数低酸性罐头制品的腐败菌都是耐热微生物,因此通常需要高温高压杀菌处理,但是高强度热杀菌容易导致产品色泽、质构劣化, 营养成分的损失,致使产品的市场接受性下降。本论文针对这个罐头加工的难点问题,试图通过研究低酸性罐头食品中腐败菌的耐热性影响因素,探索罐头食品杀菌 工艺改良的途径。论文以典型腐败菌之一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为对象菌,详细研究不同酸碱度、食品各组分、食品防腐剂和常见天然具有抑菌性的食品添加剂单独 或相互作用下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的影响,为合理改善罐头食品杀菌工艺条件提供了途径,也为提升罐头食品品质提供了思路。 论文研究了pH、NaCl、乳清蛋白、蔗糖以及上述因子相互作用时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指标D值和Z值的影响。结果显示,pH对芽孢D值影响有 阶段效应,pH5.0以下芽孢D值发生显著下降,另外低温对芽孢D值的影响要明显大于高温时的影响,而z值则随着pH降低而增大。蛋白质对芽孢耐热性影响 随pH、温度和蛋白浓度而异,pH6.0时,高浓度乳清蛋白(8%)在115℃和118℃条件下对芽孢有保护作用,但在121℃时无显著保护性;在 pH3.0和4.0时,不同浓度乳清蛋白对芽孢耐热性均无显著作用。食盐对芽孢耐热性影响随浓度而异,低浓度的NaCl对芽孢耐热性有保护作用,但高浓度 的NaCl会降低其耐热性。蔗糖在pH6.0条件下对芽孢的耐热性无显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较复杂,一方面对芽孢有保护效应,另一方面则增加了芽孢对升温 的敏感性。 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乳酸钠、乳酸链球菌素(Nisin),蔗糖酯和卵磷脂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 的D值和Z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蔗糖和乳清蛋白分别与Nisin复合作用时,对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D值和Z值的影响。结果显示,pH6.0 时,0.4 mg/mL及以下浓度的EGCG和4%及以下浓度的乳酸钠对芽孢耐热性无显著影响,而Nisin则可以显著降低芽孢D值,而且随着浓度提高,对芽孢D值的 降低效果越明显,同时Z值明显增大。pH6.0时,山梨酸钾可以显著降低芽孢D值,但浓度增大时效果增加不显著;pH6.0时,苯甲酸钠几乎没有影响。表 面活性剂蔗糖酯与卵磷脂单独存在时对芽孢耐热性无显著影响,但是在乳状液体系如牛奶中时能显著性降低芽孢D值。Nisin与不同食品体系共同作用效果时对 芽孢耐热性影响不同,在高糖浓度食品中会减弱,而蛋白影响相对却较小。最后,论文采用实际体系肉汤罐头进行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实验,结果显 示,添加0.2mg/mL Nisin的肉汤可以显著降低各个杀菌温度下芽孢的D值。 上述结果暗示,在食品中综合利用食材本身特征、pH、组分配合以及抗菌成分,可以降低低酸性罐头食品杀菌温度或者缩短杀菌时间。这为罐头杀菌工艺杀菌强度 的调整和改善、提升罐头食品的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整理/丁彦伶

来自于/《临床医学研究期刊》、《神经医学期刊》、《神经免疫学药理期刊》

失智症和巴金森氏症都是老年退化的常见疾病,一但患病,将会造成自己和家人很大的不便,不过,有研究指出,补充维生素 D 和肉桂就能有效预防。此外,很多人爱吃辣,通常会被耳提面命:「小心吃辣会伤胃」。但吃辣很可能可以预防大肠癌,还可帮助延长寿命。

刊登在《神经医学期刊》的研究论文指出,维生素 D 摄取量过低的年长者,容易罹患失智症及阿兹海默症。研究者以 1658 位 65 岁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时,所有人都是健康且能自行行走的年长者,在追踪 6 年之后,其中有 171 人罹失智症、 102 人罹患阿兹海默症。分析发现,维生素 D 摄取量稍不足者,罹患各类型失智症风险增加 53 %;维生素 D 严重不足者,发生失智症的风险更增加 125 %。在阿兹海默症方面,维生素 D 略不足者的罹病风险增加 69 %;严重不足者的风险则增加到 122 %。

知名影星罗宾威廉斯去世后,传出他因罹患巴金森氏症,而使得忧郁症恶化,根据研究发现,常用的香料──肉桂,有助延缓巴金森氏症病患的病情恶化。研究人员指出,肉桂经肝脏代谢后会转化成苯甲酸钠,而巴金森氏症患者大脑中的「帕金蛋白」( Parkin )、「 DJ-1 蛋白」会逐渐减少。研究显示,巴金森氏症病鼠食用肉桂粉后,肉桂转化的苯甲酸钠会进入大脑,阻止「帕金蛋白」、「 DJ-1 蛋白」流失、保护神经元,并让神经传导物质分泌恢复正常,进而改善巴金森氏症病鼠的运动功能。若研究结果也适用于人类巴金森氏症,只要透过食用肉桂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对退化性神经性疾病治疗,将会是很大的进展。

另外,发表在最新一期《临床医学研究期刊》中的研究则指出,把容易罹患大肠癌的白老鼠进行研究,经喂食辣椒素后,发现辣椒素能 *** 感觉神经元中,感知辣、热、酸的受体,抑制大肠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的异常增生,显著降低实验老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而在之前也有研究发现,辣椒素可使老鼠延寿 12 %~ 16 %,并能降低老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能预防老鼠脑力退化。

有关苯甲酸钠的文献论文

添加剂在食品领域立下的功劳可不能因几个“害群之马”被统统抹煞。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 例如,我们家家户户用的酱油,为了防止夏天发霉,必须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大家熟知的名牌饮料可乐等,为了防止变质也添加了防腐剂苯甲酸钠;为了在常温下保存水果 和蔬菜,可以采用含仲丁胺的气雾保存,或用有防腐功能的保鲜涂膜保存;肉肠为了保证其保质期,必须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及异维生素C等抗氧剂……有些添加剂还已经被保健食品和药物采用。例如着色剂红曲、甜味剂甘草甜和木糖醇,均被列入了2002年的药物名单。 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不添加防腐剂,食品会很快霉变,腐烂。花生等食品中产生的黄曲霉,肉类中产生的芽孢杆菌毒性都很大,不使用防腐剂,就更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山梨酸、乳酸 链球菌素、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钠等13种。苯甲酸和山梨酸在饮料中常用。 苯甲酸进入人体后,在生物转化过程中,形成葡萄糖苷酸,并全部从尿中排出体外,不在人体内蓄积。苯甲酸是已知防腐剂中比较安全的一种。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 脂肪酸,在体内可以直接参与脂肪代谢,最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几乎没有毒性,是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较安全的防腐剂。 市场上的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含有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其实都不够真实。事实上,所有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不含有食品添加剂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真实的。某些厂家之所以这样标识,主要是迎合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一些误解,是一种误导消费的行为。

所谓的苯甲酸钠,其实通俗点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防腐剂”。因为酱油作为粮食酿造调味料的特殊性,导致它相比于其他的食物,更容易变味变质。为了延长酱油的保质期,商家就会在酱油中添加苯甲酸钠。也正是因为苯甲酸钠“防腐剂”这一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很多人在了解到酱油中的添加成分后,不由得产生了恐慌和担心的情绪,害怕自己这种酱油吃多了导致癌症风险提高。首先,“防腐剂”并不代表就是毒。根据标准,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摄入只要在0.5mg以下,是完全可以被人体降解的,而人只有在一次性摄入超过30g以上苯甲酸钠后,才有可能出现中毒的隐患。举个例子,相当于一口气喝下去几十瓶酱油,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其次,苯甲酸钠的致癌性并没有得到证实通读有关苯甲酸钠的研究资料,和癌症理论相关的只有一篇疑似会对DNA损伤的论文(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NA damage),并且研究者在论文最后,也并没有指出苯甲酸钠存在致癌性。不仅如此,酱油中苯甲酸钠的添加,是有着严格的食品管理调理限制的,在合法合规生产的前提下,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还请各位能够放心,以平常心来对待日用品,才是健康理智的选择。不过话说回来,国人对于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严格,食品制作越来越透明化,这的确是好事。相比于担心合法合规的大品牌商品,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小作坊,才是真正有可能让添加剂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罪魁祸首”,学会识别添加剂不合格的食物,才能更好的守护身体健康。

苯甲酸的制备论文文献

苯甲酸的制备方法如下:

甲苯+高锰酸钾+水——苯甲酸钾+氢氧化钾+二氧化锰+水(前面的水是提供反应环境)或者苯甲酸钾+浓盐酸——苯甲酸

药品与用量:甲苯1.5g(1.7ml,0.016mol)、高锰酸钾5g(0.032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1g

操作流程:用100ml的圆底烧瓶。安装回流装置。向反应瓶中分别加入5g高锰酸钾,0.1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7ml甲苯及50ml水,搅拌加热沸腾(剧烈搅拌,猛烈沸腾),保持反应物溶液平稳沸腾。

当大量棕色沉淀生成,高锰酸钾的紫色变浅或消失,甲苯层消失时,反应基本结束。过滤出二氧化锰沉淀,滤液用浓盐酸酸化,析出苯甲酸的沉淀,抽滤得粗产品。

粗产品用水重结晶。在沸水浴上干燥,称量,测其熔点。

外文文献有,翻译没有,翻译得靠你自己了,如果需要直接百度Hi中留言同时贴出问题的链接地址和邮箱地址即可,希望能满足你的需要,能帮到你,并请及时知道评价,多多给点悬赏分吧,急用的话请多选赏点分吧,这样更多的知友才会及时帮到你,我找到也是很花时间的,并请及时采纳

硫代硫酸钠性质研究论文

性质:又称海波(hypo)、次亚硫酸钠或大苏打。无色单斜结晶。密度1.729g/cm3。熔点40~45℃。48℃转变成二水合物Na2S2O3·2H2O。100℃时失去五个结晶水,易溶于水,溶于松节油及氨。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中性(pH=6.5~8.0),25%溶液即为感光材料加工中的定影液;能溶解卤化银及其他银盐。在33℃以上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有潮解性,且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二氧化碳碳酸化。具有还原性。由亚硫酸钠溶液和硫黄反应制得。亦可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含碳酸钠和硫化钠)配制的原料液与二氧化硫进行反应;经澄清,加入硫黄粉加热进行反应,再经浓缩,冷却结晶,洗涤,离心分离,筛选制得。用作纸浆和棉织品漂白后的除氯剂。食品工业用作螯合剂、抗氧化剂,医药工业用作洗涤剂、消毒剂。

性质:单斜晶系白色结晶粉末,比重1.667,易溶于水,不溶于醇,在空气中加热被氧化分解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在隔绝空气下(氧气里)燃烧则生成硫酸钠、硫化碱和硫磺。用途:主要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其次作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含氮尾气的中和剂、媒染剂、麦杆和毛的漂白剂以及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还用于四乙基铅、染料中间体等的制造和矿石提银等。请采纳回答

过氧化苯甲酰的研究进展论文

过氧化苯甲酰是小麦粉专用添加剂,“面粉增白剂”是中国小麦粉行业对过氧化苯甲酰的俗称,而依据“面粉增白剂”的表面字意,而简单的认为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的作用就是增白,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作用不仅仅是增白,而且还有加速小麦粉后熟,抑制小麦粉的霉变,提高小麦的出粉率等作用。1、过氧化苯甲酰对小麦粉的后熟作用。小麦粉的后熟又称为成熟、陈化和熟化。新磨的小麦粉粘性大,缺乏弹性和韧性,不易用来做面点,特别是用来生产馒头和面包类食品会出现皮色暗、不起个、易塌陷收缩,而且组织不均匀,但是小麦粉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则上述缺点会得以改善,这种现象称为小麦粉的“后熟”。小麦粉的后熟机理是:新磨制的小麦粉中的胱氨酸和半氨酸含有未被氧化的巯基,这种巯基是蛋白酶的的激活剂,调粉时被激活的蛋白酶会强烈分解小麦粉中的蛋白质,从而是面制品品质变劣。同时,小麦粉中含有类胡萝卜素,由于类胡萝卜素的色泽而影响小麦粉的色泽。但是小麦粉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由于空气中的氧的作用,可以使巯基被氧化而失去活性,也使类胡萝卜素的共轭双键被氧化破坏,从而使小麦粉中的蛋白质在调粉时被分解,并且因类胡萝卜素结构被破坏而使小麦粉变白。没有完成后熟的面粉蒸出的馒头口感很差,发粘而且不松软。其实公众挑剔的不是馒头白度,而是馒头的口感,吃到嘴里的馒头又硬又粘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面粉企业生产的不含过氧化苯甲酰面粉没有市场的根本原因。一些主张禁用过氧化苯甲酰的人士,利用公众和媒体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大肆否真过氧化苯甲酰的功能,说什么除了增白没有任何效果,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任何对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使用的人士不妨都可以亲自验证一下。过氧化苯甲酰的后熟功能。这是很好验证的,只要把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和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一起蒸蒸馒头,品尝一下就可以得知。自然后熟的小麦粉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以3-4周为宜。而采用在小麦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则可大大缩短小麦粉的熟化周期。在小麦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则对小麦粉的后熟有着积极的作用,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可以分解释放出原子氧,使得小麦粉在几天内,就可以完成后熟。这样,小麦粉的白度不仅会增加,而且小麦粉也符合生产面制品(馒头、面包等)工艺要求。过氧化苯甲酰的这一功能,对面粉的加工十分有益,它不仅大量的节省了面粉企业仓储面积,节省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并且还大量的减少了面粉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不少国家批准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主要是解决面粉的后熟。过氧化苯甲酰加速了面粉的后熟,还大大降低了因小麦粉长期贮存而带来的霉变风险。2、过氧化苯甲酰对小麦粉的增白作用新加工的小麦粉中含有微量的脂溶性胡萝卜素,呈浅黄色,影响小麦粉的色泽,而小麦粉经过一段时期的贮存,可以依靠空气中的氧,使脂溶性胡萝卜素的共轭双键被自然氧化而破坏,使小麦粉的色泽得以提高和改为了加快小麦粉色泽的改善,过去在国外常用电弧法来漂白小麦粉,当空气通过高压电弧时产生了3000℃高温,空气中的氮气就形成了二氧化氮和过氧化氮(N2O4),与小麦粉混合后而会产生原子氧,破坏小麦粉中的色素,同时也形成亚硝酸盐,残留在小麦粉中,这种方法用量过度很易造成小麦粉发青,而且粉色也不理想。另外,也有采用氯气改善小麦粉的色泽,主要有三氯化氮、亚硝酰氯类强氧化气体。这类方法使用工艺复杂,而且难以控制,常常造成粉色不均。所以,以上两种漂白小麦粉的方法,都已经很少使用。普遍使用了过氧化苯甲酰做小麦粉的漂白,主要是因为过氧化苯甲酰是白色粉状,不仅使用工艺简单,漂白效果好,而且没有致癌、蓄积性、致突发变和抗原作用,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列为公认安全的食品添加剂(GRAS)。各国的标准中国批准的最大添加量:60mg/kg; 美国批准的最大添加量:按生产需要添加(GMP),不限量:加拿大批准的最大添加量:150mg/kg;菲律宾批准的最大添加量:150mg/kg;日本批准的最大添加量:300mg/kg。不少国家的添加量都比中国高。3、过氧化苯甲酰可以提高小麦的出粉率粉色是小麦粉的主要指标之一,小麦粉的粉色除了同小麦粉的加工工艺及设备有关外,小麦的出粉率对粉色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讲,出粉率越高,小麦粉的粉色越差。这主要是因为小麦的糊粉层所含的类胡萝卜素要比麦心胚乳高,所以,小麦出粉率越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粉色也就越差。过去,中国小麦粉加工在没有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的时,不仅要考虑小麦粉其它主要指标外,小麦粉色泽也是主要考虑的指标,为了使加工的小麦粉有一个好的白度,除了提高设备工艺水平外,还要考虑小麦出粉率对小麦粉色泽的影响。而当过氧化苯甲酰在小麦粉中使用后,由于可以提高小麦粉的白度,使得小麦粉加工设备水平不再成为影响小麦粉色泽的主要因素,而且也可以使小麦在同一等级小麦粉方面相应提高了出粉率,在小麦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一般可以使小麦粉的白度提高4-6个点,在小麦出粉率方面,提高了2-3个百分点的出粉率,其小麦粉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后,其小麦粉的色泽要比没有提高出粉率的小麦粉的色泽好的多。所以,所以自从中国面粉企业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后,由于面粉白度的提高,面粉企业普遍都把小麦的出粉率提高了2-3%的百分点。中国每年的小麦产量在1.1亿万吨,提高2-3%的出粉率,相当于中国的小麦产量相对提高300万吨。特别提示:2011年2月11日卫生部等六部委发布通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过氧化钙和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的危害过氧化苯甲酰是略带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末,在加热或受到摩擦时易产生爆炸,对人体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在化工行业被广泛用作氧化剂,如用于石蜡的脱色。医药行业可将它作为角质溶解剂用于治疗痤疮的外用药,在提醒患者的注意事项中一栏标有“该品仅供外用”,“不得用于眼睛周围或粘膜处”,“如果出现严重刺激反应立即停药”,“对小鼠进行的研究试验报告表明,过氧化苯甲酰极有可能有致癌性,说明过氧化苯甲酰可能是促发因素”,“妊娠及哺乳妇女慎用”等字样。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和污染专家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动物食用625 mg/kg过氧化苯甲酰的饲料后会出现不良症状。过多的苯甲酸会加重肝脏负担,严重时肾、肝会出现病理变化,寿命和生长都将受到影响;面粉中残留的未分解的过氧化苯甲酰,在面食加热制作过程中能产生苯自由基,进而会形成苯、苯酚、联苯,这些产物都有毒性,对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自由基氧化会加速人体衰老,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诱发多种疾病。中国的国家标准中规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最大使用量为0.06g/kg.过氧化苯甲酰标准的争论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粮油食品专家杨万生高级工程师和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蒋新正高级工程师了解到,新的《小麦粉》(即面粉)国家标准专家审定通过已经三年多时间了,因为里面有“小麦粉中不得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化学增白剂的条款,有关部门一直意见不一,致使这一标准至今不能正式发布。市场上面粉中增白剂超标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对食品安全已造成了严重威胁,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5年4月组织的抽查显示,194份面粉样品中有55份不合格,其中31份属过氧化苯甲酰超标,占总抽样数的1/6。这一是由于技术上难以控制添加均匀;二是不排除少数企业为了提高白度而超标滥用。更有甚者,有的不法添加剂厂商搭掩护车,为降低成本,用滑石粉作稀释剂生产过氧化苯甲酰,甚至用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来代替过氧化苯甲酰添加到面粉中,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它是通过转换为苯甲酸进行检测的

  • 索引序列
  • 苯甲酸钠研究论文
  • 有关苯甲酸钠的文献论文
  • 苯甲酸的制备论文文献
  • 硫代硫酸钠性质研究论文
  • 过氧化苯甲酰的研究进展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