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居装饰的设计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中式风格的设计不仅是中国传统元素,其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融入现代特色,有机统一,表达现代人对新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新中式风格提倡尊重大众,尊重差异,多元互补,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互补。且新中式古典家具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概率体系、新的美学体系和新的工艺体系。
另外,从中国现代文化中,可以知道它是古典与后现代元素的融合。其设计风格传承明清古典家具风格,装饰元素传承新古典、后现代风格,保持中国的人文气质的中庸文化。且新中式风格的家具继承了明清家具精神,开辟了后现代极简主义和经济实用主义的风格。还将融合盛唐的贵族气派和典雅气质,摒弃不必要的奢华和铺张,有序地营造现代人的简约至尊生活。
到了20世纪中期,家具风格也有了时代特征,个性被共性取代,家具风格更加统一。21世纪,中国古典主义引入西方工艺,结合中国文化,打造最纯粹的中国新古典主义家居。传承明清家具元素,以唐草纹为外观,让中式新古典贵族气质在现代家庭中散发出优雅魅力。
新中式风格在国内外的现状
绘画新古典主义论文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本质是在于追求物象的内在,从外在达到内在的借喻手段。那么,绘画新古典主义是什么呢?
一、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
新古典主义以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美学为创作思想,崇尚自然与理性,选择庄重的绘画内容,画面体现出了完整性和塑造性,强调以理性主感性为辅,着重素描关系而忽略色彩关系。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安格尔、路易?达维特。
安格尔受到达维特的影响,追求理想美。
所以他对作品做到了尽善尽美的完美,技法上以简练的概括,视觉感受上则是温文尔雅。
他以对实物的精准反应,是受到拉斐尔和古典主义的熏陶。
他擅于观察造型以现实为根基并能加以主观意识的处理,在其作品中用造型线条的调整,形成节奏上的韵律,线条上的流畅,最终形成他所追求理想化的完美,安格尔的《泉》,在其表达的内容上反映女性的自然美,思想从肉性转换为表现女性的神性,可以说他在阐述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上神似的美。
从大的场景渲染到反映生活的小琐事。
在其形式上去掉严格的牢笼大阔步迈向主观的新古典主义。
注重轮廓上的严谨,表达柔美的人物体态,在理性中寻求感性的适从性。
维安讲究对绘画作品有进行本质的还原,极力推崇古拙,雅致的美,他反对绘画的情欲,要做到绘画者和作品之间的人文气息,是人文的再现,同时也是人文主义的回归。
他的弟子达维德,其作品《荷拉斯兄弟之誓》再现了古罗马艺术作品的神性。
19世纪初期,毋庸置疑在达维特的倡导下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从达维特到他的学生安格尔,新古典主义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从刻板的描绘到具有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其安格尔的女性绘画题材成就高屋建瓴。
二、新古典主义文化思想
新古典主义当属西方哲学体系。
在西方美学中,新古典主义从不同的方面阐释着美学思想的核心,当然这是与启蒙思想是分不开的。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和谐。
黑格尔在《美学》中诠释古典美仅仅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从中世纪开始了以崇高为特性的美,他的“美在自由”说和“有机整体”说成为了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基石。
狄德罗他把美解析为“实在美”与“相对美”,前者是实物本质的美,也是事物各个有机体的从属、映射等,这是形式的和谐。
“相对美”是指实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了社会内容,人物个体意志,万物的形态,审美的对象,美的接受和传递。
在新古典美学和启蒙主义上都在倡导理性,这种理性是抽象的,这也是到时人意识所决定。
充分说明,理性为为主体,感性为客体的主客关系。
从新古典主义本身的功能来说主张道德教化。
从艺术形式上的'表达来看,它主张类型说,它反映的社会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时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果。
这种和谐是被封建主义所允许,并是在其控制下的“和谐”。
作为新古典主义绘画,在其美学上达到主客感性和理性状态之中的和谐。
但是在和谐的前提之下,客体与主体,理性与感性有着不同的关联,这就形成了古典美学发展的阶段。
具体来讲,新古典美学是客体与主体,感性与理性全部统一与理性阶段。
狄德多主要艺术主张有,一是“美在关系说”的产生;二是孕育了新的艺术形式——严肃喜剧;三是带有浪漫主义的原始主义;四是在表演艺术中,表现和体验的矛盾,基于理性的表现。
所谓的“理性”符合人性原则的先天规范。
新古典主义绘画是表现静的美学对象,突出叙事性、图像性。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艺术理论支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法国新古典主义影响力巨大,映射到了欧洲,其中有威尔逊、富塞利。
他们都在从不同角度探究出了新古典主义规律。
三、表现推崇理性
主张绘画作品要在理性中展开,抵触主观意识上的表现。
在大场景的英雄内容上转变为贴近生活表现的现实主义。
在作品的效果上借用现代材料,从不同纬度阐释着新的传统内涵。
可以这样说,理性的表达着新古典主义所倡导的形神兼备,最终的达到雅致,品味具佳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艺术追求足以反映一个高贵中却不失去生活的时代特性。
古典主义是对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扬。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1)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主要的指向是“形散神聚”,既有装饰的意味,又有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气质,所以说新古典主义绘画具有自身性和相依性。
使得让美术接受者在享有文明的同时享有精神上的寄托。
(2)注重装饰效果,用陈设品来渲染历史的脉络。
(3)媒介的大量使用和技法的熟练控制保留了材质,色彩,摒弃了过多的线条,却从未丢失性格,却仍然能感受到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文化底蕴。
四、结语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本质是在于追求物象的内在,从外在达到内在的借喻手段。
追求理性却不刻板,倡导神似却不迷信,以人文主义为创作思想。
多种媒介和娴熟的技法运用达到了美术家所追求还原事物本质内在规律,阐明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美术创作者和美术接受者相统一,构思到传达,审美到表现都形成了无意识的灵感,形象思维和审美意象的创造则是对事物本源的回归。
对于古典音乐。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认知。 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 二,阿拉伯古典音乐。 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有着千年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记载就有很多的文献了。 但是中国古典音乐最发达的时代应属唐朝。 唐朝的古典音乐融入了很多的西域风情,比如现在大家熟知的二胡,三弦等乐器,其实都是那个时代从西域进入汉人的文化中的,而中国传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笛,箫,古筝,古代鼓。 包括一些古典的舞蹈,都是因为有乐器的影响才出现的。 中国的音律其实在历史上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有些事实必须得说明,中国人在音乐受到了古代道教文化的影响。所以音乐上面更加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也就是说,中国人对以音律方面更主要的需要是修身养性。 所有在唐朝之前的音乐,多数为古筝,柳琴等弹奏乐器和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所有我认为,中国古典的音乐对于世界的影响来讲,是很具东亚风格的。 而阿拉伯古典音乐和古代印度音乐则是另外一种“世界”才会有的的风格了。 多数的阿拉伯和印度的古典音乐都是以舞配乐的形式而让人了解的。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条件组成,第一,西亚文化和东亚文化由于亚洲地形的问题导致了分割。(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高度阻止了很多的文化交流。而中国地带的人对于西亚地区的文化借鉴并不是太多。而西亚对以中国文化的借鉴只能是更加的少了。) 第二,自从古代波斯侵占欧非大陆之后,便为波斯文化的传播加快了速度。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阿拉伯民族在古代的时候属于游牧民族,自然对以中国的古筝之类的中型乐器的需要就会降低。反而二胡之类的乐器更加的方便携带,自然而然的更家受到他们的欢迎了,再加上这些民族本身的个性,是游牧民族,比较放荡不羁吧。自然而然对于音律方面需要的便是一种婉转而强硬的感觉了。 所有西亚的古典音乐给现代的人的感觉很难适应,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太多,必定不是古代的游牧民族了。所有更加希望听到的则是一种稳定而又缓和的音乐。 欧洲古典音乐是很好的一门艺术,我真的忍不住想这样说上一句。 欧洲古典音乐的代表作人物真的是数不胜数呐,不管是莫扎特,还是贝多芬,他们的音乐更加的灵魂吧,他们的音乐不像中国古音乐那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像西亚音乐那样放荡不羁,而是一种全新的感觉,对于生活得直接标到,对以自己感情的舒服是比较直接的。 而且在乐器方面,似乎欧洲人也是很有天赋,刚强带柔的钢琴,温柔的萨克斯,优雅的小提琴,沉重的大提琴·········· 真的是很美妙哪。 其实欧洲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引领现代的潮流,并不仅仅是乐器和好的演奏师,也不是欧洲的扩张殖民地的问题,而是欧洲音乐里包含了一种蒸蒸日上的写实感觉。 欧洲的音乐对以人们的感情抒发是一种对于社会稳定和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而付出的感觉。 还有一些欧洲音乐更是为了人民的生活而创作的,像《流浪者之歌》,《卡农》,《致爱丽丝》······ 对于现代的人民来讲,人民对以生活得写实是很关切的,大家都在现实的社会里,自然会碰到一些钉子,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希望能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是用中国古典音乐那样委婉的去化解自己的感情。 所有用现代的眼光看起来欧洲音乐更能帮助现代人的思想,也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其实对比一下就知道。 中国的古典音乐中,有着很浓重的儒家思想,就是以仁为本,张扬的是一种含蓄的美。 而且中国古典音乐因为受到了道教及其他的教派的影响,更加的宣扬的是一种为己之乐。音乐的主要是围着自己的思想而生的。 而西亚音乐则是一种民族主义的和感情主义的表达。他们更注重的是短暂的快乐,而不是稳定的永远。 欧洲音乐则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欧洲音乐注重的是众乐乐,而非独乐乐,这点可以说和中国古典音乐恰巧相反。 因为中国人注重的个人的修为,所以导致了对以面子的过于追求,而产生了一种虚伪在音乐里。 而欧洲的音乐却很贴近现实,但是欧洲音乐也是有缺点的。因为欧洲音乐有种过于放纵感情的感觉。如过一个从小就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让他去听欧洲古典音乐,我敢说他只会短暂的沉迷到欧洲音乐里去,而长期的时间他更愿意去听中国音乐。所以,我认为欧洲音乐不如中国音乐耐听。 其实我对于音乐的了解也只是初步的,张钰你要加油喔。
在整体上,“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而路易·史伯尔(Louis Spohr)也曾以“好的浪漫风格”来形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的其中一个段落。严格来说莫札特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而贝多芬则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开端。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主流音乐风格的大变,19世纪时期的音乐开始被人冠上“浪漫时期音乐”的称呼了,后来的音乐史学上也都采取了这种区分法。现代对于浪漫主义音乐的研究重点包括了构成其音乐的元素—例如对于民间音乐的大量使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潮流。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洛伦佐·达·彭特替莫札特撰写的歌剧剧本,搭配上莫札特谱出的独特音乐,呈现出了一股带有个人和自由特质的新音乐风格。浪漫音乐的世代将贝多芬视为是他们理想中的伟大作曲家—他撕碎并重谱了英雄交响曲,以抗议拿破仑皇帝的权威。在贝多芬的费德里奥中,他竖立了“救人质歌剧”这样的典型歌剧剧本,这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种音乐文化的表现,以赞扬那些在维也纳会议年间期盼自由的所有激进文化人士。在当时的音乐文化中,浪漫音乐走上了开放的大众路线,主要依靠敏感的中产阶级观众支持,而非宫廷内部的人士赞助。公共的演出形式也塑造出了一波新的歌剧世代,大量音乐家以独唱的方式登上舞台,最知名的包括了帕格尼尼和李斯特。贝多芬对于音调变化的大量使用也激发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让它们成为音乐里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后来的钢琴音乐和弦乐四重奏,都证明了音乐世界里还有一大片尚未被开发的领域。身兼作家、乐评家、和作曲家的霍夫曼还曾主张乐器音乐可以比歌唱音乐还具有表达潜力,这个概念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霍夫曼自己既是音乐家也是文人,他鼓励应该以音乐“有系统的”述说一个故事,许多大众开始对此产生兴趣,虽然他仍然遭到一些其他作曲家(如费利克斯·孟德尔颂)的批评。19世纪早期乐器科技的各种新发展—如钢琴的铁架、弦乐器的缠弦,都使乐器得以发出更高更广的音带、和更多的音色,另外也使演奏者能够表现出他们个人独特的技术层面。这样的科技不但扩展了钢琴的长度,也引入了更多音乐的结构,并且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类型,例如站立的歌剧序幕演唱、钢琴的幻想曲、夜曲、和协奏曲,都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中心。在歌剧上,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魔弹射手》成为一篇根基于民俗文化上、融合了超自然惊悚与紧凑剧情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法国的埃克托·白辽士在其早期作品中也呈现出了丰富的音色和音质。身为后来被嘲笑为“未来音乐家”(依据华格纳自己的说法)的激进份子,李斯特和华格纳作品中都带有对于自由、灵性、魅力、以及近乎标新立异的个人特质的浪漫崇拜。从1815年至1848年的这段期间被视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贝多芬(1827年去世)和弗朗茨·舒伯特(1828年去世)都在这段期间完成他们最后的作品,另外还包括了舒曼(1856年去世)和萧邦(1849年去世)。白辽士与华格纳则在这时开始他们的创作生涯,年轻的李斯特和费利克斯·孟德尔颂也在这时崭露头角。在这段时期之后,随着萧邦和帕格尼尼的去世,李斯特退出了演奏舞台,华格纳也暂停作曲直到他在巴伐利亚获得赞助人为止,而白辽士仍在坚持以激进的音乐路线对抗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风格。音乐里的浪漫主义思想至此可以说已经结束了其首要的影响阶段,而进入了更为广泛的浪漫音乐时期了。
结合19世纪的浪漫主义乐派及其名族乐派论述 浪漫主义创新音乐体裁有哪些?有何特征?要求举例说明(1000字左右)
西方古典音乐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奴隶社会中,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世纪,宗教音乐占有统治地位;其特点是以歌唱为主的多声部音乐形式;11世纪世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发展起来;文艺复兴时期,器乐逐渐取得重要地位;经历16、17世纪,器乐的发展为18世纪的古典音乐打下基础。一、古典音乐的划分 18世纪是古典音乐的分界线。18世纪以后,进入古典音乐时期,音乐史步入一个辉煌的时代。 二、古典音乐的流派 1. 巴洛克音乐时代 这是古典音乐的第一个流派。“巴洛克”原意是不圆的珍珠,最先用在建筑上。2.古典乐派时代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古典乐派时代,奥地利的海顿、莫扎特和德国的贝多芬是代表人物。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基本上是器乐,声乐退居其次。3.浪漫主义乐派19世纪20年代进入浪漫主义乐派时代,杰出的作曲家有德国的舒曼、门德尔松、韦伯、波兰的萧邦、奥地利的舒伯特、法国的伯辽兹。4. 民族乐派时代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的重要分支,它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5.印象主义乐派时代印象主义乐派萌生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创始者是法国的德彪西。印象主义源于法国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
新中式服装的意义是:在于让人们树立自豪感。新中式的力量,在于其本身就承载着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积淀。当这些蕴含巨大力量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的审美进行碰撞时,就轻而易举凸显了着装者的醒目与独特。
新中式服装依然保有传统中式的服饰特点,但是在功能性上会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日常穿着,可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不同场合和角色改变的需求。
新中式服装风格最大的特点
是推陈出新,新中式服饰风格是在传统中式服饰风格中演变过来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新中式风格不管有多新,一定不能丢掉它的基调,会保留传统中式服装里最精华的,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
随着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服饰的版型结构,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这些改变首先是要在保留传统美学的前提下,然后就是会考虑更多在服饰功能性上的满足。
新中式服装的意义是传扬中国文化,让传统艺术在现今时代得到充分的展现。
在探寻我国服装设计的本乡意识之初,逐渐诞生出新一代规划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婉转俊美的新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我国传统风格文化在目前背景下的演绎;一是对我国当代文化深入认识基础上的现代设计。
新中式服装的特点
新中式服装不是单纯的图案叠加,而是通过对传统文明的了解,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工作,让传统艺术在现今时代得到充分的展现。
中国风藏在细腻的笔触中,藏在锋芒的针尖上,藏在美轮美奂的图案中,东方神韵,皆由此起。盘扣设计也是中国古典服饰中较为经典的元素,在新中式风格中被广泛地运用。天然的盘扣设计不露声色的内外兼修,与上衣同色藏匿于门襟之中,营造简易古典的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的意义1、看起来比较简单的设计,但是主要的意义就是与众不同,并且存在艺术感,拥有民族气息。从功能、美观、文化含义、协调等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或对传统的元素作适当的简化与调整,对材料、结构、工艺进行再创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是一个成熟的作品,否则不是太陈腐就是太轻浮,画虎不成反类猫,未免让人贻笑大方。2、要把握好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方位的知识累积,需要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及对当代社会时尚元素的敏感有效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方可。新中式风格特点1、现代中式风格家具一般颜色沉敛深厚、文化品位浓郁。就搭配来说,现代中式风格家具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自由搭配”,成为现代家居设计和装饰的一种新思路,更引导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思想。现代中式风格2、现代中式风格家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适合现代人生活,整体典雅、庄重,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和接受。3、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一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中式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中式风格在设计上继承了唐代、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摒弃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给传统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所谓的"现代主义"风格,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及与此相对应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是一种与现代建筑形体最接近的室内构成手法。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使产品批量化、模数化。建筑设计作风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室内环境设计的倾向,为了便于机械化施工,为了与现代工业产品造型作风协调,简单的矩形、三角形、圆形的室内空间在世界各地出现,有人称之为"国际式"。用这种手法来处理室内空间,构造简单,空间结构清晰,有一种"机器美"的意味。但由于这种风格过于强调几何的形式和简洁,空间效果有时显得太冷静,缺少"人情味"。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到广泛的批讦,但它具有关注功能问题等合理的内核,使它一直影响着不少室内设计师。 这种设计手法可视为对"现代主义"风格倾向的反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出现丁一种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并逐渐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强调室内空间的表现性和个性,强调设计中应当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执意追求地方特色或者在室内空间中再现有典型性的历史场景,并十分注重利用非工业化材料和非标准化构件来构成个性鲜明的室内空间。这一风格的设计常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或断裂的拱券等,或将古典建筑的构件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室内环境。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并不能仅仅以所见到的视觉形象来讦价。这些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P.JOhnsOn)、M.格里夫斯(M.Graves)等。 这并不是一种限定很明确的设计风格,一般泛指在设计上倡导"回归自然",在美学上推崇"自然美",认为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回归自然、结合自然,才能使人们的身心取得平衡。为达到室内环境中的自然效果,在设计上多采用天然木材、石料、藤竹、织物等材料,尤其突出材料的天然肌理。追求室内空间朴素的自然风格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很值得研究的创作手法。现代设计运动搞了近百年。工业产品遍及世界市场,讲究"机器美"的艺术效果有时太冷漠,讲究室内空间"戏剧性"效果有时也流于俗套。现代人既想挣脱机器生产所带来的单调的生活模式,又离不开便宜而又适用的现代工业产品,于是,易与现代室内空间结合的,更单纯、更朴实的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等便成了设计师们追慕的目标。所谓朴素的自然风格并不是以牺牲现代技术成果,现代人生活环境舒适度为前提的。它是现代工业产品、工业材料与原始、自然材料的结合,是现代构造技术与粗犷的构成手法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朴素、自然的设计风格造就了接近自然、宜于人们生存的室内生活环境。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讲究技术美的表现也是一种颇有生气、不同凡响的设计手法。人类生活在探索太空奥秘,运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工作的时代,民众与室内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强。现代的运载工具为人们了解周围的世界提供了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视点与更宽阔的角度。人们受其影响就会对室内设计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设计要求。太空飞行舱、新技术实验室中设备、管道、电缆、金属部件的暴露风格也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思维。室内设计中的"高技风格"主要受到建筑设计中的"高技风格(十ch tech)"的影响,以崇尚现代技术与机械为其美学特征,设计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的成就,并在建筑与室内环境中加以表现。这一风格的典型实例为法国巴黎的蓬皮杜展览中心及香港的中国银行楼等。在这些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以暴露建筑的梁板、网架等结构部件及风管、线缆等设备和管线,强调工艺技术为特征。除了在与技术有关的室内空间里充分体现一种技术的神秘感之外,在一般公共建筑中电缆、风管、结构部件(尤其是金属结构)都被涂上漂亮的颜色,并赤裸裸地表现了出来。室内设计师运用这种手法既表现人类的求知欲,又表现这种求知的能力,所谓"时代感"是这类室内空间的主要特色。
二 简中式家居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分析………………………2-2 三 简中式家居室内设计的未来趋势……………………………3-3 四 结论……………………………………………………………4-4 论简中式室内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经济、政治等大环境也改变了,甚至现代人的思想、需求、价值标准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现代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应是传统的中国室内空间与现代建筑空间的配合,与现代美学观的配合,与现代设计观念的配合。 关键词:中式,室内,设计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按照史籍记载,中国的建筑历史是有据可查的,在四、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不管时空如何交替,生活型态如何转变,中国的建筑环境,始终以“人”为中心。中式装修,一般都是指明清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风格的装修。这种风格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的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居住者透过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亭台楼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空间概念是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与历史的。 中式风格的建材往往是取材于大自然,例如木头、石头,尤其是木材,从古至今更是中式风格朴实的象征。不过,简中式风格的材料选用应结合实际需要,其实只要发挥各个建材的适当性,也就是说只要在适当的地方用适当的方法,即使是玻璃、金属等现代科技的建材,一样可以展现中式风格。 随着国内经济迅速的成长,很多人想花点钱重温旧梦,享受中式建筑风格,这在每个国家的建筑历史是必定经过,是非常好的,但现在这只是限于有钱人士。而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关心绝大多数人的定位上,发挥设计的魅力,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价高质的室内设计来。近年来有很多建筑师为顾客设计很多苏州式与四合院式房子。认为有必要进行研究这些风格,将他们发挥在现代建筑设计上,更加经济化,让更多人士也能享受。因为中式风格是随着那时的建筑科技、生活习惯与特征、社会情节、等等,而实现那种风格。现代很多人住在西方式房子和享用现代科技,我们应研究如何将传统的中式风格融入现代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在“极简主义”当道的21世纪,具有“禅味”的中式风格,正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及耐人寻味的内敛间,改写一般对中式古色古香、雕梁画楝的刻板印象。 因此,现代的中式风格不再和古老、死板画上等号,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富意涵。 二、简中式家居室内设计的类型及其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思想深受三种哲学影响:儒家思想——主张道德、礼仪、规范;佛 家思想——主张出世、禁欲的观念;道家思想——主张自然、无为的观念。这三种思想深深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以及艺术表现。由此古代的中国室内空间表现的风味,大概以分为三种型态,也是三种气质的表现 1表现“敦厚稳重,端庄气派”的感觉,可称之为“典雅之气”是正统的中国古典风味 2表现一种“潇洒飘逸,含蓄优雅”的气质,可称之为“灵秀之气”属于文人雅士的品味,是艺术家的风格 3表现“纯朴古拙”的味道,追求“反扑归真”的理想,可称之为“乡土之气”这种表现可以感觉出人与自然或人与土地之间的结合 以上三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不同形态 现代建筑与传统中国建筑相比,确实有了极大的改变,室内空间当然也变了,而且时代也改变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大环境也变了,甚至现代人的思想、需求、价值标准及美学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故从理论上来看,现代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应是传统的中国室内空间与现代建筑空间的配合,与现代美学观的配合,与现代设计观念的配合。 在现在这个转变的过渡时期里,室内设计的中国风格表现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种: (一)装饰性的设计方式这是一种最普遍的表现方式,这种设计方式是由欧美开始的,当然这也是欧美的设计家们所能做到的表现中国风格的唯一方式,这种设计观念和方法引到国内,渐渐被人们接受,而所谓的中国风流行一说,就来自这里,刚才所说我们这几十年来基于不缺少的中国风格室内设计,也是属于这种方式,只是在观念上和这种设计方式有些不同 补充: (二)室内空间设计上表现中国精神的方式,也可以说在内在精神上、品味上表现了中国的气质,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难的设计方法,1.现代建筑具有着现代空间,用现代空间表现出中国传统空间的精神或气质,事实上是一种感觉上的问题,设计者必须具备相当的条件,才能感觉得出这样好像已是属于纯艺术的创作层面了,为此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沟通都是很主观的2.古代中国风格的表现,从汉唐的粗壮雄浑,到宋代的朴实典雅,至明清而口趋精细复杂,每个时代的表现都有相当多的差异,完全要靠设计者本身的修养和品味来发挥其精神,所以说这种设计的方式很难。
要了解室内设计中什么是现代中式风格,首先要明确中式风格和现代中式风格这两者的定义。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了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现代的中式风格更多的利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例如,厅里摆一套明清式的红木家具,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传统的书房自然烧不来书柜、书案以及文房四宝。中式风格的客厅具有内蕴的风格,为了舒服,中式的环境中也常常用到沙发,但颜色仍然体现着中式的古朴,中式这样表现使整体空间,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这样就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的节奏,显出大家风范,其墙壁上的字画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在多,而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可以说无论现在的西风如何劲吹,舒缓的意境始终是东方人特有的情怀,因此书法常常成就这种诗意的最好手段。这样躺在舒服的沙发上,任千年的故事顺指间流淌。 中式风格:中国风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风华的东方式精神界的追求。 中式风格的要点:中国风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传统家具(多为清明家具为主)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朴素优美,色彩浓厚而成熟。中国传统室内陈设包括字画、匾幅、盘景、陶瓷、古玩、屏风、博古架等,追求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境界。中国传统室内装饰艺术的特点是总体布局对称均衡,端正稳健,而在装饰细节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鸟、鱼虫等精雕细琢,富于变化,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中式风格适合人群:性格沉稳,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中式风格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发挥各种建材的适当性,即使是使用玻璃、金属等现代建材,一样可以表现中式风格 现代风格-----现代风格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现代主义也称功能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最早的代表是建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其主题是:要创造一个能使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最省力的环境-----机械环境。这种技术美学的思想是本世纪室内装饰最大的革命。我们今天绝大多数室内用品或装饰品如灯具、家具等都是工厂生产的工业产品,然而并不是说把机器iqi就形成现代风格,可以称为风格的必定是创造的家庭用品组合在一种艺术思潮,事实上现代风格也可分为几种流派,而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高技派和风格派。 高技派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为室内装饰及家居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试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 风格派是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流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明白了这两者的含义,那么什么是‘现代中式风格’呢? 现代中式风格,也被称作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积,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他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资讯转播越来越迅捷,人们了解世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了。为了表现自我、突出自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求个性的鲜明和独特,并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上表现出来,而人们自觉或不知觉得会附庸大众的行为出现,这样便出现了不同的时尚流行元素和风格。 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风格大行其道。但又些人不满足于现代风格底蕴的苍白,想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部分接受中式风格的人也不满足其复杂繁琐和功能上的缺陷,想再保持韵味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变。于是,现代风格就产生了。 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就是时尚的。现在中式风格,正是应征了这句话。但是,现代中式如何做好,却不容易。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两种风格的合并或其中元素的堆积,而是要认真推敲,从功能、美观、文化含义、协调、……等等方面综合考虑,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或对传统的元素作出适当的简化与调整,岁材料结构工艺进行再创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是一个成熟的作品,否则不是太陈腐就是太轻浮,画虎不成反类猫,未免让人贻笑大方。 要把握好现代中式风格的设计,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多方位的知识积累,需要对传统中国文化的了解及对当代社会时尚元素的敏感有效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方可。两者细入后都是一门甚至数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前者包括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古典建筑、儒家、佛家、道家、绘画书法、园林风水……等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后者包括现代及西方建筑、美术,对生活的理解和现代生活各项流程的熟知、对流行元素的敏锐和理解……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关建筑设计表现方法、手段
ISBN7-112-05157-6 建筑与徒手画 中国建工ISBN7-80159-555-6 国外建筑钢笔徒手画精选 中国建材ISBN7-80058-805-X 测绘图集(上、下册) 中国计划ISBN7-112-04960-1 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中国建工ISBN7-112-06386-8 建筑工程制图图例及符号大全 中国建工ISBN7-112-04958-X 建筑平面表现图解 中国建工ISBN7-5611-2008-7 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 大连理工ISBN7-5629-1710-8 模型制作 武汉理工ISBN7-5611-2414-7 建筑图法 大连理工ISBN7-5611-1889-9 建筑语汇 大连理工ISBN7-5611-2311-6 设计元素 大连理工
ISBN7-5618-1371-6 (第四辑)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天津大学ISBN7-5618-1421-6 (第五辑)建筑绘画表现技法 天津大学ISBN7-5618-1261-2 (第一辑)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大学
2,有关前辈建筑设计思想、感言
国外大师谈话录
ISBN7-112-05921-6 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9-4 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20-8 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8-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5618-1556-5 建筑创作漫步 天津大学ISBN7-112-04898-2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 中国建工ISBN7-112-04896-6 建筑的美学评价 中国建工ISBN7-5618-1384-8 建筑的艺术观 天津大学ISBN7-112-02209-6 我的建筑创作道路 中国建工ISBN7-112-03388-8 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中国建工
3,有关建筑设计历史
世界建筑史
ISBN7-112-04899-0 古埃及卷(上、下册) 中国建工ISBN7-112-03571-6 古希腊卷(上、下册)ISBN7-112-03737-9 拜占庭建筑 ISBN7-112-03738-7 哥特建筑 ISBN7-112-03739-5 文艺复兴建筑
ISBN7-112-03734-4 希腊建筑 ISBN7-112-03745-X 现代建筑 ISBN7-112-03741-7 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ISBN7-112-03743-3 伊斯兰建筑 ISBN7-112-05619-5 圣经中的文明古城 ISBN7-112-05679-9 世界历史名城 ISBN7-112-05680-2 世界著名建筑 ISBN7-112-05657-8 世界著名战场 ISBN7-112-05200-9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未来建筑师丛书
ISBN7-5618-1262-0 (第二辑)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ISBN7-5618-1050-4 (第三辑)西方古典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4,有关优秀建筑设计师作品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ISBN7-112-04682-3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1 中国建工
10157ISBN7-112-04683-1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2 中国建工
国外名建筑选析丛书
ISBN7-112-04692-0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ISBN7-112-04696-3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ISBN7-112-04687-4 朗香教堂 SBN7-112-04690-4 联合国总部大厦 ISBN7-112-04693-9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ISBN7-112-04691-2 西格拉姆大厦 SBN7-112-04689-0 西塔里埃森 ISBN7-112-04694-7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ISBN7-112-04695-5 约翰·汉考克大厦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ISBN7-112-03631-3 阿尔瓦·阿尔托 ISBN7-112-03751-4 安藤忠雄 ISBN7-112-00788-7 贝聿铭
ISBN7-112-05836-8 查尔斯·柯里亚 ISBN7-112-00229-X 丹下健三 ISBN7-112-03049-8 黑川纪章
ISBN7-112-04542-8 凯文·罗奇 ISBN7-112-01165-5 赖特 ISBN7-112-01872-2 路易·康
ISBN7-112-05837-6 路易斯·巴拉干 ISBN7-112-00580-9 密斯·凡·德·罗
ISBN7-112-03209-1 诺曼·福斯特 SBN7-112-01374-7 西萨·佩里 ISBN7-112-01889-7 雅马萨奇
ISBN7-112-01821-8 詹姆士·斯特林 中国建工
5,有关各种建筑类型、风格
ISBN7-112-04560-6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画集 中国建工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
ISBN7-112-03708-5 第10卷 东南亚与大洋洲 ISBN7-112-03699-2 第1卷 北美
1ISBN7-112-03700-X 第2卷 拉丁美洲 ISBN7-112-03701-8 第3卷 北、中、东欧洲 ISBN7-112-03702-6 第4卷 环地中海地区 ISBN7-112-03703-4 第5卷 中、近东 ISBN7-112-03704-2 第6卷 中、南非洲
ISBN7-112-03705-0 第7卷 俄罗斯、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 ISBN7-112-03706-9 第8卷 南亚 ISBN7-112-03707-7 第9卷 东亚
building系列
ISBN7-5611-2131-8 大学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91-1 航空港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0-X 纪念性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073-7 教堂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3-4 剧院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6-9 桥梁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208-X 市政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2-6 图书馆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5-0 银行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209-8 影院建筑 大连理工
6,有关住宅设计
世界小住宅设计经典丛书
ISBN7-112-04254-2 世界小住宅(1) 中国建工ISBN7-112-04255-0 世界小住宅(2) ISBN7-112-04256-9 世界小住宅(3) ISBN7-112-04257-7 世界小住宅(4) ISBN7-112-04258-5 世界小住宅(5) ISBN7-112-04259-3 世界小住宅(6) ISBN7-112-04260-7 世界小住宅(7) ISBN7-112-04261-5 世界小住宅(8) ISBN7-112-04262-3 世界小住宅(9) ISBN7-112-04263-1 世界小住宅(10)中国建工
世界住宅设计丛书(共4册)ISBN7-112-04117-1 世界住宅设计(1) ISBN7-112-04118-X 世界住宅设计(2) ISBN7-112-04119-8 世界住宅设计(3) ISBN7-112-04120-1 世界住宅设计(4) SBN7-112-02296-7 北京四合院 ISBN7-112-03229-6 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 ISBN7-80058-773-8 小宅设计 中国计划ISBN7-5618-1199-3 中国传统民居 ISBN7-112-05509-1 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7,有关设计构成
ISBN7-80058-884-X 艺术·设计的光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2-3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 中国计划
ISBN7-80058-881-5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3-1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 中国计划ISBN7-112-03215-6 通俗色彩理论 中国建工
8,有关其他院校设计类专业作品
ISBN7-112-02685-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辑 ISBN7-112-03207-5 清华大学专辑 ISBN7-112-02684-9 深圳大学专辑 ISBN7-112-02872-8 天津大学专辑 中国建工ISBN7-112-03128-1 同济大学专辑 SBN7-112-04706-4 北大建筑 1(无)上下住宅 中国建工ISBN7-112-05198-3 北大建筑 2 79号甲+ ISBN7-112-03337-3 东南大学建筑系七十周华纪念专集 学生作业集
9,专业杂志
ISBN7-112-04745-5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 ISBN7-112-01960-5 建筑画(杂志)建筑师(杂志)
10,有关建筑理论
ISBN7-112-05863-5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ISBN7-112-06063-X 建筑美学 SBN7-112-05219-X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ISBN7-112-06064-8 空间的语言 ISBN7-112-05855-4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ISBN7-112-03819-7 总体设计ISBN7-112-04939-3 匠学七说 ISBN7-112-03568-6 建筑空间组合论 ISBN7-5618-1252-3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ISBN7-112-03721-2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中国建工ISBN7-112-05646-2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中国建
ISBN7-112-04722-6 建筑形式语言 ISBN7-112-05243-2 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ISBN7-112-05861-9 聚落探访 ISBN7-112-02942-2 建筑图解辞典
拓展: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找资料就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