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男,1942年生,河南方城县人,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南区兽医病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禽流感现场诊断专家。1965年毕业于百泉农业专科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同年留校工作。从事家畜病理学、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兽医生物制品学、禽病检验、动物医学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科研项目多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5项。主编、副主编《家畜病理学》、《禽病检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食品卫生检验学》、《畜禽寄生虫病学》教材5部。主编《鸡病防治问答》、《鸡病诊治彩色图谱》、《禽流感诊断及防制手册》、《鸡病诊疗原色图谱》、《鸡病类症鉴别诊断彩色图谱》等5部。参编大型参考书《动物病理学》1部。副主编大型图谱《兽医病理学原色图谱》1部。发表论文40余篇。长期从事禽病研究和防治工作,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问题很简单,管理不善引起的病,慢呼+大肠杆菌1.处理对策,改善管理,将鸡舍温度提高3-5度,夏天根据情况,鸡不能长期放在地上,不能居住在潮湿环境中;尤其是治疗,没有最好的治疗,只有最好的管理,管理不当,投药后会复发,那样就更不好弄,2.药物对策:一天,上午硫氰酸罗红霉素,剂量加大6倍,一次性饮完,下午用多西环素,一次饮完!饮完后自由饮水加多维,晚上用通肾的药,二天,上午硫氰酸罗红霉素,剂量加大3倍,一次性饮完,下午用氧氟沙星,一次饮完!饮完后自由饮水加多维,晚上用通肾的药,三天天,上午硫氰酸罗红霉素,剂量加大3倍,自由饮完,下午用氧氟沙星,自由饮完!饮完后自由饮水加多维,晚上用通肾的药,四五天用点预防肠道的药,记得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后续必须用点益生素最好,增加自然免疫能力!
禽痘是有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的是鸡痘和鸽痘。禽痘感染的自然宿主是鸡和火鸡,其它易感性较低。根据病变和症状的表现,禽痘可分为皮肤性、白喉性和混合型。痘疹可发生于皮肤、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发生在皮肤的,称为皮肤型;发生于口腔和喉部的,称为白喉型;两者兼有的,称为混合型。此病广泛流行世界各地,多为幼鸡和幼鸽患病,白喉型和混合型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皮肤型较缓和。禽痘的病原是痘病毒。目前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四种类型:鸡痘病毒;火鸡痘病毒;鸽痘病毒;金丝雀痘病毒等。关于其它类型有鹦鹉痘病毒,和燕八哥痘病毒。自然条件下,每一型病毒只对同种宿主有致病性,各种禽痘病毒彼此之间在抗原上有一定的区别,但通过人工感染也可使异种宿主致病。禽痘病毒是一种比较大的DNA病毒,呈砖型或长方形,大小平均为258nmX354nm.在患部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和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见有包涵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原生小体,这就是禽痘的病原体。本病幼鸡易感性较大,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但成鸡在换羽和产蛋盛期及营养状况不良的情况下易感造成发病和严重死亡。禽痘的传染常通过健康家禽和病禽直接接触而发生,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禽痘病毒散播的形式之一。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吸血昆虫,特别蚊虫吸允病鸡的血液后,(带毒时间长达10~30天)再叮咬健康鸡而造成传播。所以夏秋是本病流行主要时期。我国南方例外。临床症状:皮肤型,主要发生在无羽毛部位形成一种特殊痘疹,最初为细小的灰白色小点随之体积迅速增大,如豌豆大灰色或灰黄色的结节,表面凹凸不平,坚硬而干燥,有时结节很多,可互相连接而融合在一起,产生大的痂块。若发生眼部使眼缝完全闭合。若发生口角则影响采食。粘膜型,精神萎顿、厌食,眼和鼻孔流出液体,初浆液粘性后变为淡黄色脓液(有事 未完待续)
食品检测与食品安全姓名: 姓名:卢周舟 学号: 学号:43208419 得分: 得分: 摘要: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食品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远远达不到发达 摘要: 国家水平,而且食品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尤其是民营、私营企业) 、食品消费价值水平低下、 安全意识观较差,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十分严峻。食品安全控制已成为当 务之急。主要针对食品中的添加剂、毒素、有害微生物等对人身体有害或可能要害的成分进 行食品检测。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检测在未来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添加剂,毒素,农药残留,微生物,基因芯片,免疫学 技术,仪器分析 引论 民以食为天,毋须置疑,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和 不断进步。如若不能把好食品安全关,势必造成重大人身安全事故,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 最终影响执政党的地位和形象, 阻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运用高科技实施高质量的食品检 测工作势在必行!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当前形势下,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用以规 范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并在省市地区各级政府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条例。2010 年以来,我 国食品安全状况相对以前来说,有着明显的提升。在 2010 年上半年的食品抽样检测中,其 合格率超过了 90%,并且保持着进出口食品高合格率。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我国食品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 而且食品企业诚信意识不强 (尤 其是民营、私营企业) 、食品消费价值水平低下、安全意识观较差,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 食品安全问题仍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1)微生物污染食源现象严重。毋庸置疑的是,致 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相关疾病是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 就我国而言, 大部分的食物中 毒都是由于致病性的微生物而引发。 致病性微生物在我国常见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沙门氏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微生物污染食源的现象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 2)施肥以及农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毫无疑问,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大米、小麦以及蔬菜 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往往使食品在源头就被污染,大面积、 大剂量地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食物中硝酸盐积累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食物致癌物 质中,亚硝酸盐是最为主要的,其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当前农药残存也是构成食品安全 问题的重要因素,有机蔬菜是当前最为火热的话题。3)由于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更有良知缺乏的问题,致使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4)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投入各种添加剂,来迎合不同人体口感要求,然而,不法加工 组织肆意添加防腐剂、色素以及各种化学保鲜物质,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大大升高,如媒体报 [1] 道中涉及的三氯氰胺奶粉案以及地沟油案。 1.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检测责任与机遇并存 食品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都相当关注安全及质量问题, 包括如何加强企业本身的食品 安全意识以及道德观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食品安全在食品 行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 焦点话题。 食品安全与品质检测水平是构建和完善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技术支撑。 食品安全正日益上升为全民重视的高度。无论是国内生产的食品,还是国外的泊来品,都应 该有一整套可操作的检测、监控程序。特别是当某个食品出现问题时,职能部门更应该在第 一时间介入调查,以科学公正的态度,拿出令人信服的检测结果和评估报告,如此一来,既 维护了商家的利益,又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1.2 国内食品检测的暴露漏洞 食品检测是进、出市场的最后一关,可是在一些地方或有或无,形同虚设,暴露了食品 检测存在“短腿”。我国许多企业的关键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能力差,检测灵敏度低,检测 技术落后,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超标,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有毒 有害物质超标,检出有害生物等传统检验项目中。 防堵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刻不容缓。目前中国虽然建立了由质检、工商、食药监、医疗卫 生等部门组成的食品监督体系, 但上述部门的工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程式化, 检查之前 事先通知,或者让商家主动送检,这种做法难以检出问题。 据悉,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实行的是分段监管,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质监、 工商、 卫生、 食品药品、 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食品检验机构分散、 低水平重复建设、 重复检测、检测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随之衍生。因此,整合“检测计划、检测经费、检测信 息、 检测能力”四项就成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关于如何整合却没有现成的经验 可供借鉴。 1.3 食品安全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着 前所未有的破坏,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进而威胁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此外,化 学添加剂、转基因等技术的应用,也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因此,食品安全控 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涉及食源性危害关键检测技术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卫生控 制方面呈现两个明显趋势:一是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逐步降低;二是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 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和便携化。因此,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已将提高企业的自检自 控能力列为发展目标之一,对食品生产企业严格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企业保证 “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监督措施?在促 进食品出口方面推行从养殖场, 种植基地等原产地到出口离境的全过程监管, 帮助和监督出 口生产企业按照进口国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对进口的食品,利用食 品安全控制技术与方法,加大检测力度,确保进口食品符合国家的安全卫生要求,使我国的 [2] 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全面提升我国食品产业的质量水平。 2 食品检测的主要内容 2.1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 香、 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 中的化学物质或天然物质。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各类食品添加剂有 14000 多种。截止 1999 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 l587 种。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对食品的生 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卫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违禁、滥用以及超范围、超标准使用添加剂,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卫生以及消费 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 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就越来 越大。 随着研究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原来认为无害的添加剂, 近年来发现还可能存在慢毒性、 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及致突变作用等各种潜在的危害,因而更加不能忽视。 食品加工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加强卫生管理,规范、合理、 安全地使用添加剂,保证食品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食品添加剂的分析与检测,则对食 品的安全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保证和促进作用。 譬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肉制品生产中最常使用的发色剂。 在微生物作用下, 硝酸盐还 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肌肉中乳酸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而亚硝酸极不稳定,可分解为 亚硝基,并与肌肉组织中的肌红蛋白结合,生成鲜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呈现良 好的色泽。 但由于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前体,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常以抗坏血酸 钠或异构抗坏血酸钠、烟酰胺等辅助发色,以降低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使用量。我国《食品 添加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亚硝酸盐用于腌制肉类、肉类罐头、肉制品时的 最大使用量为 0.15g/kg, 硝酸钠最大使用量为 0.5g/kg, 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 不得超过 0.05g/kg,肉制品不得超过 0.03g/kg。亚硝酸盐可通过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当 量,硝酸盐可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将样品提取液通过镉柱,使其中的硝酸根离子还 原成亚硝酸根离子。 2.2 食品中常见毒素和几种典型毒素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由不同公司,不同地方生产的食品。但在近几年, 国内经常出现食品质量问题。五年前,肯德基的鸡翅被发现加入了工业染料苏丹红。随后, 问题咸蛋又发现含有工业染料苏丹红。不法商人用 “瘦肉精”喂养猪只,令食用的猪肉里 含有对人体心脏有害的“瘦肉精” 。市场用孔雀石绿养鱼,令鱼类中含有有害物质孔雀石绿。 去年,又发现三鹿奶粉中非法添加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食品安全不但发生在国内,而且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 2007 年暨南大学珠海学院就 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不少师生感到身体不适。 学生因为进食不干净食物发生肠 胃炎的事件时有发生。质量不安全食品也在市场上泛滥。 因此,食品质量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关注。 食品中常见毒素有霉菌毒素, 动物性天然毒素和植物性天然毒素。 其中食品中常见的霉 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展青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杂色曲霉素,棒 曲霉素,岛青霉毒素和其他霉菌毒素。常见的动物性天然毒素有动物肝脏中的毒素,河豚毒 素,岩蛤毒素,螺累毒素和组胺。常见的植物性天然毒素有氰苷,红细胞凝集素,皂苷,龙 [3] 葵碱,秋水仙碱,棉酚和毒蘑菇。 譬如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等的代 谢产物,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 谷物、 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 曲霉毒素。 它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 致毒基团相同的化合物, 目前已分离鉴定出 18 种,主要是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以及由 B1 和 B2 在体内经过 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 M1、M2 等,B1 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B1 是二氢呋喃氧杂 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 ,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 [4] 后者与致癌有关。 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 食物,途径有二,其一是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 B1) 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其二是经饲料 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 奶粉等) 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 M1) 。 黄曲霉毒素 B1 的半数 致死量为 0. 36 mg/ kg 体重,属特剧毒的毒物范围(动物半数致死量 10 mg/ kg ,它的毒性 比氰化钾大 10 倍,比砒霜大 68 倍) ,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 [5] 肝坏死等。因此,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测中极为重要。 国内外有关黄曲霉素 B1 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测定法、高效液相 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试验采用了免疫亲和柱对饲料中黄曲霉素 B1 进行净化,对高效液相 [6] 色谱荧光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为监控饲料中黄曲霉素 B1 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2.3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 现代食品行业, 有很多有害的微生物严重危害食品的品质和人们的健康, 甚至会引起一 些严重的疾病。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类食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有害微生物引起 的各类食物中毒事件也逐渐增多。然而,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即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增菌、生 长法及血清学鉴定虽然比较准确,但费力、耗时,一般需 4—7 d 才能完成。此外,低水平 的病原菌污染,食品加工后导致菌体的“致伤”及食品其它成分的干扰等因素,使得传统的 检测方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需及时发现致病菌,控制污染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发展使得许多食品工作者得以寻求更为快速有效的方法来检测病原菌, 以期增加敏感性和 显著地减少检测时间。其中,PCR 技术是比较有效,也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之 [7] 一。 3 食品安全检测发展方向分析 随着用硫磺熏制毒辣椒、毒粉丝案,用病死猪肉加工肉馅案,用罂粟壳加工卤肉案,劣 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案,三氯氰胺以及苏丹红等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揭露,一个个重 要的问题摆在眼前: 如何有效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趋势如何?为了保障我 国食品安全,政府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制订了一系列与 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发布了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初步建立 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而其技术支撑就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仪器。 3.1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趋势 早前 Anthony 等人建立了一个在短时间内通过测定致病性微生物含量的方法来快速检 测食品安全性能,其通过 158 例经血培养鉴定为阳性的样品进行检测,其有效合格率达到 80%。Carl 等针对四种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空肠弯曲菌)的单一研究, 而推出了基因检测法,此法大力提高了检测的精度,而且节省检测时间,可操作性强。其主 要方法是:从水以及食品中,分离出相关的致病性微生物或者是其他微生物,通过沙门菌、 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标准菌株作对照,比较观察相关细菌的特征,从而得出相关微生物的 致病因子。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与常规检测方法、PCR 检测方法相比较而言,其检测细菌的种 类广泛,检测的合格率高达 99%,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基因芯片技术一般而言,其检测时间 为四个小时,传统的 PCR 技术需要八个小时。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发展,大力变革了食品安 全检测相关理念,尤其是对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因为当前形势来看,对于转基因食品 的安全问题,争议很大,而且现今仍没有通行的检测方法,但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对转 基因食品进行精确地检测。 利用分析当前通用的基因报告以及各种基因特意片段, 将其制成 [8] 芯片样品,然后与被检测的食品进行简单杂交,即可准确判定转基因食品的特征性能。 3.2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直接的反应, 加之免疫相关技术来检测细菌。 免疫学技术 的优点是可直接选择细菌,而不需要对细菌进行分离,直接通过免疫法进行细菌的筛选。因 为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种类很多,所以,免疫学方法也不统一,当前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常 常用到的是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力检测试剂条、免疫乳胶试剂、免疫酶技术、免疫深沉法 或免疫色谱法等。免疫法具备非常高的精确度,被检测食品可通过增菌后,在短时间中便能 检测到,而且更为突出的一点便是,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时间相当短。在免疫磁珠分离大 方法中,能迅速采集以及浓缩大量的食品中的微量细菌,并分析其危害性,可以有效预防 TDH 阳性副溶血性弧菌所带来的食物中毒。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准确地检测出沙门氏菌, 通过抗体的置入能有效形成免疫层析条, 组织此类细菌的相关危害, 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提 [9] 供了良好的前景。 3.3 农药残存检测技术趋势 目前绝大多数色谱农药残留的检测都是通过选择性的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ECD) 、 氮磷检测器(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荧光检测器、质谱(MSD)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 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ECD 主要用于检测有机氯、菊酝类等含卤素的农药,灵敏度非常高; NPD 主要用于检测含氮、磷的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等农药;FPD 主要检测有机磷类农药; 荧光检测器主要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氨基甲酸酝类农药的衍生化检测。 近年来, 随着农药事业 的发展,农药残留检测的验证技术需要重新认识。MSD 是验证分析最常用的技术,也可以用 于定量分析,但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自从出现毛细管色谱柱后,二维色谱发展很快。使 用不同的两个仪器或使用一个具有双柱(不同极性) 、双通道、双检测器的仪器,一次取样 可同时获得两组信息。美国 FDA、欧共体等都是先采用此法作定性检测的。此法比较适合中 国实际,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长武等人研究出二维色谱快速检测数十种农药的检测方法。 美国已经报道利用快速扫描技术在大约 1h 定性定量检测几百种不同类型的农药。色谱等仪 器分析技术对于检测技术人员和仪器要求较高, 但可以对于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可 以检测几种甚至几百种已知和未知的农药,检测灵敏度高,可以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 数据,作为仲裁依据。作为一种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可以与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结合,发挥 [10] 各自优势,增加监督管理的力度。 3.4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对于转基因食品, 尚无统一的定义。 可以理解为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或者利用转基因生 物生产加工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 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的转基因生物及非转基因生物的混合物。 目前转基因食品主要来源于转基因植物。 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一直是世界各国及联合国 等国际组织关心的焦点问题,2000 年联合国通过了“生物安全议定书” ,得到了全世界绝大 多数国家的认可,并已生效。该议定书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对转基因产品要进行检验, 以明确其种类, 确定是否是已批准的或已获得许可的转基因产品, 以防止一些具有风险的转 基因产品任意扩散,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总的来说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主要有 3 种: (1) 核酸检测方法, 它包括了聚合酶链式 Fxj~PCR、 连接酶链式反应(LCR、 指纹图谱法 RFLP, AFLP 及 RAPL 等)、 探针杂交法等; (2)蛋白质检测方法, 包括蛋白质单向电泳、 蛋白质双向电泳、 [11] Westem 杂交分析及 ELISAl(3)酶活性检测方法等。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解决大数量基因检测问题,是一种更有效、快速,特别是高通量的检 测方法。基因芯片又称 DNA 微阵列,是指将许多特定的寡核甘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作为探针, 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支持物上形成的 DNA 的分了阵列。 芯片与待测的荧光标记样品的基因按 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后, 再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等对其表面进行扫描即可获取样 品信息。我国开发的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基本上能实现:确定是否是转基因产品、是哪种转 基因产品、 是否是我国已批准的转基因产品。 目前研制的芯片能检测国内外已批准商品化转 基因作物物种:大豆、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烟草、西红柿、木瓜、西葫芦、甜椒等; 含有启动子、终止子、筛选基因与报告基因等通用基因位点用作筛选是否是转基因产品,含 有并包括抗虫、耐除草剂、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基因等各物种特定的目的基因,及品种特 异的边界序列用于确定是哪种转基因品种。 3.5 仪器分析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在食品安全卫生控制方面,正在逐步降低安全卫生 指标限量值,这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日益趋向 于高技术化、系列化和智能化,使检测仪器朝着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复杂仪器体系发展, 分析方法的联用成为仪器分析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现场检测仪器在小型便携化的同时,向 专业化、速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动态分析 检测和无损检测方法及多元参数的检测技术成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 物芯片技术和电子鼻等仿生感觉技术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所以目前的食品现场快速检 测主要呈现 5 大趋势:(1)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 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已达到 10-7g;(2) 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 食品检测所需时 间越短越好。检测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芯片和高速电子器件与检测器的使用,使食品安全 检测周期大大缩短;(3)选择性不断提高,高效分离分段、各种化学和生物选择性传感器的 使用,使在复杂混合体中直接进行污染物选择性测定成为可能;(4)由于微电子技术、生物 传感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检测仪器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使实时、现场、动态、 快速检测正在成为现实。 )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大多是进口产品或 (5 国外技术生产的产品, 检测成本很高。检测产品国产化,研究生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产品是大势所趋。 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 目前我国基层单位很多速测技术的应用还只处于定性或半定量水 平, 易用型的小型化仪器的应用是目前和今后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另外食品样品复杂 多样,前处理烦琐费时,建立快速检测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研制适合 的小型前处理装置,对于缩短现场快速测定时间及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张经华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食品安全检测 能力建设 与应用 【2】 2010-8-6 中国设备网 2 【3】暴铱,郭磊,陈佳,林缨,谢剑炜. 生物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分析化 3 学,2009,37(5);764-771 【4】李书国,陈辉,李雪梅,任媛媛.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粮油食品科 4 技,2009,17(2);62-65 【5】丁平,侯亚莉,程晓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素 B1。饲料研究,2006, 5 9:61-63 【6】黎健豪 食品中常见毒素和几种典型毒素的性质和检测方法 6 【7】叶云,容元平 PCR 技术检测食品有害微生物的应用 7 【8】蒋士强 1 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检测技术的现状[ J ] 1 分析仪器, 2008, (3) : 8 1 - 61 【9】解立斌, 黄建, 霍军生. [ J ]. 国外医学: 卫生学分册, 2007, 34 (7) : 192 - 196. 9 【10 10】张彦峰. [D ]. 天津: 南开大学 10 【11 11】CC Rosa, HJ Cruz,MV, et al1Op tical biosensor based on nitrite reduc2tase 11 immobilised in controlled pore glass[ J ]1Biosensors and Bioelec2tronics, 2002, 17 (1 - 2) : 45 - 52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治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咳嗽,喷嚏,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减少,呼吸道粘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大多数病毒株在56℃15min失去活力,但对低温的抵抗力则很强,在-20℃时可存活7年。一般消毒剂,如1%来苏儿、1%石炭酸、0.1%高锰酸钾、1%福尔马林及70%酒精等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NaOH(pH12)1h,而在pH7.8时最为稳定。二、流行病学本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病毒从呼吸道排毒,通过空气的飞沫传给易感鸡。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饲料供应不足或配合不当,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三、临床症状潜伏期1—7d,平均3d。由于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感染后出现不同的症状。呼吸型:病鸡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音,尤以夜间最清楚。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加剧,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羽毛松乱、翅下垂、昏睡、怕冷,常拥挤在一起。两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流泪等症状,病鸡常甩头。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25%~50%,同时产软壳蛋、畸型蛋或砂壳蛋肾型:感染肾型支气管炎病毒后其典型症状分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病鸡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鸡被感染后24~48h开始气管发出啰音,打喷嚏及咳嗽,并持续1~4d,这些呼吸道症状一般很轻微,有时只有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才听得比较清楚,因此常被忽视。第2阶段是病鸡表面康复,呼吸道症状消失,鸡群没有可见的异常表现。第3阶段是受感染鸡群突然发病,并于2~3d内逐渐加剧。病鸡挤堆、厌食,排白色稀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腺胃型:近几年来有关腺胃型传支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主要表现为病鸡流泪、眼肿、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并拌有呼吸道症状,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3%-5%不等。四、病理变化呼吸型主要病变见于气管、支气管、鼻腔、肺等呼吸器官。表现为气管环出血,管腔中有黄色或黑黄色栓塞物。幼雏鼻腔、鼻窦粘膜充血,鼻腔中有粘稠分泌物,肺脏水肿或出血。患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变细、变短或成囊状。产蛋鸡的卵泡变形,甚至破裂肾型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可引起肾脏肿大,呈苍白色,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结晶,扩张,外形呈白线网状,俗称“花斑肾”。严重的病例在心包和腹腔脏器表面均可见白色的尿酸盐沉着。有时还可见法氏囊粘膜充血、出血,囊腔内积有黄色胶冻状物;肠粘膜呈卡他性炎变化,全身皮肤和肌肉发绀,肌肉失水。腺胃型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增厚,黏膜出血、溃疡,胰腺肿大,出血。五、诊断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有赖于病毒分离与鉴定及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六、鉴别诊断本病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与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鼻炎相区别。鸡新城疫时一般发病较本病严重,在雏鸡常可见到神经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则比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严重;传染性喉气管炎很少发生于幼雏,而传染性支气管炎则幼雏和成年鸡都能发生。传染性鼻炎的病鸡常见面部肿胀,这在本病是很少见到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常与痛风相混淆,痛风时一般无呼吸道症状,无传染性,且多与饲料配合不当有关,通过对饲料中蛋白的分析、钙磷分析即可确定。七、防治1.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2)适时接种疫苗。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开产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而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2.治疗使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l/500只,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l/500只,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l/500只,混合肌注。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改善饲养管理条件,降低鸡群密度,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对防止继发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对肾型传染性气管炎,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并注意补充k+和na+,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兽医专业是指从事防治动物疾病的行业或人。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家畜家禽疾病的诊疗、防治、检疫及畜产品卫生检验等。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兽医毕业论文题目,供广大学子参考!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式的建立和应用2、草分枝杆菌及其在兽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3、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的研究进展4、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效果分析5、大连地区麻鸡呼吸道病多病原检测分析6、高职畜禽环境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7、鸡霉菌毒素中毒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8、羊小反刍兽疫及其综合防治9、水貂源乳杆菌及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10、关于当前新疆肉羊养殖业发展中兽医工作的几点建议11、鸡毒霉形体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12、巴里坤县羊肝片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13、农区肉羊集约化养殖防疫体系的建立14、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15、且末县肉羊饲养场疫病防疫要求16、兔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17、浅谈兽药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及对策18、奶牛围产期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19、兽医实验室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20、浅谈奶牛乳滞及其防治21、家禽养殖中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22、云南家兔皮肤真菌病的流行原因及控制结果调查23、孔雀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24、不同禽源里氏杆菌分离鉴定及同源性比较25、盘县羊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26、瓮安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查27、黔东南州狂犬病防控知识调查28、种养间循环模式中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29、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0、新疆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牛结核病的监测结果与分析31、动物治疗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分析32、浅析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3、动物检疫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分析34、平武县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5、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36、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37、新形势下动物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8、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和措施39、动物疫病防治现状及解决措施分析40、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41、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42、乡镇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之弊端43、在基层工作中提高兽药标准品对照品管理办法的建议44、兽医临床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45、畜禽疾病诊治中的常见误区及控制建议46、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47、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控防技术措施研究48、中兽医对母猪产后疾病的治疗分析49、中西兽医结合对牛瘤胃臌气的治疗效果分析50、畜牧养殖中动物常见疾病的发生与防治51、新疆南疆牛乳头状瘤病毒鉴定与基因分型52、牛结核分枝杆菌株快速培养方法的对比53、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54、农村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设及完善建议略述55、关于开展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研究56、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反思57、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58、麻疹病毒属病毒反向遗传研究概况59、云木香根提取物在控制鸡粪臭味的应用研究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本病的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等病变。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分多种病型:大肠杆菌败血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全眼球炎、肉芽肿等以大肠杆菌败血症为多见。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眼,饮水增多,采食减少,有的腹泻,排绿白色稀粪,有的临死前出现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陆续出现一些死亡。死亡率一般为1%~7%。
对本病一般选用新霉素、喹诺酮类或选用过去少用的药物进行治疗。1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鸡大肠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
鸡大肠杆菌病治疗药物有维克赞(Suramox50%OSP)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主要成分阿莫西林三水合物;主要用于治疗鸡对阿莫西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感染。用法与用量:以本品计。混饮,每1kg体重,鸡30~40mg,一日1 次,连用5~7日。或每1L水,鸡0.15~0.20g,一日1次,连用5~7日。用这种药的好处是副作用少,停药后12小时后无药残,现在很多抗生素都有药残;详细的可做实验。你也可以选择无任何副作用、环保、安全、微生态制剂可赛优,百度一下“可赛优”,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肠杆菌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细菌性疾病之一。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各种血清型致病菌引起的表现多种症状的总称。
【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各种环境应激及鸡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
【流行特点】
各种家禽、各种龄的鸡均可感染,大肠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饲料、水中普遍存在。
本病易通过呼吸道、污染的饲料、水中传播,当鸡群的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时,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多见。多雨季节和闷热季节也很多。
【重点诊断】
禽的大肠杆菌病潜伏期数小时到3天,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病鸡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缩脖,炸毛,闭眼等。
1.急性败血症 :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拉黄白色稀粪(注意: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前期也拉这种粪便),有呼吸困难的(支原体与其是姊妹病,所以有这种情况发生)。死鸡剖检可发现腹部皮肤紫红色,掀开皮肤,胸部肌肉紫红色,主要病变为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脾炎、有时脾脏变大,脾被摸下面有出血的。
这种急性型败血症很容易识别。
2.脐炎: 鸡苗会发现有很多肚脐发炎的症状,剖检可见卵黄为吸收好。(卵黄一般在10天内吸收完,我有以客户抱怨说他们当地兽医说40多天鸡卵黄没吸收掉,我都不好意思说那个兽医的资格证是怎么来的,纯属扯淡)
3.气囊炎: 这种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肉鸡养殖户,严重时死亡率高,而且难治。
主要诊断可见气囊上不干净,大肠杆菌性气囊炎还是好治的,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气囊炎,那才很难治。
4.卵黄性腹膜炎: 这种病一般是产蛋鸡,解剖时既可以看出来,不多解释。
5.大肠杆菌病还有肉芽肿、输卵管炎、出血性肠炎、眼炎、肿头综合症、腹水症、慢呼、关节炎等等。
6.一般大肠杆菌病很好认。
【实验结果与防
肉鸡大肠杆菌病Broiler'E. coli Infection Preven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in broiler chickens with a bacteriophage aerosol spray WE Huff, GR Huff, NC Rath, JM Balog, and AM Donoghue Poultry Production and Product Safety Research Unit, USDA, Poultry Science Center,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72701, USA. huff@comp.uark.eduBacteriophage to an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 that is pathogenic in poultry were isolated from municipal sewer treatment facilities or poultry processing plants. Thre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aerosol administration of bacteriophage to prevent an E. coli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broiler chickens. In all three studies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consisted of nine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 pens of 10 birds. Three treatments were not challenged with E. coli and consisted of unsprayed birds, birds sprayed with a diluent control, and birds spray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two bacteriophages. Six treatments were challenged with E. coli by injecting 10(4) cfu into the thoracic air sac when birds were 7, 8, or 10 d of age after being sprayed at 7 d of age with either a diluent control or a combination of two bacteriophages. In Studies 1 and 2, BW at 2 wk of age of all the birds challenged with E. coli, regardless of spray treatment,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the unchallenged controls, except in Study 2 for the birds sprayed with bacteriophage and challenged at 10 d of ag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mortality in Studies 1 and 2 when the birds were challenged with E. coli immediately after bacteriophage administration and in Study 2 in birds challenged at 10 d of age. In Study 3 a suspected pre-existing E. coli infection resulted in mortality in the unchallenged, unsprayed controls, and in the diluent sprayed controls of 20 and 27%, respectively. The mortality in the unchallenged bacteriophage sprayed birds was 3%,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Mortality in Study 3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bacteriophage-sprayed birds challenged with E. coli immediately or 1 d later but not 3 d after bacteriophage administration. The decrease in BW at 2 wk of age in challenged birds indicates that bacteriophage treatment did not provide complete protection; however, in all three studies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aerosol spray of bacteriophage may be practical for administration of bacteriophage and may provide an alternative to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poultry production.
地理与生活煤炭的深度开采、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城市废水污水、水土流失严重……所有这些都威胁着我们的母亲河,如不及时进行综合治理,势必会影响沿黄河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谢克昌委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一脸的忧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正饱受前所未有的侵害。”谢克昌委员告诉记者,通过对黄河沿山西段四市十几个县700多公里的实地考察,发现黄河水资源保护目前正面临几大挑战: 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据测算,开采1吨煤要损失地下水2至4立方米。黄河山西流域年产煤炭1.4亿吨,每年至少向黄河排入矿坑水2.8亿立方米,而这些矿坑水中含有许多复杂的物质成分,其中包括重金属和放射性离子等,严重地污染了黄河的水源。 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谁污染谁治理”是企业对其污染应承担的责任,然而这些企业一旦破产或关闭,其后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由谁承担就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资源物理性的污染,同时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随水而流,导致黄河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剧。 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对黄河沿线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提高回采率,控制开采总量,并对矿坑水实现治理达标排放;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治理措施;尽快划定合理的采石和烧灰区域,改变采石与烧灰散乱管理的现状;尽快分期分批对黄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进行统一安排;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以坝系建设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设“数字黄河”,为黄河水资源污染检测、防治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感受黄河 中国第二大河.上游有3源:西源玛曲,又称约古宗列渠,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雅拉达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中源卡日曲,又称喀喇渠,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中部的各姿各雅山北麓;南源多曲,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日吉山附近.在这3条源流中,玛曲为黄河正源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若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在3条源流中以卡日曲最长(190.1千米),它比玛曲(171.5千米)长18.6千米,因此也有主张以卡日曲作为黄河正源.中国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仍以玛曲为黄河正源.从青海省的玛曲为源头,东流经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等,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___ 聆听黄河 献出爱心 黄河已经是一条被人类深刻影响和干扰的河流,未来应如何治理,才能既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保障这条古老而又伟大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于人民,是一个值得深思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___ 未来黄河治理的核心难题有三个:一是黄河的巨量泥沙如何处理和利用,这是黄河难治的症结,它不仅关系到黄河的防洪安全,也关系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依据黄河水资源的变化,如何合理配置,有效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持河流生命对水资源的需求.三是如何保护和改善黄河的生态环境.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关键是: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增水减沙. 朱佩玲委员:治理污染 拯救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五千年来她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明。然而,近年来,黄河污染加剧,已超出了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目前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5亿~156亿元。 “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 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 兰州、银川、包头、新乡、开封正在饱受水污染之苦。农村的不少地方出现了用黄河水浇地,作物减产、烧死庄稼的事件。 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主要是通过处理黄河水向部分城市居民供应饮用水。然而,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这家水厂还曾多次被迫停止处理。 工业污染多年来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大量污染物。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同时,沿黄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加剧了污染。 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河白银段最大的废水排放源。重金属污染物大多来自白银公司下属的冶炼厂。作为我国铜冶炼的老企业,冶炼厂已运行40多年。甘肃省环保部门、甘肃省经贸委曾两次决定对这个厂限期治理。2002年,环保总局与原国家经贸委再次对其限期治理,要求到2005年必须实现达标排放。目前,冶炼厂的治理项目仍无实质性进展。 旧的高污染源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据悉,一些东部污染企业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涌入西部地区。宁夏石嘴山市2004年1至4月份引进的70个项目中,高耗能的项目就有43个,部分已经投产的项目其环保后续工作也没有跟上。近年来黄河宁夏段在工业污水排放减少的同时,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比例不断加大,成为黄河污染治理的新重点。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数据显示,2003年,黄河宁夏段年排放废水2.35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1.2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4.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0.15万吨,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7.64万吨和2.51万吨。 伴蹲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黄河污染治理的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污染,新问题又在不断显现。目前黄河流域的水污染已由集中的工业点源污染逐渐变化为工业点源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并重。生活污染的影响力逐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已成为污染防治工作的新重点、新难点,并逐步呈现出污染结构多元化和污染因素的复杂化。 污染之“痛”痛在经济结构,黄河流域工业结构一“重”二“小”,与水环境特点不相适应,使河道径流越来越小的黄河要接纳越来越多的工业污水。“重”主要表现在兰州、白银、包头、宝鸡、西安、咸阳等地重工业高度集中,超出环境容量。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是陕西的工业基地,而渭河流域年污水排放量达8亿吨,占黄河流域排污总量的18%。目前,渭河已成为“关中下水道”,大部分河段失去自净能力。“小”主要表现在黄河中游一些地区趁国家加强对淮河、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大量关停污染企业之机,低价买设备,上了许多“十五小”工业,接下了“污染接力棒”。这些小污染企业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很大。 我们认为,黄河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现状,污染越治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近些年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而治理污染的投资和速度无法同步跟进。为此建议: 1.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2.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治河理念。一是划定黄河水功能区,根据黄河水资源量和水流的纳污能力,提出各省(区)允许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实行省(区)际断面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依法治污,在相关法规中明确相应的水污染超标处罚措施,对于污染超标省(区)要停止审批新的水资源利用项目;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利、环保联合治污机制,在排污监测和监管处理水污染突发事件上统一行动、团结治污。 3.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行绿色GDP,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 4.环保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实行垂直管理,脱离地方的制约。 5.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如处罚力度,关停污染企业等。 6.地方新上项目论证必须有科学的决策程序,有环保部门参与,对新上项目,如果发生大的污染事件,实行事后决策追究制度,以加强地方“一把手”对黄河污染监督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7.应该在具备了有效的监测网络基础上,探索建立排污区域赔偿制度,让过度占有资源者付出应有代价。可以通过“排污收费”的办法,由河流段面水质不达标者,向下游提供补偿,迫使沿黄地区政府加大对本地区污染的治理对我有帮助
按照2003-05-01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陕西省宝鸡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类型划分和评价,认为宝鸡市已形成了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为主要特色、以优良级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体系。但地域发展不平衡,旅游体系不健全是阻碍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给出了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国西安710062 (卫海燕;郝选文);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中国西安710062(李振亭)【关键词】:旅游资源;调查;分类;评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3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3BJY088);陕西师范大学校级重点项目(200312)资助。【分类号】:F592.7【DOI】:cnki:ISSN:1003-7578.0.2005-04-027【正文快照】: 宝鸡历史悠久,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佛骨圣地”、“青铜器之乡”的美誉;秦岭、关山横亘绵延,山河壮丽,名胜颇多。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互为补充[1]。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宝鸡跻身于全国优秀旅游文化城市之列。2003年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发展旅游产业占尽“地利、人和”,潜力巨大[2]。按照2003-05-01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新…
海啸、地震、台风
如下: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下面,就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 服饰与地理 :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
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
2、 饮食与地理 :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
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
第一,吸入粉尘,生活在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经常吸入粉尘就容易导致矽肺病的产生,所以需要进行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调整,在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工作时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第二,感染因素,当患者在平时不注重清洁卫生或者是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受到了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者是其它病原体的感染,就容易在矽肺病的基础上导致严重肺部感染。所以需要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可以使用到抗感染类药物,比如头孢或者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用药之前还需要做药敏测试。
xī fèi
silicosis
矽肺(silicosis)是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微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游离二氧化硅主要存在于石英中,石英成分中SiO2占97%~99%。约有70%的矿石中均含有较多的SiO2。长期从事开矿、采石作业、坑道作业以及在石英粉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陶瓷厂和搪瓷厂生产作业的工人易患本病。矽肺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其特点是发展缓慢,即使在脱离矽尘作业后,病变仍然继续缓慢发展。患者多在接触矽尘10~15年后才发病。若因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矽尘,经1~2年后发病者,称速发型矽肺。矽肺的早期即有肺功能损害,但因肺的代偿能力很强,患者往往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尤其是合并肺结核和肺心病时,则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和心功能障碍。
游离二氧化硅是矽肺的致病因子。矽肺的发生、发展与矽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生产环境中矽尘的浓度、分散度,从事矽尘作业的工龄及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矽尘粒子愈小,分散度愈度,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愈慢,被吸入的机会就愈多,致病作用亦愈强。一般来说,大于5μm的矽尘往往被阻留在上呼吸道,并可被呼吸道的防御装置清除。小于5μm的矽尘才能被吸入肺泡,并进入肺泡间隔,引起病变。尤以1~2μm的矽尘微粒引起的病变最为严重。
吸入肺泡内的矽尘微粒被肺巨噬细胞吞噬,沿肺淋巴流经细支气管周围、小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和胸膜再到达肺门淋巴结。当淋巴道阻塞后,矽尘沉积于肺间质内引起矽肺病变。若局部沉积的矽尘量多,引起肺巨噬细胞局灶性聚积,可导致矽结节形成;若矽尘散在分布,则引起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矽肺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矽尘被肺巨噬细胞吞噬后,在游离二氧化硅的毒性作用下,巨噬细胞大量死亡崩解或发生功能和生物学行为改变,释放出一些致纤维化因子、包括巨噬细胞生长因子(MDGF),白细胞介素Ⅰ(IL1)和纤维连结蛋白(FN)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导致纤维化。至于巨噬细胞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矽尘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存在于次级溶酶体中,矽尘表层中的SiO2逐渐与水聚合成硅酸(系一种强的成氢键化合物),其羟基基团与溶酶体膜脂蛋白结构上的受氢原子(氧、氮或硫)间形成氢键,改变了溶酶体膜的脂质分子构型,从而破坏了膜的稳定性或完整性。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或破裂,其中所含的大量水解酶溢出到细胞内,导致巨噬细胞自溶崩解。巨噬细胞死亡崩解后,释出的矽尘又被其它巨噬细胞吞噬,如此反复进行,使病变不断发展、加重。这也可解释何以患者脱离矽尘作业后肺部病变仍然会继续发展的缘由。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大量关于矽肺免疫的研究表明,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免疫因素参与。根据对矽结节玻璃样变组织的生化分析,其中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胶原含量,而有别于一般的玻璃样变组织的成分。动物实验证明,矽肺病变的纤维化程度与浆细胞反应强度呈正相关,提示矽肺的纤维化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矽结节,发现在胶原纤维及其间隙中有大量γ球蛋白沉积,主要是IgG和IgM。如将尸检取得的矽结节玻璃样变组织制成匀浆,给家兔注射后,能产生抗人γ球蛋白抗体。有人认为,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通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参与矽肺的发病。对矽肺患者作体液免疫测定发现,血清中IgG和IgM浓度增高,抗肺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出率也较高。但关于矽肺免疫的抗原物质目前还未提取出来,多认为有3种可能性:
①矽尘作为半抗原与机体的蛋白质结合构成复合抗原;
②矽尘表面吸附的γ球蛋白转化为自身抗原;
③矽尘导致巨噬细胞死亡崩解后释放自身抗原。现已有很多证据表明,巨噬细胞死亡崩解后释放抗原的可能性最大。总之,矽肺的病因是明确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它们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共同促进矽肺的发生和发展。
矽肺的基本病变是肺组织内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病变,结节境界清楚,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样感。随着病变的发展,结节可融合成团块状,在团块的中央,由于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液化,形成矽肺性空洞(silicotic cavity)。矽结节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细胞性结节,由吞噬矽尘的巨噬结胞局灶性聚积而成,巨噬细胞间有网状纤维,这是早期的矽结节;
②纤维性结节,由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③玻璃样结节,玻璃样变从结节中央开始,逐渐向周围发展,往往在发生玻璃样变的结节周围又有新的纤维组织包绕。镜下,典型的矽结节是由呈同心圆状或旋涡状排列的、已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图1)。结节中央往往可见内膜增厚的血管。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沉积在矽结节和肺组织内呈双屈光性的矽尘微粒。除矽结节外,肺内还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图2),范围可达全肺2/3以上。此外,胸膜也因纤维组织弥漫增生而广泛增厚,在胸壁上也可形成胸膜胼胝,甚至可厚达1~2cm。肺门淋巴结内也有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纤维化及钙化,淋巴结因而肿大、变硬。
图1 矽肺
矽结节,由呈旋涡状排列的已发生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构成
图2 矽肺
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
矽尘沿血道转运,可在肝、脾、骨髓等处形成矽结节。
根据肺内矽结节的数量、分布范围和直径大小,可将矽肺分为三期:
矽结节主要局限在淋巴系统。肺组织中矽结节数量较少,直径一般在1~3mm,主要分布在两肺中、下叶近肺门处。X线检查,肺野内可见一定数量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其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此时,肺的重量、体积和硬度无明显改变。胸膜上可有矽结节形成,但胸膜增厚不明显。
矽结节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散于全肺,但仍以肺门周围中、下肺叶较密集,总的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X线表现为肺野内有较多量直径不超过1cm的小阴影,分布范围不少于四个肺区。此时,肺的重量、体积和硬度均有增加,胸膜也增厚。
矽结节密集融合成块。X线表现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cm,宽径不小于1cm,此时,肺的重量和硬度明显增加。解剖取出新鲜肺标本可竖立不倒(图4),切开时阻力甚大,并有砂粒感。浮沉试验,全肺入水下沉。团块状结节的中央可有矽肺空洞形成。结节之间的肺组织常有明显的灶周肺气肿,有时肺表面还可见到肺大泡。
图4 Ⅲ期矽肺并发肺心病
两肺坚实能竖立,胸膜增厚。右心显著肥大、扩大,心尖由右心构成
矽肺合并结核病时称为矽肺结核病(silicotuberculosis)。愈是晚期、重症矽肺,肺结核的合并率愈高。Ⅲ期矽肺的合并率达60%~70%或更高。矽肺患者易合并肺结核可能是因游离二氧化硅对巨噬细胞的毒性损害以及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导致肺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障碍,从而降低了肺组织对结核杆菌的防御能力之故。矽肺结核病时,矽肺病变和结核病变可分开存在,也可混合存在(图5)。矽肺结核病的病变比单纯矽肺和单纯肺结核的病变发展更快,累及范围更广,更易形成空洞。矽肺结核性空洞的特点是数目多,直径大,空洞壁极不规则。较大的血管易被侵蚀,可导致患者大咯血死亡。
图5 矽肺结核病
图中可见胸膜增厚,切面上可见矽肺引起的肺气肿小囊泡。右侧白色斑块为结核病灶
由于矽肺患者抵抗力低,又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气道引流不畅,故易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尤其在有弥漫性肺气肿的情况下,肺感染可诱发呼吸衰竭而致死。
约有60%~75%的矽肺患者并发肺心病。这是因为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同时,矽结节内小血管常因闭塞性血管内膜炎,管壁纤维化,使管腔狭窄乃至闭塞,血管也扭曲、变形,尤以肺小动脉的损害更为明显,加之因呼吸功能障碍造成的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均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肌壁肥厚,心腔扩张。重症患者可因右心衰竭而死亡。
晚期矽肺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肺气肿,主要是阻塞性肺气肿。有时,在脏层胸膜下还可出现肺大泡。气肿囊腔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
现代研究主要是病人在以前的作业中没有保护好呼吸健康,吸入大量微细的(几微米)二氧化硅复合粉尘到肺泡内导致肺泡破裂纤维化病变形成的一种尘肺病.属于十三种尘肺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时间短,病程发展快,如不尽早发现积极调理治疗,会逐步使肺功能衰竭或者引发其它并发症死亡性极高.目前根据肺功能受损的程度尘肺病分为一 二 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