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开头报告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金瓶梅》作为是中国的第1奇书,自问世以后,就为中国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描摹世态的及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来暴露的两大派系。而《红楼梦》在批判的继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为了世情小说最伟大的作品。在“54”文学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评价,鲁迅等阐述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直到现在,《红楼梦》、《金瓶梅》仍是许多作家永远读不完、永远值得读的好书。成为中国作家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鉴品。然而,探讨两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可以对两大名著中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鉴。从而启发后世的世情小说的创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悲剧性达到1个更高的巅峰。
二、研究和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的两大世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对他们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学术热点。被称为中国第1奇书的《金瓶梅》从106世纪末问世后,研究者1开始不是很多,但是随着中国学术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随着小说价值观念的变革与更新。对《金瓶梅》的研究渐渐的由微入深,被学术界称为“金学”。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如今的外文译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兰、俄、日、朝、越、蒙等10几多种文种。对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称其为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史上1个伟大的创新。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并对其的创作时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会矛盾和小说中所剖视扭曲的人性、悲剧性,性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并对其形成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有着10分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红楼梦》是《金瓶梅》的1个重大的突破。引起了众多的人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了1种专门的学问——红学。《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红楼梦》在国外有多种的译本:英、法、日等10几种语种的译本。并且国内外众多的评论者对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会悲剧,人生悲剧,爱情悲剧,人物性格,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写实与诗化的融合,浑融1体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然而,贾宝玉与西门庆作为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两位男主人公。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都对其2人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现实原型,性格内涵,性的体验,个人悲剧等都做出了归纳和探究。《红楼梦》作为是《金瓶梅》的1个延续、1个发展,它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有着1定的联系,对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应趋向于2人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的诠释及分析。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总论
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从《红楼梦》与《金瓶梅》题材类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论点。
(2)分论
全文分3个部分
第1部分:阐述西门庆的悲剧性
西门庆1个市井无赖、流氓、淫棍,1个精明的商人,靠着他对金钱的占有肆意的挥霍、放纵,以自我为中心来实现他对放纵,及其通过金钱获得了强大的权利,随意的鄙弃人间,在此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的黑暗、。构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的悲剧。 第2部分:阐述贾宝玉的悲剧性
贾宝玉1块晶莹剔透的宝玉1个显耀的贵族,他的个性、他的自我、他对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与封建传统相背道。他作为荣国府的唯1继承人,他肩负着荣国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第3部分:论证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观与贾宝玉、西门庆的悲剧性
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观,在贾宝玉与西门庆的行为中被肆意的践踏,新兴的与传统的极大的对立,但是封建的旧势力是无比强大的,最终,贾宝玉是失败的,西门庆是失败的,形成1个永恒的悲剧。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方法:
1. 在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2. 利用百度上网搜索最新相关信息。
3.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论文的选题:20XX年1月
2、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20XX年1月
3、完成论文的提纲:20XX年1月
4、撰写论文:20XX年2-3月
5、修改论文:20XX年4月
6、完成定稿:20XX年4月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管曙光编:《金瓶梅之迷》,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明/兰陵笑笑生著,司徒博文译:《金瓶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清/曹雪芹、高鄂著,张秀枫主编:《红楼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4]清/曹雪芹著,杨国祥、杨德宏主编:《红楼梦》,长春出版社,1995年版.
[5]张国星编:《鲁迅胡适等解读〈金瓶梅〉》,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
[6]尹恭弘著:《〈金瓶梅〉与晚明文化》,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严明、田晓春等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史(2)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3、4卷,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国星编:《胡适鲁迅王国维解读〈红楼梦〉》,辽海出版社,2002年版.
[11]智喜君著:《〈金瓶梅〉与欲》,辽海出版社,2005年版.
[12]张业敏著:《〈金瓶梅〉的艺术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张国风著:《〈红楼梦〉趣谈与索解》,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4]朱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朱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蒙著:《王蒙话说〈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关于三国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确研究的已经比较普遍,但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写,比如,三国的人物形象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在写法上的比较。关于这一点,金圣叹已经说过,是因文运事和以文生事的区别,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详加论证。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题目。下面我就为大家说推荐一些关于古代小说 论文 的参考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徐渭《四声猿》的悲剧色彩 2.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的重商思想 3.由张岱小品文看晚明文人的心态 4.《聊斋志异》反映的女性意识 5.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模式 6.试论魏晋志怪小说的结构特点 7.《任氏传》中任氏形象的创造性 8.比较霍小玉与李娃形象 9. 璩 秀秀形象试析 10.试谈杜十娘形象(可与其他妓=形象做比较研究) 11.试谈《二拍》小说《青楼市探人踪》的情节艺术 1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思想价值 13.《三言》中具有反抗性的妇女群像 14.比较类似于《薛仁贵》和《琵琶记》这样的创作 15.《牡丹亭》的创新出奇之处 16.由《十二楼》看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17.刘基与柳宗元寓言之比较 18.谈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关系 19.李渔小说的艺术特点 20.比较魏晋志怪与《聊斋》中的狐仙形象 21.李翠莲形象分析 22.尤三姐形象与李瓶儿形象的比较 23.近二十年研究综述 24.《清波杂志》的文学思想 25.《鹤林玉露》的文学思想 26.某代唐诗选集研究 27.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 28.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 29.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 30.《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 31.《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 32.薄命司的象征意义 33.试论李纨性格二重性的意义 34.谈梦游太虚幻境的梦幻描写 35.海棠诗社与桃花诗社的不同 36.《红楼梦》个性化语言举例 37.王熙凤形象与潘金莲形象的比较 38.《水浒传》小人物分析 39.《史记》创作上的科学性 40.陶渊明的生命与酒 41.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 42.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 43.宋代文学对道统观的背离 44.清代女诗人创作面面观 45.唐代五言六句古体诗研究 46.晚唐五代诗人研究
才子佳人小说从单篇作品看大多成就不高,但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总体上来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是联结《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链环。 才子佳人小说与《金瓶梅》的风格迥异,但它却是脱胎于《金瓶梅》,沿着《金瓶梅》开辟的创作道路发展的,它是文人独创的小说,它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以普通人为主角,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它假托往事,针对现实,着重反映人情世态,它强调女子的才能,女性形象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才子佳人小说歌颂女子的才能,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美貌而多才。如《平山冷燕》中的山黛、冷绛雪的诗才压过群臣;《好逑传》中水冰心的胆识才能超过了男子。〈平山冷燕〉中燕白颔感叹地对平如衡说:“天地既以山川秀气尽付美人,却又生我辈男子何用?”“如此闺秀,自是山川灵气所钟。”才子佳人小说提出了色、才、情三者一致的爱情观。《玉娇梨》中苏友白说:“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他们特别强调“情”,即共同的思想感情作为爱情的基础。强调情的专一和情可起死回生的巨大力量。“不移不驰,则情在一人,而死生无二定矣。情则如磁之吸铁,拆之不开;情定则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再欲其别生一念,另系一思,何可得也!……固知情不难于定,而难于得定情之人耳。”这种爱情观与市民阶层的价值观、道德观相一致,具有近代色彩。当然,它们的情比较抽象,缺乏反封建制度的深刻内涵,他们只是在爱情上具有进步性,但还不是叛逆者的爱情。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对后世小说创作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康熙以后出现《好逑传》、《驻春园小史》等,都是沿袭了《玉娇梨》、《平山冷燕》的套路,只是增加了世情方面的描写,加入侠义乃至神怪的情节。曹雪芹虽然批评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上也确实是与之大不一样,由编织才子佳人超俗的婚姻理想,转向直写上层社会人生婚恋之不幸,艺术造诣更是才子佳人小说不能比拟的,但是,《红楼梦》中对女子情有独钟的文化内蕴,显示出的心灵结合的爱情观,大观园中试诗才、联吟唱和的情节,也还是发脉于才子佳人小说。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无疑是中国小说历史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世俗爱情婚姻悲剧小说犹如一把艳丽而不朽的钢刀插进所有人的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由于传统婚姻观念之影响和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是畸形的,爱情活动从 婚姻家庭 向 秦楼楚馆 。 自汉代以来,中国文人在内心深处或轻或重地都有一种“相如情结”。这种“相如情结”,除了指仰慕司马相如之华彩辞章动天子的传奇经历外,更主要的是艳慕司马相如以才情动文君而得美妻,以及由此而展现的浪漫飘逸的风流人格。所以,中国文人的“相如情结”,隐现的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的爱情理想——才子佳人。
✪ω✪ 由于传统婚姻观念之影响和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是畸形的,爱情活动从婚姻家庭向秦楼楚馆。但是,作为极富诗性的古代中国文人,其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是至为深邃且极富诗意的。流传至今难以数计的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词文赋和戏曲小说,就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个性化的爱情感悟和独特的爱情理想。概括地说,古代中国人的理想爱情模式有两种:一是才子佳人式,二是英雄美人式。此种极富诗意精神的理想,又与爱情本身的诗意化、艺术化特定是若何符契的。
这里我们只谈论才子佳人式的理想爱情模式。追寻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则当源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追溯才子佳人爱情小说程式之渊源,则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较为集中的按照这种程式演绎爱情的,是唐代的传奇小说。尔后于明清之际,蔚为大宗,俨然成为数百年间人情小说的主流。这种理想的爱情模式其中特点之一就是: 一见钟情式,才色互动。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就是典型的一见钟情。在之后的唐传奇中,更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如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孔雀东南飞》到唐明皇与杨玉环的《长恨歌》,再从陆游与唐婉的“沈园二首”,绿珠与石崇的《绿珠传》,到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桃花扇》和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牡丹亭》……《霍小玉传》中的李益与霍小玉,《莺莺传》中的张生与崔莺莺,《柳氏传》中的韩翊与柳氏,《李娃传》中的郑生与李娃等等。这样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而大多数都是真实存在的,于是,我很好奇,是中国自古的文人过于悲情还是那样的社会只能发生以悲剧收尾的爱情和婚姻呢?是中国社会的男性造就的还是女性促成的?又或者是中国人的审美里对爱情不够宽容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呢?那么,有关于这些文学作品里的女性角色都有什么爱情理想呢?这些爱情理想足以承载她们的希冀吗?
✪ω✪ 这么说吧,在中国女性的潜意识里,她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含蓄的,比起外国女性的热情和奔放,中国女性就显得矜持多了,可如果仅凭借这一点就断言中国女性的爱情理想不够美好那么这无疑是一种粗鲁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文化起源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国自有了血缘观念,再有了“家”文化后,从有人口繁衍到如今的生生不息,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女性只是家的附属品,她们无法施展自己的爱情理想,她们是男人金钱权利及欲望的附庸,她们也是男权社会的竞争手段,如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褒姒、卧薪尝胆计谋里的西施、杀董卓的棋子貂蝉……亦是繁衍后代的生育工具, 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被休只是因为结婚二三年,无所出的原因——岂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背后是多么的冷漠和自私,如此种种,悲剧只增不减。另外,中国受儒家的影响,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受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影响,中国人观念里的“女子难养也”也已深入其社会意识里不能剔除,可见其承载的不再是一句单纯的戏说。由于儒家文化厌弃妇女,以至于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妇女没有选择的自由,封建正派强调的“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使得妇女们被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为此,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很低,甚至被认为是次要的,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文化思想的影响,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到繁衍生息的作用,爱情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怨怼和渴望抒发的永久话题。所以,才子佳人类小说的出世成为了中国文人争相模仿的一种主流创作模式也是不无道理的。
那么,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爱情理想。莺莺在未遇到张生之前,她所持有的唯一有关于未来的只有婚姻观——嫁给一个门户相当的人家,在一见钟情遇到张生后便不一样了,崔莺莺终于有了爱情憧憬。与其才色互动最终相爱,从此眼里都是他,孰不知张生可以以一首 《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的才与她相爱,却也能因及第高中的利而弃了她,那么从此二者再无交集也是预料之中的事。爱过本没有什么错,但爱错了才可恨,张生是个负心汉,不爱后却还能大言不惭道: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遇合富贵,乘宠轿,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大言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明知这个男人会为了科考而始乱终弃,可是她还是爱了,她对张生的感情更像是飞蛾扑火一样。可想而知,崔莺莺终究是错付了半生。其实,崔莺莺的爱情理想很简单,有一人可以托付终身,从一而终,从此白头到老。但不同于林黛玉和杜丽娘,她爱上的是一个负心人,她的爱情向往只能是一场梦。后来,崔莺莺又嫁了人,张生也另娶他人。有次张生途经莺莺住处,请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见,崔莺莺却始终不肯相见,并赋诗两首——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去找她,当然不是为了旧情复燃,在我看来,更像是为了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为了扔掉负心汉的骂名,这里不乏做做样子的嫌疑。不过,崔莺莺闭门不见,自此也罢了。再来说崔莺莺其人,她在思想上始终未能彻底解脱社会、出身、教养给她的精神桎梏,在她的观念里,她觉得私下情好并不合乎礼法,。因而在 “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被抛弃之后,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所以,由此看来,崔莺莺的爱情只能是泡影,后来虽然嫁做人妇,可是婚姻和爱情终究不是一体的,她的爱情只能是束缚在封建牢笼里,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才子佳人的爱情理想,又建立在传统文人独具特色的诗性精神之上,而厚重的人文背景中,人们对于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总能持以一种宽容和庇护态度。以《西厢记》为例,从结果来看,它是以《莺莺传》为基础的经文学加工后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典范;但从内容来看,这又是中国文人塑造的窠臼之作。中国人骨子里的婚姻观念永远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利益捆绑才是一段有价值的婚姻,就如同当今商界的“捆绑销售”原则,利益最大化才是合作的基本准则,其余的条条框框都是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崔莺莺和张生就是因为彼此不受封建伦理接受的爱情威胁到了封建伦理观念里不可侵犯的婚姻利益才被百般阻挠,相爱的过程艰难无疑这里不多赘述。崔老夫人自然是爱女儿的,想要女儿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的过完下半生,所以她更看重的是郑尚书家的家族门楣相当,身份地位的相当。但在崔莺莺看来,郑尚书家只是她见惯了的俗世富有,完全不及张生带给自己的爱情甜蜜。尝过了蜂蜜又怎会再去吃糖,她的爱情意识已经被唤醒,反抗崔老夫人的举措是有道理的。再来看崔老夫人,崔老夫人的婚姻观念是中国传统大家长的一致发声,她的观念中的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寡淡的,麻木的,她认为爱情可有可无不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她认为的女子幸福是结婚成家,相夫教子,恪守妇道,遵守“三纲五常”就够了,要有女子该有的德行举止,成为封建社会里的典型性妇女就好。崔老夫人不觉得自己的观念错在哪,因为她从小的观念就是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当她成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崔莺莺和张生的人时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观念并不意外,这才是才子佳人的发生的背景。如此,张生对莺莺的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是 崔老夫人不能够理解的,而莺莺的慨叹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崔老夫人就更不能明白。如此种种自然是她嗤之以鼻的。因为崔老夫人没有爱情需求,更何谈爱情理想呢?当然了,这是《西厢记》的叙事背景,没有大家长的反对才子佳人的爱情也不那么感人,就像是冲破了重重阻碍后涅槃重生一样,所以这一类小说都有一个叫做封建礼教的冲突与其争锋相对。也许像这样的故事《红楼梦》也不能免俗,虽然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爱情中,林黛玉的才更胜于贾宝玉但大致的情节也万变不离其宗。客观点来讲,除去伦理观念里的束缚,林黛玉和贾宝玉其实也是成不了的,林黛玉的妹妹性格总是伤春悲秋,她对于爱情是一种执念,寄人篱下的孤女注定是会将她所有的希冀倾注于贾宝玉这样的爱情化身的身上,可是她还是太过天真,贵族公子的贾宝玉即便对她有爱情,在封建大家长的桎梏下一切也只不过是飞蛾扑火,调包计是最合适不过彼此的了,不是不敢爱,而是终究不能爱,爱得深只会更痛,社会和时代的背弃又岂能是林黛玉可以左右的,宝黛的木石前盟比不过玉钗的金玉良缘,就像那像极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的贾府荣衰一样,树倒猢狲散总有一落,爱情的高潮总有跌落的瞬间。林黛玉终究比不上有家族有背景的薛宝钗,要怪就只能怪那个社会的规则制定者都是没有爱情理想的。而林黛玉的母亲和她的父亲林如海又何尝不是这般苦楚呢。不受世人祝福的爱情终究是得不到成全的。这也算是才子佳人的一大失败案例。
当然也有成功了的爱情典例,只是这样的爱情都是经历过生死磨难的,比如《牡丹亭》。“中国式爱情”的关键点在于婚姻,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最后能结婚,时间久了也可以被伦理道德所接受,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经历了人鬼恋,被视为异端,但终因杜丽娘还魂为人,柳梦梅高中状元,二人受到皇帝赐婚才被接受为“才子佳人”美满婚姻的预演和铺垫。可是,细细看来,《牡丹亭》终究是那个社会里的“爱情乌托邦”,首先,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不说别的,放在现下的社会里也是富家千金和穷小子的爱情故事,女强男弱的家境是中国人观念里最排斥的,那么在封建社会里,被人诟病也是情有可原的,杜宝希望女儿门当户对实属正常。可是一旦放在了戏剧中,一切就显得有可能性了,也只有在戏剧中杜丽娘才能尽情背叛那个社会的原则尽情地和柳梦梅相爱,柳梦梅也可以为了杜丽娘与其人鬼相恋,这一点也不奇诡相反被后人称颂,因为剧作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大众心中的缺失。因为大多数者人没有成功的拥有爱情,所以《牡丹亭》的成功才会如此叫座。也正因此,才更能窥见中国人几千年的“封闭”使得他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渴望是多么的执着。这就是说,《牡丹亭》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内心有所想有所渴望,才会寄以希冀,罗曼蒂克的爱情才是中国人最渴望的,尤其是对闺房之中的女性而言,那是她们的梦想。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没有什么,两人相爱在一起就好,不用计较和在乎家庭背景,但在那个旧时代里一切都是举步维艰,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李清照和赵明诚般琴瑟相好,烹茶煮茗,吟诗作对悠悠几载。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红楼梦》和《牡丹亭》主人公爱情理想的对比来谈论其女性角色的爱情理想。
✪ω✪ 《牡丹亭》与《红楼梦》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两对爱情叛逆者的形象,作品中描述的爱情,反映到男女主人公身上却又有着不同的爱情理想。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有着相似的出身——都生活在被程朱理学束缚和菅杀正常感情与欲望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时代中。虽然都是官宦人家,遵从的均是儒家正统的思想,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林黛玉自幼丧母,所以她没有像杜丽娘这样的大家闺秀从母亲处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相反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她保持着纯真不羁,敢爱敢恨,目无下尘的性子,她用率真与锋芒抵御伤害,保持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性格的不同导致她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大相径庭。
因此,《牡丹亭》细致的写出了杜丽娘青春觉醒后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大胆的追求。《红楼梦》中则写了林黛玉除了执着追求幸福纯洁的爱情外还蔑视功名富贵。从两位主人公的反抗精神来看,她们都反抗封建礼教,但从二者的爱情理想来看,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带有浓厚的夫贵妻荣的思想,而林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但《红楼梦》写林黛玉听女孩唱《牡丹亭》听到“心动神摇”,“心痛神痴”,因此黛玉的爱情不能说没有受到杜丽娘的影响。只不过她比杜丽娘爱的更刚烈。杜丽娘对柳梦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带有爱情生活的自主性,但她认为婚姻“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则不同,用 《葬花词》 的话来说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 斗争锋芒指向的不只是封建婚姻制度,更重要的是她厌恶那整个污浊如泥的社会,虽然寄人篱下,但也铿锵。
只能说,杜丽娘和林黛玉是有很大的共通点的,但是二者的爱情理想却大相径庭。不同于外国人大谈特谈爱情,中国人不将爱情的字眼挂在嘴上,他们所有有关爱情的描绘都是含蓄隽永的,一如他们的观念使得文学作品的表达更是如出一辙,所以他们寄托于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理想就多了些许的娟秀亦或是少许的叛逆。中国文学作品对女性角色平淡质朴的阐释,更像是一个从远处雾影中走出来的浣女,温婉贤淑的,是生活最本质的样子。秦观《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描述的可谓十足贴切了。
✪ω✪ 总之,爱情是一种诗意化、审美化的人际情感,爱情的产生、发展和保持,与艺术创作之构思和写作的各个环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同一种题材类型的小说人们寄托的向往也是相似的,才子佳人类的小说就证明了这一观点。不去细说这类题材的小说的价值性,只单纯的来谈论其主题是爱情这一点,就是值得我们谈论一二的。
参考文献 【1】汪文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理想探源》【J】.寻根.2008(04)
说的一种套路...通常是落拓才子遇上美貌佳人 一见倾心私定终身...然后才子高中状元 和佳人奉旨完婚...所谓私定终身后花园 落难公子中状元... 当然啦 这里面可能还会有各种波折磨难 比如情
世俗爱情婚姻悲剧小说犹如一把艳丽而不朽的钢刀插进所有人的心里,久久不能平复。由于传统婚姻观念之影响和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是畸形的,爱情活动从 婚姻家庭 向 秦楼楚馆 。 自汉代以来,中国文人在内心深处或轻或重地都有一种“相如情结”。这种“相如情结”,除了指仰慕司马相如之华彩辞章动天子的传奇经历外,更主要的是艳慕司马相如以才情动文君而得美妻,以及由此而展现的浪漫飘逸的风流人格。所以,中国文人的“相如情结”,隐现的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的爱情理想——才子佳人。
✪ω✪ 由于传统婚姻观念之影响和封建礼法制度的制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生活是畸形的,爱情活动从婚姻家庭向秦楼楚馆。但是,作为极富诗性的古代中国文人,其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是至为深邃且极富诗意的。流传至今难以数计的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词文赋和戏曲小说,就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个性化的爱情感悟和独特的爱情理想。概括地说,古代中国人的理想爱情模式有两种:一是才子佳人式,二是英雄美人式。此种极富诗意精神的理想,又与爱情本身的诗意化、艺术化特定是若何符契的。
这里我们只谈论才子佳人式的理想爱情模式。追寻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则当源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追溯才子佳人爱情小说程式之渊源,则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较为集中的按照这种程式演绎爱情的,是唐代的传奇小说。尔后于明清之际,蔚为大宗,俨然成为数百年间人情小说的主流。这种理想的爱情模式其中特点之一就是: 一见钟情式,才色互动。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就是典型的一见钟情。在之后的唐传奇中,更成为一种固定模式。如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孔雀东南飞》到唐明皇与杨玉环的《长恨歌》,再从陆游与唐婉的“沈园二首”,绿珠与石崇的《绿珠传》,到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桃花扇》和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牡丹亭》……《霍小玉传》中的李益与霍小玉,《莺莺传》中的张生与崔莺莺,《柳氏传》中的韩翊与柳氏,《李娃传》中的郑生与李娃等等。这样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而大多数都是真实存在的,于是,我很好奇,是中国自古的文人过于悲情还是那样的社会只能发生以悲剧收尾的爱情和婚姻呢?是中国社会的男性造就的还是女性促成的?又或者是中国人的审美里对爱情不够宽容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呢?那么,有关于这些文学作品里的女性角色都有什么爱情理想呢?这些爱情理想足以承载她们的希冀吗?
✪ω✪ 这么说吧,在中国女性的潜意识里,她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含蓄的,比起外国女性的热情和奔放,中国女性就显得矜持多了,可如果仅凭借这一点就断言中国女性的爱情理想不够美好那么这无疑是一种粗鲁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文化起源有几千年的历史,从中国自有了血缘观念,再有了“家”文化后,从有人口繁衍到如今的生生不息,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女性只是家的附属品,她们无法施展自己的爱情理想,她们是男人金钱权利及欲望的附庸,她们也是男权社会的竞争手段,如烽火戏诸侯的女主角褒姒、卧薪尝胆计谋里的西施、杀董卓的棋子貂蝉……亦是繁衍后代的生育工具, 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被休只是因为结婚二三年,无所出的原因——岂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背后是多么的冷漠和自私,如此种种,悲剧只增不减。另外,中国受儒家的影响,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受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影响,中国人观念里的“女子难养也”也已深入其社会意识里不能剔除,可见其承载的不再是一句单纯的戏说。由于儒家文化厌弃妇女,以至于在婚姻恋爱的问题上,妇女没有选择的自由,封建正派强调的“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使得妇女们被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为此,爱情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很低,甚至被认为是次要的,深受儒家政治伦理文化思想的影响,爱情的功能被单一化,仅仅起到繁衍生息的作用,爱情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怨怼和渴望抒发的永久话题。所以,才子佳人类小说的出世成为了中国文人争相模仿的一种主流创作模式也是不无道理的。
那么,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爱情理想。莺莺在未遇到张生之前,她所持有的唯一有关于未来的只有婚姻观——嫁给一个门户相当的人家,在一见钟情遇到张生后便不一样了,崔莺莺终于有了爱情憧憬。与其才色互动最终相爱,从此眼里都是他,孰不知张生可以以一首 《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的才与她相爱,却也能因及第高中的利而弃了她,那么从此二者再无交集也是预料之中的事。爱过本没有什么错,但爱错了才可恨,张生是个负心汉,不爱后却还能大言不惭道: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遇合富贵,乘宠轿,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大言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明知这个男人会为了科考而始乱终弃,可是她还是爱了,她对张生的感情更像是飞蛾扑火一样。可想而知,崔莺莺终究是错付了半生。其实,崔莺莺的爱情理想很简单,有一人可以托付终身,从一而终,从此白头到老。但不同于林黛玉和杜丽娘,她爱上的是一个负心人,她的爱情向往只能是一场梦。后来,崔莺莺又嫁了人,张生也另娶他人。有次张生途经莺莺住处,请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见,崔莺莺却始终不肯相见,并赋诗两首—— “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弃我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去找她,当然不是为了旧情复燃,在我看来,更像是为了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为了扔掉负心汉的骂名,这里不乏做做样子的嫌疑。不过,崔莺莺闭门不见,自此也罢了。再来说崔莺莺其人,她在思想上始终未能彻底解脱社会、出身、教养给她的精神桎梏,在她的观念里,她觉得私下情好并不合乎礼法,。因而在 “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被抛弃之后,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所以,由此看来,崔莺莺的爱情只能是泡影,后来虽然嫁做人妇,可是婚姻和爱情终究不是一体的,她的爱情只能是束缚在封建牢笼里,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才子佳人的爱情理想,又建立在传统文人独具特色的诗性精神之上,而厚重的人文背景中,人们对于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总能持以一种宽容和庇护态度。以《西厢记》为例,从结果来看,它是以《莺莺传》为基础的经文学加工后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的典范;但从内容来看,这又是中国文人塑造的窠臼之作。中国人骨子里的婚姻观念永远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利益捆绑才是一段有价值的婚姻,就如同当今商界的“捆绑销售”原则,利益最大化才是合作的基本准则,其余的条条框框都是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崔莺莺和张生就是因为彼此不受封建伦理接受的爱情威胁到了封建伦理观念里不可侵犯的婚姻利益才被百般阻挠,相爱的过程艰难无疑这里不多赘述。崔老夫人自然是爱女儿的,想要女儿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的过完下半生,所以她更看重的是郑尚书家的家族门楣相当,身份地位的相当。但在崔莺莺看来,郑尚书家只是她见惯了的俗世富有,完全不及张生带给自己的爱情甜蜜。尝过了蜂蜜又怎会再去吃糖,她的爱情意识已经被唤醒,反抗崔老夫人的举措是有道理的。再来看崔老夫人,崔老夫人的婚姻观念是中国传统大家长的一致发声,她的观念中的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寡淡的,麻木的,她认为爱情可有可无不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她认为的女子幸福是结婚成家,相夫教子,恪守妇道,遵守“三纲五常”就够了,要有女子该有的德行举止,成为封建社会里的典型性妇女就好。崔老夫人不觉得自己的观念错在哪,因为她从小的观念就是如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当她成为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崔莺莺和张生的人时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观念并不意外,这才是才子佳人的发生的背景。如此,张生对莺莺的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是 崔老夫人不能够理解的,而莺莺的慨叹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崔老夫人就更不能明白。如此种种自然是她嗤之以鼻的。因为崔老夫人没有爱情需求,更何谈爱情理想呢?当然了,这是《西厢记》的叙事背景,没有大家长的反对才子佳人的爱情也不那么感人,就像是冲破了重重阻碍后涅槃重生一样,所以这一类小说都有一个叫做封建礼教的冲突与其争锋相对。也许像这样的故事《红楼梦》也不能免俗,虽然贾宝玉和林黛玉式的爱情中,林黛玉的才更胜于贾宝玉但大致的情节也万变不离其宗。客观点来讲,除去伦理观念里的束缚,林黛玉和贾宝玉其实也是成不了的,林黛玉的妹妹性格总是伤春悲秋,她对于爱情是一种执念,寄人篱下的孤女注定是会将她所有的希冀倾注于贾宝玉这样的爱情化身的身上,可是她还是太过天真,贵族公子的贾宝玉即便对她有爱情,在封建大家长的桎梏下一切也只不过是飞蛾扑火,调包计是最合适不过彼此的了,不是不敢爱,而是终究不能爱,爱得深只会更痛,社会和时代的背弃又岂能是林黛玉可以左右的,宝黛的木石前盟比不过玉钗的金玉良缘,就像那像极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的贾府荣衰一样,树倒猢狲散总有一落,爱情的高潮总有跌落的瞬间。林黛玉终究比不上有家族有背景的薛宝钗,要怪就只能怪那个社会的规则制定者都是没有爱情理想的。而林黛玉的母亲和她的父亲林如海又何尝不是这般苦楚呢。不受世人祝福的爱情终究是得不到成全的。这也算是才子佳人的一大失败案例。
当然也有成功了的爱情典例,只是这样的爱情都是经历过生死磨难的,比如《牡丹亭》。“中国式爱情”的关键点在于婚姻,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最后能结婚,时间久了也可以被伦理道德所接受,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经历了人鬼恋,被视为异端,但终因杜丽娘还魂为人,柳梦梅高中状元,二人受到皇帝赐婚才被接受为“才子佳人”美满婚姻的预演和铺垫。可是,细细看来,《牡丹亭》终究是那个社会里的“爱情乌托邦”,首先,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不说别的,放在现下的社会里也是富家千金和穷小子的爱情故事,女强男弱的家境是中国人观念里最排斥的,那么在封建社会里,被人诟病也是情有可原的,杜宝希望女儿门当户对实属正常。可是一旦放在了戏剧中,一切就显得有可能性了,也只有在戏剧中杜丽娘才能尽情背叛那个社会的原则尽情地和柳梦梅相爱,柳梦梅也可以为了杜丽娘与其人鬼相恋,这一点也不奇诡相反被后人称颂,因为剧作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大众心中的缺失。因为大多数者人没有成功的拥有爱情,所以《牡丹亭》的成功才会如此叫座。也正因此,才更能窥见中国人几千年的“封闭”使得他们对爱情婚姻自由的渴望是多么的执着。这就是说,《牡丹亭》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内心有所想有所渴望,才会寄以希冀,罗曼蒂克的爱情才是中国人最渴望的,尤其是对闺房之中的女性而言,那是她们的梦想。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没有什么,两人相爱在一起就好,不用计较和在乎家庭背景,但在那个旧时代里一切都是举步维艰,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李清照和赵明诚般琴瑟相好,烹茶煮茗,吟诗作对悠悠几载。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红楼梦》和《牡丹亭》主人公爱情理想的对比来谈论其女性角色的爱情理想。
✪ω✪ 《牡丹亭》与《红楼梦》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两对爱情叛逆者的形象,作品中描述的爱情,反映到男女主人公身上却又有着不同的爱情理想。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有着相似的出身——都生活在被程朱理学束缚和菅杀正常感情与欲望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时代中。虽然都是官宦人家,遵从的均是儒家正统的思想,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林黛玉自幼丧母,所以她没有像杜丽娘这样的大家闺秀从母亲处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相反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她保持着纯真不羁,敢爱敢恨,目无下尘的性子,她用率真与锋芒抵御伤害,保持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性格的不同导致她们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大相径庭。
因此,《牡丹亭》细致的写出了杜丽娘青春觉醒后对婚姻自由的向往和大胆的追求。《红楼梦》中则写了林黛玉除了执着追求幸福纯洁的爱情外还蔑视功名富贵。从两位主人公的反抗精神来看,她们都反抗封建礼教,但从二者的爱情理想来看,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带有浓厚的夫贵妻荣的思想,而林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但《红楼梦》写林黛玉听女孩唱《牡丹亭》听到“心动神摇”,“心痛神痴”,因此黛玉的爱情不能说没有受到杜丽娘的影响。只不过她比杜丽娘爱的更刚烈。杜丽娘对柳梦梅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带有爱情生活的自主性,但她认为婚姻“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则不同,用 《葬花词》 的话来说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 斗争锋芒指向的不只是封建婚姻制度,更重要的是她厌恶那整个污浊如泥的社会,虽然寄人篱下,但也铿锵。
只能说,杜丽娘和林黛玉是有很大的共通点的,但是二者的爱情理想却大相径庭。不同于外国人大谈特谈爱情,中国人不将爱情的字眼挂在嘴上,他们所有有关爱情的描绘都是含蓄隽永的,一如他们的观念使得文学作品的表达更是如出一辙,所以他们寄托于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理想就多了些许的娟秀亦或是少许的叛逆。中国文学作品对女性角色平淡质朴的阐释,更像是一个从远处雾影中走出来的浣女,温婉贤淑的,是生活最本质的样子。秦观《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描述的可谓十足贴切了。
✪ω✪ 总之,爱情是一种诗意化、审美化的人际情感,爱情的产生、发展和保持,与艺术创作之构思和写作的各个环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同一种题材类型的小说人们寄托的向往也是相似的,才子佳人类的小说就证明了这一观点。不去细说这类题材的小说的价值性,只单纯的来谈论其主题是爱情这一点,就是值得我们谈论一二的。
参考文献 【1】汪文学.《古代中国人的爱情理想探源》【J】.寻根.2008(04)
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 2004-10-01 14:47:09 光明日报 邱江宁 自曹雪芹批评“千部共出一套”后,才子佳人小说一时成为反面艺术创作典型,由此,它曾经的辉煌历史也变得模糊,不为人们所熟知,这大大影响了人们对它们的文学史研究和文学史评价。其实,曹雪芹要在《红楼梦》中大力地批评才子佳人小说,就说明它曾经很有影响力,因此,描述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情况很有必要。 这一小说创作类型盛行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盛行海内外。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作《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以及《金云翘传》等作品,在当时已经风行海内外,其版本数量之多、流行范围之广、流行时间之长,实令人惊讶。 以版本数量论,《玉娇梨》小说现存的版本大约有46种、《平山冷燕》大约有45种,《好逑传》大约有23种,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小说版本数量不相上下。 而且这些小说还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好逑传》在“外国特有名,远胜于其在中国”。它早在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已有不完整的译稿带到英国,1761年(乾隆二十二年)有完整英译本,比《玉娇梨》(1821年)、《平山冷燕》(1860年)的最早译本要早得多。它的译本有英、法、荷、德、日文等30多种。《玉娇梨》曾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歌德、黑格尔还曾颇为欣赏地提到过这本小说。《金云翘传》,从现在保存的版本情况看,大冢秀高氏《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编录有六种,但是,这部小说出现一百多年后,被出使中国的越南作家阮攸见到,并将其改编为越南喃传《金云翘传》,以后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日文、捷克文、中文等多国文字。 第二,有相当广泛的读者群。以《平山冷燕》小说阅读情况为例,可以发现,它的读者有各个层次的人:1、学者。清初著名学者何焯曾将自己的诗比作“《平山冷燕》体”,在《与某人书》中,他说:“仆诗何足道,《梅花》诸咏,《平山冷燕》体,乃蒙称说,惶愧!”从这条资料可以推测出多条信息,a、何焯本人看过且较熟悉《平山冷燕》;b、何焯通信的对象也看过《平山冷燕》;c、当时有所谓“平山冷燕体”说法;d、高级知识分子中,有欣赏、阅读《平山冷燕》的人,且读者还不在少数。2、作家:王羌特的小说《孤山再梦》中,钱雨林曰:“前看《平山冷燕》,其中白燕诗尽好,以为无人再赓。我二人今日,亦以白燕为题,各作一首,看比旧诗何如?”这条资料首先表明,小说作家看过《平山冷燕》;同时这条资料还可能暗示,当时像钱雨林这样的一般的读书人都熟悉《平山冷燕》小说,《平山冷燕》小说的内容可以作为普通的谈话背景。再如静恬主人“金石缘序”云:“如《情梦柝》、《玉楼春》、《玉娇梨》、《平山冷燕》诸小说,脍炙人口,由来已久,……”。松林居士在评价《二度梅奇说》中云:“小说最著者《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之类,……”3、批评者:刘廷矶《在园杂志》中云“近日之小说,若《平山冷燕》、《情梦柝》、《风流配》、《春柳莺》、《玉娇梨》等类,佳人才子,慕色慕才,……”。4、普通读者,现存“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四才子书藏本”第十二回评语中说,“予向阅诸小言,味都嚼蜡,今始见‘四才子’,异而评之。第恨妾生较晚,不及细为点缀耳。”这位评点者可能是位女性,这说明这类小说在当时有相当多的女性读者。 第三,有创作大家以及作家群出现。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两部作品在出版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创作者天花藏主人又创作了如《定情人》、《两交婚》、《飞花咏》、《画图缘》、《赛红丝》、《锦疑团》、《麟儿报》、《玉支玑》等一系列才子佳人小说作品。从大冢秀高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的资料看,《麟儿报》现存版本11种,《画图缘》7种,《两交婚》6种,《玉支玑》6种,这些作品和数据可以说明这位天花藏主人不凡的创作能力和市场号召力,堪称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大家。 在当时,除了天花藏主人这位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大家之外,还出现了像槜李烟水散人、惠水安阳酒民、吴中佩蘅子、渭滨笠夫、南岳道人、云阳嗤嗤道人、烟霞散人、烟霞逸士、鶡冠史者、苏庵主人、名教中人、樵云山人、步月主人、龙邱白云道人、白云道人、惜花主人、古吴素庵主人等作家,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出现时间大约都在清顺治末年到清康熙初年,大多数作品也都出现在江南一带。而且这些作家以及作品有些与天花藏主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题曰青心才人编次的《金云翘传》,有天花藏主人偶题的序言;题曰“烟霞散人”撰的《幻中真》,有天花藏主人的序;《画图缘》,有天花藏主人的序言,又有版本题“步月主人订”,等等。 除这些留下姓名的作家之外,还有大量作品不题撰人,这些无名氏的创作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上面的资料可以推测,当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出现了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作家的作家群。 第四,有大量作品出现。从现存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来看,大约有将近百部作品,而顺、康间较为集中地出现的且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将近30余部,除上述的天花藏主人的11部作品以及《金云翘传》、《好逑传》之外,还有槜李烟水散人的《女开科传》、《合浦珠》、《鸳鸯配》、《明月台》;鶡冠史者的《春柳莺》;吴中佩蘅子的《吴江雪》;惠水安阳酒民的《情梦柝》、龙邱白云道人《玉楼春》;渭滨笠夫的《孤山再梦》、烟霞散人的《凤凰池》;白云道人的《赛花铃》、惜花散人批评的《宛如约》、南岳道人的《蝴蝶媒》、云阳嗤嗤道人的《五凤吟》、烟霞逸士的《巧联珠》;苏庵主人的《绣屏缘》;古吴素庵主人的《锦香亭》,等等。 才子佳人小说曾经这样辉煌兴盛,自然有它的一定可取之处,但是,这种可取之处并不能掩盖其创作包括其中的一些比较好的作品所存在的致命缺点,再加上大量作品的重复、陈袭,所以才子佳人小说最终成为艺术创作的反面典型也就在所难免了。(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参考资料:
(一)狭义概念首先,“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特指明末清初产生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大批以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为主题的作品。”在具体时间段上,多数主张明末清初或有清一代。由于明末产生的作品寥寥无几( 《玉娇梨》等),因此,这一主张认可的才子佳人小说其实就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迄今所见的两部颇具规模的《才子佳人小说研究》 (周建渝、任明华著),研究的就是特定概念的才子佳人小说。其次,才子佳人小说是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小说流派,属于章回小说品种。《章回小说通论》就说:“才子佳人小说是起步于明末、盛行于清代前期的章回小说的新品种。”《清代小说简史》也说:“才子佳人小说,指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故事的章回小说,崛起于明末,盛行于清初,是世态人情小说的一股‘异流’。”“篇幅均不甚长,多在十至二十四回之间,尤以十六回居多,字数约在二十万字以下。”“刊刻形态上,是单独成书的刊本或稿本。”再次,“从题材内容上说,它是描写有才华的读书人与美貌而多才的官宦富室小姐的爱情婚姻故事的。”情节结构上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男女一见钟情;小人拨乱离散;才子及第团圆。”以上三大标准一直是从鲁迅到现在被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者公认的界定标准。偶尔,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异议。唐富龄认为,作为一种类别的才子佳人小说“主要指在明清之际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批具有共同特点的长中短篇的爱情小说”,并且枚举了文言小说集《女才子书》、话本小说集《五色石》。高教版《中国文学史》也说:“才子佳人的婚恋小说由来已久,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以后,传奇小说、话本和拟话本小说中都不少见,旨趣是不同的。”谭邦和《明清小说史》说:“叙述宛转的唐传奇中,《莺莺传》、 《李娃传》 、《霍小玉传》 、《飞烟传》等作品,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才子佳人小说佳篇。”由于大多数人言才子佳人小说必称且只称明(末)清(初)章回小说,造成研究视野极度狭窄,以致有关研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旺一阵儿之后,如今竟归于平静。按当年发表的论文粗略统计,1985年与2003年的比差高达20:5。大家几十年都挤在明末清初这块狭窄的研究地带,结果出现了眼下无话可说,无题可写的奇怪现象。究竟有什么理由认为才子佳人小说应该而且只能是明清章回小说,其它都不算呢?大多数人认可的三条标准,只是道出明(末)清(初)的章回小说作为写才子佳人故事的一种小说流派,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最有资格如此命名。但这样做固然有理,却推不出此外就没有才子佳人小说的结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的杰作。但是否可以说除了这部代表作,产生在《三国演义》前后的其它同类题材的小说都不算历史演义小说呢?(二)广义概念那种认为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特定概念的流行观点事实上就是只承认狭义的才子佳人小说概念,把研究视野自我封闭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按一个模式来衡量一批作品,决定取舍。结果筛选、剩下来的小说都“千人一面”、“万部一腔”,为那些武断、简单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指责提供了求之不得的口实、“罪证”。这种自划牢笼的研究倾向不仅使研究刚起步,很快就停滞不前,而且因割断不同时期同类小说里不同体裁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相关研究陷入尴尬、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严格遵循章回体的界定标准,那就等于承认在才子佳人小说盛行的明末清初,只有章回体大量涌现,文人完全放弃了用短篇、文言的形式,话本、传奇的体裁来写才子佳人。过去人们也就不该把《女才子书》当成此类小说来谈论。 《西厢记》是元代乃至古代第一部才子佳人戏曲代表作,而据之进行改编的蓝本《莺莺传》却好象不够才子佳人小说资格。李渔的《风筝误》、《比目鱼》等传奇戏是公认的才子佳人戏曲,但反过来却要以章回小说的标准把《无声戏》 、 《十二楼》中和他的戏曲对应的短篇小说驱逐出才子佳人小说的行列。如果《玉娇梨》这些章回体小说大盛仅仅由于纷纷仿效《金瓶梅》 ,与其它体裁(短篇、传奇)全不相关,那这些中长篇小说就是天外来客啦!它们的涌现从小说自身发展来看,中间缺少了必要的演进环节。真正能够影响到它们的作品就只剩下元明同题材的“近亲”(戏曲),“嫡系”一个也看不到。这种情状被陈大康戏称为“看似断层式的跳跃”。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者的动机是想通过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来回答《金瓶梅》 、《红楼梦》之间的空白是怎样填补的。孰料它自身的“断层”却因为无视其它体裁而面临质疑!有鉴于此,陈大康《明代小说史》在考察中篇传奇情节特点时,有意识地结合“以往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唐传奇)和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通共熟套”来一起论述。他通过详细列表比较,结果发现,“若增添(明代的中篇传奇小说)这一环节作考察”,“从《莺莺传》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逐步演化过程就显得相当清晰合理”。“看似断层式的跳跃便呈现出逐步演变的轨迹。”他的研究有力地说明,清初章回体才子佳人小说与前代才子佳人小说(唐传奇、明代中篇传奇)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后者不是作为前者的背景出现的,它本身就是才子佳人小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相关品类。因此,那种认为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特定概念的流行观点应该扬弃。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区别看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才子佳人小说。作为概念,才子佳人小说应该是一个历时的、发展的、广义的小说概念。过去许多被摒弃在研究范围以外的大量同题材小说都应该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研究的对象。这样的研究才是全面的,真正宏观意义上的研究。总之,才子佳人小说不应是一个特定(时期)概念,而应是历时的概念。其主人公是才子佳人,题材上隶属于言情,文体上文、白兼备,篇幅上有短、中、长多种类型。小说史上从唐前至元明清产生的志人、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章回、长篇、短篇等几乎所有体裁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代章回体小说。非如此不足以界定才子佳人小说的范围并对它们做出全面的把握。按传统的条条杠杠去衡量、研究才子佳人小说,实际上无助于了解这一流派的来龙去脉,无助于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摘要:《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不朽之作。她的成功在于对女主人公 斯嘉丽情感的 真实写照,塑造了一个独特人物形象。本文从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分析了 斯嘉丽 性格特征。战前的幼稚、任性的少女,战中的精明强悍、敢做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战后的顽强奋斗。小说《飘》原名GONE WITH THE WIND,意为随风而去,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193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中的主人公 斯嘉丽既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面对环境变化,更多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强。 斯嘉丽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本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 斯嘉丽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我们把 斯嘉丽的生活经历和复杂性格形成大致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一、战前优越的生活造就 斯嘉丽骄傲、自大、虚荣、任性作为一个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女儿 斯嘉丽,她身上有一种温和的、过分讲究教养的海滨贵族血统和精明而凡俗的爱尔兰贫民血统相混合的不和谐气质。她既沿袭了父亲豪爽、粗犷、不拘小节和脾气暴躁的性格,又从小受到母亲良好的道德观念的熏陶,她既想做个像母亲那样有着大家闺秀风范的淑女,骨子里又有背叛种种道德规范的意识。这使得她爱慕虚荣、单纯而又实际,却不乏狡黠,不擅长缜密地思考问题。这一 性格特征在战前表现得比较突出。战前,她作为拥有众多黑人奴隶的塔拉农场主的女儿,拥有着财富和地位,生活安逸、富有魅力的外貌赋予她很强的虚荣心,不喜欢读书。对于艾希礼及媚兰所谈及的音乐、诗歌、书本知识一概不感兴趣,她只热衷于舞会、引人注目的漂亮衣服,迷恋骑马及穿梭于众多男子之间,成为各种聚会的中心,时时关注如何引人注意,如何出风头本。“人家谈话要是不拿她当作主要的话题,她就不耐烦得很”。此时 斯嘉丽是一个如此单纯的小女孩,她的虚荣心与简单的个性使她相信以她的魅力和手段能够掌握世界上的一切,尤其是男人。在这里,一个坦白、单纯而极具虚荣心,时常无知,却并不以为然的女性形象应运而生。她“决不能容忍人家爱别的女孩子而不爱她”,当汤家兄弟告诉她卫希礼马上要跟媚兰结婚时,她在心里说:“啊,这不是真实的,是他哥儿俩弄错了,希礼是不能爱她的。像媚兰那样一个小耗子一般的小个儿是没有人会爱上她的。”她竟天真地相信卫希礼其实是喜欢她的,甚至跑去要求阿希礼同她私奔。看得出,由于天生的丽质, 斯嘉丽这时已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而正是这种优越感和她的自信自负使她的爱情成为必然的悲剧。在遭到阿希礼的拒绝后,为了报复希礼,她居然赌气地答应跟自己一点也不爱的查尔斯结婚,而且说越快越好。这就足见 斯嘉丽小姐的幼稚和任性。但即使是结婚,也是为了气阿希礼。本在她内心深处,他从未放弃阿希礼,从未放弃自己的初恋,永不放弃!这就是一贯娇生惯养过着优雅生活却高傲自负固执虚荣的 斯嘉丽。她的这一举动反映出了她的不曾涉世、任性和天真幼稚,她就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女孩,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水果糖或玩具而哭闹不休。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得到!也就哭闹得越凶。而这颗水果糖或者说这尊玩具就是她的初恋———阿希礼! 二、战中过多的磨难迫使 斯嘉丽坚强、勇敢、拼搏、自强在战争中的经历,同时也是这个女主角的转变过程。在这段时期 斯嘉丽从一个随心所欲、贪图享乐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精明强悍、敢做敢为,同时又吝啬贪婪、斤斤计较的当家人。她身上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惊人毅力。她在前一个阶段的自私、任性到这个时候已被她对命运的顽强抗争精神掩盖得不那么明显了。由于战争的爆发,不久 斯嘉丽旋即成了寡妇,因为她的丈夫病死沙场。对于丈夫的死,她没有多少痛苦,因为她不爱查尔斯,但她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 斯嘉丽一方面由于受阿希礼的委托要照顾即将生产的媚兰;另一方面又受到母亲病危的精神折磨。她如普通人一样也想抛弃媚兰回到母亲身边,但她没有这样做。即使自己对接生的事一窍不通又没有大夫时,听到媚兰痛苦的呻吟声,她感到仿佛有个牛轭沉重地落在她的头颈上,仿佛上面加了重负,这重负使她每跨一步就觉得十分吃力。在那个时代,一般的年轻妇女们可能早已晕倒在地上, 斯嘉丽却坚强挺了下来。这种骨子里的坚强让她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斯嘉丽拖着刚生过孩子的奄奄一息的媚兰和已被炮火及北军吓坏的孩子逃离亚特兰大。途中她们遇到一头她们很怕的老母牛,可是她一下子就把自己本来的角色本转换过来,以前她是“连袜子也懒得捡”的庄园千金,可现在她们需要这头可怕的老母牛,媚兰的孩子需要喝奶,而且她们要吃。她怕牛,但最终她还是用自己唯一的一条完整的裙子撕成布条,一条条连结起来,直累得起泡的手指流出血来,颤抖不已才制服了这头牛。斯嘉丽一心想要回塔拉,因为母亲爱伦正在病危中。更重要的是她从小崇拜母亲,一有困难就寻求母亲的保护伞,当时她认为一回到家就可以卸下自己肩头的担子,天塌下来自有父亲母亲去顶,只要一回家她又可以无忧无虑地过回从前的生活了。殊不知,正当斯佳丽为塔拉没有被无情的战火摧毁感到庆幸时,一场更大的灾难正等着她。母亲已在前一天去世,父亲因母亲的辞世悲伤过度,神志不清。家里十来张嘴要吃饭,而塔拉种植园留给她的几乎一无所有了。面对这一切, 斯嘉丽也感到痛心,甚至是绝望,但她并非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时的她想起了她勇敢拓业的祖先本们,她需要的不是难过,难过解决不了问题。她需要的是把家支撑下去,她要像先辈们一样坚强地接受现实的挑战。她抛弃了贵族小姐的矜贵与骄傲,整日像一个黑奴一样劳作。饿过、痛过,受过屈辱和伤害,可 斯嘉丽还是坚持下来了。她指挥起一家人开始各得其所地工作,自己也事必亲躬,带头到田里去采熟了的棉花,在北方佬来临前带领大家将食品和牲口藏好。当一个北方佬骑兵威胁到她们的生活时,为了保护母亲的东西和辛苦得来的食物, 斯嘉丽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居然冷静地开枪杀了人。斯嘉丽是勇敢的。可以想象在这时候的她,任何对她构成威胁的人或物,她都会冷静地将其消灭。她原本善良,连家禽都不曾伤害过,她本来可是连打猎时都不爱靠近被追杀的动物,连牲畜被宰杀时的哀号或罗网中野兔的尖叫声不忍听的姑娘。艰辛的生活已经让她完全明白了现实的残酷,也给予了她生活的勇气与魄力。谁又能够想象得到像公主一样的 斯嘉丽竟能在困境中勇敢坚强面对现实。同时,这个阶段的 斯嘉丽因为饱受了饥饿、贫穷的煎熬,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完全失去了以前对生活的幻想和憧憬,变 得更加实际,充分认识到土地和金钱的无与伦比的作用。她丧失了道德和廉耻,变得虚伪、贪婪。当她处于无钱无权交不起税款的困境时。她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顽强地站本起来做孤注一掷的挣扎,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良心。她想到了白瑞德的钱,“我要跟他结婚”,她冷冰冰地想道,“那么我就不用再担心钱的事了。”于是她用母亲的窗帘改做成衣服,精心打扮一番,第二次到了饿狼陀三、战后残酷的现实促使 斯嘉丽贪婪、倔强、自私、卑鄙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后, 斯嘉丽对生活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对现实的态度也更理智了。她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理智地面对这个新兴的功利主义世界,才能保全她自己、她的家人和她的塔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金钱对她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她毫不顾忌那种以为女人应该是无知、无识、不能有自己意见的上流社会的传统观念,自作主张买下锯木厂并抛头露面亲自经营。刚开始,别的生意人都嘲笑她,女流之辈哪会做生意呢。因此嘲笑中还带点和善的轻视。 斯嘉丽没有在风言风语中退缩或让步,她有自己的原则,她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种倔强是生活压迫下的产物,更是 斯嘉丽内心坚强对生活的反抗,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利益,本她又一次不顾众人的非议,排除种种阻碍,雇犯人到工厂来做工。她的这一系列行为已颇有一些离经叛道的意味,她自己坦然地走着这条路,而并非仅仅由于生活所需的不得已而为之,这表明她从思想到行动都已向着自己阶级的对立面迈进了一步。她以非凡的勇气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种种侮辱、胁迫和打击,以她特有的机敏和果断,以一个接一个骇世惊俗的行动,不断地去顺应自己的时代和社会。她做生意使用的残酷手段令人骇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她可以为了赚钱,丢开妇女足不出户的规矩,抛头露面地经营木材厂。为了更多的利益,采用“上等人”所瞧不起的“卑鄙”方法。还可以和一个被所有人责骂为无耻、下流的人结婚……但是 斯嘉丽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了,她想的只是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不再贫穷挨饿。这些举动在当时来说都是疯狂的,就连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感到震惊, 斯嘉丽坚信这种冒险是值得的,而她一旦决定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生活就是生活,不能逃避,更不能后退,要想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积极面对生活,想尽办法战胜困难。然而就是这个幸运儿,在爱情上却是一个极不幸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了一曲彻头彻尾的爱情悲剧。 斯嘉丽在生活上是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者,而在爱情上她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浪漫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她爱阿希礼,爱得发了疯,几乎所有的追求、挣本扎、奋斗都是为了他。但那是她想象中的阿希礼,现实中的阿希礼是个脆弱、畏缩、虚伪的懦夫,他根本就适应不了战后的新时代。这一点 斯嘉丽与他是完全对立的他们根本就不属于同一类人。直到媚兰死后, 斯嘉丽才发现自己上了当,这时的她想到了白瑞德。只有这个人可以给她所需要的两样东西———爱和金钱。然而,此时的白瑞德也抛弃了她。最后 斯嘉丽被所有的人抛弃了,从物质到精神都被彻底地打垮了,她成了复辟逆流的牺牲品,不论在爱情上还是在事业上,她都成了一个悲剧人物,她创造了生活而最后又被无情的现实生活所抛弃。《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斯嘉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其坚强面对生活的性格永远激励人心尽管她的一些做法显得有些偏激,但她面对本现实,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想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浑身散发出来的张扬不羁,她的自信、主动,为了家庭一次又一次地牺牲自己与生活不断抗争,勇敢而直接地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正是小说历久而魅力不衰的原因所在。生活对每个时代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活着需要勇气,谁在困难面前低头谁就是生活的弱者。只有不畏困难,勇敢地面对现实才能积极地解决问题,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参考文献:[1]Margaret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M〕.World B-ook Publish-ing,2001. [2]谢景芝.《飘》中郝思嘉形象魅力解读〔J〕.河南大学学报,2005,(2)。[3](美)玛格丽特•米切尔.《乱世佳人》(全译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4]喻继红、李艳荣.《水火交融的“乱世佳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Part of Scarlett's enduring charm for women is her feminism, though recent critics have pointed out that many events in the novel are degrading to women. There is Rhett's ravishing of Scarlett (after which Scarlett is shown to have enjoyed herself immensely), Scarlett's apparent need of a man to be happy (whether it's Ashley Wilkes or Rhett Butler), and Melanie's sweet but submissive character (who is much adored by everyone).On the other h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defenses for this. First of all, Melanie is not offensive to women, she is simply a more traditional character. Many believe the 'rape scene' quickly becomes consensual (this theory is backed by the novel Scarlett, although it was not written by Mitchell). And again, Scarlett is an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her need for a man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universal.Scarlett is by far the most developed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She stands out because she is strong and saves her family but is incredibly selfish and petty at the same time. She challenges nineteenth-century society's gender roles repeatedly, running a store and two lumber mills at one point. Scarlett is in some ways the least stereotypically feminine of women (in other ways the most), and the more traditional Melanie Wilkes is in many ways her foil. But Scarlett survives the war, several marriages, the birth of children, and even a miscarriage. Melanie, on the other hand, struggles with fragile health and a shy nature. Without Melanie Wilkes, Scarlett might simply be seen as harsh and "over the top," but beside Melanie, Scarlett presents a fresher, deeper female characterization; she lives a complicated life during a difficult period of history.Some of Scarlett's lines from Gone with the Wind, like "Fiddle-dee-dee!,"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Great balls of fire!" and "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have become modern catchphrases.Similarities between Scarlett and the actress who played her (Vivien Leigh) are striking:Both had strong career ambitions, and wanted little to do with motherhood. Both swore they would never again have a child.Scarlett's father was Irish, and her mother was French. Leigh's mother was Irish and father was French.Both Scarlett and Leigh were famed for their appearance, their heart-shaped faces, their unusual eyes, and petite body proportions.Both were reputed to be "difficult" in relationships.
该论文主要是对《飘》一书中的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她的性格可以分成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优点包含:坚强勇敢,诚实守信等。性格缺点表现为:自私冷漠,不择手段等。为了更好地支撑该主题,该论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地对作者和作品的简介;第二部分集中分析郝思嘉的性格优点;第三部分是对郝思嘉的性格缺点加以分析;第四部分着力分析郝思嘉性格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为结论,重申主题。 关键词:郝思嘉;性格优点;性格缺点;性格形成 AbstractThis present paper concentrates on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heroine: Scarlett in the novel
里面的人物性格特征很明显 像思嘉 在那个年代她作为一个女性能为自己的土地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我很佩服她 瑞德的个性是个不适合在那个年代的 不过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女儿和那些表面上虚伪的人称兄道弟斯佳丽除了有智慧外还有责任心 负担着四五口人 她本质上是个小女孩即使在战后历经磨难瑞特把注意力转移到邦尼身上 她后来对钱十分渴求 心理学上称为追求安全感 战争之苦让她没有安全感 所以她总会做身处迷雾的梦 而最后她才发现瑞特是她梦中的谜底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很可怜这个女人,却不能对他的一些做法苟同.在那个时代,他能够坚强的活下来 确实不易,然而爱情决不是一个人可以任意挥霍的资本! 当爱情就在你身边的时候,记得要认清 要珍惜 要呵护!最后的结局让我很失望也感到失落,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才是自已真正爱的人,真爱往往就在身边,却失之交臂in her eyes,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im .She could run through the war,but she hasn't grown up by this.she didn't know what she want,and always run after the thing she couldn't get,and was never satisfied with her condition.the result is terrible ,she lost what she had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中文名:飘英语名:Gone with the wind法语名:Autant en emporte le vent导演:Victor Fleming原著:《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出品:米高梅公司主演:Vivien Leigh, Clark Gable, Leslie Howard, Olivia de Havilland, Hattie McDaniel等1936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问世了。好莱坞制片人大卫·O·谢尔兹尼克出五万美元买下了拍摄权,并先后动用十八位编剧将这部三卷集的小说改写成电影剧本。《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嘉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表妹——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为终身伴侣。郝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韩媚 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艾希利和查尔斯作 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妇, 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一天,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郝思嘉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识。白瑞德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郝思嘉一心只想着去追求艾希利,结果也遭到拒绝。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 郝思嘉和表妹韩媚兰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不巧韩媚兰要生孩子了,郝思嘉只好留下来照顾她。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帮忙护送她和刚生 下孩子的韩媚兰回塔拉庄园。白瑞德告诉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军 溃败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参加南方军作战,他留下一把手枪并 和郝思嘉拥吻告别。郝思嘉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 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在惊吓中死去。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 缴纳重税,郝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白瑞德借钱,但得知他 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郝思嘉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时,白瑞德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弗兰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 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利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 回到韩媚兰身边。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 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 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阅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发现,终于导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后,在艾希利的生日会前夕,郝思嘉与艾希利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韩媚兰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白瑞德可不这样想。当郝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白瑞德怀疑地问那是谁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郝思嘉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庭里发生,韩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郝思嘉不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而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当郝思嘉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 被遗弃的郝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 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本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八项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剪辑奖。永恒的战争与爱情的主题,永远的《乱世佳人》。
[1]夏露. 积极应对外贸电子商务的挑战[J]. 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3). [2]王树彤. 外贸电子商务可为出口型企业杀出一条血路[J]. IT时代周刊,2011,(13). [3]牟健卫. 康帕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2011. [4]中国三星研究院战略组研究员 林瑞明. 外贸电子商务:多赢商业概念缘何迟迟未火?[N]. 第一财经日报,2011-07-05(C02). [5]本报记者 李娟. 外贸电子商务:低调潜行中疯狂成长[N]. 中国经营报,2010-12-06(C13). [6]商报记者 张绪旺. 四海商舟引领精准化外贸电子商务[N]. 北京商报,2011-07-06(C03). [7]王. 外贸电子商务一站解决[N]. 中国贸易报,2000-11-07(004). [8]马岩. 外贸电子商务突破语言障碍[N]. 科技日报,2008-10-29(010). [9]晓芳. 外贸电子商务需要大手笔整合[N]. 发展导报,2002-05-10(005). [1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邹正方. 外贸电子商务: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N]. 国际商报,2000-12-29(005). [11]李冠艺,林振洲. 外贸电子商务的人才策略[J]. 进出口经理人,2011,(7). [12]北京易迅达科贸公司 崔权醴. 外贸电子商务的第三次浪潮[N]. 国际经贸消息,2000-12-21(004). [13]叶彤. 外贸电子商务如何应对国际市场[J]. 电子商务世界,2001,(1). [14]辛福明. 外贸网站 把脉市场[N]. 国际商报,2000-09-16(006). [15]本报记者 王晶. 卖家下“西洋”[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9-10(021). [16]首届外贸电子商务领袖峰会将在鹏城召开[J]. 上海化工,2011,(4). [17]邱斌. 外贸电子商务成效与阻滞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领先外贸企业的实证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8]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加快发展[A]. 汪会洲 主编.[C].: 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303. [19]莫玉鑫. 中小企业怎样转型电子商务营销[J]. 市场观察,2011,(6). [20]袁华明,王鸽. 外贸电子商务 “寒冬”里的溃败[J]. 中国市场,2008,(43). [21]任清. 外贸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策略[J]. 办公自动化,2002,(1). [22]所志国. 中国外贸电子商务营销之道[J]. 信息与电脑,2011,(6). [23]李春儒. 综述:2010电子商务振翅奋飞,瑕不掩瑜(上)[J]. 信息与电脑,2011,(2). [24]顾卓. 网络营销邮件的“秘技”[J]. 电子商务世界,2006,(12). [25]王锐,章学拯,李医群. 基于角色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TRBAC在外贸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3). [26]刘继萍. 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探讨[J]. 中国经贸,2004,(2). [27]张述冠. 外贸电子商务获突破美商网采购8890万美元[J]. 互联网周刊,2001,(11). [28]李银莲. 支招外贸企业转“危”为“机”——对话环球资源首席运营官裴克为[J]. 电子商务世界,2008,(8). [29]周四清.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系统分析及其集成设计[J]. 特区经济,2005,(12). [30]李海强. 平台的裂变:垂直化繁衍[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1-01(030). [31] B-B专业外贸进展明显[N]. 网络世界,2000-10-30(066). [32]任道纹. 广东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环境研究[J]. 南方经济,2005,(4). [33]张钰梅. 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出口企业独钟务实[N]. 国际商报,2000-10-14(001). [34]管春阳,李冠艺. 跟老外网上“谈”生意[J]. 电子商务世界,2006,(Z1). [35]王双的“第三次创业”[J]. 电子商务世界,2007,(12). [36]王杰义. 我国信息化建设现状、重点及对策研究(续前)[J]. 中国金融电脑,2001,(2). [37]杨昌荣. 试论现代网络外贸内涵及度量[J]. 港口经济,2001,(2). [38]记者 施艳燕. “零环节”跨境零售[N]. 苏州日报,2011-03-15(A03). [39]夏涛. 整合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营销[J]. 进出口经理人,2009,(11). [40]邹静. 国外B2B网站系列介绍之四 EC Plaza:打造“无忧”外贸[J]. 电子商务世界,2007,(6). [41]中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逾1万亿元[J]. 广东审计,2003,(11). [42] 给中小企业机会[N]. 国际商报,2000-11-23(008). [43]第五部分 信息化建设企事业单位篇 江苏爱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A]. 钱志新 主编.[C].: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559-560. [44]本报记者张斌. 浙江电子商务“火”了[N]. 解放日报,2003-05-28 [45]强莎. 首个“进出口外包服务平台”落户张家港[J]. 进出口经理人,2010,(9). [46]书屋[J]. 软件工程师,2010,(9). [47]何琳纯. 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48]马继鹏. 四海商舟:外贸“硬资源”[J]. IT经理世界,2011,(16). [49]李建新 郭敬江 郭强. 电子商务使五环公司突出重围[N]. 农民日报,2001-10-17(008). [50]吴金法,束孝宇. 对B/S模式外贸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 企业经济,2007,(6).
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电子商务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金融秩序 电子商务 2007/01
2 携程电子商务模式组成要素分析 电子商务 2007/01
3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电子商务 2007/01
4 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5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格主体研究 电子商务 2007/01
6 谈新就业形势下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电子商务 2007/01
7 浅谈物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化 电子科技 2007/01
8 中国电信新一代B2B电子商务网站商集网上线运营 互联网周刊 2007/02
9 Web数据挖掘在零售业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经济师 2007/01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 经济师 2007/01
11 试论电子商务物流隐性成本控制 经济师 2007/01
12 破除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四大瓶颈 通信世界 2007/02
13 电子商务代表网站及业务模式分析 通信世界 2007/02
14 组建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电子商务集成系统研究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5 基于SOAP的即时消息在B2C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01
16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电子商务会计的发展 会计之友(中) 2007/01
17 电子商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8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谈烟草行业电子商务 华北、东北地区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企业流程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与电子支付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6 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7 分销商网络团购营销的电子商务模型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8 电子商务及其安全技术 商场现代化 2007/01
29 浅析电子商务的安全 商场现代化 2007/01
30 Web 2.0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商场现代化 2007/01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李琪,《中国电子商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黄京华,《电子商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健,《电子商务》,上海,海天出版,2003年
屈云波,《网络营销》,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
姚国章,《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专业结业小时候起就有业率低的缘故原由及其对于策 内蒙古自治区电大学刊 2007/02
19 浅显的议论烟草行业电子商业上的事务 华北、东北地域2007年度烟草学术交流钻研会论文集 2007
20 B2C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标准样式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研究 首都交通大学 2007
21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传统企业流程厘革研究 同济大学 2007
22 浅析电子商业上的事务诚信系统的构建与使成为事实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3 基于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供应链办理研究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4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系统布局与电子付出技能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5 论新屯子配置设备摆设中农业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战略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6 驴友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网站的构建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7 代理商收集团购营销的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模子研究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8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及其安全技能 阛阓现代化 2007/01
29 浅析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安全 阛阓现代化 2007/01
30 Web 2.0技能在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中的应用 阛阓现代化 2007/01
一、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及成长 [现代谍报 摩登 Information] 刘凤君
二、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近况及瞻望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llonas E-commerc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形态科学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ello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翟凤荣
三、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付出的近况及瞻望 Th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ayment in Chellona [重庆广播电视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刘波
四、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互助经济与科学技术 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张元慧 , 李少伟 , 许丽红
五、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 现代贸易 摩登 Business 2001年,第11期
六、浅析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近况与趋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蔺建霞 Lin Jianxia
七、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近况与瞻望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Bussiness 很多顶 Xu Duoding
八、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张元慧 李少伟 许丽红
九、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CA的成长瞻望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A in Chellona 江艳霞 左明
十、电子商业上的事务市场近况与瞻望 The Rec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EC 马克et周智佑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通用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欧阳青东湘潭大学【硕士】湘潭大学2005-05-0133932
[2]电子商务为外贸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的相关思考徐可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品与质量2010-11-151116
[3]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云霄吉林大学【硕士】吉林大学2004-04-010786
[4]电子商务中国外贸企业的新机遇余陈乙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期刊】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2-252239
[5]我国外贸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及对策李晓娣;张秀华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9-155106
[6]刍议中国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王慧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期刊】商场现代化2010-03-10093
[7]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之我见王文静;魏献忠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河南濮阳【期刊】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8-150187
[8]中国外贸企业的网络化采购模式研究彭媛江西财经大学【硕士】江西财经大学2006-10-013316
[9]我国外贸企业开展B2B电子商务研究卢学泉东南大学【硕士】东南大学2006-03-0121116
[10]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曹虹峰南昌大学【硕士】南昌大学2007-12-2301017
[11]转型下的突破——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强谈中小企业新需求赵楠【期刊】电子商务世界2008-04-15033
[12]关于中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李一帆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期刊】经济师2010-01-050156
[1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外贸易的策略探讨陶鹏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期刊】商场现代化2006-11-100211
[14]中国中小外贸企业信用问题研究尹航沈阳工业大学【硕士】沈阳工业大学2009-12-15068
[15]中国外贸企业国际互联网应用研究王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10-011577
[16]浅谈国际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蔡国军南阳市金关工程服务中心河南南阳【期刊】大众科技2004-07-308689
[17]外贸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焦春风;高功步扬州大学经济学院;扬州大学管理学院【期刊】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11-251394
[18]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电子商务的.挑战罗春香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期刊】企业经济2002-12-210146
[19]中国外贸企业应该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张建功【期刊】工业技术进步2001-10-252108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1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1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Siau K,Ee-Peng,Lim-Z Shen. Mobile Commence:Promise,challenges,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2001(12)
3 Barnes S J.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 (22)
4 Ian M, Janusz M, Julio C et al. Business Models for Mobile Content: the case of M-games[J]. Electronic Markets, 2002(2)
5 王燕,高玉飞.移动商务的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责任编辑:admin)
[1] 梁静 着.销售互动中的说服效果:给予消费者说服应对的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7-38.
[2] 银成钺,杨雪,王影.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问互动行为研究[J]. 预测:2010:15-20.
[3] 蒋婷,胡正明. 服务接触中游客间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J]. 旅游学刊.[37] 张岳.信任与感知风险对客户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2012(392),2:150-86-91.
[4] 黄莹,朱建荣.网络口碑质量对服装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2-24.
[5] 綦晓燕.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144-146.
[6] 冯建英,穆维松,傅泽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7-9.
[7] 李宛颖. 在线销售考虑因素之研究[D].高雄:中山大学,1999:37-38.
[8] 井森,周颖,王方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06,2(16):164-169.
[9] 孙瑾 着.消费者服务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7-50.
[10] 吴佩勋.感知质量和感知风险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3(2):83-89.
[11] Tan S. J.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nsumers' risk aversion in Internet Shopping[J].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99(16):163-180.
[12] 李小梅,李定家. 网络购物之降低风险策略研究[J]. 第一届网站经营学术暨实务研讨会论文集,2000:132-136.
[13] Libai B., Bolton R., Bügel M.S., et al .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Broadening the scope ofword of mouth research [J].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2010(13):267-282.
[14] Langeard E, Bateson JEG, Lovelock CH, et al .Service marketing: New insights from consumers and managers. Cambridge mass [R].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1:467-487.
[1]廖晓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04—2005年)[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粥鱼.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J].电子商务,2006,(8).
[3]马继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06,(4).
[4]张国友.技术依赖阻碍电子商务发展与普及[J].电子商务世界,2006,(4).
[5]杨丽光.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9).
[6]赵莎.再聚焦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6,(2-3).
[7]郑淑荣.提高电商学生就业率[J].电子商务世界,2006,(6).
[8]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05,(2-3).
[1] 郑怀望. 陕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分析[D]. 西北大学 2009
[2] 陈加新.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研究[D]. 沈阳师范大学 2013
[3]王缉慈.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 杨瑾,尤建新.基于快速响应的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集成效应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 (2): 58-62
[5]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界定和表征研究[J].软科学,2006(5):5-8.
[6] 黎继子,刘春玲. 集群式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耦合[J]. 现代经济探讨.2006,(5): 5-9
[7]李延朋. 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 郑州大学 2012
[8] 徐伟. 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战略、整合机制及其实施[D]. 沈阳工业大学 2004
[9] 郑业卿. 郑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0] 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谭洪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长三角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7)
[11] 程永军,丁薇,刘昌卫,孙长宜.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咨询.2007(05)
[12] 王叶峰.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J]. 中国国情国力.2011(12)
[13] 王国跃,李海海.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8(12)
[14]李柏勋,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多周期随机库存系统模型与仿真[J].统计与决策,2007(2):134-136.
[15]吕晓东.集群式供应链协同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21-22.
[1] 黄崇珍, 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 信息技术, 2004 年11月,第28 卷 第11期
[2] 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 张晓燕.对中国B2C 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 年9 月(中),总第443 期.
[4] 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 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 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 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 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 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 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 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 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10(8).
[16] 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研究动态:西方女性主义是与革命相伴而行的,两次脑残星主义的浪潮推动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解放进程又促使女性主义超越单纯的政治行为,走向理性思考,投入与学术的结合,产生了大量的妇女学综合研究成果和多流派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者将理论再投入时间,进一步深化女性主义学术与政治。因此,社会革命、理论反思、回归实践是西方女性主义的一般模式,而通过社会革命发展为独立的由女领导和为主题的女权运动、并注重理性建树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特点。 本选题意义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对以后的社会以及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为人权的进步、妇女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里面的人物性格特征很明显 像思嘉 在那个年代她作为一个女性能为自己的土地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我很佩服她 瑞德的个性是个不适合在那个年代的 不过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女儿和那些表面上虚伪的人称兄道弟斯佳丽除了有智慧外还有责任心 负担着四五口人 她本质上是个小女孩即使在战后历经磨难瑞特把注意力转移到邦尼身上 她后来对钱十分渴求 心理学上称为追求安全感 战争之苦让她没有安全感 所以她总会做身处迷雾的梦 而最后她才发现瑞特是她梦中的谜底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很可怜这个女人,却不能对他的一些做法苟同.在那个时代,他能够坚强的活下来 确实不易,然而爱情决不是一个人可以任意挥霍的资本! 当爱情就在你身边的时候,记得要认清 要珍惜 要呵护!最后的结局让我很失望也感到失落,当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才是自已真正爱的人,真爱往往就在身边,却失之交臂in her eyes,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im .She could run through the war,but she hasn't grown up by this.she didn't know what she want,and always run after the thing she couldn't get,and was never satisfied with her condition.the result is terrible ,she lost what she had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中文名:飘英语名:Gone with the wind法语名:Autant en emporte le vent导演:Victor Fleming原著:《飘》(玛格丽特·米切尔著)出品:米高梅公司主演:Vivien Leigh, Clark Gable, Leslie Howard, Olivia de Havilland, Hattie McDaniel等1936年,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畅销小说《飘》问世了。好莱坞制片人大卫·O·谢尔兹尼克出五万美元买下了拍摄权,并先后动用十八位编剧将这部三卷集的小说改写成电影剧本。《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当年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三年半完成,其间数换导演,银幕上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演员。在1939年的第12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景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成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嘉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表妹——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为终身伴侣。郝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韩媚 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艾希利和查尔斯作 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妇, 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一天,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郝思嘉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识。白瑞德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郝思嘉一心只想着去追求艾希利,结果也遭到拒绝。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 郝思嘉和表妹韩媚兰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不巧韩媚兰要生孩子了,郝思嘉只好留下来照顾她。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帮忙护送她和刚生 下孩子的韩媚兰回塔拉庄园。白瑞德告诉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军 溃败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参加南方军作战,他留下一把手枪并 和郝思嘉拥吻告别。郝思嘉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 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在惊吓中死去。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 缴纳重税,郝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白瑞德借钱,但得知他 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 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郝思嘉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时,白瑞德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弗兰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 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利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 回到韩媚兰身边。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 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搞私运军火和粮食致富的白瑞德结了婚。 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 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阅艾希利的照片 被白瑞德发现,终于导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后,在艾希利的生日会前夕,郝思嘉与艾希利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韩媚兰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白瑞德可不这样想。当郝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白瑞德怀疑地问那是谁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郝思嘉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庭里发生,韩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郝思嘉不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而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当郝思嘉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 被遗弃的郝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 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 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本片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荣获八项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剪辑奖。永恒的战争与爱情的主题,永远的《乱世佳人》。
电影《乱世佳人》赏析:《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国的翻译有两个版本:《乱世佳人》和《飘》。我比较喜欢后者,正如电影开始时打出了一行字幕: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其实又岂只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面对一个终极的目标——死亡——一样,你是选择清醒而悲观空虚地活下去,还是抛开这终极的目标盲目地积极活下去;在一个文明消逝之后,你是选择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从新开始。在电影中,给出了几种选择。灰色的模糊轮廓阿希礼是一个注定应该过一种富庶安宁的生活的人,否则就是一个悲剧。他见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线条刮伤他的皮肤。相反,平静单调的生活、沉静纤弱的妻子,由想象勾勒出来的音乐和文学,这些模糊的形象却带给了他安全感,他太习惯它们了,柔和、缥缈。但是,一声炮响,一个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筑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画面刺激着他柔弱的神经。他很清楚的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这于他毫无改变,只能加深他的悲剧。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去应付即将到来的世界,只是他不敢面对的态度削弱了他在新的文明下生存的能力。其实阿希礼并不能算是他所怀念的那个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个文明只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出现,而没有踏实的实干,就像一个海市蜃楼,这样的文明是没有存活的资格与魅力。我认为在此电影中这个文明的真正代表是奥哈拉太太和玫兰妮,她们既有修养地悠闲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这才是这个文明真正的意义与魅力之所在。阿希礼充其量只不过是继承了文明的表象,享受这个文明经过漫长的奋斗后的成果,却没有记住与继承这个文明在早期开发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的性格魅力。他天生就是懦弱的,被道德束缚的他还是可以在新的文明下生活下去,但是其内心潜藏着巨大的恐惧与厌恶,也就是说,他永远也不能融入那个文明当中。后来也证明他不能使妻儿过上很好的生活,他没有能力在那个满是残酷丑陋的竞争生存下来。阿希礼在战争的残酷现实的逼迫下,渐渐明白他所处的文明已经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了 :它没有可以抵御他人进攻的现代化设施,却满怀为国牺牲的雄心与对现实情况的无知与狂妄;只既希望于与欧洲的棉花贸易帮助自己取得胜利,却不知道世界正被一场新的革命所改变着。战争不是最可怕的,它只是消磨你的生命,个体的意志;战争之后的价值观的侵略才却是对过去的整个文明的颠覆。阿希礼有明确的历史观,能够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却没有勇气去正视历史的前进的规律。他不够资格代表一个灿烂过的文明,却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了那个文明。一旦此文明飘散,他的精神也随之崩塌,靠道德维持的生命只是一具没有生气的躯壳。在现实当中太多阿希礼这样的人,看清现实,只能徒增他们人生的悲剧色彩,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弱者。而阿希礼的懦弱就是体现在自己的理想与庇护消逝后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必须承担。其实阿希礼完全可以通过自杀来解脱自己,但是,他太把自己归类到那个文明当中,受到文明中的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的限制。他最终陷入了必须用死的意志来支撑活的躯体,活的职责的困境。他不能怨那个文明,而是自己没有理解那个文明,没有超脱于那个文明。猩红的粗线条斯佳丽(Scarlet)本意就是热烈的猩红色,但是却让她配上了象征希望的绿色。这本就不矛盾,只是色彩太鲜明,轮廓太清晰。她这根粗红的线条注定要在历史中留下她明显而深刻的一笔。她就是电影的主角,她就是被歌颂的对象,她就是电影给予我们关于选择的答案:抛弃过去,不顾一切的为了生存,就算是一个外表柔弱、从小娇惯的女人,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是真正的庇护;勇敢地担起你应担起的责任,因为责任只会降临在能担起它的人身上。她就是内战后美国所宣扬与崇拜的女性形象——独立、自由。塔拉(或者说那片红色而肥沃的土地)就是“生存”的象征,而斯佳丽对塔拉的热爱与占有就是对 “求生”的欲望。玫兰妮的死亡与瑞特的离去就象征着她没有了依靠,以后的路将由她独自地走下去。现在的世界上,还有好多并没有达到没有美国如此经济发达的程度的国家中的女性也正在走着这条路,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生存”是人类在世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只有满足了这个要求,人类才有精力把生活弄得更有意义。到电影结束,斯佳丽应该算是确保了生存,并且过得很好。可是,人生就是为了有钱,有房子,不受饿受冻这些物资条件的?盲从于生计的奔波,貌似充实的人生真的就是如此有意义,如此值得我们去效仿?斯佳丽一生也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标准一旦降低了就再也不能回到原来。当她面对战争,以及战争失败后的混乱,一步一步从一个娇惯的小姐成长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人时,她就已经抛弃了她母亲教导,抛弃了宗教信仰,也就是抛弃了已逝的那个文明,抛弃的所有她认为阻碍她向前走的障碍(人或者事物):她可以不顾社会习俗而作为一个女人经营木厂,也可以不顾伦理道德而雇佣犯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她感到恐惧,但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之后她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一个新的文明中去,她看不惯那些北佬,看不惯他们攫取金钱的贪婪与粗俗。因为她认为自己不同于他们,有一种优越感,一种已逝文明给予她的有教养的优越感(但她不知道给予她优越感的文明已被她遗忘,留在她身上的只是惯性存在的躯壳),使她产生了一个幻想:只要她赚取了足够多的钱,她就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尤其是弱者,而她将使一个过一种舒适生活、又受到人尊敬的高贵女人。先不说她自己性格上本身那中“藐视弱者,争做强者”的态度不允许她这样;战争的经历,原有生活的破碎,让她作出了抛弃过去、不顾一切向前走的选择——她开始变得自私,惟利是图,过去的生活在她现在的生活中的印迹越来越淡,她的生活标准已经降到维持生存的地步,虽然她对她的亲人承担了巨大的责任,虽然她也想要爱情,但是让自己顺利的生存下去的愿望萦绕在她的心头,左右着她的行为。她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反传统主义的代表。其实这本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当战争结束后,富庶、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人们都变成了连温饱都难以支撑,也就理所应当的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建立另一个家园,缅怀过去并不能养活自己;而那些倍受绅士们保护的淑女们再也不能享受过去的生活时,既然怀念它不能让它复活,剩下的唯一的路就是往前走。但是斯佳丽从来没有想到,她除了生存就再也没有别的精神寄托:她抛弃了母亲的教导,抛弃无法继续下去的文明,以及文明中的信仰与宗教;她看透了自己不是爱阿希礼的,阿希礼对她已经没有先前的诱惑了;她也并不是一定要瑞特的爱与帮助,她更爱土地;她最后终于明白了玫兰妮是她联结过去的纽带,她对于自己有多重要,但是她死了。这就是她什么也不怕的后果,什么支撑也没有了。金钱是不能支撑一个人走完一生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就这样努力地生存下去,过一辈子吗?既然原来的文明会消散,就不能保证取代它的现行的文明不会消散。即便我们无法预料到它的终结时间,终结的命运却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生存”这个欲望满足了,一旦被“生存”主宰的这个文明消散了,斯佳丽的选择无疑就是一种低级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将被新的文明所取代。我想,新的文明也许是一种要求人文,要求伦理道德规范,要求精神满足的文明。但是,以后呢?以后将是什么文明呢?无从知道,只是就如“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A”随时可以换成一个“The”。以后将有更加先进的文明取代它。历史的进程就是由一个个文明推向前的。完美的对称我认为在电影中,玫兰妮是那个已经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宽容、沉静、纯洁、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捍卫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个完美的雕塑,刚柔相济;就像是一幅画,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她喜欢文学,喜欢音乐,她对过去的生活缅怀,在阿希礼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线条,一个模糊的身影;她可以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剑,她敢于为维护正义而反对文明当中的权威的代表,她可以为了生存而努力劳动,她就是斯佳丽奋斗中的忠实战友。是她联系了这两个文明,用自己的人格与行为来纪念着过去,极大地安慰了那些对过去怀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气与气度,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选择了继续向前,却又深深地把过去文明的精华烙在心里。但是,在电影的最后,她却死了,也就意味着那个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文明的统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即便她最后不是因为难产而死,她也不会活得很幸福。战争结束后,过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确定与否的问题,而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人性的土壤是养不活像玫兰妮这样本应生活毫无私欲的天堂的花朵。在电影中安排这样一个角色,只是代表着一种回忆与理想,既是对灿烂过的文明的回忆,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文明的希冀。影片中阿希礼、斯佳丽、玫兰妮在文明消逝的面前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命运,但是他们不论选择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淹没在一种文明之下的,他们的命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一样,最终都会随风飘散,因为没有一个确定的文明个体是可以永存的。从一个文明跳入到另一个文明,也避免不了这样的命运。但是,好在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长河中小小的一滴,在这长河中有无数的水滴分享着同样的命运。看透后,也许会开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