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翻译时,比较好掌握。 但更多的动物词汇所传递的联想意义是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那些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的内涵相同的联想意义,译者很容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其涵义。对于用不同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喻义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互译时,一定要采用这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并能产生相同联想的喻体去替换另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喻体,也就是说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所译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方能把握原句的思想和内涵,使读者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如“鸡皮疙瘩”译成英文是goose flesh ;“杀鸡取卵”是“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汉语常说的“笨得像猪”,英文是“as stupid as a donkey”或者“as stupid as a goose”;“a black sheep”贴切的汉语是“害群之马”;“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译成汉语是“引狼入室”,而不应直译为“叫狐看鹅”;“slippery as an eel”相应的中文是“圆滑得像泥鳅”,汉文化习惯用泥鳅(loach)而不是鳝鱼(eel) 比喻某人的圆滑。 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有些是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人一直用牛耕地,对牛特别有好感,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与马接触较多。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含有“牛”和“马”这两种动物词汇的表达法较多,英汉互译时“牛”和“马”可以互换。形容一个人健壮,中文是“壮得像头牛”,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人干活干得很辛苦,汉语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英文则是“work likea horse”;汉语常说的“吹牛”,英文又是“talk horse”。 还有的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如,汉文化中,“虎”(tiger) 被称为“百兽之王”,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虎勇猛、威武的表达法,如“虎将”、“虎威”、“猛虎下山”等。而在英文化中“, 狮”(lion)取代了其位置,英语“lion”的联想意义是“勇猛的人”、“骠悍的人”。历史上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狮心王查理) ,这是说他勇猛超群。汉语“勇猛如虎”,英语则说“as brave as a lion”。汉语“拦路虎”,英文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狐假虎威”,英文则是“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老虎头上搔痒”,英文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因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动物词汇又会有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即使是同种动物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有的联想意义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这些动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别就极大。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但在英语中,“phoenix”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故英语中“phoenix”一词有“再生”、“复活”等意思。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句“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在革命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兔(rabbit) 在汉文化中有“敏捷”、“迅速”的含义,汉语有“动如脱兔”的说法,英文中的“rabbit”却表示“胆怯”,如“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中“鼠”(mouse) 被用来形容胆小,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如“as quiet as a mouse”。 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龙”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汉语“龙”所具有的褒义在译成英文时是不能保留的,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如果一位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肯定大为不悦。汉文化中“, 猫头鹰”(owl)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但英语中“owl”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是吉祥物,孔雀开屏被看作大吉大利,而英语中“peacock”用于延伸意义常常含有贬义。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这样解释的:“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是这样解释的:“If you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a man ,as a peacock ,you mean that they are rather proud of themselves and like wearing attractive clothes and looking good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假如你说某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是一个peacock ,你的意思是他很骄傲,喜欢穿漂亮衣服,打扮入时;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于是,英语中有“proud as a peacock”这一成语,汉语为“非常骄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理解,甚至误解另一种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而在翻译中出错。 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个符号,不产生任何联想。 汉文化中,乌龟(turtle) 有两个联想意义,一是“长寿”,另外还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绝无此联想。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也有一些动物词汇在英美文化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也是空缺的,例如“, 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的人“, duck”(鸭子)指可爱的人或物,如“she is a perfect duck”(她可爱极了) ,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中与“fish”(鱼) 有关的表达法很多,这是因为英国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些表达法充分表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 、“as drunk as a fish”(烂醉如泥) 、“as mute as a fish”(一声不吭) “, cold fish”(指不大与人交往的人) ,等等。而汉语的“鱼”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用“chicken”一词来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如“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chicken-livered”或“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的,怯懦的”“, play chicken”意为“比试胆量”。“chicken”让操英语的本族人联想到的是“懦夫、胆小鬼(coward)”,而汉语却无此联想。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不深刻了解这层涵义就可能犯文化错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1993 年说过,联想意义有时捉摸不定,很难掌握,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因不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语言互译中而触犯禁忌的事生活里屡见不鲜。 “雄鸡”(cock) 在中国使人产生的是积极的联想,如“雄鸡报晓”、“闻鸡起舞”等,而在英文化中“, cock”一词无此积极的联想意义。在西方社会“, cock”一词可能使人产生男性生殖器官的庸俗联想。中国某厂家生产的闹钟商标是“金鸡”,在中国语境下它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当产品销到国外时,商标最初被译为“Golden Cock”,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译法,后来被更正为“Golden Rooster”。 中国某厂家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但却遭受西方国家的冷遇,究其原因,“白象”在汉文化中喻指珍奇而稀有的东西,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则指无用而价格昂贵的东西,难怪此商品在国外销路不畅。 广州的别名叫“羊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骑着五头羊为广州人送来了五谷,因此“, 五羊”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广州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因而取名“五羊”。这种自行车远销到国外时,“五羊”被译为“Five Rams”。“ra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联想意义与汉文化中的联想意义绝然不同。英语中ram除了“公羊”之意外,还有“反复灌输”、“强使通过”、“迫使接受(观点、想法) ”等涵义。结果在中国吉利的“五羊”在西方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以此命名的产品当然不会受到西方人的青睐。 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很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译者在掌握翻译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人,一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要熟悉一些,所以尤要补好对西方文化生疏的课,才能在英汉互译时做到准确而传神。 【参考文献】 1.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Collins 1987 2. 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Merriam Company Publishers. 1961. 3.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 沈安平,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 :129 —146 5.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吴友富主编,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 【作者简介】 李燕(1981 - ) , 女,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 - 8008 (2009) 02 - 0090 - 04 1.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语言所在的不同社会、文化及时代的特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不仅仅限于表达表面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这些动物词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面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正如廖光蓉指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1 ]17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 tual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相同或相似,有时则大相径庭。 2. 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 2. 1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上的共同点正是由于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都面临着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挑战,都经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因此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似,英汉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发生语义重叠现象, 即词汇对应关系。动物具有显著特性,英汉民族对这些特性看法大体相同,且都用这些特性来描述或比喻人或物的某些特质,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褒贬感情意义。
1,语言上的差异:中国文言文,成语,美国俚语的翻译。(甄嬛传翻译就是个例子)2,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典故。国外的故事。3,思维模式,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式的...美国式的...造成读者不能深入理解...bla...bla...1、对比:中译英,就像文言文的解释,只有古人知道其本身的意思,后来人理解各有千秋。2、意境:不同地点不同情绪感情的植入,就生硬的汉字,没有情绪烘托,难以表达其真正的思想。3、语气语调:无法做到情景交融,有些话需要心领神会。4、文化差异: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语言,没有相应的语言文化理念,难以清楚直接的表述。5、地域差异:应用各地的方言,类比整个语言领域,不是互通最好,而是原汁原味,才能绽放没的光环。6、习惯用法: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有些东西并不是懂就可以理解了。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翻译时,比较好掌握。 但更多的动物词汇所传递的联想意义是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那些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的内涵相同的联想意义,译者很容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其涵义。对于用不同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喻义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互译时,一定要采用这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并能产生相同联想的喻体去替换另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喻体,也就是说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所译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方能把握原句的思想和内涵,使读者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如“鸡皮疙瘩”译成英文是goose flesh ;“杀鸡取卵”是“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汉语常说的“笨得像猪”,英文是“as stupid as a donkey”或者“as stupid as a goose”;“a black sheep”贴切的汉语是“害群之马”;“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译成汉语是“引狼入室”,而不应直译为“叫狐看鹅”;“slippery as an eel”相应的中文是“圆滑得像泥鳅”,汉文化习惯用泥鳅(loach)而不是鳝鱼(eel) 比喻某人的圆滑。 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有些是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人一直用牛耕地,对牛特别有好感,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与马接触较多。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含有“牛”和“马”这两种动物词汇的表达法较多,英汉互译时“牛”和“马”可以互换。形容一个人健壮,中文是“壮得像头牛”,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人干活干得很辛苦,汉语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英文则是“work likea horse”;汉语常说的“吹牛”,英文又是“talk horse”。 还有的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如,汉文化中,“虎”(tiger) 被称为“百兽之王”,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虎勇猛、威武的表达法,如“虎将”、“虎威”、“猛虎下山”等。而在英文化中“, 狮”(lion)取代了其位置,英语“lion”的联想意义是“勇猛的人”、“骠悍的人”。历史上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狮心王查理) ,这是说他勇猛超群。汉语“勇猛如虎”,英语则说“as brave as a lion”。汉语“拦路虎”,英文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狐假虎威”,英文则是“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老虎头上搔痒”,英文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因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动物词汇又会有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即使是同种动物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有的联想意义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这些动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别就极大。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但在英语中,“phoenix”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故英语中“phoenix”一词有“再生”、“复活”等意思。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句“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在革命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兔(rabbit) 在汉文化中有“敏捷”、“迅速”的含义,汉语有“动如脱兔”的说法,英文中的“rabbit”却表示“胆怯”,如“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中“鼠”(mouse) 被用来形容胆小,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如“as quiet as a mouse”。 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龙”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汉语“龙”所具有的褒义在译成英文时是不能保留的,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如果一位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肯定大为不悦。汉文化中“, 猫头鹰”(owl)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但英语中“owl”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是吉祥物,孔雀开屏被看作大吉大利,而英语中“peacock”用于延伸意义常常含有贬义。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这样解释的:“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是这样解释的:“If you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a man ,as a peacock ,you mean that they are rather proud of themselves and like wearing attractive clothes and looking good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假如你说某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是一个peacock ,你的意思是他很骄傲,喜欢穿漂亮衣服,打扮入时;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于是,英语中有“proud as a peacock”这一成语,汉语为“非常骄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理解,甚至误解另一种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而在翻译中出错。 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个符号,不产生任何联想。 汉文化中,乌龟(turtle) 有两个联想意义,一是“长寿”,另外还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绝无此联想。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也有一些动物词汇在英美文化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也是空缺的,例如“, 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的人“, duck”(鸭子)指可爱的人或物,如“she is a perfect duck”(她可爱极了) ,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中与“fish”(鱼) 有关的表达法很多,这是因为英国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些表达法充分表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 、“as drunk as a fish”(烂醉如泥) 、“as mute as a fish”(一声不吭) “, cold fish”(指不大与人交往的人) ,等等。而汉语的“鱼”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用“chicken”一词来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如“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chicken-livered”或“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的,怯懦的”“, play chicken”意为“比试胆量”。“chicken”让操英语的本族人联想到的是“懦夫、胆小鬼(coward)”,而汉语却无此联想。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不深刻了解这层涵义就可能犯文化错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1993 年说过,联想意义有时捉摸不定,很难掌握,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因不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语言互译中而触犯禁忌的事生活里屡见不鲜。 “雄鸡”(cock) 在中国使人产生的是积极的联想,如“雄鸡报晓”、“闻鸡起舞”等,而在英文化中“, cock”一词无此积极的联想意义。在西方社会“, cock”一词可能使人产生男性生殖器官的庸俗联想。中国某厂家生产的闹钟商标是“金鸡”,在中国语境下它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当产品销到国外时,商标最初被译为“Golden Cock”,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译法,后来被更正为“Golden Rooster”。 中国某厂家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但却遭受西方国家的冷遇,究其原因,“白象”在汉文化中喻指珍奇而稀有的东西,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则指无用而价格昂贵的东西,难怪此商品在国外销路不畅。 广州的别名叫“羊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骑着五头羊为广州人送来了五谷,因此“, 五羊”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广州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因而取名“五羊”。这种自行车远销到国外时,“五羊”被译为“Five Rams”。“ra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联想意义与汉文化中的联想意义绝然不同。英语中ram除了“公羊”之意外,还有“反复灌输”、“强使通过”、“迫使接受(观点、想法) ”等涵义。结果在中国吉利的“五羊”在西方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以此命名的产品当然不会受到西方人的青睐。 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很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译者在掌握翻译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人,一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要熟悉一些,所以尤要补好对西方文化生疏的课,才能在英汉互译时做到准确而传神。 【参考文献】 1.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Collins 1987 2. 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Merriam Company Publishers. 1961. 3.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4. 沈安平,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 :129 —146 5.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吴友富主编,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 【作者简介】 李燕(1981 - ) , 女,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 - 8008 (2009) 02 - 0090 - 04 1.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语言所在的不同社会、文化及时代的特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不仅仅限于表达表面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这些动物词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面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正如廖光蓉指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1 ]17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 tual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相同或相似,有时则大相径庭。 2. 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 2. 1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上的共同点正是由于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都面临着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挑战,都经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因此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似,英汉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发生语义重叠现象, 即词汇对应关系。动物具有显著特性,英汉民族对这些特性看法大体相同,且都用这些特性来描述或比喻人或物的某些特质,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褒贬感情意义。
泰语论文相对来说难找一些,我也是找了好久才找到了这些,发给你参考一下吧,也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如果有用要加分哦,嘻嘻!~~【1】[泰语毕业论文]泰语语言等级使用的分析研究(27890字符数,24页)http://www.maomaoxue.com/soft/sort06/sort016/Information-620.html【2】中泰亲属称谓语之比较[泰语毕业论文]中泰亲属称谓语之比较[泰语毕业论文]13页,2052字,21013字符数摘 要本文选取了汉语和泰语中主要的亲属称谓语来进行对比,通过汉泰亲属称谓语系统、汉泰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以及汉泰亲属称谓语泛称的对比,发现汉语和泰... 【3】中泰人称代词发展史比较研究(泰语毕业论文)中泰人称代词发展史比较研究(泰语毕业论文)摘 要研究目的:研究在不同时代汉泰人称代词有怎样的变化,为了能总结出汉泰语言人称代词上的异同点,从而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也为了能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4】[泰语毕业论文]分析壮族与泰族土地庙对比研究http://www.maomaoxue.com/soft/sort06/sort016/Information-780.html[泰语毕业论文]分析壮族与泰族土地庙对比研究字数1774,字符数:35036,共11页关于研究 “分析壮族与泰族土地庙”的课题,研究者是根据以下的思路进行研究的:1.研究目的:旨于对壮族和泰族的土地庙在信仰、祭祀仪式...
你好,我是泰语专业毕业的学生. 希望我说的几点能帮助你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首先,你要确定你的题目,因为你是泰语专业.所以题目不能涉及政治,经济,农业等因素.要是纯学术性的论文.比如泰语发展的研究. 中泰语言的同异.等等这样在语言文字范围内的.至于具体的题目,你可以拟一个论泰语店名的文化发展(การใช้ภาษาไทยในการตั้งชื้อร้านขายของที่กรุงเทพฯ)或者人妖的用语与其他人的区别啊之类的...(ภาษากระเทย)具体的格式,你可以问老师.但是我建议你还是跑下图书馆,比如朱拉大学的图书馆,你去看下. วิทยานิพนธ์เกี่ยววิชาภาษาไทย 如果你有泰国朋友的话,带着一起去是最好的.让他们帮你选择几本有用的书,和你的题目类似的书.然后在图书馆里有复印的,复印带出来回宿舍研究一下,绝对对你帮助很大的.然后再说论文的写作过程,调查,采访是肯定是不会少的,千万不好马虎,这个环节很重要的. 一定要有自己的数据,不要想着抄袭,抄袭比你自己做一份更难,因为你还要细心的修改别人的数据,别累自己了.写论文的时候,你每做出一点来,你就拿给你的指导老师看,你不要怕老师,也不要以为老师会很烦,相反,老师会非常的高兴,而且也非常的愿意你去找他解决问题.遇到老师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多指导你写一些内容出来,换句话说,这个论文的制作过程也有老师的份,那么你的论文想不过都难了,哈哈哈!!PS:即使你非常的不愿意写论文,也要在老师面前表现出来你很刻苦的样子,那么老师就会很理解你了,不是你不想写,而是暂时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那么老师也会更尽力的帮助你. 自己的论文写什么自己一定要很明白,如果老师在帮你的过程向你提问,一问三不知那个问题就大了.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的话. 你可以发消息或者邮件或者QQ给我. 希望我能帮助你!
提供些泰语专业的论题给你参考下:社会1. 泰国人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2. 中泰两国社会对人妖的看法比较3. 中泰互派留学生深造学习对两国教育合作的前景展望4. 泰国农村发展现状对中国“三农”改革的启示5. 泰语导游在中国旅游业的需求现状分析6. 泰国社会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探究政治1. 年事已高的九世王与泰国——重新审视泰国皇室的地位2. 泰国——柬埔寨关系的恶化根源3. 泰国现任政府与红衫军的斗争根源经济1. 泰铢升值的根本原因2. 从中泰两国间互相出口的货物看两国贸易发展3. 泰国来华旅游团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4. 泰国橡胶制品出口对中国汽车轮胎产业的影响5. 泰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位和作用6.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泰国经济的影响7. 中国通讯事业在泰国市场的发展现状8. 从泰国的交通事业来浅析泰国的经济发展9. 金融危机对泰国出口业的影响10. 金融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11. 中泰经贸合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前景12. 泰国水上市场的发展前景分析13. 泰国旅游业对广西旅游业的启示文化1. 泰国佛教文化对泰国建筑业的影响2. 泰国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和启示3. 北京奥运会对泰国体育事业的影响4. 中国古代诗词在泰语中的运用5. 泰国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对比6. 浅析泰国庙会与中国庙会的异同7. 浅谈泰拳的发展历程8. 试析孔子庙在泰国的文化影响9. 试析泰文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10. 从泰国的民族服装来浅析泰国民族风情 教育1. 论泰国华文教育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2. 试析中国俗语与泰国俗语的对比3. 论广西学习泰语的区位优势和语言优势4.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5.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对话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6. 论泰国人学习汉语写作的障碍探讨及解决办法7. 从泰国的道德教育来看待中国的道德教育8. 如何借鉴泰国家庭教育来发展中国家庭教育9. 中泰应用文写作对比10. 泰语称谓与汉语称谓对比11. 探讨影响壮族学生学习泰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12. 探讨如何利用泰语语言环境提高泰语水平13. 从泰国拜师节中浅析泰国学生的尊师之道14. 探讨汉泰互译的技巧 艺术1.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与泰国古代建筑的异同2. 泰国大皇宫与中国紫禁城的历史地位对比3. 泰国民族舞蹈与中国民族舞蹈的对比4. 中国“龙”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5. 中国寺庙在泰国的发展现状
首先,泰语论文网站上的论文不会有全,最多只有点思路在。 确定你喜欢的范围啊,然后再看看相关那个论题书籍多不多,要不你再喜欢,没资料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你不求优秀只想平稳过关的话,写中泰某些传统文化对比,研究泰国饮食、泰语成语研究这类的题目就很好写,资料也大把多。(如果英语不是很好,选题就要注意咯,因为摘要一般要用中文和英语来写。) 嗯,最后想说,你的泰语论文你自己一定要看得懂,这是最起码的,不然答辩的时候肯可能会吃亏。因为有我们这届有人就是只准备了重点内容,小细节啊、有的生词啊不去理解(比如从书上引用的部分),结果没完成好答辩。
我的万方账号到期了,给你个地址自己去下吧这个文章题目是《文化差异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以中泰文化对比为例》,是万方数据库里最贴近你题目的文章了。。
写什么我觉得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找到系统的资料和你想要通过这些资料表达什么?你写这个题目的目的和你假设能够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然后就是你的报告最后证明了你的观点和结论了吗?创新的地方在哪里?结论是不是能够通过你得到的资料来证明!这些搞好了以后不管什么题目应该都能过的!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比研究5、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6、现代汉、韩程度副词的比较7、韩语成语俗语汉译方法研究8、汉语和韩语中数词的非数量用法比较9、中韩量词对比研究10、汉、韩指示代词对比研究11、韩语成语谚语汉译方法研究12、汉韩语话题对比研究13、鲁迅《阿Q正传》的朝(韩)语译介研究14、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15、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韩语的毕业论文可以写中韩文化对比,跟你一个专业,我也是当时无法下手,让莫文网帮忙解决的,很靠谱的说中韩量词对比研究——369个韩语量词为中心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语的对比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汉韩语“做/(?)(hada)”对比与偏误分析汉韩语拟声词对比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对比研究汉语介词与韩语副词格助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以韩国高中汉语教材为例汉语介词“从,在,对,给”与相应的韩语表现对比分析汉韩语疑问词对比研究汉语和韩语否定词对比分析汉语“吃”与韩语“(?)(meokda)”的对应关系研究韩语汉语十二生肖词语及其文化比较研究汉语“比”字句与韩语相关句式的比较研究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汉字在韩语汉字词中的发展变化研究汉语空间介词“从、由、在、到”与韩语相应表达方式的对比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韩语副词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汉语与韩语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的对比研究基于中韩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动介兼类词研究汉语含有“V着”的结构与韩语对应形式的研究汉语状态词与韩语拟态词比较研究——以表示颜色的状态词为主韩语固有动词在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对比研究——以“在、跟、对、从”为例汉语表时空的介词与韩语对应助词的比较及偏误分析汉语情态动词“能”与韩语相应情态表达对比研究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的对比研究韩语与汉语中的同形异义词及其教学策略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韩语汉字词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对策韩国初高中汉语教材的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比较分析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论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汉、韩语同素异序词对比研究汉语韩语否定时态对比研究汉韩语人称名词后缀的比较分析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存现句研究汉语补语在韩语语法体系下的对比表达探究
你也太搞了! 你是想要我们给你写啊?你是国语国文的还是国语教育的啊?1学期的吧?O(∩_∩)O哈哈~学姐跟你说,韩语和汉语的对照研究呢是很~~多的(详情见www.riss4u.net^^)你要先确定是研究词汇呢?还是语法呢?还是教学方面呢?......
我觉得应该着重于发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第一就是很多韩语发音,中文里是没有的,所以发音会很困难,那么如何让中国人在学韩国语的时候可以准确的发出韩文里的音就很重要了,所以这一点比较有研究的必要另一个,韩语很多都是倒装句,跟中文差距很大,所以研究语法方面如何让中国人能够理解并熟练使用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外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外教育差异浅析》
摘要:通过对中外教育的比较,从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形式,考试制度,教师角色定位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中外教育的差异。
关键词:中外教育;教育差异
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新闻:北京农业展览馆,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青年科学节的开幕式。领导在主席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话,下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中国学生头顶着骄阳,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倾听;而来自APEC其他国家的学生,却三五成群,一堆一堆地聊开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坐到了地上。
一个中国学生说:“集会场合就应该遵守集会的纪律,这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在我们国家,很少有这么长的演讲,除非是专题讲座。”
还有一个故事说得也很透彻:某学校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哪一刻交会?在场的中国孩子马上拿笔列式计算,同班的美国孩子却轻松地拨动自己的手表,很快得出结论,这说明,中国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与国外孩子存在相当差距。到底是什么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出了问题。”
这两则事例都反映了观念和思维的碰撞,反映了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不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则,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的确,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纪律是不行的。试想,如果在课堂上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岂不乱了方寸。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看待课堂纪律?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是好的,什么样的是不好的。有一位教师曾经形象地比喻某班级课堂纪律好:“我上课时,掉一根针都能听见”。此言虽然有些夸张,却足以证明其课堂上相当安静,如果教师不讲课,就没有别的声音了。对比中国与美国、日本的教育,中国教育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在中国,课堂纪律井然有序,保持安静。上课坐要身直、双手要平放在课桌上,两眼要盯着老师,规规矩矩,学生的行为受到严格的控制,学生的任务是听和记。中国的教师认为这是良好的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整齐划一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回答问题要异口同声,答案要标准,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考试前应考作文,以达到思路统一。即使学生偶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判标准,循循善诱,于是学生只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确,这种令人沉闷僵化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
相对中国而言,美国、日本的学生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充裕的课余时间。美国的课堂纪律甚至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他们的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一种比较宽松的、自由选择的娱乐活动中度过的,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干,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创造力得到培养。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轻松宽裕的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中国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老师、家长的无限关怀而设计的种种作业中度过的,正是这种关爱,使孩子失去了个性、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空间,阻隔了孩子的自由梦想,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
中国的课堂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以组为一个单元,固定不变。并且集中、统一授课,时间限定,整个形式过于单调、沉闷,对于中学或许可以,但对于小学就不大合适。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个性四射的特点,多少会被这冷冰冰的课堂组织形式所压抑,在课堂上,课堂纪律井然有序,安静得如同公堂,上课坐要身直、手平放,两眼直视,学生言行受到严格控制。一位美国教师曾评价中国幼儿园:“过分严密的管理,使得东方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如此过分地强调纪律秩序和行为规范,以致不惜以摧毁孩子们的创造性为代价。”国外的课堂以班为集体,但每个组都不是固定的,可以随着授课内容的不同而经常改变,并且不一定是集中统一授课,而是有序地轮流完成课堂任务。这种授课形式活泼有趣,趣味性、艺术性强,形式多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如此,国外课堂的实践课程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譬如上厨艺课,课堂就设在厨房中;汽车修理课就在汽车旁进行,鲜有先讲书本理论而不实践的课程。这与国内的课堂组织刚好相反,先在课堂上理论课,而鲜有实践课。国外课堂教育组织形式灵活、新颖,注重个性与人格培养,善于将课堂教育与实际创造相结合,挖掘孩子们的创造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考试制度
我国是世界考试的故乡,也是考试制度的发祥地。在古代中国,以科举制为代表的考试制度在选贤用能、兴教育才等方面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明清以来,我国的考试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逐步僵化,成为禁锢教育、束缚人才的枷锁。考试的评价标准其实是由教育观决定的。即要强调哪些教学内容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决定了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验工具。然而在中国,考试主要是作为筛选工具,分数不上录取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中外学生都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方法却不一样。国外的学校考试多采用等级制,而中国学校的考试则习惯于用百分制,认为百分制的区分度高,一分之差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升学就业。而在国外,考试的意图是鼓励创新思维,除数学外是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的,只要你给出合理的解释,取得某个答案的合理理由,即便答案不正确或不完善,一样可以拿高分,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水平是外国教育的唯一目的。例如,国外的作文考题一般不定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因为小孩子的阅历本来就简单,写这种文章只会让学生“捏造事实”。题目一般都是有知识性的,而且能激起学生对这方面学问的兴趣,这些题目把作文的知识性、趣味性全部体现出来,还能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而国内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有关自己生活的题目,还要训练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学生一写作文就觉得愁眉苦脸,毫无兴趣。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它重视的是应付考试,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而国外的教育重视的则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重视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由于这种差别,使得各自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在能力上大不相同:国外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远强于中国同龄学生,中国学生的考试分数和记忆能力远远高于外国学生。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贯扮演“严师”形象,“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越严厉,越能管住学生,才有威望,才能使学生服从自己的命令,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看到老师跟老鼠看到猫,能躲多远就多远,这难道不是老师的悲哀吗?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绝对权威,极少有商量的余地,听话才是好学生的标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被无情抹杀。我们国家一般采用授受式教育,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活动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这种传统的授受式教育确实培养了孩子听话的习惯,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国外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引导者”,教师很少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主要资料,让学生自行完成。二是“指导者”,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随时进行点拨、提醒、指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至于偏离既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也能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德、智、体、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协调发展;三是“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始终平等,师生可以互相探讨问题或争执,保留自己的观点,教师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很少出现体罚学生、斥骂学生的现象。国外师生极为融洽,甚至有点自由、散漫,对学生限制很少,相比之下,中国师生的关系显得较为呆板、生硬、紧张。”
纵观中外教育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如何把中外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知识经济依靠的是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如何点燃隐藏在青年人头脑中的智慧火种,让它燎原中华大地,出现一批又一批富有“梦想、创造性思维、发明”能力的年轻人,如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的教育,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章佳玲(1987年-),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本科生,专业为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巍.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中西教育比较[J].21世纪,2004.4
[2]杨兆宇.文化是海,教育是舟,竞帆彼岸,中西何异,关愚谦博士细说中西教育差异[J].人力资源.2004.11
[3]方莹,李春光,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J],理论学习,2007.8
[4]刘爱慈,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外教育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西方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西方教育体制的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与改革
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但过于神化教育了。虽然教育是国家文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但不应该让人感到高等教育有特殊层次。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教育传统的定义往往是学生在被动地学,而西方是自由主义学说。有人说:“中国教育模式对学生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西方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底,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我国现在教育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如果我们还是为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而拼命,如果还是为了可以上更好的大学而学习的话,中国强则是一句空话,如果我们老师还是看分数来决定这个学生是否优秀,我们孩子将失去童年的记忆。
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点僵硬。而且高考制度非常让人无语和无奈,先不说地方招生分数差异的问题。光是加分就让人纠结。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我们只能学会去适应,去争取,因为我们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也不能让社会来适应我们,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高考的道路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力争自己可以踏过这人生转折点的独木桥,只能力求自己不成为那个被挤掉的人。中国的教育是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否认这种“广泛”的教育尺度或者方法会埋没一些所谓天才学生,但教育体制不会因为某个人有特长或者潜力而改变,它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大多数的学生,而不是只教某个人。很多同学抱怨很多课程没有用,但是还设置了这些课程。其实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在人生中,很多的知识是一定要学的,只不过是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个先后的问题。高考确实不是什么讨人喜欢的制度,但是相比之下这是目前最好的制度了。
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
西方个人本位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体制在新旧文化冲突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打碎了宗教的精神枷锁,使教育获得了新生,教育上的种种变革生气勃勃地发展了起来。从教育总体差异上来讲,我们的定义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而西方是自由主义。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有利于打基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由想象力。西方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但往往学生受制于自己的基础功差,也容易出问题。打基础和发展创造力,这个平衡点如何取得,是大家都在头痛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如果说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那为何我们的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国那么多。从这点看,因为美国有向全世界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因此他们结合自己学生基本功不好的这个弱点,用大量的优秀留学生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如今在美国高校搞科学研究的,很多是来自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他们除了学美国的先进技术之外,于博士和博士后提供更为丰厚的报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整个美国社会庞大的商业、教育界、政府研究机构等,都为这些学生毕业后提供了就业机会。所以才造就美国教育的世界龙头老大地位。
三、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切实有效地逐步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教育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局限着我们中国教育的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水平和方法的好坏和优越,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而我们中国现在的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处于第三世界的水平,加上一些过去的条条框框和传统文化,导致总体水平环境必然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中国人传统极其重视教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财富,可近几年来由于父母们对教育的重视做过了头,导致教育商业化色彩太浓。加上中国人口多,学生竞争激烈,这样的国情和社会问题也影响了学校以及整体的教育方法和质量。
虽然在教育之前,基础要打好是非常重要,但过度的重视强压,对很多孩子失去原有自然成长,导致高分而低能。而对于高等教育,一旦学生跨越了大学这个门槛,原来的依赖使他们显得迷茫。我认为高校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同时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选修其他非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加知识面。
无论父母还是学子必须记住一点,不要指望任何教育制度能改变一切。我曾经就读过普通和重点中小学校,总而言之,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发展才是最关键的。自己不要,好学校也没有办法来改变你。即便是学校制度僵化,作为学生也应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挖掘自己的潜力,为今后人生道路奠定必要的基础。
中国学生抱怨高等教育对自己的制约太多,大家知道,即便是国外著名学府,学校的制约还是存在的,欧美大学生对此常常反抗。他们的心态和中国学生们现在的逃课心态,是非常类似的,是对旧有轨制的挑战。不过,我不建议拿逃课来抗议。最好的方法是思考一下,自己想学什么,然后自己去发掘资源,去学习。教育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弥补。毕竟再好的大学,也只是提供资源,学生自己是否要学、学哪些,学生自己决定。如今中国的大学和社会气氛比80年代宽松多了,可看可学的资源丰富。应该尽量自己主动争取,而不是消极抗议。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杜绝,从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循序渐进地消除教育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2
[3]王苹,刘文捷.中西思维差异与大学英语写作[J].外语界,200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比论文
英盛观察在泰国,你很少会看到中国学生那种“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学习的场面。对泰国学生而言,学习是“寓教于乐”中的轻松与快乐;是“情景教学”中的生动与风趣;是“生存教育”中的参与与创造。普及良好的义务教育泰国政府在1930便推行了全民义务教育,而且扩展到了农村。泰国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由校董会、校友会和家长会三方共同管理,学校的重大决策均由三方共同商量决定。泰国的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多,但不论是公立或私立的学校,学费都不是太贵。学费最便宜的是政府办的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的收费标准由政府统一规定,一年的学费大约1000铢(约合2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公立学校一般都校园环境优美、校舍宽敞、教学设施齐全,其办学条件大概居泰国学校的中上水平。在泰国,每个城镇至少都有一所公立学校,目的在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入学受教育。私立学校的收费标准不一,依据各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环境等而定。学费从两千多铢至上万铢不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校。但即使是泰国最有名的私立贵族学校,寄宿生全年的学费也只需4万铢(约合8000元人民币)左右。泰国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由于有公立学校做保障,和一些慈善机构的捐资助学,所以在泰国几乎没有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孩子。而在中国,教育支出,正成为家庭最昂贵的开支之一。甚至一些农村孩子因没钱而不能上学。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在大声疾呼:一个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机会是教育,如果他们连把握这个机会的资格都没有,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在“生存教育”中获得基本素质中国“名校”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升学率”,而泰国的“名校”的评判标准主要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泰国学校所提倡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的是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的培养与塑造。泰国一般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数、理、化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中份量并不很重,所以泰国学生不会整天埋头于题海进行演算。泰国学校不提倡布置家庭作业,作业一般都在课堂上完成。课余时间,学生们大都是在打球、唱歌、弹吉他、做手工和阅读。泰国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与教育。每天早晨八点,泰国的每个城镇都举行升国旗仪式。学生们每天早上都仰望国旗、高唱国歌,长此以往,国家、民族的概念便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即使是放学后,没有任何人组织,每当广播里播放国歌时,正在嬉戏玩耍的孩子也会自觉地站立聆听国歌。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高不可攀的大道理,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中,便把对国家、民族的情感深深地融入了孩子们的心里。和泰国人交谈,他们总会自然地流露出作为一个泰国人的自豪感。泰国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很好地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多地得益于学校教育。从孩子入学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刚进入校门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首先学习的就是泰国的传统礼仪。从如何行礼、如何坐、如何站到如何拜师、如何献花、如何受奖等等,均有详细的讲解,学生们进行实际演练;像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学习西洋音乐,而且还系统地学习泰国的民族音乐、乐器和舞蹈;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80%以上的人口信奉佛教,每个月,学校都邀请造诣高深的僧人到学校为讲经说法,而高中每周都有宗教课;泰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举办程序感受浓郁的传统氛围。通过学校教育,使得泰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泰国教育认为所有受教育者都有不同的素质或不同的潜在素质,关注“个性教育”或“特长教育”,才是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泰国学校提倡以“鼓励教育”为主,以此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在泰国,大胖子可以报名学体操,小矮个可以报名学打篮球,只要学生喜欢,愿意尝试没有老师会拒绝他,会对他说“不行”,这样便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尽可能地同其兴趣和潜在的素质联系起来。泰国的学生从小便被告知“正直、诚信、实在”等良好品质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信誉价值连城,如果作弊不仅会受到重罚(前后三科均以零分计,不得补考),而且是在出卖自己的信誉,因此几乎没有学生作弊。泰国人普遍比较讲诚信,为人实在,这或许与学校的长期教育有关。在日常教育中,泰国重视孩子们文明操守的养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就会被要求在餐厅吃完饭后,要把椅子放好、把餐盘送到指定地点。泰国学生总体上都比较开朗、活泼、大方和宽容,在他们身上更多地保留了孩子的天真与稚气,你会感觉他们更像孩子。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泰国的教育理念无疑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生存教育”始终是泰国教育的核心,始终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性和合作意识。在小学,专门有一门实用课程,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电源插座、如何自我保护以及如何进行急救处理等生活常识。在中小学,每周有一节童子军活动,高中则是军训。童子军主要训练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体魄。童子军活动时,学生们学习野外生存的知识操练队列、在夏令营(童子军训练基地)学习搭帐篷、做饭、辨别方向以及在野外过夜,同时还要负重远足。泰国天气比较热,童子军活动都是在露天进行,学生们虽然大汗淋漓,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更没有家长会因心疼孩子而不让孩子参加或向校方提抗议。“分色运动会”最能体现泰国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在泰国,新生入学,学校便会按照新生人数比例,把新生分到红、黄、蓝、绿、紫、白等各个色块中,从进校到毕业,他就一直在这个色块中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每个色块中,学生的年龄不一样,有高中生,也有小学生。举行活动时,高年级的学生带领低年级的学生一起组织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机制。整个活动,从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到拉拉队的组织排演;从每个色块方队的宣传栏的搭建,到宣传画的电脑设计与制作,全部是由高年级生带领低年级生完成。运动会中,老师也按颜色分到各个色块中,但老师不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仅仅是参与者。运动会中,所有的学生都是参与者,没有比赛项目的,全都是拉拉队员。“生存教育”所针对的,正是“书本教育”的不足和偏颇。“生存教育”并不排斥“书本教育”,不同之处在于:“书本教育”只“灌输知识”,教学的艺术就是“如何灌输”的艺术。而“生存教育”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即使关注“书本教育”,也是注重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合作”,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泰国人一般要接受12年的基本教育,其中6年是初级教育,3年是初中教育,3年是高中教育。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强制性的义务性教育。政府希望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初等教育,几艘有年满6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普通教育到11岁。小学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中学接受普通教育,也可以进入职业中学接受职业教育。泰国小学教育课程主要包括5方面。工具学科:泰语和数学;生活体验:应用科学方法处理社会和日常生活问题;品行教育;职业基本知识;兴趣体验。中等教育泰国中等教育是非强制性的义务教育。泰国从事中等教育的学校有两类,一类是普通中学,另一类是职业技术学校。泰国中等教育课程分为3个部分:必须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都采用学分制。泰国初中等教育出了知识和理论学以外,还注重基本技能、生活经验、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四个方面的教育。目前泰国每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为12万人,而被大学部直属得24所公立大学录取的只有3万多人,竞争力非常强烈。泰国大学部在2004年取消全国统考制度,进行改革,引发不少争论。目前使用高考新记分制为高中毕业生的课堂学习积分(PGA)在高考成绩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提高到2004年的10%,还有高中专课成绩几分20%,大学部组织的高中学生基础知识测验成绩(O-NET)35-70%,高中学生高等知识测验成绩(A-NET)0-35%,招生方式由各校自定,分两大类,一种是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择优录取,另一种是结合日常学习成绩和个人专长择优录取。高等教育泰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泰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公里和私立两类。泰国有78所公立院校和61所私立院校(2005年)。泰国目前的高等院校大致可分为泰国高校主管部门大学部下属的公立院校;易三仓大学、博仁大学等私立院校;其他国家部委如卫生部、国防部、内政部等下属的行业院校;亚洲理工学院、马哈朱隆功佛学院等专门性高等学府等共4大类。泰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院校都有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最近几年随着中泰文化的交流,有一部分大学成立了中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突破语言的障碍,让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体验泰国文化和教育的同时学习知识,其中博仁大学中国东盟学院就是最早进行中英文授课的国际学院,该学院获得了泰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部的共同认可,是中泰教育深入合作的结晶。
是狗的疏于不是歇后语
狗眼看人低 狼狗打架两头害怕 狗揽三泡屎 泡泡舔不净 狗走千里要吃屎 才吃三泡屎 就想做狗王 一犬吠声形 百犬吠声 京油子卫嘴子 保定府的狗腿子 好猫不叫 好狗不跳 狗仗人势 猫养猫亲 狗养狗亲 好汉护三村 好狗护三邻 猫一天 狗一天
关于狗的成语 狗盗鸡鸣: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狗盗鼠窃: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狗吠非主: 狗见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语出《战国策·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狗吠之惊: 谓小惊忧 狗苟蝇营: 像狗那样苟且求活,像苍蝇那样营营往来。比喻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狗急跳墙: 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狗拿耗子: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 狗皮膏药: ①中医外用膏药。将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制成,能消痞止痛。②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狗皮膏药来取钱财,因用以比喻人的货色 狗屁不通: 形容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头军师: 对专在背后出谋划策的人的蔑称 狗头鼠脑: 喻奴才相 狗尾续貂: 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①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任官太滥,貂尾不足,用狗尾代之。后以“狗尾续貂”讽刺封爵太滥。《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②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宋周必大《杨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长句次韵》:“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 狗心狗行: 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狗行狼心: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狗续侯冠: 犹狗续金貂 狗续金貂: 比喻滥封的官吏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厉害 狗咬吕洞宾: 喻不识好歹。吕洞宾,传说中八仙之一 狗仗官势: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狗仗人势: 比喻奴才、走狗倚仗主子的势力 狗彘不若: 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语出《荀子·荣辱》:“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狗走狐淫: 比喻卑劣淫乱 白衣苍狗: 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 苍狗白衣: 犹白衣苍狗。喻事物变幻无常 打鸡骂狗: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个人的不满 打落水狗: 比喻继续打击那些已经失败了的敌人,不使死灰复燃 貂不足,狗尾续: ①谓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貂狗相属: 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斗鸡走狗: 鸡与鸡相搏斗,狗与狗相竞走。古代的赌博游戏 饭牛屠狗: 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飞鹰走狗: 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挂羊头卖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符实或做坏事 狐鸣狗盗: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狐朋狗友: 犹狐群狗党 狐群狗党: 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 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淮王鸡狗: 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鸡肠狗肚: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鸡飞狗叫: 犹言鸡飞狗走 鸡飞狗走: 鸡吓得飞起来,狗吓得逃跑。形容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鸡零狗碎: 谓事物零零碎碎,不完整 鸡鸣狗盗: 亦作“鸡鸣狗盗”。①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鸡鸣狗吠: 亦作“鸡鸣犬吠”。①形容百姓安居乐业。语出《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焦循正义:“此必时俗语。故《老子》亦云:‘乐其俗,安其居,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②形容战乱,变乱 狼嗥狗叫: 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狼心狗肺: 比喻心肠狠毒、贪婪 狼心狗行: 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 傫如丧狗: 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裴骃集解引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卖狗悬羊: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谓名不副实 泥猪疥狗: 比喻卑贱或粗鄙的人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烹狗藏弓: 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人面狗心: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后因以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声色狗马: 歌舞、女色、玩狗、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 鼠窜狗盗: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鼠窃狗盗: ①比喻小偷小盗或小规模的抢掠骚扰。②指小股盗贼 鼠窃狗偷: ①同“鼠窃狗盗”。②指男女之间不正当的行为。③比喻鬼祟卑鄙。④指委琐低劣 偷鸡摸狗: 亦作“偷鸡盗狗”。①指偷窃。②指背着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男女关系 土龙刍狗: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蛙鸣狗吠: 青蛙与狗的鸣叫。比喻拙劣的诗文 行若狗彘: 行为象猪狗。谓不齿人类。语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於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於汤文,行则譬於狗豨,伤矣哉!’” 羊头狗肉: 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引狗入寨: 犹言引狼入室 蝇营狗苟: ①像苍蝇一样到处钻营,像狗一样苟且求活。比喻为追求名利,不顾廉耻,不择手段。②借指无耻之徒 跖狗吠尧: 意谓各为其主 指猪骂狗: 犹指桑骂槐 猪朋狗友: 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椎埋狗窃: 谓抢杀偷盗,不务正业 椎埋屠狗: 杀人宰狗。指为非作歹和从事低贱的职业 捉鸡骂狗: 犹指桑骂槐歇后语: 够拿耗子——多管闲事 狗咬猪尿泡——空喜欢一场 狗赶鸭子--呱呱叫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 叭拉狗蹲墙头:硬装坐地虎(比喻冒充豪绅) 叭拉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 叭拉狗咬月亮:不知天多高(比喻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非常不自量力 裁缝打狗:有尺寸 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吃过屎的狗:嘴巴臭 吃了砒霜毒狗:先害自己 脆瓜打狗:零碎 打狗不赢咬鸡:怯大欺小 恶狗咬天:狂妄(汪) 恶狼和疯狗作伴:脾气相投 恶狼学狗叫:没怀好意 疯狗吃太阳:不晓得夭高地厚 疯狗的脾气:见人就咬 疯狗咬刺猥:无处下日 疯狗咬人:叼着不放 疯狗咬太阳:不晓得天高地厚(比喻不知事情的艰巨、严重) 疯狗咬月亮:狂妄 哈巴狗带串铃:充什么大牲口(比喻小人物装作大人物的样子) 哈巴狗上轿:不识抬举 黄狗当马骑:乱来 黄狗头上出角:尽出洋(羊)相 济公吃狗肉:不管清规戒律 见狗扔骨头:投其所好 江湖佬卖完狗皮育:该收场了 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 街上的疯狗:乱咬人 街头的狗:谁有吃就跟谁走 看羊的狗:一个比一个凶 癞皮狗上轿:招摇撞 狼狗打架:两头害怕 老猫犯罪狗戴枷:无辜受累 老牛钻狗洞:难通过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猫钻狗洞:容易通过 皮娃娃砸狗:招你不当人 全銮殿上的狗尿吝:色不济,长在好地方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肉包子打狗:白扔东西(比喻徒然付出代价,没有效果) 肉包子打狗:春去无回 三伏天的狗:上气不按下气 司狗的:软的欺负硬的怕 堂屋里挂狗皮:那是什么话(画) 偷嘴的狗:见人就逃(比喻做了丑事,见不得人) 瞎狗逮兔子:碰到嘴上 瞎了眼的癞皮狗:碰着啥咬啥 要饭的打狗:穷横 野地里遇疯狗:难近身 幼狗不吃屎:没事找事 喻巴狗舔脚跟:亲的不是地方(比喻场合不对) 属疯狗的:见人就咬 属狗的:老爱咬人 属狗的:直肠子
本篇由我为你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狗的`俗语或谚语,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1、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2、狗急跳墙。 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4、闷头狗,暗下口。 5、狗咬穿烂的,人舔穿好的。 6、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画马难画走,画兽难画狗。 7、狗眼看人低 8、我行我素。 9、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10、狗仗人势,雪仗风势。 11、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12、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13、虎落平阳被犬欺 1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5、狗摇尾巴,乃为面包,而非主人。 16、绊人的桩,不一定高;咬人的狗,不一定叫。 17、骨头打狗狗不叫。 18、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19、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2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1、狗朝屁走,人朝势走。 22、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23、同类不相残。 24、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 25、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26、好狗不跳,好猫不叫。 27、狗窝里藏不住香肠。(.) 28、狗摇尾巴,是为面包而来。 29、远处就叫的狗,不会近身来咬人。 30、来道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1、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 32、惶惶如丧家之犬,急如漏网之鱼 33、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