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没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识,而是从网络、色情书刊等获悉相关错误的性信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目前的状况以及性教育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性教育,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别从同伴教育的概念、发展史、优点、特征、进展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大学生; 性教育; 同伴教育
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现状仍令人担心。处于性活跃年龄的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性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需求、观念转变、经济考虑和知识缺乏等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我国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每年有上千万的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极度缺乏、对性好奇心强以及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青少年需面对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和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两个矛盾[2]。有资料表明,初高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包括电脑网络、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等方式,而从课堂上及家长获取的性知识却极其有限。这使得处于生长期、不成熟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做出不正确的行为。目前,专家呼吁应开展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性教育活动是重中之重。下面就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地论述。
1 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式
1.1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与不准确的状况,婚前性行为比例增加,性病、艾滋病发病人数、未婚人工流产数上升等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躁、恐慌,甚至陷入无端的痛苦中。他们会产生对性发育的疑惑、神秘感、压抑感、罪恶感,以及手淫困惑、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或低效果问题上。上海地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不适合、形式欠佳。一些调查发现[3],我国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1%~9%。而且由于性知识的缺乏,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少女非意愿妊娠,每年有1亿以上青少年患性病,大约1200万名青少年人生活在HIV/AIDS中,其中24岁以下青少年感染HIV者约260万[4]。每年,世界上大约超过半数重新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每天,全世界大约6000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人感染HIV。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5]。王欣等人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中学的学生调查发现,HIV传染途径、AIDS的预防知识普及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AIDS的途径回答正确率偏低;其他几项调查也支持上述结果。AIDS相关的态度调查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只有60%左右,仅28.0%的学生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调查还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者,对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在性交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学生比例为77.8%[6]。少管所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近几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而且,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1.2 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式
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7]。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且应该以性生理、性心理为基础,以性道德、性法律作为重点。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同步开展,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效果。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性教育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同伴教育。一些专家还建议,通过专业的青少年性教育网站或性教育动漫作品,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性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置答疑信箱、热线电话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没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1.2.1 家庭教育
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青少年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即0~4岁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家长只须让孩子能够自然的面对性问题即可,无须讲过多的大道理。但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用“朋友-朋友”的轻松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孩子对性方面的疑惑,以免他们通过不正确的途径获取错误的性信息。
1.2.2 学校教育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疏解和释放。但深圳市教育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65.5%的初中生与52.1%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42.5%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仅有少部分中学生对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1.2.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WHO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8]。林虹[3]提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王克利[9]等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同伴教育方法对初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认为同伴教育在形式、流程、控制、场所和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1.2.4 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0]。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Internet凭借其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等优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用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
2 青少年的同伴教育
2.1 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采用该种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性问题,交流彼此了解的内容与技能,唤起同伴们的共鸣。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确的信息,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会标准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社会的认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2.2 同伴教育的发展历史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的教学,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991年,WHO启动了一项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国起初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同伴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领域。
2.3 同伴教育的主要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征。
2.3.1 文化适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为同伴教育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所处时代、生活方式以及爱好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答成共识。如大多数同学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喜欢,讨厌和好奇等心理波动,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
2.3.2 可接受性
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彼此之间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能够以诚相待,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通常会敞开心扉,这样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归根到底,大多数同学选择同伴教育,无非是看重其同伴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代沟,谈话过程也比较轻松。例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级中抽取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145和133人进行性同伴教育。结果与课堂讲授相比,分别有46.5%和33.3%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好很多”和“稍好"。
2.3.3 经济性
即投资少,效果显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所,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动更多地被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所以需要的经费很有限,只需花费少量的培训教材印刷费等即可。
3 我国现阶段开展同伴教育的相关情况
3.1 针对中小学生的同伴教育
中小学生是身体发育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展性教育,初中阶段是一个成功的,最好的开端。美国93%的公立学校中,教授7~12年级的生物老师以相同形式提供性教育或艾滋病教育。45个州要求或鼓励在公立学校中讲授性教育,在十大学校行政区中有九个支持性教育。在对其性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更强、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很棒的性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在加纳(Ghana)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学校及校外实施同伴教育课程后,发现同伴教育显著增加了在校青年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现代的避孕方法的青年人的比例从47%上升到56%,显著增加。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共34位同学,男、女生各l7人,将男、女生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或9人,共计4组。2组男生随机确定为本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以下简称本班组)和对照组,2组女生随机确定为本班组和外班组(为外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培训同伴教育者3名(本班男女生各1名,外班女生1名),进行同性教育,分别承担2组女生和1组男生的同伴教育,另一组男生作为对照。在教育现场,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一改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的沉闷和单调,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羞于对老师或家长讲的敏感问题以及切身攸关的问题,对一些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受教学生反映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的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同伴教育,因为它与自己很贴近,感到很亲切、友好,在谈论青春期话题时感到很自然、随意,不必有很多忌讳。来自外班的女同伴教育者,还强烈要求找机会对她班同学教进行教育。
3.2 同伴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预防艾滋病的应用
澳大利亚经验证实,由高年级医学生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0世纪末的中国,艾滋病已呈加速流行趋势。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者有3300万人,新增感染者270万,中国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出现了上升[11]。到2008年的9月末,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 753例,死亡�34 864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12]。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7%,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6万,估计现存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传播44.3%,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32.2%,同性性传播占14.7%。性传播逐渐取代了毒品的注射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叶利贞[13]等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我国几所大学相继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性知识学习的同伴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北京市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的同伴教育的前后,同学们对艾滋病和性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生殖避孕知识、AIDS/STD知识知晓率均增加,对AIDS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垂直传播)知晓率亦均较高;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感染STD者同情的比例、不回避AIDS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AIDS/STDS的认识水平效果显著,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蔡泳、施榕等[1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6个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于同伴教育实施前及实施后1周和1年时,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结果表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明中强认为[15]许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率下降的关键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
4 我校性教育及同伴教育近况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编写了我们自己的“性医学教学讲义”,并对性医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采用学导式、讨论式、表现式、启发式、问题式、演讲式、座谈式、参与式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我校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以“性”为研究和宣讲对象的大学生社团。2006年重医大学生杨罗等人率先调查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的720名在读大学生,耗时4个月完成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设计了36道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涉及了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性状况。2009年�4月,徐晓阳老师指导07级生殖医学夏显等同学成立了“同伴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专业知识准备,讲师团具备了向非医学院校同学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于4月23日在涪陵区涪陵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性教育活动。在5月31日到重庆大学开展了月经保健、性生理与性病、大学生交往、性骚扰与防范共四场讲座。2009年暑假,“同伴教育讲师团”到重庆市涪陵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进行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涪陵区卫生局领导、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团委的肯定。“同伴教育讲师团”被推荐参加2009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徐晓阳老师被评为2009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工作者。2009年徐晓阳老师还指导06级学生郑雨薇等完成了“重庆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据估计,未来10年内,全国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留守子女约700万。本课题通过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流动人口在流动之前就能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和预防方法。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成果及调查报告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并获重庆市二等奖。
总之,加强以大学生为主进行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治疗与关怀为核心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政策规划、资源统筹和协调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2 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林虹.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7).
4 贺英勤,唐宝林,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问题[J].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14(8):35-36.
5 王庆彬,姜宝法,方乐,等.我国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703-705.
6 刘燕,喻达,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44-45.
7 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8 Aggleton P,Davies P,HartG,eds.AIDS:foundations for the futur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94.48-64.
9 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10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
11 钱伯建,耿柳娜.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
12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
13 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4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29(3):288-290.
15 明中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93-197.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没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识,而是从网络、色情书刊等获悉相关错误的性信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目前的状况以及性教育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性教育,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别从同伴教育的概念、发展史、优点、特征、进展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大学生; 性教育; 同伴教育
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现状仍令人担心。处于性活跃年龄的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性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需求、观念转变、经济考虑和知识缺乏等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我国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每年有上千万的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极度缺乏、对性好奇心强以及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青少年需面对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和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两个矛盾[2]。有资料表明,初高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包括电脑网络、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等方式,而从课堂上及家长获取的性知识却极其有限。这使得处于生长期、不成熟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做出不正确的行为。目前,专家呼吁应开展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性教育活动是重中之重。下面就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地论述。
1 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式
1.1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与不准确的状况,婚前性行为比例增加,性病、艾滋病发病人数、未婚人工流产数上升等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躁、恐慌,甚至陷入无端的痛苦中。他们会产生对性发育的疑惑、神秘感、压抑感、罪恶感,以及手淫困惑、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或低效果问题上。上海地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不适合、形式欠佳。一些调查发现[3],我国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1%~9%。而且由于性知识的缺乏,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少女非意愿妊娠,每年有1亿以上青少年患性病,大约1200万名青少年人生活在HIV/AIDS中,其中24岁以下青少年感染HIV者约260万[4]。每年,世界上大约超过半数重新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每天,全世界大约6000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人感染HIV。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5]。王欣等人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中学的学生调查发现,HIV传染途径、AIDS的预防知识普及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AIDS的途径回答正确率偏低;其他几项调查也支持上述结果。AIDS相关的态度调查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只有60%左右,仅28.0%的学生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调查还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者,对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在性交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学生比例为77.8%[6]。少管所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近几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而且,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1.2 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式
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7]。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且应该以性生理、性心理为基础,以性道德、性法律作为重点。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同步开展,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效果。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性教育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同伴教育。一些专家还建议,通过专业的青少年性教育网站或性教育动漫作品,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性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置答疑信箱、热线电话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没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1.2.1 家庭教育
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青少年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即0~4岁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家长只须让孩子能够自然的面对性问题即可,无须讲过多的大道理。但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用“朋友-朋友”的轻松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孩子对性方面的疑惑,以免他们通过不正确的途径获取错误的性信息。
1.2.2 学校教育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疏解和释放。但深圳市教育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65.5%的初中生与52.1%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42.5%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仅有少部分中学生对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1.2.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WHO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8]。林虹[3]提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王克利[9]等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同伴教育方法对初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认为同伴教育在形式、流程、控制、场所和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1.2.4 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0]。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Internet凭借其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等优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用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
2 青少年的同伴教育
2.1 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采用该种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性问题,交流彼此了解的内容与技能,唤起同伴们的共鸣。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确的信息,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会标准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社会的认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2.2 同伴教育的发展历史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的教学,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991年,WHO启动了一项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国起初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同伴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领域。
2.3 同伴教育的主要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征。
2.3.1 文化适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为同伴教育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所处时代、生活方式以及爱好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答成共识。如大多数同学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喜欢,讨厌和好奇等心理波动,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
2.3.2 可接受性
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彼此之间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能够以诚相待,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通常会敞开心扉,这样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归根到底,大多数同学选择同伴教育,无非是看重其同伴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代沟,谈话过程也比较轻松。例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级中抽取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145和133人进行性同伴教育。结果与课堂讲授相比,分别有46.5%和33.3%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好很多”和“稍好"。
2.3.3 经济性
即投资少,效果显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所,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动更多地被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所以需要的经费很有限,只需花费少量的培训教材印刷费等即可。
3 我国现阶段开展同伴教育的相关情况
3.1 针对中小学生的同伴教育
中小学生是身体发育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展性教育,初中阶段是一个成功的,最好的开端。美国93%的公立学校中,教授7~12年级的生物老师以相同形式提供性教育或艾滋病教育。45个州要求或鼓励在公立学校中讲授性教育,在十大学校行政区中有九个支持性教育。在对其性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更强、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很棒的性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在加纳(Ghana)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学校及校外实施同伴教育课程后,发现同伴教育显著增加了在校青年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现代的避孕方法的青年人的比例从47%上升到56%,显著增加。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共34位同学,男、女生各l7人,将男、女生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或9人,共计4组。2组男生随机确定为本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以下简称本班组)和对照组,2组女生随机确定为本班组和外班组(为外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培训同伴教育者3名(本班男女生各1名,外班女生1名),进行同性教育,分别承担2组女生和1组男生的同伴教育,另一组男生作为对照。在教育现场,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一改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的沉闷和单调,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羞于对老师或家长讲的敏感问题以及切身攸关的问题,对一些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受教学生反映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的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同伴教育,因为它与自己很贴近,感到很亲切、友好,在谈论青春期话题时感到很自然、随意,不必有很多忌讳。来自外班的女同伴教育者,还强烈要求找机会对她班同学教进行教育。
3.2 同伴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预防艾滋病的应用
澳大利亚经验证实,由高年级医学生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0世纪末的中国,艾滋病已呈加速流行趋势。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者有3300万人,新增感染者270万,中国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出现了上升[11]。到2008年的9月末,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 753例,死亡�34 864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12]。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7%,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6万,估计现存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传播44.3%,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32.2%,同性性传播占14.7%。性传播逐渐取代了毒品的注射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叶利贞[13]等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我国几所大学相继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性知识学习的同伴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北京市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的同伴教育的前后,同学们对艾滋病和性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生殖避孕知识、AIDS/STD知识知晓率均增加,对AIDS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垂直传播)知晓率亦均较高;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感染STD者同情的比例、不回避AIDS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AIDS/STDS的认识水平效果显著,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蔡泳、施榕等[1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6个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于同伴教育实施前及实施后1周和1年时,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结果表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明中强认为[15]许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率下降的关键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
4 我校性教育及同伴教育近况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编写了我们自己的“性医学教学讲义”,并对性医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采用学导式、讨论式、表现式、启发式、问题式、演讲式、座谈式、参与式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我校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以“性”为研究和宣讲对象的大学生社团。2006年重医大学生杨罗等人率先调查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的720名在读大学生,耗时4个月完成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设计了36道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涉及了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性状况。2009年�4月,徐晓阳老师指导07级生殖医学夏显等同学成立了“同伴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专业知识准备,讲师团具备了向非医学院校同学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于4月23日在涪陵区涪陵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性教育活动。在5月31日到重庆大学开展了月经保健、性生理与性病、大学生交往、性骚扰与防范共四场讲座。2009年暑假,“同伴教育讲师团”到重庆市涪陵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进行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涪陵区卫生局领导、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团委的肯定。“同伴教育讲师团”被推荐参加2009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徐晓阳老师被评为2009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工作者。2009年徐晓阳老师还指导06级学生郑雨薇等完成了“重庆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据估计,未来10年内,全国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留守子女约700万。本课题通过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流动人口在流动之前就能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和预防方法。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成果及调查报告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并获重庆市二等奖。
总之,加强以大学生为主进行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治疗与关怀为核心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政策规划、资源统筹和协调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2 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林虹.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7).
4 贺英勤,唐宝林,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问题[J].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14(8):35-36.
5 王庆彬,姜宝法,方乐,等.我国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703-705.
6 刘燕,喻达,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44-45.
7 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8 Aggleton P,Davies P,HartG,eds.AIDS:foundations for the futur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1994.48-64.
9 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10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
11 钱伯建,耿柳娜.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
12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
13 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4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29(3):288-290.
15 明中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93-197.
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8个省(区、市)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曾阅读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报告率男生为45. 8%,女生为8. 5%;性行为报告率男生为14. 8%,女生为5. 6%。曾有性行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为41. 7%,女生为28. 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 7%,女生为18. 8%;安全套使用率男生为48. 5%,女生为51. 5%; 18. 6%和20. 5%的男、女生报告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西部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结论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势在必行。【关键词】性行为;避孕;色情作品;妊娠;学生“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是继“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后WHO提出的又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奋斗目标;拥有生殖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1]。随着青少年越来越早地开始性行为,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行为之一,由此显著增加了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不良后果[2-5]。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现状,从而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全国18个省(区、市)大学生性行为现况进行调查。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来自北京等18个省(区、市)的大学/大专生[5]。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在省内按社会经济水平分好、中、差3类选取调查城市,再随机选取其辖内大专、本科高等院校各1~2所为监测点,整群抽取全体学生为受试者。大专、本科生统一按年级分组,共分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年龄17~24岁。合计应答率为93. 1%,男生为93. 5%,女生为95. 7% (χ2=83. 73,P<0. 01)。1. 2方法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测试队,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统一按《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细则》规定的步骤、方法实施。在教育部门和各院校密切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匿名填写问卷。问卷统一发放,限时统一收回,学生独立完成。合计回收有效问卷33 653份(男生15 765份,女生17 888份)。有鉴于性问题的特殊敏感性,对相关问题无应答者亦视为有效问卷。指标分别来自下列6个问题:“过去12个月里是否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曾与几人发生过性行为”;“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你或对方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被迫(非自愿)发生过性行为”;“曾否怀孕或使她人怀孕”。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及地区间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多个百分率之间的两两差异。2结果2. 1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性及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表1显示, 25. 9%的大学生报告曾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电影、录像、VCD、图片等),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6 013. 0,P<0. 01),报告率随年级增加而上升(χ2趋势=435. 5,P<0. 01)。9. 9%的大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男、女生分别为14. 8%和5. 6%,男生高于女生(χ2=762. 3,P<0. 01),随年级增加而上升趋势明显(χ2趋势=357. 4,P<0. 01)。报告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 37. 7%曾与2人以上发生性关系,男生(41. 7% )显著高于女生(28. 5% )(χ2=48. 3,P<0. 01)。14. 5%报告曾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18. 8,P<0. 01)。49. 4%报告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8,P>0. 05);但大四年级女生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χ2=6. 27,P<0. 05)。19. 2%报告曾意外怀孕或致她人怀孕,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5,P>0. 05)。2. 2不同地区大学生性与性相关行为现况分析表2显示,西部地区学生发生性行为报告率显著高于东、中部学生(χ2值分别为114. 1, 57. 5,P值均<0. 01),意外怀孕报告率也明显高于东部学生(χ2=9. 76,P<0. 01)。不同地区男生观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性伴侣2人及以上、被迫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反,西部地区女生观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χ2值分别为24. 2, 31. 3,P值均<0. 01)报告率均明显高于东、中部学生。3讨论我国10~24岁青少年约占总人口1/4[6]。近20 a来,伴随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西方文化的渗透,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人们在性观念、性态度方面的变化,加之青少年“性等待期”延长(性发育明显提前,而结婚年龄却伴随其社会期望值的提升而不断延后)[7]等主、客观因素,使我国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严重性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男生曾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报告率远高于女生,提示男生对性知识的需求更强烈,更主动地利用各种渠道去了解性并更积极地去尝试,所以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更高。调查发现,大一学生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报告率较低,提示对该阶段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及早获得科学、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对色情读物产生一定免疫力。2005年WHO报告的有关全球人类生殖健康的六大现状指出,每年有8 700万女性意外怀孕, 50%意外怀孕妇女(约4 600万)选择堕胎,其中有1 800万是非安全性堕胎。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妇女在生殖健康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性上存在巨大的“不公平”现象。其中, 85%的非意愿性分娩、95%的婴儿死亡、99%的孕产妇死亡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不但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健康,而且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2]。这也是本次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将大学生性与性相关行为列为重点内容,而且将所谓的“危险性行为”明确指向那些“易导致性传播性疾病和意外妊娠的行为”的理由所在。换言之,根据我国青少年的性行为现状,加紧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策略和措施,本身就是对改善人类生殖健康状况做出的贡献[3]。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针对普通大学生人群进行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性与性相关行为的调查。该群体总的性行为报告率为9. 9%。但是,在那些报告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 1/3以上曾与2人以上发生过性关系;在报告曾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仅有不足50%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可见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性行为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其较高的不安全性却引人关注。女生多性伴关系报告率低于男生,提示她们对性伴侣的态度比男生更专一。女生被迫性行为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提示她们在性关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更易屈从他人的性要求。被迫性行为大多在无保护状态下发生,极易引发性传播性疾病蔓延和出现意外妊娠。女生比男生更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年级越高,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越高,提示伴随年龄增长,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不过,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安全套使用率仍低于美国青少年(2001年为57. 9%,2005年为62. 8%, 2007年为61. 5% )[8-11]。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大学中开展了性教育,但其强度和针对性是远远不够的。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性教育内容:低年级学生应侧重性知识、性态度教育,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正当的异性交往;高年级学生则需提供技能为主的教育、培训,如怎样以正确方式拒绝他人的性要求,如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等。对大学生性及性相关行为的地区间比较发现,西部地区学生的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却没有跟上,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意外妊娠的报告率较高。本研究受方法(问卷)限制,无法深入比较导致不同地区群体性行为差异的原因,但无疑对健康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群体(尤其女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和保护性干预应倾注更多的关注。4参考文献[1]符玉良.国际卫生新概念:生殖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 15(1): 18-19.[2]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count.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5.[3]WH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Draftglobal strategy.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7.[4]WELLINGS K, COLLUMBIEN M, SLAYMAKER E, et a.l Sexualbehavior in context: A global perspective. Lancet, 2006, 368(11):1 706-1 728.[5]季成叶,主编. 2005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6]UNICEF, UNAIDS andWHO. Young people andHIV/AIDS: Oppor-tunity in crisis. New York: UNICEF, 2002.[7]SANTELLI J, OTTMA, LYONM, eta.l Abstinence and abstinence-only education: A review ofUS policies and programs. JAdolHealth,2006, 38: 72-81.[8]GRUNBAUM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1. J SchHealth, 2002, 72(8): 313-329.[9]GRUNBAUMr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J SchHealth, 2004, 74(8): 307-324.[10]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5. J SchHealth, 2006, 76(7): 353-372.[11]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7. MMWR, 2008, 57(4): 1-131.
太多了 我认为过完14岁生日 就该告诉孩子性 让他正确认识 现在的孩子对于性有很大好奇 你去和他沟通 他也会知道 但是不清楚 会造成很大后果 如果明白了 不就不会去做错事 他是有很大自尊的 你要教他自爱
不过综述来说,还是发中文的吧,因为英文综述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大牛才写的,甚至是约稿。如果是original article,可以发表英文。去检索与reproduction相关的就行,比如human reproduction,fertility and sterility等等,当然也可以找那些相关杂志,可能更容易发表。sos90107(站内联系TA)不论中文还是英文尽量是从高往低投。中文杂志,首选中华妇产,然后再考虑现代妇产科进展,生殖与遗传什么的。ivygoodluck(站内联系TA)中文的话生殖医学杂志还可以的,在生殖医学界,外文就human reproduction,fertility and sterilityyunzhou(站内联系TA)综述:国际生殖/健康杂志(原国外医学/生殖医学杂志)或生殖医学杂志都可
是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可以有共同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是一种特殊的作者身份,表明这些作者对一篇相关论文或报告有相当大程度的贡献。此外,共同通讯作者还可以分享相应文章的出版物信息,部分研究经费,文章查重等。因此,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的通讯作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有的,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致力于促进生殖健康与性健康,期刊发表避孕、生殖/性健康领域中与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培训和教育相关的高质量研究和资讯。2015年影响因子1.3分。1974年创刊,读者非常广泛,也适合中国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读一读,投一投。
是的,您可以成为《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欢迎有关生殖健康、避孕和节育的研究论文与临床报告的投稿,并希望有关作者能够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以及详细的讨论和结论,以促进中国的生殖健康工作。投稿时,您可以指定有关作者为共同通讯作者。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8个省(区、市)33 6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曾阅读色情书刊音像制品报告率男生为45. 8%,女生为8. 5%;性行为报告率男生为14. 8%,女生为5. 6%。曾有性行为者中,有2名以上性伴侣者男生为41. 7%,女生为28. 5%;性行为系被迫发生者男生为12. 7%,女生为18. 8%;安全套使用率男生为48. 5%,女生为51. 5%; 18. 6%和20. 5%的男、女生报告曾使对方或自己怀孕。西部大学生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结论中国大学生性行为现况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较中、东部地区更突出,针对大学生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势在必行。【关键词】性行为;避孕;色情作品;妊娠;学生“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是继“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后WHO提出的又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奋斗目标;拥有生殖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1]。随着青少年越来越早地开始性行为,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行为之一,由此显著增加了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不良后果[2-5]。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现状,从而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全国18个省(区、市)大学生性行为现况进行调查。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来自北京等18个省(区、市)的大学/大专生[5]。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在省内按社会经济水平分好、中、差3类选取调查城市,再随机选取其辖内大专、本科高等院校各1~2所为监测点,整群抽取全体学生为受试者。大专、本科生统一按年级分组,共分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年龄17~24岁。合计应答率为93. 1%,男生为93. 5%,女生为95. 7% (χ2=83. 73,P<0. 01)。1. 2方法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测试队,由经过培训的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统一按《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细则》规定的步骤、方法实施。在教育部门和各院校密切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匿名填写问卷。问卷统一发放,限时统一收回,学生独立完成。合计回收有效问卷33 653份(男生15 765份,女生17 888份)。有鉴于性问题的特殊敏感性,对相关问题无应答者亦视为有效问卷。指标分别来自下列6个问题:“过去12个月里是否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曾与几人发生过性行为”;“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你或对方是否使用安全套”;“是否被迫(非自愿)发生过性行为”;“曾否怀孕或使她人怀孕”。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级、性别及地区间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多个百分率之间的两两差异。2结果2. 1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性及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表1显示, 25. 9%的大学生报告曾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电影、录像、VCD、图片等),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6 013. 0,P<0. 01),报告率随年级增加而上升(χ2趋势=435. 5,P<0. 01)。9. 9%的大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男、女生分别为14. 8%和5. 6%,男生高于女生(χ2=762. 3,P<0. 01),随年级增加而上升趋势明显(χ2趋势=357. 4,P<0. 01)。报告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 37. 7%曾与2人以上发生性关系,男生(41. 7% )显著高于女生(28. 5% )(χ2=48. 3,P<0. 01)。14. 5%报告曾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男生显著低于女生(χ2=18. 8,P<0. 01)。49. 4%报告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8,P>0. 05);但大四年级女生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χ2=6. 27,P<0. 05)。19. 2%报告曾意外怀孕或致她人怀孕,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5,P>0. 05)。2. 2不同地区大学生性与性相关行为现况分析表2显示,西部地区学生发生性行为报告率显著高于东、中部学生(χ2值分别为114. 1, 57. 5,P值均<0. 01),意外怀孕报告率也明显高于东部学生(χ2=9. 76,P<0. 01)。不同地区男生观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性伴侣2人及以上、被迫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反,西部地区女生观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χ2值分别为24. 2, 31. 3,P值均<0. 01)报告率均明显高于东、中部学生。3讨论我国10~24岁青少年约占总人口1/4[6]。近20 a来,伴随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西方文化的渗透,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人们在性观念、性态度方面的变化,加之青少年“性等待期”延长(性发育明显提前,而结婚年龄却伴随其社会期望值的提升而不断延后)[7]等主、客观因素,使我国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增加,其严重性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本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男生曾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报告率远高于女生,提示男生对性知识的需求更强烈,更主动地利用各种渠道去了解性并更积极地去尝试,所以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更高。调查发现,大一学生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报告率较低,提示对该阶段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及早获得科学、正确的性知识,从而对色情读物产生一定免疫力。2005年WHO报告的有关全球人类生殖健康的六大现状指出,每年有8 700万女性意外怀孕, 50%意外怀孕妇女(约4 600万)选择堕胎,其中有1 800万是非安全性堕胎。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妇女在生殖健康服务的可获得性、安全性上存在巨大的“不公平”现象。其中, 85%的非意愿性分娩、95%的婴儿死亡、99%的孕产妇死亡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不但严重危害妇女儿童健康,而且阻碍整个社会的发展[2]。这也是本次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将大学生性与性相关行为列为重点内容,而且将所谓的“危险性行为”明确指向那些“易导致性传播性疾病和意外妊娠的行为”的理由所在。换言之,根据我国青少年的性行为现状,加紧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策略和措施,本身就是对改善人类生殖健康状况做出的贡献[3]。本研究是我国首次针对普通大学生人群进行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性与性相关行为的调查。该群体总的性行为报告率为9. 9%。但是,在那些报告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 1/3以上曾与2人以上发生过性关系;在报告曾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仅有不足50%在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可见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性行为的发生率并不高,但其较高的不安全性却引人关注。女生多性伴关系报告率低于男生,提示她们对性伴侣的态度比男生更专一。女生被迫性行为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提示她们在性关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更易屈从他人的性要求。被迫性行为大多在无保护状态下发生,极易引发性传播性疾病蔓延和出现意外妊娠。女生比男生更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年级越高,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越高,提示伴随年龄增长,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不过,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安全套使用率仍低于美国青少年(2001年为57. 9%,2005年为62. 8%, 2007年为61. 5% )[8-11]。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大学中开展了性教育,但其强度和针对性是远远不够的。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性教育内容:低年级学生应侧重性知识、性态度教育,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正当的异性交往;高年级学生则需提供技能为主的教育、培训,如怎样以正确方式拒绝他人的性要求,如何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等。对大学生性及性相关行为的地区间比较发现,西部地区学生的性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东、中部,但安全套的使用率却没有跟上,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意外妊娠的报告率较高。本研究受方法(问卷)限制,无法深入比较导致不同地区群体性行为差异的原因,但无疑对健康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群体(尤其女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和保护性干预应倾注更多的关注。4参考文献[1]符玉良.国际卫生新概念:生殖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 15(1): 18-19.[2]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count.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5.[3]WH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Draftglobal strategy. Geneva: 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7.[4]WELLINGS K, COLLUMBIEN M, SLAYMAKER E, et a.l Sexualbehavior in context: A global perspective. Lancet, 2006, 368(11):1 706-1 728.[5]季成叶,主编. 2005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6]UNICEF, UNAIDS andWHO. Young people andHIV/AIDS: Oppor-tunity in crisis. New York: UNICEF, 2002.[7]SANTELLI J, OTTMA, LYONM, eta.l Abstinence and abstinence-only education: A review ofUS policies and programs. JAdolHealth,2006, 38: 72-81.[8]GRUNBAUM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1. J SchHealth, 2002, 72(8): 313-329.[9]GRUNBAUMr JA, KANN L, KINCHEN S, eta.l 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J SchHealth, 2004, 74(8): 307-324.[10]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5. J SchHealth, 2006, 76(7): 353-372.[11] EATON DK, KANN L, KINCHE S,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7. MMWR, 2008, 57(4): 1-131.
学术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理论进行综合归纳、推理的过程。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不孕不育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女性流产与不孕不育的关系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流产对不孕不育的影响,分析两者关系。方法:从本站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孕患者中选择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的患者240例,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检测及血清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结果:本组有流产史不孕患者240例,占全部不孕患者的25.0%,有流产史不孕患者中检出病原茵感染者占58.3%(140/240),并且病原菌符合感染率明显高于单一感染率;真菌感染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支原体、衣原体、滴虫。本组患者中抗精子抗体阳性者占35.0%(84/24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者占43.3%(104/240)。结论:流产引起的女性不孕比例较高,其中流产后感染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加强青年健康知识教育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流产后的防护及感染的预防和及时治疗。
[关键词] 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女性;不孕不育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58-02
因女性原因导致的不孕称不孕症,虽能受孕但因种种原因导致流产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称为不育症。 世界卫生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约有5%~8%的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的患病率可高达30%[1]。并且近年来不断增多,不孕不育发生可能与晚婚晚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有调查显示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中,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多数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本文笔者收集本站240例有流产史不孕不育患者,探讨流产与不孕不育发生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2010年10月本站收治不孕不育女性患者960例,其中有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史患者240例,年龄21~32岁,平均27.5岁,有药物流产史110例,有人工流产史92例,两种流产史均有者38例;流产1次140例,2次64例,2次以上36例。
1.2 方法
1.2.1 抗体检测全部患者采取静脉血留置血清,采用上海生物技公司的ELISA加酶标仪检测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2.2 感染菌检测取患者阴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接种于血琼脂平板、MCK平板,37℃浮箱过夜,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初步鉴定细菌种类,然后进一步确认。淋球菌(NG)感染可通过涂片中找到细胞内、外革兰阴性双球菌。沙眼衣原体(CT)感染者可用分泌物涂片后,甲醛固定,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T抗原。解脲支原体(UU)通过直接接种于支原体培养液,变紫红色者可确诊。
2 结果
2.1 本组感染情况
笔者共检出140例患者有病原菌感染,占不孕患者的58.3%,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患者较多占77.9%,见表1。
2.2 病原菌检出情况
本组共检出病原菌180株,其中真菌的感染最多,其次为支原体、衣原体。具体见表2
2.3 不孕不育患者抗体情况
见表3。
3 讨论
女性受孕过程中,正常的卵子和正常活动的精子能够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为孕卵并被输送入子宫腔,并于子宫内膜着床。以上任一条件不正常,就能阻碍受孕,导致不孕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来自家庭伦理方面的社会压力,据统计全世界的不孕患者人数约为0.8亿~1.1亿。不孕症发病率的递增趋势可能与晚婚晚育、 人工流产 、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在导致不孕不育的各种原因中,流产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960例不孕不育患者中,有流产史患者240例,占25.0%。流产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有:①首先女性流产后,休息不够,免疫力下降,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由于手术是在无法窥视的子宫内操作,从扩张子宫颈到僵硬,医疗器械重复进出宫腔清刮,对生殖系统均有伤害。可引发子宫内膜炎,炎性细胞不但可以杀害精子,也会造就血管及内膜分泌欠佳,这些因素均可引发未来不孕与流产[2]。②多次或过度刮宫引发宫腔粘连,拉扯孕卵着床。手术后进行不洁夫妻生活或护理不善引发上行化脓,造就附件卵巢四周粘连,或输卵管堵塞,四周肠管及大网膜粘连引发积液等,使精子无法进到输卵管壶腹部进行受精。③流产后易造就身体虚损,由于流产是生物、物理、化学综合作用,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胞宫损伤,脏腑经络气血失调。身体茁壮者能自行调理恢复至常态,若保护不当则易患各种疾病从而致流产后不孕的现象发生。④药物流产简单易行,社会中使用较多,但是患者流产后不重视后期护理因素,导致感染和机体免疫应答发生,从而引起不孕。
其中,流产后感染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本文240例有流产史的不孕不育患者中,140例合并感染,占58.3%。流产后感染的发生与人工流产的机械损伤造成炎症或药物流产后患者血流不尽、免疫下降导致细菌入侵有关。本组抗精子抗体阳性84例(35.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104例(43.3%),两者均阳性26例(10.8%),是除感染外导致不孕的又一重要原因。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的产生是由于流产后子宫内膜碎片经输卵管流入腹腔,或通过巨噬细胞的吞噬和腹膜的直接吸收,使机体致敏,产生抗体体[3]。流产后抗精子抗体阳性可能是由于女性在生殖道的损伤或感染情况下进行性生活,会增加精子和子宫内膜抗原进入血液及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的机会,刺激女方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引起不孕[4]。
综上所述,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建议女性平时应该注意性生活健康,尽量不选择流产,一旦进行流产术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禁止过早性生活,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从而继发不孕。
[参考文献]
[1]肖红梅,钟群,卢光�.不孕症相关因素及病因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27(2):103-107.
[2]单伟颖,杨坤宝,李青,等.不孕症患病相关因素的研究新进展[J].承德医学站学报,2010,27(2):206-208.
[3]窦蓉,孙晨光.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6):51.
[4]辛华,廖玎玲,余立群,等.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患者抗精子抗体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5):297-298.
分析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影响原因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导致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8月~2012 年2月在我县本站及12家医院收治的523对不孕不育夫妇进行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 引导女方不孕的原发性因素有小子宫、幼稚子宫等;继发性因素有流产导致的输卵管被阻塞、输卵管不通畅等。男方不育因素有无精、少精及性功能障碍。结论 加强育龄人群的生殖保健教育,加强孕前优生优育的指导,及早发现影响孕育的因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可以降低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发生率。
【关键词】不孕不育 原发 继发 影响因素
1. 前言
随着社会饮食谱和疾病谱的变迁,不孕不育症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给社会、家庭以及患者本人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根据一些离婚案例的调查显示,大约29.8%是因为不孕不育症造成的。一直以来,临床医学上都比较注重研究导致女性不孕的因素,而很少关注到夫妇双方的原因。本文主要针对我县近4年来到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夫妇进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从而为我县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降低不育不孕症的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 年2月到我县本站及12家医院就诊523对不孕不育夫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病例均是参考《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选入。女性年龄23~44岁,平均27.5岁;男性24.5~48岁,平均32.1岁。不孕年限最短1.5年,最长18年;疗程最短为3个月。
2.2 临床诊断方法
(1)女方:同样是询问病史和全面的身体检查。除此之外,利用碘油造影和输卵管通液、检验输卵管的基本情况;并实施阴道B超检测、基础体温测量、宫颈粘液评分、早卵泡期测血清生殖激素以及宫腔容量测定等测定方法了解女方排卵、宫腔容量情况。
(2)男方:在详细询问病史之后,然后进行全身检查,实验室检查中抽取了男患者的精液样本,对进行了2次以上精液检测的男患者采用了WHO精液分析法,结果判断以WHO的检验手册为标准。
(3)免疫检测:抽取夫妇双方的血清、女方的宫颈粘液以及男性精液中的抗精子抗体,作性交后作精子穿透宫颈粘液试验。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
在本组研究的523对不孕不育症夫妇中,属于原发性的因素有345对,占总数的65.97%,其中53. 43%是女方原因,33.76%是男方原因,18. 01%原因不明(不知是男性原因、女性原因还是男女双方的原因)。继发性的因素178对,占总数的34. 03%,其中67. 42%是女方原因,17.83%是男方原因,17. 02%原因不明。
3.2 女性不孕因素
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检查显示,原发性的输卵管堵塞154例(29.45%),继发性的输卵管堵塞45例(8.6%),原发性的排卵障碍87例(16.63%),继发性的排卵障碍16(3.06%),原发性的内异症45例(8.60%),继发性的内异症21(4.01%),宫腔容量偏小53例(10.13%)和子宫发育不全12例(2.29%),这两者均是原发性的。
3.3 男性不育因素
本组男性病人中,诱因排名的先后依次为弱精症、少精症、免疫因素和男性副性腺的感染。原发性的精液异常(包括少精、弱精、畸形精或无精症等)54例,所占比例为10.32%;原发性的免疫学病因18例,占3.44%;继发性的精液异常32例,占6.11%,继发性的性腺感染与免疫学病因共9例,占1.72%。
4. 讨论
临床研究中,影响育龄人群不孕不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女方有关,与男方也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夫妻双方的原因。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等。
4.1 男方因素
本组研究中,影响男性不育的因素主要有:精液异常、男性生殖器发育不全或者异常或者男性疾病,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社会环境、个性素质等也是主要的因素,例如在温度高场所工作、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以及从事一些化学毒品类职业的男人,很可能造成其不育。
4.2 女方因素
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女性不孕的因素主要有:排卵异常,例如经期不规律、少经、经期很长和痛经等;此外,原发性的子宫发育不全,例如子宫畸形、小子宫、幼稚子宫等;染色体异常;继发性的病因,例如宫颈炎症、宫外孕造成的输卵管切除或堵塞、人工流产次数多等。其中双侧的输卵管切除以及清宫造成的子宫破坏其不孕概率最高,同时也最难挽救。某些临床研究中指出,引起女性不孕的因素与个人身体素质及社会环境相关。例如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工作强度过大、文化程度、过度服用避孕药及年龄偏大等都会影响到女性患者患上不孕症。
4.3 降低育龄人群不孕不育发生率的措施
4.3.1 通过宣传,让育龄人群掌握更多的生育知识
尤其是对育龄人群进行优生优育的孕前准备指导、生育知识宣传等,这能有效提升育龄夫妻的优生优育水平,同时也通过生育文化的宣传,让育龄人群能够自觉地维护生殖器的健康、每年进行全身检查、尽量避免清宫手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而且知道哪些有毒物质会影响生育、哪些食物可以帮助生育,这样可将影响不孕不育的因素降到较低的水平。
4.3.2 加强生殖器的健康教育,降低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的女性和男性其不孕不育的原因都和生殖健康相关,所以,医疗服务机构要强化生殖健康教育,令广大育龄人群掌握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尽量规避不孕不育的关于生殖器的影响因素。
4.3.3 加强管理,为广大育龄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经过调查,许多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妇都不愿意去医院作详细的检查,本组523对病患中,在未完全确定为不孕不育症之前,有67对(12.81%)夫妇并不是在生育门诊部求诊,大部分为女方进行妇科检查,认为是炎症影响,最终是经过医院详细的检查服务,确诊为不孕不育症。这表明,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强对育龄人群的就诊管理,设立对应的生育咨询科,而且完善检查体系,对存在疑虑的夫妇提供心理或具体的行为支持与优质服务,最终帮助不孕不育人员了解病情,早日就医,圆求子梦。
参考文献
[1] 肖红梅,钟群,卢光琇.不孕症相关因素及病因分析[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7(02).
[2] 邹向红,徐敏娟.赣州市不孕不育症病因及流行病学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02).
[3] 杨菁,张燕.不孕症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5(04).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