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2.1、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2.2、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2.3、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3.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3.1.1、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3.1.2、“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3.2、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3.2.1、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3.2.2、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3.3、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3.3.1、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3.3.2、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 [2] [3] [4]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1.1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1.2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1.3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1.4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1.5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2.3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3.1 研究目的26
3.2 研究方法26-29
3.3 结果与分析29-32
3.4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4.1 研究目的33
4.2 研究方法33-34
4.3 结果与分析34-50
4.4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5.1 研究目的51
5.2 研究方法51-52
5.3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6.1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1.1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1.2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1.3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1.4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1.5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2.3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3.1 研究目的26
3.2 研究方法26-29
3.3 结果与分析29-32
3.4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4.1 研究目的33
4.2 研究方法33-34
4.3 结果与分析34-50
4.4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5.1 研究目的51
5.2 研究方法51-52
5.3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6.1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1.1 选题缘由 10-12
1.1.1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1.1.2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1.1.3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1.2 研究目标 12
1.2.1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1.2.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1.2.3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1.3 研究意义 12-13
1.3.1 理论意义 12
1.3.2 实践意义 12-13
1.4 文献综述 13-19
1.4.1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1.4.2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1.4.3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1.4.4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1.5 核心概念界定 19
1.5.1 农村 19
1.5.2 小学学前班 19
1.5.3 同伴交往 19
1.6 研究方法 19-27
1.6.1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1.6.2 研究过程 22-23
1.6.3 资料的收集 23-25
1.6.4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2.1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2.2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2.2.1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2.2.2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2.2.3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2.3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2.3.1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2.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2.4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2.4.1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2.4.2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2.5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2.5.1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2.5.2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2.6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2.6.1 交往中介丰富 42
2.6.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2.7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2.7.1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2.7.2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2.8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2.9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3.1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3.1.1.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3.1.2.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3.1.3.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3.2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3.2.1. 学校环境 49-50
3.2.2. 老师 50-51
3.3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3.3.1.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3.3.2. 游戏材料 51-52
3.4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3.4.1 小学的管理 52
3.4.2 农村的环境 52
3.5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3.5.1 学校超市 52-53
3.5.2 社会课 53
3.5.3 小学生 53
3.5.4 交往明星 53-54
3.5.5 社会风气 54
3.6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3.6.1 教师 55
3.6.2 家长 55
3.7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4.1 分析 56-57
4.2 建议 57-61
4.2.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4.2.2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4.2.3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4.2.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4.2.5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学前的还是很好写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写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
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教育类专业论文提纲,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论文提纲
论文题目: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篇二:论文提纲
题目:《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篇三:论文提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一 引 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导语: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教育学的毕业论文提纲,希望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压力/逆境与儿童发展
2心理弹性的概念
2.1关于resilience一词的中文译法
2.2心理弹性相关概念表述
2.3心理弹性的定义
3心理弹性研究沿革
3.1第一次浪潮:个体心理弹性确认和保护性因素发现
3.2第二次浪潮:将心理弹性置于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关注过程
3.3第三次浪潮:以干预促成心理弹性
4心理弹性模型
4.1补偿模型
4.2挑战模型
4.3条件模型
4.4Kumpfer的弹性框架
5心理弹性研究取得的成果
5.1关于心理弹性的系统性代表研究
5.2对影响心理弹性的诸种因素的研究
5.3心理弹性研究中发现的几个重要效应
6心理弹性研究意义
7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7.1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7.2心理弹性研究面临的'机遇
7.3研究的观点
8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8.1立论基础
8.2研究内容
第二篇实证研究
研究一压力/逆境与心理弹性一一心理弹性儿童筛查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二心理弹性儿童压力/逆境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三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四心理弹性儿童心理揣测能力(mind-reading)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五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认知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研究六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分研究一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结构研究
1引言
2研究方法
3模型验证前的准备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分研究二与压力/逆境应对有关的社会认知作用机制探讨
1引言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第三篇总讨论
压力/逆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结果的多样性
1.1严重的压力/逆境并不必然导致心理问题
1.2心理弹性为心理学带来什么
2心理弹性儿童社会认知特点
2.1为何基于社会认知
3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
3.1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儿童心理弹性机制解析
3.2基于社会认知的心理弹性干预、预防与促进
4几点反思、研究不足与展望
4.1关于研究方法的反思
4.2关于心理弹性的反思
4.3研究不足
4.4展望
第四篇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1.1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1.2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1.3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1.4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1.5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2.3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3.1 研究目的26
3.2 研究方法26-29
3.3 结果与分析29-32
3.4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4.1 研究目的33
4.2 研究方法33-34
4.3 结果与分析34-50
4.4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5.1 研究目的51
5.2 研究方法51-52
5.3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6.1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该怎么写?
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写法,希望对您们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1.1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1.2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1.3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1.4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1.5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2.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2.2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2.3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3.1 研究目的26
3.2 研究方法26-29
3.3 结果与分析29-32
3.4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4.1 研究目的33
4.2 研究方法33-34
4.3 结果与分析34-50
4.4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5.1 研究目的51
5.2 研究方法51-52
5.3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6.1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6.2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