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答辩,即指导教师不参加其指导学生的答辩。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其中学生讲述时间为10-15分钟。
答辩委员会的职责:
1、各专业根据学生的人数,可成立若干个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要求至少由5人组成。
2、对将参加答辩的学生论文等材料进行审核,包括对论文格式审查和手册的形式审查以及论文内容的审查把关等,对需要修改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并确定学生的答辩资格。
3、具体组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并写出评语(应适当考虑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评语),同时确定院级答辩(包括优秀答辩和合格答辩二次答辩)名单。
指导教师的职责:
1、提出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时填写任务书。
2、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答疑与指导,同时逐项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3、审定学生按任务书要求拟定的设计方案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见附录),批改译文及外文摘要。
4、认真审阅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含图纸、程序等),按照学校、学院的有关要求指出错误并督促学生改正,对学生是否参加答辩进行资格预审。
论文答辩工作细则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答辩工作细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现将具体工作细则规定如下:
一、 答辩原则
1.学位论文答辩以公开方式举行,各院系答辩安排需提前一周公布,允许校内外的老师及同学列席旁听;
2.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考核学位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
二、答辩形式
1.学位论文答辩会场要悬挂能够说明学位申请人所在二级学科的横幅标语;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
3.学位申请人需遵守答辩礼仪;
4.学位申请人要在计算机幻灯演示下进行脱稿的论文报告,硕士研究生报告时间15~25分钟,博士研究生报告时间30~40分钟;
5.每位专家提问不低于2个问题,提问应围绕论文的中心论点;
6.答辩组需分别向所在学科、院系及研究生学院提交每位申请人论文答辩照片两张以备存档;
7.论文答辩结束十日内,答辩秘书整理申请学位的审批材料,分装至科技、人事资料档案袋,上交研究生学院。
三、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委员及答辩秘书名单;
2.答辩秘书宣布答辩人及导师姓名、论文题目等;
3.导师或秘书介绍申请人简历、完成学习计划情况、学习成绩、论坛发表的评价及已发表过的论文;
4.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
5.答辩委员会委员提问,列席人员提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同意);
6.申请人答辩;
7.答辩休会,答辩委员会讨论:秘书宣读论文评阅人意见,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以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同意为通过答辩,按论文评审标准逐级评定成绩,并做出总体评价,提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8.答辩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各学位论文的评语和成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
9.申请人作表态发言;
10.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结束,照集体合影。
四、答辩礼仪
1.申请人要精神饱满,衣着整洁,男士着西装,女士着职业装,化淡妆,不佩戴首饰;
2.提前十分钟到达答辩会场;
3.报告论文前向专家组及在场人员敬礼,答辩结束后向专家组及在场人员致谢;
4.等候答辩的申请人,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随意在会场走动;
5.所有参会人员应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有特殊情况应到场外接听;
6.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学位论文评语时申请人需站立倾听。
论文答辩过程
答辩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员当场立即作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员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学员,提出修改意见,允许学员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答辩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学员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应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学员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学员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
(1)什么是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学员作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
(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
(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学员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学员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学员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学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员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学员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学员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以权压理,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学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学员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索真理的目的。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学员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员“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交叉审阅的意思是毕业论文不是仅仅有导师,而是要各个学校各个老师之间互相交换着来审阅,交叉评阅会更公正,可以避免学术“近亲繁殖”,避免师生共同作弊,而论文只要是自己写的,并且通过了交叉审阅,说明学生的基本功是绝对扎实的,不会出现答辩无法通过的情况。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规范要求
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和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方案,为了确保我院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管理,保障毕业论文答辩秩序,提高毕业论文答辩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和科学研究训练和考核,是检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考核将严格按照重庆文理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全面检验和考核学生掌握全部本科课程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答辩组织
(一)学院领导小组
组 长:刘仲全 张碧波
副组长:谷继建
成 员:蒋先平 冉令刚 石国强 林 锐 陈远川 唐忠英 王 陶 胡在东 黄婷婷
(二)答辩学术委员会
主 任:刘仲全
副主任:张碧波 谷继建
委 员:熊学文 刘定祥 沈忠友 王红君 冯利朋 蒋先平 冉令刚 陈远川
(三)答辩工作小组
整个答辩过程由答辩小组负责实施,主要成员有答辩小组组长、成员和秘书,成员不少于3人;小组组长负责主持,成员负责评分,秘书负责记录。见附件(答辩教师分组信息表、答辩记录秘书分组信息表、参辩学生分组信息表)
三、答辩时间与地点
见附件(答辩时间与地点安排表)
四、答辩流程
(一)答辩资格
1.已修完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学院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3.提供查重报告(特别是毕业论文),重复率不得高于15%。
4.每位学生原则上只有两次答辩资格,如果未获指导教师批准或由于自身原因未参加第一次答辩的,允许参加第二次答辩。但视为自动放弃一次答辩机会,即只有一次答辩机会。
5.特殊情况由答辩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答辩准备
1.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成员为组长,负责答辩小组的召集工作。
2.答辩学生
第一,学生应在参与答辩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定稿,毕业论文手册的填写工作,将毕业论文手册、开题报告和论文定稿交予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并签署同意答辩意见,否则不能参与答辩。第二,准备答辩材料,如陈述词、论文框架、内容、PPT等。
3.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收到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后,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和完整。在此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并签署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应将学生论文交由本答辩小组的相关教师进行毕业论文的交叉评阅。
(三)答辩基本程序
1.答辩小组成员应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为答辩作好准备。
2.答辩小组组长宣布本次答辩小组成员和本组答辩人员名单。
3.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开始,并宣读答辩规则,然后开始答辩。答辩规则如下:
(1)答辩人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结论)。
(2)答辩小组成员对答辩进行提问和答辩人答辩。
(3)答辩人应当场直接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答辩人可携带与论文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可当场翻阅、查证。
4.答辩人做5~8分钟论文概要自述报告。内容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内容包括:
①课题目的和意义。②论文课题内容概述。③完成论文课题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方法。④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又因为力所不及未能解决的问题。
5.答辩人自述完成以后,接受答辩小组教师的提问。
6.答辩秘书作好答辩记录。答辩记录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档案材料之一,要完整、规范。主要内容为:论文题目;答辩者的专业、班级、姓名;论文陈述概要;答辩教师所提的问题;答辩者的回答内容;答辩教师的点评等。
7.答辩成绩评定。优秀(90~100分)能简明扼要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能流利地回答有关问题。
良好(80~89分)能清楚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主次较分明,思路清楚,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中等(70~79分)能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思路较清楚,基本上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及格(60~69分)能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但不够确切,有些主要问题经提示才能正确回答。
不及格(60分以下)不能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主要问题回答不出或错误较多,经提示仍不能正确回答。
8.毕业论文总成绩评定。根据学校给定的评分规则,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占50%、交叉评阅成绩占30%、答辩成绩占20%计算总成绩。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即答辩成绩在60分以下及未参与答辩的,不计算毕业论文总成绩。
五、注意事项
(一)答辩老师注意事项
答辩小组成员对每位学生的提问数不得少于3个问题。提问的'范围应是论文涉及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其内容一般包括:论文过程中带普遍性的难点问题;与课题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综合性基础知识;非课题内容但问题涉及专业知识;根据需要提出某些考核学生在某方面能力的即兴问题。
1.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答辩之后,提问问题的教师要对学生的答辩情况给予评价,以便于学生掌握未能掌握的知识,也便于其他教师给学生的答辩打分。
2.提问规则
(1)先易后难原则。利于学生放松,避免背上心理包袱,造成紧张,产生慌乱,影响答辩效果。
(2)逐步深入原则。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逐步深入提问,可以正确地检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3)权利平等与商讨原则。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
(4)启发、引导原则。当考生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
(二)答辩学生注意事项
学生为了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应了解和掌握
答辩的要领和艺术。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考生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其次,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消除紧张慌乱心理,答辩时才有良好的表现。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记录老师提问,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必要时请老师重复问题并做些解释,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答非所问。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一要反应快,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把握讲清,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没有把握,审慎回答,能答多少答多少,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展开辩论。
7.要讲文明礼貌。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要从容、有礼貌地进退场。
六、必要说明
毕业论文答辩采用回避制,指导教师不能参加对本人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答辩学生的分组,由教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
七、其它事项
1.答辩小组组长负责答辩小组的组织工作,其职责是:负责组织本小组的答辩活动并处理异常情况,填写答辩小组意见和综合评语。
2.指导教师将填写好的毕业论文(答辩)记录移交给答辩小组组长,由答辩组长负责组织答辩小组成员填写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
3.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50%、30%、20%的比例计算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成绩,将分数和对应等级填写在相应表中。注意:未通过者暂不填写。
4.答辩委员会对各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设论文成果,要进行确认。对于答辩较差的学生,具体情况可以按以下办法处理:(1)若学生不
导语:那么毕业论文答辩是很关键的一环节,想让所有的努力不功亏一篑的话,掌握一些答辩技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答辩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千万不可忽视,那么在职硕士论文答辩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可遵循,下面与大家分享。
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第一、毕业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第二、在答辩会上,先让毕业生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第三、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而中央党校函 授学院则规定,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要求毕业生当场立即做出回答(没有准备时间),随问随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毕业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做出回答。根据毕业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第四、毕业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第五、召回毕业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毕业生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毕业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大多学院规定,对答辩不能通过的毕业生,提出修改意见,允许毕业生待半年后另行答辩。
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会影响到组织答辩会目的的实现以及毕业生答辩水平的发挥。主答辩老师有必要讲究自己的提问方式。
第一、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毕业生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毕业生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 发挥出正常水平。反之,如果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毕业生就会背上心理包袱,加剧紧张,产生慌乱,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后面几个问题的答辩,因而也难以正确检查出毕业生的答辩能力和学术水平。
第二、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实例说明:如有一篇《浅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文,主答辩老师出的探测水平题,是由以下四个小问题组成的。(1)什么是科学技术?(2)科学 技术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在毕业生做出正确回答以后,紧接着提出第三个小问题:即(3)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为什么说它也是生产力呢?(4)你是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根据毕业生的答辩情况,就能比较正确地测量出毕业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果这四个小问题,一个也答不上,说明该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如果四个问题都能正确地回答出来,说明该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能回答出其中的2 —3个,或每个小问题都能答一点,但答得不全面,或不很正确,说明该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倘若不是采取这种逐步深入的提问法,就很难把一个毕业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准确测量出来。假如上述问题采用这样提问法:请你谈谈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毕业生很可能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述一遍。这样就很难确切知道该毕业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是好、是差、还是一般。
第三、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偏差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 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如果作者 的观点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使与自己的观点截然对立,也应认可并乐意接受。倘若作者的观点并不成熟、完善,也要善意地、平和地进行探讨,并给毕业生有辩护或反驳的平等权利。当自己的观点不能为作者接受时,也不能以势欺人,更不要出言不逊。虽然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老师与毕业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审查 考核者,一方是被考核者),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答辩中要体现互相尊重,做到豁达大度,观点一时难以统一,也属正常。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事实上,只要答辩老师讲得客气、平和,毕业生倒愈容易接受、考虑你的观点,愈容易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探 索真理的目的。
第四、当毕业生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毕业生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毕业生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毕业生答不上来有多种原因,其中有的是原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只是由于问题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显得心慌意乱,或者是出现一时的“知觉盲点”而答不上来。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就能使毕业生“召回”知识,把问题答好。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 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规范要求
根据学校相关文件和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方案,为了确保我院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管理,保障毕业论文答辩秩序,提高毕业论文答辩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思想
毕业论文答辩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的一次较为全面和科学研究训练和考核,是检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的考核将严格按照重庆文理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全面检验和考核学生掌握全部本科课程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答辩组织
(一)学院领导小组
组 长:刘仲全 张碧波
副组长:谷继建
成 员:蒋先平 冉令刚 石国强 林 锐 陈远川 唐忠英 王 陶 胡在东 黄婷婷
(二)答辩学术委员会
主 任:刘仲全
副主任:张碧波 谷继建
委 员:熊学文 刘定祥 沈忠友 王红君 冯利朋 蒋先平 冉令刚 陈远川
(三)答辩工作小组
整个答辩过程由答辩小组负责实施,主要成员有答辩小组组长、成员和秘书,成员不少于3人;小组组长负责主持,成员负责评分,秘书负责记录。见附件(答辩教师分组信息表、答辩记录秘书分组信息表、参辩学生分组信息表)
三、答辩时间与地点
见附件(答辩时间与地点安排表)
四、答辩流程
(一)答辩资格
1.已修完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学院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3.提供查重报告(特别是毕业论文),重复率不得高于15%。
4.每位学生原则上只有两次答辩资格,如果未获指导教师批准或由于自身原因未参加第一次答辩的,允许参加第二次答辩。但视为自动放弃一次答辩机会,即只有一次答辩机会。
5.特殊情况由答辩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答辩准备
1.答辩小组
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成员为组长,负责答辩小组的召集工作。
2.答辩学生
第一,学生应在参与答辩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的定稿,毕业论文手册的填写工作,将毕业论文手册、开题报告和论文定稿交予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并签署同意答辩意见,否则不能参与答辩。第二,准备答辩材料,如陈述词、论文框架、内容、PPT等。
3.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收到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后,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和完整。在此基础上进行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并签署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应将学生论文交由本答辩小组的相关教师进行毕业论文的交叉评阅。
(三)答辩基本程序
1.答辩小组成员应详细审阅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为答辩作好准备。
2.答辩小组组长宣布本次答辩小组成员和本组答辩人员名单。
3.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开始,并宣读答辩规则,然后开始答辩。答辩规则如下:
(1)答辩人阐述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结论)。
(2)答辩小组成员对答辩进行提问和答辩人答辩。
(3)答辩人应当场直接回答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答辩人可携带与论文有关的参考资料,并可当场翻阅、查证。
4.答辩人做5~8分钟论文概要自述报告。内容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内容包括:
①课题目的和意义。②论文课题内容概述。③完成论文课题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方法。④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又因为力所不及未能解决的问题。
5.答辩人自述完成以后,接受答辩小组教师的提问。
6.答辩秘书作好答辩记录。答辩记录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档案材料之一,要完整、规范。主要内容为:论文题目;答辩者的专业、班级、姓名;论文陈述概要;答辩教师所提的问题;答辩者的回答内容;答辩教师的点评等。
7.答辩成绩评定。优秀(90~100分)能简明扼要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主次分明,思路清晰,能流利地回答有关问题。
良好(80~89分)能清楚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主次较分明,思路清楚,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中等(70~79分)能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思路较清楚,基本上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及格(60~69分)能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但不够确切,有些主要问题经提示才能正确回答。
不及格(60分以下)不能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主要问题回答不出或错误较多,经提示仍不能正确回答。
8.毕业论文总成绩评定。根据学校给定的评分规则,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占50%、交叉评阅成绩占30%、答辩成绩占20%计算总成绩。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即答辩成绩在60分以下及未参与答辩的,不计算毕业论文总成绩。
五、注意事项
(一)答辩老师注意事项
答辩小组成员对每位学生的提问数不得少于3个问题。提问的'范围应是论文涉及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延伸。其内容一般包括:论文过程中带普遍性的难点问题;与课题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综合性基础知识;非课题内容但问题涉及专业知识;根据需要提出某些考核学生在某方面能力的即兴问题。
1.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答辩之后,提问问题的教师要对学生的答辩情况给予评价,以便于学生掌握未能掌握的知识,也便于其他教师给学生的答辩打分。
2.提问规则
(1)先易后难原则。利于学生放松,避免背上心理包袱,造成紧张,产生慌乱,影响答辩效果。
(2)逐步深入原则。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逐步深入提问,可以正确地检测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3)权利平等与商讨原则。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
(4)启发、引导原则。当考生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
(二)答辩学生注意事项
学生为了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应了解和掌握
答辩的要领和艺术。
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考生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其次,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消除紧张慌乱心理,答辩时才有良好的表现。
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记录老师提问,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必要时请老师重复问题并做些解释,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答非所问。
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一要反应快,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把握讲清,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没有把握,审慎回答,能答多少答多少,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展开辩论。
7.要讲文明礼貌。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要从容、有礼貌地进退场。
六、必要说明
毕业论文答辩采用回避制,指导教师不能参加对本人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答辩学生的分组,由教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
七、其它事项
1.答辩小组组长负责答辩小组的组织工作,其职责是:负责组织本小组的答辩活动并处理异常情况,填写答辩小组意见和综合评语。
2.指导教师将填写好的毕业论文(答辩)记录移交给答辩小组组长,由答辩组长负责组织答辩小组成员填写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
3.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50%、30%、20%的比例计算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综合成绩,将分数和对应等级填写在相应表中。注意:未通过者暂不填写。
4.答辩委员会对各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设论文成果,要进行确认。对于答辩较差的学生,具体情况可以按以下办法处理:(1)若学生不
各学校规定有所不同,说一下我校情况,供你参考:我校每人一个论文题目,由个人单独完成论文。论文题目一般有指导教师给出,也可以是你自己感兴趣的想法,但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核才能通过。内容可以是实验或实际操作、实际调研,也可以是综述,或其他方面,但一定要与自己专业相关。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经过院系指定,也可以自己单独联系好教师,然后报到院系。答辩的时候,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答辩。不合格者需重新答辩。论文不合格者需修改论文或补充数据。不知道其他学校是不是向我们学校这么严格。但应该是差不多的。
1.在论文答辩会之前,我们需要将经过了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包括所有的提纲以及任务书还有初稿都提交上去。2.在答辩会上进行论文阐述时需要先用一个短时间概述自己毕业论文的大概是什么内容以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论题,详细的介绍毕业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还有自己在写作时候的体会,字句清晰意思明确的让老师和其他在场人员明白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这部分会考察到你的分析能力还有一些综合归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答辩进行时会有老师对你所讲述的问题进行提问,一般在3个左右,在老师提问完后根据学校的规定可以准备一段时间或者立即给与老师答复。4.答辩完成之后学员退场,导师以及其他委员会成员根据你的论文质量和答辩的情况商讨是否通过并拟定大概成绩。5.在拟定完成绩之后主答辩导师可能会找回学员,对学员答辩情况给与小结,会肯定部分内容,然后对其他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加以补充和指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不知道是什么研究的啊 就说化学的把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征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而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渠、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即研究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维观念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有效地突出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教学方式。同样传统的高效学习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而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它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具体的讲,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征: 探究性 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沦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首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学主从目前中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面向社会的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深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1.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 适当地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选题之前介绍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动向及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介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股步骤。具体如下: 常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提出沦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 常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做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正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根据高二学生特点以及我校实际情况,拟出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究(5)溪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3.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3人~5人,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化学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和课题评价 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课题逐步深入,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以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活力和生机。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例如学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可以结合氯气的性质,让学生研究新的氯气发生装置,防止氯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学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生产、社会中的有关平衡的知识,以及如何应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调节这些平衡。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深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比如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研究性论文什么是研究性论文?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研究性论文的基本原则★架构要清晰,表述要清楚,逻辑要合理,证据要客观,态度要严谨,尊重他人的贡献.★设置研究标准,学术八股文,很明确的表达问题,研究方法要设置良好并很好的实施,数据假设要合理、有用, 促进知识.★建议要精确、易懂、有说服力、语气恰当.
填写论文研究方向的原则:
一、应与兴趣相合一个人在日常生活里,没有兴趣的事,不会去做,如勉强去做,也会做不好。写论文的情形跟做事一样,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才有可能写好。
二、应考虑自己的能力在就读大学的这段期间内,是否有能力作某个论题的研究,也应好好考虑。论题如涉及太多外文文献,就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
三、范围应大小适中一般讨论论文写作的书,都强调论题不宜太大,或论题要小,笔者以为研究方向的大小应有其伸缩性,Gocheck论文检测系统认为,研究方向大小的选择,应以研究时间的长短、数据的多寡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
四、资料是否容易取得一篇论文的好坏,除写作者的能力外,另一部分的因素是资料是否充足。当我们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就应把资料是否容易取得,列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五、应能推陈出新一般论文写作规范,都强调论题要新,意思是前人可能没有研究过,或研究的水平不高。
扩展资料
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
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
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
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
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因为是学校查重检测,需要严格按照学校查重格式规定修改,会存在识别不出来的问题。交叉引用是对MicrosoftWord文档中其他位置的内容的引用,例如,可为标题、脚注、书签、题注、编号段落等创建交叉引用。创建交叉引用之后,可以改变交叉引用的引用内容。
问题一:word里面的交叉引用怎么用 ? 交叉引用一般用于正文引用图表的内容,首先,在图表的名称处插入一个题注(插入------引用-----题注) 然后在正文的地方插入一个交叉引用(插入――交叉引用――在“引用类型”里选择图、表或者标题等,在“引用内容”里选择只有编号或包括内容等)然后这一个交叉引用就做好了 按住CTRL键点击正文里的交叉引用,可链接到要引用的图、表或标题。 问题二:如何使用“交叉引用”功能 打开Word文档,假设在正文中有三处需要添加对参考文献的交叉引用,分别为参考文献中的三条。 为参考文献编号(1) 将鼠标放在第一条参考文献最前面,并点击编号,选择“定义新编号格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字体”,看到图2中间的界面,设置字体后,点击确定,编辑“编号格式”,即在数字左右添加中英文的括号。 为参考文献编号(2) 接上一步,点击上图2右的确定,将剩余的两条也编号。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在正文中选中“[1]”,然后点击“插入”中的“交叉引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第一个参考文献,点击插入后,仔细观察会发现正文中的“1”的字体发生了改变。 将正文中交叉引用的格式改为“右上角”。 在添加交叉引用后,将鼠标放在正文的“[1]”上停留时,就可看到浮出“按住ctrl并单击可访问链接”;用鼠标选中“[1]”。 重复步骤4、5,将参考文献2和3添加到正文的引用中去,效果如下图所示。 问题三:如何使用“交叉引用”功能 首先把你需要引用的文献编号,然后把光标放在你想插入的地方点交叉引用,在弹出的窗口选“编号项”,下面框里会自动显示你已经编号的文献,再点击你想引用的文章,然后点击“插入”就OK了。如果你在编号里加入了新的文章,跟原文顺序不一致了,可以按ctrl+A选中全文,然后按F9键就可以更新了,希望对你有用。 问题四:如何使用“交叉引用”功能 在Word中使用交叉引用的方法: 1、启动Word 2013并打开文档,将插入点光标放置到需要添加交叉引用的文字后面, 2、在“引用”选项卡中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交叉引用”按钮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在“引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的项目类型,在“引用内容”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插入的信息,在“引用哪一个标题”列表框中选择引用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在插入点光标处插入一个交叉引用。 注意 如果取消对“插入为超链接”复选框的勾选,则插入的交叉引用不具有链接能力。如果“包括‘见上方’/‘见下方’”复选框可用,勾选此复选框将包含引用项目的相对位置信息。另外,单击“插入”按钮后,如果还需要创建其他交叉引用,不必关闭对话框,在文档中直接选择新的插入点后继续插入即可。 3、单击“关闭”按钮关闭“交叉引用”对话框后,标题文字 *** 入到了当前插入点光标之后,按住“Ctrl”键单击文档中的交叉引用,将跳转到文档中引用指定的位置, Word中使用交叉引用的注意事项: 如果需要对创建的交叉引用进行修改,在文档中选择插入的交叉引用后再次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选择新的引用项目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问题五:word2010交叉引用怎么用 Word2010文档中,通过插入交叉引用可以动态引用当前Word文档中的书签、标题、编号、脚注等内容。以插入书签交叉引用为例,操作步骤如下所述: 第1步,打开已添加书签的Word2010文档窗口,将插入条光标定位到合适的位置。切换到“插入”功能区,在“链接”分组单击“交叉引用”按钮 单击“交叉引用”按钮第2步,在打开的“交叉引用”对话框中,单击“引用类型”下拉三角按钮,在打开的列表中可以选择“编号项”、“标题”、“书签”、“脚注”、“尾注”等选项,本例选择“书签”选项。单击“引用内容”下拉三角按钮,在列表中可以选择“书签文字”、“页码”、“段落编号”等选项,本例选择“页码”选项。保持“插入为超链接”复选框的选中状态,然后在“引用哪一个书签”列表中选择合适的书签,并单击“插入”按钮 “交叉引用”对话框返回Word2010文档窗口,将鼠标指针指向插入的交叉引用处将显示书签名称。按住Ctrl键并单击交叉引用文字可以跳转到目标书签位置 问题六:WORD里的交叉引用是什么意思? 交叉引用就是在文档的一个位置引用文档另一个位置的内容,类似于超级链接,只不过交叉引用一般是在同一文档中互相引用而已。如果两旁文档是同一篇主控文档的子文档,用户一样可以在一篇文档中引用另一篇文档的内容。 交叉引用常常用于需要互相引用内容的地方,如“有关×××× 的使用方法,请参阅第×节”和“有关××××的详细内容,参见 ××××”等。交叉引用可以使读者能够尽快地找到想要找的内容,也能使整个书的结构更有条理,更加紧凑。在长文档处理中,如果是想靠人工来处理交叉引用的内容,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又容易出错。如果使用Word 的交叉引用功能,Word 会自动确定引用的页码、编号等内容。如果以超级链接形式插入交叉引用,则读者在阅读文档时,可以通过单击交叉引用直接查看所引用的项目。 1 创建交叉引用 创建交叉引用的方法如下: (1)在文档输入交叉引用开头的介绍文字,如“有关×××× 的详细使用,请参见××××。”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菜单项,出现如图6-35 所示的【交叉引用】对话框。 (3)在【引用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需要的项目类型,如编号项。如果文档中存在该项目类型的项目,那么它会出现在下面的列表框中供用户选择,如图6-35 所示。 (4)在【引用内容】列表框中选择相应要插入的信息。如“段落编号(无内容)”等。 (5)在【引用哪一个×××】下面选择相应合适的项目,×× ×表示引用的类型。 (6)要使读者能够直接跳转到引用的项目,请选择【以超级链接形式插入】复选框,否则,将直接插入选中项目的内容。 (7)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一个交叉引用。用户如果还要插入别的交叉引用,可以不关闭该对话框,直接在文档中选择新的插入点,然后选择相应的引用类型和项目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如果选择了【以超级链接形式插入】复选框,那么把鼠标移到插入点,鼠标指针即可变成小手形状,用户单击可以直接跳转到引用的位置。 2 修改交叉引用 在创建交叉引用后,有时需要修改其内容,例如,原来要参考6.2 节的内容,由于章节的改变,需要参考6.3 节的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选定文档中的交叉引用(如6.2),注意不要选择介绍性的文字(如有关×××的详细内容,请参看×××)。 (2)选择【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菜单项,弹出【交叉引用】对话框。 (3)在【引用内容】框中选择要新引用的项目。 (4)单击【插入】按钮,结果如图6-36 所示。 如果要修改说明性的文字,在文档中直接修改即可,并不对交叉引用造成什么影响。 3 利用交叉引用在页眉或页眉中插入标题 在页眉和页脚中插入章节号和标题是经常用的排版格式,根据章节号和标题可以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Word 可以利用交叉引用在页眉和页脚中插入章节号和标题,这样可以节省用户的工作量,并能使文档的内容与页面或页脚的内容保持一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单击【视图】菜单中的【页眉和页脚】菜单项,切换到页面和页脚视图状态。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菜单项,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如图6-37 所示。 (3)在【引用类型】框所带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 (4)在【引用内容】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标题文字】。 (5)在【引用哪一个标题】下面,选择要引用的标题,如本节的标题(6.7 使用交叉引用)。 (6)......>> 问题七:Word2013中怎样使用交叉引用 在Word中使用交叉引用的方法: 1、启动Word 2013并打开文档,将插入点光标放置到需要添加交叉引用的文字后面, 2、在“引用”选项卡中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交叉引用”按钮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在“引用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的项目类型,在“引用内容”下拉列表中选择需要插入的信息,在“引用哪一个标题”列表框中选择引用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完成设置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在插入点光标处插入一个交叉引用。 注意 如果取消对“插入为超链接”复选框的勾选,则插入的交叉引用不具有链接能力。如果“包括‘见上方’/‘见下方’”复选框可用,勾选此复选框将包含引用项目的相对位置信息。另外,单击“插入”按钮后,如果还需要创建其他交叉引用,不必关闭对话框,在文档中直接选择新的插入点后继续插入即可。 3、单击“关闭”按钮关闭“交叉引用”对话框后,标题文字 *** 入到了当前插入点光标之后,按住“Ctrl”键单击文档中的交叉引用,将跳转到文档中引用指定的位置, Word中使用交叉引用的注意事项: 如果需要对创建的交叉引用进行修改,在文档中选择插入的交叉引用后再次打开“交叉引用”对话框,选择新的引用项目后单击“插入”按钮即可。 问题八:请教一下,worD中插入“交叉引用”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到? Word中的交叉引用是就把Word中插入的或自动生成的编辑引用到文档中,前提是被引用的对象必须是Word中标准的相关编号,如Word的多级编号生成的章节号,插入题注的表格号、图表编号等。 先说前提,以表格编号为例,用插入题注的方法插入,某一表格的编号为“表4 某某表”,这个表4,它是根据Word文档中前面已插入了3个表格题注自动生成编号“表4”。以后如前面的某一表格删除了,它就会自动变成表3;反之,前面增加了表格,并插入了表格的题注,表4会自动变成表5,依次类推。以达到文档自动化的目的。 再说交叉引用,还是以前面所说的表4为例,在文档中某处提到了表4 ,比如写到“具体数据见表4”,这里这个表4你不是用输入文字的方法输入,而是插入交叉引用,交叉引用中选择表格类,再列表中找到表4,并选择它。这样文档的表4就是一个交叉引用了。如前所述,当表4自动变成表3或表5时,交叉引用的地方也会自动跟着变化。当然前面所说的这些自动变化并不会马上显示出来,而是在保存后或打印时才能体现出来。 总之用好Word的自动化功能不仅可节省很多编辑时间,而且还可避免编辑文档时顾此失彼的现象。 问题九:如何在Word文档中添加交叉引用 1、设置交叉引用源:如,标题、脚注、书签、题注等; 2、设置交叉引用:插入--链接--交叉引用,在对话框中设置,“引用类型”、哪个引用源、需要的“引用内容”。 问题十:word里面的交叉引用怎么用 ? 有时在页眉、页脚中需要出现章节的标题,这时就可以使用交叉引用了。只是为了编辑的方便。 一般应该用分节符分开前后的章节叮可以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