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旅行业发展的实际分析旅行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途。1、旅行社数字化、互联网化转型继续深度推进疫情使得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根基和业态已经发生质变,旅游消费习惯与心理更加多元。旅行社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构建自己的数据平台,对于游客旅游和消费偏好进行分析,探索需求点,并按需求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群体来开发旅行社旗下细分产品,满足游客需求。而互联网化,则需要旅行社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疫情期间,虽然旅游业务不能如常开展,但是旅行社仍能通过丰富的数字化媒体手段持续和游客保持互动,让游客充分了解精彩的旅游产品,激发了游客旅游热情,为瓶颈窗口期快速实现旅游收入实现做好前期准备,形成理想的服。2、旅行产品种类的丰富和质量提升成为重要增长抓手新型旅行产品,从而提升旅行体验,提高旅游质量。例如,与各地方政府深度合作,为游客提供多种短途深度游产品。面对教育双减的政策,旅行社为学生群体提供不同主题的夏令营、冬令营的研学活动。对于十分有市场发展潜力的老年旅游,旅行社提供多种产品的同时,关注满足软性服务、适老化配套应急设施等老年人旅游消。3、复合型人才将在企业竞争中扮演更决定性的作用后疫情时代下,旅行社网络化的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互联网现代导游复合型人才来作为支撑,与此前的人力素质模型有很大的区别。在网络化转型发展过程中,以导游现场工作场景的直播或精彩讲解片段剪辑录播的方式,构建起旅行社和导游专属的网络频道,来积聚大批线下粉丝,以至会有粉丝慕名而来抱团参游,从而为旅行社增加营销渠道和获客能力。因此,旅行社需要快速扩充具备新媒体素养、社群营销等能力的新型人才,并需确保整个组织架构在全新能力的注入下以新的模式和理念流畅运行。能否吸引这样的专门性人才,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旅行社企业的业绩走向和疫情缓解后的爆发力度。
1、经济收入大幅下降
这是最主要的因为我国旅游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的数字是蛮惊人的。在短期时间内,由于疫情的发展状况非常严峻。近期旅游行业几乎处于停滞发展状态。
这数字令人惊诧。往往在短期内很难恢复。而且旅游产业往往能带动起其他发展产业。更有甚者,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影响。可能有些地方比较贫困,但是他们的旅游资源发展甚好。因为这次疫情,几个月没有经济收入。可能他们会另辟蹊径,因此旅游行业不得不萎缩一段时间。
2、对其他国家旅游产业的经济收入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国外有一些地方,是旅游开发的主要产地。由于全国疫情的影响,在国外也受到了重创。在国外一些群众聚集的大型活动也受到了严重制约,娱乐场所关闭,经济收入渠道被切断。
3、对于旅游主体开发者以及景区周围经营者的影响
旅游所包含的经营主体特别多,包含餐馆,住宿,旅行社等等主体,由于景区关闭,旅游人次减少,他们的生意也不好做。有的严重的可能导致经营不下从而倒闭。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旅行社数量、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在线旅游交易额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03年始发于中国的SARS疫情蔓延全球,中国成为受灾最大的国家,2002年11月-2003年7月期间,中国确诊病例7429例,死亡病例685例, 死亡率高达9.2%。 回顾2003年的SARS疫情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影响,人们的出游大幅减少,当年国内的出游游客流同比下滑13%。
整体旅游业的收入增速降低了28%,黄山、泰山、峨眉山等著名国内景区也大受疫情影响,客流量出现下滑,而在2002年的客流量增长超过50%,对比之下,可见SARS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 除了国内游客的减少,出境游也受到严峻的影响。
2002年,中国大陆入境客流每个月在800 至900万人次之间,在2003年3-6月SARS的高峰期,入境客流急速下降至500至900万人次每月,虽然2003年7月SARS疫情已基本消灭,但直到8月中旬,入境客流才逐渐恢复至常态,目前是国内游客都在家里防控肺炎病毒而国外游客也基本全部停滞,可见,在疫情消灭之后,人们对出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截至2020年2月14日11时,本次中国的肺炎疫情在全国累计确诊病例63932例,疑似病例10109例,累计死亡病例 1381例,死亡率约2.16%。
相较于SARS,本次肺炎疫情的死亡率远低于SARS,但确诊病例却远高于SARS,可见肺炎疫情的形势更为严峻,叠加多地封城封路,企业延期开工,对全国的经济有非常较大的影响,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型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受影响的程度应该远远大于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1、研究背景。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迅球向全国蔓延,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现有资金无法维持企业的生存,许多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重大损失,文旅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文旅企业原计划表节期间迎来业务高峰,但受到疫情的影响,游客数量和收入增长都成了泡影,“携程”“去哪儿”等大企业通受亏损,中小型企业难以继续维持。无法赚取收入,酒店无人光顾,文旅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如何帮助文旅介业摆脱困境,不仅是相关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果,通过实际调研收集疳情背量下文旅企业的相关信息,为文旅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恢复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2、研究意义。助力文族企业走出疫情困境本次研究以疫情为背景,力求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此次疫情对于企业的景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措施,促进文旅企业更快走出寒冬,恢复文施产业生机。完善文旅产业危机治理体系。在疫情基本稳定后,文旅产业虽在艰难中逐步恢复,但一直没有实现完全正常运转。通过分析文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完善我国文旅产业危机治理体系提供意见。
最近这两周,欧洲的多个国家以及北美逐渐开始复工了。然而,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地,感染的人数仍然在持续攀升,其中一些国家的新增病例数在两个星期内翻了倍。就在上周,世卫组织宣布,继欧洲之后,美洲地区成为疫情的新“震中”。可以说,这次疫情的暴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而且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多米诺骨牌会不会出现“回潮”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不少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开始重新做打算。此前大家只是觉得,扛过这段就好了,但现在得调整思路了,得琢磨如果跟疫情长期共存,怎么能杀出一条出路来。旅游业,可能就是一个不得不做出改变的行业。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指出,这次疫情将会给人们的旅行习惯,带来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变。Airbnb的创始人BrianChesky,管这种改变叫做“旅行的再分配”。我们先来说说,为啥旅游业可能是个不得不改变的行业。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旅游行业是一个受冲击格外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外伤”,我们都能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需求锐减。就拿航班来说吧。国际旅行数据提供商OAG做了一个统计,进入五月,全球航班的数量相比起去年下降了70%左右。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欧洲,5月航班数量同比下滑接近85%。像是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去年4月总计承接了680万的旅客,今年4月只有20万人;而美国的交通安检部门呢,去年4月经手的旅客有7000万,今年只有320万。相比起欧美,中国的情况当然好很多,不过从数据来看,恢复的过程仍然路漫漫。根据OAG的统计,截止到5月份,中国航班数量相比起去年仍然低30%。不过,如果单看需求的下降,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件事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旅游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抗压能力比较弱的行业。需求锐减,是旅游业的外伤;旅游业自己本身的脆弱性,也同时在制造“内伤”。我们还是拿航空业来举例。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财大气粗啊,毕竟坐一次飞机那么贵,飞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航空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薄到什么程度呢?《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分析,说在国外,如果一趟航班有100个座位,利润有多少呢?利润只有1个座位赚的钱。剩下的99个座位,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成本,比如燃油的费用需要29个座位的收入来覆盖,人员薪水需要20个座位,政府税费需要14个座位,维修费用需要11个座位等等。反正这么算下来,这么一趟100人的飞机,得有99%的上座率才能赚到钱。当然,平均下来没有那么夸张。总体来说,对于国外的航空公司来说,上座率达到2/3,才有赚钱的可能。那咱们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在公众号“蓝翼说”上看到一个分析,说国内一趟航班,从每个乘客身上,也就能赚到一两杯星巴克的钱。如果把国内三大航的利润拿出来,除以运送的旅客人数,你会发现,国航平均运送一个旅客,赚63块;东航赚27块;南航赚20块,而这三大航的业绩已经算非常不错了。当然,这种计算方式比较粗暴,不过通过这笔账,我们能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旅游业的抗打击能力不强。所以你看,为什么我说,旅游业可能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疫情持续,或者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反复暴发,旅游业现在这么脆弱的经营模式,是很难抵抗住这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那么,旅游业具体有啥应对方法呢?难道只能大规模裁员么,缩减成本么?没这么简单。《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引用了Airbnb CEO Brian Chesky的观点,说现在旅游业面临的情况不仅仅是规模缩小。就像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他认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再分配”redistribution,旅游行业需要为“后疫情时代”主动做出调整。什么意思呢?首先是旅行消费的再分配:人们选择旅行的地点,将会本地化、乡镇化。本地化,很好理解。不少国家关闭了国境,或者要求跨境旅游进行隔离,所以很多人就转而选择了国内出游。比如,韩国4月份出去旅游的人里,有四分之三都是国内旅游。相比之下,平时这个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再比如,Airbnb发现,从全球来看,国内预订现在已经占据平台上80%的订单。还有不少人预订离自己家不超过80公里的民宿。《经济学人》分析,这有可能是人们怕隔离策略临时改变;距离近的话,即便隔离政策改变,也能开个车就回家。不过,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国内游客不是替代了国际游客这么简单。国内游的地点,也发生了变化。一句话概括这个变化就是,小镇雄起。你想啊,一个大城市为啥吸引人?不就是生活方式嘛。比如去纽约,得去百老汇看场演出吧?来北京,得泡泡三里屯的酒吧吧?但是疫情之下,大部分人可能更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摘了口罩,享受一下自然风光。更何况,展览、演出、社交场所本来也恢复得缓慢。这么一来,大城市的吸引力就下降了。《经济学人》观察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农村乡镇或者更偏远的地区旅游。比如,在美国,酒店连锁IHG,生意最好的酒店都是海边的;美国南部一些海边景点,入住率甚至高达六成。Brian Chesky认为,其实这种从城到乡的旅游偏好,本来就是一个长期趋势。只不过,在疫情发生之前,他预计这种趋势得二三十年才能成气候,没成想,疫情让它大大加速了。游玩的地点变了,人们策划出行的方式,也变了。过去出门旅游,大部分人会提前做规划,比如提前几个月、半年。但《经济学人》采访的一位旅游业专家指出,人们现在预订机票,要么是提前特别久,要么就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一刻。这位专家甚至开玩笑说,以前有人last minute最后一分钟预订,现在的做法可以算是last second最后一秒预订。背后的原因是担心疫情变化打乱出行计划嘛。
1、研究背景。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迅球向全国蔓延,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现有资金无法维持企业的生存,许多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重大损失,文旅企业更是首当其冲。文旅企业原计划表节期间迎来业务高峰,但受到疫情的影响,游客数量和收入增长都成了泡影,“携程”“去哪儿”等大企业通受亏损,中小型企业难以继续维持。无法赚取收入,酒店无人光顾,文旅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如何帮助文旅介业摆脱困境,不仅是相关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果,通过实际调研收集疳情背量下文旅企业的相关信息,为文旅企业早日摆脱困境,恢复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2、研究意义。助力文族企业走出疫情困境本次研究以疫情为背景,力求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此次疫情对于企业的景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措施,促进文旅企业更快走出寒冬,恢复文施产业生机。完善文旅产业危机治理体系。在疫情基本稳定后,文旅产业虽在艰难中逐步恢复,但一直没有实现完全正常运转。通过分析文旅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完善我国文旅产业危机治理体系提供意见。
1、经济收入大幅下降
这是最主要的因为我国旅游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的数字是蛮惊人的。在短期时间内,由于疫情的发展状况非常严峻。近期旅游行业几乎处于停滞发展状态。
这数字令人惊诧。往往在短期内很难恢复。而且旅游产业往往能带动起其他发展产业。更有甚者,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影响。可能有些地方比较贫困,但是他们的旅游资源发展甚好。因为这次疫情,几个月没有经济收入。可能他们会另辟蹊径,因此旅游行业不得不萎缩一段时间。
2、对其他国家旅游产业的经济收入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国外有一些地方,是旅游开发的主要产地。由于全国疫情的影响,在国外也受到了重创。在国外一些群众聚集的大型活动也受到了严重制约,娱乐场所关闭,经济收入渠道被切断。
3、对于旅游主体开发者以及景区周围经营者的影响
旅游所包含的经营主体特别多,包含餐馆,住宿,旅行社等等主体,由于景区关闭,旅游人次减少,他们的生意也不好做。有的严重的可能导致经营不下从而倒闭。
2003年始发于中国的SARS疫情蔓延全球,中国成为受灾最大的国家,2002年11月-2003年7月期间,中国确诊病例7429例,死亡病例685例, 死亡率高达9.2%。 回顾2003年的SARS疫情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影响,人们的出游大幅减少,当年国内的出游游客流同比下滑13%。
整体旅游业的收入增速降低了28%,黄山、泰山、峨眉山等著名国内景区也大受疫情影响,客流量出现下滑,而在2002年的客流量增长超过50%,对比之下,可见SARS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巨大。 除了国内游客的减少,出境游也受到严峻的影响。
2002年,中国大陆入境客流每个月在800 至900万人次之间,在2003年3-6月SARS的高峰期,入境客流急速下降至500至900万人次每月,虽然2003年7月SARS疫情已基本消灭,但直到8月中旬,入境客流才逐渐恢复至常态,目前是国内游客都在家里防控肺炎病毒而国外游客也基本全部停滞,可见,在疫情消灭之后,人们对出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截至2020年2月14日11时,本次中国的肺炎疫情在全国累计确诊病例63932例,疑似病例10109例,累计死亡病例 1381例,死亡率约2.16%。
相较于SARS,本次肺炎疫情的死亡率远低于SARS,但确诊病例却远高于SARS,可见肺炎疫情的形势更为严峻,叠加多地封城封路,企业延期开工,对全国的经济有非常较大的影响,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型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受影响的程度应该远远大于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旅行社数量、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消费、在线旅游交易额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最近这两周,欧洲的多个国家以及北美逐渐开始复工了。然而,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地,感染的人数仍然在持续攀升,其中一些国家的新增病例数在两个星期内翻了倍。就在上周,世卫组织宣布,继欧洲之后,美洲地区成为疫情的新“震中”。可以说,这次疫情的暴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而且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多米诺骨牌会不会出现“回潮”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不少行业的从业者不得不开始重新做打算。此前大家只是觉得,扛过这段就好了,但现在得调整思路了,得琢磨如果跟疫情长期共存,怎么能杀出一条出路来。旅游业,可能就是一个不得不做出改变的行业。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指出,这次疫情将会给人们的旅行习惯,带来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变。Airbnb的创始人BrianChesky,管这种改变叫做“旅行的再分配”。我们先来说说,为啥旅游业可能是个不得不改变的行业。我们都知道,在疫情期间,旅游行业是一个受冲击格外大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外伤”,我们都能看到,也很容易理解,就是需求锐减。就拿航班来说吧。国际旅行数据提供商OAG做了一个统计,进入五月,全球航班的数量相比起去年下降了70%左右。在疫情较为严重的美国和欧洲,5月航班数量同比下滑接近85%。像是伦敦的希思罗机场,去年4月总计承接了680万的旅客,今年4月只有20万人;而美国的交通安检部门呢,去年4月经手的旅客有7000万,今年只有320万。相比起欧美,中国的情况当然好很多,不过从数据来看,恢复的过程仍然路漫漫。根据OAG的统计,截止到5月份,中国航班数量相比起去年仍然低30%。不过,如果单看需求的下降,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件事对于旅游业的冲击。旅游业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抗压能力比较弱的行业。需求锐减,是旅游业的外伤;旅游业自己本身的脆弱性,也同时在制造“内伤”。我们还是拿航空业来举例。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财大气粗啊,毕竟坐一次飞机那么贵,飞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费服务。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航空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行业,利润薄到什么程度呢?《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分析,说在国外,如果一趟航班有100个座位,利润有多少呢?利润只有1个座位赚的钱。剩下的99个座位,覆盖了各种各样的成本,比如燃油的费用需要29个座位的收入来覆盖,人员薪水需要20个座位,政府税费需要14个座位,维修费用需要11个座位等等。反正这么算下来,这么一趟100人的飞机,得有99%的上座率才能赚到钱。当然,平均下来没有那么夸张。总体来说,对于国外的航空公司来说,上座率达到2/3,才有赚钱的可能。那咱们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在公众号“蓝翼说”上看到一个分析,说国内一趟航班,从每个乘客身上,也就能赚到一两杯星巴克的钱。如果把国内三大航的利润拿出来,除以运送的旅客人数,你会发现,国航平均运送一个旅客,赚63块;东航赚27块;南航赚20块,而这三大航的业绩已经算非常不错了。当然,这种计算方式比较粗暴,不过通过这笔账,我们能很直观地理解,为什么旅游业的抗打击能力不强。所以你看,为什么我说,旅游业可能不得不做出改变:如果疫情持续,或者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反复暴发,旅游业现在这么脆弱的经营模式,是很难抵抗住这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那么,旅游业具体有啥应对方法呢?难道只能大规模裁员么,缩减成本么?没这么简单。《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引用了Airbnb CEO Brian Chesky的观点,说现在旅游业面临的情况不仅仅是规模缩小。就像我们在开头提到的,他认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再分配”redistribution,旅游行业需要为“后疫情时代”主动做出调整。什么意思呢?首先是旅行消费的再分配:人们选择旅行的地点,将会本地化、乡镇化。本地化,很好理解。不少国家关闭了国境,或者要求跨境旅游进行隔离,所以很多人就转而选择了国内出游。比如,韩国4月份出去旅游的人里,有四分之三都是国内旅游。相比之下,平时这个比例只有一成左右。再比如,Airbnb发现,从全球来看,国内预订现在已经占据平台上80%的订单。还有不少人预订离自己家不超过80公里的民宿。《经济学人》分析,这有可能是人们怕隔离策略临时改变;距离近的话,即便隔离政策改变,也能开个车就回家。不过,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国内游客不是替代了国际游客这么简单。国内游的地点,也发生了变化。一句话概括这个变化就是,小镇雄起。你想啊,一个大城市为啥吸引人?不就是生活方式嘛。比如去纽约,得去百老汇看场演出吧?来北京,得泡泡三里屯的酒吧吧?但是疫情之下,大部分人可能更想找个没人的地方,摘了口罩,享受一下自然风光。更何况,展览、演出、社交场所本来也恢复得缓慢。这么一来,大城市的吸引力就下降了。《经济学人》观察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农村乡镇或者更偏远的地区旅游。比如,在美国,酒店连锁IHG,生意最好的酒店都是海边的;美国南部一些海边景点,入住率甚至高达六成。Brian Chesky认为,其实这种从城到乡的旅游偏好,本来就是一个长期趋势。只不过,在疫情发生之前,他预计这种趋势得二三十年才能成气候,没成想,疫情让它大大加速了。游玩的地点变了,人们策划出行的方式,也变了。过去出门旅游,大部分人会提前做规划,比如提前几个月、半年。但《经济学人》采访的一位旅游业专家指出,人们现在预订机票,要么是提前特别久,要么就是拖到不能再拖的最后一刻。这位专家甚至开玩笑说,以前有人last minute最后一分钟预订,现在的做法可以算是last second最后一秒预订。背后的原因是担心疫情变化打乱出行计划嘛。
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借疫情之际,我们有效优化了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的脱虚向实,避免了大量的资源空耗,推动了经济的良性转变。
一、疫情期间,因为我国有效控制了病毒的传播,推动了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回流,各类制造业的订单一涨再涨,实业经济有效振兴,并且打击了美国贸易战的险恶用心,阻断了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途径,东风压倒西风,风景这边独好,彰显了优越性,提振了民族情怀。
二、疫情期间,我国的防疫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民全城连续核酸,一针二针三针疫苗,境内境外隔离酒店,铺天盖地防疫人员。疫情对我国疫苗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特定住宿行业均产生了广泛和持续的影响。同时有效扭转了过去多年中我国医疗资源持续向少数大城市集中的顽疾,全民疫苗的普及对医疗资源的下沉起到了重要且持久的正面作用。疫情期间,医疗资源得到集中有效使用,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大病小病蜂拥而至三甲医院造成的拥堵问题。不仅提振了健康经济,还优化了医疗经济结构。
三、疫情期间,随着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持续改善,多年以来困扰我国的用工荒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据调查,部分长年存在招工难、招工贵的企业纷纷表示招到了工人,实现了劳动要素的优化。同时,疫情期间打击教培,减少无意义的资源投入和内卷,成功优化了教育资源、人力资源配置,劳动力供给和市场需求不对口的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疫情期间,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高房价等痛点终于得到处理,多个城市的房屋价格出现下滑,成功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对房地产经济挤压实体经济的问题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使得经济脱虚向实。
五、虽然疫情期间也造成了一些餐饮、旅游等行业出现了暂时性困难,但是这些产业在多年的积累中有着丰厚的时代红利,他们有私家车可以出去拉活,或者通过将自己闲置的房产出租,收入并不低,都是很幸福的。
在疫情下,实体经济是全面向好,一片大好,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我们老百姓要体谅朝廷的难处,苦一苦自己,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可以多看看(世界经济探索)期刊上的文献吧
题目是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写论文参考以下几点:
大一的论文应该不难,只要用心,很快就可以完成,加油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