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论文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参考文献

论文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论文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D.Adlerblum,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p.80.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标题如何写,我觉得这个就写幼儿习惯养成。

【摘 要】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关键词】幼儿课堂 良好生活习惯 培养技巧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三、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四、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六、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范文网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七、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论文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生活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概念时,教师也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活动整合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主题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老师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都具有爱模仿的天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管是电视里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不管是人类还是小动物,他们都会会刻意地去模仿。幼儿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好的、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平时所讲的话,和一些口头禅都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并学会,幼儿的年龄小,对事物的好坏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话语都会给他们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

三、注重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方法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虽然在自控能力方面比小班幼儿有所提高,但他们不能像大班的幼儿一样提醒自己遵守各项生活常规,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把幼儿分成四个阶段――中班A期、中班B期、中班C期和中班D期。

1.在中班A期(刚进中班1―2个月),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好,因此老师就要充当起“提醒者”的角色,采用“提醒法”,比如:每次吃饭前,我们都要告诉幼儿饭前要洗手,洗手时衣服的袖口要提起,不能弄湿;吃饭时要注意保持“三净”(碗面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饭菜要吃完,不能倒掉等等,在吃饭时,还要多提醒幼儿该怎么做,同时教师还要加以示范指导。

2.到了中班B期(进中班后3个月左右),幼儿基本已经适应了中班的学习生活,对在园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活动的要求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却不清楚老师为什么要他们遵守这些生活常规,这时老师可通过一些“故事引导法”帮助幼儿了解遵守生活常规的重要性,如:教师可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通过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幼儿随便倒剩菜剩饭、乱扔饭菜的行为就会明显减少。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活动常规。当然在这期间,老师仍然需要提醒幼儿,只是次数应该减少。

3.到了中班C期(进中班后4―5个月),这一时期幼儿已经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对一些生活行为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对荣誉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赛激发法”来让他们遵守游戏规则,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睡觉时,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鞋子放得更整齐、谁能最先睡着;在玩积木等玩具时,比一比谁的座位下面没有掉下的积木、谁会主动送积木回家等,再给表现好的幼儿以表扬,使他们更积极地遵守各项生活常规。另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说简单的规章制度,如:让幼儿自己先说说我们应该怎么洗手,大家再根据自己说的要求一起执行,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自觉遵守生活常规。

4.在中班D期(中班第二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欣赏法”进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如在组织幼儿午睡活动前,要幼儿学习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参观其他班级整齐有序的床铺,使其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的午休起床之后自己学会整理床铺。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棉被叠整齐,使午睡室变得整洁时,教师再组织其他班级的幼儿来参观,使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利用家长园地、家教知识讲座、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要在幼儿养成教育指导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由获得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到此种行为的初步习得,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密切家园合作,双方持之以恒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特别是那些对教师有畏惧心理的孩子,教师应用一种开放性观念,充分了解幼儿外显的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从而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果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过低,只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去做判断,毋庸讳言,在误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行使的教育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相反,还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文摘要】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重要,好的习惯将会使人受用一生。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期,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幼儿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我们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最佳时期。坏毛病难改,习惯成自然。论文着重分析了幼儿各种不良习惯如:生活、环境、行为、卫生、情感、作息、劳动等一系列习惯的原因,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论文分为七大观点来进行论述,总体而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釆用科学的、适宜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和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养成,在幼儿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使一个人终生受益。苏联教育家马卡柯曾经说过:"如果在儿童期的早年,不能给予合理的教育,使儿童养成不良的意识和行为习惯,那就会给以后的再教育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困难"。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现状怎样?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幼儿园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脑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有乱扔纸屑、不爱惜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有爱睡懒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不遵守纪律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已有的,任性、不友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现在都是第二代独生子女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呢?很多家长却违背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观点。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等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品质、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更没有花时间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慢慢改变;二是祖辈的过于娇宠、纵容、迁就、有求必应,致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任性、霸道、等不良行为习惯,反而使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受挫折、不敢尝试、生活自理能力差;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教师和这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往往在交往初始阶段就建立起不良的师幼关系,这种关系会对幼儿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会进一步对师幼关系恶化。教师作为教育者,应主动引导幼儿发展,而不应为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所牵制。因此,教师应增强发展性反应意思,对于具有不良行为特征的幼儿要有耐心、有恒心,并且要经常对自己与班级的幼儿关系进行反思。其实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学前五大类基础的认知,还要对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看护,例如:饮食、睡眠、盥洗、卫生、疾病预防、安全等。相对于读书写算而言,这无疑都是我们的基础工作。这些生活上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例如,我班上的保育员会每隔两三天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叠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自己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摘 要】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关键词】幼儿课堂 良好生活习惯 培养技巧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三、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集体教学活动中,可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自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如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欠佳,在日常活动中有些幼儿不注意卫生,经常爬地上,小手到处乱摸弄得很脏。针对这种情况,可选择了幼儿易懂的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幼儿在自理、技能方面的习惯有所形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独断,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为主,可开展争做文明的小朋友活动,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较好地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习惯;大班幼儿在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主动帮助别人的这些习惯还不是很明显。可组织社会活动多去观察,较好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训练,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一次游戏,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事,因此我们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四、利用游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区游戏时,孩子们不爱护玩具和游戏材料,经常把玩具和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又不收拾。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游戏前告诉幼儿,玩具宝宝们和我们是好朋友,它们害怕摔坏身体,我们小朋友们要保护它们、爱护它们,千万别把它们扔在地上,好吗?游戏后提醒幼儿:玩具宝宝们要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把它们送回去吧!这样孩子们及时把玩具、活动材料摆放整齐了。五、结合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如果幼儿成长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对幼儿的习惯培养,对每一项要求,我们都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让幼儿看得懂,学得会,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幼儿具有成就感。六、教育孩子不要偏食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过多连续吃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并予以拒绝等。(范文网 )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到。要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特别注意不要用欺蒙哄或强制性方法让孩子吃某种食物,这是会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不如暂时放一马,停一餐,待他肚子饿了,情绪愉快了,再引导他进食。七、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教师应树立幼儿与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大教育观。对幼儿来说,家庭影响尤其为大。很多幼儿在学校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是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却苦苦无法。因此,我们不但在学校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论文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论文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记得有一次下课我无意中走进教室,看见有两位小朋友坐在桌子上谈话。我当场批评了他们,过后其中的一位孩子悄悄的说:“老师有时也坐在桌子上讲话。”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仔细一想,自己也确实有过这样的现象。我就对这位小朋友说:“真的?你怎么不早点给我指出这个坏毛病呢?今后,我们互相监督,不让坏毛病再出来好吗?”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因此,对部分只注重学习知识的家长,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A、一天教会你的孩子写10个字。B、帮助孩子10天改掉一个坏毛病,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数家长会笑着选择后者。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习惯”是指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新《纲要》、《规程》,从儿童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幼儿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 3.不愿上幼儿园 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需要以身以身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老师,也不能独占玩具、睡觉、吃饭、排便等生活方式都变化了。家长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变化,来开导、激发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能使其在心理上、行动上提高一步。相反,如果家长忽视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家里骄纵任性、依赖性强的孩子到幼儿园后会遇到许多困难。 4.偏食厌食 偏食: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 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臊,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5.喜欢说谎 说谎是儿童常见的行为,也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由于年龄小,孩子不能区分真实与想象,理想与幻想的不同,有时他是在表达自己的意向,可在大人看来像是在说谎。儿童在4岁以前是把父母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与错的标准。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认为妈妈一定会生气。这时他就会说:是猫把碗打碎的。这个年龄阶级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自己说谎行为的性质的。 6.好发脾气婴儿一出生,就经常大声哭闹,手脚乱动,这种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孩子脾气暴躁是后开形成的。其原因很多,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求而不得,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有时还会产生怀恨心理。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等等。众所周知,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习惯是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因此,教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来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看法: (一)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如早上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接受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时要向对方说“对不起”;离园时要与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等。 3.榜样教育,巩固形成 幼儿在活动中,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现象。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这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1.课程生活化,活动游戏化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幼儿在三岁—六岁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 2.鼓励为主,少施惩罚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3.态度温和,切忌粗暴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他们,而不是粗暴地训斥他们,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三)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拥有健康的人格,才拥有健康的人生,快乐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强化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我们留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

  • 索引序列
  • 论文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参考文献
  • 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研究论文
  •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
  •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