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汽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VOL.17, No.l(1995), 109--120;
12、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1]陈清泉, 詹宜君. 21 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靳立强, 王庆年, 宋传学. 电动轮驱动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试验验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37(4): 745-750
[3]张媛媛. 采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喻凡, 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李白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韩力群.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郭孔辉. 汽车操纵动力学原理.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8]曹秉刚, 张传伟, 白志峰等.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1): 1-5
[9]余志生.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0]房阳.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1]金陶胜,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研究及其GIS实现[R],2000第五期
[12]何东全、郝吉明、傅立新等,应用OSPM模式进行澳门街区峡谷污染评价[R],环境科学学报,1999,19(3),256-261
[13]廖玉麟:数学物理方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4]吕先进,时间序列关联维数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2002(7): 77-80
[15]武喜怀,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 :69270.
[16]张起森、张亚平,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156-159
[17]王红云,浅谈防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之责任[J],环境教育,2008(7) : 75276.
[18]熊慕慕,机动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43.
[19]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 16(2) : 118-122.
[1]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J].汽车科技.2007(06).
[2]杨孝纶,刘晓康,汪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J].变频器世界.2007(07).
[3]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下)[J].汽车科技.2008(01).
[4]余群明,石小波,王雄波,杨振东.电动汽车技术(5)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大众用电.2008(05).
[5]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1).
[1].范从山.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及发展展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03
[2].祝占元.电动汽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9
[3].高义民.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陈世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刘长江.充电站之战电动汽车新机遇[J].第一财经周刊.2010,4
[1]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01:71-81+127.
[2]罗布·恩德勒,沈建苗.客户体验:特斯拉的取胜法宝[J].IT经理世界,2014,18:38-39.
[3]李美霞.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及市场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朱成章.对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质疑与思考[J].中外能源,2010,09:11-15.
[1]姚时俊.汽车美容与装饰[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熊靓.黄金产业汽车美容养护[J].中国科技财富.
[3]朱为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汽车.
[4]耿莉敏,我国汽车美容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技术经济,2006.3.
[5]姚时俊,闫彬,汽车美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6]赵伟,浅谈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科学时代,2010.6.
[7]王永茂,中国后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1]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
[2]韩典.连锁超市品类优化管理特征及关键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张明泉,李超.6S现场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理论纵横,2011.
[4]魏仁干.基于顾客满意的多项目排队问题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04.
[5]陈俊宁.社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6]周勇.中国便利店的`当下困境与发展潜力,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
[7]胡艳英.美陈展示-超市的新营销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4.
[8]周越.浅析大型超市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设计科学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1]林文立.浅析汽车美容装饰现状与发展.《大众汽车》,2014年1期.
[2]薛振刚.浅谈汽车美容装饰的发展趋势.《中外企业家》,2012年17期.
[3]晏承平.浅谈亮洁汽车美容店服务营销优化策略.《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年9期.
[4]覃维献.汽车美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4.
[5]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8.
[6]樊伟伟.汽车美容与汽车用品店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7.
[1]朱则刚.我国的汽车销售及其未来趋势[J].城市车辆,2008(08)
[2]马文斌.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王蕾.我国乘用车市场影响因素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4]王瑶.市场营销基础实训与指导[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刘怀连.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
[6]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7]霍亚楼.汽车营销实训(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
[1]李磊.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2]陈皓颖.简析汽车4S店的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53-154.
[3]瞿曼丽.试论汽车4S店财务管理的重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75-176.
[4]雷云华.汽车4S店财务监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4,05:55-56.
[5]李磊,简晓春.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499-500.
[1]韩通.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与展望[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175-178.
[2]苏晖.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C].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三),2005,12:139-157.
[3]韩旭萍.浅析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现状及其创新方向[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1.
[4]马春阳,侯建坤.汽车销售新模式-4S店集群[J].上海汽车,2007,11:32-35.
[5]曹献存.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4.
[6]杨伟龙.博客营销建立、管理、活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1
[1]叶旋.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罗婷劼,周霞.浅谈职业意识教育与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4]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5]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6]王凤兰.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邓闰姝,李小慧,吴广平,关于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51-53
[2]沈爱华,张小妹,朱止平,浅谈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J],职业技术,2010,(14);193
[3]王东林,陈羡矾,黄芝林,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1-53
[4]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5]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之我见[J]教育学院出版社,2011,(8);51-53
[6]刘百慧,路引明,江止清,对提高汽车文明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9,(25);193
[7]陈可明,林小东,袁小顺,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内在联系研究[J],华南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7);51-53
[8]刘玲秀,吴国斌,李佳佳,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区别分析[J],职业技术学院,2009,(15);193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181~183
[2]郑也夫,轿车文明批判,光明日报,1994.8.9.
[3]顾翔华.繁荣汽车文化,构建和谐汽车社会[J]时代汽车,2013(10)
[4]张国方.论车文化的形成标志及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5]赵亚夫.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8]本书编写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9]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01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2.1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28.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2.2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 一、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充气大约需要0.03秒,非常快的充气速度对确保当乘客的身体被安全带束缚不动而头部仍然向前行进时,安全气囊能及时到位。在头部碰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气体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确保让人的身体部位缓慢地减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速度变化大,为了保护乘客和驾驶员,迅速在人与碰撞物之间弹出气囊以吸收人撞在硬物上的能量,从而降低对人的伤害。 二、安全气囊的发展 1.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安全气囊的雏形是美国人 Jhon.W.Hetrick 发明的安全气垫,1952 年 Hetrick 发明了他自己之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这是一种纯机械装置,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压缩空气贮存在一个压力容器中,连接着弹簧的质量块用来感应汽车的减速度。当质量块产生位移时,能打开一个阀使压力空气从压力容器中冲出来,以使气囊膨胀。气囊可装在方向盘中、手套箱门上、仪表板上部以及前排座椅的靠背。早期的空气囊主要用于与其它安全装置一起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1960 年,安全气囊技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并转为民用。安全气囊由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John・Hotrich )发明,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阿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1952 年,在遭遇一次事故后,他萌发了设计撞车安全装置的想法。在这次事故中,约翰为躲避一个障碍物而猛打方向盘进行制动,他和妻子都用手臂本能地保护坐在前座中间位置上的女儿。这次事故后他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方法来保护乘员,两周之后他绘好了设计图纸交给了代理人,这份图纸确定了今天安全气囊的雏型。1953 年 8 月 18 日,他获得了" 汽车缓冲安全装置" 的美国专利。从此汽车安全气囊现世了。 2.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992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FS-01 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近年来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智能型安全气囊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系统。 这种气囊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和乘员状况来调节气囊的工作性能。智能型气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先进的传感系统和电子运算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刻内能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方位,乘员的身材、体重、位置,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智能气囊系统根据原有探测的信息作出判决怎样调节和控制气囊的工作性能,使气囊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果。 三、安全气囊的应用及注意 1.安全气囊的应用 安全气囊属于烟火类(PTI)器材,无论是装配、储存、使用以及运输,都必须按照有关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爆破器材法”的规定来处理。 安全气囊是一种一次性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允许在装车后进行任何试验。汽车若无碰撞事故正常行驶长达10年时,应更换新的安全气囊系统。 驾驶员和前座乘员安全气囊已成为轿车生产中的标准设备,作为正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措施,安全气囊正往多样化去发展,侧面碰撞气囊正在迅速发展。不同设计形式的侧碰撞气囊可分别安装在坐椅靠背外侧、车门中部、车身中立柱、车身顶部与车门交界部位。这些安装在不同部位的侧碰撞气囊可分别起到保护乘员头部、胸部和臀部的作用。目前在研制的新型保护气囊,还有5 种:①安装在转向盘下方膝垫部位的安全气囊可保护下脚正碰撞中免受伤害。②安装在制动踏板下的安全气囊以保护脚和踝关节在正碰撞中免受伤害。③安装在前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气囊以保护后座乘员。④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罩下的安全气囊,保护行人。⑤安装在前挡风玻璃边框的安全气囊以减少行人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头部的损伤。 安全气囊作为碰撞事故中的重要安全措施,但也不能完全依靠,驾驶员还是要提高驾驶水平技术,提高驾驶素质,以防事故的发生,保证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2.安全气囊的使用注意 (1)安全气囊必须和安全带配合使用。安全气囊属于辅助防撞安全装置,只有和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2)注意日常检查。主要检查各碰撞传感器的固定是否牢固,搭铁线部位是否清洁、连接是否可靠,方向盘转动时是否有卡滞现象,以判断方向盘内的SRS螺旋电缆是否完好。 (3)及时排除安全气囊的故障,否则会产生两种严重后果。一种是当汽车发生严重碰撞,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时,它却不能工作。另一种是在汽车正常运行,安全气囊不应工作时,它却突然膨胀展开,给驾驶员和乘员造成不应有的意外伤害,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4)避免高温。安全气囊装置的部件应妥善保管,不要让它承受85℃以上的高温,以免造成安全气囊误打开。 (5)避免意外磕碰和振动。安全气囊传感器等部件对碰撞和冲击很敏感,因此应尽量避免碰撞和冲击,以免造成安全气囊不必要的突然展开。 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您的采纳 汽车乘员离位模拟技术及在儿童碰撞保护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产品的全球化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相应要求汽车安全设备能够在多种工况下保护乘员,尤其是提供对离位情形下乘员的保护。在离位乘员保护的研究中,由于离位乘员的个体差异....汽车安全气囊工作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车内乘员的效用已越来越得到肯定。对安全气囊的研究,尤其是对安全气囊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这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20万套微车安全气囊项目可行性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乘员的安全越来越被主机厂和用户等重视,安全气囊系统作为主要的被动安全措施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普遍作为整车标准装备或选装件。在我国,特别是1999年10月《关于正面碰....汽车驾、乘人员安全气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前碰撞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汽车乘员在前碰撞中的损伤防护一直是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作为一种有效的碰撞损伤防护装置已广泛应用到了现代汽车上。在我国,近十年来汽车交通事故急....安全气囊碰撞数据处理与点火算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来,汽车交通事故每年在全世界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迫使各国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事汽车安全性研究。在我国,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报型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装置,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其控制系统的点火控制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安全气囊试验系统设计及复合管式安全气囊研究 中文摘要: 作为乘员辅助约束系统的组成部分,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效果。随着人们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增高,对安全气囊的研究开发工作成为热点。本文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一个用于气囊....车体与驾驶员检测相结合的气囊点火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 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其研究与开发正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安全气囊的研究中,控制算法是安全气囊技术的关键,是确定引爆安全气囊时刻主要控制手段。作为安全气囊研....汽车正面碰撞驾驶员侧约束系统模型建立与性能优化 中文摘要: 汽车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是威胁人类安全的“第一公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安全意识的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将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对汽车安全性必将提出新....身材矮小乘员在正面碰撞过程中伤害的研究 中文摘要: 汽车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是威胁人类安全的“第一公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安全意识的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将不断地 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的长期增长...上海大众汽车厂只能从德国大众公司迸口高成本的零件进行组装,它所组装的桑塔纳轿车的成本是日本相似进口轿车价格的...www.wsdxs.cn/html/zhengquan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 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 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 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 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 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 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 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 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VOL.17, No.l(1995), 109--120; [12] 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1] 曹德芳.汽车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0-78. [2] 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 徐华东.桑塔纳轿车维修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41. [4] 戴冠军.广州本田雅阁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J].汽车技术,2002,(6):36-38. [5] 石磊.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维修,2002,(9):44-46. [6] 张沈生.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J].汽车维修,2002,(6):6-7. [7] 汤子兴.夏利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自诊系统[J].汽车运用,2002,(1):34-35. [8] 崔吉男.入世与中国轿车业新一轮规模扩张[J].汽车维修,2003,(1):6-8. [9] 刘仲国.现代汽车故障与解码技术[J].汽车维修技师,2000,(6):62-64. [10] 邵松明.汽车维修企业职工培训及改革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1):1-2. [1]田星.ZF汽车零配件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 [2]张福威.东风日产汽车4S店经营管理项目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 [3]王晨辰.W汽车公司营销渠道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胡竞博.大数据时代长安汽车精准营销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5]舒雪琴.B品牌汽车JN店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6]程朕.上海地区二手车营销模式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7]杜艳华.D汽车集团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8]赵胜杰.知豆牌电动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 [9]吕晓萌.LT汽车集团二手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10]程新才.吉利汽车品牌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11]廖志军.广州交通集团汽车修理厂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12]刘青云.汽车营销人员胜任力、激励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13]王镇.国内二手汽车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4]杨佳幸.中国大陆汽车行业的微电影营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15]农嘉骐.汽车品牌年轻化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6]余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及其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7]刘静.互联网+时代汽车品牌的价值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6. [18]姚振宇.特斯拉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 [19]邓艺.北京吉普福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侨大学,2016. [20]胡嘉琦.陕西比亚迪汽车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5. [21]孙海鑫.中国品牌汽车在非洲地区跨文化营销路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 [22]成志兵.比亚迪汽车营销渠道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 [23]廖玉昌.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5. [24]黄琦.广汽三菱SUV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5]郑伟雄.基于IFE-EFE矩阵的A公司汽车配件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26]黄旭明.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 [27]林重延.SN汽车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 [28]赖文亮.清远市4S汽车店营销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29]邢文林.长安汽车河南微车市场营销策略优化[D].郑州大学,2016. [30]王晨.中国与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营销管理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1]常丹.O2O模式下汽车保养HKB项目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2]王艺凝.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3]常燕妮.沃尔沃汽车中国市场品牌营销策略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34]张倩文.基于SCP范式的汽车4S营销模式研究[D].西华大学,2016. [35]朱骥飞.互联网+背景下汽车后市场汽配行业营销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36]林晓冬.关于汽车营销模式转变及创新的探究[J].科技展望,2017,01:232. [37]葛宇静,邓艳宁,林奕诗,李俊伟.我国汽车营销渠道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04:73-76. [38]马健.大众旗下宝莱汽车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4:287-288. [39]韩道静.4S店面向农村市场的汽车营销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2017,03:110-111. [40]乔肖妹.微信技术下的O2O汽车服务营销策略探讨[J].时代农机,2017,01:137-138. [41]甄文媛.传播剧变时代汽车营销如何变招[J].汽车纵横,2017,03:64-65. [42]陆昱男.我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7,01:61-62. [43]罗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技能抽考标准的研究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7,03:239-240. [44]刘政陈.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153. [45]黄茜.高职技能大赛汽车营销策划赛项训练之初探[J].湖北农机化,2017,01:58-59. [46]王毓,石剑飞.基于技能大赛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全国汽车营销大赛”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2:43-46. [47]林家驹.互联网+背景下车辆销售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7,05:17-18. [48]李梦寅.市场调查在汽车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3:76. [49]王彦梅,李佳民.顾客满意战略在汽车营销领域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商论,2017,07:17-19. [50]李飞.利用汽车展作为汽车营销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3:98-99. [51]付昌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17,04:54-55. [52]黄茜.基于汽车营销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汽车营销策划课程改革思路及教学方式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7,02:49-50. [53]黄汉龙.“互联网+”时代技工院校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J].职业,2017,11:78-80. [54]李晓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培训,2017,06:234-235. [55]张秋菊.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以保时捷汽车为例[J].中国培训,2017,06:285. [56]王彦梅,李佳民.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汽车营销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13:8-9. [57]曹园园.中外汽车营销模式比较及其对策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4:131. [58]陈益奎.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汽车,2017,08:50+52. [59]齐睿文.中国品牌汽车营销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7,07:68-69. [60]白彩盛,杨海霞.汽车营销模式的改革探究[J].中国市场,2017,07:128-129. [61]薛东红.区域汽车维修水平对汽车营销的作用[J].时代汽车,2017,10:41-42. [62]陈积志,刘青.中国汽车营销模式整合创新研究--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08:73-74. [63]谢霖.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52-55. [64]豆琨.浅谈体验营销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7,08:68-69. [65]熊宇.汽车电子商务营销[J].电子商务,2017,06:52-53. [66]王硕,徐保云.汽车营销公关改变美国人的汽车生活[J].国际公关,2017,02:82-84. [67]张松泓,郭坤.我国新能源汽车营销模式探究[J].河北农机,2017,05:61. [68]李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7,15:70-71. [69]彭卉,兰伟华.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84-85. [70]吴小平.刍议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建设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4:105-107. [71]彭菊生.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汽车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28-31. [72]康蒙.新形势下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汽车,2017,08:47+49. [73]刘娜翠,杨月锋.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汽车营销学教学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17,03:91-95. [74]李为豪.汽车广告文化及其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5:257. [75]张耀丹.我国汽车营销模式浅析[J].汽车实用技术,2017,09:82-83. [76]纪文煜.“互联网+”互动式汽车营销模式的优势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5:278. [77]汪文忠.互联网+我国汽车产业营销模式创新[J].汽车工程师,2017,05:13-14. [78]李玉婷.浅谈如何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体系[J].时代汽车,2017,12:55-56. [79]赵美红,刘佳庚.新能源汽车营销渠道分析--以辽宁省调研数据为例[J].现代商业,2017,15:28-29. [80]谢萍萍.中国汽车营销渠道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7,04:86-87+119. 汽车营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81]严义章,熊其兴,杨顺芳.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32-35+50. [82]王斌瑜.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109. [83]汪文忠.“互联网+”我国汽车产业营销模式创新探究[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7,05:98-99. [84]本报记者蒋毅棪.东风打造落地自驾新模式开启共享汽车营销新时代[N].通信信息报,2017-04-12C04. [85]刘宇,肖俊涛.“互联网+”互动式汽车营销模式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5,04:76-80. [86]边巍,徐建高,马蕾,张海云.依托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16-19. [87]李雪.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6,02:33-34. [88]杨学成,徐秀秀,陶晓波.基于体验营销的价值共创机理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J].管理评论,2016,05:232-240. [89]张莉.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02:80-83. [90]李钱贵,邓艳宁.我国汽车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02:72-77. [91]杨子扬.中国汽车网络营销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9:98-101. [92]郑蓓,郭文斌.我国汽车营销模式探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6,04:122-126. [93]金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6,09:10-12. [94]周礼鹏.汽车经销商营销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6. [95]李卉依.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品牌的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96]余淞.豪鹏公司汽车动力电池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6. [97]齐宏明.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8]林东东.长春东环一汽丰田4S店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9]解晓宣.汽车4S店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0]刘文龙.上海小糸汽车车灯公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1]李明明.经济新常态下的汽车营销[D].吉林大学,2016. [102]聂强.一汽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开拓西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3]高阳.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奥迪A8L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4]李锐.江淮汽车公司乘用车营销策略改进研究[D].安徽大学,2016. [105]唐守荣.上海大众汽车的品牌忠诚度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 [106]林治辰.北汽新能源公司电动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107]李辛铭.长春信而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8]赵臻.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奥迪A3轿车兰州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09]王世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汽集团营销转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10]钟换嫦.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职汽车营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111]韦怡龙.多核协同营销链评价优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12]战明.汽车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13]吴迪.H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14]刘兴.柳州五菱汽车零部件营销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 [115]邢思思.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116]慈鑫.FT专用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5. [117]杨琳燕.某企业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118]李铖.SVW汽车福建市场整合营销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5. [119]董志华.法雷奥汽车(深圳)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120]高一航.汽车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121]杜锐.V汽车4S店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122]牟晓杰.基于电子商务的福田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123]吴景璐.迈梭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 [124]于泊玲.低碳绿色背景下保时捷新能源汽车在华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125]王军皓.LZHY上海大众4S店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 [126]刘苏.大众品牌进口汽车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127]张中平.中行K分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付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28]李妮娜.福田汽车南美区域国际营销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129]修杨.奥迪汽车中国市场营销策略[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130]邢斌.华晨汽车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沈阳大学,2016. 论文格式说明 (1)题目(仿宋_gb2312,三号字)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或符号,尽量避免用英文缩写。 (2)作者(仿宋_gb2312,小四)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 (3)指导老师(仿宋_gb2312,小四) (4)学校专业、学号(仿宋_gb2312,五号) (5)摘要:200—300字左右(摘要两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摘要的内容应客观真实,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交待相关的研究条件、方法等,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摘要中要突出描述作者所做的工作,不要或尽可能少地出现“介绍”、“总结”之类的词,用“本文研究了……”“本文提出了……” (6)关键字:3—5个(关键字三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 (7)正文(正文字体全部为仿宋_gb2312,小四。但大标题或小标题均加粗) 正文中的序号及标题层次 :文中的各种序号,全部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左起顶格书写。标题层次不宜过多,有标题才有序号,标题层次按第一层1,第二层1.1,第三层1.1.1,第四层1.1.1.1的顺序逐级标明,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分隔,最后一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写法如下: 1 △△△△(章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1.1 △△△△(条的标题,顶格,占一行) 1.1.1 △△△△(顶格,接正文) 1.1.2 △△△△(顶格,接正文) (正文内容要求:1、现状 2、存在问题 3、对策建议)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字体为仿宋_gb2312,五号)注意根据自己的大纲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取舍,即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和组织资料,而不是被资料控制。注意所搜集材料的正确性及用词的规范性。 按照下列顺序排列文章 论文总标题:字体仿宋,字号三号,20字以内,汉字 作者:总标题正下方,字体仿宋,字号小四 指导老师:作者正下方,字体仿宋,字号小四 学校、专业、学号:居中,字体仿宋,字号五号 摘要(“摘要”这两个字仿宋,五号,加粗,顶格):200-300字,仿宋,五号字 关键字(“关键字”这三个字仿宋,五号,加粗,顶格):3-5个词,仿宋,五号字 正文:仿宋,小四(如果包含小标题,小标题加粗) 毕业论文格式 一、 论文的格式要求 1.论文用A4纸打印; 2.论文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一般中文标题在二十字以内; 4.副标题四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5.论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正文均统一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大段落标题加粗; 6.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格式为“第×页 共×页” ; 7.全文行间距为1倍行距 8.序号编排如下: 一、(前空二格)――――――――――――此标题栏请加粗 (一) (前空二格) 1.(前空二格) (1) (前空二格) 二、 内容摘要、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摘要篇幅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一般选用3-4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内容摘要”和“关键词”本身要求用[关键词][内容摘要](综括号、四号、宋体、加粗)。 三、正文部分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字数不少于3000字。 文字要求规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2015年不能写成15年。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其他部分统一使用四号宋体不加粗。“参考文献”本身要求用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五、致谢 致谢 两字本身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内容为四号宋体,不加粗。 如何正确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高速公路因车速高、全封闭等特性,使一些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不适应,那么该如何正确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呢?进入高速公路前检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必须保持足够高的速度行驶,所以在上路前机动车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果不提前预防,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发生故障,极易追尾相撞,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所以出车前必须对车辆进行以下10项内容的检查:1、散热器有无足够的冷却水;2、风扇皮带松紧度及有无损伤;3、机油量和清洁情况;4、轮胎气压是否达到轮胎的充气标准,轮胎有无损伤;5、确认燃料是否充足;6、各部分电器工作是否正常;7、传动部分紧固件是否松动;8、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是否工作正常;9、信号灯系统是否工作正常;10、照明装置的工作是否正常。另外,高速行驶容易造成驾驶员疲劳,出车前要注意休息,以保持长时间行驶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驶至收费站提前准备经过充分准备后,认为完全可以出车了,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启动发动机,驾驶车辆向亮着绿灯或没有禁行标志的收费口靠近,注意要有秩序排队,严禁强行加队,在交费口处领取高速公路通行券,支付车辆通行费。出车时要注意尽量提前准备好零钱,以免收费员找兑时耽误自己的时间。怎么正确进入主干道进入收费站后,认真观察指路板,迅速辨认自己所去方向的上道路口。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后,从匝道口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必须在加速车道上提高车速,尽快将车速提高到50公里/小时以上,用眼睛或从反光镜中观察主车道上的车辆行驶情况,抓住时机安全快速进入主车道,驶入主车道时不能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途中行驶注意哪些事项■掌握好速度概念高速公路的车道一般划分为行车道、超车道和紧急停车道。驾车正常行驶时应走行车道,尽量将视线放远,以适合高速行驶的需要。注意速度表,一般应掌握最低时速不低于50公里,最高时速不高于110公里。■防止疲劳随着高速行驶时间的增长,尤其是车辆很少时,驾驶员信息刺激量减少会造成人的意识下降,产生高速催眠现象,这在行驶时是相当危险的。驾驶员要防止打瞌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服务区休息或驶出高速公路休息,以消除疲劳。■正确使用方向盘及制动器当车速为40公里/小时的时候,要使车辆绕过障碍物需要驾驶员的两臂使出一定的力量转动方向盘,而当车速为100公里/小时的时候,只要稍微用力打方向盘就能使车辆的方向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要稳握轻打,以免车辆失控。高速行驶的车辆不宜采取紧急制动的方法使车辆迅速停下,这是因为即使是制动性能良好的车辆在车速为1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紧急制动,也会发生侧滑现象,使车辆失去控制,发生交通事故。正确的制动方法是先抬起油门,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使车速下降,再轻踏制动踏板,使其降到一定低的速度后,再采取紧急制动的方法,使车辆停下。■保持正确车距高速公路发生的追尾事故,多因驾车过程中不能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造成。有关专家在干燥的柏油路上做车辆制动试验的结果显示,时速为100公里的紧急制动,驾驶员的反应距离为28米,制动距离为84米,两者相加112米为安全行车距离。所以,驾驶员在一般干燥的柏油路面上大致掌握本车的时速与前车的距离数字相等,即时速在70公里时,行车间距离不得少于70米;时速在100公里时间距应保持在100米以上;雨雪雾天或夜间行驶时间距应增加一倍以上。■安全超车超越速度较高的车辆需要的时间较长,超车的距离也相应加长。正确的超车方法要严格掌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在正常行驶道上观察车辆后面有无车辆,如发现后车已打开左转向灯示意超车,应暂停超车,等后车越过自己的车后,再次确认后面是否还有车辆超越自己的车,如没有,打开左转向灯,夜间还需变换使用远近光灯,经几秒钟后再加速进入超车道,确认与要进入的车道前方车辆及后方来车有足够的行车间距后,打右转向灯驶入超车道。严禁在高速公路的起点、终点、硬路肩上、匝道上和匝道出入口处超车。安全驶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边有距出口2公里、1公里、500米及出口标志,在距目的地出口500米时应打右转向灯,驶入减速车道,在出口前要把车速降到40公里以下。由于长时间高速行驶,速度感觉迟钝,不能正确判断车速,这时必须确认速度表。在出口处要事先确认车道,然后降低车速,进入匝道。避免在接近路口处才紧急制动急打方向驶向路口。由于高速现象的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出口处和驶出出口到一般道路上行驶都要低速行驶一段时间,待适应后,方能转入正常行驶。 网上搜集 仅供参考目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比较完善,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避免抄袭《科技传播》杂志 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万方全文收录编辑部直接收稿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2.1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28.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2.2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 汽车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开始走入平常百姓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汽车出现在我们身边,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各种安全隐患被无形放大,人们的生命安全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汽车安全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念。关键词: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 安全新技术;上世纪60年代,美国要求所有车辆强制安装安全带被写入法律。现在,另一项重要的安全装备也被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列为强制安装配置———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有专家预测,到2011年,在美国仅这一项技术每年就可挽救1万人的生命。不仅如此,现在越来越多技术都被集成到汽车中,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汽车的安全配置已经不再是安全带这样单一的配件,更多的配件和电控系统被集成起来,形成互不相同但又互相交叉的综合系统。汽车安全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汽车的各个部分,请大家看下面的详细介绍。汽车被动安全一、什么是被动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被动安全装置,则是在车祸意外发生,车辆已经失控的状况之下,对于乘坐人员进行被动的保护作用,希望透过固定装置,让车室内的乘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并利用结构上的导引与溃缩,尽量吸收撞击的力量,确保车室内乘员的安全。二、主要被动安全技术:1. 预紧式安全带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预紧过程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s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控制装置分有两种: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预拉紧装置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2.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W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伤害。3.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 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4.安全车身设计优良的车身结构是被动安全的主要课题。有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安全车身的表现形式是车室结构坚固,在发身事故时变形量极小,充分保证内部乘员的生存空间;同时,车身前后能在碰撞时变形以吸收能量,减轻乘员受到的冲击。最新的安全带增加了预紧装置和限力保护措施,即当传感元件探测到碰撞发生时,预紧器通过爆破能量(比安全气囊的爆破能量小很多,因此后文中把安全气囊当做惟一先释放能量的装置)把安全带收紧,使安全带的吸能时间和距离得到延长。限力保护是在乘员受到压迫极限的时候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发生5.智能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前部遭受一定力量的撞击后,安全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车内人员的身体由于惯性作用向前冲撞即将撞上车上设备之前起到铺垫作用,以减轻身体所受到的撞击力。由于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必须完成铺垫功能,因此气囊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弹出。这样能很好的有效保护驾驶员的生命。 三、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1) 能承受碰撞吸收能量的车身及车门进一步改善能承受正面及侧面碰撞并吸收能量的车身, 改进车门设计, 增加横 梁, 使其能有更好的防侧撞能力, 采用中间有泡沫充填物的夹层钢板等。 2) 侧边安全气囊在头枕及椅背的侧方布置侧边安全气囊, 当发生侧面碰撞时, 气袋即膨胀吸收 侧撞能量,保护乘员的安全。 3) 乘员保护系统当预测到事故不可避免时, 中央微机控制系统, 便指令安全带收紧, 使座椅沿 滑轨向后移动, 使收缩型方向柱收缩到仪表板内, 使气袋投入工作。4) 紧急门锁释放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 传感器已确认发生碰撞, 系统能立即释放门销, 让车门能迅 速打开。5) 灭火系统发动机室内传感器检测出火情后, 即起动灭火装置自动灭火, 如装置失灵, 则 发动机罩自动释放开, 可从外面灭火。 6) 行车记录仪类似飞机上的黑匣子, 可以记录事故发生瞬间前后操作车辆和环境的多种信息, 而且可以再现导致事故的发展过程, 可以分析事故原因, 为以后预防提供可靠资料。 7) 紧急事故自动通报系统通过该系统车辆与负责交通管理的无线电台及时联系, 电台可以获知发生事故 的车辆的位置、事故及乘员受伤害的主要情况, 可以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及时前 往事故地点, 进行救援工作。如福特汽车公司的RescueCar技术可在碰撞事故发 生后立刻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 要信息汽车主动安全一、什么是主动安全: 主动安全是指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的安全系统措施。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主动安全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系统。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1.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 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2.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3. ESP(电子稳定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4. 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5. 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6.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TRC是防止车辆起步或加 速时车轮发生空转的装置。在冰雪等湿滑路面上,车辆急起步或急加速时,车轮容易 发生空转。 TRC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辆在起步或行使过程中驱动 轮发生空转的情况,控制驱动轮制动油压以及发动机的动 力输出,提供最恰当的驱动力,防止驱动轮发生空转,提 高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安全性。7.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前轮侧滑对各车轮轮胎进行适当制动,使车朝向内侧。 同时控制发动机出力, 使车辆不会冲出车道。后轮侧滑对轮侧轮胎进行制动,使车朝向 同时控制发动机出力,使车身稳定。8.刹车辅助系统作为辅助制动操作系统,刹车辅助系统可以在 紧急情况下提高刹车的制动力。 根据作用于刹车踏板的速度和力量,系统可以 判断出该刹车属于哪一类的制动。当系统判断 为紧急刹车时,即使驾驶员踩刹车的力量很弱, 系统也能通过自动控制发生大的制动力。 9.胎压监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10.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标示会给驾驶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警告。 倒车影像和后视摄像机是一体,不仅保护您的轿车,还能够避免在倒车时意外伤及儿童和动物。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发出声音警告到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机,它可以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对您身后的一切进行广角拍摄,然后反映在车内屏幕上,从而帮助您倒车或挂接拖车。 11.芯片防盗系统财产安全也被人日益关注,一部几十万的轿车被偷盗会让车主受到很大的损失。厂家也绞尽脑汁为轿车加入更多的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Passkey III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行李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大大减低了被盗被撬的几率,给车主财产方面的最大保护。自动巡航技术启动巡航系统,汽车就会保持一个固定速度自动前进,不用再踩油门。这样可以减轻驾驶员长途行驶的疲劳,最适合在高速公路上使用。但一遇有情况,必须立即刹车减速以防止事故发生,因此,司机必须随时准备刹车,采取刹车动作以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必须重新加速后再次设置巡航速度。新型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能够自动调整车速。装上新巡航系统的汽车在街道上行驶时,驾驶员可以将脚远远地搁在一边,车辆可自动减速、加速,仿佛有一位看不见的驾驶员在为你驾驶。人眼看得见的,自动巡航系统能察觉,就是驾驶员看不到的东西,它同样也能发现。它携带的GPS定位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可能突然出现的物体。12.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新型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的功能,就是让驾驶员在急速行驶或转弯的汽车中不会撞得头破血流或被甩出车外。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挂、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个系统进行协调,使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减少颠簸和快速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 13.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雨雾天气光线不够,大灯会自动亮起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自适应大灯系统,这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调节(在车辆转向时会转动灯光)。它们也可以是车速感应式车灯(可以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或者对环境光进行补偿。 夜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基本的红外线大灯或热成像摄像机。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科技,作用都一样:在夜间或者视线不明的情况下,帮助您看清更远处的路面并且辨别接近 1000 英尺外道路上的动物、人或树木。图像在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上形成,使肉眼难于看清的障碍物体提前被驾驶者掌控,目前博世公司开发的夜视系统则具有以上功能,但价格很是昂贵,即使是超豪华轿车目前也基本为选配系统。相信不久将来这一更高级的系统也会被中高级轿车所选用。三、主动安全性的新技术: 1)检测路面及环境状况系统使用传感器或摄像机检测路面状态(干燥、潮湿或冰雪, 有无障碍物等) ; 检测 周围车辆及障碍物的距离, 车辆的相对速度; 检测周围行人及交通状况, 夜间 则用红外线监视系统在显示屏上指示行人状况。这些检测不断地给驾驶员提供信 息或者危险状态警告等。2) 打瞌睡警告及唤醒系统使用安装在驾驶员前仪表板处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使用红外线扫描装置, 监视 驾驶员的脸部表情变化, 通过微机处理, 判别驾驶员是否打瞌睡。当驾驶员注意 力不集中, 处于危险状态时, 即发出警告响声, 同时还会由空调系统中自动散 发出具有提神效果的香气。3) 高适应性定速巡航系统定速巡航功能启动后, 该系统能根据前方车辆速度及后方车辆的距离, 自动减 速或加速。该系统比传统的增加了路面状态感知系统, 并用性能更高的微机控制 刹车系统及调节发动机的供油量。4) 紧急制动先期警告系统一般驾驶员在紧急制动时, 脚由加速踏板移到制动踏板时约需0 .8s。这一系统 可以监视驾驶员紧急制动的先期动作, 当加速踏板弹回的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 制动灯即亮起, 警告后边车辆驾驶员, 使后车驾驶员多0 .8s 对前边车辆状况 的反应。配备该系统能减少车辆的追尾现象。5) 火灾隐患或轮胎气压过低的警报系统 该系统能在发生火灾的早期及轮胎气压过低时, 给驾驶员发出警告信号, 以便 及早消除隐患。6) 智能前大灯随转系统智能前大灯随转系统(Intelligent AdaptiveFronLighting System) 是在采用防眩玻璃、异型前照灯等措施之外,视觉方面除了根据各种行驶状况, 提供更加便于观察前方道路的灯光。AFS系统可以根据转弯角度和行驶 速度,自动地将近光束和曲光灯的照射轴向左右两侧调节,使驾驶员在夜间行车 转弯时更容易看清前方的路况,提高了行车安全。 7) 主动行驶安全系统该系统也称为行驶动力学调节系统, 不仅能保持和改进ABS 和ASR 的基本作用, 即汽车在纵向动力学临界状态下的稳定作用; 而且在汽车各种工作状态下, 都 能明显地减小侧滑危险, 即在横向动力学临界状态下, 也能起到稳定作用。 以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为例 ,TCS(TractiOn COntrOlSystem)又称驱动防 滑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 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 发生危险。因此需要对其牵引力进行控制。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 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喷油器 开闭时间、减小气门开度,从而降低发动机转速以减小输出扭矩。或控制降挡及 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TCS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提高加速性, 提高爬坡能力。再比如电子稳定装置(ESP)ESPfElectronic StablityProgram)实际上也是一 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 控制从动轮。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 速度传感器等。该系统具有支援ABS及TCS的功能。它通过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 驶状态信息的分析,向ABS、TCS发出纠偏指令,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 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 更加明显。有研究表明,ESC技术使美国每年降低了5000~8000 个交通死亡人数,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控制汽车的能力提高了34% 。8) 卫星定位导行系统该系统可以向驾驶员提供有关交通信息, 如该车行驶时的所在位置, 前进路线 中交通事故及堵塞情况等。指导驾驶员如何按最佳路线行驶, 以便顺利到达目的 地。该系统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使驾驶轻松, 有助于交通安全。 9) 主动防撞技术主动防撞技术是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原理是采用雷达、红 外线等多种方式来监测车辆周围的道路交通状况,一旦发现有两车相撞的危险时,就会给驾驶员发出提醒信号,或者自动采取制动、转向等措施来避免碰撞。近年来在主动安全技术研发方面屡创佳绩的日产公司最近就推出了2项车辆主动防撞技术,它们分别是侧面碰撞预防与追尾碰撞预防,用来强化日产旗下车型对于乘员的保护性能。这2项技术与之前推出的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及车距控制辅助系统相配合,可以很好地体现日产公司“安全屏障”的安全理念,为车辆及乘员提供多角度的保护。 侧面碰撞预防技术是在汽车车身的侧面装上传感器,当邻道有车时,如果驾驶员开始变道,就会以图像和声音发出警示的同时,通过分别控制每个车轮的制动器产生车辆的回转力,帮助驾驶员驾驶车辆不接近邻道车辆。至于追尾碰撞预防技术,则是通过车尾的传感器来监 测后方的情况,若是感应器检测到后方来车有可能追尾的话,会自动发出声音警告驾驶者,或是暂时接管制动系统的控制来避免被追尾。 近年来,日产公司在主动安全技术领域成果颇丰,开发了很多世界首创的主动安全技术,对降低道路 交通事故伤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0 )安全的行驶方向控制系统当车辆偏离正确行驶路线时, 该系统摄像机摄取到白色路线标志的信号不正常, 便警告驾驶员或自动地回到原来路线。当车辆要改变路线时, 则会提醒后边车辆 注意, 以免发生相撞事故。11 )转弯减速调节系统当车辆行驶遇到弯道时, 由于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 或者注意力不集中, 或者车速太高, 经常发生车辆撞上路标或者翻车事故。转弯减速调节系统可检测转弯车辆经由路面的转弯半径及曲率, 并相应地使车辆速度减低。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 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结 论电子控制技术、微电脑处理技术、传感技术的应用,使车辆控制精度提高的 同时,也使安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的协调集成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的保 护乘员及行人在安全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相信未来的安全技术能够进一步增强 车辆的安全性,为更多的驾驶者、乘坐者、第三者保驾护航。参 考 文 献[ 1] 崔心存 主编.现代汽车新技术 .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8 [ 2] 成洁,崔同杰.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新技术林林总总[ J].汽车应用 ,2005 [ 3] 余志生.汽车理论(第三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4[ 4] 黄世霖,张金焕等.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的新进展.清华大学, 汽车研所.1996 [ 5] 彭汉锐. 汽车主要安全装备与新技术[ 期刊论文],城市车辆 [ 6]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新进展分析报告[ 期刊论文]致 谢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老师。他们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老师们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您老师。好吧,这够完善的了,望采纳!!!望加分!!! 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的长期增长...上海大众汽车厂只能从德国大众公司迸口高成本的零件进行组装,它所组装的桑塔纳轿车的成本是日本相似进口轿车价格的...www.wsdxs.cn/html/zhengquan 交通安全论文2500字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交通。走路是交通,开车是交通;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交通安全论文3000字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本文从建设交通安全管理文化入手,对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交通险情及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 安全论文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车辆的人均占有量大幅度增加,车辆数量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增加了道路交通运输压力,特别是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我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1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行为的主体,驾驶员的思想观念影响着驾驶员的交通行为,从而影响着交通安全事故的数量。调查显示,由于驾驶员主观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行使中过于自信,不能小心开车,疏忽大意造成意外伤害,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交通行为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占总事故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国家近年来对酒驾、超载等问题严格控制,但还是不能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即使在道路交通状况都良好的情况下,也依然会有交通事故现象发生,这说明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事故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具备安全意识,才能正确引导交通行为。 1.2车辆质量有待提高 车辆质量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很大,车辆的质量若是不高,即使驾驶员有较高的驾驶技术也难以保证安全行使,车辆质量主要包括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车轮、喇叭、前后桥、灯光、仪表等部件的质量,车辆故障还有漏水、漏气、漏油等因素,影响着车辆的技术性能,从而影响行车安全。在这些影响车辆质量的因素中,车辆制动、转向装置、轮胎、灯光等是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这些因素引起的。车辆质量不高还因为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检测技术有限,不能全面检查车辆存在的问题,国家对车辆的控制也还存在漏洞,有一些应该报废的车还能够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带来了隐患。 1.3道路承载力有所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直线上升,人均车辆占有量也大大增加,人们为了自身出行方便,纷纷购买私家车。但是我国道路设施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车辆数量的增长速度,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力也下降,面对越来越多是车辆,道路交通变得拥挤,路面也受到破坏,没有时间整修,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公路铺装率较低,高级公路在公路总量中占有的份额也较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道路的建设速度和养护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我国道路设计不够合理,很多道路的车道宽度、视距、线形、转弯半径等都不合理,每年因为道路面光滑造成的交通事故比重最大。 1.4道路交通环境需要改善 道路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标志、天气因素、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等。车速的设定通常根据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决定,但是很多高速公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或者由于工作的疏忽,没有完善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建设,使得对此路段地形不熟悉的驾驶员降低了安全警戒意识,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点是在阴天下雨下雪的.恶劣天气,没有交通标识会增加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管理方面来说,交通管理不善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我国关于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人员的水平较低,力度欠缺,对违章驾驶的执法不严,对安全驾驶的宣传力度不够等。 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 1)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定期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的驾驶行为,自觉遵守安全行驶规章制度。 2)应该严格对驾驶员的管理,规范驾驶员培训市场,严格机动车驾照考试制度,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在驾驶员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发证,坚决杜绝买证行为。3)重点做好大型营运汽车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大型营运汽车的驾驶员负责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交通部门应该重点对这类驾驶员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 2.2提高车辆质量以及检修养护水平 提高车辆的质量和检修养护水平需要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来进行,既要完善车辆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维修制度,又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驾驶员应该重视的车辆的检修和养护,抽出时间定期对车辆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对车辆进行检修能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保证行车安全。车辆检修部门应该积极引用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车辆检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车辆检修水平,及时发现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在安全状态下上路行驶,减少事故发生率。 2.3提高道路承载能力 道路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日益增长的汽车流量和日益下降的道路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应该加大对道路交通单位的投资,帮助道路管理部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定期养护工作。国家还应该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加大对高等公路建设的力度,严格施工质量管理的建设标准,杜绝道路建设豆腐渣式工程,同时,应该加强对道路规划建设,改善路网结构,合理进行道路规划,避免人车同行的混乱局面,还给人们一个标准有序的道路行驶环境。 2.4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首先,应该完善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建设,在需要提醒驾驶人员的位置务必要明确交通标志,交通标志要根据道路的特点进行设置,不能千篇一律,只搞形象工程。改善高速道路的环境,在路边种植一些植被,起到缓解驾驶员疲劳、愉悦驾驶员心情的作用。其次,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针对人们与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对策,完善交通事故管理机制,严格安全《交通管理处罚条例》来进行道路交通管理,加大违章驾驶的处罚力度,交通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坚持公平公正。 3总结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又包括车辆质量、道路承载力、道路交通环境几方面,虽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客观因素比较多,但主观因素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陈勇兵,王爱华,何小卫.GPRS/GPS车载网络终端硬件与驱动程序设计[J].金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6-90. [2]陈明伟,袁晓华,潘敏,谢汶莉.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59-63. [3]许洪国.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8. [4]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6,4. [5]孙平,宋瑞.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2. 摘要: 平安关涉到家庭,社会,它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的工作都跟安全息息相关,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学习安全、宣讲安全、督促安全的工作。小学生是我们共同关爱的花朵,是社会发展的新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小学生交通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小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大多在学校里获得,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发挥学校内在的教育因素,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祝你平安,祝你平安,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中就涌动着无比温馨的感受。平安是每个人的心愿,更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平安,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它蕴含在儿女依依的期待中,在母亲虔诚的祈祷里。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是展翅待飞的雏鹰;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下就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氛围感染,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宣传片,通过视频中一些场景感染学生,并通过谈观后感提升安全意识。此外,有效利用学校及生活中张贴的交通安全标语、设置的安全橱窗、安全手抄报、等方式,使他们从多方面了解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交通安全的意识。 二、在课堂中渗透,普及安全知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不少的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等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和热、密不可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教育而言,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为其它渠道所不能替代。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如:上好每周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由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属于新城区的交通要道,一学期以来我们召开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小交警》、《交通安全在心中》等主题队会,让学生认识道路交通标志的内容,增强了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在教材延伸中渗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如品社教材中有许多课题含有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教师改变了脱离实际单纯灌输的陈旧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式可采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实地考察、调查和课内讨论、交流、演小品、知识竞赛等,调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交通安全意念,又延伸了教材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真抓实练,在活动课中巩固 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四年级有一部分学生对骑自行车发生兴趣,教师利用活动课给学生上了一节情趣盎然的活动课《交通安全教育一一我是小交警》,在活动课上学生亲眼目睹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们在马路上发生的车祸,给各家庭造成的痛苦。活动课上同学们模拟交警执勤,模拟发生事故时的急救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四、形成合力,强化安全行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不言而喻,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家庭教育无法企及的功能两者间,既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可相反相克,互为掣肘因此,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融合,协同作战,统一步调,共同育人,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交通维护孩子的安全,确保家庭的幸福?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双休制的实行,给学生休闲的时间多了,我们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造福于社会组织。学生开展“向不文明告别”、“规范乘车,行人行为”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安全之花绽放在和谐的校园! 【摘要】 但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来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并呈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损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进行有效治理,笔者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 农村;交通;安全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现状 1、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问题。其一,部分村民为了贪便宜、图省事,见车就坐,能挤就挤,从不考虑安全问题,一旦遭遇车祸才感到后悔。其二,车主见利忘义,开无牌无证车、报废车和禁止载客的车辆载客,明显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农民在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根本不考虑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方式问题,。如:农村公路用作晒谷场、堆放场,公路沿线占道的现象相当普遍。 2、学生交通流产生的问题。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村小集中到乡镇中心办学,给学生交通出行带来状况令人堪忧。这样一来,中、小学校,幼儿上学放学都需由机动车辆接送。但是,部分学生家长为了节省开支,临时雇用部分面的车、二轮摩托车用来接送幼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学生搭乘超载车、货运机动车现象较为普遍。另外,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学生三五成群在公路上追逐玩耍,目中无车,临车横路,搭乘无牌车、超载车、货运机动车。3、部分货运车辆违法载人现象屡禁不绝。偏远乡村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客现象依然存在。轮摩托车一般不受路况的限制,驾驶人多为偏远乡村村民,平时忙完农活,挤出时间赚几个零花钱,以补贴家用。而这些“三无”车辆由于车辆技术状况差,驾驶人员素质低,承担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赔偿费用很难到位,给事故处理增加了很大难度。4、占道乱堆乱放,违章作业现象难以取缔。违法占道作业隐患多,特别是沿袭多年赶集习惯,一到赶集场日,各个村民画地为牢、占道为市,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不时酿成交通事故。另外,比如建房占用街道、公路有效路面堆放物料;利用路边门面开办汽车修理业务等,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的畅通和车辆行驶安全,还不时引发交通事故。 二、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1、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当前,虽然某些行政村已确立了交通安全员,但大都未建立健全农村墟日安全管理、交通事故责任检查、交通安全定期检查督促、交通安全工作例会等各项日常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或即使建立了部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也未能落到实处,工作流于形式。 2、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难以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村交通安全协管、交通安全宣传等管理经费不到位,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3、交通要素不符合交通安全标准。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人、车、路”等诸多要素有关。一是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差。主要表现为: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差;沿线村民交通法规知识匮乏;安全意识差。交通行为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二是车辆多、流量大、车型杂、车况差。有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各种车型,可谓应有尽有,车型较杂。有不少二手车,还有拼装车、报废车,车况差。另外,农村公路多为四级和等外公路,弯道转弯半径小,线型设计不合理,通车视线不良,桥面窄、坡度大,平面交叉口多,路况差。 三、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诸多要素,要切实扭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基层脆弱、管控软弱的现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1、确立政府主导地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大格局。首先,要确立政府主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县级人民政府主导全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交通安全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乡(镇)、村组以块为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的交通安全管理经费。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乡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行政村,进一步发动农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农村村级组织的作用,使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2、改善路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舒适性。农村道路在新建、改建时必须认真落实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三同步”原则。认真落实“谁牵头、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工作机制,加强乡村道路日常养护,做到责任明确,设施齐全,养护规范,确保路况良好。对农村公路中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进行改造,通过增设防撞护栏,增设标志牌,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高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3、推进农村客运优先战略,优化车辆结构。实施大客运战略,逐步建立起农村客运车“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有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道路上的车辆结构,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客运秩序,减少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4、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 5、深入农村宣传,增强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做好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不断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要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切实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的长期增长...上海大众汽车厂只能从德国大众公司迸口高成本的零件进行组装,它所组装的桑塔纳轿车的成本是日本相似进口轿车价格的...www.wsdxs.cn/html/zhengquan 高速公路安全驾驶九法则1、高速路一般较城市繁华区车辆密度要小得多,同时路口也少,弯道多数较缓,因此车速限制较高。许多驾车者在高速踏上会自然地不自觉地将车速提到自己控车能力的上限,而此时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都会造成险情或事故。所以在高速路行车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安全车速,决不可超过限速标志牌所限制的车速。当然也不可超过自己的控车能力去追求限速牌上的限制车速。最好让车速低于自己控车能力的8O%。2、高速路车速高,看起来个个都显得迅猛刚烈,但千万要牢记,高速路上行车的原则应为:温柔、温柔、再温柔。高速行车最忌讳的就是动作生硬,转向时方向盘打得过快过大都可能使后轮失去抓地力而导致车辆失控。特别是当前方出现意外时,更不能手忙脚乱地猛打方向,而应该在减速的同时尽量舒畅地转动方向,让车平顺地躲避险情3、“早‘请示’,晚‘汇报’”也是高速路行车安全的法则之一。不管是要超车,还是要减速,不管是要换道并线,还是要驶出主路,每个意图都应及早地对前后左右的车辆发出信号,而付诸行动却要晚一些。发出信号立即行动的后果往往不是造成事故就是干扰了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4、开车上路讲究”随和”,高速路上更应强调。高速路上所有合法驶入车辆都会将车辆保持在一定速度下行驶,因此,“力争先进,勇当典型”的做法是对安全十分不利的。与前后车保持距离匀速前进,“随大流”行驶是很好的办法,整个车流”同步 ”行驶对通畅交通、安全快捷非常有益。行车忽快忽慢,无规律无章法是出事故的前兆。5、制动减速是驾车者学车前就知道的常识。但在高速踏上的制动却大有学问。首先在高速路上制动应该先是“虚情假意”,然后才”真情奉献”。先轻踏制动踏板告知后车,然后再减速;另外,减速时不要“一脚定乾坤”,而要采用间断式的“点刹 ”,以防车轮抱死打滑(有ABS系统的车例外)。6、高速路虽然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道路,但也不可避免地要设置入出路口,因此注意交通标志和指示牌,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上路前想好入口和出口,早做准备早发信号,特别是不熟悉的道路更要注意察看交通标志及指示牌,到路口才猛减速,急并线,甚至驶过路口后又倒车、逆行的做法都十分危险,决不可有侥幸的冒险心理。7、熟悉车况和注意车况也是不容忽视的。开惯手动排档车的驾车者,如果是第一次驾驶自排挡车,最好不要急于上高速路。应先熟悉了车况,掌握了自排档车的驾驶特性再上高速路行驶。因为开惯手排档车的人初开自排档车,往往在制动时左脚会习惯性做蹬踏离合器踏板动作,其结果很容易踏在制动踏板上造成紧急制动,给自己和后车带来险情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此外,随时关注车况也是确保平安的一个因素。轮胎气压是否正常。燃油是否够、水温是否保持在正常值内、制动效果有没有变化、发动机工作有无异常等,都要随时留意,千万不要只顾行车痛快,最终导致悔恨。8、在高速路上行车,还有一个应该遵守的准则,即各行其道,保持车距。行车过程中,借道超车无可厚非,但不能长距离长时间地占用其它车道。更不能为超车催促前车让道而“紧顶”前车。要想到“前方很可能有情况”、“前车随时会爆胎”,总之尽量不干扰别人的行车路线和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驾驶习惯。9、谁都清楚高速路上是不允许有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行的,但这个想当然的事情常常成为事故的潜在诱因。封闭式高速路和半封闭式高速路都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所以不要以为高速路上不会有行人就放松警惕,退一步讲,就算每个人都严格遵守交通法则,也免不了有不懂法的动物。一位很老的老司机对他一生平安驾驶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小心无大错。 这是专门的汽车安全气囊网站 1952年Hetrick发明了他自己之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这是一种纯机械装置。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压缩空气贮存在一个压力容器中,连接着弹簧的质量块用来感应汽车的减速度。当质量块产生位移时,能打开一个阀使压力空气从压力容器中冲出来,以使气囊膨胀。气囊可装在方向盘中、手套箱门上、仪表板上部以及前排座椅的靠背。早期的空气囊主要用于与其它安全装置一起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1960年,安全气囊技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并转为民用。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开始建议制定一个可选择的安全气囊法则,鼓励汽车厂商去发展安全气囊。7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奔驰,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MORTON公司、TRW公司、德国TEMIC公司、ICT研究院、日本DAICEL公司、瑞典AUTOLIV公司等均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与发展安全气囊,其中1971年5月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火箭推进技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这些综合力量使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在著名的“联邦汽车安全标准”中的208条款《乘员碰撞保护》(FederalMotorVehiclSafetyStandard208,简称FMVSS208)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这为安全气囊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FMVSS208条款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此后,欧洲也颁布了ECER94法规,紧接着日本丰田、本田,美国福特、克莱斯勒,德国宝马,瑞典富豪等汽车公司纷纷开始销售配有安全气囊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欧共体、日本已正式立法在汽车上配置安全气囊,双气囊已成为绝大多数主流轿车的标准件。安全气囊由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John•Hotrich)发明。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阿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1952年,在遭遇一次事故后,他萌发了设计撞车安全装置的想法。在这次事故中,约翰为躲避一个障碍物而猛打方向盘进行制动,他和妻子都用手臂本能地保护坐在前座中间位置上的女儿。这次事故后他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方法来保护乘员,两周之后他绘好了设计图纸交给了代理人,这份图纸确定了今天安全气囊的雏型。1953年8月18日,他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安全气囊从1952年就取得了专利,但在应用推广中经历了几上几下的波折,足足走过了30多年的漫长路途。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同时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自此才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如今,这个在当年颇具创意性的发明已转为千百万个产品,种类也发展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安全气帘等等。各国生产的中高级轿车,大多数都装有安全气囊,有些轿车已将安全气囊列入必装件。在国内,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的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除了极少数高级车装备了侧面气囊之外,大部分车型还只是安装了正面气囊。安全气囊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价格大幅度下降,装备了安全气囊的轿车也从过去的中高级轿车向中低级轿车发展。同时,有些轿车前排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安全气囊与驾车者用的安全气囊相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进入90年代以来,安全气囊的安全性能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被视为一种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了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宜对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驾驶员来说,安全驾驶才是第一位的,这是任何先进的安全装置都无法替代的。1.2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992年,我过自行研制的FS-01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我国的政策法规也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九五”规划期间和“十五”规划中,国家经贸委和汽车行业将安全气囊列为我国汽车零配件三大重点发展项目(电子喷油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安全气囊系统)之一,尤其是在1999年10月28日,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这个设计规则明确提出对汽车乘员在发生汽车碰撞时的安全标准。所述的安全要求。CMVDR294的发布间接地对汽车配置安全气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是中国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同时也对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国内许多大学与事业公司的研究与产品已初具基础,其中部分研究与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清华大学的黄世霖等人在汽车碰撞实验研究中,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国产汽车中安全气囊的匹配技术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点火控制模拟、汽车碰撞的过程模拟和实验验证以及有关软件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对国内的汽车安全气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坐落在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锦恒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安全气囊生产企业,其生产能力和所占市场份额在国内最大。锦恒公司建有国内一流的研发中心,实验室通过了国家CNAL认证,具有正面碰撞、角度碰撞、柱撞、侧面撞等实车碰撞试验能力和台车试验能力。公司的主要碰撞、检测设备和组装生产线均由国外引进,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他们通过引进美国公司的安全气囊生产技术,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机械式安全气囊产品;与一汽汽研所共同承担了国家“九五”汽车电子产品攻关计划,开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子式安全气囊产品。目前,该公司共为国内20多个汽车生产厂家的30多个车型研发、配套安全气囊,已形成单班年产20万套安全气囊总成、120万只气囊、15万只饰盖的生产能力,是国内同行业中首家实现为整车配套的企业。近年,他们还与国际著名的安全气囊供应商签订加工安全气囊零部件的协议,产品将走向欧洲、北美等国家。2000年以来,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平均每年都有超过200%的速度在增长,到2004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总配套量接近400万套。目前,国内生产安全气囊企业有近20家,2004年产量超过200万套,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超过50%。国内安全企业的生产和配套市场基本上分外资企业和国产企业两大阵营。外资企业主要以Autoliv、Plast、Takawa、Mobis等为代表,国内80%以上的安全气囊由他们生产,外资企业占据着我国安全气囊的中高端配套市场。国产企业主要是以锦州锦恒、东方久乐、上海比亚迪等为代表,他们国内安全气囊的产量只占15%左右,主要在一些国产化的经济型乘用车有所配套。我国安全气囊在经历安全气囊的进口高峰后,进口安全气囊的高速增长是势头已经跌落,2005年上半年已经出现进口负增长。目前,进口安全气囊在国内配套市场所占比重不到一半。2004年底开始,跨国安全气囊企业相继在中国投资气囊组件的生产,加强了安全气囊上游零部件本地化供应配套的能力。到2007年,我国80%以上的安全气囊组件将实现本地化生产。目前,我国安全气囊零部件ECU、气体发生器、气袋、布料的国内采购率只有5%左右,气囊组件配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3国内安全气囊的评价尽管我国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已初具基础和规模,但是离世界先进水平还相距甚远,这些差距主要包含安全气囊法规、撞车实验系统、安全气囊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事实上,我国的撞车实验系统还不能完全满足美国FMVSS208条款的技术要求;其次在安全气囊方面,我们还缺少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此外,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的技术规范及检测还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因此,我们业内人士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1.4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快的一部分。汽车的安全设计在整车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系统旨在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防范事故于未然。被动安全系统是事故发生后开始起作用,以减缓事故严重程度。汽车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系统。我国2000年实施了CMVDR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该法规等效于欧洲ECER94法规。最近,我国的侧面碰撞法规已经开始实施,这将对我国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和驾乘人员保护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汽车安全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带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据预测,2009年前排乘客侧面保护气囊的安装率将会是2006年的2倍,侧气帘的安装率将是2006年的4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驱动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网络中,有一种应用面比较窄,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即Safe-By-Wire。Safe-By-Wire是专门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总线,Safe-By-Wire技术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安全气囊系统的细微控制。Safe-By-WirePlus总线标准是由汽车电子供应商和部件供应商如飞利浦、德尔福等公司提出。与整车系统常用的CAN、FlexRay等总线相比,Safe-By-Wire的优势在于它是专门面向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LAN接口标准。为了保证系统在汽车出事故时也不受破坏,Safe-By-Wire中嵌入有多重保护功能。比如说,即使线路发生短路,安全气囊系统也不会因出错而起动。Safe-By-Wire技术将会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设想提出来后到今天成为必需的安全装备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经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安全气囊有效地减小了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乘员的伤亡,它的保护效果在汽车安全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高度重视。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普遍推广应用,安全气囊系统的各关键技术环节均成为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当前安全气囊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可以概括为向着气囊的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方向发展。(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传统的正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是根据前座乘员的常规乘座位置和气囊的理想点火时刻为原则设计的。但是在实际的汽车碰撞事故中,影响气囊保护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乘员的身高和体重、乘员相对于方向盘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7或仪表板的位置、碰撞的剧烈程度等等。不同的碰撞条件及乘员和乘员的位置的变化会导致乘员不是在最佳时刻与气囊接触,从而降低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自适应式或称为智能型安全气囊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近年来,智能型安全气囊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系统。这种气囊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和乘员状况来调节气囊的工作性能。智能型气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先进的传感系统和电子运算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刻内能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方位,乘员的身材、体重、位置,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智能气囊系统根据原有探测的信息作出判决怎样调节和控制气囊的工作性能,使气囊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果。(2)安全气囊的小型化缩小安全气囊总成的体积是当前发展的趋势之一。新型发生器工作时,压缩气体从气罐中喷出充满气袋。这种发生器气体产生率高,因而尺寸小,便于安装布置。(3)环境保护型安全气囊采用压缩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对人体无毒害,且易于回收处理,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4)安全气囊的多样化驾驶员和前座乘员安全气囊已成为轿车生产中的标准设备,作为正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措施。侧面碰撞气囊正在迅速发展。不同设计形式的侧碰撞气囊可分别安装在坐椅靠背外侧、车门中部、车身中立柱、车身顶部与车门交界部位。这些安装在不同部位的侧碰撞气囊可分别起到保护乘员头部、胸部和臀部的作用。正在研制的新型保护气囊还有以下5种:①安装在转向盘下方膝垫部位的安全气囊可保护下脚正碰撞中免受伤害。②安装在制动踏板下的安全气囊以保护脚和踝关节在正碰撞中免受伤害。③安装在前座椅靠背上的安全气囊以保护后座乘员。④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罩下的安全气囊,保护行人。⑤安装在前挡风玻璃边框的安全气囊以减少行人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头部的损伤。2.1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驾驶员处的安全气囊是存放在方向盘衬垫内,因此,当您看见方向盘上标有"SRS"或"Airbag"字样,就可知此车装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装在方向盘毂内紧靠缓冲垫处,其容量约50至90升不等,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多以尼龙材质制成,折叠起来的表面附有干粉,以防安全气囊粘着在一起在爆发时被冲破;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橡胶;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气囊中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Srs中电控系统中的传感器,按其功能可分为碰撞强度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而碰撞强度传感器按其安置位置又可分为包括左前碰撞传感器,右前碰撞传感器和中央碰撞传感器的前碰撞传感器和中心碰撞传感器两种。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串连在一起,其功能都是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惯性力或减速度值,并把信号传输给srs的ecu。所不同的是,碰撞强度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所受碰撞的激烈程度,其信号是供系统的控制单元判断是否引爆点火剂而使气体发生剂给气囊充气;而防护碰撞传感器则是防治碰撞强度传感器短路而导致安全气囊误膨开,其信号是供控制单元判断是否发生碰撞。ECU为一独立安装的控制系统,它不与其他系统的控制单元合用,其功能是接受个传感器发来的信号并判断是否引爆使气囊膨开。2.2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1.按引爆方式分类按引爆方式分类,安全气囊系统可分为机械控制式和电子控制式两类。机械控制是安全气囊系统机械控制是安全气囊系统不需要电源,电子电路和电路配线,其全部零件都组装在转向盘装饰盖板的下面,检测碰撞动作和引爆点火剂都是利用机械装置的动作来完成的。目前,这种类型的安全气囊很少使用。(1)电子控制是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式安全气囊系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这种类型的传感器是利用碰撞传感器来检测碰撞信号并把信号发送到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碰撞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由在其内部预先设置的程序不断不得进行数学计算和逻辑判断,当判断结果是发生碰撞时,srs的ecu便立即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点火剂,点火剂引爆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叠氮化钠药片的气体发生剂分解,产生大量的氮气使气囊膨开。(2)目前日本的本田公司的雅阁,市民,丰田公司的凌志,皇冠,佳美,日产公司的尼桑星球,瑞士沃尔沃公司的850,960,美国福特公司的林肯城市,通用公司的凯迪拉克,国产轿车的红旗世纪星,奥迪a6,帕萨特b5,捷达王以及高尔夫等轿车采用的都是电子控制式安全气囊系统。2.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安全系统,双安全气囊系统和多安全气囊系统。(1)单安全气囊系统单安全气囊系统,只是在驾驶员侧的转向盘中安装拉一个安全气囊。(2)双安全气囊系统近几年生产的轿车大多都采用拉双安全气囊系统,即在驾驶员侧和前座乘员侧各安装了一个安全气囊,如本田雅阁,市民,丰田佳美,马自达626,929,福特林肯城市及国产的奥迪a6等轿车均采用的是双安全气囊系统。由于前座乘员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危险性比驾驶员的要大,所以前座乘员侧的安全气囊的尺寸通常比较大,并与驾驶员侧的安全气囊同时起作用。(3)多安全气囊系统多安全系统是指在车上安装了3个或3个以上的安全气囊。例如,瑞典沃尔沃850,960,通用的别克,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等。3.按保护类型分类按保护类型分类安全气囊系统可分为驾驶员用安全气囊,前排成员安全气囊,防侧撞安全气囊和后座成员用安全气囊。(1)驾驶员用安全气囊驾驶员用安全气囊是汽车最广泛采用的安全气囊,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驾驶员起保护作用。这种气囊分为美式和欧式两种,并安装在转向盘中。美式安全气囊的设计原则是嘉定驾驶员未系座椅安全带时车辆发生碰撞,为了更好的保护驾驶员,所以气囊体积较大,约60升。欧式安全气囊则是假定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时车辆发生碰撞,这时由于安全带已起保护作用,所以其体积较小,通常约为40升。(2)前排成员用安全气囊前排成员用安全气囊也分为欧式,美式两种。由于前排成员在车内的位置不固定,所以设计的安全气囊的体积也较大,以保证在发生撞车时成员免受伤害。通常美式前排成员用安全气囊体积约为160升,欧式前排成员安全气囊设计约为75升。(3)防侧撞安全气囊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防侧撞安全气囊可以安装在车门上横梁中,车门内板中或座椅侧面。安装在车门上横梁中的防侧撞安全气囊,用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安装在车门板内的防侧撞安全气囊和安装在座椅侧面的防侧撞安全气囊,用以保护乘员的胸部和心,肺脏等重要器官。由于空间的限制,通常防侧撞安全气囊的体积都较小,安装在车门板内的安全气囊体积通常为35~40升,而安装在座椅侧面的安全气囊体积仅为12升左右。(4)后排座成员用安全气囊近年来,由于对后排座成员的安全防护的重视,所以在后排座椅上不仅安装了安全带,而且还在前排座椅的后面安装了保护后排座成员的安全气囊。后排座成员安全气囊在结构上同其他安全气囊基本相同,其体积通常可达100升。在车辆发生碰撞并引爆后,安全气囊便在后排座乘员与前排座椅间形成一个防护气垫,从而达到对后排座成员的保护作用。2.3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控树模块快速对信号做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中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一般说来,轻微的碰撞不会打开安全气囊,只有在车辆正面一定角度范围内才是打开安全气囊的有效碰撞范围,后碰、侧碰、翻转都不会引发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强调的是,安全气囊只是辅助,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对乘员有严重的杀伤力。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足以击断驾驶者的颈椎。因此,系好安全带是安全气囊发挥保护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早期的安全气囊为机械式安全气囊系统,现在国内外气囊厂家主要采用的是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基本型安全气囊系统包含了驾驶员、乘员正面保护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紧装置。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特点是由传感器感知车辆运动情况,由MCU监控并作出判断,判断当前的事件是否是严重碰撞事件,如果是严重碰撞事件则驱动气囊展开,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安全气囊作用过程为:碰撞发生后0~20ms内传感器将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ECU),ECU判断后确认是严重碰撞则引发气体发生器,在20~60ms内高温、高压气体(氮气)经过滤冷却进入气袋,气袋张开形成气垫,将乘员与车内装备隔开,60~100ms后气袋排气孔打开,气囊泄气并收缩。气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缓解了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脸部的压力,乘员陷入较柔软的气囊中,使得乘员得到保护。最后气体全部从排气孔排出,气囊瘪下。为安全气囊系统基本装车形式,图中DAB是驾驶员气囊,PAB是乘员气囊,PSB是安全带预紧装置。由于安全气囊系统属于汽车安全部件,它所采用的电子器件均有较高的特殊性能要求,需要精度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常规安全气囊的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MCU等。当前国内外气囊厂家常用的安全气囊传感器为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MEMS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比较宽,可以感应1G到100G值的加速度,感应方向可从单轴向到三轴向,在正面、侧面、垂直三个方向感应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并输出模拟信号。安全气囊控制要求MCU运算能力强、I/O口充足等,从可靠性角度考虑,需要使用汽车级的具有一些特殊功能模块的MCU。根据系统性能的不同要求使用的MCU有8位、16位,对于更复杂的系统,许多气囊系统供应商已经采用了32位的高性能。现代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缓冲气囊,气体发生器及控制块等组成。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系统要求气体发生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30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合式三种型式。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一种气体发生器。控制装置。一般集成在微计算机中。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电控装置接收多个传感器传来的车身不同位置的减速信号,经过反复不断的分析、比较、计算,决定是否发出点火信号。要求控制装置能够在复杂的碰撞情况下作出非常准确的判断,点火时刻也必须精确控制。虽然安全气囊在结构上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控制装置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或传感器直接控制点火,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产生N2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氢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乘员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上排气孔的阻尼吸收碰撞能量,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安全气囊根据安装的位置及保护对象不同,主要分为:对驾驶员进行保护的气囊,装在方向盘内,防止驾驶员与转向盘、仪表板及前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对前排乘员进行保护的气囊,装在仪表板内,防止乘员与仪表板、前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对后排乘员进行保护的气囊,一般安装在前排座椅的靠背上后部或头枕内部,防止乘员与前排座椅发生碰撞。由于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程度较轻,后座椅安全气囊一般只在高级轿车上使用。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或硝酸铵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新型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头部产生的伤害,特别在乘客未佩戴安全带的时候,可导致生命危险。具体形式有:①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达到最大压力。总的来说,两级点爆的最大压力小于单级点爆。这种形式,压力逐步增加。②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分为完全凭借气体压力顶开的方式或电脑控制的拉片Tether。这种方式,一开始压力达到设定极限,然后瞬时释放压力,以避免过大伤害。 汽车乘员离位模拟技术及在儿童碰撞保护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产品的全球化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相应要求汽车安全设备能够在多种工况下保护乘员,尤其是提供对离位情形下乘员的保护。在离位乘员保护的研究中,由于离位乘员的个体差异....汽车安全气囊工作过程计算机仿真理论与试验验证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车内乘员的效用已越来越得到肯定。对安全气囊的研究,尤其是对安全气囊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这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20万套微车安全气囊项目可行性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乘员的安全越来越被主机厂和用户等重视,安全气囊系统作为主要的被动安全措施之一,在发达国家已普遍作为整车标准装备或选装件。在我国,特别是1999年10月《关于正面碰....汽车驾、乘人员安全气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前碰撞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汽车乘员在前碰撞中的损伤防护一直是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作为一种有效的碰撞损伤防护装置已广泛应用到了现代汽车上。在我国,近十年来汽车交通事故急....安全气囊碰撞数据处理与点火算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来,汽车交通事故每年在全世界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迫使各国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事汽车安全性研究。在我国,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报型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装置,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气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其控制系统的点火控制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安全气囊试验系统设计及复合管式安全气囊研究 中文摘要: 作为乘员辅助约束系统的组成部分,安全气囊在碰撞发生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效果。随着人们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要求不断增高,对安全气囊的研究开发工作成为热点。本文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一个用于气囊....车体与驾驶员检测相结合的气囊点火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 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起到巨大的保护作用,其研究与开发正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安全气囊的研究中,控制算法是安全气囊技术的关键,是确定引爆安全气囊时刻主要控制手段。作为安全气囊研....汽车正面碰撞驾驶员侧约束系统模型建立与性能优化 中文摘要: 汽车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是威胁人类安全的“第一公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安全意识的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将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对汽车安全性必将提出新....身材矮小乘员在正面碰撞过程中伤害的研究 中文摘要: 汽车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是威胁人类安全的“第一公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安全意识的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将不断地 摘 要 本文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的一些主要算法,并解释了该算法中的核心内容和研究特点。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同时,提出了两种新的算法——数据融合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控制方法。 关键词 安全气囊;汽车碰撞;数据融合;模式识别1 引言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拯救了许多乘员的生命。但随着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多,气囊错误弹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反而会威胁到乘员的安全,所以必须提高安全气囊的控制性能。因此,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囊控制算法。 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到今天,其优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够判断发生碰撞和实现点火,现代的安全气囊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在最佳时间实现点火和对于非破坏性碰撞的抗干扰。只有实现最佳时间点火,才能够更好的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最佳时间的确定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的过程中,乘员向前移动接触到气囊,此时气囊刚好达到最大体积,这样的保护效果最好。如果点火慢了,则乘员在接触气囊的时候,气囊还在膨胀,这样会对乘员造成额外的伤害。如果点火快了,乘员在接触到气囊的时候气囊已经可以萎缩,则气囊不能对乘员的碰撞起到最好的缓冲作用,也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图1 气囊示意图 第二个是气囊的可靠性问题,也就是对于急刹车、过路坎和其他非破坏性碰撞时引起的冲击信号的抗干扰。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或以很低速度的碰撞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可能会令气囊误触发,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信号,从而在汽车产生非破坏性碰撞时不会使气囊系统误打开。 第三个就是气囊控制技术的基本指标,包括避免以下情况:①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车辆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只要驾驶员和乘员系上了安全带,是不需要气囊打开起保护作用的。这时气囊的打开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②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对乘客造成一定伤害[1]。2 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的几种算法 1) 加速度法 该算法是通过测量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减速度),当加速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弹出安全气囊。 2) 速度变量法 该算法是通过对汽车加速度进行积分从而得到加速度变化量,当加速度变化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弹出安全气囊。 3) 加速度坡度法 该方法是对加速度进行求导得到加速度的变化量作为判断是否点火的指标。 4) 移动窗积分算法[2] 对加速度曲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积分,当积分值超过预先设置的阈值时,就发出点火信号。 2.1 移动窗积分算法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移动窗积分算法,选定以下几个观察量作为气囊点火的条件指标。①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加速度(或减速度)ax。ax是直接反映碰撞激烈程度的信号,而且ax在最佳点火时刻的选取中起关键作用。②汽车碰撞时垂直方向的加速度ay,气囊控制系统加入ay对非碰撞信号能起到很大的抗干扰作用,当汽车发生正向碰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不一致性[3];而当汽车受到路面干扰,例如汽车与较高的台阶直接相撞时,ay与ax有很大的一致性[3],可以由此来判别干扰信号。结合这几个量,得出一个判断气囊点火的最佳指标。 需要采样一个时间段(从碰撞开始)ax的值,根据这一系列的值才能判断碰撞的激烈程度. 气囊点火控制算法应在发生碰撞后20~30ms内做出点火判断,因为气囊膨胀到最大需要时间大概为30ms[4],在碰撞初速度为28.4km/h时,人体向前移动5inch到达接触气囊的时间大概为70ms,则目标点火时刻为70-30=40ms,所以气囊打开应该在碰撞后的40ms时刻,所以算法必须在20~30ms内做出点火决定。这样可以采样碰撞后的20个加速度值(频率是1kHZ)作为算法的输入值。而对于垂直方向也可以如此采样。则可得两组值:ax(1),ax(2)……ax(20);ay(1),ay(2)……ay(20). 移动窗算法中对ax的处理为(1)式: (1)图2 移动窗口算法示意图 其中t为当前时刻,w为时间窗宽度(采样时间宽度),对ax(t)进行积分,得到指标S(t,w),当S(t,w)超过预先设定值时,则发出点火信号。 写成离散形式,如式(2): (2) n为当前时间点,k为采样点数,f为采样频率。 加上垂直加速度之后,可以提高对路面干扰的抗干扰能力[3],形式如式(3): (3) S(n,k,ρ)为双向合成积分量,n,f,k如上定义;ρ为合成因数,表征两个方向加速度在合成算法中的权重。这种算法主要是考虑了汽车碰撞时的加速度因素,当加速度的积分达到一定值的时候,表示汽车的碰撞剧烈程度也到达一定值,会给乘员带来一定伤害。而且这种算法对于判断最佳点火时刻也是很有优势的,经过实验,利用这种算法得出的点火时刻离汽车碰撞的最佳点火时刻(利用摄像得出)仅差几毫秒[2],符合要求的精度。 但是这种算法也有其不足,例如没有考虑碰撞时的速度以及座位上有没有人的因素,这样当汽车低速运行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引起误触发。如果将速度和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号引入,则可以进一步减少误触发的机会。2.2 利用数据融合提出的改进算法 由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移动窗积分算法对于气囊弹出与否进行判断主要是根据积分量S,现在我们对积分量进行一些改造,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具体做法如下,加入以下几个观察量:(1)汽车碰撞时的水平方向速度v,v可以反映汽车碰撞时乘客的受伤害程度。v越大,乘客的动能就越大,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就越大。v是判断气囊是否应该打开的最直接的指标。(2)坐位上是否有乘员的信号[5]。坐位上无人时,当发生碰撞则可以不弹出气囊,这样做可以减少误触发的几率,同时避免对其他乘员的伤害。 引入函数,这个函数的波形为:图3 函数波形图 当v超过30km/h的时候,y的值就大于1;反之就小于1。现在普遍采用的标准是,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气袋引爆车速一般为:低于20km/h正面撞击固定壁时,不应点爆。而在大于35km/h碰撞时,必须点爆。在20km/h和35km/h之间属于可爆可不爆的范围。所以我们取v0=30km/h为标准点,这样结合上面的移动窗积分算法,提出新的S1,则S1为: (4) 这样当v>v0时,汽车点火引爆的灵敏度就比原来大了;而v 汽车安全的论文参考文献
汽车安全类论文参考文献
汽车安全论文的参考文献
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