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民主与法治建设杂志

民主与法治建设杂志

发布时间:

民主与法治建设杂志

中国法学北大法律评论还有很多大学都有法律评论这类的刊物不过中国知网就一切都搞定了吧。。。

作为一名法学硕士,近些年看了不少法律方面的杂志,认为以下几本不错: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以上都是法学、法律界较为权威的核心杂志,上面有很多大家的文章,值得去读。祝你考研成功!

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刊物有《中国法学》(双月刊,法学理论刊物),《民主与法制》(半月刊,综合性新闻刊物)和《民主与法制时报》(周报,群众性法制宣传画报),《中国法律年鉴》(年刊,大型法律工具书),《中国法学会》(双月刊,内部刊物),《中国法学》杂志和《中国法律年鉴》编辑出版了英文版。这些刊物在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普及法律常识和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我省城市建设中政府公共资金运作法治化研究》2007年8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交流论文,第二作者,3·2万余字,四川省社会科学项目(2005年11月8日批准,2007年7月5日结项)2、《论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法治化运作》,《公安法治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5期,独撰,1·2万余字,全国优秀社科学报3、《论我国刑事审判管辖的完善》,《江海学刊》核心刊物2005年第4期 第二作者1·0万字,本文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权威司法误区与司法权威建树》,2005年11月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十七次法学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独撰,0.9万字,本文(李志平)被成都市法学会推荐在大会发言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研究》,《政治与法律》核心刊物,2003年2期 独撰,⒈7万余字,本文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目录索引获得四川教育学院科研一等奖6、《携带凶器剪断防护栏翻窗入室劫财案的定性问题研究》,《民主与法制建设》省级理论刊物2003年12期,独撰,0.7万字 ,7、《我省地方性立法应关注的问题》,《民主与法制建设》省级理论刊物2003年3期,第二作者0.7万字8、《刑事审判独立与公正的保障》,《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省级理论刊物2002年2期,第二作者,⒈1万余字9、《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公安法治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省级理论刊物2002年4期,第二作者,0.8万字,本文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目录索引10、《在押被告人立即释放问题研究》,《法学杂志》核心刊物2001年6期 第一作者,0.6万字,本文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目录索引11、《海峡两岸国家赔偿法之比较》,《海峡两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二作者,0.8万字,全国发行12、《刑事检察审判运作中若干妨碍司法公正问题及对策》,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第二作者,⒈1万余字,全国发行13、、《刑事检察审判运作问题探析》,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省级理论刊物2001年1期,第二作者,⒈0万余字14、、《刑事再审制度改进与完善探析》,《中国刑事法杂志》核心刊物2000年4期,第二作者,⒈7万余字,本文由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9期全文转载15、、《西部大开发与我省教育的发展改革》,2000年9月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十三次法学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 第一作者,0.7万字,获得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十三次法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6、《我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从依法办事到依法治国》,《四川法学研究》省级理论刊物1999年1期 第一作者,⒈1万余字17、、《从依法办事到依法治国》,1999年4月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十二次法学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第一作者,1万字,本文(李志平)被成都市法学会推荐大会发言,并获得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十二次法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8、《抗诉运作完善机制之法律思考》,《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核心期刊1万余字,独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5期全文转载,末文获四川教育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19、《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企事业法律顾问》1996年第1期,(省级理论刊物)4千余字,独撰。20、《论法官自由裁量权》,《法学与实践》1995年第1期(省级理论刊物)1万2千余字,独撰。21、《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控制探析》,《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权威核心期刊),1万余字,独撰。22、《论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企业的法律保护》,《企事业法律顾问》(省级理论刊物)1993年第2期,1万余字,独撰。本文获四川省企事业法律顾问研究会优秀论文奖。23、《析刑事裁判文书存在的问题》,《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核心期刊)1万余字,独撰。24、《关于行政诉讼法学科地位的思考》,《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省级理论刊物)1万余字,第二作者,本文获四川省诉讼法学研究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5、《刑事裁判文书改进探析》,《法学杂志》1993年第3期(核心期刊)7千余字,独撰。26、《论侦查的法定概念》、《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增刊(核心期刊)1万余字,第二作者。27、《以案讲法——一个专横无耻的女支书》、《文明》1986年第4期(省级刊物)1万余字,独撰28、《近年来反诉制度研究的主要问题与观点》,《法学研究》(权威核心期刊)1986年第5期,1.5万字,第一作者29、《对盗窃罪“数额较大”问题的看法》《福建司法》1984年第2期,3千余字,《省级理论刊物》,第一作者。30、〈浅谈我国刑罚的特点〉1983年11月7日《福建法制报》2千余字,独撰专著:1,《刑事检察审判运作法治化问题研究》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 独撰,15万字,全国发行2,《刑事诉讼法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合著,撰写第30章,1·5万余字,全国发行著作:3、《行政诉讼法实用指南》,1991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撰写2章,3万余字,全省发行。4、《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1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撰写“一国两制”专题,6千余字,全省发行。5、《法学概论导读》,1993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写4万余字。6、《行政诉讼法学》,1994年7月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撰写5、12、15章共7万余字,全国发行。本书获四川省法学会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7、《教育法规知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合著,撰写第9章3·7万余字全省发行8、《行政诉讼法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版,合著,撰写第6、7、8章,7·2万余字,全国发行9、《民事诉讼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合著,撰写第9、10、15、16、21、22章,13·3万字,全国发行10、《刑事诉讼法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合著,撰写第12、14、16、22章,8·8万余字,全国发行11、《民事诉讼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合著,撰写第3、5、8、14章14·9万余字,全国发行 。

民主与法制杂志

法制文摘 关注中国法律《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人民公安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法官》《民主与法制》 《法律图书》《法治中国》 《老张法律援助》 法律与生活杂志

北大法学评论、人大法学等

作为一名法学硕士,近些年看了不少法律方面的杂志,认为以下几本不错: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以上都是法学、法律界较为权威的核心杂志,上面有很多大家的文章,值得去读。祝你考研成功!

中国法学北大法律评论还有很多大学都有法律评论这类的刊物不过中国知网就一切都搞定了吧。。。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姜建生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庄胜广场北翼15层,5层

2022年7月,周旭亮被聘请为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三调解室》栏目法律专家库成员2022年6月,周旭亮被特邀为北京广播电视台《第三调解室》特约合作律师2022年6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周旭亮主讲)CCTV-12《法律讲堂》之《被收养的“弃婴”》2022年5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周旭亮主讲)CCTV-12《法律讲堂》之《我要报复“前男友”》2022年4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周旭亮主讲)CCTV-12《法律讲堂》之《“生父”找上门》2022年1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周旭亮主讲)CCTV-12《法律讲堂》之《“绑架”自己的孕妇》2021年10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周旭亮主讲)CCTV-12《法律讲堂》之《妻子助夫欺保姆》2021年,《法治日报》特聘请周旭亮律师成为本报社律师专家库成员2020年,中央级期刊《中华英才》杂志封底人物专访2020年,正式受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实践导师2020年,当选2019年度法律创新影响力大会“公益普法优秀个人”2019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律师来了》第二季“优秀公益代理奖”2019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律师来了》第三季“人气律师”2019年,北京电视台BRTV《第三调解室》暨北京市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优秀贡献奖”2018年,荣获《法制晚报》年度优秀律师称号2017年,荣获《法制晚报》法律大讲堂2016年度魅力律师称号2017年,入选系列书籍“文化部《中国好律师》”封面首位律师2017年,入选系列书籍“文化部《向公正致敬》”唯一封面律师2016年,入选系列书籍“文化部《追梦中国——精英律师卷》”封面首位律师2016年,受聘为《法律与生活》“中国拆迁法律实务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受聘为《法制日报》“中国企业拆迁法律研究中心”主任CCTV-12《见证》法律专家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优秀青年律师司法部《法律与生活》“首席法律顾问”《法制晚报》法律专家顾问团“首席顾问”BRTV生活频道《生活广角》、青年频道《谁在说》专家团嘉宾律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之声律师嘉宾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特邀演讲嘉宾经典案例被收录进《最高人民法院经典案例选编》庭审被全国各地(如广东省高院)政法系统观摩旁听、研究学习等。

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实力是相当不错、很靠谱的!北京冠领的周旭亮、任战敏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导师 ",律师团队强大,专业性强,推荐选择!【一键开启和金牌律师对话】北京冠领的著名律师介绍:1、周旭亮,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现任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律师代表、北京西城区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管理和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旭亮主任办理过多起经典案例,得到当事人的高度赞誉。周旭亮主任目前是CCTV-12《法律讲堂》主讲人、CCTV-12《律师来了》特邀律师嘉宾、CCTV-12《见证》法律专家、特邀法律顾问等。2、任战敏,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创始合伙人,现任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任战敏主任是CCTV-12《律师来了》嘉宾律师、人气律师、CCTV-12《法律的道理》人气律师、CCTV-12《见证》栏目法律顾问律师等,2021年3月,荣登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期刊《人民法治》杂志封底人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冠领所还聘请了国内知名院校以及各法律领域法的知名学者组成顾问团队,提供全面的业务指导。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近年来积极参与《行政诉讼法》等多部法律制定修改,以及中国司法改革有关问题的讨论。

司法案例是人民法院依法治国实践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个案的公正审判更是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抽象的法”无处不在,是一堂堂珍贵的法治公开课。1月22日,“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正式对外公布,获评的十例案件用司法温度凝结人民法院智慧,用司法力量回应社会公众关切,用司法权威坚守法律红线,用司法故事讲述法治中国进程。这些“小缩影”蕴含着“大能量”,唱响了新征程中国法治声音的新诗篇。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守为民初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一个司法案例都是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情感纽带。正义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判决要经得起人民和时间的检验。“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侵害英烈名誉、荣誉刑事第一案”“吴春红申请再审无罪赔偿案”的公正审理,正是司法机关勇于亮剑,严明底线,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回应社会公众朴素的正义观是非观的有力体现。顺应时代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党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人民法院通过个案的审理,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回应,主动拥抱新形势、新任务,准确释法说理,切实发挥“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关键作用。“人脸识别第一案”“民法典‘自甘风险’适用第一案”的及时审理,顺应了新时代要求,切实实现了人民群众诉求有回应,需求有落实,期待有反馈,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大局步履坚实。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司法案件的公正审判,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征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章。人民法院通过个案的审判,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保障“美丽中国”建设行稳致远。“赖小民贪污、受贿、重婚案”“‘10.18’特大电信案”“种子套牌侵权纠纷案”“中国证券集体诉讼第一案”“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的依法审理,凝聚起强大的司法力量和司法智慧,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人民群众体会到稳稳的幸福。点滴小案是新时代法治中国航行道路上的微微星光,是推动“中国号”巨轮巍巍前行的不竭动力。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群众才能有信心、有遵循、有保障。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司法要及时有力地介入社会热点、痛点、难点,让法治与人心同频共振,共同唱响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春之赞歌。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朱琳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于2017年4月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斐多,源于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斐多》对西方文化影响之深远,如同《论语》对中华文明之影响,其本质要旨是劝告世人要有一份追求公正与良知的心灵。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是一家既注重整体组合,又突出专业化分工的律师事务所,并以”专业分工,团队协作,优势互补”的运作模式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斐多所下设刑事法律事务部、民事法律事务部、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法律事务部、公司法律事务部等多个专业法律服务部门,此外律所业务也涉及金融、证券、外商投资以及涉外、海事仲裁与诉讼等法律事务。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还是为数不多的兼备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专利代理机构注册证的“双证所”。旗下知识产权团队主要包括申请、项目、诉讼、业务四个部分。该团队在具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专利代理师、项目负责人和诉讼律师的带领下,为国内外企业、个人、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等提供了优质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类型涵盖了计算机、医药、汽车、家电、通讯、餐饮、机械等行业。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凭借“合作共赢,和谐共进,合理共享”的经营理念、遵循“抱朴素之心,行良善之事”的核心价值观,自创办三年以来,先后与江苏法制报社、《人民法治》杂志社、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达成结对共建关系。此外,该所为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提供教学实践阵地,并形成长期稳定学研交流关系,为法治人才培养助力。在各专业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相继成为江苏省市场管理协会法律服务中心单位、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南京市律师协会“关爱实习人员律所联盟”成员单位,并为包括天问量子,中天科技在内的上百家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坚持党建引领发展,自党支部成立以来,恪守“以党建促所建,以党风促行风,以党务促业务”的工作开展准则,创办了服务民企、送法进军营、送法进学校、公益社会法律服务等多项党支部特色活动;斐多所党员律师与所内刑事法律事务部形成紧密联系,于2018年联合开创立足南京,辐射华东的刑事辩护品牌论坛——“前哨”,并成功举办至今。该论坛以关注热点、专业分析、实务前沿为主旨,曾先后邀请全国、全省十佳公诉人、高校法学教授,公检法办案骨干出席论坛,并于人民法治网等媒体公开报道,影响广泛。斐多党支部与党员律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新时代律师的使命、责任与担当,自支部成立以来,累计获得“2019年度优秀成长型律师事务所”、“南京市律师行业先锋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党员律师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2019年度十佳律师”、“2019年度十佳青年律师”、“2019年度优秀环境保护业务律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团队律师均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律师团队既有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辞职的实务专家,又有从业十余年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还有业务出类拔萃的年轻律师,更有诸多一流法学教授组成的专家法律顾问团。凭借强大的阵容,斐多所可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

民主与法制新闻杂志官网

报纸中比较好的是《中国国防报》的国防特刊杂志中《兵器》,《环球军事》,《军事史林》,《兵器知识》符合你的要求

北大法学评论、人大法学等

单一良,现任《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人民法治网总编辑。 早年从警,2000年后进入中央新闻单位工作,先后供职于《民主与法制》、《中国产经新闻报》从事法制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与财经新闻报道。

给你推荐两本比较大众的吧,太专业的可能不太适合:1、《法律与生活》:、《法律与生活》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84年创办。属于中央级法制新闻刊物(月刊)。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最近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奖”。发行量为二十万(国内外发行)。2、<<民主与法制>>: 1979年8月在上海创刊的<<民主与法制>>月刊,是我国迄今发行量最大的法律杂志.载至1988年10月底止,每期发行量已达250万份。既然要考研了,平时还是多看些书吧,特别是英语;当年我也考法硕,可惜英语差了点分,失之交臂。祝你考研成功!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论文

“和谐社会 演讲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那么,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首先要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其次是切实履行维护职责,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要切实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当职工的贴心人。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出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当今时代不断进步的同时,若在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团结互助与损人利己之间,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之间,艰苦奋斗与骄奢淫逸之间,等等的这一系列荣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正气之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走进校园。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位耻。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生活中,决不乱吐痰,乱扔纸,损人利己真可耻。以遵纪守法位荣,以违法乱纪位耻。在社会上要依法行事,在校园里,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举止文明,遵守公德,有这样一首童谣:“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很难想象,这是从学生口中飘出来的,许多家长和老师也只能苦笑着摇头。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在学校不学好礼仪制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位耻。学生就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学会奋斗拼搏积极进取,在学习中勇于探讨,知难而进,永不言败。要学会的是在沉没中爆发而不是在沉默中灭亡。要在失败中爬起而不是放弃,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是与非,荣与辱,泾渭分明,忆往昔,多少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还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长,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反对八耻,牢记八荣,争做讲文明,守礼仪的中学生。学习《团结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一书——心得体会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在校园,就在我们身边,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我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虽然我们班没有多少“重量级”选手,却奇迹般的夺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同学们欢呼阿,跳跃阿!靠的是什么?是我们全班同学一颗颗无比团结友爱的心,想为班上争得荣誉。所以在非常紧要的关头,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动作协调,终于在那心惊肉跳的一瞬间,拼尽全力取得了胜利。不容易呀!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上学期,学校组织了“红十字协会,帮助贫困学生捐款”的主题活动。让我们小学生多一份爱心,伸出援助的手,让那些贫困的同龄人也和我们一样,在鲜花和快乐中读书,也接受同样的教育。听到这消息后,同学们都踊跃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5元、10元、20元......有的同学甚至捐了100元!虽然我们捐的钱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达了我们的一份爱心。我们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远山区里的同学,别说读书,有的连吃饭都困难,这对他们多么不公平!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真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他们!在我们校园生活中,也时常有一些不和谐的事情的发生。前不久,我们班的两位同学因为一件芝麻大点儿的事儿而伤感情。一个同学在做操时无心的手碰到了前面的同学,前面的同学以为是后面的同学在逗她,就回打了后面的同学,于是,她们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真的打了起来。要不是同学及时制止,还不知会打成什么样呢。从那以后,他们互不理睬,有时还要找点小事报复,吵架。这件事一直延续了几个星期,其中一位同学还想转学呢!多亏同学把这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把这两位同学请进了办公室,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使这两位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还成了互相帮助的好朋友。要是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容忍,宽宏大量,就不会有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共筑校园和谐的蓝天(演讲稿)和谐,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多么美好的意境。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和谐吧: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但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同学、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利益追求、兴趣爱好的差别,有些人的行为方式不利于团结互助,甚至一些损人利己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同学喜欢搞小自由主义,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班级不说,校外乱议论,导致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猜疑,引起同学之间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学把社会上一些: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爱占便宜;甚至于尔虞我诈、坑蒙拐的行为,也或多或少的带到了校园,这样不仅可耻,简直可以说是道德的囚犯。胡总书记把“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提出来,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们中学生在这个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同学之间要和谐,要团结友爱互助;校园要和谐,构筑一个团结友爱、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有没有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是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健康、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弘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 是啊!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仁爱”、行“友善”、重“人和”的传统美德。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传承这些传统美德、今天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努力,明天我们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付出,这是历史付与给我们的重任!这是时代付与给我们的使命!读《团结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有感作者:陈泽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91 更新时间:2006-9-13读《团结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有感四(3)班 陈泽祖一提到2005年我国的风云人物,不用说你们也知道,那就是我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二日他们乘坐“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双人“飞天”。你觉得飞天很容易,可是训练起来可不容易。就说跳伞训练吧,他们八天时间完成了一个空降兵一个月的训练任务。你感觉他们很累是吗?但他们感觉一点也不累,因为有更多的训练任务等着他们。做胸背方向超重训练时,他们胸后像被压了一块几白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按照训练要求要持续60秒钟,但他们每次都坚持做到80秒钟。他们这种精神使我感到,更让我敬佩。就拿我的学习来说吧,以前,我很懒,上课连笔记也不记。到了考试的时候便来了个“临时抱佛脚”,东找西借蒙混过关。抱着这样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正好应了一句格言:“业精于勤,慌于嬉。”结果,我的成绩不稳定,总是晃来晃去。这就是我没有付出劳动的缘故。今后,我要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我们要学习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费俊龙和聂海胜叔叔那样顽强拼搏,努力学习,为共建和谐社会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希望我的答复中有你需要的东西`谢谢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我国已完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民主政治领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生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外力 如果说,加入WTO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内的民主诉求的话,那么,加入WTO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又多了一种外来的客观要求,增加了一种强大的外力助推。 1.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促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 国家权力的社会化既是人类历史进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WTO的宗旨是倡导经济贸易的自由化,由此出发,它必然要求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必须适度,反对政府过分干涉市场经济。显然,我国目前的体制还不适应WTO的要求。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社会”一体化,“国家本位”的特征十分明显。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打破了国家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家权力的分流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权力逐渐增强,但从总体上说,国家权力一元化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适应WTO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理顺各种职权关系,推动国家权力合理分权,还政于社会、还政于民,使社会由“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 2.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度和增强自主化。 WTO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包括企业的投资自由、进入自由、退出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买卖自由,公民的发展自由、迁徙自由、择业自由等。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距WTO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市场主体的贸易自由和公民个人发展的自由还受到许多传统的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因素的障碍:审批事项过多过滥仍在严重地阻碍着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和公民活动的自由;国家在一些行业、领域的垄断阻碍了国内外市场主体的自由进入;过度行政干预妨碍了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部门和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而设置的市场壁垒限制了外单位和外地市场主体进入的自由;过去形成的户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限制了公民的择业自由和迁徙自由。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上述限制有所松动,但未根本改观,适应WTO的要求,进一步放松管制,扩大自由度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改革任务。 3.经济全球化要求扩大我国政治生活的公开化。 公开性是民主应有之义,是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1]WTO要求各成员方遵守“透明度”的原则,包括:(1)要求各成员方公布所有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协议、协定、条例、决定、政策、司法判决等及各成员国间签订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协定和条约。(2)要求各成员方政府设立信息咨询点,给其他成员方的政府或政府机构、企业及公民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3)要求各成员方政府向WTO的有关机构报告其所采取的有可能对协议的各成员方产生影响的贸易措施。(4)规定对各成员方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定期审查,以增强各国国内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使各成员方的国内法律制度符合WTO的需要。 过去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权力的行使具有内部性、隐秘性。政策、文件等政治信息自上而下内部传达,政治行为“暗箱操作”,决策过程秘而不宣,公众对重要政治信息知之甚少。这使政治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导致“幕后交易”、“寻租”等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同时也助长了不良的政治文化,小道消息、谣言满天飞,政治被神秘化,民众对政治疑惑、猜忌。这种状况既有悖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也不符合WTO的“透明度”要求。接受WTO的透明度原则的约束,我们必须加快推行政治公开的进程,让人民充分享有知情权。 4.经济全球化要求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平等化。 “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2]。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待各种经济成分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重公轻私,未给予国内非公有经济一个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待遇。非公有经济企业在市场准入、贷款、税赋、进出口、人才使用、司法保护、享用公共服务以及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享受不到同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待遇。在发展问题上,采取允许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倾斜政策,客观上带来了政策上的不统一,造成了竞争条件的不公平和发展环境的不一致。在吸引投资上,重外轻内,内资和外资存在着不同的待遇。这些都与WTO规则相距甚远。加入WTO,就应兑现“国民待遇”原则,确立平等对待国内外各方当事人、平等对待各成员国公民或组织的机制和观念。 5.经济全球化要求政治过程的程序化、法治化。 民主政治是程序政治和法治政治的统一。程序的民主价值就在于它通过法定的步骤、方式、时限、顺序把权力的运作、民众对政治参与纳入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渠道,实现现代民主精神的制度化、法制化。WTO的规则理念对我国政治的程序化、法治化提出了新的要求。WTO是由一整套规则体系构成的,它要求各成员国的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按通行的程序办事,与国际惯例接轨,树立规则观念和法制观念。我国传统的政治和行政方式是以权力为中心运作的,其运作的程序化、法治化程度较低,无序运作、非规范运作、随意运作、违法运作严重,这是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快从以权力为中心的运作方式向以规则为中心的运作方式的转变,建立符合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对接的管理模式。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1.入世后我国民主需求的迅速增长与民主制度化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 一方面,加入WTO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强力助推,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民主。同时,随着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期望大增。国内外的民主诉求呼应、叠加使我们的民主诉求在这个特定的时期骤然增加。另一方面,我国民主制度化的有效供给不足。这是因为在现代政治中,政治参与需求的增长速度总是快于创设政治参与渠道(即制度化)的速度。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健全WTO所要求的一切制度,再加上我国原有的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渠道不多、不完善。这一切造成我国目前不能满足民主需求的“瓶颈”。如果不能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就可能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正如亨廷顿所说:“社会动员和政治参与的速度偏高,政治组织化和制度化的速度偏低,其结果只能是政治不稳定和无秩序。”[3]这是因为,如果参与渠道不畅通,公民的参与欲望得不到渲泄,就会导致公民的挫折感,民众对政府就会产生离心离德的倾向,社会缺乏凝聚力,政府权威和合法性就会缺失。同时正常的民主渠道阻塞,民众就会寻求体制外的政治参与,这势必影响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2.经济全球化增大了西方民主观念和模式传播蔓延的机会,“西化”的威胁性增大。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世界秩序,历来强调其民主的普适性,力图按照它们的观念来塑造世界。而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为西方民主观念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地球成了一个网络化的空间,这十分有利于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中国加入WTO后,西方可能会借助于WTO的组织形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影响。西方国家会通过自己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及游戏规则,打着“贸易自由化”的幌子,推行其全球治理模式。同时,入世后,随着西方企业更多地进入中国,随着旅游、服务、文化等产业的逐步开放,中外人员往来更加方便、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可能会运用这些交流方式进行“西化”渗透,对此,我们要有所防备。 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主权、人权构成现实威胁。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削弱值得注意,跨国公司为实现其市场目标和利润目标,必然会利用其超强的经济势力去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还经常以其强大的“经济主权”去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政治主权”。我们看到,跨国公司直接介入国家政治、外交甚至军事领域的事屡见不鲜,进行院外活动、行贿政府官员的丑闻时有披露就是有力的证明。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所谓的“全球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它贬抑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原则,鼓吹“国家主权过时论”、“国家主权有限论”、“人权高于主权论”等。其实质是借经济全球化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现全球政治的一体化、西方化。少数发达国家以“人权”为借口,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肆意践踏别国主权就是对“全球主义”的实践。主权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平等的前提,也是一国人民当家作主、内政自主以及人权保护的前提。破坏了主权原则,不仅导致国际关系的混乱,也使民族国家的民主难以实施,人权难以保障。事实上,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加大,客观上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强化国家主权,而不能淡化主权,贬抑主权。全球化时代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捍卫国家主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4]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观 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和全球性的思维来考虑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自觉地把我国民主建设置于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从中把握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方向,从中改革创新,吸取营养,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政治。 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潮流,我们既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也要追求政治民主化。但我们的民主化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而决不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曾针对国内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主张照搬西方民主的错误观点指出:“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5]我们之所以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就在于,社会主义民主从本质上说要比资本主义民主优越,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代表了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先进方向,并且适合我国的国情。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自己的国情,盲目接受了西方民主,结果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引发了这些国家持续不断的政治动乱和社会危机,经济停滞倒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些教训足以值得我们记取。 面对全球化时代西方民主观影响加大的现实,我们首先要牢牢把握舆论阵地,进行正面宣传,加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教育,除了要利用传统的媒体,如广播、报纸、电视外,尤其是要利用好网络这一新的媒体,积极抢占网络这一新的思想阵地。其次,加强对互联网等媒体的管理,积极寻找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的技术,强化对西方媒体传播信息的屏障能力。再次,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当代有效性,坚决批判和抵制“主权有限”、“人权高于主权”的霸权主义论调,揭露少数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我国的企图,坚决同侵害我国主权和人权的现象作斗争。 2.适应WTO的要求,加快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创新。 (1)推行公开政治。首先要扩大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外,有关会议、法律、决策、人事、审批、收费、许可、发证、登记、收支、招标、采购、评议等信息都应及时向人民公开。为此,需要强化信息公开的“刚性约束”,制定一部《政府信息公开法》,对信息公开的目的、原则、适应范围、限制以及不公开的法律责任等都明确予以规定,使政府信息公开有法可依,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其次要完善政务公开的制度体系。应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收费公开制度,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公开制度,社会保障公开制度,社会评议政府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以及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群众代表议政制度等等。再次,完善政务公开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可在公共信息网上设立“政务公开栏目”和“公众评议政府栏目”,以增强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和透明度。 (2)倡导参与政治。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人民以委托的形式治理国家上,还体现在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上。为此,政府首先应根据市场经济和WTO的要求,准确定位自己的权能,减少过度干预,理清并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将不属于自己管的事全部交给社会去做,交给市场去做。扩大社会的权力,给社会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吸纳公民全方位参与政治过程。一是赋予公民、基层、下级组织群众团体及中介组织以参与决策的权力。国家应通过建立重大决策的建议制度、提案制度、咨询制度、公众讨论制度、听证制度、公决制度,把公众纳入决策过程,使决策民主化。二是要加强公民对执行过程的参与。在国家法律、政策和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应吸收公民参与执行的监督,防止执行不力,执法混乱、行为不规范。三是加强公民对执行后果评价的参与。要允许公民对执行结果、执行绩效发表意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执行后果评价的根本指标,改变执行绩效由“官方”自我评估的趋向,以及由此带来的虚报浮夸,“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良风气。 (3)强化服务政治。从人民主权来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源于人民的委托,它与人民之间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关系,而不是一种“管制”关系、“命令-服从”关系。过去,我们虽然确立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并不强,政府提供服务时,总是一副“施舍者”的姿态。加入WTO凸显出政府服务至上的理念,这要求政府的角色要来一个转变,由原来的“管制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重塑政府服务者的新形象。“民主政府是为它们的公民服务而存在的。”[6]政府应抓住入世的契机,走出“管制”的误区,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使政府不再是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的“管僚机构”,而是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健全责任政治。责任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这是由人民主权原则所决定的。人民把管理国家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得到人民授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作为“公仆”的责任,它们必须对人民负责,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承担道义上、政治上、法律上的责任。民主政治必然是责任政治。过去我们的责任政治观念不强,国家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多,承担责任少,要求公民履行责任多,政府尽义务少,甚至不少执法部门和执法者滥用公共权力,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导致权力异化,严重背离了人民民主。加入WTO呼唤着责任政治的回归。第一,要强化责任意识。通过经常性的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责任教育,强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念,第二,理清各种政治主体间的职责关系。从大的方面说,要党政分开,划清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和责任关系;要分清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权责关系。各政治主体之间的职责搞清楚了,才能各负其责。第三,健全党政机关首长责任制。这是建立责任政治的关键。第四,健全责任体系,包括道德责任制、政治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及法律责任制。第五,健全对国家权力监督机制。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好其职责。 (5)厉行法治政治。在我国的国家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治现象。加入WTO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人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严格依法治国,由权力政治转向规则政治,由任意裁决转向依法办事。特别是针对一些执法者头脑里存在依法治国就是依法“治民”、“治事”的观念,更要强调依法治权,依法治官。这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机关要依法立法、依法执政、依法司法、依法监督。 3.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借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某些文明成果。 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打破封闭保守落后的政治发展观,树立开放的发展观,吸取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高类型的民主不可能脱离世界历史潮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而独立发展。它必须继承以往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才能真正实现对以往政治文明的超越。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不随“西化”逐流,并不意味着我们全盘否定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进步因素,相反,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那些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体现民主政治共性和普遍性的某些具体形式和做法,我们应大胆的吸收和借鉴。具体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些原则,如主权在民原则、自由权利原则、人权原则、平等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些具体制度,如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法律制度等都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当前应对入世的要求,我们还急需要引进WTO的一些规制,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我们应承认和遵循经济政治和行政领域里的国际惯例,包括各国协议的形式、谈判的形式、行为的规范、决策结果的公布和实施方式等;遵循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标准,包括行政行为标准、行政道德标准、行政决策优化标准、行政效率标准、行政考核标准等;借鉴一些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行政体制和法律制度。只有以开放的姿态,博大的胸怀,善于借鉴和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才能建设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民主,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世界最好的民主制度。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创新 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我国已完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民主政治领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生什么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外力 如果说,加入WTO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内的民主诉求的话,那么,加入WTO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又多了一种外来的客观要求,增加了一种强大的外力助推。 1.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促进国家权力的社会化。 国家权力的社会化既是人类历史进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WTO的宗旨是倡导经济贸易的自由化,由此出发,它必然要求行政权力对经济的干预必须适度,反对政府过分干涉市场经济。显然,我国目前的体制还不适应WTO的要求。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国家-社会”一体化,“国家本位”的特征十分明显。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打破了国家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国家权力的分流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权力逐渐增强,但从总体上说,国家权力一元化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适应WTO的要求,我们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理顺各种职权关系,推动国家权力合理分权,还政于社会、还政于民,使社会由“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 2.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自由度和增强自主化。 WTO要求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包括企业的投资自由、进入自由、退出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买卖自由,公民的发展自由、迁徙自由、择业自由等。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程度距WTO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市场主体的贸易自由和公民个人发展的自由还受到许多传统的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因素的障碍:审批事项过多过滥仍在严重地阻碍着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和公民活动的自由;国家在一些行业、领域的垄断阻碍了国内外市场主体的自由进入;过度行政干预妨碍了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部门和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而设置的市场壁垒限制了外单位和外地市场主体进入的自由;过去形成的户籍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限制了公民的择业自由和迁徙自由。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上述限制有所松动,但未根本改观,适应WTO的要求,进一步放松管制,扩大自由度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改革任务。 3.经济全球化要求扩大我国政治生活的公开化。 公开性是民主应有之义,是现代民主的基本价值,“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1]WTO要求各成员方遵守“透明度”的原则,包括:(1)要求各成员方公布所有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协议、协定、条例、决定、政策、司法判决等及各成员国间签订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协定和条约。(2)要求各成员方政府设立信息咨询点,给其他成员方的政府或政府机构、企业及公民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3)要求各成员方政府向WTO的有关机构报告其所采取的有可能对协议的各成员方产生影响的贸易措施。(4)规定对各成员方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定期审查,以增强各国国内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使各成员方的国内法律制度符合WTO的需要。 过去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权力的行使具有内部性、隐秘性。政策、文件等政治信息自上而下内部传达,政治行为“暗箱操作”,决策过程秘而不宣,公众对重要政治信息知之甚少。这使政治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导致“幕后交易”、“寻租”等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同时也助长了不良的政治文化,小道消息、谣言满天飞,政治被神秘化,民众对政治疑惑、猜忌。这种状况既有悖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也不符合WTO的“透明度”要求。接受WTO的透明度原则的约束,我们必须加快推行政治公开的进程,让人民充分享有知情权。 4.经济全球化要求扩大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平等化。 “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2]。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待各种经济成分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重公轻私,未给予国内非公有经济一个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待遇。非公有经济企业在市场准入、贷款、税赋、进出口、人才使用、司法保护、享用公共服务以及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享受不到同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待遇。在发展问题上,采取允许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倾斜政策,客观上带来了政策上的不统一,造成了竞争条件的不公平和发展环境的不一致。在吸引投资上,重外轻内,内资和外资存在着不同的待遇。这些都与WTO规则相距甚远。加入WTO,就应兑现“国民待遇”原则,确立平等对待国内外各方当事人、平等对待各成员国公民或组织的机制和观念。 太长了,自己再改改吧!;) 祝天天开心,学习进步!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说:“民主愈完全,它成为多余的东西的时候就愈接近。”大家想,民主是人类发展智慧与文化及制度文明的结晶,怎么会变成“多余”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深入发展,人类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民主只会使得更多的人来享受自我管理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民主永远不会多余。而列宁在这里所说的多余,应该是特殊的指称,即狭义上的阶级观点上的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而一般意义上的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参与管理公共事务方面,永远不会多余或者过时。所以,紧接着,列宁同志又说了“人们对于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简单的基本规则就会很快从必须遵守变成习惯于遵守了。”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看出,列宁深刻指出了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状况——习惯(高度的社会自治),民主习惯的养成正是民主发展的最高形式。当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任务与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原则。“绝大多数人享受民主,对那些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分子实行强力镇压,即把他们排斥于民主之外,——这就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度的条件下形态改变了的民主。”以上是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的精确阐述,从根本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但仅仅如此,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缺乏更为明确的操作的规范手册和历史上可供我们选择的成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成的范本。(道路艰辛,可见一斑)马克思说:“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它就不能存在。”在此,我想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意义加以阐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条件下,处于绝对多数的最广大人民享有对国家与社会的统治及管理权,实现民主理念与民主制度的完美统一。理念即,人民自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对国家的主权意识;民主制度也就是相应的人民参与这一过程所必需的合法性程序。民主理念与民主制度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一队矛盾体,尤其是我们仍处于阶级社会之中,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最后斗争尚未结束,我们就更要坚持二者的辨证统一了。因为民主是理念的精神内核,民众的积极参与精神与主体意识是决不可少的,否则民主制度就回是无源之水,流不长远,西方社会就一直过分强调制度建设,而限制人们民主精神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现在潜藏的和已经暴露出来的民主危机,当然这也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然性结果;制度的建设同样重要,没有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程序,就会使得人民的权力诉求和行使不够通畅,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也无法充分地显现出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就要受到损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首要前提和政治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顺利健康发展社会注意民主的政治保证和力量源泉。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甚至大肆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腐朽的个人主义思想,那么对最广大人民来说民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就不可能享受到切实的民主权利,人类的主体性就会更加受到限制。任重道远 “对抗模型”说不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但民主的建设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来说,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众所周知,我过的民主建设起点就比较低。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缺少民主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意识没有普遍觉醒,更谈不上民主习惯的养成了。同时,经济技术的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也决定了我过的民主建设又不得不先从解决民生开始。中国十几亿人还在饿着肚子,却还要天天把民主的口号挂在嘴上,这是不合中国实际的,也是决然不会被人民理解和接受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激发了人们特别是那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民主自强意识的觉醒。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体,标志着我们国家民主系统化建设的开始,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主人翁精神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的主旋律。当然,我们最初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还是很不完善的,突出表现在,专政色彩较为浓厚,而民主色彩不足集权制现象极其严重,民主集中制不能得到彻底的经常的贯彻。十年动乱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受了疯狂的践踏,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人民对政治的关心与参与都变得消极、被动了。这也正说明了民主建设的复杂曲折。1986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民主建设的热潮才又再度在中国社会掀起。历史上最后两大阶级的较量还没有结束,资产阶级靠着最后的一点力量仍在拼死守着他们的棺材盖,并企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殖民地。在对外开发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死心地把自由化和个人主义这些精神垃圾裹藏在工业垃圾里,向社会主义中国和其他国家倾倒。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必然是一个艰苦奋斗的长远历程,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一定要不怕艰苦,无私无畏,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好,发展好。针对我们国家还存在着的实际矛盾,即官本位的官僚主义的遗毒与人民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和更多切实的政治诉求两者之间的矛盾。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要夸大这种潜在的矛盾,而是强调它的存在和确实潜藏着危险,努力试图从一个可行的角度找到能够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由“冲突”到“和谐”。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层次进一步步提高,这个矛盾在民主建设中的破坏性影响就会更加突现出来,而两者的矛盾对抗自然要损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不仅仅是制约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据此,我思考了一种“民主对抗模型”,在这个模型里,主要依靠四种力量在发挥作用,它们分别是教育、舆论与大众传媒、政府、基层民众(草根)。我认为只有这四种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才能有光明的前景。教育是第一种必不可少的力量,因为教育是人类文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民主的建设和所能达到的程度首要就依赖于教育与文化的发展高度,而所谓特色也正是要从文化这个方面来说明与表现的。在西方,教育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教授(知识),而教育则是侧重于人们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而我们中国学界则往往是把这两者合在一起来说的。我们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激发人们的“把一切公共的事情看作是自己的事情的民主本能”。因为作为心理层次的民主意识是民主制度存在和运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而在我看来,中国这方面的教育显然是做得还很不够。我认为我们的改革的重点不仅仅是在制度上,更紧要的是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在内容方面,首先,我建议对受教育者,特别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应该开设专业的两大经典的课程,这两大经典指的是红色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理论和那些前辈们的传记,及文化经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文言文要从小孩子就开始教育),我们不能把这两大经典再当作一些特别的日子的陪衬了,它们应该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都是从最深刻的层次对人类的解放和大同社会的剖析,这两者的内在联系在我看来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建成,并在全球化浪潮中始终处于优势的地位。同时对于时事政治的教育也是必要的,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感觉到生活在大人的世界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立的主体意识。对于小学那段时光里纯粹的政治上的记忆,就是1991年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先生访问中国,长大后便常常羞愧于此。其次,我认为应该在新的教科书中增加“恶”的内容,以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与主体精神,如毒品犯罪、儿童妇女权益受侵害的实例、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大灾难(比如唐山大地震、东南亚海啸等)等等。在我们秉承了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思想时,实际上对这方面的教育是忽视的。可我认为要让孩子真正成长为“人”必须有“恶”的内容不可。约翰·洛克就曾在专著《教育漫话》里指出“要在孩子踏入社会以前,便把社会的真情实况告诉他,他应该逐渐地得知各种流行的邪恶,应该得到警告”,并“不可让儿童违反公正的规则:无论什么时候他们违反了公正,都应当加以纠正。”在形式上则要大胆尝试那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要学会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要能体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精神和动手能力。如前几年上海就已经有学校做了圆桌教学的试验,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有许多新的理念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大家不是没有,而主要是缺乏尝试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总是抱怨条件的不足,或是人云亦云。民主的教育教化出民主,这是一个非常质朴的过程,人们果真能从内心深处出发,民主的心理意识在中国广为普及将不远矣。第二种力量就是舆论与传媒,伴随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带来了对人类一切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强大冲击。虽然我无法苟同西方社会把舆论看作至高无上的,但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舆论的实际作用却不容我们忽视。我只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舆论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们信息沟通和监督政府行政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在报纸电台里传达人们的呼声和生活状况,尤其是要把地方性的信息资源利用好。比如,我们身边的电台里,政府有了电台办公的专题,人们可以直接地反馈信息和监督官员对民众的态度和行政效率,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很好的预示。另外,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西方的泛化舆论地位也有很大的负面效果,随意性和不负责任的报道对国民甚至对世界都是个伤害,如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刀子能救人,同样也能杀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本着对人民与国家负责的态度,坚决抵制那些自由化的论调。第三种力量就是政府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了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由集权共和制向民主共和制的过渡,“民主政体三原则即选举制、轮换制和分权制逐步得到体现并将得到彻底实现”。(刘德福《思考中国》)“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现在就是要检验我们的党和政府如何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体现先进性的,如何把这个公共权力用之于民的问题。首先,应该在决策机制上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坚持在可允许的范围内透明公开,使更多的人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意见及建议。只有民主参与程度更加充分,决策的价值和效能才会更加理想,更加贴切人民和社会需要。“过去封闭型、随机性的决策模式,决策权重要集中于一人或数人之手的决策机制,导致经常出现决策失误,并且很难及时纠正。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建国至1989年40年间,我国生产性投资约2万亿元,浪费和未发生效益的高达1.35万亿元,占了三分之二。”(刘德福)其次,政府作为法制建设的主导者,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立法工作,加强执法监督,通过法律的健全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虽然我国的系统的法是近于完善了,但在具体的法律规范上还存在着滞后性、模糊性的缺点,法制队伍的建设还不完善,执法者与执法者之间还经常闹乱子。“法治之国”,路还很长很艰辛。政府还必须加强自律,防范和打击内部的经济犯罪与职务腐败,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务员制度,把传统的“公仆”意识塑造成新时期的认真负责、平等积极的公务员精神。人民的力量是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前进永不停息的动力源泉。只是这种力量在我看来仍然是以隐性存在为主流表现的,我们必须激发和挖掘这种力量,使之成为显性的存在。一方面,民主是对本身的限制,这是从制度层面来说,人民行使民主权力也是不可能无所不包的,必然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而另一方面,基层的民主却是可行的,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人们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的地位与积极性都能得到切实的体现与满足。“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基层社会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种自治组织,并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了充分的基层民主自治。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搞好基层民主建设建设就直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了一个广泛而又真实的基础。”在着个对抗模型中,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始终是决定着总的发展前途,同时制约其它力量的效用的发挥。民主也正是在这种关系的动态发展中,前进,提升,以至内化为人民的主体性的存在。展望未来的21世纪畅想我只想说的中国的民主是有前途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前途的,这是一个比较发展的过程,这也是我近两年通过不断的置疑比较思考的结论。那个属于美国的20世纪已经被历史抛到脑后了,而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自西方威斯敏特时代的到来,既决定了人类民主文明的飞跃,也同时暗示了资本主义在这个民主愈发发展的前端时,无法再适宜存在和继续推动民主的进步了。正如,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民主制国家,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这种迹象就越发明显。国家打着“人民所赋予的权利”的旗号,滥用民主的权威,肆意破坏世界和平,大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急剧下降,中央个人集权加强,民间的一些群众组织散乱自由主义泛滥,社会生态的和谐性逐渐被破坏。种种情况,让我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的民主必将回被自己的虚伪所击倒,而资本主义民主赖以存在的经济绩效也不再有望日的风采。而自由化和个人主义也终将侵蚀掉资本主义自身。坚持你的信仰吧,认识了你的信仰吧。我们正值意气风发!

  • 索引序列
  • 民主与法治建设杂志
  • 民主与法制杂志
  •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姜建生
  • 民主与法制新闻杂志官网
  •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