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形势是一种按照自身运动规律客观存在着的物质运动,政策则是党和国家在对形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研究》
摘 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最后研究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气象。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世界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三重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最后,“中国梦”又是世界梦,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等。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梦”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和实践性。“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它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社会特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实践力量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中国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理清个人梦、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2.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目的性,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也要注重发挥榜样、环境、 文化 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关注、心理认同和主动践行,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3.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势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推动“中国梦”的教育发展。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否定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是尊重他们个体发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人梦、青春梦、就业梦、成才梦,即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引导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然后,通过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投身到“中国梦”的教育中来。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渠道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应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梦”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第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领悟和传播“中国梦”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接受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现途径,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示范者和引路人。第二,要把“中国梦”的思想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配合使用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等 教学 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
2.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
“中国梦”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应融入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学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自觉将自己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等活动形式。要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党团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日常“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同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中国梦”成为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需建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资金机制。物质支持是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然后,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奖惩 措施 。最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实时监督“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将“中国梦”融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 热点 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关键,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必然选择,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2]__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3]张百顺,李 亮.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4,(8):16-1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2017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论文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一、“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 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梦”是对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领的精炼浓缩与真实写照。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中国人民寻回、重建并坚定民族信仰的过程;“中国梦”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绚丽坚实。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党的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梦。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人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有激情、有锐气。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事业,大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前进,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奋斗,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甚至挫折,为战胜困难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灌注新鲜血液,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秉承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培养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愿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自己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和不断提高。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3.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能量,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的社会上存在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成为人们从事 社会实践 活动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者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坚定的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生活中体现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理想是“中国梦”的组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前提。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要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实现。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打磨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远见卓识的现实主义者”。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变为真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不畏艰难、勇担重任、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3).
[2]崔慧敏、张向红、崔占全.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周丽琴.论艰苦奋斗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措施 ,取得了一些 经验 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 渠道 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十九名任课老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十八位教师又分别是十八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至少作一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从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实施方案 ,由教务处发往全校十八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九十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二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六十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网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 军训 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立成绩档案制度,实行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计入期末学生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面考试、撰写论文、实践 总结 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氛围。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同,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相关的政治常识了解不多,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手机能够随时上网,但不是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而是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不强,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疏导和管理。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难度较大,只有组建好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兼职教师等;兼职教师主要辅助专职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等,这样才能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有些培训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普遍化培训,虽然对教师教学团队有所帮助,能够扩大一些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开拓性的 思维方式 、全方位的知识视野和前瞻性的观察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综合指导,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 热点 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思想性、政策性和针对性极强的思想政治 教育 课,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课相关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课相关论文范文 《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摘要: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寄托了国人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要想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特别是需要青年人的努力。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如何通过正确的 渠道 和途径进行指引,让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时代担当 1中国梦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发展进步的关键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年人。而当代青年大学生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与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息息相关,也与大学生自身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直接相关。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今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现今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去努力拼搏锲而不舍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能够采取强有力的 措施 ,坚持实干兴邦,不断为人民服务,逐渐实现“中国梦”,去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有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念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而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伴随着各种 文化 思潮和一些良莠不齐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潮似水般地涌进国门,冲进校园,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先进民族奋力向前的向导标识,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党的 报告 中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求青年勇敢走在时代前面,不断奋斗,开拓,奉献。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更加需要借力“中国梦”这一丰富内涵,高扬我国民理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想信念来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1.3有益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梦”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 口号 和思想本身就代表我中华民族千千万万民众的希望期盼,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客观发展需要。“中国梦”的提出更加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更加体现了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观。实践不仅是理论的基础,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之亦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理论方针是更好实践的指南,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乱行。没有伟大的理想,实现“中国梦”永远都是在“进行时”,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将实现“中国梦”化入内心,去认认真真地践行。 2用中国梦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2.1立志以求远 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应当志存高远,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绚丽的光彩,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千千万万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期盼,也是我国青年一代应当牢固树立的伟大理想和目标。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树立远大的志向。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必然会被世界所遗弃。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能不能确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生理想,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未来沿着哪条路走、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基本国情,并以此为基点设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2.2立行以求功 我国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自己精彩人生。要不怕艰难,攻克难关,勇于到艰苦的基层,经受锻炼,增强个人才干。要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中创出新路,创新业,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恩格斯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因此,一切怀抱远大理想的青年大学生,其人生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必须植根于祖国繁荣强大的沃土之上,报效祖国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2.3立学以求进 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学习是不断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和本领将会直接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本领,应该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让勤奋学习成为实现理想的动力,让自己的青春更加无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飞速,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学习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青年学生应当坚持奋发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珍惜美好时光,集中精力,刻苦钻研,切实做到学以立德,工以养技,学以致用,以自己 毕业 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要以学习为己任,养成健康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会运用不同领域不同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总之,实现伟大而美丽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尤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就要引导大学生 编织 小梦想,共筑“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让青年大学生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N].人民日报,2013-05-05. [2]人民网.中国梦:内涵.路径和保障[EB/OL].http://cpc.people.com.cn/. [3]高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25-26. [4]唐建明.浅议新时期大学生成才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J].科教论坛,2011(7).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一、“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 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梦”是对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领的精炼浓缩与真实写照。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中国人民寻回、重建并坚定民族信仰的过程;“中国梦”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绚丽坚实。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党的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梦。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人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有激情、有锐气。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事业,大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前进,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奋斗,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甚至挫折,为战胜困难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灌注新鲜血液,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秉承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培养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愿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自己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和不断提高。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3.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能量,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的社会上存在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成为人们从事 社会实践 活动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者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坚定的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生活中体现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理想是“中国梦”的组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前提。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要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实现。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打磨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远见卓识的现实主义者”。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变为真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不畏艰难、勇担重任、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3).
[2]崔慧敏、张向红、崔占全.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周丽琴.论艰苦奋斗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措施 ,取得了一些 经验 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 渠道 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十九名任课老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十八位教师又分别是十八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至少作一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从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实施方案 ,由教务处发往全校十八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九十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二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六十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网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 军训 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立成绩档案制度,实行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计入期末学生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面考试、撰写论文、实践 总结 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氛围。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同,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相关的政治常识了解不多,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手机能够随时上网,但不是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而是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不强,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疏导和管理。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难度较大,只有组建好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兼职教师等;兼职教师主要辅助专职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等,这样才能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有些培训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普遍化培训,虽然对教师教学团队有所帮助,能够扩大一些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开拓性的 思维方式 、全方位的知识视野和前瞻性的观察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综合指导,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 热点 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中国梦的形势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新形势下中国梦的践行》
[提 要]着眼中国当代实际及未来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为顺利实现中国在新时期的既定奋斗目标,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启动了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前行的道路上如何团结力量、汇集共识,经实践验证,只有依靠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健全的制度为保障才能最终夺取中国梦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道路;制度;理论
[作者简介]王海平(1989―),男,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吴小龙(1972―),男,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在党的闭幕后不久,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通过媒体阐明了“中国梦”,在这之后不久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系统阐释了“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其主要内涵就是在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国家富强,在民族层面上要实现民族振兴,在个人层面上要实现人民幸福。可以说,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历史性的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基础途径,作为当代理论新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势必成为指引实现中国梦在意识层面上的最根本行动指南,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就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轨制保障。
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能来源――人民群众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团结所有愿意为民族为个人心中梦想而追逐的每一个追梦人,由此汇集的力量是庞大的,是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亿万群众充当兑现中国梦的行为主体,是造就世界历史和实现中国梦的绝对力量。“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包括所有民族在内的广大华夏儿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依赖和推进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能量可以为中国梦的圆满提供无穷尽的动能,是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歪曲的强大动能,能够创造出供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实现中国梦必需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类社会的内在精神宝藏是诞生在勤劳智慧的民众当中,进而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理论创新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只有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奋斗才能取得社会变革的决定性胜利,只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梦想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起)就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联系,尤其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开放与改革的路途中接力探索、传承经验,在选择前途道路上既不呆板僵化,也不走马观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独特国情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中鲜明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经典论断,为中国以后的探索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党的对此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路指向更明朗,康庄大道摆在每一个追梦主体面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大地上盛开的独特花朵,是与中国实情和民族特点相联系而诞生的创造性道路,不仅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每一个追梦主体实现梦想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4]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和途径,才能在通往梦想的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也最终能圆满每个人心中的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符合实际的理论是顺利推进实践的先导,正确的思想武器是顺利推进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实践相联系而孕育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绩。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索中国成长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当今中国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怎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等繁杂的与当代中国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追梦主体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而表现得千差万别,但同属于中华民族的根本社会属性没有改变,同是有一致的思想引领和目标指向没有改变。统一的思想导向势必激发宏大的动能,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引领的华夏儿女意识行径,也一定能尽早实现每一个人心中的梦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梦。
四、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前行的道路不会有失偏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遵照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蓝图思路,同时也是将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相关精神同我国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相运用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基本制度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统领。在摸索前进道路的行程中,逐渐完备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正是因为有了各领域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才能确保各项事业能协同推进,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创造各领域的相关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马列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憧憬,既符合现今中国的具体实情,又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相向而行,所以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逐步破除制约各领域发展的障碍,完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充分有力地为每个追梦主体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以实现个人的梦、集体的梦为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每个追梦主体凝聚共识、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以期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论文的方法:
必须要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有引领青年学生前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则必然会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奋斗方向前进。
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
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我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人前途命运,都是和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为我们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我们会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我们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其次,要做到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要做到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在学校要珍惜所有能珍惜的机会,一方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我们要紧跟党走,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青年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才能寻求到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便是高校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我们要学习并弘扬这些精神,让自己更加满怀信心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党的的教诲,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是在党的胜利召开后,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并定义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我的中国梦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中国梦”与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研究》
提 要:“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看到现阶段国家社会发展的缺口,培养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建设和发展基层的目标,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服务;中国梦
“中国梦”是在党的胜利召开后,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并定义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而当前,在农村发展的现实状况中,面临着基层人才紧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也宁愿留在城市待业寻找工作,也不愿意投身农村,不仅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持续下降,更导致了农村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进而制约和拖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1 “我的中国梦”与中国农村现状
1.1 农村的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现状
面对农村相对滞后的发展状况,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优惠和保护政策在也在相继出台和完善。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生产收入,但政策的支持只能在客观上对农村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对于环境相对封闭的农村来说,经济发展情况仍然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资源利用率低,科技投入不足,农民增收困难以及劳动力过剩和就业压力等问题。
1.2 农村居住环境问题与信息通讯滞后
当前,农村的居住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的交通问题,由于大部分农村都有着较多的山地,农村的道路大部分也是山路或是泊油路,公路较少,这样的交通状况不仅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收入,在暴雨等恶劣的自然天气下更威胁着农村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而农村的信息通讯发展在目前也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的经济水平等原因,发展的情况也相对比较滞后,从而导致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通知不及时和消息闭塞等问题,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
1.3 农村教育现状
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限制,农村人民的文化生活较为单一,精神生活较为空缺,而农村孩子的教育现状也不容乐观,首先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次是农村师资力量的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就业观的变化,愿意到农村任教的人才逐渐较少。另外,根据中国审计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农村中小学的撤并,甚至导致了农村学生辍学率从2006年到2011年增加了1.1倍,可见农村的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4 农村人才紧缺
从农村的教育状况便可看出,农村存在着严重的人才资源紧缺的状况。许多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并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而一些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在农村发展的机会。农村人才的紧缺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封闭性和滞后性,从而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援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存在着不愿下基层下农村的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也是各种不同因素综合的结果。
2 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2.1 基层条件艰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对于基层工作的普遍认识是苦、脏、累。基层工作单位条件差,环境简陋,设备不全,交通不发达等确实是眼下大部分农村存在的发展问题,因而从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服务基层的人数明显不足。当然,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生活水平普遍良好,较少经历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心理意识则是影响其基层服务意识养成的主要因素。
2.2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调查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向往到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找立足之处,而对于经济相对弱后的农村基层、西部山区则较少考虑。为了缓解人才流动东西部分化、城市农村分化严重的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也确实采取了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为农村、西部地区注了一定的新鲜血液。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由于长时间积累下的发展差距,国家对于基层的资金投入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依然偏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资相对较低,甚至难以满足生活需要,进而磨灭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信心。
2.3 大学生自我期望较高,功利倾向突出
如今,不少大学生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认为上了大学便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相当大的期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许多大学生碍于“面子”,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前途,更没“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攀比心理和功利主义的倾向日趋突出,许多大学生把工资报酬的多少作为判定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从而忽视了物质以外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更把服务基层抛诸脑后。
3 以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推动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3.1 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班会,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
对于“中国梦”这个名词大部分大学生都耳熟能详,但普遍存在着对其只具有模糊概念而并没有深入学习的现象。因此,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不仅可以让大学对“中国梦”的概念和本质内涵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提高认同感,更能促进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未来发展的梦想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3.2 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基层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扎根基层谋发展,将梦想与基层建设紧密联系,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相依的基层工作典范。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的宣讲会,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大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服务百姓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向先进人物学习,到基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在基层建功立业。
3.3 组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
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感受农村真实生活,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是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重要方式。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近期目标的“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农村的发展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身体会农村的生活情况,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自己服务基层、建设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从而进激发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 [J].《当代青年研 究》,2007,(11):40-44.
[2]徐家庆.基层意识: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核心 [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我的中国梦思修论文
嘻嘻嘻嘻嘻嘻
来找我吧?我整好了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壮大的历史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全国解放以后,随着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实现文化建设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就成了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应该说,在解答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不断变迁,如何实现新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又一次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党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可贵资源,这既是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一贯方针,也是绝大多数人们的愿望。但是,问题在于怎样继承,怎样发展,以及继承什么,抛弃什么。文化虚无主义割断了我们党的文化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却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旗号下存在着取代我们党赖以存在的文化底蕴的核心观念--飞克思主义的潜在危险。因此,正确地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至关重要。 二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资本主义文化是一种远比封建文化先进的文化,大胆地借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吨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但是,资本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是紧密联系的,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本主义就始终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和颠覆, 因此,如何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如何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凭借其经济实力对中国民族文化建设的强大冲击,强调文化建设独立性的同时,拓展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的世界视野,避免远离世界先进文化前进的主流而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就成了我们党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时必须慎重处理的重大课题。 三是来自社会转型和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冲击。目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全面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众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哪些新思想、新观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哪些是腐朽价值观念的沉渣泛起,这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加以区分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形式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例如大众文化的兴起、人文价值的凸显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任何不加分析就简单地肯定或者简单地否定都是错误的,任何试图用旧的观念来评价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应该看到,一方面,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化支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代表中国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难度。显然,新情况需要新办法,传统的方法和观念已经无法应对新问题的冲击了。 四是来自党自身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自成立以后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文化根基。但是,历史不等于现实。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在社会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按照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准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较低、观念陈旧,有些党员甚至信仰丧失,腐化堕落;另一方面,知识在当今和未来时代地位的空前凸显,作为知识承载者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党的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了我们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作为一个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就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党自身的建设,从而使我们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其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成为人们言行的自觉规范。要切实搞好宣传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大力繁荣发展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使各种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协调、相映成辉,报道真理、揭示真相、稳定社会、凝聚人心、弘扬正气;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陶冶情操、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按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类别、区别对待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要高度重视文化传媒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不断加大对文化传播平台、载体、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占领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提高国际战略的谋划水平,搞好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的措施。通过对策研究、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行业教育,使热爱祖国、勤劳勇敢、深谋远虑、独立自强、正直守信、尊重人权、文明友好、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等优秀品格成为中国形象的指代词。要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深化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内外环境的认识,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发展对策研究,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际外交战略的需求,部署重大攻关课题,及时组织力量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并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学术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等全方位加强文化软实力人才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只有经济蓬勃发展,才能为之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建设队伍、开展研究、更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和扩大影响力;只有各项政策都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维护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中国文化的理论主张、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精神宣传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欢迎。要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文化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文化发展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生态建设相协调
“形势与政策” 教育 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着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梦”;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一、“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 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里有强国也有富民,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梦”是对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中国人民提升自信,理想引领的精炼浓缩与真实写照。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正是一个中国人民寻回、重建并坚定民族信仰的过程;“中国梦”是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正是重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中国梦”才够绚丽坚实。
二、“中国梦”赋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党的 报告 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传达给每个青年最强烈的信号,是党和国家宏伟大业向每位青年发出的深情召唤。也是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让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作为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只有把自己的热情、激情、活力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才能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才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社会梦想和人民大众梦想的统一,是整个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共同的梦。青年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这是青年人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国家培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有激情、有锐气。青年大学生充满活力和朝气,勇于创新和挑战,不拘一格,勇往直前。任何一项工作、任何一种事业,大到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前进,小到做好一件事,都要去奋斗,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甚至挫折,为战胜困难和挫折,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作为支撑,这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实现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具备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实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一个集体还是一个人,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古今中外,众多的成功者并不是依赖机会或好运气,而是得力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坚定信心,充分发扬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灌注新鲜血液,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要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秉承坚忍不拔和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不移的志向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恒心毅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培养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愿望。新时代的大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努力培养自己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具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书本理解运用能力、 人际交往 学习能力、知识运用和更新能力等等,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和自我发展变化最基础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的时期,要刻苦学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其次是要具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包括资源转化与整合能力、运用科技手段能力、专业实习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所有这些能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要在学习、实践、创新过程中逐步培养、锻炼、摸索和不断提高。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3.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远见卓识的理想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能量,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类的社会上存在产生重大影响;理想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目标,成为人们从事 社会实践 活动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者重大的指导作用。理想虽不专属于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人对追求人生价值,探索人生价值,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追求。青年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了高尚的精神生活和坚定的方向。就能把个人前途,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生活中体现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个人理想是“中国梦”的组成和基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的前提。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要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实现。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一个树立崇高理想的人,坚信自己追求的目标必定会实现,就会激发起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在顺境之时,或是在逆境之中,就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打磨自己,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成为“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远见卓识的现实主义者”。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变为真实;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为人民造福。广大青年学生,只有不畏艰难、勇担重任、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健、葛晓华.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科技信息.2009,(3).
[2]崔慧敏、张向红、崔占全.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周丽琴.论艰苦奋斗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临沂大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 措施 ,取得了一些 经验 和成效,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成效;问题;建议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 渠道 和主阵地,而且也是大学生明确时代责任要求、成长为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对近几年来临沂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其他兄弟院校参阅和借鉴。
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取得的成效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和疏导,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临沂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团队逐步健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精神,临沂大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综合调配原法学院师资力量,于2011年8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制订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制度》。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教务处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逐步健全了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其中,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内外专家讲座,教务处负责课程编排和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施教学计划,形成了各部门同心协力、各司其职的良好局面。为了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团队,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十九名任课老师参与分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十八位教师又分别是十八所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承担辅导所在学院部分兼职教师的任务。他们除了正常的专业授课之外,每学年度至少作一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报告,教研部在年终把报告编辑成册,送交学院档案室存档备案。各学院的兼职教师作为该学院的辅导员,具体负责本学院学生的管理、考试、实践等任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研究的最根本保障。
2.教学方案灵活机智,教学管理切合实际。从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形势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负责制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实施方案 ,由教务处发往全校十八所学院,各学院任课教师和兼职教师具体承担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规定,本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三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共分六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九十六学时,共计六学分。专科学生从大一至大二开设,共分四个学年度完成,每学年授课十六学时,总时数六十四学时,共计四学分。每个学生必须根据学校要求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在课内,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影视教育、网络学习等形式;在课外,可以采取 军训 教育、暑期实践、社会考察、专家采访等形式。建立成绩档案制度,实行课程学期考核。每学期考核一次,计入期末学生学业总成绩。各学院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课堂问答、卷面考试、撰写论文、实践 总结 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测定。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3.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教学特色新颖实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强,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焦点问题的变化趋势。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状态,任课教师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政治思维的敏感力和洞察力,疏导和化解可能出现的思想情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好的思想侵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组织部分教师编辑出版了校级优秀立项教材《形势与政策》(徐东升、陈兆河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发放给每个开课班级的学生。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人均订制一册《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使用。另外,由教研部主任编辑每月的国内国际时事报告专辑,包括每月的国内外大事要点和专题分析,刊登在学院课程和下载网页上,供全校师生学习、参考和借鉴(也可供其他院校师生和相关人员参阅),年终编辑、装订成册(约十万字),存档备案。
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案,我们对全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流动性强。教师队伍要求合理搭配,实现专兼职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量大、多变而繁杂,教学难度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流动化等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胜任或长期适应这项教学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管理难度。二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有的教师由于专业水平和适应能力较差,对该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够全面掌握和讲授教学内容,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由于教学班级规模较大,听课学生人数众多,个别教师不能够全面掌控课堂状况,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素质问题。一是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受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和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不仅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感兴趣,而且对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漠不关心。他们以应付考试、修满学分为最终学习目的,对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不甚热情,或者说关心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心不在焉,下课后懒惰散漫,对作业敷衍了事,对考试漫不经心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缺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氛围。由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不同,特别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对相关的政治常识了解不多,因而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手机能够随时上网,但不是关心时事新闻,了解天下大事,而是热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自我约束不强,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疏导和管理。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收获,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全面认识。教育部门要敦促高校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编辑出版统一教材,指导全国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该课程的教学很容易被边缘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因此,教育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会议、文件、督察等不同形式,敦促高校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必要的教学资源,下大功夫开展课程建设。这是目前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的必要前提。
2.组建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团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难度较大,只有组建好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制作教学课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兼职教师等;兼职教师主要辅助专职教师收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接受教育部门的定期培训,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等,这样才能为搞好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培训。目前,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骨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但有些培训只是表面形式上的普遍化培训,虽然对教师教学团队有所帮助,能够扩大一些教师的知识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开拓性的 思维方式 、全方位的知识视野和前瞻性的观察能力。加强对专职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和综合指导,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健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制度。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广泛性、更新性和时效性特点,主管部门需要全面掌握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研讨课堂教学状况、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将集体的智慧结晶与个人的专业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效性特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共同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真正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紧密结合世情和国情,探讨学生所关注的 热点 问题和重大时事,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提供几篇范文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与启发,字数限制只能粘贴部分:1."中国梦"文化起源和发展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梦反映出人类内心世界,以及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在人类文明史上,梦始终被人们视为一个谜。在原始部落中,梦甚至是被当成天神降临或是妖魔附体。梦文化的含义,梦是做梦者的一种心理体验,一旦这种体验突破梦者个体的界限,在人们之间互相交流,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时候,它便成为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很奇特复杂的文化. 中国梦文化作为中国特殊的精神文化,具有自己固定的思想内涵和清晰的历史线索,在形式上与宗教哲学,.来自:baidu.com/=http://www.jiaoyuda.com/WenHuaYanJiu/2013-03/317625.htm2.中国政治模式成就“中国梦”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是否成功,标准和标志可能是多维的,但最主要的是看能否促进和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全面、稳定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福祉。由此判断,中国现有的政治模式是成功的。“为了下次选举还是为了下一代”,是人们对政党竞选口号的尖锐批评为什么30年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取得“井喷式的发展”?一种观点把中国30年的进步归于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这只说对了一半,忽视了中国现有政治模式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促进和保障作用。中国的政治模式在一个落后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来源:baidu.com/=http://www.jiaoyuda.com/QiTazhexue/2012-05/305713.htm3.“中国梦”与世界梦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为什么要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梦的三个突出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规模大。在近代史上,崛起大国中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美国1776年独立,1913年人均GDP超过英国。1914年美国人口是9800万。今天,中国在崛起,人口是13亿。可以想象,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会有多少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规模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转贴来源: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