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生活,用心体会。2.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让你震惊的瞬间。3.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汲取材料。(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
竟然没有人给你回答,而且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了,那么我来回答一下,不是需要你给财富值,而是方便以后的童鞋问到这个问题时作个参考。引用到同一篇参考文献,是要[ ]标不同的序号,只不过在参考文献那里两个标号都要写在前面,此时的参考文献不用写两次了。
1、如果我们要将上方的文字进行引用第二篇文献,就要使用交叉引用。2、定位光标引用的位置,然后点击上方的引用选项卡。3、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找到交叉引用的按钮,点击一下。4、弹出对话框,将引用类型选择尾注。5、引用内容选择尾注编号带格式的,一定要注意带格式的,选择下方的文献,点击下方的插入。6、这个时候在上方就会插入一个文献序号,与之前引用的序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标准的答案!参考文献标注有很多种格式,各个刊物要求不一样,1.有的是要求页下注,每一个都在当下页注出,页码放在文献中,2.有的在第二个出现后写“同上”,只写页码,3.有的要求放在文章后面一一列出,在各自的文献后各标各的页码,4.有的是各标各的文献,页码放在文章中相应序号后面,5.现在中国知网的要求是相同文献用同一序号,不同的页码放在各自的文章中相应序号后面,比如你引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假如都是[2]的话,第一个在文章中标[2]43-45,第二个标[2]70,在文章后面参考文献中只列一个[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就可以了,不知说清楚没有。出版社又不一样,要求同上面说的2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作者.刊名[J].年卷期:页码.例如: 廖庆华.形位公差新旧国家标准的区别[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1998,(08):5-7.另外多个作者中间可用逗号隔开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论文集、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或者引用日期.
书写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一个地方只能插入一个文献,插入多个就会出错的,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在电脑中打开【Word】文档,如下图所示。
2、进入页面中,点击Word工具栏中【EndNote】,如下图所示。
3、点击【EN Go to EndNote】进入EndNote,选择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4、回到【Word】,将插入符移动到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如下图所示。
5、点击【Insert Citation】>点击【Insert Selected Citation(s)】,即可插入已被选中的文献。
6、插入的文献会根据引用格式自动在引用处做出标记,并在文档最后显示该文献相关信息。
1、如果我们要将上方的文字进行引用第二篇文献,就要使用交叉引用。2、定位光标引用的位置,然后点击上方的引用选项卡。3、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找到交叉引用的按钮,点击一下。4、弹出对话框,将引用类型选择尾注。5、引用内容选择尾注编号带格式的,一定要注意带格式的,选择下方的文献,点击下方的插入。6、这个时候在上方就会插入一个文献序号,与之前引用的序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直接在应用的文献处(右上标)标注同样的数值。脚注、尾注是由引用和注解两个部分构成的,在引用部分结束的位置上加上阿拉伯数字序号,要上标;注解部分的序号一定要和引用部分的序号一致。夹注、脚注、尾注三种形式到底采用哪一种,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定。通常说来,引文注释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文章,常用夹注的形式;篇幅比较短、引文比较少的文章常用尾注的形式;篇幅比较长或者引文比较多的文章或专著应该选用脚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中,只能采用一种注释方法。
木有明白什么意思,是说一篇文献在同一文章里被引用了两次吗?这样不可以? 是的,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出现两次onesupeng(站内联系TA)这个正常,他用Tex的.bib文件写的参考文献,有一种可能就是同样的文献他可能在.bib文件里面出现两次,而且label搞得不一样,例如A和B在1985年的文章,可能A1985或者B1985的label记法,结果不小心就会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但是对于参考文献格式是按照字母排序的话很容易检查出来,若是按照文中引用次序排序的话,比较难查。 这个正常,他用Tex的.bib文件写的参考文献,有一种可能就是同样的文献他可能在.bib文件里面出现两次,而且label搞得不一样,例如A和B在1985年的文章,可能A1985或者B1985的label记法,结果不小心就会出现你说的那 ... 你说的是技术问题,我说的是参考文献中多次列上同一篇文献,是明显的重复,这不严重吗?fengchi(站内联系TA)这种问题还是尽量避免吧 反映了一个人治学严谨与否 参考文献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投稿要反复检查 最好是在写作过程中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来引文 最后在同一检查onesupeng(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wpynwpu at 2011-04-07 14:00:33:
标准的答案!参考文献标注有很多种格式,各个刊物要求不一样,1.有的是要求页下注,每一个都在当下页注出,页码放在文献中,2.有的在第二个出现后写“同上”,只写页码,3.有的要求放在文章后面一一列出,在各自的文献后各标各的页码,4.有的是各标各的文献,页码放在文章中相应序号后面,5.现在中国知网的要求是相同文献用同一序号,不同的页码放在各自的文章中相应序号后面,比如你引用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假如都是[2]的话,第一个在文章中标[2]43-45,第二个标[2]70,在文章后面参考文献中只列一个[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就可以了,不知说清楚没有。出版社又不一样,要求同上面说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