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经历论文

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经历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经历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奇妙的“黄金数”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0.618…而0.618…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0.618…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0.618…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0.618…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美妙的轴对称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的论文

论文摘要: 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对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写下几点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应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自己的定位,从灌输者转变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甚至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即将过去。但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误区: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学中依然要以教材为主,现代技术教学作为辅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不同等级不同教材的之间的关系。国家、地方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是一名课程的实施者,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而在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还是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处理好实施者、研究者与开发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循序渐进推进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总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改革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虽然初中数学的教学很具挑战性,只要我们教师能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好数学,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几点想法是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索,还有待研究,希望广大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

初中数学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学好初中的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激励性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嘉奖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就会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这是一句英国的谚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时无刻不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谁都不希望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畏惧而不敢提问的情况。反之,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消极对抗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例如,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叫做“辅助线”的游戏。

游戏大致内容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小组思考该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一下假若加入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有什么样的帮助,随后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加入一条辅助线后,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举手抢答的方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这种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之一。

四、总结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最初阶段,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给今后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一、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差别性教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并非相同,特别在数学领域,人们在应用推理、判断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较强推理、判断能力的学生常常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掌握了,但是那些应用推理、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费很久。因此,教师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教,那么好的学生没办法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别性教学教学有利于改善这一点,从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突出点来制定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使学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测试结果属于有序分组的一部分,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想法,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待分组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差别性教学。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1.引入新的内容。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2.解说新的内容。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3.课上操练。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例子,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把考试题目进行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外加小部分难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题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三、总结

差别性教学是根据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路来进行的,该方式可以一对一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协调与进步。

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教育肩负着培养整个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大使命,创新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时代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数学概念中的定义是数学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数学概念定义也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数学能力的根基之一。由此可见,要想掌握一门学科就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策略进行探究,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及策略

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掌握一门学科就是要掌握这门学科核心的、根本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数学教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

一、数学概念的意义、组成、特征

1.意义:数学概念一般指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同时,又是数学思维的细胞,也是知识与方法的载体。2.概念的组成:概念的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和属性等五个方面。例如,“平行线”是概念的名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概念的定义;“∥”是符号;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各组平行线可以看作正例及其变式“;两条没有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平行线”可以看做是一个反例;“平行线”的属性有:传递性、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3.概念的特征:概括性和抽象性。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现状1:重结果,轻过程。“一个定义,几项注意”。一步到位、举例训练、反复练习、迎接考试,急功近利。“概念教学=解题教学”式大容量训练;经典语言“:教概念不如多讲几道题目。”观念2: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认为应用概念就是理解概念,不知道怎样教概念,只知道“模仿+训练”。

三.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一)概念形成模式的教学过程

概念形成———如果某类数学对象的关键属性主要是由学生对大量同类数学对象的不同例证进行分析、类比、猜想、联想、归纳等活动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来的,那么这种概念获得的方式就叫做概念形成。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依次是:1.感知、辨别不同事例;2.从一类相同事例中抽象出共性;3.将这种共性与记忆中的观念相联系:4.同已知的其他概念分化;5.将本质属性一般化;6.下定义。

(二)概念形成模式教学一般步骤

1.概念背景与引入(正例);2.学生分析、比较、综合不同典型例证(让学生多举例);3.从例证中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本质属性;4.下定义(用多种数学语言准确表示);5.概念的辨析(举正反例,分析关键词,考查特例);6.概念的应用(代表性、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操作步骤);7.形成概念系统(建立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三)概念同化模式的教学过程

1.概念的同化———新的数学概念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新的特征性质而形成,这时学生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新概念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理解新概念的意义,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就叫做概念的同化。2.类型: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具有下位关系和不具有下位关系两种情况。(1)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不具有下位关系用定义直接陈述概念———举例说明或解释———认识新概念的意义———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2)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具有下位关系概念教学一般流程:①呈现先行组织者;②下定义(属+种差);③概念的辨析(举正、反例,分析关键词,考查特例);④概念的应用(代表性、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操作步骤);⑤形成概念系统(建立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四、概念教学的策略

策略1:实施“组块化”教学所谓组块是指在记忆中把若干较小的单位组合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案例: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时,通常首先要分a>0和a<0两种情况分别讨论,然后再对判别式△=b2-4ac分△>0、△=0、△<0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前后一共有六种情况。策略2:整体感悟,主动建构知识与方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学习原则:“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

(一)“从整体背景到局部知识”的结构教学

案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活动1:初步感受生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1.一个变化过程;2.两个变量;3.一种对应,即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从思维策略到具体方法的结构教学

章建跃认为数学教学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即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研究、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维路径和基本操作方法。

(三)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结构教学

新的概念从属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容范围较广的知识时,则构成下位关系,原有的概念叫做上位概念,新的概念叫做下位概念。策略3:系统梳理,揭示知识的联系与规律从系统的角度学习知识,置知识于系统中,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因为联系和规律就是本质,着眼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可从三方面概括概念体系:1.建立概念网络,概念图或思维导图;2.明示概念之间的关系;3.揭示蕴含在这个概念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4:运用“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长程两段”教学策略,就是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特有的育人价值思考与开发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结构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结构”和“运用结构”两大阶段。“教学结构”阶段。主要采用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和建构知识,充分地感悟和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的结构存在,逐步形成学习的方法结构。“运用结构”阶段。主要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与步骤结构,主动学习和拓展掌握与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

总之,中学数学概念定义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认真对待;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适时地引入新概念,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燕.对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

[2]朱家芳.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时代,2012(8).

[3]李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之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0).

[4]周华.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摘要:通过上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心得的分析,可以得出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直观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和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

一、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心得

小学生在小学时,学到的知识通常比较简单,所以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异并没有得到体现,而进行初中以后,学生学习的课程明显变多,很多学生很难再短时间以内适应这种变化,一些基础学习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逐渐下滑。这种现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任务增加之后,明显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差异,尤其是进入初二和初三之后,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应提早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从根源处解决这种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学习的兴趣,不让这种积极性被这种繁重的学习磨灭。教师应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根据自己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学生的个性需求时分层教学的主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应因材施教,更具有针对性。这种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数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科学性的学科,这种高度抽象性侧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知识的结构严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一定差异,教师应结合这种差异,并利用差异因材施教,并参考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确保学生在每个层次都能拥有与之相配的目标。教师为不同学生制定了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数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学习基础上有所提高。分层教学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满足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分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这种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加强,并有效改善了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分层教学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分层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兴趣,所以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全面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结语

通过上文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心得的分析,可以得出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直观体现。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和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层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虚拟教研对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李海;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2-23

初中数学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学好初中的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激励性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嘉奖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就会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这是一句英国的谚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时无刻不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谁都不希望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畏惧而不敢提问的情况。反之,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消极对抗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例如,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叫做“辅助线”的游戏。

游戏大致内容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小组思考该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一下假若加入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有什么样的帮助,随后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加入一条辅助线后,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举手抢答的方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这种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之一。

四、总结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最初阶段,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给今后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一、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差别性教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并非相同,特别在数学领域,人们在应用推理、判断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较强推理、判断能力的学生常常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掌握了,但是那些应用推理、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费很久。因此,教师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教,那么好的学生没办法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别性教学教学有利于改善这一点,从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突出点来制定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使学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测试结果属于有序分组的一部分,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想法,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待分组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差别性教学。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1.引入新的内容。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2.解说新的内容。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3.课上操练。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例子,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把考试题目进行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外加小部分难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题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三、总结

差别性教学是根据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路来进行的,该方式可以一对一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协调与进步。

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与时俱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具体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事件回顾

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3史料展示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4历史评点

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二、总结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阶段,如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庞杂的历史内容转变为富于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历史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应根据其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分析对待,实现历史教学的丰富和全面。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拥有独到的历史见解。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通过思考来解开历史谜团。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会使教师更加注重人文性知识的传授,在帮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后,还会启发学生产生独到的感性认识与见解。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感知到社会的进步,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另外,学生还会通过对优秀品质的传承来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境,成长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于历史课改的全面推进

课改的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历史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对课改的全面推进有很大助力。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加强对新课改具体要求的研究,以此为依据来探索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经验会对历史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新课程改革出台之后,历史教材也更新换代,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但部分历史教师并未跟上教学进步的步伐,仍然固守原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不够及时,影响创新教学的实现。

(二)教师备课用心程度不足

教师备课的质量高低将对教学成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在备课中如果能够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课堂更具操控性,提高教学效率。但部分教师未对备课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是寄希望于教学经验或突发灵感,这样的备课态度会对历史教学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三)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习惯于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将教师的思想全盘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学生仍很难克服以往的学习习惯,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方法仍是墨守成规。对于教师留出的讨论与思考时间,却不知如何运用。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还有待改进。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充当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角色扮演法”中的“角色”是学生扮演的,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话题自主编写历史话剧,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再现历史。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这课,为了解决南北战争爆发原因这个难点,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北方资产阶级,一组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让他们站在自己代表方的立场上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出发,就当时双方关注的:“关税、劳动力、市场、原料”等问题进行一个简短的针锋相对的利益争论。通过这个“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很真切、直观地感受到: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在原料、市场、关税和劳动力问题上矛盾尖锐,奴隶制存废成为焦点。南北双方各有各的理,已经不能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武力来解决,从而突破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这个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学生通过置身于表演,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把握历史知识,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师“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沉闷状态。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历史教师应将这部分内容利用起来,在学生本身就对其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活灵活现的演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思维情境。比如:在讲解三国时代的纷争局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草船借箭、败走麦城、望梅止渴等经典故事的动画,帮助学生逐渐理清脉络关系,使学生的历史视角更加广阔,将原本熟悉的历史故事与真正的历史对接起来。在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进行问题创设,将学生置于思维情境当中,鼓励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来进行联想、思考与讨论。例如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陈胜、吴广起义全过程的图片之后,问学生“如果陈胜、吴广没有在途中遇到大雨,那么他们还会揭竿起义吗?”学生会通过观看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开始多角度的思考与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很大锻炼,历史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三)通过优化课堂,开展教学辨析

在师生之间开展和谐的教学辨析,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要确保教学辨析的顺利开展,历史教师应对课堂形态进行优化处理。首先,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到初中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寻找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将历史知识努力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比如:学生会利用假期时间外出旅游,去过很多地方,教师可以对学生到过的旅游地点进行统计,指定学生进行旅游分享,然后将历史知识穿插其中,加深学生记忆。如有的学生去过西安,见过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就可将秦王扫六合的知识带入其中。在教师讲解到秦军的奋勇之态时,学生会从自己看到的兵马俑实态出发提出异议,认为很多士兵的神态十分祥和,与教师的讲解存在出入,有价值的教学辨析就可由此开始。其次,教师要将课堂用活,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独特的想法,打乱原本的教学计划,如在讲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对世界格局的认识提出异议,如有的学生提出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到: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是不是“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美国不再占据“一超”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将世界大局分析给学生听,与学生进行平等辨析,让学生明白虽多国崛起,但世界格局在短期内不会产生根本改变,消除学生疑虑。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与开放性,从而更加愿意进行思考,历史辨析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四)辅助学生改进历史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 教育 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加强调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提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 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 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 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 * *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 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美,从形态上看,通 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 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 言行举止 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 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 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 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 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 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__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 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些爱国者和革命者,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 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从被法国人民誉为“奥尔良姑娘” 的抗英英雄贞德,到出生入死,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塔布曼,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杰佛逊及其所起 草的《独立宣言》,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党人制定的《国民公约》 ,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 献。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 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 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 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在中 学 毕业 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们理想的 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无数先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的 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 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 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 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 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 ,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 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 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 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 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 感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 时代的新风尚。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可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集体主义,它与封建社会的道 德规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 国,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 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 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 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促进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历来受到人们的尊 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热爱科学、刻苦求知的敬业精神。马克思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从研究商品 入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写下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 ,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为了实地考察维苏威火山而 献出了生命;近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察,创立了科学进化论;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

许许多多 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 所建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需要科学,需要人才,青少年一代,从小就应该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四个现代化。

第二,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无畏精神。坚持真理、捍卫真理,需要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 价。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为了坚持真理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英 勇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家布鲁诺坚守“日心说”,虽 被宗教裁判所监禁7年而毫不动摇,最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临刑前他在火堆上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 纪会知道我的价值。”这是何等刚烈!在探求科学奥秘、寻找真理的道路上,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社会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也不限于以上几方面。深入挖掘内容,进行社会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长期任务。

实施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在 方法 上除了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外,根据历史学科 的特点,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音响等现代化视听手段。历史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这些特 点决定了现代化视听手段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科书中社会美的 因素,并借助于历史图片、幻灯、录音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如讲述红军长 征时,播放一曲《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联想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也可编制简 易幻灯片,再现某一历史画面,“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

二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中认识历史规律,以实施社会美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 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古人强调“以史为镜”、“读史明智”,就是指认识和驾驭历史规律,指导社 会实践。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知识中去认识规律,深层 次地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预测未来,指导现实。如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基本动因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 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以及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究其终极原因,是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生活内部的矛盾冲 突。其共同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学生懂得这一规律,对资产阶级 革命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代替封建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美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本身的素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 诸多史实的归纳,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和利用历史规律改造世界,创造未 来,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 文章 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运动,都一路高歌,势不可挡。主要是因为它给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启发人们反思操作性教学的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从而改变凭 经验 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方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理论传入我国,无疑是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改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他们创造性地实现新课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现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所谓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就是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借助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提。教师备课时,应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采取 措施 、使用方法、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期和修正。例如:我在备《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4课]一课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思。

课标的内容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按课标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必须讲授,而人民版教材却没有相关内容,这是教材编者的疏漏,还是课标制定者的失误?究竟如何处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才更合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否认中国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著名历史学家萧功秦说:“实际上这种所谓萌芽的东西可能根本就长不大!在封建制度主张定于一尊,在这种‘求定息争、防争氓乱’为基本文化精神的社会里,哪怕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它总是会被扼杀掉,根本用不着西方势力动手。比如雇工制度,在宋朝就有了,可它永远是这个东西,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长成资本主义的大树。因此,我认为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改称为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可能更接近事实一些。”另一位学者任爽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已经可以依稀找到‘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明清时期,似乎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奴隶制’的残余。

这些现象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似乎不可能被严格而明确地或者说是硬性地加以区分。因为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同样的因素,或者说相同的因素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长期延续”。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遭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虽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一字不提,况且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中不讲不行,关键是如何讲的问题。

如果讲得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若是给学生一个定论更有悖于科学性原则。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备课时一方面补充了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既贯彻了课标要求,也弥补人民版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介绍了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将列强侵华史与中国军民抗争史同时介绍的。人民版之所以另辟蹊径,把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单独拉出来,专门设置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突出课程标准关于“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我在备课时基本沿袭了教材的这一思路,而没有把两课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

在讲授第一课时,学生都能按时间顺序掌握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而在上第二课时,我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中法战争”(第1课中的内容)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第2课中的内容)之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没有到位,学生连最起码的时间概念都没有。怎么办?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时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进度,先给学生补习初中历史,等他们形成必要的时间概念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调控却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归因、 总结 评价、寻找差距,以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今、未来的教学活动。承前所述,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1.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能不能挖掘隐性课时呢?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到授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同时,预习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提纲:

(1)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

(2)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

(3)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4)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还有待于下一节课的验证。

2.如何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我在授课过程中侧重史实讲解,忽视了情感渗透,这堂课本应该上得生动感人,结果却变成了简单史实的罗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查阅了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其次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拟定了如下措施:

(1)采取情景式教学。激活学生情感世界,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场面,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材选取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的事例都是具有其特有含义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上课应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3)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讲授中国军民抗争时,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从而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我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这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再加上学生讨论持续时间过长,教学进度再次被延误。这些问题又将成为反思性教学新的起点,反思性教学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中推动教学日趋合理的。

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思维。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必将成为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海教育科研,2002.

[2]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3]萧功秦.思想者是幸福的[J].历史教学,2001.

[4]任爽.鉴空衡平[J].历史教学,2005.

[5]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

[6]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思考 技术论文

3.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4.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5. 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浅谈

6. 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 教育 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加强调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提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 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 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 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 * *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 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美,从形态上看,通 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 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 言行举止 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 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 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 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 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 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__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 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些爱国者和革命者,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 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从被法国人民誉为“奥尔良姑娘” 的抗英英雄贞德,到出生入死,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塔布曼,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杰佛逊及其所起 草的《独立宣言》,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党人制定的《国民公约》 ,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 献。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 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 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 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在中 学 毕业 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们理想的 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无数先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的 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 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 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 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 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 ,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 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 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 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 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 感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 时代的新风尚。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可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集体主义,它与封建社会的道 德规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 国,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 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 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 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促进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历来受到人们的尊 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热爱科学、刻苦求知的敬业精神。马克思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从研究商品 入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写下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 ,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为了实地考察维苏威火山而 献出了生命;近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察,创立了科学进化论;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

许许多多 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 所建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需要科学,需要人才,青少年一代,从小就应该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四个现代化。

第二,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无畏精神。坚持真理、捍卫真理,需要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 价。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为了坚持真理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英 勇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家布鲁诺坚守“日心说”,虽 被宗教裁判所监禁7年而毫不动摇,最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临刑前他在火堆上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 纪会知道我的价值。”这是何等刚烈!在探求科学奥秘、寻找真理的道路上,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社会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也不限于以上几方面。深入挖掘内容,进行社会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长期任务。

实施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在 方法 上除了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外,根据历史学科 的特点,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音响等现代化视听手段。历史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这些特 点决定了现代化视听手段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科书中社会美的 因素,并借助于历史图片、幻灯、录音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如讲述红军长 征时,播放一曲《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联想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也可编制简 易幻灯片,再现某一历史画面,“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

二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中认识历史规律,以实施社会美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 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古人强调“以史为镜”、“读史明智”,就是指认识和驾驭历史规律,指导社 会实践。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知识中去认识规律,深层 次地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预测未来,指导现实。如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基本动因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 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以及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究其终极原因,是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生活内部的矛盾冲 突。其共同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学生懂得这一规律,对资产阶级 革命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代替封建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美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本身的素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 诸多史实的归纳,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和利用历史规律改造世界,创造未 来,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 文章 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运动,都一路高歌,势不可挡。主要是因为它给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启发人们反思操作性教学的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从而改变凭 经验 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方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理论传入我国,无疑是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改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他们创造性地实现新课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现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所谓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就是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借助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提。教师备课时,应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采取 措施 、使用方法、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期和修正。例如:我在备《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4课]一课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思。

课标的内容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按课标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必须讲授,而人民版教材却没有相关内容,这是教材编者的疏漏,还是课标制定者的失误?究竟如何处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才更合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否认中国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著名历史学家萧功秦说:“实际上这种所谓萌芽的东西可能根本就长不大!在封建制度主张定于一尊,在这种‘求定息争、防争氓乱’为基本文化精神的社会里,哪怕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它总是会被扼杀掉,根本用不着西方势力动手。比如雇工制度,在宋朝就有了,可它永远是这个东西,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长成资本主义的大树。因此,我认为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改称为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可能更接近事实一些。”另一位学者任爽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已经可以依稀找到‘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明清时期,似乎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奴隶制’的残余。

这些现象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似乎不可能被严格而明确地或者说是硬性地加以区分。因为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同样的因素,或者说相同的因素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长期延续”。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遭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虽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一字不提,况且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中不讲不行,关键是如何讲的问题。

如果讲得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若是给学生一个定论更有悖于科学性原则。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备课时一方面补充了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既贯彻了课标要求,也弥补人民版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介绍了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将列强侵华史与中国军民抗争史同时介绍的。人民版之所以另辟蹊径,把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单独拉出来,专门设置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突出课程标准关于“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我在备课时基本沿袭了教材的这一思路,而没有把两课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

在讲授第一课时,学生都能按时间顺序掌握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而在上第二课时,我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中法战争”(第1课中的内容)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第2课中的内容)之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没有到位,学生连最起码的时间概念都没有。怎么办?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时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进度,先给学生补习初中历史,等他们形成必要的时间概念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调控却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归因、 总结 评价、寻找差距,以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今、未来的教学活动。承前所述,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1.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能不能挖掘隐性课时呢?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到授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同时,预习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提纲:

(1)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

(2)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

(3)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4)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还有待于下一节课的验证。

2.如何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我在授课过程中侧重史实讲解,忽视了情感渗透,这堂课本应该上得生动感人,结果却变成了简单史实的罗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查阅了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其次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拟定了如下措施:

(1)采取情景式教学。激活学生情感世界,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场面,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材选取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的事例都是具有其特有含义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上课应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3)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讲授中国军民抗争时,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从而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我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这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再加上学生讨论持续时间过长,教学进度再次被延误。这些问题又将成为反思性教学新的起点,反思性教学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中推动教学日趋合理的。

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思维。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必将成为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海教育科研,2002.

[2]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3]萧功秦.思想者是幸福的[J].历史教学,2001.

[4]任爽.鉴空衡平[J].历史教学,2005.

[5]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

[6]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思考 技术论文

3.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4.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5. 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浅谈

6. 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对历史网络教学历史环境的研究中学历史教育与历史素质的培养论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中职学校学生历史素质现状、问题及教育策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贫困大学生的历史关怀研究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关怀试论中国当代法律教育的历史价值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精神的培养初探历史精神关怀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研究中国共产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关怀研究论大学历史精神的重构立足语文教学,聚焦历史教育数学教育中的历史价值探索中学物理教学中历史素质教育的研究近年来我国高校历史精神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分析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育新思路试论青少年的历史思想教育以历史为基础,深化构建多学科美术教育黑龙江当代历史精神与价值观教育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历史关怀研究幽暗意识的穿越分析席勒美育思想与当前历史教育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历史教育实践历史关怀与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历史精神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历史教育的探索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历史素质培养分析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历史教育北京市体育院校学生历史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探究一、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个朝代的更替,每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旧更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的、进步的事物代替旧的、落后的事物,也是历史发展的铁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进步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让学生将目光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的英雄人物、志士豪杰涌现,他们有的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信念,充满了英雄气概,如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时,他的爱国情操可以让学生为之沉迷。有的具有崇高的理想,救人民于危难之中,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经过了含辛茹苦的十三年,终于治水成功,他们的责任感也会让学生为之触动。还有坚韧不拔,周游诸国的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他的勇敢与坚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如“闻鸡起舞”的祖逖,他的勤奋、好学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沉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利用先人的事件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向先人学习,领会他们的高尚品格,并时刻牢记这些英雄故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勇于挑起社会的重担,做一个有理想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高中历史论文一篇《评价武则天》600字左右 从武则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功与过等方面来评价 提问时间: 2005-02-09 12:49:27 评论 ┆ 举报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新浪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回答:大力水手级别:学弟2005年2月9日 武氏政绩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五十年。总的说来,她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她在当政期间,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发展的。她的政绩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推行改革,打破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士族控制政治的局面,引用庶族地主参加政权。这样的做法在当时是进步的。 唐朝前期,当权集团主要是关陇士族。武则天在夺取政权时,就是遭到这个集团的反对。如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极力反对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她出身寒微,没有资格做皇后。武则天当皇后后,此二人都遭贬逐,先后死去。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听政,徐敬业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后来唐的宗室李贞等也在河南、山东等地起兵。都先后被武则天镇压下去。武则天更加紧残酷地镇压政治上的反对派,杀掉唐宗室贵族数百人,杀大臣数百家。在这些被杀的人中,许多人是关陇士族,或属于关陇士族势力。从此,关陇士族更加衰落。 (二)重用庶族士人。武则天重用庶族士人,采取了如下三项重要措施。其一,在她为皇后时,通过唐高宗下令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氏族志》是唐太宗时修的、内容虽是以唐朝官爵高下作等级,但很注意考究其是否属于士族,旧的士族观念很浓厚。《姓氏录》消除士族界限,完全依照宫品高下为准叙录,这就提高了出身低微的庶族官吏的政治、社会地位。其二,武则天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录用人才。其中大量的人才出身于庶族。其三,武则天破格用人,如她曾令九品以上官吏及百姓,皆可自我荐举求用。武则天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如她的名相狄仁杰和张柬之,后来开元时期的名相姚瓃和宋蹋等都是她重用或选拔的。 (三)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奖励地方官吏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境内田畴垦辟、家家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到升迁。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县长官,要受惩罚。在这期间,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从户口增长情况来看,唐太宗时,户口为三百八十万户,至武则天统治的末年,已增至六百十五万户。 武则天统治时期,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她任用了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一批酷吏,株连冤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她用人太滥,冗员太多,官僚机构过分庞大,又崇信佛教,大修寺庙,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破产逃亡。 揪错 ┆ 评论1 ┆ 举报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你提供这么好的文章 其他回答 如果有了满意的回答请及时采纳,不要辜负了回答者 怎样采纳答案 回答:brooks级别:学弟2005年2月9日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皇帝,历史上也只有一个武则天。可是 千百年来,人们对她的评价尽管有赞叹,可总离不开贬责。但以愚之见,那些贬责很多都是无中生有,强加之罪。 人们总说武则天是个热衷与权利的女人,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是个野心勃勃的阴谋 家,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武则天14岁入宫,正值青春年华,美丽聪慧,却得不到太宗的宠爱,屈膝当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后,又被遣送到感业寺当了5年的尼姑,她怎 能不感叹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当才人时她认识了李治,并使这个未来的帝皇对 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后把她从感业寺接了出来,立为昭仪。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欲望,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李治是个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对比他大几岁的武则天几乎是 言听计从。从感业寺出来仅一年,她就挤走了王皇后,并由此开始了她的权力生涯。 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于治国。当他发现武则天的才干和魄力后,几乎把 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她,武则天也乐在其中---没有几个人会对权力说不!尤其是武则天这种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种封建的时代,更会捉住一切机会。 李治死后,武则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对她暗怀不满,却畏于李治的默许而不敢公然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动静。武则天断然不会让权。这个被养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于挑战封建陋俗,自己称帝。这是武则天的前半生,不断挑战封建,不断巩固自己权力的时期。 称帝后,武则天精图励治,善用人才,把整个国家管理得仅仅有条,不愧为一个 英明的皇帝,。纵观历史,少有人比与其媲美。 然而人们在评价她时,总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她 专制的管治和淫乱的私生活。须知,武则天再怎么厉害,仍是个女人。在女人被极端压抑的年代,她的称帝实属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国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许多人的眼中钉。于是,她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以图国家的安定,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至于她的私生活,其实是小问题,只是许多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居然也有“三妻四妾”而故意污蔑。武则天也是个人,并且是个大胆的女人,她为什么不能拥有对情感对性的欲望?也许正是她的身分使她觉得心灵空虚,在国事之余,不得不把精力转向,只是调剂罢了,再说,她的男宠也不多吧?只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兄弟等几个而已,比起历代帝皇的三千粉黛根本算不了什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养男宠也是在昭告世人她的皇威,显示自己的权力和男人一样。 总之,武则天是个英勇有为的帝皇,一个敢做敢当的女人,是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 一道风景线。也许有人会质疑我,因为武则天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关于这一点,我实在找不到什么来替她辩护,我只能说也许宫廷里的残酷生存竞争逼得她不得不如此,必经没有哪个女人恨自己的女儿。再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哪位看倌对她有更深刻的看法,可以拿出来交流交流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000

初中数学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学好初中的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激励性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嘉奖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就会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这是一句英国的谚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时无刻不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谁都不希望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畏惧而不敢提问的情况。反之,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消极对抗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例如,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叫做“辅助线”的游戏。

游戏大致内容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小组思考该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一下假若加入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有什么样的帮助,随后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加入一条辅助线后,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举手抢答的方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这种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之一。

四、总结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最初阶段,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给今后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一、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差别性教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并非相同,特别在数学领域,人们在应用推理、判断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较强推理、判断能力的学生常常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掌握了,但是那些应用推理、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费很久。因此,教师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教,那么好的学生没办法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别性教学教学有利于改善这一点,从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突出点来制定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使学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测试结果属于有序分组的一部分,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想法,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待分组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差别性教学。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1.引入新的内容。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2.解说新的内容。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3.课上操练。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例子,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把考试题目进行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外加小部分难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题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三、总结

差别性教学是根据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路来进行的,该方式可以一对一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协调与进步。

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你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研究 一、初中生智能 智能简单地说,就是智慧和能力。主要体现于大脑的功能,表现为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它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智慧的基础,想象能力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是智慧的核心。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区分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不同变量变化的规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逻辑思维 ,对前人 总结 的定理、公示、法则的在现,洞察二维、三维空间物体相互位置关系,以及以记忆为基础的各种思维判断能力。中学生经过六年小学阶段 教育 ,已具备一定的“数学与逻辑推理能力”,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其大脑的四个功能区,即感受区、判断区、想象区已基本成熟,接近成年人这一阶段,人的认识呈“飞跃”式发展。初中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学校,到十四、五岁初中 毕业 ,这一段时间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中“黄金时段”我们就要抓住人生中的“黄金时段”,适时开发中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智能资源的大丰收。 二、发展智能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作为教师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代娇子,但也完全可能让每个学生在他现有智能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提高整个一代人的智能水平做出最大努力,这一出发点也可列为中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之一。中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那种把发展智能和传授知识相对立起来,或者严重脱节的倾向,把发展智能神秘化,甚至认为高不可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作为一名学生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智能的开发者,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在人生的最重要的“黄金时段”发掘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智能。 三、初中生的智能开发 开发学生的智能,要遵循客观规律。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得到发展,凡有利于这一工作的工作,都属于开发智能的范畴。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应该认识并做到以下几点:从人性角度看,人既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内在的、直接的动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有人说:“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加,增加才能长智。”可见,生趣是爱学、增加、长智的起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每节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函数”时授课前让学生先计算:2的4次方是多少?2/3的三分之二次方是多少?学生在解决了第一题后,所学知识不能解出第二题,于是就有了找到解法的欲望。这时教师就顺势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函数。从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特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具备了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显著特点,只有牢牢把握数学的特点,在严谨性和抽象性特点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 思维方式 。 1.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它要求教学人员对概念和定义有精准的把握和透彻的理解,对于问题的结论,也应做到反复论证,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完整的表达数学名词的实质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够向数学科学一样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差别化的对待不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逐步走向严谨。 2.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 所谓抽象性,就是指用数学来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所有的数学定义都是从客观事物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并不断提升,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和法则,最终形成的完整的数学体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抽象性不断加深,概况性不断提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也就不断加深。因此,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数学学习所需的 抽象思维 更有层次性。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思维方式的 方法 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而思维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在初中教学中,也应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不同技巧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1.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讲解固然重要,但也应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把握和充分理解。教师在对一些特殊概念和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应与学生深入探讨,而非停留在只教授不讨论、只讲概念不深入探究的阶段。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错误解答题目或错误理解概念时,应当深入分析出错的原因,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 2.运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头脑和明确的思维逻辑方式,在讲解过程中应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讲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引入绝对值的概念,这就区别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介绍负数的概念给学生,从而拓宽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范围。对于|x|,x的值不是单一的+x,而是分成不同的情况。它的值可能是-x,也可能是+x,也可能是0。而教师在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也应结合数轴上的点来介绍绝对值的大小,即到原点零的距离。另外,对于不同版本的课本和教材,也应有不同的 教学方法 和顺序,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拘泥于课本,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被动听课。同时,应关心稍稍落后的学生,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并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发掘新问题,提出疑惑,并和学生一同思考解答。例如,在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时,应带领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进行求解。详细介绍因式分解法、图象求解法、配方法等多种方法,并对应习题进行练习讲解,而不是固定的只讲解一种方法,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4.运用现代教学方式和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电子技术的进步,应将其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于几何学的教学,可采用动态图的演示方式,更加具体的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没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有过硬的绘图功底,通过绘制主要的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拓宽思维。 三、结束语 数学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析其他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当引起教学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在适当时应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研究 一、进行课堂小结的方式 1.梳理课堂知识.一种常见的课堂小结方式,就是把整堂课的知识用简短的话从头到尾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是通篇的叙述,而是有重点的、分层次的总结.例如,在讲“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课堂小结就主要是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结合黑板上的图例再次梳理一遍.这种总结方式,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复习一遍所讲内容,对新知识有整体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网络式记忆,把知识延伸到整个学习系统中. 2.概括课堂知识.教师还可以对课堂内容进行几句话的概括总结,这种概括要涉及新课内容的关键点,通常用于新课内容有多个重要知识的情况下. 3.联系以前知识.有些新课的内容是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来,或者是新课与所学知识有着一定的相似度.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联系,进行对照解读.这样的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当遇到新课与旧知识有着明显反差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拿来对比解读,以避免学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产生混淆.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知识脉络就会更加清晰. 4.和学生共同回想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是单方面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而很少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这都是因为学科的特性和课堂时间的紧迫,而缺乏互动可能导致学生和课堂的融入度不够,容易造成开小差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有意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共同复习整堂课的知识.可以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关键内容的提问,也可以是向学生询问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内容来再一次讲解以答疑和强化记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亲近课堂,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同时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消化. 二、进行课堂小结的注意点 课堂小结不是教师一味地总结讲课知识,这里的本体应该是学生自己,是学生来回味和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起到串联和辅导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总结,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1.课堂小结的概括性.课堂小结要简单明了,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语进行总结,不宜多次重复复杂内容,这样不仅起不到总结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更加混淆,对所学知识产生过多疑问.另外,课堂小结应该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述出课堂内容,不应该加以多少修饰,以避免所述内容的冗长,导致上课时间的不够. 2.课堂小结要有重点.有的人说,一堂课里有一半的时间讲重点内容就很难得,而学生只要把这些重点听明白,他们这堂课的收益就很大.课堂小结相对于课堂上的详细讲解而言,是为大部分学生整理的要点总结,不需要对整堂课的内容都重述一遍,而要对讲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回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练习和记忆. 3.课堂小结要能引导课外学习.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结尾总结,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一个开始.课堂小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讲解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课外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拓展.同时,能使课堂与课外连接起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总之,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做好课堂的总结是每个教师的分内之事,它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做好课堂小结,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率,而且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授课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索引序列
  • 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经历论文
  •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50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