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对硬皮病有什么作用?诃子始载《唐本草》,又名诃子肉,为少常用中药。但是其药用价值不容小看。那么,诃子可以治疗什么疾病?诃子功能主治:敛肺,涩肠,下气。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对于慢性痢疾、慢性肠炎以及久咳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治疗久泻、久咳的常用药。诃子用于久泻、久痢,治慢性痢疾和慢性肠炎,取其有收敛和抗菌作用。煨诃子的效果较好,但极少单用,多配其他固涩药,例如治久痢脓血配五倍子、乌梅、樗根白皮之类;治久泻配白术、芡实。虚寒泄泻严重者配罂 粟壳、干姜、橘红等。方如诃子散。诃子用于久咳。治肺结核之干咳、痰血,用生诃子配海浮石、瓜萎皮;治慢性咽喉炎之久咳失音,则配桔梗、甘草等,方如诃子清音汤;口含生诃子有一定帮助,但诃子味甚苦,和蜂蜜一起制丸含服更好。最近报道治慢性气管炎可用诃子3g,五味子9g,煮猪肺一具服食,方如补肺汤。此外,诃子对下列症状也有治疗效果:1.治失音,不能言语者:诃子四个(半炮半生),桔梗一两(半炙半生),甘草二两(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2.治结膜炎:诃子、栀子、楝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3.治白带白淫,因虚寒者: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内与核共捣细),白术、黄芪、当归、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两。俱炒研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上文是有关诃子可以治疗什么疾病的简单介绍,诃子毕竟是一款中药,如入药不当可能会对身体有害,因此,建议大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诃子入药。
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治气利: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金匮要略》诃黎勒散)
治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干姜(炮)六分,诃子(煨,去核)七分。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渣空心热服。(《兰室秘藏》诃子皮散)
治肠风泻血: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白芷、防风、秦艽各-两。俱微炒,研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治白带白淫,因虚寒者: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内与核共捣细),白术、黄芪、当归、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两。俱炒研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医林集要》)
治老人气虚不能收摄,小水频行,缓放即自遗下,或涕泪频来,或口涎不收:诃黎勒,不用煨制,取肉,时时干嚼化,徐徐含咽。(《本草汇言》)
治口疮经久不愈:诃黎勒五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好冰片一分。共研匀细,不时掺入少许,口含徐徐咽下。(《本草汇言》)
【 养生药膳 】
诃子罗汉茶
原料:诃子10克(捶碎去籽),罗汉果半颗,菊花10克,胖大海10克。
做法:先将上述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药材放入杯中,冲开水,盖上盖5分钟,代茶饮。药膳功效:本方润喉效果特别好,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咽喉肿痛患者饮用。
参味诃子猪肺汤
原料:北沙参15克,五味子2克,诃子10克,新鲜猪肺(切块)250克。
做法:先将除猪肺外的三味药洗干净。再将药材、猪肺块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炖至猪肺熟烂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少许调味料,饮汤食猪肺即可。
药膳功效:本品具有润肺阴、敛肺气的作用,适用于久咳、声音低怯、痰少而黏、咽喉干燥、舌红少苔等症。但外感咳嗽、肺热引起咳嗽、痰多、积火积湿者忌用。
菱角诃子炖甲鱼
原料:诃子、紫藤瘤、薏米各15克,菱角30克,甲鱼1只,料酒10毫升,姜10克,盐3克。
做法:
(1)甲鱼宰杀后,去内脏、头、尾;菱角去壳洗净;诃子洗净;薏米淘洗干净去泥沙,姜切片。
(2)把甲鱼、姜、料酒、薏米、诃子、紫藤瘤、菱角一起放到炖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煮40分钟,加入盐搅匀即成。
食用方法:每日1次,每次吃甲鱼肉50克,喝汤。
养生功效:菱角诃子炖甲鱼具有清热解毒,消痞散结的作用,适合食道癌患者饮食。
诃子宜忌配伍
【配伍宜忌】
与干姜、罂粟壳、陈皮配伍,治久泻、久痢属虚寒者;与人参、黄芪、升麻等药同用,治久泻痢、脱肛;与防风、秦艽、白芷配伍,治肠风;与人参、五味子等同用,治肺虚久咳、失音:与桔梗、甘草同用,适用于痰热郁肺、久咳失音。
【养生禁忌】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注意事项】:
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
②《医学入门》:气虚及暴嗽、初泻,不可轻用。
③《本草经疏》:咳嗽因于肺有实热,泄泻因于湿热所致,气喘因于火热冲上,带下因于虚热而不因于虚寒,及肠辩初发,湿热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肾家虚火,法并忌之。
④《本草求真》:虚大不宜独用。
识别真伪诃子
在市场上,有以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冒充诃子药用,使用时注意辨别真伪。
真品诃子
外观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4厘米,直径2~2.5厘米,质地粗糙坚硬,表面有5~6条纵棱线及不规则皱纹,基部有圆形果柄痕;表面为黄棕色或暗棕色,果肉呈黄棕色或黄褐色;种子呈狭长纺锤形,种皮黄棕色,子叶两枚,相互重叠卷旋;嗅之无臭,口尝味先酸涩,后回微甜。
伪品橄榄(青果)
外观呈纺锤形,两头钝尖,有三条纵棱,其间有两条弧形弯曲的线状沟纹,表面有不规则的深皱纹,长约2.5~4厘米,直径1~1.5厘米,基部无果柄痕;表面为灰绿色或棕黄色,果肉呈灰棕色或棕褐色;种子细长梭形,种皮红棕色,油性很大;闻之亦气微,但果肉味涩,嚼后渐回甜。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诃子含有较多的鞣质,有很强的收敛、止泻作用;其水煎剂除对痢疾杆菌有抗菌作用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从干果中用80%乙醇提得的诃子素有促进胆汁分泌、降压和抑制平滑肌的作用。曾有报道,含诃子的中药复方有某些抗癌效果,而橄榄亦可入药,但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诃子使用。
什么叫硬皮病?
栀子花在我国具有悠久的 种植 历史 ,古代大诗人都特别喜欢将栀子花作为吟咏的对象,但是你可知道它的 功效作用 究竟有哪些么?以下是我推荐栀子的功效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栀子的功效作用 热病心烦 中医 认为,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栀子可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湿热 黄疸 该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血淋涩痛 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 清热 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血热吐衄 栀子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该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 解毒 汤《外台秘要》。 目赤肿痛 栀子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火毒疮疡 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凉血止血 中医认为,栀子可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 血液 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镇静 科学研究表明,栀子可以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说明栀子有着镇静的作用。 降压作用 栀子有持久性降压作用。 抗微 生物 作用 栀子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一定剂量的栀子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 愈合软组织 研究表明,栀子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研究表明,栀子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栀子的药用价值 1、栀子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热除烦之效,用于温热病邪热客心,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等症,每与淡豆豉、淡竹叶等合用,以宣泄邪热,解郁除烦,方如栀子豉汤。 2、若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三焦俱热者,又常与黄芩、黄连等同用,以直折火势,方如黄连解毒汤。 3、栀子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的作用显著,所以也常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短赤等,通常与茵陈、大黄等合用,方如茵陈蒿汤。 4、根据其清热凉血解毒之效,还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常与白茅根、生地黄、黄芩等同用。 5、此外,取栀子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作用,还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 栀子花的食用方法 凉拌栀子花 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 中,撒上葱花、姜丝,浇人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 咳嗽 ,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入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 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 养胃 ,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 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加油,烧至六成热, 将栀子花、小竹笋、腊肉一同倒人锅中,翻炒数遍,加葱花、姜丝,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盐即可。此菜清淡鲜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肠的功 效,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病症。 栀子花鲜汤 栀子花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 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沥干水;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煮沸后投人栀子花、猪瘦肉、榨菜丝,再煮至猪肉漂起,撇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五味佐料, 盛人汤碗中。此汤鲜香清爽,具有养胃补中,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肠风下血,大便不畅,咳嗽咯痰,牙龈肿痛等病症。 猜你感 兴趣 : 1. 栀子花枸杞小米粥的营养做法 2. 知母的治病功效和食疗方法 3. 栀子有哪些养生功效与作用 4.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5. 栀子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6. 栀子有哪些正确使用方法
1、泻火除烦:适于热扰心神。a.外感热病,邪郁上焦,心胸烦闷不眠。b.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甚至谵语。2、凉血解毒:用于血分热毒证。a.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b.咽肿目赤,热毒疮疡,属实热的。3、清利湿热:适用于肝胆及下焦湿热证。a.肝经湿热郁火,心烦易怒,胁痛口苦。b.湿热黄疸及湿热下注,热淋涩痛。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去火,消炎,可以当茶叶用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太子参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太子参【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 -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相关选方】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原生形态】异叶假繁缕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为紫色,近似四方形,上部近似圆形.绿色的,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 月。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功效分类】补虚药 补气药
主产福建、江苏、山东、安徽。其中,福建省柘荣县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采制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性状 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 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气微,味微甘。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药材名】太子参【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拉丁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名称考证】孩儿参,童参【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药用部位】异叶假繁缕的块根。【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用药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各家论述】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种植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忌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重施基肥,肥种以农家肥为主,且应充分腐熟。搂细耙匀,作成1.2-1.5米宽、20厘米高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2、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但有性繁殖因采种难,当年产量又低,故生产上以无性繁殖为主。播种时间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种参应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栽种时,先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13厘米左右深的条沟,然后将种参按株距5~7厘米斜栽沟内,要求芽头朝上,离畦面6厘米,芽头位置在同一水平上,习称“上齐下不齐”。然后按行距(沟距)15厘米再开第二条沟,并将后一条沟的土覆在前一条已排好参的沟,再行排参,依此类推。栽完1畦,稍加镇压,并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亩用种量40~60千克。3、田间管理(1)防止人畜踩踏: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留种田越夏期间更应防止踩踏。(2)除草、培土:2月上甸,幼苗出土时,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以后见草就拔。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上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为宜。5月上旬后,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3)追肥:太子参生长期短,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30一40千克,并随后浇水。(4)排灌: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时,应注意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利于发根和植株生长。
这种造型其他的药材它的功效有哪些呢?太子参的药理作用如何? 太子参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经医学家的研究总结,太子参的药理作用如下: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3、对机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 如果你需要购买太子参的话,欢迎到我们康爱多药店来咨询购买。我们将会为你提供最优质的药品,同时你还可以享受最低的价格。
太子参,中药名。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以块根入药。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太子参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现代研究: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本品含太子参多糖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与人参不同科属,功效虽似人参,但药力薄弱,须大剂量持续服用,才能见效。太子参虽补力平和,但终为味甘之品,所以凡病有实邪者忌用,故邪实之证慎用。禁忌:高血压及肾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决明子茶——中药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治疗高血压之特效。每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用,不啻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品。
决明子,可以清肝明目、降压,便于镇静睡觉
决明子的功效以及作用
决明子的功效以及作用,这种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大家都很清楚它的功效和作用,决明子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很多人喜欢用它来做枕头,下面跟大家分享决明子的功效以及作用。
1、明目
决明子还可以用在眼科的治疗,它的名称本身就表明了这一点。 “决”有开决、疏通的意思,决明就是冲破黑暗、重见光明之意。用决明子捣碎,每日清晨空腹用开水冲服,“百日见夜光”。它与枸杞子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多种眼疾。
2、通便
在高温的季节里,身体出汗较多,水分流失较快,轻易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的情况。这时,用决明子泡水喝,能起到很好的明目、通便、清肠的作用。决明子在泡水前,最好将其炒到微黄为好。炒后的决明子会变得相对松脆,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并且能预防腹泻。
3、泻肝火、平肝阳
决明子有较强的泻肝火作用,可治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可以与菊花、钩藤等配伍。
4、降血压
决明子还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取决明子(炒微黄)20~30克,金银花10~15克,杭菊花15克,用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一剂,可长期饮用。降血脂:决明子具有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可用来治疗高血脂症、脂肪肝等。
5、减肥
决明子泡水喝是一个很有效果的养生减肥方法。只要每天用10克左右的'决明子泡水喝,可以抑制全身脂肪的合成,对体内的多余的脂肪也有很好的分解作用。坚持服用决明子茶可以起到全身去脂的效果,既不影响饮食和身体健康,还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6、预防热伤风
如果有热感冒的情况。可将适当的桑叶、竹叶、薄荷粉碎,与菊花一起放壶内煮水或用沸水泡水喝,对咽喉热痛、风热感冒等症状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还有疏风解表、清热生津的作用。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甘。归肝经、肾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汤内服,大量可用至30克;或研末;或泡茶饮。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虚火上攻或肝经风热等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以及夜盲症;热结便秘、肠燥便秘;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药理研究 】具有抗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无影响,可增强巨噬细胞吞服噬功能;保肝;泻下;促进胃液分泌;抑制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作用。毒性:致癌及有生殖毒性。其水浸液有降压、利尿作用,并有缓泻、收缩子宫作用;其醇浸出液对葡萄球菌及白喉、巨大芽孢、伤寒、副伤寒、乙型副伤寒、大肠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降血脂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游离羟基蒽醌衍生物,为橙黄决明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蒽酮、大黄素-6-葡糖苷、决明素、黄决明素、钝叶素、钝新素、决明蒽酮、决明子苷等多种成分。可用HPLC法测定其大黄酚或决明子苷A的含量。
【使用禁忌】 脾虚便溏者慎服。
【临床应用】
降低血清胆甾醇
观察10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在484~210毫克%之间,平均为246.91毫克%;治后降至110~208毫克%之间,平均下降87.9毫克%。大部分病例于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周内有85%降至正常水平,4周内降至正常水平者占96%,总有效率为98%。但在长期观察的5例中,因故停药后血清胆甾醇则又逐渐上升,再行服药后仍可下降。提示本品降低血清胆甾醇系暂时性的,为达到治疗目的需长期维持,需维持多久尚待观察。服药后有85%病例的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制剂及用法:一煎剂-决明子1两,水煎分2次服。二糖浆-每100毫升含生药1.5两,每次20毫升,日服3次。三片剂-每片含生药6分,日服3次,每次5片。三种剂型经观察疗效无明显差异。决明子用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量少(如口煎剂每日用5钱)不能达到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占9%,主要为腹胀、腹泻与恶心,多见于服药初期,均不影响继续服药,可自行消失。关于本品的疗效机理、远期效果及对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等尚待研究。
【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木香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植物,含多种芳香挥发油,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解痉降压和抗菌作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中药木香功效与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活血通络。本品辛散温通,其色赤,故入血分、可活血散瘀。脾统血,主四肢、肝藏血,主筋,故可活血通络,用于风寒痹痛,血瘀疼痛等证。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的瘀血痛经,闭经,腹痛,跌打损伤,以及风寒湿邪客于经脉,留滞于筋骨关节,气血瘀滞的关节痹痛等证,可活血行瘀,通络而止痛,因其性温,从寒邪内侵者最为适宜。
利尿通淋。《神农本草经》日木香:“主邪气,辟毒疫,主淋露。”木香味辛性温、辛散行气,性温可通,有理气通淋之功。用于气淋之证最宜。气滞淋证多由湿热内阻,气滞不通所致,小便涩滞,脐下胀满疼痛特甚,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治用木香理气通淋,气行滞消,小便自通。
辟毒消恶。如《神农本草经》曰:“木香,辟毒疫。”《本草经集注》曰: “消恶气。”治瘴气,如感受山岚雾露湿热郁蒸之毒气后,表现寒热交作,神志昏迷,或声音哑,治用木香有御瘴雾,消恶气之效。《本草从新》曰:“木香杀鬼物,循瘴雾,去腋臭。”
消癖化癓。《药物论》曰:“木香消痃癖瘕块,胀瘴.逐诸壅气上冲烦闷。“癓多由七情内损,饮食不节,内伤生冷,寒凝气结,气滞血涩;气机失宣,气聚不散而为气瘕,症见:胸胁或脐腹气聚成块,胀急疼痛,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防于饮食,或得暖气矢气则舒,舌苔薄白,脉象沉弦。治用木香行气消瘕,如《景岳全书·瘕瘕类》曰:“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在法也。”
理气止痛。木香是理气止痛的最常用药。以脾胃为主,全消化系统各脏器之疼痛均可使用。木香所含之挥发油、内酯和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舒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疼痛的效果较好,对食管、贲门、胃、十二指肠、肠道、胆管、肝管、胰管的痉挛性疼痛和功能紊乱之胀气,均有治疗效果,并且是主要的中药,中医辨证不论实证、虚证都能使用。
行气调中。本品味辛苦,性温,辛散温通,苦降,其味辛香走窜,可升可降。入脾、肝、胃经,脾主升,胃主降,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故本品能行气调中,用于中焦气滞之证,行脾胃气滞,而行气止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升清,降浊,相辅相成,并依靠肝的疏泄调气机的功能。由于风寒等外邪侵入,或饮食不节,或七情所伤,而致脾胃的失降,运化功能及肝的疏泄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常,气行不畅,阻于中焦,出现脘腹攻痛或窜痛,痞胀,闷满,食欲不振等症,本品辛香走窜,温通苦泄,疏通气机.行气通腑,通则不痛,为行气调中的佳品。
一、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槟榔、甘草、陈皮、厚朴(制)、枳壳(炒)、苍术(炒)、青皮(炒)。
适应症: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忌生冷油腻食物。
(3)本药宜空腹用温开水送服。
(4)本药为香燥之品组成,如遇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5)本药对气机郁滞,肝气犯胃的胃痛窜走者效果好,不适用于其他证侯的胃痛。
(6)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胃痛加重或其他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7)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 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木香槟榔丸
【主要成份】木香、槟榔、枳壳(炒)、陈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棱(醋炙)、莪术(醋炙)、黄连、黄柏(酒炒)、大黄、牵牛子(炒)、芒硝。
【性 状】本品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咸。
【简介/商品功效】行气导滞,泻热通便。用于湿热内停,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胃肠积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袋(3g)—1袋(6g),一日2次—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寒湿内蕴胃痛、痢疾及冷积便秘者慎用。
(2)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油腻、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中文名】:木香 【类别】:根类 【英文名】:CostusRoot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Decne.的根。 【采制】: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性味】: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皱纹、纵沟及侧根痕,有的可见网状纹。质硬,难折断,断面较平坦,棕色至暗棕色,散有棕色点状的油室,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央多枯朽。气芳香,味甜、苦,稍刺舌。性温,味辛、苦。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2m,主根粗大。茎被稀疏短柔毛。茎生叶有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cm,宽15~30cm,基部心形,下延成不规贝勺分裂的翅状,边缘不规则倾波状或浅裂并具稀疏的刺,两面有短毛;茎生叶基部翼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直径约3cm,常数个集生于花茎顶端,总苞片约10层;花冠暗紫色,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瘦果长锥形,上端有两层羽状冠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长地】: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化学成份】:含木香内酯(cosiuslacione)、二氢木香内酯(dihydrocostuslactone)、风毛菊内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二氢木香烃内酯(dihyd-rocostunolide)等。【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