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盛况 挖掘中医传播中医 传承工匠之道 丨 每个行业的“手艺人”都把争当各自行业的“名匠”视为毕生的追求。具体到中医药领域的手艺人,《黄帝内经》中则对“工”有具体的标准,分为上工、中工、下工。千百年来的岐黄之路,中医工匠精神也涌现众多名医名家,有乱世断伤寒的张仲景,也有精研预防的葛洪,还有药王孙思邈,善施针灸的皇甫谧.......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各领风骚,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各色治疗手段的中医工匠精神渗透于后世人心,呈现出中医缤纷之美。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国家统计,在除中国外的国际中医市场,日本、韩国的市场份额已占到90%,中国仅占5%。中国是中医药大国,但目前却并不能称之为强国,这与工匠精神的缺乏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2018年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将工匠精神内涵融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技术和文化的传承发展,更是“匠人精神”的传承。 中科宏宇中医研究院作为中医界挖掘中医传播中医的倡导者,对中医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担当作为,2018年挖掘出大批中医人才,对散存在民间的各派国医大师,老中医的中医药精髓进行了抢救式的保护,在中医的传播上不仅在国内突破30多项中医类技术教育,更在海外的建立多个中医药中心并被国家民政部批准的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授予“养生专业委员会学组”的身份。真正的让中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展现新气象,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中医药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工匠精神”成为时下国家中医战略和群众关注重点。鉴于如此背景之下,为传承工匠之道弘扬中医国粹,提高国内各中医从业人员中医临床水平,了解当今中医药事业最新发展方向“全国首届白求恩式民间中医匠人学术交流论坛”将于2019年4月于全国7大城市召开。希冀共聚中医药产业大咖和中医药一技之长从业者将中医工匠精神融于道术! 20多项中医治疗手段绝技,重实用,讲干货,谈经验,传绝技。现场实战的技术都是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一些理论,现场即可学会! 学术展示及中医匠人评选专长 01/ 民间 绝技 汇聚蒙医,藏医,苗医,针灸,推拿正骨,秘方,祖传秘术,美容养生等全国各知名民间绝技大师现场绝学实操 02/ 名医以道论术 当代知名名医,现场施教传授道术 03/中医匠人评选 各类中医流派,绝技评选 各学派名医大家 姬 领 会 主讲《快速学懂中医理论的学习方法》 五行很简单,经络不神秘 中华传统医学学会副会长 师从曹东义先生和国医大师李佃贵 其著作《三个月学懂中医》《中医其实很简单》。 钱 进 主讲《鍉针导引疗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会员,香港科学院医学顾问,泰国皇室保健养生,中泰友好形象大使,中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顾问,中华吐纳导引健身法传人 你将感受到不破皮不针灸濒临灭绝的古老中医治疗方法鍉针技术 郁延文 主讲《道家无极针灸》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入室弟子。 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德安教授、田从豁教授、乔中正教授、程凯教授、王洪才教授、杨金生教授、纪晓平教授等针灸界知名老中医的针法。 针灸治疗技术和膏方临床经验丰富 葛润清 主讲《董氏奇穴针灸、刺血 临床应用》 师从南京著名中医膏方大师吴尚公先生(已逝) 系统研究董氏奇穴针灸学,结合传统针灸处方学,取得了独特疗效,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将董氏奇穴针灸深度研究,每个穴位应用原理分析很清晰,并将传统的刺血疗法与董氏奇穴刺血进行了创新,临床更简单实用,疗效独特。全国巡回传授董氏奇穴针灸与刺血疗法,引起全国各地学员的好评,学员评价葛老师课程“最实在、最实用、最经典”,全国培训学员达20000多人次。 ...... 更多当代名医,不一一列举 报名方式:扫码加杨老师的微信,或者电话: 参会人员 : 中医绝技绝活、秘方拥有者,渴望学习绝技绝活的人员、对中医感兴趣的、美颜美体整形的均可报名,欢迎参会者带疑难病人参会(病人只缴纳会务费,食宿自理)。 本会福利 : 疑难病人参会免费调理,病人只缴纳会务费、食宿自理,不收治疗费。 民 间 绝 技 舒卿 主讲:《69种疑难杂症诊断加针灸治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舒氏针灸”的第五代传人 中国中医药协会特级针灸师 中医抗瘀组研究组组长 舒卿七岁起开始学习舒氏针灸,擅长奇穴针灸疗法,其独特的治疗手法,疗效显著。尤擅长慢性疾病的调理,对于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妇科、内科、前列腺疾病、各种痛症等效果尤为明显。 刘红云 主讲:《刺络放血系统性临床应用》 国家大健康产业顶层设计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副主任,中国保健协会理事 从医二十余年,授课以注重实战操作及病症讲解为特点,现于杏林领地,学员和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受众多学员和学生敬重和爱戴,授课亲切、幽默、讲干货,学员容易接受,是深受好评的授课专家! 王守琴 主讲:《和谐恩刺针技法》 中医两大技法:针灸+正骨 自幼得到祖父家传口述身传、中医针炙正骨术、1987年毕出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并在工作中不断深造,从医30多年,擅长中医针灸、正骨,结合针灸正骨手法,创立了“和谐恩赐针技法”,治疗内科、骨料、妇料、儿科。常见病:头、颈、肩、腰、腿疼、神经疼、中风偏瘫、更年期综合症、脊椎相关病,风温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失眠、落枕、咽喉炎、带状疱疹、痛经、乳腺炎、乳腺增生、小儿积食、小儿消化不良等疑难杂症有奇效。 樊海平 主讲:《樊氏摸骨疗法》 仅凭一双手摸骨“知病、治病、保健” 出生于中医世家,原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军医,现在石家庄市政府二招医务室工作,从医30多年,发表论文十几篇,获两项临床医疗成果奖,中国特色医疗医药学会会员,永久性专家委员,世界中医学会一技之长联合会理事,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会员 主治:头痛、失眠、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椎病、腰椎病、股骨头坏死、哮喘、小儿脑瘫、妇科病、痛经症、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性欲冷淡、更年期综合症、老胃病、结肠炎、便秘、肾炎、肾结石、血液病、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以及美容祛斑、祛皱、祛粉刺、减肥等。 张秀春 主讲:《近视眼治疗绝技》 蒙医,蒙古族。 治疗近视眼,民间偏瘫!脑梗神技和木棍治疗疼痛第一人,师从家父秘传绝学 (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课程火爆全国,学员络绎不绝,治疗近视眼等20多项绝活深受全国各地学员和患者好评 杨国军 主讲:《绿色针灸疗法”针道”》 源于针灸,高于针灸,辩证论治运用绿色治疗方法对各种疼痛性疾病,疑难杂症,立竿见影,针到病除,让你见证绿色疗法的奇迹。 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椎病、各种头疼、失眠、半身不遂、脑瘫、抑郁症、老年痴呆、各种眼科疾病、三叉神经痛、关节滑膜炎、骨质增生、足跟痛、肩周炎、腱鞘炎、弹响指、网球肘、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病 、半月板损伤、各种皮肤病各、各种疑难妇科疾病等。 郭勇 主讲:《拨筋治痛》 中医世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汉章针刀研究院学术委员;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医学会会员;山西针刀医学会常务理事;《软组织外科学》杂志编委;三晋神刀杯金奖获得者;数据化治痛践行者、疼痛学院珊瑚社群创始人 郜氏正骨 主讲:《郜氏正骨》 著名正骨专家,郜氏正骨六代传承人,从事临床中医推拿正骨四十余年,博采众长,潜心研究了一套独特、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传统的脊柱部位的手法治疗中加入了针对四肢、肩、颈等小部位的治疗手法,治愈了无数例患者,深受患者及同仁的好评。获得2016年—2017年度中医整脊特殊贡献奖,中医正骨特殊人才奖,国际爱迪生发明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联合会健康产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正脊研究院副院长,中医医科院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健康项目研究员。 单文慧 主讲:《筋膜疗法和形体诊断》 肌筋膜疗法和形体诊断创始人;独创了一套结合腹式指针、深筋膜以及督脉灸的单氏疗法;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适宜技术分会理事 一分钟诊断和快速治疗的肌筋膜疗法,此疗法简单,实用,安全,省时省力。不须要任何基础,容易复制。善长的针法有刃针,圆利针。刺血疗法,拔筋治百病,小小方和艾灸治疗疑难杂症。经过30多年的艾灸临床实践,独创了一套结合腹式指针、深筋膜以及督脉灸的单氏疗法 ,适合现代的疾病的治疗。 王书堂 主讲:《"蹬一脚"腰椎间盘》 郑州市亚健康防御基地专家; 中国行~河南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专家; 河南省中医科学院培训基地专家; 河南省阿炳按摩培训学校教师; 对各类的腰痛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三横突综合症、椎体滑脱及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腰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往往一次减轻或消失。 鞠一脚 主讲:《脚一蹬治疗疼痛》 人送爱称鞠一脚。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康尔福健康事业集团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新概念推拿创始人。 鞠德利自幼跟随叔父学习中医推拿。在几十年的临床中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借鉴古今医学领域的治痛方略,创立了新概念推拿。由于给患者治疗中经常采用脚法,其脚法在推拿治疗中的应用,显现出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堪称为推拿史上的一次革命。 董氏产后修复、无痛催乳 主讲:《董氏产后修复、无痛催乳》 唐山乐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公司董事长董艳霞老师,十六年来,一直专注于公益事业,多年走来,总结了"授一技之长,养百年之身"的大爱心得,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传授技能,培养人才,造福社会,完成国家号召,精准扶贫,共赴小康生活! 侯国文 主讲:《速效止疼中医多功能套针诊疗》 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中央电视台CCTV国际频道《中华医药》讲解推广内容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套针专业委员会、北京世界针联套针中医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套针疗法的研究及推广事业,使套针疗法成为众所皆知治疗疼痛的新疗法。在促进套针疗法的推广与合作、加强全国及国际间的套针交流、确立套针疗法在疼痛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冯敏 主讲:《人体浅筋膜松解快速治疗疼痛》 中医世家,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北京义善堂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专家,中国残疾人免费培训基地主讲专家。 在多年临床实线中,对颈椎,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疼痛,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一次治疗减轻百分之八十以左右,富贵包,快速治疗,对顽固性疼痛综合调理,头痛,头晕,脑供血不足,颈椎引起的手臂麻木,无力,腰痛,腰部所有问题,顽固性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男科,阳痿早泄,妇科,宫寒,宫寒引起的性冷淡,失眠,神经性头痛,乳腺增生,手脚冰凉等疑难杂症的快速治疗。 邵潜 主讲:《无痛筋骨重塑》 毕业于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在多家部队医院和军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习工作。从医近30年 “无创伤、无痛苦、无副作用、随时随地”可以操作的“微动力立体疗法”,且力微效宏,疗效显著。深得广大学员、军内外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陆玉贵 主讲:《陆氏正骨》 著名正骨大师、北京陆氏脊柱骨医学研究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协会国际基层名中医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特色医疗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名老中医绝技演示交流大会特邀贵宾;原国防大学门诊中医正骨科特聘专家 郭占青 主讲:《徒手整形》 执业医师 华夏脊柱健康学术委员会理事 中华中医养生委员会理事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养生专业委员会理事 “白求恩式民间中医匠人交流论坛”大会理事 曾赴日本学习交流培训徒手整形半年;赴韩国学习交流培训美颜美体半年;赴美国学术交流徒手脊柱矫正整形。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手法。 莫南林 莫南林老师是莫氏圆运、静态、无痛软手法整脊创始人,在30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安全、快捷、有效、操者无需发力,顾客在及其舒适的状态下就能完成的《莫氏圆运、静态、无痛软手法整脊》手法。该手法是莫南林老师集数十年中医外治手法临床经验,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运动解剖肌筋膜及生物全息理论,总结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圆运、静态、无痛实用的软手法整脊手法,用力轻、巧,在几乎无力度的情况下,对骨骼进行矫正,高效、安全、无任何风险,在临床应用中深受顾客欢迎。在教学培训中由于易懂、易学、一看就会同样深受学员的欢迎! 毕研省 主讲:《化性理疗》 师承名医程洪顺老先生 菏泽市传统文化促进专家,教授 “化性理疗”是根据“五行”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以及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通过语言为人理疗治病。“心病要用心药医”,正是说明这个道理。心药,是指用开导,说理、挖根源和暗示等方法,来解开病人心上的疙瘩,从而愈病。 ...... 更多当代名医,不一一列举 白研会养生专业委员会 成立报道 会程安排 挖掘中医传播中医 时间 2019年4月 详细时间静候通知 门票 门票费:330元 ,收费采取预报名制 微信报名:300元 官方招生办电话: 杨老师 首届论坛特别全国7个城市召开,分别为:上海站 山西站(太原) 山东站(济南) 云南站(昆明)河北站(沧州)(唐山) 各位参会人员可就近选择 主办单位: 北京中科宏宇中医研究院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养生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 中国中医养生示范单位 保健养生协会(保定) 特别赞助单位: 广艾堂健康管理发展有限公司 特别媒体支持: 全国最大的中医线上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国粹医学院” 中科宏宇中医研究院招生办: 咨询报名:杨老师(同微信) 先进示范单位;广艾堂健康管理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宏宇中医研究院
裴盛基是云南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心的理事长
裴盛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出生,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植物学会主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林奈学会高级会员。历任中科院原云南热带植物所所长,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山地综合开发研究中心资源环境部主任,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技术顾问,国际民族生物学会主席,是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12部,自1978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内科研成果奖8项。
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地处热带北缘,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傣、哈尼、布朗、拉祜、瑶、基诺等兄弟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多样,利用植物传统方法和经验十分丰富。 解放前,在反动统治下由于交通极为闭塞,瘟疫流行,毒虫猛兽猖獗,以及民族隔阂等多种原因,植物学者无法进入这一地区工作,仅有个别学者如A.Henry,吴中伦、王启无等,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过短期零星的采集工作,因此,在植物学上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地区。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五十至六十年代初期曾组织过较大规模的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1954—1960);1959年中国科学院在西双版纳建立了专门的植物学研究机构。随着边疆社会、经济条件的巨大进步,为植物学工作者提供了深入研究当地少数民族植物学知识的有利条件。 民族植物学,或人文植物学(Ethnobotany)一词源出人文贝类学Ethno-Cunchology(研究早期货币的科学),由美国植物学家哈斯伯格(J.H.Harshberger)1896年创立。哈斯伯格当时对民族植物学所作的定义是“研究早期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和土著植物学”。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与探索,民族植物学已发展成为“研究人类与植物直接交互作用的科学”(R.I.Ford,1978)。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群对植物的意识与利用,及其对植物环境所产生的后果。尤其侧重于无文献记载的人文地理社会和特定的民族文化地区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对植物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和植物在人类精神文化上的重要性被大大提高,进一步刺激了西方学者对民族植物学的极大兴趣。由于植物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涉及到一定地区、一定民族的人群与植物的全面关系。包括人们在吃、穿、用、住、草药、文学、艺术、宗教、乃至民俗,民间传说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切植物;关系到一个社会多方面的行为、结构、及其相伴的整个植物世界。西方学者认为,民族植物学是开发新世界的一个产物,有人把它归属于人文科学下的一个分支;也有人把它归属为经济植物学下的分支;但确切地说,它是位于植物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位置上。植物学家和人文学家从各自的领域在实践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在共同编织民族植物学的理论、方法、观点和材料。植物学家进行科学地鉴别环境植物材料的用途、问题,焦点是利用,材料按林奈分类系统排列;人文学家的焦点则是所研究地区人群的见解、地位、及其对周围世界所作的安排(R.I.Ford,1978)。 笔者五十年代末进入西双版纳从事植物调查研究工作,由于长期定居于当地,有较多机会深入少数民族村寨,采集、调查、学习访问当地民族有关认识与利用植物的独特知识,其中不少是前人没有发现记载过的。本文试图按照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加以整理,作为在我国开展这一工作的一个初步尝试。 一、研究地区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土地面积19,220平方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滇南湿热河谷类型;热带森林分布于全区各地,现有森林被覆率高达33.8%,是我国现存大片热带原始森林的唯一地区。西双版纳在行政上现划分为三个县十九个公社,即景洪、勐腊、勐海三县,西北部与云南省思茅地区相连,东南部与老挝接界,南部与缅甸毗邻,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纵横,山间盆地众多。主要山脉为横断山南延部分,哀牢山系由西北向东南纵列,最高山峰为景播大山,海拔2400米,最低处为南腊河下游官累海拔42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一般300—500米左右,澜沧江及其干支流,流沙河、罗梭江、南腊河横贯全境,中小河流及山泉不计其数,水源相当丰富。 本区气候终年温暖,年平均温度20—22℃,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霜雪,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左右,全年划分为干季(3—5月),雨季(6—9月),雾季(10—2月)三个季节。本区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南端,垂直高度差异甚大,具有多种类型的植被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带森林植被呈明显的热带东南亚性质,大多属于热带季雨林,局地分布有以龙脑香料(Diptc-rocar paccac)望天树(Parashorea chincnsis Wang Hsie)为优势的热带雨林群落,山地则以热带山地雨林为主,呈明显的南亚热带常绿林过度性质,以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caccac)、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科乔灌木为主要成分。近年来,由于大面积垦殖森林,植被类型已急剧演变,大部分森林植被已沦为次生林、灌丛、竹丛和稀树草地所取代。 二、民族及其文化特征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在总人口63.83万中,傣族占20.83万,哈尼族(当地称爱尼)8.4万,布朗、拉祜、瑶、基诺等其它少数民族各在3万人口以下〔3〕。傣族聚居于河谷盆地,其它少数民族分散居住于山地。西双版纳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同时又有各自的独特文化传统,特别是在利用植物方面,呈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传统经验,形成利用植物的独特文化。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土著民族,遍布本区各地,主要居住于低山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傣族有自己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和农业文化传统。傣族自称为“Daizu”,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据民族学研究,傣族与我国南方的壮、布依、水、侗、黎等民族同出一源,古代通称为“百越”。远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后代,傣族的先民就已经居住在今云南西南部广大地区,西双版纳是聚居中心之一,开发西双版纳有着悠久的历史。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西双版纳的傣族操傣泐语、使用傣泐文。西双版纳在傣族语中释意为十二“千田”,“千田”为封建领地的计算单位,每一千田便是一个“版纳”,其面积大小并不等同,相当于行政管理上的一个区。西双版纳自元、明、清各封建皇朝设置土司制度以来,沿袭至解放,直到一九五六年民主改革才彻底结束了封建领主制。漫长的封建领主制度、极为闭塞的交通和富饶的自然资源,使傣族人民长期以来生活在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社会之中。不仅植物资源的保存比较完好,而且民族文化也保存比较完好,是研究民族植物学的理想地区。傣族信奉小乘佛教,某些植物的利用传播直接与宗教文化有关,如贝叶棕、菩提树、铁刀木、鸡蛋花、羯波罗香、孟加拉苹果等。傣族人民有保护森林的良好传统习惯,每一村寨都有自己的“龙山”,划定为禁伐禁猎区,又有人工种植的薪炭林,这样,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傣族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植物便有较大的依赖性,因而对于当地植物的认识与利用,便成为生产、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西双版纳傣族认识与利用植物的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度的水平,他们早已有了定耕的农业,种植水稻为主,陆稻次之,同时,也种植少量其它旱地粮、油、棉、果树等农作物;与此同时牛、猪、鸡、鸭等家养动物也以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野牧方式发展了起来。在定居的村寨内,每户农民都拥有面积一到数亩不等的小块家宅园圃,种植多种热带果树(香蕉、芒果、罗望子、柑桔、菠萝蜜),香料(薄荷、罗勒、香蓼、香茅、香露兜、姜花、生姜等)、草药(巴豆、苏仿木、白花丹、血苋、薏苡、儿茶、槟榔、芦子等)、纤维(攀枝花、牛角瓜、九层皮、白榔皮等)、染料(靛叶、密蒙花、红木等)以及竹类、观赏植物等,并且拥有独特的人工种植的薪炭林——铁刀木(Cassia siamea Lam.)作为农村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在每一个村寨附近的山谷、陡坡上都保留着大面积的热带原始森林,丰富的森林动植物资源是傣族人民采摘野菜、野果、草药、饲料,和狩猎补充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森林又是建造竹木结构的傣家竹楼、独木舟、牛车、家具、农具等的天然材料“仓库”,森林被视为自给自足的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被保存了下来。森林自身的保水保土,涵养农田灌溉用水、调节气候的作用,保持生物种间以及种群个体数量之间平衡的微妙作用,推动着傣族地区水稻——家宅园圃——天然森林农业生态系统缓慢而稳定地发展着。这是西双版纳地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得以长期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应特别提到的是,勤劳而智慧的傣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早已形成了本民族的医药学——傣医药,在我国《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中傣族医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不仅有本民族的医疗方法,而且拥有超过五百个以上药物方剂,以植物药为主,来自三百种以上的药用植物,大多是我国其它地区所没有的,并拥有用傣文编写的专门医药学书籍收载有关的医药学知识,至今尚未加以系统研究整理。 哈尼、布朗、瑶、拉祜、基诺等民族是西双版纳山地的土著民族,他们同样有悠久的历史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从民族起源方面来说,他们与我国南方许多兄弟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和血肉的联系。他们都有本民族语言和多种方言,但多数没有文字。他们从前依靠草药、巫医治病,尚未形成本民族的医药学。他们信奉自然崇拜或多神论,十分崇拜山神、树神、兽神等,但没有定耕的农业生态系统,几千年来一直依赖传统的游耕农业——刀耕火种谋生。笔者近年来考察发现,世界热带地区,除了水稻种植区和近代发展橡胶、可可、油棕、咖啡等树艺作物种植业以外,基本上都是这种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占主导地位,在我国热带也不例外。西双版纳地处热带、拥有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在热带的气候生物土壤环境良好条件下,森林植被经过烧垦种植粮食2—3年以后,丢荒任其自然恢复植被,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恢复地力的,即在一定范围内轮垦森林,七年为一个周期,反复循环,这种粮作——森林休闲轮作制,能够连续数千年地保持了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山区人口的增长缓慢,开垦森林轮作的面积不大,且长期维持在一定比例水平之上,即人口与“植口”(Plant population)的增殖是基本相适应的。同时,山区各族人民以勤劳与智慧相结合,利用热带山地天然植被发展了放养紫胶的技术,经营了大片的茶园、竹林,采集种类繁多的森林产品如省藤、木耳、竹笋、药材、木材以及狩猎等,并以这些林产品向坝区傣族换取多余的粮食,用以补充游耕农业之不足;此外,山地森林还提供了多种野生食用植物,如薯芋属(Dioscorea spp.)、榕树属(Ficus spp.)、蕨类植物等,也补充了一部分食物和荒年救灾之需要。因此,热带山地少数民族与当地森林植物,同样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植物有更大的依赖性。 三、研究方法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边疆少数民族对植物学工作者的访问、调查、采集工作全力的支持与合作,是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和鲜明的特点。傣族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的民族,乐于同外界进行文化交流,尽管在民间医药知识方面也不是随遇而得,总的来说开放程度比汉族地区要高。山区各兄弟民族同样易于交流,较少保守,但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分散和语言上的困难,从他们当中获得有关植物学的知识,相对来说不如傣族地区的多。调查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959—1963年为第一阶段,其中59—60年野生资源植物调查历时7个月;1970—1975年为第二阶段,以调查民间药用植物为主要目标,其中1972年一次调查历时2个月,其它短期调查一般10—15天,共10次以上;第三阶段为1976年以来,进行的多次专项药用植物调查,用材树种调查和一些补充调查,以充实更多的材料。十分有幸的是,在进行民间药用植物调查时,有当地医务工作者(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医生)一道参加工作。大部分调查资料来自民间第一手材料,笔者亲自参加访问、采集、鉴定整理资料等工作;大多数食用和药用植物经过亲自实践,以作出某些直观判断。调查的地区包括西双版纳三县十九个公社中的十四个公社:勐腊、易武、象明、勐捧、麻木树、勐满、基诺、勐养、景洪、小街、橄榄坝、勐海、勐混等、涉足的村寨百处以上,一般食宿都在调查区的村寨内,与相当多的民间医生、猎人、老农、乡村教师、商业购销人员、基层干部、护林员等进行广泛的接触,其间还参加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民间医生交流会、草药展览会、和若干次林业、土产专题座谈会,从中得益不浅。 历年调查,采集植物标本共2000余号,以及一些种子、苗木、样品等。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内,部分民间药物标本保存于云南省思茅地区中草药研究所;种子及活植物均种植于热带植物所植物园内。 四、重要有用植物 历年调查采集的植物,经本所植物分类研究室整理鉴定,某些植物经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品质鉴定,已被推荐和利用于生产,如绿壳砂仁、灯台树、千年健、锡生藤、车里朴、团花、云南石梓、毛麻楝、依兰香、龙血树、美登木等,更多的种类有待深入的研究。历次调查采集的植物经过研究整理,按照当地民族利用的广度和多度,将其中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植物共218种,(按用途计食用86种,药用71种,纤维木材29种,香料、染料、饮料22种,其它10种。)汇集为《西双版纳民族有用植物集要》。植物的排列顺序,有花植物按照哈钦松分类系统,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以植物学名字母先后为序,每种植物有拉丁名、中名、当地名(按当地民族语注汉语拼音),用途及利用方法简述等。 ——这里提供参考
东阳历史悠久,公元195年(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县制,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新闻先驱邵飘萍、科学泰斗严济慈、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美名荣誉】[编辑本段]东阳享有“百工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之美誉。东阳建筑业发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了年产值超5亿元的施工基地,又开辟了30多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新基地。近几年,我市建筑企业创造了百余项优质样板工程,获得了13项鲁班奖。全市现有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34家,其中特级资质4家、一级资质15家,二级资质31家,2006年,103个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0.90亿元。东阳素有“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木雕、竹编)。目前,全市拥有工艺美术专业职称人员1101人,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人。2005年末,从事工艺美术生产的企业有 140余家,家庭工厂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产值超过20亿元。东阳木雕因地得名,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技法繁多、题材广泛、工艺精湛,流长千年而愈茂愈盛。北京故宫精美绝伦的宫殿雕刻、杭州灵隐寺雄伟壮观的释迦牟尼大佛、浙江省人民政府作为庆祝香港回归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航归》等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东阳竹编巧夺天工,被誉为中国工艺百花园中的“奇葩”,相传起源于二千多年前,产品有25个大类,3000多个花色品种。东阳竹编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大型竹编屏风《九龙壁》,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永久保存。东阳文化朴茂,教育鼎盛,素有“勤耕苦读”之风。历史上英才辈出,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一代报人”邵飘萍、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台湾报业巨子王惕吾等。目前,在国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8000多人,博士和博士后800余人,东阳籍院士10人。2005年召开了首届东阳博士大会。东阳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基础教育综合水平名列全省前茅,义务教育高标准普及,学校布局更趋合理,素质教育稳步推行。近年来,新建了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东中新校区、市外国语学校。中天、顺风、横店等一批民办高级中学应运而生。全市高级高中普及率已达到95%。2008年6月1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下文命名,东阳成了真正的“中国恐龙之乡”,去年9月在东阳市区发现的恐龙化石,也被国际权威杂志认定为恐龙新属种类,并将它命名为“中国东阳龙”。历史沿革】[编辑本段]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也即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设市,掀开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春秋战国: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汉三国: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西汉: 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吴宝鼎元年(266年): 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隋唐五代: 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宋元明清: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元,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近现代: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东阳解放。解放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58年划入、83年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2003年,成为浙江省17个经济强县(排第13位)历史名人】[编辑本段] 东阳自古就有“勤耕苦读”之风,在历史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累计进士题名共有305人,其中武状元6人,曾任正副宰相的5人。古代有名宦舒元舆、乔行简、张国维等,近现代有北伐名将金佛庄、中国新闻先驱邵飘萍、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著名物理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严济慈、台湾新闻报业巨子王惕吾等。据统计,目前在国内外工作的东阳籍博士和博士后有300多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4名,具有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东阳籍人士达2100余人,被《人民日报》称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目前,东阳的中小学教育水平名闻浙江省内外,每年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近千名,教学质量一直名列浙江省前茅,是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上卢泉塘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被宰相裴度荐为兴元书记,所作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元舆负才,锐意进取。太和五年(831)上疏自荐,反复8万言,文辞精粹,出入今古,获文宗李昂嘉许。以擅文敢谏著称。宰相李宗闵谓其浮躁诞肆不可用。及李训得宠,召为左司郎中,充知杂事侍御史。九年七月权御史中丞。文宗省察记录囚徒罪状,因元舆奏辨明审,九月升御史中丞,以本官兼刑、兵两部侍郎,同平章事。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十一月,李训、舒元舆和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内外协势,铲除宦官势力。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为名,诱使仇士良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兵甲暴露,事败。元舆单骑出走,为仇士良神策军生擒,不日遭腰斩。史称“甘露之变”。弟元褒、元肱、元迥官同时。元褒早卒,余全被族诛。所著《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一日,文宗绕栏微吟,为之泣下。大中八年(854)昭雪。著有《舒元舆集》,其文《贻诸第励石命》 、《录桃源画记》收入《唐代散文选》,其诗入《全唐诗》6首。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凤山乔宅人,后居城内乔宅园。学于吕祖谦。宋绍熙四年(1193)进士。历任通州知州,嘉兴知府,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侍讲,工部侍郎。理宗即位,行简应诏上疏,要求确守“求贤、求言”二诏之初意,持“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的治国之道。行简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六月兼知枢密院事。朝议收复三京(今河南开封、洛阳、商丘),行简上疏,提出必先治内而后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的主张。次年六月拜右丞相,三年十一月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1239)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四年九月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封鲁国公。淳佑元年(1241)二月卒于家。追赠太师,谥“文惠”。行简历练老成,学识深厚,为人宽宏,好直言,善荐才。称永康陈亮有“特出之才,卓绝之识”,陈亮去世后,则为之上疏请谥,有《为永康陈亮请谥疏》存世。一生奖掖后学,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曾执教于南园书院。著有《孔山文集》、《周礼总说》。 张国维(1595-1646):字玉笥。托塘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番禺知县。兴学校,课农桑,以德化民。崇祯七年(1634)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请命主持兴建繁昌、太湖城垣,浚松江、嘉定、上海、无锡等地河道,修筑吴江、江阴、苏州等县桥拱、塘堰、漕渠。积数年治水之经验,著《吴中水利全书》。升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继任兵部右侍郎。十五年九月升兵部尚书。清兵入京郊,国维获咎辞职归里,不久被捕解京下狱。路过苏州,沿途士人痛哭生祭。后以治河有功获释复职。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陷,国维拥鲁王监国,进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督师钱塘江。次年六月初,方国安叛降,十八日国维还守东阳。二十五日,清兵破义乌,抵东阳七里寺。遂召二子问生死态度。长子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世鹏应答稍缓,国维即怒以石砚掷击,不中。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等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二十六日午夜,国维穿戴衣冠,向母诀别,从容赋《绝命词》三章,又写“忠孝不能两全,身为大臣,谊在必死。汝二人或尽忠,或尽孝,各行其志,毋贻大母忧,使吾抱恨泉下!”掷笔于地,付遗书于次子,投园池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谥“忠敏”。所著《吴中水利全书》,《四库全书》有著录。 金佛庄(1897-1926):乳名为文,学名灿,字辉卿。横店良渡人。民国7年(1918)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为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的3名成员之一。次年6月,赴广州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民国13年春,奉命到广州参与创建黄埔军官学校,任军校第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历任营长、团党代表、少将团长等职。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刘希闵、杨震寰叛乱及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部的两次东征。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为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争得“党军荣誉旗”。北伐前期随总部转战,负责保卫指挥机关和苏联军事顾问的安全。南昌光复,入城维持秩序,除暴安良,民心大振。民国15年12月初,请命秘密赴杭州,策动江浙地方军队起义。9日晚离南昌,顺流东下。其行踪被孙传芳密探侦悉,11日在南京下关码头被捕。因营救不及,12日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 邵飘萍(1886-1926):字振青,紫溪人。14岁进秀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浙江高等学堂,受梁启超思想影响,任《申报》特约通讯员。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金华任金郡中学教员。民国元年(1912)到杭州与杭辛斋合办《汉民日报》,任主编,严厉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不时抨击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及其卖国罪行。报纸于1914年被袁下令查封,邵被捕。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1916年初,应邀回国任《申报》、《时报》及《时事新报》主笔,笔伐袁世凯称帝。袁倒台后,任《申报》驻北京特派员。1918年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0月,又创办《京报》,任社长。1919年“五四”运动时,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报纸被查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回北京复办《京报》,与徐宝璜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于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主讲新闻采访课。以后,又在北京平民大学、政法大学讲学。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4月,张作霖奉军入北京,邵即被捕。26日,以“宣传赤化”罪惨遭杀害。著有《新闻学总论》、《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新俄国之研究》、《实际应用新闻学》等。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后以号为名。蔡宅人。历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等职。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民国21年(1932)始,以3年时间深入云南大凉山、屏边等地调查考察,采集植物标本1万多号。成功引种、选育名贵烤烟“大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发展烤烟品种,使烤烟生产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1953年,种芽嫁接成功原产巴西的三叶橡胶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在西双版纳创建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和热带植物园。不久,又建立大勐龙生态群落研究站。1963年9月,出席在加纳举行的西非科学协会第四届年会。1972年,在勐连山中找到自唐代以来一直靠进口的重要内科植物“血竭”资源龙血树。推倒“中国没有血竭植物”的论断。蔡希陶毕生研究植物资源、植物分类,提出在一特定地段上,人为安排适应人类要求的木本和草本的各种组合,奠定了中国人工植物实验群落学的根基,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植物资源学家。著作有植物学研究论文20多篇,译有《系统植物分类》、《农林植物考源》等。 严济慈: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1年1月23日生于浙江东阳,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去世。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25年在巴黎大学获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27年起同时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1928年起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31年起一直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1935━1938年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校长,中国科技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等职。曾任全国人大三、四、五届常委会委员,六、七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8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和应用光学等方面做出重要成果。他精确测定了居里压电效应“反现象”,发现了光双折射效应;系统研究了水晶圆柱体施加扭力起电现象,发现水晶扭电定律;深入研究了碱金属蒸气等光谱,发现轴向对称的分子有效截面数值和费米━莱因斯伯格方程不符,并为原子物理学中的斯塔克效应等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证明;在大气物理学的臭氧层测试研究中,他精确测定了臭氧紫外吸收系数,被世界各国气象学家使用达30年之久;他还研究了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压力能减弱乳胶感光性能。抗日战争期间,严济慈在昆明领导开展应用光学研究,研制成大批军用、医用光学仪器设备,并被授予胜利勋章。 严济慈曾在法、美、英、德等国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篇,1986年汇集出版了《严济慈科学论文集》。他还编著了从初中到大学的10种数学、物理教科书,如《初中算术》、《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初中物理学》、《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电磁学》等,培育了中国几代科技人才和许多科学家,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ucuoba!
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从政策和规划上积极进行扶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医药论文,供大家参考。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应用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 要:合成生物学是在项目学理论的带领下,对天然生物体系从头开展策划以及整改。并且策划同时制造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的全新科目。合成生物学是自然科目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新学科,同时在医药方面已获取了明显的成就。 文章 综合讲述了在项目细胞使用合成生物科目方式研究出了能够抵抗疟病的治理药物的前身青蒿二烯,抵抗癌症的药物前身紫杉二烯,还有脂肪醇、酸以及高级醇的生成方式等探索进步。除此之外,有的关键的合成生物学有关 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项目细胞的重新组合以及演化,为建筑运用于制造范畴的新效用细胞供应便利适用的东西。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基因模块;医药
引言
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慢慢的造就了特征明显的探索实质以及运用范畴。其探索实施关键包含:(1)新生物原件、构件以及体系的策划和建筑。(2)对现在拥有的、自然的生物体系开展从新策划。二零零九年美国医学部门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由十二支社会各界学士构成的IDR小组,研究合成生物科目的前进朝向以及多科目交叉状况。认为合成生物科目是集电脑、物理、工程以及生物等科目一起进行研究交叉的科目,能够经过重组生物运用在环境、药物、民众健康、资源等部分。
合成生物科目是项目学以及生物科目一起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人类基因体和很多形式的生物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的完成,还有很多的后基因体作业,促进累计的生物学资料出现了天文级。但是,现在拥有的资料挖掘当时依旧限制于对生命特征的深层探索,很难对生命的内在工作样式开展探索分析。合成生物科目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经过从下到上的建筑生命行为,按照其独具的角度解释生命,为理性策划以及革新生命供应了基础。最近几年,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单位已经在全球范畴内普遍建立,供应品质优、价格低的服务。优异的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措施推动合成生物科目策划新生命组合以及建筑功效细胞更简单。
最关键的是,人类身体健康情况、资源、条件等范畴的巨大需要也推动着合成生物科目的快速前进。把基因部件按照项目的需求,有机从新组建整合在一起,就出现了效用基因模式。在加上对现在已经拥有的生物网络的使用,并且引进新的效用基因模式,表明天然细胞不可以合成的物品,在合成部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前进。现在我们解析一下在药物范畴内使用的合成生物科目
1 青蒿二烯的生物合成
杰伊?科斯林在项目细胞中制造出抵抗疟疾的前身青蒿二烯的探索作业实在经典。在产生青蒿二烯合成方式的重要新基因资料后,科斯林团队在二零零三年在大肠杆菌中胜利的研究出了制造青蒿二烯的另一种方式。这种合成方式划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Acetyl-CoA为出发点,通过甲瓦龙酸来制造IPP。这就摆脱了大肠杆菌本来的G3P以及乙酰甲酸为前身制造的异戊二烯焦磷酸方式,能够使细胞代谢经过新方式形成异戊二烯焦磷酸分子,为下游制造方式供应足够多的底物分子。第二个形式就是从C5的异戊二烯焦磷酸为出发点,通过异戊二烯链拉长方式形成C15的FPP,最后在ADS酶的功用下制造青蒿二烯,最高形成量能够达到一百二十二毫克每升。上下游模式都是来源于真核生物中的代谢方式,把其密码改善同时从新构筑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内,同时胜利制造想要得到的物品,开拓了制造生物的新方式。
2006年,Keasling小组又以酵母菌为宿主,通过对内源的乙酰辅酶A到FPP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上调或下调,同时引入基因优化过的外源模块,成功实现了产物青蒿二烯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内源基因上调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增加基因拷贝数,如tHMGR酶的基因,其二是通过转录因子来上调基因表达量,如ERG系列的基因。对内源基因的下调则是采用基因敲除的 方法 。通过对合成路径涉及基因的一系列微调,使产量达到153mg?L-1,是以往报道的二烯类分子产量的500倍。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又设计了人工蛋白支架(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s),对大肠杆菌内已构建的上游模块:从乙酰辅酶A到甲羟戊酸的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三个反应酶AtoB,HMGS,tHMGR通过蛋白支架以不同分子数比例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解决了中间代谢物积累造成的合成效率降低以及对宿主的毒副作用问题。具体机理是将高等动物细胞中的配体受体作用关系引入到大肠杆菌中,将配体分子的基因序列与模块中的反应酶基因融合表达,从而将受体分子以不同分子数连成一串,构成柔性支架。由于脚手架内各个受体分子间由一定长度的多肽连接,就避免了因多个配体受体结合造成的空间位阻问题。在反复实验与调试后,研究小组发现三个酶分子以1:2:2的比例连在一起作用效果最强,产量达初始值的77倍,约5mmol?I-1(740mg?L-1)。
随着后期工业化发酵,研究小组又发现来自酵母的外源基因HMGS和tHMGR表达的酶不足以平衡外源代谢流,成为瓶颈反应。他们以金黄葡萄菌中的相关酶基因进行替换后,青蒿二烯产量立刻增加一倍。通过与工业发酵过程优化的结合,作为工业产品的青蒿二烯最终产量高达27.4g?L-1。合成生物学成功用于重要药物的合成,引起了广泛关注。
2 紫杉二烯的生物合成
Gregory Stephanopoulos的科研组织在二零一零年时在大肠杆菌中胜利完成了抵抗癌症药物的前身紫杉二烯物质的合成。这是在这个科研小组在萜类生物代谢方法和大肠杆菌细胞细微调节的长时间探索中获取的成效。科学组织把内在的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合成方式定位上游模式,把之后合成紫杉二烯的方式定位成下游模式,其作业也关键聚合在怎样对上下游模式开展微调。因为假如只顾上游,肯定会导致中间代谢物的消耗,并且形成中间障碍;但是如果下游经过量太多就会浪费很多的酶分子,增加了细胞表述负荷。
研究小组采用改变质粒拷贝数和启动子强度的方法对上下游通量的比例进行了微调。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合以及自己的测试工作,研究小组确定了三种质粒pSCl01,p15A,pBR322的拷贝数分别urNorphadicnc为5,10,20,而整合入基因组中的基因拷贝数相当于1。三种启动子Trc,T5,T7的相对强度分别为1,2,5。通过这几种质粒和启动子的组合,使上下游模块的通量比例发生变化,再检铡含有不同通量比例的细胞内的产物产量。在此过程中,模块内部基因是单顺反子还是多顺反子表达形式也影响产量变化,即多个基因是在一个启动子后表达还是在各自的启动子后表达。经过一系列微调与组合后,具有最优性状的菌株目标产物的产量高达(1020±80)mg?L-1,实现了对碳代谢流的高效利用和协调。同时,通过蛋白质工程的手段对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进行改造,在工程菌中首次成功异源表达。
3 展望
合成生物科目根据项目学原理为指引,对现在拥有的、天然具备的生物体系从头策划以及整改,并且全力对策划合成出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努力。特别在使用部分,合成生物科目建筑的人工生物体系能够在制成关键生物品种、呵护人类身体等部分有主要的前进空间。现在合成生物科目的探索成就主要使用在医学方面,将来在别的行业范畴内也肯定会有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现。总而言之,合成生物科目拥有普遍的运用前提以及强有力的措施撑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着重调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对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四个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稳步地发展。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生物医药发展对策
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986 年我国正式实施“863 计划”,生物技术被列为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7 个高技术领域之首。政府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国内各大企业为生物技术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金融界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生物技术开发,并且从金融市场融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目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1、产业政策倾力扶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国家对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生物制药企业实行多方面税收优惠、延长产品保护期和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同时, 国家为加强行业管理,对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针对重复建设严重这一情况,对部分生物医药产品的项目审批采取了限制家数的措施,以确保新药的市场独占权和合理的利润回报,鼓励新药的研制。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该《规划》在组织领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而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自1999年开始,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平均每年达20亿元左右,2003年这一投入达到6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 渠道 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研发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达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的48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由罗氏、葛兰素一史克、先锋药业等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侧重于基因研究,化合物筛选和新药开发的张江药谷产业集群;拥有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和8个生物科技国家863项目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侧重于生物制药、特别是遗传工程药学的深圳生命科学园区等。这些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药厂),研究开发、孵化创新、 教育 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1、投资模式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国际医药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创新,发达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都拥有自己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通常每年投入的经费占全部销售额的10%一20%,而美国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生物药品的投人占总投资额的 60%~70%。每个大型医药公司都有自己“拳头产品”,单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可达十亿至几十亿多元。公司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国家给予专利保护,产占可以在10 年或更长时间内独占市场,一个产品就可赢得丰厚的利润,再从利润中拿出巨额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从美国生物制药发展模式来看,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大制药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这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而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模式来看,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实现生产,风险投资机制不足且资金太少,另外技术创新力量薄弱。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很难形成气候。
我国的医药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大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引起仿制产品,重复开发投资现象也非常严重,恶性性竟争必然带来效益低下的状况。我国药品进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一份国外研究 报告 中指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 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2、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生物技术产品的广阔前景和丰厚收益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加人开发,但其中多数是仿制国外的,品种少,厂家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投资。例如,研制rhuG—CSF 的就有18 家公司。据统计,仅1996-1998年,获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的厂家,重组人白介素一2(l—2)的有10 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有10 多家。如此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竟相压价、市场混乱的局面。更由于一些企业缺少产品 市场调查 分析,造成大量产品堆积,以致投资价格很高的成套流水线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年使用率低于一个月。价格战反过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假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对国产生物技术产品信任度低,而宁愿使用昂贵的国外进口制品。
3、科研和产业脱节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我国科研单位研究目的是为跟进国际先进科技的发展,研究方向过多集中于对几个热门品种上游技术的开发,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在国外,科研成果完成后,落到企业的研发中心进行进一步孵化,形成技术工艺后再规模化生产,在我国两者严重脱节。缺少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大大阻碍了产业化发展。
4、开拓市场能力低
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经营手段落后,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药品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国外市场开拓不够,许多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准;二是开发市场的投入量不足;三是生物药品良好的临床效果虽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价相对偏高,消费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资金与投术投人,并深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发挥资本市场和凤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一2020年)》指出,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这一部署无疑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位参与“十二五”医药产业专项规划的专家组成员透露:在正在制定的专项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3年发展的重点方向。专项规划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十二五”医药产业的重点,要求追踪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占领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
有关生物医药论文推荐:
1.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范文
2. 生物化学论文精选范文
3. 医药公司实习论文
4. 生化制药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7.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海洋生物来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海洋生物中活性物质丰富,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近3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归纳,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新发现的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以及一些海洋真菌等海洋生物中,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结构型式存在;而糖苷类化合物在海藻、海绵、海参、海星等海洋生物中发现大部分以糖苷脂、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型式存在。【关键词】海洋生物萜类化合物糖苷类生物活性【Abstract】Marineorganismshowsomeimportantbiologicalactivities.Thispaperreviewsterpenoidsandglycosidesfrommarineorganismathomeandabroadsince2005,andprovidesscientificevidenceforreasonableexploitationandapplication.Terpenoidsaremainlyoccurredonmarinealgae,coral,spongeandsomefungibymonoterpene,sesquiterpene,diterpeneandtriterpene.Andglycosideswithstructuresoflipid,steroidandterpenoidaredistributedtomarinealgae,sponge,seacucumberandstarfish.【Keywords】Marineorganism;terpenoid;glycoside;bioactivity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具有高压、低营养、低温(特别是深海)、无光照以及局部高温、高盐等生命极限环境,海洋生物适应了海洋独特的生活环境,必然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必定也会有新的、在许多陆地生物中未曾发现过的新结构类型和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萜类物质是一类天然的烃类物质,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C5H8)的基本单位。故凡由异戊二烯衍生的化合物,其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isopenoids)。但有些情况下,在分子合成过程中由于正碳离子引起的甲基迁移或碳架重排以及烷基化、降解等原因,分子的某一片断会不完全遵照异戊二烯规律产生出一些变形碳架,它们仍属于萜类化合物。海洋生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为主,三萜和四萜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且大部分以糖苷形式存在。萜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海藻、珊瑚、海绵、软体动物等海洋生物中,具有细胞毒性、抗肿瘤活性、杀菌止痛等活性作用。糖苷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在生物体内是原生的还是次生的可将其分为原生糖苷和次生糖苷(从原生糖苷中脱掉一个以上的苷称为次生苷或次级苷);按照糖苷中含有的单糖基的个数可将糖苷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按照糖苷的某些特殊化学性质或生理活性可将糖苷分为皂苷、强心苷等;按照苷元化学结构类型可分为黄酮糖苷、蒽醌糖苷、生物碱糖苷、三萜糖苷等,海洋类的糖苷大部分是按照此特点分类的,主要包括鞘脂类糖苷、甾体糖苷、萜类糖苷和大环内酯糖苷等,在很多海洋生物如海藻、珊瑚、海参、海绵等中均发现有糖苷类化合物存在。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洋糖苷类成分大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抗白血病和艾氏癌药物阿糖胞苷Ara-C(D-arabinosylcytosine)1、抗病毒药物的Ara-A2以及Ara-C的N4-C16-19饱和脂肪酰基化衍生物3是海洋糖苷类药物成功开发的典范〔1〕。本篇文章对国内外自2005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到的萜类化合物以及糖苷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1萜类化合物1.1单萜2005年M.G.Knott等人〔2〕对从红藻Plo
近两年来,“建档立卡户”已成了乡民们议论的一个热点,因为一旦评上“建档立卡户”的人家,看病不出钱,建房补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学补助高,县乡党委政府还送给鸡猪羊等,并帮着发展各种产业。其实,“建档立卡户”都是村里最穷的人家,真正体现了扶贫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会的墙壁上都写着“精准扶贫消除贫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标语。都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听爸爸说,我家旁边的李叔叔,他家在国家扶贫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别人钱,一向过着穷苦的生活,欠的债已经拖了五六年了,仍未还清,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可党的扶贫政策来了以后,他家评上了“建档立卡户”,用政府补助的资金还清了债,却又揭不开锅了,住村扶贫工作组的干部得知后,给他家送去了救济物资,并帮助他家发展产业,养羊和种植茶叶。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劳,常常在茶地里忙到两头黑。现在李叔叔家的30多亩茶叶已经投产,每年茶叶长势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护下,已经发展到60多只了。今年,李叔叔家建盖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脱贫的过程中,“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只有乡民配合,脱贫才会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扶持,表哥也很争气,奋发读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欢的大学,享受着教育扶贫的补助。现在许多农村人家都建盖了新房,有了舒适的坏境,过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们的勤劳致富。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恩情。感谢县乡党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里,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就是脱了贫的人家,会帮助没有脱贫的人家,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免费给他们送猪,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脱贫致富添砖加瓦。真是“农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来得早。”让我们手拉手,团结协作,共同走出贫困。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引领下,一起进入小康生活吧!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建成全面小康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下面是我收集的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比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
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识别和确定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既公开透明又简便易行,但在实际筛选统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入户调查误差带来识别偏差。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户大多有“藏富”心理,仅靠短时间的入户调查,难以对农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调查统计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和在对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上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精准。加之还有少数群众有争当贫困户思想,有的农户在识别前将子女与父母户口分开,导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贫困户增多;二是群众平均主义心态造成人为“漏统”现象。部分地区评定贫困户,群众认为拿了低保再评贫困户,是“骑了双马”,部分基层工作不细致、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被“漏统”;三是处于贫困线临界值之上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从抽样调查情况看,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迈过2736元的农户仍占到近2%,这类群体无法直接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抗灾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演化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2.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
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空心化”。目前,农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动,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劳动力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带来“低收益”。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粮、养猪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加之贫困山区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迟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大量“空壳”现象,造成贫困村土地流转价格低,贫困户获得的收益少;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带来“奔康难”。部分贫困乡镇、村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晴通雨阻”,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彻底扭转,当地老百姓以“垮垮房子烂泥路,乱七八糟无人顾,乌鸡凤凰都外飞,男人难以娶媳妇”的顺口溜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环境。
3.扶贫攻坚参与性不强和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调研中发现,目前社会和群众对扶贫开发攻坚的期望值过高,不少人单纯认为脱贫奔康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为有效统筹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最大值,必须正视主导性、参与性和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研究破解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乡(镇)、村党组织引领带富能力不足的问题。乡镇干部任务繁重,承担多个角色,既是组织领导者,也是具体实施者,既牵一条线,也管多个面。有的边远乡镇还因工作人员流动快,难以保证扶贫攻坚力量。个别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以苍溪县为例,214个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2.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6人,仅占16.8%,且党员平均年龄57岁以上,在扶贫观念、政策掌握、组织发动、技术指导、服务群众方面跟不上形势需要,“老马拉大车”有心无力;二是一些部门帮扶措施简单、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调研发现,负责帮扶贫困村的一些部门和单位有重资金物资帮扶、轻脱贫内力涵养,重当年增收见效、轻长期规划扶持的现象。部门性质和行业特点不同,贫困对象受益效果也不同,特别是警察、医生和教师等群体,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对联系对象的帮扶往往以送钱给物为主,帮扶效果达不到群众的心理预期;三是社会扶贫整体呈点多、力弱“碎片化”的问题。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益扶贫事业不同程度存在功利性,注重形式上的扶贫,加之信息的不对称和整体联动不够,容易产生多头救助、遗漏救助、重复救助现象;四是群众主体作用激活不够的问题。部分贫困群众缺乏自主脱贫意识,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甚至只拿钱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缺乏主动性,出现了“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的现象。少数基层干部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够,还没能通过有效的脱贫激励机制,真正把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4.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调研中发现,缺项目资金是目前制约贫困地区脱贫奔康的一大瓶颈。一是专项资金条块分割来源分散,整合难。各种项目资金在审批、拨付、管理、验收等程序要求不一样,地方政府只能将“买米的钱用来买米,打油的钱用来打油”,导致“小股汇不成大流”,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县乡本级财政体量不足,配套难。贫困县大多属于“吃饭财政”,90%以上的项目要求地方配套资金。迫于收支矛盾、新增债务等多重压力,有的基层干部对项目资金“既盼又怕”,有的项目因地方财政拿不出配套资金而放弃申报;三是扶贫项目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小,融资难。扶贫项目投资回报率低、周期长、潜在风险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难度较大。县级融资平台发展程度低、融资平台缺乏,受信用等级所限,金融环境相对滞后,加之农民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有效融资。
5.对脱贫摘帽后政策削减带来的返贫担忧问题
调研中反映,各级脱贫奔康的目标已经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十分清晰,但对提前实现脱贫摘帽的激励措施还不明确。一是各级政府没有明确脱贫摘帽的相关数据指标。目前省上对贫困县下达了减贫任务,但尚未出台明确的脱贫摘帽退出机制。2014年试行的《四川省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中,也没有对工作目标、保障目标、成效目标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以什么标准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进行验收。随着经济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变化,每年应按多大增幅才能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没有具体参照标尺,因此帮扶措施和力度难以做到精准有效。若以县为单位,各自根据扶贫规划和实际情况测算出相关指标并付诸实施,如果与省上未来出台的脱贫指标不一致,很多基层干部担心相关工作将重新返工;二是脱贫摘帽后巩固期的压力预期造成“摘帽减政策”的担忧。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脱贫摘帽后扶持政策、项目资金迟早要减少,加之目前没有明确对率先脱贫县(市、区)的奖励机制,因而对率先脱贫摘帽心存顾虑,担心贫困边缘人口由于无法预期的疾病、自然灾害等影响会再次返贫,部分干部对主动摘帽的积极性不高。
6.一些干部中固有的“路径依赖”导致粗放扶贫问题
推进扶贫开发攻坚,干部是决定因素。实现省委确定的脱贫奔康各项目标任务,广大干部的能力素养还需要加快提升。一是在思想观念上需要进一步革新。调研中反映,部分基层干部对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新阶段的扶贫政策把握不准,用老眼光看待新扶贫,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认为扶贫就是送钱送物、拆旧建新、修路架桥,导致扶贫资源配置失序和工作效率低下;二是在工作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改进。认为群众“穷根”难拔、“穷病”难治,扶贫短期难以见效,习惯性地用抓示范点代替精准扶贫,搞盆景式、插花式、堆点式扶贫。有的扶贫项目资金没有完全用到刀刃上,造成点上锦上添花,面上推进却明显滞后;三是在对症下药治穷病上需要进一步强化。部分地方“因地制宜、一户一策、标本兼治”的精准脱贫规划和措施还没有具体落地,或者干脆把扶贫规划当摆设,说一套做一套。有的地方还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均衡用力、“撒胡椒面”,统筹不够;四是在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把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基层干部对精准扶贫认识不到位,补短板的意识不强,认为只要通过持续发展就可以解决扶贫攻坚中的所有问题,仍然用重大项目驱动发展效应来掩盖精准扶贫困境。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扶贫攻坚重点项目清单里列的多数是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片面地用发展项目来代替精准扶贫项目。
对策建议
笔者在调研中深切感到,精准扶贫对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必须结合实际,重视研究扶贫开发攻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推动省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地。
1.坚持对象精准、分类明确,聚焦“六个精准”
全力推动扶贫攻坚规划落实落地对象精准是落实“六个精准”的前提,苍溪县完善识别评定办法,对贫困户基础数据进一步全面摸底调查,确保贫困对象识别准确无遗漏。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管理系统,切实加强建卡立档贫困户动态管理。一是着力消解“政策性贫困级差”。积极实施有针对性地扶贫,对调查中确定的建卡立档户之外的贫困人口、边缘贫困人口,发动引导社会力量进行帮扶,杜绝出现宣布脱贫奔康后还有群众仍在贫困线上徘徊的窘境;二是着力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坚持进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加强党员干部带动示范、乡村先进文化引领,逐步破除部分群众攀比心态和“等靠要”思想,摒弃“争当贫困”“不愿脱贫”的不良风气,形成干群一心、共谋脱贫的良好局面;三是着力实现对农村“懒人”的扶志转化。对少数四肢健全但不愿通过劳动致富,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农村“懒人”,探索实施“有责任的扶贫”机制,制定责任清单,以量化劳动量、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子女升学率等方式,由村民监督委员会评比打分,作为其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运用经济学手段,调动激发农村贫困“懒人”脱贫奔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激发农村经济内生活力
坚持把脱贫解困和致富奔康结合起来,两步并作一步走,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和乡村风貌改造,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在新村建设上,本着“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体现小规模、微田园、组团式山区村落特点,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居。在产业发展上,本着“突出特色、农旅融合”,打造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广苍溪县现代农业园区“一区四园”综合开发模式,综合打造特色产业园、休闲旅游园、科技示范园和创业孵化园,辐射贫困散户发展产业、进园务工,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不把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区域内产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3.坚持统筹调度、整合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支持参与扶贫攻坚
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在规划设计、安排部署、统筹协调、重点投入、考核验收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又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真帮实扶。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苍溪县在扶贫攻坚中,探索建立的“县级统筹、乡镇主抓、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的机制,较好地发挥了扶贫攻坚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群众主体的作用。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建立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提高县级党委、政府对扶贫资源的统筹整合能力;二是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的扶贫开发责任,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建立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进一步督促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1个驻村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三是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解决好“都来扶”的问题。积极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建立特困人口社会帮扶信息平台,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布特困对象扶贫需求和社会帮扶动态,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促进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聚集;四是坚持激励导向提高群众参与度,解决好“自己扶”的问题。运用市场手段推进扶贫开发,鼓励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贫困户在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实现精准脱贫。
4.坚持探索实践、广开渠道,以多元投入破解扶贫开发资金制约
进一步拓宽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融资渠道,解决扶贫开发攻坚“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向贫困县倾斜的政策连续不变。允许符合政策的秦巴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结余指标,优先在省内一线城市挂钩使用。支持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专项债券发行项目。对于县级平台实力弱、融资难的地方,可采取“以市带县”的方式发行项目收益和国家专项债券,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基础建设领域,破解因扶贫专项资金来源分散、需求面大而对地方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金融资源,强化覆盖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便利化特惠金融政策措施,延伸金融服务链条;三是千方百计撬动金融资金投放。把财政直接补贴的项目资金更多转变为政策性贴息、担保资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登记服务平台,适度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扩大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投放规模和范围。引导农业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优先向从事扶贫开发的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试点推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模式,多渠道增加金融对贫困户发展的支持;四是严格监督管理。加强对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巡回督查,确保项目落实精准到位、资金使用精准到位,防止跑冒滴漏。
5.坚持着眼长远、脱贫奔康,以扶贫政策的持续深化助推持续发展
改变“脱贫即断奶”的“反向激励”,实施“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正向激励”。一是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研究出台检验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困的指标体系和操作办法,明确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标准;二是坚持扶持力度不减。保持对贫困县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县的投入力度,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三是奖励鼓励率先脱贫。出台脱贫减贫激励政策,对提前实现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一次性奖励。试行“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对提前“摘帽”的县乡领导班子给予表彰鼓励。
6.坚持选好育优、建强队伍,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开放意识和能力素养
精准扶贫的推进,是扶贫思路之变,是发展理念之变,也是选人用人和考核评价干部之变。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注重从扶贫开发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工作全心投入且成绩突出的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甚至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注重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作风务实的干部选配到乡镇、村级领导班子中,对重点贫困乡镇应选配那些熟悉农业产业、旅游发展、村镇建设、农村金融、群众工作的领导干部。注重加强对“第一书记”队伍的考核管理,选派的“第一书记”中优秀的可进入乡镇党委班子,确保扶贫攻坚力量充实、引领能力强;二是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干部人才培训提能。建立专门的人才培训基金,开设专门的基层干部和扶贫人才培训班,加强同高校、
科研机构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对扶贫人才因材施教、分类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和人才精准扶贫政策水平和实践技能,激发扶贫“造血”潜力;三是优化贫困地区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对有意愿回贫困乡镇、村工作的贫困地区大学毕业生,在大学生“村官”招考、公务员录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在外创业优秀人才回引力度,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各地建立回乡创业园,多渠道引进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通过“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等创办实体,开辟绿色通道,给予政策优惠支持。
我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向我镇8个村都派驻了驻村工作队,首次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覆盖。通过开展对贫困户的摸底建档立卡,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解决了“谁去扶贫”的问题;通过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帮扶,将“漫灌”式扶贫转变为“滴灌”式扶贫,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取得良好成效。但当地部分干部群众“等、要、靠”思想严重。贫困村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产业支柱缺乏,气候条件恶劣,生存资源匮乏,安居难、运输难、灌溉难、饮水难、行路难、求学难、求医难等7个“拦路虎”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产生活。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由于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驻村工作队缺乏服务手段;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普遍为零,“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三年时间内所有贫困户都要脱贫等等原因,必然出现贫困户是否能够稳定脱贫、走出“扶贫-脱贫-返贫”怪圈问题。
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切实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在县属范围内对扶贫项目实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镇级报帐”的管理体制。其核心就是以村为基础,乡镇申报及实施项目,并且把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意见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否则,县级扶贫部门将不受理所申报的项目;
二是实行驻村工作队“四个全程”。在坚持规划引领和发挥贫困群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实行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等扶贫项目资金“四个全程”管理,加大项目公开公示力度,有效提升驻村工作队行为能力和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精准扶贫和驻村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党的强农惠农富民和扶贫开发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深入推进驻村帮扶与“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切实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一是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采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办法,重点整顿软弱涣散和处于瘫痪状态的村党支部,不断提高村支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为长效脱贫打下坚实组织基础,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大力推进山地特色农业建设,注重短平快的特色产业,又要注重长期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有长期增收项目的结合。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扶贫龙头企业+农户”、村企合一、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等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同时,对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银行支农再贷款,实行“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抵押,对基准利率扶贫贴息”政策,逐步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全程监管作用。围绕扶贫项目申报、立项、审批、资金拨付、报账、实施、监管、验收、绩效评价等重点环节,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全程监督作用,从源头全面加强监督检查,切实避免“长官意志”,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公开扶贫项目申报条件,严格项目申报程序,切实做到对扶贫项目资金申报“最先一公里”和实施“最后一公里”全程接受监管,让精准扶贫充满活力,切实做到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精准扶贫,使所有贫困户真正脱贫。
扶贫工作作为党的富民政策的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深入改革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全党的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要继续抓好扶贫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扶贫工作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家垭村的剖析,找出贫困地区贫困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南漳县薛坪镇宋家垭村是一个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14元的贫困村,辖7个村民小组,1 2 5户,586人。 过去这里传着一句顺口溜,是对这个地方的一个真实写照:“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吃粮靠救济,油盐靠鸡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宋家垭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经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l来了,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里仍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据统计,宋家垭村年人均纯收入19 8 9年只有156元,经过市民政局两年的扶持,1990年为187元,1991年达到了214元,仍比全县年人均纯收入493元的水平低43.4%。一、成因浅析调查表明,造成贫困地区长期贫困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会历史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内部的原因。从宋家垭村贫困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1、自然资源贫乏。宋家垭村地处山区,位于南漳县西部,平均海拔800多米,耕地面积678亩,人均耕地只有1.1亩。这里资源贫乏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山上没有砍的。这里虽然山场面积大,但是山上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没有土层,长不成大树,只有一些灌木生长在石缝之中。二是地下没有挖的。据地质技术人员勘探,这里没有重要的矿藏可挖。三是耕地贫瘠。这里的耕地一部分在山沟里(当地叫冲),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坡,是用石块垒起来的梯田(当地叫架子田),土层很薄。这种耕地既不保墒,也不保肥,更不保温,粮食产量极低。尽管近年来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良种、化肥,地膜,但年亩产粮食一直在700斤左右徘徊。四是水源十分缺乏。宋家垭村无水源,庄稼需水和人畜饮水全凭老天恩泽。近年来我市民政局拿出2万多元帮助村里建了近百口蓄水池,缓解了人畜饮水的矛盾,但对庄稼旱期灌溉却无能为力。若是风调雨顺年成尚好,若是遇到灾害,粮食就会减产或绝收。前几年曾多次在玉米扬花压米的关键时期出现“卡脖子旱”,致使好端端的庄稼大量减产。2、交通运输不便。产品能不能转化成商品,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交通运输。如果交通运输不发达,产品运不出去,永远实现不了它的商品价值。宋家垭村恰恰是在这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这里地势高、山多,125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几十座山坡上和14条沟沟洼洼里,往往是一座山一个洼就是一户人家。通往各家各户的路都是羊肠小道,行走十分不便。1组3户农民住在海拔1200米的高岭寨,那里山高坡陡,道路更难行,全村农民运输全靠肩挑背驮。最远的几户,到村委会交售定购任务粮或买化肥,要用背篓背三、四公里,翻越六、七座山,走两个多小时。冬、春大雪封山后,农民们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里。由于交通不便利,这里山上生长的柿子、核桃、白果、樱桃、香椿、薪柴等土特产无法运出上市,白白地被烂掉或自己消耗了另一方面,外面的商品信息也很难传播到这里,使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3、商品意识淡薄。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意识淡薄。他们没有经商或从事商品生产的欲望,总是停留在“养猪为过年;养鸡弄几个油盐钱,种田求个肚儿圆”这个旧观念的圈子里,不敢大胆突破。如宋家垭村有这么两个例子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各家各户每年杀猪以后,不是拿一部分到市场上去销售,变成现金,然后用于生产投入,而是分割成若干块,用松烟熏一熏保管起来,留着自家慢慢吃。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平均熏猪肉200多斤,最多的户有400多斤,使资金不能快速周转,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农忙以后,青壮年劳力不是出去找活路,跑生意,搞副业,而是呆在家里享清闲,好端端的劳力和宝贵的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4、产业结构单一。 贫困地区农民往往不注意因地制且调整产业结构,传统的种田顾肚子观念很难改变,这是造成其贫困的一条重要内因。据统计,宋家垭村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毛收入)为19.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45万元,占58.4%;林、牧、副业收入8.16万元,占41.6%。集体有一个由市民政局扶持的粮油加工房和一个小商店,个体加工和商店是个空白。桑蚕生产按说是宋家垭村一个占地少、收益大、见效快的经济项目,但在这里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各家各户只是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栽了少部分桑树。全村今年春、夏、秋三季养蚕才60张,潜力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今年市民政拿出资金4430元,购买了1.5万株桑树苗和320棵速成白果树苗,让村里发展桑园和白果园。开始农民们还不乐意接受,舍不得拿好田,后经工作队员反复宣传,部分农户才算拿出了5分当家田种植桑树和白果树。5、社会化服务程度低。这是造成贫困的一条外部原因。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由过去的集体经营,变为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这就要求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化服务与之相配套。但目前贫困地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不能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据调查,目前少数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向农民群众征收过多,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较少。如宋家垭村每户每年向镇兽医站交5元钱家畜家、禽防疫费,但兽医站却不发防疫药,不打防疫针。农户的家畜、家禽生了病,兽医站从不过问或治疗,即使费力把他们请来,还要交医疗费。一组农民刘高峰家养有一头80多公斤重的肥猪和一头老母猪,由于畜医站未发防疫药,未打防疫针,生病后又无人治疗,结果今年上半年得病后杀了一头,下半年另一头只差三天就要下仔的老母猪又病死了。刘高峰今年仅此一项就损失700多元,他的爱人还大哭了一场。另外,农民急需的化肥、农药、柴油等物资也很难买到,出售粮食、蚕茧不能完全领到现钱,存在打白条现象,农业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影响。6、文化教育落后。文化教育落后是贫困地区的一个通病,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即人起着掌握生产工具、改造劳动对象的重要作用。人的素质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只有依靠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贫困地区文化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和富裕的农村。这里农村没有电影、电视看,没有收音机和广播听,书报杂志也很难看到,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村办小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也差,一、两个民办教师带七、八十个学生,一、四年级合一个班,二、三年级合一个班,两个老师既带语文,又带算术,其它课程只有砍掉。由于教学条件差,学生升学率极低,大部分只能读个小学。据统计,宋家垭全村586人中,高中毕业钩有14人,初中毕业的有45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80人,文盲、半文盲为216人,占总人口的45.5%。村干部的文化结构也极不相称,全村6名干部中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名,另4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很难想象,象这样文化教育状况的地区,怎能快速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二、对策展望如何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道难题。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联结民政、财政、科技、供销等众多部门,并且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企于短期内即达目标。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实践证明,搞好扶贫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进一步体现党的宗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大事;是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全国经济平衡发展,稳定农村局势的实际步骤,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重要的经济任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具体讲,其一,要成立扶贫工作常设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组织协调扶贫工作,研究、交流扶贫工作方法和经验。其二,建立扶贫工作责任制,坚持采用派驻扶贫工作队和工作组的有效形式;实行对口承包,不脱贫不脱勾,并具体规定一些奖惩办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其三,要组织和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帮助扶贫工作。2、制定扶贫规划,确立扶贫目标。要想使贫困地区改变贫困面貌,首先必须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规划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体规划,即通过扶贫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达到的总的目标;二是年度规划,即每年所应实观的目标;三是各项具体规划,如人才培养规划,科技兴农规划等。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地实践证明,凡是制定了一个好的规划的地方,那里的扶贫效果就明显。反之,若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人一套搞法,其结果只会是年年扶年年贫,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贻害无穷。3、扶本、扶智,增强造血功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有两条: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长期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扶贫工作,国家拔出了大批救灾、救济款物,并取得了显著效益。但一个值行注意的问题是,在扶贫过程中,由于对人才与技术的开发与扶持不够,其结果是:“救济年年搞,年年不温饱,专靠钱和物,穷根断不了。”这说明光靠输血只能维持生命,只有传授技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长。扶贫工作必须抓住“扶本扶智”这个根本。扶本扶智就是要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苦干实干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发展教育,输入信息,更新观念,改变人的愚昧状况;就是要向广大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传授一技之长,发展生产,使他们获得脱贫致富的实际能力。4、分清贫困户类别,因人施扶。我们在调查中发观,虽然一个村是贫困村,但穷衬里也不乏富裕户。为什么在相同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下,却有穷有富呢?这就需要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再分析原因,最后因人施扶。目前农村贫困户按其原因来分,大致有如下十种类型:(1)缺劳力型,(2)缺资金型,(3)缺技术型,(4)缺门路型,(5)经营无方型,(6)痴呆傻弱智型,(7) 孤老(小)型,(8)懒惰型,(9)家大口阔型,(10)天灾人祸(包括疾病)型,等。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扶持办法。如对缺劳力型户,我们就要发动同村同组农民义务帮工,并减免其义务工,帮助他们发展食用菌,桑蚕、家禽等轻体力、技术型、收益大的生产项目。对懒惰型户,一是要扶志,即帮教立志,使其克服好逸恶劳的恶习。二是制度约束,防止其外出乱跑。三是诚心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对天灾人祸和患病致贫型户,政府和集体要及时扶持资金和物资,给予救济,使其增强抗灾自救的能力,尽快恢复生产。5、认真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最终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在贫困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要尽快控制住。不能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要采取措施,克服近亲生育、人口素质下降的倾向,避免痴呆傻和弱智等新的贫困因素再生。如果贫困地区不把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抓好,即使我们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但有相当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吃掉,结果仍旧摆脱不了贫困,达不到小康。特别是我们农村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要把好第一关,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为控制人口做出积极的努力。6、跳出“以粮为纲”的圈了,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病根。贫困地区要彻底摆脱贫困,普遍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的艰巨任务。以选择发展具有当地优势的产业为目的的调整,是扭转贫困地区经济恶怀循环的一大工程。如宋家垭村人平只有1.1亩地,种粮食充其量只能混个肚儿圆。若充分利用当地荒山坡地,大力发展优质烟叶,茶叶、桑蚕、板栗、核桃,白果、杜仲、枣皮等收益大的经济项目,再辅之以其它工付业项目,尽快脱贫致富是不成问题的。7、发挥上级和基层两个积极性,启动内在活力。区域贫困、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制定了许多扶贫的优惠政策,上级每年把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放到贫困地区。这有它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即从客观上助长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工作必须注意把上级政府扶贫的积极性与当地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民脱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把扶贫工作单纯看作是上级政府的事,而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和部门处于应付被动地位的状况。当地政府及其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向农民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社会化服务,同时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杜绝乱摊派,减少不合理的收费,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些关于脱贫方面自己的想法,关于脱贫对于我国的意义,例文如下: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小康。
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
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未脱贫,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1、规范存货管理流程,建立存货管理岗位责任制,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并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办理出入库手续,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等)。3、明确存货发出领用的审批权限,大批存货、贵重商品或危险品的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根据经审批的销售(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4、仓储部门详细记录进销存情况,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5、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全面盘点清查,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对盘点偏差要查明原因,落实并追究责任,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置。
云南白药于1902年由云南名医曲焕章创制,曲独家掌握其配方并秘密配制。1955年,曲家人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了云南省政府。卫生部在关于《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说明中的确表示,“绝密级事项其一就是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制剂,是指由卫生部确定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其保密期限为长期。”1984年8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云南白药配方、工艺列入国家绝密。中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5种形式,即国家级保密处方、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国家级保密处方即云南白药、片仔癀、牛黄安宫丸。这些保密处方基本上都是可以救人于将倒的,均是赫赫有名的。云南白药就是靠如此这些惊人的贡献成为国家保密处方的。1955年,曲家人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了云南省政府,次年国务院保密委员会将该处方、工艺列为国家保密范围。云南白药由数种药材合成,祖传药方中载有藤三七和白鹤灵芝,台湾已相当普遍别名云南白药,为极佳药膳食品。云南白药也有整肠健胃、通便解毒功效,一般均以麻油、姜丝或蒜头炒食;珠芽有滋补营养、强壮腰膝和消肿散瘀之功,可炖瘦肉食用。主治糖尿病、尿道炎、尿毒症、肝病、肝硬化、胃病、便秘、虚弱、腰膝酸痛诸症,外敷跌打损伤和无名肿毒。 糖尿病以云南白药、白猪母乳、白鹤灵芝、土人参、赤查某、甘薯叶,加水果作精力汤,空腹服用效果奇佳,喜甜食者加甜菊叶,甜菊糖分极高,但对糖尿病也有疗效;西瓜为糖尿病的精力汤最佳水果,但虚寒阴冷者忌食。
首先要规范进出入流程,进行系统化管理,绝大部分做实物产品的企业都会用到产品的“库存管理”,而产品库存的数据变化主要来源于产品的出入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在Rushcrm系统当中,产品的出入库是怎样来实现的。
出库单
既然是产品出库,那出库单中的主要信息自然是产品信息和仓库信息;用户在创建出库单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系统中选取出库的产品形成清单,系统会根据需要出库的产品数量、单价以及其他折扣等信息自动计算出相关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在Rushcrm系统的标准流程中,出库单往往是结合发货单来使用的,也就是说产品的发货和出库是由不同的业务人员来负责的,需要先有发货单再决定出库单的产品。
入库单
入库单和出库单从操作上来讲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前者是加库存,后者是减库存; 从业务逻辑上来讲,入库单往往是结合采购订单来使用的,也就是说产品入库之前,需要通过采购订单确定相关产品到货无误后,再进行入库操作;
总结
产品的出入库只是Rushcrm系统的“进销存”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还会涉及到库存的流水、库存的台账、库存的调拨、库存的盘点、库存的余额等等。因Rushcrm系统高度灵活定制化的特性,使得这些流程上的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性的使用其中哪些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