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李小龙的毕业论文只有一个字

李小龙的毕业论文只有一个字

发布时间:

李小龙的毕业论文只有一个字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在经过四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也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也就是如何消除对手的力道,减少自己力道浪费的手法。这一切都必须先求得气定神闲。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一旦和对方交上手之后,我的思想就再难保持清明而不受扰乱。尤其是在对过几招之后,我就忘了柔的理论,惟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么样我也得打赢他才行。 我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的第一高手,他会过来告诉我说:“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注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完全出于本能地指挥你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我又已经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我讲我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所需的力气,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 等我本身这种自学到达相当程度时,我的师傅又会再过来告诉我说: “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我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了好几个钟点。练了好几回之后,我决定放弃了,改乘了条小船出海去划船。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 “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刚刚用拳头打水,可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 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

是那个李小龙吗?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不了。

李小龙大学没有毕业,因此没有毕业论文。但写过好多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文章,哲学与功夫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武学思想

毕业论文致谢的意义?论文致谢是学术论文中必须完成的一个部分, 可是很多同学们却往往忽视这个部分。因为作为一项科研研究来说,必须要对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机构或人进行说明,一来是表示感谢,二来是方便追踪项目来源和去向。撰写毕业论文致谢有哪些规定?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论文致谢注意事项:谢辞要写得感情诚恳,言语得体,不要过多的溢美之辞。例如: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其他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范文时光如梭,我在西北师范大学这所人文底蕴深厚、富有拼搏精神的著名百年高等学府求学已近四年,随着论文的收笔为期四年的学士本科生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四年前我从全国的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兴国,带着困惑和希望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我的求学与探索之路,而今这一切都即将圆满结束,此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西北师范大学为我的本科生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我的本科生生活忙碌却充实着,困惑却进步着,疲惫却探索着,这样的收获让我对将来充满了新的向往和追求,并给我了更大的勇气接受工作与生活的挑战。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西北师范大学,特别是一直培养我的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回望在“中国电化教育发源地”-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里两年多的成长之路,我有太多的收获,拥有太多的感动和感谢,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说。感恩郭老师您给予了我这个宝贵而又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觉着能够师从郭绍青教授是我人生中幸运的事情之一,因为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这些将使我终生受益。我在学习期间对专业的困惑都是在郭老师的引导下得以找到了答案,在学业上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郭老师的心血与汗水,这些我将铭记于心!作为导师,恩师对我是宽容的,在我求学期间,他虽然批评过我,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为了我的进步,没有恩师的批评,就没有我的成长。作为导师,恩师对我是关爱的,对我这样一个来自外省的学生来说,郭老师在生活中给予了我太多的关照。作为导师,恩师对我是严谨与负责的,论文从选题、开题到写作、修改,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与智慧。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郭绍青教授对我的悉心教导,指导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此时,只恨跟随恩师读书的时光太短暂!同时,还要感谢南国农教授、杨改学教授、杨晓红教授、张筱兰教授、张学军教授、李建珍教授、王卫军副教授、俞树煜副教授、郭炯副教授、常永梅副教授、王文君副教授、马光仲副教授、赵健老师,是他们认真的给我们上课,为我耐心的解决专业问题,才使我在专业上有了进步,十分感谢各位恩师。感谢我的师兄弟、师姐妹们,特别是师兄杨彦军、张乐、石大维对自己在科研项目中的指导、鼓励和帮助使我开阔了学术视野,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黄建军、郝照、樊敏生、张绒、马彦龙、王嘉阳、李小龙、李志明、赵霞霞、苏倩等师兄姐弟妹给我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和你们一起学习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感谢我四年本科生的同窗舍友,是他们让我在他乡也能安静下来完成我的学业,是他们让我在轻松愉悦中度过四年的本科生生活。感谢 2010 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士同班同学,是他们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是他们不断激励着我前进。感谢李小龙老师、贺相春老师和马彦龙室友,是他们能无私的教会我一些自己欠缺的技能,在编写程序上给予我了相当大的帮助和指导。感谢实习期间关心照顾我的上饶师范学院的老师,特别要感谢程肇基、谢旭慧、叶冬莲、黄先恺、熊建国等多位老师给予我莫大的照顾和关心,并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很多宝贵建议,这将是人生路上一笔重要财富。感谢我的家人和支持我多年的很多朋友,他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让我在生活上、学习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感谢参加论文评审和答辩的老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对论文提出的批评和指正。道不尽的感激之情,诉不尽的甜美回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才刚刚起航,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将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国家和家庭做出最大贡献,以回报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李小龙哲学毕业论文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在经过四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也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也就是如何消除对手的力道,减少自己力道浪费的手法。这一切都必须先求得气定神闲。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一旦和对方交上手之后,我的思想就再难保持清明而不受扰乱。尤其是在对过几招之后,我就忘了柔的理论,惟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么样我也得打赢他才行。 我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的第一高手,他会过来告诉我说:“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注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完全出于本能地指挥你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我又已经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我讲我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所需的力气,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 等我本身这种自学到达相当程度时,我的师傅又会再过来告诉我说: “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我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了好几个钟点。练了好几回之后,我决定放弃了,改乘了条小船出海去划船。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 “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刚刚用拳头打水,可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 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

李小龙大学没有毕业,因此没有毕业论文。但写过好多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文章,哲学与功夫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武学思想

悟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种体力活动。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在经过四年严格的功夫训练之后,我开始了解,也感觉到柔能克刚的道理,也就是如何消除对手的力道,减少自己力道浪费的手法。这一切都必须先求得气定神闲。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困难,一旦和对方交上手之后,我的思想就再难保持清明而不受扰乱。尤其是在对过几招之后,我就忘了柔的理论,惟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么样我也得打赢他才行。 我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的第一高手,他会过来告诉我说:“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注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意志的干扰,完全出于本能地指挥你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我又已经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我讲我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所需的力气,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 等我本身这种自学到达相当程度时,我的师傅又会再过来告诉我说: “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而不要加干涉。记住绝不要让自己逆抗自然;不要直接去对抗难题,而要学会因势利导、顺势去控制它。这个星期不要再练了,回家去好好想一想。”那一个星期我留在家里,沉静下来用心了好几个钟点。练了好几回之后,我决定放弃了,改乘了条小船出海去划船。在海上我回想起我所接受的训练,跟自己生起气来,就用拳头去打海水。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悟到了———— “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是功夫的要义吗?这种普通的水正为我说明了功夫的原理。我刚刚用拳头打水,可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适应于任何容器。这就是了,我一定得像水的本性一样。 突然有一只小鸟飞过,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另一层隐藏着的意义跃进我的思想。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不是说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留或阻碍。所以要控制我自己,我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来接受我自己。我躺在船上,觉得自己已领悟如何将刚柔合而为一,已经和大自然浑然成为一体。我只是躺在船上,就让船自由自在地顺其自然漂着。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获得一种内在的感觉。所有的反抗意识都消除了,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就都是一体。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对中国的影响1、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从道家治国的实践来看,不管是齐威王治下的齐国还是吕不韦执政时期的秦国,以及后来的文景之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即使儒家思想取代了道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后,黄老道家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大多数时候,统治者像汉宣帝说的那样,是“霸王道杂用之”。即有时是“外儒内法”,有时是“外用儒术,内用黄老”,每当君权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部分限制时,黄老道家就会复活,并带来经济文化上的繁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注解过《道德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两宋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都与黄老思想有密切关系,因此民间有“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的说法。另外道家老庄派和杨朱派对中国传统政治也有影响,他们代表着政治上的隐逸和出世倾向;使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了一种政治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旷达态度。同时,老庄派桃花源的理想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2、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儒家独尊后,中国法律制度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但道家思想所倡导的法之原则与精神,还是间接隐性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道家以普遍的自然理性为准则,主张道法自然缘道生法,不但说明了法律合法性的来源,划分了无道之法和有道之法的界限,还为道家治世铺平了道路。并且对儒家法天和春秋决狱的思想也有一定影响。也对单纯的依法治国是一个警示。其次, 道家提倡“无为”和“自然”,认为民间有自发形成自我约束规范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以民情和天道为基础形成的自然规范,远比统治者煞费苦心设计的法律要明智得多。所以提倡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这一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吸纳,成为一项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原则。所以后世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民间的细作(如田土、婚姻等)均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最后,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宽刑简政,所以崇尚“简、平”的法律审美观。这一审美意趣也影响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审美倾向,最终上升到“法贵精当”、“宽严适中”等法律的实质美学,成为制定法律所遵循的基本审美原则,也成为衡量一个朝代法度优劣的标志。3、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在致力于治身治国的同时,也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给予了高度关注。所以《老子》、《黄帝四经》、《鹖冠子》、《文子》、《吕氏春秋》、《管子》、《淮南子》中均包括大量的军事思想,这些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反战论;第二,不得已而战;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胜刚强。另外黄老道家普遍还有出“义兵”(即正义军队)的思想,而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许多人将《老子》、《鹖冠子》当兵书看待,同时将张良、诸葛亮、刘基等具有相当军事谋略的人当成了道家。4、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这种科学思想体系与以逻辑分析为核心的西方机械科学思想体系截然不同,却与现代自组织化理论、复杂科学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并对如何认识大自然、如何防止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危害至今还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在这种有机的科学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最为突出,道家道教不仅严格区分了普通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区别,还通过道进乎技”、“顺应自然”、“以道驭术”、“悟性思维”等思想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技术发展,同时还通过稷下道家、吕氏学派、淮南学派、道教组织等道家道教“科学共同体”对中国古代科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道家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思想和这种有机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一方面抑制了名家墨家思想中蕴含的以逻辑分析为核心的机械科学思想的发展,让古代中国的科学理论水平远不如古希腊,并让中国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无所作为;另一方面却使中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技术大国和技术强国。都江堰、长城、苏州园林、丝绸、瓷器、风箱乃至钻井等等,至今风采依旧,向人们述说着中国古代技术的辉煌。5、对文学艺术的影响。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这种影响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没有过时,许多近现代文学艺术大家,如鲁迅、郭沫若、胡适、周作人、林语堂、废名、施蛰存、沈从文、汪曾祺、范曾、阿城、韩少功、阎连科、高行健等,都曾受过道家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也有浓厚的道家意味,以至于有人将高行健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看作是“庄子的凯旋”。综合来看,道家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审美观上,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所以追求自然美就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体现在绘画艺术上,就是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就是私家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体现在音乐艺术上,就是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同时道家主张无为自化,得意忘言,所以也使文艺形成了虚实相生的审美追求。如建筑的亭台楼阁:“江山无限境,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皆尽虚实之妙;诗中绝句“无字处皆其意”,追求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之美;中国画也是多在一幅空虚的背景上“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上同样讲究“潜虚半腹”,“笔不周而意已周”。同时,由于道家思想与盛世关系密切,所以有助于增加文学艺术的豪气,而在衰世中道家思想是文人的治疗创伤的精神支柱,所以又造就了文学艺术旷达放逸的艺术风格。另外,道家主张高下相随正反相倚,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结构。如楷书的“逆锋落笔”:“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中国建筑,尤其是园林,总爱追求一种欲显先抑,欲直而曲,欲放先收的曲折反复之效果,小说戏曲的故事进程也多是如此:先是由合到分,然后中间经过无数的曲折,最后又由分到合,以大团圆作为结局。6、其他影响。道家对中医、传统养生学、中华武术、茶道等也有巨大影响,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易经》和道教的诸多思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以望闻问切为诊断手段,以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风水环境、道乐书画,茶养、食养、药养、节欲、辟谷、食气等多种方法。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培补精气、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调理肌肤。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至于中华武术,在形成的过程中也曾深受道家的影响,国际功夫大师李小龙,就曾在他的毕业论文中讨论过道家思想与中华武术的紧密关系。具体来说,道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在认识论方面,武术汲取了道家哲学思想关于宇宙本源的“道论”、“气论”及“天人合一”的观点来解释武术的本质。在方法论方面,武术汲取了道家“物极必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师法自然”等思想,作为武术技击思想的指导原则,并追求一种“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李小龙语)的境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太极拳,它刚柔相济、虚实相应、动静相宜、开合有度、圆活顺达,可以说与道家思想达到了高度契合的地步。

毕业论文查重只有一个段落

维普查重基本上对学术期刊进行了绝大部分的覆盖,也就是说,一旦论文作者的文章引用或者借鉴学术期刊,那么,维普查重基本上就会涵盖该学术期刊,在检测过程中就会自动识别与该文章相似的学术期刊,进行数据库的比对。

维普查重使用的是关键词识别技术,也就是即使文章作者的部分语句是自己原创的,但是只要其关键词和其他文章的关键词重复,维普查重也可能会自动识别该部分为疑似剽窃部分,这也是为什么诸如法学、经济学等文章使用维普查重重复率高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识别技术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识别大部分抄袭,但是也有可能会将作者的原创误判为疑似剽窃部分,该计算规则相较于知网而言就更为严苛和不合理。

扩展资料:

判断查重系统真假:

1、判断查重系统是否用的是官网,第一判断标准就是官网后面都是cn或者com结尾,例如papertime查重系统就是以papertime加上.cn。其他的都是第三方或者冒充的。

2、再判断的就是查重和降重系统,例如papertime官网如果进入,你只会看到papertime一个查重,如果你进入了一个网站,里面包含了很多中查重系统,这肯定不是官网而是第三方查重网站。

3、如果你进入了一个包含了知网查重系统,papertime查重系统,维普查重系统的,这肯定是第三方假冒的,不安全!

4、还有一个验证方法,如果你找papertime查重系统,进入了这个系统,点击“充值中心”,拉到底部,如果在兑换码那个地方输入“463092”能兑换查重字数的话,说明是官网,因为只有官网才能兑换。

5、再说一下知网查重系统,某宝的知网查重都是代理的,不能说它们全是假的吧,但是很多都是假的,辨别太难,遇上一个假的,论文很可能被出售。因为知网系统查重不对个人开放,只对杂志社和学校等机构组织开放,这个可以打知网电话咨询,或者去知网官网找客服验证或者去你学校图书馆询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文检测服务

参考资料:人民网-论文查重服务靠谱吗?

这不是好的吗 查重率是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范围

如果你的毕业论文查重只有2.2%,你应该高兴才是,但为了安全起见,你尽量使查重率再降一点。以我校为例:硕士毕业论文整篇重复率应低于15%,单章低于25%。单章的重复率不可过高,尤其第一章有文献综述,一定要留意,字数不可超。

✪学校会统一安排查重,查重结果一旦不通过,要么延迟毕业,要么毕不了业,还是挺惨烈的。所以,学校查重之前的自查,非常重要!对了,查重范围是从“摘要”到“致谢”的所有文字和表格。封面、独创性声明、论文使用授权、文末的参考文献清单、图片不会参与查重,大家放心吧。论文前后要修改很多轮,建议基本定稿之后再查重。

✪一般毕业论文查重率是30%以下的范围,社会上90%的院校都会把毕业论文查重的重复率要求低于30%。而且一些985/211院校更是要求毕业论文查重率是低于20%的,优秀毕业论文查重率更是要低于15%的。在毕业季节,论文查重的问题接踵而至,这让每个人都措手不及。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论文重复检测的具体要求,以便及时调整论文内容,为论文争取更多的降重时间。

①自我复述法(这是降重的终极大法):就是将原来的句子通读一遍,记在脑子里,充分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如果重复率不是很高,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②词语增删/替换:增加修饰性词语、连接词,删掉不重要但重复率高的词语。同义词替换,如果词汇量贫瘠,可以借助词典。专有名词尝试中英文替换。③颠倒语序:主动句改成被动句,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大家要大胆地编。重复率最高的地方,肯定是第一章的文献综述。大胆地删,在字数充足的情况下,对于重复的句子,可有可无的内容,大胆地删去。大胆地加,重复的句子之间加文字内容(俗称注水),这样查重软件就难以识别是否为重复内容。

知网查重规则及原理如下:1、知网查重是连续13字符相似就会判为重复,13字符就相当于6-7个中文汉字。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我某个段的开通就3个字也算重复了呢?那是因为和上一段的末尾组成的连续13字符,同理末尾标红重复也是一样。2、知网查重系统是有阀值的。同篇文章同时检测也会有误差的。文章结构,内容发生变化都会有误差。但是总结果一般误差不大。3、参考学长论文无处可逃。因为对于本科来说,知网pmlc一直都可以检查到学长本科论文库——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而对于研究生来说知网VIP5.1(tmlc2)系统更新后添加了新的研究生学长论文库——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因此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尽量要避免参考学长论文。4、抄袭的为什么检测不到呢?如果抄袭的不是知网里的,或者抄袭的内容比较短,或者抄袭的内容被自己修改过都是检测不到重复的。这里就暗示如果你参考的是古书籍上的内容知网是检测不到的。抄袭的内容短,或者被修改过都是检测不到,也就是说每篇文字我们参考一点一点的知网查重系统是检测不到重复。5、为什么我大部分都是加过引用的总结果还是这么高呢?那是因为学校看的是总结果总文字复制比,总文字复制比包括引用和抄袭者两个部分。从总结果的角度来看,引用与否对总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太在意引用,除非你学校看的是去除引用后的结果。中国知网论文查重系统对比库的更新致使知网的规则原理更加的严谨,那些知网数据库查询不到的毕业论文、内部论文也会被记录到联合比对库中。根据知网的最新查重规则原理我们可以看出参考同届的毕业论文知网检测系统是查重不到的,只要不被老师发现那就可以,另外本科生可以参考学长的内部论文,研究生可以参考本科学长内部论文。(PS:内部论文就是未公开的保密论文在知网数据库中查询不到)。本科知网查重系统pmlc不检测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研究生知网查重VIP系统不检测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所以,对文章进行一定的该写了之后,是可以避过查重的。望采纳

亮剑李云龙的毕业论文

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内容摘要:“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构成了“新时期”以来的重要文学资源,近年来流行的“新革命历史小说”即在延续“革命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它在文学观念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拓展,显现了很多区别于经典的“革命历史小说”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新的叙述模式。这种叙述模式和美学风格的转换透露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轨迹。全文电视剧“亮剑”现象 准确把握观众价值取向全文

对于国产的电视剧,我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涉案剧和武侠剧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剧,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可是一些描写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还是偶尔会看一下的,这和我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关,因为那个时代崇尚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崇拜的是革命英雄。这种崇拜不同于当今社会上年轻人对电玩和动漫上英雄的崇拜,也不同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神圣的一种精神寄托。 偶尔一次机会,听同事说起《亮剑》这部电视剧,他说这部电视剧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国产战争剧,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根本就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英雄,简直就是个土匪。有了同事的这句话,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特别的《亮剑》,在现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许我只用看一下,没必要把他看完。 剧情开始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后,接到总部撤退和转移的命令。然而,团长李云龙却让话务员关掉了对讲机,命令部队发起冲锋,目的只是让全团剩下的唯一一发迫击炮弹能够打到日军的指挥所,这一炮不仅炸死了日军的联队长,也打懵了敌人,使得新一团能够从日军的正面冲出了包围圈。正是这发炮弹,不仅让日军、国军和我军的将领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对李云龙的指挥艺术和人格魅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促使着我一集一集不停地看下去。我完全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也深深地他所感动。 李云龙由于阵前抗命而被撤了团长的职务,新一团由李云龙在红军时的老战友丁伟接任团长,而三八六旅独立团在一次日军特工队的偷袭中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李云龙又被起用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原独立团团长孔融后被调任为新二团团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晋西北的所谓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成了华北日军的一个恶梦。当然还有国民党山西晋绥军的楚云飞团也功不可没。本剧就是在这四个团的恩怨纠葛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人携手抗敌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说句实话,这部电视剧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叙述上仍显粗糙和简单,可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强者气势,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这种气势也正是敌人所害怕的。 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做为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无论是百团大战还是伏击日军的车队,不论是反“扫荡”的突围战还是xx县城的攻坚战,甚至在最后他做为师长的淮海战役中,作为指挥员,李云龙很少想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指挥员一样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人物,但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凝成了独立团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犹如政委赵刚所说的,他的整个人已经融入独立团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即使他不在了,他的魂依然存在。 剧中那个骑兵连的故事让人难忘。在一次突围后,独立团骑兵连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且战且退地牵制着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所剩无几的骑兵连战士调转马头,齐齐拔出锃亮的马刀,连长高呼着“骑兵连,进攻!”带领着战士们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连长调转马头,身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战士,他的手臂也被砍去了一只,鲜血从他的断臂处喷射而出。他稳住自己的身子,高擎着马刀全力呼喊:“骑兵连,进攻!”再次冲向敌阵。日军的马队过后,在夕阳的余辉中,大地上留下了阵亡八路军骑兵的遗体和死伤的骏马。没有音乐,也没有歌声,惟有战马的低鸣在山谷中回荡。面对这样的场面,一向飞扬跋扈的日军官兵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日军少佐脸色凝重地说:厚葬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XX县城的攻坚战中,一个区小队和一个县大队组成的一支地方部队,用最原始的武器和他们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八个小时,硬是把敌人的增援部队挡在了路上,为独立团的攻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他们却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没有一人生还。看着这样的战斗,阎西山的晋绥军官兵无不肃然起敬。楚云飞对他的手下说:八路军这样一支所谓的区小队县大队竟然能阻击装备精良的日军长达八小时之久,真是惭愧啊。随即,楚云飞的部队也投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 在XX县城外,面对着城楼上被日军绑架的新婚妻子,李云龙悲愤地点燃了炮火。战斗结束了,荒野上垒起了一座孤坟。李云龙独自坐在坟前,请求妻子的原谅。他娓娓地述说着,看似那样的平静,可我们作为观众却深深地感觉到李云龙此刻内心的痛楚。 在剧中,编导并没有简单地把李云龙描写成一个只会打战的武夫,而是用很多的篇幅描述了李云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李云龙。通过描述他对两任妻子的爱,通过对他和赵政委之间个人友情的描写,通过叙述他和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两人之间难以说清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他对“和尚”、张大彪以及段鹏他们兄弟般的战友之情,让人无不动容。 现在的影视剧能让我流泪的几乎没有,可当我看到“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不顾丁伟已经要收编土匪的事实,率部端掉了匪窝,遭到上级处分的那场戏时,我的思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李云龙。随着李云龙在政委面前的挥泪发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觉得这场戏是全剧李云龙感情最丰富,描写最好的一场戏,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 剧中还有一个能更好体现李云龙情感世界的重要人物,便是楚云飞。楚云飞毕业于黄埔五期,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八路军的指战员会如此勇敢和拼命,不明白没读过一天军事院校的李云龙会让日军如此地害怕。他从开始对李云龙的漠视到后来的重视,从对李云龙的敬佩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至最后两人战场上以死相拼,病床上又各自对对方备加赞赏。 在最后军事学院的论文中,李云龙为他的这种作风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时候的剑客在遇到对手的时候,即使明知自己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拔出自己的宝剑,就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毫无怨言,这就叫“亮剑”。做为军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亮剑”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魂。或: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10.3%,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重播收视率4.7%。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为中老年观众定位的电视剧,为什么青年人也能喜欢? 应该说,这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根据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心理,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亮剑》等电视剧市场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们对观众的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 把握观众追求真实性的价值取向,还原历史的真实。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大受欢迎,而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被观众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是反现实、伪现实的,是鲁迅所批评的“瞒和”的艺术。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生活,其中的虚假更容易为观众一眼识破,因此,这些反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观众冷落和抛弃也就在情理当中了。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在“瞒和”的问题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比,距离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较远,因而更具有欺性和迷惑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戏说”历史,甚至走向“反历史”。《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是对这几年电视剧反历史倾向的一种反拨,它们采取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真实,满足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心理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往往是浪漫化和非现实化的,有时甚至非常“小儿科”,我军勇敢善战、足智多谋,总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敌人则貌似强大,实际上愚蠢而无能。即使写牺牲,也仅是战争的“花边”而已,用来证明胜利之不易。这些反历史、反现实的“战争童话”早已为观众所厌弃。而《亮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敌人并非如此愚蠢,我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如骑兵连的全军覆没。这就打破了用谎言编织的“战争神话”,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把握观众对野性精神的寻求和心理补偿意向,强化民族精神的生命元阳。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造成了中国人个性上的柔弱和精神上的奴性,中规中矩,谨小慎微,中庸保守,男人女人化,女人病态化。因此,《水浒传》等古典作品中具有野性精神、反抗精神、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反抗现实的精神源泉。近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片的盛行,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柔弱、怯懦民气的某种反拨和平衡。《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极力张扬这种雄性的精神、野性的精神,暗中切合了观众潜在的价值取向和隐蔽的心理补偿意向。这在《亮剑》中被概括成“亮剑”精神,也就是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现在,人们处于和平时代,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呼唤这种“亮剑”精神、硬汉精神和野性精神。正是这种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以及民众价值取向和心理的需要,“亮剑”一下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种野性的精神其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阳,甚至是我们的“精神伟哥”。 对观众平民化和反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塑造平民化英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民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亮剑》等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民间,崛起于草莽之中,本身就很具有平民性。他们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成为将军。毫无疑问,这几部剧中的英雄人物,是以平民化和平民性为基础的。另外,这些所谓“英雄人物”,都具有反英雄的基本倾向。那就是说,他们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非常本质的差别。在作为“主旋律”的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中,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近乎希腊神话中的“神”。而在《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中,李云龙、姜必达甚至有点痞气和流氓气,他们讲话粗鲁,夹杂着下流话,李云龙永远歪戴着军帽,姜必达则有一颗丑陋的大牙。他们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勇敢、正直、豪爽、血性、讲义气、重情重义,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又确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有缺陷的英雄、真实的英雄、平民化的英雄,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真实、自然和亲切。 二、《亮剑》等剧的成功还体现在对观众欣赏习惯和心理的尊重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传统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脸谱化、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成为某种抽象的政治符号,或者表达某种政治观念的传声筒或代言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反人物、反情节的作品时髦一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符号化、抽象化,性格模糊,个性不明。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速朽”的,它们最多只能成为政治的“样板”,或者艺术的“实验”而已。基于此,《亮剑》等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可爱人物,如李云龙、姜大牙(姜必达)、高大山等等。他们不仅外部特征各有特别之处,语言往往也别具个性。特别在对敌人的塑造上,《亮剑》具有重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把敌人妖魔化、漫画化、符号化的习惯做法,细致刻画敌人的性格,并揭示他们在凶残、狡诈之外的人性特点,从而让这些反面人物显得真实而可信、生动而形象。 其次,对故事性与传奇性的刻意追求。这一点,既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同时也是电视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都是在故事性和传奇性上取得成功的典范。《亮剑》、《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正是缘于对这种传统的继承。这些剧往往引人入胜,让人兴奋,看了上集,还想看下集。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性和传奇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定位中,切中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因此,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在取得很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一部电视剧仅仅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市场运作。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非常叫座,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缺位(比如档期问题),最后仅仅是收回成本,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人批评说,艺术在于创造,《亮剑》并无什么创意,只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等几部电视剧的拙劣模仿。这种批评并不新鲜,早在《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播出时,就有人批评它们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题材、人物雷同。这几部剧确实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但对大众传媒工业来说,这种类型化并不可怕,倒可能恰恰是中国电视剧正逐步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某种表现。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书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将军为止。“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句话就是李云龙,这位“战神”式将军的一生写照。主角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最多也只是赶上了那个时候。乱世出英雄嘛!他一身的草莽气息,刚开始没有什么自己思考的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英雄。他盲目地崇拜毛主席,尊重自己的上级,对于日本人有一种完全不分是非的憎恨;他满口粗话,整天日爹操娘,动不动拿人撒火;有仗打就兴高采烈,没仗打就浑身不舒服,找人吵架;惟恐天下不乱,挑事儿,和军校国民党教官对着干,爱炫耀自己的战功,自以为是……他有很多的缺点。同时,他是农民出身,对共产党有一种忠诚;他关心群众和下级,在全军都树立起了威信,他永远是士兵打心眼里尊敬的人,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个师;没有人和他对着干,都知道他和他的士兵都是惹不起的主儿;他果断机敏,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几乎赢得了每一场战役,虽败犹容,和国民党的军官建立了一种超乎意识形态的友谊;他耿直乐观,和朋友建立了一种超乎时间的友谊……他有很多的优点。在战争岁月,这几乎不算什么,因为太多的影视作品反映的都是这一类的英雄。 然而在动乱年代,文革的时候,他从盲从到开始自己思考。开始的时候,他不允许自己的学者岳父怀疑党,怀疑党的政策,不相信岳父的远见,甚至和岳父产生了很深的隔阂,要老人家改造改造思想;可是后来听说岳父在改造农场的誓死不屈,坚贞勇敢,他由衷的佩服。当组织派人来让他妻子和自己的父母划清立场的时候,他勃然大怒,没有爹娘哪儿的自己,他支持自己的妻子,没有向组织妥协。他从反省自己到开始怀疑,最终做出行动。他的行动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在听说了外地的灾情时,痛心不已,完全不顾自己家的人也饿得前胸贴肚皮,把用高价买来的粮食送给士兵,让他们接济前来投难的亲人。像他一个男人,也经受不住弱者的眼泪,哪怕是他们无知,他任凭打骂,要不是妻子的勇敢,他早垮了。他最后为了更多人的生命采取了行动,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没有怪那些殴打他的士兵,因为他懂得对待敌人要决不留情,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士兵;他不能忍受士兵的侮辱——在他的碗里吐口水,他是一个有尊严同时懂得尊敬人的人,他会满足日本俘虏死的要求,觉得他们还算个军人,尽管这违反军纪。他不要战士的营救,他害怕连累他们,连自己秘书在关键时刻要求辞职,他也十分理解。他不要妻子和自己一起受苦,让她和自己划清界限,他把孩子给前来救援的战友,自己留在暴风雨的中心。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亮剑,死都死得很有尊严,用军人的死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书中有很有趣的地方,也有感人肺腑的地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亮剑,是江湖中的术语。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就算明知自己赢不了,也要宝剑出鞘,这就是亮剑,把习武人的气势拿出来,把尊严亮出来。 对于国产的电视剧,我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涉案剧和武侠剧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剧,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可是一些描写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还是偶尔会看一下的,这和我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关,因为那个时代崇尚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崇拜的是革命英雄。这种崇拜不同于当今社会上年轻人对电玩和动漫上英雄的崇拜,也不同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神圣的一种精神寄托。 偶尔一次机会,听同事说起《亮剑》这部电视剧,他说这部电视剧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国产战争剧,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根本就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英雄,简直就是个土匪。有了同事的这句话,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特别的《亮剑》,在现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许我只用看一下,没必要把他看完。 剧情开始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后,接到总部撤退和转移的命令。然而,团长李云龙却让话务员关掉了对讲机,命令部队发起冲锋,目的只是让全团剩下的唯一一发迫击炮弹能够打到日军的指挥所,这一炮不仅炸死了日军的联队长,也打懵了敌人,使得新一团能够从日军的正面冲出了包围圈。正是这发炮弹,不仅让日军、国军和我军的将领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对李云龙的指挥艺术和人格魅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促使着我一集一集不停地看下去。我完全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也深深地他所感动。 李云龙由于阵前抗命而被撤了团长的职务,新一团由李云龙在红军时的老战友丁伟接任团长,而三八六旅独立团在一次日军特工队的偷袭中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李云龙又被起用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原独立团团长孔融后被调任为新二团团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晋西北的所谓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成了华北日军的一个恶梦。当然还有国民党山西晋绥军的楚云飞团也功不可没。本剧就是在这四个团的恩怨纠葛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人携手抗敌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说句实话,这部电视剧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叙述上仍显粗糙和简单,可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强者气势,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这种气势也正是敌人所害怕的。 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做为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无论是百团大战还是伏击日军的车队,不论是反“扫荡”的突围战还是xx县城的攻坚战,甚至在最后他做为师长的淮海战役中,作为指挥员,李云龙很少想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指挥员一样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人物,但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凝成了独立团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犹如政委赵刚所说的,他的整个人已经融入独立团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即使他不在了,他的魂依然存在。 剧中那个骑兵连的故事让人难忘。在一次突围后,独立团骑兵连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且战且退地牵制着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所剩无几的骑兵连战士调转马头,齐齐拔出锃亮的马刀,连长高呼着“骑兵连,进攻!”带领着战士们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连长调转马头,身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战士,他的手臂也被砍去了一只,鲜血从他的断臂处喷射而出。他稳住自己的身子,高擎着马刀全力呼喊:“骑兵连,进攻!”再次冲向敌阵。日军的马队过后,在夕阳的余辉中,大地上留下了阵亡八路军骑兵的遗体和死伤的骏马。没有音乐,也没有歌声,惟有战马的低鸣在山谷中回荡。面对这样的场面,一向飞扬跋扈的日军官兵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日军少佐脸色凝重地说:厚葬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XX县城的攻坚战中,一个区小队和一个县大队组成的一支地方部队,用最原始的武器和他们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八个小时,硬是把敌人的增援部队挡在了路上,为独立团的攻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他们却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没有一人生还。看着这样的战斗,阎西山的晋绥军官兵无不肃然起敬。楚云飞对他的手下说:八路军这样一支所谓的区小队县大队竟然能阻击装备精良的日军长达八小时之久,真是惭愧啊。随即,楚云飞的部队也投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 在XX县城外,面对着城楼上被日军绑架的新婚妻子,李云龙悲愤地点燃了炮火。战斗结束了,荒野上垒起了一座孤坟。李云龙独自坐在坟前,请求妻子的原谅。他娓娓地述说着,看似那样的平静,可我们作为观众却深深地感觉到李云龙此刻内心的痛楚。 在剧中,编导并没有简单地把李云龙描写成一个只会打战的武夫,而是用很多的篇幅描述了李云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李云龙。通过描述他对两任妻子的爱,通过对他和赵政委之间个人友情的描写,通过叙述他和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两人之间难以说清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他对“和尚”、张大彪以及段鹏他们兄弟般的战友之情,让人无不动容。 现在的影视剧能让我流泪的几乎没有,可当我看到“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不顾丁伟已经要收编土匪的事实,率部端掉了匪窝,遭到上级处分的那场戏时,我的思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李云龙。随着李云龙在政委面前的挥泪发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觉得这场戏是全剧李云龙感情最丰富,描写最好的一场戏,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 剧中还有一个能更好体现李云龙情感世界的重要人物,便是楚云飞。楚云飞毕业于黄埔五期,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八路军的指战员会如此勇敢和拼命,不明白没读过一天军事院校的李云龙会让日军如此地害怕。他从开始对李云龙的漠视到后来的重视,从对李云龙的敬佩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至最后两人战场上以死相拼,病床上又各自对对方备加赞赏。 在最后军事学院的论文中,李云龙为他的这种作风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时候的剑客在遇到对手的时候,即使明知自己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拔出自己的宝剑,就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毫无怨言,这就叫“亮剑”。做为军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亮剑”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魂。或: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10.3%,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重播收视率4.7%。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为中老年观众定位的电视剧,为什么青年人也能喜欢? 应该说,这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根据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心理,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亮剑》等电视剧市场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们对观众的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 把握观众追求真实性的价值取向,还原历史的真实。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大受欢迎,而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被观众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是反现实、伪现实的,是鲁迅所批评的“瞒和”的艺术。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生活,其中的虚假更容易为观众一眼识破,因此,这些反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观众冷落和抛弃也就在情理当中了。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在“瞒和”的问题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比,距离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较远,因而更具有欺性和迷惑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戏说”历史,甚至走向“反历史”。《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是对这几年电视剧反历史倾向的一种反拨,它们采取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真实,满足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心理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往往是浪漫化和非现实化的,有时甚至非常“小儿科”,我军勇敢善战、足智多谋,总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敌人则貌似强大,实际上愚蠢而无能。即使写牺牲,也仅是战争的“花边”而已,用来证明胜利之不易。这些反历史、反现实的“战争童话”早已为观众所厌弃。而《亮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敌人并非如此愚蠢,我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如骑兵连的全军覆没。这就打破了用谎言编织的“战争神话”,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把握观众对野性精神的寻求和心理补偿意向,强化民族精神的生命元阳。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造成了中国人个性上的柔弱和精神上的奴性,中规中矩,谨小慎微,中庸保守,男人女人化,女人病态化。因此,《水浒传》等古典作品中具有野性精神、反抗精神、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反抗现实的精神源泉。近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片的盛行,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柔弱、怯懦民气的某种反拨和平衡。《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极力张扬这种雄性的精神、野性的精神,暗中切合了观众潜在的价值取向和隐蔽的心理补偿意向。这在《亮剑》中被概括成“亮剑”精神,也就是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现在,人们处于和平时代,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呼唤这种“亮剑”精神、硬汉精神和野性精神。正是这种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以及民众价值取向和心理的需要,“亮剑”一下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种野性的精神其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阳,甚至是我们的“精神伟哥”。 对观众平民化和反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塑造平民化英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民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亮剑》等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民间,崛起于草莽之中,本身就很具有平民性。他们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成为将军。毫无疑问,这几部剧中的英雄人物,是以平民化和平民性为基础的。另外,这些所谓“英雄人物”,都具有反英雄的基本倾向。那就是说,他们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非常本质的差别。在作为“主旋律”的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中,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近乎希腊神话中的“神”。而在《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中,李云龙、姜必达甚至有点痞气和流氓气,他们讲话粗鲁,夹杂着下流话,李云龙永远歪戴着军帽,姜必达则有一颗丑陋的大牙。他们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勇敢、正直、豪爽、血性、讲义气、重情重义,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又确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有缺陷的英雄、真实的英雄、平民化的英雄,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真实、自然和亲切。 二、《亮剑》等剧的成功还体现在对观众欣赏习惯和心理的尊重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传统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脸谱化、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成为某种抽象的政治符号,或者表达某种政治观念的传声筒或代言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反人物、反情节的作品时髦一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符号化、抽象化,性格模糊,个性不明。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速朽”的,它们最多只能成为政治的“样板”,或者艺术的“实验”而已。基于此,《亮剑》等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可爱人物,如李云龙、姜大牙(姜必达)、高大山等等。他们不仅外部特征各有特别之处,语言往往也别具个性。特别在对敌人的塑造上,《亮剑》具有重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把敌人妖魔化、漫画化、符号化的习惯做法,细致刻画敌人的性格,并揭示他们在凶残、狡诈之外的人性特点,从而让这些反面人物显得真实而可信、生动而形象。 其次,对故事性与传奇性的刻意追求。这一点,既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同时也是电视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都是在故事性和传奇性上取得成功的典范。《亮剑》、《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正是缘于对这种传统的继承。这些剧往往引人入胜,让人兴奋,看了上集,还想看下集。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性和传奇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定位中,切中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因此,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在取得很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一部电视剧仅仅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市场运作。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非常叫座,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缺位(比如档期问题),最后仅仅是收回成本,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人批评说,艺术在于创造,《亮剑》并无什么创意,只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等几部电视剧的拙劣模仿。这种批评并不新鲜,早在《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播出时,就有人批评它们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题材、人物雷同。这几部剧确实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但对大众传媒工业来说,这种类型化并不可怕,倒可能恰恰是中国电视剧正逐步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某种表现。 毫无疑问,电视剧《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正如有的人所评论的,“这是一部气势恢宏、充满着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等等;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每次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碰到电视台播放《亮剑》,我都会看下去,无论内容是否看过。也正是如此,每次都看不全,所以我干脆买了一套光碟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过瘾地看完。《亮剑》中有好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比如李云龙、楚云飞、和尚、李云龙的顶头上司旅长等,毫无疑问的是,李云龙这个英雄是电视剧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英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这种消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得体(即便不奢华也应该是干净整洁),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 二、人物语言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也没有限定英雄的语言方式,但是一般来说,英雄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冠冕堂皇”的,充满高尚和正义,起码说是不应该说粗话的,即便是气得快要发疯,也顶多一掌劈翻桌子或者一刀砍断大树什么的,语言上向来都是收敛的,必须与英雄的形象相符。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语言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满嘴的粗话,动不动就是“他娘的”。除了少数时间的“克制”之外,李云龙大多时候都是骂骂咧咧的,可是也许是生性就是这么一幅臭脾气,所以即便克制,时间久了李云龙在女人面前还是会露出骂骂咧咧的本性来。从这个方面来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语言习惯的消解。 三、人物思想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英雄的思想往往是非常高尚的,心中装的是救死扶伤和民族大义,追求的是匡扶正义和拯救他人危难等等,很少有个人恩怨以及儿女情长的一面。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思想看上去则有点“危险”: 首先,李云龙有点儿女情长。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云龙突然被丘比特神箭射中了,而且他在“秀芹”真情的感染下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但将秀芹紧紧地抱住,还要脱秀芹的衣服,如果不是针扎了他的脚,李云龙还真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在解放后,已经结了婚的李云龙还差一点出轨。在我们传统观念的英雄形象中,一个英雄人物是不会犯下这样的严重“错误”的。 其次,李云龙有点江湖习气。在老婆秀芹被抓后,他擅自集结部队去攻打鬼子重兵防守的县城;在自己心爱的部下“和尚”被土匪杀掉之后,他暴跳如雷地带着部队去为“和尚”报仇。这样的举动在传统观念中是会大大削弱英雄的高大形象的。 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来对照李云龙,那么《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和英雄形象是挂不上钩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人物形象在电视剧播出后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甚至追捧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与目前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自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来,我们不但继续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明确地承认并鼓励了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也会呈现宽松的状态,从而为接受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 其二,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个基本的道理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文学总要对生活作出一些修正或者虚化,也就是说,恰当的修正或者虚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不过,在特定的年代,文学创作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者虚化或有些过度,所以文学作品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也比较遥远。在如今这个年代,再过度地修正或者虚化生活的文学作品必然会将自己与人们的联系割裂开来。《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则尽量减少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虚化,尽量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其三,这样的作品更尊重观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人们不会再满足于程式化、样板化的文学作品,而需要多样化、富于生命力的鲜活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适时地推出这样的作品,应该说迎合了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但毋庸置疑这是尊重观众的态度。 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看上去缺陷很多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一个现实、鲜活、饱满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可以说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一种巧妙的消解,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描摹上这个人物形象依然还有些符号化,但瑕不掩瑜,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人物形象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值得人们拍手叫好。我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说,电视剧《亮剑》对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视剧人物塑造方面甚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类似电视剧创作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启迪和影响。

参考:毫无疑问,电视剧《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正如有的人所评论的,“这是一部气势恢宏、充满着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等等;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每次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碰到电视台播放《亮剑》,我都会看下去,无论内容是否看过。也正是如此,每次都看不全,所以我干脆买了一套光碟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过瘾地看完。《亮剑》中有好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比如李云龙、楚云飞、和尚、李云龙的顶头上司旅长等,毫无疑问的是,李云龙这个英雄是电视剧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英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这种消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物形象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得体(即便不奢华也应该是干净整洁),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二、人物语言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也没有限定英雄的语言方式,但是一般来说,英雄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冠冕堂皇”的,充满高尚和正义,起码说是不应该说粗话的,即便是气得快要发疯,也顶多一掌劈翻桌子或者一刀砍断大树什么的,语言上向来都是收敛的,必须与英雄的形象相符。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语言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满嘴的粗话,动不动就是“他娘的”。除了少数时间的“克制”之外,李云龙大多时候都是骂骂咧咧的,可是也许是生性就是这么一幅臭脾气,所以即便克制,时间久了李云龙在女人面前还是会露出骂骂咧咧的本性来。从这个方面来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语言习惯的消解。三、人物思想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英雄的思想往往是非常高尚的,心中装的是救死扶伤和民族大义,追求的是匡扶正义和拯救他人危难等等,很少有个人恩怨以及儿女情长的一面。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思想看上去则有点“危险”:首先,李云龙有点儿女情长。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云龙突然被丘比特神箭射中了,而且他在“秀芹”真情的感染下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但将秀芹紧紧地抱住,还要脱秀芹的衣服,如果不是针扎了他的脚,李云龙还真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在解放后,已经结了婚的李云龙还差一点出轨。在我们传统观念的英雄形象中,一个英雄人物是不会犯下这样的严重“错误”的。其次,李云龙有点江湖习气。在老婆秀芹被抓后,他擅自集结部队去攻打鬼子重兵防守的县城;在自己心爱的部下“和尚”被土匪杀掉之后,他暴跳如雷地带着部队去为“和尚”报仇。这样的举动在传统观念中是会大大削弱英雄的高大形象的。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来对照李云龙,那么《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和英雄形象是挂不上钩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人物形象在电视剧播出后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甚至追捧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与目前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自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来,我们不但继续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明确地承认并鼓励了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也会呈现宽松的状态,从而为接受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其二,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个基本的道理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文学总要对生活作出一些修正或者虚化,也就是说,恰当的修正或者虚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不过,在特定的年代,文学创作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者虚化或有些过度,所以文学作品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也比较遥远。在如今这个年代,再过度地修正或者虚化生活的文学作品必然会将自己与人们的联系割裂开来。《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则尽量减少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虚化,尽量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其三,这样的作品更尊重观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人们不会再满足于程式化、样板化的文学作品,而需要多样化、富于生命力的鲜活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适时地推出这样的作品,应该说迎合了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但毋庸置疑这是尊重观众的态度。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看上去缺陷很多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一个现实、鲜活、饱满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可以说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一种巧妙的消解,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描摹上这个人物形象依然还有些符号化,但瑕不掩瑜,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人物形象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值得人们拍手叫好。我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说,电视剧《亮剑》对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视剧人物塑造方面甚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类似电视剧创作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启迪和影响。

李云龙三人的毕业论文

是因为何孔捷他的演讲论文并不精彩,非常的普通,没有李云龙写的论文好。

《亮剑》大结局:李云龙,孔捷,丁伟真可谓赶到了好时候。他们先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后又结束了军事学院的学习,各自分道扬镳,回到了久违的部队。

《亮剑》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nn8u

129师386旅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李幼斌 饰)是个敢想敢干,不按规矩办事的愣头青,他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独立团也呈现出敢于拼杀的不要命劲头。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连队、山崎大队、山本部队接连败下阵来,李云龙名声大噪,却也因屡次犯规而遭贬斥。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张光北 饰)惺惺相惜,却又不得不在徐蚌会战时一较高下,最终二人皆负重伤。养病期间,李云龙喜欢上善良可人的护士田雨(童蕾 饰),两个革命战友从此走到一起。在随后几十年的日子里,这对夫妻以及他们的亲人、战友共同经历着这个国家的沧桑巨变……本片根据都梁的同名小说《亮剑》改编。

《亮剑》的结局:

李云龙回到南京军事学院不久便和孔捷、丁伟一起因授衔问题对上级首长有些意见,故在集合时不换五五式军常服。院长语重心长的批评了三人,三人承认错误并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后参加国庆阅兵仪式。

最后李云龙确定了自己论文题目:《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李云龙的论文受到学院上下一致的好评。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上李云龙和战友们缓缓举起右手向军旗敬礼。

扩展资料:

大结局中李云龙依然继续担任该军军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独立自由勋章哥、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

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曾在红四方面军任团长,八路军时任129师直属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任中原野战军新二师师长。解放后调任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军军长。1955年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李云龙回到南京政治学院不久便和孔捷、丁伟一起因授衔问题对上级首长有些意见,故在集合时不换五五式军常服。院长语重心长的批评了三人,三人承认错误并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后参加国庆阅兵。孔捷在写论文的时候谈起了朝鲜战争,感慨万千,三个将军陷入沉思。

最后李云龙确定了自己论文题目:《论军人的战斗意志和亮剑精神》。李云龙的论文受到学院上下一致好评,并在毕业前夕被授予少将军衔、独立自由勋章、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上李云龙和战友们缓缓举起右手向军旗敬礼。

扩展资料:

剧集评价: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亮剑》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

在完整版《亮剑》中加大了对战局的分析,充分展现了我军战士的军事素养和朴素的军人素质。而解放后,李云龙与张白鹿的感情也是观众关注的焦点,此次的完整版也完善了这段戏的铺陈,既增加了故事的整体连贯性,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生活的李云龙,使他的形象更饱满、更真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亮剑

  • 索引序列
  • 李小龙的毕业论文只有一个字
  • 李小龙哲学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查重只有一个段落
  • 亮剑李云龙的毕业论文
  • 李云龙三人的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