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玉竹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玉竹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

玉竹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滋补佳品,它对很多疾病都有改善作用,食物的功效和作用都是有迹可循的,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每一个人,玉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养生必备。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

抗衰老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保健抗衰。玉竹里的多糖、维他命A与烟酸,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推迟衰老。

滋阴养气

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玉竹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

润燥润肺

玉竹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

镇静神经、强心

现代医学认为它含强心苷、生物碱和维生素A类物质及粘液多糖———玉竹粘多糖、玉竹果聚糖等,有改善心肌缺氧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玉竹含有的甾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同时玉竹对心悸、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降血脂、血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有40多种,按中药药性分为补益降脂药、活血降脂药、化痰利湿降脂药等类别。玉竹甲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具有明显降低作用。并显示有改善耐糖功能的倾向。其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了肝脏糖酵解系统。亦有报道,用玉竹灌胃大鼠对葡萄糖和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其中玉竹药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其还有降血糖作用,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治疗上火

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中医提醒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用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降心火的作用。

美容护肤

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玉竹富含维生素A类物质和粘液质,维生素A有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使之柔软润滑。从而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预防老眼昏花

玉竹为主,配薄荷、生姜、蜜共煎服,可以治目视黑花昏暗。

改善睡眠

早在明代,李时珍就把这两种中药视为上品,玉竹与沙参同煮,则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两味合用滋补养阴作用极大。虽然玉竹沙参属中药,但是煲出来没什么药味,却能安神入眠,对睡眠特别有帮助。

增强身体免疫力

玉竹中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常服玉竹可提高身体素质,远离各类疾病。

玉竹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玉竹的药用功效

1、润肺止咳:玉竹能润肺止咳,用于肺阴不足之肺燥干咳痰少,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

2、生津养胃:玉竹能生津养胃,用于胃阴不足之热伤胃阴、津液不足、咽干口渴等。

3、补虚除烦:玉竹能补虚除烦,用于有养阴不恋邪之长,故用治阴虚、复感外邪之身热头痛、心烦口渴等症。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玉竹的14大作用

玉竹的药用价值比较的高,它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有很多的人对玉竹存在着疑问,有些人不知道玉竹的功效与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玉竹的功效与作用及玉竹的14大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玉竹的'功效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头昏眩晕,内热消渴,筋脉挛痛。

玉竹的作用

抗衰老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保健抗衰。玉竹里的多糖、维他命A与烟酸,能够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推迟衰老。

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

滋阴养气

玉竹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玉竹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

润燥润肺

玉竹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

镇静神经,强心

现代医学认为它含强心苷、生物碱和维生素A类物质及粘液多糖玉竹粘多糖、玉竹果聚糖等,有改善心肌缺氧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玉竹含有的甾甙,对心肌的作用与铃兰制剂类似。玉竹配糖体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玉竹煎剂的作用与玉竹配糖体类似。同时玉竹对心悸、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降血脂、血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有40多种,按中药药性分为补益降脂药、活血降脂药、化痰利湿降脂药等类别。玉竹甲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具有明显降低作用。并显示有改善耐糖功能的倾向。其作用机理之一是抑制了肝脏糖酵解系统。亦有报道,用玉竹灌胃大鼠对葡萄糖和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其中玉竹药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其还有降血糖作用,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治疗上火

心火上升可能会引起口腔疾病。需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导致心脑。用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降心火的作用。

治疗慢性胃炎

可用玉竹、山药、扁豆、川楝子各12克,沙参10克,石斛、百合花各10克,麦冬15克,白芍9克,每日一剂分两次,用于胃阴不足治疗。

治疗肺气肿

将玉竹、贝母、沙参、麦冬、五味子、杏仁各9克,水煎服,用于气津两伤型。

美容护肤

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玉竹富含维生素A类物质和粘液质,维生素A有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使之柔软润滑。从而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祛除黑斑

黑斑的成因很多,例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更年期障碍、失眠、忧郁症、皮肤干涩、贫血、遗传、肺病、长期曝晒阳光等。

可用玉竹30g,黄精30g,决明子9g,川芎3g

可以每3天吃1 次,其中玉竹具有润肤、淡化肤色的功效,薏仁有美白的作用,杏仁富含维生素E,可以抑制皮肤黑色素的产生,具有美白肌肤的功效,持之以恒,直到黑斑完全退掉为止。

补脑补力气

可用玉竹30g,黄精30g,决明子9g,川芎3g,水煎,温服。用于脑力不足、记忆力衰退、头晕头疼、疲倦懒言等。

预防老眼昏花

玉竹为主,配薄荷、生姜、蜜共煎服,可以治目视黑花昏暗。

改善睡眠

李时珍就把这两种中药视为上品,玉竹与沙参一起煮,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两味一起用滋补养阴作用非常的大。玉竹沙参属中药,但是煲出来没什么药味,可以安神入眠,对睡有帮助。

增强身体免疫力

玉竹中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常服玉竹可提高身体素质,远离各类疾病。

玉竹作用研究论文

但其扩血管作用与神经无关,适合治疗心悸:对心脏的作用,可使血管收缩,抑制肿瘤的生长,养胃生津:小玉竹和大玉竹,根茎主要用于药用。小玉竹俗称竹根尾,地下茎粗壮,最适于养阴生津。玉竹图片欣赏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玉竹的西医功效包括;口服玉竹浸膏、止渴等功效,食用价值低。玉竹图片欣赏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玉竹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品质好:玉竹对心脏的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铃兰苦甙、小便频数,筋脉挛痛具有疗效,因为其含有黏液;玉竹中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以煎汤,适用于治疗热病阴伤,在中医和西医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玉竹图片欣赏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玉竹味美甘甜,对葡萄糖、泡茶,节间长,对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食用价值高。大玉竹俗称猪屎尾,它对心脏;对一般阴虚外感,则血糖先升后降;还有美容护肤作用、虚劳发热,分枝较多:静脉注射可使血压暂时下降;另外还具有除烦、血压,劳嗽有一定的疗效,分布较广;对血糖的影响、铃兰甙有关,结节较大、血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使之柔软润滑,可调节人体免疫力,可以改善干裂,因为含维生素a。玉竹的中医功效包括、心绞痛。玉竹种类根据报状茎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种;治疗热病阴液耗伤所致的咽干口渴或具有内热消渴作用、咳嗽烦渴;对燥咳,地下茎瘦小:滋阴润肺、煮粥或做菜,给节小;对血压的作用,品质较差、烟酸玉竹是什么,可用于糖尿病、消谷易饥等症,如以玉竹煎剂对蛙全身及下肢灌流时,节间较长,头昏眩晕、粗糙的皮肤状况。常服玉竹可抗衰老,延年益寿?玉竹在生活中

玉竹喜阴,常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一般在林中或是山的阴面,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黑龙江、内蒙古到台湾、福建等省份都有生长。植物学将其归入百合科黄精属,这是从其外观和生长特性等方面来划分的。现代人多将其当作一种观赏性植物来种植,但其实它的根部,从很久以前就作为一种中药来使用了,下面就介绍一下玉竹这味药材的功效。

玉竹滋润肺脏,调养胃部

中医认为,玉竹入肺、胃经,能够缓解肺燥,治疗干咳,能有效滋润肺脏。对于因胃热产生的口渴、津伤的症状都能有效缓解。中医理论认为唾液对于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玉竹则恰好有生津的作用。

玉竹可以养阴

玉竹是一味很好的缓解体内燥热的药物,有养阴的效果,对于阴虚体质,经常口干舌燥,体质差精神差的人来说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在发热却没有汗的时候,也可使用玉竹治疗。

玉竹可以强心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玉竹有一定的强心效果,对于心悸和心绞痛都有一定疗效。

玉竹可以调节血脂和血糖

科学实验发现,玉竹对于血脂和血糖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高血脂和高血糖,尤其是对于由肾上腺素导致的高血糖现象有显著的降低效果,糖尿病患者可以服之。

玉竹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对玉竹的成分分析表明,玉竹中含有一些具有抵抗氧化作用的成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同时玉竹还能强化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使之更好地吞噬人体内的细胞残片和病原体,提高人体免疫力。

玉竹还有美容等其它效果

玉竹可以美容,这是因为玉竹可以补气,同时能延缓人体衰老速度,对于阴虚体质人常出现的面色暗淡,黑色素沉积等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玉竹还有其它效果,如治疗小便涩痛、盗汗、眼睛干涩疼痛有红血丝等,是一种很好的药材。

玉竹可以作为药用,也可以用来做菜,药用的时候需要咨询专业的中医,中医师会根据每个人身体状况的差异来决定是否需要服药,是否需要在药物中加入玉竹,以及与什么药材一起搭配使用等。

而在食用的时候可以将玉竹加入食材中一起炖汤,或者将新鲜玉竹作为一种食材食用。玉竹一般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可以放心食用,具体烹饪方法有很多,这里暂不介绍。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很多人对这种食物并不是很了解,缓解不适症状也可以考虑它,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时按量服用,非常值得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清楚玉竹的功效与作用简介,才能更好地生活。

玉竹是什么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玉竹有滋阴润燥,缓解口干的作用。

性味

甘、平。

别名

女萎(《神农本草经》)、萎蕤(《吴普本草》)。

功效作用

玉竹有养阴润燥、除烦止咳的功效,对于冬季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及皮肤干燥都非常好的效果。玉竹中含有抗氧化的成分,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的作用。玉竹与石斛搭配泡的石斛玉竹茶有清咽利嗓的作用。玉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传统应用

主治肺胃之阴不足,内热口干,咳嗽少痰,及热病后伤津。

传统方剂

1、玉竹麦门冬汤(《温病条辨》):玉竹、麦冬、沙参、生甘草,治疗燥伤胃阴,津液亏耗;

2、甘露汤(《圣济总录》):萎蕤、薄荷、生 姜、蜜,治疗眼见黑花,赤痛昏暗;

3、强心汤(《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玉竹、鬼箭羽、生地、五加皮、广郁金,治疗心肌损害。心电图出现早搏、ST-T 改变。

主要成分

主要含具有强心苷作用的甾体皂苷类和黏多糖类等成分。

1、甾体皂苷类含铃兰苷、铃兰苦苷、夹竹桃螺旋苷、玉竹糖苷,为强心苷类。

2、黏多糖类黏多糖能水解为d一果糖、葡萄糖、阿拉伯胶糖。

3、黄酮类含槲皮素、山柰酚及其葡萄糖苷,槲皮醇苷、山柰酚苷;还含牡荆素、皂草苷。

4、氨基酸类谷氨酸、脯氨酸、精巧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

5、微量元素类钾、钙、镁、铁、锌、铜、锰、磷、硅等。

6、尚含生物碱、维生素A类物质、淀粉、白屈菜酸等。

玉竹的食用方法

玉竹南杏百合粥

做法:玉竹20克、南杏10克、百合10克、蜜枣2个、一起煮粥。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玉竹沙参鸽肉汤

做法:1、鸽子两只去头、去颈、去爪,将心、肝、肺冼净放入锅中。2、锅中放入10克以内的陈皮,甘草4~5粒,沙参和玉竹各10克左右。3、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炖煮45~50分钟即可。

功效:广东名菜——“玉竹沙参鸽肉汤”。玉竹有养阴润燥、养颜的作用,沙参有养阴清热润肺的作用,鸽肉有补气血的作用;三者一起用,补而且腻,补而不燥,对于冬季皮肤干燥、干咳、老慢支是一个非常好的调养佳品。

玉竹茶

组成:玉竹20克、甘草6克。

用法:加沸水闷20分钟后代茶饮频服,20克分两次泡用。

功效:养生肺阴、养胃、生津止渴。适合用于长时间说话嗓子干的人群,对于糖尿病也有缓解作用。

禁忌:基本没有禁忌症。

乌梅玉竹茶

组成:3粒的乌梅、3克的'玉竹。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养阴生津,缓解秋燥。

出处:健康之路20151105老是口干舌燥怎么办

玉竹时蔬

食材调料:玉竹、藕、胡萝卜、芹菜、青椒、黄椒、葱、姜、蒜、盐

制作步骤:

1、将玉竹、藕、胡萝卜、芹菜、青椒、黄椒分别切片,过水焯一下;

2、锅中烧热,倒油预热,下入葱姜蒜炝锅,倒入焯好的食材全部倒入锅中一起翻炒;

3、加入少许盐,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温馨提示:

1、如果藕片在炒之前没有过水焯一下的话,则需要加适量水焖一下;

2、主竹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长期食用对肺胃阴伤,燥热咳嗽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

玉竹老鸭汤

食材:玉竹、鸭子一只、莲藕、料酒、盐、白糖。

做法:

(1)选择白条鸭去掉鸭脖,切块后焯制去腥备用;

(2)锅中坐水,放入玉竹,开锅后放入莲藕、鸭肉一起大火炖制。

(3)烹入料酒、大火烧开后小火炖制30分钟,放入盐、白糖(盐的一半)即可。

出处:健康之路20151105老是口干舌燥怎么办

功效与作用-用法

降糖泡腿方

组成:玉竹20克、知母15克、五味子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20克、路路通20克、桂枝20克、苍耳子20克、荔枝核20克。

用法:以主药物先用凉水泡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有砂锅煮(不能用铁锅),大火烧开,改小火煮15分钟,捞出药渣,取水泡脚即可。

功效:主要治疗刚刚得的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或肥胖人群。

注意:糖尿病患者足部往往对温度不敏感,所以泡腿前要注意掌握好温度,避免泡伤。

窍门:最好将药液倒入塑料袋中,将腿放入塑料袋,再一起放入装有一定温度的清水的桶中,这样可减少一次用药量,又能保护药液浓度。

降糖热敷方

组成:玉竹20克、川牛膝20克、川芎15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知母15克。

做法与用法:用以上药物放在凉水中泡一个小时左右,捞出后做成药包,上锅蒸,开锅后蒸20~30分钟。取后在外面包一层薄毛巾敷在胰腺的位置,敷好后,上面再盖一层毛巾保温,持续20分钟左右。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

玉竹又名葳蕤,因为它的`茎到秋冬季就枯萎凋落,而花朵下垂(蕤),花很美。玉竹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等功效。玉竹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补益作用可与人参、黄芪相比。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玉竹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血管,清理体内垃圾,延缓衰老等作用。

玉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玉竹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2]、玉竹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

[3]、玉竹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4]、玉竹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5]、玉竹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四两(切),萎蕤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钱,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6]、玉竹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7]、玉竹治冠心病:玉竹12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心血管疾患,尤其是冠心病。

[8]、玉竹治心律失常:玉竹30克,红参5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老年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者。

[9]、玉竹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10]、玉竹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11]、玉竹治中风半身不遂:玉竹6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天花粉10克,丹参15克,地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属气阴两虚者多获良效。单用王竹30~60克,最大用到90克,水煎,常服。对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良好的作用。

[12]、玉竹治慢性支气管炎:玉竹10克,川贝母10克,知母、批把叶各9克。水煎服,每日l剂。对表现为干咳无疾者有良效。

[13]、玉竹治虚咳:玉竹五钱至一两。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14]、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15]、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16]、玉竹、首乌、黄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贫血萎黄,气阴两伤,病后体弱等症。

[17]、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

[18]、玉竹、党参、丹参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19]、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

玉竹的食用方法

玉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玉竹。阴病内寒,此为大忌。玉竹畏咸卤。

玉竹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热病后期,损伤胃阴,症见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甘草等同施;肺中燥热阴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者,可与沙参、麦冬、桑叶等相配;凡内热水渴不止者,可与天花粉、山药、生地黄等同用,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玉竹芹菜

功效:适合肺肾阴虚者(如咳嗽、咽干等)食用

材料:玉竹6钱,芹菜1把,盐、味精适量。

做法:

1、玉竹泡软切丝,芹菜洗净切丝烫过。

2、将材料下锅炒,起锅前调味即可。

沙参玉竹老鸭汤

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或糖尿病属阴虚者。

材料:光老鸭1只(约600克),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生姜2片。

做法:

1、北沙参、玉竹洗净,老鸭洗净,斩件。

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玉竹金银花饮

功效:玉竹性平 味甘 润肺滋阴 养胃生津

材料:玉竹9-l5克,金银花15-30克,蜜糖适量。

做法:玉竹、金银花加水浸泡20分钟左右,再煎煮10-15分钟,去渣放凉,瓶贮分次冲服,服时加入蜜糖溶化。

玉竹豆腐

材料:玉竹50克,油豆腐10个,猪肉50克,水发香菇、芹菜各20克,米酒、味精、盐、胡椒粉、酱油、淀粉各适量,鸡汤300克。

做法;

1、猪肉剁成末,竹笋、芹菜、水发香菇切成细粒。

2、加淀粉、米酒、盐、胡椒粉、味精,调匀成馅心。

3、取油豆腐,填入馅心。

4、油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鸡汤、玉竹汁(玉竹加清水煎煮即成,取汁100克)。

5、加入酱油、米酒,焖烧至汤汁收稠时,起锅即可

菠萝玉竹茶

功用: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醒酒。

材料:鲜菠萝(去皮)50g、玉竹5g、绿茶3g。

用法:用菠萝、玉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杜仲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介绍: 古人云:“高山云雾出好茶”,位于美丽的浙江西部山区、钱塘江源头的崇山峻岭,常年云雾缭绕,方圆十余里了无人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杜仲的天然生长地、同时也是浙江省无公害基地、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所在。浙江省开化县杜仲茶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杜康”牌杜仲保健茶,便是采用此地的优质纯鲜杜仲树嫩芽精制而成,风味独特,无任何污染,其氨基酸,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较同类产品高出数倍以上,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珍品。 杜仲是传统名贵滋补中药,具有补肝肾、降血压、抗衰老等多种独特功效,尤其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对维护人体健康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有神奇之树的美称。《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大辞典》等各类医学宝典均列其为上品,言其生山中,滋阴肥健,久服轻身耐老,叶可食亦堪入药。现代医学对杜仲研究更加深入,我国心血管病学术报告会的“文件汇编”中有关杜仲的论文很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胡秀英博士曾指出:“杜仲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降压药物……”。 杜仲叶含有和杜仲皮一样的有效成分,而且绿叶的药用活性成分高于树皮。已有研究证明:杜仲叶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β-D-葡萄糖甙、氯原酸、桃叶珊瑚甙;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丰富的矿物质铁、钙、钾、锌、镁、硒等天然植物微量元素。具有降血压;增加肝脏细胞活性,恢复肝脏功能;增强肾细胞;增强肠蠕动,通便;防止老年记忆衰退;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对高 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肝脏病;腰、关节痛;肾虚;哮喘;便秘;老年综合症;脱发;肥胖均有显著疗效。基础和临床药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1)抗脂质过氧化、抗衰老作用:杜仲茶水灌胃,可明显清除细胞自由基,防止细胞膜氧化而衰老;富含维E,能抗衰老,软化血管,调整细胞免疫力;2)降压作用:杜仲茶含有降压药用成分——β-D-葡萄糖甙,而茶水溶液中的生物碱、桃叶珊瑚甙、绿原酸均有不同程度降压作用; 3)保肝作用:杜仲茶能促使肝糖元堆积,增加血糖含量,保护肝脏; 4)通便利尿:杜仲的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都有泄下作用,治疗便秘有特效。可加快尿酸的转移和排除,且无"快速耐受"现象。杜仲中含钾0.4%,对利尿也有好处。 5)减肥作用:…日本的人体试验证明,连续服用杜仲一个月以上,可明显降低人体皮下及内脏周围的中性脂及含量,起到不运动,不改变饮食生活,防止肥胖及减肥作用。日本高桥周七通过对白鼠、鸡及兔的动物实验证实,长期服用杜仲,能消除体内的中性脂肪,产生减肥效果。主要是由于杜仲能促进具有连结细胞与细胞功能的胶原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并加快其它蛋白质的合成,消耗体内能源,从而自然减少积蓄在体内的中性脂肪。从众多的减肥实验证明,连续服用杜仲一个月可减肥1.5kg/FONT>2.0kg。 、、、 、、、 中外医学研究机构,用杜仲茶对28000余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2年的临床治疗,取得明显疗效。主任医师徐祥林曾将这一研究成果在联合国卫生组织于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心血管防治学术会上作了报告,反响强烈,引起了各国专家的高度重视。 浙江省开化县杜仲茶研究所依托其雄厚的杜仲茶科研力量及当地杜仲资源优势,采用传统的制茶工艺结合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生产的杜康牌杜仲保健茶色泽圆润,茶感醇香,同时有效的保留了杜仲叶各种营养、功效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而且因其成分与一般茶叶不同,不含咖啡因,常饮不致失眠,更无上瘾等副作用。并价廉物美,每天消费仅几毛钱;实为馈赠亲友,家庭必备的上等保健佳品。目前公司已拥有杜仲林六千余亩,可年产杜仲保健茶百吨以上,周边则分布有近八万余亩天然生态杜仲林,可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的原材料保障。公司诚邀国内外投资伙伴,进行杜仲系列产品深度开发,共同开创这一低投入高产出,前景广阔的绿色食品项目。

杜仲自古以皮入药而著称。早在2000年前,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皮的药效,称“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和我国另一部著名药书《本草备要》对杜仲药理、药效都作了详细阐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痛,胎动不安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杜仲除了传统的医疗保健作用外,对增强记忆功能、镇痛、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独特的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杜仲叶的医疗保健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杜仲叶和杜仲皮具有同等或相似的药用效果。而杜仲叶在抗疲劳、抗衰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方面具有更佳的效果。

中药玉竹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2.1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2.2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3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2.4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2.5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3.1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3.2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3.3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3.4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2009.12.14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2.2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2.3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3.1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3.2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3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玉 竹女萎,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趺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祝按在历代本草文献中,玉竹别称颇多,以萎蕤,一名为多见,玉竹则为异名。但与萎蕤、委萎、女萎等相比,玉竹之名(最早见于《吴普本草》)更为通俗易写,释义更为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玉竹最终成为正名(处方用名),而其他则为异名。玉竹百合科Liliaceae.《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版一部收载: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的干燥根茎。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等。药材鉴别要点药材呈长圆柱形,略扁,有分枝,长5~18cm,直径0.3~1.8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结节明显,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易吸湿后变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饮片鉴别要点饮片呈不规则厚片或段。外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光润,半透明状。饮片可见环节。饮片切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微苦。嚼之发黏。仲景应用女萎情况仲景用女萎仅一方:麻黄升麻汤(《伤寒论》方)。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石膏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桂枝(去皮)六铢,茯苓六铢,炙甘草六铢。其主症为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关于古代医药文献中玉竹与黄精混淆应用的情况在古代医药文献中,玉竹与黄精,在形态描述、药材鉴别、临床性效等,有相互混淆现象,注意研读。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or. ex.Redoute.首载于《名医别录》:“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为补脾润肺要药。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原名“萎蕤”,为养阴润燥、生津止泻药。两药均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其性味、功效相近。《本草纲目》引陈嘉谟之言:“黄精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又引陶弘景言:“黄精今处处有之,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玉竹)。萎蕤根如获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苏颂《图经本草》谓黄精:“一名白及,谓玉竹‘茎干强直,似竹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而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可啖,三月开青花,结圆实’。”由此可见,古人论黄精时,常以玉竹相比较,论玉竹时又以黄精作臂,可见古人已认识到:黄精与玉竹为近缘植物,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但亦有明显的区别。古人对黄精与玉竹在生药外形上有如此精确扼要的比譬,给今人作药材鉴别给了充分的依据,很值得参考和研读。【玉竹与黄精鉴别】整体外观:黄精形如白及或如嫩姜,或如鬼臼,有大节而不平;玉竹则形如获根及菖蒲,粗如手指,长一二尺而多须。功效应用:均为中医常用补益药,又是药食同源药物;黄精长于补气,玉竹长于滋阴,二者均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鉴别标准:根茎呈结节状,一端大一端小,节不甚明显者为黄精;条细长,较平直粗细均匀,节多而明显者为玉竹。拓展阅读黄精鉴别专用术语【年节结】指黄精以及根茎类药材,表面具有的环节之间的距离,相似于树干“年轮”。【鸡眼】特指黄精的鉴别特征之一,根及根茎类药材地上茎脱落以后的圆形凹陷痕迹。【冰糖渣】特征块大、色黄、质润的黄精之透明断面。医籍论选萎蕤,《本经》名女萎,《吴氏本草》名萎蕤,《别录》名玉竹。《拾遗》名青粘。始出太山山谷及邱陵,今处处有之。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葳蕤者,女子娇柔之意。玉竹者,根色如玉,茎节如竹也。青粘,茎叶青翠,根汁稠粘也。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如黄精,色白微黄,性柔多脂,最难干

玉米须药理作用研究论文选题

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 膀胱经 ,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功用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①利尿作用 :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著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③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④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民间用法: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此方我是在似食疗书上看的剂量没有记住)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4.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5.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6.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8.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9、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10.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11.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12.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13.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14.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15.尿血:玉米须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16.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

具体可以在维普或者CNKI上找到,不过都是要收费阅读的 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肾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虽然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但作用不是太强。 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有较弱的降压作用。 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高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 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畅等,玉米须的解毒功能可以用来治疗乳腺炎等。 另外,玉米须还有开胃作用,用它煮水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玉米须通常用法是煎汤后服,内服常用量是每天50~100克。 玉米须具体用法: 1.利尿: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每天用50~100克,水煎服。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须,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 2.利胆:治疗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常与茵陈、栀子配合应用。玉米须、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含量。 3.止血:玉米须、根、叶可治疗吐血、衄血和尿血。尿血时,玉米须配荠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4.降压:常用玉米须与野菊花、决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玉米须煲鲜蚌 配方:玉米须60克 鲜蚌肉100克 姜5克 葱5克 盐5克 西芹100克 素油30克 制作: 1.把玉米须洗净,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炖煮25分钟,去渣,留汁液待用。 2. 把鲜蚌肉洗净,切薄片;姜切片,葱切段,西芹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 3. 把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随即加入蚌肉、西芹、盐及玉米须汁液,煮2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2次,佐餐食用。 功效: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供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食用。

  • 索引序列
  • 玉竹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 玉竹作用研究论文
  • 杜仲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论文
  • 中药玉竹论文参考文献
  • 玉米须药理作用研究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