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1.对水彩画材料、技法、表现形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2.研究水彩画的审美品格及其文化身份特征。3.研究水彩名家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段。4.分析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与特点。5.探究当代中国水彩画存在的问题。6.探索水彩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论谈水彩风景写生作为色彩教学中的水彩风景写生,是一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基本的构图、造型、色彩、审美等规律的有效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客观景物的观察,在研究绘画基本规律的同时,理解水彩画这一包含丰富技法的画种,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它的技法之长与表现特色,树立起自己的审美意识,探寻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彩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通过多年的水彩风景写生和教学实践,以下我想从观察、表现、情感三个方面谈谈水彩风景写生。这三个方面是水彩风景写生的重要环节,并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观察是水彩风景写生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解决怎样观察的问题。水彩风景写生作为一门眼睛的艺术,是要把繁杂、百变的自然景看成一幅画。由此,要有从局部看到一个大画面的能力,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性,树立整体的作画意识,并忠实于自然。其次是要善于发现,要在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世界中去发现画面。在观察中,从所关注的自然物象的结构、形态入手,从中寻找点、线、面的构成规律。如:建筑物的空间构成关系,树木枝叶的线面关系,天、地、物的形状构成及色彩构成,从中寻找我们所要求的绘画空间和画面构成,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景象。这种画面景象是朦胧的、不确定的,具有诱人的美,使画者产生表现的欲望和激情。风景写生中对自然物象的观察要强调对瞬间美的记忆和把握,特别是光影与色彩的变化。这是写生中变化最快、最大的两个因素,从时间上说变化以早上和傍晚最大。因此,对光影与色彩瞬间的定格,也是观察中最难的。它依赖于大脑对瞬间物象的记忆能力,也依赖于画者对空间结构、光影透视、光色原理的掌握程度,依赖于画者表现技术(技法)的熟练程度。 表现是水彩风景写生的第二个环节。要把头脑中的画面景象表现出来,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表现技法,水彩风景写生作为一门色彩写生离不开色彩与材料学原理,离不开表现技法。写生者首先要对所描绘的自然物象的色彩构成元素进行分解研究。对比分析每一块色彩的特点和不同的作用,找出所要描绘的自然物象的色彩对比、明暗对比、补色对比、饱和度对比、面积对比和基本色调等,确立丰富多变的各种色彩组合秩序。这其中的色彩组合秩序包括:色相、明度、纯度及特定色调的构成,控制各色彩区域变化和统一的秩序。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要求写生者发挥主观特性的自由,以使画面色彩关系呈现出更高或更美的境界。物质材料是色彩表现的基础,不同的特性的材料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技法。水彩风景写生所采用的工具材料具有相对的特殊性能,它不同于水粉、油画的工具材料,对画纸、颜料、画笔、水辅助材料与工具的性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能从中找出特点,优势,克服材料工具的局限和弱点,才能把所见充分表现出来。针对不同的感受,选择适当的表现方法和技法,确定表现的基本次序和步骤,这是风景写生中的关键。水彩画作画的程序和步骤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水彩画的程序性与风景写生的程序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针对具体的写生自然物象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稳步、准确、快速地使用设想的方法、步骤表现自然物象。在具体的表现技法中,必须注意笔触与形体边缘线的处理,色层之间的相互叠加、笔触的干湿、色彩干湿之间的相互结合与浸润、笔与纸之间所产生的肌理等与表现物象的色彩变化、肌理特征的神似。多采用简单、便捷的表现方法表现自然物象的主要特征和神韵。同时要在表现中强调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的相互结合,客观再现为主,主观表现为辅,只是简单的形色关系再现的写生作品难以达到艺术表现的境界。 水彩风景写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是水彩风景写生的第三个环节。这里所说的情感指审美情感,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表现画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水彩风景写生的最终目的。写生过程中情感源于自然物象,蕴集于画者胸中,流注于笔锋,凝结于水彩纸面。因此,水彩风景写生从开始到最后完成实际是一个运笔的过程,而笔触是传达情感的最重要的语言词汇,它构成写生作品的神韵。一幅风景写生作品的完成是画者感情投入和劳动的产物,它要求画者面对大自然作画时有整体意识的同时还要有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使写生成为画者心灵深处诚挚情感的倾吐。康斯泰勃尔的纯真朴实,透纳的雄浑奇异,凡高的跳动狂热,柯罗的恬静温柔,印象派的热情奔放,无不表现出画家对大自然的情感内涵。画者的审美情感决定写生作品最终的艺术情趣与格调。在水彩风景写生中,情感贯穿于观察表现之中,流淌于整个写生过程。 情感来自于观察,亦影响画者的观察,它决定画者的表现,亦受制于画者的表现。
毕业论文答辩陈述汇报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是××级水彩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浅谈水彩画中水的功能和趣味》,论文是在指导老师党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党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现实意义以及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水彩画源于16世纪的英国,18——20世纪才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我们在研究西方水彩画时不难发现,西方的水彩画强调色彩、光影、质感,在技法上继承了油画技法,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事物。而现当代的水彩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的水彩画艺术,则已经摆脱了西方绘画思想的禁锢,运用大量的水,强调画面的水韵和抒情风格。水分的运用成为水彩画的核心,或者水是灵魂。我们通常说,有水无彩不叫水彩,有彩无水也不叫水彩,在这里,我更强调前者,认为水是水彩画的首要构成要素。当代国内的水彩画家黄铁山、张洪英等前辈就强调水是决定水彩画成败的关键。但是还有许多学者没有意识到这一观点的重要性,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所以我才对这一课题进行剖析,摆正其水在水彩画中的地位。这将对当代水彩画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的水彩画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引作用。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这篇论文是采用总分总和总分的写作思路进行的。论文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水在水彩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部分的论文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水彩画是用水来调和颜色作画的,这就意味着水对颜色具有稀释、调和、媒介作用,不仅如此,水彩画的各种技法、肌理效果,都依赖于水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水是水彩画的命脉,或灵魂,贯穿于水彩画的各个方面。在文章通过三个论据来对这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进一步说明水是水彩画的命脉或核心。一是水彩画中水的`特质;二是肌理效果中的水色渗化;三是水彩画技法的用水之道。
第二部分是中国水彩画中尚水的独特趣味,尚水就是喜欢用水,善于用水。这一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肯定与延伸。这一部分剖析了中国水彩画中尚水的根源。其根源有三: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水彩水味的影响;二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水彩水味的影响;三是中国地域环境对水彩水味的影响。而对论文的最后总结我认为水,是水彩画的命脉,水分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水彩画技法的正常发挥。但是,又不能死守水彩画特性的教条,需要结合本民族各种文化的精髓和民族特色,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殊水色语言的水彩艺术精品。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由于识识能力的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有些观点是幼稚的;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我的论文陈述完毕,请各位老师提问和指点。
你是学美术的吧,第一你可以在网上查到一些有关水彩画的知识,我以前画过油画,而且要说出怎么样才能画好写生,画写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其纹理。
浅论中外动漫发展回眸中国动画八十年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0年的历程了。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嘿,要说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提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唉,我们对万氏兄弟真是又崇拜,又感激啊——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唉,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咱们先给大家说说咱们中国动画另外的几个第一: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可是齐白石大师的原画,而《牧笛》里的水牛,那也是李可染大师的作品,你想想,这样的两部动画,能不艺术吗?最后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这部动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导演的,片长长达120分钟,分上下两集。这部片子的制作,在当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那可真是要钱给钱,要人有人啊——这么下本儿,结果当然错不了,这部片子在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现在已发行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看看,这优美凝练的人物造型,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还有戏曲音乐的完美结合,充满浪漫想象的细节处理,啊,真不愧是中国动画的顶峰啊……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估计大伙都记得“渔童”里那个大鼻子洋人吧?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199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这里有几部片子值得一提。首先是1999年的《宝莲灯》,制作这部动画用了4年,投资1200万,它的特点是制作方式与国际接轨,并且,大量的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创举。另外它面向的观众年龄,也比同时期其它的动画提高了,比如邀请了徐帆、姜文、陈佩斯这些名人为动画配音,还有李玟、张信哲、刘欢为它演唱主题歌,制作非常大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但这部动画也有缺点,比如有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还有,它内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龄的嫌疑。另外一部应该提到的动画就是2002年的《我为歌狂》,这部动画在当时可是被动漫迷们看成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因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题材动画,不管人物设计,还是剧情设定,都非常时尚,甚至有点叛逆。但是,轰轰烈烈的前期宣传过后,好像却没什么动静了,这部片子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好多不该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这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先别失望得太早,因为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这些年,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努力,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而且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进行青少年动画的尝试,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电影动画《梁祝》、我们之前介绍的《雨石》、《风云决》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通过五天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动画虽然有低潮期,但还是复兴起来了,我们并不缺少技术,也不匮乏艺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水平。所以,让我们,动画制作者和动画爱好者,共同相信,中国动画一定会迎来它再一次的辉煌。[编辑本段]一、艰难的创始期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编辑本段]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 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 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京剧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动画《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可是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编辑本段]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中国第一部动画片1926年,万氏兄弟克服了资金、场地、资料等多方面的困难,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国产动画步入21世纪所存在的问题: 国产动画得不到国人支持原因(一) 国产动画被国人认为“单纯”、“幼稚”、“无聊”,国产动画教育青少年怎么做人的,十分纯洁,相对适合低年龄儿童,定位过底,跟不上时代潮流。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国人的欢迎。(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识为动画而不是动漫。配音缺少优秀的声优。(三)国家对国产动画保护过严, 缺少真正的发展政策。(四)国产动漫缺少创意,无法真正其到教育的作用。(五)动画制作没有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运用” 研究综述齐鲁文化动漫工程2020年9月10日08:00关注对“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研究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自本世纪伊始,对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研究人数逐渐增加,研究学者的身份构成渐趋多元化。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运用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时期。有关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研究多见于论文期刊,专著类型相对较少;但关于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系统研究综述并不多见。在此笔者系统梳理了从本世纪初始直至现在20年的研究现状(有研究论文期刊百余篇及其相关专著),从研究者的研究领域、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的角度与动画艺术形式以及市场方面给予归纳与总结,并对近20年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走向勾勒出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脉络。一、学术界对动画中的中国元素的关注与探讨“中国元素”代表着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元素”属于一种符号,属于一种被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尊严及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这种符号有着具象的文化遗产呈现。中国元素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已逐渐开始运用,国内外各个行业已意识到中国元素的重要性。中国元素逐渐成为时尚潮流。就关于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这一专题,艺术学者通过不同视角给予不同的研究与探讨,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譬如钮冬艳的《民族风格对动画电影的应用研究》,将其研究视角多元化,总结动画电影创作的表现形式为: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结合;与中国民间故事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相结合。贾玉平在《以系统思维看动画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一文中,对中国元素的系统性做了深层次的论述,认为系统思维与中国元素十分和谐,相互关联,两者互相渗入,运行井然有序。中国元素有着自己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之间又有着自己的组合结构与组合模式。屈立丰《“中国动画学派”的名实之辩与当代意义》一文论述“中国性”的问题,试图在此基础上摆脱传统的“革命动画”的指涉含混状态而重新构建“中国动画学派”的概念。李旭 在《基于动漫产业的汉唐文化元素研究》一文中认为,传统元素作为中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经济实力与发展前景;面对传统元素的保护与展示,传播是产业动作的重中之重。江秀艳在《中国元素在动画广告片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从中国民乐器、诗词、曲调等角度论述中国元素在视觉、听觉间的表现,并以此阐释其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探索中国元素在动画广告片中的应用意义。二、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视角纵观本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研究视角,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部分。(一) 叙事特征分析杨雪团在《“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中国当代动画电影叙事模式探析》一文中,从国内外优秀动画电影入手,通过分析其叙事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意蕴的传达等,积极探寻当代中国动画电影叙事特征。杨成在《试论国产动画电影之民族化叙事嬗变——以〈大闹天宫〉与〈大圣归来〉为例》一文,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结构等四方面介绍影片所建立的多维多线的立体结构。杜晓杰在《中国动画美学的诗意回归:〈白蛇:缘起〉论略》中认为,其叙事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性,是以艺术化的方式实现中国传统美学的诗意回归,在叙事美学方面糅杂了传统民族的叙事体系;在形式技巧上则加入雅俗兼融的内容,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鲜明的民族气派。(二) 艺术运用媒介王华清的《动画设计中的戏曲元素》认为,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章主要从传统戏曲艺术的人物造型、服饰、音乐等几部分的自然结合,来探讨动画创作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及所形成的独特的美学风格。王书鹏、王宗香在《山东皮影艺术的数字化存储及再创作研究》中对山东皮影的艺术特征与数字动画之间的 融合进行分析,并对它的传播方式、传承问题进入深入探究。孙平、孙立军在《多维视野下嬗变的中国水墨动画》中论述道:水墨动画作为传统的艺术手段,从纸绢等物理载体中脱离出来形成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水墨于是不再依附于传统纸上,而变成一种新的有灵魂的生命,活跃在各种媒介上。张博在《“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符号表征探究——以〈牧笛〉〈山水〉为例》一文中认为,水墨动画这种符号象征并非仅仅是叙事层面,更多的是从形式符号到情感体验的符号象征。文章主要运用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理论,从《山水情》《牧笛》两部作品来分析中国水墨动画的独特符号表征,认为其由情感表征——虚幻的空间、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生活三方面组成;指出水墨动画能够独树一帜的原因在于造型、音乐、叙述三者完美搭配,从而在更高层次构建起中国水墨动画的艺术形式。张米勒在《动画电影〈九色鹿〉中的敦煌壁画艺术与宗教文化》一文中,把敦煌壁画的艺术形式带到动画这种叙事情节中去,并以《九色鹿》动画为切入点,从传统元素、创作背景、宗教神话等方面剖析敦煌壁画对动画创作的影响。(三) 艺术表达形式中国当代动画艺术的表达方式主要以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为主。陈岳松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本土化美学意蕴特征研究》一文中认为,《大鱼海棠》乃以本土化美学韵味为基础,其无论在建筑、服饰,还是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美学韵味。林懿在《动画角色 造型设计中的戏曲元素运用研究》中认为,戏曲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早期的动画角色造型与动作造型;在实践创作中,戏曲元素与动画造型发挥各自所长,并灵活地加以创新,从而让戏曲元素以全新的姿态在动画中得到呈现。范臻在《传统美术设计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中认为,传统元素融入动画造型必须要从改变其设计理念、创设新的意境、多元化融入、人性化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去尽量满足当代观赏者的审美趣味。(四) 国外动画中的中国元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运用中国元素已然成为国际动漫界的一股清流。李刚在《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一文中,从《花木兰》《功夫熊猫》两部影片入手,把美国动画的中国元素分为中国式叙事、中国式音乐、中国式背景、中国造型、传统精神、中国风情六方面予以探讨。邓春蓉《美国动画电影的“中国风”解读》一文,从中国文化方面进行思考,就美国动画的“中国风”体现方式、“中国风”辨析等方面对美国动画给予现象解读。吴昊在《欧美动画世界中的中国元素探微》中指出,中国元素在欧美动画中的融入已经从形似转变为神似。三、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问题及其前景中国动画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其以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为标志;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建立则使中国动画艺术达到了顶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产动画开始出现衰退,外国动画逐渐在中国开花结果。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后,中国动画开始复苏、振兴。总体而言,我国动画市场经历了产生—发展—高潮—衰落—复兴的阶段。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是动画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近几年来,带有中国元素的动画逐渐增多,随之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中国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如何指导中国元素渗透到动画创作中还缺乏有价值的理论支撑。其次,动画剧情模式套路化,致使观众审美疲劳。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有其独特的文化影响力。中国动画艺术创作只有立足本土,充分汲取本民族文化的丰富营养,才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道路。而做中国元素在动画里的应用研究综述,就是希望创作者回顾历史,找准其定位,多深入研究“中国元素”的表达方式,立足于传统,有充足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我们相信中国动画市场一定会重振雄风,昌盛不衰。
1960年中国诞生了两种新的美术片形式:折纸片和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水墨动画片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象的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60年代初试制成功的片种.一般动画人物的造型,都是采用“单线平涂”,而水墨动画片却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人物造型既没有边缘线,又不是平涂,而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水墨动画片为中国电影艺术实现民族化、群众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960年1月31日,陈毅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由阿达负责人物和背景设计、吕晋负责绘制动画、段孝萱负责拍摄和洗印技术的试验小组,经近三个月的时间,使《水墨动画片断》试验获得成功.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水蝌蚪找妈妈》,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该制作技术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中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从1961年到1995年,上海美影厂共摄制水墨动画片4部.每一部都有其特色,都有创新,都有所前进. 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由于要分层渲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对水墨片投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尬.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3.20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你是学美术的吧,第一你可以在网上查到一些有关水彩画的知识,我以前画过油画,而且要说出怎么样才能画好写生,画写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其纹理。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有什么特色呢?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A.W.S)、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摹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11]潘公凯,等.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课题名称:初中美术学生兴趣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言及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问题。
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象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初中,基本没得专业的美术师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即使偶尔上了几节美术课,也只是"放羊"式的,让学生随便涂鸦,然后给个分数。
2.重视不够。虽然按部颁计划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美术课,但老实说,大都没上过,更谈不上认真上美术课。美术课的地位还不如生物、地理这些所谓的"豆芽课",它几乎全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给挤占了。
3.教育评价存在弊端。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没得对美术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细则。
4.社会认可率低。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主科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最重要的筹码,艺术培养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和有背景的学生才愿意做的。美术成绩与上高中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着力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整理整理,理清思路。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1.对水彩画材料、技法、表现形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2.研究水彩画的审美品格及其文化身份特征。3.研究水彩名家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段。4.分析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与特点。5.探究当代中国水彩画存在的问题。6.探索水彩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1:颜色交接处融合在第一个颜色刷上去之后,趁未干,立刻刷第二个颜色.水彩是因其水性的特制回自然的蔓延开,达到自然融合.也可根据预想的效果,用卫生纸之类的在未干时轻轻的按一按,,吸掉交接处过多水分.尤其在画风景水彩时,远处的山以及云雾需要用到这种手法.或擦掉多余的色彩变浅泛处低色.比如画高处留下的水.2上色:水彩与现代油画及水粉的画法区别较大.画水彩之前要胸有成竹.值得注意的是:与水粉和油画相反,颜色是从亮部开始过度到暗布.先画最浅的颜色后画深色. 因为水彩是透明性颜料,不可以用亮色覆盖暗色.通常画画时要不断调整画面的整体黑白灰关系及色彩关系.若先画暗部,再之后想把这一快颜色提亮就很难改变,不象水粉那样直接加白色颜料覆盖.若先画亮部,待感到颜色饱和度不够,或明度需降低时.可以再叠加和覆盖颜色;一般上色时不要太厚.保持透明的感觉颜色是一层层加上去的.只能变的越来越深 不能提高明度.因此亮部要注意把握好.3:调色基本上与水粉油画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单色叠加直至颜色到位,可以防止画面颜色灰暗.也可以在调色板上调好色.一般用2-3种颜色进行调和,3种以上,纯度就会大大降低 ,色彩会脏 灰 多加颜料可能使画面脏,单薄,灰.尤其注意近几年厂家出了很多赤土灰 豆黄灰之类的颜色,这些灰色很难控制好.不是完全透明的掺了粉进去的.和其他颜色稍微混在一起就会变脏 乱 所以你应该少用那些颜料 自己可调那些颜色.举个例子:土黄可以用谱蓝和中黄调和出来,还有就是多画 画多了就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水彩画物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水彩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表现技法和审美趣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纠正与克服水彩作画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是学习色彩知识,掌握水彩画表现技巧的重要环节。 弊病之一:脏。水彩的特性决定了其“干净”的本质,而污浊的色彩产生出黯然不洁的画面,便会失去水彩画中最动人之处。“脏”是水彩画常见的毛病,其产生原因:①色彩的冷暖、纯度关系不明确,缺乏对比;②乱用黑色,造成色彩污浊;③用笔过度扫、刷、擦,着水色遍数过多。纠正“脏”的弊病,首先要避免对比色、补色颜料的等量相调。其次,要谨慎使用黑色或将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渗透到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块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过色彩调配产生的黑色,不仅有明确的色彩倾向,而且与其他色彩相调时,可有效避免“脏”的感觉。另外,作画用笔用色要准确肯定,尽量避免过多的重叠、洗、刷、修改,否则,容易失去水彩画滋润透明的特色而色彩混浊。 弊病之二:灰。一幅“灰”的水彩画会使人索然无味。画面“灰”的主要原因一是色彩明度对比太弱、缺少浓重、有重量感的色彩;二是色彩纯度对比不够,缺少明快、纯度亮的色彩。因此,解决“灰”的问题就应从素描和色彩两方面入手。自然界中的物体,会因其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浅的差异及受到光线、空气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纯度等关系的变化。一般来讲,一幅画面中近处的物体实而具体、明暗对比强烈、色彩鲜艳偏暖;远处的物体相对虚而模糊、明暗对比较弱、色彩偏灰偏冷。培养正确的观察、认识方法,增强敏锐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变化规律,处理好表达对象的明暗、主次、虚实、冷暖、纯度这几个关系,是克服画面“灰”的根本所在。弊病之三:花。主次不分,色彩杂乱,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性是“花”的弊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面对自然景物,作者要依据画面主题的需要,大胆进行取舍、概括和提炼,删掉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细节,使画面宾主分明,主体突出,这是纠正画面“花”的方法之一。要在画面上形成色彩的主色调,不宜在色相、明度、纯度上局部对比太多、太强,这是纠正“花”的方法之二。另外,画面半干半湿时不要过多重复,也可有效避免运笔留下明显痕迹而产生过多水花笔痕的弊病。 弊病之四:焦。透明、亮丽是水彩画的特色之一。颜色稠浓,调色不当,干画法太多是造成画面“焦”的直接原因。以水调色作画是水彩画的基本特征,水的流动、透明、渗化等特性,赋予了水彩画淋漓、润泽、明快的韵味。调色中,除依靠颜色本身的明度调配以外,用水作为媒介颜色溶化、稀释并产生明度、纯度关系的变化,形成水与色、色与色的相互渗化、融合和自然、丰富的色彩效果,是克服色多于水,颜色太浓、太稠,避免画面“焦”的关键一环。水彩颜料中的赭石、熟褐等色,如果与群青、青莲等透明色相调配,用水适当,会产生颜色的沉淀,出现美妙丰富的肌理效果。相反,避免将赭褐等色与其他透明性差的颜色随便混合,又会避免画面色彩的干“焦”之感,所以调色时务必小心,尽量单独使用或在调色上不超过三种颜色。多采用湿画法作画,可以极大地增强画面色彩的透明感,避免“焦”的毛病。另外,慎用土黄、肉色、粉绿等色,也是防止画面失去色彩透明性的重要方面。 弊病之五:粉。色彩冷暖倾向不明确是产生画面“粉”的主要原因。以水作为媒介调节色彩的明暗与纯净程序是水彩调色方法之一。要明确和加强色彩的冷暖关系,避免将或冷或暖的色调画成中间灰色。其次,画面色彩较深、较重的地方,也更应明确、肯定其色彩的明度关系,这些都是避免画面“粉气”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六:松。“松”是水彩作画中水分控制不当而直接造成的画面弊病。水彩画创作中,应掌握水的特性及对其灵活运用,水分能决定画面色彩的浓淡、明暗、干湿、枯涩,决定形体的虚、实、硬、柔、聚、散,产生丰富的表现技巧,使画面充满生气与韵味。如果不能熟练地驾驭水,将会使形式俱散,色淡形“烂”,画面“松”散。因此,注意两面干湿,把握好湿时重叠的时间、色中水分的多少,是水彩作画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避免水色泛滥的关键环节。作画时,概括处要大胆心细,一气呵成,细微处层层重叠、明确肯定,富有力度。另外,克服一味追求湿画法的效果也是纠正和避免水彩画“松”散的有效途径。 水彩画作业中常见的6种弊病,既有色彩问题,也有技法问题,还有素描问题。有一个共同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多观察,重感受,找规律,勤实践。
水彩画的湿画法可以很方便的对静物加以概括、表现,在表现高调色彩的情况下,不拖泥带水的湿画法,可以轻松解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未将色彩视为独立的实体:我们早已经习惯将色彩视为物体的一种属性。然而,对于心灵内在的视觉而言,色彩的重要本质就显露无疑了。歌德(J.W.Goethe)将此灵性的视觉经验称之为‘色彩对精神感官的影响’,伊斯雷克(Eastlake)则将之译述未‘色彩与精神感官的关联’。”----摘自《彩绘童年》(注:斯代纳的人智学与歌德有很大的渊缘关系)。一、多大的孩子画湿水彩华德福幼儿园的孩子,一般4岁开始,有些3岁也开始画,但3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理由是不到时候。我的理解是孩子的手指还没准备好。有些妈妈认为只要是孩子的小手可以握住水彩笔了较长时间了,并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了(大概三岁吧),那么就可以体验“湿水彩”。二、固定在某个时间去画,画前做一些固定的活动,比如唱同一首歌、然后讲一个故事(我在成都体验时张俐老师讲的是色彩精灵的故事)当然,也可以唱一点歌,如“Hereis myrainbowl”,再画,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带入的过程。最好把画纸的四角稍微剪圆,这样的画纸更能给出圆满温暖的感觉。三、准备材料:画板(这是必须要的,因为这可以建立孩子一个活动开始的概念),水彩纸、颜料、海绵块、水,水彩笔(尽量粗一些,孩子可抓住就可以了,不要太细)。还有围裙,围裙意味着工作开始了。画画前的准备工作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因为它也是画画的一部分,孩子必须参与其中。先把桌子收拾干净,拿出画板,水彩笔(在成都体验时用的是扁平的),颜料,杯子(调色用,我看到过资料,和水的比例是1:4)和碗(洗笔用),给孩子能帮忙的工作。准备用湿水彩画画的纸张有两种方式。一是将纸浸在盛了水的的大水盘里,这样纸张就可以均匀的吸收水分;二是直接将纸张放在画板上,再用湿的海绵(天然的)均匀的把它沾湿。擦湿一面后,将纸张翻过去,再擦另一面。最后要将整张纸的表面完全才擦湿,纸张要铺平,将水泡及褶皱完全弄开,这是很重要的过程。(我在成都体验时用的是第二种,作用感觉和我们书法前的磨墨作用相似,是手和心准备的过程)四、待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后,孩子才能取得一只水彩笔开始画画。孩子会自然的将水彩笔沾入水里,还会看看笔干不干净,然后再将笔沾入颜料罐中。记得提醒孩子笔应该在颜料罐边缘抹两三下后再画,否则会把纸画的太湿。五、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让孩子用笔沾上颜料自己自由的画,尽量把整个纸面涂满,不管她画什么,她说什么,注意去体会她画的。作为大人,在旁边按自己的想法去画,不需要有明确的画什么东西,关键是画色彩,等慢慢掌握了色彩、深浅等方法后,就可以画一些东西,很多时候,可以用浅色画一个底色,然后在底色上用深色来画自己的东西。六、画完后,注意收尾工作,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把画放到一个专用的地方去晾干!然后和孩子一起把笔洗干净,把颜料收拾好!2.湿画法利用水色未干,较快地反复地添加,称为湿画法。湿画法也是水彩画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因为它的艺术效果含蓄柔润,朦胧淋漓,所以适宜作天水一色的晨曦,迷蒙的浦江,娇妍的花朵,黄山云海等形象不很明晰,轮廓模糊的物象。湿画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把画面全部打湿。用干净的排笔均匀而快速地刷一遍清水(对开以上的画面,先要裱好绷紧,才不至于使纸张拱起),或者把水彩纸浸透在盆中,少顷即撩起平伏地钉在画板上,这两种方法皆可以。待纸面上的水分不再向下流淌将干未干时即可作画。在打湿的画面作画,用色要浓厚,才能保持色彩的饱和程度。第二种是不打湿的湿画法。如画树林,先用大笔较快地在画面上下左右都铺上一遍基本色调,先造成一种朦胧而谐和的淡绿色调,乘未干时,加上中景浓绿的树丛,及粗细参差的树干,留出画面的中心——远处的林间小道,作最后处理。水彩基本技法,离不开时间,水分,色彩三个要素,而湿画法尤须注意这三者的运用和配合。比如远处呈现的山峦,往往是在天空的底部,须在天色将干未干时,迅即以肯定的笔触和较浓稠的颜色绘之。加早了,山色会被不断下淌的水分所冲掉,无法塑造远山起伏的优美曲线。加晚了,则失去湿画法特有的迷蒙含蓄的空间美。画幅的大小,季节的差异,温度的高低,风力的劲疾皆影响作画时间的快慢。这些都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视对象和具体的作画时间、环境、气候、地点而灵活使用,不可刻板划一。①成竹在胸,意在笔先。落笔要迅速准确。②尽量避免暑天作画,一定要画的话把画幅缩小。③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在纸张的背面反复涂上一层清水,并且立即平伏地铺在画板(最好是玻璃板)上,除去纸背的气泡,抚平。如此,纸张后面的水分一时不易挥发,使水彩纸能较长久地保持湿润度。④块面大的色块,如天空、背景、草地、大面积的树丛等,可尽量多调一点基本色。⑤水彩色要现挤现用,如薄浆糊状,才便于快速地蘸色调色。⑥画板放得平些,角度小些,水分流淌缓慢,保持湿度。水彩画的学问里,水的运用颇为讲究。水彩画之所以晶莹润泽,关键是离不开笔端含水含色饱满充盈,以及接色的及时而恰到好处。这是需要在大量实践中细细品味与领会的。大致地说:远处水多,近处水少;淡色水多,浓色水少;第一遍水多,第二遍相对少些;大块面的水多,小面积的水少;为了控制风景中点缀人物的外形,干的挑出浓色,一点不蘸水,直接画在湿底上。
这是一篇论述信息时代领导艺术的论文,原文如下:论信息时代和国际企业管理的领导艺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作为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重要性不断增强的趋势,促使了信息进行产业化发展,其结果便形成了信息产业。从信息产业具有系统性和作用性特征方面考虑,可将其划分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开发三个子产业组成。信息产业内部上述三类子产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信息技术决定信息服务和信息开发的水平,信息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开发的创新,信息开发体现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潜能。信息产业化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使企业再造从管理思想发展到具体实践,而信息业务外包及其开发则是二者的结合点。企业信息管理部门在信息业务外包时,主要选择信息开发企业作为合作对象,这是因为企业信息系统改造需要创新思维,属于知识、智力密集型信息产品开发。与此同时,企业再造过程中信息业务外包,有利地促进了信息产业化发展。信息业务外包对承包的专业信息企业来讲是获得了市场需求,促使其业务进一步扩大。随着企业再造运动的不断深入,它要求信息产业有更高的发展相适应,这就要对信息产业演进趋势进行探讨。一、信息产业的演进1.对信息产业的界定依照信息产业的定义,信息产业的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开发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硬件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包括集成电路业)、通信与网络设备制造业以及其他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应用,通过它,使信息技术与信息开发产业协调发挥作用,它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服务业,如数据库业等,还应包括传统信息产业,如信息咨询业、出版业、电信服务业等;信息开发产业是对信息产业的产品开发与创新,以满足信息服务产业的需要,主要包括系统开发集成业和软件业等。它们的信息产品都是知识、智力密集型的。随着企业再造的不断深入,企业信息系统重建将给系统开发集成业和软件业带来发展机遇。从产业结构的层次上对信息产业进行上述明确界定,是为了给信息产业的发展留出定义上的接口。笔者认为,因为信息产业的支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这些技术产业化后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信息产业。只有从产业的层次来对信息产业分类界定,才有可能将未来的新兴信息子产业包容进来。此外,这种界定方法还能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明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2.信息产业的演进内涵信息产业的演进直接表现为信息产业结构和组织的演进。信息产业结构是指信息产业内部各子产业或行业之间在技术、投资、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比例关系。信息产业组织是指信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在资源占有、交易、利益和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表现为信息产业的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信息产业组织的演进表现为信息企业的成长与退化。因此,在信息产业的演进过程中,信息产业结构更多地表现为信息产业质的提升,而信息产业组织更多地表现为信息产业量的扩张,二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信息产业的某一行业处于成长期时,技术创新非常活跃,中小企业占多数。当该行业进入成熟期时,先前的支撑技术演变为主流技术,规模经济成了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这时大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产业演进中行业成长与退化的上述过程即是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信息产业组织演过是其微观基础。信息产业演进基本规律是保持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需求来自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为适应知识经济新时代,企业信息系统的重构,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都需要有大量的、不同类别的信息产品,这就为信息产业的演进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在此,需求有的是潜在的,有的是现实的,都对信息产业的演进起直接影响作用。依据对信息产业的划分,需求也呈现出结构性特征,需求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牵引着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供给来自于信息产业组织因势生产各种信息产品。信息企业的成长须由战略经营作指导,鉴于信息技术生命周期短的特征,企业在刚研制出新产品时,为了生存,往往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个性化的需要,以达到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目的。这种从信息产业内部产生出的供给效应对信息产业的演进起到间接影响作用。上述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将反映出信息产业内部各子产业或行业的比例关系变化以及信息企业的成长与退化过程。信息产业的演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离开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产业的演进就失去了方向。因此,信息产业演进的目的是促使国民经济备产业之间的关系能得到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其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信息产业使国民经济信息化,使国民经济从质上得到提升;二是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加、从量上使层次高的产业得到扩张。上述目的是通过信息产业结构和信息产业组织的演进具体表现出来。3.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内部各子产业或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构成产业结构。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指信息产业内部生产力层次高的子产业或行业的产值占整个信息产业的比例越来越大的过程,其可用产业内部结构理论来分析和研究。由于需求与供给在信息产业各子产业或行业中存在差别,从而造成子产业或行业在星上的扩张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扩张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促使子产业或行业质的成长。这个质的成长即为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显示出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前已述及,信息产业可划分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和信息开发三个子产业。这是按层次进行的划分,以便将未来新兴的信息子产业包容进来。为了分析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引入两个演进指标系数;信息产业软化系数和信息产业智密化系数。信息产业软化系数是指软信息产业的总产值与硬信息产业的总产值的比值,即是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开发业总产值之和与信息技术业总产值的比值。该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越高,信息产业结构越高级化。信息产业智密化系数是指信息开发业的总产值与信息服务业的总产值的比值。该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创造的附加值越高,信息产业结构更加高级化。根据信息产业的软化系数和智密化系数,可以将信息产业结构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产业软化系数小于1时。这时信息产业的结构既不合理,也缺乏高度,信息产业所发挥的效益很有限,且信息开发业附属于信息服务业。第二阶段,信息产业软化系数大于1,信息产业智密化系数小于1时。这时的信息产业的结构越来越合理,也越来越高级化了,信息开发业开始独立于信息服务业之外而快速成长。第三阶段,信息产业智密化系数大于1时,这时的信息产业真正成为高附加值主导型产业,其结构效益和系统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以高附加值为主导的软信息产业规模大大超过硬信息产业,信息开发业进入成熟发展期。信息产业结构演进的上述过程。将主要受到以下四个方面作用的推动:①技术创新推动。信息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科技产业,它的许多行业都是某项信息技术产业化后形成的产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使信息产业中技术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部门结构比例不断扩大。②投资倾斜推动。信息技术要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信息产业结构演进三个阶段的投资结构配比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信息开发三个子产业及各子产业内各行业的投资给予不同程度的倾斜,将会有目的地使信息产业结构往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③政策导向推动。企业部门通过制定、执行有关产业政策对信息产业的演进进行宏观调控,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政策导向的推动,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同时,由于信息产业的产品属高风险性,其技术创新在信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出现是不均衡的,因此需要企业进行政策调节。④贸易促进推动。国际贸易为信息产业结构演进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合理的贸易促进可以使--国信息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得到平衡,可以使本国的信息产业从国际分工中找到合适的市场位置。4.信息产业组织的演进信息产业组织的演进主要表现为信息企业的成长与退化。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垄断与竞争三个方面的演进来分析。(1)信息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信息产业来讲,信息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区分为主流技术创新和非主流技术创新。区分的标准是R&D经费占全行业R&D经费3/4以上的那些技术称为主流技术,其余的技术为非主流技术。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主流技术创新与非主流技术创新分文演进的特点。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经过一段时间定型后,变得成熟起来.这时,进一步并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取得的进展却不大,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单向深入边际递减。相反,非主流技术从另外一个方向或另外一个角度开发新的技术,虽然投入很少,但技术创新成果却有可能很大,呈现出很高的技术创新边际产出。一旦非主流技术推出实用产品,而主流技术又很难进一步深入时,掌握主流技术的大企业就会以注入风险资金的形式介入非主流技术,对掌握非主流技术的中小企业于以参股或控股,甚至收购。这时技术创新的演进出现了分叉,投往原先主流技术的投资开始减少,而注入原先非主流技术的资金急剧增加,原先的非主流技术一跃而成为现在的主流技术,从而完成了技术创新的演进和更替。在技术创新演进过程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因投资小,一般仅掌握一两项非主流技术,但这时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却十分活跃。随着新产品的问世和进入市场,特别是大企业的介入,使其产品日渐标准化,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此时技术创新主要是局部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从而便成为该企业的主流技术。这时大量的中小企业又开始对其他的非主流技术进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使技术出现分叉的关键性非主流技术的开发和反映该项非主流技术的关键性产品的开发,一般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而使非主流技术转变为主流技术并使主流技术进一步深化创新、完善以及反映该项主流技术的系列产品的工艺过程创新,一般是由大企业完成的。(2)信息企业的规模信息产业的企业规模呈现出大企业、中小企业互为依存、双向该进的规律。首先,在信息产业内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增值对象上有所分工,组合起来共同为用户服务。在高附加值领域,大企业一般都主导着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并投入巨资进行主流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而中小企业一般追踪主流技术,做大企业的配件商或进行非主流技术创新,吸引风险资金的支持,等待时机使非主流技术跃迁为主流技术。这样中小企业有可能壮大,成长为大企业,也有可能被大企业收购。与此同时,大企业则有可能因主流技术惯性而分裂、退化为中小企业。其次,在信息产业内部,对于大企业来讲,较多地得益于规模经济,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则主要得益于成长经济。关于成长经济,美国经济学家佩罗兹(Edith T.Penrose)认为是指有利于企业向特定方向扩张的、各个企业可能享受到的内部经济性;是从企业内可能利用的生产性使用价值的独特集合挖掘出来的,可以使该企业在投入新产品或增产原有产品时,比其他企业更有比较优势的地位的东西。成长经济为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找到了一个经济学的依据。再次,信息产业组织具有很高的企业进出率。由于信息产业是高风险、高增值的新兴产业,所以信息企业一旦起上了技术创新的浪潮,抓住了技术创新的机会,就会显现出很高的成长性,大企业可以获得再生,中小企业可以获得壮大。相反,一旦企业无视新技术的出现,就会被技术创新的浪潮所淘汰。(3)信息产业的垄断与竞争信息产业的垄断主要表现在主流技术产品市场中,由本地化垄断向全球化垄断演进;信息产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非主流技术产品市场中,由对抗性竞争向互补性竞争演进。在信息产业主流技术产品市场中,因大企业受规模经济驱使,垄断首先出现在本地市场。此时,具有国际垄断地位的企业因未注意或未重视该市场,而没有进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已实现本地市场垄断的企业,有进一步扩张的内在压力,另一方面国际垄断企业也已瞄准本地市场、准备进入。这时,垄断开始外扩,逐渐走向全球化。在世界信息市场日趋开放、一体化的形势下,这种全球化垄断的演进趋势更显突出。关于垄断,有一点需要指出,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本地垄断只是区域市场结构的垄断,市场进入与退出仍然自由,市场上也存在着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的压力,从市场绩效上来讲并不构成垄断。只有实现全球市场上垄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在信息产业非主流技术产品市场中,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他们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和调节能力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价格策略是这时唯一可能有效运用的策略,加之初级阶段市场的层次较低,影响了竞争的空间和层次。这时的竞争呈现出对抗性特征。企业为了生存,都把竞争看成是一种威胁,只要有可能就尽量回避和减少竞争。因而开始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类别和层次,寻找互补技术,并对市场进行细分,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市场需求不断往大容量、多层次发展。此时,竞争由对抗性向互补性演进。进入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结构改革、管理创新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而今正在加速发展。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些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从大的趋势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创新型管理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急剧变化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必将为创新型管理所取代。所谓创新型管理,一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味模仿别人的企业是难以生存的;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二、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重建运动。在西方,企业重建运动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1994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00多家欧美的大型企业中,有七成正在推行企业重建计划,其余未进行的,也有半数正在积极考虑。亚洲国家的一些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体制、效率和竞争力等问题。这场运动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不少人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根据哈默的定义,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这次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与延误,缩短了整个生产同期,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三、注重全球战略首先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醒置资源。跨国公司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开始从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增强其技术竞争力;依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第二,跨国公司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一方面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技术竞争力。第三,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跨国公司正改变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基于合于是国际分工协作的、全球范围的高效生产体制。第四,加强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跨国公司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国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完善国际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与研究开发的联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四、跨国多元文化管理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有的人分析:美国是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日本是以“理”为中心的管理,中国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强调的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的特征使它一直处于创新管理的领先地位。以理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后来居上,善于对人家成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追求功利而牺牲道义,追求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比较松懈,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反思,企业经营理念正在不断变化之中,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队伍的稳定等。日本也在检讨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进而强化人事竞争机制,摒充论资排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管理文化上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五、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更高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越受到各国与广大企业的确认。今天的经营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种基本素质,才能使企业经营成功。首先,经营者要能接受新的挑战。企业要有活力就必须对变化的环境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一个决策不能象以前一样花很长时间,而是必须十分快捷甚至要当场拍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对其经营环境非常熟悉。第二,企业经营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对技术不懂行就会有害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策而丧失市场时机。我们常提到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型的工商管理人才,即既懂工商管理,又懂工程技术。第三,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人运作资金的能力。企业经营者对金融市场要有充足的知识。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金、股票和债券的经营专门负责。第四,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驱动企业的是人而不是机器设备。不论是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或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都需要职工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是需要有激励机制才能产生的。六、建立跨职能的机动组织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高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过去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职能部门制,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但也带来部门间互相割裂、难以协调的弊端。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例如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需要了解市场,了解生产状况,需要综合汇集市场调研、生产、营销、财务等多方面的人才的智慧。为此,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七、企业管理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使消费者满意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不能仅从表面接受这个哲学,而是要将之作为经营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不是简单地将顾客要求结合到企业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而是要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则,愿意并有能力将顾客置于组织的中心。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管理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要摈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企业将越来越早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八、环保日益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环保呼声的高涨,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消费心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新时尚。环保产业将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势点。绿色营销将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点。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保产业,把其视为“朝阳工业”和最有希望的“输出产业”。早在1994年3月,美国商务部门就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出口企业之一,并规定环保产业享受出口免税;日本企业提出了以“21世纪新地球”为主题的绿色管理计划。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各大公司已在纷纷实践“绿色管理”的思想。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当更多地了解世界经济和国际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各种矛盾,抓住机遇,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使中华民族处于兴旺发达较高水平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数字插图现代艺术特征探索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数字插图现代艺术特征探索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插图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进入数字时代后,数字技术已经被运用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插图艺术成为能够体现当代精神的视觉元素,同时当代数字插图的各类功能用途、美学韵味、创作手法等都随着数字化的加入而发生了改变,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审美意识。
对于喜爱这一领域的人来讲,数字插图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深刻的研究价值。
当数字技术被引入插图艺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插图创作过程,同时还使插图艺术实现了由信息转向消遣、由说教转向娱乐的欣赏意境的转换,从而使数字插图在现代审美语境中具有渗透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
数字插图现代艺术特征探讨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插图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风尚和艺术形式,同时数字插图也为这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面对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数字插图人才的教育培养。
现代数字插图相较于传统插图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独特性,同时,其凭借独特的艺术特征,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传统功能性的使用基础之上顺应而生了众多的层面,各层面之间相互渗透、彼此依赖,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精神思想,引导人们重新回归对插图艺术的关注和热爱。
一、数字插图的创新
数字插图主要是通过电脑图形和数码摄像制作插图,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视觉形象说明论证文字概念,其主要是建立在人的视觉基础之上的新艺术形式,在技术上和审美上都对绘画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由于大众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插图艺术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产品的要求,数字技术深入到插图艺术之中,满足了人们对插图艺术的审美需求。
在人们日常接触的游戏、电影、电视中都有数字插图的存在,其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能满足整体的社会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不愿意将大量时间用在阅读上,但又需要获取信息,人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字插图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为数字插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插图艺术中引入了数字技术,数字插图的形式不断获得更新,并逐渐成为插图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减少了插图画家在制作上所耗费的时间,从而使其可以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现代的数字插图多是由计算机制作完成的,但在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体现出画家的绘画理念,经常会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刚好可以帮助创作者获得创作灵感,从而使新的数字插图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更多地源于它自身的力量。
二、数字插图的现代艺术特征
1.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传统插图的创作更加注重人的思想和情感,更接近于纯粹的绘画艺术,而数字插图注重个性化的表现。
数字插图是以传统插图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全新的艺术形式,相较于传统插图,其在色彩、透视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主要侧重于人们的理性思考与判断。
由于数字插图没有原作的概念,从艺术的角度看没有任何艺术参考价值,但其制作使用了很多高级的计算机技术,通过电脑、电视等载体,具有很强的传播性。
如果要使数字插图成为社会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首先就要寻找和发展其相较于传统插图的优点,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为大众所接受。
2.明显的视觉特征
数字插图是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制作完成的,具有很强的规则性。
受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影响,数字插图的工作者都在追寻自身的个性化,通过多种艺术形态的融合实现画面的和谐与统一,从而使数字插图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约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插图形式,其特有的视觉特征是传统插图所不具备的。
3.与其他艺术之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依赖性
数字插图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媒介的传播,数字插图艺术既是传统插图艺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电脑图形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综合穿插使用,数字插图的设计由传统的静止图形发展为动态图像,让人体验不同的视觉效果,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结语
插图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数字插图的发展不仅继承了传统插图艺术的特征,同时还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插图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变了传统插图的创作过程,以全新的创新理念和方法转化着传统插图的审美特性。
参考文献:
[1]贾如丽.中国现代插图艺术风格及审美思潮的流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董邯.解读书籍插图中视觉功能的精神体验.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乔飞.徽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造型的象征意义.山西建筑,2006(1).
[4]潘公凯.艺术场域中的弥散与生成.中国艺术报,2013-03-13.
[5]董捷.明末版画创作中的不同角色及对“徽派版画”的反思.新美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