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通信保障中作战中舆论战研究论文

通信保障中作战中舆论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通信保障中作战中舆论战研究论文

5G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5g通信技术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一:《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5G无线通信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当前这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处于探索和研发阶段。笔者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针对了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MIMO 技术、超密集异构 网络技术 和全双工技术进行论述。 关键词:5G无线通信大规模MIMO 技术全双工技术超密集异构网络 引言: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由于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使得多媒体数据业务的需求量极具增长。可以预测到,移动通信网络将在2020年增长1000倍的容量和100倍的连接数,众多的用户接入以及很低的营运成本的需求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对5G 无线网络 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笔者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5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5G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5G无线通信和4G相比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其覆盖性能、传输时延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比4G更加良好,5G通信和4G通信之间有效的结合将贵构成一个全新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促进其进一步扩展。当前国内外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深入时期,如2013年欧盟建立的5G研研发项目METIS(mobil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 for the 2020 information society)项目,中国和韩国共同建立的5G技术论坛以及我国的813计划研发工程的启动。 由此可以看出5G无线通信是移动互联网在外来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力,将对移动互联网作为未来新兴业务的基础平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当前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而5G技术对这种传输的效率和传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5G通信系统和 其它 通信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及无缝的对接是5G无线通信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因此,在5G无线蓬勃发展的今天,其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5G通信技术系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而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是以传输时延、3D交互游戏为主要支撑来实现。 其次,5G无线通信系统以多点和多用户协作的网络组织是其与与其它通信系统相比最为明显的特点和优势,这种网络组织系统使得系统整体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再次,5G无线通信系统和其它通信系统相比应用到了较多的高端频谱,但是高端频谱无线电波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是系统采取的最为普遍的组成形式。 二、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大规模MIMO 技术 1技术分析 在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多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例如,3G系统、LTE、LTE-A、WLAN 等.频谱效率是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多而效率随之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增加和收发天线的数量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关系,因此在5G无线系统内采取较多数量的天线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系统容量。但是当前系统收发终端配备的收发天线数量不多,这是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多使得系统的空间容量会被压缩,并且多数量天线技术复杂所造成的。 但是,大规模MIMO 技术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规模MIMO分辨率更强,能够更加深入挖掘到空间维度资源,从而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在大规模MIMO的基站平台上实现同一频率资源的同时通信,因此,使得能够实现小规模数量基站的前提下高频谱的信息传输。其次,大规模 MIMO抗干扰性能强,这是由于其能够将波束进行集中。再次,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发射功率,提高发射效率。 2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我国对大规模MIMO 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信道模、信道容量以及传输技术等方面,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模型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公认的信道模型当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而且传输方案都是采用TTD系统,用户数量少于基站数量使得导频数和用户数呈现出线性增长的关系。除此之外采用矩阵运算等非常复杂的运算技术来进行信号检测和信息编码。因此,我国要充分挖掘MIMO 技术的内在优势,结合实际来对通信信道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频谱效率、无线传输 方法 、合资源调配方法等方面应当进行更多的有效分析和研究。 (二)全双工技术 所谓全双工技术就是指信息的同时传输和同频率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由于无线网络通信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传输终端和接受终端存在一种固有的信号自干扰。全双工计划苏能够充分的提高频率利用率,以实现多频率的信息的信息传输,从而改变了一般通信系统不能够实现同频率和双向传输的技术现状,因此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这种技术应用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实现无线频谱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当前5G无线通信系统由于接受信号的终端和发射信号的终端频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其产生自干扰的现象比较突出,是5G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此,全双工技术在5G无线通信系统内有效的应用使得信号自干扰的问题能够通过相互抵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模拟端干扰抵消、对已知的干扰信号的数字端干扰抵消等各种新的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极大多数信号之间的自干扰现象都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抵消。 (三)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 5G无线通信通信系统不仅包括无线传输技术,而且也包括后续演化的无线接入技术,因此,5G网络系统就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4G,LTE,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以及wireless fidelity等技术共同组成的通信系统,在系统内部,宏站和小站共同存在,例如,Micro,Pico,Relay以及Femot等多层覆盖的异构网络。在异构网络内部,运营商和用户共同部署基站,而用户部署的主要是一些功率较低的小站,并且节点的类型也比较多使得网络拓扑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异构网络网络基站的密集程度较高,因此其网络节点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距离就更为接近,使得功率的效率和频谱的效率以及网络系统容量等方面比一般通信网络系统更为优良。 虽然这种技术应用于5G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节点之间比较密集使得节点之间的距离相应就比较短,这样就会造成系统内会存在同种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同频干扰的现象以及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在共享频谱之间分层干扰的现象,这种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5G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由于系统内存在着大量的用户部署的节点,使得拓扑以及干扰图样呈现出范围较大的动态变化。因此,要加强应对这种动态变化的相关技术的研究。 结束语 5G无线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建立在现有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研发的基础之上,通过5G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在未来极大的拓展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石炯.5G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06) [2]尤肖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J]中国科学,2014(05). [3]杨绿溪.面向5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15(09).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二:《试谈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 第5代移动通信(5G)是面向2020年以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愿景和需求已逐步得以确立,但相关技术发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简单介绍了5G移动通信的发展前景;概述了国内外5G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发单位和组织的学术活动;重点针对5G移动通信中富有发展前景的若干项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Massive MIMO、超密集异构网络、毫米波技术、D2D通信、全双工无线传输、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和自组织网络等。 【关键词】 5G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前言 社会的进步,使人与人、人与万物的交集越来越大,人们对通信技术的需求和更优性能的追求在当今变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在移动通信起步的伊始,还是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追求都是更快捷,更低耗,更安全。第五代移动通信为满足2020年以后的通信需求被提出,现今受到无数学人的关注。 第5代移动通信(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肩负着演进并创新现有移动通信的使命。它主要通过在当今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演进并开发新技术加以融合从而构建长期的网络社会,是新、旧无线接入技术集成后方案总称,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一、5G发展现状 移动通信界,每一代的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从最开始的愿景规划,到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商业应用直至其升级换代大致周期都是十年。每一次的周期伊始,谁能抢占技术高地,更早的谋划布局,谁就能在新一轮‘通信大洗牌’中获得领先优势。我国在5G之前的全球通信竞备中一直是落后或慢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因而在新一轮5G通信的竞备中国家是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2013年初,我国便成立了专项面对5G移动通信研究与发展的IMT-2020推进组,迅速明确了5G移动通信的愿景,技术需求,应用规划。2013年6月,国家863计划启动了5G移动通信系统先期研究一期重大项目。令人振奋的是2016年伊始,我国正式启动5G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通信业同国际同步的一个重要信号。 同样2013年以来,欧盟、韩国等国家与地区也成立相关组织并启动了针对5G的相关重大的科研计划[1]:1)METIS是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的一部分,项目研究组由爱立信、法国电信及欧洲部分学术机构共29个成员组成,旨在5G的愿景规划,技术研究等。2)5G PPP是由政府(欧盟)出资管理项目吸引民间企业与组织参加,其机制类似于我国的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发展800个成员,包括ICT的各个领域。3)5G Forum是由韩国发起的5G组织,成员涵盖政府,产业,运营商和高校,主要愿景是引领和推进全球5G技术。 二、5G关键技术 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势头来看,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确立仍需要进一步的考量和市场实际需求的检验。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哪种技术能更好的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能够在各项技术中脱颖而出,现阶段仍然不能明确的确立。但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需求和对未来5G移动通信的一些展望,不难从诸多技术中 总结 出几项富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关键性技术[1]。 2.1 Massive 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其实在5G之前的通信系统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应用,可以说它是一种作为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但因天线占据空间问题、实现复杂度大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导致现有MIMO技术应用中的收发装置所配置的天线数量偏少。但在Massive MIMO中,将会对基站配置数目相当大的天线,将把现阶段的天线数量提升一到两个数量级。它所带来的巨大的容量和可靠性吸引了大量通信研究人员的眼球,彰显了该技术的优越性。 它的应用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1)较于以往的多入多出系统,Massive MIMO可以加大对空间维度资源的利用,为系统提供更多的空间自由度。2)因其系统架构的优越性,可以做到降干扰、提升功率效率等。 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因缺乏大量理论建模、实测建模方面工作的支撑,当前没有认可度较高的信道模型。2)在获取信道信息时的开销要依靠信道互易性来降低,但是当前的假定方案中使用比较多的是TDD系统,且用户均为单天线,与基站天线数量相比明显不足,当用户数量增加时则会致使导频数量线性增加,冗余数据剧增。3)当前Massive MIMO面对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导频污染。 Massive MIMO在5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被寄予厚望,它将是5G区别以往移动通信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 2.2 超密集异构网络 应5G网络发展朝着多元、综合、智能等方向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流的爆炸式增长将逐步彰显出来,减小小区半径、增加低功率节点数等举措将成为满足5G发展需求并支持愿景中提到的网络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之一。超密集组网的组建将承担5G网络数据流量提高的重任。未来无线网络中,在宏站覆盖范围内,无线传输技术中的各种低功率的节点密度将会是现有密度5-15倍,站点间的距离将缩小到10米以内,站点与激活用户甚至能够做到一对一的服务,从而形成超密集异构网络[2]。超密集异构组网中,网络的密集化的构造拉近了节点与终端的距离,从而使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加以提升,并且可以让系统容量得到巨幅提升。 2.3毫米波技术 在5G网络中,与即将面对的巨大的业务需求相冲突的是传统移动通信频谱资源已趋于饱和。如何将移动通信系统部署在6GHz以上的毫米波频段正成为业界广泛研究的课题。相比于传统移动通信频谱的昂贵授权费,MMW频段中包含若干免费频段,这使得其使用成本可能会降低。MMW频谱资源极为丰富可以寻找到带宽为数百兆甚至数千兆的连续频谱,连续频谱部署在降低部署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频谱的使用率[3]。 2.4 D2D通信 在未来5G网络中,无论是网络的容量还是对频谱资源的利用率上都将会得到很大空间的提升,丰富的信道模式以及出色的用户体验也将成为5G重要的研发着力点。D2D通信具有潜在的提升系统性能,增强用户体验,减轻基站压力,提高频谱利用率等前景,因而它也是未来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D2D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架构下的近距离数据直接传输技术。用户之间使用的智能终端可以在不经基站转发的情况下直接传输会话数据,且相关的控制信号仍由蜂窝网络负责。这种新型传输技术让终端可以借助D2D在网络覆盖盲区实现端到端甚至接入蜂窝网络,从而实现通信功能。 2.5全双工无线传输 全双工无线传输是区别于以往同一时段或同一频率下只能单向传输的一种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双向同时段、同频传输的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在提升频谱利用率上彰显出其优越性,它能够使频谱资源的利用趋于灵活化。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为5G系统挖掘无线频谱资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使其成为5G移动通信研究的又一个 热点 技术。 同样,在全双工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上也有很多阻力因素:同频、同时段的传输,在接收端和发射端的直接功率差异是非常大的,会产生严重自干扰。而且全双工技术在同其他5G技术融合利用时,特别是在Massive MIMO条件下的性能差异现在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4]。 2.6软件定义网络(SDN)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SDN技术是源于Internet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思路是将网络控制功能从设备上剥离,统一交由中心控制器加以控制,从而实现控、转分离,使控制趋于灵活化,设备简单化。 同时在考虑网络运营商的运维实际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体系NFV,该体系利用IT技术及其平台将网元功能虚拟化,根据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在VNF(Virtual Network Feature)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功能块连接与编排。NFV的核心所在即降低网络逻辑功能块和物理硬件模块的相互依赖,提高重用,利用软件编程实现虚拟化的网络功能,并将多种网元硬件归于标准化,从而实现软件的灵活加载,大幅度降低基础设备硬件成本。 2.7自组织网络 运营商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的部署和基站的维护等都需要大量人工去一线维护,这种依赖人力的方式提供的服务低效、高昂等弊端一直深受用户诟病。因此,为了解决网络部署、优化的复杂性问题,降低运维成本相对总收入的比例,便有了自组织网络的概念。 SON的应用将会为无线接入技术带来巨大的便利,如实现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自我融合配置,网络故障自我愈合,多种网络协同优化等等。但当前在技术的完备上也存在一系列挑战:不支持多网络之间的协调,邻区关系因低功率节点的随机部署和复杂化需发展新的自动邻区关系技术等。 三、小结 5G移动通信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承载者,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完成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的诸多憧憬上被寄予厚望。本文概述了当前5G几项富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性技术,结合5G一系列的发展背景和人们多方面的通信需求,对几项关键技术的利弊加以剖析。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几年5G的支撑性技术将被确立,其关键技术的实验、标准的制定以及商业化的应用也将逐步展开。 参 考 文 献 [1]赵国峰,陈婧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DOI:10.3979/j.issn.1673-825X.2015.04.003 [2] Kela,P. Turkka,J. Costa,M. Borderless Mobility in 5G Outdoor Ultra-Dense Networks[J],Access, IEEE(Volume:3),2015.08,pages1462-1476. [3] JungSook Bae, Yong Seouk Choi,Architec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mWave Based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C],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vergence(ICTC),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4.10,pages847-851. [4] Wang,X.Huang,H.Hwang,T. On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in A Large Scale Wireless Network[J], IEEE EARLY ACCESS ARTICLES, 2015.10. 5g通信技术论文篇三:《试论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 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历数次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速度慢、质量差、安全性小、业务量低的1G通信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低智能的2G无线通信技术,再到近年来的频谱利用率较低的3G网络,和现在的前三代无可比拟的4G无线通信技术,可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啊!5G无线通信工程技术作为当代最具前景的技术,将可以满足人们近期的对移动无线技术的需求。 1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前面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充分利用无线互联网网络。这项技术是最近才在国际通信工程大会上被优点提出的,他将会是一项较为完美的、完善的无线通信技术,他将可能会将纳米技术运用到这种将会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的无线互联网网络工程中,运用纳米技术更好的做好防护工作,保护使用者的一切信息。在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融合之前所有通信工程的优点,他将会是更为灵活与方便的核心网站,在运营过程中将会减少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速度更快。若是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将会被立刻发现且能很好的保护个人信息起到保护作用。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有很多优点,不仅融会贯通了在它之前所有通信技术的长处而且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是个更加灵活的网络核心平台,也会就有更加激烈的竞争力。在这项网络技术中将会为人类提供更加优秀、比其他平台更优惠的价位,更接近人类生活的服务。它的覆盖面要比现如今的3G、4G的更为广阔,有利于用户更快更好的体验,智能化的服务与网络快速推进进程的核心化的全球无缝隙的连接。为了使人类体验到更优惠的、更先进化的、具有多样性的、保障人类通信质量的服务,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无限博频率接受更大的挑战,充分利用现在国家领导人为我们提供的宽松的网络平台,让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2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相关技术优点与特点 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也就是指第五代移动网络通用技术,它与前几代通信技术有些许不同之处,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了别的技术的许多优点更为特别的是将现有的无限技术接入其中,它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实现“天人合一”达到真正的融合。它的体型会更加的小巧,便于我们随时随地安装。现如今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已经被提上日程,成为了全球相关移动通信讨论热议的话题,互联网公司在争先恐后的提高与改善自身的通信设备,加快创新的步伐,想要在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现在让我么一起来探讨一下他可能具有哪些其他通信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与特点: (1)全新的设计理念:在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是所有通信工程中的龙头老大,它设计的着重点是室内无限的覆盖面与覆盖能力,这与之前的通信工程的最根本的设计理念都不同。 (2)较高的频率利用率: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将会使用较高频率的赫兹,而且会被广泛的使用在生活中但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还较为低下,达不到这样的层次,所以我们必须先提高我们的科学技术,才能跟上通信技术更新的步伐。 (3)耗能、成本投入量较低:之前我们所使用的通信工程技术都是较为简单的将物理层面的知识营运的网络中,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够将环保的理念运用到通信工程中,都是一些较为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需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低耗能、高质量的通信技术将是未来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我们必须学会适时的对相应状况作出调整。 (4)优点: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作为未来世界通信技术的主力,在不久将会得到实质性的开展,他将大大的提高我们的上网速度,将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较其他之前的通信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安全性也会得到保障不会出现个人信息外漏的现象,总而言之它的各个方面将都会得到改善,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模样,它具有较大的灵活程度可以适时更具客户的需求做出合理的调整,它的优点相信不久我们就会有切身的感受. 3小结 随着现代的快速进步,移动无线通讯技术也紧随时代的进步,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革,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在通信技术领域这一块我们也不愿屈居人后,必须加快通信技术改革与创新的脚步,满足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尽快的、更好的发展5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才能在未来的通信技术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1.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的论文三篇1000字 2.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论文1000字 5.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6. 通信学术论文范文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量子通信技术 【摘要】量子通信作为既新鲜又古老的话题,它具有严格的信息传输特性,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通信领域和官方机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量子,对量子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对量子信息进行研究是将量子力学作为研究基础,根据量子并行、纠缠以及不可克隆特性,探索量子编码、计算、传输的可能性,以新途径、思路、概念打破原有的芯片极限。从本质来说:量子信息是在量子物理观念上引发的效应。它的优势完全来源于量子并行,量子纠缠中的相干叠加为量子通讯提供了依据,量子密码更多的取决于波包塌缩。理论上,量子通信能够实现通信过程,最初是通过光纤实现的,由于光纤会受到自身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实现远距离通信,所以不利于全球化。到1993年,隐形传输方式被提出,通过创建脱离实物的量子通信,用量子态进行信息传输,这就是原则上不能破译的技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环境噪声影响,量子纠缠会随着传输距离的拉长效果变差。 一、量子通信技术 (一)量子通信定义 到目前为止,量子通信依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从物力角度来看,它可以被理解为物力权限下,通过量子效应进行性能较高的通信;从信息学来看,量子通信是在量子力学原理以及量子隐形传输中的特有属性,或者利用量子测量完成信息传输的过程。 从量子基本理论来看,量子态是质子、中子、原子等粒子的具体状态,可以代表粒子旋转、能量、磁场和物理特性,它包含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点。量子纠缠是来源一致的一对微观粒子在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关系,同时这也是通过量子进行密码传递的基础。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作为力学基本原理,是同一时刻用相同精度对量子动量以及位置的测量,但是只能精确测定其中的一样结果。 (二)量子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素来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征,它的过程就是量子力学原理的展现。从最典型的通信系统来说具体包含:量子态、量子测量容器与通道,拥有量子效应的有:原子、电子、光子等,它们都可以作为量子通信的信号。在这过程中,由于光信号拥有一定的传输性,所以常说的量子通信都是量子光通信。分发单光子作为实施量子通信空间的依据,利用空间技术能够实现空间量子的全球化通信,并且克服空间链路造成的距离局限。 利用纠缠量子中的隐形量子传输技术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的核心,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由两个光子构成纠缠光子,不管它们在宇宙中距离多远,都不能分割状态。如果只是单独测量一个光子情况,可能会得到完全随机的测量结果;如果利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进行测量,只要测量一个光子状态,纵使它已经发生变化,另一个光子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也就是塌缩。根据这一研究成果,Alice利用随机比特,随机转换已有的量子传输状态,在多次传输中,接受者利用量子信道接收;在对每个光子进行测量时,同时也随机改变了自己的基,一旦两人的基一样,一对互补随机数也就产生。如果此时窃听者窃听,就会破坏纠缠光子对,Alice与Bob也就发觉,所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是安全的。 (三)量子密码技术 从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窃听不可能得到有效信息,与此同时,窃听量子信号也将会留下痕迹,让通信方察觉。密码技术通过这一原理判别是否存在有人窃取密码信息,保障密码安全。而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则来源于偏振,在任意时刻,光子的偏振方向都拥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需要在纠缠光子间分设偏振片。如果光子偏振片与偏振方向夹角较小时,通过滤光器偏振的几率很大,反之偏小。尤其是夹角为90度时,概率为0;夹角为45度时,概率是0.5,夹角是0度时,概率就是1;然后利用公开渠道告诉对方旋转方式,将检测到的光子标记为1,没有检测到的填写0,而双方都能记录的二进制数列就是密码。对于半路监听的情况,在设置偏振片的同时,偏振方向的改变,这样就会让接受者与发送者数列出现差距。 (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从典型的数字通信来说:对信息逐比特,并且完全加密保护,这才是实质上的安全通信。但是它不能完全保障信息安全,在长度有限的密文理论中,经不住穷举法影响。同时,伪随机码的周期性,在重复使用密钥时,理论上能够被解码,只是周期越长,解码破译难度就会越大。如果将长度有限的随机码视为密钥,长期使用虽然也会具有周期特征,但是不能确保安全性。 从传统的通信保密系统来看,使用的是线路加密与终端加密整合的方式对其保护。电话保密网,是在话音终端上利用信息通信进行加密保护,而工作密钥则是伪随机码。 二、量子通信应用与发展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不需要传统信道,量子密码安全性很高,一般不能被破译,线路时延接近0,所以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目前,量子通信已经引起很多军方和国家政府的关注。因为它能建立起无法破译的系统,所以一直是日本、欧盟、美国科研机构发展与研究的内容。 在城域通信分发与生成系统中,通过互联量子路由器,不仅能为任意量子密码机构成量子密码,还能为成对通信保密机利用,它既能用于逐比特加密,也能非实时应用。在严格的专网安全通信中,通过以量子分发系统和密钥为支撑,在城域范畴,任何两个用户都能实现逐比特密钥量子加密通信,最后形成安全性有保障的通信系统。在广域高的通信网络中,受传输信道中的长度限制,它不可能直接创建出广域的通信网络。如果分段利用量子密钥进行实时加密,就能形成安全级别较高的广域通信。它的缺点是,不能全程端与端的加密,加密节点信息需要落地,所以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随着空间光信道量子通信的成熟,在天基平台建立好后,就能实施范围覆盖,从而拓展量子信道传输。在这过程中,一旦量子中继与存储取得突破,就能进一步拉长量子信道的输送距离,并且运用到更宽的领域。例如:在�潜安全系统中,深海潜艇与岸基指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只有运用甚长波进行系统通信,才能实现几百米水下通信,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加密方式,很难保障安全性,而利用量子隐形和存储将成为开辟潜通的新途径。 三、结束语 量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现代科学与物理学的进步标志之一,它对人类发展以及科学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通信技术,整合国内外发展经验,从各方面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启建,金鑫,徐晓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5):491-497. [2]徐兵杰,刘文林,毛钧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J].通信技术,2014(5):463-468. [3]刘阳,缪蔚,殷浩等.通信保密技术的革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 7(5):459-465. 看了“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关于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5.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作战保障研究论文

论述高技术战争的特点综合最近几年来爆发的几场局部高技术战争来看,高技术战争的特点主要如下:一、战争可控性强。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有的政治家都希望战争按自己的设计进行,但以往的战争缺乏可控性。往往是战争机器一运转,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战争的进程和规模难以控制。而高技术武器装备则是杀伤破坏力可以被有效控制战争手段,使战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成为实现政治家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高技术战争的可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能有效控制打击目的: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精确打击逐渐取代“地毯式”的狂轰滥炸成为战争的最主要打击方式。依靠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命中精度,以前需要多次轰炸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现在只要一两次的攻击就可以达到目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波及周边非军事目标。2、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高技术战争情况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精度高、威力大、作战交通倍增,为了完成一个作战任务无需再像以往那样投入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可以有效的控制战争规模;另一方面,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命中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战争中殃及非打击目标,可以有效避免战火外延和战争升级。3、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由于作战兵器侦察范围广,打击距离远,高技术战争不再像以往战争那样,从战场的前沿到纵深逐次进行,高技术武器已经能够通过对纵深重要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这样也就避免了战争久拖不决,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使战争能按计划如期结束。二、战场空间广阔 就战场的空间形态而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广泛使用,极大的扩展了战场空间,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呈现出高立体、大纵深的特点,作战空间空前增大。这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从区域战场向全球战场延伸: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射程和航程增大,武器装备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空前提高,洲际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上万公里,美国的B1、B2,前苏联的图160等型号的战略轰炸机,稻种都达到一万公里以上,军队了远程打击能力。虽然一场局部战争交战双方的实际接触面积很小,但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战场的一部分。2、从空中战场向太空战场延伸: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从此打开了空战的大门。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不造卫星,人类又开始把战争的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太空。在数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军事卫星已经发挥了巨大威力。目前,太空已经成为军事争夺最激烈的领域,军事强国都把控制太空看作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必要条件。美国和俄罗斯更是成立了独立的太空部队:天军。3、从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随着各种电子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电子战场开始走上战争的舞台。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设备进行的电磁领域的斗争,它以电子侦察和反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电子摧毁和反摧毁为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通信中断、指挥瘫痪、武器失摈、雷达致盲、最终推动作战能力,它是现代战场上夺取胜利的神经中枢。三、系统对抗突出 军事对抗从来就是一种系统对抗。在高技术战争中,这种对抗表现得更加突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武器系统“一矛一盾”相互制约的状况已经被“多矛多盾”相互制约的新特点所代替。武器战斗交通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其战斗部的杀伤威力,而且还取决于构成点头体系的情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动系统、防护系统等各个子系统的共同作用。整个作战体系的作战效能不再是各个作战系统效能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各的倍增关系,特别表现为几个关键性系统的效能之乘积。从武器装备方面说,任何一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如果没有其它武器装备的配合,无论它技术多先进,都无法完成作战任务。从作战方面说,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的广泛应用,各个战场、军事力量不现形是单一作战,以多军种、多空间一体为特征的联合作战飞跃上战争舞台,单兵种决定战争胜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头了,只有依靠各军兵种和各种武器系统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获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四、作战样式多样化 历史表明,技术决定战术,有什么样的军事技术,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战方式,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变革必然推动作战样式的变化。高技术战争中,随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导弹袭击式的精确战、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战、破坏结构式的瘫痪战、非致命式的软杀战、指挥控制式的信息战、陆海空天电一体式的全维战,此外,还有环境战、太空战、心理战等。五、指挥控制自动化 二战后,由于武器装备构造日益复杂,参战军兵种不断增加,战场日益扩大,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军事信息量空前增大,作战指挥难度不断增大,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对多种作战力量、多种作战方式实施有效指挥,发挥整体威力,没有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手段,很难完成作战任务。在这样的要求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侦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建立,把军队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联为一体,使军队自动化得以建立。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C4ISR系统。六、作战消耗巨大 从作战保障角度看,高技术战争呈现出消耗巨大的特点,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武器装备费用上升:由于武器装备日益向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件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往集中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研制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因此研究生产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费用和购置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投入明显增加。如M1坦克为200万美元/辆、“爱国者”导弹为110万美元/枚、F15战斗机为5040万美元/架……2、人员培训费用增加: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操纵使用、维护保养、灵活运用和作战协同等方面日益复杂,需要高素质的军人来驾驭。正因如此,现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军队人才的培养,使军队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3、战场物资消耗增多:高技术战争也是高能耗战争,纵观二战后的几次局部战争,随着战争的高技术性日愈明显,其消耗也日益增多。以单兵每天平均消耗物资为例,二战时是20公斤,越南战争时是90公斤,海湾战争时已经达到200公斤。 战场消耗巨大这一特点说明,高技术战争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后盾的。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军队的现代化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难以支撑高技术战争。 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必需从现在开始,在教育、经济等各方面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为赢得战争作好准备。

要多少字的?有多急?

高技术条件与人民战争人民战争作为一种战争组织形式,其作用大小与军事技术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人民战争从来不是与低技术相对应的概念。过去,我们之所以依靠人民战争以弱胜强,以劣胜优,是因为人民战争所代表的正义性与整体力量造就了消灭敌人的汪洋大海,今天,人民战争与高技术相结合,我们将更加如虎添翼,无往而不胜。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正义与否仍然对战争具有重要制约作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决定着战争的性质和前途。只有反映历史进步、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才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从而为赢得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正义性是人民战争的根本特征。高技术虽然可以改变战争的技术形态,但改变不了战争的政治属性,战争正义与否仍然对战争具有重要制约作用。我们未来可能进行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我们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政治条件。高技术并不能改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每当新式武器登上战争舞台时,“唯武器论”就会喧嚣一时。然而,战争实践反复证明,武器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高技术条件下,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有了很大提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是,高技术战争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与武器关系的基本原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在高技术战争中,高技术武器无论如何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也不可能代替人的觉悟、勇敢、智慧和才能,不可能代替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技术局部战争所具有的激烈性、残酷性,对人的体魄、意志、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透明化了”的战场决策系统,战争指挥者的战略决策能力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高技术战争中人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显得更加重要。高技术为人民战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1、高技术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援战争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技术条件下,一场局部战争会牵动国际社会,牵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斗争联系更加紧密,高技术的军民兼容性使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人民群众不仅可以直接参与战争,而且可以在多个领域、利用多种方式间接支持战争。2、高技术为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提供了新的作战空间。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行动遍及陆、海、空、天、电等领域,具有全纵深、全方位的多维立体性质。战争直接交战空间缩小,相关空间扩大,前方与后方界限趋于模糊。主战场可能只有数万平方公里,但相关作战空间至少可达上百万平方公里。未来战争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和范围来准备和展开。3、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更有赖于平时的战争能量积聚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高技术战争强度高、节奏快、消耗大,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人民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我国不仅有辽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更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强大的国防力量、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可观的科技实力。在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领导方式、组织形式及其广泛的群众性等特有优势,把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使国家的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的实力,是我们特有的优势。坚持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是我们必然的战略选择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抵御外来侵略、赖以克敌制胜的基本战略思想,我国的国情军情决定了人民战争是我们必然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战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打赢现代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必须做到高技术与人民战争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把人民战争这一“传家宝”变成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撒手锏”。1、要把人民战争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要不断提高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要把培养和使用高素质人才作为实现人民战争与科学技术结合的关键,把科学技术渗透到人民战争的各个环节。2、要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与时俱进是人民战争思想的本质要求。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眼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永葆人民战争思想的生机与活力。3、要在完善人民战争国防体系的同时,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在现代战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的情况下,要实现各种力量的综合效应,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战争的国防体系,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

浅议后现代战争理论与我国军事技术变革发展趋势摘 要:高技术应用于战争使得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和毁灭性空前强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的回归,新的战争方式——后现代战争成为在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择。面对信息化军事革命和社会变革,我国应当在展开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同时,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积极研究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取得后发优势。[著者文摘]关键词:后现代战争 机械化 信息化 复合 策略分类号: E251[著者标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10)01-0098-05栏目信息:军事理论研究一、后现代战争产生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早在 3000-4000年前,当机械性的杀戮和人类心理空前融 合在一起时,战争便成为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 独特现象而存在了。无论是早期的冷兵器战争还是 近代热兵器战争、半信息化战争,都使人类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到军事领域, 更是将战争从可以忍受的苦难变为致命的危机。此 外,目前人类社会还面临着来 自气候变迁、环境恶化 带来的自然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挑战、核扩散带 来的科技挑战、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挑战等种 种问题 。 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性因素 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人的主体性被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化、制 度化、工具化。然而 ,科技的发达程度及其带来的社 会变化远远超过了社会制度的发展速度和人类道德 情感的承受能力,在积累性的改革面前,这种趋势更 加明显。因此,人类往往会用传统甚至过时的方式来 思考社会现实,在不相宜的现存社会制度中适应新 的变革。现代社会军事领域的时代烙印体现在“技术 至上论”思潮中,高科技被大量运用于战争 ,武器不 仅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甚至出现了不顾后果 盲目炫耀性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现象。随着近现代以 来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 代,战争所消耗的能量、资源、经济代价不断上升,高 技术武器的负面效应也不断增强。现代武器系统在 提高命中率和杀伤率的同时,同样具有低生产率和 高损毁率,在开战后进行生产很难满足战争需要。尽 管二战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 目前没有哪个国 家经济发达程度达到二战初的百倍以上,武器装备 的研发、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却在成百倍的增长,战争 中武器更换的经济代价也更高昂了,即使是经济高 度发达国家,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所有的常 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国仍旧保持着核威慑 的力量,然而,随着常规军事力量的政治有效性严重 削弱,局部、短时的军事胜利已经很难转化为长期、 稳定的政治胜利。 与此同时,新世纪的国际军事安全形势也出现 了新的特点。首先,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 和,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利益互相牵制,虽然不同 形态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此起彼伏,但在可以 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联 合国在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的调解上扮演的角色日 益重要;其次,战争形式、作战手段、作战力量之间的 势力强弱在信息化军事变革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变 化。信息化军事变革从萌芽至今不过 20多年就以摧 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字 化部队和战场建设已初见成效,数字化平台、C4ISR 系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军队行动的中枢 神经。从现在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 ,可以预见在本世纪中叶,各国将相继完成新军事变革。军事从属于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军事变革却不完全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此次军事变革与以往的军事变革一样,一方面,政治上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军事变革具有不可逆性。社会改革有时会出现复辟 ,而军事变革不会倒退,一旦发起就会逐步普及和推进,将变革进行到底。这次变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由于军事变革中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通用性,在此次变革中军民界限更加模糊,可以说是社会技术发展变革带动下的军事变革 ,二者相互交叉 ,互相推进。同时由于各国国情军情的差异,变革的程度和军事实力变化也各有差异,总的说来,同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一样,军事格局也从两极对抗走向多极化较量。然而,一些国家依仗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多极化进程表现出格外的曲折和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不同形态的战争仍旧不可避免,未来人类如何规避现代战争的风险和负面效应?在后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技术性因素的推动中国际安全局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分析新军事变革发展态势,预测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后现代战争形态的基本模型应用而生。 二、后现代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启蒙主义思维角度出发推动人类创造性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带来的负面作用。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其为人类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益也在逐渐递减,作为一种社会变迁趋势,后现代社会充分体现了人本原性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强调应该由实用理性主导理论理性;后现代精神则不仅关心物质的获取和财富的创造,更加关注物质的终极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样,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后现代战争中人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回归,依靠纯粹的军事行动来解决争端是缺乏理性的做法反对以无生命的物质来扼杀有生命的人,武器(特别是高科技武器)只是作为显示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物质载体,战争场所将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场所隔绝开来,转移到虚拟网络空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太空轨道等不影响人类活动的场所。通过智能动力技术、智能侦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保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作战双方转变为依靠无人化技术的远程控制作战装备,人将彻底从战争的正面对抗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战争,改变作战理念,发现新的战争方式 ,将是人类在迈入后现代社会后对战争新的诠释。充分应用技术、伦理、法律、道德规范等手段将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小化,以达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是后现代战争的根本内涵和意义所在。后现代战争是对现代战争的扬弃和发展,除了信息化这一技术标志外,还具有新的特点。 1.以经济为主的政策导向 从古至今 ,战争都是通过掠夺和破坏等极端手段牟取利益的活动。随着各国在经济上的交往 日益密切,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出现了合作博弈的特点。除了实质上的正面交锋,各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比拼“硬实力”的正面军事对抗外,更常见的是比拼“软实力”经济能力的对抗,这种趋势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加明显。可以预见,后现代战争的政策导向由传统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掠夺资源和市场为主要 目标转化为迫使敌方服从己方意志,接受利益输送条件为目标。 2.战争指导思想改变牵引作战构成要素改变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摧毁、消灭敌对势力逐渐发展为打击、使对方服从以占有资源或达成某种经济政治目的为主,后现代战争的主要方式是威慑和技术打击 ,由此决定了战争形式的改变。后现代战争更加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相适应,武器装备的种类和特点也将发生变化,后现代武器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长久利益。目前少数国家已经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如英国已于 2006年开始投入研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少的“绿色武器”。同样,区别于传统的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将人的正常生活与战争隔离开来,作战的场地将由城市转到虚拟网络、人迹罕至的荒漠,深海,乃至太空,信息技术、无人化远程控制系统、智能技术将成为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战争逐渐进入军事竞技时代 ,作战活动将越来越隐形化,作战对象也将逐渐由歼灭人员为主转变为重点摧毁敌方武器系统。 3.人的本原性主体地位得以回归 后现代战争将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可以预见,在实现信息化军事变革后,随着社会形态向后现代社会发展,战争将更加注重人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战争将进一步实现作战平台无人化、攻击目标非人化 ,战争中伤害人类的道德、伦理风险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无人智能化作战工具、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控制系统,打一场后现代战争,所需的资金将成百倍增加,为了把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 ,后现代战争需要更加高昂的经济投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机械化战争极大缩减,在后现代战争中,针对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都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一局面的形成大致有两种途径 :一是大多数国家普遍拥有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由差异产生的优越性消失了,出现“竞争均衡”的局面,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二是少数因为拥有而占优势的国家基于对人类普遍利益的考虑主动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一贯坚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不对有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国际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所有的有核国家都遵守这一原则,那么人类远离核武器带来的灾难将更快成为现实。另一种可能是,现代军事技术正面临着一个后核武器的全新发展阶段 ,武器的效能不再由打击能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更多取决于武器的准确度、可控性和军队快速反应力等信息参数。在军事行动中,信息技术对抗的效费比明显优于核武器对抗的效费比,各国更可能基于经济因素放弃使用核武器。 4.后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化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器装备信息化逐渐成为后现代战争形态的技术基础,各作战要素则通过信息化网络和虚拟指挥控制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未来战场空间的延伸 ,争夺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空权成为各国未来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争夺空间战略优势的竞赛已经在各军事强国之间打响。美国2次修改了 1996年提出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到 2015年前后要拥有太空绝对优势,俄罗斯也加强了空间作战武器系统的建设,后现代战争形态将逐渐浮出水面。当然,战争形态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发展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军事发展不均衡,人类社会完全进入后现代战争形态的进程还很漫长。实现信息化变革的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将更加具有后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与后现代战争交错进行的推进状态将持续很长一 个时期。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争取战略主 动权,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 撑 ,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 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 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 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为了夺取 21世纪战略主 动权,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将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 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按 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后现 代战争是在现代战争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从人类发 展的角度和现代战争的趋势来看,后现代战争将成 为在未能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 择,信息化和高技术的发展将为后现代战争及早到 来提供现实可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应当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政治领域的发展 ,扬长避 短 ,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 ,在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 同时进行后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密切关注世界军事 技术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世界后现代战争理论及实 践态势,夺取未来战争战略主动权,积极推进和谐世 界建设进程。 1.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 我国目前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 水平特别是军事经济水平都处于追赶地位,因此,研 究并总结近代以来中外非对称作战的规律,指导我 国未来的军事战略需求,深化统一战线、游击战等传 统作战理论,寻求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合作伙伴,发展 非对称作战相应的武器装备,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无疑是发展时期的最佳选择。 理论指导实践。根据作战需求更新理论内涵,大 力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是新形势下理论发展的重 要内容。非对称作战在我国早已有之,中国特色的军 事思想和作战原则充分体现了东方式的智慧和辨证 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最早灵活应用的 “游击战”就是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方式 ,通过在战斗 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发展成为了系统的作战理论 律规范。对内外网络之间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一方 面采取技术监控、附加控制系统等方式防止信息泄 露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系统岗位 的技术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从源头 上防止非技术性泄密。 四是内外兼顾。信息化战争是全维的战争,往往 在短期内迅速爆发,耗费巨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 拼。除了建立完善的经济保障体系之外,更要搞好军 民一体化建设,在和平时期同样不能忽视国防动员 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应对战争 的外部保障,对一国在战时能否取得国际援助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和平时期更加需要积累国际资源,寻 求合作伙伴,以便在战时可以获得外来援助和补充 , 度过难关 。 3.着眼长远:发展后现代战争理论,建设和谐世界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战争刺激了军事技术 变革的发生,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时期恰恰是民 族国家的观念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时期。经过几千年 的变革,多数民族国家内部基本达成了利益共享、和 平发展的共识。人类社会目前正逐步向后现代社会 发展,可以推断,全球化的加速将使得后现代社会中 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与此同时国际规则将更具约 束力,国家主权将更加趋向让渡于国际社会,国际立 法则充分体现了民主、多样的特点,并在平等的基础 上顾全所有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公民社会逐渐形 成和国际立法的完善,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国家强权的社会,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国际动态分权的 社会。在彻底消除战争的过渡时期,迫切需要再次扩 大我们的道德想象,共同努力,通过一个更加平等、 有效的国际联盟,制定全球立法保障,来解决各国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冲突。虽然战争已经渗透到人类的 文化、制度甚至心理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是国际体系 公认的以牺牲一国利益来满足另一国崛起需求的正常调整方式,历史上所有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 短期内完全消失,但是作为一个全新法制世界的开端和一种新的尝试,人类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 更好的改变。从长远看 ,改变国际规则,遏制战争对 中小国家来说相当有利,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获益甚少;对大国来说,遏制战争也有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 强盛,因为大国之间的战争更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大战。 据统计,二战以来,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由国际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干预或调解的程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武装冲突和争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也不能忽视某些国家利用国际组织维和的名义来推行霸权主义, 在推进世界发展和和平进程中,大国负有天然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常任理事国,促进联合国体制完善和国际立法建设,推进建立国际安全战略观是我国应尽的义务。我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的理念更是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统一于全球文明的浪潮中,反映了人类社会远离战争,实现世界经济、文明繁荣的共同诉求,并且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未来我国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除了坚持建立和谐世界,更要未雨绸缪 ,积极研究后现代化理论,打破“地缘政治”的局限,推进后现代世界安全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JJn]格温·戴尔.战争【M】.李霄龙 ,吕志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3. 【2】【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5:107. 【33】高红卫.陶春.后现代战争与世界新秩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3,196. 【4]【美]David S Alberts.Rechard E Hayes.信息时代军事变革与 指挥控制 【M】.郁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29.135. 【5】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际【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6. 【6]费肖竣.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4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344. 【8】戴清明.把握历史方位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创新叨. 中国军事科学,2007,(1). 【9】付慧军.岳胜军.信息时代的国防政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1 o]曹新元.高技术发展对新军事变革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 南大学,2004:13—14. 【l1】天鹰.美军忧虑解放军的非对称作战【J】_舰载武器,2005,(8).

反恐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干死美国丫的!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纷纭复杂的国际因素、地域因素、历史因素和愈演愈烈的民族冲突等诸多错综原因,国际恐怖主义有日益抬头泛滥的不良趋势,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都已经遭遇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挑战与袭击,而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也已经开始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甚至夸张一点危言耸听地说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崇尚血腥暴力的恐怖主义可谓气焰嚣张、来势汹汹。我们的政府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恐怖主义的来袭就日益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政治任务。笔者愚钝,才疏学浅,浅薄地认为根治恐怖主义有治标与治本之策,分析如下: 治标之策,即传统的“头痛医痛,脚痛医脚”之术,哪里出事了,就往哪里增派重兵把守和武力弹劾,甚至以国家的名义发动一场反恐战争。自从9、11事件爆发之后,无论是美国的布什政府、还是俄罗斯的普金政府,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实际收效并不算好,可谓事倍功半。伊拉克、阿富汗和车臣持续不断的动荡冲突和暴力流血就是这方面不算成功的反面案例。中国政府决不应该过分迷信武力解决之唯一方案,步美国和俄罗斯的后尘,重蹈其反恐之覆辙。 治本之策,把恐怖主义的源头堵死和切断,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国际上发生的事实证明,单纯依靠武力并不能彻底有效地根除恐怖主义的渊源,必须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笔者窃以为,我们的政府应该及时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及时地化解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缓和各种类型的官民矛盾,在执政理念上遵循仁慈与公义的博爱精神,善待百姓,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群众(其中应该包括持不同政治见解的公共知识分子),只孤立一小撮死心塌地的分裂主义分子。政府的反恐机构应该考虑在恐怖主义犯罪团伙之中安插卧底,搜集情报,内部感化之、瓦解之、分裂之、招安之,收买之,各个击破之,分而治之,让恐怖犯罪集团内部产生内讧与纷争,从而无暇外战。笔者认为目前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集团实际上都已经蜕变成为了一个个相对彼此独立的特殊利益集团,其所谓的政治诉求只是充当蒙世人、欺世盗名、赢得博取国际上不明真相的一小撮极端势力的同情和资金援助的道德幌子和遮羞布而已。所以,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彻底切断其国际经济援助机构的一切资金来源之途径,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且不可使得其轻易获得境外不法资金的暗中支持。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境内的恐怖分子彻底地失去了资金的赞助,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犹如困兽、一事无成、束手就擒、自取灭亡。 总之,对付带有一定国际背景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执政者必须具备异常镇静与清醒的大智慧,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力的镇压,这只能奏一时之效,而不可能长治久安。我们要想与恐怖主义进行斗争,就必须积极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柔性化解一切可能引发局部震荡的社会危机,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善待民间智库类型的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充分发挥国家情治部门的专业特长,对于涉嫌从事恐怖活动的境外人士采取情报搜集与监视窃听等侦讯手段,提前破译一切可能发生的恐怖活动之预谋,在恐怖分子蠢蠢欲动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下手为强、以防患于未然。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做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反恐超限战争的思想准备,这无疑是一场极其尖锐与复杂的新型斗争,也可谓之是“看不见战线”的殊死较量,我们的政府切不可以掉以轻心,更不能抱有丝毫的麻痹大意与侥幸心理,因为行为不轨的恐怖分子都躲藏在暗处,他们正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所以,国家专门的反恐机构必须提高警惕,高度戒备、外松内紧、疏而不漏、张而不扬、严阵以待、防患未然。为了全体国民的安全与福祉,随时准备向境内外的恐怖分子的挑衅行为发起进攻与歼灭之战,以彻底消灭恐怖主义,最后衷心地祝愿中国人民万岁,世界和平万岁。(来自网上警务室)

1、关于恐怖主义的简要定义恐怖主义(Terrorism)是(主张)采用暴力手段、袭击无辜目标、制造社会恐慌,从而胁迫对手屈服、实现政治目的的思想和行动。2、恐怖主义的基本特征①具有政治目的;②采用暴力手段;③袭击无辜目标;④制造社会恐慌。3、恐怖主义的根源①历史冤仇——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②社会对立——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③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的种族根源④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的文化根源⑤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政治根源4、我国的反恐立场和行动①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②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努力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③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发挥联合国在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④反恐行动应有确凿证据和具体目标,避免伤及无辜百姓⑤反对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宗教或民族挂钩,避免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之名推行霸权主义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一、摘要: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二、关键字:1、 形势概况2、 形势走向三、正文: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650公里,水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由550多个岛、礁、滩组成。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才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四:参考文献:(一)《人民日报》(二)《军事网》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研究现状论文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它是Iw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造就了fps游戏的传奇,续作现代战争2更是横扫游戏界,创造了单机游戏战网对战的热销记录。不幸的是IW已经解散,现代战争3的未来不可预知

浅议后现代战争理论与我国军事技术变革发展趋势摘 要:高技术应用于战争使得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和毁灭性空前强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的回归,新的战争方式——后现代战争成为在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择。面对信息化军事革命和社会变革,我国应当在展开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同时,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积极研究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取得后发优势。[著者文摘]关键词:后现代战争 机械化 信息化 复合 策略分类号: E251[著者标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10)01-0098-05栏目信息:军事理论研究一、后现代战争产生的必然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早在 3000-4000年前,当机械性的杀戮和人类心理空前融 合在一起时,战争便成为一种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 独特现象而存在了。无论是早期的冷兵器战争还是 近代热兵器战争、半信息化战争,都使人类付出了巨 大的代价,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应用到军事领域, 更是将战争从可以忍受的苦难变为致命的危机。此 外,目前人类社会还面临着来 自气候变迁、环境恶化 带来的自然挑战、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挑战、核扩散带 来的科技挑战、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挑战等种 种问题 。 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性因素 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人的主体性被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化、制 度化、工具化。然而 ,科技的发达程度及其带来的社 会变化远远超过了社会制度的发展速度和人类道德 情感的承受能力,在积累性的改革面前,这种趋势更 加明显。因此,人类往往会用传统甚至过时的方式来 思考社会现实,在不相宜的现存社会制度中适应新 的变革。现代社会军事领域的时代烙印体现在“技术 至上论”思潮中,高科技被大量运用于战争 ,武器不 仅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甚至出现了不顾后果 盲目炫耀性使用高科技武器的现象。随着近现代以 来科学技术的 日新月异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换 代,战争所消耗的能量、资源、经济代价不断上升,高 技术武器的负面效应也不断增强。现代武器系统在 提高命中率和杀伤率的同时,同样具有低生产率和 高损毁率,在开战后进行生产很难满足战争需要。尽 管二战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但是 目前没有哪个国 家经济发达程度达到二战初的百倍以上,武器装备 的研发、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却在成百倍的增长,战争 中武器更换的经济代价也更高昂了,即使是经济高 度发达国家,要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武装所有的常 规军队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国仍旧保持着核威慑 的力量,然而,随着常规军事力量的政治有效性严重 削弱,局部、短时的军事胜利已经很难转化为长期、 稳定的政治胜利。 与此同时,新世纪的国际军事安全形势也出现 了新的特点。首先,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 和,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利益互相牵制,虽然不同 形态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此起彼伏,但在可以 预见的一个时期内,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联 合国在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的调解上扮演的角色日 益重要;其次,战争形式、作战手段、作战力量之间的 势力强弱在信息化军事变革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变 化。信息化军事变革从萌芽至今不过 20多年就以摧 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全球,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字 化部队和战场建设已初见成效,数字化平台、C4ISR 系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运用并成为军队行动的中枢 神经。从现在的发展计划和趋势看 ,可以预见在本世纪中叶,各国将相继完成新军事变革。军事从属于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但军事变革却不完全受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具有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此次军事变革与以往的军事变革一样,一方面,政治上的进步与落后不是军事变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军事变革具有不可逆性。社会改革有时会出现复辟 ,而军事变革不会倒退,一旦发起就会逐步普及和推进,将变革进行到底。这次变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很强的社会参与性。由于军事变革中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通用性,在此次变革中军民界限更加模糊,可以说是社会技术发展变革带动下的军事变革 ,二者相互交叉 ,互相推进。同时由于各国国情军情的差异,变革的程度和军事实力变化也各有差异,总的说来,同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一样,军事格局也从两极对抗走向多极化较量。然而,一些国家依仗自身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得多极化进程表现出格外的曲折和复杂。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不同形态的战争仍旧不可避免,未来人类如何规避现代战争的风险和负面效应?在后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技术性因素的推动中国际安全局势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分析新军事变革发展态势,预测未来战争发展方向,后现代战争形态的基本模型应用而生。 二、后现代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启蒙主义思维角度出发推动人类创造性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带来的负面作用。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其为人类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益也在逐渐递减,作为一种社会变迁趋势,后现代社会充分体现了人本原性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强调应该由实用理性主导理论理性;后现代精神则不仅关心物质的获取和财富的创造,更加关注物质的终极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样,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后现代战争中人的主体地位也将得到回归,依靠纯粹的军事行动来解决争端是缺乏理性的做法反对以无生命的物质来扼杀有生命的人,武器(特别是高科技武器)只是作为显示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的物质载体,战争场所将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场所隔绝开来,转移到虚拟网络空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太空轨道等不影响人类活动的场所。通过智能动力技术、智能侦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保障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作战双方转变为依靠无人化技术的远程控制作战装备,人将彻底从战争的正面对抗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战争,改变作战理念,发现新的战争方式 ,将是人类在迈入后现代社会后对战争新的诠释。充分应用技术、伦理、法律、道德规范等手段将战争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小化,以达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是后现代战争的根本内涵和意义所在。后现代战争是对现代战争的扬弃和发展,除了信息化这一技术标志外,还具有新的特点。 1.以经济为主的政策导向 从古至今 ,战争都是通过掠夺和破坏等极端手段牟取利益的活动。随着各国在经济上的交往 日益密切,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出现了合作博弈的特点。除了实质上的正面交锋,各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了没有硝烟的战争,除了比拼“硬实力”的正面军事对抗外,更常见的是比拼“软实力”经济能力的对抗,这种趋势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加明显。可以预见,后现代战争的政策导向由传统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掠夺资源和市场为主要 目标转化为迫使敌方服从己方意志,接受利益输送条件为目标。 2.战争指导思想改变牵引作战构成要素改变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战争的指导思想由过去摧毁、消灭敌对势力逐渐发展为打击、使对方服从以占有资源或达成某种经济政治目的为主,后现代战争的主要方式是威慑和技术打击 ,由此决定了战争形式的改变。后现代战争更加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破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相适应,武器装备的种类和特点也将发生变化,后现代武器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长久利益。目前少数国家已经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如英国已于 2006年开始投入研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少的“绿色武器”。同样,区别于传统的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将人的正常生活与战争隔离开来,作战的场地将由城市转到虚拟网络、人迹罕至的荒漠,深海,乃至太空,信息技术、无人化远程控制系统、智能技术将成为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战争逐渐进入军事竞技时代 ,作战活动将越来越隐形化,作战对象也将逐渐由歼灭人员为主转变为重点摧毁敌方武器系统。 3.人的本原性主体地位得以回归 后现代战争将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可以预见,在实现信息化军事变革后,随着社会形态向后现代社会发展,战争将更加注重人主体地位的回归,后现代战争将进一步实现作战平台无人化、攻击目标非人化 ,战争中伤害人类的道德、伦理风险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无人智能化作战工具、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控制系统,打一场后现代战争,所需的资金将成百倍增加,为了把人从战争中解放出来 ,后现代战争需要更加高昂的经济投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机械化战争极大缩减,在后现代战争中,针对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都将被禁止或限制使用。这一局面的形成大致有两种途径 :一是大多数国家普遍拥有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由差异产生的优越性消失了,出现“竞争均衡”的局面,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二是少数因为拥有而占优势的国家基于对人类普遍利益的考虑主动放弃使用此类武器。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一贯坚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不对有核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国际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所有的有核国家都遵守这一原则,那么人类远离核武器带来的灾难将更快成为现实。另一种可能是,现代军事技术正面临着一个后核武器的全新发展阶段 ,武器的效能不再由打击能量作为主要衡量指标,而更多取决于武器的准确度、可控性和军队快速反应力等信息参数。在军事行动中,信息技术对抗的效费比明显优于核武器对抗的效费比,各国更可能基于经济因素放弃使用核武器。 4.后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 目前,信息化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器装备信息化逐渐成为后现代战争形态的技术基础,各作战要素则通过信息化网络和虚拟指挥控制平台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未来战场空间的延伸 ,争夺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空权成为各国未来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争夺空间战略优势的竞赛已经在各军事强国之间打响。美国2次修改了 1996年提出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到 2015年前后要拥有太空绝对优势,俄罗斯也加强了空间作战武器系统的建设,后现代战争形态将逐渐浮出水面。当然,战争形态取决于作战双方的发展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军事发展不均衡,人类社会完全进入后现代战争形态的进程还很漫长。实现信息化变革的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将更加具有后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与后现代战争交错进行的推进状态将持续很长一 个时期。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争取战略主 动权,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 撑 ,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 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 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 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为了夺取 21世纪战略主 动权,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将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 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进步上来,“按 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后现 代战争是在现代战争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从人类发 展的角度和现代战争的趋势来看,后现代战争将成 为在未能彻底消除战争之前人类解决争端的最佳选 择,信息化和高技术的发展将为后现代战争及早到 来提供现实可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国应当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 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文化、政治领域的发展 ,扬长避 短 ,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 ,在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 同时进行后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密切关注世界军事 技术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世界后现代战争理论及实 践态势,夺取未来战争战略主动权,积极推进和谐世 界建设进程。 1.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 我国目前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经济 水平特别是军事经济水平都处于追赶地位,因此,研 究并总结近代以来中外非对称作战的规律,指导我 国未来的军事战略需求,深化统一战线、游击战等传 统作战理论,寻求国际统一战线战略合作伙伴,发展 非对称作战相应的武器装备,形成并保持非对称作 战优势,无疑是发展时期的最佳选择。 理论指导实践。根据作战需求更新理论内涵,大 力发展非对称作战理论,是新形势下理论发展的重 要内容。非对称作战在我国早已有之,中国特色的军 事思想和作战原则充分体现了东方式的智慧和辨证 法。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最早灵活应用的 “游击战”就是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方式 ,通过在战斗 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发展成为了系统的作战理论 律规范。对内外网络之间制定完善的技术标准,一方 面采取技术监控、附加控制系统等方式防止信息泄 露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系统岗位 的技术人员进行保密培训和信息安全教育,从源头 上防止非技术性泄密。 四是内外兼顾。信息化战争是全维的战争,往往 在短期内迅速爆发,耗费巨大,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 拼。除了建立完善的经济保障体系之外,更要搞好军 民一体化建设,在和平时期同样不能忽视国防动员 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良好的国际关系是应对战争 的外部保障,对一国在战时能否取得国际援助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和平时期更加需要积累国际资源,寻 求合作伙伴,以便在战时可以获得外来援助和补充 , 度过难关 。 3.着眼长远:发展后现代战争理论,建设和谐世界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战争刺激了军事技术 变革的发生,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时期恰恰是民 族国家的观念受到最广泛关注的时期。经过几千年 的变革,多数民族国家内部基本达成了利益共享、和 平发展的共识。人类社会目前正逐步向后现代社会 发展,可以推断,全球化的加速将使得后现代社会中 国家的概念逐渐模糊,与此同时国际规则将更具约 束力,国家主权将更加趋向让渡于国际社会,国际立 法则充分体现了民主、多样的特点,并在平等的基础 上顾全所有国家的利益。随着国际公民社会逐渐形 成和国际立法的完善,后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国家强权的社会,而是逐渐转变为一个国际动态分权的 社会。在彻底消除战争的过渡时期,迫切需要再次扩 大我们的道德想象,共同努力,通过一个更加平等、 有效的国际联盟,制定全球立法保障,来解决各国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冲突。虽然战争已经渗透到人类的 文化、制度甚至心理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是国际体系 公认的以牺牲一国利益来满足另一国崛起需求的正常调整方式,历史上所有战争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 短期内完全消失,但是作为一个全新法制世界的开端和一种新的尝试,人类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 更好的改变。从长远看 ,改变国际规则,遏制战争对 中小国家来说相当有利,因为他们在战争中获益甚少;对大国来说,遏制战争也有益经济的发展和国力 强盛,因为大国之间的战争更有可能成为毁灭性的大战。 据统计,二战以来,国际争端、武装冲突由国际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干预或调解的程度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武装冲突和争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然而也不能忽视某些国家利用国际组织维和的名义来推行霸权主义, 在推进世界发展和和平进程中,大国负有天然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常任理事国,促进联合国体制完善和国际立法建设,推进建立国际安全战略观是我国应尽的义务。我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不懈维护世界和平,科学发展观、“和谐世界”的理念更是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统一于全球文明的浪潮中,反映了人类社会远离战争,实现世界经济、文明繁荣的共同诉求,并且充分体现了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未来我国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除了坚持建立和谐世界,更要未雨绸缪 ,积极研究后现代化理论,打破“地缘政治”的局限,推进后现代世界安全秩序的建立。 【参考文献】 【1]【JJn]格温·戴尔.战争【M】.李霄龙 ,吕志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3. 【2】【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 编译出版社,2005:107. 【33】高红卫.陶春.后现代战争与世界新秩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3,196. 【4]【美]David S Alberts.Rechard E Hayes.信息时代军事变革与 指挥控制 【M】.郁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29.135. 【5】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际【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6. 【6]费肖竣.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4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344. 【8】戴清明.把握历史方位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创新叨. 中国军事科学,2007,(1). 【9】付慧军.岳胜军.信息时代的国防政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1 o]曹新元.高技术发展对新军事变革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 南大学,2004:13—14. 【l1】天鹰.美军忧虑解放军的非对称作战【J】_舰载武器,2005,(8).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校后勤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3-2738(2011)11-0318-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下的复杂局面,迎接挑战。作者认为改善旧的管理手段,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是高校后勤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现状进行分析,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都为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突出的 热点 、难点问题,如何不断创新、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如何促进高校后勤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成为广大后勤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现代高校后勤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等学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物价上涨,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压力。后勤在高校每年的经费开支中占有相当大比重,是学校校园里的主要消费部门。高校资金紧缺和物价上涨,致使后勤工作的正常运转压力倍增。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协调失衡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1]后勤管理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后勤保障,且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运行机制陈旧。

国内高校后勤普遍存在这一问题,后勤基础设施陈旧,硬件设施落后,难以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人员思想陈旧,服务意识薄弱,自觉性不强。

后勤是服务高校师生强有力的后盾,是以服务为“根”的单位。然而高校后勤人员经常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主动为学院正常教学秩序保驾护航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高校后勤普遍不受重视,队伍结构不完整,人员 文化 、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后勤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导致高校后勤始终墨守陈规,难以推陈出新、跳出以往陈旧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滞后,难以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高校后勤管理

(一)转变观念,遵循后勤管理特点和规律,提高决策能力。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准确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要提高后勤管理决策质量,后勤管理者就应做到:

1.要善于辩证地思考问题。决策成败的关键在于认识上能否深入事物的内部, 从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从相互的联系中找到本质的必然联系。

2.要按科学决策程序办事。进行决策时, 要掌握准确信息, 从实际出发, 加强预测论证, 更要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决策观念。[2]

3.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管理者思想观没有创新,后勤管理工作就难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与学习,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利用后勤资源。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后勤职工直接参与服务过程。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属性,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产品”交换过程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满意率的高低。因此,要重视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高校后勤 财务管理 。采用现代化财务手段,保证高校后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后勤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根据内部财务核算,进行 总结 反思 ,制定详细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开源节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1.强化“减付”是增加效益的观念,着力在“减付”上做文章。当前“钱少事多”是后勤保障的主要矛盾,“钱少要把事情办好”的正确途径主要是节流。[3]即通过节流来减少财力的支出, 在总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 谋求增加经费的潜在效益。

2.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注重在厉行节约上使真劲。节约工作表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节约工作抓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经济效益。因此, 要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 增强“节约是增收”的意识。[4]良好的节约意识能够转化为―定的经济效益。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念, 教育要先行;要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并纳入高校整体规划之中。使广大后勤工作人员认清节约与部门发展的关系、节约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四)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立足于高校发展实际,构建以服务于教育、科研、教学、校园文化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这也是高校后勤系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明智选择。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

(五)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有效的考评机制,使后勤人员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增强工作人员的事业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后勤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要充分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后勤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投身改革的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充分调动后勤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大胆创新,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科学的、客观的、人性化的发挥并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能。

四、结束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后勤管理者来说, 必须确立系统意识和全局观念,同时, 后勤管理内容复杂, 涉及面广, 必须建立健全以 岗位职责 为中心目标的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后勤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职责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事事有人抓, 处处有人管, 各人有各人的重点, 人人都能做出一番成绩。 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只有靠后勤人自己的努力,所以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进取,才能使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和发展依法、有序、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建雄.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8(2)。

[2]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赵景新.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4]王志刚.浅谈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活力,201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通信电子战期刊

该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该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可以在本站查询北大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该刊,月刊,创刊于1984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约稿要求:格式规范,可以推荐发表各类教育类论文.正常情况下一周之内论文确定能否发表,一周内用特快专递发出录用函,三个月左右正式出版发表。杂志栏目设置如下: 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调查研究;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调查研究;德育建设;心理健康;教师论坛;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教法研究;教学实验;信息技术;考试研究;外国教育。 2 商场** 经济类 核心刊物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中国北京永川商标发展中心承办。被北京大学图书馆选定为中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并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即第四版)。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彩色月刊,每月15日截稿,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6-3102 国内统一刊号: CN11-3518/TS 邮发代号: 2-398 。主要栏目:管理秘笈、营销之道、行业新知、连锁论坛、精辟茶座 、投资分析等。所有经济类论文,以及如设计网络电子商务,物流论文均可。全国公开发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集商业科技、物流配送、营销管理、商务信息为一体的国内发行的流通领域权威性杂志。全彩色月刊,每月5日出版,单价20元/本。自办定向发行,期发量近10万份左右。内容定位:制造商、采购商、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商场创建与管理为主导和传播为 手段,推动商场经济,指导商场消费的经济类期刊。主要栏目:商讯快报、质检商情 、管理秘笈、营销之道 、行业新知、连锁论坛 、商人论商、 精辟茶座 、投资分析、 商机情报。该刊现分市场版和学术版,其中学术版的栏目如下:流通经济;国际经贸;经营管理;热点分析;市场调研;投资指南;产业观察;地产风云;金融聚焦;专题调查;商业研究;营销之道;财会视角;商业IT;区域经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学术研讨;商业技术;理论探析 3 **经济 经济类 核心刊物 中国**经济研究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报道集团发展战略和研究企业集团改革发展问题的重点大型经济月刊,是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会刊和全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335/F)。自创办以来,定期送发到国务院、国资委、发改委等国家领导人手中。 创刊15年以来,立足于为中国大企业集团提供最权威的理论指导,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最鲜活的经验,从而真正成为企业集团与企业集团之间,企业集团与政府之间,企业集团与市场之间,企业集团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中国《**经济研究》杂志先后报道过1200多家大型企业的成功履历,刊发了1800多篇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探索文章。栏目包括:“集团透析”、“业界巨子”、“热点聚焦”、“前沿论坛”、“战略研究”、“特别关注”等多个栏目,充分体现杂志的前瞻性、可读性、参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004年度,中国《**经济研究》杂志海内外发行量达8万多份,杂志立足于进一步丰富内容,突出特色以期更好地为中国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服务。 我们的论文栏目有:集团研究、经营之道、上市研究、理论探索、战略研究、人力资源、业界视点、管理创新、金融市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学术之窗、政工视角、IT视界、财务视点等。经济、管理、财务、IT类文章均可。 主管单位: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主办单位: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苏州市计划委员会 编辑单位: 中国《**经济研究》编辑部 ;社长: 李兵;主编: 覃虹;主任: 顾家麒 国内刊号: CN 32-1335/F ;国际刊号: ISSN 1007-712X ;邮发代号: 28-94 ;定价: 15元/期 4 **经济 (重点推荐) 经济类 核心刊物 《**经济》杂志于1983年4月试刊,1985年正式公开发行。主办单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自杂志创刊以来,《 **经济》以改革开放为己任,大明开拓,能勇于探索,与国内外经济学界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为活跃**经济理论研究,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办出了诸如"焦点评论"、"专稿"、"改革论坛"、"经济茶座"等招牌栏目。内文的版式,文体的风格也影响了后继的一批杂志。可以说,《 **经济》在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为作者提供表演舞台的同时,也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四次被确认为"中国(中文)经济类核心期刊",现委托本站征集稿件,三个月之内发表,一周之内确定是否被录用。 国内刊号: CN 44-1032/F 国际刊号: ISSN 1004-0714 5 **经济 国家级刊物 ★办刊宗旨: 引导大众关注金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题,传播和报道投资理财、股市运作、保险市场、商界竞争、企业营销、收藏爱好等方面的知识和事例,努力追求一种“直通生活、新颖活泼、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融金融性、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 ★刊物收录情况:全国优秀经济类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出刊周期:杂志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为市场版,侧重金融理财知识传播,出刊时间每月2号;下半月刊为学术版,侧重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出刊时间每月16日。上下半月刊均为正刊,评定高级/中级职称或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均有效。 ★主要版块栏目: 卷首语 本刊特稿 外汇赶潮 金融大视角 股市前卫 谈股论市 金融法苑 经济大视角 商海赶潮 百姓理财 保险聚焦 商界智慧 集邮天地 金融休闲 金融资讯 主办单位: 湖南省金融学会;编辑出版: **经济杂志社;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7-0753 国内统一刊号: CN43-1089/F ;邮发代号: 42-195 ;创刊日期: 1987 ;出版周期: 月刊 ;报刊版式: 16开64页;发行方式: 邮局发行 6 电子** 国家级 《电子**》是中国电子行业唯一质量权威刊物,国家级中央科技期刊。本刊秉承一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办刊宗旨,坚持前瞻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编辑方针,为电子业界的工程师和技术研发、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全新可靠的技术与应用和行业资讯。一周内发出录用函。国际刊物:ISSN 1003-1007 国内刊号:CN 44-1038/TN,邮发代号:46-39;《 电子**》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 电子科技文摘用刊》全文收录。 全刊共分三个部分:《测试技术》、《质量工程》、《认证技术》。 发表周期快:一周内审稿完毕,如果审稿通过,则在当周发出录用函. 7 通信** 国家级 《通信**》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网络、通讯、软件、电子等)的国家级专业期刊。刊号:国内刊号:11-3648/F;国际刊号:1006-6675。可以发表: 产业研究报告、计算机及通信技术、营销管理、案例分析、技术交流、人才培训、高层论坛、市场营销等论文。正刊,月刊,万方数据(www.wanfangdata.com.cn)上可查询自己的论文。一周内发出录用函。 8 中国科技 ** (重点推荐 国家级综合性 主管: 中国科协;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杂志社 每月发行量:6万册 (国家级);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2739 国际标准出版号:ISSN1001-8972 邮发代号:82-415 国际发行代号:M4141 《中国科技**》杂志为半月刊,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创刊于1989年。《 中国科技**》杂志始终着眼于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密切关注并致力于科技产业的推进。确定了在科技类刊物的权威性。据零点公司调查,《 中国科技**》在同类刊物中处于领先地位。 现有栏目:科技事件,科学观点,科技论坛,经济管理论坛,科学教育,工程论坛等。 可刊发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医药、农业、物流、管理、建筑工程等多类型论文,本刊在收到作者稿件3个月内刊出,力争做到发表最及时、出版周期最短的刊物之一,为缩短出版周期,投稿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发送电子邮件。在接到稿件后,编辑部在半个月内通知稿件录用情况。来稿请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来稿一律不退,一个月没有通知可自行处理。 本刊实行收取版面费制度。有图形按占版面多少计算,一般3000字左右为宜,稿件发表后,编辑部将邮寄一本样刊。 9 文教** (重点推荐) 省级 教育类刊物 《文教**》杂志是由 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 省级 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文教**》杂志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 文教**》杂志社编辑出版,封面题签:茅盾。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359;国内刊号:CN32-1032/C。月刊,正刊,可以发表教育研究和各类学校(大、中、小、幼)教学心得、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论文。欢迎广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热爱教育事业的同仁踊跃投稿。 10 *课程 (重点推荐) 省级 教育类刊物 <*课程>系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希望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教改杂志,8K本,国内统一刊号CN14—1324/G4 ISSN: 1673-2162 邮发代号:22-197 。可以代发各类教育类论文,.审稿时间为一周,一个月内发出录用函. 11 科技** (重点推荐) 省级综合性刊物 该刊物为双刊号,ISSN1672-3791;CN:11-5042/N;邮发代号:82-238.正刊发表,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中科国普北京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办刊宗旨:创办本刊旨在跟踪中外高新技术前沿,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为了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交流的学术环境,给各行业、各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谏言献策、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刊登稿件范围:本刊主要刊登中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最新资讯,并刊发能反映中外新技术发展动态,新产品开发进展,及概述各学科最新发展方向的文章.主要栏目:工业、交通、农业、资源环境、区域开发、社会学基础科学、医学、高技术、工程技术、科学管理、教育、经济、政策法规、行业科技纵览、创新与实践、科技展台、科技发展动态、科研机构与科技园区、科技创业与风险投资.一周内发出录用函. 12 **科技 省级综合性 《**科技》杂志是由广西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主办的省级科技理论综合性刊物。创办于1999年,国内公开发行,融知识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8-1151,国内统一刊号为:CN45-1235/N,邮发代号:48-94。为更好地传递科技、经济及文教信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办刊质量和办刊水平,我社特向社会广泛征集优秀作品。作品题材、内容不限,可涉及科技、技术、经营、管理、文教、法制、网络、通信、公路、工程等各个方面,篇幅在3000~6000字为宜。作品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稿件请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联系方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栏目:科技与经济 经营与管理 改革与发展 研究与探索 建筑与工程 交通与能源 网络与通信 技术与应用 资产与财务 教育与人才。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本刊已被龙源国际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并从明年起全面改版和提升,容量更大,制作更精。一周内发出录用函 13 **企业与科技 省级综合性 《**企业与科技》杂志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广西社会科学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由程思远、钱伟长担任名誉顾问,于光远、李京文、袁隆平等十几位专家领导担任顾问,韦克义、宋继东、钟启泉等组成本刊编委会。本刊创办于1996年,大16开本,内文160P,国内外公开发行,融知识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及可读性为一体。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7723,国内统一刊号:CN45-1227/N,邮发代号:48-86,定价4元。为满足广大需要发表职称论文或学位论文的作者的需求,本刊2005年全新改版,在维持较高学术质量的基础上增加版面数量,并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主要栏目:研究与探索、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资产与财务、金融与证券、区域经济探讨、人力资源开发、交通与能源、建筑与工程、网络与通信、技术与应用、法制与社会、教育论坛、“三农”探讨。稿件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引用规范。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字数在4000~8000字为宜。请务必注明作者简介、详细联系方式、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一周内发出录用函。 14 电脑知识** (重点推荐) 省级计算机类刊物 《电脑知识**》杂志是由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和安徽省科技情报学会联合主办的一本融知识、技术、信息于一体的电脑类杂志,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电脑类杂志,创刊于1994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杂志从月刊正式改版为旬刊,内容更新、更丰富、更充实(国内刊号:34-1205/TP国际刊号:1009-3044邮发代号:26-185),现已经改版:每月二个学术版(发表计算机类专业论文)。一周内发出录用函 《电脑知识**》于2003年元月改版为旬刊(每月三期),更全面地介绍IT业最新新闻动态,深入浅出讲解电脑软、硬件知识,并详细分析IT认证与等级考试及网络流行资讯。上旬刊以介绍软、硬件经验技巧及IT热点新闻为主要内容,设有新闻天地、软件学堂 、硬件广场、网络与通信等主要栏目;中旬刊则偏重于IT考试、认证信息评述、辅导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经验技巧,设有新闻天地、等考辅导、认证学苑、IT艺术创作等主要栏目;下旬刊多为与网络相关的软、硬件经验技巧、新品介绍、网站推介、网络游戏及网络文学等,设有冲浪互联网、菜鸟园地、动漫世界、网络文学等主要栏目。本刊的全新改版,定将带您步入一个更精彩纷呈的电脑世界。现已经改版:每月二个学术版(发表计算机类专业论文) 15 **科技信息 省级综合性刊物 ★《**科技信息》杂志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科技经济类学术期刊。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半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23-1400/G;国际标准刊号ISSN-DK23003。国际标准大16开本精美印刷。★本刊内设: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经济论谈、改革与探讨、技术市场、创新教育、科苑论谈、百花园、数字天地、档案管理、图书馆纵横、信息科学、生态与环境、法制在线、医药与保健等栏目。★《 **科技信息》杂志肩负着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教兴国的责任。为振兴科技进步、评定各类职称、推介人才的需求,因此,本刊向广大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征求科技、文教、企业、事业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来稿以3000字左右为宜,欢迎来稿。一周内发出录用函 16 世界教育** 省级教育类刊物 《世界教育**》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1-412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937)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本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为广大教育界人士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教育资讯。其内容包括广大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的优质来稿、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第一手调研报告、各国教育报刊文章精粹、国外教育文章翻译等。 17 中国** (重点推荐) 经济类核心刊物 刊 名:中国**;刊 期:月刊;主管单位: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出 版:中国**杂志社;国际刊号:ISSN 1005-6432;中国刊号:CN11-3358/F;邮发代号:82-587。《 中国**》杂志由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科技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联合创办的大型财经、商贸和市场资讯类杂志,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 自1994年创刊以来,《 中国**》杂志紧密围绕国家经济改革、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进行报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为市场决策者、投资者、消费者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杂志力求突出特色,追求可读性、可视性、贴近市场,贴近读者。同时,连续举办三届的 中国**论坛,更是展现中国**的晴雨表。 18 **大学 学报 省级 <**大学学报》,带硕士点的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省一级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主办单位: **大学,CN 43-1069/C,ISSN 1007-4074。自然科学版:国内刊号: CN 43-1253/N,ISSN 1007-2985。以上2个版均为省级刊物。版面费1500元,正刊。2周内即可拿到编辑部的通知书。字数尽量控制在4000字以内,如果有图片,每个图片收取20元的制图费。 19 ** 电子技术 省级 《**电子技术》从创刊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七个春秋。二十七年来,本刊始终与我国电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相依相伴。她以全新的姿态为科技精英提供着发展的平台;她以庞大的覆盖面为企业家提供着无限商机;她以完善的技术服务为信息市场架起应用的桥梁。她为传播科学、沟通信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刊属于电子技术类期刊,系国家信息产业系统主管,中国电子学会重点支持,陕西电子杂志社主办,陕西省电子学会会刊,大16开本,内文128页。主要介绍最前沿的技术应用实例,推广最新的设计应用技术,重点刊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及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技术报告、科研成果、综合评论等方面的优秀论文,具有前瞻性、理论性、安全性、实践性、知识性、可续性、资料性。本刊面向高校、军队、科研、生产第一线,全面报道现代电子发展动态,及时、准确、高技术含量的市场信息深受广大业内人士所青睐。本刊分为上半月和下半月两个版本,上半月为《通信与信息技术》版,下半月为《计算机与新型元器件》版。《通信与信息技术》版主要栏目为“测试测量自动化”;“通信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信息前沿”。《计算机与新型元器件》版主要栏目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嵌入式与单片机”;“集成电路”;“信息前沿”。中国新闻出版署期刊资料库收藏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检索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藏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61-1224/T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373X;国内邮发代号52-126 国际发行代号M3262。《 **电子技术》(半月刊)在国内的发行量目前已超过2万册,涵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每月1日、15日出版,印制精美,品质一流,面向全国各渠道发行。欢迎各界朋友关注《 **电子技术》(半月刊)。 20 **科技 学院学报 省级本科学报 《**科技学院学报》,本科学报,省级刊物。主管单位: 湖南省教育厅,国内刊号: CN 43-1397/Z,国际刊号: ISSN 1671-9697,月刊 。湖南省一级刊物,正刊。可以安排理科(每年2期)和文科类的论文。 21 **师范 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 本刊创建于1988年,为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 **师范学院主办,主编李光安教授。期刊主要设置数学、物理学、体育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控制工程、土木建设工程等栏目。自创刊以来有33篇论文被国内、外权威文摘收录。期刊先后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理工A辑和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网收集,并经国际期刊咨询室推荐进入美国数学评论(MR)检索系统。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编辑单位: **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国内刊号:43-1421/N;国际刊号:1672-5298;邮发代号:42-217 22 电气** (重点推荐) 国家级电子类刊物 《电气**》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注册、国内外正式出版发行的工业专业期刊,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协办。杂志2001年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为496家“双效期刊”之一。杂志以人、企业、技术、产品为视点,依托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的优势,立足于电气&自动化领域,跟踪报道包括工业控制、电气传动、供配电、测试测量以及高低压电器、电力电子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及管理理念,在目标读者群中确立了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媒体形象,成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知名的品牌工业期刊。杂志为月刊,全彩印刷。CN:11-1244/TM;ISSN:1000-453X;邮发代号:2-108 23 电器** 国家级 电子电器刊物 《电器**》是中国电器**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发行的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482/TM,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5578,邮发代号2-941,是电工行业重要的宣传阵地和信息平台,涵盖现场总线、热缩材料、变压器、发电机、微电机、汽轮机、电焊机、大电机、工业锅炉、 焊接材料、电力电子、电工陶瓷、牵引电气、电碳制品、电工合金、绝缘材料、电线电缆、电动工具、高压开关、防爆电器、电站锅炉、水电设备、电站辅机、中小型电机、铅酸蓄电池、分马力电机、电力电容器、工业日用电器、电控配电设备、电工专用设备、电炉及工业炉、通用低压电器、内燃发电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电器附件及家用控制器等36个专业,是一份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同时兼具及时性、针对性和探索性的综合性刊物。 24 医学** (重点推荐) 国家级 医学刊物 《医学**》创刊于1987年,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分会支持的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国家级科技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医学**杂志创刊早、读者多、影响大,编委会由国内外100多名知名专家组成,在本学术专业领域享有很高的权威性。 医学**杂志为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和读者,在原有风格、栏目不变的基础上,特扩大增设了新的栏目内容。本刊主要栏目如下:●医学**医学:专家述评、生物 医学**学、临床医学**学、医学**学技术与教育、医学图书与情报、管理信息、学科动态等。● 临床医学:专题、论著、中西医临床(内、外、妇、儿、五官、整形、美容、护理科)、综述、个案报道等。《医学**》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实用、权威,是本专业科学领域的唯一学术期刊、是国内论文审核、刊发最快的杂志,是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开发应用、临床等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晋职、晋升的必备读物。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98,编辑部常年办理邮购业务,热忱细心为您服务。CN61-1278/R;ISSN:1006-1959;邮发代号:52-98。 25 陕西** 大学学报 科技类 核心刊物 《 陕西**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12月,创刊初期为半年刊,限国内发行,1984年起改为季刊,198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迄今已连续出版86期。 创刊以来,本刊以全面反映校内外轻工业科技、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引导科技发展,培养学术人才,增进学术交流,推动轻工业科技进步,服务经济建设为办刊宗旨,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在轻工行业和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 陕西**大学学报》为学术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载轻工行业各学科有独创性的科学研究论文。内容涵盖制浆造纸,材料工程、皮革及革制品、食品工程、机电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科学、工业造型设计、化学工程、环境科学、基础科学众多领域,具有鲜明的轻工业特色和交叉学科特色,主要读者为国内外科研部门的中高级科技人员。 《陕西**大学学报》199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第一版),在历次期刊评比中分别于1989年获陕西省高教局期刊评比三等奖,1993年陕西省科协期刊评比二等奖,2000年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1年11月,我刊被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选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刊物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国的综合战争实力排世界3位(美国、俄罗斯、中国) 综合军事力量排世界4位(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 常规军事力量排世界7位(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 核军事力量排世界5位(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 陆军军事力量排世界2位(俄罗斯、中国、美国、) 空军军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中国) 海军军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法国、中国)

综合实力世界第三 中国真正的军事实力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军力与过去比较有了长足的进步,国防力量有了提高,国人感到欣慰。那么,外国人是怎么看的呢?请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军队”。 21世纪中国军队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制定了新的五年国防发展规划。精减部队,更新武器装备,国防工业面向市场化,是此次规划的核心内容。 陆军——精减人员,确立新编制 中国预计在以后的两年内,对现役300万军队进行栽减,以此来实现中国军队的机动化、高效化和合成化。 1996年中国开始推行三个阶段的栽减计划,预计裁员40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目前已经实施完毕。有14个乙种野战师变为武装警察部队,裁减了3个军的编制,人员大约在5万人,3个军分别分布在北京、济南、沈阳战区。1999年中国将进行第三阶段的裁减,有迹象表明,驻扎在中国北方的部队还将有3个军面临裁减。当三个阶段的裁军方案完全实施完毕之后,中国军队的总兵力将减到200万人。 为了保持部队良好的作战弹性,中国现有几个军仍保留着师的建制。中国的集团军、师、团的建设制是在80年代建立起来的,当时主要是防止苏联大规模装甲部队的入侵。随着苏联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每一个战区都建成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快速反应部队。例如地处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成都战区第某军第×××师,它主要执行山地作战任务和保证中印边境的安全。中国西北部的兰州战区第某军第××师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主要执行戈壁、沙漠和高原作战,同时负责中亚安全。 在过去短短几年中,中国建立了师级规模的应急作战部队,如广州战区第某军的第×××师就是一支拥有综合通信电子战和技术侦察高合成化部队,主要执行进攻性作战任务,特别是准备应用于将来可能发生的对台军事冲突以及收复中国海域的外围岛屿作战中,包括现在仍有争议的南沙群岛。 中国军队也十分重视发展信息作战能力。组织军事研究人员研究电子技术、卫星技术、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些关键性技术在未来作战中的运用,同时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改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特别是建成了安全可靠的数字和光纤通信网络。在实际的应用上,组织了兰州战区某军进行了代号为“西—98”的军事演习,第一次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部队作战之中,对假想敌进行了进攻性电磁干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高技术在军队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军队也认识到兵员素质的重要性,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军,中国宣布将部队薪水增长了一倍,军队义务兵的比例由以前的82%降为65%,士兵服役期也由陆军的三年,海军、空军的四年一律改为二年。 海军——购买新型舰艇,推行新的训练计划 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对台湾军事冲突中,美国和日本的可能介入是中国加快其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未来冲突中的攻势作战能力,中国增大了从国外的进口,向俄罗斯购买了Kilo级常规潜艇和两艘Sovremenny级重型导弹驱逐舰。每艘Sovremenny级导弹驱逐舰装有8枚SS-N-22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海军的防空系统。预计这两艘驱逐舰将在两年内交付给中国海军使用。 中国在增大进口的同时,也积极研制和发展本国的舰艇,如中国的大连造船厂正在制造一种新型的7000—8000吨Luhai级驱逐舰,它将成为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的水面战舰。到时Luhai级驱逐舰将与俄罗斯的两艘Sovremenny级重型导弹驱逐舰组成一个编队,由此中国海军就具备了远洋作战的能力。 为了夺取水下优势,中国海军也注重发展潜艇作战能力,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第二艘636型Kilo级潜艇已于1998年6月在俄下水试航。目前,第三艘Kilo级潜艇的购买正处于谈判之中。在本国潜艇发展上,研制和制造新一代Song级潜艇和093-SSN、094-SSBN型潜艇。第一艘Song级潜艇已于1998年交付给海军使用,其它两艘在中国武汉造船厂正处于制造之中,它将取代目前尚在服役的Romeo级和Ming级潜艇。第一艘093-SSN型潜艇将在1999年下水,在以后的10年内将相继有两艘094-SSN型潜艇交付于海军,093-SSN型潜艇在技术上可与俄罗斯的第二代Victor-IIISSN型潜艇相媲美,094-SSBN型潜艇可携带16枚Julong-2潜地弹道导弹。这些新型舰艇大多分布在东海舰队,执行台湾海域的作战行动。 现阶段,中国大陆解放军的陆基导弹发展状况: 一、“东风3型”(CSS-2)长程导弹:射程约3100公里,作战量程可达独联体国家、东南亚及东北亚,现部署导弹约80枚。 二、“东风4型”(CSS-3)洲际导弹:射程约5500公里至7000公里,作战量程可达独联体国家全境,西欧及非洲部分地区,现部署导弹10枚。 三、“东风5型”(CSS-4)洲际导弹:射程约1万2000至1万4500公里,作战量程可达联体国家、西欧、非洲全境及美洲部分地区,现部署导弹10枚。此外,改良型的“东风5甲”洲际导弹判已开始量产,其不仅导引系统、推进燃料方面作了改良,并可能配备多弹头。 四、“东风21型”(CSS-5)中程导弹:射程约1800公里,作战量程可涵盖东南亚及东北亚大部分地区,现部署导弹16枚;另改良型“东风21甲”长程导弹判已完成部署,此型导弹具车载机动发射功能,主要配备核弹头。当前中国仍积极研发配备常规高爆弹头之改良型“东风21”导弹,以缩短射程(1800公里减至1650公里)、提升精度(差错由2630公尺缩小至200公尺以内)为更改要目,若研发成功,势将成为继“M族导弹”后,另一种对台湾构成严重威胁之新型武器。 五、“东风15型”(CSS-6,M-9)短程战术导弹:射程约600公里,采机动前置部署时,射程可涵盖台湾全岛,当前正进行集成商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引工艺之研试,以提升其精确度;另增程型“东风15甲”也刻正积极研发中,其射程将延长至1000至1200公里,而达到中程战略导弹的水平,若研发成功,对台湾威胁至为严重。 六、“东风11型”(CSS-7,M-11)短程战术导弹:射程约290公里,是唯一非中国二炮部队使用之弹道导弹,研判其编成方式为军区陆军编配1个“战役战术导弹旅”,部分重点集团军也可编制一个旅,下辖4个导弹营;当前已知南京军区第31集团军有此型导弹旅,配备48枚导弹。 此外,中国已研制成功更先进的东风11型改良导弹,可配备好几种弹头,包括高爆弹、小型核弹,甚至窃自美国的W-88型核弹头工艺的核弹。 七、陆基巡航导弹:中国已针对攻陆型巡航导弹之全局设计、动力及导引系统与相关工艺进行研究,判其第一种攻陆型巡航导弹将采取陆基发射,并将于2002年完成第一个作战单位的配置,由二炮部队首先采用。 中国为提高其核武第二攻击能力,现除了已完成东风31型导弹的研制外,也正致力于研发东风41型导弹、中程巡航导弹。 尤其是巡航导弹,受波湾战争联军于伊拉克“防御圈外”实施远距离火力攻击辉煌战果之影响,中国对其研制更是不遗余力,希望以最小成本,获致最佳打击效果。 1997年10月,美国国防部完成一份对中国战略武力现代化的评估报告,报告预测在2005年之后,中国的巡航导弹可能精准到50%的弹着点在5-10公尺之内,它的弹道导弹则可精准到30-45公尺之内,这不仅对敌人空军的跑道、战机,甚至指挥所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美国的安全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最近宣称,世界进入了新的美国世纪。其言下之意昭然若揭: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能向美国挑战。目前来讲,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其NMD和太空战演习便是无视成堆的反对声中进行的,事实上谁也奈何不了他。美国似乎可以为所欲为。不过十年或者半个世纪后情况还会依旧吗?谁有可能结束美国世纪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历时3年,于今年初完成了对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的综合国力评估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居第一,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居七国之尾,约占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 评估报告的取值主要包括经济、军事、科教、资源。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不到美国的1/3;军事领域,分值约相当于美国的1/9,俄罗斯的1/3,英法的1/2,与日本、德国接近;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中只有美国的1/7,法英德的1/5,俄罗斯的1/2弱;资源领域,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二,美国第三。从报告的分值看,中国最弱于美国的是军事力量,但与其他6国相比,中国最弱的要数科教水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王在邦先生认为,在今后10年内,国际格局中力量对比的变化不会很大。如果说到将来,他认为欧盟应该是尤其值得关注的。欧洲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欧元的发展趋势,不可小视。欧洲一体化的加深,比如最近推出的防务一体化表明,欧盟各国共同的厉害感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强烈,他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已更多地寻求联合与协调。在经济上,欧盟已经具备和美国抗衡的实力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苏惠明先生则认为,欧盟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力核心,没有决策中心,很难形成能与美国真正抗衡的力量。 俄罗斯能够恢复到前苏联时的地位吗?王在邦认为,俄罗斯在军事上仍为当今第二强国,目前的困难主要在经济方面,不过也已经开始止跌回升。2000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6%。如果俄能克服经济改革中的各种障碍,并同白俄罗斯建立共同市场,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内可望增长1倍。王认为,在未来俄罗斯还是一个大国,且具有许多优势,实力不可低估,可能最有资格同美国抗衡。苏惠明认为,得益于去年石油价格上升,俄罗斯经济形势较好。但是在经济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方面,仍然还没有理顺,况且在科技、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与美国尚有很大的差距。 对于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王在邦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本身面临许多制约因素。日本的综合国力虽然目前在亚洲最强,但其发展的高潮已过,未来发展的空间不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评估认为,假设美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3%,中国综合国力年均增长速度为7%,中国达到美国同期综合国力水平需36年,达到排行第三的法国综合国力水平,最快需18年。该评估同时指出,中国始终保持综合国力的高增长较难,若中国年均增长的速度为5%,35年后达到排名第三的法国水平,前景是乐观的。但是,即使中国综合国力的年均增长速度一直为7%,美国的速度为3%,今后14年内,中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与美国的相对差距逐年减少,但绝对差距还是逐年增大的,第15年后,绝对差距才开始逐年减少,所以对中国中短期内的综合国力评估不能太乐观。王还认为,希望东亚的区域化像欧洲一体化那样,是不现实的。苏惠明先生最后总结说,在20-30年的时间里,还不大可能出现能够结束“美国世纪”的力量。再过50年,就很难说了。 皮尔斯伯里对中国新军事革命总的看法是:中国军事领导人认为,新军事革命的快速进展必然会促使世界各国大大减少兵员而重视军队装备现代化。因此,中国军队更重视质量建设。中国军事领导层和军事学术界正在要求国家发展或购买信息与电子技术和系统,并积极推进高技术武器的发展,例如发展装有微波弹头的导弹,以摧毁或破坏敌方战场传感器和通信网络。 皮尔斯伯里认为,中国领导人并未透露他们将如何进行这场新的军事革命。事实上,关于军事革命的准确定义在美国也仍然存在着争议。不过,中国领导人对于在新的多极化世界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其独到的见解。 中国高层军事领导人敏锐观察到美国及其盟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成功经验,意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必须提高,才能对付具有先进信息技术和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敌对势力。美国国防部在一份报告中认为,中国军事领导人对军事技术革命的见解,使美国突然感到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从事高技术战争能力的紧迫感。 目前,中国军事战略的重点是准备应付南边可能发生的军事事件,特别是应付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中国军方的目标是拥有一支装备高技术武器、能够快速反应的部队,以备未来在中国地区可能发生的地区性冲突中战而胜之。

不好说!政府发的研究报告不一定准确!外国的报告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军事杂志胡说八道,捕风捉影。但近几年中国国防势利确有大幅提高,在世界前列。没有哪个国家感轻易欺负我们!

  • 索引序列
  • 通信保障中作战中舆论战研究论文
  • 作战保障研究论文
  • 反恐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 现代战争后勤保障研究现状论文
  • 通信电子战期刊
  • 返回顶部